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管理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09:32:11

统计管理论文

统计管理论文范文篇1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资料,有利于企业各项改革措施协调一致、齐头并进地推动各项企业管理朝着科学方向发展。

作业成本计算法即Activity-basedCosting(ABC)是指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其理论基础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作业成本计算法在成本计算方法上突破了传统方法的束缚,使成本核算深入到作业层面。它以作业为单位归集成本,并把作业(或称作业成本池ActivityCostPool)的成本按动因分配到产品。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企业采用了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技术,以满足客户多样化、小批量,并能快速、高质量地生产出个性化强、品种多、批量小的产品。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生产状态由“多人操作一台机器”转变为“一人操作多台机器”。因而,固定制造费用占有的产品制造成本比例大幅度上升。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企业管理者对制造费用的核算作革命性变革,要求把成本核算的重点从直接人工转移到制造费用的合理分配上,以便提高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和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相对于传统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计算法在理论上有本质的突破:作业成本计算法的理论基础可以表述为“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资源是成本的源泉,包括人工、材料、生产维持成本(如后勤、辅助人员工资等间接费用),以及生产过程以外的成本,譬如广告费等。资源(生产费用)按一定相关性进入作业,作业是协同生产中的工作的各个单位。例如售后服务部门,其作业包括受理客户投诉意见、解决产品问题,以及反馈产品信息等三项作业。作业可以看作是连接产品与资源的纽带,不仅产品成本是最终的成本计算对象,处于“中介”地位的作业也应成为成本计算对象。因为作业与产品之间有着更为紧密和直接的联系。因此按照业务作业的耗用量来分配成本,比用产量或工时比例作为分配标准来得更为合理,因而也就更加贴切,更加准确,成本精度也就大为提高。这样一种双重因素连动的成本计算方法,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法的生产量愈大,技术要求愈简单的产品成本愈高,严重扭曲各产品之间的合理成本,并导致成本指标不能真实反映不同产品耗用生产费用的基本面貌。因此,相对于传统成本计算法而言,作业成本计算法在理论上有了本质突破。

二、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计算程序比较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计算程序按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作业消耗资源。即资源所含的价值按作业需要分配到各个作业成本池(ActivityCostPool);第二阶段,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消耗作业。由于产出需要作业,因此要将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成本计算的对象。它的成本计算程序是:归集、分配和再分配。

在作业成本计算中涉及的动因有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按照作业成本计算的规则:作业决定资源的耗用量,资源耗用量的高低与最终产品没有直接关系。我们将这种资源消耗量与作业间的关系。我们将这种资源消耗量与作业间的关系称为资源动因,资源动因联系着资源和作业,它把总分类账上的资源成本(生产费用)分配到作业。作业动因是分配作业成本到产品(或劳务)的标准。它们计量了每类产品消耗作业的频率,反映了产品对作业消耗的逻辑关系。

由于上述二个阶段双重因果连动,使得二个阶段服务于最终产品的作业非常多,选用的作业数越多,计量成本也就越高。作业数量增多所带来的系统监控成本高企,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因此,初次建立作业成本计算制度时,应当注意选用较少种类的但较为典型的作业,一般取20~30种为宜。实现较少种类、典型作业的要求的主要方法是同质归并。即归并同质作业,构成同质成本库。

传统的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的计算程序则是依据各种记账凭证和各种费用分配表,如:材料费用、外购动力费用、工资费用、折旧费用、辅助生产车间费用等分配表,汇总登记归集。其后选择一个或几个具有共性的分配标准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后计入产品成本。

三、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分配标准比较

制造费用的分配是否正确、合理,对保证产品制造成本计算的准确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合理的制造费用分配标准的确定应当满足“共有性”、“比例性”、“可计量性”、“稳定性”等原则。

作业成本计算法采用典型的“成本驱动因子”作为分配标准是对传统的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的一项重大变革与突破。作业成本计算法以成本驱动因素作为连接资源与产品的中介,成本的归集与分配需首先计算作业耗用的资源成本,然后再计算产品所消耗的作业成本。除了产品是最终的成本计算对象,作为中介的“作业”也就成了新的成本计算对象,并成为连系资源与产品的纽带。

按“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的二个阶段方式的归集步骤和选用成本动因作为分配标准,改变了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大一统”和“简单化”程式。细化了成本的归集与分配程序,进一步考虑并反映了不同产品实际耗用资源情况,使之能够针对不同产品实际耗用资源情况,使之能够针对不同产品选用成本动因并作为分配标准分配生产费用,使产品成本的计算更为准确,更加合理。

最终产品归集的作业成本的“估测”实质是计量。一是计量反映的动作效率数量;二是计量作业时间量。前者是指在全部最终产品对作业的需求程度大致均等的前提下,以执行作业的次数为基准来分配(归集)成本。后者是指按最终产品耗用每种作业所需时间来分配(归集)成本。在各最终产品对同类作业的需求程度与执行作业次数完全不相关的情况下,必须采用时间量标准。而传统的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的分配标准主要有:直接人工工时标准、机器工时标准、耗用直接材料量标准以及按标准产量标准等。由于产品有共性,决定了这些分配标准也具有一定的“共性”。对于生产具有这种“共性”产品,而且制造费用比重不大的企业来说或许是合理的。因为按这些分配标准所造成的成本失真,并未超出标准所允许的范围。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单位产品中直接人工工资比例的大幅下降,固定制造费用则大幅度地上升,再按照传统的分配标准,其结果必然导致成本的严重扭曲。

四、作业成本计算、作业管理及其在我国应用的前瞻性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作业成本计算法相对于传统的方法确实有其优越的方面。它能比较客观地、准确地反映企业的销售成本以及存货价值,具有真实性与可信性。但是就我国的整体经济运行现状看,应用与推广实施作业成本的情况下不容乐观。其具体理由有三:

第一,我国企业的生产管理能力相对落后。中国的生产管理模式,可以称之为传统式的生产管理模式。因为中国模式是在50年代照搬前苏联的基础上创立并发展起来的,而且目前尚处于改革的进程之中。

第二,我国上市公司从现有经济体制看,具有不可忽视的缺陷。传统的成本计算法是审计导向型的,存货计价的目的必然要求适应财务报告的目标。从传统成本计算计价法向作业成本计算法转化,注册审计师不一定接受这个转变。另外,传统成本法下提供的存货成本与销售成本不同于作业成本计算法提供的存货成本和销售成本,对于它们之间的差异,注册审计师不一定会接受,且个人经济利益受损的那部分股东也会持反对意见。

第三,作业动因和资源动因的确认和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的工程人员和技术人员来决定的。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作业动因。因而,其可比性和可验证性都不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完善与深入。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作业成本计算与管理的应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它们在中国的应用与推广具有广阔前途。当前,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宣传力度,转变会计业界的观点

我国推行作业成本法的最大障碍是观念上的落后。其表现有三:第一,对成本,管理会计本身的认识不足,长期以来不少企业仅仅将财务会计看成是一种单纯的记账、算账的报账,忽视了会计管理、决策功能的作用。第二,对传统成本计算的局限性、甚至是误导的认识不足。第三,没有与时俱进的态度,对新情况、新市场、新方法不甚了解。因此呼吁加强宣传、推广介绍,引起实务界的重视。

(二)由点到面,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广实施

可以先在小范围内试点,然后推广。目前我国的资金和人员素质都很有限,应先采用作业分析法剔除某些作业,然后按照成本——效益原则对其余的作业排队,先取关键作业作为标准进行作业成本计算。

(三)加强专业人员的后续培训,成立专家咨询机构,以解决作业成本法在实施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统计管理论文范文篇2

众所周知,医学是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统计学更是一门既有复杂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应用技巧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它是科研设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灵魂,应用于居民健康状况评价、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科研,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其教学内容贯穿于研究设计到论文撰写的全过程。如何适应新形势,迅速推广医学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在满足医学科研需要的同时实现医学统计学的自身发展,是医学统计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国医学统计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①教学对象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教学手段落后。②医学研究进一步向宏观和微观发展,信息数据更加复杂化、多元化和大数量化。我们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系统具备较好的独立性、可参与性与知识的全面、系统性,以及多媒体组合的高效性等诸多优点,解决了上述问题。利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让学生做到“所学即所见、所闻即所学”,适当拓宽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灵活性,大大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以创造传统教学手段所达不到的效果。同时,还可利用计算机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并决定进度,实现因材施教。

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现代统计工具从计算器发展到计算机为主,能应用相关的统计软件处理医学科研数据已成为必备的能力。否则,一方面有人不懂得选用正确的统计方法,使大量的信息和统计数据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另一方面又盲目使用计算机和统计软件,不管是什么研究类型的数据都简单地交给计算机处理,用计算机取代统计,势必造成大量统计方法的滥用和误用。医学研究的许多数据关系到病人的治疗、转归,甚至生死,统计方法的误用会导致严重的论理问题。我们利用计算机、统计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摆脱大量的繁琐演算的束缚,在单位时间内讲授的信息量将会大幅度增加。统计学教学不再是数据的罗列和公式的堆砌,而是研究设计的艺术和数据表达的艺术,并使学生体会到统计思维和推理的乐趣。

近年来我们进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积极申报院级教学研究立项的课题:

(1)医学统计学多媒体CAI教学系统的研究和应用(2001年)

(2)医学研究生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2002年)

(3)《心理统计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题库的构建(2004年)

另外开了《医学科研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选修课

二、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

(1)教学内容上所进行的改革,具体做到了“四增三减”:减少了目前已无必要讲授的详细手工计算步骤与技巧;减少了复杂的公式推导,改为公式内涵的剖析;减少了部分浅显内容,改为自学或课堂讨论;增加了“实验设计和调查设计”;增加了“医学统计学软件使用”;增加了“多元统计分析”;增加了“医学统计应用错误的诊断”。

(2)在教学手段上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建立了医学统计学多媒体CAI教学系统;开设了统计学电脑实验课;开设了“医学统计应用错误的诊断”讨论课。

(3)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的改革:着重考核医学统计学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正确应用统计方法和纠正错误能力。不考死记硬背、公式和定理。

三、发表相关论文:

(1)医学科研论文中t检验误用分析皖南医学院学报2002,21(2)

(2)医学科研论文中x2检验误用分析皖南医学院学报(论文待发表)

(3)皖南地区中学生伤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7)

(4)胆石病病因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01,28(4)

四、编写的教材:

(1)《医学科研方法与临床流行病学》(2003.8,安徽大学出版社)

(2)《预防医学》(第2版)(2003.8,人民军医出版社)

(3)《心理统计学》(2004.8,安徽大学出版社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4)《心理评估学》(2004.5,安徽大学出版社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5)《卫生统计学实习指导》(2003.10,安徽大学出版社)

(6)《流行病学实习指导》(2002.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五、成果创新点:

(1)将统计学软件、多媒体教学模式首次引入我院医学统计学教学之中;

(2)将统计思维和科研创造性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3)改革了医学统计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试方法;

(4)首次在我院学生中开设“医学科研统计应用错误的诊断”讨论形式的教学模式

(5)特别注重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统一

(6)编写“医学统计学”相关教材

六、成果应用情况:

(1)已经将改革的内容应用于我院专科生、本科生和硕士生的“医学统计学”;

(2)在本科生和硕士生的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CAI教学”模式;

(3)在考试内容已作了相应的改革;

统计管理论文范文篇3

“统计表”的教学,是初步统计基础知识的起始课,它既不同于计算、应用题等教学,又与计算技能有一定联系,是实践性很强,应用极广泛的内容,而且是下阶段制作统计图的依据。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克服重计算,重应用题解答,轻统计表的倾向,按大纲和教材要求,切实教好。

“统计表”一节共4个例题,在结构上有其共同点:1.确定调查的内容(学生身高,考试分数,男女生人数,试验田播种的亩数等)。2.收集原始数据的方法(记录单的填写,直接记录法)。3.数据的整理。4.数据的分类(栏目的确定)。5.统计表的格式要求与制作。例1、例2是单式统计表,以数据的整理为主;例3、例4是复式统计表,以数据的分类为主。

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明白学习统计知识的意义(为科研、生产服务,是对客观事物的评估,为正确为决策提供依据)。其次才是使学生了解统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会按有关的数据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在教学例1时,教师出示原始数据后,不宜过早也出现教材中已整理好的统计表,而应先启发学生回答问题:“你从手中的记录单中可以看出哪些内容?”(学生的身高、谁最高、谁最矮、1.4米-1.5米的人数……)之后再学习教材,看看教材是怎样整理数据并制成统计表的。这样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对调查内容应怎样取舍,对数据应怎样整理,才能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从而加深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

教学例2前,设问坡度可略高一些:“如果要了解我们班某一次数学测验成绩,你打算做哪些工作?(了解每个同学的分数并做记录,及格人数,不及格人数,按10分一段,数一致各分数段中的人数)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再对调查内容作适当的取舍,并一起完成表头的设计和统计表的绘制。通过默读教材,使所学的知识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统计管理论文范文篇4

论文摘要:医院统计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医院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在医院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当前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围绕此项活动,医院的统计工作应如何开展才能更好地为医院管理服务,充分显示统计工作的魅力,已是摆在医院统计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现代社会已处于信息时代,医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科学的飞速发展使信息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广泛认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疗统计管理已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作为医院管理体系的信息交流枢纽,其作用正在被管理者重视。医院的科学决策应当建立在充掌握院内的各种信息基础上。卫生统计专业性强,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各种信息的可靠性,影响医院经营决策水平,因此,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医疗竞争日趋激烈,医院要加强管理,促进自我生存和发展,不能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必须充分发挥统计职能,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统计信息。只有依据科学的统计信息资料,才能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从而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

一、统计数据的性质

1.1统计信息要有可信度

医疗统计指标在医院质量控制及成本核算中占有重要的比率,统计信息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我们的产出日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医疗工作报表的准确性。不准确的信息将直接误导院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的决策,对医院的规划建设及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实现网络化管理,联网后的计算机不同于单机运行,录入并储存的原始统计数据来源于各个分散的工作站,原始资料收集过程因此就会出现由于操作人员网络操作失误而引起数据错误或丢失等情况,这就要求统计工作者明确统计工作的整个环节,每个统计项目都要遵守相应的统计方法、统计标准、统计起止时间等要求,对随机出现的问题:如临床医生因对某问题理解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填报情况,输入操作员出现的手错等,都要求统计工作者有能力及时发现并解决,对原始数据认真核对,努力减少原始性差错,以保证统计数据的可信度。

1.2统计数据要真实、及时、全面地反馈信息

各类统计数字均来源于医院各科室,统计工作者直接深入科室,把好各类统计数据的第一关,并依据目前的统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建立健全医院综合信息台账,包括人事、财务、仪器设备、科研培训和患者资料等,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反馈给院领导和上级卫生部门,使信息科真正成为管理者的“信息库”。

二、开展和拓宽统计工作职能

2.1全面开展统计工作,加强医院质控工作

卫生统计的工作主要是以围绕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构成整体开展的,这个指标体系说明和研究医院医疗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完整的医疗统计指标对实现医院宏观调控、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医疗效益有重要意义。医疗质量水平高低反映了医院总体医疗水平,根据医院制定总的质量管理目标,把床位周转次数、出入院人数、诊断符合率、平均住院日、无菌切口感染率、临床初诊与临床确诊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等质量控制指标分解到科室,医院定期通报。密切关注医疗质量指标、工作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动态、及时反馈执行情况,为各科室提供相关业务信息服务,并根据年终或季末统计结果进行考核或制定下一年工作计划。

2.2深化拓展统计工作,靠拢医院管理

时代在发展,医院也在发展、改革,我们的统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以往的医院统计工作中,统计工作主要将医院工作完成情况搜集、整理、汇总,进而为医院管理者及各科室提供数据,处于一种被动服务、数据滞后的局面。但是现在医院的改革发展趋势要求统计工作从单一的日常报表等常规工作向多元化、专题化方向发展,扩大统计对象范围,运用统计方法为医院的医疗、管理、科研和教学提供及时、动态的反馈信息,并加强信息预测职能,提供有预见性的数据,为医院制定各项计划、政策提供可行性依据。

2.3统计信息可指导医院管理者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

医院的管理者一定要掌握医院的服务半径、所辖区域人群的疾病分类结构和变化趋势。统计信息可以利用统计数字、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反映医院医疗活动和经营管理情况,同时作为医院信息来源的主体,不仅要掌握医院的纵向发展,还要对院外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据此来确定重点科室、重点科研和薄弱科室要改变发展的客观趋势,以此分配现有的人力、物力和有限的财力,以达到最佳的资源优化配置,为医院创造更佳的效益,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公务员之家

三、建议

提高统计分析水平,当好领导管理和决策的“智囊团”,具体有以下几点:医院设立专门的信息统计机构,配备专门的统计工作人员,健全医院信息网络,从整个医院管理的角度对医院信息统计工作提供组织机构上的保障;医院统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既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又要具备统计专业知识,时代的发展又要求统计工作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所以统计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充分利用专业特长帮助医疗科室进行课题设计、数据处理,使统计职能深入人心;为医院决策提供可行性论证,使统计广泛应用于医院管理决策、医疗质量监督等各个方面;统计工作者要得到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应主动承担重要任务,增强医院统计参与管理的意识,主动跟踪医院管理,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综合收集、利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为医院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服务,真正成为医院管理者的参谋部和“智囊团”;定期或不定期做好统计分析及统计信息反馈工作:每季、半年、年度做定期综合性统计分析,其内容包括门诊及临床各科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经济效益及病人满意度等。并从纵向(与往年同期比)、横向(与同级医院比)以及目标完成情况等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影响医疗工作的各种正负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时提供给医院及有关部门。院领导往往据此主持召开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医疗质量分析会,并把统计分析报告进行宣读,对于成绩及问题进行全面讨论,给予表扬和批评,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在日常工作中,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做专题性调查,写出不定期统计分析;改进统计方法:医疗评价更合理在诊断质量评价上,以前我们只评价门诊/出院诊断符合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仅这两项指标不够全面,又把漏诊率、待诊率、入院3日确诊率纳入考核项目,对诊断质量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并把一目了然、反映不出诊断水平的疾病,如大部分骨折、烧烫伤、原因明确的中毒和部分创伤等剔除,使其不参与诊断符合率的计算。

两点体会:第一方便了领导对统计信息的利用,为医院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第二有效地发挥了统计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于承浩.统计信息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医院统计,2002;9(2):99-100.

[2]张翠红.统计工作与医院的综合管理.地方病通报,2002;17(2):82-83.

[3]侯世方,孙长福.统计职能在医院信息网络建设中的拓展.中国卫生统计,1999;16(5):275.

[4]马天华.浅谈医院统计职能的拓展.中国卫生统计,1999;16(4):202.

[5]赵雯.搞好医院统计要处理好八个关系.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1999;6(3):237-238.

统计管理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燃料统计核算;企业成本;改革

一、前言

电力资源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工业的建设,火力发电作为我国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发电形式,其燃料统计核算管理的效率和核算的准确性直接关系着火力发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企业的发电成本。因此,加强燃料统计核算管理,有效控制燃料统计与核算的呈现是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当前电厂燃料统计核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可靠的核算人员。电厂燃料的统计需要由专业的统计人员来进行,从目前来看,我国很多电厂燃料统计人员普遍缺乏对核算管理工作的重视,流程不清,过程不明,统计数据存在的误差较大,专业技能不过关,严重影响燃料统计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无法为燃料核算管理活动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导致核算管理效率低下。统计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缺失导致火力发电厂数据分析与收集过程中缺乏科学可靠的数据参考,难以有效计算出火力发电厂每一个生产环节所需要消耗的燃料以及燃料燃烧的损失。所以,必须要加强对电厂燃料统计人员和核算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二)燃料数据采集不规范科学。燃料的燃烧是电厂发电的首要环节,通过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实现电厂企业的供电要求,获得电厂企业的经济收入。但是从电厂实际运营状况来看,由于火力发电工作所涉及到的工作环节较多,人员复杂,设备项目多样,在生产期间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影响火力厂燃料统计的效率和质量。工作人员在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行业标准与规范来进行,有的电厂管理人员缺乏对数据采集工作的重视,上行下效,导致数据采集与记录活动错误频出,难以保证燃料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增加了核算工作的难度,影响核算质量,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重要指标的核算结果不准确。燃料统计数据的核算管理需要依据一定的指标来进行,但从目前电厂燃料统计情况来看,很多部门缺乏正确进行指标的设置以及标准的确定,流量统计与核算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与参考。工作人员在实际统计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计算,容易出现数据的错误。同时,电厂普遍缺乏严格的审计要求和审计标准,盲目计算的问题严重,难以真实反映火力发电厂的实际消耗染料的量,造成燃料浪费,严重影响燃料的应用效率和应用价值。其次,发电厂燃料计量单位为吨,燃烧之后产生的电能的计量单位为焦耳,所以在燃料统计核算过程中,需要进行很多能源数据单位的换算,换算过程涉及到的内容较多,过程较复杂,工作量较大,由于换算人员自身水平和精力的问题容易出现换算结果失误,而影响企业燃料核算质量,导致企业发电成本的上升。

三、加强燃料统计核算管理提升企业燃料管理水平的相关对策

(一)加强燃料的验收管理。加强燃料的入厂验收管理可以为后续燃料统计核算管理活动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能够排除潜在成本增加的隐患。首先,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计量设备的管理与控制,保证计量结果的准确性,使计量设备一直保持清洁的状态,定期检定对衡器,保证设备的使用效果。工作人员必须要按照相关标准与规范进行准确操作,真实记录测得的数据,不能随意进行数据的更改与变动,严格记录验收数量并及时上传和打印计量数据报表,为统计人员提供可靠确切的原始数据。其次,电厂需要重视对燃料验收人员的业务培训活动,提高验收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使得计量工作能够科学准确地进行,有效控制发电企业的燃料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二)设置专门的燃料统计与核算机构。电厂企业在进行燃料统计核算管理与成本控制过程中,必须要立足于当前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核算工作开展现状,结合企业的规模、生产效率、生产设备以及生产环节设置专门统计核算的机构与部门,加大对燃料统计核算工作的宣传,提高全体员工对燃料统计核算重要性的认识。专门的统计核算部门仅进行全厂数据核算与统计工作,保证部门工作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加大对燃料数据监管力度,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统计核算机构的工作人员负责电厂燃料统计数据的整理采集与制作处理,通过高质量的部门建设与制度规范保证电厂燃料数据采集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为企业的决策与发展提供数据参考,提高电厂燃料的利用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目标。(三)完善核算管理模式。从目前来看,很多电厂燃料管理与核算方式仍然比较落后,核算效率低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进步使得企业的核算管理工作发生了极大地提升,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可以借助于电子信息技术得到升级与优化,通过专业的会计软件系统将燃料的测量、结算以及合同有效地融合到一起,从而可以减少人力工作量,避免人力管理工作的问题,提高核算的准确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者对其进行了全面的剖析,电厂燃料统计核算管理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电成本与经济效益,是电厂管理活动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主要针对燃料统计核算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指出加强燃料统计核算管理,降低企业发展成本的相关对策,希望能够全面提升电厂的经济效益,促进电厂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薛翠英.火电厂燃料统计与核算方式改革探析[J].化工管理,2015(06):144-148.

[2]付仲伟.火电厂供电煤耗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02):166-169.

统计管理论文范文篇6

医院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医院发展、医疗资料的利用、医疗护理质量、医技科室的工作效率和全院的社会效率、经济效率等情况进行科学的搜集、整理、分析,实现统计服务及统计监督职能。同时医院统计工作具有社会性、时间性、准确性、预测性、服务性、共享性。因此统计信息在医院可持续发展中提供了准确、及时而全面的数据依据,为医院的管理发挥出统计信息应有的价值。

1统计信息为提高医院医疗质量提供准确的信息源

医院医疗质量影响到一个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医疗效果,关系到医院的基本医疗质量和社会信誉。利用统计综合分析中的医疗指标、质量指标来保证统计信息的准确来源。加强医院管理,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反馈疾病的发生及其规律。

利用诊断质量指标综合反映医院住院医疗质量和管理状况,评价医生业务水平。利用治疗质量指标观测直接影响医疗终末质量。利用工作效率指标反映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利用单病种质量指标来反馈主要包括住院总费用、医疗水平、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广大患者对医院的信誉度。利用医技科室质量指标来管理大型医疗设备运营情况,为医院的持续发展提供可靠数据依据。

2统计信息是医院实施量化管理的数据资源保证

现代化医院离不开科学的决策,科学的决策离不开及时、准确、全面的统计数据,医院卫生统计能够迅速反映医院管理活动中的动态变化指标情况和历史全貌,为制定医院质量管理指标和计划,监控方案的实施过程,总结项目工作经验教训,提供可靠的、权威的数据资源保证。

准确、及时、全面的统计信息开阔了领导的思路,提升了领导的思维层次和领导能力。管理者通过统计信息获得资料,通过资料发现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途径;如:通过对工作效率指标的分析,加强对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和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的管理;通过对诊断质量指标的分析,加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生的业务水平;通过对治疗质量指标的分析,强化对治疗患者出院情况的正确填写,真实反映医院的治疗质量;通过对医技科室质量指标的分析,了解医院大型设备的使用情况,掌握医院的经济效益;通过对费用结构指标的分析,认识医院效益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在总费用不变的情况下,如何降低药费构成比,相对提高医疗服务费用比例,从而提高收入“含金量”,此同时患者得到合理的用药和优质的服务;通过对单病种质量指标的分析,控制单病种费用,提高医疗质量。打出医院的医疗品牌,提高医院在社会的信誉度,树立医院的知名度,为医院获取社会效益。

3统计分析是医院管理的科学依据

统计管理论文范文篇7

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自50年代起,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正规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在生产企业,以产值产量统计为核心;在流通企业,以商品购销调存统计为核心。从班组起,就建立了规范的登统制度,严格地按统一规定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进行核算。但近年来,我们在调查研究和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中发现,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明显减弱。一是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被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二是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国有、集体发展到包括私营、个体、股份制、外商投资等多种形式并存,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也日益多样化,许多新企业应运而生。在这些新成立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像老企业那样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国家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

由于企业统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所以统计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参考作用就有所减弱,或者说就没有发挥过太大的作用。作用越小就越得不到重视,越得不到重视就越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之所以陷入这样一个怪圈,笔者认为主要在于企业管理者和部分统计人员或是对统计工作的内容了解不够,或是对统计工作的性质认识不清。这些“不够”与“不清”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认为统计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是反映计划完成情况、为计划而服务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的地位和作用应该弱化;二是认为统计是为政府统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服务的,只是为了完成上报任务,工作越多企业负担越重;三是认为统计对企业而言,主要是在总结工作时充实一下工作报告,对经营决策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四是认为统计仅反映生产经营的规模,而当前企业经营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盈利为目的,这只有依赖于财务与会计的工作,统计无能为力。

针对这些问题与认识,我们有必要明确,对企业来说

统计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正因为如此,统计信息正越来越多地和其它信息结合在一起,如情报信息、商品信息等;而诸如此类信息,尚能以统计数字显示或以统计数字为依据,则可利用程度也大为提高。二是综合性。世间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社会、文化、科技各个领域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涉及宏观与微观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

由统计的特性所决定,如果一个企业建立或完善了一套既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工作制度,那么,这套制度对企业而言,将具有以下作用:

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也可以反映企业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动态。从现状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目前的各种社会与自然属性,反映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等各方面情况。从动态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技开发、经营销售(或称市场营销)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预测未来趋势。

既可以反映企业的规模,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结构。从规模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生产规模、营销规模和盈亏规模,等等。从结构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等等。

既可以反映企业的速度,也可以反映企业的效益与效率。在速度方面,对物质生产部门而言,主要反映生产(包括产值产量等)的发展和增长情况;对非物质生产部门而言,主要反映劳务服务投入的发展与增长情况;不论任何企业,都还可以反映人、财、物的投入及盈亏增长或下降的情况。在效益与效率方面,不论何种类型的企业,都可以以人、财、物、时间诸方面的投入与生产和劳务方面的产出成果进行比较。

既可以反映企业的诸多数量特征,也可以反映企业的一些质量特性。在数量方面,包括了企业产供销、人财物投入与产出等凡是可以量化的方方面面。在质量方面,则主要是反映企业的产品质量、维修质量、设施质量和服务质量。

既可以反映本企业的情况,又可以反映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方方面面。本企业的情况,前面已经明确。与本企业有关的情况,则范围很广、内容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内外范围内,与本企业有联营、合资或者协作、配套关系的企业的情况;二是国内外范围内,与本企业生产同类产品或提供同类服务的竞争对手的情况;三是国内外范围内,本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者、消费者的基本情况及信息反馈;四是国内外范围内,本企业产品或服务已经占领或将要开拓的市场的各种信息;五是国内外范围内,对本企业经营将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信息。

统计的作用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就应该考虑,怎样进行改革,才能建立更为有用有效的统计制度所谓统计制度,我以为主要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方式的确立,二是统计内容及其计算方法的确定。

1、关于管理体制与运行方式

长期以来,企业主营业务统计大都由计划部门负责。在生产型企业和流通型企业,统计信息运行方式都是从下至上的单向纵向运行,则统计数据由班组(柜台)到车间(商品部)到计划部门,计划部门汇总后再呈企业领导,并对外报出。而在一些劳务型企业,如宾馆饭店社会旅馆等,主营业务即接待人数的统计则由客房部或业务部负责。不论何种类型的企业,其非主营业务的统计如附营业务统计、人员工资统计、基建技改统计及科技开发统计等,都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并分别向主管领导呈送并对外报出。这种管理体制及运行方式至少有三个弊端:一是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从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多侧面多角度、从经营管理的全方位来综合考虑企业需要的各种统计信息,以及怎样搜集这些信息;二是对企业目前搜集汇总的各种统计信息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配套综合分析,使信息的利用仅停留在初级层次;三是企业各部门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换与共享,也使信息的可利用范围及程度要打一些折扣。至于部分近年来新成立的企业,根本就没有考虑建立统计制度,仅是由财会或业务人员代报统计报表,当然更难以在经营决策中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在目前体制下,仍有一些企业领导重视统计工作,赋予主营业务统计部门负责设计本企业统计制度及综合各种统计信息。但从整体着眼,这样的企业并不是很多。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改革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设立综合统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

笔者认为,不论何种行业的大中型企业,都应设立综合统计机构。如果企业从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目的出发,不设独立的统计机构,那么也应在其他机构中设立综合统计岗位,明确其职能,并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综合统计机构或综合统计岗位应具有以下职能:

设计并制定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信息的报送要求。要充分考虑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需要,考虑企业面向市场、参与竞争的需要,把政府统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同本企业的实际相结合,提出完整的指标体系并分解到各个部门、单位,明确其报送或提供的时间、内容及方式。明确各部门的统计责任。

收集、审核、汇总、提供各种统计信息。一是要对应由综合统计部门负责且由各级单位层层上报的信息进行审核,而后加以汇总;二是要收集审核本企业其他职能部门负责汇总的信息;三是要搜集分析本企业以外但对企业生产经营有参考价值的各种统计信息。在此基础上,该部门一方面应完成各种统计报表的对外报送任务,另一方面应负责向本企业领导和各有关部门提供其所需的统计信息。

利用各种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一是利用某一种信息进行简单分析,如分析生产进度情况;二是利用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如利用生产、盈亏、质量、销售、市场行情等多方面的统计信息分析产销增减原因;三是利用各种统计信息对企业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分析研究的方法、形式可因研究内容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其结果应以分析研究报告的形式体现。

企业综合统计人员应具有较高素质,不仅掌握统计理论与分析方法,还应熟知本企业业务工作流程和各部门职能,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和计算机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在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可考虑设立总统计师岗位,以领导综合统计部门并使其有效发挥其职能,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

第二,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

在现代企业中,无论是直线职能制还是事业部制,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都决不仅限于计划统计部门内部。如劳资部门掌握机构人员数字,基建部门掌握投资数字,技术部门掌握技改数字,营销部门掌握销售数字等。因此,为确保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应该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要特别重视一些被忽视的部门的信息。

第三,将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行

这种信息运行方式应该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各种基础信息由各基层单位(如班组、柜台)向各职能部门运行,满足各职能部门的汇总需要;二是各职能部门的专项信息向综合统计部门横向运行,满足其综合对比及分析研究的需要;三是经过加工、分析的各种综合信息由综合统计部门向企业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多向运行,分别满足其管理决策、研究问题和了解情况的需要。

2、关于统计内容及其计算方法

由于计算方法可以写成若干部实用手册,且方法是由内容所决定的,所以本文在此仅就内容做一扼要概括,方法问题暂且从略。在内容上,主要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已有的内容。目前,国家基层表制度要求一定规模以上企业填报的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企业主营业务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情况,人员及工资情况,能源及原材料消耗情况,科技开发情况及附营业务情况。这套指标体系已经比较简要地反映出企业产供销、人财物、投入与产出的基本情况,企业统计人员及领导者都应深刻了解认识这套指标的涵义和作用,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这套指标反映、分析、研究生产经营中的问题。由于这套指标是从国家宏观监测需要考虑的,因而比较简单,企业还应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不同的部分增加相应的内容。

统计管理论文范文篇8

1count,counta,countif函数

语法:count(值1,值2...)统计给定值中数值的个数

counta(值1,值2...)统计给定值中非空值的个数

countif(统计范围,条件表达式)统计给定范围中满足条件的值的个数

其中:值1,值2等可以是一个常量、单个单元、一个单元范围,统计范围是被统计值的单元范围,条件表达式是字符串格式如“=强风化”或“>20”形式的统计条件(详细表达方法参见Excel在线帮助)。

该类函数常用于地质要素的分类计数统计,结合counta和countif可以对某一地质要素的分布及各类现象出现的机率或所占百分比进行统计分析。

例:要对平硐中水文地质现象作统计,可以将整个硐段分为干硐段和有水段。对有水段又可以具体分为湿润、浸水、滴水及涌水等情况,沿硐段的深度进行资料收集后,列于下表:

上表中A、B、C、D、E栏为实际收集的平硐水文地质现象资料,E栏中干硐段用空白表示,有水段按分类填写,这样便于统计。D栏为段长计算(D2=C2-A2),D9为段长合计(=sum(D2:D8)),E9为有水段数(=counta(E2:E8));G、H、I栏为统计结果,其中段数H3=countif($E$2:$E$8,”=湿润”),其他几栏类似地拷贝该公式修改第二个条件参数即可,而百分比I3=H3/$E$9。

2sum,sumif函数

语法:sum(数1,数2...)计算给定数的和

sumif(条件值范围,条件表达式,统计范围)计算给定范围中满足条件的数值的和

该类函数主要用于求和,特别是按条件求和sumif在地质统计中十分常用,应灵活掌握。

上例中,仅统计段数实际上意义并不大,我们常常需要的是某类水文地质现象在整个硐段中出现的机率即其所占段长与总段长的百分比,这用sumif即可方便统计出来。就上例而言,我们可以在统计结果表中增加一栏“段长”,其值为sumif($E$2:$E$8,”=湿润”,$D$2:$D$8),然后与总段长相比即可计算出某类段长的百分比来。其他的类型修改相应的条件项就可以了。

统计管理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基层统计站;统计规范;统计管理

国家统计局公布“初步核算,2006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这一数字来源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基本统计调查对象逐级经上报、整理、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可见,基层统计是构成国家统计的基石,基层统计工作的质量决定了国家统计数据是否正确、科学、权威。基层单位的统计工作是整个宏观统计的源头,是统计工作的起点,要确保统计信息的质量,就必需重视基层,夯实基层,才能使整个国民经济保持协调、稳定、快速、健康发展。十七大的胜利召开为我国今后经济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统计部门作为国家发展数据的权威机构,责任重大,应狠抓数据质量,切实做好统计工作。因此,基层统计站的建设显得至关重要。作为一名直接面对统计调查对象的基层统计站工作人员,感触颇深,下面就以近二十年的工作经历对此作一探讨。

一、当前基层统计站的工作现状、存在难点及成因分析

1.省市政府对统计工作日益重视,多次发文要求各级政府、单位要切实加强基层统计工作,要求各基层统计站选聘站长、首席统计员及助理统计员并给予相应的货币补贴,组成较为稳定的基层统计工作班子,自此,基层统计机构得以健全,统计力量得以加强,统计质量得以提高。

2.报表收集是基层统计工作中的最大难题,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基层统计部门汇总、上报进度,妨碍了统计工作的正常秩序。虽然统计部门对每份统计报表上报时间都有明确规定,但相当一部分企业仍迟迟拖报,需经多次电话催报,个别企业需由统计部门开出催报单后才将报表报来,出现这种现象有几方面的原因:

(1)统计制度与会计制度的时间差,这是造成基层统计报表难以收集的最主要因素。据了解,很多企业规定每月最后一天结账,而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超前于会计制度,且遇节假日非但不延迟反而要提前报送。如工业产销总值及主要产品产量(B201表)规定每月28日即报,可这时企业未曾结账,产口出入库数还无法确切提供,只能是有多少报多少,无形中低报了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等指标。

(2)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不重视,总认为这纯粹是为政府服务的,对企业自身没什么用处,能享受到政府优惠政策或奖励的只是极少数规模大的企业,绝大多数企业无资格享受。

(3)企业统计人员不重视且更换频繁,因为他们很多人本身是会计人员,兼做统计,认为自己的主要岗位是会计,而后才是统计,当统计工作与会计工作相抵触时,往往是先做会计工作,之后才做统计工作。

(4)多头报送也是造成报表难收集的一个原因,企业除了向统计部门报送报表外,还需向各行业主管部门报送报表,加大了企业统计人员的工作量,而这些报表究竟发挥了多大用处还有待考证。

(5)统计部门与企业缺乏沟通,工作方式、方法生硬,统计报表没完没了,企业怨声载道。

3.统计数据受政府强力干预

我国虽已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但计划经济的统计管理模式依然存在,每年初的经济指标任务层层分解下达,且有愈演愈烈,愈来愈复杂之趋势。今年是实行绩效考评的第一年,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统计数据的结果,政府对统计数据的质量要求更高了。尽管任务年年加码,却也能年年超额完成,丝毫不受天灾人祸的影响。基层领导为保住乌纱帽,是你要多少,我就有多少,统计数据的真实性由此可见。

4.基层统计基础规范工作也较差,表现在:

(1)报表数据质量不容乐观,以我经手的4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例,每月平均有30笔左右的错误,主要是漏填、错行、累计数报成当月数、计量单位错误、单价偏差过大、逻辑错误等,为修改错误要来来回回好几遍,加大了无谓的工作量。

(2)“三无”报表时有出现,有些企业统计人员忘性大,只顾着填数据,一填完就发出去,企业名称、企业代码、填表人等标识统统没填,为寻找这些无主报表花费了很多时间,甚至耽误了上级汇总。

(3)对统计台账不重视,不按规定程序先填台账,再填报表,而是直接从财务账簿中读取数据,过后再补台账,以至于有时会出现账表不一现象。

(4)持证上岗制度还有待加强,有些企业人证不一,做统计工作的是这个人,持证的却是另一个人,或因企业人员流动性大,刚培训完就辞职走人,而新接手的未培训,个别人员甚至连上岗证还未到手就走了。

5.统计部门地位低下,且远远低于税务、银行、海关、工商等部门,很多群众都认为,统计部门可有可无,甚至还有不知统计为何物的人;社会公众统计意识薄弱,存在少我一个不少,多我一个不多的消极思想,总觉得国家统计数据与个人没有直接影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平时统计宣传少而又少,只有大型普查时才见到统计宣传。

6.统计法律法规意识薄弱,领导干扰现象严重,统计执法难执行。当前,各级政府为留住企业,执行“亲商”政策,严令禁止各部门以各种名义下企业检查,即便是因企业不履行有关义务而需执法时,总有领导出面为其说情,统计执法就不了了之,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

二、现从统计站的工作角度谈一些个人设想和建议

综上所述,基层统计站建设近年虽有较大改善,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亟需解决,这也是打造“科学统计、依法统计、阳光统计”,实现“内创和谐、外树信誉、优质服务”的关键所在。2007年开始,各级政府执行绩效考评制度,全方位、深层次地对政府工作政绩进行科学客观地评价,其中各项经济指标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这无疑是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使本部门能在年终绩效考评得高分呢?从统计角度来说,应从夯实统计基础,强化统计规范,加强统计管理方面入手。基层统计站犹如“夹板层”,对上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及名目繁多的各项检查,对下要千方百计地让企业按时保质报送。

.积极推行“在地统计”管理,以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在地统计即按企业生产经营所在地归入当地统计范围,在地统计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统计原则。推行在地统计有利于全面囊括统计调查对象;有利于真实反映社会发展情况;有利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2.建议成立统计事务所,全面企业有关统计业务。从企业统计登记、搜集凭证、建立台帐、编制报表等一系列统计工作。统计事务所统计业务可极大提高统计基础规范、统计报表质量及统计时效性,是统计管理制度的创新,符合我国基层统计的实际需要。统计机构可依照《公司法》成立,具有法人资格,自负盈亏。统计可大力推广。

3.建议建立统计机构垂直管理体系,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垂直管理,职责明确,上一级管好下一级。这种管理体系的优点:一是可减少甚至杜绝地方政府对统计工作的干预;二是有利于各项抽样调查及普查的开展;三是有利于基层报表直报制度、基层数据库和超级汇总制度的实施,提高统计质量,通过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统计机构的职责实现统计工作的新局面。吉林、山东等地率先执行垂直管理体系后所取得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4.建立一套完善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数量不多、功能齐全、易于操作、能与会计制度较好衔接的统计报表制度。既要大胆删减已经过时或现存作用不大的部分统计指标,改变各专业各自为政、重复交叉、互不衔接的局面,努力提高统计工作的整体性和集成化水平,实现统计信息资源优势互补、优化组合,尽量减少无效劳动,同时又要注意紧紧围绕党政领导及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适时调整统计指标,完善调查内容,使指标设置更科学、合理,并能快速便捷地从财务数据中读取数据。

5.加强与企业统计人员联系沟通,包括工作沟通和感情沟通。具体做法是:一是每半年召开一次规上企业统计人员会议,培训专业知识,对工作中的问题释疑解惑,传达最新统计精神。二是每年评选一次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精神与物质奖励,让企业统计人员在感觉到工作受重视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温暖;三是组织有关人员外出学习考察,既学习了他人先进的工作方式,又放松了心境,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中。四是建立报表友情催报制度,即在每份报表报送的前两天,通过发送传真提醒企业统计人员可以开始准备有关工作,并将填报中需要注意改正的问题一一列明,此举试行一年来收效甚大,受到企业统计人员欢迎;五是有计划地安排时间下企业具体指导,查看企业是否按规定持证上岗、留存报表、建立台账、数出有据;六是逢年过节时可通过短信等形式问候祝福,为他们的私人事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们在工作之余能感受到我们的关怀。通过联系加深了感情,使企业统计人员从个人感情上愿意从事统计工作并自觉地将工作做好。

6.强力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建立统计数据库,使统计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各基层统计站配备计算机、传真机等设备,建立数据库,让数据库系统的存储、检索、统计功能取代传统手工统计整理工作,实现统计信息加工整理的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通过利用计算机、传真机等设备,使统计资料的整理上报方便快捷。建议逐步推广网上直报范围,既能方便企业,又能缩短上报时间。

7.加强学习培训,一方面要对各级统计机构中统计人员要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形成定期的学习制度,提高统计机构人员自身业务理论素质,从而能更好地指导企业;另一方面在企业统计人员上岗培训中应重点进行具体业务培训,针对现行统计报表制度中的每一项指标进行认真讲解,务必使大家弄清弄懂每项指标如何从财务数据中取值,如何计算,得出统计报表中所需的数据,这是提高报表质量的最有效途径。

8.在全社会加大统计宣传力度,拓宽统计宣传渠道,提高公众统计意识,让统计成为全民关心的事业,要让群众认识到统计数据与我息息相关;同时,要加强统计执法力度,对干扰执法的个别领导给予行政警告,记入年终考核,提高《统计法》威信。对严重违反统计法规却不接受整改的企业坚决予以处罚,并在社会上公布,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9.建议当地政府制定一些有关奖励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扩大经济总量。如市政府2005年曾对新增产值千万元以上工业企业给予流动资金贷款贴息;2006年对当季度产值同比增加1500万元以上、累计产值同比增加数按季度平均达到1250万元的企业给予安排火电富余电量,在现行电价基础上每千瓦时降0.1元,很多企业因此得到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的奖励,生产劲头更足了,建议今后可多制定一些奖励政策,如节能降耗奖等。

参考文献

[1]/tjgb/ndtjgb.2007.8.1.

[2]罗放华.统计制的理性探索.统计研究.2007.5.

[3]陈志林.统计中介应运而生[J].中国统计.2005.7.

[4]范宝良.基层统计报表收集思路.中国信息报.2007.8.

统计管理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捕捉热点价值观人生观责任感主人翁

学科教学是“育人”的载体,教书最终是为了“育人”。《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后面简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并且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里要“育”以主动发展为基本生存方式的人,如何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教育功能,通过数学教学这一重要途径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总目标的实现。这是一个在每天每节数学课的教学过程中,坚持不懈的渗透和体现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的过程。它与教学数学知识不矛盾,相反,只有借助于数学知识的教学才能实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我任教六年级数学时,使用的教材是2002年审查通过的九义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教过毕业班的老师都知道,毕业总复习教学在本学期非常重要。如何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体现“课标”新理念,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上出调动起学生积极性的课。为此,我有意识的运用多媒体,开发和挖掘育人资源,注重学科的德育渗透,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以毕业总复习《统计图》这节课教学为例,将我在毕业总复习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捕捉热点,有效育人的教学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捕捉课堂热点渗透价值观教育

“课标”总体目标要求:“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我在总复习《统计图》教学时,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成为学生的展台,努力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前我布置了一次调查活动:每人都去搜集统计图,从报纸、杂志、书籍搜集或从网上下载均可,上课时比一比,谁搜集的统计图最多。那天上课时,我请学生一一报出搜集统计图的幅数,大家都有争第一的愿望,课堂气氛热烈。接着我让学生们在四人小组中交流,并且提出交流要求: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统计图,说说喜欢的原因,从中得到什么信息,有什么启发。此时我也加入小组交流中,从中得到了需要的信息。通过小组交流,学生们交流的话题多起来了,我趁热打铁,请愿意向大家展示自己喜欢的统计图的同学上台,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出示,学生们纷纷上台,积极参与,上台的同学都能给大家带来各方面的启示。其中有位同学分析“市民心中最理想的置业板块”,只见他出示了“青山湖板块”,“红谷滩板块”“赣江沿线板块”三幅条形统计图,从地段和配套、景观、自然生态、人文环境几方面综合分析得出以后买房子,建议买青山湖板块房,精彩的分析博得大家阵阵掌声。大家交流得正起劲,这时有一位同学出示一幅“七星K线走势”折线统计图,他从37期到48期这十期中奖号码走势,得出号码2、4中奖概率大,并且说:“我以后每次买就选号码2、4,中了奖就好了,以后就不用像父母那样辛苦工作。”听他这么一说,下面就像开了锅,大家说什么的都有,还有不少想跟从的,我针对交流中“买中奖”这一热点话题,指名学生发表意见,有学生引用寓言守株待兔,说明人不能存有侥幸心理而生活,也有同学说“买中奖”和一样,完全凭借运气,我顺水推舟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买的成年人而言,最大的魅力就是使人一夜暴富,这很容易诱发人们产生孤注一掷的赌徒心理,成年人尚且如此,我们同学尚未成年,心理比较脆弱,分辨能力低,更容易滋生侥幸、投机的思想而难以自拔”,趁此时对学生进行了一场价值观教育。听我这么一说,学生纷纷表示,自己现在得抓紧时间学习,买只能玩玩而已。相信通过这次课堂交流,没有谁会指望靠“买中奖”一夜暴富,树立这种没出息的价值观。

二、捕捉校园热点渗透人生观教育

《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标准》的这一理念与“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紧密相关。细心观察,在校园里能够捕捉到丰富的教学资源。

达尔文说过:“就我记得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校园里奥运会、超级女生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在毕业总复习《统计图》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时,我运用课件出示刘翔运动场上比赛的图片,让学生介绍刘翔的业绩,想到金牌的背后是付出的汗水。我接学生的话说:“刘翔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亚洲人的骄傲,他实现了亚洲人的梦想。我知道,同学们最近目标是考上心仪的中学,我对你们很有信心,你们有信心吗?只要拿出刘翔拼金牌的精神,现在上课认真听讲,多提问题,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扎实的文化基础,将来也能够像刘翔一样有出息,为国争光、做出贡献。”接着课件出示:“28届奥运会各项金牌获得枚数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我国近五届奥运会金牌获得情况统计图”(折线统计图),“28届奥运会各项金牌获得枚数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学生很快说出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同时很好地受到了一次爱国、爱学习教育,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起了一定的作用。练习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四位超级女生的相片,统计班上同学支持各超级女生的票数,接着出示希望工程图片,继之出示我国青少年失学原因调查:(2004年对我省10000名失学青少年调查)家庭贫困、家庭变故、疾病、厌学(社会影响)、其它统计表,要求制成适当的统计图。完成后让学生发表看法,再一次让学生受到人生观教育。

三、捕捉社会热点渗透责任感教育

“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近年,全国遭遇重大疫情,非典型肺炎侵害人类,这一内容就在学生生活中,发生在学生身边,学生亲身经历过。何不捕捉这个社会热点内容,进行国情教育,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在教学中能做的是力求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

在毕业总复习《统计图》教学给学生提供表现舞台,进行完学生交流环节后,我用征询的口吻说:“老师能不能也展示一下自己搜集的统计图?”学生同意后,我运用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示了“北京‘非典’新增和疑似病例时间变化”,“全国‘非典’病例时间变化趋势”,“战胜‘非典’信心指数”,“部分东亚运动会国家获奖情况”统计图。出现了这一幕:

师:请仔细观察这几幅统计图,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生:全国‘非典’病情非常严重,其中北京‘非典’病情特别严重。

生:全国‘非典’病情虽然非常严重,但随着时间变化,病情在好转。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北京‘非典’新增和疑似病例时间变化统计图和全国‘非典’病例时间变化趋势统计图都是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反映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师:不错,能根据统计图的特点来判断。

生:我看到我国体育发展很好,得了好多金牌。

师:从中你想到什么?

生:我们要向运动员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师:从第四幅统计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大多数人对战胜‘非典’有信心

师:(满含激情)‘非典’固然可怕,我们国家领导非常重视,组成了专家小组,预防工作及时,控制措施到位,只要我们拿出运动员在比赛场上拼搏精神,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相信战胜病魔的日子指日可待!

师:虽然大多数人对战胜‘非典’有信心,但少数人对战胜‘非典’信心不足,还有1.1%的人没有信心,你们准备怎么做?……

学生们在老师的激情下,情绪高涨,课后,班上学生纷纷做起了宣传员的工作,教师的一席话,无疑树立起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由此,我深受启发,捕捉社会热点,实现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巧妙融合,会收到出人意料的育人效果。

四、捕捉生活热点渗透主人翁教育

“课标”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