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素质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3-10-10 16:57:18

员工素质培训

员工素质培训范文篇1

当前,中国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新一轮的企业竞争中,人才竞争成为了首要的战略资源竞争。如何提高员工素质,让企业的人才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怎样提升企业的社会品牌形象,这些研究必须提上日程,并应引起管理层足够的重视。本文首先介绍了对员工素质和企业社会品牌形象的认识,以及员工素质与提升企业社会品牌形象的内在关系,然后对如何加强员工素质培养作了一些探讨,并结合企业实际就如何开展员工素质培养发表了一点自己的见解,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对员工素质提高及企业社会品牌形象的提升工作有所借鉴。

目录

引言

1对员工素质与企业社会品牌形象的认识

1.1对员工素质的认识

1.2对企业社会品牌形象的认识

2员工素质在企业发展和企业社会品牌形象提升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1提高员工知识和技能水平是提升企业社会窗口形象的重要保证

2.2加强和提高员工素质是提升员工对企业价值认可度的内在因素

2.3员工素质是企业社会品牌形象提升的驱动力

3提升企业社会品牌形象,加强员工素质培养势在必行

3.1企业面临的现状要求企业加强员工素质培养

3.2员工队伍现状要求企业加强员工素质培养

3.3加强员工素质培养、提升企业社会品牌形象是上市公司股东对企业提出的必然要求

3.4通信企业要实现走出去战略,提升企业的国际品牌形象,加强员工队伍素质培养是关键。

4结合企业实际加强企业员工素质培养的途径

4.1加强企业领导者的素质培养

4.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创建学习型企业是提高员工素质的基础

4.3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和培训资源,开展针对性培训和评估,通过提高培训工作的有效性,提高员工素质9

4.4加强企业执行力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效果,切实增强员工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4.5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和职工代表大会作用,不断营造电信之家氛围,切实提升员工的归属感

4.6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搭建员工施展才能的大舞台,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结论

参考文献

加强员工素质培养,提升企业社会品牌形象

当前,中国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按照加入WTO后中国政府的承诺,中国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很多行业已先后向外资开放,中国电信行业也到了最后的过度期。面对强大的外资对手,我们该怎么办呢?肯定都会说,那就是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如何提升呢?笔者认为:尽管有资金、人才、技术等等企业资源,但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在于人,而人的关键因素是素质,培养造就一支能适应市场竞争、能经受严峻市场考验的员工队伍是企业的当务之急,特别是对于通信企业这一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更是如此。要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必须加强员工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员工素质,只有充分把握员工素质这一内在动力的持续改进,才能有企业社会品牌形象的不断提升并通过社会品牌形象取得企业的长久辉煌。

1、对员工素质与企业社会品牌形象的认识

1.1员工素质,又叫胜任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成就卓越与成就一般的人区别开来的深层特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对素质的概念作了非常形象的解释,他将人的素质从上到下分为6个层面即第1为知识,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2为技能,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3为社会角色,指一个人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4为自我概念,指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5为特质(性格),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反应;6为动机,指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持续渴望进而付诸行动的内驱力。笔者认为,素质是员工从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可以衡量的内在的素质和精神面貌,是可以判断是否与企业价值、个人价值相吻合的语言和行为。因此,要认识员工素质,就必须清晰地知道企业价值理念和企业文化的内涵并能予以固化,从而形成一个标准,让员工能朝之奋斗和追求。

1.2企业的社会品牌形象,在我理解就是大众对企业的一种认知度和总体评价。公众和客户对企业品牌形象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一个企业的品牌形象由很多的元素组成,包括它的产品、技术、服务和企业公民义务等等内容,企业社会品牌形象只有在产品具有竞争力,技术水平领先、服务一流并在认真扮演好企业公民角色的基础上才能长青,才能在公众中长期占有一席之地。

2员工素质在企业发展和企业社会品牌形象提升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2.1提高员工知识和技能水平是提升企业社会窗口形象的重要保证

员工素质中的知识和技能,影响着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工作标准。素质越高分解任务的能力就越强,完成任务的概率就高,企业的发展速度就越快。因为企业是由大量的元素组成,企业的运作是一个流程,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以及日常的行为方式,直接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会给公众和客户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直接影响着公众与客户对企业社会品牌的评价。

2.2加强员工素质培养是提升员工对企业价值认同度的内在因素

员工素质中的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动机等将直接影响企业文化建设,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企业员工能否认同企业价值,能否与企业共同成长,能否发挥员工的最大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员工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负责敬业的态度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是企业品牌形象的一面旗帜,同时为品牌形象的提升注入了生命元素。

2.3员工素质是企业社会品牌形象提升的驱动力。

作为窗口行业的电信企业,通过提供电信服务而得以生存和发展,员工言行举止、服务水平和态度、网络保障能力、效率等等都直接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讲品牌建设,不只是广告上的一个品牌承诺,更需要有载体,那就是品牌不仅是视听效应,而是能让人感受到的一种服务和心理满足,是必须靠员工的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要创建一个品牌只需要一个好的策划就可以,但要保持和提升一个企业的社会品牌形象则需要更多的努力、需要更多的以员工素质为载体的投入。

3提升企业社会品牌形象,加强员工素质培养势在必行

3.1企业面临的现状要求企业加强员工素质培养以提升企业社会品牌形象

当前,通信行业面临着国外电信巨头的强大压力,练好内功、提升企业社会品牌形象显得犹为重要。在技术一体化的背景下,技术上的瓶颈已不再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更多是依靠以内容和服务为竞争手段的软资源。企业竞争的焦点更多是管理上创新和执行力建设,有没有一支懂管理、精技术、有内外客户意识的高素质员工队伍成了企业未来竞争的主要法宝。各大电信运营商非常重视员工培训,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尽可能挖掘员工的潜能,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员工素质,锻炼和储备能适应竞争环境的员工队伍。各大电信运营商都已建立自己的社会品牌形象,并以各自的优势彰显企业文化,在社会公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要巩固品牌在公众中的形象,员工素质的培养提升排在了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为提升社会品牌形象,中国移动向社会作出了八项承诺,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也提出了提供市话详单、预约服务等承诺,旨在通过这些举措来提升企业形象。但这些举措都必须由员工来完成,并且需要长期的坚持,这就和员工素质定义完全吻合,要求员工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熟练掌握业务技能、认真贯彻执行企业规定、遵守相应的纪律、有良好的服务意识等等素质要求。

3.2企业员工队伍现状要求必须加强员工素质培养

中国通信企业特别是固网企业因为历史的原因,员工队伍规模庞大,但更多的是具有一般能力的中低管理技术人员,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极为缺乏,很大一部分员工适应了以前的经营思路和工作思路,很难适应企业转型的需要,对企业实施战略转型所要求的素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说要转型,必须思想先行,只有坚定了我们的思想,才能在转型中有所作为,出得了实绩。目前,大量的员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单一,视野很窄,不符合复合型人才要求。这些现状导致了我们的经营管理还比较传统,从而出现重大失误、网络响应不够快,导致我们的业务推出滞后,服务因业务技能不熟而出现差错或等待时间太长,客户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礼貌而引起客户的不满,员工维护企业形象的自觉性不够,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社会品牌形象,影响了企业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长此以往,将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3.3加强员工素质培养、提升企业社会品牌形象是上市公司股东对企业提出的必然要求。

很难想象,股东会将自己的资金投资于企业员工素质低下、社会品牌形象不佳的企业。因为这样的投资存在着太大的风险。作为上市企业,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披露已成为既定的事实,而且要求越来越高。股东作出投资决策的前提是能否给自己带来预期投资收益,而保证投资收益来源的就是企业的员工队伍,只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能创造出高效益,才能用业绩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3.4通信企业要实现走出去战略,提升企业的国际品牌形象,加强员工队伍素质培养是关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企业要实现走出去战略,在不同的国度实现我们的业务经营和品牌传播都必须保证有一支能适应国际企业管理的员工队伍,他们必须具备国际化经营的战略思想、能适应不同国度的文化差异挑战、需要有激励国外员工积极工作的管理艺术和外交才能、如何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以建立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等。这些是实现走出去战略实现的必备人才要求,需要不断的实践、不断的灌输和培养才能提升。当今中国企业处于在市场的竞争中不断积累不断学习的阶段,需要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很多,只有员工有这种意识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我们实施的国际化战略才会取得成绩,才能不断提升我们的企业国际品牌形象。

4结合企业实际加强企业员工素质培养的途径

作为通信行业的一员,中国电信拥有很多的资源,为我们加强员工素质培养以提升企业社会品牌形象提供了很多资源和条件。这其中既包括我们的网络资源和IT意识和经过长期发展积累下来的优良传统。笔者认为,加强员工素质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加强企业领导者的素质培养。

员工的素质高低取决于企业领导者的素质。看企业的发展,同时更要看企业领导者的素质,在如今的商场上,游戏的规则已经改变,在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靠领导者的素质,他们的市场洞察能力、决策能力和培养下属能力都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死存亡。通过领导者的培养管理和直接的影响,是提升员工素质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目前,中国电信集团正在实施的企业领导人员素质模型建设正是基于此点考虑,而且随着推广的不断深入必将取得很好的效果。

4.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创建学习型企业是提高员工素质的基础。

一个企业是否有优秀的员工队伍,首先得看这个企业是否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凡属世界知名跨国公司,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的企业文化,并能深刻激发其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和强烈的敬业精神,始终忠实于自己的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激发员工自我学习的自觉性,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中国电信作为一个拥有一百年发展历史的国有大型企业,在发展和不断的变革中,积淀了很多优秀的企业文化,如何将这些资源转化为优势,我认为,要在服务于企业战略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企业文化的修订和宣贯,真正让优秀的企业文化深入每一位员工的工作和言行中。

4.3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和培训资源,开展针对性培训和评估,通过提高培训工作的有效性,提高员工素质。

作为信息行业的领头军,中国电信拥有先进的电信网络和培训资源。如何利用这些网络资源提升培训工作,值得我们管理人员研究和不断积累。传统的培训存在着资源集中、参训人员互动、沟通交流方便等优势,但也存在着耗费巨大、时效性不高的缺陷。利用先进的网络开展培训,可以节省企业资源、提高培训的时效性,同时作为一种导向,就是要求员工要有一种意识即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但另一个方面,必须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加强培训评估。只有有效的培训,才能真正提升员工自己的素质。我认为,加强培训评估,必须与员工激励结合起来,那就是培训发生的费用与培训后的效果联系起来,将培训后对工作的影响,带来的工作转变作为一种考核的依据,作为培训经费开支、职业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

4.4加强企业执行力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效果,切实增强员工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现代企业的正常运转所依据的是一种现代治理结构和严密的规章制度。中国电信已成为在香港和纽约上市的上市公司,在企业运转和资本市场上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运作经验。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必须加强执行力建设,保证公司决策信息的上下一致性,不出现信息不对称和信息的贯彻不力。只有保证决策的上下贯通,才能有效开展企业的经营工作和获取最真实的基层信息。同时,执行力的加强也是对员工的一种自我提升,只有严格按制度办事,才能适应企业的不断发展,一种声音对内对外,保证企业与员工的同步前进。正如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只有军令统一才能打胜仗一样。

4.5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和职工代表大会作用,不断营造电信之家氛围,切实提升员工的归属感。

只有全体电信员工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才能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因此,必须注重员工的忠诚感培养。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和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充分倾听员工的心声,让员工尽可能地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关注员工思想动态,想员工之所想,解决员工的后顾之优,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积极扮演最佳顾主的角色。员工有了这样的家的感觉,就会自觉地像呵护自己的家一样维护企业的社会品牌形象。

4.6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搭建员工施展才能的大舞台,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员工的素质是否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好的舞台。只有作出的成绩得到上下的一致认可,才可能激发员工的更大的积极性。因此,企业要不断完善激励机制,要加强激励的导向作用,为员工建立畅通的职业发展通道,鼓励员工创新和自我学习,将员工薪酬、晋升向讲贡献、讲业绩转变,尽可能地挖掘员工的潜力,不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

五、结论

员工的素质与企业社会品牌形象是一对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两个变量,员工素质经过不断培养提高并且通过员工的工作和日常行为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社会品牌形象,它是品牌形象提升的内在因素。而企业社会品牌形象的提升,会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荣誉感,增强自我学习进取的意识。一个好的社会品牌形象就像一块吸铁石,将员工紧紧地粘在一起,发挥员工的聚类效应不断挑战新的高点,不断创造出企业新的辉煌。

加强员工素质培养需要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完善相关机制,更需要作为普通员工的你我,自觉地维护企业社会品牌,为企业社会品牌形象提升投入我们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2]詹姆斯•库泽斯,巴里•波斯纳《领导力》

员工素质培训范文篇2

就企业员工整体素质而言,主流是好的,政治坚定、思想健康、作风扎实,在历史上各个时期均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群体。但与此同时管理者也要看到,煤炭企业员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并未同步于企业的改革发展进程,这与企业改革发展的目标仍有一段距离。思想观念滞后。市场经济体制下,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内部形成的人事任免制度、劳务用工制度和薪资水平已明显落后,配套的激励机制也有待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难免误导其产生错误的认识和严重的“大锅菜”和“铁饭碗”思想,甚至对于绩效考核置之不顾,缺乏竞争意识。除此以外,大部分员工学习观念落后,部分员工心气浮躁,蒙天混日,没有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欠缺工作热情;员工思想政治素质低下极易滋生“野蛮”生产、违规操作等不良行为,煤炭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便无从谈起。业务素质薄弱。员工文化水平的提升是全面提升其业务水准的前提。煤炭企业的员工多为政策性分配的非煤专业毕业生和复转军人,大部分生产一线员工是农民工,这些员工起点低,文化水平偏低,专业知识匮乏,对新知识、新技能的领悟能力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要提升业务技能相当困难,而且提升空间有限,这非常不利于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甚至会影响生产效率,阻碍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员工文化教育程度低,基础差。掘采一线工多数是农民工,对于煤矿的理论和认识严重不足,加之自身文化程度相对较低,限制了其自身业务技能的提高,近几年,煤矿高新设备与技术的投入量与应用程度不断提升,其理论基础的羸弱,使得在接受与操作过程中难度大,面临很大的障碍。培训体系不完善,强度较低。煤炭企业员工培训主要特点是,时间短,任务重,种类多,诸如:安全法规、安全知识、操作技术、自救知识等等,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并且运用难度可想而知,部分企业的畏难情节和任务思想作祟,过分夸大培训难度计划制定不合理,实施难,流于表面形式,最终导致了员工培训质量低下。素质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员工素质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积累与学习的过程,需要大量时间与精力的投入,而一些企业盲目追求生产任务的数字化,投入严重不足,培训工作缺乏人力物力财力,使得培训工作成效不明显,进展缓慢,导致了员工素质的忽视。

提升煤矿企业员工素质的几点思考

加强企业员工素质教育已迫在眉睫。煤炭企业应基于企业实际和员工素质水平统筹规划,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建立学习型煤炭企业,营造自主学习氛围秉承“好的企业永远都是学校,好的员工永远都是学生”,鼓励员工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建立相关奖惩机制,增强员工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加大工教育的投入力度,奖励力度,将员工素质的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基本内容来落实与考核,摆正员工教育的位置。坚持员工教育工作关系事关企业的长远发展,事关企业的未来。培训建设精细化、持久化,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岗位技能员工培训是提升员工素质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途径,应当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增加培训的内容与教学方式现场化的投入力度,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措施,以岗位技能标准为主,技能提升为重点,举办员工岗前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员工技能鉴定培训,以员工培训中心为载体切实提升员工素质。一是基于企业实际确立长远的和近期的职业培训规划;这套规划要面面俱到,要涉及人才培养和规范操作等相关知识内容,必须是一个全方位的培训规划。二是要全力贯彻落实职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各岗位人员参与技能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切实抓好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教育,尤其是对青工要特别强调抓好基本功训练,对已掌握基本技能的员工抓提高性训练,通过学习培训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更多的技术能手、操作能手、工作能手,为企业的改革发展不断做出新贡献。三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大赛、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和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同时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关键点,也是推进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必然选择。针对生产一线的员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不断强化其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普及安全生产知识,规范其生产行为,以实际行动推进安全生产、文明生产,以期最大限度地规避安全事故,确保矿井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安全教育培训要充分利用班组安全活动、班前班后会、每日一题、安全会议、张贴安全生产宣传画、宣传标语及标志、安全文化知识竞赛或演讲等形式,敦促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生产意识,自觉规范自身的操作行为,杜绝“三违”,确保安全生产。煤炭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并非朝夕之事,而是一项复杂曲折、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为此,企业管理者应该确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做好员工的安全管理工作,使员工队伍呈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企业拥有这么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

员工素质培训范文篇3

关键词:校办企业;员工素质;职业道德

1问题背景

高校校办企业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办企业既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场所,同时又是高校创收的重要来源,因此高校校办企业的效益是高校管理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如何提高企业效益并同时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是每个企业的首要挑战,其中最为关键性的资源便是人力资源职称论文。

要提高企业的效益,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把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策略。高校校办企业一般中小型居多,其人力资源问题更为严峻。由于受到企业规模的影响,不易吸引顶尖人才,加之企业自身格局限制,人力资源的挑选、培训、考核等也较难制度化、正规化,因此员工素质会产生令人担心的问题。

素质又称“能力”“才干”“资质”,是驱动员工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其一般分类如下表。

职业道德作为个人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是以“责、权、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道德也是效益”,“行义以正,事业有成”,可以说,一个企业的经营水平、经济效益,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职工的职业道德意识和素质的强弱与高低。

2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文研究高校校办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以重庆市高校校办企业为考察对象,重点研究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工人和销售人员。在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在把握重庆高校校办企业员工职业道德素质的基础上,探讨提高企业员工职业道德素质的有关对策。

问卷的编制通过以下步骤完成:①查阅国内有关企业员工素质的资料,并收集员工素质与培养措施方面的信息。②问卷设计:首先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结合有关文献,设计出问卷初稿;其次请从事企业管理和心理学研究的老师进行指导,然后再经过测试修改后形成研究问卷,以保证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问卷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取重庆市以及合川地区部分高校校办企业员工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16份,有效率为77.3%。研究数据利用SPSS11.0进行处理。

3员工职业道德素质调查分析

3.1员工一般职业道德素质调查分析下面通过工作满意度的调查,了解员工职业道德素质水平的一般状况。

可以看出,46岁以上的老员工在各个方面的得分都比较高,相反是年轻人在各方面的得分都不是很高。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员工对工作满意程度的自评发现:

第一,在单位前途及对发展信心方面技术人员和市场人员分值较高,而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得分较低。原因可能在于在校办企业中,前两者主动性较强、地位较为重要,他们的工作在企业中得到较多的重视。而管理人员与生产工人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对工作现状不是很满意。年轻员工在单位的前途方面显得没有老员工有信心,说明校办企业对于年轻人来说吸引力不大,这可能与年轻人刚走上社会,期望值高有关,相反人员结构老化的结果就是有了一批视厂如家的老员工,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企业的宝贵财富。

第二,校办企业不同程度存在计划经济、事业体制的烙印,在人员管理上,沿用管理高校的方式来要求高校校办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在对领导的信心方面员工普遍不是很满意,反映出员工对领导的信任度不高,这里面有领导自身的因素,也涉及到员工自身的素质水平。

第三,在人际关系中,与同事相处方面,管理人员得分最高,可能与管理人员知识素质较高、修养较好有一定关系。年轻员工普遍没有老员工的人际关系融洽,可能与年轻人本身对现状不很满意,导致对周围关系的忽视。人际关系是任何企业都十分敏感的问题,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工作的效率,企业对人际关系潜在的危机要关注并寻求解决方案,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培养内部和谐的工作氛围。

3.2员工核心职业道德素质调查分析下面是对企业较为重要的道德素质指标,它们反映员工职业道德素质的几个核心问题。调查结果如下表。

在上述职业道德素质指标中,年龄在46岁以上的员工普遍得分较高,可以看出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较高,可能是他们在单位时间较长,感情较深,较稳定。而较年轻的员工对单位感情较浅,相对来说变动性较大,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企业要加强培养和巩固的,否则极易造成人才流失。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归属感、责任感上,分值较低,认为很重要的比例较小。校办企业可能由于自身规模较小,难以引起员工特别是年轻员工的共鸣与重视。企业应加强员工职业道德素养特别是归属感,只有员工真正重视企业,视自己为企业的一分子,才能对企业有责任意识,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在职业道德素质上,企业应加大重视程度和培养力度,培育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利用大学的学术气息和独特优势吸引和稳定员工,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

4员工素质培养方面的现状

下面是员工进企业以来参加企业组织的半天以上的培训情况调查表。

参与调查的人75.7%进入企业5年以上,可见企业培训的频率十分低,但员工对为数不多的培训满意度还是很高,高达52.8%的人认为很满意企业培训。可见员工对企业培训还是很盼望的,但企业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及时开展培训,不能满足现有员工培训的需求。另外,在现有工作是否能让自己充分发挥潜力的问题中,员工68.1%认为只能一般发挥自己潜力,只有0.9%的人认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潜力,可以看出校办企业中员工潜力还有待挖掘。

5研究结论与对策

5.1研究结论第一,高校校办企业员工中年轻层(20-30岁)的职业道德素质现状不很令人满意,这些人对于校办企业满意度普遍不高,这样会影响这一部分人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率。校办企业中年老(46岁以上)的职业道德素质较高,这方面较令人满意。

第二,员工素质培养和提高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没有从根本上满足员工的培训需要,没能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

第三,校办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制约了培训措施的展开,培训工作做得很不够。高校校办企业应充分发挥身处高校的优势,培养出自己真正需要的高素质员工。

5.2措施建议第一,根据员工素质结构进行职业道德培训方案的设计。对员工进行素质结构分析,基于员工素质的结构层次,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出符合本身特点的职业道德培训方案。员工素质结构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知识结构,对知识结构进行分析,须从文化教育水平、职业教育培训、专项短期培训等方面进行考虑;二是年龄结构,年龄大小和个人接受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培训中,分析年龄结构是比较关键的问题;三是职务结构,职务结构的分析可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目标性,减少或降低培训的随机性和零散性,从而提高培训的效益;四是管理权限结构,在职务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干部管理权限从本职上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其所接受培训的程度和节奏。

第二,着手员工职业道德素质建设,塑造企业的学习文化,健全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结合企业管理者的理念和价值观,通过文化导向性的管理手段,塑造企业组织的“学习文化”,形成一种学习的氛围。调查企业中正是因为缺少这样一种文化氛围,导致员工普遍的归属信任感不强。员工职业道德素质建设,塑造企业学习文化需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公务员之家

①营造软环境。一是实现员工与岗位的和谐与匹配。员工与岗位的匹配是双向要求,岗位与企业管理的匹配也应是双向的。二是营造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环境。崇高的职业道德不但表现为自觉履行职业责任、遵守职业纪律,还表现为完成本职工作的过硬本领。员工处于这种环境下会深感知识技能的可贵,会不断丰富知识、提高技能;任人惟贤而不是任人惟亲,使真正有才能的人得到信任,担当重任,从而在工作中具有成就感,在接受重任挑战过程中不断成长。三是营造竞争环境。通过建立合适的竞争机制,使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公正合理地对员工的德、能、勤、绩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奖优罚劣,形成既有动力又有压力的竞争机制。这既有利于员工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不断提高素质,同时也为优秀员工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②改善硬环境。硬环境的改善,一方面可以宣传企业文化,加深员工对文化的理解,使之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优越的环境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员工在工作中保持愉悦的心情,增强员工对于企业的感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③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每个人的知识各有偏重,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企业能否做到知识共享、在多大程度上实现知识共享,是与企业的知识管理效率紧密相联的,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强弱。

④全面提升企业内部培训能力。一是加强内部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内部培训师资往往有针对性,彼此熟悉,教与学交流也很容易,有利于学习型组织的营造。培训师资的选择对象应从管理能力强、技能突出、综合素质高的管理层和骨干员工逐步过渡到有专长、特长的普通员工。二是建立广泛的交流、研讨平台。通过不定期的开展跨部门的工作交流、专题研讨、经验介绍,为员工提供一个交流和沟通的环境,在企业内部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

⑤员工职业道德素质建设六结合。一是职业道德素质建设与法制教育相结合,特别是与行业法律法规教育相结合;二是结合行业法律法规和各个岗位的特点,在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制定各个岗位的职业道德具体规范;三是结合职业道德具体规范,建立一套约束机制,以促使员工遵守职业道德;四是结合约束机制,建立一套评价机制,对遵守职业道德的员工进行奖励,对违反者进行惩罚,以促使员工更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五是职业道德素质建设与行业相结合,职业道德具有职业化的特征,职业活动决定职业道德,因而职业道德建设应根据行业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六是职业道德素质建设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没有过硬的职业知识技能是不可能很好地履行职业道德、职业责任的。

参考文献:

[1]吴广宇.公司员工素质结构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06.(2):82—83.

[2]金延平.人力资源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刘娟,耿红.强化企业员工素质教育的思考[J].山东企业管理.2002.(3):45-45.

[4]彭剑锋,荆小娟.员工素质模型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杨方方.培训的三阶段规划[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9):21—22.

[6]郑德全,葛恒春.知识经济与企业员工素质[J].商业研究.2000.(10):24—26.

[7]郑海航,吴冬梅.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三维立体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02.(2):61—65.

员工素质培训范文篇4

电力在国民经济中属于支柱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电力企业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度,在计划经济时期,生产额度由国家调配,人员由国家分配,造成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组织结构僵化的局面,特别是到了90年代,大量有经验的老工人提前退休,大量技术人才外流,这为电力企业目前的人力资源现状埋下了隐患。虽然这几年大量引进技术人才,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知识,但总体素质偏低的现状仍旧没有改善,员工对专业技能的学习与理解和对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从技能人才自身来看,普遍存在安于现状上进心不强的现象,由于制度的原因,相比技术工程管理人员而言,收入悬殊较大抑制了技能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出现了技能人才过于安于现状的局面。此外,员工的培训大多限制于安全培训,且在培训方法、方式都较落后,这对员工的整体素质而言差距较大。那么,作为电力企业必须正确面对这些问题,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和原有员工的素质提升,把员工素质提升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中之重。

2电力企业员工素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1员工知识结构不理想,“素质”参差不齐

电力企业具有公共服务经济属性,其安全发供电与千家万户、国计民生紧密相连,电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员工的综合素质。然而,目前电力企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以某国有电力企业为例,公司在册职工人数为4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仅有39人,管理人员29人,其文化程度也参差不齐,硕士研究生2人,大学本科33人,大专35人,其余大部分人员为高中、技校及以下学历者。大学本科学历以上人员虽然专业知识丰富,但缺乏相应的现场操作技能。而低学历者不仅缺乏实际操作技能且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加之公司的培养机制不是很完善,造成该企业专业人才队伍弱小的局面。

2.2先进技术与工艺的应用和创新能力较弱

这首先是因为公司缺乏创新和竞争机制,大学生对先进科学技术与先进工艺的应用与创新动力不足造成的;其次,僵化、同质化及缺乏公平感的机制阻碍了大学生们的奋斗和创新意志,认为干好干坏都一样,使得大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较低,很多年轻人存在侥幸心理,把不懂、不会当作资本,认为不懂、不会就可以不用干活,造成了与现代化企业的发展相脱节创新与学习意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厂的发展。

2.3对职工的素质培养提升认识不到位

一个人,一个企业的素质是来源于他“软性”的东西,人的潜能素质来自于隐性素质,一个企业的素质来源于“企业文化”,并不仅仅是做好了安全培训,做好了技术培训,这个人就培训好了,这个企业就做好了,需要的是去培养员工的隐性素质,也就是要培养他们的价值观、态度、个性和品质等隐性素质。所以说,电力企业要从观念上重视职工素质的培养,要转变观念,开放思想,着力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2.4职工竞争意识、危机意识相对淡薄由于年轻职工较多,家庭条件较好,没有生活压力,这些人多数只想眼前利益,普遍存在“小成即满”、“小进则安”、“不求过得好,只求过得去”的思想,对企业的发展关心不够,进取心不强,吃苦能力差,缺乏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1]。

3电力企业员工素质提升框架建立

电力企业的员工素质提升框架的建立,是建立在企业战略目标的基础上的,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中人的核心专长与技能又成为素质框架建设的重要因素。

3.1电力企业员工素质模型建立的流程

首先要进行素质研究与开发,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就是要选定职位、选择绩优人员、进行行为事件访谈、收集数据,对信息归类与编码、提炼素质项目、描述出素质特征、建立素质模型;其次是素质模型评估与确认,就是要对已经建立的素质模型进行评估与验证,并选择标杆企业进行对标,确认素质模型的可靠性;第三是素质模型的应用,这个环节又是一个巨大的工程,素质模型建立了,执行力的好坏也就成为素质模型应用的重要影响因素了,特别是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好坏就成了员工素质模型应用好坏的核心。

3.2电力企业员工素质的影响因子分析

素质的构成要素有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隐性因素占80%,这就为我们构建电力企业员工素质的影响因子提供了依据,将电力企业员工素质的影响因子从不同的人员结构进行分类分析:(1)管理人员:①管理能力,这包括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人才的能力、监控能力和领导能力;②帮助与服务,这包括成就导向、主动性、信息搜寻;③目标与行为,这包括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战略意识;④认识能力,主要是业务技能、演绎思维和归纳思维,特别是两种思维对一个管理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⑤影响力,这主要是人际关系能力和人格魅力的建立;⑥自我概念,就是要自信,但是不要自大。这就是电力企业管理人员所需的六种素质要求。(2)技术人员:①管理能力,这主要讲的就是团队协作能力,是一个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②帮助与服务,主要是要人际理解能力和服务意识,就是要具有高度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服务态度;③目标与行为,这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成就导向、工作主动性、信息搜寻、关注程序的能力;④认识能力,主要是业务技能、演绎思维和归纳思维;五是影响力,主要体现在技术能力和人格素养上。(3)工人:①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主要是作业协同意识、危机合作意识的培养;②安全意识,就是要把安全贯穿到工人的骨子里,加大宣传安全意识;③目标与行为的培养,这主要包括成功导向的正确引导、工作主动性的培养以及流程化和程序化的渗透;④对业务能力的不断学习,构建工人学习能力体系和创新体系;⑤自信意识的培养,形成与企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态度。

4几点建议

4.1建立学习型企业,培养员工的学习能力

企业员工素质的高低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当前职工素质现状,应制定中长期教育培训规划目标。要未雨绸缪,要把提高员工素质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结合起来,把具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努力培养高、中、初级各类复合型技能人才,确保职工队伍素质提升工程的稳步推进[2]。提高职工技能素质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和系统性的特点,绝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与企业改革发展相生相伴的长期性工程,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使企业不仅成为工作场所更成为吸纳知识的学校,培养员工终身学习的能力。

4.2培养职工素质,需要丰富的活动载体

丰富的活动载体是保证职工队伍整体技能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的重要平台。应充分发挥电厂职工的主导作用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岗位描述及技术比武等活动,确保了业务学习不断线、无空档,使学习成为职工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岗位达标和“双述”活动,规范员工的作业行为岗位达标是通过对岗位进行分析,对岗位职责、岗位流程、岗位存在的风险等进行总结和归纳,然后让员工熟练掌握岗位技能,从而达到各工种学习、深化、再提高的过程,从而让员工得到整体性的提高;“双述”活动是把各工种操作程序总结出来,写在卡片上让员工学习、不断深化,在现场作业中能够按标准作业。通过岗位达标和手指口述活动员工的基本业务素质得到了整体性的提高,从而使作业更加规范,避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4.3实施职工技能素质工程,要靠长效动力机制作保障

全面地、系统地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必须建立有效的素质提升机制,通过构建多方位激励体系,给予技术能手物质、资金和政策等方面足够的支持,让技术能手在物质上实惠、经济上奖励、精神上光荣、心理上的满足,提高其在企业的地位,让其名利双收,才能有力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

5结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员工素质是关系到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因素,每个电力企业都应高度重视员工素质提升。不仅要关注员工的专业素质还应提高员工的政治素质。企业要用系统的、战略眼光去认识员工素质提升给企业带来的产出,应仔细的分析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要争取形成员工素质提升与企业战略目标因子的高匹配,最终为企业、为职工创造更大的幸福和财富。

作者:赵妮娜 单位:澄合矿务局

参加文献:

员工素质培训范文篇5

关键词:员工素质教育;企业文化;思想观念

一、引言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国民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时展的需求。培养合格公民和造就人才是教育的基本职责,因此,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是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效把握时机、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竞争、培养员工的忧患意识以及开发新的技术是企业振兴的关键。为了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加强员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学习,企业要不断开展各种形式的员工素质教育活动,并对活动内容进行总结。本文主要对员工素质教育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

二、加强员工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员工思想政治觉悟

员工素养教育是一个长久机制,是为员工终生学习打造的平台,对员工生存发展提供措施,推进社会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发展并将科学发展落到实处。企业通过对员工进行素质教育以达到为企业谋福利、使员工获利、为社会谋取福利的目的。政治理论学习能够高效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企业在进行员工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推进员工中心学习以及小组活动制度的制定,要求大家努力学习、提高认知、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深入贯彻党中央精神,在工作中成分发挥自己的作用[1]。员工应该认真学习落实社会主义精神,用新的理论充实自己的思想,用新的纪律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通过详细的学习,使职工在一定程度内获得收获,并根据所学的内容对自身行为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好自己的作用,促进企业发展、维护企业经济稳定,增强企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三、将员工素质教育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

企业凝聚力来源于企业文化,因此,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应将员工的思想教育与企业文化相结合起来[2]。这样可以加快企业的发展。对于如何有效将二者结合起来,本文有以下建议:一是在进行员工素质教育与企业文化教育时,企业要树立明确的目标,并将其作为企业全体职工共同努力的动力。在进行企业文化教育时,企业领导应将企业精神作为企业发展的宗旨,以此来统一员工的意志与行动。与此同时,还要将企业理想与企业精神作为企业的核心内容,更好地体现企业的群体意识。二是在对企业员工进行素质教育时要注重对员工荣辱观的培养。员工要有“集体的荣誉归功于企业员工,员工应以企业荣誉引以为豪”的意识,为企业文化的发展尽心尽力,要时刻想着为企业争光。培养员工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要以企业落后为自己的耻辱,让员工在思想行动各方面管制企业发展,将自身利益与企业发展联系起来。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统一员工思想,帮助员工正确看待企业发展,增强员工的荣辱感、危机感以及责任感,提升员工的市场意识、质量意识以及创新意识,企业相关部门应该开展一些形势任务教育活动,以此帮助员工了解工作任务并且能高效完成任务,这样能够有效的将员工的个人素质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并能够大幅幅度提升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发展。三是制定良好的奖惩制度,树立榜样作用,让员工在工作中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每个人都应该有正确的荣辱观,并应该有追求荣誉的意识。对于一些表现突出有优异业绩并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企业应该对其进行表彰,以此来激励他们继续努力。这样的制度不仅表达了对他们的尊重,还表现了企业对优秀员工的重视。与此同时还能有效培养员工的荣誉感、责任意识以及团队精神,加快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四、改变管理观念,让员工发挥主导作用

员工是企业的生产力,也是企业的主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建立合理的人才管理制度,从而实现民主管理机制,形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体系,以此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工作的主动性,使员工能够更积极地投入到企业工作中去。企业要为员工提供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人才培养平台,为员工提供公平积极的竞争机会,提高员工的竞争意识,同时要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审核,扩大企业人才选择的范围,使选择的人才更全面化,综合能力更强[3]。企业要根据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招聘人才,同事也要加强对在岗人员的管理。构建有效的竞争机制、制定严格的考核方法、树立员工危机意识并采取末位淘汰制的制度,对考核不合格的员工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才能让更好的员工得到发展的机会,使每个优秀员工的梦里都能够被认证。这样的管理机制才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为企业培养更多活跃、有活力、有想法并且积极进取的员工,让企业文化中透露出更多的生命力与创造力,使每个员工都能在企业发展中获取发展的机会和平等竞争的权利。

五、加强专业技术培训,使企业、员工获得双赢

在对企业员工进行素质教育并不断完善企业文化时,相关人员不仅要注重员工思想、文化、技术水平的提升,还要加强对员工专业知识的培养、企业要加大员工专业技能培养的力度,并将其作为短暂性的一个企业发展目标。它一方面关系到企业的长久发展,在服务大局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工会组织的基本制度,在维护企业权利是由引导作用。它将企业发展与维护员工权益有效结合起来,为企业、员工实现双赢奠定基础[4]。通过对员工进行思想素质教育来提高员工素质,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员工生命活力,增强创造力,以此来推进企业进步,促进企业发展。通过企业的快速发展,从中可以获取大量相关专业技术知识,从而进一步为企业培养精通专业技能、又懂得现代经济、科学管理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实现企业长久发展培养充足的人力资源,并为企业文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

六、企业文化中的道德原则

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的人来说不会让大家感觉到文化强制,但是对于企业以外的人来说就会感觉到它具有强制性,因此就需要要求在发展企业文化时要符合企业的发展规律,在进行竞争时要体现出公平公正,要抵制违背道德规范的文化,为企业文化融入一些积极的东西。与此同时,企业是一个注重创造效益的地方,这里的效益主要指的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企业文化如果偏离了这两种效益,那么它就是不道德的[5]。比如一个企业为了谋取较高的经济利益而大量排放污染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对社会利益造成损害,那么该企业的企业文化就是不道德的,它最终的结果就是被整顿或倒闭。多数企业都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利益,剥夺工人权力、非法使用劳动工人,不维护员工权力与福利,压榨工人,这种企业文化都是违反道德标准的,也是国家十分抵制并且会严惩的行为。企业文化中的道德原则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员工将它作为规范自身行为的准则,它贯穿整个企业经营活动,对整个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发展都有重要影响。企业中从事管理和经营的员工群体是企业的主体,企业主要品德是指企业的管理者、经营者以及普通员工的道德水平和道德素质。企业道德文化的集中以及人格化的表现反映出企业主体品格。企业文化的道德原则主要是通过企业经营宗旨、社会责任心和企业道德标准表现出来的,是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的指导方针。

七、结束语

总而言之,员工素质教育与企业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有效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应该注重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通过提高员工的素质使企业能够适应目前逐渐变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为企业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注入新鲜血液和发展力。另外,企业员工的素质教育应该从三方面进行,在努力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觉悟时,使他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对企业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员工的见识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型人才。本文根据员工素质教育与企业文化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到员工素质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员工素质教育对企业文化发展有促进和引导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璐.基于企业战略管理的员工继续教育策略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1.

[2]范华峰.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4(13):11-12.

[3]侯海艳.浅谈职工素质教育与企业发展的关系[J].东方企业文化,2014(13):125+129.

[4]杨春权.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1.

员工素质培训范文篇6

论文摘要:正确认识员工素质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企业员工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企业对员工的思想观念、文化知识、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教育。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以全体员工共同价值观为基础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观念的综合体。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公民素质远不能适应社会和时展的要求。教育是通过培养和造就合格的公民和各种人才来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因此,提高国民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历史地摆在了教育的面前。

员工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客观需要。员工做为企业的主人,是企业生产力和“两个文明”建设的直接承担者,如何把握机遇,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竞争,增强职工的忧患意识,培养一支技术精良,能打硬仗的职工队伍是企业振兴、发展的关键。为营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科技兴企、爱岗敬业的企业文化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员工素质教育活动。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职工思想政治觉悟

员工素质教育是“创争”活动的一个长效机制;是为职工终身学习打造的一个平台;是维护职工生存发展权的一项具体措施;是推进文明建设,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的一项重大举措。通过员工素质教育达到为企业谋福、使职工得利、让社会获得长久效益的最终目的。

政治理论的学习是提高职工思想政治觉悟的重要手段,我们积极推进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例会及党小组活动制度,要求大家勤奋学习、提高认识、增进交流、促进提高,深入学习贯彻好党中央最新精神,在工作生活中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党员也认真学习落实文件精神,用新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新的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通过学习,大家普遍反映收获很大,纷纷表示要在工作中用所学的知识指导行为,充分发挥好党员在参与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方面的带头作用,增强加快企业发展步伐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为我院的改革与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把培养员工的素质教育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

企业的凝聚力来自企业文化。因此,我们必须把培养员工的思想教育与企业精神结合起来。

一是进行企业思想和企业文化教育,企业要有自己的奋斗口号和目标,作为全体职工共同追求的理想。我们以企业精神和宗旨作为在全体职工中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共同基础,企业理想和企业精神作为“企业之魂”,成为企业群体意识的核心体现。

二是进行集体荣辱观的教育,把集体的荣誉归功于广大职工,教育职工以企业的荣誉引以为豪,为企业争光,以企业落后作为自己的耻辱,使职工在思想、行动上关注企业的荣辱兴衰,把企业的命运和自身的利益密切联系起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统一职工思想认识,教育职工正确看待企业发展形势,增强荣辱感、危机感和责任感,提高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要让职工明确当前工作任务,真正把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工作中来。

三是制定良好的荣誉激励制度,使得职工学有榜样,比有目标。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争取荣誉的需要。对于一些工作表现比较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先进人物,给予必要的精神奖励,是很好的激励方法。因为这可以体现人对尊重的需要。在荣誉激励中我们还注重了对集体的鼓励,以培养大家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三、转变人事管理的观念,树立职工主人翁意识

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的生产力。我们建立了以“尊重、发展、激励、约束”为四要素的人才资源管理制度,实现了民主管理机制,形成了一个“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体系,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任人唯贤,形成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人才发展空间,提高全体员工的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奉献精神,把好选人关,对招收的员工从学历、实际能力到品德、责任感、人生要求、自我价值实现做全方位的审核,拓宽人才的挑选范围,从拘泥于专业的范围中跳出来,倡导人才的全面化、社会化。根据需要以灵活的用工制度从各界招贤纳士,同时加强对在岗管理人员的约束和激励。引入竞争机制,制定考核办法,树立危机意识,实行末位淘汰制,对考评不合格的坚决调离本岗位,这样才能给每一位人才提供一个大展拳脚的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培养活跃的、有活力的员工,让有生命力的、热气腾腾的创意在企业中充分体现和重视,让全体员工感觉到有发展的机会和公平竞争的氛围。

四、加大专业技术培训投入力度,实现企业职工双获利

员工素质培训范文篇7

一、批发企业员工素质现状

虽然近年来通过自我教育与引进人才相结合,盐业批发企业员工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三点:

危机感欠缺。盐业批发企业的职工长期生活在专营垄断的环境里,存在着因循守旧的多,开拓进取的少,官商做派的多,行商作风的少,满足现状的多,放眼长远的少。相对其他行业来说,压力较小,收入较高,普遍存在着依赖政策、依靠企业的思想,对各项改革措施心里承受力较弱,当推进食盐流通现代化改革触及到自身时,往往唉声叹气怨天忧人,英雄气短生不逢时,不能正确认清形势,不能理性对待改革。

业务技能弱。业务能力不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当前批发企业中,财务记账已由手工记账改为电脑记账,网络建设由现金支票向电子结算转变,特别是全省实施食盐流通“五统一”后,保管员都必须实时将收发盐品情况录入微机,而一些人至今还是“电脑盲”。现代营销理念对现有人员素质提出了严峻挑战,不少人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或者说“腿脚”迈进了新世纪,而“大脑”仍停留在上世纪,少数员工既不能主动学习新技术,又不能适应新岗位,某种程度上说成为制约了企业加快发展“阻力军”。

服务意识差。近年来,随着食盐批发企业达标创建,“效能提速”,“满意在盐业”等活动的开展,尤其是“用户至上、服务第一”经营理念的导入,员工的服务态度普遍好转,但随着形势的深入发展,用户不仅仅需要服务态度,更注重服务内涵的提升,更希望得到快捷、贴身、周到的服务。而一些员工还没有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仍以“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自居,还以专营商品不愁销自乐,表现在不能按客户指定时间送货,不能按用户要求盐种供货等不一而足。

二、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对策

员工素质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针对改革发展的需求,同时结合企业的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稳妥推进,多渠道、多手段地逐步提高,使企业员工素质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也通过改革“迫使”员工素质大提高,为盐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盐业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要经常在员工中进行时事形势的教育,国内外盐业改革趋势的灌输,企业实际状况与先进企业差距的对比,消除员工头脑中封闭保守观念,使员工对政策、形势、走势有一个准确把握,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食盐专营绝不等同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计划管理,更不能将现在的食盐专营理解为历史上的专卖管理,两者性质上有本质的区别。引导全体员工认识到盐业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认识到打破区域分割实行大市场、大流通是大势所趋,认识到推进食盐流通现代化是维护专营、完善专营、发展专营的需要。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体制机制,广大员工要积极投身改革,做改革的促进派,主动更新观念,跟上时展步伐,不断发展壮大盐业事业。

员工素质培训范文篇8

关键词:酒店餐饮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酒店餐饮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招聘、选拔、录用及培训等方面,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酒店餐饮业企业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升员工工作待遇,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1]。

一、酒店餐饮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员工流失情况严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材料价格受社会膨胀等因素影响,持续上涨,部分竞争力较弱的酒店餐饮业企业,受原材料上涨等因素影响,经营成本升高,加剧了行业竞争,难以有效提升员工的工资待遇。较低的待遇水平,导致酒店餐饮业企业员工流失严重,增加了行业的用人困境。(二)员工素质参差不齐,难以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酒店餐饮业企业在人才招聘时,未明确规定员工需具备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导致员工素质普遍不高。酒店餐饮业企业的员工目前多以初高中文化为主,只存在少数酒店餐饮管理专业毕业生。这种参差不齐的员工素质,不利于酒店餐饮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提升员工素质,企业开展培训活动,加强员工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提升。但由于培训内容不具有针对性,缺乏培训机制,使新员工在培训过后,仍不熟悉工作流程;老员工培训过后,仍采用以往的工作模式开展工作,导致培训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甚至没有任何现实意义。(三)员工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制度有待完善。酒店餐饮业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通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采用绩效考核等手段,促进企业的良好运营[2]。但受考核目标不明确、形式化考核过程及未及时反馈考核成果等因素影响,企业绩效考核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酒店餐饮业企业由于薪酬管理理念较为落后,薪酬管理制度与管理规范不够完善,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薪酬管理较为随意,部分管理者凭借自身职权、管理经验及个人意愿制定薪酬管理制度。这种透明度较差的薪酬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使员工难以准确了解自身薪酬水平,导致员工因薪酬问题出现离职。

二、酒店餐饮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完善酒店餐饮业企业人才招聘制度。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人才招聘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酒店餐饮业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应以技能强、形象好及管理能力强为主要招聘标准。酒店餐饮业企业中较为重要的部门,如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及后勤部门的高层次管理人员,应由具有责任感、事业心及组织能力强的人才担任。这样既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又有利于人才利用价值的实现。企业在整个招聘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及公开原则,实现企业内部重要职位的公开化与透明化,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参与到酒店餐饮业企业的管理与服务中。为确保酒店餐饮业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在员工聘用时,需经过严格的面试、考试及考核等方式,严格考核工作人员的各方面能力与整体素质。(二)增加员工业务技能培训活动。酒店餐饮业企业在录用员工之后,需根据企业制度与规范,对员工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企业在员工培训期间,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或具体规范,制定相应的培训机制,明确培训内容,将企业文化、专业技能及服务礼仪等方面知识纳入到培训内容。培训结束后,增加员工的培训考核,并针对考核结果给予适当奖励与惩罚,促进员工积极性的提升。酒店餐饮业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相应的培训机制,为员工开展培训内容,既有利于员工专业技能与服务水平的提升,又有利于员工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的提高。(三)完善员工劳动与社会保障。企业为实现自身发展,选择适合的人才,人才为促进个人发展,选择合适的企业,因此人才聘用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在这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中,影响人才选择岗位的重要因素就是劳动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福利待遇。酒店餐饮业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想要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才,需建立科学合理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体系。为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升,需促进劳动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使员工在企业工作过程中享受企业提供的良好福利。(四)促进企业激励机制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酒店餐饮业企业在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时,不仅应加强考核机制的建立,还应加强企业激励机制的建设。为吸引优秀人才参与到企业的经营与管理,酒店餐饮业企业不仅应提高员工待遇,还应该注重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使进入到企业工作的每一位员工都能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从而促进酒店餐饮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为增强员工在企业工作的安全感,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并完善企业激励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健全或完善的企业激励机制有利于降低企业的人才流失。为明确酒店餐饮业企业的技能要求与道德规范,企业在建立激励机制时,应遵循公平、公开及公开的原则,实行奖罚分明的制度,从而促进员工素质与工作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酒店餐饮业企业通过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对提升企业文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对企业的发展壮大具有推动作用,还给企业经营发展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从而实现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因此,酒店餐饮业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需加强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效果的提升,为日后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景昱.完善酒店餐饮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6).

员工素质培训范文篇9

这是2009年4月21日我参加车间主任竞聘时的演讲稿,因为当时没有参与车间管理的实践经验,所以.现在看来,有很多内容是不切合实际的,但现在我还是原封不动的记入了我的博客,这只是想记录下自己思想成长的过程:

车间主任竞聘演讲

我叫赵朝卿,2002年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经贸英语专业,现就职于公司人力资源部,我应聘的岗位是编织车间主任。

我们知道“一流的素质方能生产一流的产品”,因此,员工素质的提高是产品品质提高的关键。围绕提高员工素质,我的工作思路可以概括为“以建立车间管理体系为基础,以提高员工素质和营造车间文化为核心,以开展班组管理评比为基本工作方法,以其他管理方法为补充”,具体如下:

一、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车间管理体系,这是车间管理工作的基础。

修订安全操作规程和车间管理制度,主要体现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实行车间“班前会”制度,班长在班前10分钟,对上一次本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通报,对当天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提示,对公司和车间的有关精神进行传达。使员工逐渐形成“日清日结日高”的习惯。

坚持车间例会制度,加强和员工的沟通,抓好一些带趋势性和事关全局的小事,并借机给员工灌输一些先进的理念,抓好车间文化建设,做通思想工作。

制订各岗位任职要求,实行班长竞争上岗、其他人员定期按比例淘汰制度,彻底扫除“关系一到,不妙也妙”的不良风气,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树立车间管理的威信。

制订设备保养制度,设备管理以进行日常@方案.范.文.库''''整理~保养为主,对设备部件进行定期保养,以提高各部件的使用寿命,并且要在设备部件出问题前进行更换,尽量消除其对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逐步引入“5S”管理模式,实现]生产现场面貌焕然一新,员工素质稳步提高。建立起各种管理制度的同时,建立起相应的监督检查制度,实现]“计划、执行、检查、改进”的闭环操作。其中制度落实是核心。

日常@方案.范.文.库''''整理~工作检查以检查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为主,重在堵塞系统漏洞。努力做到车间管理人员责、权、利到位,出了问题,按“直接主管负主要责任,直接责任人负次要责任”的原则进行处理,提高车间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自主管理意识,促进车间管理上台阶。

二、注重提高员工素质,营造健康向上的车间文化,这是车间管理工作的核心。

营造健康向上的车间文化,如:“严谨高效,务实创新”、“坦诚相待、团结进取”,这些文化要作为车间员工行为的一个导向,如果制度没有明确规定,员工该怎么做,这些车间文化就是判断的标准。营造遵守制度和标准的文化,让员工明白制度和标准的目的和意义相当于跨上顶峰的台阶,是员工素质提高的基础,也是防止员工素质滑坡的止挡,如果连基本的要求都达不到那就不具备作为员工的最低条件。

加强车间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沟通和交流,加深彼此的理解`方案范#文.库整-理^。让员工感受到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并不是简单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更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共同合作,共同发展的关系。实现]员工自主管理、自主提高。

三、开展“班组管理评比活动”,这是车间管理工作的基本手段。

在车间设立“班组综合管理排行榜”,及时对各班组的产量、质量、安全、标准化、文明生产等进行公布,排出名次,对先进和落后班组进行多种形式的激励(如现金奖励、悬挂笑脸或哭脸标志、班组长升降职等),提高员工参与生产管理的积极性。着重体现竞争、进取、人本的特色。

四、车间工资和其他费用分配每月定期公开,增加工资分配透明度和公平性;鼓励创新,在车间设立“小改小革小发明栏目”对创新人员进行奖励,并将创新项目作为日常@方案.范.文.库''''整理~考核的项目之一,形成人人参与创新活动的新局面。

五、为了便于积累经验,促进员工操作技能不断提高,节约成本,我将组织编出“织机操作技能培训教材”和“机修技能培训教材”,对在日常@方案.范.文.库''''整理~工作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及时录入教材,以防止出现人走了,把工作经验都带走了,留下的是一片空白,新手来了要重新开始摸索的现象。

员工素质培训范文篇10

一、办公室工作精细化管理的难点

(一)权责不明确,沟通不当。权责明确,坚守岗位职责是办公室精细化管理的重点,同时也是管理的难点。目前,在办公室工作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岗位权责不明确的现象十分明显,所以岗位工作的混淆会导致各部门和各岗位之间的沟通不当,出现很多的空白问题和处理不当的问题,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会导致岗位之间的密切沟通受到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办公室工作管理的有效性。另外,办公室人员之间沟通不当,也会导致工作人员逐渐丧失互相帮助、相互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影响工作人员工作素质的提升。(二)工作素质不高,效率低下。办公室工作与其他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工作难度虽然不高,但是事情较为复杂,所以除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工作水平外,也要求工作人员要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是在办公室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工作不认真、缺乏细心、耐心,办事效率低、拖拉懒散等都是管理工作的难点,也是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三)制度不够健全,琐事繁多。由于办公室工作事情繁琐,复杂,突发性事件较多,在办公室工作的管理中如果缺乏健全的管理质素,就会导致员工工作无序,混乱,长期处在天天上班却没有正经事做的情况下,一旦遇到重要事情十分容易手忙脚乱,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头绪。同时管理制度的缺失,领导也无法对员工进行细致化的管理,这也是导致员工工作无序、杂乱无章的主要原因。

二、办公室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一)明确责任意识,加强岗位沟通。办公室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但是想要实现管理工作的精细化首先就要明确岗位责任,通过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办公室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质量。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领导应该发挥自身的岗位责任,加强各岗位和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另外,办公室管理工作无小事,所以办公室工作的开展应该从细节和小事入手,同时也要加强自身责任意识的培养,引导工作人员树立服务意识,这样才能够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办公室的领导一定要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将服务意识充分贯彻到工作中去,以此来提高办公室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二)提高员工素质,提升工作效率。员工素质是影响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办公室工作的繁琐决定在开展具体工作的过程中员工素质的提高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办公室的管理人员应该在员工素质、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在员工素质的提高上,管理人员可以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提高办公室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通过职业道德的培训能够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责任意识充分深入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以此来提高员工工作的实效性。(三)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考评体系。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办公室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和保证,其能够为领导工作和员工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和保证,以保证办公室工作的高效开展。第一,办公室工作的开展首先要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明确每一个员工的工作职责,并制定量化标准,明确每一个员工的工作职责,降低员工偷懒、推诿的现象。第二,根据办公室工作的目标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办公室工作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通过规章制度保证办公室人员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具体的工作,以保证办公室工作的有序开展。第三,建立完善的考评体系,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岗位职责、员工素质结合起来,并将其与绩效奖励进行挂钩,以此来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办公室工作的精细化管理要明确办公室内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并要充分地意识到办公室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难点以及所在问题,并对此采取积极的解决对策,同时要根据办公要求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这样才能够提高办公室的工作效率,以此提高企业的管理竞争能力。

作者:周玉梅 单位:中国水产科学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