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采购合同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14:39:27

设备采购合同

设备采购合同范文篇1

关键词:仪器设备;采购合同管理;举措采购

合同管理已成为疾控中心一项重要工作,为确保疾控中心能够采购到高质量、高服务、高效率的仪器设备,应积极地完善合同管理制度,规范设备采购合同签订中的每一过程,最大程度地降低合同签订中的风险,促进合同双方全面履行约定的义务,最终圆满地完成设备采购任务。

1仪器设备采购合同管理的必要性

仪器设备采购合同管理,是指对仪器设备采购过程中所涉及的采购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索赔、解除、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全过程的管理。对采购合同进行全过程、系统性、动态性地有效管理,加强了采购项目执行过程的总体控制;提高了供应商的履约水平,使疾控中心按期获得相应的货物及服务;提前预测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减少经济纠纷和财产的损失;维护了疾控中心自身权益。同时,也提高了设备采购合同管理水平,对疾控中心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疾控中心仪器设备采购合同管理现状

(1)设备采购合同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设备采购合同管理是对设备采购合同签订、执行、审核、归档等工作的规范化要求,是设备采购合同工作的理论基础。为实现设备采购合同管理工作的科学化,需要满足新时期疾控中心的工作职能。为此,疾控中心应积极完善设备采购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办理合同变更的相关流程;明确合同变更、延期、终止或索赔等特殊事项发生时的应对措施等。(2)各部门的基本职责有待进一步明确。设备采购的合同管理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作,中心内部应进一步明确各个部门的基本职责和任务,相互监督,共同完成合同管理工作,从而提高合同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3)管理合同的意识有待提高。疾控中心普遍存在重视采购项目的立项论证、市场的前期调研、技术参数的确立、招标文件的形成、合同签订,在专人负责对合同履行阶段的整体管理和协调工作上还存在欠缺。(4)应重视供应商延迟交货行为。通常对延迟交货的供应商尽量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与供应商之间进行协商处理。协商后供应商仍未交货,说明疾控中心对严格执行合同的条款上存在欠缺。(5)加强质保期仪器设备维修、保养的质量。虽然完成了仪器设备验收的工作,但对质保期内设备维修保养及质保期后设备的零配件、耗材报价等,还应加强进一步跟踪管理。大型仪器设备质保期为2年,而尾款在验收合格半年后支付,供应商对设备仍有后续保修责任。仪器设备一旦出现故障,若供应商是大型公司或长期合作的企业,他们对维修故障及定期保养是有一定保障的,若是小型公司,按合同规定继续履约则较难。所以质保期后设备的零配件、耗材报价,是否按照当初合同约定的条款实施则非常重要。(6)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有待加强。未能做到对合同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如开展普法教育及合同管理基础知识培训等。没有一定的合同管理理论知识,就会导致在合同文本上出现漏洞,合同条款上不够齐全,从而引起不必要的经济纠纷和财产损失,同时也会影响仪器设备验收工作的按期完成。

3仪器设备采购合同管理举措

3.1完善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合同签订流程。(1)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提高专职人员的综合素质。疾控中心应积极地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对合同实施专项管理。设备管理部门应结合仪器设备采购的特点,制定设备采购合同管理办法,并派专人负责采购合同管理。定期组织合同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开展普法教育,既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基本业务能力,不断了解合同法中的最新内容,又能及时改进合同管理中的不足。(2)规范合同签订流程,加大合同审核力度。合同签订是合同管理的核心环节,规范化签订程序,严格的审核流程,是保障疾控仪器设备采购工作顺利完成的基础。所以,应加强合同签订管理工作,加大合同审核力度。3.2疾控中心利益的基础。(1)审核供应商资质。对于在政府交易中心或采购机构采购的项目,资质在采购标书中有明确要求,并委托政府交易中心或采购机构对供应商资质进行审核。对于自行采购的项目要求供应商提供有效期内的资质文件和交易期“信用中国”网站上的信用证明。对于有特殊要求的仪器必须提供相关许可证。(2)审核合同内容。为有利于合同管理,避免合同签订的风险,疾控中心应制定设备采购合同的标准文本。由于中心仪器设备的种类繁多、规格复杂、技术要求高,根据每台仪器设备的自身特点对合同条款要逐一进行详细规定。在合同文本正式递交前需注意:①核对合同基础信息,在政府交易中心或采购机构招标的仪器,核对招标编号及政府采购计划号,以便明确经费来源,核对签订双方单位的名称及招标委托单位名称,核对合同金额数值以及大小写,核对签订日期,尤其注意签订日期不能早于中标通知日期,要晚于公示日期。②核对设备相关信息,如规格型号、特殊配置、技术参数、质保期、技术培训、报修时响应能力、到货时间、安装调试时间、特殊要求(地区计量院的计量检测报告等)、付款方式等是否与招标文件一致,以及在招标或谈判中承诺的零配件、耗材的优惠率。③规范审核流程。合同正式文本拟定后由采购部门负责人批阅,对合同措词严格把关。合同经批阅无误后,由采购部门分管领导审批,审计部门审核无误后由中心法人签署,并盖章生效。3.3掌握合同履约动态,执行内部监督管理。(1)合同建档管理。合同盖章生效后,采购部门应对购置设备进行建档,特别要记录到货、安装、验收合格、培训等时间。登记仪器设备各时间点,是为使供应商及中心内部各部门能够及时履行相应的职责。一旦日后出现违约或合同变更情况,尽量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与供应商之间进行协商处理。如果经过多次协商均不能合理解决,可以依据时间节点有理有据的提出诉讼,申请法律仲裁来维护合法利益。(2)合同验收管理。设备采购合同履约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安装调试、设备验收、设备质保期、到期付款的管理。安装调试是按照合同的规定供应商应在到货后多少日内完成安装调试,且仪器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完全满足招标文件的要求。设备验收应由供应商、设备管理部门、设备使用部门三方共同按照合同中配置清单逐一核对清点,而后设备使用部门对主设备和附属设备进行技术验收,验收合格后将合格证、保修卡、操作手册、使用说明书等相关资料随同验收单一起交付采购合同管理人员存档。设备的质保期通常是2年,在此期间或质保期外设备管理部门应跟踪设备维护及保养工作,跟踪设备的耗材、试剂是否按合同规定给予优惠等。验收合格后,根据合同规定按期付款,对于大型设备需要分期付款的应跟踪付款情况,不拖延付款以避免单位信用降低。对于一个自然年内无法结清尾款,而年底财政部门又会将结余资金收回的付款项目,应提前让供应商开具银行担保函,以确保供应商继续履行约定。(3)合同变更管理。通常合同签订后,供应商因特殊原因不能对合同中实质性的条款履约,如不能提供合同中要求的设备型号、供货时间延长、合同当事人发生变动等,从而需要对合同中实质性条款进行修改等。合同变更是引起合同双方争议和合同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合同双方高度重视。对于合同变更项均需要设备使用部门、设备采购部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中心管理层进一步核实,建立内部监督约束机制,本着解决问题和规避风险的态度共同协商确认后进行变更,以减少变更后的风险。3.4以一个招投标项目建档,明确合同归档内容。合同管理最后一个环节是合同归档,建议以一个招投标项目建档,建档内容应包含设备调研报告、项目立项材料、专家论证材料、进口设备论证材料、标书及审批材料、招标全过程材料、中标通知书、合同签订材料、设备验收报告、合同发票、设备付款材料、设备出入库材料、设备使用说明书及相关材料等。保管形式分2种,即纸质保管和电子保管,两者内容一致利于事后统计与查询。纸质材料均交由疾控中心档案室专职档案人员归档入册。

4结语

合同管理是疾控中心内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对仪器设备采购合同管理,对采购质量和执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可有效地保护疾控中心合法权益。做好仪器设备采购合同管理工作,既需要设备管理部门严谨地工作态度,也需要领导及其他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才能使采购合同发挥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程秋梅.论法治视域下高校经济合同管理[J].教育财会研究,2009,20(2):15-19

[2]罗峥,刀庆威.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科学管理,2010,25(10):67-70

[3]刘彦强,王益民.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合同管理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4):255-258

[4]刘晓.高职院校仪器设备采购中经济合同管理[J].管理视野,2017(7):215-216

[5]祁景琨,续艳丽.浅谈食品药品检验仪器设备招标采购合同的审核管理[J].中国药事,2014,28(4):406-408

设备采购合同范文篇2

关键词:医疗设备;合同档案;管理

近年来,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医疗业务水平的提高,很多医院的基础诊疗设备和专科设备投入在增加,在采购医疗设备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大量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形式多样化、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因此,为了进一步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医疗设备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建立并完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显得极其重要且必要。文章从当前地方三甲医院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管理现状出发,归纳出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问题的成因,最后通过规范化的管理视角,提出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管理的几个思路,以促进医院档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管理现状

由于医疗设备采购工作流程复杂、涉及的部门多、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的采购周期较长,这就对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而对应的采购合同档案也就随之出现了较为常见的问题。

(一)部分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资料缺乏完整性

医疗设备采购过程经历了使用科室提出申请、设备科组织院内市场询价(金额较大的需外出招标)、报院领导班子审批决策等阶段。从使用科室提出申请开始,就产生了对应的工作记录表格,表格需要按要求填写内容,报领导审批,在多个领导审批、使用科室确认签字、其他部门共同参与询价并签字确认的过程中,难免发生漏签字、忘记收集相关材料的情况,因此,在收集采购合同档案材料时,资料内容不全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收集难度大

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包含的内容丰富,从大多数医院的档案看,主要包括:采购合同、廉洁协议、医院内部送相关部门审核的内审合同、院领导班子的决策批示材料、招标(询价)记录表、使用科室的申请报告、可行性报告、职代会议案和决议批文、招标文件、成交通知书、评标报告等材料。这些档案资料内容丰富,经手的人多(涉及到医院设备科、招标办、院领导、经销公司等),每个档案资料产生的时间没有固定节点,而且有时经销公司提供的原始材料不完整,这些因素大大增加了收集档案资料的难度。

(三)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归档后不能封卷

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属于医疗设备档案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整个医疗设备“生命线的开端”。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以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为开端,后续随时都有可能需要补充档案。例如某台直线加速器采购建档后,某天发生了故障,维修工程师到现场进行维修,更换了某个零部件,还填写了检测、维修报告单,那么该维修报告单、检测报告单就需要及时收入该设备对应的档案盒中。因此,医疗设备档案不能封卷,直到该设备报废。

(四)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检索查阅方法单一

医疗设备档案是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之源,是医疗设备管理规划化、科学化的基础。一个全面、完善的医疗设备档案库,对设备管理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为止,很多医院都尚未开展档案信息库建设,但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利用率极高,因此,大多数相关工作人员只能通过Exel表格来完成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内容录入、查找工作,虽然也达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但从长远、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来说,这样的查阅方法还是远远不够的。

二、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档案意识不高

一方面,由于医疗设备档案不像医疗、科研等档案那样能直接产生社会效益和采购效益,所以长期以来得不到领导、职工的重视,极少设有对应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员岗位,专职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员岗位更加谈不上,档案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忽视医疗设备档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一些从事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由于对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或者在兼任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中,其他日常工作已占用大量的时间,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显得被动、不受重视,甚至出现许多医疗设备档案资料其实只是处于长期堆放的状态,没有及时整理归档,更谈不上利用。

(二)归档范围不规范

在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中,从申购设备到医疗设备采购工作结束,经历了提出申请、委员/专家论证、设备立项、设备招标/询价、签订医疗设备采购合同五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形成了大量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资料,但是由于医院各职能部门不同、档案收集缺乏依据,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购置报告、审批过程材料、招标材料、医疗设备生产厂家证件材料、成交经销商证件材料以及授权书等资料的收集存在较大的困难,各个部门所收集的档案材料也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归档范围的不规范。

(三)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属于动态管理过程

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不能封卷,因为该档案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以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为开端,后续随时都有可能需要补充档案。医疗设备招投标工作完成后,将所收集的材料按规定进行整理,根据资料内容制作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经医院和成交经销商沟通无异议后,送到医院的合同审核部门审核合同内容,最终双方签订正式合同。从合同签订生效之日起,医疗设备的价格、保修、付款方式、交货时限等信息已确定,但这并没有最终结束,后续将涉及设备的安装验收、维修保养、付款、报废等工作,所以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形成后,不能封卷,这也给档案的保管工作增加了难度。

(四)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归口管理问题

医院档案室,负责管理全院的档案,各科室收集整理好的档案在规定时间内统一移交到医院档案室,这就涉及到归口管理。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在规定的时间内移交医院档案室,存在一定的利弊关系。利的方面,主要表现为档案统一在档案室管理,避免出现重复管理、多头领导。弊的方面,主要表现为医疗设备统一管理后,一方面查阅不便;另一方面,每个领域的档案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归口管理后,档案室的工作人员在借阅档案时对档案的了解程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规范化管理思路

要对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进行规范化的管理,首先,要强化档案的管理意识;其次,要明确档案的归档范围;最后要不断完善档案的归档及保管形式。

(一)加强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管理意识

目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即使是专职的档案管理员也很难做到将大部分的精力用在档案的管理工作上,为了进一步完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管理,应在意识上有根本性的转变。首先,要强化医院上下的档案管理意识,通过经典事件、实例展现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其次,定期汇报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工作情况,统计好借阅的次数、内容等;最后,要加强档案人员的专业培训,从专业角度提升专职和兼职档案员的意识。

(二)明确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归档范围

1.医疗设备申请阶段:大多数医院的设备采购申请都是由年度计划采购和临时紧急采购组成。不管是年度采购计划还是临时采购申请都是由设备的使用科室提出,从使用科室层面看,涉及到的档案资料包括:医疗设备请购表格、配置及技术参数要求、可行性报告、提请职代会审议的议案等。从设备科层面看,涉及到的档案资料包括:各科室申报项目的汇总表格、召开论证会议的会议签到表、会议记录、现场照片、参与论证的专家委员投票、会议讨论的原始材料、上报院领导的请示报告等。从医院层面看,涉及到的档案资料包括:院领导会议讨论结果的决策批示。从其他相关部门层面看,涉及到的档案资料包括:大型医用设备购置许可、同意增配大型医用设备的批复等。所有这些涉及到设备购置的档案,都必须存档留存。

2.医疗设备采购阶段:医疗设备采购部门根据采购活动管理权限,整理需要采购的设备的主要参数及配置要求,通过媒体方式公开招标信息,组织召开招标会议,上报招标结果。其中,院内的档案包含:招标议价记录表格或书面记录、上报院领导会议的招标情况报告、院领导的决策批复等。投标公司的提供的档案包含:投标文件(报价表、厂家证件、授权书、经销商证件、产品配置清单、产品介绍等)、外出招标的还需要提供中标通知书、评标报告等。

(三)完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归档及保管形式

只有科学地整理设备档案,将其有序存放、系统排列,才能提高档案的调取、利用效率。一方面,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归档现在大多数还只是由专职或兼职的档案员负责收集整理,随着当前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手工的登记、查询效率低,为此,档案归档时应建立对应的电子数据库,为后续的调用、查阅档案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便于档案的管理。另一方面,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现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保管形式,一是保管在医院综合档案室,二是直接保管在设备科。为了进一步加强档案的管理,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趋向于统一移交医院综合档案室保管,这样更有利于专职档案人员的培养、形成更加系统专业的档案管理库。

四、结语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陆续进入各级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成为医院医疗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而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为医疗设备管理的重中之重。通过建立系统齐全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管理框架,才能用详细的医疗设备分析报告为医院购置医疗器械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用详实设备的申请审批手续资料、招议标记录、招标承诺资料等为招标采购的法制化、规范化提供重要的保证;用合同规定的保修期限为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提供技术依据,为保证医疗质量,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韦双莉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

参考文献:

[1]史维新.医院设备档案的管理.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6).

[2]鲍薇.浅析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黑龙江档案.2014(2).

设备采购合同范文篇3

关键词:高校;合同管理;进口仪器设备;管理模式

随着高校采购种类的多样化,采购量的日益扩大,采购金额的不断提升,尤其是近年来高校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海外高等人才的大力引进,高精尖仪器设备的启用。这就要求科研仪器设备的配置要与科研发展的步调相匹配,尤其进口仪器设备的采购需求逐年增加,进口设备采购合同签订也随之增长。进口仪器设备具有金额较高,采购周期长,免税办理,汇率波动,采购流程中涉及单位较多,其中还包括外贸公司、海关等校外单位等特点,涉及的相关审批手续较为复杂,因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带来一定的风险。本文通过对高校进口设备采购合同管理现状分析,进一步完善合同管理过程。

一、合同管理现状

1.合同审核。一般需要对供应商的经营范围和经营资格进行审查,尤其是进口仪器设备,需要对国内商的资质及其商业信誉进行调查评价。我校有专门的审计部门对合同对象的法人登记证书、资质证明、授权委托书等证明原件进行审查,评估合同签订对方的信用状况以及履约能力,并在其合同履约过程中关注资质、信用有无变化。2.合同签订。进口设备的签订大多是与国内的商签订,为了规避汇率变动,结算方式主要为人民币包死价。但也有少量签订条款中涉及外汇结算,进口仪器设备签订合同后免税办理、清关等程序,到货周期较长,一般为3到6个月,汇率波动较大,出现结算付款与预算相差甚远,从而导致用户部门预算不够的现象。从而导致合同风险把控不严,违约处理风险增加。3.合同履行。合同签订后,合同双方应一起遵循合同约定条款,根据合同的内容、性质和目的履行义务。尤其进口仪器设备,要进行设备性能测试、分析,确保合同全面有效履行。4.合同签订后的验收、结算。合同签订后,进口仪器设备需要相关免税办理,清关到货后的验收工作一般由职能部门、用户部门以及供应商参与,如果涉及商检的设备,还需要海关等校外单位参与。进口仪器设备由于指标的复杂性、专业要求,验收有时会需要专业的场地和条件进行设备性能调试。并且严格按照合同的标的物条款进行履约验收。合同结算是合同履约过程的重要环节,既是对合同履约的监督,也是对合同条款的审查,一般由用户部门办理入库、财务部门办理结算手续。

二、汇率变动对进口设备采购合同的影响

高校的年度预算是对一年的采购计划的总体规划。其中进口仪器设备的采购计划是年度采购总预算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对年度整体采购预算计划有重要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不仅会影响采购预算的执行情况,而且对进口仪器设备采购合同的内容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我校目前采用的一般结算方式为人民币包死价,这样就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汇率变动风险。但也有少部分进口设备是采用外汇结算,采购合同条款一般会注明付款结算的方式、时间等,合同结算的时间段不同所对应的人民币汇率就不同,所支付的金额就会随着汇率的上升或者下降而变化。

三、进口仪器设备采购合同流程管理

目前进口仪器设备普遍金额较高,结合我校的实际工作,超过10万元人民币的采购项目需要进行论证、招标采购。大部分的进口仪器设备都需要通过招标方式进行采购。由于进口仪器设备合同签订后采购周期较长,流程中涉及单位较多,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合同管理体现了采购合同过程的闭环管理,包含合同的签署、办理免税、清关、商检、资料归档等环节。高校进口仪器设备采购合同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四、进口仪器设备采购合同管理的风险防控

作为政府采购的其中一员,高校进口仪器设备采购活动,也具有商业性质,同样需要在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下开展。学校通过建立完善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用制度法规约束,施以监督,将合同管理工作推向规范化、法制化,使其更加完善。尤其对于进口仪器设备采购合同,通过规范合同的标的物产地、型号、价格、到货时间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进口货物采购合同的准备、订立以及履行阶段进行合法、规范管理,我们能够做到保护学校资金、维护学校合法权益,进而有效提高进口仪器设备采购效率。

五、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我校已经实现集中采购合同统一管理模式,并且已初步建立了合同规范管理的采购合同管理办法以及合同章管理办法,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手工模式。信息化合同管理系统的缺乏,导致用户在查阅采购合同时效率低下,也为学校采购合同整体管理增加潜在风险。合同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是合同管理效率提升的重要保障,合同是否及时归档、合同档案分类是否便利、科学,使得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六、结语

随着高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快速建设和发展,进口仪器设备的采购成为学校采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进而相关合同管理的工作尤为重要。采购主管部门通过对进口仪器设备采购全程管控,以合同管理为基础,公开、公正、透明的进行物资采购工作,增强服务意识,自觉维护学校利益,促进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山.高校合同管理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4):101-103

[2]刘彦强,王益民,张小蒙,etal.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合同管理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4):33-34

[3]宋洁.论高校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和防范措施[J].文化学刊,2016(10):55-56

[4]王春晖,曹越.内部控制视角下对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6(19):87-91

[5]何馨,吴冠仪.高校小额零星采购全过程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2)10-11

[6]渠辉,于文娟,等.高校进口仪器设备采购管理模式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15-16

[7]李朱琳,杨武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高校进口仪器设备的影响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9):22-23

设备采购合同范文篇4

关键词:EPC;海外水电站;机电改造项目;设备采购管理

1国际水电站改造项目采购的内容和方式

近年来,我国在海外以EPC模式中标了大量水电站建设项目,其中部分是以机电设备改造为主。项目成本控制离不开采购管理工作[1],根据国内外众多水电站EPC项目合同价格统计,永久机电设备采购费用占合同总价的15%左右,机电设备采购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总承包商的赢利水平,也关系到EPC项目的成败[2]。特别对于机电改造项目,由于涉及土建工作量少,机电设备采购费用占合同总价比例甚至高达80%以上,提高对设备采购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对项目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尼日利亚KAINJI水电站改造设备成套项目为例,对水电站改造项目执行过程中机电设备采购方面的一些情况进行探讨,以解决国际EPC改造项目采购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1.1KAINJI项目概况及特点。KAINJI水电站位于尼日尔河流域,建于1963-1969年间,为坝后式电站,是尼日利亚目前已建成的最大水电站。电站厂房内共安装12台机组,单机装机容量100~120MW不等。本项目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修复5、6、12号机组单元及部分公用设备。旧发电机由日本Hitachi供货,水轮机由奥地利VoestAlpine供货,其中5-6号机为轴流定桨式,12号机为Kaplan式。机组工作范围主要包括进水口改造、水轮机及发电机改造、冷却水系统改造、更新调速器、更新励磁、更新发电机电压设备、更新机组辅助设备配电盘及机组启动配电盘、主变压器改造、更新机组保护、备品备件等。公用设备工作范围包括更新尾水门机、厂房通风系统、大坝电梯、进水口叠梁闸门、11kV开关柜、DCS监控系统,以及厂房桥机改造等。1.2海外水电站改造项目采购的基本模式。由于多数项目所在国工业化程度不高、生产技术水平低下等现状,改造过程中使用的机电设备主要在国内完成采购。组织结构上项目部作为核心对采购流程实施有效的控制管理,基于以往类似项目工作经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提高对策划方案的重视,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程序,并对人员进行科学安排,增强交接和协调力度。同时,还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从商务和技术等方面加强管理,提高采购方案的科学性[3]。1.3国际水电站改造项目采购的程序与内容。国际水电站改造项目的设备采购,以与业主签订的主合同为依据,由项目部牵头召集各专业人员共同制定采购策划方案,包括分标内容、技术要求、交货时间、拟招标方式等。确定分标采购计划后,依据采购内容的特点以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等形式进行采购,最后以与候选中标人谈判结果为依据签订设备采购合同。水电站改造项目采购涉及设备较多,一般包括水轮机、发电机、励磁设备、调速器等主机设备,变压器、监控保护系统、空压机、阀门等电气机械辅助设备,以及一系列装置性材料。因此,采购内容繁多,采购时间紧张,必须科学合理制定项目设备分标和采购计划,才能够确保采购工作顺利推进。对采购工作商务和技术部分进行明确分工,权责分明以有效地提高采购工作效率。

2国际水电站改造项目采购计划的具体实施

2.1招评标及采购合同签订。设备采购应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在满足采购时间以及技术要求的前提下,价格依然是主要考虑因素。因此,采购模式主要包括邀请招标和询价采购。邀请招标是在主合同已确定的供应商名单范围内,对企业发出投标邀请并公开唱标,按照评标标准选出候选中标人,从而有效减少谈判时间,节约项目时间成本。询价采购是向有关的供应商发出询价单让其报价,在报价基础上进行比较并确定最优供应商,适用于采购的货物规格、标准统一、货源充足且价格变化幅度小的设备。通常情况下会在本企业合格分包商库内结合采购成本控制向三到五家企业发出询价单,对于被询价企业的选择,需要项目部综合考虑供货商品牌、质量,技术,业绩等因素,并根据改造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在评标阶段,项目部负责召集相关人员组成评标委员会,主要成员包括项目经理、采购主管、技术人员等,应确保委员会组成人员科学合理。从商务、技术和价格多个方面综合评价选择候选中标人。商务方面应该审查竞标企业的运营状况,业绩能力等综合实力,优先选择信用良好或者有过合作记录的竞标企业;技术团队则主要负责对投标技术文件进行评审打分,并从技术层面上分析企业实力为确定中标企业提供相关参考依据。考虑到国际项目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招标或询价文件编制及评审过程中都应该特别重视投标人国际项目业绩及其完成情况。即使是在国内项目供货业绩丰富的投标人,如果缺乏国际业绩,在面对国际项目技术标准、长途运输、现场仓储等不同情况时,很可能束手无策或者疲于应付,最终导致无法通过现场验收。尤其是改造项目,可能遇到的问题五花八门,在生产阶段和现场安装阶段都需要丰富的经验和应对能力。采购合同编制过程中合同条款应该与主合同保持一致,尤其是付款条件、技术要求等内容,以避免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合同签订前应该对合同条款进行评54审,由财务人员,技术人员,法律顾问,项目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公司主管领导进行会签。2.2加强对主合同技术条款的明确。主合同技术条款是所有设计工作的依据,也是制定采购合同技术要求的依据。因此在项目执行的全过程中都应该精准掌握主合同技术条款。投标阶段和合同谈判阶段考察期间,需要尽可能仔细考察招标及合同技术文件涉及的内容,避免为后期采购和施工埋下隐患。尤其对于含糊不清的内容,应与业主明确供货范围或修复内容责任划分,尽量避免后期扯皮。对于内容明确但不合理或难以实现的要求,应提出澄清,避免出现在签订的主合同中。由于改造项目的特殊性,主合同技术条款不同于常规新建水电站项目,很多针对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因此技术人员在项目执行阶段应该逐条阅读,一方面全面掌握通用部分内容,另一方面对特殊条款分析研究,不忽略任何细节。前期图纸搜集也是改造项目特有的任务,旧设备图纸的完整性、准确性对后期工作开展至关重要。设备的修复设计需要基于或参考原图纸,但是KAINJI电站图纸管理水平低下,原有图纸保管无序,使用过程中零星散落,有些已经遗失。在考察阶段没有重视图纸搜集,设计工作展开时才发现缺东少西,多次努力查找也无法搜集齐全,给设计及生产工作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不同国家和业主对EPC水电站改造项目要求使用的标准不尽相同,投标阶段和设计过程中都应该确认业主规定的设计标准并准确使用。如果设计人员想当然采用国标或者主合同要求以外的国际标准进行设计,就很可能因采用标准不符合要求而被业主拒绝接受,造成设备采购成本增加。国内供货商应建立内部国际通用标准库,提高技术人员的设计水平,争取达到国际化人才标准[4]。对于个别设备或零部件,设计人员鉴于设备生产实际需求认为有必要按照合同规定外标准进行设计的,应该提前向业主进行澄清并获得审批通过后方可使用。设备采购合同签订后,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对设备供货厂家的技术管理,对分包商提供的图纸及资料进行全面校审,从设计角度对设备质量进行把关。KAINJI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就存在由于对主合同技术条款掌握不到位而出现的设计偏差,如需要更换的设备零部件被遗漏、与老设备的接口界面判断不清等。总之,设计工作是采购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环节,项目的设计管理水平将影响设备采购的成本、进度等各个方面。由于文化语言差别、思维模式迥异、甚至经验的不足,总承包商设计部门技术人员对EPC合同的理解可能与业主的真实想法存在偏差,从而导致设计文件迟迟不能通过审核,最终批准通过的时间被拖延,特别水电改造过程中核心的水轮发电机组设备,从而严重影响采购工作的开展,对整个EPC项目的工期和实际成本造成较大负面影响。2.3提高对设备监造验收及包装的重视。水电站改造项目中水轮发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的采购合同能否正常履约对项目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必须加强对主机设备生产及交货进度的监管。聘请专业人员对主机设备进行驻厂监造是确保设备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的有效手段。KAINJI项目的主机设备部分机组需拆除后重新生产安装,部分机组则是拆除后进行现场修复。执行过程中前者需要在现场对拆除的部件逐一测量,将数据反馈回国内进行生产,在设备原图纸缺失的情况下对测量的精准度要求极高,工作难度远超预期;后者更是无法实现,现场的加工水平完全无法满足生产要求,只能将设备运回国内进行修复,在国内实现修复也是极其困难,供货厂家的设计和生产人员对此一筹莫展,如果不积极沟通协调,该项工作随时可能停滞不前。因此,更需要重视监造工作,随时跟踪进度、发现问题,及时组织各方力量进行处理。同时,对于包括主机在内的设备都应加强出厂验收和货物包装管理。出厂验收是验证设备完全符合合同要求的最后屏障,采购合同中应规定出厂验收的方式、时间和地点,并细化验收标准。项目部应组织采购、技术人员参与出厂验收,验收人员应该熟悉设备相关的规范标准和技术要求,便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还应根据合同及时通知业主参与出厂验收,并积极予以配合,业主人员根据设备重要程度选择参加。同时,应督促供货商做好验收准备工作,验收过程主要包括根据出厂验收大纲进行检查和试验、核实设备制造完成情况、审查制造过程控制文件、查阅生产图纸及设备合格证等出厂文件。特别对于修复的设备部件,难以处理的细节多,项目部应提高重视程度,提前对修复完成情况和验收项目可通过性进行检查确认,避免出厂验收过程中问题频出。国际EPC项目货物类型多、运输性能各异,物流运距远且常要进行不同运输形式的转换,应做好货物包装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货损。应在采购合同中规定设备包装规范并结合物流方式制定适用的包装标准;对缺乏经验或能力不足的供应商,进行包装指导,在出厂前对包装完成情况进行确认。值得注意的是,水电站改造项目经常存在不同机组标段被不同承包商中标,项目现场会同时出现不同国家进口的设备,欧美进口货物包装经常被评价为质量牢固、外形美观、细节周到,相比之下我国企业生产的设备包装水平就相形见绌了。因此,提高货物包装质量,可在国际工程行业内对公司品牌起到宣传推广的积极作用。

3结语

综上,在国际EPC水电站改造项目执行过程中,数量众多的设备主要从国内企业采购,供货商水平和设备质量良莠不齐。在招评标和生产阶段,需要在控制价格的同时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因此,应重视供应商选择、依据主合同内容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合同技术条款避免设计偏差、重视设备监造验收和包装管理等,以确保国际EPC水电站改造项目保质按期完成。

参考文献:

[1]魏佳.国际工程EPC项目的合同管理[J].石油化工建设,2011,33(2):42-44

[2]张帅.EPC模式下水电站机电设备采购成本控制策略[J].人民长江,2016,47(6):104-108

[3]彭雪海.海外EPC电站项目设备采购工作方案实施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1):27-28

设备采购合同范文篇5

关键词:医院;经济合同审计;审计环节

经济合同是医院对外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契约形式,合同管理已成为医院经济活动中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院规模扩大,对外签订的经济合同设计的种类、金额也不断扩大,涉及到医疗设备的采购、药品物资的采购、基建修缮工程、信息系统建设、科研项目合作等方方面面,本研究以南通第三人民医院为例,介绍该院如何发挥内部审计在参与管理、防范风险和规范经济业务的作用。

一、实施审计,发现问题

审计科对2017年签订的经济合同实施抽样审计,合计审阅合同156份,其中设备采购合同80份,包括20万元以上的设备采购合同51份,20万元以下设备采购合同14份,设备维保合同15份;总务物资采购合同40份;基建工程合同6份;零星工程合同14份,服务合同8份;信息化建设项目招标采购合同5份;租赁合同3份,审计结果表明,总抽查156份,不合格合同数量41份,不合格率26、28%。

二、群策群力,分析原因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科组织采购中心、设备科、总务科、基建科、财务科、办公室等部门骨干成立项目组,逐项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造成经济合同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合同管理制度落后,未能明确合同在管理链条各管理部门应承担的职责分工和职责范围;合同流程不规范;合同执行缺乏监管,签订与执行过程脱节;相关人员业务知识缺乏。

三、提出建议,逐步落实

1.完善经济合同制度。由于原有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的管理范围没有涵盖所有的经济合同,不能满足审计全覆盖的需求,在充分听取法律顾问和各部门的意见后,结合审计署《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业务指导和监督意见》起草了《医院经济合同管理规定》、《医院经济合同内部控制制度》、《医院经济合同审计办法》,经院务会讨论通过,下发全院执行。2.规范合同审批流程。针对合同管理流程不规范,医院规定经济合同审签流程通过OA系统(办公室自动化系统)来实现,整个过程是经办科室通过系统首先发起申请,整个经济合同的签署信息和执行过程非常清晰,让人一目了然,合同管理要素包括:合同编号、经办部门、合同主要内容、合同金额、对方单位、签署人、合同日期、付款方式等内容,这种信息系统的运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经济合同的透明度和管理效率,通过合同系统自动编码,固定审批程序,加快审批速度,利于合同归档统一管理。3.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科编制了《合同审计工作底稿》,将审核意见的反馈改为书面反馈,合计审计工作底稿的主要内容有底稿编号、合同名称、送审部门、送审时间、审核意见及建议、审计部门或审计人员出示意见的时间,审核意见执行情况,改进了合同送审及审计意见反馈流程,做到送取有登记、审核有记录、执行有跟踪。4.制定经济合同范本。审计科协助设备科、基建科、总务科以标准合同范本为基础,聘请医院法律顾问以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制定出了适合自己的各类经济合同模板,分为采购类、工程类、服务类、信息软件四大类合同,又进行了小类的细分,确定最终的合同模板在全院推行,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合同风险。5.设计设备采购申请表。根据预算编制采购计划,由申请科室填写设备采购申请表,附注设备技术参数与性能,由职能科室组织院外论证,并有记录;科室提出的采购需求中如有品牌需求,除甲乙类设备外,申请科室必须提出三个以上的品牌;申请科室在申请表中必须填写与机器配套的试剂,以上内容由设备科核实。

四、实践体会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各科室协调合作,齐抓共管,对经济合同重要性的认识明显提高,审计意见书全部返回,审计建议基本落实,经济合同签订、审核、履约、付款流程变得流畅,有效的降低了合同风险。再次统计2018年1-6月经济合同不合格率下降到18%,合同管理质量明显提高,说明各项改革措施有效,但发现依然存在若干问题:1.设备采购合同中设备调试、操作培训时间应明确,否则给甲方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2.施工招标的项目提交投标文件的投标人在分析招标失败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后,应当重新招标,而不能随意改变招标方式。3.审计署发2017(30)号文,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投资审计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得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决策和审批,征地拆迁、工程招标、物质采购、质量评价、工程结算等管理活动。审计人员的介入点如何把握找准定位。4.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素质高低是决定内部审计风险大小很重要的因素,从事审计的人员大多是财务背景,而审计的业务是各个环节,不仅要熟悉医院资金流,更要掌握业务流,审计人员如何提高站位。5.缺少计算机审计人员,迫切需要利用信息系统,缩短周期,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随着医院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医院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应如何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监督医院经济运行和财务活动的情况,及时发现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从而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制度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楠.医院经济合同审计的关键控制点[J].中国内部审计.2012(7):67-68.

[2]李卫兵,张卿苗,杨宝新,程树民,张绍军.医院经济合同审计应把好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卫生经济,2013,12:110-111.

[3]孙凤英.新时期医院经济合同审计的内容与保障[J].经济师,2007,08:251+253.

[4]臧芝红,姜平,张彬.浅谈医院经济合同审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医院院长论坛,2010,02:44-46.

[5]李涛,王聪,胡浩.电网工程物资全过程审计要点[J].中国内部审计,2012(10):68-69.

设备采购合同范文篇6

关键词:医疗设备采购合同;合同生命周期管理;采购风险;采购成本

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管理是对医疗设备采购项目过程中涉及到合同的管理。医疗设备采购项目的过程是围绕合同进行的,合同是作为买卖双方之间的法律文件,是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合同管理是一个过程,它保证合同按照一定标准履行,从而充分达到医院(买方)和供应商(卖方)约定的合同目的。有效的合同管理是促进合同双方当事人全面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确保质量、工期、进度等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最终促成采购项目的顺利完成。

一、合同的定义

1、合同又称为契约、协议,是平等的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作为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产物,是两个以上的意思表示相一致的协议。只有当事人所作出的意思表示合法,合同才具有法律约束力。依法成立的合同从成立之日起生效,具有法律约束力。2、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广义合同指所有法律部门中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狭义合同指一切民事合同。还有最狭义合同仅指民事合同中的债权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85条: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条: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二、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管理的意义

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合同管理要保证合同双方认真履行各自的合同义务,还必须充分协调好双方之间的合同行为,分清权责,在合同双方建立起一种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合作共赢的伙伴型关系。合同管理时应当遵循以下三个管理的原则:

1、诚信原则

即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在签订和执行合同时,应该讲究诚实、恪守信用,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不得规避法律和合同。这里包含着相互关联的两层意思:一是量力而行作出现实、可行的承诺;二是严格履行自己的承诺。在一般情况下,应该认为合同当事人在签订合同之前都认真阅读和理解了合同文件,都明白该合同的各项条款的意义。一般应该认为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都具有善意,遵循对等原则,不刻意添加隐瞒或故意疏漏合同条款。

2、公平原则

法律是维护公平的,维护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各公民、团体之间的公平。根据公平原则,显失公平的合同条款是无效的,对合同进行解释时,应该兼顾双方当事人的权益。对合同文字的相互矛盾或其他缺陷,如果按合同约定的解释顺序和有关整体解释惯例进行解释后仍含糊不清,则可按不利于合同起草一方(业主)的原则进行解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理解为业主故意使用了这种有歧义的词句,因此他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3、效率原则

经济合同其管理与实施当然受经济学原理的约束。经济学讲究的是效率,及如何以尽量少的资源来达到既定的目标,或以既定的资源实现目标的最优化。在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需要维护的是整个项目的效率,即实现项目质量、成本、进度、范围等目标的综合最优。根据效率原则,有时需要比较灵活地执行某些合同规定。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必须追求项目整体的效率,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效率。由于项目各分目标的相互矛盾,某一个分目标的优化可能必须以另一个或几个分目标的损害为代价。

三、合同生命周期管理在医疗设备合同管理中的应用

有效的合同管理是对项目采购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或所涉及到的采购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索赔、争议解决、终止与评价的全过程进行的管理。项目采购管理过程所涉及的各种活动构成了合同生命周期。通过对合同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在签订合同时仔细斟酌合同条款和条件的措词,尽可能的回避或减轻某些可识别的项目风险,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保证项目有效的完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在设备合同的管理过程中,着重做好设备购置的可行性论证。通过需求论证、效益论证和市场论证,为设备的引进和购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合同在产生和完善过程中,做到科学、规范、严谨,发现误差及时纠正。同时,合同管理人员积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确保环环紧扣,流程畅通,执行及时、准确、快捷。并且在设备合同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重视了以下几个环节:

3.1设备购置的可行性论证

(1)需求论证。即设备购置的必要性。临床科室根据各自的功能特点,从满足患者就医的需要、医疗技术发展的需要、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及与医院等级和品牌相匹配的需要几方面着眼,制定合理的设备购置计划。(2)效益论证。引进设备前,医院根据年度发展计划及财务预算,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对现有同类设备尤其是大型设备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利于准确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及需求度,避免医疗设备重复购置、设备闲置或使用率低等,造成资源浪费,为设备的引进和购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市场论证。在进行需求论证的同时,设备采购部门通过调研了解国内外市场行情,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引导科室开展业务。对确定购买的设备,设备采购部门必须对购买的设备进行综合调研评估,如:使用科室、已知商家及历史价格等,同时要求参加投标的商家提供全套资质证件及待购设备的主要用户名单、业绩,了解其市场份额占有率。经严格审核后,再在医院领导牵头下,组织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和医学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以及财务审计等相关人员共同进行医疗设备招标选型或商务谈判,通过货比三家,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商家,确保引进设备的功能先进、质量上乘、价格合理。

3.2设备购置合同的形成

(1)合同签订。医疗设备确定购置后,医院和供应商签订经济合同。合同上详细注明购置设备的产地、品名、规格型号、配置清单、付款方式、安装调试、技术培训、质量保证及维修保养等条款。(2)合同交接。设备处将经使用科室认可,供应商和项目工程师、设备管理部门领导、院领导逐级签署的合同定点存放,由专人编号、盖合同章后进行分发。在合同交接过程中,注重细节,对合同交接的每个环节进行书面登记,谨防在交接过程中的遗失和误差现象。(3)合同录入。建立设备合同管理台账,及时录入新的合同信息,以便于及时、便捷、准确、科学地查找和执行合同条款。及时按照固定资产编码规则进行录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做到及时、准确,确保没有疏漏。

3.3设备购置合同的执行管理

(1)设备验收。设备送达指定地点,由相关人员和项目工程师共同进行到货、安装与技术验收,列入《检验检疫机构商品目录》内的进口医疗设备需进行商检,调试正常运行后,凭验安装验收单和发票,录入固定资产管理库。(2)设备付款。合同付款严格按照合同条款执行,不拖欠款项也不在不具备付款条件的情况下预付合同款。(3)合同核对。为确保设备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准确无误,我们建立健全了查对制度,定期由设备处领导、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和财务处等相关人员参与合同核对,要求账实相符、合同条款有效执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4设备购置合同的收尾

合同收尾管理就是结束合同管理并结清账目,结束合同工作和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进行采购审计并将有关资料收集存档供未来使用,包括解决所有尚未了结的事项。采购结束后,未决争议可能需要进入诉讼程序。合同收尾管理包含以下几点:(1)财务结算退还质保金。(2)合同建档设备购置合同及时归档。同时设备处对设备购置的申购报告、论证材料、订购合同、验收清单、设备资料(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及其它有关技术资料)一律登记、编号、建立索引、归档。(3)定期开展采购审计是对从计划采购过程到管理采购过程的所有过程进行结构化审查。其目的是找出可供其它采购项目借鉴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4)根据合同实施过程的情况,总结合同管理的经验教训。

四、结束语

设备管理部门要加强合同管理意识,同临床科室、资产管理部门以及法务部门积极合作,提高合同管理水平,通过规范的流程和完善的制度依法管理,实现对医院设备采购合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作者:杨 仪 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参考文献:

[1]陈洁.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S].主席令9届第15号,1999.

[3]许锋,等.医疗设备合同的标准化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09(11):77-79.

[4](美)项目管理协会著.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M].第4版.王勇,张斌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5]北京中交协物流人力资源培训中心.采购过程与合同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设备采购合同范文篇7

关键词:成套设;备EPC;总承包商;采购管理

成套设备,国内部分EPC总承包商又称之为“包单元”或“成套包”,一般定义为“生产某些产品或完成一定任务及功能所必需的整套设备”。还有一种包含更多因素的表述:“为了完成某种机能而将机械、装置及有关其它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的集合体,不仅仅是将从各个机器制造部门购买的设备装配成套,还包括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及其它要素的有机结合”。成套设备采购,作为一种供应模式乃至工程服务模式,在能源、化工、冶金、建材、市政等多个领域的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近年来,随着国内EPC总承包商在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以及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在国内的推广,总承包工作范围内的成套设备采购管理,已成为国内EPC总承包商在项目策划和执行中需要面对的共性课题。究其原因,一方面,如能实施有效管理,EPC总承包商与成套设备供应商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共赢效应、为项目业主创造价值、为自身赢得利润和商誉;另一方面,一旦管控失败,由于总承包模式的风险分配机制、以及总承包合同和成套设备供应合同之间的赔偿责任的不对称,EPC总承包商将兑付巨额赔偿而招致重大经济损失,也成为大概率事件。事实上,在笔者所服务的能源及化工工程建设领域的总承包业内,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管理方式方法的不成熟,出现了相当数量的成套设备采购风险甚至重大损失。被描述为“小EPC”、“小总包”、甚至“黑匣子采购”的成套设备供应,不时成为EPC总承包商工作中的管理死角、盲区,也是进度、质量、成本、甚至安全、资金以及交付的风险高发区。前述风险甚至损失发生的根源,基本都在于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到:成套设备采购与单体设备以及大宗材料采购,虽同属物资采购,但前者与后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不加区别地将单体设备或大宗材料的采买流程、合同条件、以及履约(定单)管理办法复制到成套设备采购管理,就是管理死角、盲区产生的原因。而这其中的本质不同,核心在于需要认清成套设备在EPC总承包商建设工业装置的过程中,其作用的关键在于实现和满足EPC总承包商对其的功能性要求,而这样的功能性要求,需要成套设备供应范围内的所有装置性设备和材料作为一个集合来共同实现。表1简单对比了成套设备与单体设备或大宗材料供应的异同。清晰认识到表1异同,则有利于对成套设备采购全过程进行正确的管控。结合具体工作实践、以及通过业内交流积累的经验教训,对成套设备采购全过程管理进行简要梳理。

1正确的管理思路

“管”还是“包”,是对成套设备采购管理的基本思路问题。一段时间以来,EPC总承包商业内存在一种思路,就是对成套设备采购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采买环节。对设备供应商的管控,主要通过供货/工作范围、计价原则、支付条件、功能(性能)保证约定来实现,而对供应商履约阶段的管控则与单体设备及大宗材料定单无异,仅开展例行的催交、中间检验及出厂检验,甚至将这部分工作委托第三方监造/检验机构。而技术团队在完成了技术协议签定之后,到合同标的交付前,基本不参与对该定单的管理。笔者认为,对于成套设备来说,上述的管理思路实际上就是简单的一包了之,甚至干脆就是以包代管。殊不知,这样的管理思路,是将EPC总承包商自身置于了巨大的风险之下。举个简单的例子:某成套设备定单价格,为相应总承包合同价格的二十分之一,而总承包合同的工期赔偿金额上限为合同价格的十分之一,那么一旦该成套设备供应履约出现重大缺陷甚至履约失败可能给EPC总承包商造成的损失,甚至超过了成套设备合同全部价款。也就是说,仅在采买环节控制成套设备供应带来的EPC总承包商风险,是不切实际的。既然简单的“包”无法解决问题,对成套设备采购供应开展全过程、介入式管理,自然成为了EPC总承包商规避风险、创造价值的正确选择,也是唯一选择。

2采购策划阶段

充分的采购策划工作,能极大提高项目执行阶段采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国内EPC总承包商对于项目采购策划工作,较多集中在供应商短名单编制批准和采购标段的名义划分。针对成套设备在功能、作用、风险方面的特点,在采购标段(采购包)划分的同时,应由项目经理亲自组织设计、采购、施工各职能部门共同识别确定按成套设备采购管理的采购包(下文中简称“成套包”)。随后,应进一步对成套包做好范围规划以及合同设计两项工作。2.1范围策划。在成套包的采购策划中,应首先规划好包内的供货/服务范围。当然,对于技术上相对陌生的成套包,可通过外调、咨询、以致厂商交流的方式预先了解,再开展范围规划。范围规划的手段,比较成熟的办法是应用工作分工表的形式(DivisionofWork-DOW),可直观理解为工作分解结构(WBS)在与成套包采买、制造、交货、施工安装、直至调试验收的全过程相关人员之间进行任务分配。简化的示例见表2。以上DOW可随着采购工作开展按渐进明细原则进行阶段性深化,至采购合同签署时达到最终深度以满足可实施的范围定义要求。有些EPC总承包商把成套包范围规划简单交给了成套包设计主导专业人员,这种做法的弊端显而易见———专业人员毕竟知识和经验均有局限,而范围定义影响到EPC全过程实施的方案优化和风险规避。故在工作实践中一般应要求项目经理在成套包采购策划阶段亲自组织各有关专业和职能部门联合开展范围策划工作。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很多EPC总承包商愿意把与成套包供货范围内设备材料所对应的设计和施工工作全部划入供货商工作范围,感觉上好像把设计和施工的风险打包转移出去了。限于论文篇幅,在此不展开分析,但以下要素,应进入策划工作考虑的范围:(1)供货商是否具备相应的设计及施工资质,若没有,是否具有将设计和施工外委的资格,如何在合同中保障外委设计、施工甚至加工的资质。(2)若供货商因资质问题而将施工外委,施工监检及竣工资料编制是否存在合规性矛盾。例如在国内新疆、重庆等地,资料若不要求供货商签署,则总承包商与施工方无合同关系,资料若要求供货商签署,又会出现供货商无资质在资料上签署的问题。(3)成套设备所涉及的施工工程量,相较于总承包合同,一般占比很低。施工纳入供货商工作范围,供货商的施工议价能力、施工管控能力、EPC总承包商现场管理增加的大量界面,都成为EPC总承包商的风险,实际上很难通过合同商务条件转嫁。(4)通用机械设备、仪表及电气设备材料、以及普通大宗材料的供应分工,较之于成套设备供应商,EPC总承包商大多拥有更加健全完善的供应链和议价能力,站在质量和成本管理的角度,应尽量将这部分供应纳入EPC总承包商的供货范围,可考虑由供货商按EPC总承包商的作业文件格式和深度提供采购技术要求/采购数据表以及材料统计表,经EPC总承包商审核后自行安排采买。2.2合同设计。国内很多EPC总承包商成套包采购合同所使用的文件结构、合同条件,均出自与单体设备及大宗材料采购基本没有区别的格式合同。这样有可能忽略了对以下要素的考虑和安排,故需要在采购策划阶段开展针对具体成套包的合同设计工作。(1)功能性约定的基础(注意很多情况下设计基础与功能/性能考核基础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指标和考核办法、以及相应的赔偿责任。(2)成套设备供货商范围内设计及施工工作与EPC总承包商之间的界面、条件交接方式和深度、风险(如成本费用风险、现场条件风险)的分配机制。(3)针对成套设备供货商全部工作范围在缺陷责任期的保修责任及赔偿责任、以及保障这些约定可执行性的各类保函外协件订货证明等方面的约定。(4)详细的时间进度(而不是简单约定交货时间点)。(5)合同文件的结构以及其间互相解释关系、合同文件的优先顺序。(6)为合规开展税务申报,合同是否需要进行E、P、C拆分,拆分后是否需要签署框架协议(UmbrellaAgreement)以保证责权利。成套设备采购合同的基本结构和模板乃至采买及履约管理办法,属于EPC总承包商的基础工作,但由于成套设备供应存在个性化差异比较大的特点,具体项目开展成套设备采购策划时,仍需要根据范围策划的成果,针对相关要素进行梳理和完善。在实践中,笔者个人感觉行之有效的办法是针对不同的工作范围定义,选择FIDIC彩虹系列1999版或2017版内特定模板作为合同设计的基础,大多情况下可考虑选用黄皮书,部分情况下(成套包供货厂商工作范围涵盖直至性能考核验收完成的所有工作)可选用银皮书,个别情况下选用绿皮书。

3采买阶段

在成套设备采买阶段,除了履行正常的招投标程序之外,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供应商技术文件审查约定充分讨论和约定EPC总承包商对成套包内由供应商负责编制的技术文件的审查范围及程序,要注意到本文开头提及的涉及“专利技术、专有技术”的文件审查的约定。特别是解决好供应商可能主张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风险规避、以及项目所在地强制性监督检验要求的矛盾甚至冲突。单纯的技术风险规避,可通过EPC总承包商的内部评估来制定策略,但如果供应商以知识产权保护为理由拒绝满足强制性法规(包括强制性法规所带来的EPC总承包商的审查责任义务),则必须终止与该供货商的合作探讨。(2)对总承包商的设计配合资料提交的约定成套设备供货商的技术方案及文件,一定会与EPC总承包商负责的设计工作产生多专业、多形式、多阶段的交互。合同约定中应清晰地规定供货商对总承包商设计配合资料各项文件提交的形式、深度、效力、甚至文件格式和签章要求,且交付责任必须与商务条件挂钩。(3)成套包内供应链管理成套设备供货几乎无一例外会有供货商自行负责的外协供货,也就是成套包内的供应链。一方面囿于知识能力所限,另一方面出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成套设备供货商会尽量追求供应链管理的主动权。从EPC总承包商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在采买阶段对成套包内供应链的介入管理和约定,永远是必须且必要的。对于合规性问题,实践中可应用(负荷采购招标程序的)电气/仪表设备材料项目框架协议、见证签署协议等方式加以有效解决。(4)限额设计的约定成套设备合同安排中,对于包内全部土建、安装及电仪的设计由供货商完成,而部分物资采购、全部或部分施工由EPC供货商完成的情形,建议在采买合同中做好限额设计及违约赔偿责任的约定,可以避免由于供货商设计失控而导致的EPC总承包商成本失控。在实践中,笔者曾通过在合同中约定由供货商负责设计的土建工程量限额以及相应赔偿责任,较好地控制了此部分成本。

4成套设备供货合同履约管理

明确管理思路,做好策划阶段和采买阶段的事前管理和合同完善,为成套设备合同履约管理提供了有效管控的基础和保障。合同履约管理阶段,项目部应督促主导和相关技术专业严格按管理策划成果、以及合同约定全面认真履约,这样各采购包供货和服务的交付都能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为整个EPC合同的成功履约提供应有的保障。但实际工作中,很多EPC总承包商会出现“重采买、轻执行”的倾向,这里的“执行”指的就是供货合同履约管理。出现这样的倾向的原因主要在于采买阶段工作强度大,采购合同一旦签署,会不自觉地产生松懈心理,下意识地认为供货商会自觉履约。而成套设备供货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物资和服务最终交付之前,签约双方在中间过程的共同管控也是保障合同成功执行的必要条件。履约管理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严格落实合同所有中间过程约定的执行工作。除此之外,针对成套设备供货特点,建议重视以下具体工作的落实。(1)供货商外协物资订货的落实实践中可在合同中约定,在约定期限内供货商应提供不带价格信息的外协物资订货合同,EPC总承包商有权与这些外协物资供货商进行直接书面核实。(2)催交及监造检验计划覆盖供货商外协物资为保证外协物资加工制造的进度、质量符合总承包合同实施要求,EPC总承包商的催交及监造检验计划应直接覆盖成套设备供货合同中的供货商外协物资,采取必要的文件、巡回、甚至驻厂等形式,保证保质按时交货。(3)供货商对施工现场服务的对位管理成套设备供货往往有施工现场服务的工作内容。少则有安装和调试指导以及操作培训工作,多则包括了全部施工安装以及调试工作本身。EPC总承包商对这部分现场服务的工作,应严格按照“对位”原则,将不同性质的服务纳入总承包商对口的职能部门/团队之下进行管理,例如施工安装由施工组管理、培训调试工作由调试组进行管理。特别是对于施工安装采取供货商外协资源提供现场服务的情况,必须要求供货商派出自身的授权代表以及必要的团队赴现场,对上向总承包商负责,对下做好外协部分的现场管理工作,不允许供货商对这部分工作采取实际上的“以包代管”。

5结语

做好成套设备采购管理,对于国内EPC总承包商成功履约国内外总承包合同,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本文针对成套设备采购的特点,就相应的管理思路和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希望可以抛砖引玉,获得更多有见地、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提高成套设备采购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黄汉江.投资大辞典[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0-08.

2邓永国.企业物资采购风险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12).

3李璞.采购管理中的主要环节及其有效控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10).

设备采购合同范文篇8

1仪器设备采购风险研究

1.1采购成本问题。疾控中心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所用设备的数量较少,但是对设备精确度的要求却很高。当前,大部分国产仪器设备的稳定性、精确性和安全性能都低于进口仪器设备,无法满足实际的疾控工作需求。而即使少部分的国产检测设备满足需要,但是成本很高。若是引进国际设备,在国际采购中面临的问题也很多。因为国际市场不稳定就有可能导致设备采购风险,而且采购的仪器在途中的运输成本也加大了成本支出,并且长距离运输使得仪器设备的完好性风险增加。1.2质量问题。在采购疾控中心的仪器设备时,因为多方面问题所造成的质量风险,会使得检测出现误差,不仅会给疾控中心造成信誉损失,还会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些因质量问题所导致的后果,都属于疾控中心仪器设备采购风险。采购的仪器如果不符合质量检测标准,产生质量问题,很可能是因为采购前准备不充足。比如说,采购信息不对称,收货时发现实物与采购合同规定的仪器有偏差等等。当然,如果生产商质检本身出现问题,在仪器制造全过程中都会导致设备质量问题,从而发生质量风险[2]。1.3采购行为问题。采购行为问题一般指采购员在采购时不遵守采购行为准则,以及不按照疾控中心仪器设备采购标准去衡量仪器设备。若是采购员行为不当,常常会给疾控中心造成财产损失,严重者其行为有可能造成违法犯罪,因此采购管理的重点往往是对采购员行为的管理。导致采购行为不当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采购制度不完善,落实也不到位,让采购员觉得制度形同虚设,所以不必遵守;二是供货商以个人回扣相诱,采购员难以抵抗高额利益的蛊惑,不顾公司利益采购不符合要求的仪器;三是采购员心术不正故意为之,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无论是什么原因,都会使得疾控中心采购到不符合要求、低于质量检验标准的仪器设备,为机构使用仪器带来风险。

2仪器设备采购风险规避措施

2.1完善采购机制。完善采购机制可以建立采购制度,该制度需要明确规定采购责任人、供应商资质、设备仪器要求、审批权限、采购手续、校验标准等。除此之外,对于招投标过程、合同细则、产品检验报告等也都要有详细的规定。以上制度内容除了要落实到工作中,最好形成纸质版或电子版文件,由领导签发,部门落实,相关责任人遵照执行,并将文件及采购过程中所用到的程序步骤文件留档备查。当然,健全的采购制度也需要由相关部门监管,这样才能确保制度落实到位,可以设置审计岗位来监督监管采购过程。一个完善的采购机制可以很好的规避由采购员行为失当所造成的疾控中心仪器设备采购风险,既保证了设备的合格率同时也加强了内部管理。2.2采购流程标准化。标准化的采购流程可以提高疾控中心仪器设备的采购质量。在采购前,应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了解需要采购的设备情况,知道质量评价标准,做出实用性评估,确定招投标相关工作。在招标过程中,要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等对待参与企业,不错过任何能够提供优质产品的供应商。切忌单以价格来衡量仪器设备的好坏,要对供应商资质等整体水平做一个报告,特别要关注供应商所能提供的设备维修等增值服务。至于采购合同的订立更要慎重,避免出现各种国际采购风险。在收货时要认真仔细核对,品名、数量、质量等是否符合采购标准,如遇问题及时与厂家沟通解决。2.3规范采购行为现。在的检测仪器设备构成复杂,需要采购人员专业性强,职业道德素质高,因此对采购人员的教育和管理显得尤为必要。可以对采购人员进行仪器设备相关知识的培训,帮助其辨识符合要求的高质量检测设备。定期召开采购条例、合同法、招投标规定等的培训,培养其对工作职责的责任感。加强对采购人员的道德宣传教育工作,规范其采购行为,履行其采购义务。

3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仪器设备采购过程的分析和研究,发现设备采购中存在采购成本问题、仪器质量问题、疾控中心采购员采购行为问题等几种风险,针对以上风险,可以通过采用完善采购机制、标准化的采购流程、规范采购行为等一系列措施进行规避,至此形成从采购源头到设备验收全过程的采购管理系统[3]。

参考文献

[1]李涛,严勇,高继河,等.大型综合性医院招标采购难点分析及管理系统建立[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7,(2):4-6.

[2]程鹄颖.疾控大型仪器设备采购工作梳理与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7):121-122.

设备采购合同范文篇9

〔关键词〕医疗设备;招标采购;内部控制

相对外部监管而言,内控管理是由医院内部进行管控制度制定与实施的一种管理程序,在实施过程中亦是由医院的相关部门进行管控监督,以保证医院合法合规地开展经济活动,保障医院资产的安全性和应用的有效性,减少资产风险的发生,这也是预防内部资金管控腐败行为产生的有效手段之一[1]。对于内控体系的建立,应从风险点入手,通过对管理制度进行全面完善,对工作中存在风险的人、物、事起到约束和监督作用[2-3]。医疗设备采购作为医院内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医院管理的规范化、全面性。对医疗设备采购实施内控管理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设备运行总成本,提高采购工作效率,降低采购风险,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本研究结合我院医疗设备年度采购计划内控管理的实践经验,就医疗设备采购的内控管理展开探讨。

1采购的评估与执行环节

医疗设备采购主要包括提出采购需求、产品调研、招标采购、签订合同、验收、付款等环节,除了提出采购需求与付款两个环节,我院曾经由设备科主管其他全部环节,后基于风险控制的管理要求,将设备科进行了重组,分为医学装备规划科、采购中心、医学工程科3个部门,其中由医学装备规划科负责产品调研,由采购中心负责执行采购程序与签订合同,由医学工程科负责设备验收,同时医院还成立了医学装备委员会,由其对采购计划环节组织委员讨论。通过从组织架构中落实采管分离,并依据医院内控手册制定《医学装备管理制度》《医疗设备及耗材招标采购制度》《医疗设备验收、入库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文件,全面实行设备采购内控管理。

1.1提出采购需求环节

医疗设备的采购需求由临床、医技部门向医学装备规划科提出,医学装备规划科根据采购需求对需要采购的设备进行归类、汇总后,统筹安排,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该环节存在的风险点主要为需求与采购计划不合理、不按实际需求安排采购计划、采购需求不符合医院整体规划等,主要的管控措施如下。(1)临床、医技科室应根据实际需求准确、及时地编制需求计划,并将年度计划和临时计划相结合,其中,对于年度计划实行,按照紧迫性、必要性开展三级分级管理;对于临时计划申请,严格落实管理控制,除新成立科室、旧设备报废、指令性任务外,原则上不同意临时计划;同时要求提出计划科室不能指定或变相指定供应商,如确实由于有不可替代的技术、专利等导致只有一家供应商,需单独提交报告至医学装备委员会审核。(2)采购计划应纳入医院年度预算管理,医学装备规划科在制定年度采购计划时,应根据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采购计划,提交医学装备委员会审批通过后严格执行。(3)采购需求审批程序应标准,对于年度采购计划,应通过OA在线办公系统进行流程化审批,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年度计划申请,填写医疗设备计划申请表,内容包括设备类型、名称、数量、预算价格、国产/进口、有无配套耗材、是否属于科研项目等;对于超过50万元的设备,还需提交可行性分析报告,增加现有设备使用率、完好率、经济或科研效益分析、项目立项依据、项目必要性、项目可行性、投资回收周期报告、设备配套条件等内容。

1.2产品调研环节

产品调研由医学装备规划科牵头进行,主要目的是选择符合使用科室需求的产品,了解该产品的市场价格,制定产品的技术参数及采购最高限价。该环节存在的风险点主要为可能选择到不符合使用科室需求的产品、市场价格不透明导致不正确的价格预期,以及可能存在供应商舞弊行为等,主要的管控措施如下。(1)以科室需求申请资料为基础,组织供应商在纪委和审计的监督下进行公开的产品介绍与价格调研;组织使用科室到相关医院进行现场调研;在查找政府采购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广泛征求使用科室、专家、同行及供应商的意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和竞争的原则进行产品调研。(2)建立供应商评估制度,对供应商资质和信誉进行审查,通过“信用中国”“中国政府采购网”等渠道查询供应商信用记录来对供应商进行考核和评价,并及时对无法通过考核的供应商作出处理。

1.3招标采购环节

招标采购由采购中心负责,严格按照采购流程执行。该环节存在的风险点主要为采购方式选择不当、供应商的准入门槛设置不合理、技术参数设置不合理、采购评分标准设置不合理等,主要的管控措施如下。(1)对于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设备,必须由政府采购;对于不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设备,应根据实际情况委托第三方招标公司采购或院内自行采购。(2)严格控制单一来源的采购方式,如确实由于有不可替代的技术、专利等导致只有一家供应商,需经过论证并且公示论证结果。(3)除法律法规的规定外,尽可能减少投标人的准入门槛,禁止将一些非官方、非行业认证的证书作为准入门槛,以此为由拒绝潜在供应商参与。(4)应在充分进行产品调研的基础上制定采购参数及评分标准,不可过分强调技术参数而造成排他性,亦不可完全不体现技术指标、不对技术参数作出合理限制。

1.4签订合同环节

签订合同由采购中心负责。采购合同应对双方的权力、义务、违约责任等情况做出明确的规定。该环节存在的风险点主要为未经授权签订合同、合同内容与供应商投标书不一致、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主要的管控措施如下。(1)通过OA在线办公系统进行流程化审批,提交的审批申请除提供原始的合同文本外,还必须提供院长办公会/院党委会的预算决议、招标书、供应商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合同用章管理者应明确合同审批流程完毕后才能使用印章。(2)严格审核合同,对于采购价格、货款支付方式、设备型号、配置清单等重要条款,应逐条与投标书核对。

1.5验收环节

验收由医学工程科组织,同使用科室、采购中心共同完成。该环节存在的风险点主要为验收标准不明确、验收程序不规范、对验收中存在的异常情况不作处理而可能造成账实不符,主要的管控措施如下。(1)结合设备特性,制定明确的采购验收标准,主要核对设备的品牌、型号、配置、中文标签、运行情况等,如涉及软件配置,尤其需要重点核对功能配置与授权期限是否符合需求。(2)验收时医学工程科、使用科室、采购中心必须同时到场,验收合格后由医学工程科整理好随机资料及验收单,并及时提交入库。(3)验收中如发现实际产品与合同不符等问题,验收成员应立即汇报,由医学工程科协同采购中心追查原因并及时处理,如发现不合格设备,由采购中心办理退换货等事项。

1.6付款环节

付款是指在计划财务科对采购预算、合同、相关单据凭证、审批程序等内容审核无误后,按照采购合同规定及时向供应商办理支付款项的过程。该环节存在的风险点主要为付款审核不严格、付款方式不恰当、付款金额控制不严,主要的管控措施如下。(1)由计划财务科与医学工程科共同审查合同、送货单、入库单、验收单、采购发票等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判断该款项是否确实予以支付。(2)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合理选择付款方式,并严格遵守合同规定,防范付款方式不当带来的法律风险,保证资金安全。(3)加强预付款和定金管理,对于大额的长期的预付款项,应定期进行追踪,如发现有疑问的预付款项,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2采购的后评估环节

医院应定期对医疗设备需求计划、采购计划、采购渠道、采购价格、采购质量、采购成本、供应商管理、合同签约及履约情况进行专项评估和综合分析,及时发现采购环节中的薄弱点,优化采购流程,提升采购效能,改善采购质量。

3小结

医疗设备采购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受到内部及外部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相对考量,有效提升设备采购效率,保障医院与患者的利益。在设备采购环节进行内部控制能够有效降低采购环节中可能发生的风险[4]。在内部控制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对采购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熟悉医院发展计划并以发展计划为依据把握医院所需的采购信息,同时保持良好的内部沟通,以便及时准确地把握各临床、医技科室等对医疗设备的实际需求,保障设备采购后的利用率[5];此外,应加强对风险变化的应对能力,确保招标采购过程公开、公正、公平,设备采购后对应的诊疗活动顺利开展,以及医院运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我院在产品调研环节,仍对设备的综合运行成本考虑不足,最终可能发生购置成本较低的设备综合运行成本偏高的情况,需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解决。

[参考文献]

[1]王小平.内部控制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经济师,2017(1):245-246.

[2]王欢.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设备工程,2018(19):44-45.

[3]李加荣.医疗设备的风险因素及风险管理方案[J].医疗装备,2018,31(12):58-59.

[4]郭丽凤.《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对医疗设备采购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5,28(13):50.

设备采购合同范文篇10

一、合同订立

(一)合同分类。根据合同性质不同,建设项目合同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建设项目施工合同,包括土建、施工、安装和装饰装修合同等。2.技术服务合同,包括建设项目中的勘察、设计、监理、中介、技术咨询和服务合同等。3.物项采购合同,指设备、材料、办公用品等采购合同。(二)将归档要求纳入合同条款。建设项目中,最为重要的档案就是竣工图。竣工图是项目实体最终真实情况的具体反映,是今后项目改扩建、运行维护的重要依据和凭证。因此,在项目建设初期,建设单位首先应以合同形式约定竣工图编制和提交的责任。具体情况有:1.由施工单位编制竣工图的,应在施工合同中明确施工单位提交建设单位项目档案的名称、内容、版本、套数、时间、费用、质量要求及违约责任。另外,也可与施工单位另行签订竣工图编制合同。与此同时,在设计合同中,应明确因修改增加新图的责任,明确留作竣工图用的施工图套数。2.由设计单位编制竣工图的,除纸质竣工图外,应明确是否需提交电子版竣工图以及竣工图纸的审核方式。3.监理合同中,应明确监理单位对竣工图和竣工资料的审核以及向建设单位提交监理档案的责任。4.物项采购合同中,应设立专门条款,明确供方需要提交的文件材料清单及份数等要求。针对非标设备采购加工,还应约定提交质量计划、原材料质量证明、相应人员资质、检验检测报告、竣工图、完工报告等。厂家提交归档的文件材料应约定为原件,确实无法提供原件的,应明确要求由形成单位加盖与原件等效的有效标识或出具有效证明,并说明原件存处。(三)合同审批。为防范风险,根据合同类别、金额大小和重要性不同,签订合同之前应履行一定的审批手续,必要时需召开合同评审会议。合同审批表、合同会签单及合同评审专家意见,作为合同审批记录文件,需与合同一起归档。(四)合同登记编号。为便于合同日常使用和管理,每份合同应及时登记编号,并在建设单位计划合同或法务部门予以备案。合同编号由签订合同的年份、承办部门代号、合同等级、合同类别、流水号等组成。每个合同编号是唯一的,流水号应避免断号。

二、合同履行

合同履行过程中签订的补充协议、往来重要文件和会议纪要等,特别是涉及合同内容变化的,应及时收集,与合同一起归档,并且要求是原件,签字盖章手续完备。传真件或其他形式复印件,需加盖受控章予以确认。对于设备采购合同,重要设备的源地验收或到货开箱时,必须要有档案管理人员参加,依据合同条款,检查验收设备随机文件、完工报告、竣工图纸等是否符合归档要求。对于设备监造过程形成的质保大纲、质量计划、不符合项等质量记录等也应收集归档。对于技术服务合同,合同承办部门应会同档案管理人员一起检查乙方提供的技术报告、检验和测试记录等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并及时完成验收记录的整理归档。对于施工合同,重点检查竣工图编制质量和套数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施工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

三、合同归档

(一)归档范围。合同档案一般包括:合同书原件(即:合同文本及其附件),与订立合同有直接关联的其他材料,合同相对方的资信材料,可行性分析报告,国家行政机关的相关许可文件,技术协议,有关合同往来的文书、信函、传真、电话记录,营业执照复印件,授权委托书以及其他相关凭证的原件。技术服务合同中,与履行合同有关的技术背景资料、可行性论证和技术评估报告、项目任务书和计划书、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原始设计和工艺文件以及其他技术文档是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缺一不可。如果确因数量庞大,划归技术档案,应予以详细说明或标注链接。(二)归档要求。合同档案的整理,一般先区分合同类别,按年度(时间顺序),编制文件归档目录,按件或按卷进行装订。合同档案保管期限的划分,一般根据合同本身的重要性、合同金额以及合同标的物和项目原因等综合考虑。保管期限一般分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也可直接标识具体年限。建设项目一般投资金额较大,应编制一份完整的合同清单放入合同档案。

四、合同管理的其他环节

谈判记录、招投标文件和评标文件及中标通知书等,作为签订合同的前奏,一般作为项目管理文件,不纳入合同档案范围。合同纠纷形成的起诉书、答辩书、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裁决书等法律文书则按专门档案进行整理归档。合同档案的借阅需由相关负责人进行审批。五、常见问题在以往建设项目合同档案收集、整理和归档过程中,经常发现合同文本的规范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第一,签订合同的甲方或乙方,不是法人而是委托人,却没有收集授权委托书。第二,合同章用单位行政公章代替。第三,签字人身份或职级与合同管理要求不符。第四,合同签订日期空白。第五,合同签订份数太少,或因保管不当,合同原件丢失。第六,合同附件,如:技术规格书、图纸等技术资料未同时收集归档,链接标注不清晰。第七,合同档案保管期限划分不妥,过长或过短。第八,合同中未提及文档管理要求,需要相关配套文件时没有依据,局面被动。

综上所述,作为建设项目业主方,在合同管理方面,应设置专门岗位,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改变手工粗放的管理模式,提高信息化水平,积极关注合同的动态管理与后评价工作;在归档工作中,坚持“通过合同控制加强工程档案管理”的理念,做好内部自身形成文件材料归档工作的同时,对外部多用合同约束建设项目相关方,加强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和指导,注重协调与沟通,为今后建设项目管理全面留存更多的依据凭证,积累更多的宝贵经验,从而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王继荣 单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