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自评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22:46:16

实训自评总结

实训自评总结范文篇1

关键词:数控加工;实训教学;项目教学法

1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植入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项目教学法以结合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的项目任务为载体,由教师负责指导、学生自行完成项目的一种教学方法。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数控加工实训中,可促使该门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备极高的教学应用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1有利于满足数控人才培养需求。我国对数控人才的需求始终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数控人才的独立操作能力是用人单位比较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用人单位对数控人才最为基本的要求。鉴于此,学校在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中,应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予以重视,并通过项目教学法的有效植入,让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独立操作的目的。整个项目从信息的收集到方案的设计、实施,直至运作评价全部由学生自行完成,可为其今后上岗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项目教学法的植入有利于满足数控人才的培养需求。1.2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实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实训中需要反复地练习,整个过程较为枯燥。而项目教学法的植入,除了可以使学生自主掌握学习节奏之外,还能使其独立完成模拟的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真实体验到数控加工操作,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1.3有利于模拟真实生产环境。项目教学法是依托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展开的,通过对生产现场的模拟,以及各个区域的设定,来实现教学目标。当学生在这个环境当中进行实训课程的学习时,仿佛置身于企业的生产现场,由此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紧密地联系到一起,从而真正意义上地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法是对数控操作环境的模拟,这样能给学生带来真实的体验,在辅助教学的同时,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1.4有利于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对于数控加工专业而言,其最终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能够独立上岗操作的技能型人才,正因如此,实训成为该专业的重点课程之一。由于实训课程具有实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项目练习是必然需求。虽然采用单一的操作实训也能使学生掌握数控加工的操作要领,但效果却并不明显,并且也无法使学生对零件加工的操作流程进行有效地控制。同时,单一的操作实训,过程比较枯燥,时间长了,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会影响教学效果。项目教学法的植入,可将在课堂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进行实训,由此可使实训教学效果获得显著提升。

2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中植入项目教学法的实践策略

2.1项目准备。在数控加工实训项目的准备阶段,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项目,确保项目任务与生产实际相联系,既能够满足学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的需求,又能够巩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确定实训项目的情况下,教师可先向学生出示一件具有应用价值的产品,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后,将学生分成五人一组的实训小组,要求实训小组利用数据车床完成对产品的加工。实训小组要分解项目任务,分别完成产品草图绘制、加工工艺制定、加工程序优化、加工方案实施等任务。2.2项目实施。在确定数控加工实训项目之后,学生要围绕项目目标制定生产加工计划,分析图纸中的内容,明确具体实施步骤。实训小组要对零件图进行识别,确定加工工艺,选择所需的加工设备、耗材,在模拟仿真的环境下进行下料加工,在完成加工之后检测产品质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按照加工工艺流程进行规范操作,若发现问题可通过小组讨论或请教教师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差错纠正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2.3项目总结。项目总结分为学生总结和教师总结两个部分:学生总结由各小组组长在完成项目后总结重要环节的内容,包括项目执行依据、项目操作方法、项目工作结果等,并对这些重要知识点做好记录。小组内的成员要共同分析项目实施的不足之处,对小组组长的总结进行补充和完善,进而提高学生自学、自评、自律的能力;教师总结由指导教师完成,教师可向每个小组下发一份实习作业活页,内容包括实践图纸、理论依据、操作步骤、材料记录、实训体会等方面,要求小组学生完成实习作业活页的填制,在此之后由教师进行总结。通过的教师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数控加工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将实训中获取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生产实践中。2.4项目评价。在项目教学评价阶段,教师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全面。在学生自评和互评中,要求学生分析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在教师评价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综合性地评价学生的知识水平、加工技能以及情感态度,全面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评价结果能够如实反映学生的职业素质,给予学生一定激励,使学生体验到完成项目的成就感。

3结论

总而言之,项目教学法符合数控加工实训教学的特点,能够满足数控人才的培养需求,对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有着重要作用。为此,教师要在实训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安排项目任务,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数控加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锻炼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数控加工岗位工作。

参考文献:

[1]杨俊.项目教学在数控加工中心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43-44.

[2]尹振乾.浅议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控铣床加工技术与项目实训课程开发[J].现代职业教育,2016(6):75-77.

[3]潘月栋.试论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6(10):141-142.

实训自评总结范文篇2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对我省31所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校从200*年5月开始开展了人才培养水平评估自评工作。在省公安厅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指导帮助下,我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自评工作经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工作,严格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要求,完成了四个阶段的自评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被省教育厅专家组评为优秀。现将我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今年5月接到省教育厅评估通知后,学校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多次召开党委会和校务会,专题研究评估工作,从各方面加强了对自评工作的领导。一是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的特点和实际,制定了《关于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自评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了自评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措施步骤。二是成立了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自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评建办,由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任主任,教务处长、校办主任为副主任,抽调了专门人员,正式开展自评工作。同时,成立了16个项目组,具体负责15项二级指标和办学特色、创新项目的自评工作;各部门也成立了自评工作小组,抓好本单位自评工作。学校确定了校长为学校评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本单位的第一责任人。三是抓好指标分解,明确工作任务。校评建办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经过认真梳理,将评估指标体系的8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和81项主要信息,具体分解到各部门,明确自评任务,责任到各单位。各部门根据评建办分配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进行合理分工,及时将指标和主要信息分解到有关科室,指定专人负责,开始了“清查家底”,收集整理档案资料工作。四是搞好建章立制,保证了自评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明确要求评建办要定期向校党委汇报,每周至少要向校长专门汇报一次工作进展情况,并出台了《评建工作奖惩规定》;各部门自评工作小组也建立了定期研究、汇报、检查评建工作的制度。校评建办坚持每天上午开早会,通报各项目组、各部门自评工作小组工作进展情况,加强对评建工作的协调和指导。此外,学校还分别于6月底、8月中旬和10月初对各项目组的自评工作进行了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明确整改方向,增强了评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抓好学习宣传,提高思想认识。5月17日,学校召开了接到教育部评估正式通知后的第一次迎评创建动员大会。8月30日,在新学期全校教职工大会上,校领导就迎评创建工作再次做了动员和部署。评建期间,刘瑞榕副校长还参加了教育厅组织的水平评估培训会,并多次亲自主持召开项目组、各部门自评工作小组会议,就大家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一一解答。各部门层层动员,广泛宣传评建工作的重要意义,使广大师生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增强了搞好评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政治处、学生处、团委等部门充分利用广播、校园网络、学生刊物、宣传栏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评建氛围。校评建办多次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教育部文件和评估指标体系内容,深刻领会文件精神;组织人员到已接受评估的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参观考察、学习取经;邀请评估专家、福州大学原教务处处长郑威教授,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负责人到校作自评辅导报告;编写了《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宣传手册》,做到全校师生人手一册,广泛宣传,使大家对评估指标体系等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把握。

(三)开展自评自查,整改存在问题。评建期间,各部门按照评估指标、观测点的等级标准,逐一进行对照检查,深入剖析,找准找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差距和不足,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集中力量整改存在的问题。迎评创建期间,学校在办学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先后投入715万元,建成了射击馆;投入35万元,建成了物理实验室;投入近200万元,用于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并添置和更新了一大批教学仪器设备,改善了教师办公条件。同时,修订完善了各专业教学计划;建立健全了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出台了精品课程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学风建设行动计划、教师干部外出参加会议等制度,并将全校规章制度汇编成册,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各项教学、行政管理;针对各主要教学环节,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强化过程管理,抓实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学校还与石狮市公安局、福州市公安局仓山分局建立了包括人才培养、对口业务交流、教官选派、教师“双师”素质培养、挂职锻炼、学生实践锻炼、科研协作等全方位的协作关系,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互动式教学训练模式;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建立了侦查治安法律综合实训基地和警务技能实训基地。此外,还开展了校级专业改革试点工作和校级、省级、部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和申报活动。

10月中旬省教育厅专家组对我校进行预评估后,学校党委认真研究了专家组的反馈意见,要求各单位按照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要求,认真消化、限期整改,并进一步强化激励机制,严格评估工作纪律,增强评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校师生员工根据学校的部署,又一次全员发动,逐项落实,层层把关。各系部进一步规范了教学档案,加强了专业剖析工作,改进了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了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水平。后勤部门进一步整治了校园环境,修缮了各项设施。学生管理部门层层动员,分级负责,狠抓学风、校风的薄弱环节。教学管理部门评建结合,不断健全和完善教学的规章制度,并狠抓落实。校评建办克服困难,加班加点,精心撰写,对《自评报告》、《特色和创新项目》、《自评依据》数易其稿,反复修改,对重要数据进行了多次核对;各项目组对自评材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修改。

(四)全力做好准备,迎接专家评估。评估临近期间,学校把评建工作与日常工作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在软件和硬件上做好最后的准备。校评建办对各项目组汇总上交的材料进行了最后的审阅,并成立了校内专家组,对各项目的自评材料进行了交叉审阅;总务处对教室、宿舍等设施以及校园环境进行了最后的修膳和整治;政治处对校园环境和相关场所进行了布置。学校调整了评建办人员,成立了专家秘书组和接待组,从各部门和单位抽调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强,熟悉学校工作情况的教职工担任评估专家秘书和接待员。12月17日,评估专家组进驻我校,正式对我校近三年来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进行全面评估。学校各单位、各部门全力以赴,积极迎评,做到:提供材料,及时准确;访问师生,随叫随到;考察现场,准时畅通;学生测试,规范应考。师生员工以诚实、认真、积极的态度对待评估,保证了专家考察工作顺利进行。

二、主要收获和成效

(一)进一步转变了教育思想观念,明确了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在迎评创建期间,通过学习讨论教育部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促使广大教职工对过去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传统和特色、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培养模式和教育观念进行认真反思,拓宽了人才培养工作的视野,提高了对高职高专的教育特点和办学规律的认识,从而增强了质量意识、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了较为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尤其是各项目组、各部门自评小组的教师干部结合学校教学建设与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就评估指标的内涵标准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讨论,促进了这些问题的解决和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此同时,学校根据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需要,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明确了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学校确定的“立足福建,服务公安,以专科教育为主体,培养公安一线高等应用性警务人才”的办学定位准确,符合高职高专学校为地方经济、行业部门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定位。学校根据福建省对公安工作发展的要求,提出到2010年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福建省公安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在职民警训练基地、警务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综合实力和整体办学水平跨入国内同类专门院校先进行列的发展战略目标切实可行,发展规划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得到了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二)加大了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力度,推进了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建设。学校以此次评估为契机,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从课程建设、教学计划的修订,教学管理、教学模式的创新等方面入手,推进了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一是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先后启动建设了一批校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加大了高职高专示范试点专业的建设力度,并论证设立了“反恐反暴专业”,初步形成了警察指挥与战术、刑事侦查、刑事科学技术、治安管理等一批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二是加大了对课程建设的政策扶持与经济投入力度,把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相结合,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把课程建设的普遍开展与扶持打造精品课程相结合,探索教学训练模式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继2003《警察查缉战术》被评为部级精品课程后,今年《刑事侦查学》课程又被评为部级精品课程,《国家赔偿法》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居于前列;我校申报的教改项目《创建警察指挥与战术专业教育实战新体系》获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并被选送参加教育部评比。三是在认真调研公安工作改革与发展对当代公安业务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以及公安业务工作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对公安类各专业计划进行较大范围的修订,优化了课程体系结构,合理调整了课程结构比例,建立了以培养公安通才为基础、专业各有侧重的“公共基础课+公安通识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技能课和选修课”的课程体系。四是推进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各系部认真开展教学法研究,根据课程的内容积极推行启发式、讨论式、探讨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推广案例教学、模拟(仿真)教学、现场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增强了教学的动力和活力。学校积极引导教师研究开发多媒体课件,将公安实战中鲜活资料制作成课件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教师自主制作课件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教学已尉然成风。在省直机关工会组织开展的省直院校多媒体课件比赛中,我校推荐的《福建省毒情分析》多媒体课件获得二等奖。

(三)加强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促进了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工作。通过迎评促建,学校认识到产学研相结合是高职高专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学校坚持以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平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公安应用型专门人才,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稳定的运行机制。学校根据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的需要,把校内实训基地作为产学研相结合的立足点,把校外实训基地作为产学研相结合的主阵地,突出警察职业训练特色,建设了各类实训基地。评建期间,学校先后建成了侦查治安实训基地、警务技能实训基地、模拟法庭等校内实训基地,并在原有12个专业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又建立了16个专业基地和12个学生课余实践基地。依托各类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校内实践操作和校外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学校成立的由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公安实践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成为我校与公安机关合作办学的纽带,进一步丰富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和内容。此外,还进一步完善了我校与公安机关的人才双向交流机制,提高了教师的“双师”素质,保证了人才培养的实战性。在科研方面,通过以评促建,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获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1项,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1项,社科项目3项,获得课题资助经费21.9万元,实现了我校获省级重点项目立项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今年12月7日,省社科“十五”规划项目管理检查组对我校科研工作进行检查,对我校科研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在评选2002-2004年度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管理先进单位的民主投票中,我校获得全票通过。

(四)全面总结了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经验,提炼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为更加全面、详实、客观地总结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建设与管理发展的成果、经验和特色,校领导、校评建办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讨论;各项目组在收集整理材料的基础上,就该项目所涵盖的学校工作进行了认真回顾总结,撰写了观测点自评概述和依据说明;各系部自评小组从专业剖析入手,全面回顾了近年来各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科目课程、教学环节、职业素质教育、教学环境、产学研合作、教学改革与建设、师资队伍、学生素质、学生就业等11个方面的建设经验和成果,查找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负责撰写《自评报告》、《特色与创新项目》的同志认真对照评估指标的内涵要求,结合近年来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情况,在收集、查阅大量丰富而厚实的材料的基础上,对报告的框架、内容进行了精心构思,对学校的基本情况、办学指导思想、教学改革与建设、特色与创新等方面的成果、经验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不断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能较好反映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现状和办学特色的质量较高的《自评报告》和《特色与创新项目》,得到了专家的充分肯定。评估期间,经过专家组全体成员充分讨论,并投票表决,认定学校的特色创新项目为:学校坚持教学、科研、实战三位一体,培养公安一线现代警务人才;学校创新专业和教学训练模式,促进警察技战术水平全面提升。通过对学校办学经验得失、特色创新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总结与回顾,既增强了我们搞好公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也使我们看清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三、迎评创建工作的体会

(一)正确认识是先导。正确认识评估工作是做好评估工作的先导。只有认识到位,工作才能到位,评估才能见到实效。我校对评估的认识,也经历了由肤浅到深刻,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开始评估时,有一部分同志存在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和“草率应付、侥幸过关”的态度。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党委认识到要抓评估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学习讨论、大力宣传、层层发动,并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全校上下认识逐步提高,思想趋于统一,从评建开始时的“要我评估”转变成后来的“我要评估”。广大教职工普遍认识到:“评估就是学校的发展”。评估是对我校办学过程的全面审视,是推动学校上台阶的绝好机会,是学校发展史上难得可贵的机遇。通过评估,使我们更加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找准办学定位,制定发展措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事业发展。大家把评估视为自身学习和提高的一次难得的机遇,激发了干劲,明确了目标,总结了办学经验,进一步规范了教学环节,制订了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战略,决心为学校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平时工作是基础。评估是对以往工作的集中检查。通过评估,虽然能够解决一些平时不易解决的问题,但把所有的问题寄希望于一次集中解决也是不现实的。如果仅靠评估这几个月的临时突击,可能起到“临阵磨枪,不利也光”的功效,但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只有把功夫用在平时,基础工作打扎实了,评估工作目标才能更高,效果才能更显著。学校制定实施“十五”计划以来,始终都把人才培养列为重中之重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和学校的定位,明晰了办学思路,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了学校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2002年以来,学校通过采取“引进、培养、使用”的各项措施,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提高了师资的整体水平;通过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发挥示范试点专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设了一批具有较强优势和特色品牌的专业;通过加大课程建设力度,扶持打造了《警察查缉战术》、《刑事科学技术》、《国家赔偿法》等部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通过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推行了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还十分注重教学与科研结合,科研成果初显成效。学校先后投入了10293.1万元,建成了图书馆、学生公寓、办公楼、射击馆等基础设施,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所有这些,都为此次评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全员参与是保障。学校是一个整体,人才培养是个系统工程。评估不仅要评教学,而且要评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是对办学水平的一次大检阅,牵涉到学校各个部门的工作。我们认为,没有与评估无关的人,没有与评估无关的事。因此,评估工作人人受益,人人有责,人人应当参与。在评估中,师生们人人总结成绩,鼓舞自己,人人查找问题,鞭策自己,通过评估这一特殊的工作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评建期间,我们努力做到软件与硬件一起上,教工与学生一起抓,行政工作与思想工作协调开展,集中检验人才培养工作支撑保障体系工作成绩,加快改革、建设和管理的步伐,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前进。

(四)自查自评是重点。评估的原则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评建期间,全校上下普遍认识到如果找不到真正的问题,就谈不上改,更谈不上建。事实上,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专家们驻校考察,是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整改。同时也认识到,当前学校要发展,面临多方的困难与挑战,有些困难需要借助评估强大的外力推动,集中迸发出我们内部的能量才能解决。因此,各部门都能按照要求严肃认真地做好自评自查,不讳疾忌医,不文过饰非,不夸大成绩,不回避矛盾,认真总结经验,查摆存在问题,整改突出问题,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

实训自评总结范文篇3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先学后做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主导,利用项目和任务教学,精心设计系列任务,覆盖课程,推进学习。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模仿到独立。在课堂上边学边做,让学生通过做来学,强化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把路基路面工程这门课程建设成区别于普通高校、中职、培训班,具有高职特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

2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教材内容陈旧。新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流程未能在教材中得以体现,课堂教学与实际脱节,未注重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授课方式单一。采用“以讲为主”的教学方法,内容枯燥,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课经常存在围绕知识不断探讨、不做任务的现象。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上课讲,下课练”“先学后做”“讲一半、练一半”“以讲为主,以练为辅”“师讲生做,害怕出错,不善示范”的形式。受学校教学条件限制,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课程,需要配套足够大的室外实训场及室内实训室,实践教学环所需的实验设备较多,而且要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将学生分配到企业去锻炼实习,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这门课程的实践环节多以教材讲授、课件图片、视频录像等方式实现。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学生反馈及社会用人单位需求调查发现,路基路面工程填鸭式的课程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改革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的问题,因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3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以学会“工作”作为课程的培养目标。以企业调研为基础,确定工作任务,明确课程目标,制定课程设计的标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系统化课程设计。与企业合作,共同进行课程的开发和设计。通过多家企业的调研,对道桥与市政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路基路面的工作任务,明确培养学生路基路面设计、施工能力的目标,制定路基路面工程的课程标准(包括教材编写、实训项目、课件制作、教学实施、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考核、课程评价等内容)。以实际工程过程安排课程的教学顺序。构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组织课程教学,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搭建教学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4课程改革的内容

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教: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线,链接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训。学:通过路基及路面的设计和施工规范,分析路基、路面结构形式的确定方法;完成路面无机结合料及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做:边学边做,在制作过程中不断深入学习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工艺流程及基本的理论知识。

4.1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采取“以任务为核心驱动、以项目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利用项目和任务教学,即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引入的情境布置项目或任务,让学生在做任务的过程中独立思考以寻求完成任务的方法。通过完成任务学习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主导,在课堂上边学边做,课程尽量全在实训室上课,大班改成小班,让学生都参与进来。将若干个子项目串成一个大项目,将整门课的内容形成很好的衔接。本门课以路基工程设计、路面工程设计两个项目为导向,将项目分解为:路基横断面设计、路基边坡稳定性设计、路基排水设计、路基边坡防护与地基加固设计、路面结构层设计、路面基(垫)层设计、沥青路面设计7个子项目。各子项目进行工作任务的设计,设计任务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依照认知顺序,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要求,系统化设计任务,创设工作情境。

4.2多种方式结合,突出工程性

除了校内的课程实训、实践,学校还应建立校企合作基地,让学生真正感受企业的氛围,参与道路放线、设计、施工、检测的工艺流程,这对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熟悉路基路面的新工艺、新技术非常有益。同时,可以邀请校内外的专家、教学名师、一线工作的高级工程师开展讲座,结合他们经历的重要案例和当前的国内外形式,介绍本学科在工程领域的成就和重要性,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社会上对建筑行业各种注册工程师需求量旺盛,根据道桥与市政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的要求,课堂中融入一些考试知识点,增加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4.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想把学生培养好,学校首先必须具备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不仅要求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也要有丰富的实践技能。因此,学校应鼓励教师去施工一线企业培训,学习企业先进的技术和施工工艺,应增加教师到兄弟院校进修和交流的机会,加快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4.4重新修订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也应结合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方案做修改,制定出符合道桥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新大纲修订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

4.5更新教材

目前,道路与桥梁工程中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为了让学生了解到新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应及时更新教材,对于新规范、新标准、新材料、新技术应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更新。

4.6课程考核方案

改变原有的理论考核模式,引入小组过程性自评(各组成员对阶段性成果自评,填写自评表)、小组过程性互评(各组成员对阶段性成果互评,填写互评表,后将各表取平均值,即为该组互评成绩)、教师过程性评价(教师根据每组成员的阶段性完成成果和答辩情况填写教师评价表)、小组总结性自评(各组成员对项目最后的总成果自评,填写自评表)、小组总结性互评(各组成员对项目最后的总成果互评,填写互评表,后将各表取平均值,即为该组互评成绩)、教师总结性评价体系(教师根据每组成员的项目最后的总成果和答辩情况填写教师评价表)。

5结语

实训自评总结范文篇4

【关键词】中职;无机化学实训;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是师生、生生间的一种交往活动,教学评价则是对教学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一个过程。教学评价对教学具有导向作用,能促进、激励教与学的共同成长。当前的教学评价体系存在比较单一的评价指向,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学生的操作技能方面,而且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单一,重结果不重过程,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构建行之有效的无机化学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并进行教学实践应用,对提高中职无机化学实训教学质量,提高中职化工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

一构建无机化学实训教学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1.无机化学实训教学的目的与意义无机化学实训作为中职化工专业学生从初中化学进入中职化工专业化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实训课,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中职学生刚从初中毕业进入中职化工专业学习,所具备的化学实验技能只停留在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操作、溶解操作等方面。而无机化学实训操作是在初中化学实验操作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比如溶解、过滤、蒸发、结晶、重结晶等无机化学实训操作。另一方面,无机化学实训操作的系统学习对学生后续的化工实训技能,如分析检验实训操作技能的学习、良好操作习惯的养成、安全生产纪律意识的强化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无机化学实训教学的目的,重点就在于巩固学生的无机化学理论知识,掌握无机化学实训操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做好初中化学与中职无机化学实训操作技能的衔接,能够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帮助学生适应中职化工专业课的学习方式,为学生今后的职业教育与职业发展铺路。2.构建无机化学实训教学评价体系的必要性从无机化学实训在中职化工专业课的地位与作用可知,无机化学实训教学质量直接关乎学生的后续学习乃至整个职业发展。而教学评价能够直接促使教学发生改变,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学改革。[1]因此构建行之有效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对提高无机化学实训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非常必要。

二当前无机化学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评价主体单一当前无机化学实训教学基本环节如下表所示从教学环节不难看出,实训教学活动主要是由教师来主导,学生的主要学习活动就是“听—看—训练”,整个课堂的组织都是由教师决定。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主要是在教师的组织安排下进行实训操作学习,学生所掌握的化学知识与技能还比较少,较难评价自己对实验操作的效果及对技能操作掌握的程度,因此在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是依赖老师的评价,这就造成了评价主体单一,导致对学生的其他方面发展了解不足,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不利于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成长。2.评价内容偏重知识技能当前无机化学实训操作技能的教学评价内容主要集中在学生的技能操作上。平时授课过程中也主要是依据各级各类的技能比赛的操作技能要求,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评价。理论考核上以中级化学检验工的理论题库为标准,技能操作上以国赛工业分析检验项目的操作技能要求为标准,使得评价内容过于单一,对于学生在实训操作过程中的人际交往、纪律意识、良好习惯养成等没有涉及,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评价偏重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当前无机化学实训教学评价偏重于总结性评价,考查学生最终成绩的方式主要为“平时成绩+考核成绩”。在学生新学习了一个实训操作技能后,再用一两次课的时间进行练习巩固,接着进行该项操作技能考核,老师根据该项操作技能的主要操作要领进行量化考核,要求学生逐个单人操作,教师根据评分细则逐项打分,得到学生的平时成绩,然后加上期中、期末实训操作考核成绩,综合得到学生的无机化学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表现、认知心理变化、团队合作等几乎没有涉及,不能够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增强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感,也不能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有效调控学习过程。

三构建中职化工实训教学评价体系的途径

1.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单一的评价主体,构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化评价主体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促进学生与自我的对话,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交往。第一,学生自评是学生与自我的对话,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四个维度展开自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学习的结果进行自我反思,从自我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认真倾听自我的声音,从而不断地构建自我认知体系,进行自我调控,促进自我成长。第二,学生互评是同伴间的沟通交流。从是否认真倾听、是否真诚沟通、是否尊重他人三个维度展开学生互评。处于中职阶段的学生,看重友谊,非常在意同伴的认同与尊重。在实训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互评,对团队合作过程遇到的问题及对问题的解决过程、问题解决的结果进行反思评价,重点反思在实训过程中有没有清晰地表达自我,有没有做到认真倾听、真诚沟通,尊重他人,从这些方面进行互相评价,通过学生互评构建良好的同伴关系,以同伴教育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构建学生健康人格,与同伴共同成长。第三,教师评价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操作技能、团队合作及学科素养等方面给予评价。刚从初中进入中职化工专业学习的学生,操作技能方面相对欠缺,需要老师进行详细的标准操作示范,并能够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教师的评价能够适时地激励学生,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技能进步与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2.评价内容多样化作为中职化工专业的入门实训操作课程,无机化学实训操作的课程目标除了要学生掌握基本实训操作技能外,还要帮助学生适应中职学习方式,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强化遵守纪律意识,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打下基础。因此,无机化学实训操作技能评价内容应多样化。分别从技能操作(溶解、过滤、蒸发、结晶、重结晶等)、学习方式(实验前预习,实验中观察并如实记录数据,实验后写报告及反思)、环保意识(废液处理等)、实验习惯(清洁桌面、仪器归位等)、人际交往等方面进行多元化评价,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今后走向职业岗位铺路。[2]3.评价结果过程化总结性的评价方式可以直接看到学生对技能操作的掌握程度,但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信心等的激励作用效果不明显,尤其是对中职化工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化学知识基础薄弱,对化学学习信心不足,更需要不断地对其进行激励,帮助其树立学习信心,通过各种方法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坚定其克服困难的决心。因而,应用过程化的评价方式,如形成性评价,有利于重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重构学生的心理认知,认识自己,不断成长。综上所述,无机化学实训操作技能是中职化工专业学生的基础操作技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技能操作的掌握程度、养成的实训操作习惯、形成的职业素养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学习认知心理变化等,对学生今后化工专业课程的继续学习、学生的职业发展、个人发展影响非常大。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过程三方面构建中职无机化学实训教学评价体系,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中职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新铭,谢波,樊宏伟,等.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7

实训自评总结范文篇5

课程内容

课程共设五个情境,如下:1.情境一:测试抽油机井液面,参考学时为10学时。包括:项目一、测试液面前准备;项目二、测试液面;项目三、计算液面深度。2.情境二:测试示功图,参考学时为6学时。包括:项目一、测试示功图;项目二、鉴定示功图。3.情境三:测试分层注水量及调配水嘴,参考学时为14学时。包括:项目一、装卸钢丝测试井口防喷装置;项目二、操作试井绞车;项目三、测试分层注水量;项目四、调配水嘴;项目五、解析分注测试资料。4.情境四:测试压力,参考学时为12学时。包括:项目一、装卸压力计;项目二、测试普通井口油水井压力;项目三、测试偏心井口抽油机井环空压力;项目四、测试电潜泵井压力;项目五、测试螺杆泵井压力;项目六、绘解压力资料。5.情境五:维护保养工具、仪器,参考学时为3学时。包括:项目一、维护保养常用工具;项目二、维护保养测试仪器、设备。通过学习,使学生达到“三懂四会”,即懂测试仪器结构、懂测试仪器性能、懂测试工艺原理、会操作、会维修、会故障处理、会分析判断;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培养学生遵守石油行业规范,认同石油企业文化,逐步具备从事油水井测试技术工作的职业素质。

教学设计

实训自评总结范文篇6

技工学校物流专业教学设施缺乏,专业化的实训室建设相对滞后,在实训过程中能够开展的项目过于单一和简单。传统的书本教学方法仍然在课堂中存在,面对本就对学习缺乏兴趣的技工学校学生,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是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应体现出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一线的管理能力,具有实践型、技能型、岗位型的人才,所以作为物流专业的主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科学的进行课程的改革,搞清楚课程的定位,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及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对于本课程的改革,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2课程改革建议

2.1加大教师培训投入力度,促进教师能力提高。技工院校物流专业的教师组成大多由刚毕业的新教师、有经验的老教师和一部分由其他专业转行而来的教师组成,对于转行的教师虽然非常努力地学习物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而对于新教师而言,由于缺乏对具体企业的运作流程、岗位实际需要的知识技能的了解,所以作为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和赴企业的实践安排。同时,发挥好老带新的示范作用也是课程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师资力量得到了提高,课程改革才能够得到很好地开展。2.2做好课程的定位。运输作业实务全面阐述了货物运输的基本理论,重点阐述了我国各种运输方式货物的托运、领取以及运输变更等的办理手续,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具体实务阐述较为详细。本课程为培养物流应用型人才的主要课程之一,应注重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注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增强,能够具体解决运输过程中各个岗位的实际问题。2.3做好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可以满足学生日常的教学和实训的需要与校外运输企业、物流企业提供的真实岗位的实训相辅相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案例和学校开展的实训项目来进行分析和讲解,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集合在一起,学生需要解决提出的问题就需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要真正解决问题还要动手去做,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加大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对于外校实训基地的实习个人认为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进度计划安排参观学习,待课程全部结束再安排一次企业具体岗位的实战式的实习,这样校内校外相互补充,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2.4教学方法的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是一种以老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在本课程中根本无法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程是一门以完成课程任务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分组来完成任务的教学活动,这样就需要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备课和相关资料的收集、资源的准备,如教学项目的选取、PPT的制作等。2.5教学评价的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按照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一定的比例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更加侧重于期末成绩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在实际评价过程中无法激励学生的过程学习,很多学生为了应付期末考试而死记硬背知识,从而达到期末成绩及格甚至优秀,而在实际学习过程并不努力或者在小组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于是本人在评价实际过程中引入了自评、小组组长相互评议、教师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在完成每天的理论和实践操作之后,按照一定的分值由学生本人根据自己进行的实际情况进行自评,然后把自评的分值告知组长,组长做好记录,然后组织各个组的组长进行集体评议,商议投票取得共识后对班级成员进行评价。

3改革后取得的成果

实训自评总结范文篇7

关键词:思政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

一、引言

《纲要》出台之后,国内高职院校对协同育人视角下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结合的模式与路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2]。《建筑工程计量计价》是我院建筑工程系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承载着培训学生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的重任。其重要性决定了课程的任务不仅局限于传授学生从事未来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需要注重家国情怀、敬业精神、职业道德、价值观念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实施意义

(一)宏观意义

1.有利于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3]。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专业课程是专业知识传授的主要途径,思政教育是塑造价值提升能力的关键环节,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之中,巧妙地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融入知识传授里,使价值塑造和能力提升更加潜移默化,使知识传授有了出发点和落脚点。2.有利于学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育德与育才相辅相成,不可分割[4]。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其中,抓好课程思政建设,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学习中,让学生丰富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培养能力,塑造人格,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爱国敬业,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微观意义

1.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专业课程是高职院校设立的最为核心也是难度较大的课程之一。如工程造价专业核心专业课程《建筑工程计量计价》,分上下两部分于大二年级全年开设,教学周期长,教学任务重。在长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产生畏难、厌学的心理。通过融入思政教育、思政元素,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性格,鼓励学生增强信心、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地完成学业。2.树立学生的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专业课程的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工作技能和核心专业素养。如《建筑工程计量计价》,采取理论课与实训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十分重视实训。由于实训强度较大,涉及到识图、工程量计算、定额与价目表的查询等多个工作步骤,工作体量大,学生在实训时容易感受到辛苦、失去耐心,从而失去职业的认同感。在学习、实训的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能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三、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实施路径

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实施,需要将思政元素贯穿到整个教学全过程中。本文将教学过程细分为“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三个阶段,分别研究思政教育在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各阶段的实施路径。

(一)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实施课程教学基础,因此教学设计是高校实施“课程思政”的首要环节,也是确保“课程思政”有效落地的关键。做好课程思政的设计,需要深入研究本专业的育人目标,发现专业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在课程设计中,深挖课程中相关联的“思政元素”,大量寻找带有“思政元素”的教学案例,系统地归纳总结,把专业技能、综合素养、价值观念的培养恰当地融合在一起。本文以工程造价核心专业课程《建筑工程计量计价》部分教学项目为例,在课程设计中,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初步整理如表1所示。

(二)课程实施

高职院校建筑类课程的学习,需要具备一定的理工科思维与工匠精神。如本门课程《建筑工程计量计价》的学习与实训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图纸识读、工程量计算与归纳整理等相关内容。本课程授课对象,部分是文科出身,缺乏理工思维;部分对自身计算于能力不自信,面对大量的计算显示出畏难情绪,缺乏自主钻研精神。在长达一年的课程学习与实训过程中,有些同学渐渐失去了对本门课的兴趣和信心,开始出现半途而废、逃课、迟到、早退等现象,并对未来产生迷茫的心态。因此,即使在课程设计中融入了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仅运用传统的课程实施方法与授课模式,也很难自始至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传统授课的基础上,丰富课程实施方法,采用任务驱动、翻转课堂、案例分析、实践训练、软件应用等多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1.任务驱动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整个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项目。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每个项目中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工作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提高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2.翻转课堂在课前导学任务,针对部分思政元素素材,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通过课外的阅读进行更加广泛的了解。课中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收集、查阅的素材在组内相互讲述、探讨、总结。通过反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反客为主,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享受自主探究的乐趣。3.案例分析以实际的工程案例为载体进行分析与讲解,以案例的真实性调动学生感官,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课堂内容印象深刻。4.实践训练通过实训,使学生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使其对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对所从事的职业有更深刻的认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5.软件应用结合学生在《工程造价软件》课程中的学习,选取本门课中部分章节使用造价软件实训,进行软件建模、算量、对量。在运用软件的过程中对比手算与软件计算的区别,感受工程造价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三)课程评价

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多以试卷的形式为主,应试的同学只要熟记课本知识即可得到高分。而学生的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敬业精神、职业道德、价值观念、职业素养等元素无从考察,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难以评价。在传统的评价方式中,加入过程性评价、多元素评价、综合性评价多种考核评价模式,能有效考核学生知识掌握以及综合素质能力。采取教师评定、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模式,注重过程考核,实施成果。1.过程性评价在完成每一个教学项目、任务结束后,进行阶段性的总结与评价。学生利用过程性评价,对本阶段学习成果进行总结,查缺补漏;教师利用过程性评价,及时给予学生交流与反馈,并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方法做及时的调整。过程性评价使学生阶段性感受自身的提高与积累,提升学习的获得感。2.综合性评价转变传统的唯分数的考试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性评价。评价要素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表现、课上作业、小组合作、实训任务、技能测试、期末考试等。通过综合性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多元素的考核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更为全面的了解,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3.多元化评价方式转变传统的唯教师打分的评价模式,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形式包括教师课堂评价、组内成员互评、学生自评、教师实训评价、技能测试评分、试卷评分等。通过加入学生自评,使学生对自身的知识储备、能力提升有纵向的认知;通过学生互评,对自身的学业水平、综合素养有横向的比较。

四、结语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对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意义;课程思政的建设,有利于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培养家国情怀、敬业精神、职业道德、价值观念等综合素质。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实施,需要将思政元素贯穿到整个教学全过程中。改良课程设计,在专业知识中穿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改良课程实施过程,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走出教师满堂灌、学生缺兴趣、效果难测评等困境;改良课程评价方法,采用综合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多元素评价等多种课程评价方法,有效地考核学生思政素质、专业素质、能力素质等综合要素。

参考文献

[1]孔军,许明月,赵珏.课程思政的思想源泉、理论遵循与方法依据[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2,36(01):7-12.

[2]钱靓.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融入实践教学路径研究——以“计量计价实训”为例[J].职业技术,2020(12):61-65.

[3]王英龙,李红霞.课程思政对立德树人成效的影响研究[J].中国大学教育,2021(12):69-73.

实训自评总结范文篇8

一、评估专家整改意见

在课程专项评估期间,通过听取《酒店管理概论》课程负责人对课程的自评报告总结、课程说课等,以及查阅本课程的相关资料,如实验报告等,评估专家们认为《酒店管理概论》课程存在的问题有:1.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未凸显。2.课程的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需要加强。3.教学方法与手段需要更加灵活。4.自评报告过于简单。5.自评报告阐述不清,逻辑结构不尽合理。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课程实际情况,评估专家针对本课程的建设提出了以下建议:1.进一步理清课程在专业中的性质、地位、作用,以更好地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2.充分利用优势,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如混合式、翻转课堂等,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理念。3.加强现有资源的完善与利用。4.自评报告阐述不清,逻辑结构不尽合理,进一步修改完善自评报告。5.提炼总结课程特色,着重在内容编排、教学模式上下功夫。

二、整改措施

梳理评估专家们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对专家们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发现《酒店管理概论》课程建设主要表现为三大问题:一是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凸显;二是课程教学改革需要加大力度;三是课程自评报告需要进行完善。结合课程评估专家提出的建议,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酒店管理概论》课程进行了整改: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课程地位

梳理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进一步明确《酒店管理概论》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认真研究2018版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9年11月中下旬,对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济南院校如山东师范大学、济南大学、齐鲁师范学院等进行了走访调研,了解以上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等基本情况;对济南的旅游企业如济南鲁能希尔顿酒店及公寓、山东嘉华国际旅行社等进行了调查,以确切了解行业对人才需求的状况。旅游企业状况、旅游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的了解,有助于专业人才培养有的放矢。2020年4月-5月份,为了适应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更好的培养旅游企业管理方向、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方向人才,开展了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需求调研。通过对兄弟院校、旅游企业的调研,旅游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分析,明确了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修订2020版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2020版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再次明确了《酒店管理概论》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必修课程的课程地位,面向本专业大二学生开设。

(二)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1.在课程团队建设上,继续加强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力度,构建一支数量、职称、学历、年龄等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团队。注重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采取师徒结对、以老带新的方式、导师制等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学院里举行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参加翻转课堂学术报告等各种类型的培训活动,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学团队成员的综合业务能力。2.结合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对接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明确该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是培养服务于山东省酒店业的具有服务意识、经营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结合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两性一度”原则,融合课程思政元素,重新梳理了该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3.推动课堂教学革命,突出课程的“两性一度”,融入信息化技术,通过慕课、翻转课堂、BOPPPS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4.借助济南希尔顿酒店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流程,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重构教学内容,形成对接酒店岗位需求、满足未来职业能力需要、体现酒店行业时代前沿的课程内容体系。根据酒店岗位需求,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四大模块、七个项目,包括理论讲授知识和实验实训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能够有机融合。5.进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实行过程性评价(40%)和终结性评价(60%)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包括考勤(10%)、作业和课堂表现(20%)、学生成果(30%)、实践实验(40%),由专任教师、企业导师和学生共同评定;终结性评价采用期末考试统一命题、闭卷考试。6.加强现有资源的完善与利用。充分利用超星泛雅平台在学习通建立《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平台,建立包括文档、视频、测试题等在内的线上教学资源。7.加强线下资源的建设与利用。充分利用校内酒店实验实训中心,在仿真化的教学环境中,完成前厅接待、餐饮服务、客房服务等实践性操作,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利用已建的校外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济南鲁能希尔顿酒店及公寓进行实景观摩,学生反映效果较好。

(三)完善课程自评报告

根据专家的意见,完善《酒店管理概论》课程自评报告,理清自评报告的框架结构,进一步梳理课程自评报告中的内容,增加一些图片和表格来优化课程自评报告的内容,而不只是纯文字的描述,进而使得该课程自评报告有血有肉,能吸引人的注意力。

三、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程整改建设,《酒店管理概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8年12月,《酒店管理概论》获得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9年10月,《酒店管理概论》获评校级一流课程;2020年3月,《酒店管理概论》被认定为2019年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

(一)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通过参与各类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培训,课程教学团队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1人获得校级教学能手称号,2人获得商学院教学名师称号,获得校级教学设计和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课程教学团队成员主持参与2019年校级教改项目7项,其中:基于翻转课堂的《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就是在该课程的建设基础上进行研究的校级教改项目;获批校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1项。

(二)学生培养质量提升

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参与实验室开放项目6项、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6项,获得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商务会奖旅游策划竞赛奖项9项;学生毕业论文选题酒店方面的占1/3,酒店就业率90%,企业满意度98.7%。

四、还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改革还需要继续加强。2.课程思政元素需要充分的融合。3.课程资源还需要进行序化规整。4.课程评价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五、课程下一步建设计划

(一)建设教学团队

进一步提升课程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层次和“双师”素质,打造专兼结合的课程教学队伍,提升课程影响力;提升专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轮流进酒店挂职锻炼、保持教师知识持续更新。

(二)丰富教学资源

加强课程网络平台建设,丰富《酒店管理概论》课程的教学视频以及拓展资源等,进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通过该平台,促进师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加强师生感情。

(三)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积极推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坚持以酒店岗位需求为导向,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深度融合思政元素;积极推广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改革教学方法,保证课程的高阶性与创新性。

(四)深化校企合作

加强与酒店企业的产教融合,探索校企良性互动,互惠双赢共建课程的模式。与济南希尔顿等酒店合作开发实训教材,并大力推广应用;加强《酒店管理概论》课程的校外教学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资源,打造本课程校外现场教学的场所,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颜敏.《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江苏商论,2020(07):126-128.

[2]娄娜.混合式教学在旅游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探索[J].智库时代,2019(03):292-293.

实训自评总结范文篇9

论文摘要:在高职实训教学中引入“知识管理”的概念,充分重视隐性知识管理在实训教学中的价值,可以深化实训教学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为此,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必须从不同维度建构隐性知识管理的路径。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就培养模式而言,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实训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训教学的主耍目的是通过在真实或仿真的情境中进行反复训练的活动.试图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技能.从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目前,关于高职实训教学的研究尽管已比较丰富.但主要集中在诸如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教材的编写、实训师资的培养等显在层面.对于更深层面的研究则相对不足,主要表现之一即是以显性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媒介.忽视隐性知识的潜在影响.从而导致实训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因此.我们必须明晰隐性知识管理的价值并通过适当的路径实现这种价值。

一、隐性知识的内涵和特点

知识观是隐藏在学习与教学理念后面的基础高职实训教学应当秉持怎样的知识观?实践表明,基于完全显性知识的授受只能部分达成实训教学目标。在此背景之下.隐性知识及其管理进入高职实训教学理论研究的视野关于隐性知识的研究.始于英国科学家、思想家迈克尔.波兰尼,随后陆续有更多学者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波兰尼在其著作《个人知识》中首次明确提出“隐性知识”的概念。他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一是可以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知识,即所谓显性知识;另外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被系统表述的。即所谓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在量上远超忡知以,以至于可以将显性知识比喻成隐性知识海洋包同着的几座岛屿在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并存的诸多情境巾,隐性知识居于知识体系的内核。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处于知识连续体上的两极.与显性知识相比,隐性知识具有一系列特点。第一.隐性知识难以通过符号作出逻辑的阐释,是一种“不清晰的知识”.这种知识一般零散地存在,具有浓厚的个人性和情境性第二.隐性知识的拥有者与使用者既然对知识不能清晰地加以表达.则这种知识也不能象显性知识一样以“正规”的形式加以传递和分享,因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第三.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隐性知识还处在尚未编码的状态,缺少逻辑推理的基础.不能依靠理性过程对隐性知识作出批判和反思。此时.隐性知识更多地依赖个体的技巧、习惯、信念等形式来表征。从类型来看.隐性知识可分为隐性的“陈述性知识”即狭义的知识和隐性的“程序性知识”即通常所讲的技能。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作为实践性环节在内容上无疑同时包含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就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而言.隐性知识党内在地依附于实训教师。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秤大量地运用显性知识。然而.实训内容主要是一定的技能.它属于广义知识领域所指称的“程序性知识”.这种知识并不能全部清晰地表达。因而“不可言传”。其次,学生通过实训也必然形成己关于实训学习的信念、习惯,乃至于技巧,这也属于隐性知识的范畴。因此,隐性知识分布在不同的主休之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实现主体际的流动就单个仁体而言,隐性知识既包括个体自我形成的隐性知识,同时还包括通过流动共享等途径获取的隐性知识。

二、隐性知识管理在高职实训教学中的价值

在重视知识管理的背景下,所谓隐知识竹理就是重视隐性知识的价依,通过有效途径使隐知识的生产过程高效化,并且为隐性知识的流动、共享、创新与应用提供良好的内外部条件〔、实训教学对隐性知识的忽视并不意味着隐性知识不起作川,事实上隐性知识能够自发地对实训教学产生影响,甚至是产生阻碍或干扰的影响。隐性知识存在于学生实训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大量存在的隐性知识,不仅是实训教学的目的,也是实训教学成功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必须承认隐性知识管理的价值。

(一)促进实训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教学的主导者,同时也是知识创新的主体,教师作为专业化的职业,首先是因为教师个体中存贮着知识,其中包括大量隐性知识。实训教学单凭显性知识的传递不能完全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实训技能是难以用明晰的语言尽善尽美地表达的。另一方面,显性知识的传递只有通过隐性知识的参与才能获得成功。挖掘存在于教师个体中的隐性知识是促进实训教学资源增长的基础。因此,促进教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是提升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对隐性知识的把握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要求。

(二)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的发展从横向分析有认知、情意、审美等方面的发展;从纵向分析,不仅指学生当下的发展,更是指学生未来的、终身的发展,是学生未来的适应能力、继续学习能力、接受挑战并改造环境的能力的发展,即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实训教学不只是为学生获得暂时性、固定化的某种职业技能.而是有着更为宽泛的目标。实训教学对学生技能的强化从某种意义上是对一定模式的固化,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创新。创新是对原有模式的背离,此时,隐性知识会扮演玉要的角色)学生不仅要学习已经格式化、系统化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更要探索和学习处于隐性状态的知识〕从隐性知识的角度进行实训教学,引睁学生从关注自身的隐性知识开始,学会自我反思和自主成长,逐步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对于提高学生在实训时的体悟水平产生较好效果。

(三)促进实训教学的组织管理改革

隐性知识能否高效流动、共享、创新与运用是关涉实训教学成败的关键之一。实训教学中“知识管理’,概念的引人,能够将分散的个性化的知识整合成有机的组织知识体系。在实训过程中可以形成实训共同体,通过隐性知识管理可以充分实现实训共同体的知识资源的整合、发展、共享和增值。在高职实训教学中,不同特点的学生具有个性化需求和表现。因为,学生个休的隐性知识不仅促进自身显性知识的提升,同时还可以成为公共资源,实现共享。同时,学生个人也在不断学习和吸收实训共同体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他人的优秀成果和成功经验过程中,不断提高个人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即显性知识又内化为学生个人的隐性知识。在这个意义上,进行实训教学的组织管理方式是先决条件。

三、隐性知识管理的路径建构

隐性知识在高职实训教学中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但是隐性知识很难通过训练这种正规的形式进行传承。因此,隐性知识管理主要取向不外乎是:个体自身积累隐性知识,实现隐性知识的增长;主体际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个体隐性知识的积累必然导致成为“知识源”而主体际的交流与共享也会促进各个不同主体的隐性知识的积累。

(一)教师对话教学方式的实现

高职重视实践实训教学就必然要求关注隐性知识对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学过程是传递、掌握和批判显性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使隐性知识显性化并得到检讨、修正和应用的过程。教师在观念上必须承认教学中大量隐性知识的客观存在,从而改变自己只是一个显性知识“传递者’,的观念。通常的实训片面强调实践技能的示范与模仿,但由于隐性知识的不清晰性,教师应该使实训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师生双方之间真诚的、自由的对话过程。对话是师生双方基于理解的视界融合,在问与答的辩证过程中,对话双方深化自己对知识或问题的理解,能够揭示出更多的东西。正是在对话这种语言形式中,双方构成真正平等的关系,相互尊重与包容,真诚接纳与分享,每一个人缄默的认识立场、观点或模式才能得以充分的显现,从而既可以为自己也可以为他人所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检讨、修正、批判或利用。缺乏对话的教学,师生双方既不可能认识和理解他人的也不可能认识和理解自己的隐性知识。

(二)实训教学考评方法的变革

实训教学考评要超越基于显性知识的评价方式,首先合理选择评价目标。除分析常规的实训报告、实训总结外,从隐性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教师还应分析学生的隐性知识对于他们理解与解决问题的影响。另外,教师要善于运用逸事记录作为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标志,分析其成功与不足。在阶段实训完成后,要指导学生撰写反思札记、实训叙事,并对其进行质化或量化的评定。教学考评方式的核心是将学生已有隐性知识外化,以便于评价者对学生进行评定。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互评与自评显得尤为必要。通过互评学生可以亲历评定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掌握评价的标准,既有利于自评,也无形中使学生个体实训学习自觉收敛于教学目标。学生的自评不仅使实训教师减轻工作负荷,同时也是学生个体实现自我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三)隐性知识共享机制的创设

知识的共享,能够为新知识的创造、开发和运用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知识生命力的焕发离不开共享过程,建立在个人经验基础上的隐性知识更是如此。然而我们应当看到,隐性知识的共享机制并不是自发形成的,常有两种倾向阻碍共享的实现:隐性知识的所有者有时并不愿意将自己的知识与人共享;相反,并非所有人愿意接受别人尚不能“明言”的知识并加以运用〕因此,在实训教学的组织过程中,除倡导对话教学方式外,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促进学:有意识地对自己的隐性知识加以反省,井月川几富形象的语言把自己的隐性知识尽,能地表达出来尤其是分散在不同实训环竹或岗位的学生往往拥有更多的关于具体环节或岗位的隐性知识,这种交流,.丁以扩大隐性知识发挥作川的范。

实训自评总结范文篇10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在“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和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方针指导下,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中外经贸合作和跨文化交流协作的规模不断扩大。对高职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与合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现行的高职外语人才培养与外语教育教学模式要适应教育部2019年6月《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的新趋势,适应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高职外语教学模式创新。在国外,跨文化交际能力教育已经走上了成熟期。外语专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已经从“传授知识的内容和构造类型”转型到“启发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相比之下,我国跨文化教育显得比较滞后。尽管我们已经改变了“为了语言而学习语言”教学观,逐渐把目光转向了语言的社会功能,特别是它的交际功能上。开设了“语言国概况”、“语言国文化”等课程。但对语言国的交际方式、社会习俗、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感性实践培养却不理想。只能凭教师个体认知和经验在课堂上进行语言描述或借助图片、视频等信息化辅助教学手段去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与表达能力构建的牢固性与持久性薄弱。在对外交际的过程中缺乏语言应用能力。或者不自觉地用中国的文化和语言构建习惯进行表达和行事。学生毕业后在国际化背景下的跨文化合作容易产生跨文化交际困惑。究其原因,高职外语专业教学缺乏对社会人文目标进行感性实训与评价模式。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学校对海外研修、游学及交流等海外实训项目,在实训教学质量控制方面处于被动地位。本文就高职外语专业海外研修、游学及交流等实训项目的教学质量控制探索一套系统的海外实训教学质量控制模式。以期扭转学校对于海外实训教学质量控制的被动局面或者疏于管理的现状。

二、工学结合海外跨文化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1.构建跨文化海外研修高职外语教学创新模式。以建立海外实训基地、学生远赴语言国带薪实训为突破口,实现外语实训模式创新。将海外实训环节纳入高职外语人才培养体系中。在人才培养的全程贯穿异文化及异文化职场教育。培养高职外语专业学生应对国外异域文化的积极心态。提高跨文化沟通的心理适应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技能。实现高职外语专业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海外实训教学质量控制模式最大优势在于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对海外实训教学质量控制力度和主导地位。提供科学评价标准。学生在语言对象国学习语言和职业技能,深度体验语言和职业技能的真实环境。同时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学习、尊重、包容的态度和适应能力。从教学改革角度看,海外研修质量管控所积累的经验也将为高职外语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实践依据,这里仅以天津职业大学商务日语专业学生赴日本草津温泉酒店海外研修作为研究案例。2.海外研修教学模式案例分析。天津职业大学商务日语专业曾经与日本交通公社(JTB)签署了合作协议。参加了JTB与日本观光局(原日本国际观光振兴机构JNTO)共同选拔派遣研修生赴日本研修一年的日本政府资助项目。开始初步探索了跨文化实践教学模式。该项目是通过JNTO的考核,选拔日语专业的学生,派往日本旅游度假地区,进行为期一年的研修实习。在每个日本的研修单位都配备有专职的中国研修生指导员,专门对学生的岗位技能和心理进行指导。带薪金的赴日实训是对一种全新的跨文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以往的教学模式相比,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实践性。海外实践教学模式以促进培养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岗位实践能力为目标。探讨并构建了外语专业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海外实训基地的“跨文化”海外实践教学模式。为教学内容和学生实训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第二,系统性。适应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海外实训教学模式的要求,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系统改革。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岗位实践能力确立为高职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语言加跨文化交际实践的专业课程体系和一整套实训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建立起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和用人单位参与的、多元的、以能力考核为主的教学评价机制。第三,互补性。学生有海外实训经历回国后利于就业。在岗位上还能把海外经验本土化。实现国内外实践相结合。有助于日语专业毕业生迅速地进入职场角色。第四,创新性。这次成功的案例所积累的海外实训教学质量管理经验也为海外实训管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依据。有助于探索出一种符合国家教育部要求并与“一带一路”建设相适应的高职外语跨文化实践教学质量控制模式。

三、构建海外研修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质量控制体系

高职外语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之一是让受教育者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传统的高职外语教学对学生评价方式侧重课堂学习与卷面成绩。以知识结构为基础,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遵循“教师组织教学—课堂(试验室或实训室)—学生学习”的一维方向。任课教师一元化考评为主的考核方式。无法反映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评价内容忽视了实用性、工作岗位状态评价。构建海外研修工学结合教学质量控制模式,观测点多维性质量控制体系,采用多元质量观测评价手段与方法。除课程思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知识结构等由学校为评价主体外,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综合评价模式。重视多元评价者积极的信息反馈与被评价者积极的认同。充分发挥对评价结果的反思、导向作用。学生海外实训基地实训具有特殊性,对其教学质量效果的评价也需要建立健全合理的衔接与评价体系。应该构建一套完整的海外实践教学活动的评价指标体系。由学校主导,校企共同参与的、社会化的、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在校内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之外,用人单位作为评价者,在实践教学环节全程参与评价。学生海外实训结束时,填写《实习实训环节记录册》。校企双方的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顶岗状态、业务考核成绩,综观组织纪律、思想品德、工作能力等指标,综合评定实训成绩。实训单位指导教师考核成绩占40%,学校指导教师考核成绩占50%,学生自评占10%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学生全面评价,合格者颁发海外实训企业认可的资质证书。1.学校主体评价指标。学校在学生海外研修前,与海外实训基地签订合作培养协议。在保护学生利益和不违背我国教育理念的前提下,学校有条件认可对方的培训课程和评价。可以折抵学生研修期间学校课程的相应学分。学校的评价指标侧重于思想政治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言知识、异文化沟通能力、职业技能掌握程度等评价指标。测控点集中于敬业态度、体现工匠精神的职业岗位技能基础、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基点。2.海外基地主体评价指标。根据天津职业大学海外研修成功案例模式,学生海外研修实训期间用人单位进行全程培训管理。学生进入研修单位前一周,由外方实训基地派专门指导教师(2位)进行岗前培训。在结束研修即将回国的前一周,集中进行为期一周的总结。实训期间,学生分散到研修单位顶岗实习。各接收单位要指派专任的指导教师(日方称为“指导员”)负责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评价,侧重于对学生职业岗位素质表现方面的评价。评价指标建构在职业素质、职业技能领悟能力、职业技能掌握程度、岗位适应能力、独立顶岗程度等指标。并依此细化符合岗位要求的测控点。学校据此掌握学生实训期间的教学质量。学校对教学质量控制起主导作用。3.学生自评评价指标学生自我综合评价要构建学习素质、职业素质、社会经验、心理成熟程度等四个基本维度评价体系。主要测控点设定在价值观、外语能力、对异域文化心态、工作态度、团队配合、抗挫折能力等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