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工程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12:55:15

造福工程

造福工程范文篇1

一、加强领导,认真核实搬迁对象

我县把“造福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加强我县造福工程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加快实施造福工程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08〕55号)文件精神,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发改局、财政局、林业局、国土局、建设局、计生局、老区扶贫办为成员的顺昌县造福工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县造福工程工作。同时要求有搬迁任务的乡镇要总负责,明确安排落实一名副职领导具体抓搬迁工作,搬迁村的第一责任人由村主干和包村干部组成。县扶贫办作为此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单位,经常深入一线,摸排搬迁人员具体情况,并积极指导各乡镇、村按照计划任务要求,对规划中的搬迁人口、搬迁原址、搬迁地址、补贴发放等内容实行登造册,认真落实搬迁对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二、落实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造福工程”优惠政策,积极推动“造福工程”的实施。一是在资金扶持上,市政府按每个人口150元的标准专项安排“造福工程”配套项目资金,待市里检查落实到位后,我县及时拨付到各搬迁户,同时,在县财政十分困难情况下,按每人100元的标准给予配套,共配套9.8万元。二是在措施扶持上,我办充分发挥牵头协调的作用,加强与县林业局、建设局、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发展计划局、计生局等部门协调,落实搬迁优惠政策。县直有关部门以扶贫为己任,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有效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县国土局对列入“造福工程”的搬迁户,其建房用地的征地管理费、耕地地占用费、基础设施配套费、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等费用一律免予征收。对“造福工程”搬迁点急需用地需要办理农转用与土地征收审批手续的,给予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并做好用地服务,及时办理搬迁点建设的审批手续。林业局为搬迁户及时办理林地审核手续,并在所在编限单位“十一五”非商品材采伐限额内优先安排用于“造福工程”搬迁建设的自用木材指标。建设局做好新村规划,优化农村住宅设计的协调服务工作,免费提供经济安全适用、富有乡村特色、节地节能节材抗震的住宅设计图集,帮助放样和建设指导工作。

三、严格把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在确定搬迁人口和地址后,抓紧“造福工程”的实施。县领导及“造福工程”领导小组各部门经常到搬迁点,督促检查工程进度,帮助解决工程进展中的实际问题。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做到“三到位”和“五把关”即领导责任到位、扶持政策到位、补助资金到位;把好搬迁对象审核关、建房用地审批关、新村规划设计关、优惠政策落实关、搬迁进度督促关,认真做到专款专用,使项目实施进展快,质量好,效果显著。我办还积极协调水、电、交通、广电等部门,争取他们支持“造福工程”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认真按照福建省造福工程验收办法和标准,及时组织发改、财政、建设、民政等部门对已建成的造福工程安置点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在各级各部门努力下,今年我县“造福工程”搬迁任务已全部落实完成。到10月底214户980人已动工并完成地基建设,其中182户829一层封顶,还有91户374人搬迁新居。到年底春节前力争214户980人全部搬迁户搬迁新居。

四、把握关键,增强实效

县政府对“造福工程”搬迁高度重视,将此项目与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造福工程着重巩固温饱、增加收入,减缓灾害损失,搬迁对象就近相对集中安置到公路沿线、中心村周边。通过合理布局和科学的规划,彻底改变了过去农村中的人畜混居,脏、乱、差的现象,改善了村容村貌,使新村面貌焕然一新。满足群众的基本生活、基本教育、基本就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解决他们的生活出路问题,为推进城镇人口聚集和工业园区建设创造条件。通过“造福工程”搬迁,农民收入增加了,生活富裕了,思想觉悟和文明程度也提高了,同时,做大了集镇,扩大了消费市场,吸引大批资金和产业,农村市场经济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目前“造福工程”安置点郑坊乡田后新村被定为省级50个造福工程示范村之一,农户搬迁到该区,带动了郑坊乡二、三产业发展,如:天和木业、新宏鑫机电、源昌竹业等产业就在新区附近,搬迁户劳力就地在园区就业,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同时也解决了企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相互补偿、相得益彰。推动了当地竹木加工企业的发展,推动了郑坊乡区域的经济发展,在全县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通过实施“造福工程”改变居住在生产生活条件恶劣、解决“五通”问题难度大的偏僻落后的自然村农民生活环境,改变了搬迁户原来交通和信息闭塞的状况,拓宽了农户的致富渠道,提高了经济收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加快了我县新农村中心村建设步伐。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群众需求搬迁的矛盾增大。由于我县地处闽北山区,人员居住分散,气候环境恶劣,生产资料匮乏,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加上自然灾害濒发。相对贫困人数较多。一方面是群众要求搬迁的愿望强烈,而每年搬迁的数量有限,难以满足需求;另一方面是搬迁补助标准低,困难户搬迁压力大。各搬迁点村集体经济薄弱,无法拿出经费投入”造福工程”搬迁补助,而投入新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也是有限,

二是土地调整征用困难。目前村集体所有土地有限,大部分农地都分到了各家各户,“造福工程”新村规划搬迁点受到了限制,统一征用土地难度增大,而且能适合建房的地块大部分都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置换困难,使搬迁选址土地面积受到局限,调整使用难度较大,受当地的丘陵地貌的限制,整片开发的土地难以寻找,制约了整片集中开发的力度。

三是整村搬迁难度大。由于长期居住在边远的山区、分散小自然村落,群众舍不得一亩三分地,念旧故土思想极端严重,观念非常滞后,不愿离开边远山区,加上农户的贫富不均,造成整村搬迁困难增大。

造福工程范文篇2

一、加强领导,认真核实搬迁对象

我县把“造福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加强我县造福工程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加快实施造福工程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09〕55号)文件精神,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发改局、财政局、林业局、国土局、建设局、计生局、老区扶贫办为成员的顺昌县造福工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县造福工程工作。同时要求有搬迁任务的乡镇要总负责,明确安排落实一名副职领导具体抓搬迁工作,搬迁村的第一责任人由村主干和包村干部组成。县扶贫办作为此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单位,经常深入一线,摸排搬迁人员具体情况,并积极指导各乡镇、村按照计划任务要求,对规划中的搬迁人口、搬迁原址、搬迁地址、补贴发放等内容实行登造册,认真落实搬迁对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二、落实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造福工程”优惠政策,积极推动“造福工程”的实施。一是在资金扶持上,市政府按每个人口150元的标准专项安排“造福工程”配套项目资金,待市里检查落实到位后,我县及时拨付到各搬迁户,同时,在县财政十分困难情况下,按每人100元的标准给予配套,共配套9.8万元。二是在措施扶持上,我办充分发挥牵头协调的作用,加强与县林业局、建设局、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发展计划局、计生局等部门协调,落实搬迁优惠政策。县直有关部门以扶贫为己任,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有效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县国土局对列入“造福工程”的搬迁户,其建房用地的征地管理费、耕地地占用费、基础设施配套费、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等费用一律免予征收。对“造福工程”搬迁点急需用地需要办理农转用与土地征收审批手续的,给予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并做好用地服务,及时办理搬迁点建设的审批手续。林业局为搬迁户及时办理林地审核手续,并在所在编限单位“十一五”非商品材采伐限额内优先安排用于“造福工程”搬迁建设的自用木材指标。建设局做好新村规划,优化农村住宅设计的协调服务工作,免费提供经济安全适用、富有乡村特色、节地节能节材抗震的住宅设计图集,帮助放样和建设指导工作。

三、严格把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在确定搬迁人口和地址后,抓紧“造福工程”的实施。县领导及“造福工程”领导小组各部门经常到搬迁点,督促检查工程进度,帮助解决工程进展中的实际问题。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做到“三到位”和“五把关”即领导责任到位、扶持政策到位、补助资金到位;把好搬迁对象审核关、建房用地审批关、新村规划设计关、优惠政策落实关、搬迁进度督促关,认真做到专款专用,使项目实施进展快,质量好,效果显著。我办还积极协调水、电、交通、广电等部门,争取他们支持“造福工程”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认真按照福建省造福工程验收办法和标准,及时组织发改、财政、建设、民政等部门对已建成的造福工程安置点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在各级各部门努力下,今年我县“造福工程”搬迁任务已全部落实完成。到10月底214户980人已动工并完成地基建设,其中182户829一层封顶,还有91户374人搬迁新居。到年底春节前力争214户980人全部搬迁户搬迁新居。

四、把握关键,增强实效

县政府对“造福工程”搬迁高度重视,将此项目与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造福工程着重巩固温饱、增加收入,减缓灾害损失,搬迁对象就近相对集中安置到公路沿线、中心村周边。通过合理布局和科学的规划,彻底改变了过去农村中的人畜混居,脏、乱、差的现象,改善了村容村貌,使新村面貌焕然一新。满足群众的基本生活、基本教育、基本就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解决他们的生活出路问题,为推进城镇人口聚集和工业园区建设创造条件。通过“造福工程”搬迁,农民收入增加了,生活富裕了,思想觉悟和文明程度也提高了,同时,做大了集镇,扩大了消费市场,吸引大批资金和产业,农村市场经济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目前“造福工程”安置点郑坊乡田后新村被定为省级50个造福工程示范村之一,农户搬迁到该区,带动了郑坊乡二、三产业发展,如:天和木业、新宏鑫机电、源昌竹业等产业就在新区附近,搬迁户劳力就地在园区就业,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同时也解决了企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相互补偿、相得益彰。推动了当地竹木加工企业的发展,推动了郑坊乡区域的经济发展,在全县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通过实施“造福工程”改变居住在生产生活条件恶劣、解决“五通”问题难度大的偏僻落后的自然村农民生活环境,改变了搬迁户原来交通和信息闭塞的状况,拓宽了农户的致富渠道,提高了经济收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加快了我县新农村中心村建设步伐。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群众需求搬迁的矛盾增大。由于我县地处闽北山区,人员居住分散,气候环境恶劣,生产资料匮乏,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加上自然灾害濒发。相对贫困人数较多。一方面是群众要求搬迁的愿望强烈,而每年搬迁的数量有限,难以满足需求;另一方面是搬迁补助标准低,困难户搬迁压力大。各搬迁点村集体经济薄弱,无法拿出经费投入”造福工程”搬迁补助,而投入新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也是有限,

二是土地调整征用困难。目前村集体所有土地有限,大部分农地都分到了各家各户,“造福工程”新村规划搬迁点受到了限制,统一征用土地难度增大,而且能适合建房的地块大部分都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置换困难,使搬迁选址土地面积受到局限,调整使用难度较大,受当地的丘陵地貌的限制,整片开发的土地难以寻找,制约了整片集中开发的力度。

三是整村搬迁难度大。由于长期居住在边远的山区、分散小自然村落,群众舍不得一亩三分地,念旧故土思想极端严重,观念非常滞后,不愿离开边远山区,加上农户的贫富不均,造成整村搬迁困难增大。

造福工程范文篇3

我县把“造福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加强我县造福工程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加快实施造福工程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09〕55号)文件精神,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发改局、财政局、林业局、国土局、建设局、计生局、老区扶贫办为成员的顺昌县造福工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县造福工程工作。同时要求有搬迁任务的乡镇要总负责,明确安排落实一名副职领导具体抓搬迁工作,搬迁村的第一责任人由村主干和包村干部组成。县扶贫办作为此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单位,经常深入一线,摸排搬迁人员具体情况,并积极指导各乡镇、村按照计划任务要求,对规划中的搬迁人口、搬迁原址、搬迁地址、补贴发放等内容实行登造册,认真落实搬迁对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二、落实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造福工程”优惠政策,积极推动“造福工程”的实施。一是在资金扶持上,市政府按每个人口150元的标准专项安排“造福工程”配套项目资金,待市里检查落实到位后,我县及时拨付到各搬迁户,同时,在县财政十分困难情况下,按每人100元的标准给予配套,共配套9.8万元。二是在措施扶持上,我办充分发挥牵头协调的作用,加强与县林业局、建设局、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发展计划局、计生局等部门协调,落实搬迁优惠政策。县直有关部门以扶贫为己任,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有效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县国土局对列入“造福工程”的搬迁户,其建房用地的征地管理费、耕地地占用费、基础设施配套费、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等费用一律免予征收。对“造福工程”搬迁点急需用地需要办理农转用与土地征收审批手续的,给予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并做好用地服务,及时办理搬迁点建设的审批手续。林业局为搬迁户及时办理林地审核手续,并在所在编限单位“十一五”非商品材采伐限额内优先安排用于“造福工程”搬迁建设的自用木材指标。建设局做好新村规划,优化农村住宅设计的协调服务工作,免费提供经济安全适用、富有乡村特色、节地节能节材抗震的住宅设计图集,帮助放样和建设指导工作。

三、严格把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在确定搬迁人口和地址后,抓紧“造福工程”的实施。县领导及“造福工程”领导小组各部门经常到搬迁点,督促检查工程进度,帮助解决工程进展中的实际问题。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做到“三到位”和“五把关”即领导责任到位、扶持政策到位、补助资金到位;把好搬迁对象审核关、建房用地审批关、新村规划设计关、优惠政策落实关、搬迁进度督促关,认真做到专款专用,使项目实施进展快,质量好,效果显著。我办还积极协调水、电、交通、广电等部门,争取他们支持“造福工程”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认真按照福建省造福工程验收办法和标准,及时组织发改、财政、建设、民政等部门对已建成的造福工程安置点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在各级各部门努力下,今年我县“造福工程”搬迁任务已全部落实完成。到10月底214户980人已动工并完成地基建设,其中182户829一层封顶,还有91户374人搬迁新居。到年底春节前力争214户980人全部搬迁户搬迁新居。

四、把握关键,增强实效

县政府对“造福工程”搬迁高度重视,将此项目与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造福工程着重巩固温饱、增加收入,减缓灾害损失,搬迁对象就近相对集中安置到公路沿线、中心村周边。通过合理布局和科学的规划,彻底改变了过去农村中的人畜混居,脏、乱、差的现象,改善了村容村貌,使新村面貌焕然一新。满足群众的基本生活、基本教育、基本就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解决他们的生活出路问题,为推进城镇人口聚集和工业园区建设创造条件。通过“造福工程”搬迁,农民收入增加了,生活富裕了,思想觉悟和文明程度也提高了,同时,做大了集镇,扩大了消费市场,吸引大批资金和产业,农村市场经济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目前“造福工程”安置点郑坊乡田后新村被定为省级50个造福工程示范村之一,农户搬迁到该区,带动了郑坊乡二、三产业发展,如:天和木业、新宏鑫机电、源昌竹业等产业就在新区附近,搬迁户劳力就地在园区就业,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同时也解决了企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相互补偿、相得益彰。推动了当地竹木加工企业的发展,推动了郑坊乡区域的经济发展,在全县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通过实施“造福工程”改变居住在生产生活条件恶劣、解决“五通”问题难度大的偏僻落后的自然村农民生活环境,改变了搬迁户原来交通和信息闭塞的状况,拓宽了农户的致富渠道,提高了经济收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加快了我县新农村中心村建设步伐。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群众需求搬迁的矛盾增大。由于我县地处闽北山区,人员居住分散,气候环境恶劣,生产资料匮乏,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加上自然灾害濒发。相对贫困人数较多。一方面是群众要求搬迁的愿望强烈,而每年搬迁的数量有限,难以满足需求;另一方面是搬迁补助标准低,困难户搬迁压力大。各搬迁点村集体经济薄弱,无法拿出经费投入”造福工程”搬迁补助,而投入新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也是有限,

二是土地调整征用困难。目前村集体所有土地有限,大部分农地都分到了各家各户,“造福工程”新村规划搬迁点受到了限制,统一征用土地难度增大,而且能适合建房的地块大部分都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置换困难,使搬迁选址土地面积受到局限,调整使用难度较大,受当地的丘陵地貌的限制,整片开发的土地难以寻找,制约了整片集中开发的力度。

三是整村搬迁难度大。由于长期居住在边远的山区、分散小自然村落,群众舍不得一亩三分地,念旧故土思想极端严重,观念非常滞后,不愿离开边远山区,加上农户的贫富不均,造成整村搬迁困难增大。

造福工程范文篇4

一、主要涉及农办系统项目进展情况

年,我办负责申报的主要扶贫资金有造福工程搬迁及省、市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到户小额贷款贴息项目、产业化扶贫企业贷款贴息项目。通过今年月的专项检查,三年来全市累计到位市以上财政扶贫资金15753.32万元。从对各县检查的情况看,项目资金全部落实到农户、企业,总体运行良好。

二、扎实做好项目资金的监管工作

为确保扶贫资金安全,各地县(市、区)财政局专门设立扶贫资金专户,省、市扶贫部门拨给我市的扶贫资金,一律进入所在县(市、区)财政扶贫专户,任何单位都无法将其挪作他用。各地县财政负责对资金的管理与核拨,农办负责对扶贫开发项目实施的跟踪检查和督促落实。

(一)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财政捆绑资金

年省派第三批扶贫开发重点村财政捆绑到位资金569.5万元。从项目申报实施和资金的报账使用,均由省直下派挂职干部严格把握,报账审批表必须经挂职第一书记审核签字、乡(镇)领导复核盖章(签字),同时附上有效支出票据(村民理财小组审核盖章)、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纪要复印件、项目公告、公示材料复印件(凡项目实施发包的一律要有招标材料、合同书原件或复印件)报送农办再次审核,最后报县财政终审核拨给有关乡(镇)财政所,由乡(镇)领导或指定分管领导将资金落实到位、到项目。

(二)造福工程补助资金

(1)造福工程人头补助资金:年全市造福工程人头补助14160.92万元(其中灾后重建补助资金11709.5万元、计生户增补1313.25万元、少数民族补助76.74万元)。一年来我市扶贫专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一方面加强检查督促,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分阶段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造福工程”的实施进度、资金投入情况、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检查督促。另一方面建立验收制度,实行村初验、乡自验、县总验、市复查的验收模式,层层把关。验收合格后,填写验收卡,列入造福工程农户档案中,做到有据可查。每年年终,扶贫、财政、审计等部门对“造福工程”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严格按照《福建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福建省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实行了造福工程补助资金“一卡通”试点,确保补助资金足额到人到户.

(2)造福工程基础设施补助资金及配套资金:年7个造福工程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省级补助资金475万元、市财政安排安置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200万元。通过检查各县对省、市级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各安置点的“三通一平”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并与新农村建设项目相结合,严格按照各安置点申报项目加以实施建设,坚持专款专用,检查中未发现未造成资金滞留或影响项目实施进度和效益。

(三)扶贫贴息小额信贷资金

年扶贫贴息信贷资金374.9万元,其中,计生小额贴息信贷资金177万元、巾帼信贷资金50.9万元,中央扶贫贷款贴息项目资金120万元分别是市华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市碧海乳业有限公司、县华新食品有限公司、县杉优玩具有限公司、县大森林木业有限公司、市虬江食品有限公司、县三林木业有限公司。项目扶贫带动农户6016户、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扶贫贴息信贷资金主要用于省、市、县部门挂包扶贫村和造福工程示范点村,由各地农办提供要求贷款的户主和扶持项目表到当地信用联合社,由信用联合社负责实施发放和回收;计生户信贷工作和贴息发放由各地计生局负责抓落实;巾帼扶贫贴息信贷则由各地妇联负责落实,以上各项信贷和贴息发放工作从检查情况都得到很好的落实,使许多计生户和家庭主妇的贫困面貌得到了改变,不少低收家庭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造福工程范文篇5

年我市老区扶贫扶建工作按照市委的工作部署,统筹规划,积极努力,理直气壮地宣传老区;服务好照顾好革命“五老”人员;认真实施“造福工程”;进一步推进老区生产发展,完善老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扶持农村群众增加收入、脱贫致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倾情倾力为革命“五老”人员服务。

把革命“五老”人员新的定补标准(每人每月500元)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同时尽可能在医疗补助、生活资助和其他方面给予更多关心和帮助,把党和政府对革命“五老”人员的亲切关怀落到实处,确保革命“五老”人员安度晚年。

二、加强调查研究和部门协调,增强合力助推革命老区加快发展。

加强调查研究,精心谋划和制定加快革命老区特别是基点村发展的政策措施。与市老区促进会联合起草了《市加快革命基点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分别与市交通局、林业局、水利局、老促会等部门召开座谈会商讨研究进一步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具体措施;联合林业局研究起草了《市2012—2015年革命基点村毛竹丰产示范工程实施方案》;联合交通局共同开展了省定革命基点村道路未硬化情况调查工作,为市委加快老区发展制定政策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三、老区宣传工作成效显著。

我办以弘扬革命传统为宗旨,认真抓好老区宣传工作,打好老区“红色品牌”。充分利用《中国老区建设》、《红土地》、《省日报》、《闽西日报》及各种地方报刊、政府网络、电视台等媒体宣传老区建设的有关政策措施,老区村特别是革命基点村的建设发展,老区扶建中的好人好事,致力于宣传老区精神,弘扬革命传统。做好老区革命遗址资料汇编,争取到省办维护资金33万元,分别对武平“刘亚楼将军故居”、连城“松毛岭战役遗址”、新罗“东肖龙泉村新四军二指队旧址”、漳平“龙车革命纪念馆”进行了重点维护。

每年切出专项宣传经费在《闽西日报》开辟栏目——扶贫开发在闽西,宣传报道老区扶贫工作。全市每年订阅《红土地》2300多份,实现每个老区村1份;订阅《中国老区建设》750份。年我办获全国老区建设宣传工作一等奖;被《红土地》杂志社评为全省发行工作先进单位。

四、按计划如期完成年度老区建设和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

一是认真实施年老区指标扶建项目,其中:用于革命基点村基础设施补助项目143个,生产发展和社会发展补助项目39个。同时跟踪落实好各县(市、区)由省直接带帽项目176个;组织实施好永定湖山巴戟天种植与加工、武平中堡章丰高产毛竹林、连城县林坊乡鲜切花等3个年度省老区科技示范扶贫项目。目前以上项目实施进展顺利,已初具规模,成效显著。

二是加快推进“造福工程”实施进度。继续抓好过去14个省级示范点、30个市级示范点的续建和完善工作。积极参与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突出抓好古田、白沙、高陂三个试点镇的“造福工程”示范点建设。目前省第一期下达我市造福工程搬迁安置任务10493人(年灾后重建集中安置提前调度)已经全部完成搬迁安置。第二期“造福工程”指标2500人,已全部落实到户到人。到8月底全部动工,其中完成地基建设382户1584人,完成一层封顶177户769人,完成搬迁8户35人。今年“造福工程”以集中安置为主,安置在10户以上集中安置点的达到80%以上。

在实施过程中,一是突出集中安置。集中安置比例达到80%以上,形成了一批省、市、县级示范点。二是突出统筹整合。把“造福工程”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工业区建设和灾后重建有机结合。三是突出解决搬迁后的出路问题。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优先安排小额信贷。四是突出督促检查,确保扶持政策及时足额到位,确保进度、质量符合要求。五是突出加强领导。积极争取省里在指标安排上给予倾斜。

三是切实做好小额信贷、村级互助资金扶贫工作。继续抓好上杭、长汀、武平、新罗四个全国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县(区)工作,帮助42个试点村按照有关要求,精心组织,完善章程,严格监管,确保资金运作有序,帮扶效益明显。今年在永定、连诚、漳平也开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与此同时,扎实抓好全市42个全国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目前,各试点村均已组建协会,制订章程,按“民管、民用、周转使用”的原则,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互助资金良性滚动发展,累计发放贷款630余万元,受益农户2000多户。

四是继续实施贫困人口“母婴平安”项目。除漳平市、连城县外,各县(市、区)均实施了贫困人口“母婴平安”项目。我办从2007年在武平县开展贫困人口“母婴平安”项目试点工作以来,先后有武平、上杭、永定、新罗、长汀五县(区)实施贫困人口母婴平安项目,共筹集了337万元补助资金。共有4000多名贫困孕产妇得到救助,每名孕产妇得到300—1200元的资金补助。

五是组织贫困劳动力参加扶贫培训。进一步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年,全市计划完成贫困户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900人,组织贫困户劳动力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100人,到8月底已完成全年任务的80%。

存在的主要问题

“造福工程”推进存在一定困难。主要是省政府下达的指标与我市实际需要差距较大。按我市2008-2012“造福工程”搬迁规划,今年需完成搬迁安置2万人目标(已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尚有相当部分指标未落实。

2012年工作计划

总体要求

2012年我市老区扶贫工作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认真组织学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九次党代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统一全体干部职工思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委孙春兰书记在我市主持召开的加快老区发展的座谈会的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贯彻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同时要想尽一切办法、穷尽一切手段,全力抓好老区扶贫扶建工作。大力实施扶贫开发、加快推进造福工程、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整合资金、项目,形成扶贫扶建工作合力,助推闽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主要措施

(一)扎实做好老区扶建工作

1、继续加快革命基点村经济社会建设步伐。我市革命基点村绝大多数位于边远山区、山高水冷,自然条件恶劣,是我市欠发达地区。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贯彻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着力解决革命基点村道路质量低劣、雨天行车困难、饮用水困难、不通电话、广播电视入户率低等问题;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等,鼓励和支持发展毛竹产业,努力提高革命基点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2、重抓老区科技扶贫和宣传培训工作。继续抓好省老区科技扶贫试点乡镇的示范项目,重新选择市级科技扶贫示范项目,进一步开展县级科技扶贫示范工作。计划培训革命基点村贫困户劳动力6000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1000人,力争每户贫困户有一个劳务输出,同时继续抓好农函大和一年制农民技术员培训以及农广校教学工作,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技术骨干。认真抓好老区宣传工作,打好老区“红色品牌”。充分利用《中国老区建设》、《红土地》、《省日报》、《闽西日报》及各种报刊、政府网络、电视台等媒体宣传老区建设的有关政策措施,老区村特别是革命基点村的建设发展,老区扶建中的好人好事,致力于宣传老区精神,弘扬革命传统。做好老区革命遗址和革命历史纪念馆重点维护。

3、落实和完善“五老”人员服务管理,确保革命“五老”人员安度晚年。照顾好、服务好我市尚健在的革命“五老”人员3921人,落实和完善“五老”人员生活定补和医疗补助,及时向革命“五老”人员按500元标准发放定补金。同时尽可能在医疗补助、生活资助和其他方面给予更多关心和帮助,把党和政府对革命“五老”人员的亲切关怀落到实处,确保革命“五老”人员安度晚年。

4、继续做好各项常规工作。主要是做好老区扶建资金的管理工作,重大节日慰问革命“五老”人员和遗偶工作,组织和检查、监督“五老”人员定补资金和医疗资金的发放,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等,不断推进老区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二)继续实施“造福工程”,2012年拟实施“造福工程”搬迁12000人。

1、突出集中安置。集中安置比例力争在85%以上,继续扶持建设一批省、市、县级示范点。

2、突出统筹整合。把“造福工程”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工业区建设和灾后重建有机结合。

3、高度重视搬迁户解决搬迁后的出路问题。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优先安排小额信贷。

4、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扶持政策及时足额到位,确保进度、质量符合要求。

5、加强领导。积极争取省里在指标安排上给予倾斜。请求市委市政府继续列入市对县(市、区)党政目标管理内容,继续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

(三)扎实做好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工作。

继续抓好上杭、长汀、武平、新罗、今年新增试点村工作,按照有关要求,精心组织,完善章程,严格监管,确保资金运作有序安全,帮扶效益明显。

(四)、继续开展小额信贷扶贫,推进扶贫到户工作的深入开展。

继续通过三种类型的小额信贷措施,扶持2.7万户低收入阶层和贫困群体开展微型创业,提高自我发展能力。(1)继续做好扶贫机构开展的小额信贷,争取扶持5000户。(2)开展“村基金”模式的村级小额信贷组织试点工作。目前,我市已有42个村开展村级互助基金活动,每村由中央财政各补助15万元。

(五)争取“母婴平安”项目覆盖全市。

继续实施贫困人口“母婴平安”项目,争取实现“母婴平安”项目覆盖全市贫困人口。

(六)组织贫困劳动力参加扶贫培训。

计划组织900名贫困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组织5100名以上贫困户劳动力参加农业科技培训。并按培训类别予以补助。

造福工程范文篇6

2011年我市老区扶贫扶建工作按照市委的工作部署,统筹规划,积极努力,理直气壮地宣传老区;服务好照顾好革命“五老”人员;认真实施“造福工程”;进一步推进老区生产发展,完善老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扶持农村群众增加收入、脱贫致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倾情倾力为革命“五老”人员服务。

把革命“五老”人员新的定补标准(每人每月500元)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同时尽可能在医疗补助、生活资助和其他方面给予更多关心和帮助,把党和政府对革命“五老”人员的亲切关怀落到实处,确保革命“五老”人员安度晚年。

二、加强调查研究和部门协调,增强合力助推革命老区加快发展。

加强调查研究,精心谋划和制定加快革命老区特别是基点村发展的政策措施。与市老区促进会联合起草了《市加快革命基点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分别与市交通局、林业局、水利局、老促会等部门召开座谈会商讨研究进一步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具体措施;联合林业局研究起草了《市2012—2015年革命基点村毛竹丰产示范工程实施方案》;联合交通局共同开展了省定革命基点村道路未硬化情况调查工作,为市委加快老区发展制定政策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三、老区宣传工作成效显著。

我办以弘扬革命传统为宗旨,认真抓好老区宣传工作,打好老区“红色品牌”。充分利用《中国老区建设》、《红土地》、《福建日报》、《闽西日报》及各种地方报刊、政府网络、电视台等媒体宣传老区建设的有关政策措施,老区村特别是革命基点村的建设发展,老区扶建中的好人好事,致力于宣传老区精神,弘扬革命传统。做好老区革命遗址资料汇编,争取到省办维护资金33万元,分别对县“刘亚楼将军故居”、连城“松毛岭战役遗址”、新罗“东肖龙泉村新四军二指队旧址”、漳平“龙车革命纪念馆”进行了重点维护。

每年切出专项宣传经费在《闽西日报》开辟栏目——扶贫开发在闽西,宣传报道老区扶贫工作。全市每年订阅《红土地》2300多份,实现每个老区村1份;订阅《中国老区建设》750份。2011年我办获全国老区建设宣传工作一等奖;被《红土地》杂志社评为全省发行工作先进单位。

四、按计划如期完成2011年度老区建设和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

一是认真实施2011年老区指标扶建项目,其中:用于革命基点村基础设施补助项目143个,生产发展和社会发展补助项目39个。同时跟踪落实好各县(市、区)由省直接带帽项目176个;组织实施好永定湖山巴戟天种植与加工、县中堡章丰高产毛竹林、连城县林坊乡鲜切花等3个2011年度省老区科技示范扶贫项目。目前以上项目实施进展顺利,已初具规模,成效显著。

二是加快推进“造福工程”实施进度。继续抓好过去14个省级示范点、30个市级示范点的续建和完善工作。积极参与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突出抓好古田、白沙、高陂三个试点镇的“造福工程”示范点建设。目前省第一期下达我市造福工程搬迁安置任务10493人(2010年灾后重建集中安置提前调度)已经全部完成搬迁安置。第二期“造福工程”指标2500人,已全部落实到户到人。到8月底全部动工,其中完成地基建设382户1584人,完成一层封顶177户769人,完成搬迁8户35人。今年“造福工程”以集中安置为主,安置在10户以上集中安置点的达到80%以上。

在实施过程中,一是突出集中安置。集中安置比例达到80%以上,形成了一批省、市、县级示范点。二是突出统筹整合。把“造福工程”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工业区建设和灾后重建有机结合。三是突出解决搬迁后的出路问题。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优先安排小额信贷。四是突出督促检查,确保扶持政策及时足额到位,确保进度、质量符合要求。五是突出加强领导。积极争取省里在指标安排上给予倾斜。

三是切实做好小额信贷、村级互助资金扶贫工作。继续抓好上杭、长汀、县、新罗四个全国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县(区)工作,帮助42个试点村按照有关要求,精心组织,完善章程,严格监管,确保资金运作有序,帮扶效益明显。今年在永定、连诚、漳平也开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与此同时,扎实抓好全市42个全国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目前,各试点村均已组建协会,制订章程,按“民管、民用、周转使用”的原则,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互助资金良性滚动发展,累计发放贷款630余万元,受益农户2000多户。

四是继续实施贫困人口“母婴平安”项目。除漳平市、连城县外,各县(市、区)均实施了贫困人口“母婴平安”项目。我办从年在县开展贫困人口“母婴平安”项目试点工作以来,先后有县、上杭、永定、新罗、长汀五县(区)实施贫困人口母婴平安项目,共筹集了337万元补助资金。共有4000多名贫困孕产妇得到救助,每名孕产妇得到300—1200元的资金补助。

五是组织贫困劳动力参加扶贫培训。进一步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2011年,全市计划完成贫困户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900人,组织贫困户劳动力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100人,到8月底已完成全年任务的80%。

存在的主要问题

“造福工程”推进存在一定困难。主要是省政府下达的指标与我市实际需要差距较大。按我市2008-2012“造福工程”搬迁规划,今年需完成搬迁安置2万人目标(已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尚有相当部分指标未落实。

2012年工作计划

总体要求

2012年我市老区扶贫工作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认真组织学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九次党代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统一全体干部职工思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委孙春兰书记在我市主持召开的加快老区发展的座谈会的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贯彻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同时要想尽一切办法、穷尽一切手段,全力抓好老区扶贫扶建工作。大力实施扶贫开发、加快推进造福工程、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整合资金、项目,形成扶贫扶建工作合力,助推闽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主要措施

(一)扎实做好老区扶建工作

1、继续加快革命基点村经济社会建设步伐。我市革命基点村绝大多数位于边远山区、山高水冷,自然条件恶劣,是我市欠发达地区。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贯彻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着力解决革命基点村道路质量低劣、雨天行车困难、饮用水困难、不通电话、广播电视入户率低等问题;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等,鼓励和支持发展毛竹产业,努力提高革命基点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2、重抓老区科技扶贫和宣传培训工作。继续抓好省老区科技扶贫试点乡镇的示范项目,重新选择市级科技扶贫示范项目,进一步开展县级科技扶贫示范工作。计划培训革命基点村贫困户劳动力6000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1000人,力争每户贫困户有一个劳务输出,同时继续抓好农函大和一年制农民技术员培训以及农广校教学工作,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技术骨干。认真抓好老区宣传工作,打好老区“红色品牌”。充分利用《中国老区建设》、《红土地》、《福建日报》、《闽西日报》及各种报刊、政府网络、电视台等媒体宣传老区建设的有关政策措施,老区村特别是革命基点村的建设发展,老区扶建中的好人好事,致力于宣传老区精神,弘扬革命传统。做好老区革命遗址和革命历史纪念馆重点维护。

3、落实和完善“五老”人员服务管理,确保革命“五老”人员安度晚年。照顾好、服务好我市尚健在的革命“五老”人员3921人,落实和完善“五老”人员生活定补和医疗补助,及时向革命“五老”人员按500元标准发放定补金。同时尽可能在医疗补助、生活资助和其他方面给予更多关心和帮助,把党和政府对革命“五老”人员的亲切关怀落到实处,确保革命“五老”人员安度晚年。

4、继续做好各项常规工作。主要是做好老区扶建资金的管理工作,重大节日慰问革命“五老”人员和遗偶工作,组织和检查、监督“五老”人员定补资金和医疗资金的发放,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等,不断推进老区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二)继续实施“造福工程”,2012年拟实施“造福工程”搬迁12000人。

1、突出集中安置。集中安置比例力争在85%以上,继续扶持建设一批省、市、县级示范点。

2、突出统筹整合。把“造福工程”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工业区建设和灾后重建有机结合。

3、高度重视搬迁户解决搬迁后的出路问题。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优先安排小额信贷。

4、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扶持政策及时足额到位,确保进度、质量符合要求。

5、加强领导。积极争取省里在指标安排上给予倾斜。请求市委市政府继续列入市对县(市、区)党政目标管理内容,继续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

(三)扎实做好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工作。

继续抓好上杭、长汀、县、新罗、今年新增试点村工作,按照有关要求,精心组织,完善章程,严格监管,确保资金运作有序安全,帮扶效益明显。

(四)、继续开展小额信贷扶贫,推进扶贫到户工作的深入开展。

继续通过三种类型的小额信贷措施,扶持2.7万户低收入阶层和贫困群体开展微型创业,提高自我发展能力。(1)继续做好扶贫机构开展的小额信贷,争取扶持5000户。(2)开展“村基金”模式的村级小额信贷组织试点工作。目前,我市已有42个村开展村级互助基金活动,每村由中央财政各补助15万元。

(五)争取“母婴平安”项目覆盖全市。

继续实施贫困人口“母婴平安”项目,争取实现“母婴平安”项目覆盖全市贫困人口。

(六)组织贫困劳动力参加扶贫培训。

计划组织900名贫困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组织5100名以上贫困户劳动力参加农业科技培训。并按培训类别予以补助。

造福工程范文篇7

要想富,先修路是农业大市,农村公路建设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村村通”工程建设中,坚持早安排,早动手,组织有关人员提前制定出了“村村通”工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深入到有关乡镇、有关村庄进行摸底调查,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提高了百姓修建农村公路的积极性。为了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他把建设任务全部层层分解到局领导干部身上,实行领导干部包乡镇包村包路,责任到人、任务到人。每一条公路改造建设过程中,他都是风餐露宿奔波在建设工地上,跟踪、督促进展情况,协调、处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千方百计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困难。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常说,公路建设是造福于民的百年大计,如果质量有问题,不仅不会造福于民,而且会影响党和人民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他一上任就提出了“质量就是交通部门的生命”的口号,要求不建则已,建就建高质量的公路。为了加强质量管理,市交通局投资80多万元成立了质监站,并对有关工程队进行整顿,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每一项工程,在选择施工队伍时,首先看有没有施工资质,然后看他们的技术力量、机械设备;工程开工前,都要组织监督、监理、施工、项目法人等有关人员开会,明确质量标准、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他要求按照基建程序实行五级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每道工序都进行检测,上一道工序未经监理、监督人员检测验收合格,不准进入下一道工序,对存在的质量隐患,一经发现,该返工的坚决返工,绝不手软,对工程疑难问题,通过召开监督、监理例会等形式,与施工单位一起想办法,共同攻克难关。

科学规划,造福于民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和班子成员一起,立足当前公路建设实际,在“五纵八横大循环”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规划全市路网。他们利用修建大广高速的机会,把衡榆高速公路以西的路段全部调到高速公路以东,线形顺直了,避免了来回穿越高速公路;对大张路、段土路两条乡级公路上报市局升级为县级路;在主干公路之间又规划了八条乡级公路,使我市路网布局更加合理。同时,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协助下,他们争取到郭辛线、肃衡路改线、赵宁线以及乡村公路四大公路建设项目,公路建设总里程182公里,总投资13554万元。铺下的是路,树起的是碑,连接的是心,通达的是富。在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下,市465个行政村已经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为经济腾飞夯实了基础。

造福工程范文篇8

“当干部就要多做造福人民的事”,这句简明朴实的话,充分表达出郑培民对党的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理解,也是郑培民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和不懈追求。他无论是担任市、州委书记,还是在省级领导岗位上,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造福人民为自己从政的第一职责,一切都从维护人民利益出发,一切都为了人民。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党的事业的骨干,就必须以郑培民为榜样,把为民造福作为自己的最大职责和最高使命,作为我们各项工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为人民谋取更多的利益,创造更大的福祉。

要造福人民,必须真心诚意,爱民待民。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如果没有爱民之心,是难以为民造福的。要有爱民之心,必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各级领导干部虽然都身居领导岗位,手中握有大大小小的权力,但是绝不同于封建官吏或资产阶级政客。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于为人民办事。郑培民始终坚持领导就是服务的原则,信奉“老百姓比天还大”,把人民当作自己的父母。他身为高级干部,却始终保持与普通群众的平等关系,被老百姓称为“好朋友”、“好兄长”。这与一些干部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以“老板”、“父母官”自居,甚至在群众面前摆架子、耍威风的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出现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子在于是不是真正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不是摆正了同人民群众的位置。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将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相统一,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人民主人地位相统一,坚持对上级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统一,永远把自己放在人民公仆的位置上,甘心情愿、老老实实地履行人民公仆的职责。要有爱民之心,必须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说到底是感情问题。情通则理达,感情问题解决了,才能端正对群众的态度,才能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郑培民在多年的领导工作中,尽管岗位多次变动,职务越来越高,但他心贴群众越来越紧。不论走到哪里,都要深入到群众中去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与群众真心交朋友,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在他身边,有生活贫困的朋友,有身体残疾的朋友,有孤寡老人朋友。朋友有难,他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总是千方百计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因而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戴。现在,有些领导干部与群众的关系越来越疏远,根本原因是对群众的感情越来越淡薄。个别干部对老百姓的疾苦麻木不仁,对困难群众避之唯恐不及。这种对群众没有感情的领导干部,决不是好干部。领导干部要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就必须像郑培民那样,俯下身子,经常深入到基层群众特别是生产生活上存在这样那样困难的群众中去,关心他们的生活,体察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呼声;就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始终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坚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办符合人民群众要求的事,而不能从制造个人政绩出发,围绕个人升迁去办事。

要造福人民,必须加强学习,提高本领。郑培民爱学习,讲政治,顾大局,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在他的办公室和家里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政治理论书籍,一本本写得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平时出差在外,一有空闲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政治上的坚定和理论上的清醒,使他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对党忠诚,顾全大局,开拓进取,坚定不移地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地的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带领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奔小康,取得了为民造福的显著成绩。郑培民的事迹表明,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光有为民造福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不断提高为民造福的素质和能力,要会办事、办成事、办好事。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努力掌握做好工作所必须的一切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领域,不断提高思想文化素质。首先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关键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本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要学习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科技、管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并把这方面的学习同加深领会和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紧密结合起来。领导干部加强学习,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一定要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要求来进行,一定要紧密联系认识和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来进行,一定要紧密联系自身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改造来进行,一定要紧密联系更好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来进行。同时,要努力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从而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驶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不断创造为民造福的新业绩。

要造福人民,必须改进作风,真抓实干。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无论在哪儿工作,郑培民都夙兴夜寐,忘我工作,咬紧牙关,苦练内功,脚踏实地不飘浮,埋头苦干不张扬,横下一条心坚持不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而多做打基础的工作、对长远有利的工作。我们学习郑培民,实实在在地为民造福,就必须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一是要恪守为民之责,干实事求实效。在郑培民领导过的地方和曾分管的每一领域,留给世人的虽然不是眼见耳闻的大“工程”,但都是为群众谋实事、求发展、铺路子的实实在在的政绩。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也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在。在推进改革发展、为人民谋利益的问题上,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勇于实践,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真正做到当一任领导,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建一方文明,保一方平安,上不愧党,下不愧民。二是要不畏艰难,艰苦奋斗。作为一名党的干部,在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能否保持旺盛的斗志,这是一种考验。当经济发达了,物质条件改善了,特别是地位变了、职位高了,能否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这更是一种严竣的考验。郑培民从不贪图安逸,不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带头与群众同甘共苦,艰苦创业。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像他那样,大力弘扬克难求进、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自满,都不能懈怠。要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努力做到奋发有为,大有作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造福人民。三是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大浪淘沙,警钟长鸣,不忘宗旨,永葆本色”,这十六个字,是郑培民的座佑铭,也应当是所有领导干部经常审视自己、鞭策自己、提高自己的宝贵箴言。各级领导干部要以之为鉴,公正处事,在制定政策、选拔干部、调度资金以及解决具体纠纷时,时刻坚持出以公心,公道办事;廉洁自律,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廉洁自律形象,赢得群众的尊重;真诚待人,团结同志,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集中为民造福的力量。

造福工程范文篇9

走进,你一定为迅捷、发达的交通而感叹:石黄高速、大广高速、307国道与京九铁路交相辉映;衡井线、武辛线、大张路、西铁线、深杨线、沿皇线、保衡路、肃衡路纵横交织;全市国省干线通车里程达169公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1260公里,465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道路通畅了,经济发展了,这一切都离不开市交通局长几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献。

要想富,先修路是农业大市,农村公路建设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村村通”工程建设中,坚持早安排,早动手,组织有关人员提前制定出了“村村通”工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深入到有关乡镇、有关村庄进行摸底调查,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提高了百姓修建农村公路的积极性。为了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他把建设任务全部层层分解到局领导干部身上,实行领导干部包乡镇包村包路,责任到人、任务到人。每一条公路改造建设过程中,他都是风餐露宿奔波在建设工地上,跟踪、督促进展情况,协调、处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千方百计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困难。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常说,公路建设是造福于民的百年大计,如果质量有问题,不仅不会造福于民,而且会影响党和人民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他一上任就提出了“质量就是交通部门的生命”的口号,要求不建则已,建就建高质量的公路。为了加强质量管理,市交通局投资80多万元成立了质监站,并对有关工程队进行整顿,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每一项工程,在选择施工队伍时,首先看有没有施工资质,然后看他们的技术力量、机械设备;工程开工前,都要组织监督、监理、施工、项目法人等有关人员开会,明确质量标准、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他要求按照基建程序实行五级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每道工序都进行检测,上一道工序未经监理、监督人员检测验收合格,不准进入下一道工序,对存在的质量隐患,一经发现,该返工的坚决返工,绝不手软,对工程疑难问题,通过召开监督、监理例会等形式,与施工单位一起想办法,共同攻克难关。

科学规划,造福于民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和班子成员一起,立足当前公路建设实际,在“五纵八横大循环”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规划全市路网。他们利用修建大广高速的机会,把衡榆高速公路以西的路段全部调到高速公路以东,线形顺直了,避免了来回穿越高速公路;对大张路、段土路两条乡级公路上报市局升级为县级路;在主干公路之间又规划了八条乡级公路,使我市路网布局更加合理。同时,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协助下,他们争取到郭辛线、肃衡路改线、赵宁线以及乡村公路四大公路建设项目,公路建设总里程182公里,总投资13554万元。铺下的是路,树起的是碑,连接的是心,通达的是富。在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下,市465个行政村已经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为经济腾飞夯实了基础。

造福工程范文篇10

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办好实事

**省**渔业管理委员会增强服务地方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牢固确立全心全意为地方服务、为基层服务、为渔民服务的理念。真正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帮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不遗余力地支持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水环境治理、生态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渔业管理和惠及民生等方面办好了实事。2008年,**省**渔业管理委员会向**流域管理局及**省有关部门申请在度假区小梅口5.6平方公里的水域进行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并将其做为“十件好事”之一提上了重要日程,进行了迅速有效的实施。经过前期的精心准备,江浙沿湖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湖州**旅游度假区的积极配合下,今年的6月1日到15日,由四大队负责,共出动船只10艘,动用劳力30余人,克服高温天气,拔出各类竹桩XXXX根。。。。。。(这个有我来填写)。自清理后,水质明显改善,蓝藻明显减少,初步重现了小梅口5.6平方公里的水域的碧波美景。

高度重视以人为本造福百姓

江浙沿湖各级政府,特别是**渔业管理委员会和湖州**旅游度假区,坚持以科技兴湖大力推进现代渔业发展的理念,坚持以依法治湖不断强化湖区渔政管理的理念,积极营造团结管湖的和谐友好氛围,对****的生态修复治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以人为本,造福百姓,多做打基础、增后劲、管长远的工作,保持**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胥湖、东西山水域的**银鱼、秀丽白虾、翘嘴红鲌保护区成为农业部首批40个部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东**8000亩的生态修复区、20万亩水草保护区和10万亩蚬子保护区的养护和管护工作得到加强,水生植被恢复良好。苏州市加大了对湖岸湿地和生态修复的财政投入和建设力度。宜兴市、武进区积极实施生态清淤工程。湖州**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了生态湿地工程。沿湖九县、市、区联合发出了《保护**母亲湖、治理**水环境》的倡议书。所有这些,有力地推动了**的生态文明建设。

落实科学发展勇于改革创新实现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