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阿拉伯世界研究
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
周期:双月
出版地:上海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ISSN:1004-5104
CN:31-1973/C
邮发代号:4-340
曾用刊名:阿拉伯世界
创刊时间:1978
《阿拉伯世界研究》杂志信息:
本刊旨在增进我国广大读者、学者对22个阿拉伯国家的社会经济、国情、文化崇教等各个方面的了解,分析阿拉伯世界与周边中东国家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中阿关系的历史和现状等。本刊学术性、知识性兼备,信息性、动态性突出,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的特色刊物。本刊学术性、知识性兼备,信息性、动态性突出,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的特色刊物。
本刊关注阿拉伯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的宗旨不变,但在20多年介绍阿拉伯世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中东重大事件、国际关系、外交、能源、安全、宗教、历史、地理、文化及教育等问题作深入系统的学理探究,以进一步增强本刊的学术内涵,跟上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和优秀刊物的学术水平。
《阿拉伯世界研究》杂志稿件要求:
一、来稿要严守学术规范,字数在8000~12000左右。我们将优先刊发具有新思路、新视角、新方法的学术创新之作。
二、来稿请通过E-mail寄到本刊的电子邮箱,并注明作者姓名、最后学历、职称、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另附200字左右的中英文内容提要及三五个关键词。
三、本刊注释规范举例说明如下:
1、汉文著作朱威烈:《站在远东看中东》,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73~175页。
2、汉文编著潘光、余建华、王健主编:《犹太民族复兴之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30页。
3、汉文译著【埃及】侯赛因•卡米勒•巴哈丁:《十字路口》(朱威烈、丁俊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页。
4、汉文期刊与报纸王有勇:《中国与海湾六国的能源合作》,载《阿拉伯世界》2005年第6期,第30页。
5、汉文互联网“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宣言”,www.chinaembassy-/chn。
6、汉文英文著作JamesMoore,Bush’sWarforReelection:Iraq,theWhiteHouseandthePeople,JohnWiley&Sons,2004,pp.27~31.
7、英文编著DavidW.Lesch,ed.,TheMiddleEastandtheUnitedStates:AHistoricalandPoliticalReassessment,WestviewPress,1996,p.34.
8、英文期刊与报纸AlexMintz,“TheDecisiontoAttackIraq:ANoncompensatoryTheoryofDecisionMaking,”JournalofConflictResolution,Vol.37,No.4,1993,pp.23~25.MichaelDobbs,“US-SaudiAllianceAppearsStrong,”TheWashingtonPost,April27,2003.
9、英文互联网SeanOdlum,“theU.S.-IsraeliArmsTrade,”www.bits.de/public/briefingnote/bn02-3.html.
四、请勿一稿多投,稿件寄出三个月后未见本刊回信或未被采用,可自行处理。请自留底稿,未用稿件恕不退还。
五、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如作者不同意其文章编入上述数据库,请在来稿时说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六、本刊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阿拉伯世界研究》常见范例:
《古兰经》和圣训中的伊斯兰经济思想---祁学义;
论哈桑·班纳的政治伊斯兰思想---胡雨;欧东明;
《古兰经》文本探究---王新生;
美国撤军伊拉克后伊朗和沙特的抗衡---海德;
新中国外交六十年中的中阿关系---杨福昌;
加入世贸组织后沙特阿拉伯的政府管理---刘欣路;
末世论和全球社会政治冲突——以巴以冲突为例---汪舒明;
中东权力格局转换对阿以和平进程的影响---赵葆珉;
卡塔尔的外交政策及其实践---丁隆;赵元昊;
海湾国家非传统安全现状评析---刘彬;
中国对海合会国家的经济外交——国际体系转型与地缘经济的视角---余泳;
海合会国家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及其影响---张瑾;
国际体系转型与新时期大国在中东的准联盟外交---孙德刚;
中东地区与国际体系转型辨析---杨鸿玺;
以色列阿拉伯公民的发展现状及其政治意识---杨阳;
浅析美国“阿富汗—巴基斯坦”反恐新战略---刘锦前;
解读美国反恐兵力部署政策调整---金良祥;
奥巴马时代俄美在中东地区的博弈---钱宗旗;
国际格局变化中的中东局势---安惠侯;
论哈桑·图拉比与苏丹的伊斯兰化---王联;
略论阿里·沙里亚蒂对伊斯兰现代主义的贡献---王泽壮;
浅析阿拉伯国家的失业率问题---陈杰;
论阿布扎比能源开发与生态环保建设---车效梅;牛铭;
女性主义文化批评视阈下的“开罗三部曲”---陆怡玮;
创建传统,彰显特色——新中国阿拉伯语专业一甲子谈---朱威烈;
伊斯兰教的中国化与“以儒诠经”---马明良;
十二伊玛目支派初期的政治思想研究---王凤;
爱德华·萨义德:以人文介入政治---李意;
应对奥巴马“新中东政策”的几点思考---刘宝莱;
从宗教视角透视冷战后美国中东政策的悖论---沈文辉;
冷战后美国中东战略的调整与伊朗核问题---孙小亮;
中国对非洲阿拉伯国家的“伙伴外交”---张颖;
日本的中东研究——以《日本中东学会年报》为例---张绍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上海市虹口区大连西路550号,邮编:2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