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研究论文6篇

时间:2022-04-17 03:15:25

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研究论文6篇

第一篇

摘要:该文在PCCS色彩体系下,从教学内容和练习设计方面对高职高专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的色彩构成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高专;建筑室内设计;色彩构成;教学

色彩构成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在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中,色彩构成是一门重要的设计基础课程,其学习内容会投射在设计核心课和设计拓展课上。学生对色彩构成的掌握程度,最终会影响后续设计课程和工作中的色彩应用。在色彩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强调其将来的应用,有些学生却不以为然,觉得这是一门基础的绘画创作课程,为创作内容挖空心思,却很少思考色彩构成教学设计的根本意义。因此,基础课程和实际设计在学生心中是脱节的。下面,笔者从教学内容和练习设计两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探讨。

其一,色彩设计体系在教学中的选择。国际上流行的色彩体系主要有以下几种:日本色彩研究所研制的PCCS色彩体系(PracticalColorcoordinateSystem)、美国艺术家A.Munsell发明的蒙塞尔(Munsell)色彩体系、德国奥斯特瓦德(Ostwald)色立体的色相环、瑞典国家工业研制NCS自然色彩体系(NaturalColorSystem)以及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联合国际国内色彩专家和机构研发的CNCS色彩体系(ChinaNationalColorSystem)。这里我们选用强调色彩搭配的PCCS色彩体系,其比较适合学制较短的高职高专的学生学习。

其二,色彩三属性。作为色彩设计的基础,几乎每个体系都涉及色彩三属性。PCCS将色相、明度和纯度(彩度)三属性浓缩成了色相(Hue)和色调(Tone)。色相主要用10色色相环,12点方向为红色,顺时针依次为橘黄色、柠檬黄色、黄绿色、绿色、蓝绿色、蓝色、蓝紫色、紫色、紫红色。色彩应用中,可以通过这10色延展的颜色,在形象坐标上将色彩数据化,找到对应的色彩印象。色相部分的传统练习是让学生用水粉将红、黄、蓝3色做24色的调色练习,主要训练学生的色彩调和能力,使其能分辨颜色的细微区别。然而,在实际的色彩设计中,这样的练习意义并不大。所以,这一部分将学生的调色练习变成利用软件里的调色盘进行选色练习,训练学生对颜色的敏感度,让学生快速、准确进行选色。在将来的设计中,不管是硬装还是软装方面,都能使学生清楚地分辨自己想选取的颜色。色调的学习则是从色调表开始的。色调表是以10色色相环为基础,以弹头型散开4列12个色相环的图表。色调表明度从上到下,逐渐加黑色,色环越来越深。纯度从左到右,逐渐减灰色,色环越来越纯。从左到右,第1列4个,从上到下为:p色组,明度高、纯度略低,称明灰调;Ltg色组,明度中、纯度偏低,称中灰调;g色组,明度低、纯度低,称暗灰调;dk色组,称暗灰色调。第2列4个,从上到下为:Lt色组,明度偏高,称明色调;sf色组,称轻柔色调;d色组,明度中、纯度中,称浊色调;dkg色组,明度低,称暗色调。第3列3个,从上到下为:b色组,明度、纯度略次,称中明调;s色组,称强烈色调;dp色组,明度偏低,称中暗调。第4列1个,v色组,纯度最高,称纯色调。以中心为标准,12点方向为浅,顺时针依次为明、强、深与浓、暗、弱和淡。子弹头的上半弧由白到纯色,为亮色调;中间由灰到纯色,为中间色调;下半弧由黑到纯色,为暗色调。传统的色调练习,主要是用水粉画明度和纯度的推移条。现在,我们利用图形软件做明度、纯度的练习。练习的目的主要是把握色阶的变化。明度练习是画一大一小两个形状相同的同心形。阵列9个,中间的小形全部填涂一样的纯色,第5个颜色重合。以第5个为中心,左边向白色渐变,右边向黑色渐变。明度是在基本色中加黑、白,纯度则是在基本色中加灰色。在将来的设计中,可以用同一色阶的不同色调做搭配。

实操练习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吸取,另一种是借鉴。实操练习——色彩的吸取。练习只对颜色、不对形态进行吸取。选取冷、暖和中性色三种类型的优秀案例图片,提取其中能体现图片主要调性的5个颜色,拿掉过渡色,抓住图片的重点。实操练习——色彩的借鉴。将色彩吸取的颜色做填色训练,填色对象最好是平时看过的优秀案例照片,先将其抠出,然后做填色训练。填色时应注意主色、辅色和点缀色三者的比例。这里应该注意的是,每类色不一定只有一种。所以,最后形成的可以是3色配色、也可以是4色配色。色彩构成的教学要做到取于色彩设计,用于色彩设计。所有的案例最好是鲜活的室内设计实际案例,最后练习的呈现也应与室内设计相关,强化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拓展课程的衔接,为学生将来从事实际设计工作做好铺垫。

作者:吴懿 单位: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日)小林重顺.色彩形象坐标.南开大学色彩与公共艺术研究中心,译.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第二篇

摘要: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直接影响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通过对该专业在校师生、装饰企业的调研,分析出现有课程体系需求,结合“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重构出层级式理实一体课程体系,并提出该专业课程体系措施。

关键词:室内设计;课程体系;互联网+

近些年,以行动为导向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颇受各类职业院校重视;国务院提出互联网+行动,各院校也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完善信息化技术,这为我校室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提供良好的机会与平台。

一、现有课程体系分析

(一)专业教师对现有课程体系的认识

专业教师是教学一线的“排头兵”,对于课程体系的设置具有深刻的理解。本次在对教师的调研中,重点探讨对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实施等关注点(这些是决定课程体系设置关键因素)。从调研的数据中可以反映,专业教师普遍认为课程体系设置目标应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室内专业能力的培养,占比为40%;二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占比为30%;其中专业能力的培养包括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需符合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与课程设置计划,使在校生能胜任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在于训练专业技术的同时,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使其能基本掌握沟通技巧、协调技巧、管理技巧等,为其职业渠道拓宽奠定扎实基础。

(二)在校学生对现有课程体系的认识

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需求是课程体系设置改革的初衷与目的,因此对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开展调研能更加深层次的反映出课程体系是否科学与合理,以及学生对课程体系的信心。本次调研选择课程设置内容、针对性与实践性等问题进行分析,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校生认为现有课程体系最突出的问题是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内容利用率不高,占比为30%;其次理论课程过多,内容杂乱,人数占比为25%;再次专业操作课程深化较少、针对性不强,分别占比为27%与18%;室内学生认为现有课程体系最应该改进的问题为专业技能与学习能力两个方面,分别占比为35%与28%;其次为社交与协作能力,分别占比为20%与13%。因此,可以看出室内学生对室内课程设置意见主要集中在课程实践性与针对性等问题,最愿意获得能力为专业技能、学习能力与社交能力等。

(三)企业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企业是人才培养最终输送地,其对人才的需求是课程体系设置的指导方向。本次对株洲装饰企业进行人才需求与岗位能力这两方面调研,结果显示企业急需人才为网络客服与家装顾问,分别得分为85与80分;其次是设计师助理与室内设计师,分别得分为60与40分。这些数据表明,随着网络、微信等信息化手段快速普及,企业对互联网的运用大幅度增加,对于网络客服等互联网人才需求迅速增长;同时也可以看出企业注重是员工专业技能与沟通能力,分别得分为95与90分;其次是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虽然这两项得分相对低于专业技能,但也均超过75分。即说明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装饰企业对员工岗位能力要求更高,迫切需要复合型人才。

二、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

(一)室内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

1.目标

中职室内设计专业主要培养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接轨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室内设计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结合家装设计、软装设计等行业应用,拥有“互联网+”环境下的综合职业素养,在设计、服务、管理和生产一线工作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其职业导向是家装顾问、室内设计师、软装设计师、家具设计师等。

2.核心标准引领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通过对学生自身能力进行分析,与企业专家沟通交流,制定出集理论、技能与综合素质为一体的室内设计专业能力标准。该标准包括4个层次:室内设计专业特色知识结构、学生个人基本素质、室内设计核心能力、室内设计拓展能力。人才培养要以这4个标准为核心,通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在课程设置中,根据需培养5种工作岗位(家装顾问、室内绘图员、室内设计师、室内软装设计师、室内家具设计师)人才,设置不同的课程平台,多样课程内容,制定合理的课程方案,帮助学生提升标准能力,在这过程中(可依据学生特点)始终以1种岗位能力为培养主线。其次,在课程进程上,将其分为设计基础课程、单项核心课程、设计综合课程、毕业设计及职业资格训练课程,依据各阶段的特点,由易到难,理论联系实践,将教、学、做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其中设计基础课程用1个学期学习,单项核心课程用1.5个学期学习,设计综合课程用1个学期学习,毕业设计及考证训练课程用1个学期学习。前5个学期要依托校内课堂、校内外实训基地、仿真虚拟实践平台,最后一个学期则进行毕业设计、考取室内设计资格证书。

(二)室内设计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

根据室内设计专业(5种)岗位所需职业能力,依托真实项目为驱动,系统化有弹性综合教学实践模式,构建专业基础实践--单项核心实践--毕业综合实践教学支架,重构室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如图:一级项目由室内岗位综合设计和毕业综合设计项目构成,包括室内设计师综合实战项目、软装设计师综合实战项目、家具设计综合实战项目、家装顾问综合实战项目等,要将一级项目内容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获得体系化的设计实践。二级项目为综合项目的单项设计,主要包括室内居住空间项目、室内公共空间项目、室内操作实战项目、室内材料/施工项目等,需遵循室内设计典型工作过程,将整个课程体系有序串联起来。三级项目基于二级项目每个阶段所需的理论、技能和综合素养进行整理、归纳与分类,设置相关课程,最终以课堂形式呈现出来。主要包括室内PS、3D、CAD、室内制图、室内风格、装饰画绘制等。这种组织形式有如下特点:1)该课程体系以岗位为特点,以项目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动学生主动性与适应性,做到真正学以致用。2)在课程项目实施中多半以团队合作形式来完成,通过做项目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与能力,并在合作中得到沟通锻炼。3)把项目、知识、技能融入课程体系中,促进职业能力提升,实现专业知识与设计项目和个人能力融合,让学生由生手向熟手--能手型转变。

(三)信息化教学实践平台创新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评价

传统教学方式采用的是教师演示(讲解)、学生(上机)操作或绘制的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课程方式显露出局限性:一方面教师在同时间内面对多组学生演示,由于学生层次与经验不足,暴露出问题各式各样,教师解答工作量不断加大,往往导致课时周期拉长,教学效率不高。第二是人的记忆与思维需要有反复的过程。由于教师现场演示与设备运用受到时间的限制,学生掌握复杂操作内容不易,较难突破问题节点,容易出现技能问题大量堆砌、思维混乱局面,从而丧失对课程学习欲望。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室内实践学业平台,从而创新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信息化平台创建益处在于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根据自身问题,任意完成实训任务,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同时也能改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企业、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关系,适应“互联网+”室内装修岗位(网络客服)发展。它还可以满足混合学习、慕课学习和翻转课堂等“互联网+”环境下学习方式变革需求,不断充实课程体系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实践平台的学习与评估模块,可以帮助教师建立课程体系动态评价体系。它可以客观分析学生在线学习数据,归纳出学生常出现技能点问题,帮助教师调整课堂重难点,完善多元评价(组内评价、组组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教师也可以更客观找出课程体系设计问题,进行合理调整。学生在完成实践学习平台任务后,还可以从往届与应届学生数据库中获取企业更需要技能点来强化学习。并辅以企业实践数据库,让学生分析其适合企业岗位,教师也可根据数据及时更新课程体系,使整个课程体系形成良性反馈系统。

三、课程体系实施措施

(一)组建多元化教师团队

基于理实一体化课程模式下的教师团队需要校内公共课教师、“双师型”专业教师与定期聘请企业室内设计师共同组成。校内公共课教师主要从事学生职业素养、个人综合能力、信息化综合能力培养。校内专业教师主要负责专项设计与综合设计训练工作,每年定期需下企业实践。企业设计师主要担任专项与综合设计部分授课,让他们把先进设计理论与企业文化传播给学生。教师团队多元化有利于校内教师成长,迅速提升专业技能,理论联系实践课程体系贯彻始终。

(二)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发教学资源与平台

自主开发专业与综合设计项目一体化教材,同时建立微课教学与虚拟仿真资源库。使教学从“单一”传授向“互联网+”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单向传递向双向交互传递转变。同时需积极创造条件搭建教学实践平台,扩大课程资源交互空间,保证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充分实施。

(三)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加强工作室实效性

随着工学结合不断推进,我校室内设计校企合作逐步推进,积极寻求校企合作机会,发挥企业主动性,让企业参与到课程体系开发中来,共同开发实习数据实践平台。通过企业提供实践平台,运用轮岗方式实现顶岗实习。企业深层合作,需寻找共同利益,达到学生、学校、企业共赢效果。除了企业提供的平台外,设计工作室也是重要的人才培养平台。设计工作室运营需按照企业管理模式,允许设计工作室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商业运转,产生经济效益。让学生通过工作室参与设计项目调研、设计、修改最终施工全过程,完善课程体系实践性。

四、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将信息技术与课程体系结合,打造产学研三位一体深度校企融合,实现由虚拟仿真到真实运用,由理论到实践,由技能专业到综合素质协作创新室内一体化课程体系与项目为导向实训教学体系将成为必由之路。

作者:尹明 单位:湖南省商业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晶,徐金寿.论高职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J].职业教育研究,2011(3).

[2]王前新.论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原则与模式取向[J].教育与职业,2013(12):15-17.

第三篇

摘要:室内设计能够为人们的居住、生活、工作和学习创造适宜的空间和环境,为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提供良好的保障,是一门集艺术和科学于一体的学科。然而,目前我国的室内设计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在教师和学生的整体水平、专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面还需要不断提高和完善。该文分析了工作室教学模式对于教学的意义,并阐述了在室内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中运用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工作室模式;室内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我国的室内设计行业目前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在进行室内设计教学时往往采用三段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缺少整体性的课程衔接,知识在获得过程中会断裂。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通过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造成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较为薄弱,毕业后只有经历了再教育,才能够真正实现知识和社会实践的衔接。

一、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意义

1.教学和产业的需求

将教学和社会生产相联系是工作室教学模式最基本的特点。要想实行工作室教学模式,最重要的就是吸纳更多、更优秀的社会资源,将这些资源有效运用到专业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发展一支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业设计队伍。工作室本质上就是一个开放的运作平台,将课程教学质量放入市场进行检验,有利于解决我国目前设计专业中所存在的观念落后、内容陈旧和方式单一等问题,加快我国教育发展的速度。

2.教学资源配置的需求

目前,我国设计专业教学资源的经费主要来源于院校的教学经费,而这些经费的申请过程往往十分复杂,加上部分院校对于各专业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同,在分配过程中就会出现不合理的现象。工作室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建立专业设计工作室不仅能够满足教学需求,还能够在其他时间段承接社会的商业项目,从而取得一定的商业利润,缓解教学中的教育经费问题。如果工作室的设计能力足够突出,水平和效率达到一定的标准,甚至还能吸引大量的专业人士和其他工作室参与平台的运作。因此,工作室教学模式在资源的配置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3.教学课程对接的需求

在以往的教学环境中,如果没有专门的要求,课程内容容易受到教师个人喜好和能力的影响,从而导致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脱节。工作室教学模式中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整体项目设计上能够形成较为紧密的工作环节,课程间相互联系才能够完成完整的设计项目,因此在课程的理念、内容和形式的衔接方面有着较强的整合作用,使教学向深层次迈进。

二、基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室内设计课程策略研究

1.建设“双师”教学团队

培养“双师”型教师可以从教学机制入手,建立专业的教师教学准入机制,而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需要具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历,才能在教学中承担校企合作工作室的项目。此外,还可以创建教师教学实践奖励机制,激励教师进入相关企业进行兼职,将自身的实践融入课程的开发过程,有条件的甚至能让学生参与项目的实施,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2.构建工作室式课程体系

工作室教学模式强调在工作中学习,将课堂和工作相结合,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职业的发展规律,将其运用到课程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将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放在基础地位。在专业课程的拟定过程中,必须明确课程的定位和学习的目标,拟出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实施方案。课程内容的拟定必须紧紧围绕工作室教学与校企合作两方面,从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开发、评估标准。

3.实施项目化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教育经验,实施“任务驱动、行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方法,将室内设计课程和工作室的实际情境、教学目标有效结合,使教学活动更具互动性,使工作室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满足目前实际环境中的教学需求。项目化教学方法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将企业的项目任务和课程的教学任务相衔接,通过项目的承接、传递、运作、制作、完成和成果回馈等步骤,将学生的课程成果实体化,经过完善后甚至可以投放市场。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加自由的学习与教学环境,尤其是在实践教学中能够取得突出的效果。教师将现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的增强,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

作者:谭琢麒 刘宏利 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徐杰萍.室内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1).

[2]闫英.高职室内设计绘图员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分析.美术大观,2014(4).

第四篇

摘要:以应用项目为导向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是现代各个高校探索的教学思路和办学模式,笔者结合室内设计课程的专业特点,探讨了室内设计系列课程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目的,并围绕以应用项目为导向的室内设计课程成果评价体系。

关键词:应用项目;室内设计课程;成果评价

一、课程基本设置概述

1.课程基本信息与开课安排。室内设计课程属环境设计学专业的专业核心系列课程,适合环境设计专业本科生学习。室内设计是对建筑空间内部进行设计改造,通过设计人员的设计活动创造出具有文化感、舒适感、艺术感的建筑空间,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室内设计课程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文化感与艺术感的设计思维,但无论是创作理念还是空间功能的合理规划,都将围绕着室内设计的内容来培训学生的设计过程。对于本科教学来说,室内设计系列课程的单个课程适合开设在第三学期及以后的各个学期,每门系列课程可设置学分为4学分,学时为72学时(其中讲授16学时、技能训练40学时,课程设计16学时),课程性质为核心必修课,考核方式为考试。2.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与训练,要求学生对室内设计的功用性能、经济意识、个性化理念、审美倾向以及室内设计的民族化全面了解,能熟练的完成室内空间平面、功能、装饰、艺术效果的全面掌握,以达到完成该学科研究目的。

二、课程成果评价体系与标准

1.应用项目课题要求。明确应用项目课题题目,以工程项目或模拟工程项目课题作为学生创作设计的课题,针对室内设计相关课题拟定主题为室内设计课题的设计引导。项目课题要明确,项目的背景、建筑平面布局、建筑空间的相互关系、重点设计的空间分布以及空间主题;建筑空间的功能需求;建筑空间基本尺寸和数据,学生通过设计后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体现设计者的设计思维和设计理念。课题设计的要求:明确设计主题与设计理念,突出设计命题的主题思想;学生通过对实际考察的建筑空间内部结构,结合人体工程学等理论知识,规划出符合主题需求的空间布局和满足空间功能的需求;鼓励学生深入了解项目的实际空间,分析室内环境、室内空间中人与空间的关系,用创新的设计手法,设计出安全、绿色环保、人性化的室内空间设计;设计要深入了解建筑空间的基本设施和设备,让设计方案以功能为主体,不脱离设计以人使用与居住的宗旨;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提倡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2.以室内公共空间设计为例拟定设计条件。设计条件是针对项目课题进行拟定的空间设计范畴,如室内公共空间设计项目课题,拟定设计条件为:学生必须严格按照提供课题项目的建筑原始平面图进行设计;建筑空间现有消防、主体水、电、气等公共设施不许改动;原始建筑界面中称重界面和主体结构建筑构造,如承重墙、结构梁等,不得改动。3.设计表达的标准与要求。在明确主题功能空间后,至少要设计两个或以上空间作为设计主要空间区域,以体现该课题项目的中心点和设计亮点,并绘制出相对应的效果图,也可以通过制作模型沙盘来表达设计方案,将模型拍照后替代效果图。方案设计图的要求与标准为:平面布局图(出图比例1:100或1:150或1:200),平面图要清晰表达出空间的布局形式,功能空间的格局;施工图(出图比例1:100或1:150或1:200),施工图要明确标出造型结构、造型节点的详细图解,水、电路的走向与布局,灯关、插座的布局,顶面、地面的装饰布局,照明设施、建筑设备设施系统等;功能空间的立面图(出图比例1:100或1:150或1:200),对于具有造型的空间界面,必须标出界面的立面图,标明尺寸、装饰图解、设施与陈设等;其他为效果图,效果图要根据空间效果需要,确定出图的数量和角度。4.提交成果的要求与标准。课题成果形式分为两种,一是打印版,二是电子版。打印版分为单张排版打印和订册打印。单张打印为A2及以上大小喷绘印刷,统一采用竖版格式,出图比例根据效果图需要而定,单张图片必须清晰,像素在300dpi以上;订册打印,要求单张图片必须清晰,像素在300dpi以上,以公司招标的形式印刷打印。提交作品的打印文件(全部作业内容A3图纸排版,每人打印2份;包含平面图、效果图、设计说明等所含有相关的内容)。电子版形式,提交作品的电子文档,以班级为单位刻录光盘。5.成果评分标准。考核评价比例的设定可分为平时考核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考核内容:包括考勤、平时作业、调研报告等;期末作业考核(即课题成果考核),评分形式可以采取综合评定成绩,将由四位老师组成的成绩评定小组对每组作业打分,最后成绩取四位教师的成绩总和的平均分数,为成果的最终分数。成果的评分标准和要求:画面版式规范、构图合理、分析完整、图纸表现精美、设计理念合理新颖以及按时上交作业90~100分;画面版式规范、分析完整、设计理念合理新颖、图纸能表现出设计的效果以及按时上交作业80~89分;画面版式规范、分析完整、按时上交作业70~79分;画面版式规范、设计内容不完整、按时上交作业60~69分;画面版式不规范、设计内容不完整、没有按时上交作业59分以下;作业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总成绩100分,60分为及格成绩。

作者:刘治保 单位:鞍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静.室内空间造型与设计[J].美术大观,2011(9).

[2]张晓凤.室内空间造型的流动性设计研究[J].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2.

第五篇

摘要:室内设计专业的美术课程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和美术基础能力,还要有较高的美学素养和设计素养。教师的知识不完备,是能力的问题,若其拒绝提高综合能力,那就是教学意识的问题。该文作者认为,现代美术教育需要从教学意识层面进行全面改革。

关键词:室内设计;美术课程;教学意识;综合能力

当下,美术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着教学质量,这些问题首先体现在教学意识上,此外还体现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环节中。基于此,文章探讨课程实施环节中的若干问题。

一、基础美术课程要有审美意识的引导

部分教师对于基础美术教学存在误解,认为其只是单纯的基础训练,所以按部就班地讲三原色、冷暖色等知识,依葫芦画瓢地训练调色、构图,教授技法,讲解虚实,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教会学生欣赏美、认识美和理解美。美无处不在,而学生领悟美需要教师的专业引导。教师要讲授静物的美、风景的美和建筑的美,除了基本元素、基本规律,还要讲解情感、气氛、整体的把握。一些学生不知道教师教他们画旧房子有什么意义,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深入理解旧房子也是美。新东西有新的美,旧东西有旧的味道;农村景色具有朴实、轻松、田园、自然、清新、灿烂等各种美,城市建筑也有秩序、规整、温馨、宏伟、大气的美;小场景有小场景的雅致,大场景有大场景的气势……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美,就缺少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教师的讲解和熏陶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直接的审美教育方式,其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后续的美术科目和对美的直观认识。

二、美术理论不等同于美术史

美术理论课程是针对审美教育的一个专门课程,包括美学规律、美术发展历史、美术欣赏等内容。如果教师简单地将美术理论理解成美术史,课堂教学就会十分枯燥,并且与现实脱节。教师毕竟不是专门讲解美术史,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进行详细了解。美术规律和美术欣赏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审美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在审美实践与艺术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各种技能技巧进行分析。教师只有把审美教育当作一种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才可能理解审美教育全面、自由的特点。所以,教师需要在美术基础教学之后继续教育学生研究什么是美、怎样才美和如何创作美。美术创作是十分讲究的艺术创作,从画面上讲有构图、留白、虚实、透气、节奏、整体、连接等;从形式上讲有突兀、均衡、动感、正像、负像等;从色彩上讲有强烈、清新、温柔、和谐等;从虚实上讲有主次、明暗、冷暖的复杂安排;从造型上讲有写实、夸张、抽象等;从气氛上讲有厚重、阴郁、沉重、压抑、清新、恬静、优雅、浪漫、梦幻、热烈等;从表达上讲有直白、隐喻、象征等;从题材上讲有肖像、人物、风景、静物、花卉、器皿、田园等;从背景上讲有时代、文化、艺术家个人情感、社会政治状况、宗教状况等。此外,还可以从流派、风格、技法、审美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美术理论课程有许多知识点,教师需要从各个角度加以分析和综合理解。由此可见,讲授美术规律和艺术欣赏是十分复杂的,需要教师做很多的准备工作。学生学习美术理论离不开对美术史的了解。但从对学生的作用来说,美术规律和美术欣赏更实际、有用。单纯讲美术史,实际上是将审美与现实分隔开了,也与设计割裂了。美术理论课教师要将美术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还需要专门进行研究。

三、透视课程与空间意识培养要紧密联系

透视技法的发现使绘画成长为“绘画科学”,“透视所运用的一整套精密的数学法则,给绘画语言套上了理性的缰绳,从二维空间的画面向人们展示了前所未有的魅力,真实性的魅力、理性的魅力、科学的魅力”。可以说,没有透视,就没有空间设计的准确表达。透视知识相对于感性的美术图像来说更加理性化,分析透视规律是空间艺术学的重要内容。自从电脑设计更多地融入设计教学,部分教师和学生往往错误地认为电脑可以代替一切,可以解决透视、造型、色彩等问题。殊不知,学生往往还没有在头脑中形成美术基本知识体系,盲目依赖电脑不利于学生美术能力的发展,学生往往一知半解,甚至厌倦美术课,在实践中表现为空间意识、空间感受力和想象力都较弱。透视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使学生学会透视制图方法,为透视空间表现做准备;二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空间思维意识。现在有些学生要么只能仿作一些简单的东西,要么学了几年反而不感兴趣了,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空间意识,难以激发创造的积极性。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部分教师的教学过于急功近利。在透视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明白透视原理,并通过透视作业练习,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并强化其空间意识,这样学生才不会茫然、倦怠。

四、构成课应衔接紧密,避免过于抽象

所谓构成,即构造、解构、重构、组合,就是遵循一定的审美规律,以理性的组合方式表达感性的视觉形象。设计是功能、技术、艺术、形式等各种美的复合体。构成课是进一步解决设计的形式感和艺术性问题的课程,让学生通过各种规律性的训练,逐步进行创造性构思和表现。部分教师并不重视构成,往往单纯地进行某些形式的训练,没有让学生了解原理,虽然完成了教学,却使学生更加茫然,因为学生无法将“形式”与现实中的“利用”结合起来。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时照着教材宣读,在基础设计的分析和思考环节上存在不足之处,忽视了教学的探索性。怎样将构成与设计结合讲解,使构成课更有目的性,更加方便学生理解,使之与美术课程、设计课程互相衔接,这个问题值得教师重视和思考。教师已有的经验是准备大量的图片、视频,讲解构成时结合美术,也结合建筑或装饰,甚至让学生自己思考其中的联系。如,对于平面构成中的“疏密”概念,教师会结合美术构图里的“密集”和“稀疏”,甚至结合“主次”“虚实”进行分析;在讲到立体构成中大小体块的结合与距离安排时,教师也会结合“节奏”“疏密”“主次”一起讲解,还会结合装饰空间中灯具的位置、装饰品的安排、空间区域划分和家具位置摆放,让学生体会“节奏”“层次”等概念。由此可知,将各个知识点结合讲解是复杂的,也是有趣的,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地理解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提高。此外,教师要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探索和创造不同的组合形式,掌握材质、色彩以及肌理的表现。

五、参观课程需要有充分的美学指导

参观优秀的室内设计成品是学生理解和学习空间设计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各大院校往往会用2周甚至4周的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学习。遗憾的是,部分学校往往没有认真规划,一天参观几个地方,教师和学生都很辛苦,参观学习变成了疲于奔波的负担。结果往往是除了紧跟教师的学生听到了讲解,其他学生只能走马观花般匆匆看一下。更有甚者,一些教师不怎么讲解,这样的参观意义不大。正确的参观课程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观察和记录,结合教师的讲解,解决设计思路上的疑问,获得直观的信息。回到学校后,教师再根据照片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辅导学生完成高质量的参观学习报告。六、设计课程应与美学意识紧密结合设计课程是充满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综合课程,但是部分教师将其独立出来,将讲课重点放在讲规范、讲要求、注重空间的规划与安排、介绍材质、分析细节处理等方面,没有进一步和学生探讨美学问题,以及形式美、材质美、空间美、质感和各种不同效果的比较,如复杂与简洁、现代与古朴、田园与浪漫、温馨与高冷、灵动与严肃、抽象与生动等。教师帮助学生分析不同风格、流派的表现,不同灯光下的氛围区别,不同材质的心理感受,不同空间的心理分析,可以使学生对设计形成立体的概念。教师还要使学生了解如何淡化严肃、增加温馨,体现干练、高贵、动感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使其形成活跃的思维。设计课程是一门复杂的课程,教师要讲授各种规范,使学生熟悉制图软件。缺乏艺术思维,设计往往是单调的重复,没有创意可言。规范好比一个说明或要求,学生很容易理解,而艺术修养需要长期的熏陶和培养。孰重孰轻,一目了然。规范可以死记硬背,思维却要通过综合培养得到,所以设计教学应该重创意、轻规范。

室内设计专业的美术课程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和美术基础能力,还要有较高的美学素养和设计素养。教师的知识不完备,是能力的问题,若其拒绝提高综合能力,那就是教学意识的问题。所以现代美术教育需要从教育意识层面进行全面改革。基于此,文章探讨课程实施环节中的若干问题,希望能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基金项目:2013~2016年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

作者:郑灵燕 单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玉能.实践转向与审美教育——创美美育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甘肃社会科学,2012(6).

[2]戴士和.画布上的创造.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3]王春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关键环节的创新设计与实践.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

[4]马跃峰,张庆顺.构成辅助设计启蒙——重庆大学建筑学专业构成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建筑学报,2010(10).

第六篇

摘要:学研结合是当前教学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的理念,利用学习与研究的合,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知识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因此,笔者将分析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研结合教学方式,以期能为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完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室内设计;学研结合;人才培养

当前教学领域中的专业教学机构,主要是以面向社会供给优秀专业人才为方向。所以确保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让学生能充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类专业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包括室内设计专业。学研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后续的分析讨论当中,将以室内设计专业的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方式为主要方向,为专业领域的教学改革提供有利意见。

一、学研结合教学方式内涵

学研结合,一言蔽之是理论学习与研究学习的结合,理论学习是在课堂上的正常学习过程,研究学习是借助研究项目的实践提升应用能力的过程,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理论在每个专业每个科目的学习过程中都能适用,室内设计专业亦是如此。室内设计专业是一项不借助实践完全无法检验学习成果的科目,因为学生即便已经学到了充足的理论知识,但不借助实际项目操作,是无法看出实际学习成果的。所以只有利用理论知识丰富专业知识储备,用项目研究促进实践能力提升,才能让学生兼顾理论与实践,真正成为全面性的优秀设计人才。这是学研结合教学方式的内涵所在,也是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目标所在。

二、室内设计教学中学研结合教学方式应用要点

1.研究项目与理论知识的充分结合。学研结合是理论知识与研究项目的结合,所以每部分都是不可或缺的,理论是研究的基础,研究是理论的践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根据理论内容设计研究项目才能让学生对理论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例如在讲解各类室内设计风格时,有些学生喜欢简欧风格,有些学生青睐田园风格,此外还有许多学生会对洛可可、哥特等特殊建筑风格产生兴趣,这都是重要的启发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身喜欢的建筑风格作为探析主题,去对一种建筑风格进行深入分析,并尝试作简单设计,在设计完成后进行详细讲解,将自身选择该类设计风格的理由、这类教学风格的特点以及自身的设计理念阐述出来,这样更有助于强化学生对于设计理解。2.理论内容与研究内容的拓展。知识是一个无尽的领域,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要有开拓精神,对知识范围不断进行拓展,才能让眼界更加开阔,让思维方向摆脱限制,室内设计教学同理。教师应当让理论内容与研究实践内容都摆脱一本教材的限制,才能让学生真正随着新时代的知识更新节奏去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每个时期,建筑设计领域都会有不同的追求与风气,这便是主流审美取向。例如近年来,随着低碳理念的产生与传播,室内设计领域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简约低碳的设计风格开始在大众群体中成为主流审美倾向。而且随着低碳理念的推广,许多低碳化的设计元素与材料也开始投入应用,例如硅藻泥以及低碳漆等,这都并不是一时的趋势,而是未来的长久趋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让学生充分了解到设计领域中的低碳趋势,并通过低碳主题项目探析,更加深入的了解低碳主题的室内设计最应当注重的要点。3.创新元素的应用。新的时代必然会促生更多新的趋势以及创新性的元素,当前所处的时代也是如此。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资源的合理规划以及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是最为重要的课题。这便是智能家居与室内空间折叠性设计产生的原因。为确保紧跟时代需求,满足设计行业发展需要,教师也应当让学生在学习与探析过程中更多以这类创新元素作为主体去进行设计,例如怎样将30m2的有限空间设计成复式结构以及怎样在设计方案中融入智能电器设计等。这些都是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设计行业发展趋势的教学设计,也是能让学生第一时间学会如何利用当前先进元素进行设计的重要一步,教师要懂得充分利用时代给予的优势,传播新的理念,让学生及时了解到设计领域的发展趋势,学生后续在设计领域的发展才能更加顺利,最终得到更好的发展趋势,真正成为室内设计领域的重要人才。

三、结语

室内设计知识的学习无法一蹴而就,而是要通过实践的积累,让学生学到室内设计的精髓,学到如何将自身所学建筑设计知识应用到设计工作当中去,做出更具美感、更具创造性,且符合时展需求的设计方案。这是一个需要师生共同积累,共同进步的过程,而学研结合的教学方式则是能帮助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让学生设计领域应用知识学习更进一步的教学措施,应积极利用,培养出更多室内设计领域的优秀人才。

作者:董威 单位: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萌.高校室内设计专业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J].亚太教育,2016(19).

[2]许树贤,刘太雷.探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艺术科技,2015(12).

[3]曾丽娟,吴健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