拨缴工会经费的法律事项研究

时间:2022-03-20 03:02:31

拨缴工会经费的法律事项研究

拨缴工会经费法律关系的属性

《工会法》的调整对象是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因组织工会和工会活动而发生的社会关系。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工会法》应属于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这一法律体系。界定拨缴工会经费属于哪一类法律关系,主要看工会组织与有关单位在法律上是不是平等主体。《工会法》规定:“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上级工会组织领导下级工会组织”、“基层工会、地方各级总工会、全国或者地方产业工会组织的建立,必须报上一级工会批准”、“基层工会所在的企业终止或者所在的事业单位、机关被撤消,该工会组织相应撤消,并报告上一级工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地方总工会、产业工会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基层工会组织具备民法通则规定的法人条件的,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也就是说,基层单位工会是隶属于其上级工会组织,而不是隶属于同级行政组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产业工会、基层工会经费集中户可否冻结划拨问题的批复》中还明确指出:“产业工会、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基层工会与建立工会的企业法人是各自独立的主体”。据此,从法律层面讲,基层单位的工会组织与同级行政组织是平等的主体。从拨缴工会经费法律关系的构成和主体之间的关系来看,这种法律关系属于平等主体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完全符合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因此,拨缴工会经费应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范畴。既然拨缴工会经费属于民事法律关系,当然也应该属于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的范围之内。

拨缴工会经费在立法方面逐步完善

修改后的《工会法》第五章第四十二条规定:“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向工会拨缴的经费。”修改前,工资总额百分之二的工会经费仅限于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修改后的《工会法》对企业的界定是所有的企业均按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向工会拨缴经费。就是说,建立工会组织的单位有拨缴工会经费的法定义务,工会组织依法享有收缴工会经费的权利,这种权利和义务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任何单位违反此规定,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工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无正当理由拖延或者拒不拨缴工会经费,基层工会或者上级工会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拒不执行支付令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这是修改后新增加的内容。修改后的《工会法》针对当前工会工作面临的疑难问题,作了很多新的规定。其中,在工会经费收缴问题上,引入了民事诉讼中有关支付令的规定,将工会经费收缴问题上升到法律层面加以解决,工会经费收缴的保障性进一步增加,意义重大而深远。《工会法》第四十六条还规定:“工会的财产、经费和国家拨给工会使用的不动产,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和任意调拨。”这同修改前的第三十九条没有改变。但是,修改后的《工会法》第五十四条增加了违反法律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该条规定:“违反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侵占工会经费和财产拒不反还的,工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返还,并赔偿损失。”这就用法律形式解决了工会经费财产的保护问题。2005年,全国总工会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税务机关代收费项目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工会经费委托税务代收的理念,要求各级工会加大宣传力度,与税务部门密切配合,做好工会经费委托税务代收工作。通知要求各级税务机关要明确权利义务、依法开展工作。这项措施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部分单位和企业工会经费收缴难,经费收缴率偏低的状况,有力地促进了工会经费的及时、足额收缴。

《工会法》的宣传和普及力度日趋加大

国家对于拨缴工会经费的规定,是单位应该履行的法律义务,是法律强制保障的。但是,有相当一部分行政领导不清楚,有时对此很不理解,这就说明《工会法》的宣传工作做得还不够。由此也提醒各级工会组织,只有深入宣传贯彻《工会法》,才能提高企业领导的法制意识和工会意识,要摒弃把工会作为本单位一个部门的观念,从思想上重视工会工作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尊重工会行使职能的权力,切勿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干涉工会内部事务。同时,要在收缴经费方面给予工会更多支持,以确保工会经费的按时、足额拨缴。《工会法》为收好工会经费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强化依法收缴,必须从加大《工会法》的宣传力度入手。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使行政领导和相关责任人,了解《工会法》,明白依法拨缴工会经费是其应尽的法律义务,不履行这项义务,就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从而逐渐增强其拨缴工会经费的自觉性和法律意识。

本文作者:李爰静工作单位:中原油田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