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集成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17:08:31

系统集成论文

系统集成论文范文篇1

1.1网络化系统及其特征

复杂系统往往具有分布的区域性和网络性等特征,本文研究的对象网络化系统是指网络化的复杂系,即网络环境下的复杂系统,其特征是通过计算机络将各子系统相连构成一个网络化的复杂大系统,络环境可以是局域网或是btemet网络。随着计算网络及其技术的发展,网络通讯得到了极大的提,网络的规模也得到了大大地提升,使得原来分散较难实现的数据输出和交换,可以在一个“贯通”的络环境中实现,其信息的传输均依赖网络进行。本研究的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是指对网络环下复杂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

1.2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问题

实际系统中的优化问题无处不在,同时由于计算机网络及其技术的发展,使得分散的、具有区域特征的复杂系统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网络化系统,对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就是将集成优化控制方法与网络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对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

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问题可以描述为:针对网络环境下的复杂系统,将集成优化控制方法与网络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对网络化系统进行集成优化控制,获得网络环境下复杂系统的优化解。

2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的实现

2.1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算法及其实现

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就是将复杂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和网络自动化技术相结合,用来解决网络化复杂系统的优化控制问题,使其在难以建模、系统具有网络化和区域化等情况下,获得满意的优化控制结果。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方法的特点是引人了网络回路,在优化算法中引人了一些不确定因素,其优化控制更加依赖于网络系统和网络技术。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的关键技术在于动态系统优化与参数估计集成优化方法的实现和网络信息传输,借助于动态系统集成优化控制技术和网络自动化技术可实现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可以基于局域网或Intemet实现。基于局域网的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2.2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的特征

对一个动态优化控制方法,除了给出优化算法,还需要对其性能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优化方法的实施。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的性能包括实时性、最优性、收敛性及其鲁棒性等。

2.2.1实时性

在引人网络之前,针对跨区域的复杂系统,其优化控制的实施是很困难的,即使能够,其实时性也难以保证。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方法由于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施集成优化控制,可以较好地解决跨区域复杂系统集成优化控制的实时性问题。

2.2.2最优性

算法最优性是指在算法收敛的情况下,收敛解是否实际系统的最优解。对于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方法,在最优解存在且唯一等假设条件下,若算法收敛,则收敛解满足最优性必要条件,即所得优化解是实际系统的真实最优解。

2.2.3收敢性

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方法需要实施,首先要求其优化控制算法是收敛的,收敛性就是研究算法收敛的条件,针对不同的算法其收敛性条件有所不同。对于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其优化的框架没有改变,只是引人了网络回路,利用算法映射及压缩映射原理,通过分析可以获得保证优化算法收敛的条件。

2.2.4鲁棒性

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方法的鲁棒性问题是指在存在这样那样扰动的情况下,优化算法保持其收敛性,并收敛到最优解的能力。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在不需要实际过程的精确数学模型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实际系统的真实最优解,对模型的结构和参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是一种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的安全问题必然影响到系统集成优化控制的实施。因此,对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及其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的顺利实施。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可以借助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对策予以解决。

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为解决区域性复杂系统的优化控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该方法具有以下优越性:

l)由于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本质是采用动态大系统的DISOPE递阶优化方法,这样就使得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在不需要复杂系统的精确数学模型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得实际系统的真实最优解;

2)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为解决跨区域性的复杂系统的优化控制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实现途径和形式。同时由于网络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网络信息传输实时性的提高,使得实时地解决区域性的复杂系统的优化控制成为可能。

3结束语

本文将大系统的递阶DISOPE集成优化控制方法与网络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对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为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分散性复杂系统的优化控制问题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实现途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文中提出了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向题,对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及其实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对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的实时性、最优性、收敛性和鲁棒性进行了探讨,并对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实施行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以及实际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SinghMG,DynamicHierarchicalCootrol[M],North-Holland,1980.

[2]RobertsPD.Optimalcontrolofmonlinearsystemswithmodelrealitydifferences[A].31stConferenceonDecisionandControlProceedings16[C].1992,p257-258

[3]BecerraUMandRobertsPD.Ahierarchicalextensionofdynamicinergratedsystemoptimizationandparameterestimstion[A],IFACSypostiononLarge-ScaleSystems[C].LondonUK1995,p213-218

[4]孔金生,万百五。非战性离散动态大系统的DISOPE关联预测递阶算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20(12)77-83

[5]孔金生,万百五。非线性离散动态大系统的DISOPE关联平衡协调算法[Jl.系统工程,2001,19(4):14-21.

[6]ViktorBNetworkingandintegrationoffaclitiesautomationsystems[M]CRCPreasLLC,2001

[7]彭可,陈际达,邹润民.控制系统网络化及控制系统与信息网络集成技术[J].信息与控制,2002,31(5):441-445

系统集成论文范文篇2

医疗卫生信息化是国内外医疗卫生行业目前比较关注的话题,其核心是规范医学数据格式,使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能够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医疗数据交换标准研究工作起步较晚,目前完全遵循HL7标准进行医疗信息系统集成的医院、制造商为数不多[7]。医院内部及医院之间的信息系统不能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严重阻碍了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因此引入HL7国际标准作为国内统一的医疗信息化标准对解决医疗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数据互联互通意义重大。

2基于HL7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集成

国内在基于HL7标准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集成方面有了初步的实践。文献[8]介绍了北京世纪坛医院在“持卡就医,实时结算”的改造中利用HL7标准实现医院和医保部门的信息交换。文献[9]谈到国内外检查仪器的生产厂商通过HL7标准规范仪器通讯接口来解决各种检验仪器接口的重用性问题,并保证数据交换的准确性。文献[10]提到在不更改现有系统的前提之下,通过外挂中间件模式(HL7中间件、HL7引擎)解决医院信息系统异构的问题。基于HL7标准进行医疗数据整合,实现了医疗信息系统内部及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主要体现在系统间集成应用上,涉及的关键技术有HL7的本地化和基于HL7的医疗信息系统集成方式。

2.1HL7本地化

HL7本地化是当前医疗信息交换标准的研究热点。HL7是美国开发的标准,与我国的文化、医疗模式存在一定差异。例如,美国人姓名有前缀、后缀等多种成分,在HL7协议中用字段将姓和名分开来存,而我国一般不会将姓和名分开。HL7协议中给每位病人设定账号(accountnumber),而中国则有公费、自费、医保等多种类型。因此,国内在引入HL7进行医疗信息集成时,不能完全照搬HL7标准文件[11-12]。HL7协议中规定,消息是信息传递的最小单位,由段(segments)、字段(fields)、组件(components)、分隔符(delimiters)等元素组成。一条消息由多个段组成,而一个段由多个具有逻辑关系的字段组成,多种元素又构成了字段[13]。消息机制是实现消息传输、数据交换的关键技术,其主要功能是将应用系统的数据通过机制转换为标准的HL7消息,然后按照机制规定的传输协议将HL7消息发送至接收系统,接收方对传来的HL7消息进行验证、解析,再转化为应用系统的数据。HL7本地化就是要实现消息机制的本地化,它不需要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改造,主要是对消息内容定义和编码。台湾地区大都通过单个消息来定义某一个接口,实现HL7的本地化。他们在进行转诊系统设计时,考虑到HL7中规定姓名字段与本地区命名存在差异,按照HL7的要求,将姓名分开处理[14]。这种方式依靠几个大型厂商和几家大型医院就可以定下某个接口标准,在某些方面得到快速应用。日本己经建立起了本地化的HL7标准,简称MML[15]。国内一些医院基于HL7标准进行医院信息系统改造,不是对现有HIS系统进行大改造,而是设计HL7网关,实现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16]。然而,国内医疗软件厂商众多,医疗信息系统复杂,如果仅依靠某几个消息来定义接口,要编写大量、繁杂的转换程序,工作量非常大,所以这种方法可行但并不实用。目前我国将HL7改造成符合我国国情的HL7本地化标准库,依据标准库开发研制HL7消息构造器/解析器。消息构造器是参照HL7标准的数据结构,从一条HL7消息中抽取出有用的信息放到HL7本地化标准库,最后完成HL7消息和HL7本地化消息的转化。这个过程的逆向实现过程,就是消息解析器的工作过程。采用HL7本地化标准库的方法,编写工作量减小,转换效率高,实现了基于国内的HL7标准,给我国医疗信息系统集成提供了标准数据格式。

2.2基于HL7的医疗信息系统集成

目前国内医疗信息系统集成大都依靠系统开发商提供标准接口,或直接读取对方数据库的数据,部分采用共用数据库的方法。这些方法的优点是实现起来简单、成本低,缺点是通用性、扩展性、安全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如果多个应用程序同时读写数据库,难以保证系统的正确性,甚至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17]。以上集成方法很难满足多样化的医疗系统应用和频繁的信息交换需求。HL7提供标准的API接口,可以简化应用程序集成接口开发的复杂度和工作量,大大改善系统的安全性和扩展性。引入HL7进行医疗信息系统集成,可以采用HL7Ready和HL7Engine2种方式[18-19]。

2.2.1HL7Ready方式

这种方式是指现阶段在设计或改造医疗信息系统时,充分考虑系统未来发展的需要,完全按照HL7标准设计应用系统的体系架构、数据对象、数据结构。因此,系统的各应用终端都可以接收和处理HL7消息,可以直接或通过中间件与相关软件进行信息交换,在理论上可以达到系统和系统之间的实时交互,可以相互主动地在“需要的时候”获取对方可以提供的数据信息[20]。当然,这种方式属于理想的方式,适合在厂商开发新系统时,进行前瞻性的设计,有利于在多系统应用环境中的应用整合。HL7Ready的工作原理[21]如图2所示。Send/Receivemodule(发送/接收模块支持)采用TCP/IP通讯协议,通过Internet或3G网络进行连接,负责HL7消息的发送和接受;HL7Resourcemodule(HL7资源模块)支持各种实际应用的HL7医疗信息事件,如检查医嘱、转诊、住院、出院等;HL7APImodule(应用接口模块)提供符合HL7标准的应用接口,实现向其他医疗应用系统发送数据。采用HL7Ready方式整合医疗信息系统数据,从技术上看很好实现,但应用起来难度不小。首先,HL7中有不少内容与中国国情不符或有偏差,具体应用之前需要进行本土化;其次,以这种方式实现医疗信息系统集成花费大、时间长、不能很快投入使用;最后,国内已经形成自己的HIS系统,短时间内不可能推翻重新设计。

2.2.2HL7Engine方式

这种方式是对现有的应用系统进行集成,通过提供外挂程序(HL7引擎、HL7中间件等)负责编码或者解析HL7信息,使应用程序之间能实现数据交换。HL7Engine是一组支持HL7通讯的过程调用函数或控件,应用系统按照HL7接口引擎的约定提供参数,模块之间的通讯则由HL7接口引擎完成。这种方式是将整个医疗信息网络的信息交换划分为本系统内和各系统间两类分别处理。HL7Engine并不干扰系统自身各部分正常工作,不会参与内部信息交换过程,也就不会对内部信息处理增加负担,因此无须对既有程序代码作任何改动[22]。只有当系统与外界发生信息交换时才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充当翻译角色,在内外部医疗信息交换中构建了一座桥梁。基于HL7Engine应用系统集成主要有两种实现方法[23](见图3)。一种是采用点对点通讯方式以实现不同系统的对接;另一种是采用HL7服务器的方法,形成居于HL7接口的中心数据库,这样可以减少接口数量,提高系统可靠性。从原理上讲,这2种方法都是在原有系统中增加一个HL7中间件,医疗系统通过中间件与其他系统或HL7服务器进行HL7消息交换。采用点对点的方法适合系统较少时使用。若系统增加时,所需的接口也将成倍提高,集成复杂度相应增加,导致成本过高。因此,可以采用HL7服务器的方法解决系统复杂度的问题。HL7服务器作为系统集成的中心结点,与多个子系统互连,大大减少多个系统互连的接口数量,但是HL7服务器本身的复杂度决定了这种方式只有在十分复杂、异构模块众多的情况下才使用。国内对基于HL7Engine的医疗信息整合进行了一些实践。1996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建成了国内第一个大型的医院信息系统,医院在进行HIS和RIS集成时,采用了点对点通信方式,在HIS端使用太平洋医信公司的HL7引擎,在RIS端使用GE公司HL7引擎实现HIS和RIS系统的互连[24]。上海电力医院信息平台项目于2011年11月上线。该项目采用了HL7V2.4标准,以HL7Engine方式将上海电力医院原有业务系统进行了基于HL7标准的改造,通过HL7引擎的处理使非标准的消息变成符合HL7标准的消息,从而实现了医院各业务系统之间基于HL7的信息交换[25]。采用Engine方式实现系统集成,实现简单,投入周期小,成本花费少,而且能够很快发挥作用。虽然系统内的各应用模块终端并不具有处理HL7消息的能力,无法实现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实时数据处理,以及应用终端的查询请求等功能。但就目前国内医疗状况来看,此方式完全可以满足国内医疗系统集成的需要,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3HL7在国内医疗信息系统的应用趋势

3.1HL7版本的选择

系统间互联互通主要分为功能(语法)互联互通性和语义互联互通性。文献[26]指出,功能互联互通性是指两个或多个系统间通过设定功能和定义报文结构进行信息交换的能力;语义互联互通性指两个或多个系统共享的信息能够按原有定义被理解的能力,是信息共享的前提条件,涉及数据的整合、概念、术语、域模型和数据模型以及信息框架的一致性问题,确定信息的结构和内容。在HL7V2.x协议中,消息的编码方式复杂繁琐,不易阅读;协议采用自然语言去描述触发事件,缺乏明确的方法指导,而且数据域导致消息重定义和数据结构关系不明确,在实现语义互联互通上面临很大困难。HL7CDA提供一个基于XML的文档架构,统一遵循RIM模型。一个CDA文档由ClinicalDocument元素封装,包含文档头(Header)和文档体(Body)两部分,CDA文档中定义text部分的是人读部分,entry则是机读部分,更为符合医护人员的认知。CDA文档的词汇集可以包含医学术语等语义标准,从而实现语义上良好的互通性[27]。在进行医疗系统集成时,美国选择两种体系标准混合使用,因为HL7v2.x已经在美国医疗卫生系统中广泛运用[28],如果推倒后再重新按照CDA的标准来实施成本太高。HL7在国内应用并不广泛,所以区域卫生的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标准、医疗信息系统中的化验检验报告等需要大量文档交互的系统,可以完全使用CDA。

3.2基于HL7集成方式的选择

HL7Engine和HL7Ready是基于HL7医疗信息系统集成的2种途径[29]。现阶段,在国内医院管理水平低、HL7的本地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采用Engine方式是最可取的。即使未来标准发生了改变,包括HL7本地化以及未来采用HL7V3.0的XML格式编码化,都只需通过修改外挂程序,就能满足要求。这样既可以不用对现有的应用系统进行大改造,又可以利用HL7的标准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不失为一种简便的方法。从长远发展考虑,HL7Ready方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它可以使医院的相关医疗数据全面推行实现HL7标准,医疗信息系统无需再做多余的转换或接口编写,就可以实现完全的HL7数据交换。它是未来医疗信息系统集成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应该把HL7Ready方式作为未来重点研究的方向。

4总结

系统集成论文范文篇3

系统集成,是以用户的应用需要和投入资金的规模为出发点,综合应用各种计算机相关技术,适当选择各种软硬件设备,经过相关人员的集成设计、安装调试、应用开发等大量技术性工作和相应的管理性及商务性工作,使集成后的系统能够满足用户对实际工作要求,具有良好的性能和适当的价格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全过程。

系统集成要求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如个人电脑)、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便利、高效的管理。系统集成实现的关键在于解决系统之间的互连和互操作性问题,它是一个多厂商、多协议和面向各种应用的体系结构。这需要解决各类设备、子系统间的接口、协议、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与子系统等相关的一切面向集成的问题。

二、基于J2EE平台的系统集成的架构

J2EE旨在为支持Java语言服务器端部署而提供与平台无关的、可移植的、多用户的、安全和标准的企业级平台。

Java具有平台无关性,可以运行在Windows、Linux、Unix等不同的操作系统上,Java的跨平台是通过Java虚拟机(JVM)来实现的,Java源代码被编译成一种结构中立的中间文件格式,只要有Java运行系统的机器都能执行这种中间代,Java源程序被编译成一种与机器无关的字节码格式,在Java虚拟机上运行。

J2EE标准制定了一个开发者编写企业应用时必须遵守的标准,也制定了各种应用系统服务商必须提供的基于标准的服务,这样企业应用程序就可以在不同平台间统一地使用这些服务。就像J2EE是一个工业支持开放标准一样,应用开发者要确信由应用服务器以统一方式在不同平台和不同供应商之间提供下层支持服务,这就允许应用开发商集中于业务逻辑的开发而不用在他们的应用代码里执行这类系统级服务。

另外,一旦建立一个基于Java的组件,就可以在多个软件系统上重复使用,也可以移植到不同系统上。重用已经建立的组件,企业不需要拥有编写整个应用系统所需要的所有技术装备,可以从不同的专门研究某一领域的供应商处购买组件,把这些组件充分利用到自己的应用系统中,这不仅使应用系统开发速度快速增长,而且减少了处理各种技术集的花费。

正是由于诸如以上的众多优点,J2EE平台堪称集成信息系统的“强力粘合剂”,它依靠WEB层和业务层的组件处理事务及安全和扩展性,降低了访问不同系统的难度。J2EE平台的架构由客户层、WEB层、业务层、集成层、数据库层构成(如图1):

客户层是系统的用户界面,呈现出适当的视图,以收集查询,显示最终结果,它可以是瘦客户端,胖客户端这些非浏览器的客户端,也可以是基于浏览器的客户端。客户层将信息和数据呈现给最终用户,应用程序用户与客户端应用程序交互,客户端应用程序与企业应用程序的其他组件相连。用户接口/提供了客户与信息进行交互的工具和相关的支持服务,它使客户与系统的交互变得简单、快捷。J2EE支持的Java客户端包括Applet、Java应用客户端、J2ME移动客户端或MIDlet,浏览器是一个瘦客户端,在J2EE系统的客户端中应用最广。客户端类型多种多样,容器必须提供组件支持,为客户端组件提供运行时环境,JVM提供了Java运行时环境,个人桌面系统、工程工作站、Applet和应用客户端等组件都支持JVM,而MIDlet要求对JVM进行稍加修改。

由于业务需求瞬息万变,WEB层成了一个动态层,WEB层主要有两种职责:接收客户层组件的要求,处理请求,然后将请求路由到业务层的适当组件;接受业务层传来的结果,计算一个适当的视图,然后将视图路由到对应客户端。客户层使用浏览器应用程序与WEB层组件交互,J2EEWEB层的重要组件有Servlet,ServletFilter和JSP,这些组件部署在高端服务器上,Web服务层和容器提供了事务、命名、目录和JDBC等服务。其中,MVC模式分开了表示逻辑,业务逻辑和数据。

业务层负责执行必需的业务逻辑,它根据客户请求计算业务逻辑,但最好将这些组件隐藏起来,不将业务逻辑直接呈现给客户端。J2EE业务层包括业务逻辑,数据访问逻辑和相关服务。EJB是运行在业务层的业务组件,EJB具有分布特点,面向事务,其中会话Bean负责创建和维护客户与服务器组件的对话,实体Bean以适当方式实现数据的持久层,消息驱动的Bean可将J2EE应用程序与基于JMS的中间件集成到一起。业务组件部署在业务服务器上,业务服务器为业务组件提供各种“校准”服务,如事务、命名和目录等。

EIS层将前端业务逻辑层的组件与后端数据库层连接起来,这一层的组件应尽量确保数据库不同资源与业务逻辑层组件的无缝集成。很多信息系统有规模大、技术难度大的特点,若巧妙集成这些信息系统,将能保护现有投资,并有效“重用”信息,流程和工作流。EIS层的集成不是单纯的数据集成,还涉及信息集成,对JDBC、JMS、J2EE连接器架构、JNI和JNDI等技术能起到帮助作用,其中J2EE连接器架构对企业最重要,能给J2EE平台带来“可插入”行为,厂商的资源适配器允许将信息系统插入J2EE平台,以实现近乎零障碍的集成。

三、Siebel-基于J2EE平台的CRM集成解决方案

Siebel是CRM理念与技术应用的最初实践者,为后来不断涌现的CRM软件厂商提供了业界的标准,可以毫不夸张的认为其是CRM的先驱与开创者。到目前为止,Siebel的CRM系统在CRM3个关键领域,即销售、营销及服务3者之间的数据/流程整合度最高,各种应用界面最为统一。Siebel产品功能齐全,企业更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模块,有利于系统的集成,并为今后系统的功能扩展提供充足的前提条件。SiebelCRM应用引擎的多层体系如图2所示:

用户界面提供个性化用户界面,管理用户交互行为,从目标定义库(SRF)读取有关用户界面定义子集并解释执行。目标管理器(ObjectManager)为Siebel所有企业管理逻辑目标(BusinessObjects)提供完整一致的目标行为,从SRF读取与企业管理逻辑有关的目标定义子集并解释执行。数据管理器管理一个独立于RDBMS逻辑数据映像(DataView),从而使目标管理器功能独立,企业管理逻辑定义无需因不同的RDBMS而有所改变,并激发实时SQL语句,读取并解释SRF中有关数据关系链(DatabaseSchema)的定义,与数据交换层(DataExchange)通讯以访问存于RDBMS的物理数据。数据交换层直接处理与RDBMS相关的交互信息,作为数据管理器和RDBMS的中介桥梁。

客户端接口提供了用户界面的简单整合,利用COM、CORBA、ACTIVEX、XML等技术可以在客户端进行客户化整合。服务端的接口为企业逻辑定义目标提供了实时连接,利用COM、CORBA、XML、MQSeries可在服务器端进行整合。数据管理器的接口提供了数据库与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迁移工具,利用数据库工具在不同的RDBMS之间进行大容量数据交换。

Siebel的企业数据整合管理(EIM)是专门为系统实施所提供的数据整合管理工具,它用来处理Siebel数据库和企业其他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EIM利用系统中介数据库表(InterfaceTables)暂时存储输入输出数据,开发人员只需直接读写中介数据库表的内容,中介表与Siebel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与转换由Siebel服务器的EIM批作业自动完成。使用EIM可以对数据进行批量输入、输出、数据整合和删除。在需要数据输出到别的应用系统场合,可以用EIM从Siebel数据库输出数据供其他系统使用。必要时可以根据对定义对数据库的纪录进行整合处理,消除重复纪录。可以根据定义进行数据删除工作,EIM将根据要求将各相关的纪录删除。

Siebel服务器采取逻辑体系(如图3):

Gateway服务器也称名字服务器,作为各企业服务器的单一入口,动态分配注册Siebel服务器和各应用组件(ServerComponent)的可应用状态,存储服务组件定义以及分配连接信息;如安装第三方负载平衡软件,则可以根据服务器负载情况动态分配入口请求。Siebel服务器运行一个或多个Siebel服务程序,从名字服务器读取服务器的配置信息,利用数据接口访问数据库服务器。企业服务器(EnterpriseServer)逻辑管理一个或多个Siebel服务器,读取单个RDBMS。数据库服务器存储Siebel数据关系链,支持各种流行的数据库标准接口。Siebel文件系统存储所有经压缩的文档数据及其他非标准数据,以供Siebel应用软件读取和存储。

系统集成论文范文篇4

论文关键词:区域创新系统;集成;模型;实践

1集成创新及运营模式

1.1集成与集成创新

集成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早已存在。社会组织是人的集成。机器设备是零部件的集成。生产线是机床、工具的集成。但是,集成作为一个科学概念被人们所认识和明确提出则是近年来的事。企业中的成组单元(GTC)、柔性制造系统(FMS)、制造资源计划(MRP)、准时生产制(JIT)、并行工程、技术创新小组等都是将各种不同部门的人才、技术等资源有机地集成起来的组织形式或方法。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集成是指一种创造性的融合过程。即在各要素的结合过程中,注人创造性思维。也就是说,要素仅仅是一般性地结合在一起。并不能成为集成.只有当要素经过主动的优化、选择搭配。相互之间以最合理的结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由适宜要素组成的,相互优势互补、匹配的有机体时,这样的过程才称之为集成。从技术集成的角度看,美国学者MacroIansi认为“通过组织过程把好的资源、工具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应用称为技术集成”。因此。从本质上讲.集成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集成单元集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或行为结果。除了聚合之意。集成更值得重视的是其演进和创新的含义。集成强调人的主动行为和集成后的功能倍增性与适应进化性。这无疑是构造系统的一种理念。同时也是解决复杂系统问题和提高系统整体功能的方法。

集成创新是将各种创新要素通过创造性的融合,使各项创新要素之间互补匹配.从而使创新系统的整体功能发生质的跃变,形成独特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其体现几个方面的要点:第一,集成创新是指创新的融合.是技术融合的进一步延伸。这种融合通过把企业创新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流程以及不同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创新实践、创新流程和竞争力集成在一起。从而形成能够产生新的核心竞争力的创新方式。第二。集成创新涉及技术、知识、战略、组织层面,区别于单一的技术集成、知识集成、战略集成和组织集成。即超越了传统的企业边界。要求考虑产品、生产流程、创新流程、技术和商业战略、产业网络结构和市场创新的集成。第三,集成创新和组织绩效有积极、直接的关系,是组织获取新财富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集成创新是创新主体将创新要素(技术、战略、知识、组织等)优化、整合,相互之间以最合理的结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功能倍增性和适应进化性的有机整体,组织通过学习为商业创新和竞争优势创建一个管理秩序。实践证明。任何层次的创新.都不应当仅仅是分配资源。更主要的是按照既定的目标。组织和集成资源.否则。许多技术和成果就无法实现它应有的价值。因此。要增强企业竞争力,必须利用集成创新,创建和吸收新知识。

1.2集成创新流程模型

集成创新流程模型演化都集中在如何改善创新项目的理解上。常规的模型认为创新是技术推动、市场拉动和交叉功能团队与供应商和客户集成的结果,这不能解释和预测复杂产品系统的创新流程。而集成创新流程适应了公司经营环境变化的特点.比如研发的电子化、战略网络化流程,以及创新传播超越了公司的传统边界。此外,重要的环境变化,比如研发成本增加、技术趋同、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全球竞争增加以及快速的技术变革,在很多研究密集型企业导致从竞争性到协作性战略转移。而创新者,作为合作开发流程的一部分,与初级供应商、研发者甚至客户交换电子数据。这些都导致更快速和有效的变革流程,以及复杂的创新集成。

对于集成创新流程而言,主要包括3个方面。

1.2.1概念创新流程。这更多是针对产品创新流程通过在产品创新中的设计概念的体现,使得社会技术体系不断变革的目标得以实现。在这个流程开始一个具体市场需求就被定义。对这个需求的分析导致产品需求。在这个基础上,产品构想形成了。通过把产品需求转换成多样化产品功能,为产品设计和开发打下了基础。产品功能形成充分考虑与之呼应的技术和科学原则.并且通过技术来实现并理解。技术由具体的个体选择知识以显性和隐性的形式构成.以产品和流程导向发现自然、社会科学和工程的用途这个实现通过开发新技术或者先前存在的技术来实现。通过生产,形成适于销售的产品。其结果会推动市场形成、产品维护和分销流程的成熟。

1.2.2流程创新流程这个流程是对与技术相关的流程概念所进行的创新,它针对各种企业要素组合过程中的变革与创新。对于这个流程而言,自然和社会科学及工程现象,决定了技术创新的出发点。技术思想涌现于对现象的观察。如果这个思想是可行的实际的技术开发就形成了。从而形成具体的技术,最终得以利用。

1.2.3社会创新流程社会创新属于环境创新,是针对社会技术系统中的企业或者主体之间关系的可计划的变革。对于复杂创新系统而言,社会创新流程显得异常复杂,由于涉及到各种不可控因素,社会创新流程的成功和持续与否,取决于主体之间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可计划的程度。

2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及运营实践

2.1区域创新系统及其构成

区域技术创新系统是国家技术创新系统运行的前提和组成部分,是国家宏观技术创新发展与企业创新的桥梁.其决策目标的制定过程,是实现宏观创新目标相互作用和相互融合的过程。区域技术创新既是国家宏观创新发展决策的具体化,又要有利于推动企业创新的发展。区域的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优势的提升。

区域创新系统的定义:(1)具有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和开放的边界;(2)以生产企业、研究与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地方政府机构和服务机构为创新主要单元;(3)不同创新单位之间通过关联,构成创新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空间结构;(4)创新单元通过创新(组织和空间)结构、自身组织及其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创新功能,并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产生影响:(5)通过与环境的作用和系统自组织作用维持创新的运行和实现创新的持续发展。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应该由下列子系统共同组成。

2.1.1区域教育子系统。教育是区域技术创新系统中最重要的子系统之一。在教育协调中,教育投入与教学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地区各类科技人员的合理比例应取决于发展科学技术和区域经济的需要以及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所提供的可能性。

2.1.2区域科技子系统。科技体系是区域技术创新系统中的另一重要子系统。科技体系的要素主要有:科技队伍及其结构、科研投入和支出经费、R&D占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研究和发展机构、研究和发展机构承担的科技课题和科技服务、科技交流、科技成果及其技术转让等。一个地区的科技系决定着本地的科技是否可以为当前的经济发展提供研究成果,以及从外部引进科技时,能否很快地加以使用、消化和吸收。国内外区域发展的经验表明:一个地区如果没有研发队伍和研发工作,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就很困难,更不用说改造和创新了。因此,在科技体系中,必须要加大科技投入,重视研究发展队伍和研究发展机构的建设。

2.1.3区域资金子系统。区域技术创新资金的来源及其数量决定着创新能否顺利地进行,对欠发达地区来说.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的融资手段.各个地区政府都有各种研究开发的税收优惠及各种风险投资银行以支持本地区的技术创新。就区域技术创新资金的来源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私人资金、风险投资资金、政府补助(包括拨款)、集体融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和境外投资等。

2.1.4区域政府子系统在当今社会,区域技术创新是一个在制度、组织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活动,市场在激励技术创新方面具有自我组织、自我加强的作用.但市场在激励技术创新方面,存在若干缺陷,如市场并不能创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很难使科技的发展和创新活动处于社会需求的最优水平。基于市场对激励区域技术创新的局限性,要求政府从整个区域的全局角度,在协调区域技术创新系统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政府对区域技术创新的调节主要通过政府制定创新政策实现,以政策干预来引导科技发展与创新。2.1.5区域文化子系统。技术的创新和进步过程,必然要涉及到地区的文化氛围。组织和地区的文化是否有利于技术创新,直接影响到区域技术创新的进程.尤其是重大的技术创新,必然是以相应的文化氛围为前提。甚至可以说,一个地区的文化特性,可能决定该地区的创新道路。

2.2云南省曲靖市区域创新集成体系运营模型

根据前述云南省曲靖市区域创新体系构架,构建起运营模型如图1所示。

该模型将曲靖市区域创新系统中的要素有机地整合和集成在一个模型中,政府通过创新规划引导和推动整个区域各行业、各类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同时,给教育、科研院所指明了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科技创新方向,促进教育、科研院所为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科技创新服务。通过创新基础设施平台(开发区、孵化中心、中介服务体系、成果转化中心等),进入生产系统。经过农业科技进步集成体系、工业技术创新集成体系和民营科技创业集成体系对创新成果的验证和应用.成熟的创新成果进入市场.通过商业机制进一步扩散和推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上一个台阶。而创新得到的工、农业产品价值的增值积累又反过来支持各产业创新过程。集成系统模型构建起良性循环的全社会技术创新运营体系。

2.2.1科技管理集成体系。科技管理集成体系由宏观指导层(科技规划)、中观管理层(一把手工程、成果管理、基金管理、项目管理等)、微观执行层(成果转化体系、示范基地、工程中心等)构成。

2.2.2农业科技进步集成体系。将产前、产中、产后科技创新实现纵向集成;同时,政府、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实现横向集成,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2.2.3工业技术创新集成体系。由创新战略集成(企业家创新战略决策)、创新管理集成(文化、组织、人力、资金集成)、创新过程集成(工程中心、孵化中心联系政府、教育科研等集成)、创新成果集成(成果引进、消化、吸收、整合)构成。

2.2.4民营科技创业集成体系。官、产、学、研的有机整合与集成,民企之间、民企与行业龙头问等的整合与集成,以联合创新、整合创新、配套创新为主。

系统集成论文范文篇5

一、员工知识创新平台进化和企业三维进化的关系假设

提高员工自主创新能力的最终目的无疑是为了企业的长期进化。总结前人的研究结论,作者认为我们可以用平台跃迁的方法来描述知识进化和企业进化。企业进化是企业从低级到高级不断演变的过程,纵观企业进化的历史可以发现,企业进化大致是沿着三个维度进行的:优势技术、内部软环境管理和信息系统集成度[4]。优势技术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内部软环境管理决定了企业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信息系统集成度则体现了企业对内外部信息的利用程度。对于员工的知识平台来说,有三个维度可以影响知识创新能力,即聚集创造知识、微观控制知识和宏观控制知识。聚集创造知识包括知识库、知识网络及信息技术工具。在人力资源管理当中通过三个要素间的联结实现知识流的操作,使知识在组织内可以完整循环运动。微观控制知识包括组织智力资本、企业价值与思想体系、知识管理制度及柔性组织结构,是对核心层要素进行优化、服务和支撑的要素的联结。宏观控制知识包括产业链知识、市场知识、技术经济变化和区域文化影响。直接或间接为核心层的知识网络和知识库提供外界的知识、经验、信息等,并影响组织内部的控制与微观控制知识诸要素的制定、实施。假设这些要素和企业进化的三个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我们可以用图1来表示。

二、实证研究过程及结论

本文选择了软件业、先进制造业、现在农业、环境保护新技术、通信业、电子信息业五个行业。选择这些高新技术企业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行业的技术更新快、产品换代快、面临的市场需求不能预测,另一方面这些行业都是我国新兴的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选取这五个行业中的10家企业作为调查对象,对于被调查人员的选择满足如下三个条件:1.为公司录用的正式员工;2.在目前单位拥有至少1年的工作经历,保证其已经熟悉和掌握了所在单位或部门的工作情况;3.填写者为从总经理到基层管理人员和研发人员在内的各层次人员。因为员工知识进化和企业进化离不开企业的整体氛围,对各层次管理人员和研发人员的调查可以更为全面和清楚地认识企业和员工的整体情况。另外,作者利用不同职能背景的被调查人员在知识进化方面存在的差别,全方位、多角度地考察知识创新的情况,故被调查人的职能背景涉及研发、市场、制造等各个部门。总共回收184份有效问卷,问卷的内容设计如表l。

对于回收的问卷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分析。问卷数据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可信度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主要的回归分析结论如下:

优势技术=0.394×宏观控制层知识+0.311×聚集创造层知识

内部软环境管理=0.361×微观控制层知识+0.243×宏观控制层知识+0.161×聚集创造层知识

信息系统集成度=0.377x微观控制层知识+0.304x聚集创造层知识企业三维进化_0.298x宏观控制层知识+0.354x微观控制层知识+0.302x聚集创造层知识聚集创造层知识=0.289x优势技术+0.193×信息系统集成度

微观控制层知识=0.379x内部软环境管理+0.294x信息系统集成度宏观控制层知识=0.323x优势技术+0.225×内部软环境管理

知识平台进化=0.346x内部软环境管理+0.266×信息系统集成度+0.216×优势技术

针对分析结论我们修正了研究模型如图2所示。

根据修正模型作者选取几个对于本文有意义的研究结论做出解释:第一,聚集创造知识和优势技术相互促进。企业员工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创新程度是决定企业创造核心竞争力和优势技术的主要因素。员工知识层次越高,其对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也会有更大程度的要求,这就会驱动企业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关注,更会将精力于技术支持硬件的配备来满足高素质员工的需求。同样企业如果不关注优势技术的创新和开发,就不会有新知识的聚集和创造过程.企业员工的主动学习的行为就不会得到实现。在对16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中,作者发现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例如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对知识库的建设,知识网络的构建和利用以及信息支持技术的推广都非常重视,员工积极的态度得到企业的认可和经济支持,企业的优势技术在同行业当中也有相当的竞争力。深圳华为有限公司由于企业和员工对于知识的重视程度.员工普遍认为公司已经掌握了该行业最前沿的技术。第二,聚集创造层知识的进化能够促进内部软环境管理的进化。在调查的企业中,大部分重视自身发展的员工所在的企业其组织结构都是倾向于扁平化的,上下级的沟通也较为融洽,例如深圳华为有限公司的组织结构趋向于扁平化,员工和其领导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沟通。但是也有少部分被访者虽然能够主动去学习和交流,但是鉴于企业的组织结构太过复杂,上下级进行有效沟通比较困难以及严肃的组织文化,其主动学习的程度和范围也非常有限。第三,聚集创造知识和信息系统集成度相互促进。从表面上看,这两个因素的相关性应该是最大的,通过调查得到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员工越是重视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对外在的信息系统集成度的要求也越高。因为信息集成度越高,也就是对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集成度越高,员工才能在这些高度集成的信息里面,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高新技术企业要持续的发展,必须具备功能强大的信息网络,构建自己的决策支持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准确预测行业的发展动向和市场的变化情况,培养和提高员工对于环境的敏感度。在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这两家软件行业中,上述结论尤为明显。第四,知识平台进化和企业三维进化相互促进。

三、本研究的几点启示和建议

企业对于知识的管理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应该要重视自身的知识管理问题。结合调查企业的经验,总结企业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培养:

1.经常给员工提供技术交流和专业培训的平台,让他们能够持续学习。

2.鼓励员工之间的工作沟通,并为这种沟通提供便利的场所。

3.提供专门用于组织学习的网络平台,让员工可以通过这种专用网络来获取和积累新知识。

4.让有需要的员工掌握信息支持工具.像数据挖掘软件和人工智能软件等的使用方法,并鼓励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使用这些智能的信息工具。

5.根据工作需要引进一部分高新技术人才,最好能实现在企业内部就能够培训其他员工的目标。

6.关注企业文化建设、战略目标的从上到下的贯彻,并培养能够认同本企业文化和目标的忠诚员工。

7.经常开展一些非正式的交流活动,让上下级之间可以无障碍沟通。

8.适当开展一些团队培训活动,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

9.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可以主动掌握企业的战略规划,市场的需求把握以及所在行业的各方面知识。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王越.组织内知识增长效率研究及实证分析[D].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2]郭蕊.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的关键纬度及分析模型田.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11).

[3]刘建波,基于自组织理论的企业进化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系统集成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档案服务;城市规划;项目生命周期理论

一个城市规划项目从立项到完成所经过的各个阶段,由于项目的侧重点发生改变,对应的档案管理工作也会发生变化。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理论,城市规划项目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立项期、启动期、成熟期以及完成期,如何在不同阶段,准确、高效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客观地记录项目编制过程的真实情况,更好地服务后续其他规划项目,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理论的城市规划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未来主流的管理模式。本文以增城市城市规划设计室(以下简称设计院)的协同办公系统为例,开展协同办公系统的项目管理模块在实际工作中运行情况进行分析。

一、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三个发展阶段特征

随着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制度的日趋完善,对档案的准确化、规范化、信息化、精细化、安全化的要求更加明晰,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项目结题、归档为导向。档案管理主要工作是收集规划最终成果,包括纸质成果和最终电子文档。管理流程简单,只需按年份、按类型归档即可,多数设计院在初期发展时期都采用这一模式。设计师根据新的项目需求,自行搜索设计院的档案库,新招聘员工也可以在档案室迅速了解、学习设计院已经完成的规划成果。第二阶段,以项目回溯为导向。在第一阶段收集最终成果的基础上,加强项目立项和项目编制中间成果的收集归档。项目立项包括项目建议书、项目招标文件、项目投标文件、项目开题报告等等项目在立项期主要资料。中间成果则包括了初步成果、中期成果、审查意见等项目在启动期、成熟期的主要资料。随着设计院规模变大,业务量上升,对档案管理的要求更加规范化,档案管理工作在项目立项期就已经开始介入,跟踪管理项目编制全过程。第三阶段,以项目流程、品牌延伸为导向。随着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可以做得更加精细化,由最初的成果管理转变为全流程的管理,最终成果也不再是档案管理的最后一个步骤,评奖材料、成果的可视化宣传展示等后续品牌管理成为新的任务。这一阶段,档案管理的内容包括项目立项、基础资料(包括案例资料)、工作日志、最终成果、评奖材料、科研论文、成果展示等方面,全面覆盖项目生命周期所涉及的四个时期。其中,新增的工作日志取代以往中间成果,通过时间流的方式,利用移动平台的新一代互联网信息技术,详细记录项目编制过程与甲方的交流过程,记录每一个重要节点对方案提出的修改意见,输出方案的时间节点,甚至是项目收款信息都可以纳入工作日志中。工作日志模块的出现,不仅解决了档案管理中信息丢失的问题,也为工程师的工作交接产图1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三个发展阶段生积极作用,让工程师快速了解项目的全过程。评奖材料、科研论文、成果展示三个模块主要针对项目的品牌管理,打破以往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一份份厚厚的纸质文档,而是将报奖材料、科研论文、可视化成果宣传展示作品纳入城市规划方案档案管理的范畴。

二、协同办公系统的项目管理模块设计

设计院的协同办公系统中集成了项目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是基于项目生命周期四个时期来进行设计的,由工程师和档案管理人员同步操作,将档案管理融入项目的全过程。项目管理模块包括了指定参与人、办案、项目完成、退件、一览、统计六个子功能。其中,办案子功能模块是档案管理人员与设计人员协同完成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模块。办案模块包括了项目信息、项目参与人、项目工作日志、项目文档、付款方式等五个功能。以《新塘镇瑶田村“三旧”改造规划研究》项目档案管理为例,项目信息的字段包括了:项目编号、项目年份、历史编号、项目名称、保密日期、项目来源、项目类型、合作项目、委托单位、承接单位、地址、项目合同、项目规模、项目负责人等信息。项目信息的每一个字段都可以作为档案检索字段。档案管理员在项目启动期主要完成该子模块的信息内容。《新塘镇瑶田村“三旧”改造规划研究》项目工作日志,详细记录了该项目工作每个节点所面临的问题和完成工作,项目工作日志的文字内容可以实现超链接,直接链接到文字内容所提及相关规范文件、基础资料、阶段成果等,从根本上实现了档案管理工作由结果管理转变为流程管理。

三、目前协同办公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系统集成论文范文篇7

【摘要】21世纪将是建筑智能化时代,本文对智能建筑的实施流程作了简要论述,使业主能够科学、有序地进行智能化建筑的管理。

【关键词】智能化;流程;实施;工程管理

1.概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为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集各种现代高技术于一体的智能建筑应运而生。智能大厦目前已成为各国综合实力的具体象征,也是各大跨国企业集团国际竞争力的形象标志,因而建设智能大厦已成为新世纪的开发热点。我国智能建筑始建于90年代,起步较晚,但却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目前相继建成一批具有一定智能化的大型公共建筑。国内各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已经成为智能建筑的巨大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国外智能系统设备商、系统集成商、建筑设计事务所和房地产开发商。智能建筑是高技术的结晶、系统集成商、建筑设计事务所和房地产开发商。智能建筑是高技术的结晶,既是技术密集型建筑,也是资金密集型建筑,它的设计和施工都不能照搬传统建筑的方法,需要有专业化的设计队伍和承建商。

2.智能建筑的实施流程

2.1客观独立的市场需求分析是智能建筑建设的首要前提。不同的客户、不同的建筑物就有不同的需求,需求是推动和促进技术发展的原动力。在目前国情下,普通工薪阶层的安居房中,大量应用千兆网络布线就是一处不必要的浪费,因为客户暂时没有这种需求。所以了解客户需求,是有效进行智能建筑建设的首要前提。目前在上海、深圳等城市工程建设的环节中,由专业顾问公司进行需求分析。顾问公司代表业主的利益,根据业主的实际要求,结合技术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招标文件和监管工程的实施过程。顾问公司通过编制技术规格书规定系统技术性能,对产品选择和实施方案具有否决权但对产品不具备推荐权。

在合理的工程实施架构里,顾问、设计的角色与承建商、集成商的角色一定要分开。道理很简单,设计者具有工程方案主导能力,并依据设备技术发展,修改设计。如果方案的主导者修改者与方案的实施者分开,两者就可以互相约束,工程的质量和造价就有保障。如果设计和施工由同一家公司完成,就有可能引起方案偏向乙方和在工程实施中产生偏向乙方和工程变更。另外,每个系统集成商都有既定的合作伙伴即其所产品的供应商,他所提供的方案不可避免容易产生不客观的偏向,从而很难产生有利于客户的需求分析。所以,相同公司进行设计和施工,难于得到符合国情的合理方案,容易引起“求高、求全”的浪费。

2.2严谨、合理的方案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关键。方案设计必须以需求分析为首要依据,必须针对建筑的具体要求作出符合该建筑物要求的、不同于其他建筑的方案。设计必须多元化和个性化,不同地域、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建筑不可能有唯一的解决方案。目前有些公司提供的方案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每个工程都不一样,方案书实际早就储存在电脑中,所以十天半个月内即可出炉的方案不能适合于不同建筑的实际需求。智能建筑的建设特别应该注意“皮”和“毛”的关系,所谓“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应该看到: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和建筑本体之间,建筑本体是“皮”,智能化是“毛”;在楼宇控制系统和机电设备之间,机电设备是“皮”,控制系统是“毛”,如此等等。

现实中,设计初期业主以至建筑师基本不考虑或很少考虑智能系统的要求,甚至结构主体已经完工的条件下去考虑建筑物的智能系统要求,如此格局,当然只能引出一系列不合理结果。因此,建筑师和各专业工程师之间必须紧密配合,才可能创造出完美的智能建筑作品。假设建筑师和不同专业的工程师分别来自不同的公司,实践证明其配合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建设部专门发文,要求主体设计单位对智能建筑系统的设计总体负责。所谓“总体负责”,其实就是设计总承包的概念。业主、设计、监理、施工等建设各方都应该认识到:总体设计是整个工程建设的龙头,马虎不得。“以客户需求为依据,按照实际需求进行集成”是一种务实的、正确的智能建筑设计技术思想。作为设计人员,应该认识到:技术最终是为用户服务的,而不能让用户屈从于技术。一个好的设计应该使用户成为技术的主人而不是技术的奴隶。“为技术而技术”和“技术至上”的观点是错误的,这一点应该成为称职的专业工程师的必要素质。

2.3全面的系统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基础。系统设计是在方案审批后进行,是方案设计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过程。一般应与建筑主体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步进行。但是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特殊性,建筑主体设计单位不可能按习惯施工图的深度绘制出详细的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施工详图,只能绘制出介于现行初步设计和施工图之间的技术设计图纸。可称之为系统设计施工图。它已基本完成各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管线路由、电源供应、系统接地等主要构件的设计,也必须完成与建筑主体专业和其他设备专业的配合工作。整个系统设计施工图作为日后的招投标工作、深化设计的基础和依据。公务员之家

2.4弱电承包商的选择是智能建筑设计的重点。目前智能建筑的工程管理并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模式,目前国内常见的有三种模式:

2.4.1业主将弱电系统划分为一个个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选择一个承包商,协调工作由业主完成。

2.4.2业主将弱电系统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一部分,由土建总承包商来作弱电系统各子系统的协调管理工作。

2.4.3业主选择一个弱电总承包商协调管理各子系统、分包商,弱电总承包商的工作受业主和监理单位的监督。以上这三种模式各有利弊,但就效率最高、效果最好而言应是弱电总承包即第三种模式,原因有几个:智能建筑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产业,它是建筑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融合的产物。目前发展还不成熟,新的技术、新的产品不断涌现。像模式一,业主将弱电系统划分成若干个子系统分包,就要求业主具备很强的智能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施工管理的经验。而目前的情况是,一般单位的业主对弱电工程缺乏较深的了解,即使是一些大单位,在组织机构上设有基建处,有一些负责工程的专业技术人员,但往往这些人熟悉的又只是结构、电气、水暖等建筑的常规系统,而对新兴的建筑智能化方面的知识仍有欠缺,这就难免造成对弱电系统的管理力不从心;各子系统不考虑对外开放通讯协议,造成总集成的麻烦。负责的人员费了很大的心血但效果不好,巨大的投资不能收到相应的回报。这种案例屡见不鲜。即使业主能招聘到一些有很强的智能建筑方面的知识和施工管理经验的员工,但这会使业主的基建班子变得很庞大,而且一旦大楼竣工,这些人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因此,业主单个系统分包的这种办法要求业主方面有很强的技术能力和工程管理能力,而这又是目前实际情况很难达到的。如果由土建总包商来进行弱电系统的分包和管理,应当说,这可以使弱电和其他专业的配合更为紧密。但同样存在着目前土建总承包商缺乏具有智能建筑方面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问题。而且,以目前国内的建筑行业的模式,设计院负责设计出图,土建总承包商只负责按图施工和现场管理,这就必然与智能建筑的承包商要求具有深化设计能力的标准相冲突。因此,以目前情况看,土建总承包商尚不能达到对弱电方面的技术和施工全面管理的能力。由弱电总承包商对整个弱电系统进行统一管理,这符合国际上专业化的趋势,由于一直从事建筑智能化方面的工作,弱电总承包商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智能建筑专业技术和管理班子,这些人在多年的工程实践中已经具备很强的弱电各子系统的技术能力和对关键问题、关键点的把握能力。弱电总承包商是专业从事建筑智能化工作的,力求自身的不断发展,他们会不断跟踪新技术,力求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综上所述,弱电总承包模式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但凡事有利便有弊。对业主而言,如何选择一个合格的弱电总承包商是一个存在很大风险的问题。目前,随着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声称能做建筑智能化的承包商越来越多,在发展的大潮下,难免泥沙俱下,抛开没有“建筑智能化专项资质”的班子不说,就是具有“建筑智能化专项”的公司的水平也良莠不齐。选择一个好的弱电总承包商对工程至关重要,这也是最终交工的工程能否达到业主要求的关键。

2.5深化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实施指南。不同产品安装方式、接线方式、电源供应方式等具体工艺不同,所以设计方不可能在产品确定之前绘制出详细的施工图。在优化设计完成后,应由弱电总承包商或各子系统承包商根据优化的设计资料和中标产品的技术资料完成传统意义的详细施工图。详细施工图应经总体设计方确认批准。确认后的详细施工图具有明确的设计责任和强制性的工作效力。

2.6规范的安装调试是智能建筑建设的有力保障。智能建筑的施工过程必须遵守现行的规范和规定,必须有效的监管。批准后的详细施工图具有法定的指导意义,不能随意修改,此时的系统集成商等同于传统意义的施工单位,施工单位的天职就是“按图施工”。任何施工中的变更必须总体设计方确认,否则就容易发生与原设计不符的质量问题。公务员之家

系统调试时,集成商获取机电设备厂家提供的软件和硬件条件后,就可以组织缩写相关的接口驱动程序。该驱动程序应该可以让其他程序合法调用而不需要对具体设备有详尽的了解。比如,通过驱动程序可以读取系统的温湿度而不需要考虑温湿度用何种方式进行测量,通过驱动等距离可以控制机组的运转而不需要考虑从哪个路径进行控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为二次集成创造条件。有了驱动程序后,就可以按照软件工程技术的规则来组织编写用户界面语言。当所有的一次集成系统设备安装完毕、调试成功、提交完备的通用系统接口硬件、符合要求的系统接口软件编制完成,此时一次集成就完成了。

2.7全面的客户培训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必要手段。由于智能建筑队伍的高速发展,设备及技术更新的速度很快。不可能要求物业管理公司不经培训就能熟练地操作系统。所以在系统竣工前后,系统集成商必须对业主的有关管理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工作。

2.8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基本保证。智能系统的开通运行是该工程实施成败的重要标志,而智能建筑的业绩、成果、投资回报才是智能工程实施的最终目标。因此智能化系统虽然通过了验收、评估,但系统维护和管理仍然很重要。智能化系统是高科技应用技术的产物,但其系统运行操作更需配备具有较高技术素质的人去操作、维护、运行。尽管设备是一流的、质量可靠,但必须有人去维护、保养,故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系统维护和运行的队伍和建立具有智能化工程特色的物业管理体系,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一个名符其实和具有时代特点的智能建筑。

3.结束语综上所述:智能建筑工程总体设计是龙头,是智能建筑功能与水平的体现。工程实施是智能建筑成败的关键。系统总承包商的选择,确保以确定的工程界面实施为中心的工程项目管理以及严格按设计、产品技术标准、施工规范施工和质量控制是工程成败的三要素。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是智能建筑历史实绩或成果的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段文凯《弱电总包工程项目管理实践及思考》智能建筑2000.10

系统集成论文范文篇8

[论文摘要]智能住宅小区内的弱电系统一般由设备管理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公共信息服务系统等方面的内容组成,集成了居室报警紧急呼叫、边界监控、远程抄表、车库管理、机电设备自动化管理、卫星接收和有线电视、互联网和综合信息服务等部分,便于为居民提供一个完整、舒适、幽雅的生活环境。现谈谈智能住宅小区弱电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一、智能住宅小区弱电系统设计概述

智能住宅小区内的弱电系统一般由通信、安全、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内容组成,集成了居室报警紧急呼叫、边界监控、远程抄表、车库管理、机电设备自动化管理、卫星接收和有线电视、互联网和综合信息服务等部分,便于为居民提供一个完整、舒适、幽雅的生活环境。现谈谈智能住宅小区弱电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二、设备管理系统

在智能住宅小区内设置物业管理中心,由物业管理部门对住宅小区的公共设备进行监控和检测。比如对供电、供水、供热、电梯、公共照明等系统设备状态的监测。

住宅区为了便于管理,常与保安中心合建,主要包括水、电、气自动抄表计费系统、停车场管系统、楼宇自控系统和家电自动控制系统。基于自动抄表系统的数据采集系统定时采集居民家的水表、电表、气表的数据,在此之前要指定好当地水、电、气三者的价格,就可方便地自动计算费用,并打印出读数、计费的情况。并存储在存储器中。

三、公共信息服务系统

(一)小区信息

小区信息是现代智能小区人性化和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于提高服务性。其主要为小区的户主提供各式各样的信息,比如天气预报、警告、小区物业管理通知、停水停电通知等,以方便用户每日生活。

(二)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

由于考虑现代的智能住宅小区范围较大,少则数十栋,多则几十栋,居住的人员众多,繁杂且不便于管理。如发生紧急事件时,将会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必须有组织地进行应对,这就要依靠紧急广播指挥疏导。而在平时,小区内可以播放一些文娱节目和公共通知,比如下班时间、午饭时间、老人晨练期间、居民饭后在小区园林景观散步的时间以活跃气氛。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

(三)信息资讯服务系统

我们这里所说的信息资讯服务系统主要提供与用户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即便民信息,比如小区设施更换、道路堵塞、下水道维修、小区附近是否发生了交通事故等,用户可以通过它及时准确地了解与自己有关的信息,以免造成堵车或者人流拥挤等现象,以提高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安全防范系统

安全系统是智能住宅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区的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中,一般而言,建设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形成小区的第一道防线,住宅区内一般设置保安安全管理中心,各安全子系统主机及控制设备均布置在保安中心,安全系统由周边及环境报警系统、楼宇对讲系统和家庭防盗报警系统构成,住户和小区门口的访客对话、及住户对单元门口访客的确认和对单元门口的控制,形成小区的第二道防线,层层设防、严密监控、综合管理,让业主生活在无形防盗网之中,反而比有形防盗网更安全、更舒适。

(一)周界防越报警

这是小区的第一道防线。物业管理公司在围墙上设立周界防越报警系统,以防止有非法企图的人员从围墙或栅栏等处非正常进入小区,。比如在栅栏上安装红外线对射探测器,当有人翻越围墙或栅栏时,将红外线阻断,阻断信号传送至保安部门,向管理中心报警,同时还可以用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加大监控手段,以便保安人员及时处理警情。(二)闭路电视监视系统

在住宅小区的公共建筑、主要通道、重要出入口安装摄像机,摄像机将图像传达送到管理中心,让控制室内值班人员通过电视墙一目了然,对整个小区进行实时监视和记录,全面了解住宅区发生的情况。

(三)可视对讲系统

在住宅区内设可视对讲,用来实现访客与住户对讲。住户通过对讲,确认访客身份后,可直观地了解访客情况,遥控开启防盗门,防止非法人员进入楼内,确保住户安全。同时各栋对讲主机与保安中心管理主机联网,保安中心可随时了解住户求救信号。

(四)家庭防盗报警系统

为了保证住户的人身、财产安全而设置的。家庭防盗报警系统采用了各类传感器,通过传输线缆传递信息,能够及时迅速地解决报警问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制止户外不法分子的闯入,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满足住宅用户的紧急需要。

(五)电子签到器

为了规范保安员上岗情况,避免保安人员的偷懒怠工。物业管理公司有必要设置电子签到器,电子签到器设在住宅区内主要道路、盲点、死角等处。由计算机记录每一次保安人员巡视小区之后的签到情况,用来判定保安员巡更路线和签到时间等内容。若保安员未签到时,中心电脑会立即提醒值班人员去了解情况及早发现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瑞武,智能建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8.

[2]洪元颐、李宏毅,建筑工程电气设计.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4:65~206.

[3]李文峰、张文琪、何敏丽,弱电系统综合布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4.

[4]黎连业,综合布线系统弱电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5.

[5]彭祖林、谢晓竹,网络系统集成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北京:电子科技出版社,2004.11.

[6]刘军明.弱电系统集成.科学出版社.2005.5.

系统集成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电子政务;公文管理;发文;收文

1前言

电子政务是“互联网+”环境中政府职能转变、效能提升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社会工作信息化的重要使命[1]。电子政务坚持以技术创新推动体制创新,提高人民群众办事的方便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公文管理系统作为电子政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在政府内部、部门之间实现公文拟稿、核发、审批、签收、存档等功能,优化电子政务管理系统操作流程,提高政府办公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电子政务应用与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工作流技术、数据库技术的快速发展,政府办公已经从传动政务模式发展到电子政务模式,政府形态也逐渐从专制型、管制型、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2]。电子政务发展的理想目标如下:作为电子化的服务型政府,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形成有形资源无缝集成,个性化定制服务,零成本运行。因此,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国内外政府机构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通过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管理系统该技术改革行政程序,充分的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平台,提供更加公开、透明、快捷的办事流程和服务模式[3]。电子政务的发展和改进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需要解决信息采集、过程建模、系统集成、安全保密等问题,减少政府工作人员的随意性,实现跨平台、跨空间的信息同步和共享[4]。经过多年的努力,政府服务机构已经构建了门户网,集成了多个电子政务系统群,包括电子缴税系统、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国家电网信息系统、车辆登记管理系统、公安信息管理系统、出入境管理系统等,为人们提供信息化服务,方便群众办事。

3电子政务公文管理系统功能分析与设计

电子政务公文管理系统是政府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办公流程之一,其可以实现政府机构内部、部门之间的公文拟定、审核、发文、收文、存档和查询功能。电子政务主要包括两个重要流程,分别是发文功能和收文功能[5]。发文功能是公文管理系统的最为关键的模块,其可以通过电子流程解决部门内部、部门之间的发文操作,并且能够实时跟踪和记录发文流程,发文功能包括拟稿、核稿、审核、签发、归档和查询。(1)收文签收:收文功能可以为用户提供签收操作,将签收信息反馈给发文人。(2)收文登记:收文功能可以将相关的收文保持在历史文档数据库中,并且给拟办人发送相关的拟办通知,可以通过相关的手机短信通知客户。(3)拟办:拟办是指负责人收到相关系统的收来的公文的指挥,拟办负责人可以签署相关的拟办意见,如果签署人是一级领导或者其他领导,可以在公文上交代其他客户进行办理。(4)阅批:公文流转到相关的负责人处之后,可以交由用户进行处理,并且发送给相关的人员进行阅批处理。(5)分/催办:分办负责人收到系统传输的阅批公文后,其可以将公文分发给部门内部所有人员。(6)承办:部门人员收到公文之后,可以根据阅批人员或领导的意见承办,也就是根据公文完成政务工作,比如包括按照公文执行政府指令或出台配套政策。(7)归档:部门人员承办完成之后,可以将收到的公文保存在收文数据库中,这样就可以便于后期进行查询和统计,完成公文人员绩效考核工作。

4结语

随着软件开发技术的提升,电子政务公文管理系统将会引入更多的新技术,比如数据挖掘技术、智能存储技术、移动计算技术,引入先进的数据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等,保证系统公文传输、共享的安全性,进一步改进公文管理流程,丰富公文管理系统功能,为电子政务职能转变、效能提升作出贡献。

作者:顾巍 单位:无锡市体育局

参考文献:

[1]段璇.元数据管理模型在电子政务公文系统中的应用[J].信息通信,2015(12):150~151.

[2]常岑.基于RBAC模型公文流转系统权限管理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24):69~69.

[3]张佩珍.电子公文交换系统EDES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4):45~46.

系统集成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

一、智能建筑与建筑智能化系统

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通讯、办公、建筑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建筑智能化系统就是在建筑(包括环境)平台上,利用系统集成技术实现的通讯自动化系统(CAS)、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它们与建筑环境一起构成了整个智能建筑。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现代建筑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和充实,它的技术基础是现代建筑技术(Architecture)、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计算机技术(Computer)、通讯技术(Communication)、图像显示技术(CRT),即所谓的“A+4C”技术。“A+4C”的发展,推动着智能建筑不断集成化发展的进程,并在一些现代建筑中形成一种崭新形式的建筑弱电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与综合管理,充分体现智能建筑投资合理、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灵活的目标,这也是人们追求建筑智能化的目的。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特点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A+4C”以及管理科学、施工管理技术等学科知识的全面支持。同时,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首先是一项建设工程,必须科学地进行投资、效益、工期规划,并按建设总目标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但是,作为一项新生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系统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行业监管方式都与传统的建筑机电系统有所不同,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还不完善。建筑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间、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其它机电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土建和装饰都有一系列相关的配合与协调。因此,在系统实施过程中,将对系统规划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的人员在工程技术、管理经验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1(例图)略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与相关工程的配合配套情况。

建筑智能化系统系统相关工程配合表系统名称相关技术、知识配合工程配套与监管楼宇自控自控、建筑设备安装、强电、空调、给排水、电梯、装饰安保电子、电视、安防知识安装、装饰、消防报警、门禁公安技防办消防报警与广播电子、控制、消防知识安装、强电、空调、给排水、装饰消防局综合布线通信、计算机安装、装饰卫星电视接收与CATV电视土建、安装、装饰音像管理处门禁电子、自控、安防知识安装、安保、装饰背景音响音响、广播安装、装饰程控交换机通信综合布线、装饰电信电话通信综合布线电信无线直放站通信安装无线电管委会停车控制自控安装LED大屏电子、计算机安装、装饰、综合布线BMS计算机BA、消防报警、安保、综合布线等办公自动化网络计算机、管理综合布线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跨越诸多专业技术领域,在工程实施中又有许多相关工程的配合协调要求,且在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工程公司选择、施工安装、工程验收等环节上,现行的标准和规范还不太完善,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和保证体制。现在大多数系统集成公司从属于IT行业,而设备安装公司又属于建设行业,因己方利益的驱使和行业的局限性,设计院或系统承包商在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难免犯重技术、轻效益或重设计、轻实施的毛病。造成一方面系统功能盲目升级,增加业主投资,另一方面因缺乏有效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往往是一流规划与投资、二流施工管理、最终落成三流的系统。施工、调试期间,因设计、施工、集成、设备供应等界面划分不清,造成设计、安装、集成、设备供应各方相互扯皮,业主忙于调解,不堪重负。类似情况严重损害了用户利益,也影响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健康发展和功效体现。因此,利用社会力量对建筑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队伍选择、施工管理、调试验收等全过程实施技术咨询与监理是确保工期、质量、减少投资的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这在一些重大建设项目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成功实施中已经被证明了。以下是笔者对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如何实施工程监理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三、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性质和特点

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过程中,涉及众多单位和机构,它们有业主(或建设单位)、设备生产制造单位(设备供应商)、管线与设备安装单位(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工程公司或系统集成公司)、建设或设备监理机构,要完成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监理工作,首先必须明确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职责范围,同时处理好与其它单位和机构的关系。

1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业主间关系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是受业主委托承接监理任务的。经业主授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可代表业主对系统的规划设计、工程承包商的选择、设备选型等提供咨询服务,对系统的安装质量、系统性能、建设工期、投资进行监理。所以,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业主间关系是一种被委托与委托关系,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咨询和监理服务,该服务贯穿系统的整个建设过程,服务内容在委托合同中体现。

2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设备供应商、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间关系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之所以能够担任工程监理职责是经业主授权,业主应向规划设计部门、设备供应商、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及时通报委托与授权事项,明确那些机构和人员可以代表业主行使工程监理的职责,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与这些单位间不签任何合同,监理活动是以业主与这些单位签订的合同为依据,按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与这些单位间关系是监理与被监理关系。

3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建设监理间关系

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中,既有项目建设监理及其分支机构,又有建筑智能化专业监理机构。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监理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以投资、质量、进度为控制目标。从监理的业务看,建设监理机构通常是对一项基本建设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理,包括土建和机电设备部分的监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则仅对其中的建筑弱电系统(智能化系统)进行监理,两种监理的内容有所覆盖,却各有侧重。因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迅速,且愈来愈专业化,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进入施工现场,可以弥补建设监理机构、人员在专业技术、监理方式和管理经验上的不足。从实施监理时间跨度来看,建设监理通常是土建施工开始,项目整体验收结束(包括土建和主要机电设备验收)。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业务可从系统规划设计、设备安装施工、调试运行和系统验收,通常要延伸到建筑整体竣工以后一段时期。在全过程的监理中,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服务形式,有不同的专业技术人员介入,体现出专业化监理机构特有的优势,这是一般建设监理公司所不及的。总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是一种专业化的、全过程的工程监理,是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中对建设监理从专业技术和监理制度上的补充和完善。

四、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主要任务

建筑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工作可以分成以下阶段和任务。

1规划设计阶段

(1)帮助业主明确和提出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总目标

(2)对系统的实现目标、投资规模、可行性作出综合评估分析

(3)按业主要求制订系统规划书或对设计院的系统规划书作出评估分析

(4)对系统设计过程实施监理与提供技术咨询

2系统承包商选择与设备选型阶段

(1)按业主要求,制订或审核项目招标书

(2)协助业主组织实施招投标工作,提供技术咨询

(3)审核系统承包商资质、资历、工程业绩

(4)作出系统方案、设备性能价格比分析

(5)为业主商务谈判提供技术咨询

(6)审核设备供应和工程承包合同条款

3施工准备阶段

(1)审核承包商施工计划、设备供应计划

(2)审核承包商项目实施组织设计

(3)组织召开设计、安装、工程承包商、设备供应商协调会,做好技术交底

(4)科学划分设计、安装、设备供应、调试工程界面

(5)审核设计院、承包商的系统深化设计图

(6)监督完成相关系统(如消防、安保、电话等)施工报批手续

(7)审核系统调试、验收方案和相应计划

(8)审核人员培训计划

4安装施工阶段

(1)定期组织召开工程例会,协调各方关系和进度

(2)审核批复施工联系单、技术核定单

(3)组织系统设备到货开箱、验收、移交

(4)按施工计划实施进度控制和工作量认可

(5)协助建设监理实施设备、管线安装质量监理和隐蔽工程验收

(6)参与土建总包组织的工程例会,协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与其它工程(如机电、安装、装饰)间进度与关系。

5系统调试阶段

(1)线缆测试、单体设备性能测试监理,签署认可测试报告

(2)单项系统调试监理,签署认可调试报告

(3)系统联动调试监理,签署认可调试报告

(4)调试计划进度控制

(5)组织实施系统阶段验收

6系统试运行阶段

(1)组织实施系统试运行

(2)协调业主、物业、系统承包商间关系,明确职责界面

(3)审核系统技术培训资料和人员培训监理

(4)审核系统操作规程、设备管理制度

(5)审核与确认试运行记录

7系统验收阶段

(1)审核系统竣工资料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

(2)按设计要求、合同条款对系统性能、试运行情况进行审核

(3)分阶段、分步骤协助业主组织系统验收

(4)协助业主组织第三方测试与行业主管部门验收

(5)督促落实系统保修责任制度

(6)按工程合同、设备供应合同、变更记录审核系统造价决算。

新的世纪已经到来,随着城市信息化发展进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有了蓬勃发展的机遇,如何在一些投资大、技术新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中实现投资、质量、进度的有效控制,对包括业主、承包商之内的各方人员都提出了极高的专业技术和工程管理知识的要求,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概念和模式的引入,无疑是提供了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