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毕业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7:29

室内毕业总结

室内毕业总结范文篇1

[关键词]室内设计;多维度;毕业创作;创作模式

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室内环境的审美质感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室内设计能够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空间,这也使室内设计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为了培养更多的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各个院校纷纷开设室内设计专业课程,而在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需要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进行评价,其目的在于通过展示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以此掌握学生对专业的学习情况。不过,由于学生在毕业创作中缺乏对创作标准与展示方向的认知,导致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在评价过程中往往缺少的展示内容,而这就需要在室内设计专业中探寻一种更加科学的多维度毕业创作模式。为此,以下便对室内设计专业多维度的毕业创作模式进行探讨。

1项目调研本土化及前期方案实践

为了探寻更加多维度的室内设计专业毕业创作模式,笔者在2017年3月至2017年9月,对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及银川能源学院等多所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和室内设计专业毕业创作模式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了解到,这几所院校在室内设计专业中的毕业创作模式有特点但也缺少设计框架和展示内容,团队成员通过整理分享调研心得,并结合企业工作实践,最终确定项目实践过程。首先是由教师来指导项目研究方向,从企业实践的角度帮助团队成员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意义有一个系统性的认知,由学生对与题目相关的资料进行收集,并在课下对本地区新建楼盘进行实地调研,对建筑工程中的室内装饰方案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将具体的毕业设计思路汇报给教师,再由教师对毕业创作的思路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已经“执行过”、调研资料是否充分、是否具有代表性等进行评价,在初步审核后确定具体设计内容,最终将目标锁定为吴忠市碧桂园的室内设计项目。然后教师会结合毕业设计主题的设计框架及具体内容,根据成员的特长对具体任务进行分配,团队成员按照小组的方式来分解户型,并对具体的创作内容进行实践,以此绘制出毕业创作作品的草图。在草图绘制时,考虑到团队成员并不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在落实设计任务前期,需学生对大量的设计草图进行绘制,使学生在绘制草图过程中对户型结构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并将现下主流的审美特点及创新创意融入到毕业创作之中,然后按照自己的设计想法来对毕业创作作品的草图进行手绘,由教师对学生的手绘草图进行复审,以此判断学生的绘图技法是否符合审美要求、草图绘制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并对最终的户型风格及实践整体性进行确定。这样,在对碧桂园工程的建筑草图进行绘制后,可确定最终的毕业创作风格,并为毕业创作的后续开展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确定了毕业创作中需要进行表现的技法以及要应用的制图规定,从而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毕业创作作品。

2中期项目建设方案制定与实践

在建筑行业中,室内设计需要明确具体的创作主题和设计风格,并梳理创作要求,以此明确建筑室内空间的具体设计思路。在此过程中,按照具体流程来对项目的施工平面图、三维效果图及具体的设计说明等进行创作,使室内空间的创作思路及专业水准等能够从多视角进行展现。为了使毕业设计作品能够获得最佳的展示效果,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在进行毕业创作时,还要从平面施工图、三维效果图、VR实景制作、材料及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入手,使创作内容能够得到多层面和多维度的展示,无论是从项目研究的维度还是教师与企业考评人才的标准,都是很好的展示过程。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团队成员共同商议,以此确定项目中期的创作计划及具体任务,然后交由各个组来对相应的设计任务进行完成,确保专业中的相关教学内容能够呈现在毕业设计作品之中,这样也有助于对学生的核心课程的实践能力进行考察,从而使学生在后续就业中能够让用人单位对其专业能力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3后期项目建设终结及评价

项目实践后期,团队成员将过程中的实践成果总结梳理,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装裱展示,对施工预算、施工材料汇总表与大家分享,并在毕业答辩中完成汇报,在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团队成员进行表彰。应用与实践多维度的室内设计专业毕业创作模式,能够使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拓展性大大提升,并能够使室内设计专业能够将具体的室内工程项目和行业专家评价联系起来,进而使室内设计专业所具有的专业维度得以被充分挖掘,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室内设计的学习意义,进而有效弥补了以往毕业创作模式所反映的短板,为室内设计专业的毕业创作明确了具体的展示标准与创作标准,从而为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提供了一种科学且维度更多的毕业创作途径,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4结语

我国建筑工程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室内设计正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和欢迎,在室内设计专业的毕业创作模式中,针对学生在毕业创作中缺乏必要的创作标准与展示标准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多维度的室内设计专业毕业创作模式,在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能帮助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进行更加多维度的展示与评价。

参考文献

[1]宋国栋.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2):13-14.

[2]海建华.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03):160-162.

室内毕业总结范文篇2

(一)学生在认识上有偏差

毕业设计是学生从学校走上社会前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也是将三年的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是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使得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很多毕业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缺少认识,为了及格而完成。高职艺术院校的毕业设计通过率是比较高的,一般学生做了毕业设计且答辩情况正常,都让通过,所以给往后的同学一个侥幸的心理,导致他们不重视毕业设计,应付的心理做成的毕业设计质量比较差,不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

(二)缺乏合格的指导教师

室内设计是当前比较热门的专业,报考的同学比较多,很多高职院校一个班的学生人数很多,一个指导教师可能要指导30多个学生,指导老师工作量大,周期长,精力很有限,在指导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做的怎么样了,进展到什么程度,能不完成毕业设计,不太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水平、专业兴趣、就业方向等方面,不太在意培养效果等实质内容;答辩小组在最终答辩确定不予通过的学生名单时,都会尊重本班级指导老师的意见,一般情况下指导教师都会因为面子问题,尽量提高班级的答辩通过率,必然会使一部分不认真对待毕业设计的同学混过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毕业设计整体质量的提高;部分教师的职称结构、实践经验、教学经验、管理经验有限,很多高职院校对毕业班指导教师都有明确的要求,比如必须是副高职称,必须有丰富的做实际项目的经验,但实际情况中,高学历、高职称和实战经验丰富的教师所占比例很低,很多助教和讲师都在指导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综合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选题不规范

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要具备一定的先进性、切实可行性,要符合人才培养的目标,要体现室内设计专业的特点,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当前,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很不规范,具体表现在:(1)缺乏可行性。指导教师直接将装饰公司的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课题,项目太大,不太适合做毕业设计。(2)缺乏创新性。一些年轻的指导教师由于经验缺乏,往往参照前几届的选题,很多选题被多届同学选用过,过于陈旧。(3)学生自拟课题过于简单,覆盖的知识面窄,用到的技能不多,不符合人才培养的目标,达不到综合训练的目的;课题范围过大,泛泛而谈,结构松散,如“家居设计”、“办公空间设计”,这些选题范围大,反而显得研究内容比较空洞。

(四)缺乏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

高职院校对毕业设计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也有具体的实施细则,但在具体执行时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实施二级教学管理,系部作为二级教学管理的实施者,在制定相应的监控制度时,没有学习和研究学院的相关制度,不结合本系的具体情况,很难制定出可操作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制度。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特别是在外地的,系部和指导教师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个别同学只在开题时跟老师见过一面,指导老师很难控制着一部分同学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提高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一)规范化管理选题,建立相应的审核制度

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备装饰设计与施工、装饰工程监理与预决算等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毕业设计的选题要结合培养目标,课题的设置要顾及到专业特点、能力需求、实习岗位需求,难度、分量、综合性要适当,与本科类的毕业设计要有区别。毕业设计选题要规范化管理,选题环节涉及到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指导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将科研课题细化、拆分后作为学生的课题;很多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师都在家装公司兼职,可以选择难易适中、大小合适的实际项目作为备选课题,教师制定课题后,系部要进行审查控制,根据系部的毕业设计题库,进行相似度的检查,将过于陈旧的、缺少创新、脱离专业特点的课题进行调整,再反馈至教师,最后统一将课题发放给学生,经过反复调整,最终确定课题、教师、学生之间的对应关系。如果学生是自拟课题,拟定的课题一定要贴近自己的毕业实习,与自己的专业紧密结合。

(二)建立全方位监控制度,加强全程管理,做好初期检查、中期检查、后期管理

毕业设计是时间最长、工作量最大的一个环节,要严格做好毕业设计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的监控工作。要加强指导教师的管理,建立具体的考核制度和任务制度,实行责任制,让指导老师参与到毕业班的教学管理中来,明确毕业设计时间进度要求及前期、中期、后期汇报的时间,有效控制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1)初期检查。在毕业设计初期进行毕业资格审查,对挂科成绩比较多的同学,要劝其推迟答辩;对于已经找到工作准备上班的同学,可由本人提出申请到工作单位做毕业设计,但必须是经过指导教师、辅导员、系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家长签字同意后,才可批准在工作单位做毕业设计,并且要提供本人详细的毕业设计计划,实习同学的毕业设计由单位师傅和学校老师共同指导。(2)中期检查。毕业设计中期检查分为班级自查、系部检查、学院抽查三步骤。在班级自查这环节中,指导教师检查每个同学的进展情况和实施效果,总结出在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建立指导教师团队模式,增强师资力量,提高指导教师指导水平

指导教师的科研背景、实践能力、教学经验、学术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采用教师团队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指导教师工作量过大的问题。可以聘请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项目经理、能工巧匠进入到教师团队中,结合企业的实际项目,专兼职教师共同指导,让毕业设计融入到真实的生产环节中,学生结合岗位要求,提前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学习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教师组团时要考虑到其职称结构、知识结构、研究方向。企业兼职教师可以指导设计投标、施工、材料、造价、施工等相关的内容,校内专任教师侧重毕业设计规范化管理。专兼共同指导过程中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不仅有利于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校内专职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增强师资力量。另外,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数要适当,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辅导,保证每个环节顺利进行。

三、结束语

室内毕业总结范文篇3

[关键词]职业能力;课程建设;供热工程

一、引言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1],明确了结合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建设课程的思路。“职教20条”指出:专业设置要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要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要与生产过程对接[2]。可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完成学生到职业人员的角色转变,是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努力的方向。职业能力导向课程是以获得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知识、技术、技能的整合,确定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的逻辑,以问题情境和项目化结构规划设计课程,实现学生对职业范围内岗位要求需要具备的专业技术技能、职业基本素养和创造性思维等的学习与掌握[3]。供热工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室内供暖工程、集中供热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能力。本文对供热工程课程进行了基于职业导向的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培养适应供热行业发展需求,具有较强岗位职业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课程基本情况介绍

供热工程主要面向我校给排水和建环两个专业的学生,结合学生的毕业去向以及企业的能力需要,提出水暖融合的理念。供热工程是水暖融合课程群中重要的一门课程。课程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重点介绍室内供暖系统、集中供热系统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理论学习引领学生认识供热工程,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以及运行调节的方法,了解供热工程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技术发展手段,储备供热工程的基本知识,最终完成供热系统的初步设计。根据供热工程课程的教学特点和要求,课程组教师以系统工程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中心,构建“供热工程实践课程综合教学体系”,包括认识实习(第2学期)、课程设计(第5学期)、专业实习(第7学期)和毕业设计(第8学期)和学科竞赛科研训练(第1~8学期)。在以往的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相对独立的存在,学生更多的是以数学思维习惯来学习理论知识,在实践环节中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工程训练,所以学生毕业后很难快速融入职业岗位中。为了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结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供热工程开展了职业能力导向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三、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通过对多家企业进行岗位需求调研和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分析,学生就业岗位有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安装、工程施工管理、工程造价、工程监理、设备运行维护、营销等。将其进行归纳,可以分为设计类、施工管理类、运行营销类。要求从业者具有专业一般设计能力、专业图纸的绘制和识读能力、施工安装和组织管理能力、系统调试和验收能力等岗位核心能力,职业岗位及能力分析如表1所示。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具备获取新知识、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供热工程作为水暖融合课程群中的核心课程,很多知识在多个岗位都有应用到,在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课程的改革,注重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

四、基于职业导向的供热工程课程建设实施

课程建设初期,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课程目标定位不准确;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不匹配;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匹配等。通过对历届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的研究,课程组提出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改革思想,对课程体系结构进行了大胆的调整,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目的,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一)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课程目标是一门课程的“总纲领”,是决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上层建筑”,是进行教学实践的“指挥棒”[4]。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结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从预期学习成果出发进行逆向思维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如表2所示。

(二)课程理论教学内容设计

课程理论教学内容设计时,注重课程之间的融合性和整体性。一方面打破原有课程间内容重复的壁垒,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与前导和后续课程进行有效衔接,做好知识点的分配和讲解顺序。另一方面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以实践项目为载体建立多个教学情境开展教学。在供热工程这门课程中,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供热工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计算分析的能力。掌握供热系统的形式及运行的原理,为后续的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建筑设备安装、建筑设备概预算、暖通空调运行管理等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本课程以职业分析为前提,以真实工作任务为实践载体,围绕课程建设目标,将课程理论教学内容整合为相对独立的三大模块,即室内供暖模块、集中供热模块、供热调节模块。每个模块根据岗位工作流程创设多个教学情境,以真实的项目为载体,进行课程教学。教学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

(三)教学方法设计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老师为中心,以教为主。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要改变教学方法,从以老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本课程采用了PBL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法、现场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1.PBL教学法PBL教学法又称为“问题导向学习法”,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主线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5]。把学习置于问题情境中,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让学生解决真实的工程问题,来学习问题背后的供热知识。如在供热调节模块,课前老师通过学习通问题,每个小组根据问题查阅资料形成报告。课上与学生采用PPT汇报、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实时互动,总结问题引出知识点。课后老师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都要进行总结,教师在学习通测试题。根据总结和测试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方法。向教学模式,是在教学中将课程培养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可以实施的项目,通过完成项目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将室内供暖、集中供热两个模块与课程设计相结合,以真实工程项目为依托,将理论知识隐藏在项目中。通过完成工程设计任务,掌握供热工程的理论知识,学习工程问题分析的方法,并给出解决的办法。如室内供暖模块以室内供暖课程设计的工程项目为载体,分解为五个学习情境,每个情境对应一个子项目,即项目一:室内供暖工程设计方案确定;项目二:室内供暖工程设计热负荷计算;项目三:室内供暖系统末端装置选择计算;项目四:室内供暖系统设计及图纸的绘制;项目五:室内供暖系统水力计算。为了便于更好地组织教学,将每个子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如室内供暖设计热负荷计算分解为围护结构耗热量计算、冷风渗透耗热量计算、冷风侵入耗热量计算三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用1~2学时来完成。课程开始前,教师给出工程项目及任务要求,学生自行分组,通过资料查阅、集体讨论等方式解决工程问题,共同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模拟职业人的角色,培养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同时,本课程制作了供热工程部分知识点的微课,建立了网络学习平台。将微课学习和课堂学习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四)课程考核

考核是相对目标而言的,突出能力目标就要研究如何突破知识考核,体现“能力考核”的要求。本课程在保留传统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引入多样的评价方法进行过程评价。如增设项目评价,在小组完成子项目后,采用教师评价、小组互评、组内互评、自我评价等环节对每个子项目进行评价,每个项目的评价结果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整个评价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互评过程也是自我学习的一个过程。

(五)实践教学

根据“五实”教育理念,构建供热工程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认识实习在第2学期进行,利用校内实习基地使学生对室内供暖系统和室外管网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课程设计在第5学期进行,是对课程的阶段性总结,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初步训练。专业实习在第7学期进行,学生到设计、施工、供热等单位参与真实项目,进一步提升职业岗位能力。毕业设计设置供热方向,对室内供暖和小区供热管网设计进行综合训练。室内供暖工程、室外供热管网课程设计模拟真实项目,按真实岗位设定任务,实现对真实项目做、按真实岗位训。以校企合作为建设基础,学校联合企业共同开发实践教学资源,引入企业的真实项目。课内实践、实验环节依托学校工程实训中心的实体比例模型、系实验中心开展教学。通过实践教学进一步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内化为职业岗位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五、结语

在实施供热工程课程改革过程中,根据职业能力、岗位需求确定教学目标,以真实工作任务为实践载体,围绕课程建设目标,采用模块化、项目化的方式优化教学内容设计,借助信息化手段,采用PBL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法等开展教学,并采用多元化考核方法,重点突出职业能力的考核。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学生在完成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内实践、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进行了综合训练,使学生掌握了供热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基本的创新能力、工程意识和综合素质,课程改革实施后得到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06-11-16)[2021-06-01].

[2]青锋,张元.职业能力导向课程的内涵、模式与建设策略[J].职教论坛,2021,37(8):88-94.

[3]詹瑜,王富平,李存生.教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王芳,刘中秋,李宝宽.新工科背景下PBL教学模式在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中的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21,38(4):52-55.

室内毕业总结范文篇4

1.教材内容基本以CAD软件操作为主,不适合室内设计专业的CAD教学

现在市面上有一些教材是针对室内设计专业编著的,但由于图纸过于老旧、制图没有统一标注、教学案例不符合目前的室内设计审美标准、图纸没有针对性和没有亮点、内容冗长等缺点,难以使学生快速利用CAD软件和室内设计制图标准、室内设计专业知识绘制图纸。

2.学生制图速度较慢,课程量不够

一些学生时间观念比较差、做事拖拉、不喜欢动脑分析和总结制图技巧,导致制图速度缓慢。教师上课时可以采用CAD快捷键制图,两手同时进行制图操作,鼓励学生针对同一图形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图,总结出既快又好的制图方法。除此以外,CAD室内设计制图课程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实践练习,而高职院校一个学期的课程量不能深入地对室内施工工艺和基本表现原则进行全面剖析,造成学生对CAD室内设计制图认识不够,对课程教学认识不充分。因此,教师需要增加实训课程巩固和提高学生利用CAD软件的室内设计制图水平。

3.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高职教育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毕业之后能马上胜任自己的岗位要求。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在短暂的课程时间中是难以实现的,再生动的讲述也只停留在表面上,因此,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到企业、工地、材料市场,多学习、多考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明白应该树立怎样的学习目标、自己存在哪些不足,自主学习,以实践教学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教学方法上增加施工工艺的实践教学,采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弥补学校教学的不足。

二、CAD制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

1.根据专业需求,对教学内容安排进行改革

针对目前教材专业性不强等问题,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结合专业自身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做到针对性讲解,省略与专业没有太大关系的部分,满足室内设计制图的需求即可。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同时缩短了CAD软件的学习时间,使室内设计制图与CAD制图充分融合,提高学生室内设计制图的规范性、专业性。同时,教师在教学案例上可以选择有针对性的实际项目作为教学案例。

2.采用项目教学法,开阔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上课之前,教师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CAD是一门软件操作课程,但对于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不能简单地认为CAD是一门软件课,而是应将软件操作结合室内设计制图标准的规范进行绘图,使学习的趣味性由软件的操作性扩展到专业性。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现在所学的这门课程在将来的工作中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公司的绘图部,了解CAD课程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教学案例上可以选择有针对性的实际项目进行教学,即采用项目教学法展示施工现场照片,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参观施工工地,这样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3.组织学生参加建筑专业高级绘图员考试

室内设计专业学生需要参加高级绘图员考试,学生考证是否合格将直接影响到能否顺利毕业。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相关题目的指导,并布置每周任务,学生需要按时完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任务目标明确,可以提高学生的绘图速度,使他们了解建筑专业的相关制图标准。

4.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职责

室内毕业总结范文篇5

关键词:室内设计;教学模式;培养模式;项目化;订单式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08)06-087-026

一、室内设计专业的产生及发展

追溯室内装饰的历史,可以从原始萌芽状态的纯装饰形式开始,经历与构造结合的古希腊、罗马时期,为装饰而装饰的巴洛克、洛可可时期,一直到把装饰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现代室内装饰和空间概念的产生,这是一部漫长的发展史。

“室内设计”代替“室内装饰”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只有几十年的时间。1931年,美国室内装饰者学会成立,成为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的前身,该时期内出现了专职室内设计师。到了五十年代,由于建筑用途、功能的复杂化,使室内设计更加专业化。如:大型商场空间的设计,办公空间的设计等促成了室内设计的独立。至此,“室内装饰”已演变为全方位的“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师”的称号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承认。1957年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成立标志着这门学科的最终独立,同年,我国也在中央工艺美院成立室内系。而我国“室内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得到真正的发展却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该时期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促使了建筑装修业的兴起,“室内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1990年前后,相继成立了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和中国室内建筑师学会,在众多的艺术院校和理工科院校里相继成立了室内设计专业,据行业主管部门统计,我国的室内设计师人数至今已达六十万,设有室内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已有八百多所。

二、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室内设计师存在近50万的人才缺口,这对于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来说毫无疑问是个大好的信息。而另一方面的数据却显示,我国每年从事室内设计工作的的应届毕业生合格率却只占总量的10%-20%。[2]从客观上分析,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目前从事室内设计师职业的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建筑设计、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装潢设计、平面设计等专业毕业,这些设计师并没有经过室内设计系统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从而导致设计水平、装修质量等多方面问题。

而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教学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室内设计专业依然延续传统教学模式,普遍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根据对目前重庆市开设了室内设计专业的几所高校调查得知,就室内设计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而言,几乎所有高校都采取课堂教学模式。室内设计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如《室内设计原理》、《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装饰工程概预算》、《建筑装饰材料》等清一色采用理论教学模式,半数以上学生反应以上课程知识抽象难懂、枯燥乏味,80%学生在完成以上课程学习后1-2个学期内对课程知识陌生甚至完全遗忘,另外不少高校就《室内设计》课程采用了理论讲授与设计案例练习结合的教学,从教学成果看,该课程并未取到应有的效果,在设计任务的布置上,各高校所编设计任务书脱离实际、过于理想化,设计案例也过于陈旧,甚至有些高校的设计案例几年、十几年都未更改过,完全不合现实。在学生设计成果的批改上也采用过去批改作业的方式,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根据对一些用人单位的调查,通过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具备知识过于松散,缺乏作为一个室内设计师最重要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我市各高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计划调查得知,几乎所有高校的培养计划都写到: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室内装饰工程设计、概预算、施工与组织管理能力,从事室内装饰工程设计、施工管理、预(决)算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复合人才。目前我国开设室内设计专业的高校普遍为高职院校,学校在培养方式上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一方面,在短短的两年半时间内要培养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室内设计、施工管理、预(决)算等诸多方面的能力难以达到,另一方面,这种培养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兴趣偏向。这种培养模式下的毕业生往往出现“样样通,样样松”的问题,普遍的用人单位反映目前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到了企业后完全不清楚自己的专长,找不到发展方向。

三、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几个措施

教育应该为社会服务,同样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应该结合社会的发展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更科学、更有效的为行业培养室内设计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应该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建立独特的适合自己的教育体系。本文以建筑行业对建筑装饰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为目标,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提出改革思路。

(一)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

在现代教育的发展史上,德国国立包豪斯为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现代教学体系,就是将教学、研究、实践三者融为一体的“工作坊”模式。[3]包豪斯的“工作坊”模式广泛地被西方国家的现代设计教育所采纳,结合我国高等学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笔者提出“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所谓“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就是将原先的单纯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内容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将室内设计专业的各专业课程实践化。“项目化”可以从两个方面依次进行,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1、校内“项目化”。校内的“项目化”可在校内实验室的基础上发展演变得来,它属于模拟实践操作。结合室内设计专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囊括专业方向研究、教学内容理论完全结合实际的校内工作实验室模式。

室内设计专业的校内“项目化”覆盖该专业的所有主干课程,可直接体现在“室内设计—装饰工程预(决)算—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这一知识体系上。首先,在通过前期专业基础理论与实作培训的基础上,室内设计课程方面可以引用实际任务书完成模拟实践操作。在室内住宅设计课程教学上,笔者曾收集了目前重庆市别墅、花园洋房、一般商品房等已完工且具有代表性的各类住宅案例,并分别就各类型住宅特点进行设计要点分析及讲授;其次,设定练习前提如案例环境、“甲方”要求等安排学生就各类案例进行包括设计、概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在内的练习,该过程中,聘请原案例操作人员如设计师、预(决)算人员、施工负责人等到学校就该案例实际操作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最后,让学生自己学会总结各方面的知识,重新安排设计项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各项操作内容。同样,商业空间的室内设计教学也以该种方式进行,且在进行过程中结合该课程特点进行调整,比如让学生组合成多个团队的形式共同完成一个项目,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另一方面也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校外“项目化”。校内“项目化”是一个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而校外“项目化”则是通过实践提升理论的过程。校外“项目化”应是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目前许多高校在最后一个学期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选择校外实习,实际上是让学生提前毕业,和教学模式上的校外“项目化”并不相同。教学模式的校外“项目化”可以多种方式进行,最为直接的就是通过教师或学校合作企业的校外实际工作项目带动学生进行实作,让学生切身体会实际操作。虽然这种方式比较直接有效,但易受到各种客观条件制约,可变因素较多,按照该方式制订的教学计划容易受到影响。为避免受此局限,可将实际项目进行“工厂化”操作,所谓“工厂化”就是将实际项目内容安排在“工厂空间”这样一个校外实验基地进行,该“工厂空间”属于学校实验室基础上集设计案例提供、现场施工可行、预算内容可证的一块“试验田”。我校已建立的室内设计专业的“工厂空间”就是作为校外“项目化”的一个体现,在该空间内,可以任意定义不同的业主方关于经济、风格、功能等各方面的要求,学生完全按照实际操作流程完成该项目设计及预算,并将其付诸施工,提前感受到从设计到预(决)算、施工管理的实战氛围。

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一模式培养的室内设计学生一方面具备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良好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

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前提是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室内设计专业一刀切的培养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兴趣偏向,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所以,在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模式上,应本着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的基础上有区别的进行。这一方面可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同时进行,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教学分组,有目的地培养学生。

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的目的是适应社会对室内设计专业人员的需求。这个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另一方面,学校在室内设计专业人员的培养过程中应随时和用人单位保持联系,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与其签定人才培养协议,按需培养人才。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率,避免盲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损失的有效手段。

四、结语

室内设计专业改革是基于旧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上进行的,其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建筑室内专业设计、预(决)算和施工管理人才。本文提出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改革,通过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通过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一方面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适应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为室内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李竹.室内装饰到室内设计演变的历史研究[J].网易建筑

室内毕业总结范文篇6

关键词:室内设计;教学模式;培养模式;项目化;订单式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08)06-087-026

一、室内设计专业的产生及发展

追溯室内装饰的历史,可以从原始萌芽状态的纯装饰形式开始,经历与构造结合的古希腊、罗马时期,为装饰而装饰的巴洛克、洛可可时期,一直到把装饰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现代室内装饰和空间概念的产生,这是一部漫长的发展史。

“室内设计”代替“室内装饰”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只有几十年的时间。1931年,美国室内装饰者学会成立,成为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的前身,该时期内出现了专职室内设计师。到了五十年代,由于建筑用途、功能的复杂化,使室内设计更加专业化。如:大型商场空间的设计,办公空间的设计等促成了室内设计的独立。至此,“室内装饰”已演变为全方位的“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师”的称号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承认。1957年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成立标志着这门学科的最终独立,同年,我国也在中央工艺美院成立室内系。而我国“室内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得到真正的发展却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该时期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促使了建筑装修业的兴起,“室内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1990年前后,相继成立了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和中国室内建筑师学会,在众多的艺术院校和理工科院校里相继成立了室内设计专业,据行业主管部门统计,我国的室内设计师人数至今已达六十万,设有室内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已有八百多所。

二、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室内设计师存在近50万的人才缺口,这对于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来说毫无疑问是个大好的信息。而另一方面的数据却显示,我国每年从事室内设计工作的的应届毕业生合格率却只占总量的10%-20%。[2]从客观上分析,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目前从事室内设计师职业的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建筑设计、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装潢设计、平面设计等专业毕业,这些设计师并没有经过室内设计系统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从而导致设计水平、装修质量等多方面问题。

而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教学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室内设计专业依然延续传统教学模式,普遍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根据对目前重庆市开设了室内设计专业的几所高校调查得知,就室内设计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而言,几乎所有高校都采取课堂教学模式。室内设计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如《室内设计原理》、《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装饰工程概预算》、《建筑装饰材料》等清一色采用理论教学模式,半数以上学生反应以上课程知识抽象难懂、枯燥乏味,80%学生在完成以上课程学习后1-2个学期内对课程知识陌生甚至完全遗忘,另外不少高校就《室内设计》课程采用了理论讲授与设计案例练习结合的教学,从教学成果看,该课程并未取到应有的效果,在设计任务的布置上,各高校所编设计任务书脱离实际、过于理想化,设计案例也过于陈旧,甚至有些高校的设计案例几年、十几年都未更改过,完全不合现实。在学生设计成果的批改上也采用过去批改作业的方式,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根据对一些用人单位的调查,通过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具备知识过于松散,缺乏作为一个室内设计师最重要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我市各高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计划调查得知,几乎所有高校的培养计划都写到: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室内装饰工程设计、概预算、施工与组织管理能力,从事室内装饰工程设计、施工管理、预(决)算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复合人才。目前我国开设室内设计专业的高校普遍为高职院校,学校在培养方式上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一方面,在短短的两年半时间内要培养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室内设计、施工管理、预(决)算等诸多方面的能力难以达到,另一方面,这种培养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兴趣偏向。这种培养模式下的毕业生往往出现“样样通,样样松”的问题,普遍的用人单位反映目前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到了企业后完全不清楚自己的专长,找不到发展方向。

三、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几个措施

教育应该为社会服务,同样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应该结合社会的发展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更科学、更有效的为行业培养室内设计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应该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建立独特的适合自己的教育体系。本文以建筑行业对建筑装饰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为目标,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提出改革思路。

(一)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

在现代教育的发展史上,德国国立包豪斯为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现代教学体系,就是将教学、研究、实践三者融为一体的“工作坊”模式。[3]包豪斯的“工作坊”模式广泛地被西方国家的现代设计教育所采纳,结合我国高等学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笔者提出“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所谓“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就是将原先的单纯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内容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将室内设计专业的各专业课程实践化。“项目化”可以从两个方面依次进行,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1、校内“项目化”。校内的“项目化”可在校内实验室的基础上发展演变得来,它属于模拟实践操作。结合室内设计专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囊括专业方向研究、教学内容理论完全结合实际的校内工作实验室模式。

室内设计专业的校内“项目化”覆盖该专业的所有主干课程,可直接体现在“室内设计—装饰工程预(决)算—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这一知识体系上。首先,在通过前期专业基础理论与实作培训的基础上,室内设计课程方面可以引用实际任务书完成模拟实践操作。在室内住宅设计课程教学上,笔者曾收集了目前重庆市别墅、花园洋房、一般商品房等已完工且具有代表性的各类住宅案例,并分别就各类型住宅特点进行设计要点分析及讲授;其次,设定练习前提如案例环境、“甲方”要求等安排学生就各类案例进行包括设计、概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在内的练习,该过程中,聘请原案例操作人员如设计师、预(决)算人员、施工负责人等到学校就该案例实际操作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最后,让学生自己学会总结各方面的知识,重新安排设计项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各项操作内容。同样,商业空间的室内设计教学也以该种方式进行,且在进行过程中结合该课程特点进行调整,比如让学生组合成多个团队的形式共同完成一个项目,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另一方面也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校外“项目化”。校内“项目化”是一个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而校外“项目化”则是通过实践提升理论的过程。校外“项目化”应是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目前许多高校在最后一个学期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选择校外实习,实际上是让学生提前毕业,和教学模式上的校外“项目化”并不相同。教学模式的校外“项目化”可以多种方式进行,最为直接的就是通过教师或学校合作企业的校外实际工作项目带动学生进行实作,让学生切身体会实际操作。虽然这种方式比较直接有效,但易受到各种客观条件制约,可变因素较多,按照该方式制订的教学计划容易受到影响。为避免受此局限,可将实际项目进行“工厂化”操作,所谓“工厂化”就是将实际项目内容安排在“工厂空间”这样一个校外实验基地进行,该“工厂空间”属于学校实验室基础上集设计案例提供、现场施工可行、预算内容可证的一块“试验田”。我校已建立的室内设计专业的“工厂空间”就是作为校外“项目化”的一个体现,在该空间内,可以任意定义不同的业主方关于经济、风格、功能等各方面的要求,学生完全按照实际操作流程完成该项目设计及预算,并将其付诸施工,提前感受到从设计到预(决)算、施工管理的实战氛围。

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一模式培养的室内设计学生一方面具备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良好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

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前提是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室内设计专业一刀切的培养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兴趣偏向,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所以,在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模式上,应本着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的基础上有区别的进行。这一方面可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同时进行,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教学分组,有目的地培养学生。

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的目的是适应社会对室内设计专业人员的需求。这个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另一方面,学校在室内设计专业人员的培养过程中应随时和用人单位保持联系,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与其签定人才培养协议,按需培养人才。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率,避免盲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损失的有效手段。

四、结语

室内设计专业改革是基于旧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上进行的,其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建筑室内专业设计、预(决)算和施工管理人才。本文提出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改革,通过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通过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一方面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适应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为室内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李竹.室内装饰到室内设计演变的历史研究[J].网易建筑

室内毕业总结范文篇7

关键词:室内设计;教学模式;培养模式;项目化;订单式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08)06-087-026

一、室内设计专业的产生及发展

追溯室内装饰的历史,可以从原始萌芽状态的纯装饰形式开始,经历与构造结合的古希腊、罗马时期,为装饰而装饰的巴洛克、洛可可时期,一直到把装饰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现代室内装饰和空间概念的产生,这是一部漫长的发展史。

“室内设计”代替“室内装饰”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只有几十年的时间。1931年,美国室内装饰者学会成立,成为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的前身,该时期内出现了专职室内设计师。到了五十年代,由于建筑用途、功能的复杂化,使室内设计更加专业化。如:大型商场空间的设计,办公空间的设计等促成了室内设计的独立。至此,“室内装饰”已演变为全方位的“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师”的称号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承认。1957年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成立标志着这门学科的最终独立,同年,我国也在中央工艺美院成立室内系。而我国“室内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得到真正的发展却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该时期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促使了建筑装修业的兴起,“室内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1990年前后,相继成立了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和中国室内建筑师学会,在众多的艺术院校和理工科院校里相继成立了室内设计专业,据行业主管部门统计,我国的室内设计师人数至今已达六十万,设有室内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已有八百多所。

二、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室内设计师存在近50万的人才缺口,这对于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来说毫无疑问是个大好的信息。而另一方面的数据却显示,我国每年从事室内设计工作的的应届毕业生合格率却只占总量的10%-20%。[2]从客观上分析,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目前从事室内设计师职业的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建筑设计、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装潢设计、平面设计等专业毕业,这些设计师并没有经过室内设计系统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从而导致设计水平、装修质量等多方面问题。

而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教学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室内设计专业依然延续传统教学模式,普遍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根据对目前重庆市开设了室内设计专业的几所高校调查得知,就室内设计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而言,几乎所有高校都采取课堂教学模式。室内设计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如《室内设计原理》、《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装饰工程概预算》、《建筑装饰材料》等清一色采用理论教学模式,半数以上学生反应以上课程知识抽象难懂、枯燥乏味,80%学生在完成以上课程学习后1-2个学期内对课程知识陌生甚至完全遗忘,另外不少高校就《室内设计》课程采用了理论讲授与设计案例练习结合的教学,从教学成果看,该课程并未取到应有的效果,在设计任务的布置上,各高校所编设计任务书脱离实际、过于理想化,设计案例也过于陈旧,甚至有些高校的设计案例几年、十几年都未更改过,完全不合现实。在学生设计成果的批改上也采用过去批改作业的方式,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根据对一些用人单位的调查,通过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具备知识过于松散,缺乏作为一个室内设计师最重要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我市各高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计划调查得知,几乎所有高校的培养计划都写到: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室内装饰工程设计、概预算、施工与组织管理能力,从事室内装饰工程设计、施工管理、预(决)算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复合人才。目前我国开设室内设计专业的高校普遍为高职院校,学校在培养方式上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一方面,在短短的两年半时间内要培养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室内设计、施工管理、预(决)算等诸多方面的能力难以达到,另一方面,这种培养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兴趣偏向。这种培养模式下的毕业生往往出现“样样通,样样松”的问题,普遍的用人单位反映目前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到了企业后完全不清楚自己的专长,找不到发展方向。

三、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几个措施

教育应该为社会服务,同样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应该结合社会的发展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更科学、更有效的为行业培养室内设计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应该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建立独特的适合自己的教育体系。本文以建筑行业对建筑装饰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为目标,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提出改革思路。

(一)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

在现代教育的发展史上,德国国立包豪斯为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现代教学体系,就是将教学、研究、实践三者融为一体的“工作坊”模式。[3]包豪斯的“工作坊”模式广泛地被西方国家的现代设计教育所采纳,结合我国高等学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笔者提出“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所谓“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就是将原先的单纯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内容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将室内设计专业的各专业课程实践化。“项目化”可以从两个方面依次进行,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1、校内“项目化”。校内的“项目化”可在校内实验室的基础上发展演变得来,它属于模拟实践操作。结合室内设计专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囊括专业方向研究、教学内容理论完全结合实际的校内工作实验室模式。

室内设计专业的校内“项目化”覆盖该专业的所有主干课程,可直接体现在“室内设计—装饰工程预(决)算—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这一知识体系上。首先,在通过前期专业基础理论与实作培训的基础上,室内设计课程方面可以引用实际任务书完成模拟实践操作。在室内住宅设计课程教学上,笔者曾收集了目前重庆市别墅、花园洋房、一般商品房等已完工且具有代表性的各类住宅案例,并分别就各类型住宅特点进行设计要点分析及讲授;其次,设定练习前提如案例环境、“甲方”要求等安排学生就各类案例进行包括设计、概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在内的练习,该过程中,聘请原案例操作人员如设计师、预(决)算人员、施工负责人等到学校就该案例实际操作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最后,让学生自己学会总结各方面的知识,重新安排设计项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各项操作内容。同样,商业空间的室内设计教学也以该种方式进行,且在进行过程中结合该课程特点进行调整,比如让学生组合成多个团队的形式共同完成一个项目,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另一方面也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校外“项目化”。校内“项目化”是一个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而校外“项目化”则是通过实践提升理论的过程。校外“项目化”应是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目前许多高校在最后一个学期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选择校外实习,实际上是让学生提前毕业,和教学模式上的校外“项目化”并不相同。教学模式的校外“项目化”可以多种方式进行,最为直接的就是通过教师或学校合作企业的校外实际工作项目带动学生进行实作,让学生切身体会实际操作。虽然这种方式比较直接有效,但易受到各种客观条件制约,可变因素较多,按照该方式制订的教学计划容易受到影响。为避免受此局限,可将实际项目进行“工厂化”操作,所谓“工厂化”就是将实际项目内容安排在“工厂空间”这样一个校外实验基地进行,该“工厂空间”属于学校实验室基础上集设计案例提供、现场施工可行、预算内容可证的一块“试验田”。我校已建立的室内设计专业的“工厂空间”就是作为校外“项目化”的一个体现,在该空间内,可以任意定义不同的业主方关于经济、风格、功能等各方面的要求,学生完全按照实际操作流程完成该项目设计及预算,并将其付诸施工,提前感受到从设计到预(决)算、施工管理的实战氛围。

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一模式培养的室内设计学生一方面具备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良好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

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前提是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室内设计专业一刀切的培养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兴趣偏向,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所以,在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模式上,应本着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的基础上有区别的进行。这一方面可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同时进行,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教学分组,有目的地培养学生。

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的目的是适应社会对室内设计专业人员的需求。这个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另一方面,学校在室内设计专业人员的培养过程中应随时和用人单位保持联系,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与其签定人才培养协议,按需培养人才。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率,避免盲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损失的有效手段。

四、结语

室内设计专业改革是基于旧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上进行的,其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建筑室内专业设计、预(决)算和施工管理人才。本文提出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改革,通过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通过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一方面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适应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为室内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李竹.室内装饰到室内设计演变的历史研究[J].网易建筑

室内毕业总结范文篇8

关键词:环境设计;毕业设计;环境设计专业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是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从而使几年来的学习得以很好的总结和提高。应用型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摇篮,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应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情况,抓好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极为重要。

一、毕业设计现状

目前,应用型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课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制图规范度不够,影响毕业设计的进度。应用型院校中的毕业设计是对多年学习成果的展现与总结,但在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中,图纸规范度方面的错误严重。由于不按制图标准绘制图纸,导致频频出现低级性错误。如:尺寸标注间距、数字的大小、图名的位置与比例的注明、家具陈设的比例关系、图纸之间不规范、不统一和线型混乱等。这些基本的制图规范是大二学期的专业基础课,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应予以重视。第二,题材单一,新颖度、个性化不足。多数学生在做毕业设计选题时,由于实践经验少、选题时考虑不足,题材较为单一。如:家居空间、别墅空间等,在风格上也多以现代风格为主。所以,大部分设计作品缺乏亮点,作品形式不突出。第三,过于注重效果图美观,忽略实践应用性。在学生毕业设计选题时,多数学生事先拟定题目,虚拟出空间进行设计,以想象为主,而开始的想象过于单一,不容易进行发散性思维,或停留在初始的想法中,不能够上升设计思维。在设计时,作品中就会出现图纸内容与实际不符的情况,缺乏实践指导意义。第四,理论知识应用不够,设计作品缺乏主题。在设计作品中,设计内容经不起推敲,学生只注重电脑效果图的美感,而忽视了设计理念对作品的主题性。内在的设计脉络、主题思想是支撑设计作品的框架,也是设计作品的灵魂。第五,设计作品手绘表现力较弱,构图中的视角选择不好。手绘作品的表现是展现设计师设计能力、设计内涵的重要形式,是方案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用型院校的学生美术基础相对薄弱,手绘水平有待提高。第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不能按时完成指导教师布置的工作计划。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过程中,大部分同学开始在公司实习或已在公司兼职,可进行毕业设计创作的时间相对较少,从而不能使学生完成指导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同时也减少了与指导教师的沟通,导致毕业设计作品进展缓慢,也使毕业设计的作品质量不高。第七,设计作品知识片单一,整体规划能力不足。大多数学生作品的实际内容多集中在面积较小的室内空间,而忽略了室内空间所处的周边环境以及自身的景观空间设计,导致整体规划能力不足,不利于有效体现毕业设计的整体能力。第八,毕业设计作品抄袭现象突出,过多。由于网络资源的设计内容丰富,致使有些同学在进行毕业设计时,抄袭网络上的设计效果图,作品原创性不足。更有甚者,直接找人完成毕业设计。

二、毕业设计改革的建议

室内毕业总结范文篇9

关键词:室内设计;教学模式;培养模式;项目化;订单式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08)06-087-026

一、室内设计专业的产生及发展

追溯室内装饰的历史,可以从原始萌芽状态的纯装饰形式开始,经历与构造结合的古希腊、罗马时期,为装饰而装饰的巴洛克、洛可可时期,一直到把装饰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现代室内装饰和空间概念的产生,这是一部漫长的发展史。

“室内设计”代替“室内装饰”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只有几十年的时间。1931年,美国室内装饰者学会成立,成为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的前身,该时期内出现了专职室内设计师。到了五十年代,由于建筑用途、功能的复杂化,使室内设计更加专业化。如:大型商场空间的设计,办公空间的设计等促成了室内设计的独立。至此,“室内装饰”已演变为全方位的“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师”的称号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承认。1957年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成立标志着这门学科的最终独立,同年,我国也在中央工艺美院成立室内系。而我国“室内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得到真正的发展却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该时期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促使了建筑装修业的兴起,“室内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1990年前后,相继成立了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和中国室内建筑师学会,在众多的艺术院校和理工科院校里相继成立了室内设计专业,据行业主管部门统计,我国的室内设计师人数至今已达六十万,设有室内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已有八百多所。

二、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室内设计师存在近50万的人才缺口,这对于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来说毫无疑问是个大好的信息。而另一方面的数据却显示,我国每年从事室内设计工作的的应届毕业生合格率却只占总量的10%-20%。[2]从客观上分析,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目前从事室内设计师职业的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建筑设计、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装潢设计、平面设计等专业毕业,这些设计师并没有经过室内设计系统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从而导致设计水平、装修质量等多方面问题。

而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教学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室内设计专业依然延续传统教学模式,普遍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根据对目前重庆市开设了室内设计专业的几所高校调查得知,就室内设计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而言,几乎所有高校都采取课堂教学模式。室内设计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如《室内设计原理》、《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装饰工程概预算》、《建筑装饰材料》等清一色采用理论教学模式,半数以上学生反应以上课程知识抽象难懂、枯燥乏味,80%学生在完成以上课程学习后1-2个学期内对课程知识陌生甚至完全遗忘,另外不少高校就《室内设计》课程采用了理论讲授与设计案例练习结合的教学,从教学成果看,该课程并未取到应有的效果,在设计任务的布置上,各高校所编设计任务书脱离实际、过于理想化,设计案例也过于陈旧,甚至有些高校的设计案例几年、十几年都未更改过,完全不合现实。在学生设计成果的批改上也采用过去批改作业的方式,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根据对一些用人单位的调查,通过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具备知识过于松散,缺乏作为一个室内设计师最重要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我市各高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计划调查得知,几乎所有高校的培养计划都写到: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室内装饰工程设计、概预算、施工与组织管理能力,从事室内装饰工程设计、施工管理、预(决)算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复合人才。目前我国开设室内设计专业的高校普遍为高职院校,学校在培养方式上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一方面,在短短的两年半时间内要培养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室内设计、施工管理、预(决)算等诸多方面的能力难以达到,另一方面,这种培养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兴趣偏向。这种培养模式下的毕业生往往出现“样样通,样样松”的问题,普遍的用人单位反映目前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到了企业后完全不清楚自己的专长,找不到发展方向。

三、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几个措施

教育应该为社会服务,同样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应该结合社会的发展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更科学、更有效的为行业培养室内设计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应该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建立独特的适合自己的教育体系。本文以建筑行业对建筑装饰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为目标,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提出改革思路。

(一)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

在现代教育的发展史上,德国国立包豪斯为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现代教学体系,就是将教学、研究、实践三者融为一体的“工作坊”模式。[3]包豪斯的“工作坊”模式广泛地被西方国家的现代设计教育所采纳,结合我国高等学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笔者提出“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所谓“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就是将原先的单纯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内容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将室内设计专业的各专业课程实践化。“项目化”可以从两个方面依次进行,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1、校内“项目化”。校内的“项目化”可在校内实验室的基础上发展演变得来,它属于模拟实践操作。结合室内设计专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囊括专业方向研究、教学内容理论完全结合实际的校内工作实验室模式。

室内设计专业的校内“项目化”覆盖该专业的所有主干课程,可直接体现在“室内设计—装饰工程预(决)算—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这一知识体系上。首先,在通过前期专业基础理论与实作培训的基础上,室内设计课程方面可以引用实际任务书完成模拟实践操作。在室内住宅设计课程教学上,笔者曾收集了目前重庆市别墅、花园洋房、一般商品房等已完工且具有代表性的各类住宅案例,并分别就各类型住宅特点进行设计要点分析及讲授;其次,设定练习前提如案例环境、“甲方”要求等安排学生就各类案例进行包括设计、概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在内的练习,该过程中,聘请原案例操作人员如设计师、预(决)算人员、施工负责人等到学校就该案例实际操作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最后,让学生自己学会总结各方面的知识,重新安排设计项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各项操作内容。同样,商业空间的室内设计教学也以该种方式进行,且在进行过程中结合该课程特点进行调整,比如让学生组合成多个团队的形式共同完成一个项目,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另一方面也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校外“项目化”。校内“项目化”是一个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而校外“项目化”则是通过实践提升理论的过程。校外“项目化”应是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目前许多高校在最后一个学期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选择校外实习,实际上是让学生提前毕业,和教学模式上的校外“项目化”并不相同。教学模式的校外“项目化”可以多种方式进行,最为直接的就是通过教师或学校合作企业的校外实际工作项目带动学生进行实作,让学生切身体会实际操作。虽然这种方式比较直接有效,但易受到各种客观条件制约,可变因素较多,按照该方式制订的教学计划容易受到影响。为避免受此局限,可将实际项目进行“工厂化”操作,所谓“工厂化”就是将实际项目内容安排在“工厂空间”这样一个校外实验基地进行,该“工厂空间”属于学校实验室基础上集设计案例提供、现场施工可行、预算内容可证的一块“试验田”。我校已建立的室内设计专业的“工厂空间”就是作为校外“项目化”的一个体现,在该空间内,可以任意定义不同的业主方关于经济、风格、功能等各方面的要求,学生完全按照实际操作流程完成该项目设计及预算,并将其付诸施工,提前感受到从设计到预(决)算、施工管理的实战氛围。

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一模式培养的室内设计学生一方面具备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良好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

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前提是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室内设计专业一刀切的培养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兴趣偏向,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所以,在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模式上,应本着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的基础上有区别的进行。这一方面可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同时进行,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教学分组,有目的地培养学生。

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的目的是适应社会对室内设计专业人员的需求。这个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另一方面,学校在室内设计专业人员的培养过程中应随时和用人单位保持联系,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与其签定人才培养协议,按需培养人才。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率,避免盲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损失的有效手段。

四、结语

室内设计专业改革是基于旧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上进行的,其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建筑室内专业设计、预(决)算和施工管理人才。本文提出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改革,通过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通过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一方面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适应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为室内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李竹.室内装饰到室内设计演变的历史研究[J].网易建筑

室内毕业总结范文篇10

关键词:环境设计;毕业设计;课程

一、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重要性

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毕业设计是其四年学习生涯中的关键一环,是大学教育的最后一门课程,也是最具有综合力的课程。毕业设计在培养方案中属于集中性实践环节,是具有8个学分的课程,另外毕业设计展具有1学分,完成时间为8周。近年来,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理念受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快速成长。因此,高校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时候,应当重视及时更新设计理念,真正帮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增强社会竞争力,顺利就业。毕业设计不仅仅是学生大学四年学习积累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校环境设计专业办学成果的重要体现。

二、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流程分析

环境设计专业是应用型专业,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主要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出口”单位的需求培养学生,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以景观设计、室内设计、装饰设计为主。毕业设计整体流程为:动员大会选导师———选题———调研———设计———中期考核———成果提交———答辩———评定成绩———毕业设计展。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十分重要,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目前存在一定的问题,课题将从毕业设计流程的重要节点进行探索研究:(一)毕业设计选题阶段。选题:选题范围涉及景观和室内两个大方向,又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要求一人一题。为了更好地落实选题,由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选题进行全面审查,保证学生所选题目能结合生产实际、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等实践应用问题,保证选题的专业性、学术性及难易程度。首先明确毕业设计选题与课程设计选题、竞赛选题之间的不同,但如果学生能够结合竞赛选实题真做,完成毕业设计,也是一个突破,是可以大胆尝试的。其次毕业设计的选题部分决定了整个毕业设计的方向,有时也与就业相关联,毕业设计应该优先考虑真题实做,目前学生由于缺乏对市场的熟悉程度,设计的规范性和可行性时常与现实脱轨,大部分设计虽然是真题,但也都是不能落地的虚拟设计。室内班级在选题时,眼光只看到家装设计,而公装部分很少涉及。景观班级在选题时,由于之前的一人一题政策,导致学生选择范围极大缩小,是否考虑毕业设计一人一题与多人一题共存,鼓励景观班级通过小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这样可以扩大其题目的面积,增加选题的多样性。开题:学生选题经确认后,由指导教师正式下达毕业设计任务,并填写毕业设计课题任务书。学生结合选题进行文献资料的查阅,了解选题背景、选题方向目前已有的成果以及当前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等,确定设计范围,用地红线,教师确保学生的设计面积大小符合学生自身情况。学生根据任务书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调研和文献查阅,并填写开题报告。遵照学校本科生毕业设计工作流程安排,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开题。(二)方案设计阶段。毕业设计的设计阶段包括: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模型制作,力求全面展示学生四年所学内容,但问题在于学生毕业设计时间短,任务重,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合理的时间安排,将毕业设计压缩至最后一个月完成,不能够达到毕业设计的效果,因此,导师的管理体制应建立健全,安排每周指导、每月总结,在学生的设计阶段,让学生周周有事做,学生的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也会随之解决。毕业设计方案形成阶段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学术水平以及应用价值,提升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问题,采取了以下措施:(1)选题由指导教师严格把关,要求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在结合专业方向和实际的基础上进行课题的调研和文献查阅后才能开题,课题要求能尽量解决实际问题,并具备创新点。(2)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严格制定了室内和景观方向的评分标准。要求指导教师及时掌握学生毕业设计方案的进度,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条件,定期辅导答疑,提出问题,修改方案,着重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力,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3)要求指导教师及审阅教师认真审核及评阅学生的毕业设计,提出修改建议,包括对毕业设计说明的格式要求,指导学生完善毕业设计,把好质量关。(三)毕业设计展示阶段。毕业设计展是学生大学四年的最后总结性展览,是本专业的师生面对全校和全社会的展示,我国著名的高校毕业设计展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我校的毕业设计展也同样面向社会敞开,专业并没有专门开设相关的版式设计课程,这使学生在设计制作展板时缺乏美感,也缺乏一定的逻辑性,从而导致展板的整体效果不佳,针对这一点,板式设计课程、设计初步等相关课程应该开设。在开设毕业设计展时,应结合校园宣传、社会宣传,吸引校内外相关行业人士前来参加,逐步形成社会影响力,这也为学生就业打开了一扇窗,甚至可以邀请业界人士参加现场打分,参与到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当中,未来有条件的情况下,毕业设计作品展可以与相关的招聘会同时进行,将被动的学生去单位公司面试转变为主动地被了解与被录用,企业可以直接当众挑选人才。

三、目前毕业设计所面临急需解决的问题

近年,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较浓厚的科研兴趣和热情,所选择的题目也比往届有了更多元化、更活跃的变化,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撰写设计说明能力不足,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欠缺,且设计格式、图纸都不够规范等,另外有少数学生持敷衍的态度应对毕业设计。针对问题我们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一)提高对毕业设计的认识。毕业设计和毕业设计展是学生大学四年最后的一次作品,因此学生应该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每年在毕业设计工作开展前,都需要开展动员大会进行动员,内容丰富,效果突出,会上强调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一人一题。导师召开小组会议,记录会议要点,制定小组考勤、考核制度,指导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树立信心,鼓足动力。(二)加大指导力度。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实行导师责任制,学生与导师双向选择后,指导老师就对其学生具有全面的指导和管理责任。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面的宽窄、深浅以及专业知识掌握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的评审和学生毕业设计所能表达出来的水平。因此,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三)精心组织选题。选题是撰写毕业设计的关键性环节。在毕业设计的选题上,应要求毕业生一人一题,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自选课题,自选题目困难的同学,可以从题库选题。如果将学生的毕业设计和本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结合起来,就能加强学术合作精神,或与学校涉海转型的发展方向结合,或与学校民族传承的方向融合,这样可以使指导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学生毕业设计的方向感更明确。(四)认真组织答辩。优化成绩评定结构,满分设为百分制,指导教师40%,评阅教师20%,答辩成绩40%,其中答辩成绩又由五部分组成,设计说明5%,彩图30%,施工图30%,模型30%,预算5%。学生的毕业设计需要经过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的审查修改后,方可答辩。教师在答辩时打分,应针对每项细则进行打分,不能只给总分,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严格标准,才能保证公平原则,平等对待,给出中肯的评语,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第一次答辩不合格的学生,由各位答辩老师给出修改意见,学生完成修改后,进行第二次答辩,第二次答辩不合格的学生,进行留级处理。

总之,只有树立正确的设计教学目标,各指导教师职责明确,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的需求,将毕业设计模式进行合理优化,才能保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长足发展,在原有基础上,提升毕业设计质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本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宗彦.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实习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20):452.

[2]魏忠,王鹏新,程路平,王祥,徐云开.环境设计专业中课程组教学衔接方式初探———以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为例[J].品位经典,2019(10):88-92.

[3]范晶晶.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控制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8):212-213.

[4]赵白云.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与突破———以毕业设计为案例[J].才智,2019(24):19.

[5]颜红影.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全过程多元化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21(04):81-84.

[6]李艳辉.创新创业环境下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9(15):134-135.

[7]侯长志,王冬梅.环境设计竞赛导向下的毕业设计选题策略探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9,37(04):90-93.

[8]颜红影.基于校企合作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策略[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9,21(02):64-66+87.

[9]张月.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的思考[J].设计,2020,33(11):101-104.

[10]李娟.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村教育,2020(02):22-23.

[11]付知子.关于提升应用型高校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J].明日风尚,2019(18):41.

[12]刘丽梅.应用转型本科建设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问题思考[J].现代园艺,2019(02):232-233.

[13]么冰儒,钟志军.岭南建筑形式语言在环境设计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以广州美术学院城市学院环境艺术毕业设计教学为例[J].美术大观,2018(12):120-121.

[14]陈玲,卫勇.对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过程的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8(20):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