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角度下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探讨

时间:2022-12-14 08:59:17

执行力角度下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探讨

一、执行力是发挥制度效力的关键

执行力是将制订好的计划、方案、政策、法律、命令等予以实施、实行、落实的一种能力,是将思想、理念、蓝图等转化为行动,并取得实际效果的能力。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学校领导者、管理者及全体教职员工执行力意识的增强、执行力水平的提高,是关系学校制度建设成败的关键。将制度形成文本之后,关键在于坚决执行。在很多单位,规章制度看似面面俱到、非常完善,可如果不执行,再好的制度都形同虚设。有了好的制度,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操控一切,万无一失。即使是在所谓现代化制度最健全的美国,有些大公司的制度涉及到公司治理的方方面面,甚至包括封装一罐润滑油需要几滴焊蜡都有明确规定,不可谓不全。可管理制度如此完善,经营理念如此先进的美国,问题依旧层出不穷,不仅发生了安然事件,还出现了世通丑闻,甚至出现了殃及全球的金融风暴。可见,好的制度固然是成功重要的基石,但在执行过程中政策如果被曲解,执行不力,再好的制度也会成为一纸空文。

二、学校制度执行力低下的成因

学校需要执行力。良好的执行力是发挥学校制度效力最坚强的保证,我们的很多工作经验和教训都源于制度的执行效力。但在现实生活中,执行制度为什么总是那么难呢?笔者认为,造成制度执行力低下的主要原因有———

1.制度本身的问题。制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准绳,它体现了管理者的智慧和全体师生的根本愿景,也是学校文化的一种体现。科学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发展,不良的制度则是学校发展的绊脚石。制度本身的问题表现在:一是不尽完善,造成出现问题无章可循、执行无据的尴尬;二是空洞笼统,无量可度,不但不便操作,还给执行留下主观臆断、随意乱断的空子;三是照抄照搬,不切实际。

2.监督机制的问题。为什么学校精心设计的决策、措施、办法,未能产生理想的成绩与效果?究其原因是没有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监控系统。要么是学校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所有肩负管理职责的人员职责不明,碍于情面怕得罪人,不能各司其职逐层监管,要么就是管理者成员本身软弱懒散,其身不正,丧失了基本的执行力,从而造成有制度无执行,有布置无检查,有形式无过程的不良局面,严重的致使制度瘫痪。

3.职业倦怠的问题。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教师的工作越来越繁忙,工作强度和压力也越来越大,以至于部分教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身心疲惫。教师身上表现出的职业倦怠具有传染特征,患者不仅自身失去内动力,无所用心,无视制度,松于律己,而且他们的情绪会影响士气,涣散人心,削弱团队凝聚力,这也是造成当今学校制度建设中执行力不足甚至缺失的重要原因。

三、增强学校制度执行力的对策

学校制度建设和管理行为的核心是人,管理的目的是把每个人的积极性和潜能都充分地挖掘出来。科学制定制度,照章办事,说一不二,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针对上述造成执行力低下的问题,在学校制度建设中应采取应对策略加以解决,办法如下———

1.科学合理制定,发动全员参与。既然要全员执行,首先要全员认同,这是保障执行的首要基础。因而学校制度建设不能由少数人闭门造车,应遵循科学、合理、全面、切实和可操作、可执行的原则。在制定制度时,要强调教师的民主参与,使教师从学校制度的执行者、服从者转变为设计者、参与者,把制度的酝酿、修订、完善和出台过程变为全员理性论证和内心认同的过程,以增强全员自觉守诺、主动执行的意识,并逐步养成习惯,做到自觉遵守、自我约束。

2.加强过程管理,强化执行力度。良好制度执行力的形成需要果断的监控手段和科学的评价机制。要坚决克服有布置无检查、有制度无执行的现象,明确层级岗位职责,逐层监管,相互负责,在制度面前不谈人情,不讲客观,树立正气。没有任何借口和理由坚决执行,这样才能造就制度有效执行的常态机制。对于学校已经出台的规章制度,要使其具有“法律效力”,要掌握“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实行“制度管人”的管理方式。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谁违反了,就要受到相应的批评或者处罚。但是我们不能坐等有人违反了再去执行,而要主动督促检查强化执行力。如果没有检查、督办,执行力就失去了保障。所谓督促检查,本身就是一种制度,它并非随心所欲,而是有计划的过程管理。管理者要通过深入教研组、深入课堂、深入学生,具体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对于那些能很好地体现先进理念的教育教学行为应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与之相违背的要及时地引导和批评。对于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必须明确要求:达到什么标准,什么时间完成,哪些方面是必须坚守的原则,哪些地方是需要教师创造性执行的,都不能含糊和马虎,要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有总结。在过程管理中,要及时总结成绩,查找问题,兑现制度,纠偏补漏,惩戒不良,鼓励正气,从而提高执行力,形成学校管理的良性局面。

3.渗透人本管理,打造制度文化。虽然“管到最后是制度”是管理学的经典理论,但制度是靠人来执行的,且学校毕竟有别于企业。教师有章不依和职业怠倦的原因很复杂,我们不能一味地归咎于教师。在讨论强化制度执行力时,我们更要清醒地意识到教师才是办学之根本,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我们任何时候都要牢记以教师为本,为教师着想,强化制度的执行力也不例外。我们应该在学校制度建设中渗透人文精神,多一些沟通,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行动。针对具体对象和具体事件,多想办法解决好具体问题,给每个员工尽可能多地提供学习升职的便利和各种成长的舞台。将心比心,教师若得到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就必然具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态度,有了良好的工作态度就有了良好的执行力,规章制度就能够得到更好的执行。由此可见,制度执行效力主要取决于“制度、监控、文化”三大因素。要提高学校制度体系的效力,将学校那一本本规章制度转化为学校的现实氛围,转化为师生的规范行为,转化为促进学校发展和师生发展的强大的行动力,就必须坚持通过以上途径培育健全高效的执行力,重点着力在执行力的环节,让制度顺利执行到对象的身上,逐渐转化为全体教职员工的行为习惯,从而逐步积淀,形成学校健康有效的制度文化。

作者:程飒 单位:深圳市福田区景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