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致力于推动公路交通领域的科技进步和应用创新。面向广大科研、施工、管理、养护、监理及勘察设计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师生,提供最新的技术资讯和科研成果。栏目设置丰富多样,包括特别报道、本期专题、养护工程、道路工程、桥隧工程、交通工程和环境工程等。这些栏目涵盖了公路交通建设的各个方面,从道路设计、路面材料到桥梁和隧道工程,从交通流量管理到智能交通系统,从环保技术到交通安全监控,内容全面且深入。
杂志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所发表的文章具有高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其内容不仅包括原创性研究论文,还涉及综述、评论及快报,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杂志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经过不断的编排与改进,栏目设置及内容节奏愈加合理,深受读者喜爱。已被多家知名数据库收录,如知网、维普和万方等,并多次获得各类期刊奖项,是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的成员之一。杂志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表的文章不仅反映了最新的科技成果,也为行业内人士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严格参照学术期刊论文编排格式来稿,来稿前认真校正错字别字、专业术语、数字量词、引文图表、人名地名、标点符号、年月时间涉嫌保密等。
2.文中标题层次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例如:1…,2…,2.1…,2.1.1…,一律左顶格。一、二级标题后的正文另起,缩进2字。三级标题后空1字接正文。
3.来稿采用电子邮件方式。作者须在首页脚注中或文末提供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职称或职务、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E-mail信箱等,以便及时联系。
4.参考文献:仅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期公开出版发行的主要文献。本刊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执行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5.注释:对文内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请一律用尾注。按文中引用顺序排列,序号为:①②③……格式为:序号、著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6.来稿请在正文前写150字左右的摘要和3至6个关键词,摘要不宜以第三人称写成文章结构介绍,并且不得含自我评价。
7.正文中的数据组不能同时采用图、表、文字描述,可选用其一,选择次序为:首先用图、次之用表、最后用文字。
8.图要清晰、精确。坐标中的物理量及单位要使用规定符号标注。同一内容或同一组数据,如列成表,不再作图;已用图示的不必列表。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金相照片请提供原件并标明放大倍数。
9.基金获国家、省部级及直辖市级科学基金资助的稿件请在首页页脚注明基金来源及编号,重要文稿可优先发表。
10.来稿请用E-mail投稿,文稿为Word格式;请作者提供详细的联系电话、手机和通讯地址。请自留底稿,来稿一律不退。
地址:北京市西土城路8号
邮编:100088
主编:陈国靖
我们不是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杂志社。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杂志订阅与期刊服务,不是任何杂志官网。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地址:北京市西土城路8号,邮编:100088。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杂志是一本部级期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主管,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一本交通类期刊。国内刊号:11-2279/U,国际刊号:1002-0268。该期刊详细信息可以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上查询。
您好,我们拥有多年丰富的期刊服务经验,可以协助您进行期刊投稿,优化投稿流程,避免频繁碰壁,缩短发表周期,节省您的宝贵时间,让您的学术成果快速发表。
能否发表主要取决于您稿件本身的内容,期刊编辑会基于一定的考量,比如发表范围、投稿资料、研究原创性等内容做出主观决定。因此,任何正规的学术服务机构均无法保证发表,但我们会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帮助您理解和遵循发表要求,助您提升发表几率。若我们未达到服务承诺,我们将退还款项。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西土城路8号,邮编:100088。本站仅做历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