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执政与执政能力建设

时间:2022-04-21 05:07:00

科学执政与执政能力建设

科学执政,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自觉遵循客观规律执政,用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思想、科学制度、科学方法治国理政。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党的执政史上第一次提出科学执政的理念,把科学执政同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一起,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要求提到全党面前,这对于党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执好政、用好权、履行好时代和人民赋予的执政使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

科学执政的提出,是党主动顺应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科学的认识,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科学执政的根本问题,是遵循客观规律治国理政的水平和能力问题。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由自身运动固有的规律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揭示的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规律,是决定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先进的政治力量可以认识客观规律,运用客观规律,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推动社会历史不断进步。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的政治代表和政治集团,在处于上升时期的某个阶段,可以不自觉地顺应历史发展要求成为执掌政权的政治力量,但阶级利益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自觉把握客观规律,最终会因为逆历史进步潮流而动被人民赶出历史舞台。工人阶级是伴随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出现的先进阶级,它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没有其他阶级难以摆脱的阶级局限性,而且有着其他阶级无可比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战斗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因而能够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正确把握和运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党在某个时期、某些方面也会犯错误,但能够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从总体上把握前进方向,依靠自己的力量和人民的支持,纠正不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实践,沿着正确的道路继续前进。世界在变化,中国在发展,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可能一劳永逸。这次中央全会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时强调科学执政,就是要求全党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和认识,不断提高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领,进一步解决好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长期执政等问题。

科学执政的提出,是保证党更好地履行执政职能,完成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伟大创举。世界上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有其固有规律可循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突出优越性,就在于它能够比资本主义更快、更好地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但是,要把社会主义固有的优越性变为现实,执政党必须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和执政党自身建设的规律,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推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各方面相互适应,坚持应当坚持的,改变应当改变的。否则,必然会因违背客观规律而受到历史的惩罚。当前,我们党正在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无论是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领域以及党本身的巩固和发展,都还有许多亟待进一步认识和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保证把党的执政活动始终建立在不断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基础上。

科学执政的提出,是我们党客观判断国内外形势,为壮大提高治党治国的骨干队伍以应对新挑战新考验的必然要求。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各种力量进一步分化组合,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世界经济有可能保持增长态势,但隐患依然存在,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并未改变。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过20多年改革和发展,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管理等领域成就斐然,为更快更好地前进积累了新的执政资源和有利条件,同时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我们党要能够用好执政资源和有利条件,抓住机遇,成功地应对挑战,关键就在于拥有足够的高素质领导人才。应当肯定,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实践,锻炼了党的领导干部队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得到发扬,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涌现出来,但是这并不等于领导干部都已经做到科学执政。许多同志常常觉得工作中棘手的问题不少,有些问题经过几年努力解决但仍不理想,有些问题这里解决了那里又发生,有些问题以前出现过以后又重新出现,还有一些干部经不起各种诱惑和困难的考验。这既反映出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还存在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反映出领导干部、领导班子治党治国的能力还存在着一些不符合科学执政要求的问题。能不能通过提高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科学执政的素质,增强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推动中国保持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势头,这本身就是执政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我们应当能够经受住这场考验。

(二)

科学执政的主要要求是什么?怎样做到科学执政?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突出强调,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来治国理政,领导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我们要认真研究把握其中的内涵,结合新的执政实践深化对科学执政的认识。

坚持以科学的思想执政,就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善于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执政活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事业和社会发展,处理好外交事务和军队与国防建设,需要多方面的科学知识,最根本的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吸取人类智慧的精华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内涵的基本原理和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改造世界最有力、最有效的思想武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导人民开辟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了资本主义国家用几十年才能达到的发展目标。这证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科学的,同时证明指导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是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是党和人民在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大国创造世界历史上发展奇迹的历程,也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中国生动展现其科学价值和伟大力量的历程。世界上有些人承认中国的变化和进步,却看不到或不愿承认中国共产党依靠科学理论执政的力量和作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蕴涵着丰富的执政理论。坚持以科学的思想执政,就要坚持用马列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治国理政,并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执政理论。在坚持党执政的根本指导思想问题上,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坚定和清醒,切不可落入有人设置的“淡化意识形态”、鼓吹“指导思想多元化”的陷阱。

坚持以科学的制度执政,就要遵循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坚持、完善执政党治国理政的体制和机制。社会主义中国已经确立了符合国情的国体、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等基本政治制度;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二十几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不断进步,国力不断增强,有力地证明: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是好的,政治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巩固和发展的要求总体上是适应的,我们党和人民选择的国家发展方向和道路是正确的。我们应当对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充满信心。当然,我们同时也看到,我国政治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某些方面和环节,还不适应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经济基础进一步巩固和增强的要求。所以,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冲破以至消除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尤其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以及管理、运行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前提下,以创新的精神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完善党执政和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继续推进行政体制和司法体制改革,围绕明确权责、公正廉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整合资源等要求,积极规范从政行为和司法行为,等等,都是为了从总体上进一步解决依靠科学制度执政治国的问题。坚决沿着这条改革创新道路前进,及时排除各种干扰,必将使党的执政能力在新的实践中得到新的提高。

坚持以科学的方法执政,就要进一步解决好党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有效地开展执政活动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执政的合法性,早已在国家宪法中作了明文规定。执政党应当对国家政权机关实行领导,这是不能含糊的。但党本身不是政权机关,不能取代或包揽政权机关的工作。关键是把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严格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执政,处理好党的执政活动与国家政权机关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党的领导的重要职责是决策。民主决策是科学决策的基础,科学的决策是民主决策的结果。做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既是党执政能力的体现,又是党履行好执政职能的保证。为此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上。依法执政,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善于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是执政党发挥领导作用的基本方式。要坚持并发挥好党委对同级人大、政府;政协等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好这些组织中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党委(党组)必须保证支持国家机关和各种组织,依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督促他们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工作,依法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每个领导干部都应带头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坚决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积极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人民执政,是我们党的本质和国家政权本质的要求。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民主集中制,是党支持和组织人民参与国家事务、实现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也是党吸取民智、凝聚民心、汇集民力的重要途径。尤其要健全民主制度,拓宽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总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正因为如此,党必须改善自己的领导,把用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执政结合好,把科学执政同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统一起来,全面提高执政能力,更好地履行执政职能,完成执政使命。

(三)

提高党的科学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能力。这样的能力从哪里来?主要来自勤奋学习、善于学习,注重实践、善于总结实践经验,置身于人民、善于求教于人民,紧紧依靠党、善于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

要增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的自觉性,不断提高用科学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科学的理论是科学执政的行动指南。党要科学地执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政,党的领导骨干一刻也不能放松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刻也不能忽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在自己头脑中牢固确立其指导地位。把握其中的基本原理和科学世界观、方法论,领会精神实质,做到真学、真信、真用。苏共丧权解体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思想理论建设上犯了两种教条主义错误,先是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后是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理论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模式。我们党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正确处理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一个突出的特点和优势。发挥好这个特点和优势,党就能保持自身的先进性与创造力,既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又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实事求是地研究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深化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使自己愈来愈成熟和坚强。

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锻炼提高科学执政的能力。发展是硬道理。任何国家要前进都必须发展,否则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任何国家的执政党都必须领导好发展,否则不可能长期执政。我们党是在社会主义中国执政的党,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仅要有求发展的强烈愿望,而且要善谋更快更好的发展道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此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了五十多年的艰苦探索。、邓小平、同志都注重集中全党智慧,对实践经验进行深入思考,对我国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动力等重大问题作了一系列科学的论述。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蕴含着极为丰富而深刻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概括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对指导我们更好地解决改革发展关键时期遇到的各种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帮助领导干部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长出现周期性变化和波动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但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水平和运用能力高一些,领导发展的科学性、系统性、预见性强一些,经济持续增长的时间就能够长一些,波动的程度也会小一些。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去领会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决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调整结构、深化改革、转变增长方式上,努力形成有利于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套科学体制和机制,我们就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引发经济较大波动的根源,促进经济走上长期良性发展的轨道。必须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作为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科学执政水平和领导发展能力的过程,下大力气帮助领导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以科学的政绩考核标准和办法去推动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从实际出发贯彻中央正在实施的宏观调控决策,按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行事。如果不尊重客观规律,单凭自己的热情和主观意志行事,这本身就不科学。

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观、群众观,把为人民执政与靠人民执政统一起来,不断提高凝聚民心、民智、民力的能力。这是我们党增强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关键所在。我们党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历史任务的工具,始终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观、群众观,坚持在工作中走群众路线。党的执政和领导地位所以得到人民群众的承认,仅仅因为它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能够反映人民的意志,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广大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取得一切胜利的力量源泉,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是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的源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才能执得好;坚持执政为民,执政地位才能牢。坚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执政,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发挥好、引导好、保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党才能完成好执政的历史使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各方面改革的攻坚阶段,妥善解决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锻炼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实践。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定要时时、事事、处处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绝不能见物不见人。必须面向全社会,既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群众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又鼓励、支持、引导其他社会阶层人员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积极实践党的先富带后富、帮后富政策。要通过发展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用政策和法律调节各阶层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逐步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保证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要时刻关注群众的生产生活,深入研究社会面临的热点和难点,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和实际困难,同时要在为群众服务的过程中,善于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引导和支持群众。坚决克服领导干部、领导机关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和对人民不负责的不良作风,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败斗争。

要认真发扬党内民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为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执政能力提供良好的党内生活环境和制度保证。执政党要凝聚民心、民智、民力,首先必须凝聚好党心、党智、党力。要凝聚好党心、党智、党力,各级领导层必须首先把自己凝结成为团结坚强的领导集体。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牢固树立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观念,坚持和完善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领导制度、工作制度,自觉把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同锻炼提高科学执政的能力联系起来。一个地方、部门改革发展要上新台阶,领导班子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也必须上新水平。党的委员会要坚持集体领导原则,从制度上把民主讨论、集体决策与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结合起来,通过发挥全体成员的聪明才智,来保证决策科学和决策后执行得力。既要防止和反对独断专行,又要防止和反对各行其是,或者名为集体负责、实际无人负责。党委领导成员都要讲政治、顾大局、重团结、守纪律,成员之间应当政治上平等共事,相互尊重和信任,彼此帮助和支持,带头讲真话、实话、心里话,协力营造生动活泼的正常党内生活环境。领导班子成员有了缺点、错误,不遮掩回避,不袖手旁观,不借题发挥,而是通过善意谈心,开展必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主动加以解决,并从中锻炼提高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坚决克服不讲党性原则、不遵守党内规矩的好人主义、自由主义。发扬党内民主,健全民主集中制,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代表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人手,多方面进行工作。党在民主集中制建设上的不断进步,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就一定会更加巩固,一定能够更好地履行执政职能,一定可以更有把握地经受住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考验,不断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