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5:42

小学班级管理

小学班级管理范文篇1

1.管理手段不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小学生正处于形成思想以及行为的主要时期,所以,小学班主任必须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小学生应用适合他们的管理方法。如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不具备比较成熟的思想,而且也不具备较强的问题处理能力,假如对他们进行严厉批评,他们的性格就会变得沉闷和自卑,影响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学习。而三至六年级的学生思想已经逐渐变得比较成熟,假如班主任总对他们进行批评和惩罚,他们就会产生严重的厌学以及逆反等心理。现在小学班主任的管理方式都是学生出现错误就惩罚,根本不会考虑学生感受,这严重影响学生的全方面发展。2.以成绩论“英雄”现象严重。因为受到应试教育影响,现在小学班主任还是以学习成绩定好学生和坏学生。素质教育强调是德、智、体、美综合发展,可现在小学班主任只关注学生成绩,这样就不能公平的对问题进行处理。如针对忘记带作业这种情况,教师只会相信学习好的学生,不会相信学习不好的学生。此种问题存在于现阶段众多班级管理中,让好学生因为侥幸心理慢慢地落后,使学习不好的学生会感觉不公平,然后厌恶班主任,放弃学习。因此,此种管理对于两种学生的发展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二、小学班级管理的优化策略

1.适度地放权,让学生参与管理。目前大多数小学班级管理都是由班主任全权负责,此种管理模式中班主任是能够在学生心理建立威信,但却存在弊端,那就是学生想法不能被认可,同时学生能力也无法锻炼和提高,进而影响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身为新时代小学班主任,一定要突破这种管理理念的束缚,合理分配管理班级任务,让班级所有学生是被管理者的同时也是管理者。教师可分析每名学生具有的特点,然后分配给他们需要负责的任务,将会变得更加分明,让班级管理具有较强的民主性。学生在这种民主化的管理模式中改正自己的错误,进而会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如一个学生总喜欢在上课的时候说话,假如应用传统的方式对其进行管理,就是教师将其带到办公室批评、体罚、写检讨等。这样不但无法将问题有效解决,而且还极可能使学生讨厌学习,并开始逆反和班主任对着干。这时班主任可以适当放权,先细心观察这名学生,分析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如果发现和周围同学有关,那么就应该把他调到别的位置。假如是因为这名学生自己的原因,那么班主任可以让他负责管理班级纪律,让他以身作则,在管理同学的过程中慢慢地改正自己的错误。2.优化班级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班级凝聚力。小学班主任如果想要班级正常运转,建立班级管理队伍必不可少。传统方式是班主任选择成绩良好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并由他们对成绩差的学生进行管理。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管理混乱的情况经常出现,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服从成绩良好的学生管束。此外,成绩优秀的学生还会因为班主任的重用变得骄傲,学习差的学生逐渐落后,对学习失去信心。针对此种情况,班主任在建立管理队伍时一定要做到创新。如自荐方式、推荐方式、投票方式等,同时还要遵循以品德为主,成绩好坏为辅的原则。这样通过民主的方式建立管理班级的队伍,学生会听从班干部的管理。第一,当班主任新接手一个班级时,应该先请教此班级原来的班主任,了解每名学生的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管理队伍,最后在公布管理者名单的时候说明理由。第二,每任管理人员只能工作一个月,然后再通过班级选举的方式重新对管理队伍进行选拔和组建。第三,小学班主任每时每刻都要对管理队伍的日常管理情况进行观察,如果发现管理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进而使班级管理更高效。3.言传身教,班级管理更高效。现在很多小学班主任都是用语言安排学生要完成的任务,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会抱有应付的心态,根本不能高效地完成任务。针对此种现象,小学班主任想要完美的让学生把任务完成,那么必须做到言传身教,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楷模,和学生一起完成任务,应该和学生做朋友,而不是体罚学生以及批评学生。如每天的早操训练,小学班主任如果运用传统方式进行管理,就是命令学生每天早上必须进行跑步训练。如果发现有学生不跑早操,那么就会对其进行严厉惩罚。这样小学生就会出现逆反心理,开始讨厌班主任、厌恶跑早操。而创新的管理方式就是班主任每天早上和学生一起参与早操训练,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当学生看到班主任都每天坚持跑步,那么自己不与班主任和同学一起跑步就会感觉羞愧,进而在参与跑步的过程中养成一种习惯。

小学班级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中小学;班级管理;改革;思考

基于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教育方面也正面临着新的改革以及发展。而对于中小学教育来说,只要妥善抓好班级管理,那么也就是做好了学生方面的德育工作。目前阶段对于怎样系统、合理、切实有效的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怎样推动班级管理工作方面的改革已经变成了新时期教育当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正确的转换角色

在管理当中,班主任应该由领导的位置上走下来,需要以服务的精神构建以学生为本的相关理念,将学生服务老师转变成老师服务学生。人们常常将老师赞美为园丁,为教育的工程师,但是园丁主要是进行剪剪、栽栽,而工程师则主要是制造出规范、统一的产品。对于班主任来说,其培养的学生应该是百花争艳、千姿万态的,所以班主任应该变成编剧,使学生成为导演、演员,指引学生沿着教师所设计的正确目标稳步前行;班主任应该变成服务员,学生在发展方面需要什么,那么就应该给予他们什么,切实做到一切都是为了学生。

2将压制转变成引导

传统之中班主任很少对学生进行引导,而是将工作重心全部放在了压制以及处理学生上,这无疑是本末倒置。相较于压制来说引导工作更加重要。古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若想要使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做到事半功倍;想要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能够遵规守纪,那么首先就应该妥善做好在引导方面的工作。凭借设置长远目标以及近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该做什么、具体该怎样去做。要在他们心里正确的树立评判标准,明确他们各自具体的发展方向,之后再付诸行动,不断接近目标,并最终完成目标。班主任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制定出符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目标,切实做到期期都有详细的计划,月月都有明确的目标,将被动转变成主动,从而引领学生向着既定方向进步。就个别学生出现的违纪行为来说,应该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尽量避免批评指责,应该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行自我批评。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应该由之前的法官角色变成护士、医生以及帮助者,这样做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接收。

3班级考核应该过程和结果并重

长久以来,在人们的心目当中,班级管理从来都是橡皮筋一样的工作。说起来多么多么重要,但是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大,这不像学生的分数以及成绩考核等和老师的晋职、晋级等具有密切的联系。大部分班级考核都是由班主任出勤以及活动参与等直接取代了班级管理方面的实效。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不科学的,对于考核班级或者是班主任来说,还应该参考管理实效这一有关依据。在对班级阶段进行总结的时候,应该经过学校领导、生活教师以及任课教师方面的评估来对班级实效进行综合评定,有条件的还应该让家长参与到其中。只有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案,才能科学的指导实践,因此只有将班级管理实效切实重视起来,才能使学生的成绩得到有效提升,才能推动班级改革的稳步进行。

4班级管理需要讲求效率

怎样才能用最少的时间与人力妥善做好学生方面的德育工作,是所有班主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将花费在班级管理方面的精力以及时间节约出来,用在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上,将会变成一笔非常巨大的财富。而且班主任也无法时时刻刻的对学生进行照料,这也会导致学生在自由发展上的时间与空间极大的减少。若想要使班级管理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不但要正确的任命班干部,同时还应重点提升学生自身的自觉性,使学生能够自己对自己进行管理。班主任主要起到帮助以及引导的作用,指引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评判标准,让他们能够时常进行自我反省。引导他们主动改正错误,进而在管理方面形成自觉性,使学生能够做到老师在或者是不在都能够保证纪律和自主学习。

5意识更新

假如说想要办好学校,一定需要一位优秀的校长,那么若想要带好班级,就一定需要优秀的包主任。而在新时期之下,班主任需要具备以下几点意识:

5.1前瞻意识: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应该善于对班级前景目标和近期目标进行勾画,眼光应该放长远。有关班级管理方面的目标不能够仅仅停留在纪律以及成绩的层面上,同时还应该为构建特色班级而进行努力。

5.2学习科研意识:目前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在知识上的更新越来越快,教育教学出现了新的发展动态,新问题不断增加,这就意味着如果不学习就会逐渐落后。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经过有效的学习,取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身的短处。力争从经验型管理变成科研型管理。这不是说经验不重要,经验是人们对于过去事件的理解之后形成的一种认知路线和决策途径,或者说是对影响因素以及事物变化方式方面的记忆与了解。不过经验只代表对过去的总结,同时具有个别性、零散性、非连续性、表面性以及直观性等有关特点,所以经验需要经过科研的提炼之后才能够放射出其应有的光芒。班级管理也具备着其对应的课题研究,有其自身的难点、重点和突破方法。身为班主任,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而且还需要不断的研究、总结与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妥善适应当今的发展形式。

5.3博爱意识:身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应该对学生的发展方面多一份爱心,尽量不做指责。应该以博爱意识和慈母之心来善待学生。由于中小学生在身心发展上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后进生,应该包容他们的错误,给他们更多的机会。事实说明,只有后进生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整个班级的进步才会更大,并且优生才会更优。结束语:总的来说,班级教育管理需要大胆的进行革新,从而做到与时俱进。妥善把握好班级管理,同时也就能够形成良好的学风以及班风,乃至是形成优良的校风,进而为学生进行全面发展以及素质的提升等打下坚实基础,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的人才。

作者:岳增馗 李瑞云 单位:济宁市嘉祥县梁宝寺镇桐庄联办小学 济宁市嘉祥县卧龙山街道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王洪明.中小学班级变革的价值取向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2,(11);130.

小学班级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班级管理;现状;问题分析;新思想

班级是学校组成的基本单位,一个良好的班级能促进学生们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所以班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将对班级管理提出新的理念,然后再对班级管理的现状及问题所在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1前言

班级是现代教育得以开展的基本单位,班级能否利于全体学生的成长在于班级的管理。要管理好班级,必须得分析本班级的现状,根据实情采取相应措施,使教育教学工作与时俱进,走上正规化、系统化道路。而在我国迄今为止的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传统的经验型管理模式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这种管理模式确实推动过中国教育的发展,但在当今这个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要求尊重个性的时期逐渐显露出其弊端,如学生处于被动和服从的地位;班级管理方式缺乏科学性,班级管理中涉及的内容过于狭窄,管理效果不佳;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少,班集体中的班级凝聚力不强。因此,需要构建一种新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来改善其现状,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这就使得进一步深入探讨小学生班级管理模式,不仅在教育管理学科理论建设中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班级管理新思想

2.1班级管理民主化:班级管理民主化内涵有二:一是指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中要有明确的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指导思想;二是在班级管理方式上充分发挥班委和团支部的核心作用,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让学生人人有机会展示个人风采,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即打破传统的“管与被管”格局,确立人人“参政议政”的格局。小学生正处于个体意识逐步形成的萌芽阶段,教师如何引导和教育对他们日后各种意识的形成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这正是对他们进行民主意识培养的最好时期,同时也为我们能顺利推行民主化班级管理提供了重要保证。

2.2班级关系和谐化:和谐班级的内涵:是指班级相关的各种和谐关系的总和,表现为在班主任的带领下,班级所有成员彼此心理相容并主动投身班级建设,形成班风纯正、团结互助、凝聚力强的温馨友爱的美好集体。和谐班级包括个体和谐、生生和谐、师生和谐、班级成员能与环境和谐共处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理解就没有教育,所以班主任应该尊重学生,学会宽容与理解学生,给学生多些关爱。老师有了爱心,才会耐心地去倾听学生的心声,用心去开启学生的心灵,虚心地去接受学生的意见,热心地去解决学生的困难,真正地理解学生和尊重学生,自己也会赢得学生的尊敬、信赖和理解。

2.2班级管理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内涵: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也就是管理以学生为本,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为适应终身学习做好一切准备。具体做法是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人格独立和个性自由,创造一种和谐的班级氛围。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作为班主任要明确:教会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才会有真正的班级管理。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忽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学生的意见很少会在班级中被班主任们认可与采纳。班集体是学生与班主任共同的家园,所以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作为班主任要想管理好班级就应该发扬民主的精神,充分采纳学生们对于班级管理中的意见,比如在制定班规中,学生与班主任一起制定的班规会最具有权威性。

3.2缺乏班级管理中的凝聚力:当下,在班级过程管理中显示出班级管理中不重视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也没有做到定期对班干部的轮换。班干部是班集体中的一个核心力量,是配合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主要力量。在班干部的选举与培养中做好了,就会使班干部这个群体充分发挥他们的影响力与向心力,这样班集体才能产生强大的班级凝聚力。

3.3缺乏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机制:在大多数小学里,班级体也制定了各种管理机制如各种规章制度、班级目标、班规、奖惩制度、竞争机制等都是存在的,但有些内容形同虚设,有的无实际内容,有的有内容但无法具体操作,有的在操作中有所偏失等,这些都容易造成学生对班集体的不信任感及对各种制度的不尊重。这样的班规犹如一张废纸,对于班级管理是毫无益处。例如:班级目标的制定很少有学生的参加,多数情况是由班主任自己一个人制定。这样的班级管理机制事实上应该算无效的。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不仅教师的观念和素质需要改变,班级管理工作也更需要改变,需要转变传统的旧观念,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加以改进,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和需要。本文主要在班级管理问题进行研究针对发现的问题,结合新课程的一些基本理念,提出了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即:班级全员激励原则、学生自主参与原则、教师教管结合原则、师生平等管理原则。并对小学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即:班级民主化管理,班级和谐管理,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本文本着解决目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下班级管理的诸多设想,以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实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学生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新型管理体系。、

作者:李福彬 姜洁 单位:山东省泗水县金庄镇戈山希望小学 山东省泗水县金庄镇金庄小学

参考文献:

[1]李伟胜;试析新世纪班级建设的目标[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03).

小学班级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对学生和整个班级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班级建设。下面就影响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策略以期更好地进行班级建设。

一、影响班级管理的因素

1.外部因素。(1)管理制度的影响。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多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在班主任之下设立班长、副班长、课代表、小组长等职位,担任学生干部的这部分学生协助班主任对班级进行管理。这部分学生是班主任的代言人,代表班主任参与班级的管理工作,并将全班学生的动态报告给班主任。有的班干部有可能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向班主任打小报告,这就会导致班级里经常形成对立的局面,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带来了难度。(2)家长的影响。在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中,除了管理制度所带来的影响外,还有一种外部影响因素是家长所施与的。小学生年纪较小,与师生相处过程中的度把握不好,一旦和其他学生有小纠纷,就会向家长说,有的家长能够主动了解情况,有的家长却不分青红皂白,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班级管理。班级管理工作需要家长的理解和配合,有的家长过度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对班主任的管理指手画脚,横加指责,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班级管理。2.内部因素。(1)班主任管理水平不够。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扮演着主要角色,有的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不高,不能正确认识班级管理的内涵,或是为了争取荣誉而不断逼迫学生,或是为了维护班级纪律鼓励学生打小报告,造成班级管理中对立局面越发严重。有的班主任则是因为经验不足,不知道如何处理班主任与学生、学生与各科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导致班级管理一团糟。(2)学生的自身因素。学生是班级中班主任管理的主要对象。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学生很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有些家长对孩子溺爱,导致很多小学生受不了委屈,不能吃苦;还有部分受到社会或者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这些都成为班级管理的影响因素,给班主任的管理增加了难度。

二、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的策略

班级是一个集体,若想让学生认同这个班集体,确保班集体充满活力,促进班级的不断发展,就需要班主任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1.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班主任是管理班级的主体,要想提高管理水平,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班主任要利用业余时间多学习管理学知识,在教学管理中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师生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2.采用激励制度。小学生年纪还小,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要采用激励制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班主任可以采用榜样制度,找一些班级中的先进典型,让学生向榜样看齐,鼓励学生不断发展。同时,还可以采用责任激励的方式,把不同的责任落实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让学生有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3.引导好班干部。班干部队伍的建设事关班级的发展导向,班主任要做好引导工作。在班干部队伍的建设方面,班主任不能仅仅从优秀的学生里面选拔班干部,而要面向全班学生选拔最合适的学生,同时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学生一起推动班级的发展。4.争取家长的配合。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位老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必须要争取家长的支持。家长支持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的各项政策才能够落到实处。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网络、家长座谈会等方式和家长保持联系,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向家长灌输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并倾听家长的意见。这样,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使家校互相联合,共同助力学生的成长。班级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班主任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想推动班级管理工作的前进,班主任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从提高自身素质、采用激励制度、引导好班干部和争取家长配合四个方面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作者:张晓静 张毅 单位:荣成市青山小学

参考文献:

小学班级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实效性;管理策略

一、教师以身作则,做好学生表率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心理品格,端正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小学生的自我判断意识还在发展中,不能准确判断生活中的不当行为,并且还会模仿身边人尤其是老师的做法,因此,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要培养优秀的学生,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班主任需要以身作则,保持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来感染和引导学生,教师就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其行为也是班级管理中最具潜移默化效果的教育方式。班级管理中,尤其是对于学生的错误行为,班主任切不可急躁抱怨,而是要用自己的言行去感化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积极激励学生,公平对待班里的每一位学生,引导班级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二、营造良好班风,打好教育基础

孟母三迁的故事人人皆知,讲的是良好学习环境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正在发育的阶段,孩子需要的是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只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健康培养,才能避免学生在成长成熟的道路走上弯路、邪路。因此,班级管理中首先要端正班风,加强班级学风建设,促进班级各项工作良好有序地进行。班级管理中的思想认识教育至关重要,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良好班风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班级建设就有了坚实的认识基础,班级教育才会落到实处,并产生实效。

三、正视学生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班级管理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教师对学生实行一刀切,把每个单独的个体看成一样的教育对象,要求在班纪班规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这种教育管理的办法当然是好事,要求人人平等,公平对待,但是,这样的教育管理思想往往不利于人的培养,因为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不同于他人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学生个性,也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共性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尊重学生各自的特点,对学生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积极发展各自的优势,在班级管理中能够百花齐放,各有所长,各具特点。

四、科学制定班规,进行自主管理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班级管理的可依之规,是符合学生特点、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规矩,但是如何来制定规矩,由谁来制定规矩,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笔者认为班纪班规的制定一定要体现民主,学生与教师集体讨论,共同制定,这样的班纪班规更符合大家的心理需求,更能体现大家的愿望,运用这样的班纪班规来约束学生,更有实际效果,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学生在管理中都是主人,这样的管理才是更民主的管理。

五、开放学习环境,构建和谐空间

小学班级管理中,每个班级成员都是班级的主人,班主任要尊重学生,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当下教育管理中安全是头等大事,从上至下最怕发生意外情况,最怕学生出了安全问题,所以就将学生封闭在一个狭隘的空间内教学生知识。学生在校自然以学习为主,而且学校衡量和评价一个学生的关键一环在于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而往往忽视了的长远考虑。学校中缺乏体育教育,缺乏审美教育,学生只知道读书考试,却没有审美能力,这样的教育模式不是素质教育,而是应试教育。学生的学习环境是封闭的,学生呼吸不到死读书以外的新鲜空气,学生只能被迫读书,学生在读书以外找不到任何乐趣,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件痛苦的事。素质教育理念下,书本知识的教学不再是教育的唯一内容,而应该开设各种学习交流活动,开展班级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更为开放的学习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和谐的班级氛围中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六、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效果

当下,小学还没有走出家庭“一孩化”的背景,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心肝宝贝,个人意识很强,那么其逆反心理也强,尤其不接受批评,而个人问题又不少。对于常犯错误的学生,班主任不必一味地说教或批评,避免学生抵触情绪的产生,更要防止意外情况的出现。因此,班级管理一定要结合时代特点,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积极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从孩子的优点出发,先赞扬,后指明孩子的缺点,选择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提升教育效果。

七、结束语

在小学阶段,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不亚于课堂教学活动。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班主任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学生表率,要营造良好班风,打好教育基础,要正视学生差异,注重因材施教,要科学制定班规,进行自主管理,要开放学习环境,构建和谐空间,要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效果,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潇潇.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8,12.

[2]王梓璇.论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J].年青人教育,2019(6).

小学班级管理范文篇6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缺乏活力

小学班级中都设置了班干部辅助老师管理班务,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然而班干部相对固定,一学期甚至好几学期都是由固定的学生担任,使得一些学生养成了“干部作风”,不能平等对待同学。大家往往把班干部看成荣誉的象征,却忽视了班干部应尽的责任。

2.管理方法陈旧

小学教师的风格大都是“权威式”的教师,他们存在着“教不严,师之惰”的观念,认为必须严厉管教,学生才能达到他们的期盼。正是这种陈旧的管理方法,使得学生心生畏惧,缺乏主动性,不敢反抗权威。

二、如何加强小学班级管理

1.更新观念,注重情感教育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教育除了传道、授业、解惑,更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教师已经逐步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为他们创造条件,从而提高班级的整体管理水平。情感教育旨在建设温暖的班集体,教师应扮演着“管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朋友”的三重角色,用真心关怀学生,正确处理学生的关系,建设好的班风。

2.建立客观、公正的班级管理评价体系

在过去,考试成绩往往是对小学生评价的唯一指标,而当下,我们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教师应采用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肯定学生的成绩,指出学生的不足。同时,学生也拥有自我评价的权利,在这种评价体系下的班级管理才有可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班级管理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引导着学生团结向上、朝气蓬勃地全面发展。这也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其中,引导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作者:胡美玉 李珍连 单位:湖南省宜章县岩泉镇岩泉学校

第二篇

一、重视班风建设,创造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班风,能带动学生积极向上,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使每个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良好班风的形成,只靠班主任的说教和学生的自觉是不够的,还要有严格的班规来约束学生,而班规的执行要靠一个团结、负责的班干部队伍,因此班干部队伍建设很重要,要使他们既能约束自己,还能约束别人;既能管好人,还能团结好人,真正起到带头作用。作为班主任也要在言行、守时、仪表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二、尊重学生人格,关爱和喜欢每个学生

小学生年龄虽小,但都是有独立人格的。作为班主任,要以平等的地位、朋友的口气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要让他们从心里真正认识自己的言行,真正感受到心与心的碰撞,自觉敞开心扉,向你倾诉。如果教师一味地指责、训斥,就会适得其反,甚至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这样,班级管理就会更加困难。尊重学生的前提是教师要有一颗爱心,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用心去呵护他、爱护他,让他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重视主题班会与主题队会的开展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展示才华,可以使得班集体朝气蓬勃,充满向心力,增强集体凝聚力。其主题可以根据社会影响、学生思想动向以及偶发事件拟定。放手让学生设计活动方案,让队员选择自己能胜任的工作,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丰富自己的知识,体验劳动的辛苦,锻炼创造的才干,从而使学生受到积极正面的教育。

四、组织学生积极开展校园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小学生生性好动、爱玩,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天性,要因势利导。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在活动中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等良好品质,还能发掘和培养他们的爱好特长,使学生的身体和心智得到全面发展。总之,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琐碎而复杂,这需要班主任老师付出爱心,而且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还要讲究方法和技巧,如此才能使班级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和充满生机。

作者:王治民 单位: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第二民族小学

第三篇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主观的进行班级管理。在现阶段的小学班级管理中,有很多的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十分随意与主观化,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措施,仅仅是凭借多年的带班经验进行主观化的管理。主观化的班级管理有一个很不好的弊端,就是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将学生进行区别对待。对于考试成绩十分好的同学给予更多的爱与呵护,对于考试成绩偏差的同学给予的是义务性的管理。学习好的就是好学生,成绩差的就不是好学生,只在乎成绩的好坏而忽略孩子的个别差异,这种做法无疑是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教育,教师如果只是重视孩子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品德教育,又如何能让学生达到体制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呢。

2.班主任具有绝对的权威。在小学的班级管理中,由于受到陈旧的思想的引导,认为班级管理者在班级这个小群体里具有绝对的话语权,无论是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还是班级干部的任命,班级管理者就是这个小群体在学校里的最高统领,学生对班级管理者的话要绝对服从。但是这样管理班级会导致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受到严重的限制,对学生的思想上的开发,交际能力的提高,明辨对错的能力都具有很大的阻碍性,从而导致学生不良的身心发展。

3.管理目的、模式过于单一。新课标的要求是以人为本,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现阶段班级的管理模式依然是以教育为主,尤其是对将要升初中的学生来说,音乐、体育、美术、自然科学的课堂几乎都成了数学、语文、英语科目的专场。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也都是围绕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目的并没有错,可是,对于小学生性格的培养是否是过于单一了呢。对于新课标的要求来说,是否是教育不够平均呢。再常规的管理中,教师忽视了民主管理以及目标管理,将班级内的事情安排的处处到位,卫生清洁的排版,到班会的主持,再到上课的纪律,一切都安排的很有序。教师的用心是好的,可是这样的管理会使得学生的自总能力没有发挥,自主管理得不到锻炼。

二、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班级管理中具有如此多的问题,那么应该如何去改进呢。

1.更新班主任的思想观念。班主任要从班级的最高统领中走出来,使班级不再是班主任的一言堂,广泛听取学生们的意见与思想,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思维发展能力。不再主观的判断学生的好与坏,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再将班级的事情处理的面面俱到,学会让学生自己去处理遇到的问题,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来对待班级中的孩子,做到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给予学生所需要的,一切为了学生的未来。

2.严抓纪律,保证良好的学习氛围。针对现在大部分孩子的性格特点,一味的放任学生自己去学习是不现实的,虽然要让孩子个性成长、自由发挥,但是不要一味的放任自流,还是要对学生有所约束的,由于学生大多数都具有自由散漫的缺点,所以班主任要做的就是强行将学生的坏习惯进行校正,严抓纪律,使学生的自由散漫的性格没有发挥的空间,保证良好的学习氛围,隐性的领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建立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学生的平时的表现就能对家长的平时习惯有所了解,建立一个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平台,及时的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与在校的状况,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全方面的了解,然后根据孩子的在校表现反思自身是否对孩子有过此类的影响,以家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从而使孩子全方面健康的成长。本文主要写了在小学生的班级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小学生的班级管理中所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无论是学校教师方面的,还是学生本身的问题,这些都不是无法解决的困难,要对学生具有信心,要对班级的管理有信心。良好的班级管理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学生或是一个班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越来越多学生的的未来,一个中国的未来。永远的记住,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培养出一代代全面发展的孩子,那中华民族的振兴将不再遥远。中国梦,伟大的民族复兴之梦,将从小学的班级管理这件小事做起。

作者佟伟 单位:吉林省长岭县东六号小学

第四篇

一、用引导教育维护学生内心的美好

刚刚脱离幼儿园的教育和家人的监护进入新的一年级的小学生,内心虽然天真美好,但却由于天性过于无拘无束,较少受到束缚而养成散漫、不听纪律,不知何为服从和公共生活的特点。因此,小学班主任一方面要认识到小学生天真烂漫的个性特点对班级管理的优势,用引导、说服教育呵护学生内心的美好,切不可因为学生的错误而否定他的人品,大多数学生所犯的错误都是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而引起的,因此班主任要积极引导、耐心劝说,使学生改变自己原有的错误认知,接受教师正确认知的教育,改变自己的观念,进而用正确的价值观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实现合理转变。另一方面,班主任要认识到小学一年级的新生由于在原来的幼儿园教育中受到的多是一种照看式的呵护,很少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规范和班集体概念的灌输,更没有公共生活的概念,也无从发展学生的社会性人格,因此,班主任要认识到小学一年级作为从幼儿园到学校生活的过渡期,对学生社会性人格发展的重要意义。小学生从封闭的家庭环境进入开放的班集体环境内,每天交往的是性格和脾气各异的形形色色的学生个体,因此要认识到作为公共生活准则的重要性,用规章制度加强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班主任应充分利用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第一印象会在以后的日常交往中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班主任应充分重视开学后与学生初次见面的自我介绍,通过精心准备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顺利进行班级管理打好基础。在初次自我介绍和讲话时,班主任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语言习惯和特点,尽量用符合小学生思维和习惯的语言和语气,态度力和蔼亲切,用微笑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欢迎和热情。讲话的内容不应只包括班级日常规范的介绍、自我介绍,还应包括对学生的欢迎,用自我表达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教师的爱心和热情,从而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

二、用专题教育巩固学生的正确认知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社会阅历不够丰富,加上知识基础薄弱,因此在很多事情上缺乏正确的认知。小学生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差,情绪比较容易激动,因此容易由于冲动而犯错误。班主任要注意加强学生的认知教育,确保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能用基本的道德伦理和行为规范约束自己,进行自我教育。为此,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常犯的几个错误,分门别类地实施专题教育。尤其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中国的全面推行,很多家庭只能要一个孩子,造成现在的独生子女现象泛滥,很多小学生在家庭中都是被父母捧在手心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优越的经济条件和整个家庭的过分溺爱,养成了小学生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个性特点。班主任要针对学生的自私、我行我素的行为特点,进行同理心、公共生活的教育。如每周一次的班会就是很好的教育时机。教师可以对班级一周的事物进行总结,针对班级内的违规现象剖析深层原因,挖掘学生身上的弊病,并在班会中通过抽丝剥茧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缺点,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改变学生的错误认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公共生活意识。

三、用身教言传和班级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尤其是小学生有着非常强的模仿能力,加之对教师的崇拜心理,因此他们非常善于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对教师的模仿,有些是有意识的模仿,有些却是无意识的。有一些模仿,是基于教师行为举止的魅力和学生的崇拜心理,因此可能会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一些无意识的模仿,却是在教师无形的影响力中产生的,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小动作、说话语气、口头禅等。因此教师要注意用严谨的态度规范自身的教学语言和行为举止,以避免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此外,班主任要通过建立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思想制定切实可行的准则。教师应注意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中,要考虑到“严”与“宽”的辩证关系。班级管理需要教师严格要求学生,然而收服人心则需要教师宽容对待学生,但教师应认识到“严”与“宽”并不是对立、不相容的,实际上它们是互相统一、互为补充,共同促进班级建设的。比如,教师在处理学生的违规违纪情况时,应用严肃的态度进行批评教育,这种“严”是为了维护班级体制的权威性,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在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主动认错并积极改正后,教师要用宽容的态度包容学生的过失,给予学生改正的机会,这种“宽”就是为了促进学生改正错误、积极转化,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良好班风的形成的。可见,班主任再利用班级规章制度约束学生时要辩证地处理“严”与“宽”的关系。总之,班级管理由于面对的是有着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因此管理任务复杂、繁重。班主任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发挥集体的力量,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作者:王静 单位:山东省邹城市城前镇尚河小学

第五篇

一、积极转变教师在班级中的角色

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在班级中占主导地位,是班级的领导者、管理者和监督者。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积极转变这种管理策略,变学生为班级的主导,做班级的领导者、管理者和监督者,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随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可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生活的帮助者,是学生的合作者,还可以是学生的榜样,也可以是学生的激励者,总之,教师要积极转变在班级中的角色,给学生一片自由发挥的天地。

二、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将权力下放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例如,在班级条例的制订上,可以由学生自主发挥,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自己监督自己的行为,教师可以从旁加以引导。在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协作组织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注重学生能动性的发挥。活动是班级的生命,经常开展活动的班级,学生精神面貌和积极性都很高,能够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所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结合班级内的实际情况,开展学生喜爱的课外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开展学习达标活动,让学生自己确定自己的目标,选出自己的竞争对手,成立学习小组,讨论学习方法和难题,相互促进相互帮助,全面提高学习成绩。综上所述,学生是班级的主体,是班级的主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要不断转变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积极转变教师在班级中的角色,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作者:李辉 单位:吉林省敦化市第二小学

第六篇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同一个班级里的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生活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别,在个性上必然也有差异。“差点教育”理念主张尊重、研究、共享学生之间的差异。“差点教育”理念应用于班级管理中,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这就需要班主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展开教育。我班晓燕性格比较内向,小虎脾气比较火爆,小石个性比较叛逆。为了帮助这三名学生改进性格上的缺点,我通过家访的方式深入了解他们的情况。经走访调查,我发现,这三名学生性格的形成深受其家庭环境的影响:晓燕性格内向,是在受人歧视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小虎脾气火爆,是在充斥着打骂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小石个性叛逆,是在单亲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了解了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我分别与他们的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多给孩子一些关爱,帮助孩子改正性格缺陷。同时,我根据这三名学生的不同个性,让他们担任不同的班干部职务:让晓燕担任班级学习委员,培养她与别人打交道的能力;让小虎担任生活委员,管理班级日常杂事,培养他的耐心;让小石担任体育委员,培养其团队合作的意识,矫正其叛逆的个性。一段时间后,他们都在岗位上锻炼了自己,变得自信、友善了。总之,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事务与学习活动中,并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挖掘学生的优势特长

“差点教育”主张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优势特长,帮助学生开发潜在的优势智能,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发展。一般来说,只有极少数人的优势特长是显性的,绝大多数人的特长都是隐性的,需要他人的引导和发现。这就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从细微的事情中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若学生平日讲话声音比较洪亮,班主任就应想到,这类学生或许有音乐特长,可以积极发挥这一特长;若学生小动作较多,教师应仔细观察他,看他是否具备运动特长;若学生喜欢埋首看课外书,好奇心强,班主任应鼓励他多参与探究活动,说不定日后该生会在学术科研方面有所成就……为了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长处,班主任可在平时多组织一些活动,如班会活动、野外郊游、体育比赛等等,在这些活动中观察学生的表现,发现学生的优势特长。在一次野外郊游活动中,我发现学生丽丽能把所需要的用品都准备好,连防蚊的花露水都带上了,并且提前做了经济开支预算,可见,丽丽是一名心思细腻且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我根据她组织筹划能力较强的优点,安排她做副班长,负责组织班级活动及管理班费等实务。在组织班级活动时,她能做到井井有条,在班费的管理上也深得其他同学信任。

三、建立纵向评价机制

“差点教育”关注学生的纵向发展,强调通过激励与监督,促使学生不断超越自我。为此,班主任应建立纵向评价机制,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开展评价活动,在积极、动态的评价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前进的动力。我在班上建立了包括日常行为评价、课堂教学表现评价、作业完成质量评价等方面的评价制度。在日常行为评价方面,我制作了一个表格,评价项目包括知识、能力、习惯等多个方面。平时我注意观察学生,当学生达到了某个具体目标,如在学习成绩上有所提高,或克服惰性完成作业,或在班级活动中表现积极等,我都会给予学生奖励,或给予热情洋溢的表扬,或给予铅笔、作业本、文具盒等物质奖励。随着学生一次次的进步,奖励份额也逐步加大。除了采取教师评价的方式,我还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纳入评价机制中,以真正发挥评价的督促作用。纵向评价机制的建立,使我在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也达到了激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的成效。总之“,差点教育”理念是一种建立在以人为本和民主精神基础上的教育模式,对于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非常值得班主任实践与推广。

作者:钟洁英 单位:州市新宁路小学

第七篇

一、CEO管理优势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可行性

1.权利下放主管——权利下放学生。企业CEO虽然是主要管理人,但是他只是对公司所有重大事务和人事任免进行决策,决策后权力就下放给具体主管,CEO具体干预的较少。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也必须要重视将管理权力交给学生,自己只是做出总体的规划和细节的调控,不需要事事关心,这是班级民主管理的优势,也是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机会。

2.营造企业文化——构建班级文化。企业CEO需要长期坚持营造企业文化,而班主任也需要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考虑到怎样构建班级文化,在班级文化的背景影响下,学生能够自觉坚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3.协调各种关系——组织教育合力。企业CEO需要协调各种关系,如人力资源部门、销售部门等为企业发展服务,而班主任也需要组织教育合力,为学生的发展做出贡献,比如:其他教师的教育作用、家长的教育作用等都需要班主任做好协调工作。

二、CEO型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策略

1.组建管理团队。小学班主任要组建一支有着高效管理能力的“小团队”,让孩子能够帮助教师管理班级,并在自我组织能力方面有所提升。第一,要选拔班干部。班主任要细心观察选择学习能力强,组织能力强,有学生拥护的学生做班长,选择细心、耐心,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做学习委员。其他班委会从小成员就根据特长进行分配。班干部要采用分级制度,班委会下面还应该有小组长,这个小组长可以轮流担任,让所有同学都体会当班干部的辛苦和责任感。第二,要培养班干部。班主任要每周一次召开班委会会议,指点小干部工作方法,严格要求小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在每周一次的班队会上,教师也要帮助小干部在全部树立威信,要求全部同学执行班长的命令,让班级同学明确小干部的领导权是老师授予的。对于出现问题的班级干部,教师要在课后耐心说法。组建班级管理的小团队要有耐心和细心,要边带边教,鼓励小干部一步一步的成长。

2.营造良好班风。班风是一个班集体精神动力的外部表现,也是班集体的灵魂所在。班主任除了建立班级管理制度之外还需要营造良好的班风。首先,要建立班级制度。在制度的约束下学生才能遵守学校记录,树立良好的学风。班级制度建立的过程中要听取班干部和其他同学的建议,鼓励民主参与,设计基本班级制度和每学期的学习计划。其次,要开展多种活动,加强班级凝聚力。可以是文体、学习、科技、劳动、社会实践等各项活动。在活动中人人动脑、动口、动手,或辩论、或演讲、或讨论、或表演、或参观、或访问、或展示、或竞赛。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一展所长,展现了班集体的风采。同时,教师要利用活动和班级管理将班集体的形象推销出去,这种行为就好比企业CEO将企业形象推向市场,其作用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班集体的优势,形成集体荣誉感,以此来更好地约束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努力向上。一方面可以利用多种文体、学习、竞赛活动来推销班级形象,让校领导和家长参观,看一看孩子们的优秀。另一方面,要利用宣传手段,班级手抄报,班级刊物等向校领导汇报班级成绩等,总之要把自己的班集体推销出去,创设优秀班集体品牌的自信效应。

3.组织教育合力。教育合力的组织要协调好多方面的关系。首先,要协调好与学生的关系。教师要树立“爱心教育”原则,懂得如何关心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并与之交流,了解情况,通过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要协调好于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关系。对科任老师要加强联系,课前、课后及时联系,了解班级情况,并在联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王老师说这就音乐课同学们学习积极性特别高,课堂纪律非常好。”对校领导要及时汇报,保证自己推行的先进管理办法能够获得校领导的支持和肯定。另外,要加强与家长的协调联系。首先,进行电话家访,面对面家访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多赞美,少批评。因为没有一个家长喜欢听老师只诉说罪状,所以,老师要多表扬孩子的优点、成就。而对于孩子表现不佳之处,教师要以传递管理方法的形象出现,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对策,同时也要听取家长意见,共商育人良策。综上所述,班主任是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一名有魅力的班主任要像CEO一样,构建管理团队,创建良好班风,形成教育合力,保证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

作者:聂美钦 单位:重庆市渝北区王家学校

第八篇

一、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育分不育人”的管理理念。新课程的理念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平等合作、对话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建良好的氛围。一个有良好氛围的班级少不了科学的班级管理,然而现实中,班级管理常常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取而代之的是班主任个人经验的总结。这种“经验主义”在管理班级时,往往片面重视智育。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这样的行为:班主任在评选班干部或者三好学生时只看学生成绩、对成绩优秀学生“过分偏爱”。这些行为往往会造成其他学生价值观的扭曲,无形之中给学生灌输一种意识,自己不如别人。同时这些被偏爱的成绩优秀学生也容易在特权的滥用中走向道德的彼岸。

2.“刚性”的管理制度缺少人文关怀。在我们的小学班级里,常常把管理和人性对立起来,出现过于“刚性”的管理制度,将管理片面地定位于对学生的管束与限制,对学生的各种行为都设置了明确的规章制度,用各种量化的数据、精确的指标来约束学生的行为,演变成事无巨细都有章可循。这些近乎苛刻的以违背孩子的生理规律为代价,忽视孩子天性的做法,不仅不符合法治精神,与素质教育也是南辕北辙的。以“刚性”的管理制度割裂人文关怀,这样的管理与新课程的理念也是背道而驰的。

3.形式化的班级活动难以促进德育的发展。在小学阶段,班级活动应作为促进小学生德育发展的有形载体和实施的重要途径,在活动中让学生受到熏陶,潜移默化的促成其道德精神的发展。然而在有些班级中这一有形载体在实际操作中却演变成了形式化载体。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经常占有本是班级活动的时间为学生进行补课,他们认为班级活动的开展不仅占用了教师的休息时间,更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还有的班级在小学六年里很少组织学生春游,也很少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缺少了在班级集体活动中亲近大自然、接触社会的机会,教育者同样缺失了在活动中育人的重要契机。

二、小学班级管理改进的策略

1.管理育人,把“立德树人”内化于管理理念之中。如何将“立德树人”理念内化于管理之中?首先,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要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要“树人”应先“树己”。其次,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学生虽处于发展阶段,年龄尚小,但也是一个有着特定责权关系的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立的社会地位,一方面要尊重保护学生的权利,另一方面要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引导、管理,担负起教育人、塑造人的工作。再次,班主任还要有公正的态度。教育者要不分层次、不分出生、不分性别、不分个性的尊重、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2.制度育人,将“立德树人”融入于管理制度之中。要将“立德树人”理念融于管理制度之中,首先,应做到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相结合。制度的制定应当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发挥人文教育重在启发教育的功能,以“柔性”的管理空间调控“刚性”的管理制度,以德性的要求代替生硬的规范守则。其次,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放在班级管理中同样合适,管是为了不管。管理以育人为出发点,它的最终落脚点则是学生能够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自觉性。

3.活动育人,让“立德树人”渗透在活动过程中。“立德树人”不光的要重视学生道德观的内化,还要使之转化为自觉的行为,促使学生德行一致。班级活动是学生道德观念内化为自身一部分的重要环节,班主任必须重视班级活动的创设与开展。首先,班主任应树立“立德育人”的教育理念,认识到班级活动是实施育人的一个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起完整的人格。其次,班主任应注重在活动过程中的引导。活动为了学生得到发展。班主任在过程中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引导,注意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将德育渗透在活动过程之中。最后,还要重视活动后的总结。班级活动不能只是形式化的开展,在活动结束后还应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凝结每个人的所思所感,升华活动的主题,最终达成“立德树人”的目的。班级是教育系统中最基本的集体单位,班主任要善于管理,及时发现问题,从多方面抓好这一项工作。

作者:杨玲玲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第九篇

一、教务管理方面,使知识生活化、技能化和实践化

小学班主任应当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结合起来,设计生活化的作业,鼓励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知识。比如,在教授了算术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己带着零花钱去买东西,通过这种方式让知识内化成学生的生存发展技能。

二、学生管理方面“,以人为本”

新课改下小学班级应当从学生座位开始体现互助合作、公平人性的教育内核。这就需要教师打破旧有的按成绩划分座位的模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成绩互补等特点来穿插安排座位,形成学生间互助合作、公平人性的班级气氛。同时,班主任应当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改革班干部选举机制。将旧有的按学习成绩委派班干部的固定机制变为根据学生特长选举班干部并实行班委轮岗制、值日班长制等模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诸如开关门窗、清洁卫生、维持课间纪律、填写班级日志及协助教师处理作业等具体班务中,从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服务精神和责任感,把班级还给学生。另一方面,班主任还应当加强师生间、同学间的心灵交流。打破旧有的师生间的权威障碍、同学间的攀比壁垒。以诸如读书会、知识接力赛、兴趣小组等形式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分享他们的兴趣、特长爱好,促进同学间的平等互助交流,从而加深师生间、同学间的感情,营造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从而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人才。

新课改为小学班级管理的创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小学班级可以乘着本轮改革东风,一扫已僵化的旧有班级管理模式,建立起“以人为本”、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班级管理体系,以期培养出具有鲜活生命力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作者:王多海 单位:甘肃省古浪县黄羊川高级小学

第十篇

1信息技术对小学班级管理的积极作用

信息技术将班级管理系统化小学班级管理不单单是管理学生个体的活动,还包括管理学生档案、学籍、成绩和发展等一切与学生成长相关的方面,这些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有比较大的信息量。教师和学校在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很难全面把握,常常顾此失彼,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引进,计算机软件可以很好地将这些信息录入电脑,并以最合理和最直观的方式呈现给管理者。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懵懂阶段,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并没有很深的体会,因而学习的动力不足,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来进行鼓励和引导。教师可以建立班级的奖惩档案和个别教育记录,并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结果分析,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日常变化来制订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计划。教师还可以更进一步将课程表、成绩表、教室日志和备课记录等搭载班级信息的载体以信息技术软件的形式进行管理,从而使各种信息融会贯通,建立系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信息技术使班级管理更加直接教师和学校在小学班级管理时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管理不直接尤为突出。在小学生的眼中,教师和学校的地位超然,许多学生很惧怕和教师进行交流,往往教师让怎么做,学生就会分毫不差地执行,即使会让自己感到不舒服,也不会将这一情况反馈给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会因为学生的配合而认为管理方法很合理,拉远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班级管理,可以应用网络社交软件来使学生说出平时不敢表达的意见,学生在抛弃了恐惧心理之后,能够更加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则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多个学生的建议,这样不仅省时省力,还更加有效率。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立刻在网上进行解答,尽快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这种形式也给了教师充足的时间来思考,从而找到完美的 解决办法。

2信息技术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利用信息技术,丰富班级活动小学生因为其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就容易放弃,导致无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此外,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对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如果他们在课堂上感到无聊,就会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之外的事物上去。同样,如果他们对班级的管理感到无趣,就不会在班级活动中投入过多的精力。信息技术是一项新兴的科学技术手段,具有更强大的信息储备功能,可以将多种形式的娱乐项目展现出来。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这一优势,播放一些有意思的视频和优美的音乐,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此外,还可以利用软件的快速计算能力来进行一些游戏,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丰富学生的班级生活。应用信息技术,融洽师生关系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和学生是对立存在的: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对学生的各项活动有些控制的作用,而学生在学校处于被动地位;当两者出现矛盾时,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会偏向于教师的态度。长此以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大,沟通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这就会出现以下情况:教师认为自己的管理模式没有问题,而学生则认为管理模式不是很恰当,但是两者没有沟通,学生变得越来越脱离班级管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大多是指通过网络来对话,学生在面对计算机并应用文字来交谈时,能够很好地放松自我,消除面对面所带来的紧张感,这样才能够更加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则可以利用聊天群等群体交流软件来了解全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此外,聊天中所应用的一些静态或者动态表情,能够增强交流的趣味性,帮助融洽师生关系。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家校联系由于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限制,学校对其进行的教育更多的是启蒙教育,因此不会让学生较长时间地上课,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的一些知识和技巧,大都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而真正的实践活动是在家庭生活中进行的。比如,教师向学生讲解有关敬老爱幼的故事,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应该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和幼儿的责任,但是在课堂却没有能够具体实践的环境;在家庭生活中,学生会在家长的提醒下帮家中的老人端水、盛饭等,从而对敬老爱幼有了更深的理解,这就是家庭教育重要性的体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如果不进行交流,一方面学校的教育内容无法得到实践,另一方面还会因为教育理念不同而产生教育偏差。因此,学校和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来加强家校联系,这样家长就能够很好地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状态,并尽可能大地配合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从而能够及时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建立学生基本信息档案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记录人们人生轨迹的档案从原本的纸质书写逐渐变为计算机录入,从而保障了档案的长久性、不可更改性和便于查阅性。同样,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避免繁重的采集和书写工作,解决了纸质档案不易保存、容易损坏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建立Excel表格,可以将学生的姓名、年龄、性别及家庭信息等收录在内,不仅详细,而且简单明了,并且还可以针对侧重点的不同来建立不同的表格。这样一来,教师和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效率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如果想了解一个学生的发展状况,很容易找到相应的档案,从而帮助教师与学生进行谈话和向家长反馈。尤其是对于一些成长情况和家庭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来说,详细的档案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从而能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敬。利用信息技术软件方便学生成绩的汇总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学习成绩对比生活技能来说是不重要的,这是因为他们忽略了理论的重要性,没有科学知识的指导,一切生活活动的质量和效率都会下降。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成绩是尤其重要的,虽然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全部,但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水平。仅仅一次的成绩是不能说明什么的,只有不同阶段成绩的横向和纵向对比才具有一定的信息量。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合理分析学生的成绩是很重要的,计算机软件可以把成绩的各种对比结果直观展示给学生和教师,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以后的目标。

3结语

小学班级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班主任

1搞好启蒙教育塑造学生三观

通过德育启蒙教育来塑造学生正确的三观非常重要。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在强调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特别是正确三观的形成。班主任要在启蒙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从日常的生活、学习入手,通过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了解他们的爱好,进而建设相适合的班级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在塑造三观过程中,教师要因势利导,因人而异,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当然爱不是放纵,教师还要把握好爱与严格的尺度,严慈相济,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让他们的人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扬帆起航。

2以身作则一视同仁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非常容易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影响他们的三观,因此,教师就要从自身入手,以身作则,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班主任更是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还要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思想意识,通过自身散发的魅力去影响、引导学生。另外,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也要做到一视同仁。在态度上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细节上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只有以身作则,一视同仁,才能在情感上感化学生,以自己的高尚师德为学生指引方向。

3选拔班干部搞好团结

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班主任每天除了要处理教学上的问题外,还要管理学生的生活,甚至还要处理一些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因此,班主任的工作任务非常巨大,如果要做到面面俱到、事无巨细,效果也不会太好。另一方面来说,学生也是班级的成员,充当着各种角色,班主任要适当放权,让学生参与班级的管理工作,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要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从而提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这样,班主任的工作难度自然会下降,管理效率也会有所提升。对于班级干部的选拔,班主任要注重公平、公正、公开,可以让每个学生发表竞选演讲,然后投票选出。这种方法选出来的班干部,学生也更认同。选拔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优势,从而设置适合本班的班委会。

4制定目标因材施教

班级管理的重要一环,是管理学生的学习。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多数学生没有学习计划,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教师要在这方面加强引导,帮助他们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每个学生身体条件和智力条件不同,但这是客观条件,教师要在能改变的主观方面多引导学生,如有的学生心理素质不强,抗压能力相对弱,有的学生心理素质强大,但是自我约束能力不强。针对这些情况,教师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程度好的可以适当多学习一些,程度欠佳的可以安排少而精的学习内容,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避免各类学生一刀切。总之,小学班主任要不断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管理思路,以学生为主体,转变自身角色,因材施教,帮助每一个学生成长、发展。另外,还要提高自身素养,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但要在具体教学上进行提升,也要在管理理念上不断更新,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识和内涵,这样才能更好地搞好班级管理,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宝宝.浅谈班级“性格”的形成和塑造[J].现代交际,2015(10):190.

[2]崔焕引.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5):37~38.

[3]张顺钊.浅谈班级管理中的相关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4):211.

小学班级管理范文篇8

摘要:小学班主任是教师里最特殊的一个群体,他在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都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班主任作为教师的代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担任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班级管理中爱的艺术;选拔培养班干部的艺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艺术和培养学习积极性的艺术四方面对于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进行了一些探索,以此提升班主任的教学管理质量。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班干部;习惯;积极性;艺术

小学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行为素质的基础阶段。在这个启蒙阶段的任何一项能力,习惯或素质的养成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班主任作为小学教学中的重要角色,不仅是教学的管理者、组织者,也是教育者和指导这,对于学生学习、思想、健康和生活等方方面面都有责任。可见,班主任的关键性和重要性。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性格,心智和素质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小学班级管理的工作十分的庞杂、繁琐,因此,搞好了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就等于提高了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一定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不断的更新管理办法,提高管理水平,有效的施展自己的管理艺术,全方位的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1班级管理中爱的艺术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心和爱护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原则,只有做到了这一点,学生才会和班主任亲近,才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班主任要对学生有爱心。没有爱心,就谈不上教育和指导。教学中,教师要走近学生,关心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用爱温暖学生,实现情感的交流,提升班级管理质量;其次,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尊重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最基本的要求。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对于学生的错误,在批评时要讲究方式方法,取而代之在全班面前劈头盖脸的批评,教师应选择避开同学,耐心的引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2选拔、培养班干部的艺术

班主任除了要做好班级中大事小情的管理工作之外,一般都会担任某一科目的教学任务,相对于任课老师来说,班主任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都比较大;再加上,班主任不可能时时刻刻都与班上的学生在一起,这也就使得他的管理工作也不可能是面面俱到的。因此,想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单纯依靠班主任一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从学生中选拔并培养一些得力的小助手,成为班级建设中的一股重要力量。首先,是班干部的选拔工作。我通常都会选择民主的竞选方式,这样选拔出来的班干部,一方面,他们是学生自己认可的,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会更有号召力,其他学生也会比较信服;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竞争意识,强化学习氛围;其次,是班干部的培养工作。没有一个学生生下来就有做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这就需要班主任在校园生活中有意识的进行指导和培养,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工作方法。同时还要充分的信任班干部,让他们独立的完成班级管理工作,需要时,只要适度的指导即可,有效促进班干部在认识和能力上的提升;最后,是班干部的管理工作。班主任要定期带领班干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提高班干部的自律能力,强化班级的纪律性和组织性,保证班干部能起好带头作用。此外,也可以根据班级管理的需要,采用班干部轮流制度,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事物,培养学生的班级荣誉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感受班级管理的艰辛,增进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情感和友谊。

3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艺术

在传统的教学中,多数班主任都更加注重学生的成绩,因此,在教学管理中,班主任虽然嘴上说一视同仁,但却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遇到事儿时,总是对一些成绩好的学生“网开一面”,而对于学习差的学生“格杀勿论”。这样的管理方式,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因此,班主任对于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的行为管理要落到实处。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出在比较敏感的阶段,对于教师空洞,无聊的说教会心生厌烦,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要注重手段的艺术性。有实际情境作为铺垫,小学生的思维会更加立体,印象会更加强烈,因此,我会在教学中针对具体的教学,利用一些有趣的,相适应的情境活动来让学生体会到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自己将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产生共鸣,提升自己的行为习惯。

4培养学习积极性的艺术

无论是哪个阶段,学生的首要任务依旧是学习,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要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为首要目的。学生对于自己学习情况和能力的感知多数都来自于家长和教师的评价,这也无疑是学生建立自信的桥梁,教师和家长的积极评价会给予学生无尽的动力,因此,教学管理中,班主任应尽量多的采用激励性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被肯定,被表扬的快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明显提高,同时也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率。总之,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直接影响班级管理质量,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其重要性,要求我们班主任要尽快的转变管理思想和方法,更好的为小学生服务。

作者:张明莉 单位: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城关小学

参考文献:

[1]陈华,浅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J],小作家选刊,2013.05.

[2]韩饶宁,浅析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J],学周刊,2013.27.

[3]韩超,小学生大智慧———论班级的管理艺术[J],新课程,2011.

第二篇:小学班级管理探讨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在世界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作为学校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旨在开展学校教育,在班级管理中,学生身也的健康发展是第一位,教师要协调各种资源,整顿各种因素,充分达成“学生是主体”的共识,促进学生发展,实现学校教育目标。

1什么是小学班级管理

小学是指学龄儿童接受初等教育的学校,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标,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保证整个班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协调统一,带领全班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对班级中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让班级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其中班级教学管理主要是指对学生学习的管理。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时,要让学生从思想上明白学习的重要意义,还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教育,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生活习惯,让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端正学习态度,勤奋学习,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学生在班级学习,在班级成长。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班级中进行有效的管理,让班干部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使学生能认真高效地学习,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的能为,才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只有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的管理,班主任带领学化积极参与制定班级奋斗目标,班集体才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选举学生满意的班干部,要进行小学班级管理民主化,制定“人人面前平等”的班规。要了解班上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全班学生在班级目标的激励下,进行民主管理,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在班规的约束下,在班主任和班干部的管理下,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可以改正自身缺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2小学生班级管理的理念

平等、自主与责任,和社会、家庭紧密联系,是当代班级管理理念的核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作为目标,符合学生发展的学生管理能为学生成长减压,并能促进兴趣发展的活动,为教师发展助力,激发学生的成功感。班主任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能帮家长缓解压力,管理工作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和配合,必须学会智慧的教育学生,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应依规矩治班。班主任在班级里不能一个人说了算,引进新型的管理模式,给学生对事情做出客观公正判断的机会,把教师最大限度地解放出来,这也有利于班主任的专业发展。要教会学生的自主管理,应该让他们学会遵法守法、自律自治。让学生“学法守法,知法用法”,应该学会在一定的范围内行使教育权利,将相关法律运用到在自己的教育行动当中,在保护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开展教育活动,用法律指导自己的行为,让班规发揮是大的作用,师生要秉公办事、公平公正,形成学法守法的好习惯,坚决落实、坚持不懈,在具体执斤的过程中,让班规成为无形的“法官”。要明确安全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作为班级管理中的安全教育,班主任应该对班级定期排查,不仅保证学生在班级、学校的安全,平时不定期查看,发现隐患及时解决,还要保护学生在其他环境中,不受到伤害。及时告知,切实届行看护责任,教师切实履行告知义务,联合家长,铸就安全防护墙,让孩子在安全范围内快乐学习、生活,培养意识,保持安全警惕,利用安全知识,积极自救自护,教给方法,学会自我保护,也认识到他人或集体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自护的重要性。化智果断,保护学生安全,学会面对危机,能够智慧应对,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保护学生的重担,根据学生的身也特点,教师要掌握学校的详细情况,将伤害程度降低。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班级中的事务应该由学生去承担,要完全信任学生,把学生当作完全与平起平坐的人,这种平等才会成为“尊重”,信赖学生,不需要任何条件,教师要信赖所有的学生,包括问题学生。班级作为一个组织,作为老师就是要发现这些优点,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位置和职责,给他们表达、表现的机会,师生齐也协力,共同管理班级。在学生自治的过程中,要了解小学生间的相互关系是动力性的,教师需要适时、适度地指导,自我教育的形成不能凭简单的说教,要肯定他们行为表现中的优点,还需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中使自己成为学生接受并喜爱的教师,使学生逐步建立起自我教育的信心,显示出积极的正能量,习得自我教育的方法,掌握自我教育的能力。班级管理一个更重要的理念是互助合作,要明确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身也健康的公民,合作管理下的学生会关注自身进步,学会与他人相处、倾听、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互助合作要符合时代要求,团队精神应该从小学生开始抓起。

3加强小学班级管理的对策

要多种管理方式相结合,要实现这个管理目标,班主任应解放思想,要有于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实现班级管理科学化。家校合作,共同管理班集体,在家长的密切配合下,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实现人性化的班级管理,要借用班规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班主任和学生一起布置班级文化,班主任坚持“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激励学生自我管理,塑造属于自己的角色。

作者:路维秀 单位: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学校

参考文献:

[1]李伟胜.班级管理新探索:建设新型班级[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2](美)保罗•伯登张艳华巧成功化经营你的班级[M].上海:轻工业出版社,2006.

[3]骆舒洪,周卫红.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机[J].教学与管理,2001(06).

[4]卢婷婷、曾文捷.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创新———基于2001—2010年《班主任》杂志的文献分析———班主任[Z].2011(10).

[5]李顺宏.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着力点[J].班主任,2010(3).

第三篇:小学班级管理问题及策略

摘要:班级管理工作质量对于小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小学班级管理的效率,文章分析了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自我管理;评估体系

教育改革已深入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每一个重要的领域、环节都影响着改革的深化落实。因此,小学教师需要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成果的精髓,重新整合各种管理思想和班级管理要素,使班级管理工作更为科学合理。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者角色定位不当

管理者角色定位不当,是指受到传统学校教育思想的束缚,班主任不能从管理者的角色中脱离出来。换言之,班主任仍然充当或者独自充当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不应该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施行者[1]。这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这一核心问题似乎在知识教育领域颇受关注,而在学校管理以及班级管理领域却备受冷落。分析这个问题,有必要先澄清另外一个错误的观念,即学校教育仅仅是通过书本进行知识文化的教育,一切指导行为的知识都来自于书本的间接经验。其实不然,班级管理、集体生活管理正是学生学习管理人与事的直接经验来源。教学活动的组成不仅包括知识文化教育的教学,更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的训练。从经验主义哲学家的思路出发,间接经验(书本文化知识)永远无法与直接经验(亲身经历)相比拟[2]。因此,班级管理的管理者当定位为学生,这是让学生回归主体地位的一种表现,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学生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施行者,这是新的教育改革目标,也是公共管理理念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体现。

(二)管理模式不当

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来源于家长式管理。这也是“官僚主义”管理模式的缩影[3]。小学班级管理受传统家长式管理模式的影响,班主任势必为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学生成为受到外来力量管束的被管理者。这样的角色定位危害极大。首先,对于规则的来源,学生缺乏主观意识。外来的压力是激发反抗以破坏规则的动力。其次,是否遵守规则由焦点问题转移到自由受限问题上,学生便对自由的原则及内涵理解发生偏差,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最后,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受到极大挑战。班主任手中只剩下“权威”这样一张王牌,当挑战“权威”成为一种反抗的乐趣,将陷入班级管理的死循环,致使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陷入僵局。

二、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

基于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应着眼于学生自我管理和班级管理评估体系建设。

(一)学生自我管理建设

班会制是解决班级问题的有效途径。班级规则来源于班集体要共同面对的一切外部环境,包括集体生活规则、纪律等。值的注意的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立竿见影的独立事件。建设学生自我管理模式需要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逐步学习集体生活的概念、公共意识的概念等,从而提高自我调控行为的能力。班会制是自我管理的途径,在班主任和学生的意识中确立自我管理的观念是建设学生自我管理的第一步。集体规则的制定来源于班主任及学生对良好学习环境及争取集体荣誉的需求。以自己的需求为出发点,便是自律,自律胜过他律,因为自律在学生的认知系统中是有的放矢的。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民主讨论、民主献策,使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进而实现自我管理。

(二)班级管理评估体系建设

班级管理评估体系应该是学生自我管理行为的延伸。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评估代表着集体行为的分值汇总,也就是个人行为在集体行为中的影响。因此,评估体系具备良好的纠错能力。所以,班主任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科学的班级管理评估体系。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拟定班级管理评估条例,从班级纪律、卫生、早操、用餐等方面进行规定,然后师生共同筛选出可行性方法,汇总成为最终的班级规范,并严格贯彻落实,将学生分成小组,对各小组在班级规范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考评,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三、结语

小学班级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作为学校教学管理者,尤其是小学班主任,必须要更新管理观念,提升班级管理质量。良好的班级氛围利于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因此,小学班主任必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和班级管理评估体系建设,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集体意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作者:樊香香 单位:甘肃省积石山县寨子沟乡曹姚小学

参考文献:

[1]卢喜成.优化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J].学园,2014,6(4):159-160

[2]凌能祥.浅谈优化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策略[J].中文信息,2014,5(11):229.

[3]李玉杰,于洋.优化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5,9(3):139-140.

第四篇:小学班级管理中思想教育探讨

人类进入21世纪,人们在科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上有了更大的提高,从以前注重知识习得渐渐转变为重视思想、内在情感的激发,同时也认识到小学的思想养成对人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小学教材、小学教育方式、小学生思想状况、小学班级管理等纷纷受到关注,其教育理念也慢慢普及,成为家庭、教育机构和相关学者的关注热点。

1小学班级思想教育的价值

小学生更处在感性的状态中,日常生活和各种活动都有着不同于成年人的情绪色彩,因此,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是小学生的成长基础,对其行为有直接指导性影响。如正确的思想教育对小学生的心理状态起到激发、驱动、支配、制约的作用,关系融洽的班集体,在班主任与同学关注性的参与下,小学生如果心情愉快,就会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乐于学习,热爱活动;反之,他们就会有抵触情绪,不想说不想动,甚至走向反面。小学班级思想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思想教育的价值,最关键的是要有正确的教育内容、方式,为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与智力发展打下家庭基础、感情基础,这也是小学生人格完善的前提保障。笔者一直是鼓励小学生多参与思想教育活动的,因为这样可以使小学生与教育资源两方面得到充分利用、互相促进,教师用其专业知识影响小学生,小学生也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双方积极互动、交流信息,形成最大的思想教育合力,进而给小学生创造最好的成长环境。同时,可以让小学生切身地感受教育活动的操作过程,领会其特殊意义——如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新中国建设的巨大成就。同时,思想教育活动也能让家长在平行的孩子中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教育方式,发现长处和不足,更新教育理念,将思想教育落实在家庭的生活中,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积极主动、乐观开朗、思想健康的成长。

2开展小学生班级思想工作的思考

我国领导人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再一次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他强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笔者认为,这对小学班级思想教育同样适用,革命与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宝贵经验,对当今思想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代中国已经不是当年那个积贫积弱的落后国家,现在我国的经济在腾飞,社会在进步。但是我们的思想并没有跟上经济前进的步伐,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就小学的班级思想教育工作而言,我们从来就没有放松对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从入学就开始普及,但并没有得到教师和学生应有的重视,反而是英语、数学这样的课程被大家所推崇,特别是对于英语的学习,已经远远超过任何一门课程。虽然国家一直都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语文课本中也有所体现,但是在实际开展工作中,是很难深入到小学生心中去。有的小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教育没有用,马列毛邓思想在现代社会已经过时,没有用途;有的教师认为只有想要从事政治方面工作,搞政治的人才需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在开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认清现代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看法,要看清人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而不只是简单盲目的推行一些不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政策,再经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成效甚微的工作、活动,这样适得其反。笔者认为,当代的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形式问题,部分只是喊口号。就在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笔者认为应该注重从小灌输,不断渗透。特别是,随着现代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现在小学生都会上网浏览各式各样的网络新闻,小学生们对那些五花八门的新闻信息来说是没有任何判断力的,辨别不出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的思想,要是被不好的思想侵蚀,而没有人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那么就会形成错误的价值观,阻碍他们的发展,最后国家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中重视起来。特别要端正授课老师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很多思想品德课老师自己都对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信心和决心,这样怎么能够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最后,我们在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中,在发扬宣传正确的思想精神的同时,要汲取我国革命与建设时期对思想教育工作的宝贵经验,特别是其求真务实的政策措施,要做到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真正的落到实处,深入小学生的内心,被小学生所接受。这样才能真切的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长足发展,培养新一代接班人。

作者:徐宝娟 单位:山东省胶州市里岔海尔希望小学

小学班级管理范文篇9

摘要:在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作为最重要的指导者和实践者,其管理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小学班主任要积极联系家长、借助家校合作落实班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必须全面认识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力,进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有效借助家校合作助力学生发展。本文从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展开分析,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管理现状进行了简要说明,同时根据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和管理策略,希望对广大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策略

当学生步入小学校园的那一刻起,学生在学校所接触的最多的人、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班主任,班主任作为整个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不仅对学生整个小学阶段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正确行为习惯的关键人物。因此,身为小学班主任,应当重视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细节,积极学习先进而科学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法,时刻关注每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关心每一名班级成员的同时,最终实现班级管理效率与学生综合素养的共同提升。

1.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1)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时期的班级管理模式强调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平等化。在小学生的眼中,班主任不仅是教师,是长辈,更是自己的朋友。所以班主任更要主动、积极与学生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体会小学生的真实想法,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到班主任对他们的关怀和爱,让他们更愿意与班主任交朋友、说秘密,这样一来不仅能方便班主任有序地落实班级管理工作,也有助于和谐班级氛围的形成。

(2)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有着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大部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无法平等地交流,学生对班主任存在畏惧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传统班级管理工作的缺陷,也严重化阻碍了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断创新自己的管理理念,纠正自身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不当策略。从学生的实际表现上来看,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自主意识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这不仅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也阻碍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优化进程。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班主任更要颠覆传统班级管理理念,在明确传统班级管理制度的不足和弊端的基础上,创新管理策略,落实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学生自主意识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3)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普遍偏小,更加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关注。班主任作为学生除了父母之外最信任的人之一,在日常的教学与生活中更要关注每一名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从传统的班主任管理方式来看,由于班主任平时的工作内容十分繁杂,导致班主任无法及时地关注到每一名学生的在校表现,自然就忽略了对部分学生的关注,此时就需要班主任寻找有效的管理措施,不断优化班级管理质量,在保证教学任务的同时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进而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有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良好的班级管理还有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众所周知,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进行学习和生活,不仅能促进自身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也能激发全方位的学习潜能。所以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奋发向上、积极活跃的班级环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落实素质教育的同时,真正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2.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

(1)以生为本原则以生为本在目前的教育教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这一观念不仅要各个学科教师落实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在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也同等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班级管理制度要在大多数学生认可的前提下才能实施,切实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来,不能按照班主任一人的意愿制定班规。只有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他们才会更加主动地遵守班规,才能达到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和效果。第二,班主任要从传统的管理理念中跳跃出来,彻底摒弃“管”和“控”的管理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和民主集中力量,让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获得成长,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以及行为习惯。同时,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遇到违反规定的情况要及时劝导,真正落实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原则。(2)宽严相济原则班主任要秉持宽严相济的管理原则落实班级管理工作。在对小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既不能过分严厉也不能过分宠溺,因为严厉和慈爱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严格要求的班级管理是不负责任的,如果仅用“严”来管理班级没有慈爱之心,又成了一种以班主任为绝对主导的管理,对班级内部的团结是极为不利的;但如果仅用“宽”来管理班级而没有规章制度,又会影响学生的良好发展。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将两者有效结合,如此才能体现出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3.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现状

其一,班主任管理缺乏艺术性。在目前的小学班级管理中,部分班主任由于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甚深,认为只有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才能使学生取得好成绩,所以要求学生对自己绝对服从。长此以往,不仅严重影响了师生交流,也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良好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个性、习惯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学生与班主任存在不和谐关系,不仅不利于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学生的发展将会带来严重的影响,也违背了新时代的教育管理理念。其二,学生心理不够成熟。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逐步形成了强烈的自我意识、自尊心和荣誉感,逆反心理也随之产生。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现阶段的小学生极易受到各种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也容易接受不利于学生发展的错误信息,这些对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所以,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始终要牢记“以生为本”“宽严并济”的班级管理原则,采用科学、可行的班级管理办法,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看待问题,用灵活的思维以及多元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班主任的良苦用心,配合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

4.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优化策略

(1)以身作则,强化落实榜样作用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灵魂,作为带领学生有效学习、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人物,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班级管理成效的好坏,所以在日常的管理中,班主任必须重视榜样的力量,不应只关注学生成绩的好坏,还要注重对学生德育以及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在运用多种管理方式开展班级工作的同时,丰富管理内容、优化管理效果、提升管理质量。班主任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十分重要,任何举动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要规范举止,优化举动,时时刻刻做好学生的榜样。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良好性格以及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班主任在落实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如此不仅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还会促使学生产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所以,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小学生乐于模仿的特点,以身作则为学生带来正向的影响,以此来奠定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的思想基础。

(2)多措并举,强化日常行为规范

由于小学生的成长环境、个人爱好、个人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使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每一名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思想认识,所以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要尊重学生的需求和想法、个性和不同,做到多措并举,因材施教。如此,学生才能认可班主任的管理,并愿意尊重和执行,同时更愿意主动贡献自己的想法和力量,在增强学生的归属感的同时,还能使学生的日常行为达到切实提升。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尤为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例如,在训练学生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以及握笔手法时,笔者就会时时对学生进行监督和提醒,一旦发现有书写姿势不规范或者握笔姿势不正确的学生,笔者会及时地进行纠正和规范,以此来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又如,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笔者也会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提醒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站姿、仪态是否大方得体,语言是否准确、声音是否洪亮、思维是否清晰。上述问题虽然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常常遇到的情况,但对此类问题的有效解决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不仅能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还能提升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自我控制能力,建立有序的课堂秩序,以此推进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3)刚柔并济,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从多年的班级管理经验中不难看出,刚性的制度规范对优质的班级管理效果固然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仅仅依靠刚性的管理极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疲乏的情绪。所以,班主任要注意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融入柔性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通过对班级学习环境的营造、榜样的树立、语言沟通技巧以及管理理念的宣讲等柔性的管理方式,给学生不断灌输自己的管理理念和想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认可,也更容易获取优质的管理效果。所以,身为一线班主任,在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刚柔并施、恰当适宜。例如,笔者在对学生上课听讲方面的管理工作中,一方面制定了严格的班级制度规范,要求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要认真听讲、不搞小动作、不交头接耳,犯了错误之后要在每一名学生的100分中扣除相应的分数,减少这类学生评选班干部、参加各种活动的机会;另一方面,笔者还会在教室里张贴一些认真学习的标语、海报,在学生中选择榜样,让学生一起合作学习。如果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出现了不认真听讲或者走神的情况,笔者不会在讲台上直接呼唤学生的名字,而是会悄悄地走进学生,通过悄悄提醒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认真听讲。又如,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学生一旦犯错误,笔者会给学生改过的机会,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一次可以原谅,两次也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出现了第三次,那么笔者就会让学生用自己曾提出的方式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学生在犯了错误之后,笔者如果给了他们改过的机会,学生就会承认并且改进,用软处理的方式要比通知学生家长、对学生进行批评的效果要好得多。再如,对在晨读中声音比较洪亮的学生或者在课上学生认真的学生,笔者会进行及时的表扬,并且会在班会上评选出“一周之星”,用这种方式不仅能表扬爱学习的学生,还能激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同时促进了班级的学习气氛。笔者还设置了一些奖励措施,每次考试成绩优秀或者进步比较大、在各种活动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就能获得奖励,使人人都争先进、人人都争优秀。

(4)多元活动,增进与家长的交流

为了充实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班主任必须重视组织多元的班级活动,以此来促进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同时引导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例如,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活动,像是辩论赛、歌唱竞赛、演讲比赛、创作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仅能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还能提升学生的个人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对活动的参与,逐渐提升和拓展自己的创新能力,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作为学生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和学情的主要途径,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为制定更好的管理方案获取资源。例如,现阶段的学生家长大都重视孩子的学习,也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认识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家长的教育方式出现问题,强制性要求孩子完成规定目标,这就会导致学生出现抵触心理。所以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工作,引导家长通过正确的方式给予引导,促进学生在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的双重教育中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始终处于轻松和谐的环境学习环境中,还有助于学生时刻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促进学生与家长得到良好沟通的同时,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家长与班主任的沟通交流也不再局限于家长会,学生家长与班主任可以通过多种交流平台实现实时的交流,家长不仅能随时掌握孩子的在校情况,班主任也能随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所以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利用好信息技术的有效功能作用,通过信息技术的优势增进与学生家长的交流。班主任还可以邀请学生家长一起参与班级活动,参与学校活动,在各种活动的支持下,促进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工作,使学生家长帮助班主任有效推进学生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5)制定班规,明确班级管理制度

为了提升班级管理的整体成效,班主任必须制定和规范学生行为的相关规定制度,如此才能更好地将班集体创设为一个处处彰显规矩的班级。首先,班主任要融入学生之中,在与学生“打成一片”的基础上精准掌握每一名学生的个人特点,在对学生有了全面的掌握之后,落实班级管理制度。其次,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时,所制定的任何一条制度规定都是面对每一名学生的,要保证学生之间人人平等,使整个班级始终处于一种有规矩、有规律的运转状态。最后,对于班委会成员的选举,班主任要通过投票选举的方式进行,不能以个人喜好确定班委,要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让学生进行班委的推选,进而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榜样作用。对于班级内部出现的所有问题,班主任应当鼓励学生自行处理,利用这种方式不断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当班级规定制定完成并且通过之后,也要保证每一项制度的严格落实,充分彰显班级管理制度的根本作用,约束学生各个方面的行为,使班级呈现更加文明和谐、井然有序的状态中。例如,笔者在进行班级管理规定制定的过程中,就将设立班级管理制度作为一项家庭作业布置了下去,这样既可以达到家校合作的目的,又能加强了解学生家长的建议,从而立足于实践,制定出更为人性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班级制度,同时还能赢得学生的支持,为提升班级运转的有效性奠定条件。有些家长会将课堂交流列为不可行的行为,有的家长会将课堂喝水、戴帽子列为不可行行为等,笔者在整理学生与家长的这项“家庭作业”时,就可以在班会活动中与学生一起取其精华,去其槽粕,以投票的方式确定班级管理制度中的细节规定。我班班级管理制度中的课堂不许睡觉、上课不能迟到早退、对自己的错误要勇于承认、勇于承担后果等这些规定,也都是与学生通过一致投票决定的,学生通过这样的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流程,不仅使学生成了班级管理的参与者,落实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管理热情,从而保证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总而言之,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且复杂的教学工作,班主任不仅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还要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方法,并且在有效的管理方法的落实过程中,提升班级管理的整体效率,使班级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有序、高效。所以,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在明确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明确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及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以身作则,强化落实榜样作用;多措并举,强化日常行为规范;刚柔并济,提升班级管理效率;多元活动,增进与家长的交流以及制定班规,明确班级管理制度等方面落实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其实,立足班级管理实际、探索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提升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质量,是时代赋予一线教师的艰巨任务和神圣使命,班主任必须将其落到实处。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需要更多优秀的教师共同来努力和探索,相信在广大小学班主任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寻求出更加适合小学生的管理办法,共同为学生们更好的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高翔 单位: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胶西镇胶西小学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篇2

班主任的评价标准是保证班主任日常工作质量,提升班主任专业能力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对小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对小学班主任的工作质量要求也在逐渐提高。班主任的日常评价标准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保证班主任的工作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在进行班主任评价的过程中,不能仅通过单纯的考核和工作内容评价,同时还需要对班主任的改革实践以及专业能力等进行评价。通过班主任改革工作,对小学班主任的评价标准重新进行制定,既能够保证班主任日常工作内容的有效开展和监督,同时还需要促进班主任整体素质以及管理能力的提升,这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小学班主任工作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工作价值认识的偏差

对于小学班主任的评价,需要对班主任工作本身的价值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确定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但在当前小学班主任价值定位中,对班主任工作的价值过于忽略,学校领导和班主任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将学科教学的价值仅仅定位为学生的成绩,而对学生道德品质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同当前我国的素质教育相悖。对于班主任工作的价值认识的偏差,导致班主任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更多倾向于学生成绩的提升,在这种价值取向下,班主任的工作很难科学开展,且班主任发挥的作用也被严重忽视,限制了班主任的成长。

2.评价目的以管理为目标

对于班主任的工作评价,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班主任更好地开展日常工作,促进班主任的成长。但由于我国的班主任评价理论目前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评价的目的也同班主任的绩效考核挂钩,导致很多班主任在发展的过程中目的不明确,影响班主任的成长。另外,还有很多学校的领导经常以管理作为中心,在进行评价时通过评价指标来对班主任的绩效进行管理,这种评价目标会对班主任的日常工作造成影响,导致其在日常工作的开展中过于重视分数。学校领导对分数过度关注,导致在日常评价中缺乏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班主任,从而造成班主任的实际能力得不到提升,也不能够促进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有效性。

3.评价内容注重显性指标,忽视班主任的教育工作

在班主任评价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的导向性效果,也就是班主任需要加强对学生道德和思想等的培养,但这些指标难以通过具体的现象呈现。一些学校领导为了更简单地进行评价,往往会对一些显性的指标更加关注,包括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内容,以及班主任在日常做的一些杂事,这种评价标准直接影响了班主任的日常工作重心。

4.班主任缺乏反思

班主任在日常开展工作中,需要及时反思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工作效果,而班主任缺乏反思主要体现在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并未将班主任的反思纳入自身的工作中,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导致方向性错误,也无法使得自身的工作能力得到提升。另一个阶段则是反思评价结果并未反馈到自身的工作中,有效的反馈是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和工作效果的重要内容,通过评价发现问题,并根据问题改善自身,是班主任评价工作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是提升班主任下一个阶段工作质量的基础,教师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将反思的问题及时解决,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是评价的最终目的。

5.产生小学班主任工作评价问题的原因

首先是价值定位存在偏差。当前大部分的小学对于班级的建设工作都缺乏足够重视,加上当前社会存在的成绩为上观念,导致很多教师并不希望当班主任,不希望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班级建设中。对于这一问题,其根本原因是我国并未对班主任工作进行科学定位,很多教师以及学校的领导都将班主任定位成教学纪律和教学活动组织者,且评价较为困难,这就使得很多班主任并不愿意持续开展这一工作。对此,需要将班主任工作和日常的学科教学工作拆分,班级建设的中心在于对学生个性以及思想等方面的建设,同文化知识的教学之间没有关联性。另外一点则是应试化的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标准下,班主任更加关注学生的成绩,以成绩作为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中心,这种方式的效果是有限的,且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也会受到较大打击。在这种评价机制下,班主任很难在自身教学任务之外完成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同时这也是当前我国班主任评价中的难点和弊端。

二、小学班主任工作评价标准体系指标分析

1.班主任的个人发展

班主任是整个小学班级活动开展和学生思想教育的引领者,对此,班主任的个人发展指标是保证班主任持续提升的重要内容,在开展班主任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班主任的个人发展评价。首先是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班主任需要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防止因自身经验影响相应的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还需要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在日常加强对新基础教育以及班主任工作等相关理论的学习,同时不断内化和思考。但班主任也不能被动接受相应的理论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自身的工作内容,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在进行班主任理论知识评价的过程中,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还需要评价班主任对理论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然后是研讨活动的参与。研讨活动是帮助班主任成长的一种重要活动,通过以班级生活重建作为研讨的主体开展相应的活动,能够激发班主任的实践参与积极性,推动班主任的良性发展。同时,在准备相关活动内容时,还可以邀请高校的专家参与,深入小学教育变革的实际中,通过班主任评价标准体系来评价班主任,帮助班主任更好地把握日常工作中的重点,为班主任的发展提供社会支持。班主任自身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反思,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来丰富自身优势。最后是评课环节,可以邀请其他参与备课的班主任一同参与,通过其他班主任的评价来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另外是班主任的研究意识。研究意识主要表现为对学生发展和需求以及班级生活对学生的价值等指标,班主任在进行日常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班级生活中每个活动环节的价值,也需要充分了解,才能够更好地开展相关活动。最后则是班主任需要不断开发教育资源。

2.班级建设

班级建设工作主要包括文化建设和小干部的培养等。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每一位班主任都需要根据自身班级的情况思考建设方向,将社会、学校等对学生的要求,转化为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价值观和舆论方向,这样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温馨和快乐的班级环境。对于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来说,文化建设是营造班级氛围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班级文化建设中,主要包括卫生和流动红旗等,而新的班级建设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班级制度文化等几个方面。像物质文化建设,主要是教室的环境,包括教室内的黑板报以及文化展示墙等,通过这些文化建设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然后是岗位建设和小干部的培养。班主任的工作并不是自身总揽所有事项,还需要根据日常工作内容选择一些优秀的学生进行培养,小干部是帮助班主任提高管理效果的重要形式,可以采用岗位轮换和学生间的交流合作等方式来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评价。首先是对于岗位的设置和认识,班主任在进行岗位设置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像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在岗位设置方面需要体现教育性,将所有的学生都纳入岗位中,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另外,岗位的设置还需要同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感受到在班级管理中自身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然后是岗位的轮换,很多学生都希望做班干部,不喜欢小岗位,对此,班主任可以采用轮换制度,这样既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另外是学生的合作和交流,岗位设置的过程中,需要多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像一个岗位可以派多个学生轮流担任,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等。此外,还有岗位评价和学生变化的持续性确认,保证岗位设置的有效性。

三、小学班主任工作评价标准的构建

对于传统的班主任工作评价采用的是百分制和等级制两种,两种都对班主任的工作内容进行了量化,从而对班主任进行等级划分,其中百分制更加精细化,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本次研究更加倾向于等级制,具体内容包括:

1.等级评价制度对班主任工作评价更加具有适切性

百分制尽管能够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细化和量化,从而对班主任进行具体的分数对比,对班主任的绩效进行更加准确的判断,这种制度在评价的过程中,对班主任的不足进行全面分析,针对班主任的自我发展也更加具有倾向性,但不同的班主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加上班级学生的差异,百分制很容易导致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首先是班主任的发展差异,相同学校的班主任水平也有较大差异,传统的百分制很容易导致班主任在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高分,尽管评价很高,但评价之后会恢复到以往的懒散状态。而采用等级制,能够对班主任的所有工作进行等级划分,关注班主任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然后对每个水平都有详细描述,班主任能够根据自身的状态进行相应调整,促进班主任的成长和发展。另外,减轻了班主任的心理压力,百分制的使用对班主任的所有工作内容进行打分,在权衡之下对班主任进行排序,这也无形中增加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压力,很多班主任都比较在乎自身的排名。而在等级制度中,班主任需要同自身进行对比,不断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学校的培训以及相应的教育内容,不断实践和突破,这样才能够更充分地发挥班主任的创造力。最后则是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简单的分数对于班主任复杂的工作来说显得非常苍白,辛苦工作和成长并不能通过简单的分数来获得工作上的成就感。而等级评分制度则更加关注班主任日常工作的真实性,能够对班主任日常工作内容的大部分要素加以涵盖,同时通过信息的反馈,帮助班主任认识到自身成长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帮助教师更好地发展和成长。另外,对于班主任的发展水平,等级评价制度还能够帮助班主任进行深入解读,这样能够对班主任不同阶段的状态进行科学评价。而采用百分制,很容易出现长板补短板的情况,对班主任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影响较大。等级评价制度的应用,将班主任从传统的被评价人员转变为探索者,形成一种共识,帮助班主任更好地认识自身。

2.等级评分制的指定

首先是参与实践,研究人员组成的评价小组,需要深入一线,对班主任的日常实践工作进行了解,只有亲身经历了之后,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加客观真实地对班主任的日常工作进行剖析,发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班主任反思,提升班主任的工作效果。等级制度在使用前,需要对班主任进行全面了解,从而将研究人员和评价主体等全部纳入评价工作中,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另外则是通过不同的等级描述划分等级,根据实践来对各个评价标准进行描述,才能够对不同层级之间的关系和水平进行更加科学的定位。对于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划分分为两个指标,同时对“三级指标”进行讨论,而对于具体的指标,则需要进行具体的描述。像班主任的工作内容描述,可以划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为理想水平,第二层为一般应该达到的水平,第三层则是最基本的层次。在进行描述的过程中,需要尽量清晰、详细,同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状态等体现不同等级之间的差异。最后,根据班主任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评价。综上所述,在小学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包含了大量的烦琐内容,但班主任是培养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思想的重要引领者,通过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成长。但当前的小学班主任评价标准存在着较大片面性,且评价的客观性难以保障,对此,需要根据小学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内容以及班主任的个人成长等,从多方面对班主任进行评价。

作者:任正亚 单位:连云港市灌云县新区实验小学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篇3

一、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知识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笔者在对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进行前期访谈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相关研究,编写了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知识管理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人口统计变量、知识管理作用的认知、知识管理的运用与实施状况等模块。研究调查对象为浙江省第一、第二批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及其成员,共计回收有效问卷443份(见表1)。

1.名班主任工作室成效显著,成员对工作室作用的认同度较高

名班主任工作室对成员的培养成效主要体现在提高成员的课题研究、家校沟通、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案例分析、处理班级突发事件、班级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六个方面的能力。如图1所示,对于“您所在工作室提高了您的哪些能力”这一多选题的回答中,90%以上的成员认为,参加名班主任工作室提高了自己的班级管理案例分析能力,这对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引领和培养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60%以上的成员认为,参加名班主任工作室提高了自己的家校沟通能力、处理班级突发事件能力和班级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能力;此外,还有50%以上的成员认为,参加名班主任工作室提高了自己的课题研究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如图2所示,知识管理六个维度的得分均值在4分以上,说明大家对工作室在有效促进知识获得、知识整理、知识储存、知识分享、知识应用、知识创新六个主要方面的作用都较为认同。其中,知识获得和知识应用方面的认可度位列第一、第二位,说明工作室有利于成员获取班级管理专业知识和班主任先进工作经验,并能有效运用于实践。

2.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知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知识获得层面,工作室活动开展频率较低,研修内容和形式不够丰富,知识获取途径较少研修活动对工作室成员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是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常态活动形式,其活动开展形式及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员学习活动是否有效。如图3所示,一半以上的成员所在工作室平均每月开展一次活动,还有小部分工作室一学期才开展一次活动,更有一部分工作室开展活动不定期,没办法保证活动开展的稳定性。工作室活动开展不足,成员能获取的知识也就会相应减少。另外,工作室多开展主题研讨、专家讲座等形式的活动,研修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有关班级管理案例分享、班会课展示等一线班主任管理实践的活动内容,研修活动形式单一。(2)知识整理意识淡薄,缺乏整理能力如图4所示,接近一半的工作室成员不定期整理学习资料,甚至还有个别成员从未整理过自己的相关资料,只有极少数成员坚持每天对自己的学习资料进行整理。由此可知,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知识整理意识淡薄,对知识材料进行整理的主动性较低,对知识材料整理不及时,造成知识资源的流失。(3)知识储存方式欠佳,缺乏系统化的知识储存库由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工作室大多数成员都习惯将自己所习得的知识保存在纸质笔记本、U盘或电脑文件夹中,成员的知识储存方式过时。虽然各名班主任工作室基本都有自己的微信群,但上传的图片、PPT、论文等知识材料超过一定的时间便会自动失效,不能再被查阅,导致成员知识材料的储存有效期短。工作室没有一个系统化的知识储存库来保存材料,不利于成员知识的获得、利用和分享。(4)知识分享意愿低下名班主任工作室作为一个班主任学习共同体,本质功能是促进工作室成员进行分享与交流。访谈得知,大部分成员选择加入工作室,最主要的原因是获得更多与同行交流的机会,获取相关的学习和工作资源。但从调查来看,部分成员分享意愿较低,不太愿意与其他成员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或班级管理经验。如图5所示,近半数成员对于自己平时反思总结的有关教学或班级管理经验的知识会选择记录在自己的教学日记里,不愿意公开或与其他成员分享;甚至还有一部分成员对于实践中积累的教学或班级管理经验只是脑子里想想,并没有记录下来,更难以进行经验分享,由此可见,工作室成员间知识分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5)知识应用主动性不高,知识外化困难,应用范围狭窄工作室成员对于专业知识最好的掌握方式就是将习得的知识能融会贯通地应用到实践中,进而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知识的有效应用是促进工作室成员知识创造与创新的重要条件。访谈结果显示,很多工作室成员通常是将自己习得的有关教学或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简单应用于自己的教学或班级管理实践中,而较少应用于课题申报、科研论文写作等方面,可见成员的知识应用范围还比较狭窄。此外,成员普遍难以将习得的理论性或知识难度较高的知识消化吸收,进而将其应用到科研实践中,这也反映了成员隐性知识外显化能力不足。(6)知识创新意识薄弱知识创新是名班主任工作室及成员知识资源不断创造和丰富的动力,工作室成员知识创新的积极性可以为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有效建设注入活力,促进工作室的持续发展以及成员专业知识的丰富。笔者根据访谈结果了解到,成员平时在工作室的学习过程中主动进行知识创新的意识不强,除非工作室明确规定必须按时提交班级管理经验心得、科研论文、读书报告等知识创新材料,成员才会迫于工作室的考核提交。如图6所示,71.33%的工作室成员认为,自己在知识管理中最缺乏的是创新能力。可见,知识创新能力不足是当前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知识管理的改进策略

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上述问题,严重制约和妨碍了工作室的顺利运行。基于知识管理原理和浙江省优秀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实践,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措施对工作室的知识管理进行改进和提升。

1.知识获得层面

第一,积极开展活动,丰富研修活动内容和形式。为了提高成员在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学习热情,拓展工作室成员的知识面,名班主任工作室应定期开展有助于成员知识积累的活动,活动形式及内容应当适应成员专业发展规律、符合成员学习兴趣。工作室除了开展常规的专家讲座、主题研讨等活动,还可以结合成员专业发展需要和学习兴趣,开展班级管理案例分析、读书沙龙、教育漫谈、优秀班会课观摩等内容丰富、注重实践工作需要的活动。此外,工作室在丰富成员研修活动内容的同时,还需要重视活动组织的有效性,使成员能通过研修活动获得有效知识。第二,鼓励主动学习,提高成员知识内化的能力。工作室要求成员定期完成读书报告、教学反思、工作经验总结等学习任务,养成反思总结的习惯,提高成员知识内化的能力;定期选择当下教育热点问题或成员感兴趣的话题在工作室内开展论坛沙龙活动,增加活动时效性和吸引力。第三,拓展知识获取途径和方式,增加成员学习资源的多元化。工作室成员除了通过撰写教学日志、与其他成员交流讨论、阅读专业书籍、观摩教学等方式获得新知识以外,还应该充分利用工作室的内外部资源,积极主动地获取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工作室要为成员提供多形式、多渠道的知识获取途径,如组织开展丰富的学习活动、建立线上学习资源平台、提供专业书籍和期刊,丰富学习资源。

2.知识整理层面

增强成员知识整理意识,提升成员知识整理技能。工作室要向成员传达和强调知识整理的重要性,提高成员及时整理知识的意识。定期邀请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对成员进行知识管理方面的培训,讲授科学的知识整理方法,使成员能够掌握一些专业化的知识管理软件,充分运用知识管理工具,进而提高成员的知识组合能力。

3.知识储存层面

第一,工作室应该建立一个知识库,将教案、教学反思、班级管理经验总结、教育案例分析、科研论文等结构化或非结构化资料,以文字、音频或其他形式外显出来,分类整理储存起来,方便成员在需要的时候能及时提取。第二,工作室还可以通过建立系统化的知识地图帮助成员更好地获取知识资源。知识地图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成员在短时间内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资源。工作室可以对每位成员的知识体系结构与专业特长进行分析,建立一种“Know-Who”的知识地图,让成员可以按图索骥。

4.知识分享层面

第一,营造团结、协作的融洽氛围,提高成员知识分享的积极性。通过群体力量影响个体成员的专业发展是共同体的优势,在这样的学习共同体中,群体对成员个人的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工作室应为成员创造具有合作意识和集体感的专业发展环境,营造和谐、共享的交流氛围,增加成员间的信任,提高成员的合作意识。第二,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有效的工作室知识共享平台,并利用各种知识管理技术,使成员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工作室可以紧随教研前沿动态,建立具有个人化或互动性的学习网站,并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共享平台,提高成员使用网站进行交流的意向;开设或完善属于工作室的微信公众号,并开设分享班级管理经验、教学心得等专栏,鼓励成员在留言区积极进行互动和交流。

5.知识应用层面

提升知识外化能力,提高知识应用的主动性。能否将在工作室获取的专业知识有效应用于教学和管理实践是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的关键。工作室成员应在每次参加完专家讲座、案例会诊、研修讨论等活动后自觉主动地记录收获或感悟,并积极与其他成员交流。成员与成员之间多次进行交流和研讨,有助于将成员所习得的教学或管理知识转为真正有用的专业知识,同时,增强成员对知识应用的意识,进而提高工作室成员教学、管理及科研的能力。

6.知识创新层面

第一,激发创造性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工作室可尝试开展头脑风暴式的交流活动,拓宽视野,增强成员的创新意识,使成员在不同观点中来回思考,进而促进成员的知识创新。第二,培养工作室成员知识总结与反思的习惯,通过“总结/反思+实践”的方式促进成员知识的创新。第三,组织开展教育行动研究,鼓励成员及时将自己获得的隐性知识转化为科研成果,进而逐渐提高成员的知识创新能力。

作者:周俊 杨静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篇4

一、小学阶段班主任的主要任务与情景教学的可行性

学生在校的任务主要包括学习任务和发展任务,班主任则是保障学生基本权利,协助学生发展和进步的主要实践者,也是尽力帮助学生完成两大任务的主要负责人。一方面,班主任需要规范班级学习风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同时,班主任需要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指引,重点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而保证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能跟上大部队的进度[1]。另一方面,班主任还应重点关注学生课业之外能力的发展,如交流与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统筹能力、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等等。除了各方面的能力提升之外,学生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极为重要的,学生在学习中、在生活中、在社会中以及在待人处事时的习惯将会伴随其一生,这也是直接决定他们思想高度和价值观的因素,所以班主任这一部分的工作必须做到位。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这些习惯,同时对其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班主任可以采用情景教育法。简单来说,就是在班级内部通过不同手段创设多样化的情景,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小学习并与人交往,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情景教育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思维的纠正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例如,在进行禁毒知识宣传时,教师首先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毒品危害的宣传片,让学生了解毒品对我们的身心以及社会的巨大危害,同时列举一些因为吸食毒品而毁掉自己和家人的例子,让学生从心理上认识到毒品是我们绝对不可以沾染的东西,营造一种严肃且庄重的氛围。经过教师观察,平时一些性格比较外向、喜爱开玩笑的学生在观看完教师播放的视频之后都变得非常沉默,开始认真思考,这对于接下来禁毒知识的宣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已经对毒品这种物质产生了排斥和恐惧,接下来的讲解也比较容易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最终,学生不仅记住了几种常见的毒品类型,同时对于现实生活中如何避免沾染毒品,发现身边有人吸食毒品等解决措施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由此我们可知,在进行思想教育之前,首先给学生创设合适的情景,将会非常有利于教师进行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学习过程、班风建设、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也都是如此。

二、情景教育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使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实际诉求,设计出更加合适的情景,帮助学生更快速地实现思想上和习惯上的转变。对于不同的教学过程,教师需要营造的教学情景也有着不同,下面将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为班主任提出一些营造教学情景的技巧。

(一)学风建设和学习习惯养成

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班主任与其他科任教师工作的明显区别在于班主任需要直接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综合能力和整体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班主任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具备基本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同时也要有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如获取知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非常依赖教师所营造的学习环境。也就是说,学生在一个学术氛围开放、思维活跃和灵感迸发的环境中更容易养成自由、端正的学习态度,也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同时,在教师营造的开放、民主的学术氛围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也更容易实现交流,实现灵感的碰撞和知识的爆炸增长[2]。为了建设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减少学生的思维束缚与负担,教师应该更多地给予学生自我展现和表达的机会。班主任可以向科任教师传递自己的想法,让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比如:在英语课上让学生用英语进行互动交流,制作PPT讲解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在语文课上开设辩论赛,让正反方的学生通过激烈的辩驳来佐证各自的观点;在数学课上让学生讲解题目,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现与标准答案中不一样的解题方法,并通过自己的讲述传递给其他学生,接受教师和学生的质疑。通过各个学科联合,这些自我表达的机会能够让学生很好地提升自信心,同时也能积累一定的学术素养。比如经常用英语进行口语对话的学生能够进行流利的英语表达,经常与同伴或教师交流解题思路的学生能够用更加全面且多元化的方式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也能真正掌握分类讨论思想的精髓。通过与各科教师的协商,在每一门学科教学中创设适合学生的情景,能够帮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得到提升自己的机会,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来自教师和同伴的认可,培养学习的热情,提升其自信心,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及时把握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更多人关注自己。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培养其学习的热情,班主任需要在班级内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通过情景设计的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锻炼自己,提升全方位的能力。比如,通过一些比赛培养学生健康的合作竞争意识,在班会课时间进行辩论比赛,让学生与同组的伙伴合作分工,对同一个议题分别准备不同方向的资料,从多个角度佐证本组人员的观点,同时与对方辩友之间保持健康的竞争关系,在比赛场上各自使用准备好的资料更全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尽可能说服评委和观众。而在比赛之外与对方辩友,也就是对手之间,仍然需要相互学习和借鉴,互相学习彼此的表达技巧以及一些比赛准备经验等,这种健康积极的竞争与合作思维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处理与同伴的关系[3]。当然,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将辩论会的主题定为“老人摔倒扶不扶?”“事实是否胜于雄辩?”等比较具有社会意义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能够具备思考和分析能力。

(二)家庭式教学情景的营造

小学阶段的学生仍然是未成年人,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没有完全成熟,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更多地注意学生这一阶段特殊的心理活动和思维规律,在班级内部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学习模式和相处模式,重点引导学生学会互帮互助以及相亲相爱,让学生能够在这样温馨的环境中成长和进步。为了营造家庭式的相处模式,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能将自己和学生划分开,而是要走近学生,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和想法,并及时和学生交流。比如,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课时间定期举办座谈会,营造一种畅所欲言的环境和氛围。首先,教师可以和学生说一些近期在学习与工作中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在平时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等,也可以与学生分享一些生活中的趣事,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跟自己的伙伴探讨自己近期学习与生活中的一些想法和感悟,具体的内容没有限制,可以分析自己近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也可以说一说自己最近与父母相处时遇到了哪些问题,还可以是自己对于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些建议和想法等等。不论学生提出什么样的意见,教师都应该接受并反思,利用课下的时间与学生主动交流。小组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或者同伴生活和学习的一些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师生之间的距离并不像他们想象中的那么遥远,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实现很好的交流。不仅如此,这样的形式也能够给予学生相互交流和表达的机会,让学生之间在学习之余建立深厚的情感。除了直接交流以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在活跃气氛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放松紧绷的神经。比如一些竞技体育运动比赛或集体运动,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意识。教师应该在学生内部建立互帮互助机制。对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一定能很迅速地反馈给教师,教师也不能保证很快给出建议和帮助,但是学生与同学朝夕相处,在相似的环境之下产生的问题往往是相差不多的,也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在遇到问题时,学生都会倾向于跟自己熟悉的朋友倾诉,因此,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建立互助组,其所包含的内容不只限于学习内容,还包括一些学生的心理健康、生活协助等等。班主任任命一位学生为互助组的组长,主要负责每一位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协助,并及时将相关问题反馈给教师寻求解决办法。例如这一案例:一位学生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导致在校期间一直存在自卑心理,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余时间都不主动与其他学生交流。此时,互助组组长首先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及时向班主任反映具体情况,在与班主任协商后,一致决定让组内成员一起为这个学生过生日并赠送礼物,一步步打开他的心扉,让同班其他学生也主动邀请这名学生参与课余活动,后来慢慢发现,该学生以前的自卑心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开朗与活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已然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更加主动地关注身边同伴的情况,并积极主动帮助同伴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从心理上学会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一位同伴,同时,班级内部也形成了一种互帮互助、相互关爱的风气。当学生在学习上掉队时,成绩好的学生会主动提供学习资料,分享学习经验,当学生因为心理原因无法融入集体生活时,其他学生能够主动接纳他。这样的教学环境不仅非常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以及善良品质的形成,同时也能营造一种类似家庭的班级氛围,让学生之间建立深厚的同学情谊。

(三)学生参与的班级管理情景

班级风气建设是一方面,对于班级整体事务的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为了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在集体中生存规则的重要性,同时也为了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班主任需要在班级中实行宽柔并济的管理政策,本着以教育为目的的原则,创设人性化的管理情景。在每一学期开始之前,班主任都需要额外抽出一节班会课的时间布置班级规则,其中涉及每位学生在校期间的方方面面,包括学习、卫生、纪律以及相应的积分制度和加减分标准等等。班主任也必须给学生强调班规的重要性,并告诫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实行之前给学生树立足够的威信能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我约束意识,这对于学生的行为管理十分有帮助,能够让处于小学阶段的他们意识到不管在哪一个集体中生存,规则永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同时,学生也能树立较强的责任意识,在触犯条例之后需要对自己的每一个行为负责。教师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应该认识到学生不应该只是被处理的一方,而是要让他们能够真正参与班级管理,设置相应的管理岗位,让不同的学生负责不一样的工作,定期利用班会课时间总结班级情况,对近期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彰,对表现欠佳的学生进行提醒和正确引导,并指明未来班级的发展方向和当前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统筹能力和协调能力,也就是说,尽管任职班级学习委员会损失部分的学习时间,还需要跟一些平时没有接触的学生打交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我管理与协调能力会有显著提升。一方面,在协调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工作时间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尽可能做到高效率;另一方面,在与不同性格的学生和教师接触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随机应变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经过实践发现,学生亲身参与班级事务管理比教师一人管理所达到的效果更佳,而且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并不会为此而受到影响,同时,班级凝聚力也变得更强。

三、结语

对于学生来说,合理创设教学情景能够让学生在更加适合自己的环境下成长与进步,对于班主任来说,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因此,每一位班主任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本着关爱学生的原则,创设更好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与人交往等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提升多方面的能力,成为更优秀的社会栋梁之才。

一、小学阶段班主任的主要任务与情景教学的可行性

学生在校的任务主要包括学习任务和发展任务,班主任则是保障学生基本权利,协助学生发展和进步的主要实践者,也是尽力帮助学生完成两大任务的主要负责人。一方面,班主任需要规范班级学习风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同时,班主任需要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指引,重点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而保证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能跟上大部队的进度[1]。另一方面,班主任还应重点关注学生课业之外能力的发展,如交流与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统筹能力、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等等。除了各方面的能力提升之外,学生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极为重要的,学生在学习中、在生活中、在社会中以及在待人处事时的习惯将会伴随其一生,这也是直接决定他们思想高度和价值观的因素,所以班主任这一部分的工作必须做到位。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这些习惯,同时对其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班主任可以采用情景教育法。简单来说,就是在班级内部通过不同手段创设多样化的情景,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小学习并与人交往,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情景教育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思维的纠正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例如,在进行禁毒知识宣传时,教师首先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毒品危害的宣传片,让学生了解毒品对我们的身心以及社会的巨大危害,同时列举一些因为吸食毒品而毁掉自己和家人的例子,让学生从心理上认识到毒品是我们绝对不可以沾染的东西,营造一种严肃且庄重的氛围。经过教师观察,平时一些性格比较外向、喜爱开玩笑的学生在观看完教师播放的视频之后都变得非常沉默,开始认真思考,这对于接下来禁毒知识的宣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已经对毒品这种物质产生了排斥和恐惧,接下来的讲解也比较容易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最终,学生不仅记住了几种常见的毒品类型,同时对于现实生活中如何避免沾染毒品,发现身边有人吸食毒品等解决措施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由此我们可知,在进行思想教育之前,首先给学生创设合适的情景,将会非常有利于教师进行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学习过程、班风建设、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也都是如此。

二、情景教育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使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实际诉求,设计出更加合适的情景,帮助学生更快速地实现思想上和习惯上的转变。对于不同的教学过程,教师需要营造的教学情景也有着不同,下面将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为班主任提出一些营造教学情景的技巧。

(一)学风建设和学习习惯养成

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班主任与其他科任教师工作的明显区别在于班主任需要直接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综合能力和整体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班主任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具备基本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同时也要有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如获取知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非常依赖教师所营造的学习环境。也就是说,学生在一个学术氛围开放、思维活跃和灵感迸发的环境中更容易养成自由、端正的学习态度,也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同时,在教师营造的开放、民主的学术氛围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也更容易实现交流,实现灵感的碰撞和知识的爆炸增长[2]。为了建设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减少学生的思维束缚与负担,教师应该更多地给予学生自我展现和表达的机会。班主任可以向科任教师传递自己的想法,让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比如:在英语课上让学生用英语进行互动交流,制作PPT讲解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在语文课上开设辩论赛,让正反方的学生通过激烈的辩驳来佐证各自的观点;在数学课上让学生讲解题目,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现与标准答案中不一样的解题方法,并通过自己的讲述传递给其他学生,接受教师和学生的质疑。通过各个学科联合,这些自我表达的机会能够让学生很好地提升自信心,同时也能积累一定的学术素养。比如经常用英语进行口语对话的学生能够进行流利的英语表达,经常与同伴或教师交流解题思路的学生能够用更加全面且多元化的方式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也能真正掌握分类讨论思想的精髓。通过与各科教师的协商,在每一门学科教学中创设适合学生的情景,能够帮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得到提升自己的机会,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来自教师和同伴的认可,培养学习的热情,提升其自信心,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及时把握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更多人关注自己。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培养其学习的热情,班主任需要在班级内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通过情景设计的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锻炼自己,提升全方位的能力。比如,通过一些比赛培养学生健康的合作竞争意识,在班会课时间进行辩论比赛,让学生与同组的伙伴合作分工,对同一个议题分别准备不同方向的资料,从多个角度佐证本组人员的观点,同时与对方辩友之间保持健康的竞争关系,在比赛场上各自使用准备好的资料更全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尽可能说服评委和观众。而在比赛之外与对方辩友,也就是对手之间,仍然需要相互学习和借鉴,互相学习彼此的表达技巧以及一些比赛准备经验等,这种健康积极的竞争与合作思维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处理与同伴的关系[3]。当然,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将辩论会的主题定为“老人摔倒扶不扶?”“事实是否胜于雄辩?”等比较具有社会意义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能够具备思考和分析能力。

(二)家庭式教学情景的营造

小学阶段的学生仍然是未成年人,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没有完全成熟,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更多地注意学生这一阶段特殊的心理活动和思维规律,在班级内部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学习模式和相处模式,重点引导学生学会互帮互助以及相亲相爱,让学生能够在这样温馨的环境中成长和进步。为了营造家庭式的相处模式,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能将自己和学生划分开,而是要走近学生,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和想法,并及时和学生交流。比如,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课时间定期举办座谈会,营造一种畅所欲言的环境和氛围。首先,教师可以和学生说一些近期在学习与工作中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在平时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等,也可以与学生分享一些生活中的趣事,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跟自己的伙伴探讨自己近期学习与生活中的一些想法和感悟,具体的内容没有限制,可以分析自己近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也可以说一说自己最近与父母相处时遇到了哪些问题,还可以是自己对于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些建议和想法等等。不论学生提出什么样的意见,教师都应该接受并反思,利用课下的时间与学生主动交流。小组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或者同伴生活和学习的一些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师生之间的距离并不像他们想象中的那么遥远,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实现很好的交流。不仅如此,这样的形式也能够给予学生相互交流和表达的机会,让学生之间在学习之余建立深厚的情感。除了直接交流以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在活跃气氛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放松紧绷的神经。比如一些竞技体育运动比赛或集体运动,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意识。教师应该在学生内部建立互帮互助机制。对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一定能很迅速地反馈给教师,教师也不能保证很快给出建议和帮助,但是学生与同学朝夕相处,在相似的环境之下产生的问题往往是相差不多的,也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在遇到问题时,学生都会倾向于跟自己熟悉的朋友倾诉,因此,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建立互助组,其所包含的内容不只限于学习内容,还包括一些学生的心理健康、生活协助等等。班主任任命一位学生为互助组的组长,主要负责每一位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协助,并及时将相关问题反馈给教师寻求解决办法。例如这一案例:一位学生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导致在校期间一直存在自卑心理,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余时间都不主动与其他学生交流。此时,互助组组长首先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及时向班主任反映具体情况,在与班主任协商后,一致决定让组内成员一起为这个学生过生日并赠送礼物,一步步打开他的心扉,让同班其他学生也主动邀请这名学生参与课余活动,后来慢慢发现,该学生以前的自卑心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开朗与活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已然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更加主动地关注身边同伴的情况,并积极主动帮助同伴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从心理上学会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一位同伴,同时,班级内部也形成了一种互帮互助、相互关爱的风气。当学生在学习上掉队时,成绩好的学生会主动提供学习资料,分享学习经验,当学生因为心理原因无法融入集体生活时,其他学生能够主动接纳他。这样的教学环境不仅非常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以及善良品质的形成,同时也能营造一种类似家庭的班级氛围,让学生之间建立深厚的同学情谊。

(三)学生参与的班级管理情景

班级风气建设是一方面,对于班级整体事务的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为了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在集体中生存规则的重要性,同时也为了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班主任需要在班级中实行宽柔并济的管理政策,本着以教育为目的的原则,创设人性化的管理情景。在每一学期开始之前,班主任都需要额外抽出一节班会课的时间布置班级规则,其中涉及每位学生在校期间的方方面面,包括学习、卫生、纪律以及相应的积分制度和加减分标准等等。班主任也必须给学生强调班规的重要性,并告诫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实行之前给学生树立足够的威信能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我约束意识,这对于学生的行为管理十分有帮助,能够让处于小学阶段的他们意识到不管在哪一个集体中生存,规则永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同时,学生也能树立较强的责任意识,在触犯条例之后需要对自己的每一个行为负责。教师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应该认识到学生不应该只是被处理的一方,而是要让他们能够真正参与班级管理,设置相应的管理岗位,让不同的学生负责不一样的工作,定期利用班会课时间总结班级情况,对近期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彰,对表现欠佳的学生进行提醒和正确引导,并指明未来班级的发展方向和当前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统筹能力和协调能力,也就是说,尽管任职班级学习委员会损失部分的学习时间,还需要跟一些平时没有接触的学生打交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我管理与协调能力会有显著提升。一方面,在协调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工作时间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尽可能做到高效率;另一方面,在与不同性格的学生和教师接触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随机应变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经过实践发现,学生亲身参与班级事务管理比教师一人管理所达到的效果更佳,而且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并不会为此而受到影响,同时,班级凝聚力也变得更强。

三、结语

小学班级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中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对于学生来说,班级是他们活动的重要场所,正确的班级管理可以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个性品格形成以及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对于班级管理方面持有的教育理念和使用的具体方法措施等,对学生的发展以及成长至关重要。所以,在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化的有关背景之下,对中小学班级管理策略进行重点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传统之中有关中小学班级管理方面的类型和问题

1.1无微不至型:此种类型指的就是班主任无微不至的照顾所有学生,同时包办了班级当中的所有大小事宜,而学生很少乃至没有参与过班级建设。这样学生就成为了旁观者,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而班主任则会一直处于忙碌以及焦虑的状态,每天都要早起晚归,由早操、早读一直到晚休,时刻守在学生身边,由于班级事务比较繁杂琐碎,这使得班主任自己的空间以及休息时间被极大的缩短。对于这种包办管理来说,不但对学生不利,同时也对教师自身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制约了学生的灵性以及创新精神的发展。更是制约了教师在科学管理方面的能力。

1.2掌控型:掌控型指的就是班主任自身就象征着权力,由其诸多命令,而学生则变成了只会执行命令的“机器”。对于这种类型来说,相关班主任的态度以及行事作风等都非常强硬,他们认为,学生必须要被强制管理,同时也一定要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就这样的管理而言,学生会产生畏惧甚至怨愤,从而导致师生之间沟通存在困难,由于害怕老师体罚,所以在行为上更加自保、退缩,并且在认知方面也缺少主动性,没有勇气。如果在这种管理下受到长期的压制,那么将会对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损害。

1.3监督型:监督型指的就是班主任就像是裁判,他们总是监督学生是否犯错,有没有犯规。来到学校,学生必须要无条件的遵守学校以及班级当中的所有规矩。为了强化管理,他们将班规划分的非常细,无论哪种错误都有对应的奖惩,假如有学生违反这些规定,就必须要接受惩罚。特别是那些教难管、问题多以及成绩差的学生,通常被当成重点观察对象乃至是眼中钉。这样的类型过于强调班主任所具有的主导地位,反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地位,使的学生在班集体方面的责任感以及义务感被逐渐淡化。

2新课程背景下有关中小学班级管理方面的策略

基于时代的进步,教育事业若想要获得稳定的发展,就不能只固守传统方面的管理理念,这样不但会制约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同时还会危害到他们身心健康,并且也会对教师的发展产生极大的阻碍。

2.1对传统班级管理理念进行更新,坚持做到以学生为本:新课程的宗旨以及理念是为了所有学生的未来发展,教育内涵出现了极大的变化,传统的学校教育重视方法、过程、技能以及知识掌握,而新课程不但需要关注这些,同时还要重视在学习过程当中学生自身的价值观、态度以及情感的形成,在新课程理念之下,学校教育必须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切实了解到这种转变,并主动对自身的教育理念进行更新。教师应该重视所有学生的稳定健康发展,关注他们的个性成长,从而创造对学生学习以及发展有利的环境以及氛围,使学生切实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并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以及条件。

2.2保证民主以及平等的良好师生关系:民主文明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人格平等,这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尊重。就传统师生关系来说,学生通常被定义成被管理者,并且他们的任务也是完成教师交代的诸多要求,而教师则是身为管理者的身份,对班级当中的所有事务进行管理。基于新课改的推进,这种传统师生关系迎来了严峻挑战。在班级管理方面应该由教师进行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将班级还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和学生之间平等对待,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尊重学生自身的个性,保证所有学生的身心健康,合理的营造出一个和谐融洽、合作共进、民主平等并且相互尊重的师生团体。

2.3重视在班级共同体方面的建设:班集体是经过教育环境影响之后成长并且发展起来的,因此班级教师以及学生家长是班集体建设方面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就班级来说,其是一个稳定、长期的正式群体,是由所有的学生与老师一起组成的,所以,学生与教师都有权利以及义务为班级建设作出奉献。总而言之,教师必须要相信学生,不能过度使用奖惩,构建一个快乐积极的有关学习情境,充分尊重学生自身的兴趣以及需求,对学生的实际表现给予正确的反馈。不管是在课堂上,亦或是班级管理的具体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创设一个充满关爱、和谐互助的班级共同体,重视学生的学习以及个性发展,同时还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班级共同体。如今的社会是一个非常民主的社会,而班级也可以说是一个小社会,若想要保证学生在学习与班级生活体验当中拥有知情权以及发言权,就必须是学生体会到“我以班级为荣,班级以我为豪”,从而使集体和自我得到共同的发展以及成长。结束语:总的来说,班主任身为班集体当中的主要负责人,不能只是简单的执行学校方面的意念,而是必须要在班级管理当中投入智慧以及心血。秉持着自身的管理理念和学校之间进行交流,争取得到学校方面的支持以及鼓励。除此之外,还应该对学生自身的主观管理意识进行培养,合理的借鉴与吸收社会上更好、更有效的管理方法,从而在社会、学校、家庭以及教师的一同努力下,推动班集体的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李改秋 王跃龙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卧龙山街道中心小学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龙腾中学

参考文献:

[1]兰云清.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教学管理评价改革之路[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