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工程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7:56:02

造福工程论文

造福工程论文范文篇1

医学科学工作者,无论人事医疗、科研、预防或教学工作,都需要不断地进取,不断地获取知识与信息,也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最重要的形式是科技论文。医学科学论文的质量,既反映了医疗科研水平,也反映了医学发展动态,同时也是后人发现和发明的基础。因此,它不同于一般的工作报告或工作总结,而是将科研与实践工作中所得到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归纳、分析、推理,并形成能够反映客观规律的论点,这样的书面记录才是学术论文。

(一)学术论文写作的目的

1贮存科研信息

在科学研究完成之后,需对其研究结果立即加以总结,并以论文或报告的形式阐明其发现及发明。否则,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发明与发现逐渐消失,致使后人可能再次重复前人所做的工作,发生不必要的人力与物力的浪费。因此,学术论文的写作就是贮存这些科研信息,使它成为以后新的发明、发现的基础(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利于科学技术事业的延续和发展,不断的丰富人类科技宝库。人类文明的延续与发展,正是凭借着这种连续性不断地积累、创造、再积累、再创造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学术论文是贮存科研信息的重要载体,而写作论文则是总结科学发现的重要手段。

2传播科研结果

早在19世纪,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就曾指出,对于科研工作,必须"开始它,完成它,发表它"(tobegin''''''''toend''''''''topublish)。因为,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发明,都是社会成员的个体劳动或局部承担的科研活动的结晶。对于全人类来说,很有必要将少数人的成果变成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这就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利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科学技术没有国界),才能使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进步。而相互交流的方式之一就是利用科技论文付诸实施的。

这种传播方式可以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也可以传播到后代。如1997年2月27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首次报道了利用克隆技术(无性繁殖)培育出的一只绵羊,它无疑是基因工程研究领域的一大突破,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因此学术论文也是传播科研信息的重要载体。而且按照公认惯例,科学成果的首创权,必须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刊登在学术期刊上,方能得到承认,而新闻媒体传播,是得不到正式承认的。

3交流实践经验

从事临床及医疗工作一线的其他人员,通过不断地实践,积累出较多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而这些经验与教训是十分宝贵的。将它们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并以论文形式发表交流,就能发挥巨大的指导与借鉴作用,造福于人民。

4启迪学术思想

在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各种学术思想,这些学术思想通过论文的形式不断地探索与交流,并相互启迪,形成新的学术思想,以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

5提高研究水平

科技论文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它凝聚着巨大的艰辛。在写作的过程中,随着思维的深化,可提高科技工作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

6考核业务水平

发表科技论文的多少(数)与它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贡献大小(质),是评价科研工作者业务、科技成果的重要标准(必需是实事求是,科学的反映科研结果,决不允许造假)。当然也是进行业务考核与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目前尤其重要)。也是发现人才的渠道之一。

(二)医学学术论文撰写的要求

1思想性

撰写一篇医学学术论文,首先必需遵守医学科学的道德。其次要有自己鲜明的论点,即全篇的概念与判断要明确,避免含糊不清、主观、片面,以及脱离客观实际。

2科学性

科技论文的写作应该是为了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索客观的真理,使之成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指南。而医学科学论文的写作,则是为了解除病人的疾患,保障人民健康,造福于人类的重大举措。因而,从论文的选题、设计、观察研究、归纳分析,直到结论,每一步都必须坚持严肃的态度、严谨的学风和严密的方法(1964年聂荣臻提出)。具体而言:

(1)选题:要有足够的科学依据,否则将劳而无公。

(2)设计:为了真实的反映客观结果,需要排除一切可能影响结果的主观因素和偶然因素。因而选择的方法与采用的材料要有充分的可比性和随机性。

(3)观察研究:真实的反映客观事物及过程,而无任何失真(真实性);准确的观察和记录,而无增减偏离(准确性);全面完整的收集资料,而无重要的残缺(全面性)。对于临床研究虽然有时是困难的,但是十分重要的。

(4)推理和结论:推理要有逻辑性,结论要有严谨性。不可夸张或抬高自己,贬低他人。必须以客观事实和数据为佐证,而且只有在承受实践的基础上撰写的论文,才最有说服力。

3先进性也称创新性。

科技论文上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成果的科学记录,它不同于一般的专著和教科书,或工作总结。论文应有新的发现与发明,而不是一味重复过去的资料和结论。如搞基础研究,就应选题新颖,方法先进,有新发现或新观点。临床研究应采用更多的病例,或更加深入的观察,或有创新的治疗方法,且疗效更好。这就必需阅读足够的相关文献,了解过去与现在的行情。许多学术论文投向期刊后不被采用,往往其内容就是缺乏新意和创见(如报道100例阑尾手术的体会)。当然不同的期刊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如全国性期刊就应该达到国内外领先或先进,地方性期刊则要求地方性先进。只有这样科学才能不断发展,技术才能日益进步。

4实用性

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除少数纯理论研究的论文之外,绝大多数医学论文应结合医疗、预防的工作实际,力求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比如进行动物实验,不单纯是为了进行研究而研究,或为了写几篇文章而研究,而应在动物研究的基础上,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过渡到临床,造福于人民。论文的实用价值越大,其指导作用也就越大,越具重要性,读者也就越欢迎。

5可读性

医学学术论文的文字要应用规范化的语体文、包括科技语体。要求表达准确、简练、通顺,层次发明,论据严谨,图表清晰,最好还有一定的生动性。要使读者感觉到通顺流畅、毫不费解,能以最少的时间和经历,获得最多的知识和信息。但应切忌华丽情感的修饰,脱离实际的夸张。

6规模性

造福工程论文范文篇2

1贮存科研信息

在科学研究完成之后,需对其研究结果立即加以总结,并以论文或报告的形式阐明其发现及发明。否则,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发明与发现逐渐消失,致使后人可能再次重复前人所做的工作,发生不必要的人力与物力的浪费。因此,学术论文的写作就是贮存这些科研信息,使它成为以后新的发明、发现的基础(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利于科学技术事业的延续和发展,不断的丰富人类科技宝库。人类文明的延续与发展,正是凭借着这种连续性不断地积累、创造、再积累、再创造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学术论文是贮存科研信息的重要载体,而写作论文则是总结科学发现的重要手段。

2传播科研结果

早在19世纪,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就曾指出,对于科研工作,必须"开始它,完成它,发表它"(tobegintoendtopublish)。因为,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发明,都是社会成员的个体劳动或局部承担的科研活动的结晶。对于全人类来说,很有必要将少数人的成果变成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这就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利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科学技术没有国界),才能使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进步。而相互交流的方式之一就是利用科技论文付诸实施的。这种传播方式可以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也可以传播到后代。如1997年2月27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首次报道了利用克隆技术(无性繁殖)培育出的一只绵羊,它无疑是基因工程研究领域的一大突破,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因此学术论文也是传播科研信息的重要载体。而且按照公认惯例,科学成果的首创权,必须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刊登在学术期刊上,方能得到承认,而新闻媒体传播,是得不到正式承认的。

3交流实践经验

从事临床及医疗工作一线的其他人员,通过不断地实践,积累出较多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而这些经验与教训是十分宝贵的。将它们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并以论文形式发表交流,就能发挥巨大的指导与借鉴作用,造福于人民。

4启迪学术思想

在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各种学术思想,这些学术思想通过论文的形式不断地探索与交流,并相互启迪,形成新的学术思想,以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

5提高研究水平

科技论文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它凝聚着巨大的艰辛。在写作的过程中,随着思维的深化,可提高科技工作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

造福工程论文范文篇3

医学科学工作者,无论是临床医疗、科研、预防或教学工作,都需要不断地进取,不断地获取知识与信息,也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最重要的形式就是科技论文。医学科学论文的质量,既反映了医疗科研水平,也反映了医学发展动态,同时也是后人发现和发明的基础。因此,它不同于一般的工作报告或工作总结,而是将科研与实践工作中所得到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归纳、分析、推理,并形成能够反映客观规律的论点,这样的书面记录才是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写作的目的:1:贮存科研信息在科学研究完成之后,需对其研究结果立即加以总结,并以论文或报告的形式阐明其发现及发明。否则,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发明与发现逐渐消失,致使后人可能再次重复前人所做的工作,发生不必要的人力与物力的浪费。因此,学术论文的写作就是贮存这些科研信息,使它成为以后新的发明、发现的基础,以利于科学技术事业的延续和发展,不断的丰富人类科技宝库。人类文明的延续与发展,正是凭借着这种连续性不断地积累、创造、再积累、再创造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学术论文是贮存科研信息的重要载体,而写作论文则是总结科学发现的重要手段。

2:传播科研结果早在19世纪,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就曾指出,对于科研工作,必须“开始它,完成它,发表它”(tobegin,toend,topublish)。因为,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发明,都是社会成员的个体劳动或局部承担的科研活动的结晶。对于全人类来说,很有必要将少数人的成果变成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这就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利用,才能使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进步。而相互交流的方式之一就是利用科技论文付诸实施的。这种传播方式可以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也可以传播到后代。如1997年2月27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首次报道了利用克隆技术(无性繁殖)培育出的一只绵羊,它无疑是基因工程研究领域的一大突破,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因此学术论文也是传播科研信息的重要载体。而且按照公认惯例,科学成果的首创权,必须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刊登在学术期刊上,方能得到承认,而新闻媒体传播,是得不到正式承认的。

3:交流实践经验从事临床及医学科研工作一线的其他人员,通过不断地实践,积累出较多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而这些经验与教训是十分宝贵的。将它们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并以论文形式发表交流,就能发挥巨大的指导与借鉴作用,造福于人。

4:启迪学术思想在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各种学术思想,这些学术思想通过论文的形式不断地探索与交流,并相互启迪,形成新的学术思想,以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

5:提高研究水平科技论文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它凝聚着巨大的艰辛。在写作的过程中,随着思维的深化,可提高科技工作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

造福工程论文范文篇4

[论文内容提要〕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是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在他的科研事业和学术研究中蕴含着丰富的科技伦理思想,研究钱学森的科技伦理思想对建立高尚的科技伦理,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钱学森的社会伦理思想

(一)“我是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旧中国的贫穷落后与“东亚病夫”的形象使钱学森在青年时代就立志要用知识改革社会,拯救民族。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明白:人当勤奋努力,才能改善国家的现状,每个人都有责任为使国家强盛而努力。他在赴美留学时就立下了学成必报效祖国的铮铮誓言。

在1950年一1955年争取回国的5年时间里,钱学森受到美国政府的拘捕、监视等种种迫害,但他毫无畏惧,冲破重重困难和阻力,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的艰苦岁月,钱学森同其他科学家一起,白手起家、勇挑重担、历尽艰辛、顽强拼搏、突破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在戈壁滩上终于发出了让世人震惊的响声。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为祖国和人民服务,是科学家的基本职责。钱学森说:“我是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一句朴实的话语,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同时也充分体现了钱学森报效祖国、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他回顾在美国的经历时说:“我在美国的20多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日后回到祖国能为人民做点事。”这种报效祖国的伟大精神力量,驱使他更加勤奋学习和工作,以致在祖国的科学事业中做出了杰出贡献。1991年,在授予钱学森同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仪式上的讲话中,称钱学森“是一位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不移地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战士”,“是我国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他的经历体现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追求进步的正确道路”。

(二)科学应与政治相结合

科学工作者要有坚定地政治方向,才能更好的为祖国为人民服务。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钱学森指出:搞政治的要懂一点科学,搞科学的也要懂政治。科学应与政治相结合,科技工作者只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才能与时俱进,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钱学森自回国后,就始终保持与党中央一致。国家需要什么,他就做什么。建国初期,为了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回国不久钱学森便和其他科技工作者一道致力于火箭、导弹和航天技术的研究,以及他后来提出的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总体设计部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建设体系结构等,都是紧跟政治方向的。他把个人的理想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始终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钱老的这种科学应与政治有机结合的观点告诉我们:科技工作者不仅要进行科学研究,还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同时,搞政治的领导者也要高度关注科学,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三)“人民给了我们科学知识,作为一个科学家,有责任再把科学知识还给人民”

科学技术要用来服务社会、造福人类。这是科技伦理思想的核心问题和价值取向。科技工作者是科学技术的载体,拥有更多的专业知识,被认为是科学的化身,这就要求他们要通过自身创造性的科研活动来有效的服务社会、造福人类。钱学森认为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是全人类的财富,它应该成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他多次强调:“人民给了我们科学知识,作为一个科学家,有责任再把科学知识还给人民,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义务。”正是这种高尚的思想境界和伦理道德使得他为人类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的系统工程和工程控制论,对整个人类社会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贡献;他提出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不仅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现实应用意义,能有效的组织管理科学技术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利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如何利用科学技术更好的为人类造福,钱学森认为:“科学技术人员要关心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对于我们的科学技术,我们做的成果怎么样造福于国家,造福于人类,我们是有发言权的。我们应该来考虑这个问题,而且当我们有了一种认识的话,我们应该宣传这些成果对于人类的幸福是直接相关的”,“我们的工作很可能在某些方面对于我们全国、甚至对于全世界是有影响的,作为一个科学技术人员心胸不应该那么狭小,而是要看到全国、全世界。”

(四)“每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都有科普的责任”

钱学森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热心和善于宜传普及科学新知识的科普大师。他认为让普通民众获得科学知识并了解现代化科学技术,唤醒民众参与科学,对于促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培养和造就优秀的科学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他认为科学普及实际上是一个改造社会的任务,“没有科学技术知识,很难设想我们怎样来建设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最后实现四化。所以,让人民大众有科学知识,理解现代化科学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钱学森在一次座谈会上提出,科学普及是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他倡导科学普及,重视科学普及工作,他自己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把自己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传授给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科技人员。他号召:“一定要把科普当成一项伟大的战略任务来抓,每一个科协的会员,每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都有科普的责任。”因为科学普及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把深奥的科学知识通俗地介绍给人民大众,以此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而且还在于它往往会开创一些崭新的科学领域,从而推进科学的发展。

二、钱学森的职业伦理思想

(一)严谨治学、求实创新,执着追求、献身科学

严谨治学、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是科技工作者最重要的素质,是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和发展的内在要求。钱学森治学严谨的学风可以从著名的《钱学森手稿》一书中得到充分体现,他的每一篇手稿都是字体工整、书写标准、制图规范。他每做一个课题,都要认真做文献调研,并将其消化吸收加以创新。他的博士论文本来导师已给他提出了清晰的思路,只要加以论证,就能够轻而易举地拿到学位。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严格要求自己,搜集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再找出前人的优缺点,开拓创新、自己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求解。

千百年来,人类为追求真理付出了巨大代价,它又促进了人类的生存发展。人们也总是把追求、尊重、信仰、坚持、捍卫、献身同真理联系在一起。钱学森在悼念杰出的科学家郭永怀院士时说过:“一方面是精深的理论,一方面是火热的斗争,是冷与热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里没有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自私者的活动地,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f8]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真理的理解与态度。在献身科学的道路上,他从来没有投机取巧,走捷径或马虎从事。他认为科学道德的核心问题是追求和维护真理,对于弄虚作假者应严厉处罚。在《科学技术工作的基本训练》一文中他指出:“科学是严肃的、严格的、严密的、是不允许马虎的,所以科技工作者必须首先有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要有条有理。”[9]正是这种精神使他奠定了广泛而坚实的科学基础,掌握了打开科学之门的钥匙,找到了攀登科学高峰的云梯。

钱学森在他的科研事业中始终站在世界科学技术的前沿,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懈追求,勇于探索。他敢于想前人没有想过的事,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攀登前人没有攀登过科学高峰。他在世纪之交的一次谈话中指出:“我们不能死抱住过去的教条,要根据新的形势、新的实践加以发展。强调创新,这就抓住了科学研究工作的本质。”

(二)把培养人才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

钱学森一贯重视人才的培养、发现和使用,他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他认为把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职位或岗位上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他认为中国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专门人才,以适应和满足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同时还要培养一批高级的综合人才或通才,也就是帅才或将才,这些人能够从事和组织综合的创造性的研究,对国家的经济建设、科学繁荣和社会进步能作出开拓性的贡献。为此,他倡议设立“中国青年科技奖”,目前此奖在我国科技界已经产生了巨大影响,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钱学森认为事业造就人才,人才开创事业。他很重视识别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和锻炼人才。历史证明,钱学森对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的举荐,对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的举荐,不仅是慧眼独到的发现,而且是非凡的科学预见,同时也是对我国航天事业的一大贡献。

(三)团结协作,民主集中

任何科学研究都是一项社会活动,必须有集体间的交流和研讨。钱学森始终认为学术讨论要“百家争鸣”、“百家齐放”,大家都是平等的,在学术探讨中充分发扬民主,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在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集中。科技工作者要团结合作,积极开展学术交流,自觉维护学术民主,在科学领域中搞封建割据、情报封锁是不道德的行为。钱学森强调指出:“学术讨论是非常重要的”,“学术工作就是靠互相促进,就要交流,而且要提倡有什么说什么。”发扬学术民主,团结协作,实行民主集中,是钱学森组织科学攻关惯用的基本方法,如在我国导弹事业的草创时期,为了突破技术难关,每个星期天下午都要开讨论会,大家畅所欲言,攻克了一个个难关。

(四)“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钱学森始终把事业和工作放在第一位,把名利看得很轻,他的行为正如他所说的:“我姓钱,但我不爱钱。”“党和国家给我的荣誉已经很高了,不要把荣誉都堆到一个人的头上,务必将这一荣誉授给他人。”钱学森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一个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不仅淡然荣誉而且淡然物质利益。1994年,他把100万港元的奖金全部捐给了西部治沙事业,而他始终过着节俭的生活。为了潜心研究科学,他要求除掉头衔,抓紧一切时间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专心工作。为此,他甘于不高的职位甚至清贫的生活,这是一种难得的伦理境界,原本有着优裕的生活条件,没有什么压力使他必须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他只是出于对科研事业的热爱,出于一种为国计民生效力的伦理境界,钱老的这种高尚品德正所谓是:“未出土时先有节,待到凌云更虚心。”

造福工程论文范文篇5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隧道股份”),成立于1965年,是中国软土隧道施工领域的先驱和领头羊。公司以隧道工程施工为核心主业,以纵向一体化产品制造和项目投资运营为战略业务,以工程咨询和市政工程养护为新兴业务,形成了“3+1”的发展格局。此外,公司在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海外市场,并取得骄人的成绩。

隧道股份自成立之初,就十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四十余年的发展也见证了隧道股份企业文化建设所取得的累累硕果。“为民造福,实现自我”作为隧道股份的核心价值观,其内涵就是公司“五次创业”的文化积淀和凝聚。

如今,隧道股份以“拼搏奉献,争创一流”为企业精神,坚持“立足上海,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经营战略,贯彻“以信为本、以特为主、以技夺优、以质取胜”的经营方针,形成了以企业精神凝聚人、以企业形象鼓舞人、以企业价值引导人的独具特色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也正是这样优秀的企业文化培育了隧道股份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隧道股份始终处于国内软土隧道施工领域领跑者的地位。

企业文化建设并非一劳永逸,优秀的企业文化如果不去加强和维护,就会变质,进而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强化隧道股份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二.强化隧道股份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霍夫斯塔(Hofstede)的文化层次理论

在探讨如何强化隧道股份企业文化建设之前,本文有必要介绍一下霍夫斯塔(Hofstede)的文化层次理论,该理论也是本文的主要理论依据。

霍夫斯塔(Hofstede)是荷兰著名人类文化学家,是当今文化研究领域公认的最卓著的学者,被称为全世界“对文化进行量化研究的第一人”。他的文化层次理论和文化维度理论为当今的企业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霍夫斯塔将文化分为象征符号、英雄人物、典礼仪式和价值观这四个层次,其中“象征符号”是文化的最表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其层次关系就像是洋葱一样,霍夫斯塔称之为“洋葱图”。

图1洋葱图:文化的四个层次图2企业文化的四个层次

“象征符号”是仅为共享这种文化的人所认知的、具有特定含义的文字、论文手势、图画或者物体。“英雄人物”是在一种文化中被高度珍视的性格特征或行为楷模的人物,这种人物可能是活着的,也可能是死去的,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构的。“仪式”是一种集体性行动,它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表面上看起来是多余的,而在这种文化中却被看做具有社会实质意义的行为方式。在“洋葱图”中,象征符号、英雄人物、仪式都被归于“实践活动”的范围。在图1中,它们被“实践活动”切开了一个口子,表明在“实践活动”中它们是可以改变的。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它是人们相对于一些状态时对另外一些状态的偏好趋势。价值观一旦形成便很难改变,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在“洋葱图”中,它无法直接被“实践活动”所切入。

根据霍夫斯塔的“洋葱图”,本文认为企业文化也应该包含四个层次(如图2):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企业仪式,企业集体性的活动,例如企业周年庆典,员工表彰大会等;企业英雄人物,可以是企业的创始人或是对企业有突出贡献的人;企业符号或标志,例如司旗、司歌和服装等,是企业文化最表层的东西。企业价值观是最稳定也是最难改变的,而企业仪式、企业英雄人物、企业符号或标志在企业的实践活动中,都可能发生变化。公务员之家

2.强化隧道股份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强化员工对隧道股份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为民造福,实现自我”是隧道股份的价值观,也是整个隧道股份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为民造福”体现隧道股份作为企业公民的价值取向和对优质工程、优质服务的不懈追求;“实现自我”体现隧道股份“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帮助员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实现企业的追求。“为民造福,实现自我”很好地将企业的价值观和员工的价值观结合在一起,得到员工的普遍认同,在隧道股份发展的四十多年中,的确发挥了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但在残酷的市场经济下,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下,在人心浮躁的今天“,为民造福,实现自我”是否还能继续发挥它的作用?因此进一步强化员工的认同感势在必行。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加强:一方面,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隧道股份作为一家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整个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它可以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突破口。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强调为民服务、为民奉献的精神,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倡导员工学习,创建学习型组织。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我。

(2)创建隧道股份的仪式文化

隧道股份四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企业仪式,例如新员工联欢晚会、员工拓展训练、各种节日庆典和各种表彰大会等等。企业仪式反映企业的风雨历程,传达和强化核心价值,强化员工的主体意识,激发员工的凝聚力,构建领导者、管理者和基层员工的沟通网络;因此创建仪式文化也是强化隧道股份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认为创建隧道股份的仪式文化必须强调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制度化规范企业的各种仪式,实现仪式文化的无形控制作用,培养员工的忠诚意识,让员工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另一方面,与公司战略相结合,根据公司不同阶段的不同发展目标、价值取向、管理风格创建不同的仪式文化。

(3)加强隧道股份英雄人物的培育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特伦斯·迪尔教授和麦肯锡咨询公司顾问阿伦·肯尼迪认为没有英雄人物的企业文化是不完备的企业文化,是难以传播和传递的企业文化。因此企业英雄人物的培育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隧道股份发展四十多年来,涌现了一大批英雄人物,从公司元老级领军人物晆忠诠、郑定能到陈彬、周文波、余暄平、濮朝晖,从郑贤仁、顾正荣到王鹤林、杨磊,还有众多基层的明星员工等等,隧道股份因为有了这些隧道英雄才拥有了今天的辉煌,也正是这些隧道英雄让隧道股份彰显强劲发展动力。企业英雄人物是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人格化,通过英雄人物的示范效应,可以有效传播企业的文化理念,让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深入人心。在面临新竞争新挑战的今天,隧道股份应该培育更多的英雄人物,并大力宣传和表彰这些英雄人物,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将企业文化建设落实到实处。

造福工程论文范文篇6

×××,男,1986年1月参加工作,199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技术员、工程队副队长、队长、水利工程公司经理、×××副处长,现任×××副处长。

15年来,他的人生轨迹始终与水利施工队伍的壮大紧紧地地联系在一起。自从上水利中专的第一天起,他就与水利工程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秦汉渠,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在短短的四五年的时间里,处水利工程公司由小到大一跃而成为水利系统赫赫有名的三级施工企业,拥有资产500多万元,年创利逾百万元,使得施工建筑业成为管理处综合经营的拳头项目和支柱产业。他工作15年来,经手完成的大大小小各类工程120多项,完成产值6000多万元,创利税800多万元,为秦汉渠的双文明建设以及行业脱贫、职工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凭着过硬的素质和一往无前的勇气,他为管理处赢得了荣誉,同时,他也多次获得各级各类多次表彰奖励。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年年是管理处的先进工作者,多次获得优秀党员称号;1988年被评为水利厅优秀团员,1988、1989年连续两年获得自治区团委“优秀团支部书记”称号,同年被区团委、经委、总工会评为“双增双节先进个人”;1989年被区团委授予“五四精英”称号;1992年被吴忠市评为建筑施工先进工作者;1994年被水利厅评为“十大杰出青年”;1995年被水利厅评为优秀党员;1996年被水利厅评为优秀施工员,同年被评为全国防洪抗旱劳动模范,获得2000元奖金;当年还获得了自治区“新长征突击手”的光荣称号。

由于他的突出表现,得到了上级组织与群众的充分肯定和信任,也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1990年4月15日《宁夏日报》2版登载了题为《管渠的小秀才——记共青团员、区“五四精英”荣誉称号获得者刘文秀二三事》的文章;1996年10月23日《青年生活导报》头版登载了题为《刘文秀:工程质量的坚守者》的文章。1997年11月23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人物通讯《铜帮铁底刘文秀》。由此,他声名鹊起,当然也是实至名归。但他依然保持着朴实无华的本色,兢兢业业地为水利事业默默地奉献者热血、青春。

×××同志的事迹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抓自身建设,思想坚定,作风扎实。

打铁须得自身硬,他始终将自己摆在一个学习者的位置上,坚持学习,严于律己,在实践中磨练、提高自己。他不满足于上水校中专时所学,为了系统掌握水利工程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他除了自学,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外,百忙之余,报名参加了宁夏农学院工程专业的自学考试,并以刻苦的精神和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为了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他又参加了中央党校本科班的函授学习。他深知,现代化的企事业单位需要有现代化意识的人来管理,掌握和运用计算机是大势所趋。在他的呼吁下,管理处逐年挤出资金,培训人才,购置设备。几年来,处机关共购买计算机12台,培训计算机操作人员达30多人次。他本人积极带头参加学习和实践,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能。为了学习和掌握更多的工程施工和管理知识,他自费订阅了《建筑技术》、《工程施工与管理》等专业杂志,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他并且能够做到学以致用,结合实践写出了论文《河冬灌区渠道滑坡治理措施刍议》,发表在《宁夏水利》1999年第二期上。作为管理处思想政治研讨会的理事,他思想活跃,发言积极,每年都能提交论文。对于下属,他言传身教,促其进步。

二、抓工程建设,把质量当生命,公而忘私。

正如他的那句口头禅所说:工程是百年大计,要“铜帮铁底”。他正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十几年在工地上的摸爬滚打,使他练就了一副过硬的识假打劣的本领。经他施工的大大小小120多项工程没有一项不合格,其中:获得处优良工程的不下20项;马莲渠改道工程、汉渠南干沟涵洞工程、贡碑沟涵洞工程、秦渠纪家湖涵洞工程、农场渠砌护工程、水利厅院落改造及道桥工程等获得了水利厅优良工程;1995年的管理处培训大楼工程被评为自治区优良工程;在1998年的红三干渠12标段工程施工中,由于他加强管理,狠抓质量,使该段被评为优质工程,受到了扶贫扬黄灌溉工程指挥部的嘉奖。多年来,他总结摸索出了一套“四早五定三把关”的施工经验,即早安排、早勘测、早设计、早施工,坚持定方案、定任务、定人员、定资金、定时间,严把设计、审核、验收关。严格实行工程建设法人制和项目责任制,积极配合实施监理制。他注重规范管理,每项工程都要求签订安全合同,层层把关,按章操作,严格施工。他坚持原则,铁面无私。他的只看质量不看人情的严厉态度,使许多施工人员不寒而栗。他不分昼夜,坚守工地,为管理处赢得了安全保障和信誉。

三、抓制度建设,科学管理,因材用人。

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他接手工程队以后,打破旧框框,建立了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成立公司后,又制定章程,完善用工合同,制订了详尽的《工程施工规范》等,并带头严格执行。

2、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打破喝“大锅水”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无论在工程公司当经理,还是在任副处长后主管财务、综合经营、工程时,他都制订了明确的奖罚细则,兑现起来也决不手软。

3、抓后备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使用年轻人,放手使用,给他们以锻炼机会。他提出每年抽调一批大、中专学生和各所的技术员上大工地实践锻炼,为全处培养了一批懂业务、会管理、能吃苦的技术人才。

四、抓经营管理,大胆改革,大刀阔斧上马新项目。

刘文秀同志在任工程队长期间,就曾顺应形势,提出了试行公司制的构想。经处研究后完成了改制,他又动脑筋、想办法,积极对外承揽工程,增收节支。他提出,发展我处水利经济,必须以建筑施工业为龙头,以其雄厚的实力,支持、发展农牧业,发展沿渠经济,以工保农,以农养牧,促进良性循环。经过管理处的反复研究、确定,最终采纳了这一建设性的建议。开发渠堤保护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水土资源优势,在东干渠两侧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已开发农田2000亩,养猪500头,养牛100头,初步形成了规模。另外,他摸准了市场脉搏,上马、扩建了水泥预制厂,也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造福工程论文范文篇7

15年来,他的人生轨迹始终与水利施工队伍的壮大紧紧地地联系在一起。自从上水利中专的第一天起,他就与水利工程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秦汉渠,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在短短的四五年的时间里,处水利工程公司由小到大一跃而成为水利系统赫赫有名的三级施工企业,拥有资产500多万元,年创利逾百万元,使得施工建筑业成为管理处综合经营的拳头项目和支柱产业。他工作15年来,经手完成的大大小小各类工程120多项,完成产值6000多万元,创利税800多万元,为秦汉渠的双文明建设以及行业脱贫、职工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凭着过硬的素质和一往无前的勇气,他为管理处赢得了荣誉,同时,他也多次获得各级各类多次表彰奖励。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年年是管理处的先进工作者,多次获得优秀党员称号;1988年被评为水利厅优秀团员,1988、1989年连续两年获得自治区团委“优秀团支部书记”称号,同年被区团委、经委、总工会评为“双增双节先进个人”;1989年被区团委授予“五四精英”称号;1992年被吴忠市评为建筑施工先进工作者;1994年被水利厅评为“十大杰出青年”;1995年被水利厅评为优秀党员;1996年被水利厅评为优秀施工员,同年被评为全国防洪抗旱劳动模范,获得2000元奖金;当年还获得了自治区“新长征突击手”的光荣称号。

由于他的突出表现,得到了上级组织与群众的充分肯定和信任,也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1990年4月15日《宁夏日报》2版登载了题为《管渠的小秀才——记共青团员、区“五四精英”荣誉称号获得者刘文秀二三事》的文章;1996年10月23日《青年生活导报》头版登载了题为《刘文秀:工程质量的坚守者》的文章。1997年11月23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人物通讯《铜帮铁底刘文秀》。由此,他声名鹊起,当然也是实至名归。但他依然保持着朴实无华的本色,兢兢业业地为水利事业默默地奉献者热血、青春。

×××同志的事迹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抓自身建设,思想坚定,作风扎实。

打铁须得自身硬,他始终将自己摆在一个学习者的位置上,坚持学习,严于律己,在实践中磨练、提高自己。他不满足于上水校中专时所学,为了系统掌握水利工程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他除了自学,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外,百忙之余,报名参加了宁夏农学院工程专业的自学考试,并以刻苦的精神和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为了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他又参加了中央党校本科班的函授学习。他深知,现代化的企事业单位需要有现代化意识的人来管理,掌握和运用计算机是大势所趋。在他的呼吁下,管理处逐年挤出资金,培训人才,购置设备。几年来,处机关共购买计算机12台,培训计算机操作人员达30多人次。他本人积极带头参加学习和实践,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能。为了学习和掌握更多的工程施工和管理知识,他自费订阅了《建筑技术》、《工程施工与管理》等专业杂志,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他并且能够做到学以致用,结合实践写出了论文《河冬灌区渠道滑坡治理措施刍议》,发表在《宁夏水利》1999年第二期上。作为管理处思想政治研讨会的理事,他思想活跃,发言积极,每年都能提交论文。对于下属,他言传身教,促其进步。

二、抓工程建设,把质量当生命,公而忘私。

正如他的那句口头禅所说:工程是百年大计,要“铜帮铁底”。他正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十几年在工地上的摸爬滚打,使他练就了一副过硬的识假打劣的本领。经他施工的大大小小120多项工程没有一项不合格,其中:获得处优良工程的不下20项;马莲渠改道工程、汉渠南干沟涵洞工程、贡碑沟涵洞工程、秦渠纪家湖涵洞工程、农场渠砌护工程、水利厅院落改造及道桥工程等获得了水利厅优良工程;1995年的管理处培训大楼工程被评为自治区优良工程;在1998年的红三干渠12标段工程施工中,由于他加强管理,狠抓质量,使该段被评为优质工程,受到了扶贫扬黄灌溉工程指挥部的嘉奖。多年来,他总结摸索出了一套“四早五定三把关”的施工经验,即早安排、早勘测、早设计、早施工,坚持定方案、定任务、定人员、定资金、定时间,严把设计、审核、验收关。严格实行工程建设法人制和项目责任制,积极配合实施监理制。他注重规范管理,每项工程都要求签订安全合同,层层把关,按章操作,严格施工。他坚持原则,铁面无私。他的只看质量不看人情的严厉态度,使许多施工人员不寒而栗。他不分昼夜,坚守工地,为管理处赢得了安全保障和信誉。

三、抓制度建设,科学管理,因材用人。

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他接手工程队以后,打破旧框框,建立了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成立公司后,又制定章程,完善用工合同,制订了详尽的《工程施工规范》等,并带头严格执行。

2、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打破喝“大锅水”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无论在工程公司当经理,还是在任副处长后主管财务、综合经营、工程时,他都制订了明确的奖罚细则,兑现起来也决不手软。

3、抓后备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使用年轻人,放手使用,给他们以锻炼机会。他提出每年抽调一批大、中专学生和各所的技术员上大工地实践锻炼,为全处培养了一批懂业务、会管理、能吃苦的技术人才。

四、抓经营管理,大胆改革,大刀阔斧上马新项目。

刘文秀同志在任工程队长期间,就曾顺应形势,提出了试行公司制的构想。经处研究后完成了改制,他又动脑筋、想办法,积极对外承揽工程,增收节支。他提出,发展我处水利经济,必须以建筑施工业为龙头,以其雄厚的实力,支持、发展农牧业,发展沿渠经济,以工保农,以农养牧,促进良性循环。经过管理处的反复研究、确定,最终采纳了这一建设性的建议。开发渠堤保护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水土资源优势,在东干渠两侧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已开发农田2000亩,养猪500头,养牛100头,初步形成了规模。另外,他摸准了市场脉搏,上马、扩建了水泥预制厂,也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造福工程论文范文篇8

15年来,他的人生轨迹始终与水利施工队伍的壮大紧紧地地联系在一起。自从上水利中专的第一天起,他就与水利工程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秦汉渠,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在短短的四五年的时间里,处水利工程公司由小到大一跃而成为水利系统赫赫有名的三级施工企业,拥有资产500多万元,年创利逾百万元,使得施工建筑业成为管理处综合经营的拳头项目和支柱产业。他工作15年来,经手完成的大大小小各类工程120多项,完成产值6000多万元,创利税800多万元,为秦汉渠的双文明建设以及行业脱贫、职工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凭着过硬的素质和一往无前的勇气,他为管理处赢得了荣誉,同时,他也多次获得各级各类多次表彰奖励。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年年是管理处的先进工作者,多次获得优秀党员称号;1988年被评为水利厅优秀团员,1988、1989年连续两年获得自治区团委“优秀团支部书记”称号,同年被区团委、经委、总工会评为“双增双节先进个人”;1989年被区团委授予“五四精英”称号;1992年被吴忠市评为建筑施工先进工作者;1994年被水利厅评为“十大杰出青年”;1995年被水利厅评为优秀党员;1996年被水利厅评为优秀施工员,同年被评为全国防洪抗旱劳动模范,获得2000元奖金;当年还获得了自治区“新长征突击手”的光荣称号。

由于他的突出表现,得到了上级组织与群众的充分肯定和信任,也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1990年4月15日《宁夏日报》2版登载了题为《管渠的小秀才——记共青团员、区“五四精英”荣誉称号获得者刘文秀二三事》的文章;1996年10月23日《青年生活导报》头版登载了题为《刘文秀:工程质量的坚守者》的文章。1997年11月23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人物通讯《铜帮铁底刘文秀》。由此,他声名鹊起,当然也是实至名归。但他依然保持着朴实无华的本色,兢兢业业地为水利事业默默地奉献者热血、青春。

×××同志的事迹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抓自身建设,思想坚定,作风扎实。

打铁须得自身硬,他始终将自己摆在一个学习者的位置上,坚持学习,严于律己,在实践中磨练、提高自己。他不满足于上水校中专时所学,为了系统掌握水利工程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他除了自学,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外,百忙之余,报名参加了宁夏农学院工程专业的自学考试,并以刻苦的精神和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为了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他又参加了中央党校本科班的函授学习。他深知,现代化的企事业单位需要有现代化意识的人来管理,掌握和运用计算机是大势所趋。在他的呼吁下,管理处逐年挤出资金,培训人才,购置设备。几年来,处机关共购买计算机12台,培训计算机操作人员达30多人次。他本人积极带头参加学习和实践,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能。为了学习和掌握更多的工程施工和管理知识,他自费订阅了《建筑技术》、《工程施工与管理》等专业杂志,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他并且能够做到学以致用,结合实践写出了论文《河冬灌区渠道滑坡治理措施刍议》,发表在《宁夏水利》1999年第二期上。作为管理处思想政治研讨会的理事,他思想活跃,发言积极,每年都能提交论文。对于下属,他言传身教,促其进步。

二、抓工程建设,把质量当生命,公而忘私。

正如他的那句口头禅所说:工程是百年大计,要“铜帮铁底”。他正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十几年在工地上的摸爬滚打,使他练就了一副过硬的识假打劣的本领。经他施工的大大小小120多项工程没有一项不合格,其中:获得处优良工程的不下20项;马莲渠改道工程、汉渠南干沟涵洞工程、贡碑沟涵洞工程、秦渠纪家湖涵洞工程、农场渠砌护工程、水利厅院落改造及道桥工程等获得了水利厅优良工程;1995年的管理处培训大楼工程被评为自治区优良工程;在1998年的红三干渠12标段工程施工中,由于他加强管理,狠抓质量,使该段被评为优质工程,受到了扶贫扬黄灌溉工程指挥部的嘉奖。多年来,他总结摸索出了一套“四早五定三把关”的施工经验,即早安排、早勘测、早设计、早施工,坚持定方案、定任务、定人员、定资金、定时间,严把设计、审核、验收关。严格实行工程建设法人制和项目责任制,积极配合实施监理制。他注重规范管理,每项工程都要求签订安全合同,层层把关,按章操作,严格施工。他坚持原则,铁面无私。他的只看质量不看人情的严厉态度,使许多施工人员不寒而栗。他不分昼夜,坚守工地,为管理处赢得了安全保障和信誉。

三、抓制度建设,科学管理,因材用人。

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他接手工程队以后,打破旧框框,建立了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成立公司后,又制定章程,完善用工合同,制订了详尽的《工程施工规范》等,并带头严格执行。

2、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打破喝“大锅水”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无论在工程公司当经理,还是在任副处长后主管财务、综合经营、工程时,他都制订了明确的奖罚细则,兑现起来也决不手软。

3、抓后备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使用年轻人,放手使用,给他们以锻炼机会。他提出每年抽调一批大、中专学生和各所的技术员上大工地实践锻炼,为全处培养了一批懂业务、会管理、能吃苦的技术人才。

四、抓经营管理,大胆改革,大刀阔斧上马新项目。

刘文秀同志在任工程队长期间,就曾顺应形势,提出了试行公司制的构想。经处研究后完成了改制,他又动脑筋、想办法,积极对外承揽工程,增收节支。他提出,发展我处水利经济,必须以建筑施工业为龙头,以其雄厚的实力,支持、发展农牧业,发展沿渠经济,以工保农,以农养牧,促进良性循环。经过管理处的反复研究、确定,最终采纳了这一建设性的建议。开发渠堤保护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水土资源优势,在东干渠两侧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已开发农田2000亩,养猪500头,养牛100头,初步形成了规模。另外,他摸准了市场脉搏,上马、扩建了水泥预制厂,也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造福工程论文范文篇9

×××,男,1986年1月参加工作,199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技术员、工程队副队长、队长、水利工程公司经理、×××副处长,现任×××副处长。

15年来,他的人生轨迹始终与水利施工队伍的壮大紧紧地地联系在一起。自从上水利中专的第一天起,他就与水利工程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秦汉渠,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在短短的四五年的时间里,处水利工程公司由小到大一跃而成为水利系统赫赫有名的三级施工企业,拥有资产500多万元,年创利逾百万元,使得施工建筑业成为管理处综合经营的拳头项目和支柱产业。他工作15年来,经手完成的大大小小各类工程120多项,完成产值6000多万元,创利税800多万元,为秦汉渠的双文明建设以及行业脱贫、职工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凭着过硬的素质和一往无前的勇气,他为管理处赢得了荣誉,同时,他也多次获得各级各类多次表彰奖励。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年年是管理处的先进工作者,多次获得优秀党员称号;1988年被评为水利厅优秀团员,1988、1989年连续两年获得自治区团委“优秀团支部书记”称号,同年被区团委、经委、总工会评为“双增双节先进个人”;1989年被区团委授予“五四精英”称号;1992年被吴忠市评为建筑施工先进工作者;1994年被水利厅评为“十大杰出青年”;1995年被水利厅评为优秀党员;1996年被水利厅评为优秀施工员,同年被评为全国防洪抗旱劳动模范,获得2000元奖金;当年还获得了自治区“新长征突击手”的光荣称号。

由于他的突出表现,得到了上级组织与群众的充分肯定和信任,也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1990年4月15日《宁夏日报》2版登载了题为《管渠的小秀才——记共青团员、区“五四精英”荣誉称号获得者刘文秀二三事》的文章;1996年10月23日《青年生活导报》头版登载了题为《刘文秀:工程质量的坚守者》的文章。1997年11月23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人物通讯《铜帮铁底刘文秀》。由此,他声名鹊起,当然也是实至名归。但他依然保持着朴实无华的本色,兢兢业业地为水利事业默默地奉献者热血、青春。

×××同志的事迹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抓自身建设,思想坚定,作风扎实。

打铁须得自身硬,他始终将自己摆在一个学习者的位置上,坚持学习,严于律己,在实践中磨练、提高自己。他不满足于上水校中专时所学,为了系统掌握水利工程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他除了自学,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外,百忙之余,报名参加了宁夏农学院工程专业的自学考试,并以刻苦的精神和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为了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他又参加了中央党校本科班的函授学习。他深知,现代化的企事业单位需要有现代化意识的人来管理,掌握和运用计算机是大势所趋。在他的呼吁下,管理处逐年挤出资金,培训人才,购置设备。几年来,处机关共购买计算机12台,培训计算机操作人员达30多人次。他本人积极带头参加学习和实践,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能。为了学习和掌握更多的工程施工和管理知识,他自费订阅了《建筑技术》、《工程施工与管理》等专业杂志,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他并且能够做到学以致用,结合实践写出了论文《河冬灌区渠道滑坡治理措施刍议》,发表在《宁夏水利》1999年第二期上。作为管理处思想政治研讨会的理事,他思想活跃,发言积极,每年都能提交论文。对于下属,他言传身教,促其进步。

二、抓工程建设,把质量当生命,公而忘私。

正如他的那句口头禅所说:工程是百年大计,要“铜帮铁底”。他正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十几年在工地上的摸爬滚打,使他练就了一副过硬的识假打劣的本领。经他施工的大大小小120多项工程没有一项不合格,其中:获得处优良工程的不下20项;马莲渠改道工程、汉渠南干沟涵洞工程、贡碑沟涵洞工程、秦渠纪家湖涵洞工程、农场渠砌护工程、水利厅院落改造及道桥工程等获得了水利厅优良工程;1995年的管理处培训大楼工程被评为自治区优良工程;在1998年的红三干渠12标段工程施工中,由于他加强管理,狠抓质量,使该段被评为优质工程,受到了扶贫扬黄灌溉工程指挥部的嘉奖。多年来,他总结摸索出了一套“四早五定三把关”的施工经验,即早安排、早勘测、早设计、早施工,坚持定方案、定任务、定人员、定资金、定时间,严把设计、审核、验收关。严格实行工程建设法人制和项目责任制,积极配合实施监理制。他注重规范管理,每项工程都要求签订安全合同,层层把关,按章操作,严格施工。他坚持原则,铁面无私。他的只看质量不看人情的严厉态度,使许多施工人员不寒而栗。他不分昼夜,坚守工地,为管理处赢得了安全保障和信誉。

三、抓制度建设,科学管理,因材用人。

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他接手工程队以后,打破旧框框,建立了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成立公司后,又制定章程,完善用工合同,制订了详尽的《工程施工规范》等,并带头严格执行。

2、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打破喝“大锅水”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无论在工程公司当经理,还是在任副处长后主管财务、综合经营、工程时,他都制订了明确的奖罚细则,兑现起来也决不手软。

3、抓后备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使用年轻人,放手使用,给他们以锻炼机会。他提出每年抽调一批大、中专学生和各所的技术员上大工地实践锻炼,为全处培养了一批懂业务、会管理、能吃苦的技术人才。

四、抓经营管理,大胆改革,大刀阔斧上马新项目。

刘文秀同志在任工程队长期间,就曾顺应形势,提出了试行公司制的构想。经处研究后完成了改制,他又动脑筋、想办法,积极对外承揽工程,增收节支。他提出,发展我处水利经济,必须以建筑施工业为龙头,以其雄厚的实力,支持、发展农牧业,发展沿渠经济,以工保农,以农养牧,促进良性循环。经过管理处的反复研究、确定,最终采纳了这一建设性的建议。开发渠堤保护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水土资源优势,在东干渠两侧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已开发农田2000亩,养猪500头,养牛100头,初步形成了规模。另外,他摸准了市场脉搏,上马、扩建了水泥预制厂,也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造福工程论文范文篇10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景观与环境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正成为现代水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分析了水利工程景观设计的发展必要性,探讨了水利工程景观设计的原则和策略。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的水利工程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内容,除满足防洪安全的要求外,还要提出改善和美化环境的要求。使城市环境得到保护、保持生态平衡、市民生活更趋舒适。城市水利工程建设应该主动适应这种需求,逐步实现从传统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生态水利的转变,注重水利工程的景观和美学要求,要用新理念进行规划设计。

一、水利工程景观设计的发展与需求

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对于改善水域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以改善水域环境和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的“城市环境水利工程”建设,成为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现代城市的功能,对流经市区的河流归纳起来有两类要求:①对河中水流的要求是:水质清洁、生物多样性、生机盎然和优美的水面景观。②对滨河带的要求是:能反映本地独特历史、文化、风俗的滨河景观;能提供一充满鲜花、有人工景点、公园化的休闲、娱乐、体育活动空间;能营造一充满文化、艺术、科学气氛,具有现代气息、人水关系协调、引人胜、便于人水亲近的滨河带。

人们提出这些要求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水利建设者应当适应这种趋势,满足社会的要求。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注入更多的人文、艺术、科学和现代气息,注重工程的环境效益和美学效益。从这个角度来说,现代水利可以称之为“大水利”,即“通过流域的综合整治与管理,使水系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都得到完全地发挥,使全流域的安全性、舒适性(包括对生物而言的舒适性)都不断改善,并支持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利工程,改造山河、兴利除害、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水资源,使之更好的服从人们的意志,更好地为人类造福,这不仅改变了自然界中天然水流的形态,也改变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国内外的大量实践都表明,许多水利工程不仅发挥了它们正常的工程效益,而且也越来越显示它们的环境效益,成为一种新颖的,十分引人注目的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开发水利工程旅游,已经成为水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生态经济环境水利阶段,人们普遍关注环境与生态问题,普遍重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在这样的前提下,强调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环境功能和美学价值,己成为国际、国内在水利工程设计方面的新趋势。

二、水利工程景观设计的原则

2.1技术与美学相结合的原则

水利工程建筑物和枢纽布局不能单纯追求美学效果,它首先要实现工程的基本功能,并满足技术优化的要求.即使是城市环境美化水利工程,其基本要求是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等。因此,水利工程的美学设计必须首先满足工程的技术、经济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对景观构成元素进行美学调整。技术美是水利工程的美学基础。

2.2生态环境(改善)保护原则

从生态学角度来说,河流是生态环境中能量转换和生物活动的廊道,为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在河道上修建水利工程,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河流生态环境、打破生态系统的平衡;另一方面,水利工程能改善河流的水质,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尽管河流生态系统有自我恢复的能力,恢复期与河流生态生命力有关,但不能百分百的恢复,有些河流的生态甚至完全不能恢复。因此,水利工程建设应注意对周边环境以及流域的生态进行保护,不应以生态的破坏、环境的退化为代价。注重环境和生态的保护是水利工程景观(美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之一。

2.3强调个性和创新的原则

水利工程常常因其独特性和大空间的跨越带来景观特质和震撼的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映象,具有地标的意义。要发挥水利工程景观特点,必须在设计中注重水工建筑物的个性发挥,注重建筑物的布局和色彩方面的创新。同时,也要注重与周围环境(如:城市建筑)的和谐,综合考虑工程所在地区的地域性、文化性、整体性等方面的因素。

三、水利工程景观规划策略

3.1沿河绿地

滨水环境的总体构思应尽可能扩大沿河绿地,形成较为连续性绿化带,用绿色来勾画古城的轮廓,延续城市文脉。同时,以良好的绿色空间,优化环境景观质量,体现现代化城市的新形象。

3.2闸坝结合,扩展沿河水面。

规划河道可修建彩色橡胶坝,泵房外观可按风景区房屋标准设计,橡胶坝的主要功能是增加蓄水面积,以形成水面,形成人工湖美景。水边设置亲水步道、平台、桥梁、滨水建筑物等,供游人欣赏水面景色。

通过新建湿地连通闸向人工湿地定期供水,以增加水面及绿地面积,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给市民和游人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同时可为生态化污水净化技术的引进提供良好的试验场所。

3.3生态护堤

可规划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树、植草等生态工程护堤,既防止水土流失,又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动物的繁育、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对于河岸边坡较陡的地方,采用木桩、木框加毛块石等工程措施,这种护工程既能稳定河床,又能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避免了混凝土工程带来的负面作用。在应用草皮、木桩护坡时也可以运用土工编织物,袋内灌泥土、粗沙及草籽的混合物,既抗冲刷,又能长出绿草。有利于堤防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公务员之家

3.4绿化树种及花草

沿河绿化树种,以合欢、国槐、银杏、杨树、柳树等乔木为骨干树种,以桂花、雪松、紫薇、黄杨球、桃树等灌木和牡丹、月季、三叶草、金边书带草、马尼拉草坪等花草为主要植被,形成多种类、多层次生态群落。

参考文献

[1]王蜀南,王鸣周.环境水利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