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改良十篇

时间:2023-03-14 18:34:51

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篇1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土壤改良工作,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集中连片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提高高标准农田比重。

凤城市位于辽宁东部山区,全市现有耕地93万亩,中低产田72万亩,面积大、产量低。改造中低产田,提高耕地土壤质量,提高全性状市粮食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土壤改良技术措施

针对土壤的不良和障碍因素,采取相应的物理或化学措施,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土壤改良工作一般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逐步实施,达到有效地改善土壤生产性状和环境条件的目的。具体采用的技术分类如下:

1.耕作土壤改良,改进耕作方法,改良土壤条件,增施有机肥。

2.化学土壤改良,施用化肥、农家肥和土壤改良剂,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3.生物土壤改良,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牧草、秸秆腐熟剂等增加土壤有机质。

4.利用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二、深抓落实土壤改良技术

1.2013年春季工作

增施有机肥改良技术实施,每亩平均施用2500公斤以上。今年4月9、10、15日,分别在大兴、大堡、赛马落实示范田项目,划分实验地块,指导示范户正确施用有机肥,使广大农民充分了解有机肥在实际耕种中的作用,掌握合理用量。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今年4月17、18、19日,在四门子、宝山、大兴落实测土配方施肥科技示范户,将配方肥推广与技术指导员进行对接,指导示范户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达到稳产高产。

施用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土壤改良重要技术环节之一。今年4月24、25、26日,在宝山镇岔路村、大堡乡爱路村、大兴镇大兴村、青沟村对示范户撒石灰这一技术环节进行现场指导。

2.2013年秋季工作

秋季测产工作是对这一年试验示范的最为科学的总结,9月23、24、25、26日,对所有示范田进行测产工作,采集样本,做好对比数据。

秸秆还田工作的开展,对土壤的养分与性状提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划分对比区域,验证技术的可行性。10月12、14、21日,在白旗民主村、宝山大营子,做秸秆还田和施用秸秆腐熟剂对比试验。

3..2013年冬季工作

根据农民实际需求和土壤改良技术推广工作的安排,开展技术下乡。技术传播与培训,与农民近距离、心贴心的传授土壤改良技术,详细解答农民在实际耕种中出现的问题。10月31、11月1、4、5、8日,在白旗民主村、大兴政府、通远堡林家台、宝山大营子、草河爱河开展土壤改良技术培训。

4.2013年土壤改良工作成效

全市施用常规土壤改良技术,在赛马、大兴、大堡、宝山四镇区落实试验示范,推广面积近5000亩,亩平均玉米增产82.5公斤,增产16.6%,亩增收165元。

三、土壤改良工作的必要性和长期性

改造中低产田需要长期坚持投入,短时期效果不明显,改造程度不完善,因其土层薄,漏水漏肥;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过酸,影响微生物活动,并且磷元素易被土壤固定。

土壤改良篇2

关键词 :烟田 土壤改良 生产技术

济源市烟区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独特的自然条件,有利于烟叶内在品质的合成和积累,是生产优质烟叶的理想产区。为确保“烟区发展、烟田增产、烟农增收”的目的,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壤改良和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可提升烟叶产量和品质。笔者在多年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烟田土壤改良技术,以供参考。

1.我市烟区土壤供肥特性及烟田土壤改良原则

1.1 土壤供肥特性

一是土壤相对稍薄,有机质含量少。氮素水平不高,磷含量不足。二是土质偏粘,肥料较慢。6月中旬之前,由于低温低,少雨干旱,土壤B分释放缓慢,之后随着雨量增多和温度高,养分供应随之加快。7~8月份,一年中温度最高、水分最多季节,此时土壤养分释放达到高峰。三是旱地土壤肥效降雨、温度影响较大,年际间季节间变化无常。因此认为调节肥料较难。

1.2 烟田土壤改良原则

一是增施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保水保肥能力;二是增磷、钾肥,使氮、磷、钾比例协调,一般氮、磷、钾比例在1:2:3;三是硝态氮利于烟株吸收,提高烟叶品质。但硝态氮易淋失,成本较高。在我市烟区针对缺肥的烟田追肥,要求施用硝酸钾。四是基肥与追肥相结合。施肥要掌握“基肥要早,追肥要巧,基肥追肥配合好”的原则,确保烟株前期早发快长、后期肥用完,不贪青晚熟。基肥包括农家肥、饼肥、磷肥、75%的复合(混)肥,应在冬耕起垄时施入。一般基肥占施氮量的70~80%。追肥应在移栽后25天内施入,追肥应使用硝酸钾。

2.烟田土壤改良技术

改良土壤是提高我市烟田土壤保墒保肥性能、改善土壤结构、减轻烟草病虫害发生、恢复和彰显烟叶质量特色的重要途径。主要措施有:烟田深耕、秸秆还田与覆盖和施用有机肥技术。

2.1 烟田深耕,冬前冻垡晒垡

烟田预留后,当年年底前使用大型翻耕机将烟田进行深翻,耕层需达到25cm以上。根据土壤墒情灵活采取措施:一是如土壤墒情较差,可采用冬前深耕后趁墒细耙或冬起垄。二是若土壤墒情较好,则采取冻垡和晒垡,达到疏松土壤、加厚深翻层和消除土壤传播病害的作用。

2.2 秸秆还田与覆盖

还田秸秆主要是玉米和小麦秸秆,还田量宜在300~350千克/亩,还田方法是将秸秆却成1~2cm的小段或用粉碎机粉碎,最好提前1~2个月用微生物堆积发酵,整地时先均匀撒在田间,在翻耕,秸秆翻压15~20cm深。覆盖时间可为移栽前覆盖、移栽时覆盖、移栽后覆盖等。覆盖方式主要有全部覆盖、垄上覆盖、垄上覆盖地膜、垄间覆盖秸秆和烟叶生长前期垄上覆盖地膜、揭膜后覆盖秸秆等。

2.3 施用有机肥

2.3.1我市烟区主要以芝麻饼肥为主。实施有机肥后,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保墒,提高烟株抗旱能力;营养成分完善,有利于烟株生长发育;提高单产,改善烟叶品质。施肥方法:每亩用量一般在20~30kg进行条施。

在施用过程中应注意事项:一是严禁施用未经发酵的饼肥,因为饼肥在发酵时产生高温和分解时产生的乳酸等有机酸易伤害幼苗,对烟叶生长不利;二是要严把质量官,使用合格的芝麻饼肥,防止以次充好、以假充真问题影响施肥效果。

2.3.2生物有机肥

生物有机肥是兼备生物肥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由于含有特定的功能微生物和有机质,对促进烟叶生长和烟株各部位物质积累都高于普通复合肥。对其使用要区别与单纯有机肥。

生物有机肥即可基施又可追施。施用生物有机肥注意事项:一是施用时必须埋土壤中,一般深施10cm左右,不能撒施于地表。二是生物有机肥的存放和施用,都要避免阳光长时间直射,施用后要及时覆土。三是生物有机肥要在有效期间内施用,防止过期影响肥效。

3.加大新技术推广

进两年来我市在坚持抓好烟田深耕、秸秆还田等常规技术推广应用基础上,也重点加大多元素矿物肥、生态炭肥和全营养素等土壤调理的示范推广力度。

3.1生态炭肥采用撒施或条施方法进行,亩用量在100~200kg。

3.2多元素矿物肥木用量在40~50kg,一般在整地前撒施或起垄时条施。

3.3全营养素肥料即可穴施也可叶面喷施,穴施时亩用量在3~5kg;叶面喷肥主要在的团棵期、旺长期和圆顶期进行。我市烟区叶面喷施的肥料种类主要是钾肥和微量元素,不同肥料的喷施浓度有所不同,其用量比例为:磷酸二氢钾0.5%~1.0%,硫酸钾0.5~1.0%,硝酸钾0.5~1.0%,硼砂0.10%~0.25%,硫酸锌0.05%~0.10%,硫酸锰0.05%~0.10%。

参考文献:

[1]郑宪滨,张正杨,刘国顺,张毅,等.秸秆覆盖对烟田土壤性状和烟叶质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7(10):47-50.

[2]蔡盛英.浅析烟草种植中土壤改良培肥的应用[J].北京农业,2011(9):87-88.

[3]汤海雄,龚鹏博.有机肥在烟草生产上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广东农业科学,2010(2):86-88.

[4]郭予琦.芝麻饼肥、秸秆还田与化肥配施条件下烤烟生长及品质表现[J].河南农业科学,2004(3):32-38.

[5]吴建峰,林业贵.土壤微生物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的作用[J].土壤,2001(1):18-21.

土壤改良篇3

[关键词] 土壤 作物 轮作 养分使用 措施特征

[中图分类号] S1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101-02

一、安丘市土壤利用情况

安丘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辖10处镇、2处街道,1个旅游开发区,1231个行政村,90多万人口。市境总面积1700平方公里,可利用面积约二百二十多万亩,水库坑塘16万多亩,沟、路、渠、河等26万余亩。土壤主要有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四个类型。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作物布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物别是各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变化尤为突出,就粮食作物来说,种植面积越来越少,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尤其改革开放以来,瓜、果、桃、李,蔬菜等种植面积更是急剧扩张。土地经济效益逐渐明显增强。但在使用土地上,由于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我市农民也存在着“短视”行为,集中体现在用地与养地上矛盾明显,突出表现在重用轻养,实行掠夺式土地经营,主要表现在:

1.粮食作物的种植以冬小麦-夏玉米为主,此外还有小麦-大豆一年二作制,大部分土地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复种,没有一定的轮作倒茬制度,一年中只在秋作物收获后,有半月左右的腾茬整地空闲时间,有机肥施用量极少,不能抵偿有机质的消耗量,使土壤有机质得不到积累,对土壤的培肥是不利的。

2.在粮食作物中,豆类作物所占比重较小,过去群众有玉米间作大豆的习惯,但近十年来,豆类作物种植面积急剧减少,现在全市豆类作物面积仅万余亩,这样大大减少了养地作物,加速了土壤肥力的消耗。

3.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复种指数及绿化面积逐年扩大,提高了地面覆盖率,对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水土,土壤起了一定作用。但山区地带由于陡坡开垦,或顺坡种植,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严重,使土壤趋于砂砾化。即使近几年我市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但树木成活率,造成年年造林不见林。另外,由于片面强调扩大复种指数,又不注意培肥地力,导致水、肥、气、热不协调,土壤肥力衰退,生态平衡欠协调。

4.部分潮土和砂姜黑土,土质粘重,耕性不良,耕作后易超坷垃,透风失墒,不利播种。

因此,通过农、林、水、措施改良培肥地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农业措施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1.轮作耕作

为了不断提高作物产量,必须实行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正确处理用地与养地的关系。农谚说“换茬如上粪”这就说明轮作换茬在养地方面的作用。固作物不同,吸收营养元素也不同,在同一地块上连续种植同一作物,常常形成某种营养元素的不足或缺乏,而对另一种作物,并不一定会缺乏,如长期种植禾本科作物后,土壤中氮素会显著减少,面栽培豆科作物后,则会使土壤中的氮素增加,磷素不足长期栽培旋花科作物,土壤中钾素就会缺乏,实行轮作换茬,各种作物互为创造条件,充分协调利用土壤中的各种营养元素,使其发挥最大的增产效益。

耕作的过程就是加速土壤熟化,促进水、肥、气、热协调及用地养地的过程。

深耕改善了土壤空气状况,增加了土壤的蓄水能力,促进了微生物活动,加快了矿物质养分的释放,耙压的作用在于调节土壤孔隙状况与通透性,使大孔隙减少,不至于通气过强而引起跑墒及养分分解过于迅速。中耕有保墒和散墒的作用,随着耕作制度的不断改革,我市目前主要以一年二作(如小麦-夏玉米)和一年一作(如棉花、春地瓜)为主,部分一年三作,全市复种指数提高了,提高了土壤的利用率,但连年种植单一作物和采用单一的耕作方式,破坏了土壤养分的正常循环,从而缩短了土壤的休闲期,增加了土壤的负荷,使土壤处于重用轻养的状态,影响了土壤养分的良性循环力的不断提高。

2.施肥

施肥是提高土壤肥力,协调土壤养分比例供作物吸收利用的直接措施。

我市自建国以来,在施肥上经历了“重用有机肥-有机肥、无机肥、化肥并用-重用无机肥的循环。在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主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施用量极少,因有机肥肥效缓慢,土壤肥力虽高但产量较低。七十年代,有机肥用量增加,化学肥料开始大量使用,但以氮肥为主,忽视了磷、钾肥使用,导致土壤中氮、磷、钾比例失调。到八十年代,注意了氮、磷、钾协调使用,产量开始上升,实行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后,由于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看到了化学肥料的效力,开始大量使用化学肥料,由于前几十年的土壤有机肥的利用,土壤肥力较高,加上肥料肥效快的特点,农业产量急剧上升,我市很多地方出现了“吨粮田”,但到了近几年,由于农村家庭承包土地的缺陷,人们已很少使用有机肥,从而对土壤采用了掠夺式利用,土壤肥力下降,再加上大量连续使用化肥,使土壤的理化性质也迅速恶化。

3.灌溉

流经我市发源于我市的河流主要有潍河,汝河、渠河、洪沟河等大、小河流五十余条,主要分布在市区东、南、北部,由于历史的原因,有许多河流如洪沟河、浯河等一到枯水季节即干枯。因此,我市从一九五八年开始到现在已修建水库,塘坝、拦河闸等蓄水工程一百多座,总库容4亿余立方米,灌溉面积近四十万亩。目前我市也大力开发地下水源,使水浇面积进一步扩大。我市多数灌区,灌水效益较好,利用率高,通过灌溉改善了土壤水分状况,提高了作物产量,有部分灌区,由于水量大,实行大水漫灌,不仅水的利用率低,还造成了土壤板结,物理性状变环耕性变劣,影响了作物生长发育和土壤肥力的提高。

4.整地改土

农田基本建设,主要是整地改土,使山区丘陵中、小部所开垦的耕地,从岭坡到坡麓多为人工改造的梯田,土层加厚吏极薄层和薄层土壤变成了中层土壤,由零星地块变成了较大连片的梯田,水土流失减轻,物理性状得以改善,低洼易涝地区,通过挖沟造田沟沟相通,地块成方,有些地块并通过压沙等措施,使理化性状变好,耕性改善,适耕期变长,土壤供肥能力有所提高,平原和岭间平原地,通过深翻改土,活土层加厚,地面平整不,渠系配套,能灌能排,提高了灌水效益,缩短了灌水周期,关节炎作物的合理布局及机械化作业创造了条件。

5.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包含农田林网,营造水土保持林、四旁植树等,发展林网化,能够减少场面蒸发,涵养水源,降低了风速,增加了大气温度,减轻了干热风的危害,山区地区通过封山育林,减少了地表迳流,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保持了水土,加厚了土层,加速了土壤热化,

三、肥沃土壤的一般特征及培肥措施

人类在生产活动中采取的对土壤肥力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在生产中采用的一系列措施如施肥、灌溉、耕作等来培肥土壤。

1.肥沃土壤的一般特征

肥沃土壤能够充分、及时地满足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水、肥、气、热等生活条件。肥沃土壤应具备的一般特征是:

1.1耕层深厚,土层构造良好。高产土壤一般要求整个土层厚度一般在1米以上,具有深厚的耕作层,约20-30cm,土壤质地较轻,疏松多孔,孔隙度52-55%,通气孔隙10-15%犁底层不明显,心土层较紧实,质地较重,为上虚下实的层次构造。

1.2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丰富。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和熟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高度熟化的肥沃土壤有机质较高,潜在肥力高,微生物活动旺盛,有利于养分转化,含有效成分高。

1.3酸碱度适宜,有益微生物活动旺盛。肥沃土壤的酸碱度范围为微酸性性到微碱性,因为,多数植物适宜于中性微酸到微碱性,另外,也有利微生物活动。

1.4土温稳定,耕性良好。肥沃的土壤,温度稳定,表现在上下土层和昼夜间土壤温度变幅小,稳温性好,冬不冷浆,夏不燥热,有利于早播,早熟,高产。土壤疏松,宜耕期长,干耕不起坷垃,湿耕不成明垡条,耕作质量好。

1.5地面平整。地面平整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和地表冲刷,促进降水渗入土体,有利于土体内水分,养分均匀分布。

2.培肥土壤的措施

2.1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是衡量土壤肥瘠的重要指标,它是土壤团粒结构,尤其是水稳性团粒结构的胶结构,具有协调水、肥、气、热的功能。土壤有机质有作物需要的多种营养元素,是养分的主要来源。

目前,家畜、家禽粪尿及人粪尿及厩肥圈肥、绿肥是很好的有机肥料,但养猪、羊等少了,粪便数量亦逐渐减少,根本不能满足需要。

作物桔杆也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料,应该还田增加了有机质,改善了土壤性质,保水保肥,节省了人力、物力。日前做到千杆还田的仍比较少,还应大力宣传推广。

2.2大搞农田基本建设要以改土治水为中心,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丘陵地区要有防山洪及水土保持的良好措施,要搞好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整修梯田,开发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达到水不出沟,土不下坡,保水保肥,平原地区要实行“园田”化种植,要兴修水利,做到遇旱能灌,遇涝能排,旱涝保收。各地要因地制宜,治水改土,培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2.3深耕改土,创造深厚的耕层

以深耕为中心的耕、耙、耱、压等耕作措施,是加速土壤熟化,定向培肥土壤的重要措施。

深耕能疏松土壤,破除紧实的犁底层,加厚活土层,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通透性,为植物根系下扎创造良好条件。深耕结合施用有机肥,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深耕结合施肥,使土肥相融,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深耕创造了深厚疏松的耕作层,扩大了植物根系的活动范围和吸收范围,为植物生长,微生物活动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深耕要注意,第一,深耕的时间,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因地制宜确定,在我市以伏耕,秋耕为主,有利于晒垡,熟化土壤和有机质分解,并可多蓄雨雪,增加水分,但均需旱耕,群众说:“七月犁金,八月犁银,十月再耕不如人”又说“头伏耕地一碗油,二伏耕地半碗油,三伏耕地没有油”即是此理。

2.4合理轮作,用养结合

合理轮作是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有效措施。因为各种植物由于生物学特征不同,对土壤有不同的影响,如有的植物需肥多,从土中带走的养分多,地力消耗大,那么这些植物主要是用地。而豆科植物和绿肥作物,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还能利用土壤中深层养分,一仅对土壤养分消耗少,甚至不能增加养分,这种作物就能养地。用地植物与养地植物轮作,就是用养结合。

2.5合理施肥,培肥土壤

肥料是植物增产的物质基础,合理施用肥料,尤其是合理施用化学肥料是大幅度提高植物产量水产,改善植物产品品质的一项重要技术。

土壤改良篇4

50年代以前,土壤结构改良剂的研究仅限于天然结构改良剂,研究较多的是藻朊酸盐,它是从藻类中抽取的多糖羧酸类化合物,藻朊酸钠用量01%(按土重计算)便有显著的改土效果。但由于天然结构改良剂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且用量较大,难以在生产上广泛应用,于是,人工合成结构改良剂的研究便逐渐开展起来。克里利姆土壤改良剂是初期人工合成的改良剂,主要成分是聚丙烯酸钠盐,具有高效、抗微生物分解、无毒等优点。最近几年,高效低用量土壤结构改良剂出现,使用方法不断改进,使用成本逐渐下降,使其具有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

1土壤结构改良剂的种类、性质

土壤结构改良剂是根据团粒结构形成的原理,利用植物残体、泥炭、褐煤等为原料,从中抽取腐殖酸、纤维素、木质素、多糖羧酸类等物质,作为团聚土粒的胶结剂,或模拟天然团粒胶结剂的分子结构和性质所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前一类制剂为天然土壤结构改良剂,后一类则称为合成土壤结构改良剂。

1.1天然土壤结构改良剂

1.1.1天然结构改良剂的种类

1.1.1.1腐殖酸类以泥炭、褐煤为原料制成褐腐酸钠或钾,它们是一大类多环稠环有机化合物。其结构与土壤腐殖质相似。

1.1.1.2多聚糖类从瓜尔豆中提取的一种高分子物质。

1.1.1.3纤维素类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用碱液加湿处理后,即产生纤维糊,可做为结构改良剂。

1.1.1.4木质素类一般以纸浆废液为原料制成,包括木质素磺酸、木质素亚硫酸铵、木质素亚硫酸钙等。

1.1.1.5其它粉煤灰、糠醛渣、沼渣。

1.1.2以多聚糖和腐殖酸类说明天然结构改良剂的性质和作用机制

多聚糖是一种水溶性天然土壤结构改良剂,它是从瓜尔豆中提取的一种高分子物质,其分子质量大于2.0×105u。多聚糖在水溶液中是一种生物不稳定性物质,在土壤中能被微生物降解成小分子物质,因此,改良土壤时,用量大于人工合成改良剂。多聚糖是一种线性的绕曲的高分子聚合体,在其链条上有大量的-OH,羟基与粘粒矿物晶体表面上的氧原子形成氢键,示意如下:粘土晶面Si-O……HO-R-OH-O-Si粘土晶面,将分散的土壤颗粒胶结在一起形成团聚体。多聚糖的亲水基-OH与粘粒的氧键,其键能为20.9~41.9kJ/mol。由它胶结的微团粒或团粒具有相当程度的稳定性。这样,粘粒表面吸附的水分子被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取代,而且有机化合物的亲水功能团与粘土矿物的活性点相结合,于是,粘粒表面为疏水的烃链所被覆,从根本上改变了粘粒的水合性和胀缩性,使生成的团粒具有水稳性。

1.2人工合成土壤结构改良剂

1.2.1聚乙烯醇(PVA),属非离子型聚合物,结构式为:

1.2.2聚丙烯酰胺制剂(PHM),结构式:

这种制剂中的干物质含量为80%,干物质中的含氮量为192%。

1.2.3沥青乳剂(ASP)

1.2.4聚丙烯腈

-(-CH2-CH-)a-(CH2-CH)b-

||

COO-CH+

它们是由单体聚合而成的,单体有乙烯单体(CH2=CH2)、丙烯酸(CH2=CH-COOH)、丙烯腈单体(CH2=CH-CN)等。在聚合物链条上有许多功能基,其中有些是活基,如羧基(-COOH)、氨基(-NH2)等。这些活基在溶液中解离后,就使聚合物成为带电离子,或是聚合阴离子,或是聚合阳离子。合成的结构改良剂一般具有很强的粘结力,能把分散的土粒粘结成稳固的团粒。阳离子型聚合改良剂与粘粒上的负电荷结合,胶结分散的粘粒形成团聚体,阴离子型结构改良剂作用机制不同于阳离子型,它与带负电荷的土粒结合分三种情况:一是由氢键连结,即阴离子型结构改良剂分子上的羟基(-OH)与粘粒矿物晶体面上氧原子结合形成氢键;二是在低pH条件下,阴离子型结构改良剂产生正电荷,与粘粒晶面上的负电荷形成离子键;三是高价矿质离子作为盐桥分别与阴离子型改良剂分子上的负电荷和土粒上的负电荷结合形成离子键。

2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应用效果

2.1改善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改良剂能有效地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减小土壤容重,增加总孔隙度。西南农业大学曾觉廷的研究证明,土壤改良剂能使分散的土粒形成微团聚体,进一步形成团聚体,不仅增加土壤中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而且显著提高团聚体的质量。在盆栽土壤试验中,大团聚体含量比对照增加了,PHM为20.88%,VAM为4.73%,HNA为2.24%。陕西农科院土肥所宋立新的试验表明,0.5~0.25mm团聚体相对增加3.7%~54.6%,结构改良剂不仅能使分散的土粒团聚,还可使微团粒相互粘结,所以施用结构改良剂后,大团粒的比率大大增加。有人曾做过试验,施入0.05%CRD-1816后,2~5mm及大于5mm的团粒占团粒总数的63%,施用量增至0.15%时,则达90%,而对照仅为11%。结构改良剂促进团粒结构形成的同时,还提高了土壤总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紫黄泥土施用PHM(0.4%)和VAM(0.1%)后,土壤中>50μm孔隙分别是18.3%和11.7%,而对照仅有7.7%。最近,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研究了粉煤灰的改土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施入粉煤灰后,可以降低容重,增加孔隙度,调节三相比,提高地温,缩小膨胀率,明显地改善了粘土的物理性状。

2.2提高土壤蓄水保水能力

西南农业大学陈萌在紫色土上的试验证明,PHM和VAM均能提高土壤持水量和释水量,增大土壤吸持水分对植物的有效程度。中国农科院汪德水的研究结果说明,沥青乳剂和PHM均能减少土面水分蒸发,保蓄水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王久志在土壤结构改良剂覆盖改土作用的研究中指出,施用沥青乳剂后,在0~15cm和1m土层内,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19.33%~27.44%和10%。在蒸发的3个阶段中,沥青乳剂具有抑制水分蒸发的效果,抑制率达14.7%~32.3%。

2.3提高土壤温度

沥青乳剂可以提高地温。有试验证明,施用沥青乳剂后,在1d内或一年内土壤温度均高于对照,日平均增温2.1℃。宋立新等研究证明施用沥青乳剂增高耕层地温,较对照高0.8~1.5℃。

3土壤结构改良剂使用技术研究

3.1土壤结构改良剂的用量

大,则成本高,投资大,有时还会发生混凝土化现象。根据土壤和土壤改良剂性质选择适当的用量是非常重要的,80年代,Hedrick和Mowry等报道,聚电解质聚合物改良剂能有效地改良土壤物理性状的最低用量为10mg/kg,适宜用量为100~2000mg/kg。奥田东等指出,以5000mg/kg用量为极限,超过这个极限,反而不利于团粒的形成。近几年来的研究结果与以前有所不同,1986年,Wallace试验证明,使用量为4mg/kg时,水稳性团粒增加的幅度大,说明聚丙烯酰胺用量低于10mg/kg,也具有一定的改土效果。

3.2土壤结构改良剂的使用方法

如果将粉剂直接撒施于表土中,由于结构改良剂很难溶解进入土壤溶液,这种施用方法的改土效果很小,在相同情况下,将改良剂溶于水施用,土壤的物理性状明显得到改善,例如,每公顷用42kg固态聚丙烯酰胺,土壤团聚体和土壤导水率均未增加,但改良剂溶于水施用,每公顷只用32.2kg聚丙烯酰胺,团聚体增加45.2%,土壤的物理性状有较大改善。

3.3施用时土壤墒情

以前普遍认为,要在表土墒情适宜时进行,适宜的湿度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最近,由于施用方法从固态施用到液态施用的改进,施用时对土壤湿度的要求与以前不同。研究证明,施用前要求把土壤耙细晒干,且土壤愈干,愈细,施用效果愈好。

土壤改良篇5

关键词:土壤;改良;腐植酸

中图分类号:S156 文献标识码:A

腐植酸是大多数土壤中的重要有机部分。按其来源可分为泥炭、褐煤、风化煤等类腐植酸。腐植酸的元素组成主要为C、H、O、N、S等,它是一类天然的有机大分子,这些大分子由几个相似的结构单元组成,每个结构单元又由芳核、桥键和活性基团3个主要部分组成[1]。由于其结构内酚羟基、醇羟基、羧基、甲氧基的存在决定了腐植酸具有酸性、亲水性、阳离子交换性能、络合金属离子等特性。这些特性使腐植酸具有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增加养分利用效率、刺激作物生长、吸附土壤重金属、改善农产品品质等功效。

我国土壤质量日趋下降,水土流失、土壤沙化、酸化和盐渍化等现象不断扩展,重金属污染也逐渐加剧。近些年很多研究人员利用腐植酸来改良土壤,目前针对腐植酸改良土壤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1 改善土壤的物理特性

腐植酸中的羟基、羧基易与土壤中的钙离子发生聚合反应,再通过植物根系的生理作用就形成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当土壤的团粒结构变好时,其容重降低、空隙度增大,从而具备良好的通透性。腐植酸又是形成土壤团粒结构的重要的胶结剂,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了土壤有机、无机复合度,增加了水稳性大颗粒团聚体数量,改善了土体的结构。因此,腐植酸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特性。通过施用各类有机物料、改良剂、保水剂,可降解的液态地膜,可以增加土壤中腐植酸的份额。有研究表明[3],在荒漠化的土地上施用腐植酸类物料可使土壤中大于0.25mm水稳性微团聚体含量比对照提升32%~72%。魏自民[4]利用多种有机物料进行风沙土培肥改良,研究结果显示,利用泥炭配合麦秆的处理使土壤砂粒和粉砂粒含量都呈降低的趋势,而小于0.001mm的粘粒、小于0.01mm的物理性粘粒含量则恰恰相反。可见,腐植酸相对其他有机物料来说,改善土壤物理特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施用腐植酸类物料可以促进作物根系的发育,使农作物形成庞大的深层根系,有利于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的调节,有利于作物吸收水分、养分。同时,腐植酸的保水、保肥功效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进而提高作物的产量。

2 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

由于腐植酸是一种酸性物质,通过酸碱中和反应以及阴阳离子交换作用可以降低盐碱土的pH 值,降低土壤中交换性钠离子的份额,活化养分离子,从而达到改善土壤肥力状况的效果。已有的报道称,呈现碱性的土壤中在施用占土壤质量10%的风化煤粉后,土壤的pH值由原来的9.0 降低了1个单位。宋轩等[2]研究发现腐殖酸可以改善盐碱土中速效养分供应情况,促进水稻根系活力大大提升,提高粮食产量。木合塔尔・吐尔洪等[3]研究发现随风化煤提取的腐植酸施入量的增加,降低了土壤的pH 值,使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升高,全N、速效N、速效P含量不断增加。

3 提高土壤生物活力

土壤中存在着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参与了土壤的形成过程又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土壤具有一定的生物活力。土壤微生物种类及含量可作为1个指标反映土壤质量情况。土壤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土壤养分的有效化及团粒结构的形成,经微生物改良后的土壤又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有利于其大量繁殖。腐植酸类物质所含有的C、N、P等元素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生存能源,土壤施用腐植酸类物质后,首先土壤自生固氮菌显著增多,使NO3-的含量明显增加,丰富了土壤的N素营养,改善了植物根际环境;其次,增加土壤中好气性细菌、放线菌、纤维分解菌的数量,提高有机物的矿化速度,促进养分元素的释放;再有,土壤中蔗糖酶、蛋白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均有所提高。党建友等[5]研究表明,腐植酸类有机肥料能为冬小麦生长发育提供有机活性物质,为土壤微生物提供有机C,改善根际微环境,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小麦对土壤养分的吸收与运转,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4 存在问题及前景展望

综上所述,腐植酸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在贫瘠的土壤上含有腐植酸类物质的肥料和农资产品的使用,在防治土壤沙化、修复培肥土壤以及改良盐碱土等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国对腐植酸的研究与实际生产应用上还有一段距离,如何有效的从不同来源物质中提取腐植酸,降低工艺成本,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我国风化煤、褐煤、泥炭等资源丰富,腐植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应用有利于提高土壤质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石化部化肥生产组:国外腐植酸在农业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概况,1976.

[2] 宋轩,杜丽平.有机物料改良盐碱土的效果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4(8):57-60.

[3] 木合塔尔・吐尔洪,木尼热・阿不都克力木.康苏风化煤对荒漠盐渍土的改良效果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31(5): 7-10.

[4] 魏自民,谷思玉等.有机物料肥对风沙土主要物理性质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2003,28(3):16-18

土壤改良篇6

一、土壤改良与培肥的主要目的

是为了创造最适宜水稻秧苗生长的“肥、松、厚”环境。“肥”是指培肥后秧田养分充足,营养成分全面;“松”是指苗床松软,富有弹性,达到干旱不易裂口,有水不板结;“厚”是指土壤耕作层厚,以利种子扎根生长。在选好地势平坦、背风向阳、离水源近、土壤肥沃、杂草少、无病虫害的田块做秧田的同时,还应认真做好秧田的土壤培肥与改良,这样才能达到为秧苗创造良好生长环境的目的。

二、秧田的土壤改良

1. 土壤质地改良。土壤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由当地成土母质形成,不同成土母质形成不同的土壤质地。做秧田的土壤以壤土(干时手握成团,用手小心拿不会散开;湿时手握成团后,一般性触动不至散开)为好,当用砂土或黏性土田块做秧田时,最好进行改良。

砂土一般能见到或感觉到单个砂粒,干时抓在手中稍松开后即散落,湿时可捏成团但一碰即散的土壤称为砂土。砂质土本身所含养分比较贫乏,而且含水量少,热容量较小,昼夜温差变化大,保肥性差,不利于水稻秧苗生长。这类田块的改良方法有掺入黏土、河泥、塘泥等;翻淤压砂;施用腐熟的细质有机肥;育秧期间勤追肥、勤浇水等。

黏土通常有黏着性,手指间搓捻可塑成长土条的土壤称为黏土。黏质土通气性、透水性差,不利于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起秧和耕作比较困难。对这类土壤秧田,应通过掺入30%左右的砂土、翻砂压淤(在冲积母质中,黏土层的下面一般有砂土层,可采用深翻措施)、施有机肥等方法改良。

2. 土壤熟化度改良。翻耕晒垡,是促进土壤熟化度最有效的方法。各种类型的土壤在冬季进行翻耕晒垡,都能提高土壤的熟化度,改良土壤质地,促进土壤养分腐熟与分解,提高其通气性并增强供肥保肥能力,同时还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秋收后,对留做秧田的田块应抓紧翻耕,耕深达到15厘米左右,以实行冬季晒垡冻土,开春后再耕耖拌匀肥土。

3. 土壤通透性改良。若秧田长期积水过多、通气减少,就会导致土壤有毒物质大量积累,对秧苗生长不利。对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的秧田,要挖好田间横直沟,降低地下水位,使土壤干爽疏松,提高其通透性。

4. 土壤酸碱度改良。水稻幼苗适宜在微酸性(pH值为6~7)土壤上生长,过酸或碱性土壤条件不利于秧苗的生长。对酸性过强的土壤,可每年每亩施入20~25千克生石灰,并施足农家肥(切忌只施生石灰不施农家肥,这样土壤反而会变黄变瘦);也可亩施草木灰40~50千克,中和土壤酸性;减少酸性化肥的施用等。对碱性土壤,可每亩施用石膏30~40千克;多施钙质化肥如过磷酸钙、硝酸钙等,以及酸性化肥如硝酸铵等。

三、秧田的培肥

水稻秧田培肥可分3次进行,即冬前培肥、春季培肥和播前培肥。

1. 冬前培肥。培肥时间在冬至前,且以有机肥为主。操作上应注意3点:一是要施足有机肥,通常每亩施用1000~1500千克较腐烂的稻、麦草等;二是要全层施肥且拌和均匀,即采取分次投肥,将肥土拌和均匀后施在15厘米左右土层中;三是配合施用速效氮肥(如碳酸氢铵、尿素、人畜粪尿等),以加速有机物分解。

2. 春季培肥。培肥时间在立春后至水稻栽植前,施用充分腐熟厩肥,每亩施入量为1500~2000千克。施用时间宜早不宜迟,越早越好,以利少量未腐熟的厩肥进一步腐化,并将其与床土拌和均匀。

土壤改良篇7

【关键词】林业苗圃;育苗耕作土壤;研究改良

就目前林业而言,一般在苗圃培育苗木过程中,均会在育苗苗圃内落实连作,当然,在这一流程中,若是忽视了对耕作层土壤的改良及养护,就会直接导致土壤质量存在问题,而且很多苗木管控未能落实科学管控原则,这也导致很多林业苗木成长出现良莠不齐的问题,这也直接导致生长质量下降。因而,探寻苗木培养流程出现的问题以及科学的土壤改良及防护方法,将有利于保护土壤现有营养结构,提升土壤营养含量。而就此,笔者结合本人工作实践,就晋中市国营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的改良及养护方面入手,将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1.晋中市国营苗圃育苗土地基本情况

1.1地理气候条件

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偏东,东依太行山,西傍汾河水,地势东高西低,大多为山地丘陵;气候属北温带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全市林地总面积567万余亩,林木覆盖率23.43%。市城区处于晋中盆地,海拔750米,年江水流540苗木,极端最高温39.1℃,最低温-23℃,年平均气温9℃。

1.2土壤条件

晋中市榆次区境内地带性土壤以褐土为主,全区范围内均有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山地淋溶褐土、山地褐土、褐土性土、淡褐土。晋中市国营苗圃育苗面积中共有壤土400亩、沙壤土160亩,土壤较为贫瘠。

2.目前林业苗圃育苗育苗耕作土壤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耕作土壤本身缺乏营养物质

少部分育苗壤土呈现退化、沙化现象,比如北田育苗基地,多年连作,因生产经费缺乏,施肥很少,耕作层土壤无法为苗木正常的发育提供营养基础,表现为苗木生长非常缓慢,形成“小老树”。这也是耕作土壤本身体现出的营养物质匮乏的问题。

2.2耕作土壤营养结构不合理

耕作土壤原本营养结构被破坏,这也是导致土壤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而产生这类问题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因素在于苗木养护过程中忽视土壤养护过程,特别是在管理过程中为了提升苗木生长速度,进而选择一些破坏耕作土壤结构的措施,比如过量施加化肥或者过度运用农药以防止病害等等[1]。此外,连作、长期定植单一品种苗木,导致育苗土壤营养结构出现偏失,如北田基地定植10多年国槐,由于缺乏氮肥,树叶普遍偏黄;同时微量元素缺乏。

2.3生产方式不够科学

对于部分育苗地而言,苗木生产轮作方法没有坚持,往往是沿用连作育苗方法,进而导致耕作土壤营养结构的不合理,整体苗木培养难以达到预期的标准[2]。

3.苗圃育苗地土壤的改良及养护方法

3.1土壤管理技术措施

土壤管理技术措施落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整地:这一流程的关键价值可以包含以下如调整土壤理化特征,带动微生物运作、增强肥力等等。育苗之前完成翻整,强化深耕与平整,从而保证土壤足够细碎、不存在多余草根,不存在碎石。一般在秋天完成翻整,翻整程度需按照地方天气情况、土壤厚薄进行调整,深度保持在20~25cm范围内,对于土壤覆盖较厚的地面,需要遵循深入浅出原则;相对于土壤覆盖较薄的地面,同时选择调整土壤表面,翻松底面、渐渐深入的方式落实。若是土壤包含插条、换床等作用,则应当要适当深耕,从而保证幼苗的根部得以生长;2.消毒:消毒的关键价值在于消除病害。一般选择硫酸亚铁等作为消毒试剂,此外,这些试剂除了包含杀灭病害的作用,同时还包含碱性土地改造、肥效提升等等;3.轮作:轮作的主要目标是完全采取与调整土壤养料、调整土壤构造、增强土壤肥效。一般轮作次序遵循播种—迁移—扦插—休息。树种轮作次序遵循:樟子松、落叶松、红松交替轮作。豆科作物轮作遵循:作物与阔叶村交替轮作;4.施肥:施肥满足“主用有机肥,配合无机肥;注重基肥,辅以追肥”的一般标准。施肥数量及类别需根据具体地形、树木、特征、定量等原理完成测土施肥。用量保持在每公顷8~10千克。以追肥为例,要按照各类树种特点差异确定追肥频率,比如针叶类,年追肥不得超过4次;阔叶类,年追肥不得超过3次,苗追肥不得超过2次。在成长初期加施氮肥、尾期加施磷钾肥。追肥流程可依照直接播撒或沟渠对方。对于前者,则需要严格把控制肥料浓度。尿素肥液浓度在0.5%以下,过磷酸钙肥液浓度在1%以下,完成以上操作应当保证清水清洁剩余肥液,减少烧苗问题产生。

3.2土壤改良技术措施

土壤改良技术落实需要根据不同土壤的特征展开,诸如1、沙性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透气性强、要混拌草炭和有机肥;2、偏粘的土壤,透气透水性差,完成混沙和炉渣改造。3、偏酸的土壤要混拌石灰、偏碱的土壤要拌沙压碱、增施磷肥、拌腐熟的草炭土。4.采取有效的轮作等田间管理方法。而具体的改良流程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深翻。深翻主要目的是减少土壤可溶盐数量,最大程度翻新苗床底部土壤。特别是在针对盐碱土壤进行翻新,有效应当去除表面盐层,再通过锹翻至35厘米,并且将硝酸氨作为底,用量大约为每千克80平方米左右;2.盖上地膜。地膜的主要作用在于增加土壤温度,又能保证其内部足够湿润,进而最大程度发挥其中微生物活性,以此增强整体养分扩散,增强速效养分含量,以带动苗木发育;3.施肥。以施肥方法调和速效养分的数量,而且在追加低位草炭过程中,需要增加细砂与马粪,最大程度减少土壤的整体构造,加大其肥效,采取此类方法,土地在进行初步播种替换苗床过程中需及时浇水。

4.结语

总体来说,根据本文研究及各项措施运用分析,可以总结出相应的几个方面的改进成果,即其一、苗木生长速度加快,生产周期缩短;其二、苗木抗逆性增强,病虫害减少,越冬小苗死亡率减少,其三、区域的土壤退化沙化情况得到遏制,保障了生产、产量和品质。

作者:邢玉娥 单位:晋中市国营苗圃

参考文献

[1]秦国利,赵少玲,李菲,赵鹏旭.林业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的改良及养护方法的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刊),2016,03(03):109-110.

土壤改良篇8

关键词:发酵;菌渣;土壤改良;理化性质

中图分类号:S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1-0059-2

食用菌菌渣又叫菌糠、废菌筒,是食用菌栽培的废弃物。相比食用菌基质,菌渣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等被不同程度的降解,菌渣中残留有菌丝体和多种植物生产所需营养素[1]。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11年我国食用菌产量达到2.57×107T[2],按照食用菌生物学效率平均40%计算[3],产生菌渣6.43×107T。由于我国食用菌以农户分散栽培为主,菌渣一般不经处理乱堆乱放,既造成很大浪费又给环境治理带来了很大压力。因此,菌渣的合理利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对食用菌栽培废渣的综合利用已有不少报道。利用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再次作为食用菌的栽培原料;二是菌渣制作成肥料;三是发酵菌渣作饲料;四是直接作为燃料[3]。众所周知,土壤的质地、结构和土壤的营养成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植物和土壤动物的生活。笔者通过在土壤中加入发酵食用菌废渣,建立不同配比单元,以研究食用菌废渣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渣及其发酵 来自牡丹江市宏大食用菌研究所的香菇菌渣。菌渣干燥、粉碎后加少量水,加水量以手握菌渣能成团、但水不流出为宜。堆成料堆,覆盖塑料布室温下进行自然发酵。发酵的主要目的是使菌丝体继续生长,降解有机物。当废渣颜色深褐、质地松软则发酵终了,自然风干,过筛备用。

1.1.2 土壤 取自黑龙江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青梅实验林场苗圃,除去杂质,自然风干,过筛备用。

1.2 方法

1.2.1 土壤与菌渣不同配比单元的建立 腐熟的废渣风干过筛后与土壤按比例混合,建立不同配比单元。取干燥、均匀一致的发酵土壤和菌渣,按体积比分别为9∶1、8∶2、7∶3、6∶4、5∶5建立5个配比单元,没有发酵菌渣加入的土壤为对照组。

1.2.2 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 土壤容重用环刀法测定。土壤团粒结构用机械筛分法测定,分别称取不同土壤筛中土粒重量,再计算各筛土粒百分比。

1.2.3 土壤化学性质的测定 有机质含量的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油浴法;碱解氮含量的测定采用康氏皿扩散法;速效磷的测定采用盐酸―氟化铵比色法;速效钾含量采用四苯硼钠比浊法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配比单元土壤容重的比较

对照组及各配比单元土壤的容重如下表。从表1可以看出,添加菌渣会降低土壤容重,且随着菌渣比例的增加而减小。说明菌渣具有减小土壤容重的作用。

2.2 不同配比单元土壤团粒结构的比较

对照组及各配比单元土壤的团粒结构如下表。团粒结构指土壤中粒径约在0.25~10mm之间,近似圆球状的土团。由表2可知,添加菌渣显著增加土壤中>2mm的土粒比例,同时会减小0.25mm以下的土粒。9:1、8:2、7:3、6:4、5:5的不同配比单元的>0.25mm的土粒比例分别为:43.40%、48.74%、51.27%、61.70%、63.7%,均高于对照组的38.06%。说明菌渣具有改善土壤团粒结构的作用。

2.3 不同配比单元土壤化学成分的比较

对照组及各配比单元土壤的化学成分见表3、表4、表5、表6。结果表明,食用菌废渣能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随菌渣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9:1单元的有机质含量的增幅达51.55%,5:5单元为225.52%。碱解氮、速效钾的含量也随菌渣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9:1单元与对照组相比,提高幅度分别为10.17%、10.98%,5∶5单元分别为27.54%和27.57%。速效磷随菌渣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少,9:1单元速效磷含量较对照组降低23.78%,6:4单元降低幅度达51.44%。

3 讨论

(1)菌丝体在生长过程中分泌的酶类能促进生化反应,使复杂的有机物释放出更多易吸收的营养素,起到活化土壤的作用。土壤中施用发酵菌渣后,对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2)菌渣降低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在用菌渣改良土壤时,应注意施加磷肥。(3)土壤有机质测定时,无论哪种配比单元,取样时均称取0.2000g,而未考虑有机质含量的大幅增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存在一定误差。(4)本试验只探讨了发酵菌渣的对土壤容重、团粒结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影响,对土壤的其他理化性质有待进一步研究。(5)本试验只探讨了发酵菌渣的对土壤的改良作用,未经发酵的菌渣对土壤的改良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翠玲.食用菌废料含量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02,

(4):28-30.

[2] 中国食用菌协会.2011年我国食用菌产量.http://.cn/.

[3] 卫智涛,周国英,胡清秀.食用菌菌渣利用研究现状[J].中国食用菌2010,29(5):3-6.

[4] 陈庆榆,黄守成,姚政.蚯蚓和食用菌废渣对土壤的综合改良效果[J].中国林福特产2008,(4):24-25.

[5] 闫宝松.废弃菌渣二次利用及环保处理方法[J].中国林副特产,2005,4:27-28.

[6] 关跃辉,李玉荣等.食用菌菌糠对保护地土壤的改良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55-56.

[7] 杜森,高兆祥.土壤分析技术规范[M].中国农业出版,

土壤改良篇9

关键词: 绿地;利用;保护

城市绿地(简称“绿地”)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绿地建设的重要性已为人们所认识。城市绿地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他绿地5大类、13中类、 11小类[1],以反映绿地的实际情况以及绿地与城市其他各类用地之间的层次关系,满足绿地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科学研究和统计等工作使用的需要。

1 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城市公园由于人流量大,人为干扰很强烈,行人践踏严重,土壤板结,密实度高,透气性降低,城市土壤容重大、硬度高、透气性差,有机质含量低,土壤微生物数量少,土壤pH值变化较大等。郑浴等通过对重庆市主城9区园林绿化板结土壤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园林绿化土壤板结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压实严重、粗骨物质多、有机质含量低、植物配置不合理、 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少等原因 [2]。卢瑛等通过对广州市中心城区部分公园绿地表层土壤的pH值,粘粒,有机质、氮、磷、钾含量等肥力特性研究表明,广州公园绿地土壤以酸性和中性占的比例高,部分土壤呈碱性,土壤pH 值较自然土壤有增高的趋势;不同公园绿地土壤肥力特性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3]。而一些专类公园如植物园、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由于保护处理措施得当,或者人为干扰较少,很多地段基本上不受人为践踏的影响,枯枝落叶层也保护较好,土壤向着肥力逐渐增加的方向演化。

对于退化公园、广场绿地的恢复,可以通过加设绿地围栏等防护措施,设置围栏后可改变地表结构及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自然含水量,有利于有机质和养分进入良性循环。小区绿地可以将植物凋落物归还土壤,用以熟化土层,土壤性质和肥力就会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如上海世博后滩公园,曾经是钢铁厂和船舶修理厂的废弃厂房,污染严重,滩涂的水系里几乎没有鱼虾和鸟类生存,但通过世博会这个契机,历经数年的建设,昔日的废弃厂房已变成美丽的湿地公园,河水清澈见底,自然生态系统已经恢复。

2 生产绿地

为城市绿化服务,能为城市提供苗木、草坪、花卉和种子的各类圃地,均应作为生产绿地,而不应计入其他类用地。由于常年有产品输出,在起苗时常带走一定量的肥沃表土,根层土壤肥力下降,地力消耗很大。要适当补充养分,施肥改土以增加有机质,才能达到输出优质苗木的需要。

3 防护绿地

防护绿地是为了满足城市对卫生、隔离、安全的要求而设置的,其功能是对自然灾害和城市公害起到一定的防护或减弱作用,不宜兼作公园绿地使用。防护绿地受到人为干扰较少,使原来理化性状较差的土壤逐渐改善,有机质含量增加。如胡秀琴等研究表明,克拉玛依市区北郊新建防护绿地土壤养分较荒漠区有明显提高,尤其是土壤N素含量增加明显;有机质及速效养分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人工生态防护绿地的培肥作用减弱;土壤pH值趋向中性[4]。但与农田土壤相比,防护绿地土壤含水量明显低于农田,土壤容重偏高,盐碱地分布地区的林带土壤pH值上升,需要加强防护绿地的灌溉、施肥、松土、土壤改良等工作。

4 附属绿地

附属绿地指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的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道路交通绿地土壤前期受机械压实,后期人为践踏相当严重,树木凋落物被清走,土壤难以进入良性循环。不透气铺装道路,人行道树木生长易受阻,筑路时的渣砾、石灰较多,各种融化道路积雪的氯化钙、氯化钠和其他种类的盐随地表径流积累在土壤中,建筑废弃物、水泥、砖块和其他碱性混合物中钙的释放,使土壤pH值增高,树木受害,汽车尾气污染等也使土壤难以进入良性循环。可以通过改善人行道不透气铺装,铺装透气砖,增加透气性,加速养分转化,提高供肥能力;逐年减少土壤中的砾质含量,改善其物理性状;在施工中注意熟化土的保存,避免生土覆盖熟土;防止城市生态环境的污染,减少冬季融雪剂使用,汽车尾气含量限制在排放标准之内,尽量排除废渣等碱性垃圾,改善pH值。

5 其他绿地

其他绿地是指位于城市建设用地以外生态、景观、旅游和娱乐条件较好或亟需改善的区域,一般是植被覆盖较好、山水地貌较好或应当改造好的区域。这类区域对城市居民休闲生活的影响较大,它不但可以为本地居民的休闲生活服务,还可以为外地和外国游人提供旅游观光服务,有时其中的优秀景观甚至可以成为城中的景观标志。其主要功能偏重生态环境保护、景观培育、建设控制、减灾防灾、观光旅游、郊游探险、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等。如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有些城中新出现的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由于上述区域与城市和居民的关系较为密切,故应当按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要求保持现状或定向发展,一般不改变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使用性质。

对城市绿地保护,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加人们对土壤退化的危害及其严重性的认识,同时要制订有关政策,制止加快土壤退化的行为。合理施用化学肥料,调节有机肥与无机肥施用比例,适当减少化学肥料施用量和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土壤肥力,防止耕作土壤退化。减少土壤的农用化学品投放量。大量施用化学肥料,导致土壤养分比例失凋、植物养分中毒及地下水的污染;使用农药和化学除草剂所带来的生物链破坏、对土壤的污染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农产品污染。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土壤的退化,而且还危害到人类的安全和健康。采用抗性较强的植物品种,做到适时施用农药;适当耕作除草,减少除草剂的用量。合理的灌溉应是依植物的不同类型和生长期,选择合理的灌溉方法、水量和时间以及使用无污染的灌溉水。(收稿:2013-03-19)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

[2]郑浴,张艳丽,王琨,等.城市园林土壤板结机理及改良研究[J].农业学报,2011,1(2):25-29

土壤改良篇10

关键词 土壤养分;现状;影响因素;改良措施;江西安义

中图分类号 S1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241-03

Soil Nutrient Statu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Anyi County

JIANG Feng-qing 1 CAO Zhen-hua 1 LIU Hao-ping 2 *

(1 Jiangwan Agricultural Service Station of Wuyuan County in Jiangxi Province,Wuyuan Jiangxi 333200; 2 College of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bstract Soil nutrient is provided by the soil nutrients that plants grow necessary,can be absorbed by plants directly or conversed later. 13 evaluation factors of the soil of Anyi country were selected to calculate the scores,the soil′s present situation was analyzed and evaluated,then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soil nutrients;status;affecting factors;improvement measures;Anyi Jiangxi

安义县地处江西省西北部,位于东经115°27′~115°45′,北纬28°36′~29°01′之间。东接新建县和南昌市湾里区,南接高安。西南紧靠奉新,西毗靖安,东北与永修县毗邻。安义县是传统的农业县,农业类型以蔬菜、水稻、油菜等种植业为主。近年来,农业发展取得长足的发展,成为全国优质水稻基地县、全国第一个“双低化”油菜县、国家“九五”期间第一批商品粮基地县和全省农业发展先进县、全省蔬菜生产十强县。农业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土地的数量和质量,为了巩固安义农业大县农业强县的地位,更要加强对全县土地数量和质量的调查。

1 安义县土壤养分现状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对安义县采集了8 000个样本,2 940个土地评价单元进行分析。按照农业部的统一规程,通过专家打分法,选择13个指标作为具体的评价对象,选取平原县的指标分值进行打分。得出安义县土壤等级和pH值及氮、磷、钾的养分现状及其分布、面积、比例。土壤评价指标见表1。

1.1 土壤总体等级划分

安义县耕地地力级别统计结果见表2。安义县耕地总面积为24 955.74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0.55%;二等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3.72%;三等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7.28%;四等地占耕地的21.47%;五等地占耕地的13.93%;六等地占耕地的12.82%;七等地占耕地的10.19%。

1.2 土壤有机质

分析结果表明,安义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4.6~54.0 g/kg范围内变化,平均含量为33.24 g/kg。按含量的高低分为4级(表3),土壤有机质为极丰富(≥40%)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8.91%,丰富等级(30%~40%)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65.95%,中上等级(20%~30%)占耕地总面积的22.75%,中等(10%~20%)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57%,缺乏(

1.3 土壤有效磷

一般情况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大于80 mg/kg,表明该土壤磷含量丰富;小于10 mg/kg则表示土壤缺磷[1-3]。蔬菜比豆科作物对磷的需求量更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分级见表4。可以看出,安义县没有1级(极丰富)和5级(极缺乏)有效磷分布,有效磷含量较高2、3级的土壤主要分布在万埠镇、石鼻镇、长均乡。有效磷含量>40 mg/kg且≤20 mg/kg的土壤在整个县域范围均有分布。

1.4 土壤速效钾

矿物态钾和缓效钾不容易被植物吸收,速效钾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对植物的有效性最高。安义县耕层土壤速效钾变幅为1~100 mg/kg,平均含量为40.43 mg/kg,不同等级含量比例见表5。62.37%的耕地速效钾含量为50~100 mg/kg,余下的都是50 mg/kg以下,说明安义县土壤要大力施用钾肥。按土壤速效钾分级标准来看,4级占耕地总面积的62.37%,6级的占耕地总面积的37.63%。总体来看,安义县的速效钾含量处于缺乏。从速效钾的分布来看,钾含量非常低,黄洲镇、石鼻镇、长均乡等耕地中速效钾含量都很低。

1.5 土壤pH值

土壤pH值是土壤溶液的酸碱反应,以pH值表示,pH值等于7的溶液为中性溶液;pH值小于7为酸性反应;pH值大于7为碱性反应。一般农作物适宜的土壤pH值范围为6.0~7.0。安义县耕层土壤pH平均值4.92,变化范围4.4~6.4,土壤整体水平偏酸。按土壤pH值分级标准来看,土壤pH值为1级的占耕地总面积的1.87%,土壤pH值为2级的占耕地总面积的1.11%,土壤pH值为3级的占耕地总面积的38.42%,4级占耕地总面积的58.07%,5级占耕地总面积的0.53%,无6级耕地。pH值分级及面积比例见表6。可以看出,安义县土壤pH值主要分布在4.5~5.5之间,土壤普遍偏酸性。

2 影响因素

2.1 成土母质因素

安义县成土母质主要是第四纪红色黏土等酸性母质,在发展过程中风化程度高,脱硅富铝化作用明显,造成土壤总体偏酸,营养比例不科学。区域内耕地虽然经过人类耕种熟化,土壤肥力得到发展,但脱离不了这个成土母质的偏酸属性。

2.2 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作用于土壤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对土壤的化学、物理过程产生影响。合适的温度有利于有机质增加,安义县地处亚热带地区,雨热同期,温度增加造成有机质的分解加速,雨水的过度冲刷使得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造成土壤肥力不高,土壤呈酸性。

2.3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对安义县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主要标现在:一是不注重养地。对土壤的肥料补给少,导致地力下降甚至衰竭,对连续高产造成障碍。二是施肥不均衡。偏重施用化肥,有机肥用量不足,追肥多于基肥。大量元素的施用上,偏重氮肥,而磷钾肥施用不足,导致养分比例失衡,不利于作物产量的提高。

2.4 其他因素

磷在土壤中扩散系数小、移动慢,很容易被固定,造成磷肥相对缺乏。土壤pH值偏酸性以及氮、磷、钾的比例不合理,影响土壤中养分吸收的有效性。连年重茬种植及较高产量带走土壤中过多的养分元素。

3 土壤培肥和改良措施

3.1 土壤培肥

3.1.1 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选择不同品种机肥料,采用多种途径补充有机肥。根据安义县有机肥源和农业生产现状,增施有机肥料必须广开有机肥源,提倡稻草还田,积极发展绿肥,增施农家肥[4-5]。

3.1.2 控制施氮肥。全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值3.32%,碱解氮平均值99.9 mg/kg,土壤比较肥沃。因此,必须根据各种土壤类型及养分含量丰缺程度,实行测土供氮。根据全县有机肥源充足、土壤含氮量高、群众有施氮肥习惯的特点,应该控制氮素化肥用量,掌握以有机肥为主,视其土壤类型及养分含量,酌情施用氮肥。

3.1.3 对口施磷肥。全县农业土壤有效磷含量总体水平较高,但不够丰富。因此,在磷肥使用上,必须实行测土供磷,平衡施肥,对口施用。红花草、油菜、大豆等吸磷作物优先施用磷肥,再转化供给大田作物。针对缺磷严重的土壤以及作物的特点,选择不同种类的磷肥,科学施用。磷肥施用于耕作层,水溶性过磷酸钙集中施用,而难溶性磷矿粉和钙镁磷肥尽量磨细并撒施。酸性土壤可适当增加难溶性磷矿粉和钙镁磷肥。

3.1.4 合理增施化学钾肥。安义县耕地土壤钾素含量不高,速效钾平均含量在过去的25年下降了60 mg/kg左右。制定钾肥施用方案,针对不同作物的需求施用不同钾肥用量。对土壤速效钾含量不同的土壤选择性重点施用、补充施用或者不施。低产田作基肥,中产田基肥、追肥各半,高产田做追肥为好。

3.2 合理轮作,用养结合

合理轮作(倒茬)是充分用地与积极养地相结合的重要方法。按不同作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可分为肥茬和瘦茬两大类。种过吸肥多,消耗地力大的禾谷类、薯类和经济作物的田地属于瘦茬;种过根长且有根瘤的豆科作物和绿肥的田地叫肥茬。安义县土壤类型多样,在农业种植结构当中,应合理搭配肥茬和瘦茬,保持土壤的肥力水平,达到可持续利用耕地资源。要鼓励农民推广“稻―油、稻―菜、稻―肥、西瓜(菜)―稻”的种植模式,改冬闲为冬种。

3.3 调节土壤pH值

增施有机质肥,合理施用化肥。石灰属碱性,有中和土壤酸性的作用,适施石灰可以调节土壤pH值,作为一种间接肥料使用。

3.4 实行深耕改土与免耕栽培

土壤耕作是指以深耕为中心的深翻、耙地、镇压、耢地、中耕、培土等。通过耕作疏松土镶,加深耕层,翻埋肥料和残茬,消灭杂草,定向培肥土壤,为作物生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保证耕作层厚度,就是保证水稻生产发育所需的基本条件。对耕层厚度在16 cm以下的稻田要通过深耕逐渐加厚耕作层;对地下水位高、不宜深耕的潜育化稻田要加深明沟的方式排除地下水位,通过免耕栽培等技术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综合生产能力。

3.5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意识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明白纸、现场会等,开展科普活动和技术培训。及时组织农技人员进村人户,深入田间地头。着力开展新技术的示范展示,让农民不断看得到、学得到,实实在在感受到科学种田带来的好处,对安义县中低产田的改良将具有重要的作用。

4 参考文献

[1] 赵小敏,邵华,石庆华,等.近30年江西省耕地土壤全氮含量时空变化特征[J].土壤学报,2015,52(4):723-730.

[2] 朱安繁,邵华,张龙华.江西省耕地土壤酸化现状与改良措施[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4,26(4):43-45.

[3] 郭熙,谢文,胡国瑞,等.南方丘陵地区水田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0,16(6):8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