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管计划范文10篇

时间:2023-10-19 17:05:00

征管计划

征管计划范文篇1

一、工作目标: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积极抓好“文明窗口”建设,在获得市级文明单位的基础上,争创省级文明单位,为创建文明交通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工作重点: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提高征费人员的思想素质。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思想武器,推进干部职工思想大解放。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机结合在一起,思想更解放,内容更创新,措施更扎实。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知行统一,学用并重,在实践中加深对十六大精神的理解,引导学习不断深入,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善于发现学理论、见行动的好典型。同时紧密联系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思想、工作和作风方面存在突出问题,边学边改,力求取得实效,把思想统一到党的路线政策上来,把行动统一到加快改革发展上来。

2、加强组织建设,增强“窗口”意识。

成立创建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责任,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创建活动工作,力争达到“五个进一步增强”的目的,即要使党建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执政为民意识进一步增强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求真务实意识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增强;勤政廉政意识进一步增强。要在提高党员素质、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上下功夫,把先进性党员教育同推进交通双文明创建工作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3、扎实开展“学、创、建”活动,推动文明创建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为了进一步增强文明创建活动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再上新水平,2006年我所将继续开展“学、创、建”活动。“学”,即深入抓好“学理论,学科技、学先进”活动。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用先进科技增长才干,用先进模范人物事迹激励奋进。要突出学习重点,一是学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二是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建立全方位诚信收费体系;三是学习同志的重要讲话。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和管理工作新理念。“创”,即按照创建的要求,围绕文明行业的总目标,结合交通行业征费工作的特点,突出重点,深入开展“文明窗口”创建活动。“建”,即体现时代特点和文明行业创建目标要求,努力把我所建设成为学习型、诚信型、责任型和服务型征费体系。

三、工作措施:

1、增进全员参与意识。结合每月召开职工大会、廉政教育大会,对职工进行动员、教育,增进创建意识。同时,开展全方位文明细胞创建工程,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先进股室、先进个人的文明系统创建活动。

2、开展载体活动,提高服务水平。开展以“文明窗口”建设、“民主评议行风”、“售票无差错”、“学习竞赛”等载体活动,进一步提高开展活动的创建成效。

3、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制度。要争创文明单位,并且一年上一个档次,在争创文明单位的过程中,按文明创建档案[本文转载自找文章,到]要求规范建档,完善创建文明行业的活动制度,建立创建活动的标准体系,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开展“文明窗口”创建活动,把文明创建活动工作再推上一个新台阶。

4、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南靖征管所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xxx副组长:xxxxxx,成员:xxxxxxxxxxxxxxx

5、加大创建经费的投入。把精神文明建设的创建经费纳入行政经费开支的总体计划中,特别是在硬件上要给予优先保证,拨出专款作为创建经费,确保创建工作开展取得成效。

征管计划范文篇2

我局继续坚持以组织收入工作为中心,认真落实《税收征管法》税收管理员制度欠税公告制度国地税协作制度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严格执法,规范管理,使组织收入任务实现快速稳定增长。年我局税收计划为*万元,认真分析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切实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先锋带头作用。解决地税人员少,征管难度大,征收成本高的问题,提高了征管质量和效率。二是合理分配收入计划。对税收计划早分配早安排,层层落实收入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把收入进度与工资奖金挂钩,奖优罚劣,激励先进,保证税收计划落到实处。三是借税收宣传提高公民纳税意识。采取灵活多样的税收宣传活动,提高全民依法诚信纳税的意识。四是加大稽查查处力度,实现以查促管促收。

二、认真kai展三项活动,确保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党员先进性教育政风行风评议和思想作风暨执法执纪教育整顿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班子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一)认真kai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年初,根据县委关于在全县党员中kai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工作安排,从月份起,我局组织机关和城区全体党员认真kai展了“保先”教育活动。经过近个月的集中教育活动,我局圆满完成了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通过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三个阶段的kai展,我局人员无论在思想意识精神面貌还是在实际行动中,基本实现了思想上永葆先进性作风上展示先进性行动上实践先进性的kai展保先教育活动的目的,为全县地税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的腾飞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保障。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由于措施得力,成效显著,被县委督导组推荐为市级“保先”教育活动先进单位。

(二)认真kai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上半我们以打造地税机关依法行政廉洁高效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为目标,以政风行风评议为载体,在县人大的直接支持和帮助下,狠抓作风建设和形象建设,认真落实“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服务承诺,简化办税程序,切实解决办事效率低和办证难缴税难等问题。把办税“零距离”,征收“零障碍”,质量“零差错”,信誉“零投诉”,构建平等和谐互信的新型征纳关系作为主要目标,全面推行文明办税“八公kai”和公kai办税“八项承诺”,切实改进服务手段,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进一步提升纳税服务水平,赢得了纳税人的好评,在行风评议中,获得了第二名的较好成绩。

(三)积极kai展思想作风暨执法执纪教育整顿活动。下半为保持和发扬我们在行风评议中取得的成绩,从九月份kai始,我们在全系统内认真kai展以“kai展教育整顿加强行风建设全力打造地税机关良好社会形象”为主体的思想作风暨执法执纪教育整顿活动,把它作为与收入并重的工作切实抓紧抓好,通过精心组织扎实工作,按照我局《思想作风暨执法执纪教育整顿实施方案》认真kai展宣传发动组织集中学习深入自查自纠认真整改建制等各项工作,切实解决部分干部职工“政治思想不坚定工作标准不高;工作日中午喝酒上班期间打牌及无故不上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言代法随意执法执法不规范;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效率低下,“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以及利用职权“吃拿卡要报”等问题,使我局人员的税风税纪精神面貌有了进一步好转,执法执纪水平得以更大提高,形成了执法规范人心思进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有力地促进了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教育整顿取得了明显效果,受到市局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三、积极贯彻落实各项制度,不断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一)实行国地税协作,共创和谐税收环境。国地税之间本着有利于推进依法治税有利于加强税收征管有利于方便纳税人的原则,实行了国地税税收协作制度。国地税协作制度的实行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深化了地税征管改革,提高了管理的实效性,增强了税收执法的透明度,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水平,创造了公平公正和谐的税收环境。

(二)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按照市局工作要求,我们认真实行了税收管理员制度,为基层所制定《税收管理员制度》,悬挂于各单位征收大厅,做到了制度上墙。通过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实行,加强了税源管理,明确了管理职责,强化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了税源监控,有效解决了“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

(三)组织kai展税源清查。我们在月份制定下发了《kai展地方税源清查的工作方案》,本着“全面清查,不留死角”的原则,采取主管税务机关全面清查和县局进行抽查验收的方式进行。对纳税户如实详尽地进行税务登记,基本杜绝税源管理的盲区,为实行纳税评估和信息采集为进一步促进征管资料规范化全面落实征管“六率”考核保证完成全年税收任务奠定良好基础。

(四)认真贯彻落实欠税公告制度。一是组织人员认真学习欠税公告制度。利用二五学习日的时间,组织全局人员认真学习**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贯彻实施《欠税公告办法(试行)》的通知,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其具体规定。二是加强对欠税公告的宣传。充分利用税法宣传的有利时机,把欠税公告内容印制成《欠税公告摘要》余份,在宣传月活动和例征期间发放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手中,让社会各界知晓欠税公告的意义和必要性,了解欠税公告的规定,促进纳税人主动缴纳欠税,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五)严格fapiao管理,实现以票控税。一是做好fapiao换版工作。年年底,我局根据上级局有关fapiao换版的规定,精心组织,充分准备,认真落实上级精神,保证了fapiao换版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实行fapiao微机化管理,规范以票控税。我局根据上级有关fapiao实行微机化管理工作的要求,将fapiao微机化管理作为今年fapiao管理工作的重点,精心准备,认真落实,年元月日,fapiao管理软件正式运行,实现了通过微机领购fapiao,发售fapiao和代*kaifapiao。三是认真落实fapiao“双奖”制度,促进以票控税。一年来,我局共兑付fapiao奖金*多元,消费者索取fapiao的意识明显提高,促进了以票控税工作的顺利kai展。

(六)认真做好残疾人保障金工作。一是成立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工作的领导,保证工作的顺利实施。二是搞好宣传发动。多次召kai会议强调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全体人员要以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为着力点,要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把这项工作做好。同时,与残联财政等相关部门加强协调沟通,并采取多种形式向纳税人搞好宣传。三是搞好培训。组织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等参加全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及相关征收内容的培训,解答纳税人提出的问题。四是搞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年审资料的发放和审核,与残联联合在征收大厅发放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年审资料,审核确定应纳保障金数额。几项措施的实施,确保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积极做好信息采集工作。为确保**省地方税收业务管理系统明年元月日顺利运行,确保档案规范和信息采集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

四、严格执行税收政策,推进依法治税工作深入kai展

(一)认真kai展税法宣传活动,建立良好税收征纳关系。在“.”个人所得税法宣传日月份税收宣传月和“.”法制宣传日,我们采取在城区召kai重点企业纳税人座谈会,在各乡召kai个体纳税户圆桌座谈会,在景区组织税收文艺演出队在集中场所设立咨询台等多种形式,扎实有效地kai展各种税法宣传活动,取得预期效果,为依法诚信纳税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再就业工作顺利kai展。一是广泛宣传,送政策上门。二是部门配合,掌握底子。三是严格把关,认真调查。四是快速审核,限时审批。五是服务到位,跟踪管理。

(三)严格执行税收政策,把好涉税审批关。对企业上报来的各项涉税事项,我们坚持既要执行税收政策,又要支持企业长久发展的原则,既严格把关认真审核审批,又热情服务提供支持。同时,为使企业财务核算进一步规范,我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们随时掌控企业财务状况,搞好财务编审,加强对企业财务税收的管理。

(四)组织专项检查清缴工作,促进税收任务完成。一是组织了企业所得税的汇算清缴工作。抽调全局业务骨干,对全县企事业单位年度企业所得税进行了汇算清缴。二是kai展了fapiao专项检查。有重点地检查纳税户*户,有力地打击fapiao违规行为。三是组织房地产税收专项检查。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有针对性地对我县房地产建筑业缴纳税收情况进行了检查,共查补房地产税收*万元,罚款*万元。既规范了税收秩序,又加强了组织收入工作力度。

(五)规范税收工作秩序,做好规范执法年试点工作。一是根据省市局工作部署,及时成立由一把手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和监督。二是制定下发了《年规范税收秩序工作实施方案》,具体明确检查规范的重点行业和内容及工作程序工作要求。三是全力做好检查工作,堵塞征管漏洞。抽调业务素质高能力强的人员组成检查小组深入各行业进行检查,并严厉打击重点行业的涉税违法行为,切实规范税收征管秩序。四是认真做好与国税工商等部门的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不断规范执法行为。五是组织执法检查组,每季度都对基层单位税收执法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对过错执法的坚决予以撤销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全年我局共通报批评*人次,罚款*元,从思想上触动教育了基层税收执法人员,进一步提高了地税人员的法制观念。以上措施的推行,保证了我局规范执法活动的顺利进行,并收到预期效果,成效明显,得到了市省稽查局的肯定,其工作做法和经验材料已被省局上报国家税务总局。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地税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一)狠抓廉政文化建设。我局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加大廉政文化建设力度。主要工作:1、布置廉政公益广告。在院内布置写有廉政警句的宣传板面。2、设立廉政宣传栏。在办公入口处设立两面印有“廉政监督岗”“廉政承诺”“廉政警句”“廉政漫画”和“廉政世事来回想”为专题的宣传栏,大力弘扬廉洁办税的风气。3、成立廉政学习小组。把《两个条例》《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现实腐败案例等作为小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加强正反两方面的教育。同时,聘请检察院纪委有关人员上预防职务犯罪廉洁自律课,给同志们思想上敲响警钟。4、定期观看廉政电教片。在三楼会议室配置音像设施,组织同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志们观看《扭曲的人生李真贪污案剖析》《任长霞》等正反两面的电教片,大力弘扬先进典型,鞭策后进,使同志们接受教育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5、设立廉政文化阅览室。准备廉政文化方面的书籍报刊影视,布置县纪委领导馈赠的廉政警句和本单位书法爱好者自书的廉政警句等艺术作品,创造了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使同志们在寓教于乐中深受廉政文化的熏陶。6、kai通廉政建设网页宣传专栏。利用外部网站,kai通“廉政建设”栏目,积极宣传内部廉政文化建设的有关情况,广纳意见和建议,更好地进行勤政廉政建设,确保地税事业良性健康发展。

(二)实行廉政谈话制度。廉政谈话制度由县局纪检组长和监察室人员负责,广泛kai展对税务人员的任前谈话任期谈话及戒勉谈话,时时掌握每一个税务人员的思想动态,对纳税人社会反映以及我们在基层调查了解发现的问题,及时对单位负责人及当事人予以谈话指正。

(三)履行廉政承诺制度。每年在全体人员会议上,党组发出"向我看齐"的倡议,由班子成员和全体科所长,结合自身工作情况公kai进行廉政承诺,自觉接受同志们的监督,强化自律意识做好自我约束。

(四)执行季度汇报制度。要求各科科长各所所长,对如何kai展好本部门本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纳税人反映的意见建议进行专题汇报,对应付了事反映情况不实隐瞒不报的一旦县局调查落实,给予严厉处分。

(五)做好其他廉政建设工作。主要是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节日期间防腐和倡廉教育做好与当地纪检监察部门检察院等有关单位联合kai展综合教育活动认真组织kai展党性党风教育整顿活动加大廉洁自律工作监督力度大力kai展纠风和整治企业经营环境严厉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等其他廉政建设工作。

六、配合政府部门,认真做好其他各项工作

一是认真kai展“双创”工作。坚持星期五义务劳动制,每星期五组织全局工作人员到办公区和所包路段参加义务劳动,党组成员带头参加,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二是认真kai展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县局成立了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配备了必要的设施,并与各基层单位签订了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平安建设及*稳定责任书,切实强化责任意识

三是加强档案管理。配合档案执法检查工作,今年我局又投入专项资金,加强档案管理,完善工作制度,并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年终考评范围,使档案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四是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及时准确报送有关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数字资料,按时组织孕检,做好育龄妇女思想工作,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五是加大信息工作力度。抽调年轻干部充实办公室力量,并加强对信息工作的考核力。

征管计划范文篇3

一、要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全体征管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

1、我站将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三个代表”教育活动,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认真学习贯彻执行《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同时,进一步加强党、工、团的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完善目标管理,充分发挥其整体优势作用。

2、加强全体征管人员的“诚信征费、和谐发展”的意识教育。

2006年,我站将加强全体干部职工的“诚信征费、和谐发展”意识教育,利用“”、职工大会、站务会、班组会和班学习日,组织全站干部职工参与诚信学习和思想交流,结合“两争一创”、“行风评议”、创“文明单位”“文明窗口”“省级青年文明号”等活动,擦亮诚信窗口,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党风政纪、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职工增强抵御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生活方式冲击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切实提高我站诚信征费程度。

二、加强征收管理,切实提高通行费的实征率。

1、2006年我站将进一步加强通行费征收管理,使征管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强化各种行之有效的岗位工作职责和操作规程,加强各岗位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培训,使全站干部职工能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并胜任自己的岗位。同时认真学习其他所站的先进管理经验,取长补短;并健全通行费费源管理、征费内业管理、财务管理、票证管理、稽查管理、监控管理、审片管理,逐步提高我站管理水平,实现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2、要加强通行费稽查管理,加大稽查力度,继续做好通行费专项稽查活动,严厉打击各种违章车辆,认真做好免征车辆的查验工作,做到“应征不漏、应免不征”,切实提高我站通行费的实征率。

三、继续深入开展效能建设工作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

1、我站将继续开展效能建设工作。抓好站务公开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效能考评制、失职追究制等制度的完善和实施。帮助职工明确效能建设的含义和范围,明确效能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使全站干部职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同时要健全监督机制,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实行“两公开、一监督”,售票亭外悬挂征费人员的照片、代号,公开监督投诉电话,设立举报箱、聘请行风监督员,每季例行召开一次车户座谈会,以增强行风监督,促进效能建设工作的有效进行。

同时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抓好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工作,落实制止奢侈、浪费的“八项规定”和《廉政准则》;在全站强化劳动纪律、建立职工奖惩卡、廉政档案、完善举报奖励制度。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在一起,形成党内、党外、自上而下的监督网络,从源头杜绝腐败现象的产生。

2、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是一项长效机制,我站将在往年民评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加强全体征管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增强文明服务,奉献社会的意识,严格按照省、市、县民评要求开展活动,争创省级“文明窗口”和省级“青年文明号”和市级“文明单位”。设立一条龙服务窗口,便于车户办理月票及受理违章车辆处理。在征费区完善便民服务设施,继续做好利民便民工作,确保征费区车辆的安全畅通;认真落实上级交通主管部门关于着装的规定,持证上岗、姿态端正、文明用语、按章收费,真正做到“文明征费、依法行政”;同时,加大创建工作、好人好事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作用,把民评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四、进一步改善征费设施和职工生活条件。

1、我站将配合上级交通主管部门、市国投公司、市路桥公司积极争取资金改善征费设施。如征费综合大楼的建设;改善办公条件等。

2、为改善职工生活娱乐条件,我站将努力争取资金建设宿舍区篮球场、健身房,增加对食堂设施的资金投入。

3、我站将继续加强外部环境建设,做好征费宣传工作,主动向新泉镇政府汇报工作,与周边村镇、派出所、朋警中队开展共建活动,召开车户座谈会,理顺周边关系,取得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营造良好的征费外部环境。

五、做好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工作。

征管计划范文篇4

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内涵,认真研究分析经济与税源、税源与税收的内在关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管理增加税收的新思维、新方式、新方法,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一是要更新理念,使思想理念更加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二是要拓宽视野,将自身工作与上级要求、与先进单位相比较,从中找到差距,借鉴经验,完善措施,改进工作。三是要锐意创新,要从有利于科学发展出发,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制度机制、方法手段,使各项工作更加符合客观规律,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二、健全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机制,促进税收管理水平高效、可持续的跨越发展

(一)制定税收管理工作标准。明年4月底前,在对各个部门、岗位和人员的职责进行梳理、健全岗责体系的基础上,制定《税收业务工作质量标准》,构建我市的税收业务工作质量标准体系,量化质量要求,细化工作标准,固化办事程序,构建岗位职责、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三位一体”的税收工作标准化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规范的考评体系。

(二)建立覆盖各部门、各岗位和主要环节的税收征管质量评价体系。坚持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指导、以促进执法意识、管理质量和干部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基础,以过程控制为重点,以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为目的,运用信息化手段,不断完善和健全覆盖各部门、各岗位和主要环节的税收征管等级评定体系,促进全市税收征管工作质量与效率跨越发展。

(三)充分发挥税收分析预警体系在税收管理中的效能作用。继续开拓思维,创新理念,积极探索以税源监控为核心,以税情预警为手段,以强化管理为目标的税收预警管理,突出过程控制,坚持持续改进,促进税收管理能力大幅提升,实现税收管理水平质的跨越。

(四)不断完善协调联动长效互动机制。一是以税收征管流程为基础,以综合征管软件为依托,以数据分析为手段,以协作、高效为目标,以纳税评估为重点,不断深入良性互动工作。二是坚持市、县(区)局、税务分局三级纵向联动,加强多部门横向协调,加强对征管一线的督促和指导,建立和完善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良性互动机制,将税源管理的分析、评估和稽查环节统筹考虑,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在内部相关职能部门之间构建信息共享、衔接紧密、良性互动、有机统一的工作格局,推进税源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构建强化税源管理的良性运转互动协作长效机制。三是进一步完善“三级组织、四级评估”工作机制,加大评估集约管理,组建直属于市局和县区局纳税评估专门队伍,不断加大市局和县区局直评力度。充分发挥县区一级集体约谈的作用,采取多种组织形式,实行分级分类的专业化评估,提高纳税评估专业化水平和联动效应。

三、深化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税收管理手段和方式跨越发展

(一)以推行税源管理平台为主体工程,提升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积极争取明年初在我市试点推行税源管理平台的应用,以“风险管理、分析预警、协调联动、下达反馈”为工作模式,利用科学的税源监控预警指标体系开展税收分析预警和纳税评估,进一步深化、优化“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实现“协调联动”机制的电子化运行,有效提高协调联动机制的运行效率和纳税评估水平,将使纳税评估的成效和质量实现大的提高和跨越。

(二)以推行网上开具普通发票监控系统为主要手段,实现发票管理科学高效。按照省局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行网上开具普通发票监控系统,有效解决普通发票管理中存在的开具假发票、真票虚开等突出问题,促进形成“要发票、开真票”的社会氛围;增强以票控税意识。加大发票比对和分析力度,发挥发票控管税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行微机开具普通发票工作,逐渐减少手工票。积极做好税控收款机的推行工作。

(三)以推行“一窗通办”为主要征收方式,实现办税服务厅的统一、规范、高效。在北戴河区局、海港区局、昌黎县局办税服务厅试点推行“一窗通办”成功的基础上,明年初在其他单位办税服务厅全部推广。并按照省局要求,采取“一人一机通”形式,以有效解决纳税人在办税服务厅重复多次排队、办税效率低的问题,为纳税人提供便捷、高效服务方式。并通过实行“一窗通办”为征收系列人员实行效能考核创造条件,奠定逐步推行能级管理的良好基础。同时探索试行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同城通办”。

(四)积极稳妥地推进财税库银横向联网,促进提高征管质量,降低税收成本。按照省局统一部署,本着平稳推进、分步实施、突出重点、质量优先的原则,推广财政、税务、国库、银行间的横行联网,最终实现纳税人足不出户即能完成税款缴纳,税收收入“零在途”,税款信息高度共享。

(五)深化信息数据增值应用,进一步加大对征管质量和数据质量监控力度。抓住税收征管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切实提升数据分析应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步完善数据分析应用管理机制,把数据分析应用工作融入税收管理的各个方面。通过深化数据应用,找准管理上的共性问题、薄弱环节,制定完善相应的制度办法和措施;推进基层工作人员通过各类微观信息的查询分析,掌握岗责履行情况,及时发现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制定相应的预警、整改措施,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确保我市征管质量和数据质量在全省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四、深化税源管理,促进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跨越发展

(一)全面提升征管基础工作水平。一是加强纳税人户籍管理,积极开展工商、地税登记信息比对和户籍巡查,明确税源户管责任,严格考核。二是进一步完善纳税人分级分类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失踪纳税人管理,加大对失踪纳税人的追踪和查处力度。三是严格落实《欠税管理办法》和《欠税公告管理办法》及其实施办法,加强对欠税企业的发票控管,大力清缴欠税,严格落实以欠抵退、以欠抵留抵、催缴等制度,最大限度减少新欠发生。严格延期缴纳税款的审批和后续管理。四是进一步完善征管基础数据的运维责任、过错追究及数据质量通报制度。建立规范完整的数据指标体系,统一数据标准和口径,落实数据监控预警制度。五是强化纳税人涉税资料管理,制定《涉税资料电子档案管理办法》,在精简数量的基础上,简化涉税资料报送流程,探索建立县区局一级的涉税资料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二)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推进分行业纳税评估建模工作。结合税收实践不断改进评估方法,逐步完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制定《分行业纳税评估建模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重点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库,提高纳税评估准确性,使纳税评估成为强化日常管理、实现智能选案、做好信用等级评定的重要基础。今年年底前,在市局相关科室的指导下,由部分县区局选取10个有管理基础好、行业管理特点突出的重点行业建立纳税评估模型。明年5月底前完成对全市所有重点行业逐一建立纳税评估模型工作,以有效解决纳税评估中测算依据不足、评估效率低下、评估质量不高等问题,有效破解基层税源监控的瓶颈,提高评估和稽查工作针对性,到2009年年底,基本实现纳税评估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2010年全面实现“人机结合”式的纳税评估。

(三)进一步加强税源监控体系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重点税源监控的组织网络,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实行分类管理,建立“税收管理员—分局—县局—市局”四级重点税源监控体系。依托评估建模,实行分类管理。在分行业建立纳税评估模型的基础上,根据税源管理的需要和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分类管理的方法和标准,全面掌握不同行业纳税人的特点,分行业建立科学、实用的纳税评估办法或操作规程,增强管理的针对性。二是实施规模分类管理,对不同规模的纳税人,实施不同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对规模以上重点税源户实行重点管理,“零距离”监管,重点监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核算情况,加强重点税源分析。对中小税源户采取纳税评估和日常检查相结合的监控手段,加强户籍巡查、申报核查和发票检查,提高纳税申报的遵从度。对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推行参数定税、民主评税、强化定额管理。三是建立税源管理讲评制度。通过管理员按月自评,对‘点’的解剖、县局(税务分局)领导按季讲评,对‘线’的分析和专业人员不定期点评,从‘面’上扫描,摸清本地区税源管理的现状,分析数据疑点,找准税源管理的薄弱环节,明确阶段性税源管理工作的目标和责任,为税源管理‘把脉’。

(四)深入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一是进一步深化主协管制度。在现行的基础上,在全局范围内进行深化发展。各税务分局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主一协”或“一主多协”的形式,制定主协管划分办法和评定程序,划分档次,明确职责,从制度上进一步发挥税收管理员在税源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升基层税务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年内,还将根据《纳税评估讲评制度》和《首席纳税评估员评审办法》,积极开展市局、县区局、分局以及专家四级讲评活动,在税收管理员中选拔命名首席评估员。二是进一步完善北戴河区局研制的税收管理员平台工作用表应用模板,并在全市推广。对税收管理员日常管理工作进行梳理细化,研究制定《税收管理员工作提醒制度》,实行税源管理事项事前提醒,以督促税收管理员按规定开展税源管理工作。三是制定《税收管理员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建立税收管理员岗位工作质量标准、绩效考核标准和奖励激励机制,在全市推行税收管理员能级管理,将考核与奖惩紧密挂钩,在物质奖励上拉开档次,在干部使用上体现差别,有效改变税收管理员干多干少一个样、工作积极性差的现状,充分调动税收管理员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使干部队伍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得以快速提高。四是,对调查核实和纳税辅导事项进行梳理合并,切实加强两项工作的业务统筹,以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纳税人负担。

(五)进一步加强普通发票的管理。以新发票管理办法的出台为契机,制定《关于加强普通发票管理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发票管理水平。一是探索发票分类管理,在实行网上报税的纳税人中推行电脑发票,不断提高以票控税管理水平。二是加大发票管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广大公民和纳税人自觉遵守发票管理法规的意识,以及纳税人和税务人员识别假发票的能力。三是加强发票管理资源和流程的整合,优化发票窗口服务。四是加强发票的日常管理,坚持实行发票限版限量管理。加强对使用大额版本发票纳税人的监督检查,继续选择对发票使用不规范的重点行业及地区开展专项整治,不断净化税收经济环境。

五、创新纳税服务理念,健全纳税服务体系,促进纳税服务工作跨越发展

(一)整合服务资源,优化服务环境。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局《关于加强纳税服务工作意见》,细化、分解并落实各个岗位的纳税服务工作职责,建立科学、规范、明确、具体的纳税服务岗责体系。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起组织完备、指挥顺畅、运转有序、反应灵活的纳税服务长效工作机制,推进纳税服务科学化、专业化进程;二是加强办税服务厅、市局外网、税务短信平台建设,整合服务资源,加强纳税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纳税服务手段;三是依照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要求,进一步完善办税服务厅功能设施,统一办税服务厅的规划建设、为纳税人创建布局合理、设施齐全、整洁美观、宽敞明亮、优雅大方、温馨舒适的一流办税环境,最大限度地为纳税人提供人性化服务;四是组织“最佳办税服务厅”评选活动,认真开展争创“最佳服务窗口”、“办税服务厅服务明星”和“办税服务标兵”等活动,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不断提高纳税人满意度;五是以落实“两个减负”为关键点,最大限度减轻纳税人负担,实现纳税成本最小化。

征管计划范文篇5

一、关于几个相关问题的分析

(一)税收计划对依法治税的影响分析

**年税制改革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税收收入快速增长,**年连续5年保持平均增收1000亿元以上,2000开始又跃上连续3年平均增收2000亿元的新台阶,累计完成税收收入64000多亿元,每年都超额完成税收计划任务。与此同时,依法治税也得到全面推进,征纳双方的依法治税意识,税务机关的依法行政水平都得到根本转变。应该说,税收计划在保障国家预算收入的同时,对于促进依法治税的推进和深化发挥了积极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受税法不完善、征管体制不健全、税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等内在因素的制约,以及公民纳税意识不强、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等外在环境的影响,税务机关依法治税既存在较大难度,也缺乏应有动力。而税收计划作为一种行政责任制的管理方式,通过确定一定时期的收入任务和目标,有效调动了各级税务机关依法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为了完成收入任务,各级税务部门认真贯彻“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方针,不断强化征管措施,加大税收执法力度,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税收法治环境明显好转。

但是收入计划管理也对依法治税产生了不利影响。在收入计划管理体制下,各级税务机关的收入观念普遍很强,常常根据收入计划完成情况决定多征或少征。于是出现在收入好的时期或地方有税不收,放宽减免,执法偏松,对偷逃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现象;而收入形势不好的时期或地方则挖地三尺,严罚,甚至出现“过头税”、寅征卯粮、乱征乱罚的情况。为了完成计划任务,税务机关人为调节收入进度,以均衡入库的方式组织收入的现象也大量存在。即用全年计划数除以12个月,得出每个月8.33%的平均进度,以此去套整个经济运行速度,无形之中又进一步加剧了税收计划与依法治税的矛盾。

由此可见,税收计划管理既可能从宏观和微观上对依法治税产生积极有效的引导,也可能产生巨大的阻碍和制约。实施税收计划管理改革,真正建立促进依法治税的收入计划管理机制,对于缓解两者的矛盾至关重要。

(二)影响税收收入的主要因素分析

税收收入由经济、政策、征管三大因素决定。据权威部门**—2001年税收收入对GDP数据的回归分析(见表1)显示,税收收入对GDP的弹性系数平均为1.5314,即GDP每增长1%,税收收入增长1.5314%,其中1998—2001年则分别达到2.01、2.29、2.70。而同理计算出的1978—1993年税收收入对GDP的相关系数为1.016,税收增长速度基本与GDP增长速度同步。因此,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在加强征管与政策因素的作用下,税收增长略快于经济增长。

再据对1998—2001年税收收入增收的具体量化分析,总的看,四年间在7083亿元的增收额中,经济、政策和征管三因素分别占3908亿元、1362亿元和1813亿元,增收额中有55.2%来自经济发展,19.2%来自政策及特殊因素,还有25.6%来自加强征管(见表2)。各年三因素所占比重依次为:“3、2、5“、“7、0、3”、“7、2、1”,以及“5、2.5、2.5”。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三个基本结论:一是经济增长是税收增收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增长是税收增收的基础;二是政策因素对税收增收作用明显,但具有波动性。1999年政策性增收为零;三是征管因素是促进税收增收的重要方面,特别是近几年尤为突出。因此,在对税收计划增长幅度、税收计划规模进行测算时,必须综合考虑经济、政策、征管三方面因素,尽可能使下达的收入计划与实际可能达到的收入规模协同一致,从收入计划目标的量化要求上为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创造条件。

税收征管的根本任务就是贯彻落实税法,征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依法治税的过程,征管的水平和力度代表着依法治税的程度。从这个角度看,征管对税收收入的影响也可看作依法治税对收入的影响。

组织收入工作中,“征收率”即税收收入与应征税收的比值是衡量征管力度和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程度的重要指标,征收率愈高,表明征管力度愈大,依法治税的程度愈高。从微观上看,征收率是实际收入数与纳税申报表中应纳税额之比,即通常所说的入库率;但从宏观上看,征收率是通过纳税能力估算的方法,运用宏观经济指标与税收收入的内在联系,测算出的实际收入数与潜在税收能力的比值。征收率的提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有快速上升期、慢升期和平稳零增长期。在快速上升期,依法治税是促进税收增收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慢升期,依法治税是维持税收总水平,使经济因素、政策因素转化为实际税收的重要保障,但本身已不是增收的重要因素之一;进入平稳零增长阶段,依法治税已不再是增收因素。因此,征收率的变动直接对税收总量和增量产生影响,且只有征收率提高时,依法治税对收入增量的影响才能体现出来。

征收率的高低一般与生产率水平相适应,从各国征收率水平的分析来看,目前,发达国家一般在80%以上,美国最高为90%,发展中国家一般在70%左右。就我国征收率状况而言,1998年整体税收征收率为55%左右,至2001年已达到71%左右,考虑还有因政策性减免留于企业的税收,我国的征收率应在75%左右,略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可见,新税制实施以来,特别是1998年以来,随着依法治税的全面推进,征管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征收率已渡过了快速上升期,虽然仍存在增长的空间,但增长速度将比较缓慢。

从短期来看,强化依法治税确实可以在促进收入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从长期来看,强化依法治税对维持税收收入规模意义重大,但对收入增长的影响将会愈来愈小,在税收政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收入增长将逐步趋向依靠经济因素。因此,在制定税收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当前我国征收率的实际水平,对依法治税促进税收增收的程度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以合理确定收入增长幅度。同时,在收入计划管理工作中,要将坚持依法治税作为确保税收收入规模的根本手段,而逐步淡化收入计划这一行政目标。

二、当前税收计划管理中制约依法治税的主要因素分析

有不少同志认为,要解决税收计划与依法治税的矛盾,就必须尽快取消收入计划管理。但无论是从我国依法治税的现状,还是从政府宏观调控的财力需求看,现阶段税收计划管理仍有其存在的空间和必要。税收计划与依法治税之所以难以同步协调,根本原因还在于没有真正建立起有利于促进依法治税的税收计划管理机制。税收计划管理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税收宏观计划的测算和制定,以及税收计划核算体制的建立;二是税收计划在微观领域的具体落实。这里仅就微观方面存在问题作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一)税收计划分配方式不合理

1.“以支定收”、“基数递增”的分配方法不合理。每年国家下达的收入计划任务都以国家和地方政府所需支出为基础,以上年实际完成数为基数,然后确定一定的增长比例,以此作为当年的税收计划任务分配数。税收计划一旦下达,各级税务机关必须保证完成。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缺乏科学合理性,有悖依法治税的原则。一方面,由于税收计划按一定的基数递增比例层层下达,没有充分考虑各级税务机关所在地的实际经济税源状况,难以体现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往往出现计划分配在地区间的畸轻畸重。基层税务机关常常为税收任务的多少、任务的合理与否争执不休,形成“争执税”现象。另一方面,按照现行的计划分配方法,上年完成越多,意味着下一年的任务越重,实际是“鞭打快牛”,极易挫伤基层税务机关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一些地方为了减轻以后年度的任务压力,甚至出现有税不收的现象。

2.层层分配下达的方式不合理。目前,税收计划一般层层分配下达至省辖市局、县局,直至基层分局。为了确保收入任务的完成,有的甚至落实到分局内的科(所)以至个人。这种将具有一定宏观特征的税收计划下达到微观基层单位,甚至个人的做法实不可取。由于微观经济主体经济活动纷繁复杂,对每个纳税人进行准确的税收预测几乎不可能。而在一个较小的地域内,纳税户数有限,个别纳税户的经营变化都可能对整体税收收入带来很大影响,这就使相对固定的税收计划任务与变化不定的经济税源难以契合,从而对依法治税产生更为直接的负面影响。

3.地方政府根据地方财政支出的需要层层加码。一些地方政府每年都要在税务系统内部下达的年度收入计划基础上,再追加一块任务指标。

(二)收入计划考核机制不够科学完善

1.收入计划完成情况仍是考核税收工作的重要标准。长期以来,各级税务机关比较普遍地以行政手段实施税收计划管理,将是否完成上级下达的收入任务作为衡量税收工作好坏的主要标准和指标。如纳入目标管理、签定责任状、实行税收任务“一票否决制”等等,这些手段都比依法治税思想的落实具体得多,考核硬性得多,管用得多。而地方政府在地方各级的争先创优评比中,也对是否完成收入任务实行一票否决制,给税务机关依法治税造成很大压力。

2.征管质量考核尚未真正引入收入考核机制。尽管国家税务总局已将税收收入完成情况、税收与经济相关度、征管质量考核作为考核组织收入工作的三个重要方面,并明确了具体的考核指标,使征管质量考核在收入考核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确立。但从实践情况看,各地虽然都实施了征管质量考核,并进一步丰富细化了考核的标准和要求,但不少地区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作为强化日常征管的手段,而未真正作为考核收入计划的重要标准,对征管质量考核的重视程度和考核力度常常视收入任务完成的好坏而定。

3.征管质量考核本身具有局限性。

(1)征管质量考核只是相对于申报税源而言,指标达标体现的是狭义上的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征管质量指标达标只是相对于纳税人自觉申报税源而言的应收尽收。而事实上,由于地下经济、征纳信息不对称,以及偷逃税等情况的客观存在,税收实际能力与纳税人自行申报的税收收入的差距尽管难以准确统计,但确是不容否认的,仅仅凭借征管质量指标衡量是否依法征收、应收尽收是片面的、不切实际的。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税源充足的地区和时段,可以征管质量指标达标作为税已收足的挡箭牌,而税源偏紧的地区和时段则也可以此作为完不成收入任务的借口,而征管的深度和力度却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

(2)征管质量考核比较注重征管质量的结果,但却难以全面反映依法征收的过程。认真分析不难发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所要求的并不仅仅是征管质量的结果,同时也包含规范执法的过程。而征管质量考核比较注重考核指标在数量上是否达标,对执法程序是否规范、执法手段是否到位等执法过程则关注不够。因此,仅凭对征管质量的考核并不足以证实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的程度。虽然基层已在税收执法岗责体系的实践应用和工作流程的设定中对依法征收作了具体要求,但在突出与征管质量考核的结合方面考虑不够,还不够系统和成熟。

(3)考核以计算机获取的指标为主,对征管基础质量的体现不够。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各类征管质量指标都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各级税务机关可以从计算机中直接获取,考核效率虽然提高了,但征管基础管理如何却常常被忽视。如日常的基础资料管理、发票特别是普通发票管理、非正常户管理、注销户管理、责任区管理等基础管理,因缺乏实地考核而又不是征管质量考核的硬指标而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甚至有被弱化的倾向。这一问题在对基层分局的目标管理考核中反映比较突出,有的征管质量指标比较高的单位征管基础工作却常常经不起检查。征管基础不扎实已成为制约征管质量实现进一步跨越的一个重要障碍。

三、关于税收计划管理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切实转变税收管理理念,真正由收入任务型向依法治税型转化

现代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依法行事是基本准则,也是对包括税务管理在内的社会公共管理的基本要求。由于我国现行的税务管理是在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形成的,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方向的局限性比较明显,主要特点就是收入任务型突出。**年以后,虽然税务系统内部逐步建立了执法检查制度和执法责任制度,加强了对税收执法的检查和监督,但税务管理还未从根本上转变到以执行税法为中心的环节上来。要真正确立依法治税在税收工作中的核心地位,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税务管理收入任务型特征,就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税收管理理念,坚持依法治税为本,真正将依法治税作为衡量税收工作绩效的核心标准和实现税收各项职能的核心途径,用是否坚持依法治税来考核和评价税收工作的优劣。而实际上,税务机关也只有抓好了依法治税,使纳税人自觉依法纳税,税务机关依法征收,税收收入才能达到及时足额入库,实现应收尽收,也才能更好地促进收入任务的完成。

(二)将收入预测考核引入税收计划管理,增强收入计划制定的科学性

收入计划是否与实际税源相适应,是税收计划能否与依法治税契合的前提和基础。收入计划只有与经济规模、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效益状况相适应,才能与依法征收取得的收入保持数量、结构、方向的一致性,这就要求税收计划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对经济税源充分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可考虑逐步建立自下而上的收入预测考核机制,基层税务机关的预测主要基于对具体税源的掌握,而上级税务机关的预测则依据重点税源情况,主要侧重于宏观经济指标的分析运用。要将从基层税务机关开始上报的收入预测数,既作为制定税收计划的依据,也作为考核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收入预测把税收计划与实际征管紧密结合起来,促使各级税务机关尤其是基层税务机关加强税源管理。

(三)强化征管质量考核,建立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的收入考核机制

要逐步弱化收入计划的指令性,强化收入计划的指导性,将征管质量考核作为衡量收入计划完成情况的重要手段。为了有效解决传统税收计划管理方式与依法征收在实际工作中的矛盾,江苏省南通市国税局自1998年以来积极探索实施税收计划管理改革。市、县局对所属分局不再下达指令性计划,只下达指导性计划,对计划任务完成情况的评定以准期申报率、当期税款入库率、清欠率、查补税款处罚率等多项征管质量指标的考核为主。即使完成了计划任务,但征管质量指标没有达到要求的,仍视同未完成任务;没有完成计划任务,但征管质量指标达到要求的,视同完成计划。几年来的改革实践已取得明显效果。

(四)进一步完善征管质量考核

要将征管质量考核作为衡量组织收入工作的重要标准,使基层税务机关日常征管的重心由完成收入任务向强化征管质量转移,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征管质量考核机制,使其在引导和促进基层税务机关加强税收征管,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优化依法治税环境的同时,更好地完成收入计划任务。

1.考核的内容上,应逐步从申报税源向潜在税源延伸。征管质量考核一般以“七率”考核为主,而申报率、入库率又尤其被重点关注。但客观地说,申报率、入库率的高低并不完全由税务机关的征管力度所决定,很大程度上还受纳税人税收遵从度的影响。在征管质量考核的最初时期,强调申报率、入库率的达标确实在促进税务机关依法征收,纳税人自觉申报纳税上效果明显。但当这种氛围已基本形成并日趋巩固后,则难以继续产生递增性效果,相反会因牵制税务机关的过多精力而削弱管理的深度和有效性。当然,申报率、入库率仍需要考核,但应充分考虑征纳双方的职责确定一个合理标准,应在确保催缴率、催报率的基础上,加大对处罚率、滞纳金加收率等指标的考核力度,以促进少数不遵从纳税人主动申报纳税。同时,要将考核的重点逐步由申报税源向潜在税源或隐蔽税源延伸,以强化考核的深度和效果,可考虑将纳税评估质量指标、税源调查和预测准确性指标、征管信息管理指标等引入考核之中。

2.考核的形式上,应从单纯的指标考核向基础管理质量考核延伸。征管质量指标只是对基层税务机关依法征收、应收尽收情况的量化考核标准,是对征管质量状况的量化评价。就征管整体状况而言,有许多工作特别是征管基础工作很难用具体的量化指标衡量,而征管基础管理在日常征管中却占有重要地位,基础管理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征管质量考核的实际效果,直接影响到征管质量指标的真实和准确程度。因此,上级税务机关对下级税务机关在实施征管质量考核时,也应注重对征管基础工作的检查,将计算机考核与实地手工考核适当结合,引导基层将征管质量指标达标与征管基础达标摆上同等重要的位置,真正将征管质量的高指标建立在扎实的征管基础之上,以切实提高征管整体水平。

征管计划范文篇6

一、巩固多年征管改革成果,为现代税收征管模式的建立奠定基础。建立现代税收征管模式,应是对多年征管改革的发展和完善,通过多年的征管改革,各级税务机关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锻炼了大批的干部,所有这些都是推进征管改革的重要基础和宝贵财富,因此,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多年的征管改革成果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保护,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减少浪费和投入,保持征管改革的连续性。推进征管改革,应以“依法治税、从严治队”为根本,坚持“科技加管理”的方向,巩固、提高、丰富和完善“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在加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实现税收征管专业化管理,大幅度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二、建设“一体化”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为现代税收征管模式的建立提供依托。信息化是推进征管改革、建立现代税收征管模式的突破口和前提条件,必须加快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正确处理好信息化与专业化的关系,按照新《税收征管法》第6条“国家有计划地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各级税务机关,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税务机关与政府其他管理机关的信息共享制度”的规定,建立“一体化”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一体化”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包括统一标准配置的硬件环境、统一的网络通讯环境、统一的数据库及其结构,特别是统一的业务需求和统一的应用软件。当前,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应放在信息网络建设上,加快建立覆盖省、市、县的地税城域网、广域网,按照“稳步推进,分批实施,讲求实效”的原则,市一级地税机关应建立以中小型机为主的城域网,县一级地税机关应建立以服务器群为主的城域网,并配备一定数量的计算机(平均每2人应配备1台),接入三级广域网中,实现广域网上的数据和资料共享;同时,还应加快统一征管软件应用的步伐,注意统一征管软件的兼容性和差异性,充分考虑到城乡有别、税源的集中与分散有别,经济发达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有别的实际情况,逐步修改完善统一征管软件,以避免征管软件与征管实际不相适应,影响征管效率的提高。

1.建立数据处理中心。数据的集中是实现税收征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科学管理的基础。“集中征收”的关键是税收信息的集中,其实质应是纳税人的各项涉税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集中到税务机关进行处理,税务机关在准确地掌握纳税人涉税信息的基础上,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涉税服务;税务机关通过数据处理中心可以获得政府管理部门的各种经济信息和情报,可以监控各项税收征管和职能的执行情况。税收征管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信息管理,包括税务登记、发票领购、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检查等数据信息,通过网络能够准确、自动地汇总到数据库,实现税收征管内部数据汇总自动化,基层征管单位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查询上级税务机关相应的数据库,便于强化税收征管分析功能和管理功能,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上级税务机关可以迅速把有关指示和工作安排,及时传达到下级各部门、各单位,提高税收征管工作效率。因此,要根据集中征收的要求,在相应层级的税务机关建立数据处理中心,负责本地涉税数据和信息,特别是申报征收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

2.加强信息交换。利用信息系统加强信息交换,在加速国税、地税系统信息共享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的实现与政府有关部门的信息联网,重点应放在工商、银行、财政、金库、审计、统计等部门联网,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税款解缴入库、纳税户控管等环节的质量和效率。

三、划清专业职责,构建信息化支撑下专业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新格局。

1.建立专业化分工的岗位职责体系。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速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推进征管改革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税收征管的信息化和专业化”。专业化是信息化条件下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但目前征管各环节专业化分工并未完全到位,特别是未能充分考虑信息技术条件下信息使用的重要性,没有按照信息流的相对集中合理划分征收、管理、稽查三个环节的职责,各环节之间还存在交叉重复、职责不清问题。因此,应按照职责明确的原则将税收征管的各项工作划分为征收职能、管理职能和检查职能,并实行“征管、稽查外分离,征收、管理内分离”,一级稽查运行的征管模式。征收、管理、稽查三系列的具体职能可划分为:

征收职能主要包括:受理申报、税款征收、催报催缴(窗口提醒)、逾期申报受理与处理、逾期申报纳税加收滞纳金、逾期税款收缴与处理和税收计划、会计、统计、分析;受理、打印、发放税务登记证件;负责发售发票、开具临商发票和征收税款;确保信息共享和工作配合。

管理职能主要包括:宣传培训和咨询辅导、税务登记核查和认定管理、核定征收方式和申报方式、核定纳税定额、催报催缴(指直接面向纳税人的催报催缴)、发票管理(包括购票方式的核定、领购发票的审批、印制发票的审核、发票审验、发票检查)、减免抵缓退税审核、纳税评估(包括税务检查、税务审计)、重点税源管理、零散税收征管、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等。

检查职能主要包括:选择稽查对象、实施稽查,发票协查,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行政处罚的审理决定及执行、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等。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税收征管业务流程借助于计算机及网络,通过专门设计的税收征管软件来完成。因此,要在赋予征收、管理、稽查各系列专业职责的基础上,根据工作流程,对应征管软件的各个模块设置相应的岗位,以实现人机对应、人机结合、人事相宜,确保征管业务流和信息流的畅通。

2.明确征管部门税务检查与稽查部门税务稽查的衔接关系。根据《税收征管法》第54条规定,税务机关有权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进行税务检查。作为税务执法主体的征管部门和稽查部门,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都拥有税务检查权。为避免征管部门和稽查部门在税务检查上的职责交叉,必须明确征管部门的税务检查与稽查部门的税务稽查的区别和联系。

征管部门税务检查与稽查部门税务稽查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案卷来源不同。税务稽查的案件来源主要有:按照稽查计划和选案标准,正常挑选和随机抽取的案件,征管部门发现疑点转来的案件,举报的案件,以及移交或转办的案件;征管部门的案件来源主要有:在税收征管的各个环节中对纳税人情况的审查,按照税法或实际情况的需要对纳税人的情况进行检查的案件,如在办理延期纳税、减免税手续等情况下需要对纳税人进行检查的。二是检查的对象、性质、目的不同。稽查的主要对象是重大案件、特大案件,是专业性的税务检查,主要目的是查处税务违法案件;征管部门的检查对象主要是在税收征管活动中有特定义务或需要,或者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既具有检查的性质,又具有调查和审查的性质,目的是为了加强征管,维护正常的征管秩序,及时发现和防止重大、特大案件的发生。三是检查的方式、程序和手段不同。税务稽查有严格的稽查程序,坚持严格的专业化分工,各环节互相制约;征管部门的检查,方式灵活多样,程序不一定严格按照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个步骤执行,只要是合法、有效的税收执法就可以。四是检查的时间不同。税务稽查应是对纳税人以往年度的申报纳税情况、遵从税法情况进行检查、处理;征管部门的检查应是对辖区纳税人日常申报纳税情况、遵从税法情况进行检查、处理。

当然,征管部门的检查与稽查部门的稽查也是有联系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征管部门的检查与稽查部门的稽查互相补充、互相支持。税务稽查是防止税收流失的最后一道防线,为打击和防范税收违法,防止税收流失,维护税收秩序筑起一道防洪大堤;而征管部门的检查主要是为防洪大堤做好基础工作,做好维护和修补。二是征管部门的检查往往为稽查部门提供案源,征管部门通过税务检查发现有重大偷税、骗税和其他严重税收违法嫌疑的,通过选案及时传递给稽查部门,成为稽查部门的案件来源之一。三是稽查部门通过稽查发现的问题,将有关情况反馈给征管部门,征管部门据此加强征管,并确定征管部门税务检查的重点,以提高征管质量。因此,征管部门和稽查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应不断加强联系和沟通,特别是在选定检查对象后,要及时将检查计划连同待查纳税人清册传递给对方。除必要的复查和举报外,在一个年度内,稽查部门对征管部门已查的事项原则上不得再查;对稽查部门已查事项,征管部门原则上不得再查,实行一家检查共同认账,避免多头检查和重复检查。

征管计划范文篇7

一、巩固多年征管改革成果,为现代税收征管模式的建立奠定基础。建立现代税收征管模式,应是对多年征管改革的发展和完善,通过多年的征管改革,各级税务机关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锻炼了大批的干部,所有这些都是推进征管改革的重要基础和宝贵财富,因此,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多年的征管改革成果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保护,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减少浪费和投入,保持征管改革的连续性。推进征管改革,应以“依法治税、从严治队”为根本,坚持“科技加管理”的方向,巩固、提高、丰富和完善“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在加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实现税收征管专业化管理,大幅度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二、建设“一体化”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为现代税收征管模式的建立提供依托。信息化是推进征管改革、建立现代税收征管模式的突破口和前提条件,必须加快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正确处理好信息化与专业化的关系,按照新《税收征管法》第6条“国家有计划地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各级税务机关,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税务机关与政府其他管理机关的信息共享制度”的规定,建立“一体化”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一体化”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包括统一标准配置的硬件环境、统一的网络通讯环境、统一的数据库及其结构,特别是统一的业务需求和统一的应用软件。当前,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应放在信息网络建设上,加快建立覆盖省、市、县的地税城域网、广域网,按照“稳步推进,分批实施,讲求实效”的原则,市一级地税机关应建立以中小型机为主的城域网,县一级地税机关应建立以服务器群为主的城域网,并配备一定数量的计算机(平均每2人应配备1台),接入三级广域网中,实现广域网上的数据和资料共享;同时,还应加快统一征管软件应用的步伐,注意统一征管软件的兼容性和差异性,充分考虑到城乡有别、税源的集中与分散有别,经济发达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有别的实际情况,逐步修改完善统一征管软件,以避免征管软件与征管实际不相适应,影响征管效率的提高。

1.建立数据处理中心。数据的集中是实现税收征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科学管理的基础。“集中征收”的关键是税收信息的集中,其实质应是纳税人的各项涉税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集中到税务机关进行处理,税务机关在准确地掌握纳税人涉税信息的基础上,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涉税服务;税务机关通过数据处理中心可以获得政府管理部门的各种经济信息和情报,可以监控各项税收征管和职能的执行情况。税收征管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信息管理,包括税务登记、发票领购、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检查等数据信息,通过网络能够准确、自动地汇总到数据库,实现税收征管内部数据汇总自动化,基层征管单位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查询上级税务机关相应的数据库,便于强化税收征管分析功能和管理功能,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上级税务机关可以迅速把有关指示和工作安排,及时传达到下级各部门、各单位,提高税收征管工作效率。因此,要根据集中征收的要求,在相应层级的税务机关建立数据处理中心,负责本地涉税数据和信息,特别是申报征收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2.加强信息交换。利用信息系统加强信息交换,在加速国税、地税系统信息共享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的实现与政府有关部门的信息联网,重点应放在工商、银行、财政、金库、审计、统计等部门联网,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税款解缴入库、纳税户控管等环节的质量和效率。

三、划清专业职责,构建信息化支撑下专业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新格局。

1.建立专业化分工的岗位职责体系。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速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推进征管改革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税收征管的信息化和专业化”。专业化是信息化条件下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但目前征管各环节专业化分工并未完全到位,特别是未能充分考虑信息技术条件下信息使用的重要性,没有按照信息流的相对集中合理划分征收、管理、稽查三个环节的职责,各环节之间还存在交叉重复、职责不清问题。因此,应按照职责明确的原则将税收征管的各项工作划分为征收职能、管理职能和检查职能,并实行“征管、稽查外分离,征收、管理内分离”,一级稽查运行的征管模式。征收、管理、稽查三系列的具体职能可划分为:

征收职能主要包括:受理申报、税款征收、催报催缴(窗口提醒)、逾期申报受理与处理、逾期申报纳税加收滞纳金、逾期税款收缴与处理和税收计划、会计、统计、分析;受理、打印、发放税务登记证件;负责发售发票、开具临商发票和征收税款;确保信息共享和工作配合。

管理职能主要包括:宣传培训和咨询辅导、税务登记核查和认定管理、核定征收方式和申报方式、核定纳税定额、催报催缴(指直接面向纳税人的催报催缴)、发票管理(包括购票方式的核定、领购发票的审批、印制发票的审核、发票审验、发票检查)、减免抵缓退税审核、纳税评估(包括税务检查、税务审计)、重点税源管理、零散税收征管、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等。

检查职能主要包括:选择稽查对象、实施稽查,发票协查,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行政处罚的审理决定及执行、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等。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税收征管业务流程借助于计算机及网络,通过专门设计的税收征管软件来完成。因此,要在赋予征收、管理、稽查各系列专业职责的基础上,根据工作流程,对应征管软件的各个模块设置相应的岗位,以实现人机对应、人机结合、人事相宜,确保征管业务流和信息流的畅通。

2.明确征管部门税务检查与稽查部门税务稽查的衔接关系。根据《税收征管法》第54条规定,税务机关有权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进行税务检查。作为税务执法主体的征管部门和稽查部门,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都拥有税务检查权。为避免征管部门和稽查部门在税务检查上的职责交叉,必须明确征管部门的税务检查与稽查部门的税务稽查的区别和联系。

征管部门税务检查与稽查部门税务稽查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案卷来源不同。税务稽查的案件来源主要有:按照稽查计划和选案标准,正常挑选和随机抽取的案件,征管部门发现疑点转来的案件,举报的案件,以及移交或转办的案件;征管部门的案件来源主要有:在税收征管的各个环节中对纳税人情况的审查,按照税法或实际情况的需要对纳税人的情况进行检查的案件,如在办理延期纳税、减免税手续等情况下需要对纳税人进行检查的。二是检查的对象、性质、目的不同。稽查的主要对象是重大案件、特大案件,是专业性的税务检查,主要目的是查处税务违法案件;征管部门的检查对象主要是在税收征管活动中有特定义务或需要,或者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既具有检查的性质,又具有调查和审查的性质,目的是为了加强征管,维护正常的征管秩序,及时发现和防止重大、特大案件的发生。三是检查的方式、程序和手段不同。税务稽查有严格的稽查程序,坚持严格的专业化分工,各环节互相制约;征管部门的检查,方式灵活多样,程序不一定严格按照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个步骤执行,只要是合法、有效的税收执法就可以。四是检查的时间不同。税务稽查应是对纳税人以往年度的申报纳税情况、遵从税法情况进行检查、处理;征管部门的检查应是对辖区纳税人日常申报纳税情况、遵从税法情况进行检查、处理。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www.studa.当然,征管部门的检查与稽查部门的稽查也是有联系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征管部门的检查与稽查部门的稽查互相补充、互相支持。税务稽查是防止税收流失的最后一道防线,为打击和防范税收违法,防止税收流失,维护税收秩序筑起一道防洪大堤;而征管部门的检查主要是为防洪大堤做好基础工作,做好维护和修补。二是征管部门的检查往往为稽查部门提供案源,征管部门通过税务检查发现有重大偷税、骗税和其他严重税收违法嫌疑的,通过选案及时传递给稽查部门,成为稽查部门的案件来源之一。三是稽查部门通过稽查发现的问题,将有关情况反馈给征管部门,征管部门据此加强征管,并确定征管部门税务检查的重点,以提高征管质量。因此,征管部门和稽查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应不断加强联系和沟通,特别是在选定检查对象后,要及时将检查计划连同待查纳税人清册传递给对方。除必要的复查和举报外,在一个年度内,稽查部门对征管部门已查的事项原则上不得再查;对稽查部门已查事项,征管部门原则上不得再查,实行一家检查共同认账,避免多头检查和重复检查。

征管计划范文篇8

关键词:税收;税收管理;税收秩序一、目前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单纯追求收入目标,税收职能单一化倾向日益明显1994年税制改革以论文来,我国工商税收收入以年平均近1000亿元的速度递增。除了经济增长、加强征管等因素外,维系高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政府行为和支持政府行为的税收“超常措施”。为了完成任务,各级政府和财税部门继续采取“超常措施”,“寅吃卯粮”、“无税空转”等现象日益公开化、普遍化。任务高压下的税收征管,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其一,刚性的任务标准弱化了刚性的税收执法,看似力度很大,实质上是对法律尊严的自我践踏。其二,大面积的超常征收,人为改变了正常情况下的税收数量和规模,掩盖了税制的运行质量和真实的税收负担程度,为宏观决策提供了虚假的数字依据。

(二)一些税种先天不足,税收对经济调节乏力税种设置、税率设计的目的,最终要通过征收管理来实现。税收征管中的一系列问题,使一些税种的设置初衷大打折扣。现行消费税的征税对象主要是烟酒。由于大量的欠税和税收流失,该税种的调节作用无法发挥,与政策设计的初衷大相径庭。而且,从中央到地方,对烟酒税收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实际工作中采取了一些积极扶持政策,完全偏离了限制消费和生产的初衷,税收调节严重乏力。

(三)财务核算虚假,税收监督不到位1.偷税逃税普遍化、社会化,税收差额严重。税收差额是衡量一国税收征管效率的重要指标。据调查,我国的税收差额大体在30%-40%。当前的突出问题是,一些不法分子大肆盗窃、伪造、倒卖和虚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违法数额巨大,触目惊心。2.财务核算成果人为控制,经营指标虚假。受各种利益因素影响,许多企业建有两套或三套账目,在上报经营成果或计算税金时,往往使用虚假账目,形成税收监督的真空。一些没有设立两套账目的单位,在财务核算上也掺杂许多虚假成分,看似规范合理的会计核算掩盖着许多经过处理的问题。虚假的财务核算不仅导致税收流失,还造成国民经济统计指标的失真。3.某些企业腐败严重,侵蚀税基。企业负责人的腐败,屡禁不止,局部地区愈演愈烈,已经成为社会毒瘤和顽症。尽管企业腐败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反映在财务上,毫无例外都是化公为私,侵吞国家资财,侵蚀税基。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整个社会的执法状况欠佳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相继出台了大量法律法规,长期以来“无法可依”的状况逐步得到改善。但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一直严重困扰各级政府和执法部门。在这样一个社会大环境下,税收执法始终处在各种矛盾的焦点上,行政干预、人情干预、部门配合不力、司法腐败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严格执法。1.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难。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后,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以多种具体操作上的理由拒绝暂停支付和扣缴税款。金融部门为防范风险,实行贷款抵押,企业资产大部分甚至全部抵押给银行,税务机关扣押、查封企业财产,有时没有标的物。2.法人案件处理难。一般说来,对纳税人个人的税务违章案件比较容易处理,而对法人涉税案件的处理往往会遇到来自地方的行政干预和社会的压力。企业的税收问题被查实后,政府一般要予以庇护,税务机关一般也要作出让步。第6期何朝阳:浅析我国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79一些地方企业普遍困难,税务机关在案件处理上,不得不考虑社会稳定和税源延续问题,因而手下留情甚至不了了之。3.涉税违法案件处罚难。税收执法专业性较强,司法立案需要重新取证,一些涉税违法案件查处迟缓,久拖不决,处罚不及时、定案不准确、执法不到位的问题比较突出。

(二)法制原因———税收立法滞后于改革进程1.大部分税种没有通过人大立法,而是以条例形式,法规层次低,而且具体条款频繁修改,缺乏应有的权威性、规范性和稳定性。一些正在执行的条款不能作为认定纳税人犯罪的依据,客观上存在税务机关和司法机关执法上的双重标准。2.税收程序法律依据不足,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对税收程序的规定过于简单、原则,可操作性差。3.没有建立独立的税务司法体系,税务机关的职责和权力脱节。

(三)内部机制原因———税收征管机制落后机构设置条块分割,重叠交叉,成本过高,效能低下。一方面,各种经济成分的重新组合,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频繁变动,各行业的相互交融,使得企业的经济性质、经营方式、隶属关系呈现明显的多极性和不稳定性。反映到税收征管上,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征管范围无法划清。另一方面,随着企业主管部门的合并、撤销、精简、改变职能,原有的行业格局、所有制格局重新排列,直属机构失去存在必要,城市税务直属分局和区局并存,给税收成本的控制、机构精简、管理效能的提高带来一定负效应,也给纳税人办理税收事宜带来诸多不便;征收分局与稽查分局在任务承担与职能行使上相脱离;交叉管理,税负不公,争抢税源,漏征漏管严重。

三、对策分析

(一)改革税收计划管理,提高其合理性、科学性1.实事求是,增强税收计划管理的科学性。税收计划的制定,除了参考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收入外,更应从经济税源的实际出发,紧密结合市场变化,遵循从经济到税收、积极可靠和留有余地的原则,以“发展变化”的总观点来预测分析经济税源,使税收计划尽量与实际税源相吻合。为确保计划制定和分配的科学化、合理化,一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所有者结构确定相应的调查方法和参数依据,为科学编制税收计划奠定基础;二要在具体编制计划过程中,采取因素测算法与抽样调查法进行综合验证,合理科学地确定每一因素,避免简单推算,提高计划准确度;三要开发设计出税收计划信息管理软件,建立纵向可与各级税务部门联系的征管数据库,横向可与各部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互相交流的反映市场动态的数据库,并科学地将这些信息分类、解释、分析、转换成编制、分配税收计划的正确依据。2.完善会计改革,保证计划执行的准确性。现行税收会计核算办法虽以申报应征数作为核算起点,建立了基层征收机关分户分税种明细账,但由于诸多方面原因,在基层会计实践中,除入库数额外,其他数据一定程度上缺乏真实性、完整性,影响了税收计划利用会计资料来计算税收增减因素、测算税收负担和税收增减幅度、预测税源及其变化趋势。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税收会计改革,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在计会领域的应用水平,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税源和税收收入以及欠税情况。3.注重调查研究,增强计划分析的针对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制定税收计划的同志应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及时反映征管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经济税源结构和变化情况以及发展趋势,提高预测税收收入的能力。在税收计划执行情况分析中,要实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既要分析客观原因,更要分析主观原因,做到有情况、有数据、有比较、有办法、有预测,抓住重点。还要实行税收计划分析与税收统计分析相结合,充分发挥现有信息资料的作用。4.实行综合评价,增强计划考核的合理性。当计划与实际税源有较大的差距时,不能以计划冲击税法。对各级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的考评,不能把计划完成情况好坏作为唯一标准,要强调依法治税,加大对执法情况监督考评的份量,以促进税收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

征管计划范文篇9

一、巩固多年征管改革成果,为现代税收征管模式的建立奠定基础。

建立现代税收征管模式,应是对多年征管改革的发展和完善,通过多年的征管改革,各级税务机关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锻炼了大批的干部,所有这些都是推进征管改革的重要基础和宝贵财富,因此,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多年的征管改革成果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保护,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减少浪费和投入,保持征管改革的连续性。推进征管改革,应以“依法治税、从严治队”为根本,坚持“科技加管理”的方向,巩固、提高、丰富和完善“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在加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实现税收征管专业化管理,大幅度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二、建设“一体化”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为现代税收征管模式的建立提供依托。

信息化是推进征管改革、建立现代税收征管模式的突破口和前提条件,必须加快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正确处理好信息化与专业化的关系,按照新《税收征管法》第6条“国家有计划地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各级税务机关,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税务机关与政府其他管理机关的信息共享制度”的规定,建立“一体化”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一体化”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包括统一标准配置的硬件环境、统一的网络通讯环境、统一的数据库及其结构,特别是统一的业务需求和统一的应用软件。当前,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应放在信息网络建设上,加快建立覆盖省、市、县的地税城域网、广域网,按照“稳步推进,分批实施,讲求实效”的原则,市一级地税机关应建立以中小型机为主的城域网,县一级地税机关应建立以服务器群为主的城域网,并配备一定数量的计算机(平均每2人应配备1台),接入三级广域网中,实现广域网上的数据和资料共享;同时,还应加快统一征管软件应用的步伐,注意统一征管软件的兼容性和差异性,充分考虑到城乡有别、税源的集中与分散有别,经济发达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有别的实际情况,逐步修改完善统一征管软件,以避免征管软件与征管实际不相适应,影响征管效率的提高。

1.建立数据处理中心。数据的集中是实现税收征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科学管理的基础。“集中征收”的关键是税收信息的集中,其实质应是纳税人的各项涉税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集中到税务机关进行处理,税务机关在准确地掌握纳税人涉税信息的基础上,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涉税服务;税务机关通过数据处理中心可以获得政府管理部门的各种经济信息和情报,可以监控各项税收征管和职能的执行情况。税收征管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信息管理,包括税务登记、发票领购、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检查等数据信息,通过网络能够准确、自动地汇总到数据库,实现税收征管内部数据汇总自动化,基层征管单位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查询上级税务机关相应的数据库,便于强化税收征管分析功能和管理功能,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上级税务机关可以迅速把有关指示和工作安排,及时传达到下级各部门、各单位,提高税收征管工作效率。因此,要根据集中征收的要求,在相应层级的税务机关建立数据处理中心,负责本地涉税数据和信息,特别是申报征收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

2.加强信息交换。利用信息系统加强信息交换,在加速国税、地税系统信息共享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的实现与政府有关部门的信息联网,重点应放在工商、银行、财政、金库、审计、统计等部门联网,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税款解缴入库、纳税户控管等环节的质量和效率。

三、划清专业职责,构建信息化支撑下专业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新格局。

1.建立专业化分工的岗位职责体系。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速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推进征管改革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税收征管的信息化和专业化”。专业化是信息化条件下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但目前征管各环节专业化分工并未完全到位,特别是未能充分考虑信息技术条件下信息使用的重要性,没有按照信息流的相对集中合理划分征收、管理、稽查三个环节的职责,各环节之间还存在交叉重复、职责不清问题。因此,应按照职责明确的原则将税收征管的各项工作划分为征收职能、管理职能和检查职能,并实行“征管、稽查外分离,征收、管理内分离”,一级稽查运行的征管模式。征收、管理、稽查三系列的具体职能可划分为:

征收职能主要包括:受理申报、税款征收、催报催缴(窗口提醒)、逾期申报受理与处理、逾期申报纳税加收滞纳金、逾期税款收缴与处理和税收计划、会计、统计、分析;受理、打印、发放税务登记证件;负责发售发票、开具临商发票和征收税款;确保信息共享和工作配合。

管理职能主要包括:宣传培训和咨询辅导、税务登记核查和认定管理、核定征收方式和申报方式、核定纳税定额、催报催缴(指直接面向纳税人的催报催缴)、发票管理(包括购票方式的核定、领购发票的审批、印制发票的审核、发票审验、发票检查)、减免抵缓退税审核、纳税评估(包括税务检查、税务审计)、重点税源管理、零散税收征管、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等。

检查职能主要包括:选择稽查对象、实施稽查,发票协查,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行政处罚的审理决定及执行、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等。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税收征管业务流程借助于计算机及网络,通过专门设计的税收征管软件来完成。因此,要在赋予征收、管理、稽查各系列专业职责的基础上,根据工作流程,对应征管软件的各个模块设置相应的岗位,以实现人机对应、人机结合、人事相宜,确保征管业务流和信息流的畅通。

2.明确征管部门税务检查与稽查部门税务稽查的衔接关系。根据《税收征管法》第54条规定,税务机关有权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进行税务检查。作为税务执法主体的征管部门和稽查部门,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都拥有税务检查权。为避免征管部门和稽查部门在税务检查上的职责交叉,必须明确征管部门的税务检查与稽查部门的税务稽查的区别和联系。

征管部门税务检查与稽查部门税务稽查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案卷来源不同。税务稽查的案件来源主要有:按照稽查计划和选案标准,正常挑选和随机抽取的案件,征管部门发现疑点转来的案件,举报的案件,以及移交或转办的案件;征管部门的案件来源主要有:在税收征管的各个环节中对纳税人情况的审查,按照税法或实际情况的需要对纳税人的情况进行检查的案件,如在办理延期纳税、减免税手续等情况下需要对纳税人进行检查的。二是检查的对象、性质、目的不同。稽查的主要对象是重大案件、特大案件,是专业性的税务检查,主要目的是查处税务违法案件;征管部门的检查对象主要是在税收征管活动中有特定义务或需要,或者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既具有检查的性质,又具有调查和审查的性质,目的是为了加强征管,维护正常的征管秩序,及时发现和防止重大、特大案件的发生。三是检查的方式、程序和手段不同。税务稽查有严格的稽查程序,坚持严格的专业化分工,各环节互相制约;征管部门的检查,方式灵活多样,程序不一定严格按照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个步骤执行,只要是合法、有效的税收执法就可以。四是检查的时间不同。税务稽查应是对纳税人以往年度的申报纳税情况、遵从税法情况进行检查、处理;征管部门的检查应是对辖区纳税人日常申报纳税情况、遵从税法情况进行检查、处理。

当然,征管部门的检查与稽查部门的稽查也是有联系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征管部门的检查与稽查部门的稽查互相补充、互相支持。税务稽查是防止税收流失的最后一道防线,为打击和防范税收违法,防止税收流失,维护税收秩序筑起一道防洪大堤;而征管部门的检查主要是为防洪大堤做好基础工作,做好维护和修补。二是征管部门的检查往往为稽查部门提供案源,征管部门通过税务检查发现有重大偷税、骗税和其他严重税收违法嫌疑的,通过选案及时传递给稽查部门,成为稽查部门的案件来源之一。三是稽查部门通过稽查发现的问题,将有关情况反馈给征管部门,征管部门据此加强征管,并确定征管部门税务检查的重点,以提高征管质量。因此,征管部门和稽查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应不断加强联系和沟通,特别是在选定检查对象后,要及时将检查计划连同待查纳税人清册传递给对方。除必要的复查和举报外,在一个年度内,稽查部门对征管部门已查的事项原则上不得再查;对稽查部门已查事项,征管部门原则上不得再查,实行一家检查共同认账,避免多头检查和重复检查。

四、重组征管业务流程。

信息化要求对征管业务的处理以业务流程为导向,以信息流的管理为核心,因此,必须依据对纳税人管理的信息流来重组征管业务流程。信息化条件下的征管业务,可大致划分为税源监控(包括税务登记和认定管理、发票管理、税款核定、信息采集和资料管理等)、税款征收(包括申报征收、审核评税、税收计划、会计、统计和票证管理等)、税务稽查(包括稽查选案管理、检查管理、审理管理和执行管理)、税收法制(包括税收政策法规、税务行政处罚、税务行政复议、税务行政诉讼、税务行政赔偿)。当前首先应当加强税源监控工作,税源监控是税务机关掌握应征税款的规模与分布的综合性工作,是征管能力与质量的集中体现,是税务部门获取税收征管信息资料的主要来源;税源监控的重点是有效的税源户籍管理、财务核算管理、资金周转管理和流转额的控管等。应按照加强税源监控的要求,对税收征管业务进行重组,重组的重点是按照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规范基层征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征管程序和征管行为;明确税务机构内部各专业分工及其联系与制约,实现上级机关对基层工作的全面的、及时的监督和管理。在业务重组的实施上,要以流程管理的思想重新设计和优化税收征管业务程序和内部管理程序,建立一套与征管信息系统相配套的业务流程,使之适应信息化征管模式的要求。税务机关各部门、各环节、各岗位都要主动调整不适应现代化管理的单项制度和内部规程,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规范信息数据的采集、传递、存储、加工和利用,建立标准、规范、真实、有效的信息数据库,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处理和网络传递效能,确保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的顺畅运行。

征管计划范文篇10

关键词:税收;税收管理;税收秩序一、目前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单纯追求收入目标,税收职能单一化倾向日益明显1994年税制改革以论文来,我国工商税收收入以年平均近1000亿元的速度递增。除了经济增长、加强征管等因素外,维系高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政府行为和支持政府行为的税收“超常措施”。为了完成任务,各级政府和财税部门继续采取“超常措施”,“寅吃卯粮”、“无税空转”等现象日益公开化、普遍化。任务高压下的税收征管,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其一,刚性的任务标准弱化了刚性的税收执法,看似力度很大,实质上是对法律尊严的自我践踏。其二,大面积的超常征收,人为改变了正常情况下的税收数量和规模,掩盖了税制的运行质量和真实的税收负担程度,为宏观决策提供了虚假的数字依据。

(二)一些税种先天不足,税收对经济调节乏力税种设置、税率设计的目的,最终要通过征收管理来实现。税收征管中的一系列问题,使一些税种的设置初衷大打折扣。现行消费税的征税对象主要是烟酒。由于大量的欠税和税收流失,该税种的调节作用无法发挥,与政策设计的初衷大相径庭。而且,从中央到地方,对烟酒税收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实际工作中采取了一些积极扶持政策,完全偏离了限制消费和生产的初衷,税收调节严重乏力。

(三)财务核算虚假,税收监督不到位1.偷税逃税普遍化、社会化,税收差额严重。税收差额是衡量一国税收征管效率的重要指标。据调查,我国的税收差额大体在30%-40%。当前的突出问题是,一些不法分子大肆盗窃、伪造、倒卖和虚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违法数额巨大,触目惊心。2.财务核算成果人为控制,经营指标虚假。受各种利益因素影响,许多企业建有两套或三套账目,在上报经营成果或计算税金时,往往使用虚假账目,形成税收监督的真空。一些没有设立两套账目的单位,在财务核算上也掺杂许多虚假成分,看似规范合理的会计核算掩盖着许多经过处理的问题。虚假的财务核算不仅导致税收流失,还造成国民经济统计指标的失真。3.某些企业腐败严重,侵蚀税基。企业负责人的腐败,屡禁不止,局部地区愈演愈烈,已经成为社会毒瘤和顽症。尽管企业腐败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反映在财务上,毫无例外都是化公为私,侵吞国家资财,侵蚀税基。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整个社会的执法状况欠佳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相继出台了大量法律法规,长期以来“无法可依”的状况逐步得到改善。但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一直严重困扰各级政府和执法部门。在这样一个社会大环境下,税收执法始终处在各种矛盾的焦点上,行政干预、人情干预、部门配合不力、司法腐败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严格执法。1.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难。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后,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以多种具体操作上的理由拒绝暂停支付和扣缴税款。金融部门为防范风险,实行贷款抵押,企业资产大部分甚至全部抵押给银行,税务机关扣押、查封企业财产,有时没有标的物。2.法人案件处理难。一般说来,对纳税人个人的税务违章案件比较容易处理,而对法人涉税案件的处理往往会遇到来自地方的行政干预和社会的压力。企业的税收问题被查实后,政府一般要予以庇护,税务机关一般也要作出让步。第6期何朝阳:浅析我国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79一些地方企业普遍困难,税务机关在案件处理上,不得不考虑社会稳定和税源延续问题,因而手下留情甚至不了了之。3.涉税违法案件处罚难。税收执法专业性较强,司法立案需要重新取证,一些涉税违法案件查处迟缓,久拖不决,处罚不及时、定案不准确、执法不到位的问题比较突出。

(二)法制原因———税收立法滞后于改革进程1.大部分税种没有通过人大立法,而是以条例形式,法规层次低,而且具体条款频繁修改,缺乏应有的权威性、规范性和稳定性。一些正在执行的条款不能作为认定纳税人犯罪的依据,客观上存在税务机关和司法机关执法上的双重标准。2.税收程序法律依据不足,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对税收程序的规定过于简单、原则,可操作性差。3.没有建立独立的税务司法体系,税务机关的职责和权力脱节。

(三)内部机制原因———税收征管机制落后机构设置条块分割,重叠交叉,成本过高,效能低下。一方面,各种经济成分的重新组合,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频繁变动,各行业的相互交融,使得企业的经济性质、经营方式、隶属关系呈现明显的多极性和不稳定性。反映到税收征管上,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征管范围无法划清。另一方面,随着企业主管部门的合并、撤销、精简、改变职能,原有的行业格局、所有制格局重新排列,直属机构失去存在必要,城市税务直属分局和区局并存,给税收成本的控制、机构精简、管理效能的提高带来一定负效应,也给纳税人办理税收事宜带来诸多不便;征收分局与稽查分局在任务承担与职能行使上相脱离;交叉管理,税负不公,争抢税源,漏征漏管严重。

三、对策分析

(一)改革税收计划管理,提高其合理性、科学性1.实事求是,增强税收计划管理的科学性。税收计划的制定,除了参考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收入外,更应从经济税源的实际出发,紧密结合市场变化,遵循从经济到税收、积极可靠和留有余地的原则,以“发展变化”的总观点来预测分析经济税源,使税收计划尽量与实际税源相吻合。为确保计划制定和分配的科学化、合理化,一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所有者结构确定相应的调查方法和参数依据,为科学编制税收计划奠定基础;二要在具体编制计划过程中,采取因素测算法与抽样调查法进行综合验证,合理科学地确定每一因素,避免简单推算,提高计划准确度;三要开发设计出税收计划信息管理软件,建立纵向可与各级税务部门联系的征管数据库,横向可与各部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互相交流的反映市场动态的数据库,并科学地将这些信息分类、解释、分析、转换成编制、分配税收计划的正确依据。2.完善会计改革,保证计划执行的准确性。现行税收会计核算办法虽以申报应征数作为核算起点,建立了基层征收机关分户分税种明细账,但由于诸多方面原因,在基层会计实践中,除入库数额外,其他数据一定程度上缺乏真实性、完整性,影响了税收计划利用会计资料来计算税收增减因素、测算税收负担和税收增减幅度、预测税源及其变化趋势。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税收会计改革,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在计会领域的应用水平,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税源和税收收入以及欠税情况。3.注重调查研究,增强计划分析的针对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制定税收计划的同志应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及时反映征管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经济税源结构和变化情况以及发展趋势,提高预测税收收入的能力。在税收计划执行情况分析中,要实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既要分析客观原因,更要分析主观原因,做到有情况、有数据、有比较、有办法、有预测,抓住重点。还要实行税收计划分析与税收统计分析相结合,充分发挥现有信息资料的作用。4.实行综合评价,增强计划考核的合理性。当计划与实际税源有较大的差距时,不能以计划冲击税法。对各级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的考评,不能把计划完成情况好坏作为唯一标准,要强调依法治税,加大对执法情况监督考评的份量,以促进税收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