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危机中保险监管的应对与启示

时间:2022-06-05 02:46:38

债务危机中保险监管的应对与启示

2009年和2010年里,德国人寿保单的增长量十分突出,寿险保费收入的增加成为引领全行业保费增长的主要动力,促使整个保险业在危机中仍能整体向好。德国保险业协会对所有会员的统计显示,2009年德国保险业保费总收入为1714亿欧元,同比增长412%;2010年保费总收入继续上涨到1789亿欧元,同比增长414%。由于2009年和2010年保险业经历了快速增长,2011年德国保险行业的保费总收入出现了小幅下降,保费总收入为1767亿欧元,同比下降了112%。2011年,德国直接保险公司赔付的保险利益估计达到了1477亿欧元,同比增长7%。导致赔付金额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过去几年和几十年的常规寿险合同到期,已生效的私人医疗保险中医疗费用的增加,以及人身、财产和意外保险中赔付的增加。在人寿保险方面,德国保险业的广义人寿保险既包括普通寿险,也包括储蓄养老保险和年金。由图1可见,德国保险行业近30年来的广义人寿保险保费收入总体保持稳定上升态势,但增长率波动较大。2007年的保费收入增长率为2010年前的最低点,仅为018%,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也只有112%的增长率。但是在2009年,德国保险公司在广义人寿保险保费上的收入较上年猛增50165亿欧元,增长率达到616%。2010年,寿险保费进一步实现711%的高速增长,当年保费收入达到871165亿欧元。2011年上半年,德国广义人寿保险方面表现出两减一增的态势,即新增加的保险量减少290万份,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19%;德国保险公司在寿险方面的总收入减少417亿欧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5亿欧元;保险金额大幅增加1250亿欧元,较上年同期提高了515%。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上半年德国仅包含普通寿险在内的狭义人寿保险总收入是401亿欧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了37亿欧元,成为引致广义寿险收入减少的根源。德国保险业协会估算2011年全年的狭义寿险的业务量会较上年有轻微下降,预期保费收入将为816亿欧元,同比下降614%。在私人健康保险方面,全部健康保险覆盖人群总数从2008年的864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881万人和2010年的890万人。2011年上半年,德国全部健康保险覆盖人数新增514万人,较上年同斯增长了2113%,参保人总数达到了895万人。2008~2010年间,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从937万,增加到959万人,追加保险人数从2098万人增加到2197万人。2011年上半年,德国健康保险的保费收入为164亿欧元,长期护理保险的保费收入为11亿欧元。同期,德国健康保险赔付的保险利益为112亿欧元,赔付的长期护理保险利益为318亿欧元。2011年末,德国健康保险赔付的保险利益将达到224亿欧元,同比增长514%;长期护理保险赔付利益将达到7亿欧元,同比增长713%。在人员伤亡、财产和意外伤害保险方面,市场范围内的综合成本率在2011年预计提高1%,从而达到97%,这意味着精算净利润将实现两年来的首次增长,从约9亿欧元增加到约15亿欧元。推动该类保险收益在2011年实现收益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汽车保险,其中无论是新签合同还是已有合同都表现出了较强的增长态势。在再保险方面,2009年德国专业再保险公司的保费总收入为40714亿欧元,其中所占份额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人寿保险(3015%)、火灾保险(14%)和汽车保险(12%);当年损失率总计为6219%,损失率排在前三位的单项险种分别是信用与担保保险(101%)、一般责任保险(10017%)和健康保险(78%)。2010年德国自然灾害较2009年大幅增加,相应的保险索赔数量达到近30年来的最高点,导致德国再保险市场的条件难以改善,但直接保险公司希望利用特殊的再保险解决方案来改善其资本基础的需求仍然较高。保险公司是德国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它们的投资方向多为长期性投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倾向于投资商业地产和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和商品等实体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除健康保险投资收入稳定增长外,其他德国主要险种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都曾在2008年和2009年出现下滑,但在及时调整后均于2010年重新表现出了较好的增长态势(见图2)。2010年,德国保险业的投资组合达到了12560亿欧元,较2009年增长了316%,在过去的20年中增长了近3倍。投资债券是保险公司投资组合中的重点,其在2010年末达到了9894亿欧元,占全部投资组合的7818%,近5年来保持了连年增长的势头。投资组合中的股票投资在近5年中持续减少,其总额从2006年的1017亿欧元减少到2010年的418亿欧元,所占份额也从818%降至313%。此外,参与利益和房地产投资在德国保险业近5年投资组合的份额中基本表现出平稳微降的趋势。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使PIIGS五国重新募集资金的条件不断恶化,为了控制危机深化,欧洲中央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盟成员国共同做出了努力,其结果之一就是利率被人为的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上以提振银行部门,但是这种做法却加剧了保险公司的利率损失。据德国保险业协会估算,低利率将导致德国保险业在2009年和2010年的再投资和净投资收益损失40亿欧元,而且这一损失可能在2011年进一步扩大。

德国保险监管对欧洲债务危机的应对

欧洲债务危机发端于金融市场,因此加强金融监管以降低已经或可以预见的风险就表现得尤其重要。德国在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初期曾一度对施救其他国家表现消极,不仅对国际社会的呼声置之不理,甚至以强硬姿态建议希腊退出欧元区。但随着危机的逐渐恶化,德国自2010年5月开始转变以往态度,积极承担/欧洲金融稳定基金0分摊份额并响应有关国际组织关于救助希腊的倡议。此后,德国积极参与债务危救助安排,并且在财政政策和金融监管等方面力推/德国模式0,成为解决欧洲债务危机的领导者。推行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是德国主导欧元区国家进行改革的重要方面,因为德国认为欧洲从货币联盟向财政联盟过度的停滞是导致主权债务危机产生的根源。随着对待希腊债务问题态度的转变,德国提议欧元区国家重新审视和适当修改1997年通过的5稳定与增长公约6,以保证该公约能够在欧盟各成员国充分贯彻执行。同时,德国希望将本国严格的平衡预算法推广到欧元区国家,来弥补5稳定与增长公约6在防止欧元区国家财政恶化方面的乏力。可以看出,德国正在推动成员国借债务危机谋求欧元区财政统一,并且在统一的过程中尽量向德国模式靠近,从而维持欧元区的稳定。德国在力促成员国改革财政政策的同时,还积极推动各方关注并解决金融监管的不足。德国及其他欧元区成员国首先要求加强对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重新审查这些机构的评级方法和方式,同时提议建立新的、独立的、非盈利性的国际评级机构,以排除政府因素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影响。为了抑制国际投资的恶意炒作和投机行为,德国提议欧元区成员国联手加强进行金融监管,主张共同禁止裸卖空交易和信用违约掉期交易等行为,并要求对涉嫌加剧希腊债务危机的国际金融机构进行调查和必要的法律制裁。此外,德国还对本国金融监管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变,向其他国家推行对银行、保险和证券三大行业的一体化监管模式。212欧洲债务危机中德国保险监管的应对措施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伊始之际,2008年1月1日德国就开始正式实施了重新修订后的5保险合同法6,新法案强化了保险人和保险中介对投保人提供咨询和信息的义务,也进一步明确了投资人的责任与义务,并将电子文本形式的合同纳入了法律内容。新的5保险合同法6使德国保险市场更具透明度和竞争性,也强化了保险监管的执行能力。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德国又对被视作保护保险业根基的另一部重要法案)))5保险监管法6进行了修改,以保证新的欧洲偿付能力Ò(SolvencyÒ)指令能够以法律形式被确定下来。欧盟偿付能力Ò指令是欧盟委员会于2007年夏天推出的一项保险监管改革,改革的初衷是弥补之前偿付能力Ñ对保险公司面临风险的反映能力的不足,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对欧盟内部保险公司进行统一的偿付能力管控,使得保险监管部门能够更全面的掌握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2011年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BaFin)两次组织召开了以/偿付能力Ò)))当前的新发展0(currentdevelopments)为题的会议,提醒国内保险行业为即将实施的偿付能力Ò指令和进一步融合的欧盟保险市场做好准备。偿付能力Ò指令原定于2012年末实施,因此进入2012年后德国先后于3月和7月对5保险监管法6进行了修改,使其与偿付能力Ò进一步衔接。同时,德国政府正在计划改革金融服务行业的国家监管体系,其中对保险业的独立监管体系将被保留下来,同时将对该保险监管体系进行进一步审议。在保险监管体系中,信息的完整和有效传递是进行合理监管的前提,因此德国设计了一个理想化的标准报告系统,使企业中的分散信息可以及时汇总并传递给相关监管机构(见图3)。在这个标准报告系统中,保险企业的个别信息数据首先汇报给联邦金融监管局,后者将整合好的综合数据分别向两个方向传递:其中的一个方向依次是传递给德意志联邦银行和金融稳定委员会;另一个方向是依次传递给欧洲保险和职业养老金管理局、欧洲中央银行和欧洲系统风险委员会。这两个方向的信息传递并不是分割的,相关监管机构会对各自获得、整理和分析的综合数据进行共享,例如德意志联邦银行还会将综合数据传递给欧洲中央银行。作为德国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保险公司的投资活动始终在联邦政府和监管机构的管理之下运行。欧洲债务危机期间,德国监管机构更是加强了对保险公司的关注,监管部门通过制定一系列定量和定性的规则来监管保险公司,以确保保险公司能够履行相应的义务。保险公司的投资活动必须遵守五项一般投资原则,即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混合性和多样性。由于德国保险公司长期使用风险管理体系来管理它们的投资,而且每个公司都会调整投资结构来适应个体风险容忍度,所以德国保险公司能够在经济环境不稳定时期表现出其应有的价值。在德国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中,压力测试越来越被视为不可缺少的一项考察,它被专门用来模拟资本市场不利变动对企业风险承受能力的影响,其测试结果也会每年向监管单位承报。压力测试的原理是基于保险公司的年末资产负债表来推测其在接下来一年年末前的资产与负债变化情况,进而判断保险公司是否有充分的风险缓冲机制来承受推测出的各种各样的冲击。除了模拟利率、房地产风险外,德国的压力测试还将账户信用风险纳入其中。以往,德国保险企业中就鲜有不能通过压力测试的企业,特别是在人寿保险企业中,其通过压力测试的比率达到了100%。德国保险监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保险公司在任何时候都能兑现其给予客户的承诺,因此消费者是有效监管的获益方。同时,由于监管可以确保没有哪一个公司可以从违规中获得优势,从而维护保险市场的竞争环境,因此德国的保险公司本身也对监管持拥护态度并积极发现和排查可能存在的风险。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项活动就是近年来德国保险公司对保险欺诈行为的积极防控。据德国市场研究公司GfK在2011年完成的一项关于德国金融市场的研究显示,保险欺诈行为在德国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灰色地带。据GfK统计,所有受访人员中有20%的人认为保险欺诈是微不足道的罪行,4%的家庭公开承认在过去5年中曾有过保险欺诈行为,不低于11%的受访者不愿意对过去5年中是否有过保险欺诈行为的问题进行答复。这一现象的潜在危害是,许多人还没有意识到保险欺诈已经对被保险人的利益产生的危害,于是德国保险公司对此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积极开始行动打击保险欺诈以保证广大被保险人的利益。德国保险公司首先加强了员工培训工作,通过提高员工的专业化水平来发现可疑的索赔。同时,德国自2011年4月1日起建立起了一个新的线索与信息系统,用来帮助保险公司规避保险欺诈和更有效的检测风险。由于该线索与信息系统的建立与信息保护当局进行了密切合作,所以做到了在满足数据保护法律相关要求的同时也能够以透明的方式面向广大消费者。未来德国保险监管的调整方向具有不确定性与确定性并存的特征。不确定性体现在一系列对欧洲偿付能力Ò指令的修改意见迫使其具体实施时间被一再推后至2014年1月1日,而在过渡期间欧盟保险公司仍要向监管部门报告偿付能力Ò指令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以该指令仍有进一步修改的可能性,因此包括德国在内的欧盟保险监管部门仍面临许多不确定性。但是,虽然欧洲偿付能力Ò指令的具体实施时间仍有不确定性,该指令的实施已是大势所趋,因此强化监管是未来德国保险监管发展的确定性表现。偿付能力Ò指令的数量性要求、质量性要求和信息披露要求对德国保险业监管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这虽然有利于最大程度保护消费者利益,但也加重了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特别是降低了中小保险公司的竞争压力。因此,德国保险监管部门未来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将对不同规模保险公司的要求予以区分,从而保证中小保险公司利益。对于那些适用于偿付能力Ò指令的保险公司,德国监管部门将严格按照指令要求进行监管,并进一步完善集团监管规则;对于那些不适用于偿付能力Ò指令的小规模保险公司和死亡丧葬保险公司等,德国监管部门将沿用偿付能力Ñ指令的要求进行管控;对于企业养老年金,德国监管部门将在提高年金组织结构的透明性、权责划分的明确性和内部经营管理的体系性等方面加强监管。

德国保险监管对中国的启示

欧洲债务危机期间德国保险业的稳定发展,得益于长期以来对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也得益于危机期间监管力度的适时调整与加强,这些调整、应对与改进措施为中国保险监管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中国自2003年启动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工作以来,用4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的构建,使保险业监管制度得到了大幅度完善。近年来,全球金融改革的日益深化和中国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中国保险市场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与国际保险监管制度接轨以及提升中国保险业的国际地位,中国保监会于2012年6月推出了5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规划6。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的建设可以借鉴欧洲偿付能力Ò指令的经验,尤其应借鉴德国保险业对偿付能力Ò指令的适应性调整。例如:面对保险业发展的诸多新情况和偿付能力Ò指令的新要求,德国近年来多次及时对5保险合同法6进行大规模修改,从咨询、告知、赔偿、分红、追偿和解约等方面做出了更具透明度的调整,更好地保障了保险人和投保人的合法权益。因此,中国保险监管应借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时机,完善法律制度,使保险市场活动能够做到更全面的有法可依。保险监管是对数据和信息依赖性极强的一种监管,可靠的数据基础和信息平台是监管机构衡量风险的必要条件。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期间,德国监管机构为了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传递的有效性,设计了更具开放性和交叉性的信息系统,使各级监管部门可以更多的掌握数据与信息,为监管提供合理依据。同时,可靠的信息系统也为保险公司规避保险欺诈提供了专业化手段,有效降低了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因此,中国保险监管在改革过程中应注重信息化手段的引入,增强数据共享能力和信息透明度,从而提高监管效率。德国保险监管以严格著称,但为保证中小保险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营利能力,保险监管部门也为这些企业设计了相对宽松的监管标准。例如,德国保险监管部门未来将以偿付能力Ñ指令要求来监管那些不适用于偿付能力Ò指令的小规模保险公司和死亡丧葬保险公司等,从而降低了中小保险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强了市场的竞争性,保障了市场活力。中国在2010年出台了5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分类监管暂行办法6,明确了对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分类监管办法,是分类监管体系建设的又一步跨越。但是,中国中小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和营利能力仍然有限,偿付能力补偿压力较大,差异化与专业化发展能力不足,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借鉴德国保险业分类监管的方式,中国可以对中小保险公司进行适度的监管放松,降低这类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强其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保障市场竞争活力。总之,德国保险市场一贯坚持的严格监管和在欧洲债务危机中的适应性调整使其在外部经济不甚理想的环境中仍然保持了健康、稳定的发展,其在法律制度建设和信息化与分类化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本文作者:李俊江王姝工作单位: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