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知识范文10篇

时间:2023-12-07 17:05:53

土壤知识

土壤知识范文篇1

一、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优化教学内容

土壤学具有历史悠久、实践性强的特点以及长期与农业、资源和环境等多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教学内容多而广。因此,要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完成其教学任务,教与学的难度均很大。

(一)坚持“三个面向”,不断修订完善教学大纲

近年来,课程组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三个“面向”的要求,对土壤学教学大纲进行了多次修订。修订后的教学大纲突出了土壤学的特点、重点和难点,避免与其它学科的重复,强调土壤学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实用性。(1)系统性:以土壤圈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为线索,加以重点介绍。同时介绍它与地圈、生物圈、大气圈和水圈的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及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强调土壤学在资源环境科学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2)综合性:除了讲授土壤圈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外,还讲授它与其它圈层间的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及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3)实用性:将土壤学的基本知识与农业生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如目前国家正在开展的土壤污染调查和测土配方施肥)。

(二)根据专业特点组织教学内容

由于土壤学在不同专业中的地位、作用的差异,不同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同,要求不同专业类型的教学内容上有所差异。

1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教学内容

土壤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其前已修地学基础,后续课程还有土壤农化分析、土壤地理学、土壤调查与制图、土壤污染与防治、土壤微生物学、土地资源学等与土壤相关的课程。因此,该专业土壤学理论讲授在绪论中主要从资源的角度(我国人均土壤资源贫乏、土壤资源退化严重)引发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后续各章重点讲授土壤的矿物组成和有机组成、理化性质及水、肥、气、热四大肥力因素和土壤质量。各部分的内容都比其它专业讲得广而深,要求也更高。

2农学、园艺、草学、林学等农学类专业的教学内容

土壤学是农学、园艺、草学、林学等农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由于这些专业未开设地学基础,因此,在土壤学课程中应增加地学基础的相关内容。主要从地质地貌(主要造岩矿物、岩石、地质作用及地貌类型)、土壤组成及其主要理化性质、土壤形成及南方主要类型土壤、土壤退化及治理等四大模块进行教学,重点为第二部分。

3土地资源管理与生态学专业的教学内容

土壤学是土地资源管理与生态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前已修地学基础。主要从土壤的物质组成、理化性质、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特征、南方主要土壤类型、土壤污染及其治理、土壤退化机理与评价等方面着手进行教学。

二、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教学方法多样化

针对高校扩招后学生规模大,学生思维活跃、好动及土壤学实践性强、内容多学时少的特点,课程组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1)比较教学:这种方式主要在实验课、实习中采用,以检查学生对实验、实习的预习情况、学生对课堂讲授理论内容的理解情况以及学生对前后各相关知识点是否融会贯通;(2)自学:课后布置自学内容纲要,这种方式主要针对现在学时少的状况而提出,将一些简单、容易理解,教学大纲中要求自学的章节(如土壤生物、土壤退化)的提纲给学生提出,要求学生课后按提纲自学,并在适当时间进行自学交流讨论;(3)讨论式教学:为了提高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和写作能力,每讲完一部分相对完整、独立的内容后,由教师归纳出若干个相关题目,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写一篇课程论文,然后教师组织同学讨论或教师进行讲评。(4)专题讲座:每讲完一部分相对完整、独立的内容后,聘请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5)试验设计:课程结束之后,要求学生就当前农业生产中出现的与土壤水、肥、气、热相关的某一问题设计出一个试验方案,以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增加了课堂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手段。在教学经费有限的条件下,土壤学课程组教师自己动手,根据不同专业教学内容的差异制作出了适用于不同专业类型的《土壤学》cAI课件,并根据学科最新进展随时进行修改。另外,课程组还在校园网上开通了土壤学课程网页,针对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只顾抄笔记而忽于听、想的现象,课程组将所有教学资料都放到土壤学网页上,要求学生上课主要精力要集中于听和想而不能只顾抄笔记。学生学习过程中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网上与教师交流。

三、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性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而获得感性认识,进而加深和巩固对课堂理论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土壤学是一门与生产实践结合非常紧密,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必须严格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主要通过两方面来实现,一是实验室实验;二是野外实习。实验和实习过程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都是土壤学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实验课是验证理论的一种手段,是联系理论的一种方法,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种过程,因此,强化实验是非常必要的。野外实习也是重要的一环,把学生带到野外,让学生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不仅可以针对专业手把手地教学生野外怎样去识土、用土和改土,而且,也教给他们与土壤有关的地形、水文、岩石、植被等方面的内容。由于扩招后学生人数增多给实践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但学生要自主就业又要求必须强化实践教学,为此,实践教学中必须注意:

(一)根据社会需求强化实验教学

在土壤学实验教学中,课程组结合当前农业生产实际,减少了以前开设的一些验证性实验,如土壤离子交换现象的观察、土壤结构体的观察等,而增加了一些与农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实验,如结合设

施农业开设了土壤呼吸强度的测定、针对作物优质高产的土壤限制因子开设了土壤障碍因素的测定等。根据国家测土配方施肥对土壤分析化验人员的大量需求,实验教学中强化了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和酸碱性的测定。

(二)结合专业需求开展实践教学

由于不同专业对土壤学知识的应用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实践教学必须充分考虑专业需求。如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对野外土壤的识别,特别是成土因素对土壤性质的影响要求就比较高,就应加强野外教学实习;园艺专业在菜园、果园进行采土样,茶学专业就在茶园采土,然后在实验室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并结合菜园、果园和茶园植株长势、缺素症状的调查。实验完后,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和调查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良利用意见。

(三)建立、完善教学实践基地,保证实践教学

针对实验、实习经费的增长与学生规模扩大和市场价格上长不相协调的情况,以及土壤学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组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建立并完善了土壤学教学实习基地,为土壤学实践性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已建成6个比较完善的土壤学教学实习基地:金凤寺土壤学教学实习基地,主要进行土壤剖面挖掘及观察和实地调查了解土壤与环境条件一致性实践教学;雨城区和名山土壤学教学实习基地,主要进行土壤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的教学实践;泥巴山和二郎山土壤学教学实习基地,主要进行土壤类型识别教学实践;成都平原土壤学教学实习基地主要解决高强度利用下的农业土壤的污染、高效利用和保护问题。

土壤知识范文篇2

关键词:土壤学;课堂测试;教学质量

《土壤学》是研究土壤及其物质组成、转化、循环等内容的一门学科,是我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学生专业教育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旨在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壤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为研究和解决土壤肥力与养分科学管理、土壤污染与修复、土壤退化与生态恢复,提高土壤资源利用效率等农业生产实际问题而奠定理论与技术基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土壤学教学质量,是摆在《土壤学》任课教师面前的永恒主题。多年来,在任课教师的努力下,《土壤学》教学改革取得很大进步。但新时代教育要有新作为,要满足“上好学”、“有质量”的时代需求,《土壤学》教学也要跟上时展和学生需求的步伐。实践证明,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以多媒体技术为主,多形式并用,优化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以其容量大、直观性强、图文化并茂等特点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目前,《土壤学》课堂普遍应用多媒体教学。但受多媒体影像素材、设计制作水平、教材内容结构等限制,多媒体教学并不能替代所有的传统教育手段。只有在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的前提下,多形式并用,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要注重平时科研实践中的素材积累。参考借鉴网络上的课件和图片是素材积累的一种方式,但更多的是根据教学所需,结合任课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在平时的科研实践中,在实习中,在野外,在田间,多拍图片,多录像,使素材来源更加贴近教学内容,符合多媒体教学的表现形式。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要高度重视课件的编制和设计的实用性。教学课件不是越复杂越漂亮越多就越好,课件中的文字、图片、音频等搭配合理,详略得当,不能因扩大知识面而忽略教学重点,既要引起学生兴趣,又要避免学生将注意力大多放在图片的浏览上,教学重点内容不停留在脑海中的现象。在充分应用多媒体的同时,还要结合传统教学形式。教学重点如果有多媒体课件显现,又有黑板板书画龙点睛,可让内容展现更清晰,学生注意力集中,强化重点。对于抽象又无法找到合适图片的土壤胶体、矿物结构等,用磁力棒尝试制作简易教学模具,既有利于学生了解空间立体结构,又能有动态的视觉。多媒体与传统教学形式的结合,更能完美实现一堂高质量的课堂。

二、巧用智慧教学工具,优化课堂教学,增进师生互动效率

随着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互联网+教育也应运而生,教学改革迎来“微课”、“慕课”、“手机课堂”、“翻转课堂”等流行语。这并不能完全替代实体课堂,但给教学改革开拓了思想和路径,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巧用智慧教学工具,优化课堂教学,增进师生互动效率。要实现一堂课的教学目的,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更重要是加强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形成师生良好沟通交流的课堂氛围。课堂“问、答”是常用的互动方式,但时间有限,参与面窄,轮动周期过长。尝试应用“雨课堂”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多屏互动,实时答题,答疑弹幕,学生数据分析等,避免走马观花式的多媒体教学,增加学生练习机会,方便教师掌握学生反馈的难点,进而调整课程节奏及重点讲解。这有助于实现教学一体化,极大提升互动效率。但应用智慧教学工具时,如何避免学生手机的滥用和乱用,也是要思考的问题。

三、及时进行课堂检测,实施有效教学,保障教学实绩

追求教学效率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教学的本质。每一节课的教学都关系学习目标的落实。及时进行课堂检测,实施有效教学,是保障教学实绩的有效方式。《土壤学》课程成绩包括两部分,分别为平时成绩和课程期末考试,平时成绩一般包括出勤、课堂提问和讨论、课程作业等。应用“雨课堂”后,课堂提问多被计时答题所取代。为提高教学效率,减少课后作业负担,在保证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每堂课预留10—15分钟,用于课堂测试,检测知识点,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对教学重点做到“堂堂清”。课堂测试既检测教师教得如何,又检测学生学得如何,还起到督导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作用。通过检测反馈,教师能发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做出相应的补充,或及时调整方法,从而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课堂检测以纸质为主,学生保存好测试卷,既方便查阅知识点,又方便期末考试前集中复习重点教学内容,受到学生的喜爱。通过多种措施优化《土壤学》课堂教学,与没有实行优化教学的平行班对比,学生出勤率高,课堂参与程度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土壤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水平,强化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考核合格率提高13.3%,教学改革效果逐渐显现。

参考文献:

[1]宓文海,马莹莹.土壤学教学方法改革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10(40):155-156.

[2]侯红波,彭佩钦,李科林.环境类专业环境土壤学教学改革与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8,5(39):70-71.

土壤知识范文篇3

地貌学

考察地点:新铺地质公园花江大峡谷北盘江大桥龙宫格凸河

考察时间:年月日——日

考察目的和要求:

1,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安顺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对地貌发育,地貌灾害与防治的影响。

2,使学生学习掌握地貌野外考察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观测、标本与样品的采集等

3,通过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了解掌握有关一起和工具(罗盘,海拔仪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考察内容;

(一),区域地貌观测实习

1,认识安顺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特征。

2,通过对地形图地貌的判读,观察安顺地貌的分布规律。

3,认识地貌灾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滑坡等)及防治。

4,初步分析地貌对农业产业布局的影响。

(二),北盘江河流地貌观测实习

1,观测河流侵蚀地貌特征。

2,观测河流阶地地貌特征。

3,观测河流凹凸岸的流水作用特征。

4,观测河流干流交汇处的地貌特征。

(三),喀斯特地貌观测实习

1,观测地表喀斯特地貌特征和分布规律。

2,观测地下喀斯特地貌特征和分布规律。

3,观测喀斯特地貌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实习心得:通过者一次的野外考察,同学们不仅讷讷挂钩亲自动手来操作实验,而且还置身于不同的地质,地貌类型之中使我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得到了联接,补充了我们平时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空缺。其次,通过这样的考察,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不管杂实习前和考察后,我们的同学都认真的投入到准备资料和收集数据成果的过程中,学习气氛更加浓厚。第三,在考察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能够互相帮助,而且还能在考察,实验中互相协作,这使得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增强,集体感更加强烈,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很好的帮助。

水文学

沿贯城河考察:

地点:玉碗村污水处理厂宁谷

水温:15.05度15.73度15.64度

PH值:888

透明度:22.2厘米厘米26厘米

经过分析此水为劣五类水,造成贯城河污染的原因有:

(1)大气降水

(2)农田排水

(3)城市生活污水

(4)工业废水

(5)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淋溶水

龙宫风景区

测水深:用一根绳子吊一个大石头沉入水流底部,然后读取数据

测透明度:先套上盘子再吊上石头沉入水中直到看不到盘子为止

第7小组测量结果:水深2米,透明度1.17米

实习心得:通过者一次的野外考察,同学们不仅讷讷挂钩亲自动手来操作实验,而且还置身于不同的水文条件之中使我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得到了联接,补充了我们平时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空缺。其次,通过这样的考察,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不管杂实习前和考察后,我们的同学都认真的投入到准备资料和收集数据成果的过程中,学习气氛更加浓厚。第三,在考察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能够互相帮助,而且还能在考察,实验中互相协作,这使得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增强,集体感更加强烈,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很好的帮助

地质学

实习地点:关岭国家地质公园,花江大峡谷

试验方法:罗盘的使用方法

罗盘的使用主要是中央的磁针,天池外的内盘是钢制的,天池底色一般是白色的,底部划有一红色直线,有一端是有两个红点在红线的左右,红线是以南北定位的,有红点的一方是子方(正北方),另一端是午方(正南方),上面有一根很灵敏的磁针,磁针有一端是有一个小孔的。

使用罗盘时,双手分左右把持着外盘,双脚略为分开,将罗盘放在胸腹之间的位置上,保持罗盘水平状态,不要左高右低,或者前高后低。然后以你的背靠为坐,面对为向,开始立向。

这个时候,罗盘上的十字鱼丝线应该与屋的正前、正后、正左、正右的四正位重合,如果十字线立的向不准,那么,所测的坐向就会出现偏差的了。

固定了十字鱼丝的位置之后,用双手的大拇指动内盘,当内盘转动时,天池会随之而转动。一直将内盘转动至磁针静止下来,与天池内的红线重叠在一起为止。

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磁针有小孔的一端必须与红线上的两个小红点重合,位置不能互掉。这时显示坐向方的鱼丝线(是横的那一条)与内盘各层相交。我们要找寻的各种数据和资料,就显示在这条鱼丝线所穿越和涵盖的区域上。

然而,罗盘上有十多二十层,究竟那一层才是坐向呢?就是二十四山那一层了。

它就在天池附近。鱼线向方上的那一个“山”,我们用它表示向,鱼丝坐方上的那一个“山”,我们用它表示坐。

譬如说,向山是子,坐山是午,我们便称之为坐午向子。

知道自己宅中的坐向后,将罗盘放在全屋的中心点,便可以由坐向求出全屋的方位(或宫位)。

关岭国家地质公园:

关岭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安顺以西0公里,花江大峡谷北岸新铺乡,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展示2.2亿年前(晚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化石为特色的国家地质公园。2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普遍出露的三叠纪海相地层中,埋藏有2.2亿年前古生物海百合、菊石、蚌类、海龙、鱼龙、楯齿龙等化石,共同构成了极其丰富、美妙的古深海系统。出土化石的种类多而且数量大,体形完整,形态精美,具有极其重要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龙化石经专家研究,首次用“中国龙”、“关岭鱼龙”、“瓦窑龙”、“新铺鱼龙”、“贵州鱼龙”等地名命名龙的种属。

实习心得: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产生地质作用的力。来自地球内部的称为内能,主要有地内热能、重力能、地球旋转能、化学能和结晶能。来自地球外部的称为外能,主要有太阳辐射热、位能、潮汐能和生物能等。

更重要的是罗盘的使用方法,为以后的实习打好了基础。

土壤学

实习地点:花江大峡谷板贵乡

实习内容:板贵乡土壤的测定与取样

土壤的容重:1,用环刀取土,两边用刀削平。

2,用天平称出环刀和土的质量;404.5克

3,用天平称出环刀和石子的质量,67.5克

4,算出环刀的体积,石子体积,201.816立方厘米

最终算出结果为:1.8克/立方厘米

土壤质地:成细条,易断裂,为中壤土

酸碱度:8

土壤含水量:取一块土,先称出其质量(15克),再把其烘干,再称其质量(12克),算出水分的质量(3克),然后用水的质量除以总质量即为土壤含水量(1/5)。

土壤结构:土壤结构是土壤固相颗粒(包括团聚体)的大小及其空间排列的形式,不仅影响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水分河养分的储量与供应能力,而且还左右土壤中气体交流、热量平衡、微生物活动及根系的延伸等。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实习心得: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土壤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等。其目的在于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消除土壤低产因素、防止土壤退化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总结:经过为期五天的实习考察,我对综合自然地理的了解更为深刻,不仅更好的完善了野外知识,而且更是对课堂知识做了更好的补充。更多的了解地质地貌,水文土壤在现实生活中的形态特征,完善了我们的知识体系,让我们明白了地理科学研究的价值所在,意义深刻,终生难忘!

建议:1,希望每个学年都能有这样的实习考察机会。

2,在以后的野外考察中能多做点不同的实验,以及给我们多讲解不同的机械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以后的考察地点能更具有代表性。

4,以后的试验希望能够很好的带动同学的集体,协作意识。

展望:1,能够延长考察时间,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考察知识。

土壤知识范文篇4

一、统一思想,加强认识,使“建家”工作深入人心

土壤所在开始筹建“职工之家”时,也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认为“建先进职工之家”标准太高,目标难以实现;另外一种认识认为建不建家无所谓,我们是科研单位,只要完成科研任务就行了。针对这些模糊认识,所工会组织大家学习全国总工会和省总工会有关开展创建“职工之家”的文件和办法,认真开展建家活动的宣传和发动工作,明确建家的意义和目的,进一步提高职工群众对建家工作的认识,所党委给于所工会建家工作高度重视和支持,在当时科研经费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拨出专款建立职工之家活动室,购买各种健身器材和修建运动场地,尽量满足建家需要;同时研究所还成立了创建职工之家的领导小组,严格按照“建家”的标准进行部署和开展工作,终于在05年底通过了省教育科技工会的检查和验收,获得“先进职工之家”光荣称号。

二、健全和完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主渠道,充分发挥职代会作用

1、在工作中不断规范职代会的运作,认真落实职工的知情权,把住民主参与关,定期和不定期召开职代会,认真听取审议所长工作报告和研究所创新发展的重大事项和财务报告,认真讨论所里的重大决策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土壤所先后审议通过了“科研经费管理规定”“职工离岗退养暂行规定”“土壤所结构工资试行办法”“返聘离退休人员试行办法”“科技奖励暂行条例”“知识创新工程各类各级岗位招聘办法”等一系列重大决策;所长和有关领导在职代会召开期间,就代表提出的希望、想法和要求等共性的问题,在大会上作出说明和解释,最后经过上下沟通理解基本达成共识,确保土壤所创新工程顺利发展。使我所依法治所、规范管理上一个新台阶。

2、发挥职工主人翁作用,开展合理化建议提案活动是每年召开职代会的前提准备工作,工会作为职代会闭会期间具体办事机构,将收到的合理化建议分类归档,将其整理成“问题与答复”,由所领导出面,责成有关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制定出整改措施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意见反馈给职工,使职代会的质量和信益得到进一步提高。

3、审议所长工作报告及财务预决算报告,职代会听取所长年度工作报告和资产财务报告,审议所长任期部标、发展战略规划、重大改革方案和重要规章制度等。就关心的问题和相关负责人面对面提问,以获得即时详细的解答。互动式的交流方式,落实并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密切联系了群众,如实反映了职工的合理建议意见和要求。在这一过程中,职代会自身建设得到了加强,也显著提高了其参与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的能力。

三、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把职工积极性引入到发展经济轨道上来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工会开展经济技术创新的实质。所工会根据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积极配合所领导班子,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活动,积极引导全体职工参加“创新能手”“和创新示范岗”创建和评选工作,重视和努力完成国家重点课题,认真搞好院、省科技合作项目和科技发明专利工作,近几年土壤研究所已经获得65项科技发明专利,多次受到中科院有关部门领导的表扬;在创新过程中,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和培养职工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经过宣传、组织实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取得良好的成效,通过努力土壤所先后有人获得省教育科技工会颁发的“创新科技标兵”和“管理创新标兵”的光荣称号,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创新示范岗”奖牌;近年来土壤所先后引进中科院科技“百人计划”重点人才6人,在今年月份刚刚结束的评奖大会上,土壤所又一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为土壤所争得荣誉。

四、围绕创新、与时俱进、使所务公开逐步走向深入

实行所务公开,遵循“服务大局、广泛公开、紧密结合、重信有效、保守秘密”的原则。目的就是要建立健全由所长主管,党委组织实施、有关部门齐抓共管、职工群众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和运行机制。

所务公开制度的实施,都紧紧围绕着研究所的中心任务,以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先。在具体的公开过程中,土壤所既公开事关研究所发展方向、改革方向等重大事项,也公开与职工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事项、研究所的各项科研活动及后勤保障等情况。这些措施使得土壤所所务公开工作进行得实效显著,全所职工较以往也更方便及时的了解到身边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事情,切实体会到作为土壤所主人的受尊重性和责任感。

实行所务公开,加强了所领导班子和党风廉正建设;密切联系了群众,推进了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民主监督、权利制约机制得到了完善;“依法办事、依法治所”理念具体得到了体现。尤其是对于干部的任命都要进行公示,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让大家都关心所里的改革发展信息。实践证明,作为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研究所领导班子的治本之策,实行所务公开对于顺利完成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各项任务的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土壤所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进一步扩大所务公开的范围、加大透明的力度。坚持职代会的核心地位和既已形成的良好民主互动氛围;完善和加大在土壤园地、宣传栏、领导接待日、工会主席热线及座谈会等辅助渠道相关所务公开信息的更新频率。

五、以人为本、强化安全意识,开展各种安全竞赛活动

安全生产是科研工作永恒的研究主题,搞好科研生产的

安全,不仅关系到职工的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和安宁,也是关系到科研发展的大事。工会作为职代会闭会期间的常设办事机构,始终把关心职工安全和健康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几年来土壤所根据上级工会和中科院办公厅的安排和布置,结合单位的实际,配合安全保卫部门,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科研月”和“夏季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在活动中土壤所制定了活动计划,认真检查落实计划的执行情况,根据公安消防部门在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并且将各项专项安全竞赛活动贯彻到全年的科研管理工作中去。土壤所自始至终抓好安全培训工作,首先将新入学的研究生第一课作为安全教育课,使他们一进入研究所就受到良好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掌握一般的灭火知识。所长还和各个研究室、部门的负责人、安全员和重点部位责任人签订安全责任书,安全工作的好坏将作为年终工作业绩的考核内容之一,这大大提高全体职工搞好安全工作的自觉性。工会配合安全保卫部门制定『突发事件预案』和『安全管理条例』,努力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正是领导的重视,全所职工的共同努力,使“夏季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正常开展,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先后两次获得省教育科技工会颁发的“夏季百日安全无事故“优胜单位”光荣称号。

六、丰富职工的文化娱乐活动,情暖人心,增强职工凝聚力

在所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使土壤所职工之家活动场所有保障,职工之家活动室能够保证正常开放时间,满足职工和研究生活动的需求。这几年土壤所紧紧围绕研究所的中心工作,先后组织了“建所五十年大庆文艺汇演”和“辉煌五十年征文活动”,举办迎新登山活动和元旦迎新游艺活动;举办“中秋联谊会”和土壤所职工运动会;参加分院工会举办的运动会和全民健身周活动,取得乒乓球团体亚军、羽毛球团体亚军、女子乒乓球冠军、所领导乒乓球冠军和男子老年组跳绳比赛冠军、女子中年跳绳亚军等好成绩;积极参加省教科工会举办的国庆节文艺汇演和乒乓球比赛,取得前八名为单位争得荣誉;去年还获得省教育科技工会举办的大众广播体操比赛二等奖;在今年刚刚结束的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月系列活动中,土壤所先后获得省教育科技工会举办的跳绳比赛前八名好成绩,同时获得中科院分院羽毛球比赛团体亚军好成绩,并且成功举办全民健身环玄武湖健步走活动,参加健身活动的人员之多,其积极性空前少有。每年关心重视女同志活动,认真组织好三八妇女节旅游活动;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对于生病住院治疗的职工,每次都是及时将组织的温暖送到病人手中,让他们体会到领导的关心,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每年土壤所都要对特别困难户和老劳模进行走访慰问,体现组织的关怀;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情暖人心活动的开展,密切了党群关系,密切了老中青职工和研究生的关系,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促进了研究所创新文化的深入发展,为构建和谐研究所氛围,确保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七、通过创建工作谈体会

1、通过创建“职工之家”活动,逐步在科研单位内部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风气,职工的思想趋于稳定,“所兴我荣,所衰我辱”的理念不断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思想得到充实和提高;

土壤知识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建设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片、土壤酸化耕地治理与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为工作重点,稳步提高化肥利用效率,提升科学施肥技术水平,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内容

(一)开展取土化验。统筹考虑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质量调查评价需要,以及本乡镇产业布局要求,合理布设土壤样品采集点位,2021年全区采集土壤样品任务数50个。

(二)安排田间试验。全区开展1个水稻化肥利用率试验,有条件的乡镇开展经济作物田间肥效试验、主推技术模式肥效验证等试验。

(三)创建示范片。以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主要实施主体,以主要作物、主推技术为重点内容,各乡镇建立一个连片面积50亩以上的示范片,集成配方施肥、机械施肥、水肥一体化等高效施肥技术,推广应用配方肥、水溶肥、土壤调理剂、生物有机肥等新型肥料,充分发挥示范片技术集成展示作用,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带动化肥减量增效新技术新产品大面积推广。

(四)开展调查评价。在全区范围内采集土壤样品,委托有资质的化验室开展化验,充分利用田间调查和取土化验数据,做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完成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数据库1个、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报告1个。

(五)加强宣传培训、技术指导。利用12315信息平台、微信、短信等媒体,宣传化肥减量增效的重要意义。通过印发科学施肥指导手册、施肥建议卡等方式,普及科学施肥知识;采用多种形式,对农技人员、广大种植户和肥料生产经销企业进行培训,普及科学施肥知识,确保关键技术入户到田。

三、主推技术模式

结合当地生产实际,选择确定1—3个主推技术模式,落实实施主体、关键技术与实施要点,细化建设内容、规模和资金使用等,化肥减量增效示范主推技术模式:

(一)“配方肥+”技术模式。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成果,鼓励实施主体按目标产量、作物养分需求规律确定施肥总量与施肥时期,合理制定施肥方式、施肥次数,施肥结构等,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化肥减量增效。

(二)“水溶肥+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鼓励实施主体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选择适合的水溶肥,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满足作物所需养分,减少养分田间残留或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化肥减量增效。

(三)“绿肥(秸秆还田)+配方肥”技术模式。鼓励实施主体因地制宜推广绿肥种植或秸秆还田,以扩大有机肥源,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达到有机无机相结合,减少化肥施用,实现化肥减量增效。

(四)“土壤调理剂+”技术模式。在酸性土壤上施用土壤调理剂改良土壤,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化肥减量增效。

四、资金用途

2021年,中央财政安排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专项资金。资金主要用于两个方面:

(一)基础性工作补助。开展土样采集、土壤化验、田间试验示范、标识牌制作、技术指导、宣传培训、现场观摩、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等给予补助。

(二)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对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所需要的配方肥、水溶肥、生物有机肥等新型肥料物化投入给予补助。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专业队伍。按照项目工作要求,成立项目技术攻关小组,组长由土肥站站长担任,土肥站副站长为副组长,成员为土肥站及农技站、植保站、种子站等相关站办同志。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土壤肥料推广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不断更新技术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增强服务能力,构建面向农民的技术服务网络,为化肥减量增效示范提供技术支撑。

(二)压实主体责任。按照“层层落实责任”的总体要求,构建区、乡(镇)、村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强化主体责任。结合我区实际,遴选一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落实示范片地点、面积,细化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和技术模式。

(三)加快项目进度。按照省厅下达的实施方案与绩效目标要求,制定细化实施方案,根据农时施肥季节与土样采集化验进度,按项目进度推进落实。

土壤知识范文篇6

自然气候指的是历史上气候的变化及其地理环境的影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自然气候方面的知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如,学习“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这一内容时,笔者便将此时期历史上的自然气候知识结合起来给学生讲解这一部分的内容:由于希腊地区的自然气候的影响,导致了古希腊的政治、文化等的形成。希腊位于地中海东部,海洋面积广大,小岛星罗密布,且此地的气候为“地中海式气候”,具备该气候的典型气候特征:冬季温暖多雨,夏季干燥少雨,这种气候特征非常适合各种经济作物的生长,且优越的航海条件也为该国家发展航海业提供了便利条件,致使从事海外贸易人员众多。如此一来,该国的国家氛围就与此时期其他国家不同,海外贸易的发展使得古希腊的人们敢于冒险、开拓进取,且他们在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也形成了比较平等自由的思想,这些都为“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若是将自然气候知识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掌握知识有极大帮助。高中历史教材中“发达的古代农业”、“开辟新航路”等内容,教师也可以结合自然气候进行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部分的内容。

二、河流湖泊的变迁等地理知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河流等的治理与建设成为历代君王所特别关注的事项,其不仅影响到百姓的生活,还影响到君王的统治。因此,将历史地理学中的河流胡海等知识与历史知识结合在一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比如,学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这一内容时,讲到“大禹治水”时,笔者便给学生讲解了关于治水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明白河流与农业的关系;讲到“战国时期”的知识时,笔者又给学生灌输了关于“都江堰”的知识:李冰主持修建的这一工程,对于当地农业的灌溉、防洪等都有极大帮助,正是因为这一工程,古时候的四川才会被称为“天府之国”。这对之后学生理解三国时期的知识也有帮助。再比如,学习“发达的古代农业”这一内容时,涉及到历史上治理黄河的内容,教师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给学生讲解关于黄河在历史上历次泛滥并被治理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白治理黄河的重要性:黄河的发源地在青海省,流经黄土高原,该地区土质疏松,容易被侵蚀吗,因此,黄河流经此地便会携带大量黄沙,在流经华北平原时,就会使泥沙堆积,从而致使河床上升,形成悬河,这对当地人民的生活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也会严重影响到下游地区农业的发展。鉴于此,历史上关于黄河的治理有大量记载,汉王景治黄河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黄河地区出现了比较稳定的局面,这就为之后北方人民的稳定生活奠定了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将这一知识灌输给学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三、地形土壤与植被等地理知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拥有大量领土,南北跨度较大,气候类型也就因此多种多样,且中国的地形较多,导致土壤类型多样,这就为中国多样的经济提供了前提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地形土壤与植被等地理知识渗入到高中历史的教学中去。比如,学习“古代商业的发展”这一内容时,教材中提到了“茶叶”,茶叶在宋代之后,成为重要的对外经济作物之一,教师在讲解这一知识时,便可以借助地形与土壤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南方地区多山地、丘陵,且该地区的土壤大多数都是红色土壤,黏性极强,非常适合茶叶的生产。因此,南方地区便一直成为我国比较重要的茶叶产地。教师在教学中,将土壤方面的知识渗入到历史知识的讲解中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为何我国各地的经济作物不相同这一知识。再比如,学习“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这一内容时,笔者给学生讲解了“丝绸之路”以及丝绸之路为何消失的相关知识:由于人口增多,植被破坏严重,因此,丝绸之路经过的国家逐渐消失,在此地居住的人民也逐渐搬迁,这就说明了植被对经济的发展也有极大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灌输给学生这些地理知识,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走向,也能促使他们更加全面地思考问题。俗话说:文史不分家。学生掌握历史地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他们深入理解地理知识极有帮助。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善于将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渗透到课堂中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

参考文献:

[1]陆则汶:历史地理知识与历史教学联系重要性一得[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4)

土壤知识范文篇7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PBL;学科融合

一、PBL概述

PBL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丹麦的工程教育领域。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项目规划和项目实施,在解决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完成知识建构,提高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PBL源于项目主题的选定,强调贴近学生生活,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标要求提出项目核心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和知识建构,生成相应的项目作品,且在小组间进行作品展示和成果交流。吴晓燕[2]指出,PBL基本教学流程为选定项目、制订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活动评价。

二、学科融合概述

简单来说,学科融合就是多种学科的融会贯通。学科融合教学强调在打破学科界线的基础上,以一门学科为核心,融合相应的其他学科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核心学科的内容及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构建高层次综合课程知识体系。以地理学科为例,地理学科作为处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本身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3],故地理问题的解决往往也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而学科融合教学可以使教师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问题本身,在学生认知事物时为其提供综合视角,并对学生综合思维的养成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学科融合视域下PBL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从学科融合的角度出发,将PBL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利于学生综合思维的养成。高中地理学科中的问题是复杂多变的,解释和处理问题需要多学科素养,而学科融合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4]。其次,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PBL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从选择主题、制订计划、实践探究到成果展示交流,都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能够改变以往“师传生受”的高中地理教学现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后,有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PBL的应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学科融合的体现更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因此学科融合视域下PBL的应用对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这也是一条快速提升高中地理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途径。

四、学科融合视域下PBL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实例

笔者现以“校园内的植物与土壤”项目为实例,对学科融合视域下PBL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加以阐述。即选用学生熟悉的校园作为学习场地,通过探究校园内的植物与土壤,融合语文、生物、化学学科,明确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校园绿化献言献策,从而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一)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5]。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两条内容都突出了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要求,因此选用PBL进行教学是符合要求的。同时,考虑到野外观察的难度和安全性等要求,本文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校园环境作为研究地点,能确保学生的安全。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项目内容确定为:通过课外观察,了解当地植被的类型、群落构成、季相变化等;了解当地土壤类型和土层结构特点等;通过进一步搜集和查阅资料,说出植被与土壤的相互关系。

(二)项目主题

校园作为学生最熟悉的环境,具有多样的学习资源。校园植物是校园文化和校园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哺育植物生长的土壤又是自然界最常见的地理要素之一,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与自然环境有着神秘的联系[6]。另外,通过分析教学内容可以发现,植被与土壤不仅是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还蕴含着语文、生物、化学学科内容,具有较高的探究价值,因此笔者提出本次项目式学习的主题为“校园植物与土壤的奥秘”。

(三)项目目标

第一,通过整理归纳高中所学的古诗词中出现的植物及每种植物背后蕴含的感情色彩,并结合植物的生长环境和自身特征,思考植物意象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第二,通过校园调查和搜集资料,整理归纳校园内各类植物的名称、特点、生长习性及所属种类,从而对植物的分类有大致了解。第三,通过实验,探究校园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包括土壤酸碱度、土壤质地、土壤疏松程度等,并结合植物生长习性,提出校园植物优化方案。第四,通过生物实验,探究校园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从而为校园绿化提供建议[7]。第五,小组合作整理项目研究的相关材料,以总结植被与土壤的关系。

(四)项目活动设计

按照PBL的教学流程,从选定项目、制订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活动评价六个方面对“校园植物与土壤的奥秘”项目进行活动设计,如表1所示。

五、学科融合视域下PBL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总结与反思

(一)总结

1.促进课程整合。随着PBL的开展,高中地理教学初步改善了传统分学科教学的现状。同时,以项目主题为桥梁,能够融合多学科知识进行教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的要求,对于培养综合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校园植被与土壤”项目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化学、语文、生物学科的知识深入理解植被与土壤,增强对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式进行知识建构的能力,最终促进课程整合。2.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中,PBL突出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辅助和引导的地位,这就从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随着项目主题的深入探究,学生需要将项目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再调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通过查阅整理资料、户外调查、实地观察、动手实验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最终解决项目问题,形成项目产品[8]。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意志品质,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与人合作共赢的学习品质。3.改变传统评价方式。PBL突出学习过程,因此学习评价要贯穿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的始终。而改变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采取更为公平合理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突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评价内容的全面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反思

土壤知识范文篇8

关键词:硼素自主知识产权瓶颈

所有微量元素中,中国缺硼最普遍。植物吸收的硼主要来自土壤,土壤的含硼量对植物至关重要。土壤含硼量多少与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及气候条件等有密切的关系。土壤中的硼可简单分为全量硼和有效硼。土壤全量硼是指土壤中所存在的硼的总和,包括植物可利用的硼和不能利用的硼两部分。土壤有效硼是指植物可从土壤中吸收利用的硼。因此,土壤缺硼与否完全取决于土壤有效硼含量。

据有关资料,我国土壤全硼量范围在0一500mg/kg之间,平均64mg/kg。我国土壤全硼量大致分布规律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我国土壤水溶态硼的含量状况。就土壤对植物的供硼能力而言,不是以土壤全硼量来衡量,而是以土壤有效硼(水溶态硼)的多少来判断。我国土壤水溶态硼含量分布的趋势与土壤全硼量相同。各种类型土壤有效硼的含量相差很大。

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全国耕种土壤缺硼面积多达0.33亿hmz。贵州、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云南、河南、陕西、广东、福建、广西、吉林、河北、山东、山西等耕地缺硼比例均大于60%。作为油菜、棉花、花生、果树、蔬菜等高需硼经济作物的主要生产地,缺硼严重地限制各地农业生产的发展,缺硼已成为妨害作物产量及品质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

作物缺硼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壤硼素供应的不足。为弥补土壤硼素供应的不足,需定期向土壤补充硼素。农业补硼主要有基施和喷施两种方式。从作物吸收硼素的特点来讲,基施是补充作物所需硼素的主要来源;而喷施则是快速补充作物所需硼素,满足作物需硼高峰期所需硼素和纠正作物缺硼症状。我国常用的补硼产品则主要是硼砂,主要用于基施,产品比较单一且技术含量不高。

土壤中的硼可简单分为全量硼和有效硼。植物能够吸收和利用的主要是有效硼,土壤有效硼包括土壤溶液中的水溶性硼和有机质吸附的硼。这两种硼的存在形式可以相互转化,但受一定的条件限制。影响土壤有效硼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土壤的酸碱度:水溶性硼在微酸性或中性的土壤中吸收利用的效率最高。过酸的土壤水溶性的硼含量较高但容易流失;过碱的土壤,如施用大量石灰来处理土壤会减低硼的可利用性,过多的钙离子会使硼离子失活。硼砂的水溶液是偏碱的不利于硼素的释放和利用,持力硼的水溶液则是中性的,比较有利于硼素的释放和作物的吸收。

土壤的质地:粘质土壤,硼不易被淋失,但硼容易被吸收固定,因此可利用硼较低。而砂性土壤,普遍渗水良好及降雨量较大,土壤施用的硼极易淋失。硼砂不易溶解和吸收,主要作为基施使用,在南方多雨的条件下,其粉状的物理结构很容易随雨水流失。持力硼是目前含量最高的大颗粒土壤基施硼肥,纯硼含量15%。持力硼特有的圆球颗粒的物理性状使其具有硼元素释放均匀、长效、不易随雨水流失的特点,满足作物整季生长的需要,肥效十分明显。特别适合南方多雨的耕作条件,能够根本改变土壤的缺硼状况。

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及气候因素:有机质多的土壤有效性硼较多,但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环境条件过于寒冷、潮湿、干燥等均不利于硼素的释放,如春旱时柑橘园的缺硼会加重,在这种条件下则需要注重叶面喷施补硼,以免影响作物的授粉受精等活动。

土壤补充硼素作为最重要的硼素来源,通过了解土壤硼素的吸收利用方式才能更好的选择使用硼肥,而持力硼所具有的特点使其非常适合在南方的土壤中使用。

硼是植物必需元素。不是作物体内各种有机物的组成成分,但能加强作物的某些重要生理机能。硼素供应充足,植物生长繁茂,籽粒饱满,根系良好,丰收有保证;反之硼素供应不足,植株生长不良,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下降;严重缺硼时,甚至颗粒无收。

硼不易从衰老组织向活跃生长组织移动,最先出现缺硼的是顶芽停止生长。缺硼植物受影响最大的是代谢旺盛的细胞和组织。硼不足时根端、茎端生长停止,严重时生长点坏死,侧芽、侧根萌发生长,枝叶丛生。叶片粗糙、皱缩、卷曲、增厚变脆、皱缩歪扭、褪绿萎蔫,叶柄及枝条增粗变短、开裂、木栓化,或出现水渍状斑点或环节状突起。茎基膨大。肉质根内部出现褐色坏死、开裂。繁殖器官分化发育受阻,花粉畸形,花、蕾易脱落,受精不正常,果实种子不充实。不同作物的症状有差异,综言之:新叶最先受到影响。新叶变形、变小、变碎等,但很少出现萎黄症。茎变短,严重的发生茎萎缩症状。顶梢的生长点和心叶生长受阻,白化或褐化而坏死,刺激侧芽生长(部分侧芽亦随即坏死)而呈丛生或簇生状。叶片畸形,变厚易碎或皱缩卷曲,有些作物则兼有叶脉间黄化症状。叶柄或茎增厚变为短粗,有裂痕且木栓化,或有水浸状坏疽。储藏组织发展生成褐色水浸状病斑。块根或块茎内木栓化或黑心。缺硼抑制花粉、花蜜形成和花粉管发育而影响授粉,造成严重落花或落果。由于不完全授粉授精造成果实形成不完整。果实经常是畸形果,发育缓慢,果皮或果肉局部呈水浸状,果皮增厚,果汁率低,种子发育不良。

目前我国常用硼肥品种是硼砂、硼镁肥、硼镁磷肥及国外进口品种。我国是世界上缺硼最严重的国家。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结果显示土壤缺硼面积多在40%以上,缺锌面积多在20%以上,缺锰、缺铁、缺铜面积分别为10%,5%、1%左右。微量元素中,硼缺乏最严重。

缺硼严重地限制、危害了各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及农民收人的提高。多年劣质硼肥(特别是施用不含硼的硼镁肥)施用,导致土壤缺硼日益严重(2003,2004年,长江流域油菜产区大量地块由于花而不实造成绝产)。

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油菜、棉花、花生、大豆、向日葵、甜菜、蔬菜、果树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油菜、棉花、花生、大豆、向日葵、甜菜、蔬菜、果树均为对缺硼敏感作物,对硼需求量大。近几年,随着油菜、棉花杂交品种的推广,对硼需求量大大增加,因此导致缺硼更加恶化。

就全球而言,大部分硼资源分布在西半球,以美国最为集中。我国硼矿探明储量约5000万t,量少、品位低、杂质含量高是我国硼矿的三个弱势,且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农用硼肥产品水平与国外差距较大,到目前为止尚无精炼聚合农业专用硼肥出现。现市场上销售的国产硼肥多为工业十水硼砂和工业硼废料一硼泥,它们不但肥效低,而且含有重金属含量,不利于环境保护。因此,引进应用国外高效硼肥也是提高我国农用硼肥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

国外最普遍硼肥品种:

(1)速乐硼TMSolubor②白色极细微粉剂。化学分析:氧化硼(B2O3)%“66.0一68.6;典型硼(B)含量%:20.5一22.1。

速效速溶叶面喷施硼肥,可直接或与各种化学农药混合进行叶面喷施。速乐硼TM含纯硼量高达20.9%约是硼砂(10.9%)含硼量的两倍,为目前为止世界上含硼量最高的硼肥产品。速乐硼TM产品颗粒细微(<75fcm)和在低温下,具有十分出众的快速溶解性和高溶解度。溶解度明显优于硼砂,且不受水温影响。速乐硼’I’M喷施用后能迅速被植物叶、茎、枝、花、果吸收利用。速乐硼TM增产、改善品质效果明显,施用后可增产10-30%且明显提高作物品质。速乐硼TM混配性好,适合与其他叶面肥或化学农药混合施用。速乐硼TM的优良品质还表现在兼有杀菌、杀虫性。经江苏省农科院比1997年试验表明,速乐硼TM对油菜菌核病抑制效果优于福美双、三哇酮,药效比硼砂更显著。

(2)持力硼忿二ranubor@白色颗粒。化学分析:氧化硼CBz03)0o:47一49.6;典型硼(I3)含量%15.0。

土壤施用硼肥或与氮、磷、钾混配成含硼复混肥料中。持力硼含硼量15%,是目前为止世界上含硼量较高的农业专用土壤施用硼肥产品。持力硼特有的物理性状使其具有硼元素释放性均匀、保持时间较长的特点,其肥效具有相对长效性。

持力硼易溶于土壤水溶液中,并快速可被作物吸收。持力硼固有的优良扩展性,使其不论是直接作为土壤基施硼肥或是与氮、磷、钾配制成复混肥均在土壤中具有十分良好的分散性,不会造成土壤中硼积累、作物中毒现象。持力硼的大颗粒形状,使其十分适合与氮、磷、钾复混,施用十分方便。

土壤知识范文篇9

关键词:硼素自主知识产权瓶颈

所有微量元素中,中国缺硼最普遍。植物吸收的硼主要来自土壤,土壤的含硼量对植物至关重要。土壤含硼量多少与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及气候条件等有密切的关系。土壤中的硼可简单分为全量硼和有效硼。土壤全量硼是指土壤中所存在的硼的总和,包括植物可利用的硼和不能利用的硼两部分。土壤有效硼是指植物可从土壤中吸收利用的硼。因此,土壤缺硼与否完全取决于土壤有效硼含量。

据有关资料,我国土壤全硼量范围在0一500mg/kg之间,平均64mg/kg。我国土壤全硼量大致分布规律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我国土壤水溶态硼的含量状况。就土壤对植物的供硼能力而言,不是以土壤全硼量来衡量,而是以土壤有效硼(水溶态硼)的多少来判断。我国土壤水溶态硼含量分布的趋势与土壤全硼量相同。各种类型土壤有效硼的含量相差很大。

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全国耕种土壤缺硼面积多达0.33亿hmz。贵州、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云南、河南、陕西、广东、福建、广西、吉林、河北、山东、山西等耕地缺硼比例均大于60%。作为油菜、棉花、花生、果树、蔬菜等高需硼经济作物的主要生产地,缺硼严重地限制各地农业生产的发展,缺硼已成为妨害作物产量及品质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

作物缺硼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壤硼素供应的不足。为弥补土壤硼素供应的不足,需定期向土壤补充硼素。农业补硼主要有基施和喷施两种方式。从作物吸收硼素的特点来讲,基施是补充作物所需硼素的主要来源;而喷施则是快速补充作物所需硼素,满足作物需硼高峰期所需硼素和纠正作物缺硼症状。我国常用的补硼产品则主要是硼砂,主要用于基施,产品比较单一且技术含量不高。

土壤中的硼可简单分为全量硼和有效硼。植物能够吸收和利用的主要是有效硼,土壤有效硼包括土壤溶液中的水溶性硼和有机质吸附的硼。这两种硼的存在形式可以相互转化,但受一定的条件限制。影响土壤有效硼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土壤的酸碱度:水溶性硼在微酸性或中性的土壤中吸收利用的效率最高。过酸的土壤水溶性的硼含量较高但容易流失;过碱的土壤,如施用大量石灰来处理土壤会减低硼的可利用性,过多的钙离子会使硼离子失活。硼砂的水溶液是偏碱的不利于硼素的释放和利用,持力硼的水溶液则是中性的,比较有利于硼素的释放和作物的吸收。

土壤的质地:粘质土壤,硼不易被淋失,但硼容易被吸收固定,因此可利用硼较低。而砂性土壤,普遍渗水良好及降雨量较大,土壤施用的硼极易淋失。硼砂不易溶解和吸收,主要作为基施使用,在南方多雨的条件下,其粉状的物理结构很容易随雨水流失。持力硼是目前含量最高的大颗粒土壤基施硼肥,纯硼含量15%。持力硼特有的圆球颗粒的物理性状使其具有硼元素释放均匀、长效、不易随雨水流失的特点,满足作物整季生长的需要,肥效十分明显。特别适合南方多雨的耕作条件,能够根本改变土壤的缺硼状况。

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及气候因素:有机质多的土壤有效性硼较多,但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环境条件过于寒冷、潮湿、干燥等均不利于硼素的释放,如春旱时柑橘园的缺硼会加重,在这种条件下则需要注重叶面喷施补硼,以免影响作物的授粉受精等活动。

土壤补充硼素作为最重要的硼素来源,通过了解土壤硼素的吸收利用方式才能更好的选择使用硼肥,而持力硼所具有的特点使其非常适合在南方的土壤中使用。

硼是植物必需元素。不是作物体内各种有机物的组成成分,但能加强作物的某些重要生理机能。硼素供应充足,植物生长繁茂,籽粒饱满,根系良好,丰收有保证;反之硼素供应不足,植株生长不良,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下降;严重缺硼时,甚至颗粒无收。

硼不易从衰老组织向活跃生长组织移动,最先出现缺硼的是顶芽停止生长。缺硼植物受影响最大的是代谢旺盛的细胞和组织。硼不足时根端、茎端生长停止,严重时生长点坏死,侧芽、侧根萌发生长,枝叶丛生。叶片粗糙、皱缩、卷曲、增厚变脆、皱缩歪扭、褪绿萎蔫,叶柄及枝条增粗变短、开裂、木栓化,或出现水渍状斑点或环节状突起。茎基膨大。肉质根内部出现褐色坏死、开裂。繁殖器官分化发育受阻,花粉畸形,花、蕾易脱落,受精不正常,果实种子不充实。不同作物的症状有差异,综言之:

新叶最先受到影响。新叶变形、变小、变碎等,但很少出现萎黄症。茎变短,严重的发生茎萎缩症状。顶梢的生长点和心叶生长受阻,白化或褐化而坏死,刺激侧芽生长(部分侧芽亦随即坏死)而呈丛生或簇生状。叶片畸形,变厚易碎或皱缩卷曲,有些作物则兼有叶脉间黄化症状。叶柄或茎增厚变为短粗,有裂痕且木栓化,或有水浸状坏疽。储藏组织发展生成褐色水浸状病斑。块根或块茎内木栓化或黑心。缺硼抑制花粉、花蜜形成和花粉管发育而影响授粉,造成严重落花或落果。由于不完全授粉授精造成果实形成不完整。果实经常是畸形果,发育缓慢,果皮或果肉局部呈水浸状,果皮增厚,果汁率低,种子发育不良。

目前我国常用硼肥品种是硼砂、硼镁肥、硼镁磷肥及国外进口品种。我国是世界上缺硼最严重的国家。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结果显示土壤缺硼面积多在40%以上,缺锌面积多在20%以上,缺锰、缺铁、缺铜面积分别为10%,5%、1%左右。微量元素中,硼缺乏最严重。

缺硼严重地限制、危害了各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及农民收人的提高。多年劣质硼肥(特别是施用不含硼的硼镁肥)施用,导致土壤缺硼日益严重(2003,2004年,长江流域油菜产区大量地块由于花而不实造成绝产)。

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油菜、棉花、花生、大豆、向日葵、甜菜、蔬菜、果树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油菜、棉花、花生、大豆、向日葵、甜菜、蔬菜、果树均为对缺硼敏感作物,对硼需求量大。近几年,随着油菜、棉花杂交品种的推广,对硼需求量大大增加,因此导致缺硼更加恶化。

就全球而言,大部分硼资源分布在西半球,以美国最为集中。我国硼矿探明储量约5000万t,量少、品位低、杂质含量高是我国硼矿的三个弱势,且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农用硼肥产品水平与国外差距较大,到目前为止尚无精炼聚合农业专用硼肥出现。现市场上销售的国产硼肥多为工业十水硼砂和工业硼废料一硼泥,它们不但肥效低,而且含有重金属含量,不利于环境保护。因此,引进应用国外高效硼肥也是提高我国农用硼肥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

国外最普遍硼肥品种:

(1)速乐硼TMSolubor②白色极细微粉剂。化学分析:氧化硼(B2O3)%“66.0一68.6;典型硼(B)含量%:20.5一22.1。

速效速溶叶面喷施硼肥,可直接或与各种化学农药混合进行叶面喷施。速乐硼TM含纯硼量高达20.9%约是硼砂(10.9%)含硼量的两倍,为目前为止世界上含硼量最高的硼肥产品。速乐硼TM产品颗粒细微(<75fcm)和在低温下,具有十分出众的快速溶解性和高溶解度。溶解度明显优于硼砂,且不受水温影响。

速乐硼’I’M喷施用后能迅速被植物叶、茎、枝、花、果吸收利用。速乐硼TM增产、改善品质效果明显,施用后可增产10-30%且明显提高作物品质。

速乐硼TM混配性好,适合与其他叶面肥或化学农药混合施用。

速乐硼TM的优良品质还表现在兼有杀菌、杀虫性。经江苏省农科院比1997年试验表明,速乐硼TM对油菜菌核病抑制效果优于福美双、三哇酮,药效比硼砂更显著。

(2)持力硼忿二ranubor@白色颗粒。化学分析:氧化硼CBz03)0o:47一49.6;典型硼(I3)含量%15.0。

土壤施用硼肥或与氮、磷、钾混配成含硼复混肥料中。持力硼含硼量15%,是目前为止世界上含硼量较高的农业专用土壤施用硼肥产品。

持力硼特有的物理性状使其具有硼元素释放性均匀、保持时间较长的特点,其肥效具有相对长效性。

持力硼易溶于土壤水溶液中,并快速可被作物吸收。

持力硼固有的优良扩展性,使其不论是直接作为土壤基施硼肥或是与氮、磷、钾配制成复混肥均在土壤中具有十分良好的分散性,不会造成土壤中硼积累、作物中毒现象。

持力硼的大颗粒形状,使其十分适合与氮、磷、钾复混,施用十分方便。

土壤知识范文篇10

关键词:硼素自主知识产权瓶颈

所有微量元素中,中国缺硼最普遍。植物吸收的硼主要来自土壤,土壤的含硼量对植物至关重要。土壤含硼量多少与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及气候条件等有密切的关系。土壤中的硼可简单分为全量硼和有效硼。土壤全量硼是指土壤中所存在的硼的总和,包括植物可利用的硼和不能利用的硼两部分。土壤有效硼是指植物可从土壤中吸收利用的硼。因此,土壤缺硼与否完全取决于土壤有效硼含量。

据有关资料,我国土壤全硼量范围在0一500mg/kg之间,平均64mg/kg。我国土壤全硼量大致分布规律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我国土壤水溶态硼的含量状况。就土壤对植物的供硼能力而言,不是以土壤全硼量来衡量,而是以土壤有效硼(水溶态硼)的多少来判断。我国土壤水溶态硼含量分布的趋势与土壤全硼量相同。各种类型土壤有效硼的含量相差很大。

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全国耕种土壤缺硼面积多达0.33亿hmz。贵州、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云南、河南、陕西、广东、福建、广西、吉林、河北、山东、山西等耕地缺硼比例均大于60%。作为油菜、棉花、花生、果树、蔬菜等高需硼经济作物的主要生产地,缺硼严重地限制各地农业生产的发展,缺硼已成为妨害作物产量及品质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

作物缺硼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壤硼素供应的不足。为弥补土壤硼素供应的不足,需定期向土壤补充硼素。农业补硼主要有基施和喷施两种方式。从作物吸收硼素的特点来讲,基施是补充作物所需硼素的主要来源;而喷施则是快速补充作物所需硼素,满足作物需硼高峰期所需硼素和纠正作物缺硼症状。我国常用的补硼产品则主要是硼砂,主要用于基施,产品比较单一且技术含量不高。

土壤中的硼可简单分为全量硼和有效硼。植物能够吸收和利用的主要是有效硼,土壤有效硼包括土壤溶液中的水溶性硼和有机质吸附的硼。这两种硼的存在形式可以相互转化,但受一定的条件限制。影响土壤有效硼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土壤的酸碱度:水溶性硼在微酸性或中性的土壤中吸收利用的效率最高。过酸的土壤水溶性的硼含量较高但容易流失;过碱的土壤,如施用大量石灰来处理土壤会减低硼的可利用性,过多的钙离子会使硼离子失活。硼砂的水溶液是偏碱的不利于硼素的释放和利用,持力硼的水溶液则是中性的,比较有利于硼素的释放和作物的吸收。

土壤的质地:粘质土壤,硼不易被淋失,但硼容易被吸收固定,因此可利用硼较低。而砂性土壤,普遍渗水良好及降雨量较大,土壤施用的硼极易淋失。硼砂不易溶解和吸收,主要作为基施使用,在南方多雨的条件下,其粉状的物理结构很容易随雨水流失。持力硼是目前含量最高的大颗粒土壤基施硼肥,纯硼含量15%。持力硼特有的圆球颗粒的物理性状使其具有硼元素释放均匀、长效、不易随雨水流失的特点,满足作物整季生长的需要,肥效十分明显。特别适合南方多雨的耕作条件,能够根本改变土壤的缺硼状况。

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及气候因素:有机质多的土壤有效性硼较多,但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环境条件过于寒冷、潮湿、干燥等均不利于硼素的释放,如春旱时柑橘园的缺硼会加重,在这种条件下则需要注重叶面喷施补硼,以免影响作物的授粉受精等活动。

土壤补充硼素作为最重要的硼素来源,通过了解土壤硼素的吸收利用方式才能更好的选择使用硼肥,而持力硼所具有的特点使其非常适合在南方的土壤中使用。

硼是植物必需元素。不是作物体内各种有机物的组成成分,但能加强作物的某些重要生理机能。硼素供应充足,植物生长繁茂,籽粒饱满,根系良好,丰收有保证;反之硼素供应不足,植株生长不良,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下降;严重缺硼时,甚至颗粒无收。

硼不易从衰老组织向活跃生长组织移动,最先出现缺硼的是顶芽停止生长。缺硼植物受影响最大的是代谢旺盛的细胞和组织。硼不足时根端、茎端生长停止,严重时生长点坏死,侧芽、侧根萌发生长,枝叶丛生。叶片粗糙、皱缩、卷曲、增厚变脆、皱缩歪扭、褪绿萎蔫,叶柄及枝条增粗变短、开裂、木栓化,或出现水渍状斑点或环节状突起。茎基膨大。肉质根内部出现褐色坏死、开裂。繁殖器官分化发育受阻,花粉畸形,花、蕾易脱落,受精不正常,果实种子不充实。不同作物的症状有差异,综言之:

新叶最先受到影响。新叶变形、变小、变碎等,但很少出现萎黄症。茎变短,严重的发生茎萎缩症状。顶梢的生长点和心叶生长受阻,白化或褐化而坏死,刺激侧芽生长(部分侧芽亦随即坏死)而呈丛生或簇生状。叶片畸形,变厚易碎或皱缩卷曲,有些作物则兼有叶脉间黄化症状。叶柄或茎增厚变为短粗,有裂痕且木栓化,或有水浸状坏疽。储藏组织发展生成褐色水浸状病斑。块根或块茎内木栓化或黑心。缺硼抑制花粉、花蜜形成和花粉管发育而影响授粉,造成严重落花或落果。由于不完全授粉授精造成果实形成不完整。果实经常是畸形果,发育缓慢,果皮或果肉局部呈水浸状,果皮增厚,果汁率低,种子发育不良。

目前我国常用硼肥品种是硼砂、硼镁肥、硼镁磷肥及国外进口品种。我国是世界上缺硼最严重的国家。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结果显示土壤缺硼面积多在40%以上,缺锌面积多在20%以上,缺锰、缺铁、缺铜面积分别为10%,5%、1%左右。微量元素中,硼缺乏最严重

缺硼严重地限制、危害了各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及农民收人的提高。多年劣质硼肥(特别是施用不含硼的硼镁肥)施用,导致土壤缺硼日益严重(2003,2004年,长江流域油菜产区大量地块由于花而不实造成绝产)。

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油菜、棉花、花生、大豆、向日葵、甜菜、蔬菜、果树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油菜、棉花、花生、大豆、向日葵、甜菜、蔬菜、果树均为对缺硼敏感作物,对硼需求量大。近几年,随着油菜、棉花杂交品种的推广,对硼需求量大大增加,因此导致缺硼更加恶化。

就全球而言,大部分硼资源分布在西半球,以美国最为集中。我国硼矿探明储量约5000万t,量少、品位低、杂质含量高是我国硼矿的三个弱势,且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农用硼肥产品水平与国外差距较大,到目前为止尚无精炼聚合农业专用硼肥出现。现市场上销售的国产硼肥多为工业十水硼砂和工业硼废料一硼泥,它们不但肥效低,而且含有重金属含量,不利于环境保护。因此,引进应用国外高效硼肥也是提高我国农用硼肥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

国外最普遍硼肥品种:

(1)速乐硼TMSolubor②白色极细微粉剂。化学分析:氧化硼(B2O3)%“66.0一68.6;典型硼(B)含量%:20.5一22.1。

速效速溶叶面喷施硼肥,可直接或与各种化学农药混合进行叶面喷施。速乐硼TM含纯硼量高达20.9%约是硼砂(10.9%)含硼量的两倍,为目前为止世界上含硼量最高的硼肥产品。速乐硼TM产品颗粒细微(<75fcm)和在低温下,具有十分出众的快速溶解性和高溶解度。溶解度明显优于硼砂,且不受水温影响。

速乐硼’I’M喷施用后能迅速被植物叶、茎、枝、花、果吸收利用。速乐硼TM增产、改善品质效果明显,施用后可增产10-30%且明显提高作物品质。

速乐硼TM混配性好,适合与其他叶面肥或化学农药混合施用。

速乐硼TM的优良品质还表现在兼有杀菌、杀虫性。经江苏省农科院比1997年试验表明,速乐硼TM对油菜菌核病抑制效果优于福美双、三哇酮,药效比硼砂更显著。

(2)持力硼忿二ranubor@白色颗粒。化学分析:氧化硼CBz03)0o:47一49.6;典型硼(I3)含量%15.0。

土壤施用硼肥或与氮、磷、钾混配成含硼复混肥料中。持力硼含硼量15%,是目前为止世界上含硼量较高的农业专用土壤施用硼肥产品。

持力硼特有的物理性状使其具有硼元素释放性均匀、保持时间较长的特点,其肥效具有相对长效性。

持力硼易溶于土壤水溶液中,并快速可被作物吸收。

持力硼固有的优良扩展性,使其不论是直接作为土壤基施硼肥或是与氮、磷、钾配制成复混肥均在土壤中具有十分良好的分散性,不会造成土壤中硼积累、作物中毒现象。

持力硼的大颗粒形状,使其十分适合与氮、磷、钾复混,施用十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