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实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00:45:24

药学实训总结

药学实训总结范文篇1

一、按照医药行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校内建立实训中心,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双管齐下加强高职医学实训教学的目的

实训教学是高职药学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可以说是实训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措施。但是,就近几年的发展行情来看,校外实习基地的组建并不是很乐观。一是企业出于对技术环节的保密考虑,很少有企业愿意接受学生来实习;二是由于实施GMP和GSP的管理,企业考虑到安全问题,不愿意接受学生来实习。在这种形式下,学校必须要改革办学措施,调整教学计划,加强校企联系,实行人才就业订单式培养计划,实现校企的互利互惠。在加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还要积极建设校内实训中心,建设一个集教学、训练、技术开发于一体的新型教学基地。同时,可以根据药学专业特点组建不同的实训中心,比如:按照药剂制作、检测等相关流程组建药剂实训中心、检测中心等等。

二、组建一套完善的实训模式

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必然会促进相关专业教学内容和方法地变革,使着相关的实训模式不断地完善。在新课程背景下,必须要改变传统地教师教———学生学的教授模式,要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首先由教师布置任务,提出问题,讲授具体的指导方法,然后由学生根据教师的讲授方法来动手操作,在实际操作中总结讨论。再由教师指导教授,实施再教学、再实践。最后,由教师在课后进行总结提炼。就拿《片剂的制备及其释放度试验》来讲,老师首先按照“乙酰水杨酸的制备—乐来的合成—苯乐来的片剂制备—测定片剂中苯乐来的含量及其溶出度”的操作流程来一遍,详细介绍其中的注意事项,然后,布置学生实际操作,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把遇到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学生间讨论,老师就讨论的结果给于解答和解疑,同时,再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做到师生互动,等到师生间讨论结束之后,再安排学生进行实地地仪器操作,最后做到人人都会操作的目的,达到真正掌握技能训练的效果。

三、完善师资队伍,构建“双师型”教师

师资队伍的质量是高职药学教育实训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构建一批“双师型”专业教师对于改善高职医药教育实训起着重要的作用。②对于专业教师来说,我们要把重点放在教师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使老师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备专业的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借助校内实训中心的平台,承接社会或者是企业课题、项目,使教师在完成校内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技术开发和科研的实践能力。对于设备实训的老师来说,要求相对来说就要高一点,首先加强教师在仪表、器械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其次就是熟悉制药的各个具体程序和工艺,熟练掌握各项技能;最后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对设备进行具体的技术改造。

四、不断规范实训教学管理

实训教学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培养质量的好坏,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实训教学的管理,确保学生各项技能的学习。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范:

(1)强化实训过程的监控,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当实训项目落实之后,要根据项目的情况来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把训练计划落实到每一个训练日上,并做好相关的日记记录。在教学管理上,要对学生的实训日记做好管理监控,以确保每日的实训内容落实到实处。

(2)制定标准,严格技能的考核力度。对每一个实训项目要制定技能考核大纲,学生在教育实训结束之后,学校要依据考核大纲进行技能测评,对达到标准的学生予以通过,没有达到标准的则要重新进行训练。

(3)要求学生做好总结,吸取经验。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能顺利完成任务的情况。会在不同的环节、不同的方面中出现各式各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予以指导和改正,要求学生在指导和改正中不断进取、巩固和提高,这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训练的过程。在这里,教师一定要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学生思考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巩固自己的学习内容。

药学实训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独立学院;药学综合实训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所在地江苏连云港,已形成以江苏恒瑞医药、正大天晴、康缘药业、豪森药业四大药企为代表的医药产业群。连云港市医药产业的迅速崛起,有力地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医药类独立学院是我国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来源之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以更好地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是我校自2013年迁址连云港市办学以来的办学宗旨。我校结合办学宗旨、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导向来建设药学综合实训课程,是对学生进入实习工作岗位之前的重要培训,对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药学综合实训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及相关实践环节,实践教学安排突出课内外一体化、突出综合设计、突出自主创新等。药学综合实训是考察学生综合运用药学专业知识,从理论过渡到实践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是以临床前新药及仿制药制剂开发研究流程的各环节的基本内容为主线,以药品研发基本思路、药物制剂处方前研究、药物制剂处方工艺研究、药物的质量研究、临床前药理毒理学研究、药品注册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理论基础,培养学生进行药物制剂研发的基本规范,完成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然后以具体项目为载体,以原料药的合成、药物制剂的制备及原料药和药物制剂的质量检测等典型工作任务为项目各阶段的实施任务,构建课程内容,达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目的,以满足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的技能培养需求,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药学综合实训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以实践为导向、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够解决工作岗位上的实际问题,充分体现其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学生在项目教学法实践中职业技能得到了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加强。项目教学法在药学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效果显著。现将项目教学法的经验总结如下:药学综合实训课程设置的研究内容包括教学项目的选择、项目设计、具体实施、成果评价与考核等几个方面。具体如下:

(1)项目的选择:项目选择一要根据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性质进行设计,二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实训条件和现有的仪器设备进行选择,三要以《中国药典》的内容为依据,综合考虑药品的分析检测方法、原辅料和试剂的成本、采购的难易程度及在制备过程中药品的稳定性等因素,选择可以在规定学时内能够完成的药品作为实训项目。我校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已经成功建立了依达拉奉原料药的合成及其注射液的制备、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的合成及注射液和片剂的制备等教学案例。

(2)项目设计:通过项目的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原料药的合成及质量分析、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分析等环节的操作技能,能够规范书写检验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如实训项目一: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的合成及其注射液的制备,内容包括:实训前准备(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学习分析对乙酰氨基酚的结构、理化性质、合成方法等)→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的合成→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质量分析(保证制剂所用原料药合格)→仪器设备检查→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的制备→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的质量评价(保障制剂质量),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药学综合实训项目,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实际生产过程中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的制备和质量评价工作流程,更好地将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岗位职业素养。

(3)具体实施:药学综合实训课程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方式,学生需要全程参与实训的各项准备和操作,教师要在实训项目开展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相应的技术指导。具体内容包括:指导教师提前向学生预告实训项目,讲解项目实训目的、要求、内容和做法,让学生到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撰写项目立项调研报告和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指导教师向学生讲解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及大型精密仪器的操作使用规程→学生按照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原料药的合成与质量分析,模拟药品注册CTD资料格式出具原料药部分的相关资料。→学生按照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药物制备,按照制备工艺流程进行药物制备操作(包括中间体的检测,出具中间体检验报告单)。→依据药品质量标准成品进行成品的质量检验,并出具成品检验报告单。模拟药品注册CTD资料格式出具制剂部分的相关资料。

(4)项目成绩评定:依据学生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指导教师评价,结合实训项目设计方案、项目立项调研报告、实训操作技能、原始记录完整性、团队协作能力、实训实验结果和CTD注册申报资料七个方面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药学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是加强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提高专业素质的有效训练途径,对于独立学院药学专业的健康稳步发展,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吕志阳,顾雪梅,杨雨微,等.基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独立学院中药学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建设—以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为例[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2),478-479.

药学实训总结范文篇3

关键词: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

药物制剂技术是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药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国家职业资格执业药师考试的必考科目,本课程为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互联网+”时代教学主体、教学媒介、教学资源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与发展,如何创新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三教”改革一项重要任务。笔者近年来通过将信息化技术与课程整合,“线上”网络教学与“线下”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实施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混合式教学,在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1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

1.1学情和信息化时代的变化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信息化技术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可能以及必需。生活在碎片化的信息时代,00后的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接受和使用信息化技术能力非常强,有动手实践热情,但耐心不够,只有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改变教学方式,适应当下大学生的学情特点,将教育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紧密结合,让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才能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网络化学习获得学习资源的途径方便而多样,课堂内外联动可利于个性化和自定步调的学习,学生可以在手机端和电脑端上随时学、反复学,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和资源,既解决了传统课堂课时不够的问题,又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统一起来。

1.2制药设备和技术不断更新需要线上资源的补充

随着新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断进步,现今制药设备发展十分迅速,更新换代很快,很多新的设备向智能化、一体化、国际化发展,慢慢和逐渐地代替现行的生产设备。学校现有的实训硬件条件无法跟上设备的推陈更新[1]。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工艺、新辅料的不断涌现以及剂型与制剂设计理论不断地完善,许多新型药物制剂层出不穷,传统的实训教学项目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需求。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及时更新和补充,能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和短板,让学生及时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

2药物制剂技术实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建设基础

为更好地开展实训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我们结合混合教学模式的特点对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标准、实训内容、实训教学资源等基础资源进行改革、整合、开发。

2.1修定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

组织相关教师、教研专家进行充分调研,了解制药领域先进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岗位设置情况以及岗位对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等方面的要求。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和有关专业教师对课程标准进行讨论、修改;将实训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与优化,重构实训模块,使实训内容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完成实训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等要求。

2.2编写实训教材整合实训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坚持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减少复杂高难抽象的理论知识,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原则,结合学院的实训条件,吸纳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人员,共同整理编写药物制剂技术活页式实训指导教材。本实训教材以剂型的制备工艺、GMP知识、产品的质量为构架,将实际生产中涉及的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液体制剂、无菌制剂分为8个模块,一共27个项目,药学类不同专业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甄选合适的模块与项目,并对接的各工作岗位的先进技术和操作、2020版药典、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岗位标准操作规程等相关专业知识和不同专业的课程标准等内容制作二维码,并有智慧职教平台、药育智慧智能教育云平台的相关链接,学生可通过手机扫一扫,实现自行学习,既保障了知识的传递,又促进了知识的内化吸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2.3多元校企合作开发实训教学资源

(1)教学资源平台。教学资源平台是开展线上教学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学习通教学平台应用到药物制剂技术实训教学中,根据实训教学目的和实训项目设置,挑选适合线上学习的内容,上传各种学习资源[2]。(2)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为让学生更好地安排碎片化学习时间,我们采用南京药育药品生产GMP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学生可通过移动APP端,在家、宿舍、教室随时随地的访问这些实训资源;管理员和教师可以查看学生实验记录,充分满足药物制剂技术实训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应用。(3)自主开发教学软件。遵循“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逻辑,我们联合上海名迈公司,按照教学需要及实际SOP要求,自主开发固体制剂VR实训教学辅助软件。在真实全新的虚拟学习环境下,让学生如临其境,增加感性认识,将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与实际的生产工艺、具体的制药设备、真实的生产场景结合在一起,达到与生产实际最接近的模拟实训,提供了学生在“学中做、做中考”的机会,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发挥重要的作用[3,4]。

3混合式实训教学模式的实施

药物制剂技术混合式教学方式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糅合、教学资源的多元化、考核方法的多样化。

3.1教学过程设计学生成为学习组织者和主导者

以药学专业为例,药物制剂技术总学时112学时,理论和实训学时1∶1,安排在第二学年,教学采用自编实训教材。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任务驱动,采取“实训前导学、实训中教学、实训后总结”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设计思路。3.1.1实训前导学实训前先将学生合理分组,各小组学生登录学习平台,领取工作任务单,学习安全生产知识,并设置知识题进行考核。学生可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平台上,教师和其他学生参与讨论或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和学习进度,及时发现教学难点,更新、补充与完善相关教学资源。3.1.2实训中教学实训中,教师根据提交的小组讨论及课前测试结果,对于那些课前线上了解到的共性问题,作为重点阐述内容,启发学生在实训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5]。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工作任务。每次实训要求每位学生的根据岗位标准操作规程规范操作,强化学生的操作规范意识和制剂质量意识,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安全生产的工作理念,培养良好的规范操作习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3.1.3实训后总结工作任务完成后,学生应将实训过程拍摄制作小视频以及实训产品照片上传至学习平台,学生根据实训产品、实训操作进行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操作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点评,对实训状况进行总结,师生共同分析制剂成败的原因和解决办法。通过对每个学生实验产品进行评分,强调质量意识;通过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的真实记录与实验结果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综合评价方式重视学生的成长

混合式实训教学模式通过制定科学、完善的综合评价模式,改革传统的评价手段和方法,注重过程评价、多元评价、全面评价,实现“线上线下考核,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线上评价由实训预习情况、在线测试、主题讨论等组成;线下考核由课堂出勤率、小组讨论汇报、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及实训考核等部分组成;职业素养评价贯穿整个实训过程。教学评价体系见表1。

3.3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拓展第三课堂

实训教学过程应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训内容新设创新模块,引入中药膏方、手工皂、口红、护手霜等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处方、选择辅料、确定制备方法,充分展现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并在开放性实训中实现自我管理。如“护手霜的设计与制备”实验,3~5个学生为一组,以小组为实训参加单位,查阅线上线下资料,自主设计护手霜实验方案,准备实训所需的材料、用具、仪器和设备,自行完成实训内容。实训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协调能力、表达能力。成立“艾草工坊”,将实训内容与第三课堂、兴趣小组相结合,2018年与厦门春草堂药店合作“皂动你心飞扬个性”中药手工皂DIY大赛,2019年与百草社联合“珍草护肤养颜有方”护肤品制作大赛。以赛促学,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思维,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4成效

4.1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有了较大提升,在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中屡获佳绩,2018年学生的创意创新方案《手工药皂工作坊商业计划书》参加“学院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二等奖,参加2018“金峰杯”首届漳州市大中专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赛道(高职组)荣获三等奖。在全国医药行业各种竞赛中,都取得很好的成绩。

4.2教师教学能力提高

教学相长过程中教学团队教师教学能力也有明显提升,在学院教学质量评价中名列前茅,团队老师参加省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3个二等奖;参加食品药品行指委说课比赛、微课比赛成绩不俗;在学院微课比赛、说课比赛、课标比赛中成绩也是斐然。

4.3教学效果良好

经过几年的课程教学改革,学生对教学满意度高,学生评教平均分达到92分以上;2019年第三方专业调研显示,用人单位对漳州市卫生学院药学类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5结语

市场的需求在不断变化,药物制剂技术实训教学也应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真正培养出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区域经济建设的人力资源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贲永光,孔繁晟.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课程的特点与教学体会[J].广东化工,2020,47(16):220.

[2]王文婷,路芳.基于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支持下对药剂学实训课程改革[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141-142.

[3]任蓓霞.高职院校药剂学实训教学初探[J].职业,2018(17):89-90.

[4]贾彦荣,周宝成,徐火英,等.仪器分析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应用与构建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3):303-307.

药学实训总结范文篇4

1.1药学服务的概念及基本要求

药学服务即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含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应用有关的服务,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实现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理想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及“全程化”的工作特点,更重要的是工作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除基本的药品供应、调剂外,还包括用药咨询、制定合理给药方案、开展治疗药物浓度监测、普及用药常识等[1]。这就要求药学生除学习药物基本知识外尚要学习循证医学、临床治疗学、临床药学、药品经济学、药品社会学等药学综合性知识。“药学服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学习药学相关知识只是培养药学服务能力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药学服务的思维模式、加强实践训练[2]。而现行药学高职教育的模式、课程设置、实训内容并不能满足此方面的需求。

1.2药学高职教育的现状

药学高职教育虽然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也有部分成功经验可供借鉴,但是依然呈现以下特点:①基础性课程学科本位特征明显,重视陈述性知识,轻视过程性知识;②职业方向课程呈现简约化,缺乏对思维模式的培养;③综合实训课程缺乏针对性,考核方式陈旧与工作任务脱节。而这些特点不利于提高药学生药学服务的理论水平,更不利于药学生药学思维模式的建立及实践能力的提高。我校紧跟国家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方向及药学服务岗位需求,及时组织人员从理论学习、药学服务思维模式建立及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实行教学改革,以期提高我校药学生的药学服务能力,缩短药学高职教育与岗位需求的距离。

2药学服务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

药学服务是一项技能型实践工作,而药学服务能力的培养必须以药学服务岗位需求为参照基准,充分发挥岗位需求对专业教育的反驳作用,无论是理论教学、实践实训,还是考核评价均应符合岗位的需求。开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论及实训课程。教学方法应能促进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药学服务思维模式。考核评价方法应符合工作情景特点,真实客观地评价学生对药学服务岗位的适应能力。

3开发具有特色的《药学服务能力及实训》课程

课程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载体。而现行课程学科特征明显,以学科为中心进行编排,学生从不同学科课程中获取不同的知识。而在工作过程中,某一个工作任务的完成往往需要多个学科知识的共同参与,执行者需要将多个学科的知识进行糅合整理形成新的逻辑思维,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缺乏这种知识迁移能力,导致学生毕业后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适应和重新学习。故开发基于工作情景,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能力本位课程势在必行,这一特点在《药学服务能力》课程的开发中特点更为明显。课题组与医院、社区药店进行了紧密结合,充分了解药学服务的岗位特点,确立药学服务的典型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分析、归纳及总结,联合校外专家制定合理的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开发了具有明显能力本位特征的校本教材———《药学服务能力及实训》。

4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效果、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药学高职教育如要培养学生的药学服务能力必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药学服务能力的教学效果。

4.1以学生为主

采取“任务式”教学法培养学生药学服务思维模式药学服务工作的完成建立在《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解剖学》《药物分析》等医药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依据现有的培养方案,以上课程已作为主干课程学习,所以培养学生的药学服务能力关键是引导学生在现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知识迁移能力,初步构建药学服务思维模式。而完成这一要求必须改变原有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改变学生被动接收的现状。授课过程中应以药学服务工作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由教师引导学生对相应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出完成此工作任务所需的理论基础,形成初步的工作策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由任课教师对学生归纳分析的结果进行点评,查到缺点及时纠正[3]。

4.2建立工作情景

依托模拟医院及附属医院培养学生药学服务实践能力上文已经提及药学服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仅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是不够的,必须对学生开展足够实践性训练。而药学服务实训必须走出教室,依托学校的模拟药房、模拟医院开展,设立工作情景,如:处方审核、问病买药、用药咨询、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协助医师制定治疗方案等,学生之间可进行交互式角色扮演。在此基础上尚应开展部分见习项目,依托我校三所附属医院为学生提供实战演练机会[4]。

5改革考试方法

考试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反应教与学过程中的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选择正确的考试方法对学生药学服务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考试方法的选择必须体现药学服务工作岗位的特点,突出对学生思维模式及实践能力的考核。考试的形式应多样化,除进行理论考试外,也可设置工作情景及典型任务考核学生的思维、策略能力,或者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根据案例书写工作方案。成绩的构成也应实现多元化,降低理论考试的比例,提高平时成绩(如出勤率、工作方案、论文等)及技能考核的比例。

6结论

药学实训总结范文篇5

关键词:技能大赛;中药传统技能;中药学;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以技能培养为本,要求职业院校要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的技术人才。举办中药传统技能竞赛的主要目的是检验中药学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成果,考核与展示中药专业学生的岗位通用核心技术、综合职业能力,引领和促进中药学专业教学改革,提升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将竞赛要求和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并应用到相应课程改革及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丰富和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现赛教融合良性循环,而且对促进校企深度合作、行业与教学广泛融合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从中药传统技能大赛的举办宗旨、考核内容、评分标准、对选手要求以及竞赛成果资源应用等出发,探索其对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团队、实训教学、联合培养、考核体系等人才培养有关内容改革的影响,构建出以中药传统技能为核心的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调整培养目标

目前,高职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多数是以培养具有一定中医药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岗位实践能力,能服务于中药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在设置培养目标时,口径较宽,人才培养过程中未突出传统中医药文化和技能的特色,而高职培养周期只有3年,导致中药学专业学生技能多而不精,知识面广而不专,就业时大多无异于药学专业,难以体现中药学专业的特色和满足传统中药生产与服务相应岗位的要求。传统中药技能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制备和应用中药的综合技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医药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技能是中药鉴别、饮片炮制、传统剂型的制备和调剂等。基于传统优秀文化和医药技能的传统中药和基于现代西方文化和医药技术的现代中药,对其人才培养的理念、方式和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可分别面向传统中药和现代中药的相应岗位群,进行区别化的人才需求分析、培养目标及规格设置、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过程实施、学生素质评价等内容的编制,形成中药学专业的不同人才培养方向。在中医西化、中药弱化的今天,传统中医药文化和技术在传承与创新发展方面面临诸多问题,导致从事传统中药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技高素质术技能人才紧缺,出现传统技能人才断层。中药传统技能竞赛对参赛选手的要求,很大程度上展示了国家和行业企业对高职中药学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仅如此,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方案或规程对选手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技术规范、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详细要求,这对相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等核心内容编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因此,可依据中药传统技能竞赛有关要求在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上进行优化探索,突出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传统中药技能人才的培养,将中药传统文化和技能培养纳入岗位需求调研的范围,邀请涉及中药传统文化和技能的中药相关企业、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有关内容的讨论,充分吸纳其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传统中药技能人才的培养等方面的意见,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设置学生技能目标时,将中药传统技能设定为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并将其用于集中展现和检验学生的关键必备技能,以期培养出能推动中药产业发展和传承中医药文化与技能的专业人才。

2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础。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迫使职业院校改变人才培养课程结构观,构建起能支撑职业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并将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及任务贯穿到教学过程目标中,重视课程之间的交融[2]。基于对传统中医药文化传承和技能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时,要突出以传统技能为核心,对接传统中药的鉴别、炮制、调剂岗位群及其工作任务。比如将中药鉴定技术、中药炮制技术两门专业核心课程分别增加到144课时,夯实中药学专业传统技能的理论基础。适当增加中医学基础、中药学、中药制剂技术、药品GMP、药品GSP等课程的课时,以丰富学生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和增强传统中药的生产与服务能力。设置模拟传统中药炮制、调剂与服务、储存养护、质量控制、采收与加工实训等生产与服务综合实训项目,培养学生对传统中药的综合运用能力。此外,设置中医针灸与推拿、药膳食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培养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课程,以拓展学生传统文化底蕴。与此同时,减少天然药物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等基于基于现代中药技术的基础课程或课时量,以确保传统中药技能的教学效果。

3提高师资素质

双师素质教师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之一,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培养的质量。传统中药技能人才的培养依赖于具备传统中药技能和中医药文化背景的师资。师资队伍建设包括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两个方面。校内师资中医药理论强但操作技能弱,而校外兼职教师则技能强理论弱。为此,为提高学生对传统中药的综合运用能力,从事中药传统技能教学的教师须提高其双师素质,具体可从以下3个方面采取措施:①组织校内中药学专业课教师到传统中药饮片生产和服务企业、中药材市场及全国中药传承教育培训班或会议进行学习和培训,在提高自身中医药文化底蕴和技能水平的同时,将学到、看到和练就的技能带回到学校、课堂,分享给同事和传授给学生。同时以校内大师工作室建设为平台,通过技能展示、交流及传、帮、带,提高青年骨干教师的技能水平,形成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和技能大师等能力不断提升的教师个人发展机制,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中药传统技能教学团队。②技能竞赛的内容和要求源自于行业企业相应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要,代表着行业企业的主要技能水平和先进技术发展方向,所以技能竞赛培训往往由校内专业教师、校外技术专家组成。在技能培训过程中,校内外培训教师通过彼此交流和相互学习,共同研究技术技能操作标准、传统中药炮制与加工技术、中药饮片真伪鉴别技能和经验,从而使校内培训教师的实践技能和经验得到不断提高。③聘请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质量负责人、生产负责人或一线从事炮制和鉴别工作的老药工为校外兼职教师,采取工学交替、学徒培养或实习指导等方式,在培养学生传统中药技能的同时,带动校内教师双师素质的有效提升。

4创新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包括实训和实习,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一环。技能的培养须以实践教学为主,这就迫使职业院校应形成以核心技能培养为主线和特色的综合能力实训教学模式。以培养中药传统技能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必须依赖于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优势,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为培养学生的中药传统技能,可以通过以中药传统技能竞赛培训为纽带,建设校内一体化中药鉴定、中药炮制和中药调剂3个综合实训室,更新或添置与中药传统技能竞赛一致、与行业企业生产与服务实际相当的实训设备,增加包括传统中药生产与服务范围的校外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在实践教学模式方面,依据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由单项到综合、由仿真实践到真实职业体验的认知规律,探索构建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四级递进实践教学模式[3]。针对培养学生运用传统中药的能力,积极推行任务驱动和理实一体教学教学模式。以中药性状及真伪鉴别技能为例,基于任务驱动和理实一体的实践教学可按以下3步走:①以小组为单位布置需进行真伪鉴别的中药品种范围,并提前将实训品种有关学习资料、电子工具书通过超星学习通、QQ群、微信群发放给学生,要求每组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提前熟悉并确定各组拟要解决的问题。②学生在一体化综合实训室进行探索、验证和结果分析,教师做适当的指点。各组学生遇到的所有问题将通过视频拍摄或录音的方式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现给大家,集中讨论解决。③教师通过一体化教室或者网络学习平台对学生实训后成果做点评、总结和分享,同时优选典型的案例和素材生成课程资源用于下次教学,持续积累课程资源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通过任务驱动和理实一体教学法,使得学生形成领取任务、分析任务、准备资料、实施验证、总结反思、借鉴经验的工作思路和职业能力。

5校企联合培养

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使得职业院校只有加强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才能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对接和服务企业。以培养中药传统技能人才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立足传统中药企业实际需求,以培养服务传统中药企业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主动做好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个对接”,创新工学交替或基于传统技能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传统中药生产与服务企业合作,聘请中药技能大师或“老药工”以师带徒的形式培养学生中药炮制、中药鉴别和中药调剂等传统技艺,实现对传统中药技艺的培养和传承。与此同时,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在学生在顶岗或轮岗实习期间,有意识地将实习生安排到具有传统中药特色的生产或服务企业实习,并针对性安排传统中药生产与服务相应岗位一线技术专家作为实习期间毕业设计的校外指导老师,培养学生的中药传统技能。

6优化评价体系

毕业生素质评价本身是个较复杂的问题,传统的评价方法的缺陷在于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忽视学生的技能水平,不利于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以中药传统技能为核心的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就必须突出传统中药技能的考核。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课程、课程体系、专业3个层面。在课程层面,针对理论课程,增加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的比例,突出过程考核。采用线上线下授课相结合的,应探索并发挥线上考核的优势,将学生课前准备、课中表现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通过线上平台进行监控、统计并生成形成性过程考核成绩。针对实训课程,参照技能大赛的评分标准制定相应课程技能考核细则,实施独立考核并形成单独的技能考核成绩。同时将学生实训的参与程度和过程表现纳入实训成绩的评定的范围,并约占一半的比例,迫使学生摒弃投机心理,注重实训过程,培养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在课程体系层面,针对中药传统技能的培养与考核的需要,增加中药鉴定、中药炮制及中药调剂课程及其综合实训项目中技能考核比例。在专业技能评价层面,具体包括3种措施:①实行职业技能资格证考核制度,要求中药学专业学生必须至少获得中药购销员、中药调剂员、中药炮制与配置工等任意一个体现传统中药技能综合应用的职业资格证书方可申报毕业。②实施以证代考制度,对取得相应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获得中药传统技能竞赛省赛一等奖及国赛三等奖以上成绩的学生,可免修相应的课程。③将中药传统技能竞赛的考核内容及历年真题或模拟题纳入中药学专业技能抽查标准,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学校组织专业技能抽查。只有重视传统中药技能的培养和考核,学生的技能水平才会达到人才培养方案设定的目标,才能培养出满足传统中药生产与服务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艺.贸易类职业技能竞赛成果向教学资源的转化和应用[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41-42.

[2]刘贺.浅谈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7):163.

药学实训总结范文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技能;职业能力;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药学类相关专业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具备药品生产、药品检验、药品销售、药品调剂、合理用药指导等专业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之重任。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掌握相关技术理论、领会主要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熟练操作过程,明确并掌握关键技术,提高职业能力,最终掌握实际应用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可突出专业培养目标、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不系统等问题,直接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因此,构建以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对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尤为必要。基于此,本校药学教学部以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依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实验教学大纲修订,探索构建了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总结如下。

1整体设计、规范标准、系统构建、精选内容

1.1以专业为建设单元,整体设计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标准

2019年2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职业院校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2019年6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在以上文件指导下,并在调研分析医药特色产业市场及职业岗位人才需求、职业能力需求的基础上,本校药学教学部参考国家职业教育研究最新理论与成果,依据药学类专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国家药学(士、师)专业资格考试大纲和国家执业药师考试大纲,重新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系统编制了专业课课程标准和实验教学大纲。修订过程中,以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为导向,以专业为建设单元,整体系统设计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标准,从而为规范实践教学过程、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提供依据及保障。

1.2立足专业职业特色,构建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当前,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已转变为医疗卫生单位和医药企业并重,并已向医药经营单位扩展。为适应岗位需求,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需要逐步调整为与药品生产、药品经营等多领域就业岗位相符[1]。基于此,药学教学部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立足专业职业特色,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形成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与生产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基础课、核心课、拓展课、方向课等课程为载体,依托课程标准及实验教学大纲修订,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实践课程模块体系。如针对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精选组织实践教学内容模块,强化训练;将专业实验课设置为独立教学单元课程,单独评价考核;对学生开展具有地区特色的药用植物认知训练等(见表1),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促进专业向前发展。

1.3以职业能力提升为目标,组织实践课项目内容

药学教学部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指引下,坚持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方向,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编写了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实验教学指导丛书(见表2)。编写过程中着重突出适应发展需求、体现高职院校特色,精选实验项目、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习指导、优化实验过程,设计表格模块、帮助理清思路,对接职业大赛、规范操作技能等特点。

2内外结合、专创融合,建立实践技能教学师资队伍

2.1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技师承担相关课程教学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调整课程计划。药学教学部先后从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兰州惠仁堂药业连锁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奇正藏药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天士力中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岷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事业单位聘请实践经验丰富且有专长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产品质量控制负责人(QC)、产品质量安全保证负责人(QA)等作为实践课程兼职教师。通过模拟企业真实环境,对学生进行实战训练,有效缩短学校学习与企业要求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企业岗位。企业全程参与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市场调研、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改革等活动,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和创业等提供操作性强的建议和意见。

2.2选派教师进企业,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直接决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药学教学部制定了教师进企业制度。主要利用寒暑假及节假日,定期选派相关学科教师进企业。教师在企业学习过程中,既能及时了解企业相关岗位能力需求,又能掌握大量实践技能,及时将在企业所获取的信息反馈并融入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标准制定、实验教学大纲制定及实训指导编写等环节中。这一举措极大地促进了专业、职业与创业教育的融合。同时,教师将在企业掌握的实践技能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极大地提升了自己的实践教学水平,也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与企业需求同步,从而推动了人才培养、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同步提升。

2.3以项目为支撑,促进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

药学教学部定期举办与兰州惠仁堂药业连锁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奇正藏药有限责任公司、江西兄弟医药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校企合作研讨交流会。针对企业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及学校人才培养中面临的实践困境深入研究探讨,重点规划设计项目,联合攻关,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人才资源优势破解生产和教学中的重大问题,形成互利双赢的合作机制。

3加强职业导向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高实习实训教学效果

3.1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在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注重其文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2]。按照职业方向规划,建成了具有良好职业环境和设备、功能齐全的综合实训中心,包括药学服务仿真实训室、药学服务综合实训室和传统中药技能实训室等。综合实训中心可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课程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帮助学生熟悉药学服务工作流程及工作环境,掌握典型设备的工作原理,熟悉药学服务岗位管理、规范岗位标准化操作等内容,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新建药学实验准备室、药品经营模拟实训室[《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模拟药房]、药品生产模拟仿真实训室、药理实验室和药物制剂分析精密仪器室,整合药剂实验室、药品质量控制实验室、药物化学实验室、药物分析化学实验室、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室、中药标本室及药用植物标本室等,搭建了药学系统性实验平台。药学系统性实验平台的建成,大幅度地推进了药学、药品生产技术、中草药栽培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品质量与安全、中药学6个专业所有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的全面展开,使实验课程平均开出率由之前的78%提升到100%,并能顺利完成学校大学生实践技能竞赛和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实验指导工作,从而为服务企业、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了优质的硬件设施。

3.2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通过广泛调研,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岗位对接的实习模式,先后确定了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兰州惠仁堂药业连锁有限责任公司、江西兄弟医药有限公司、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甘肃九州天润中药产业有限公司、渭源县恒源顺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天水市人民医院、定西市人民医院、甘肃荣康医药物流有限公司等多个实习实训基地。这些实习单位提供了中草药种植、生产加工、药品制造、检验、销售、医药物流及医院药房等多种实习岗位,形成了药学类专业全产业链对口岗位群,保证了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开展和实习效果。

3.3校企联动,促进实习就业一体化积极探索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订单培养。经过多年的前期合作考查,精心筛选实力雄厚、管理规范、社会责任意识强、岗位需求旺盛、就业前景好的企业;共同设计、开发订单班课程,开展人才订单培养。如在与兰州惠仁堂药业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的“储备干部”订单培养合作中,公司全程参与学生管理工作,传播企业文化,让学生树立企业主人翁意识,由公司委派管理能力、专业技能强的讲师为订单班的学生授课,为学生创设了职业岗位情境及理实一体化的学习氛围,为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打下了基础,实现了较高的高职药学类专业学生就业率。

4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4.1构建合作保障机制

立足校企深度合作与可持续发展,在校企合作框架性协议基础上,细化合作内容及工作实施,如在学生大二时企业每周派出专业技术人员为订单班学生授课2学时,大三学生实习期间,企业安排师傅在实习岗位进行实践指导。同时,药学教学部指派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为期1个月。从而保障了校企合作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实现了资源共享和校企共赢。

4.2健全人才需求反馈机制

关注行业动态和政策调整,及时了解专业发展态势[3]。完善毕业生的就业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回访等人才需求反馈机制,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培养区域医药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充实药品生产、营销与管理及药学服务一线人才队伍,优化医院、企业现有药学人员结构。

4.3完善学生实习管理制度

针对实习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学生实践环节相关制度,明确职责。充分发挥指导教师、辅导员作用,为学生实习的顺利完成提供保障。学校教师和企业一线师傅共同参与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岗位培训、生产实践和考核评价;并建立实习档案,评选优秀实习生。总之,通过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践,以建促改,推动了药学、药品生产技术及中草药栽培技术类等专业的社会实践服务水平,职业定位更加清晰;通过对校内实践及校外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综合实力快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用人单位对学生满意率达90%以上,学生所学与省内及周边地区医药行业人才需求高度匹配,得到了社会认可。今后我们将继续顺应市场需求,推进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培养出更多适应国家医药发展需求的人才,为“技能甘肃”助力。

参考文献:

[1]毛理纳,吴心怡,马莉,等.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学生职业胜任能力培养研究[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9(3):292-293.

[2]侯志飞,杨欣,解芸菲.高职院校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2(5):23-27.

药学实训总结范文篇7

关键词:“双高”建设;人才培养;药学专业;产教融合

2019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即双高计划);在2020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再次联合印发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绩效管理暂行办法》。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产业转型升级加速致使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在“双高计划”中,特别强调要服务地方经济,根据2019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的通知》内容,吉林省对医药健康产业高度重视,以打造“长辽梅通白敦医药健康产业走廊”为目标,笔者所在的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按照“双高计划”的要求,服务医药健康产业链,组建了药学专业群。药学专业群包含药学专业(骨干专业)、中药学专业以及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对接药品生产、药品检验、药品流通、药学服务等岗位群[1]。

一、构建“双向互动”“四元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支撑体系

能否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行业对岗位及能力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检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落地的重要标准。药学专业群在“双高”建设指导下,构建“双向互动”“四元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支撑体系,即学校与企业双向联动,在教师、学生、岗位、能力四元素中发挥学校与企业各自承担的任务[2]。

(一)健全多元育人培养机制

组建科尔沁草原地区药学专业群职教共同体,健全“医教协同、校企联动、多元育人”的培养机制。校院、企业双方建立沟通机制,企业选派核心团队入驻,开展“员工化”职业综合素养培训[3]。

(二)成立校企合作产业学院

结合高职扩招政策,依托新校区建设,与产教融合型企业开展联合招生、课程研发、横向课题等方面合作,推行现代学徒制或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开办通辽泽强连锁药房、优尼普瑞食品(药品)第三方检测中心、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心,设立教师企业实践工作站。

(三)建立专兼一体教学团队

要以校外医院(企业)工作站、校内药学服务工作室为抓手,形成“校院(企)共建,专兼一体”的“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模式,依托行业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互聘共用、双向流动、专兼一体的“双师型”教学团队[4]。

(四)开发虚拟仿真教材资源

基于信息化技术,特别是VR/AR技术的应用,校院(企)以中药炮制工、药物制剂工、基层药学服务技术人员岗位技能为基础,开发了工作任务单、实训活页式、工作手册等教材。

(五)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聘请企业一线人员参与实训室建设与管理,以真实岗位项目开展模块教学,升级药品生产模拟仿真车间,建设中药检测分析实验室,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功能,与企业合作开展教学、技术研发、技术推广等项目,开放实训基地服务社会。

(六)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开展系列社会药店企业项目训练营,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模式教学,团队共同学习[5]。与连锁药店合作,建设线上售药校内实训中心,让学生在校内模拟进行药品线上销售。

二、构建“双线三维度”人才培养模式

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形成职业能力培养与创新创业培养“双线”并重,在教学活动全过程中,充分体现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三维度”,构建药学专业群“双线三维度”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构建职业能力培养与创新创业培养“双线”一体课程体系。将职业能力培养与创新创业培养贯穿于药学专业群的全过程,将创新创业培养的理念融入职业能力培养转化的教学内容中,以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两条主线,通过“感知—认知—练习—实践”四层递进式教学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提升。在职业能力培养中,分为通识能力培养、基础能力培养、核心能力培养、拓展能力培养四个阶段,在创新创业培养阶段分思维开发、素质提升、比赛获奖、成果转化四个步骤推进学生“双线”能力提升:首先,以职业能力感知、认知为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职业能力教育之中,通过对职业能力基本素养的培训,增进学生对职业岗位需求的了解,培养学生岗位认知力,达到岗位胜任力;其次,以能力提升为主,在职业能力课程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安排创业教育通识课、融合课和拓展课,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互融互通,同时突出创业素质和能力培养课程化,将有创新意识和有创业意愿的同学组织起来;再次,参加各层次的“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创业技能,给予学生创业信心;最后,以围绕能力拓展和成果转化为重点,重点突出岗位的职业性、实践性,对创新创业的开放性指导和扶持。整个过程中注重总结在职业能力培养和创新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在就业和创业实践中少走弯路,解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难题。

三、结语

职业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地方经济产业升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双高”建设,尤其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应立足于高水平学校建设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要求,正确对待“双高”建设的职业性与教育性,在遵循企业岗位需求与职业教育评价的基础上,确立知识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水平专业群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既要实现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思维向“校企合作”双向育人思维的内涵转变,也要落实从单纯“理论教学”向双线“创新创业”的培养目标转换。在“双高”计划背景下,药学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双高”建设中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关键环节,凸显了服务于吉林省“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响应了国家关于新时代高水平高职学校办学定位和育人功能。药学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采用学校、企业“双向互动”,形成命运共同体,调动双方资源,成果互享,从而支撑教师、学生、岗位、能力“四元融通”,在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三维度上,形成“双线三维度”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双高”建设打造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恩伦,马健云.“双高计划”背景下高水平高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高校教育管理,2020(03):19-29.

[2]卢宇.“双高计划”背景下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探究[J].机械职业教育,2020(10):23-27.

[3]吴志鹏.“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水平骨干专业群建设的问题诊断与路径选择[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3):1-5.

[4]石继连,周逸群,肖嫩群,等.中药学专业“2+1+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时珍国医国药,2017(06):1463-1465.

药学实训总结范文篇8

关键词:药学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模式

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一直存在,职业道德教育迫在眉睫。药品这一特殊商品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人类社会发展。从2012年的“毒胶囊”事件,到2016年山东非法疫苗案、2017年福建汇天制药厂的硫酸庆大霉素事件,再到2018年长春长生疫苗案等,不断触动公众脆弱的神经。事件背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令人担忧。作为培养药学专业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已刻不容缓。笔者结合我系学生现状,尝试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现介绍如下。

1药品营销心理学课程分析

药品营销心理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学习药品销售所需的心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药品服务类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本课共安排50学时,理论44学时,实训6学时,以营销过程中的消费者心理分析为主,较少涉及职业道德教育。

2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大一第二学期的专科学生,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学习了思政课程,第二学期学习了思想概论,尚未学习过药事管理与法规、专业基础课及核心课。学生经全国统考录取,入校前未接受过品格方面的面试,入学后只进行过专业知识学习。

3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结合模式探究

结合药品营销心理学课程特点和学生学情,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选取恰当时机,通过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再现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1]。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对职业道德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还可以使学生养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良好品格,最终实现专业技能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相融合。设定每个章节的学习目标,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职业道德目标,提高学生对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引发学生思考,使其在今后的专业课学习过程中自觉加强职业道德素质培养。3.1理论课渗透。深挖教学内容,在44节理论课内容中找到职业道德教育的切入点,现将部分典型案例做一介绍(见表1)。3.2实践课渗透。《高等职业学校药学专业教学标准(征求意见稿)》规定,实践教学学时原则上不少于本专业总学时的50%[2]。可见,实践课在药学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而且实践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良好时机。因此,在实践课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尤为重要。本门课实训教学共6学时,为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我们增加了一些实训任务并提供课下自由实践的机会,现将实训教学设计介绍如下(见表2)。尽管实训学时有限,但其对提高业务水平、职业能力,形成稳定的职业道德价值观起着重要作用。利用周末,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的社会药房见习,增加学生与消费者接触的机会,使他们对今后从事的职业有更直观的认识和更深刻的体验,同时还可以起到规范职业行为,增强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的作用[3]。3.3职业道德考核。为了检验教学改革成效,在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总结课程学习心得,尤其是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有哪些收获。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和书面总结,对其职业道德水平进行评价,并进行教学反思。将2018级三年制专科学生分为两班,1班为对照组,男生20人,女生60人,年龄18~20岁;2班为实验组,男生33人,女生47人,年龄18~20岁。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学习成绩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组织教学,实验组采取将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两组教学效果。调查内容包括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内容,学生对学习目的的认知情况以及职业道德教育方法、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认知度更高,了解其重要性,对在专业教育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认可度更高,当个人利益与职业道德发生冲突时,大部分学生明确表示愿意坚守职业道德。

4结语

通过实践发现,专业技能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融合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是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向学生传授职业技能,学生在技能学习中感悟职业道德的内涵和实质。对专业技能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融合的探索没有终点,今后可以通过举办技能竞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弘扬职业美德[4];还可以通过读书活动,树立典型,营造良好职业氛围,实现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学习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李利娟.在专业技能教学情境中探索职业道德教育新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14(1):142-14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药学专业教学标准[Z].2018.

[3]于美亚.国外药学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93-96.

药学实训总结范文篇9

【关键词】高职;药学专业;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改革

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前置课程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天然药物学基础,后置课程是药剂学、药物分析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所以天然药物化学发挥着很重要的桥梁作用。但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感觉到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本课程需要综合运用多门基础课程的知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较高,而且部分内容较抽象,理论性强;二是由于学生来源多样,结构复杂,学生的学习能力整体较差;三是作为地方高职院校,实训硬件条件等方面局限性较大。为了改善教学效果,笔者对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和探索。

1.原则和依据

1.1所有的改革和探索都以“够用、实用”为原则。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区别之一,就是本科教育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高职教育注重知识的实用性[1]。我们的教学内容,既不能太宽泛太全面,让学生掌握不了,也不能过度简略,无法满足后续课程和工作岗位的需要。1.2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工作岗位职业能力需要和后续课程需要为依据,兼顾考虑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和卫生系列职称考试的需要。我们对药学专业暑期专业调研和近3年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整理,分别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和毕业生的角度把握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我们也综合考虑了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和卫生系列职称考试大纲的要求,最终确定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深度。1.3理论与操作技能并重。虽然高职教育特别强调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但我们也不能轻视理论知识的作用,尤其是理论知识比较抽象难懂的时候,不能以注重技能操作为由,避重就轻地把理论知识给忽略了,毕竟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了问题,还是要靠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2.理论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2.1内容的取舍。考虑到药学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药品生产、药品检验、药学服务与药品调剂等一线工作岗位,基本不涉及到药学科研,所以我们的教学都舍弃了偏向于科研性质的内容。例如绪论部分[2],在讲述学习天然药物化学这门课的意义时,对于“开辟扩大药物资源,促进新药研发”,“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改进药物剂型,提高临床疗效”等内容,我们只是稍加提及,更多地强调天然药物化学知识在中药炮制、中药提取和中药检验等工作中的运用,并列举黄芩等多种中药材的炮制、提取、质量控制实际案例,让学生意识到天然药物化学知识的实用性。此外,“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测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测定”等内容也从我们的教学内容中删掉了。2.2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除了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天然药物化学》教材之外,我们还搜集、制作了部分教学资源。2.2.1《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中药材、饮片、中成药的鉴别项与含量测定项均运用了天然药物化学知识,而且常见类型的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在《中国药典》中均有体现,我们从中选取了一些代表性项目纳入到我们的教学案例资源库。此外,《中国药典》作为国家标准,是药品生产和检验岗位使用频率极高的工具书,让学生尽早接触和使用,对学生以后进入工作岗位更有帮助。2.2.2色谱法、pH梯度萃取法等内容抽象难懂,教师制作了模拟动画和图片,将微观的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2.2.3天然药物化学中有许多显色反应,单纯让学生记忆,学生很容易忘记,很容易混淆。教师将前一届学生实训课上提取分离得到的产物收集起来,在课堂上当场演示这些显色反应,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且记忆深刻。此外,也尝试过让学生在实训课上相互录制显色反应的操作过程,选取录制效果好的视频留作教学资源,学生的积极性也非常高。2.3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教材在编写的时候按照结构、理化性质、提取与分离、鉴定四个模块组织编写,条理清晰,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容易形成知识的孤岛,各模块之间不能建立起联系。教师从第一节课开始,就向学生传达“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对理化性质的应用就是提取分离鉴定方法”这一思想,并在讲授过程中,将结构、理化性质和提取分离方法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每个章节学习结束,都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手绘思维导图,并将作品拍照上传到蓝墨云班课,学生之间匿名相互评价,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全班同学共同学习。多次实践表明,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总结,学生对章节的知识点有了整体的把握,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所提高。

3.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3.1加大基本操作的训练力度。综合分析毕业生岗位能力需要,后续课程需要以及《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中的操作过程发现,回流提取、连续回流提取、萃取、抽滤、薄层色谱法、柱色谱法等基本操作运用最为频繁,因此,我们把这几项基本操作作为实训项目,单独安排了实训课时,并对每一项基本操作制定了考核标准,实行随机抽考,确保人人会操作。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后续的实训项目。3.2成立兴趣小组,实施分层培养。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方法是比较灵活的,往往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每个班级我们都选取学有余力的同学成立了两个兴趣小组,由小组成员自行设计提取分离的路线和流程图,并利用课余时间和晚自习时间参与实训前的准备工作。在正式上实训课的时候,其他同学按经典方法实训,各兴趣小组按自己设计的线路进行实训,同学之间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在这种模式的带动下,现在的实训课堂变得更加活跃了,大家的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3.3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试验。在进行挥发油的提取分离与鉴定项目时,我们为学生准备了八角茴香和丁香作为实训药材,但我们也鼓励学生自己携带其他含有挥发油的植物进行该项实训,并要求学生自己查询植物中所含挥发油的类型和比重,自己选取挥发油的提取装置[3]。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大家带来了蕲艾、柠檬、橙皮等多种材料,最后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了相应的挥发油,都显得格外兴奋。通过这种方式,活跃了课堂氛围,学生乐在其中,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寓学于乐。3.4更加注重实训过程考核。以往的实训考核是以实训报告为主要依据,参考学生最后一次课的操作考核表现进行评分[4],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平时实训课上学生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天然药物化学的每一个实训项目可分解为若干实训任务,每一个实训任务又可分解为若干操作过程,而且这些操作过程均是学期初单独实训和考核的内容。所以,每次实训课上教师都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同学作为考核对象,对其动手操作能力进行考核。学生最终的实训成绩由实训理论知识考核、平时操作过程考核和实训报告考核三部分组成,这样既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又能对学生参与实训起到督促作用,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袁显峰.本科与高职高专教育的区别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3(17):182-183.

[2]吴剑锋,王宁.天然药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杨宇婷.浅谈天然药物化学实训教学改革[J].继续医学教育,2015(07):19.

药学实训总结范文篇10

关键词:药学实验;实践;创新能力;改革

制药工程是一个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研发、设计为目标的化工、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专业。我校制药工程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生,定位是培养掌握制药工程基本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适应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了使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我们以14、15级制药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制药工艺等药学实验进行了整合与实践,使学生的综合创新技能得到提高。

1优化实验项目,使专业实验一体化专业

实验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药学实验有制药工艺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课程,课时为8-20学时,实验内容均局限于本门课程,不能相互联系和补充,实验内容多为现象明显、结果易得的经典实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因此,把几门专业课实验结合在一起,设计综合性实验,有利于课程的相互渗透,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专业课的学习,并能增强动手操作能力。例如,把14级学生的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实验进行整合,药物化学的经典实验“阿司匹林的制备”实验,制备出的阿司匹林和药剂学、药物分析学实验课结合,把制备出的阿司匹林应用到药剂学实验中,作为剂型设计的原料,拓展到了片剂的制备。再和药物分析实验结合,进行片剂性能的检测及药物含量测定和杂质检查。基于此,药物化学与药剂学、药物分析课程实验有效地衔接,使专业实验一体化,加强了实验课程及实验内容的延续性、系统性及完整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索多样化翻转课堂教学法用于实验课中

翻转课堂,是一种将教与学转换的模式。由老师的教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从“填鸭式”教学变为“我要学”模式。通过互联网的便利(音频、电子课件、视频、参考资料等),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进行药剂学微囊实验项目前,把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组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微囊的制备方法,微囊形成的注意事项,并设计出实验方案,于实验开始前一周将电子版发给老师审阅,修改合格后方能开始实验工作。在学生上课前,给学生观看微囊的制备视频,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开展实验时,指导老师必须认真观察,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操作,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认真操作,记录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好进行整理,撰写实验报告。每个实验项目完成后,老师必须认真总结,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对实验项目的训练效果进行初步评价,为下一次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奠定基础。在实验课程教学中采用这种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视频等(预习),课堂中让学生每一组进行讲解、其他组学生和老师点评,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总结实验经验、完成实验报告。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学习方式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提升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3增加药学综合实验及创新实验比例,激发学生潜能

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综合实训创新实验在第七学期开设,药学综合实训把几门药学专业课结合在一起,进行了为期四周的实训,以14级制药工程学生为对象,教师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学生分成6大实验小组,各小组根据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自己的兴趣设计试验方案,试验项目有剂型的制备、疫苗的制备、药品的检测、药物的分离纯化、药品的制备等,小组成员通过相关资料查阅运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设计试验,逐渐调整和完善试验方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给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学生按着自己设计的试验方案动手操作试验,因为是按着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设计的试验,学生们积极性非常高,每一步操作都非常认真,得到的试验结果也很珍惜。老师不是像传统教学方法一样起主导作用,而是与学生一起讨论,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现有的学习资源自主解决问题。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所以这样的综合实训应该多开一些,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继续巩固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培养综合能力,进一步的学习深造或就业将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对制药工程药学综合实验的改革实施,在14级和15级学生中实践,已形成了良性循环,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专业知识、素质和创新能力等有了较大的改善,培养更加合格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元英进,尤启冬,于奕峰,等.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06,23(1):12-15.

[2]徐桂清,姜玉钦,董文佩,等.制药工程专业药学综合实验教学设计与探索[J].广州化工,2016,44(4):172-173.

[3]宗智慧,薛洪宝,沈婧祎,等.制药工程综合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2016,32(2):259-260.

[4]刘进兵,吴凤艳.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山东化工,2017,46(1):136-137.

[5]李磊,孟艳秋,刘丹,等.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5(1):33-36.

[6]吕亚萍,夏春年,钟光祥,等.化学制药专业实验教学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113-115.

[7]万春杰,张珩,宋航.基于卓越计划的制药工程专业工程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13(2):15-18.

[8]曹中一.“三性”实验的内涵与特征[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4):10-12.

[9]王瑞学,党晓伟,卑占宇,等.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药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构建[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2018(2):188.

[10]高雪,张征峥,李亚光,等.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