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9:19:59

小学语文课文

小学语文课文范文篇1

关键词:部编教材;课文插图;应用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将插图与文本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和开发插图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结合部编教材特点,合理运用插图展开阅读教学。

一、以图增趣,感知文本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ii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部编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丰富多彩,教师应充分运用课文插图的形象性与直观性帮助学生感知文本,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趣味导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插图有效导入新课,通过对插图的观察、解读、预测,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例如《难忘的泼水节》记叙了1961年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说说总理今天打扮得怎样?脸上的神情怎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吧。”这样一来,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总理的距离,还唤起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二)指导朗读。如教学二年级下册《邓小平爷爷植树》一文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借助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插图,揣摩邓爷爷的动作、神态,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字词“83岁高龄”、“格外引人注目”、“兴致勃勃”、“精心”、“茁壮”、“小心”、“仔细”,体会邓爷爷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从而读出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提升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知。(三)理清脉络。插图是文字的补充,有些课文配有多幅插图,一组图连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学生可以借助插图,理清课文脉络。例如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小壁虎向鱼、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并配有六幅插图。通过图文对照,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六幅插图连起来看,了解故事大意,再细细观察,发现故事发展变化,随文的插图降低了理解课文的难度。

二、以图入境,深入文本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书面语言传递的知识是抽象的。由此,教师需要借助插图,将知识化抽象为形象,易于学生接受、理解。(一)深入情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许多创设情境的方法,而课文插图是渲染教学情境最为直接的资源,能够有效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例如一年级上册儿歌《比尾巴》以问答形式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尾巴的特点。教学时,结合六幅动物插图,加以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平时我们会比谁长得高,比谁跑得快。可是今天森林里在开展一场特殊的比赛,比什么呢?告诉你们吧,那就是——比尾巴。参赛选手进场了。但它们都忘记戴名牌了,你能帮助它们吗?”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学习热情颇高。(二)突破重难点。在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中,部分课文插图描绘的是课文中的重点,教师教学时要发挥插图的作用,化难为易,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例如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中“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学生理解这句拟人句有些困难。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插图中找到这些小动物,然后提示学生观察动物脚印,学生很快就发现了竹叶、梅花、枫叶和月牙和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脚印的形状相似,从而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三)体悟主旨。主旨是指文章所体现的意图与主题。文本主旨蕴含在文字的背后,低年级学生不易解读到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文本与插图相结合,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形成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例如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记叙了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带领战士和沙洲坝村民挖了一口井,解决了当地的吃水问题。文中插图为沙洲坝的那口水井,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在教学过程中,图文结合,感受乡亲们饮水思源,时刻怀念、感恩的情感,让学生体会到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珍惜,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主旨。

三、以图延伸,启发想象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教师应努力让插图在学生言语学习中发挥作用,启发学生想象,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一)发展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文本与插图,合理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从而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习作夯实基础。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一分钟》时,教师可以借助文中的两幅插图,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第一幅图是元元睡觉时,闹钟响了的情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发挥想象力,说说“你觉得闹钟响后,元元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有的学生认为元元会马上起床,有的学生认为元元会赖床。此时,教师引出“多睡一分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完课文后,出示第二幅插图,元元坐在座位上,低着脑袋。这时,再让学生结合插图,猜一猜元元心里的想法。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二)发展写作能力。此外,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插图,进行大胆的猜测与合理的想象来续编故事,拓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寒号鸟》后,教师可让学生结合文中的两幅插图,展开想象:如果第二天寒号鸟没有被冻死,它会听喜鹊的劝告做窝吗?请你续写这个故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小学语文课文范文篇2

引起我关注和思索小学语文课文的直接原因,并不是因为我是一名社会心理学者,而是因为我是一个小学生的父亲。我的儿子已上小学二年级,作父亲的我,自然不可避免地要同其他有子女上学的父母一样,时刻关心着孩子的学习。这样,就必须做检查孩子的作业、解答孩子的疑问、按老师的要求在课本上或作业本上签字等经常性的工作。一次我检查儿子的语文学习情况,当时儿子学完课文《暖和》(第三册),课后练习第1题为“看图读课文,再回答新问题”,其中一问是摘要:“清洁工人为什么那么激动?从哪里可以看出他很激动?”儿子的回答令我吃惊,他说摘要:“因为清洁工人是个小人物,是大人物,握了他的手,他就激动……”后来我确认,他的语文老师并不是这样讲解的,是儿子自己的理解。后来,又发生了几次令我惊奇的事。

由于多次有这样的经历,我便把小学语文课文全都借来看看,并对课文内容和课本中的插图进行了十分简单的统计,结果见下表。应该说,大部分小学语文课文都很好,都很美,从选材、体例及思索练习题中可以看出编选者很费了一些心思。但是,从总体来看,依我之社会心理学感受,似乎还有些方面待改进。由此在这里提出来和大家交换意见,以促进当前或今后的小学语文教材改革。假如不是我有些神经过敏,那么除了存在选取外国作品和描写外国人少,写实多写虚少,当代作品较少等不足之外,小学语文课文主要的社会心理偏差有以下三个方面摘要: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分析结果表*第几册课文数量插图人物中心人物形象倾向人物年龄年代国别虚实

男女男女群正反中老成幼古近现当中外实虚

1161381101213501101610142160106

2307373822011118017632012911911

3205350611357803483901821010

419715710097210046531101811136

530732712313190626818125215242

63045221061416014281165112291255

726593414210150110101246312224215

8265528132111718315523811186233

924463240209114212012714204213

102455152012140101923732231177

112241181011113071832550144184

122033710481408011313222155137

合计28775247310023154145121251189675247105512434521469

注摘要:年代,清朝及以往为古,民国为近,建国后为现,改革开放以后为当。年龄摘要:少年儿童及以下为幼,60以上为老,其余为成。虚实摘要:人物是真实的为实,创作的为虚。

一、性别偏见——男性化

性别偏见是人们对某一性别(通常都是女性)的人所持的不符合事实的、不公正的态度。我国语文课文中的性别偏见新问题,我国学者张德曾对1979至1982年出版的全日制小学语文课本进行了分析,发现性别偏见的存在。①上表作为我对1995年至1996年新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语文课文进行分析的结果,从中仍然发现性别偏见的存在。我们可以从课文中心人物性别角色,课本插图的人物性别,以及课文中性别角色形象所代表的个性几方面来看。

小学语文课文分配给男女两性扮演主角的数量,男性为女性的43倍,其中四、九、十册没有女性担任主角。男女主角不仅有数量的不同而且有性质的差异。在女性担任主角的23篇课文中,除了宋庆龄(给儿童送蛋糕)②和邓颖超(给周部理补睡衣)③外,其余要么是小孩子和小学生,要么是老婆婆等一般群众。有32篇课文写了中外革命领袖,但是只有宋庆龄和了颖超两位女性。写中外文学家和艺术家的课文有14篇,但只有一个女的(海伦·凯勒)④;教材以古今中外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为主角的课文有11篇,其中没有一个是女的;以历史上的闻名的人物为主角的课文有6篇,也没有一个是女的。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大量人物插图,据统计可辨性别的人物共有1225个,其中女性人物有473个,占38%,在数量上有重男轻女之嫌。

人们个性差异的重要方面是能力和性格,能力有高有低,性格有好有坏。从课文内容来看,假如在课文中涉及男妇个性方面的内容,教材所描述的女人在能力和性格方面都比男人要低或差一些。

在男女能力方面,语文教材描述女人在知识、能力方面不如男人的课文不少。例如四册11课《数星星的孩子》,当张衡指着天空数星星的时候,奶奶说摘要:“这么多星星一闪闪地乱动……你能数得清吗?”而爷爷则开导说“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它们之间的距离不变的。”四册19课《看月食》,奶奶说摘要:“我们小时候叫天狗吃月亮”,而爸爸则纠正说摘要:“不是天狗吃月亮,是地球转到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挡住了太阳光。”十册19课《落花生》,母亲提议种花生,并在收获之后“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至于花生的可贵之处则是由父亲指出来的,母亲只是当父亲发表高见之后同孩子们一样“点点头”表示赞同而已。在这些课文里充当无知、低能的都是女人,而男人则是知识丰富渊博、能力高强的。

在男女性格方面,小学语文课文里往往让女性突出地表现人类的不良性格特征。例如在以少年儿童为主角的课文中,以男孩为主角的课文中除去勇敢坚强闻名的小英雄,如二册《小八路》、《王二小》、五册的《我的弟弟“小萝卜头”》,其他像小挑山工、凡卡、小抄写员、小三轮车夫也都是具有吃苦耐劳、正直善良、勇敢坚强、团结友爱等优良性格品质的。而人类的不良的性格特征小气吝啬则让女孩来表现。三册5课《蓝树叶》刻画了女生林园园的小气吝啬,当同学向她借绿铅笔的时候,她先是“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用完呢’”后来又说怕别人家“把铅笔尖弄断了”,得到对方保证“小心一点儿”之后,她又提出“不要削”、“不要用力画”、“不要画得太多”,终致对方没有使用她的绿笔而画出了蓝树叶。⑤不仅在小学生中让女孩表现不良的性格特征,而且在成人、老人中也让女人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不良的性格特征。如七册11课《五彩池》中的奶奶哄我玩,21课《西门豹》里巫婆的凶狠毒,六册《雨中》女青年对他人不信任,30课《打碗碗花》中奶奶的迷信无知等。

无论从小学语文课文主角的性别分布,还是从教材中的插图人物,以及从人物个性塑造方面,都可以看出小说语文课文是倾向于高估男人而低估女人的,是有重男轻女倾向的。课文对于妇女所持的是所谓“传统”的即不客观、不公正的态度。小学语文作为儿童早斯接触的正式读物,将对我国青少年形成性别观起潜移默化的功能,因此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新问题。

二、伟人化

这里的伟人化,是指小学语文课文中伟大人物,主要是革命领袖人物的比重太大,12册教材中写革命领袖的共有32课,平均每册有27课。此外,在阅读材料中有关领袖人物的不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领袖人物,除第一册外,每册都有,有的甚至在同一册中反复出现。写的有7课,的有6课,列宁的有5课。由于革命领袖人物过多,不可避免地在数量上降低了其他优秀人物对小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影响。

语文教材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无疑应该发挥着重要功能。然而,我认为,教材尤其是小学语文教材,并不能以思想教育作为最主要的甚至唯一的标准。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过分突出革命领袖,也不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的做法。⑥语文课文人物过多的革命领袖化,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摘要:

一是对政治领袖的不恰当崇拜。小学语文课文培养小学生对人民领袖的热爱是应当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假如小学生所接触的英雄或优秀人物多数革命领袖,假如在一个社会中,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只是或大多数是革命领袖,这对社会的进步是不利的。我几次问我儿子的理想,问他长大后愿意干什么,他的回答是国家主席,像、、列宁一样。我问为什么要当主席,他的回答更令我惊奇摘要:“因为全国人民他都可以管,衣服脏了有人洗,有警卫员、服务员,”更令我不安的是,身为学者教授的爸爸,在儿子心目中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很低,因为在家庭成员中儿子“是班长的组长,妈妈是单位的科长,而爸爸什么长也不是。教授怎么样,还不是别人管,我们语文课文中一个教授也没有呢。”⑦我不能把这种结局的形成完全归咎于语文课文,因为当今社会上的许多观念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但课文中出现大量的政治领袖即高级行政官员,对于小学生形成现实的理想,形成对社会人物正确的看法恐怕是不利的。中国社会上盛行的“官本位”心理,对行政官员的心理崇拜,说不定也和小学教育相关。

二是使小学生产生对现实的失落感。小学教材中的革命领袖课文,除了介绍他们的机智、聪明、好学、老实等外,有许多是写领袖人物关心学习、看望青少年儿童,使青少年感到幸福的课文。如回韶山,参加泼水节、邓小平到景山学校(第七册的阅读材料),宋庆龄到上海送蛋糕等。这些课文在很大程度上引发现在的小学生希望得到领袖人物关怀的心理期盼。我儿子很多次问我,江爷爷什么时候到他们学校来,假如来会带什么东西,会不会也是蛋糕,会不会到班上听课等等,还有好几次做梦梦见了江爷爷。我告诉儿子江爷爷很忙,没有时间来,儿子听了感到非常失望。对于这些新问题,不能不引起我的思索。

当然,和小学思想品德课的重复,也是要注重的新问题。小学思想品德课,大量布满了领袖人物“好人好事”的故事,语文课文中革命领袖人物的突出,既有可能减少了思想品德教育课对小学生的新鲜感,又在某种程度上造成教育时间和资源的浪费,产生某些负效应。

三、成人化

小学语文课文中的人物及其活动,以成年人的眼光来看,也许没有什么学习和理解的困难(不能说没有,比如有些导读提示和课文后面的要求,即使是成年人,也不好准确回答),但若从少年儿童的角色来看,则还应有改进之处。

首先是人物角色的成人化倾向。出现在语文课文中的中心人物角色,直接反映少年儿童生活的,只有233%,其余都是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工作和生活。成人生活是小学生要熟悉和理解的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成人生活和少年儿童的生活是有距离的。要小学生仔细观察,准确熟悉,深入理解过于深邃的成人世界,对小学生而言,有些超前。

小学语文课文范文篇3

关键词:内容表演自然段活动课间活动全文

“能给课文分段”,是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之一,也是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分段、概括段意的能力,是编写训练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阅读能力的体现,也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把握教材的构篇方式。三年级教材中大多是简短的记叙文,是分级训练的好材料。从构篇方式看,以第六册教材为例,大体可归纳为五种: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按空间位置变换分段、事物的几个方面分段、按事情发展顺序构篇、按材料的总分关系构篇。教学时,教师要钻研全册教材,确定训练的重点篇目,进行不同的分段方式训练,为篇的教学作铺垫。

二、明确编者的意图。纵观第六册教材中关于分段训练的设计要求,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和循序性。先是让学生按照提供的段意给课文分段;接着是让学生参照提示的小标题或课文重点给课文分段;最后才是让学生独立分段。如第5课《捞铁牛》和第6课《李时珍》是给定段意分段;

第8课《一次科技活动》和第9课《飞机遇险的时候》是给小标题分段;第14课《春蚕》却是提示课文重点后分段;第19课《雨中》再次给定小标题分段;第21课《小珊迪》、22课《》则是反复地提示课文重点进行分段;第23课《千里跃进大别山》就直接训练给课文分段;第七单元拉开了距离,要求给篇幅较长、自然段较多的第27课《五彩池》和30课《柯里亚的木匣》,独立给课文分段。

三、以上层次,由浅入深,注意过渡性训练巩固,体现了由扶到放的训练过程,也体现编者的用心良苦。掌握分段的训练方法。

从第2单元提出“训练给课文分段”的重点后,教材提供了分段基本功的训练实例,教师要从多角度引导学生掌握分段的基本方法。

(1)按自然段段意归并法,这是开始练习分段时常用的方法。

教学时先引导学生了解每个自然段主要说什么,再分析一下各自然段的联系,最后把意思相近或围绕一个意思写的几个自然段合并成一个大段。

如《李时珍》七个自然段段意通过研读课文、分析所得,学生不难发现第2、3自然段都是围绕“立志学医”的事写的,第4、5、6自然段都是写李时珍编《本草纲目》的事,内容上联系紧密,所以可以合并为一个大段。其他自然段单独讲一个意思,可以独立成段。

(2)抓时间标志判断法。

有些课文是按时间推移顺序写的,分段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写了哪几个时期(时间)的事,这些事表现了什么。

如《杏儿熟了》按时间顺序写了我家杏树结的杏儿又多好,邻居孩子偷摘杏儿时,我和奶奶的态度截然不同的事。课文三段内容都有时间标志:第一段开头的“每年到了麦收时节”,第二段开头的“这一年杏子又熟了”,第三段开头的“今年的杏儿又熟了”。这样可以抓时间标志将课文分段。一些回忆性的文章就有时间标志。

(3)按空间处所变换分离法。

有些课文内容随空间位置转移而使叙述的事物或反映的主题逐渐臻于完善。

如《海滨小城》全文共7个自然段,分两部分叙述。先写海滨,后写小城。海滨小城特有的美丽风光,就是通过作者在海滨和小城这两个地方的所见所闻来体现的,这就是分段的依据。这个方法最适于“参观访问记”类文章的分段指导。

(4)按事情发展顺序排列法。本册绝大多数课文都是按事情发展顺序,有步骤地叙述的。

这类课文主要是写一件事的前后经历,应要求学生了解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事情的发生,哪几个自然段写事情的发展或经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事情结局。

(5)抓主要内容突破法。即从课文的主要内容入手,把重点段先划分出来。如《一次科技活动》,可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他们思考科技活动的表演情况是从哪一个自然段开始写到哪一个自然段的,你是怎样判断的?然后再找出写表演之前对活动的概括介绍和表演之后的情况。

(6)抓总分结构分析法。有些课文结构较特殊,先总写再分述,最后总结。我们可利用这一写作特点,指导学生练习给课文分段。

如《课间十分钟》开篇“以参加自己喜欢的课间活动”总领全文,接着分别写打乒乓球、爬竿、丢沙包三项活动,最后以“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总结全文。

根据这三方面的内容,很容易将课文分为三段。

另外,本册的《我不能忘掉祖国》和《五彩池》也可按此种方法练习分段。

(7)抓课后习题提示法。如《捞铁牛》课后思考。练习2“按照下边意思,把课文分成四段”。

根据提示的段意,学生不难找出相对应的自然段。此外,如按“小标题”分段之类的要求均可照此办理。

(8)模仿此法,可以提供段意或小标题让学生对号入座划分,有的课文篇幅较长,自然段又较多,三年级学生概括能力还不强,可先提供段意,让他们找课文相关部分。

小学语文课文范文篇4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须保证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又必须针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进行培养,促进提升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深度。而多媒体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辅助设备,能够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那么,如何才能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设备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和分析。

一、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概述

高效课堂指的是能够同时生成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一种高质量教学课堂,能够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又能使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深度理解与学习语文知识,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因此,为了能够有效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师须重点把控教学时间,这样才能有效分配教学任务量,同时合理分配教学环节,更好地实现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其对小学生的语文教学培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性,只有调动他们在语文课堂中参与的积极性,才能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高效,进而完成教学目标[1]。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优势

多媒体技术设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不但能够很好地进行视频、音频、图片等方面的展示,有效丰富语文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使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精彩,同时还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领悟和理解语文课文,促进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此外,多媒体技术还有助于实现教学与课件的有效结合,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实现语文教材、网络资源以及语文教学课件间的互动关联,促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建立。

三、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原则

为了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设备过程中,应该遵循一些具体的运用原则。首先,应该遵循科学性的原则。虽然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应用多媒体技术,滥用会导致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低效,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教师需要解析教学内容,在合适的地方与适当的时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这样才能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应该遵循主体性原则。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时,须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展开,从而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后,应该遵循生活化原则。教师须引入一定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使语文课堂与生活实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2]。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运用多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在语文高效课堂构建中能够使用不同的多媒体设备,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教学情境,使小学生进入相应的语文教学环境中,具有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教学情境是一种良好的环境氛围,好的氛围能使学生融入其中,产生更好的情感体验与课堂学习参与感,对整个语文课堂的高效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可针对具体的语文课文设计教学情境,既可与课文内容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同时又能吸引小学生语文课堂的注意力,从而有效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课文《将相和》时,教师可针对课文的内容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本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关于赵国丞相蔺相如的故事,故事体现出蔺相如的有勇有谋和宽广的胸襟。电视剧对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教师可通过互联网下载蔺相如电视剧片段进行剪辑,应用到多媒体教学情境的创设中,从而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导入课堂教学,教学效果明显。不过,教师要掌握好电视剧片段的播放时间,这样才能管理好教学导入环节的时间,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紧凑,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当电视剧片段播放完毕后,教师可通过与学生互动的形式继续烘托课堂氛围。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例如,视频片段中讲述的故事是什么、主要人物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担任什么职位等相关问题,这样不但能更好地与课文的主人公进行关联,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能将教学情境的创设与课文内容进行有效连接,实现课文的导入,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3]。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梳理课文内容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具有梳理课文内容的作用。很多小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时,虽然教师讲述的内容都能听得懂,但在学习到最后时,前面讲述的内容不少都已经遗忘,对整体的课文缺乏全面的认知,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利。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思维导图,这样就能利用思维导图教学工具展示课文内容,并进行梳理,使学生把握整体文章脉络。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文字和图形结合在一起的图片,通过思维导图使整个语文课文的思想脉络更加清晰,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效果,同时也能使小学生有效掌握语文知识梳理和总结的方法,促进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比如,在学习部编版五年级课文《忆读书》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思维导图,从而构建语文高效课堂。但为了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思考语文课文内容,教师应在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充分参与思维导图制作中。这样不但能促使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变得更加积极活跃,同时也能够在参与课堂的过程中深刻记忆课文内容,对语文课文内容有大体的了解,这样更能促进小学生对语文课文的思考与理解,了解作者写作背后的深层次含义。除此之外,也可以使小学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中去感悟,这样才是语文阅读的目的。在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第一个自然段主要阐述了什么事情?课文第三段将“诸”读成“者”是犯了什么样的错误?课文中作者读《三国演义》关羽死了的部分痛哭流涕,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品质呢?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这样有助于促进小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在此期间也掌握了具体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语文阅读细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细致化阅读习惯,品味文章的内涵。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总结写作方法

读写结合是语文高效课堂的最佳体现,为了能够在阅读中讲解语文写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总结写作方法,在课文内容讲解与训练中结合多媒体设备,可使学生对语文课文案例进行理解性学习,这样会产生更好的写作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深度理解。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写作单元中的《推荐一本书》课文时,教师可将总结的写作方法在课堂上呈现,利用PPT来进行写作技巧的课堂展示,并且结合课文进行具体的分析。教师可以首先提出问题:“如果让你向别人推荐一本书,你会怎么推荐?”通过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更好地进行写作思想的交流。当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可根据具体的语文课文推荐一本书,从而为小学生的语文写作提供一定的思路。教师可举例课文《忆读书》中的内容,作者在文章中并没有向读者阐述“这本书非常好,你快去读吧”这样的话语,而是自己阐述在阅读《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情节,由此表达自身的一定情绪。通过这样的阐述方式进行推荐是最好的方式,不会使读者感觉到是在推荐书,但最后却达到了推荐书籍的目的。因此,我们在进行《推荐一本书》的写作时,完全可以不进行推荐,只是在阐述一两件事,给读者思考的空间,完成书的推荐。教师还可以在课文中找到对应的写作技巧,比如课文的第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作者开头直接进入主题,这样的方式能更好地进入文章的核心,不啰唆,可以使读者瞬间进入情境。教师会在这里进行具体的讲解,而在PPT上的第二个写作技巧分析时,教师会针对这个写作技巧让学生自己去课文里找,这样能够使学生深度理解写作技巧,有效促进学生对语文写作素养的培养。此外,也可以使学生了解语文课文内容,构建高效的课堂[4]。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语文课件

多媒体设备还具有展示语文课件的作用,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利用计算机软件提前进行教学课件的设计和准备,这样就能在语文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课件,因此能够节省语文课堂中教师板书的时间。教师可更加充足地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语文重点知识的讲解和语文练习,争取更多的时间培育小学生语文素养。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课文《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展示,还可将教学讲解内容制作成文档幻灯片,并且通过计算机鼠标进行控制。为了能体现语文教学课堂中的轻松氛围,教师在进行课件设计过程中,可设置不同颜色的字体。但为了确保学生不会看得眼花缭乱,每个页面的文字应不超过三种颜色。而且颜色的设置需要具有一定的目的,起到引起学生注意的作用,这样才能科学运用多媒体设备。比如,教师在讲解课文中“妒忌”一词时,就可将这两个文字进行红色标注,使学生能够将注意力放在上面,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还可以进行动态设置,比如文字是跳着出来,这样会增加课文学习的趣味性,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对语文课文学习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将课文的板书部分应用多媒体大屏幕进行展示,使学生能够了解文章的故事发展顺序,整体把握语文课文。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拓展课堂教学

语文的学习不仅需要讲解教材内容,更需要针对课堂的知识进行一定的拓展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丰富语文知识,也能对文章具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那么,教师就可以结合应用多媒体互联网,可以通过网络查找资料,能实现语文课文知识的拓展,使学生更能体会语文课文的内容。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课文《草船借箭》时,为了能够使学生对诸葛亮这个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可通过网络搜索诸葛亮的相关词条,使学生了解诸葛亮的字、号、家乡、职位、出生时期、历史生平等内容,这样能够深度了解诸葛亮的个人才华。由此学生才能对草船借箭的结果更加了解,是因为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能够实现最后的成功,通过这样的案例给予学生的日后学习提供一定的启发。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进行多种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够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小学生进行课文教学,更需要启迪小学生的智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变得更加聪明、睿智,提升小学生的思想水平,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5]。综上所述,为了能有效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师须在课堂教学环节设计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不但能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功效,还能使整个课堂更加具有现代化的教学气息,有效烘托课堂的语文学习氛围,使小学生能够享受语文课堂学习的气氛。除此之外,多媒体技术设备还能更好地展示和运用课件,实现语文教学工作的拓展,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韦文波.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文存阅刊,2019(08):98.

[2]陈静.多媒体技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探析[J].市场周刊:理论版,2017(21):1.

[3]严俊.探析多媒体技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东西南北:教育,2018(22):38.

[4]胡欣.多媒体技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探析[J].东西南北:教育,2019(09):174.

小学语文课文范文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主体地位

阅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语文阅读能力,是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对作者写作情感的解读能力,对文章结构的分析能力以及对文章艺术性手法的解析能力。因此,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要从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四个方面的能力着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

1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内心阅读情感

语文课本是由一篇篇优秀的文章作品组成,而文章是作者情感的书面体现,其中蕴含着作者深厚的、内敛的写作情感。因此,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虚拟的文章写作情境,再将学生的思路带入到作者的写作情境之中,在情境之中着重把握分析作者的写作情感,从而得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解读文章的情感起伏变化,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教学效率。案例一: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课,林海音《冬阳•童年•骆驼队》。笔者在将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这一课时,就使用了阅读教学情境教学法,将学生带入模拟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冬阳•童年•骆驼队》的理解。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是林海音的回忆录《城南旧事》的前序,其描写的主要就是作者童年时候与拉煤的骆驼队之间的故事,从而引出了作者对童年时在北平城南的那段生活经历的怀念,使文章充满了对童年的回忆,表达了作者林海音对童年的喜爱以及思念之情。因此,《冬阳•童年•骆驼队》这一课的感情主线就是作者林海音对北平城南童年生活的思念,笔者在执教这一课时,就为同学们模拟创设了类似文章中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们在阅读该文章时能够由心而发进入文章的感情中去,感受作者由天真无邪渐渐长大的感情变化,以此能够更加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利于学生正确解读文章,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对小学语文课文的阅读效率,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

2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小学的教学设备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信息化、高效化程度不断提高。多媒体教学设备是我国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主要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其能够有效地整合知识,将阅读教学采用视听化、多样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一种丰富课堂的阅读教学乐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有效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利用PPT放映,整合课文知识,有助于学生理清课文阅读思路;(2)利用视频播放设备,播放语文阅读教学视频等;(3)利用投影设备,将优秀的课外阅读作品投影到屏幕上,方便教师解析文章和同学理解文章。案例二: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九课《鲸》。《鲸》这一篇文章的特点就是其描写的主要对象是一种海洋动物,而鲸鱼这种海洋动物又为学生们所熟知,是学生们所喜爱的动物之一,文章的语言也十分的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的童稚心理。所以,笔者在讲授《鲸》这一课时,运用了较多的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以求达到最好的阅读教学成果。首先,笔者在网络上下载了许多关于鲸鱼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在正式上课之前先向学生们展示,使学生能够从这些资料里面更加深刻的了解他们喜欢的鲸鱼,增强学生对该课文的阅读兴趣,有利于提高阅读课堂的教学乐趣。其次,笔者采用了PPT放映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们介绍文章的结构和行文脉络,使同学进一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增进对文章的理解。最后,笔者播放了一个说明文的写作教学视频,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说明文的文章结构及用语,方便本单元的课文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既是信息时展的要求,也是教学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其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教学乐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够最大程度地整合课文知识,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率,加速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

3引导学生质疑思考

小学语文特别是高年级的语文课文,其许多文章的含义往往看似浅显,但是其中却蕴含着许多深奥的道理。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对于较为深奥的文章教师一般是将文章的深层含义告诉学生,而不是让学生自主发问并思考,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而且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压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抑制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积极引导学生针对文章不懂的地方进行发问,并通过教师的提示和自己的思考给出具有个性化的答案,引导探索课文的深层内涵,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案例三: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十课《有的人》。《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在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时写的一首诗,主要通过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学发展和中华民族命运的伟大贡献,是一首具有思想深度的现代诗作。所以,笔者在讲臧克家的《有的人》这一课时,并不会向学生们详细解析诗的结构以及诗的深层含义,而是让学生们结合自己印象中的鲁迅先生,自主发问自主思考诗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内涵,最后让学生们将其思考的结果和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比如诗中的“有的人,骑在人民的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前一句是讽刺那些欺压百姓、祸国殃民的蛀虫,而后一句是出自鲁迅的诗“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前一后的对比,鲜明地体现了鲁迅先生大无畏的爱国爱民精神。笔者在教授完本课的基本内容后,会让同学们思考问题:“本文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情愿做野草,等待地下的火烧’的出处在哪?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等等问题。通过思考和回答,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于文章真实感情的表达有了进一步地了解,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增强了本课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

4引领学生分析文章的字词语句,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作者通过对字词的艺术化加工处理成语句,将语句再艺术化加工处理成文章,因此,每一篇文章的形成都是作者对字词语句千锤百炼的结果。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还要使学生通过阅读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案例四: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本单元文章是说明性文章,而小学语文作文中出现说明文命题的概率很大,因此在本单元的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着重教授学生说明文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并给予学生说明文实践写作机会,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说明文写作知识,动手写出一篇说明文。例如《鲸》一课,作者运用了说明文写作方法,介绍了鲸鱼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列数字,运用准确的数字说明事物的特征,使语句更加准确具体,更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举例子,通过举出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的特征,使说明的事物更加形象具体;打比方,将说明的事物的某些特性比作其他事物,便于读者理解,给人深刻的印象;作比较,运用比较说明法,将不熟悉的事物和熟悉的事物相比较,能够加深读者的印象。最后,笔者给学生出了一道作文题目: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介绍你家中的一件家具。通过阅读课堂教学的写作方法学习和运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优秀写作手法的提炼能力,达到了阅读写作双提高,有利于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

5开展课外阅读课堂教学,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小学语文教材的阅读面是十分有限的,学生只能够从其中学习到语文阅读的基本知识,但是并不能够获得其他的更加丰富多彩的知识。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要适当地引进课外的阅读材料,开展课外阅读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宽学生的语文阅读知识视野和知识面。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阅读材料的选择。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难易合适、水平相当的课外阅读材料,可以选择儿童文学如曹文轩先生的书;(2)交流阅读心得感想。交流能够使学生获得自主阅读之外的不同的阅读感受,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消化。

6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时,要从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内心阅读情感、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质疑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引领学生分析文章的字词语句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和开展课外阅读课堂教学,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五大方面着手,将小学语文课堂打造成为阅读教学的主要舞台。

参考文献

[1]胡锐.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快乐阅读,2013(31):83.

[2]陈奉平.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下的阅读教学[J].E动时尚,2013(12):50-51.

[3]周月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课堂策略[J].读写算,2015(23):13.

小学语文课文范文篇6

1小学语文所包含的品德思想

在现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所包含的品德思想相当多,最为明显的内容包含诚实守信、热爱集体、热爱祖国、尊老爱幼以及自立自强等,而之所以语文课文会蕴含这些品德思想。从本质上而言,是由于语文课文本身是对生活的一种阐述,而阐述的内容不仅仅包含外在的各种事物,还包含了内在的各种思想,也就是品德思想。同时,小学语文虽然并没有直接进行品德教育,但是这种教育思想却在学生心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并且对于学生以后的成长有着良好的引导作用。在新时期的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努力放大这些语文当中的品德思想,使得语文教育的思想引导功能能够绽放出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小学语文可以与品德教育的一些课程进行合理地联系,相互拓展,使得彼此的教学体系更加完善,实际的教学效果也会十分良好。此外,对于一些深层次的语文课文,品德课程的教师也可以加以借鉴和应用,使得学生能够认识到小学语文与品德课程之间的联系,接下来的学习也会更加有效合理。

2品德教育渗透小学语文的主要方法

2.1注重挖掘课文中的相似处,联系教学。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对于课文当中的品德思想,往往并没有太高的关注度,甚至认为语文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内容,而这些思想只需简单地在语文课程当中提及。在这一想法的引导下,小学语文教学开始逐渐成为了一种固态化的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考虑到学生能力的综合培育,需要从学生的角度深层次地研究当前教学的科学合理性,尤其是学生对于课文的关注点,许多时候并不在于课文的表面,反而是要进行深层次的思想理解。在这样的状况下,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探讨语文课文中蕴含的品德思想,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魅力。比如,在开展习作《我的自画像》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对于作文所想要表达的思想并没有过高的看重,仅仅会要求学生按照固定的思路进行写作,许多时候作文虽然完成了,但是写出来的自画像真的是学生本人吗?并不一定,很有可能是活在固定思维下学生的写照。在新时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教学重心放在学生的真实自画像上,引导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描绘出最为真实的自己。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可以与品德课当中的《自画像》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认识自我的方法,让学生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也能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而提高学生对自己的真实认知,全面地认识自己,实际的思想教育也会更加合理有效。2.2以品德思想为基础展开积极地探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必然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并且需要认识到学生所真正关注的课文内容,尤其是在进行一些思想课文的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这些课文当中的思想进行持续放大,便于给予学生更加明确的语文认识,提高学生的生活想象和思考能力。比如,在学习《掌声》的时候,教师可以联系不同的班集体话题,如相互尊重、团结合作等,进而引导学生对这一课文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说出他们在这些日子里在班级当中的感受,并阐述一些与同学们相处的趣事。在这个过程开展的时候,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并且鼓励他们以这些品德思想为基础进行积极地讨论,实时阐述不同的观点。在完成这一过程以后,教师可以联系品德课当中的《同学之间》,便于学生直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对于语文课文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同时,对于学生在学习课文当中遇到的阻碍,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些品德思想内容进行实时地解答。而学生在长期的语文课文引领下,对于品德课程的学习兴趣也会不断加强,接下来的品德塑造过程中也会变得十分科学。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与小学品德课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深层次带领学生挖掘课文当中的品德思想,并且也需要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不断研究这些思想内容,提高整个教学的科学合理性。

参考文献:

[1]苏彩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J].生活教育,2014(02).

[2]宋建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J].课外语文,2013(12).

[3]王军.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J].考试周刊,2013(03).

小学语文课文范文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教育戏剧视角;情境演诵

一、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分析

从我国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其教学过程普遍存在着费、慢、少、差的问题,在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下,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教学方法上的问题。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的还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一味地讲解知识,而学生只能被动的听课,课堂上的阅读时间很少,同时在课堂上也没有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仍然是在主导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不到很好的激发,学习的能力也就得不到提升;(2)整个教学过程过于程式化。在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几乎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流程,即教师先对上一节课进行总结说明并导入这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之后开始初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之后再对课文进行精细化的品读,最后对课文进行总结概括并进行习题训练,这种过于单一并且固定的教学流程并不利于整体地去感知课文中的内容,文章的整体性和韵味性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3)语文教学活动中无法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长久以来在我国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也都受到了干扰,他们在课堂上所采取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的成绩展开的,阅读测试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教学中却忽略了这一方面的内容,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并没有建立强大的自信心,同时课堂的趣味性也很差;(4)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性特点尤为明显。学生在课堂上往往都要被动的听从教师朗读课文和讲授语文知识,他们没有充足的读书时间,也无法全面的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和电视等传播媒介也对小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很少有时间去读书,即使有时间也几乎都是肤浅并且碎片化的阅读语文课文[1]。新的时代背景以及小学语文学科的新课程标准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也进行了再定义,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更加注重提升学生们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养。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的得到创新,课堂上学生不应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并且背诵知识,他们应该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孩子们在小学阶段会更多的体现自身的天性,他们大多是活泼好动的,对于创新和表演也有着很大的热情,如果能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教育戏剧的策略,并有效地运用“情境演诵”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对于保证小学语文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以及提升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二、教育戏剧视野下的“情境演诵”

(一)教育戏剧的基本概论。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英国两位学者率先提出了教育戏剧的概念,在那时是将其称为戏剧教学法的,他们是在深入了解儿童学习模式以及相关的戏剧表演技巧的基础上,在教师教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科学地融合了戏剧这一媒介,并在不断实践和练习后逐步形成的一种可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的课堂教学的方法。在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或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科学的应用戏剧手段的方法就是教育戏剧,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将戏剧的表演方法及相关元素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通过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戏剧形式,如即兴表演、角色扮演、主题深化、小组探讨以及情境设置等形式,通过学生们共同创造的戏剧活动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中,在构建性别角色、阅读理解以及写作等教学中都能看到这一方法的实际应用,我国的港澳台等地区在较早的时期也已经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戏剧的方法了[2]。(二)情境演诵的基本概论。作为一种在规定情境下通过扮演情境中各类角色并进行朗诵的教学方式,情境演诵在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整体教学效果方面是具有重要作用的。教师在课前会提前设置好具体的场景或情境,这些场景或情境大多数都是具体生动的并且是有情绪色彩的,通过让学生去演绎情境中的角色以及朗诵角色中的台词或旁白,来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演”通常都是无声态势语的,而“诵”则是有声语言的,通过这种“演”和“诵”让学生获得更加真实的情感体验,学生也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教材中想要表达的观点和内容,让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与传统的朗诵活动相比,这种方式在“诵”的过程中也要进行表演,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有很强的观赏性。针对现阶段的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基于教育戏剧视角下的“情境演诵”这种教学方式应用的还并不广泛,一部分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课堂上会采用朗诵的形式,之后的小学后段以及初高中阶段在课堂上就不太会进行朗诵表演了,如果能够更好的应用基于教育戏剧理念的“情境演诵”这一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对于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以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3]。

三、教育戏剧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情境演诵”教学研究

(一)情境演诵的具体教学形式。在教学戏剧视野下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情境演诵这一教学方法时,我们可主要采用以下四种教学形式:(1)分角色的演诵。这种形式就是根据语文教材中的具体文章类型,将合适的课文设计成剧本并让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每个角色都应以旁白、独白和对话等戏剧语言为主,让学生去认真揣摩角色语感、语调和语音,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样才能对文章内容有更加深刻的把握;(2)课本剧的改编和表演。这是对课本中现有课文的一种再创新,将学生们较为感兴趣的课文改编成剧本,并让学生分别扮演剧本中的各个人物,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也是让她们扮演剧本中的角色,让他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剧本中的人物,在表演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沟通和交际能力,并有效解决人物所面临的问题;(3)原创剧目的表演。这种表演形式的难度更高,需要教师和学生对剧目进行一系列的编排和导演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但同时也需要大量的原创时间;(4)再现经典剧目。将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些古今中外的经典剧目重新编排并进行演诵演绎,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那些经典台词的语言魅力,同时也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这些经典文章的人文内涵。(二)小学语文进行情境演诵教学的基本步骤。首先,教师应先选择课文并提前编排好规定的情境。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有的课文是可以采用情境演诵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有的课文则是不适合的,那么教师就要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筛选。通常所选择的课文都具有一定的文本空间,有着明显的音乐性、叙事性和想象性的特点,教师以这些文章为基础并设置好时间、地点、人物、关系以及性格等实际情境;其次,创设情境,引发大家的感情共鸣。教师所构建的情境并不是要跟课文中的内容完全一样,尽可能地营造虚实结合的情境,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采用的情境演诵主要是通过表演体会和语言描述这两种情境来实现的,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更深入的研究课文内容,可适当在情境中增多一些情感,让学生在演诵中获得最真实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迸发出足够的热情;然后,就是正式的情境演诵过程了。让学生分别扮演规定情境中的人物角色,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真实的表演和朗诵,而在表演的过程中也会逐步的进入角色,感受到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这种教学的形式对他们一定会产生更深刻的触动;最后,学生对感悟的质疑和总结。教师在规定的情境中是会设置一定的悬念和疑问的,而学生表演和朗诵的过程中也会逐步的探索这些问题并将其解决,学生最后应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从而真正的实现自我成长[4]。(三)情境演诵的教学原则。戏剧是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点的,那么戏剧艺术的组合方式就一定是非常多样性的,选择情境演诵这种教学方式会大大拓宽教师与学生的创作空间,同时也可能会让师生之间产生选择性困惑的情况,有的时候也易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因此,进行情境演诵教学时一定要遵循形式要为内容服务的原则。选择情境演诵教学时可能不需要追求故事或情节的完整性,但其所展现的角色以及社会现象都是要能够精准的切入主线的,要能够将主题准确地表达出来,教育戏剧的重点应是表演的形式和过程,无论是观摩人员还是参与人员都要真正的理解情境所要表达的内涵和主题。学生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适当创新,也可以对情感进行个性化展现和差异化处理,但前提都必须是要完全尊重课文的主旨的,严禁出现混淆视听和歪曲史实的戏剧演绎情况,科学的设计情境主题,让演诵这种教学形式真正的服务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5]。

四、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对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教育戏剧视野下的“情境演诵”以及教育戏剧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情境演诵”教学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果能够科学的应用基于教育戏剧视角的“情境演诵”的方式,那么对于转变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是有着重要作用的,并且也能够充分的保证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汪晓逸.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中的研究综述[J].华人时刊(校长),2020,(03):62-63.

[2]陈炫静.例谈教育戏剧范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9,(06):136-137.

[3]范丽平.小学语文课堂对儿童教育戏剧的实践及思考[J].科幻画报,2020,(09):221.

[4]邓彩红.教育戏剧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例谈[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8,(12):32-33.

小学语文课文范文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重要性;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学语言是教师所使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具。语言是知识、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情感的载体,以及交流和沟通的媒介。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使用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不仅是对学生还是教师自身以及整个班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1.1语言是知识的载体:小学语文这门学科有着十分丰富的教学素材,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后,小学语文新教材的内容和体裁丰富多样,不仅涉及了国内的优秀作品,也涵盖了国外的名家名作。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语文课堂这一有限的时间内学习、理解、掌握尽可能多的内容,成为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而教师恰当地使用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则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语言是知识的载体,充满艺术性的教学语言,能使深奥、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易懂,形象有趣,易于让学生接受和理解,这样也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2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根据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阶段学习语文课程不仅仅是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应挖掘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对人们精神领域的深远影响,而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艺术性的语言,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互相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1.3语言是情感的载体: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语言不应该是单调、乏味的字词句组合,而应该充满丰沛的情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语言的使用需要讲求艺术性,因为这并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而是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的双向动态的过程。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有利于其与学生情感上的互动交流,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不仅是在学习方面,也有益于指引学生正确价值观和高尚思想道德品质的建立。

2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策略

2.1明确教学语言艺术性的概念:事实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所指的“艺术”并不是我们通常所指的狭义上的艺术概念,而是涵盖着多方面的内容。例如准确性就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语言艺术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其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就是传道授业为学生答疑解惑,也就是传授语文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的使用必须是能够准确表情达意,并且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本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这一组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将相和》、《草船借箭》这样的经典历史故事来说,虽然小学的相关课文较为简单,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比如时间、朝代,人物名字等,小学阶段是学生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中的记忆是十分牢固且不容易被更改的,因此,教师更要注意其语言艺术中的准确性;此外,幽默性和生动性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艺术的重要内容。在小学阶段,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不易集中且时效性较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幽默、生动教学语言的使用无疑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时效。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初识鲁迅”这一组课文中,课文《少年闰土》的教学,对于闰土看瓜刺猹这一情节的理解,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给人一个美丽的意境)哗啦哗啦哗啦……(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猹又在咬瓜了。这时,闰土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让学生入情入境的体会到闰土的勇敢、能干。再如在课堂上对于某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可以采用幽默的方式去提醒,如教师在布置完课堂书面作业后,发现有一位男生趴在桌上没有动笔,他的同桌说道:“X老师,××趴在桌子上,不做作业。”老师可以这样回答:“同学们知道,咱们做作业以前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可能XX正在想问题呢。老师相信他现在一定是在认真思考怎么把作业做得更好。”教室里的学生都笑了,这位男生慢慢抬起头来,朝教师感激地看了看,拿起笔做起了作业。教师这种语言的使用既幽默又委婉,既提醒了这位男生,也维护了他的自尊心,并且有效地调节了课堂气氛。

2.2提高教师的语言素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之中,教师是主要的执行者,而其本身所具有的语言素养直接影响着教师是否可以做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语言艺术。因此,提高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而这则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对于教师来讲,其首先应该重视与其他教师的沟通,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如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的使用也有所不同。比如同样是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课文《少年闰土》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注重课文中鲁迅先生对于各种情景的生动描写,比如闰土刺猹的过程,其使用的语言可能就会更加生动、活泼一些,并且辅助以形象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有的教师可能更加注重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比如对闰土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思念,其使用的教学语言则可能更加含蓄、深沉一些。这样,教师和教师之间相互交流自己对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理解和经验,有助于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语言素质。并且,教师也需要注重自我学习,多阅读相关书籍、论文、网站等,积极参加相关的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质。其次,学校也应该积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举办有关于教学语言艺术的专题讲座,定期开展一些培训课程等,如果说教师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内在因素,那学校则是强有力的外在因素,对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3结束语

教学语言是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使用好的一种工具,教学语言艺术也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注重的问题,通过重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使用,来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作者:吴才珍 单位:四川省峨眉山市龙门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参考文献:

[1]张周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研究[J].科教导刊,2013(4).

[2]吕燕玉.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小学教学参考,2010(24).

小学语文课文范文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课堂教学;运用策略;问题

语文学习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学语文对小学生的学习而言,具有一定的启蒙作用。作为基础教学的小学语文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小学生的认字、阅读等基本语文能力培养和语文基本素养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此塑造小学生健康的德育观念。

1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在小学生的德育培养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承担着对小学生语文知识的教学,以及德育素质培养的重任,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首先,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不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由于我国在过去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笼罩下,这种状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对学校和教师而言应试教育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严重影响着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师的教学态度。因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过于片面的追求小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未给予德育教育足够的重视,更谈不上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与渗透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师陈旧落后的教学理念不利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顺利实现。其次,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水平有限,难以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有的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长期处于小学校园这一单纯的环境中,学生群体每年都在更换,而教学任务却很少发生改变,因而难免会出现部分语文教师固步自封、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的现象。由于语文教师对德育教育认识不足,或者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并不能深入挖掘语文课文隐藏在深层次的德育教育内容。教师未能对课文的德育展开深度挖掘,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很好的运用德育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德育的策略

2.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德育教育,正确处理好德育和语文教学的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德育教育,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正确处理好德育素质培养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关系。小学语文,由于其独特的学科特征,承担着对小学生素质培养德育培养的重要责任。但是,小学语文教师应正确处理好语文知识教学与德育培养的主次关系,不能为了追求德育教育而忽视了语文教学,影响正常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进度。德育教育包括对小学生的情感认知的培养,个人品德的教育等综合素质的很多方面,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影响的过程,不是可以短期内看到成效、一蹴而就的。也就是说,在德育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时,语文教师要有耐心、有细心。例如,在长春版小学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的教学中,除了基本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外,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该篇课文的内容深入挖掘其潜在的深刻内涵,并引导小学生加以思考,运用适度的德育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是对各种小动物在雪地里的脚印的描写,活泼可爱,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对“雪地里的小画家”做一延伸教学,由小动物的脚印组成一幅画或者分析其他小动物的脚印形状,引发小学生的讨论与想象,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运用。2.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德育教育,开展多种语文教学活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德育教育,语文教师组织开展多种语文教学活动也是有效措施之一。刚刚步入小学校园的小学生,尚未习惯小学的课堂要求,对校园中的一切充满了好奇,而且,小学生的普遍年龄也不大,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语文教师通过组织开展如游戏、朗诵比赛、手抄报、班会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热爱,培养小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并在无形中对学生的品德起到一定积极的教育作用,提高小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培养小学生的课堂主人地位,顺利运用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以实现。例如,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要求小学生脱稿朗诵,饱含个人情感,并由语文教师和未参与朗诵比赛的同学对其加以评价,提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同时,也是对语文教师的教学反馈,可以促使教师即使调整教学方式,更好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德育教学。总结:将德育教育顺利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当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同时,为了解决这些困难,除了要求语文教师正确处理好德育教学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关系以及组织开展多种教学活动以外,还存在许多其他方式有待探索与发现。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发展。

作者:刘春艳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哈达小学校

参考文献

[1]唐德敏.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三卷)[C].2012

小学语文课文范文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方法探究;策略探讨

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是新课改后的又一创新方法,通过情景的设置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问题。小学语文的情景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进行,不断创新学习方法,语文学习才会进步。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

1.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不能在课堂上自主学习语文知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课堂出现与学习无关的事物或声音时,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更有甚者,个别学生会因此交头接耳,这是不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更影响了班级整体的学习风气,追究其根本是因为学生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的学习就只能在老师的监督下才能完成,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不能充分集中注意力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2.语文教学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才是最好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只有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建立更好的小学语文学习课堂。但是,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绝大部分老师的教学仍以自己为主,不注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完全按照固定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不会根据具体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模式的完善和改变,这样的现象严重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学生的学习效率很难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3.语文教学模式单一,降低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课本的内容是非常精彩的,课本中有很多符合学生当前年龄阶段的内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教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当前教学压力较大,很多教师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学理念比较落后,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教学条件和资源受限,使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构建小学语文情景化教学的建议

1.丰富教学模式,使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丰富的教学模式会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有活力。对此,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分小组在特定的情境中合作探究问题,以新颖的导入、精致的多媒体课件以及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文的情景剧表演,通过表演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动态,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教学内容,总结中心思想。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化妆成古代诗人的形象,朗诵古诗,注意古诗朗读的韵味和情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仅仅能够收获知识,更能够收获举一反三的能力和学习的方法。从这个角度来说,情景语文教学应该更加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兴趣,同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大纲的教育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变得更有效率,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方法。2.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情景化教学的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内容是对学生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描写的,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效率,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加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环境,让学生在好奇心的带动下进行学习。例如: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教师可以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带领学生走到户外,走到雪地中,感受冬天的魅力,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画自己喜欢的图案,还可以堆雪人,这样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学生一定会喜欢,而且还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比如学习《柳树醒了》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通过课文给学生讲解柳树醒来的变化,然后带领学生到户外对柳树进行观察,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言论,看看学生观察柳树的时候有什么发现,这样在提问与观察中,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非常细致的了解。

学生喜爱这样的课堂,能够在娱乐中进行学习,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语文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还能提高学生的素养。语文不仅是在学习知识,更是在学习为人处世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教学在小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构建小学语文情景化教学是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提升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葛炎.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互动情景教学策略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