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职业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3-10-15 15:46:47

农业职业培训

农业职业培训范文篇1

关键词:农业;培训教材;体系建设

1农业职业培训教材开发取得初步成效

根据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和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需要,在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数百名农业专家的辛勤努力下,农业职业培训教材建设取得长足发展。1.1初步形成培训教材开发工作思路。根据农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与职业培训教材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农业部研究编制了《农业职业培训教材编写方案》,明确了编写原则、编写要求、编写程序和有关工作要求等。在编写流程方面初步形成以下工作程序:首先根据开展培训工作需要,确定编写开发教材种类;面向全行业遴选编写人员,从中选择确定主编;组织专家集中培训,学习把握培训教材编写的技术规程和总体要求,同时研究提出教材框架结构和编写大纲;写稿专家根据分工分头编写;在主编统稿、把关基础上组织进行初审并形成送审稿;由农业部组织对提交的送审稿进行审定;根据审定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后交出版社编辑印刷。为保证培训教材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农业部设计培训教材的统一格式和封面,并要求在同一个出版社出版发行。1.2初步形成培训教材体系。由于农业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受地理、气候等条件影响,各地农作物品种差异较大,即使是同一作物品种,各地管理要求也不一样。因此农业部提出培训教材建设,既要考虑农业生产标准化管理的统一要求,也要考虑各地的差异性、需求的多样性,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个层面的实际需求和特殊要求。经过几年的努力和不断探索,依据国家或行业职业标准规定的内容,并紧密结合农业科技进步、生产管理需要,初步形成了由部统编培训教材和各培训鉴定机构结合自身实际编写的辅导教材或培训大纲组成的农业职业培训教材体系。1.3培养专家队伍。专家是培训教材体系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多年来,通过培训、研讨、交流和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培养组建了一支由300人组成的精通专业技术和掌握培训教材编写开发的高水平的专家队伍。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建设技术要求高,工作量大,时间要求紧,各位专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计名利,默默无闻,为农业职业培训教材建设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汗水,较好地完成了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推进教材体系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2农业职业培训教材体系建设必须注意的问题

培训建设感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加快培训教材体系建设,为职业培训事业照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培训教材,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2.1培训教材与职业标准之间的关系问题。职业培训教材是国家职业标准规定内容和水平平的具体体现,是存储从事本职业所需知识和技术信息的载体,因此培训教材的内容决定于国家职业标准的相关规定。但是由于培训教材的编写滞后于国家职业标准的制修订,而且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管理的不断更新,职业标准规定的内容和技术要求也会落后于生产和管理的要求。因此在编写培训教材中,既要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的规定,但也不能局限于此,要根据生产和管理发展的变化,及时增加、调整有关内容,以确保与发展要求相适应,但应对这些内容予以标注说明。2.2培训教材与职业培训之间的关系问题。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职业能力开发的重要环节。大力加强职业培训工作,是贯彻落实人才强农战略,加快农业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任务,而培训教材是职业培训的重要支柱,离开培训教材,职业培训就无法组织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就无从谈起。因此培训教材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根据衣业农村人才培养目标,确立培训教材开发种类;根据农业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确定培训教材的内容和水平,努力实现培训教材建设与培训事业发展同步、与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相适应。2.3创新培训教材开发模式的问题。按照满足农业农村人才培养需要、提高农业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和就业能力的要求,逐步建立起形式多样、具有时代特点的职业培训教材体系。在开发思路上,根据农业动植物品种多样性和南北方的差异性,探索实行一纲多本模式,即依据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编写一个职业工种的统一培训大纲,各地结结合自身实际,依据培训大纲编写辅导和教学用书。在开发形式上,对培训教材发行量大,经济效益相对较好的培训教材,可以引入市场机制来开发;对特殊职业工种的培训教材,面对的领域窄,需求量较少且技术含量高的培训教材,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出版社在培训教材开发中的作用,利用其资源和资金优势,组织相应专家、前期垫付资金推动培训教材开发。2.4培训教材内容和体例问题。职业培训教材的使用者大部分是在职人员、转岗专业人员或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新就业人员,学习重点应是“干什么”和“怎样干”等内容。因此在编写教材过程中要依据国家职业标准,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职业工作的内容来编写,以工作能力、技能水平提高为主要目标,突出技能训练和能力提升酌特点,避免重蹈覆辙学历教育教材的模式;还应紧密结合职业或专业实际以及发展趋势,介绍新知识、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新要求等内容。教材编写体例要按模块化布局,分章、节和学习单元,章、节分别对应国家职业标准中的“职业功能”和“工作内容”,学习单元对应国家职业标准中的“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每个学习单元应包括学习目标、操作步骤(或工作程序)、相关知识、注意事项等内容。工作内容、案例选择要与行业生产实际相近,突出人才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新要求。

3结束语

农业职业培训范文篇2

[关键词]农业;职业技术培训;新农村建设

Abstract:Thesuccessofruralconstructionreliesontheimprovementofruralworkforce''''squality.Toimproveruralworkforce''''squality,itdependsonthebasiceducationandruralpolytechnictraining.AmericaandEUtakeactionsonthelegislation,supervisorysystem,traininglevel,trainingmeasures,examinationsystemandtreasurytoimprovethedevelopmentoftheruralpolytechnictraining.Inordertousethereferenceofforeignexperience,improveourruralpolytechnictraininglevel,thepapersuggeststhatitrequiresclarifyingthegoalofruralpolytechnictraining,establishtrainingrulesandimproveruralpolytechnictrainingeducationsystem.

Keywords:agriculture;technicaltraining;newlycountrysideconstruction

长期以来,不仅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包括印度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非常重视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发展。根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一年内参加过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比例,芬兰为46%(1990),美国为32%(1991),瑞士为38%(1993),挪威为37%(1991),瑞典为36%(1993),加拿大为30%(1991),法国为27%(1992),德国为27%(1991)[1]。这些国家为了促进本国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发展,采取了许多得力措施,从立法、管理体制、培训层次、培训方法、考试制度及经费保障等方面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总结分析国外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经验,对我国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法制保障,经费支持

鉴于农业职业技术培训对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及其所涉及面的广泛性、复杂性,制定一套全面、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保障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发展,是各国成功开展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通行做法。他们普遍都把农业职业技术培训列为义务教育,也称强迫教育,只要你经营农业就必须接受农业职业技术培训。同时,农场主也看得很清楚,要发展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就要进行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智力投资,纳税人愿意付出这种代价。因此许多发达国家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要从事农业生产,必须接受一定的农业职业技术培训,没有受过农业专业培训,不允许经营农业,不能给予物质资助。如德国的《职业教育法》规定关于职前培训教育、职业继续教育、职业转岗教育的所有重要方面;澳大利亚有《国家培训保障法》,该法规定,各项课程教学计划由政府部门出面组织人员编写,有教育专家、行业工商人员及政府官员参加,编制完成以后交州政府学分证审核会审议,并确定学分,得到法律承认,各校及各种培训机构才可根据课程教学计划拟定教学资料,组织实施教学。

国外很多国家为农业职业技术培训建立了相应的经费投入机制,确保有固定的经费来源。根据各国做法,多以政府投资为主,普遍形成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个人多方筹资的经费体制,学员一般不交或仅交纳很低的费用,而且有的国家还向学员支付一定的报酬。法国政府对农民接受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拨款,相当于对高等农业教育的拨款数,主要用于补贴农民参加培训期间的工资;而英国对参加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农民,每周发给25英镑的补贴。澳大利亚的《国家培训保障法》规定,年收入在22.6万澳元以上的雇主,必须用工资预算的1.5%对其员工进行培训,未达到要求的雇主须依法向国家培训保障机构缴付其差额。美国职教经费主要来自地方,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是免费的,中学教育后的教育层次中,公立教育机构的学生只需支付全部费用的1/6左右,在私立教育机构就学的学生全部自费,经济困难的学生可得到联邦和州政府的部分资助[2]。

二、培训体系健全,兼顾差异

由于农业职业技术培训需求的复杂性和经济、技术的迅速变化,学校不能完成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全部任务。建立多层次的农业职业技术培训体系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因此农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业职业技术培训体系的完善,通常都有一系列的培训机构来完成培训任务,不是只由国家包下来,而是鼓励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培训,民间团体和私人办学在农业职业技术培训中起很大作用,具体的培训层次通常包括:

(一)政府组织的培训

农民教育一般没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和领导,在中央有的由教育部领导,如西班牙的教育部设有职业培训局,具体培训工作由地方教育局执行;有的是农业部管,如英国是农渔食品部的农业培训局负责;美国由农业部农业合作推广局负责,具体培训工作由州立农学院推广处管;印度是农业部配合农业并发制订培训计划,由农学院和地方农业开发部门负责;德国由联邦政府和地方教育局负责农民培训。

(二)民办官助的培训

许多国家由民间团体组织农民培训,如荷兰由农民协会组织农民和农业徒工培训;法国是由各种农业专门协会组织农民培训,他们从参加专业协会的农民出售农产品中提出一定的基金,对参加专门协会的农民进行有关技术培训;丹麦是由农协和小农场主联合会创办农民培训学校,这种学校有权决定办学原则,选择什么样的教师和课程,教学计划由教师和农场主共同商定,政府设有教育都督员对教育计划起咨询作用;美国的“四健会”和“美国未来农民”协会是全国性的青年农业业余教育机构,由联邦农业部和州政府拨款资助,私人对“四健会”的资助占2/3,这些资金主要用在颁发智力竞赛奖金,组织旅行野营和其他专门奖励,培训机构志愿指导员的服务货币价值,约等于政府资助的四倍。

(三)私人企业组织的培训

一些发达国家的私人企业或财团,也办农民培训机构。如德国有些先进农户经政府批准可接受青年到他的企业培训,称为“农民培训企业”,这样的机构全国有2万多个;在挪威,私人和宗教慈善机构也办农民培训班;瑞士农场主自办农业学徒培训,由雇主本人进行指导和培训。

三、培训方式灵活,贴近农民

为更好地服务于培训者,这些国家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能够真正从农民培训者角度出发安排培训时间、地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根据培训目标科学地设置课程,建立实践基地或联系企业。实施交替式教学是这些国家农业职业技术培训工作中的一个共同特点。

(一)长短期结合,脱产半脱产结合

根据农民是生产者和农业生产季节性较强,以及农民的文化程度不同,培训的学制多种多样的特点,农忙季节应以短期为主,不脱产或半脱产方式进行。欧洲国家的农业学徒一般是每周一天到农业学校学习。学制长的培训期达3~4年,每年冬季农闲集中2~3个月进行脱产学习。丹麦的农民培训期为4年,第1年用3个月进行基础课教学,最后1年还要在学校学9个月,其余3年到两个以上的农场进行培训。奥地利的农民培训一种是半工半读3年制,每年2个月脱产学习;另一种是头1年半工半读,后2年进行教学,每年有5个月都要在农场学习[3]。

(二)有多种培训方式可供选择

针对农民重实际和文化不多的特点,除对农民开办讲座、培训班、报告会以外,还组织农民现场诊断(如作物诊断、土壤诊断、病虫诊断),进行现场讨论。各国青年农民组织还广泛开展国际交流活动,组织青年农民到国外旅游,住在农民家里,实地体验异国农民的生活和学习经营农场的经验。如日本每年要组织几百位农民到欧美各国参观访问;欧洲国家每年都组织农村青年互访,旅费由官方和民间团体资助,也有自费的。

四、培训标准化,保证质量

尽管各国具体承担农业职业技术培训培训任务的机构有所不同,但各国政府大都制定了相应的培训标准,统一全国的教学规范,而且有着专门的管理机构来负责监督执行,如德国在1970年成立的联邦职业培训协会,是一个权威性的部级机构,承担着职业教育发展、提高和咨询的任务,地区一级最重要的协调权威机构是同业公会。

(一)“绿色证书”

欧洲各国普遍实行农民资格考试,政府规定必须完成一定的农业职业技术继续教育,一般是2年以上,考试合格发给“绿色证书”,才有资格当农民。根据政府的规定,取得“绿色证书”以后才有以下权利:购买土地,申请建立自己的农业企业和经营农场;得到政府的低息贷款,利息只有商业贷款的1/3;创办农场第一年,可以得到政府的资助和补贴,头6年可以减免税收;为使农场现代化,可向共同市场理事会贷款;国家派农业顾问进行指导,提供技术援助;子女继承经营农场,受过农业教育的有优先权。

(二)徒工培训考试

当农业工人也必须经过徒工培训,如瑞士农业徒工培训需经过国家统一标准的考试,考试委员会由农场主、教师、农工代表组成,及格发给“技工”证书,证明有从事农业工作的能力,技术的熟练程度合格。除了当农民和农工的资格考试外,还有“能力”、“领班”和“师傅”证书考试。瑞士规定,完成徒工考试后,并有1年农场的实践经验,再到农业技术学校学习,考试及格发给联邦“能力”证书,有了这种证书工资待遇就不同;师傅考试是技工理论和实践的最高考试,由联邦政府任命考试机构进行,参加考试的条件是:至少25岁,取得联邦能力证书,按考试委员会规定要有一段实际工作经验,提交一篇农场经济的学术论文。考试合格发给联邦“师傅”证书,有了这种证书就有资格带徒工和当兼职农业顾问[4]。

(三)等级证书考试

法国农民接受农业职业技术继续教育后,按培训等级发给不同的证书,主要有以下几种:农业职业教育证书,要求有3~5年农业实践经验,要经营农场但没有得到农业职业证书,需要进行至少200小时的农业职业培训,取得证书才能得到国家的补助;农业专业证书,对一专业经过680~920小时的培训,可授予农业专业证书,政府确认他具有某种专业能力;农业技术员证书,成年农民为了提高自己的资历,经过2年的培训,可取得农业技术员证书;高级技术员证书,技术员再经过2~3年的培训,达到农业专科水平,授予高级技术员证书。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两星期左右的短期培训班,学习某项专门技术,培训的时间在120小时以下[5]。

五、启示与借鉴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村人口多,素质低,人均收入增长速度慢,剩余劳动力数量众多,急需通过发展农业职业技术培训以改变现状。而目前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现状并不乐观,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日趋扩大,“民工潮”与“民工荒”同时并存,这些无不与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发展息息相关。为促进我国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发展,借鉴国外农业发达国家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明确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目标

明确的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目标是实现理想培训效果的先导,具体的培训政策、内容及方法措施均应围绕培训目标进行。我国应考虑特殊国情,确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培训目标,并在总目标下分设具体目标。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即以素质提高作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的终极目标。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考虑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要根据区情,有层次、有步骤地开展具体目标的制定。如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重点是培训农村劳动力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高附加值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农业职业技术培训要把培养高中级农业科技与管理人才和培养乡镇(村级)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农业科技与管理人才并重;中部地区重点是培训农村劳动力优化粮食品种和品质结构,发展优质、专用粮食和集约化养殖业,根据市场需求,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这些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西部地区重点是培训农村劳动力加快退耕还林还草步伐,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林果业,发展特殊农业和生态农业。

(二)确立农业职业技术培训保障制度

1.法律支持。“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部门常抓不懈的一项重头任务,受到全国上下的一致重视。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2003-2010年全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计划》、《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计划》等政策,但至今尚未制定与农村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相关的专门法律法规。因此,应借鉴国外经验,必须树立把农业职业技术培训融入大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建立完善的农业职业技术培训法律体系,为农业职业技术培训赋予应有的地位,并以立法形式加以保障,配以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这样才能支持和促进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发展。

2.资金支持。毫无疑问,开展农业职业技术培训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经费问题无论怎样强调也不为过。就我国目前而言,投入主体应由政府和受训人员组成。国外成功地开展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一个重要经验是培训经费的充分保障,在经费的投入机制上,以政府投入为主,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因此,为促进我国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发展,保证其资金的投入,一方面应借鉴国外经验,加大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完全依靠政府投入在中国目前经济情况下也是不可取和不可能的,应建立政府、社会、用人单位、个人合理分担的多元投入机制。同时,应促进中等职教与高等职教协调发展;鼓励企业开展职业培训;职业技术培训要体现地方特色,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所需人才;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联合,实施委托培养、互相培养等方式;加强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结合。

(三)完善我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与国外相比,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在培训内容和方式上显得雷同、单一。要改变这一局面,就需要建立起一个与农村经济发展规模和要求相适应的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努力办好现有的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第二,合理安排培训方式和地点,将长、中、短期定点培训与现代远程教育相结合;第三,注重实践环节的培训,抓好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培训者在培训期间就可以通过实际生产劳动接触生产和经济领域;第四,注意培训渠道、层次、形式的差异化,实现培训机构、培训者、企业“三赢”的局面;第五,实现培训地的合理转变,从输出地为主转变为输出地、输入地共同培训;第六,加强普教与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以确保农村劳动力增量有较高的职业技能素质;第七,建立完善的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制度。

[参考文献]

[1]张晓梅.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06-123.

[2]许华.美国中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历史经验[J].教育与职业,2002,(02):49-50.

[3]夏金星.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比较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22):52-55.

农业职业培训范文篇3

要把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农民留在农村,培养一批优秀的农民专职从事农业生产,使他们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一、职业农民必须有执业证书,起点高

发挥中央农广校的主渠道作用,选拔优秀农民进行职业化培训,可以优先选择容易实行企业化运作的产业(如养殖业、蔬菜业)先行试点,稳步推进,逐步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二、职业农民必须有政策保障,效益好

职业农民应该是从事大规模生产的具有专业化分工、专业技能的农业从业人员,由于农业收入水平低、风险大,愿意以农业为职业的人才是非常难得的。因此,国家出台必要的政策,就职业农民的能力和水平进行等级评定,每年给予农民技术人才一定的补助,引导并鼓励高素质的农民向有技术、懂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方向发展,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使职业农民从事农业职业的收入水平赶上或达到各行业平均水平,留住人才。

三、职业农民必须有安全保障,心底实

我国农民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很低。要逐步形成职业培训“市场化”的良性运作机制,使职业培训既适应产业部门的需要,又满足了农民个人要求,使职业培训与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农民培训的职业性和专业性。在培训对象上也要从单纯对农民的培训向农村干部、农业专业科技人员、科技示范户、农产品加工、流通、生产经营等龙头企业的领导、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延伸。给这些愿意从事农业产业的优秀人才更高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农业保险保障、养老保障,能够让大家感受到农业不再是弱势产业。

四、职业农民必须有法律保障,社会稳

只有把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与《土地流转法》、《土地继承法》、《土地承包法》、《土地法》等各种相关法律法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才能让经过培训的新型农民长期从事农业职业,才能保证粮食安全、菜篮子安全、米袋子的安全。

五、职业农民必须有组织保障,群体强

建立专业服务组织,摆脱弱势群体的尴尬境地,当高素质的人才愿意留在农业从事这一职业,就像工人中的工会,职业农民是否也可以考虑成立自己的农会,提出自己的代言人,将来可以在农产品定价、职业农民工资、福利待遇方面取得发言权,保护好自己的利益。

农业职业培训范文篇4

今后顺应时展趋势,农业职业教育有关部门,必须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将提升农民文化素质水平,增强农业软实力,作为事关己任的大事来抓,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农业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必须始终围绕着培养新时期新型农业技术人才为己任。实际上,新时期农业机械化、科技化、现代化的现实需求,也迫切需要数以万计的职业农民做支撑。而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责无旁贷地将落在农业职业教育的肩上。今后,各农业高职院校必须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展要求,明确为农民服务、为农村建设、为农业发展的办学方向,根植于农民、发展于农民,服务于农民。

2组织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

知识大爆炸时代的来临,意味着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紧迫性。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必须要重视职业教育与培训,探索继续教育形式,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终身教育体系,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也是当今社会教育发展必然趋势。针对此,农业职业教育部门要脚踏实地地办学,摒弃过去只重视学历教育的旧教育观念。在开展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种形式办学思路,将学历教育与培训结合,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结合,大力开展非学历岗位资格培训和各种形式的单项技术和技能的培训,推行多种形式办学,扩展农业职业院校的办学功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专业、不同岗位农业高职人才的需求,推动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3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职业教育路子

长久以来,农业科研、教学、实践都存在相互脱节的问题。探索实践产、学、研相结合的职业教育路子,对于落实好职业教育培训意义重大。当前,黑龙江省市级、省级龙头企业有近百家,农业职业教育应加强与这些企业的合作,了解农业实践各行业人才的需求趋势,加强订单、定向培养力度,确保人才培养的时效性。同时,近些年来,黑龙江在科技示范场、示范园区投入很大力度,这些示范园区、示范场多属厅、局、所管辖,农业职业培训部分可将其作为实训基地,时刻关注农业高新技术发展态势,掌握领航农业的高新技术。

4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农业职业培训范文篇5

要运用农业职业资格证抑制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就要了解农业职业资格证是什么,其对于食品安全有何意义,它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改善食品安机制的。

(一)农业职业资格证概念

农业职业资格证,是指经过政府认定的审核鉴定机构审核,并按照国家所设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者就职资格,对劳动者拥有的技能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科学的审核及鉴定,是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的证明。职业资格证代表着一种职业能力,映射着职业的工作标准和规范,以及从业者所要达到的能力水平。我国农业职业资格证有五种,分别为“初级技能”、“中级技能”、“高级技能”、“技师”及“高级技师”,由劳动保障部统一印制,由农业部授权的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核发。

(二)农业职业资格证对食品安全的意义

1.农业职业资格证可以从食品产业链源头有效保障食品安全。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农业生产者是食品行业原材料的供给者,农业是市场中大部分食品的供给源头,因此农业生产者生产的产品质量状况如何对将来流入到市场中的食品安全与否起着基础性作用。农业生产者的行为可以说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首要因素。所以,有效解决农业生产者食品原材料不安全的生产行为,就为从田间遏制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提供了可能。由于我国的农业生产者的素质普遍不高,这就严重制约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使用。由于农业生产者自身的素质不高,无法使先进的农业科技得到利用;因为农业生产者已习惯传统的耕种模式,自然会抵制先进农业科技的应用。最终导致其不安全的生产行为难以得到解决。而农业职业资格证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这是因为考取相关的农业职业资格证需要有一定的知识水平,这不仅直接提高了农业生产者自身的素质,而且也要求农业生产者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生产,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生产的不安全行为。可见农业职业资格证提供了一个从食品产业链源头即田间保障食品安全的可能。

2.农业职业资格证可以从食品产业链生产及销售环节保障食品安全。从事食品行业的工作者拥有与工作相关的职业证书,而职业证书对证书拥有者的工作行为有一定的要求,要求他们按职业标准工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工作人员按生产标准进行操作,因此就在食品产业链的生产或销售环节防止了不安全生产行为的发生。如要求从事进货检验、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安全检验及出厂检验的人员要有相关的农业职业资格证,并建立工作档案,若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可以根据出现问题的环节查找相关从业人员责任,并进行相应的惩罚,这就从食品产业的生产和销售环节降低了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概率。此外,要求食品企业建立产品信息档案,以促使企业在原材料进货、生产及产品出厂环节严格把关。通过建立原材料采购、生产、出厂检验、销售记录的档案,把食品生产和销售不同环节的职责划归到个人,促使其严守自己的职责,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3.农业职业资格证是食品安全长治久安的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治久安不仅是政府追求的目标,也是亿万人民的夙愿,但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治久安又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把食品产业各环节责任到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治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但不能完全解决问题,需要一个监督检查的工具来强化监管,农业职业资格证就可以作为这样的工具,通过加强职业资格证的监管来保证食品安全质量。这是因为职业资格证书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诸如若从业人员负责的环节出现问题可以吊销证书,若干年或终身不得从事与食品生产有关的工作,工作人员要保住这份工作,就要保证食品质量。

二、农业职业资格证对食品行业的作用机理

针对目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现象,通过职业准入制度从食品行业产业链的始端就严格把关。根据员工从事的具体工作不同,对职业资格证种类的要求也不同,并且持有证书的类别要与其所从事的工作一致,通过职业资格证来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这一机理表明,进入食品生产企业就必须进行安全生产,没有农业职业资格证,就不能从事这项工作。应用机理是针对食品原材料工作来说的,是进入机理的延伸,是作用机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食品的生产加工(包括检验检疫)过程中进行安全生产、符合进入机理的原材料则属于正常的应用机理,但是若利用不良或来路不明的原材料进行生产加工则属于非正常应用机理。正常应用机理和非正常应用机理一般不会同时出现在生产过程中,但可能会出现在生产加工环节的某个阶段。为了防止安全问题的发生,需要各个生产环节的工作人员拥有所从事工作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从事乳品加工的工作人员要拥有乳品检验工、乳品加工工等其中一项资格证书,动物饲料加工人员也要有相关的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工作,以确保食用动物的质量。作用机理主要作用于食品的包装储运环节,是防止食品在销售流通环节出现问题的,主要保证在食用期内食品不变质。终结机理主要作用于食品的销售环节,是防止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终点。

三、抑制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对策

(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控制

通过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文化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来自控。这是因为培养职业农民不仅能够有效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还能解决“怎样种地”的问题,而教育是培养职业农民的有效手段,因而有必要通过资金及政策的扶持来构建涵盖基础教育、中高等农业教育及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农业教育系统。通过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来实现传统农民向现代的转型。建立农业生产经营资格准入制度,硬性规定农业从业人员农业生产经营的门槛。

(二)强化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道德治理

道德是由经济关系所决定的,通过善恶准则去评价,并凭借社会舆论及传统文化的力量是能够抑制非道德行为发生的。近年来爆发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性质非常恶劣,社会影响极坏,但究其根由都与道德有关。因此,要预防食品安全问题从源头发生,就必须强化食品行业人员的道德治理。首先,强化道德教育,培养正确的食品安全道德。通过加强道德教育来治理食品安全,可以在食品生产、流通、销售及监管的各个环节建成一道道德防火墙。其次,构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并完善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管理体制。我国食品行业个别生产经营者的道德滑坡,主要源于经济诚信的缺失。诚信是一种道德要求,其履行不仅需要经济主体的自觉,更需要将诚信道德制度化,即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的诚信体系,通过制度的外在强制性来促进食品安全诚信信念的形成。再次,凭借政府、消费者和媒体的力量,为食品安全的道德治理营造舆论监管氛围。食品生产经营者违犯道德的成本比较低廉,得不到应有的惩罚是我国食品领域失德的一个诱因。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道德监督机制,使守德者利益得到保障,悖德者遭受损失。

(三)加强对农业职业资格人员的培训和鉴定

农业职业培训范文篇6

2*年1月,农业部从事劳动司和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联合召开了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座谈会。会议在全面总结年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形成了《2*年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点》,现予印发。请结合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认真安排好今年的职业鉴定工作。

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竞争力增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坚持“面向市场,扩大范围,完善制度,提高质量,全面推进”的工作方针,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努力开创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新局面。

一、加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宣传

认真组织学习国家有关推选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政策规定,以及新《农业法》中有关加强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认识。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网络及电视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扩大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影响力。由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牵头、各行业指导站配合,创办《全国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动态》,宣传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及各地、各行业实行就业准入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交流工作情况。

二、积极实施就业准入制度

部内各行业司局、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概要根据既定的工作方针和规章制度,抓好农业职业就业准入制度的组织实施。要紧密结合本行业、本地区实际,把推行就业准入制度与加强行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行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要加强对就业准入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积极配合劳动监察、工商等部门对用人单位违规情况进行查处,使持证上岗制度落到实处。在做好首批14个职业(工种)就业准入工作的同时,颁布第二批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目录,并组织制度实施方案。

三、努力扩大职业技能鉴定的覆盖面

主动适应就业形势和劳动力市场要求,积极开发新职业、新工种、新技能的鉴定,逐步扩大鉴定职业(工种)的范围。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努力为农业劳动者和需要转移出动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服务,逐步扩大鉴定的职业(工种)范围。指导种类农业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认真做好“双证制”及“双师制”工作。

四、切实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的管理

年内组织召开一次加强鉴定质量管理的研讨会,就加强鉴定工作各环节的管理、提高鉴定质量进行研讨,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办法。加强考评员聘任及管理,不断提高考评喘气考评技术和考评质量,完善考评员资格认证培训考核办法。年内组织一期考评员考评技术班。加强鉴定质量督导,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意见》要求,逐步推选“各鉴定机构在组织鉴定过程中就配备一名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人事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委派督导员,负责现场督考”的规定,对鉴定过程程各环节实行全面监督。组织完成两年一次的鉴定质量大检查。布置第三次全国农业职业技能优秀鉴定站的评选工作,对年度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管理部门及仆人进行表彰。加强鉴定试卷管理,严格执行试卷管理办法。

五、继续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的基础建设

组织完成第二批农业国家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根据职业标准,组织有关专家编写相关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丛书。继续加强职业技能鉴定题库建设,不断充实,完善现有题库,尽快启动第二批鉴定题库的开发工作。对农业领域两年新职业、新工种进行调查研究,拟定暂行职业标准,编制培训大纲,建立试题库。各职业技能鉴定管理部门增加投入,配备必要的设备,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保证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继续推进农业质量的考评工作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业务管理部门要在总结农业技师考评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做好扩大试点工作。技师考评应坚持“以考为主,以评为辅”的原则,采取鉴定与评审相结合的方法。技能鉴定由各职业技能鉴定站实施;综合评审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具体应通过组成技师考评委员会来评审。

农业职业培训范文篇7

经济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工业化阶段、发达经济阶段。国有些学者认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与我国家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相联系的按照国外经济学家的观点。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阶段。将一些国家和地区进入工业化阶段之后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对于研究21世纪初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不无借鉴作用。

2.提供经费支持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政府直接拨款。如美国,政府出台的每一部有关职业教育的法案,几乎都有一部分内容规定配套专项经费的数额。1965年,为开发经济教育水平落后的阿巴拉契亚地区,政府通过了《地方重新开发法》,在这一地区实施了上千个职业教育项目,拨款达3.3亿美元。在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投入约占职业教育总经费的50%。新西兰大约70%的职教经费来自政府。二是通过政府促使企业投入。如法国法律规定企业完成各项缴税义务后必须承担至少两项支出:即按上一年职工工资总额1.5%的比例提取继续教育经费,用于本企业职工的在职职业培训;按一上年职工工资0.5%的比例缴纳“学习税”,用于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3.实行并强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是国家干预职业教育的基本策略之一。目前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以及新近工业化国家如韩国等,都颁布并实施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澳大利亚从90年代开始逐步对各行业制定全国统一的职业技术教育标准,颁发统一的资格证书。英国1986年由国家资格委员会创设了全国职业技术教育文凭??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该证书几乎覆盖了英国所有的职业领域,在英国境内都得到承认。1992年又实施了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该资格既可作为就业的依据,又可作为升大学的依据,使学生在升学和就业方面更具灵活性。在法国,由于农村职业教育学制和专业不同,法国大学以下有五种证书:农业徒工证书、农业专业能力证书、农业专业技术员证书、职业教育证书、农业高中证书(准备上大学)。

4.实行普职分流英国的义务教育是到16岁,义务教育阶段后实行普教与职教分流,据1993?1994年统计,普教职教就学人数分别为42%和58%。法国的义务教育也是到16岁,义务教育阶段后普教职教是在16~19岁这4年逐年分流.重点是在16岁分流,据1993?1994年统计,普教职教就学人数比例分别为47%和53%。

二、除国家举办职业教育外,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办学上述国家和地区。还积极鼓励各部门、行业、私人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教育。西德,许多大型企业把执行职业教育法作为企业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应尽的义务,企业提供的职教经费达155亿马克,各级政府支付额的7倍多。日本职业教育的办学类型有正规学校教育中的职业教育、企业内部的职业训练和公共职业训练机构的职业训练。还有一些欧洲国家由于地理位置冬长夏短,学生不能在漫长的冬季进行农田作业,短暂的夏季为了抓紧农田作业,就不安排课堂教学,而采用季节制;农村职业中学以完成义务教育后的农村青年为对象,利用23个冬季,每季有4个月的时间进行教学;为便于农民子弟就近上学,这些学校的位置都距家近,学校规模小但分布广。

其他一些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也都十分重视多主体举办职业教育,私立学校在职业技术学校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美国培养技术人员的五年制高等专门学校有23%是私立学校,韩国这一类的学校甚至超过90%。可以说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办学,是这些国家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重视对职业教育教学和培训过程的改革80年代以来,职业教育逐步超越了传统的“为经济服务的”的思想,而被认为是实现人们“在就业、地位和个人发展上创造公平机会”的途径。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职业规划教育的发展已突破了传统狭隘的职业教育观,而逐步确立了包括职业教育、技术教育与培训在内的大职业教育观,并使职业教育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观念主导下,职业教育也随之发生着相应的变革。

1.增强受教育者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防止受训者狭隘的专业化,德国要求获得某一职业资格的受训者熟悉7~8个工种所要求的岗位技能。

2.调整专业设置一是针对与农业相关的职业的不断出现,对农业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开设与农业生产相联系的和与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的专业,如装潢园艺、农业供应、农业机械、农业设备、农业市场等;二是打破行业、企业界限,以“通用工种”为标准,对工业职业教育相关的专业进行合并,组成新的综合化专业。如德国已将12种工业电子专业的职业学徒培训合并为4种。

3.改革课程内容一是强调多学科的交叉渗透,培养复合型人才;二是在强调能力本位的同时,普遍强化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共性知识,为学习者个人生活和提高工作效能,以及升入高等学校提供更广泛的准备;三是强调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并把这方面的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能力看待;四是更加关注外语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受训者更有效地运用对外交往的工具。目前,德国、法国、英国等正采取拓宽专业的措施,重新安排培训内容,编制“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为受训者提供更宽的知识面和职业能力。

4.不都有不同类型和水平的职业教育体系相匹配。如韩国从1945年到60年代初,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一些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主要是个农业国,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扫盲和基础教育上,职业教育发展较慢且以农业职业教育为主。1960年,全国职业高中279所,其中农业高中129所,占46.2%。60年代初期韩国开始进入工业化阶段,职业高中由279所增加到1970年的479所。其中,农业高中减少到123所,而工商等其他职业高中达356所,占74.3%。7080年代是韩国经济大发展的时期,经济形态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逐步实现在技术密集型基础上的工业和科技升级。因此,该国在持续稳定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以专科学校为代表的高等职业教育开始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专科学校在校生人数1970年还是零,1980年增到16.5万人,1990年增到32.3万人。90年代后,为适应科技的飞速发展,同时满足受教育者终身学习的要求,韩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对职业教育体系进行调整。一是调整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学生比例,从1990年的68∶32调整到1995年的50∶50并通过在普通高中开设职业课程等多形式发展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二是大力发展专科学校和开放大学,1995年这两类学校学生数为1990年的1.84倍。三是鼓励高等专科学校招收在职人员,灵活办学,对劳动者进行更广泛的继续培训。四是中等教育阶段开设升学与就业指导课程,根据学生的成绩与爱好提供多种选择。

四、重视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一些国家为加强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工作,制定了保护毕业生就业的法规。如英国1948年通过立法规定了学校对毕业生实施就业服务有四项任务:一是传递工作信息;二是给予工作选择指导;三是毕业生职业安置和个人简历;四是保持与离校但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的联系。日本对高中阶段毕业生的就业制订了《就业保障法》,使招工过程成为一个在法律保护下有序的教育竞争过程。通过竟争,企业招到了满意的人才,学校做好了就业服务,学生树立了刻苦的学风,国家收到了职教的投资效益。

五、保护农业职业教育一些国家和地区尽管农业劳动力和农产品产值所占比重很小,但为了满足本国、本地区居民的农产品需求,扩大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这些国家和地区仍然把农业发展和农业劳动力素质提高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强对农业职业教育的保护。

1.明确提出培养新一代农民的目标如韩国政府1981年开始组织实施农渔民后继者培养工程,政府的支持工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选拔,通过宣传教育,父母的劝导,让农村青年报名,再通过一定程序公开、公平、公正选拔录取;第二步是培养,对选拔录取的对象,通过农业院校或职业中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培训,使之成为合格的农渔民后继者。我国台湾地区,70年代初期以培养农业经营者为目标,制定了培养8万“核心农民”的计划,先后在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和农业专科学校试办农场经营管理科。

2.对农业职业教育学生实行优惠政策如我国台湾地区,对要求学农者,由基层农会审查推荐,对其家长实际耕作面积水稻在1公顷以上,蔬菜、花卉0.6公顷以上,毕业后志愿从事农场经营3年以上的学生实行优惠政策:保送农会每期给学生发给奖学金4000新台币;学校组织开展示范作业,收入60%归学生;减免学杂费、实习实验费1/3;毕业前返家实习优先办理贷款;毕业后经营农场1年以上,成绩优良,推荐进入农业专科学校的经营科或农场管理科学习。这些优惠政策,使台湾农业专科学校毕业生从事农业本行或创办农业企业者逐步增加。

农业职业培训范文篇8

一、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实行国家干预1.制定颁布配套的法规以美国为例,从1917年联邦政府通过的标志着美国职业教育制度最终形成的《史密斯??休斯法案》开始,到1994年的《2000年教育目标:美国教育法》和《学校??工作多途径法案》,近80年的时间由政府的有关职业教育法律(案)达数10部。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法案,极大地强化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干预,使职业教育在政策的导向作用下,朝政府设计的方向发展。

2.提供经费支持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政府直接拨款。如美国,政府出台的每一部有关职业教育的法案,几乎都有一部分规定配套专项经费的数额。1965年,为开发经济教育水平落后的阿巴拉契亚地区,政府通过了《地方重新开发法》,在这一地区实施了上千个职业教育项目,拨款达3.3亿美元。在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投入约占职业教育总经费的50%。新西兰大约70%的职教经费来自政府。二是通过政府促使投入。如法国法律规定企业完成各项缴税义务后必须承担至少两项支出:即按上一年职工工资总额1.5%的比例提取继续教育经费,用于本企业职工的在职职业培训;按一上年职工工资0.5%的比例缴纳“税”,用于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3.实行并强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是国家干预职业教育的基本策略之一。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以及新近工业化国家如韩国等,都颁布并实施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澳大利亚从90年代开始逐步对各行业制定全国统一的职业技术教育标准,颁发统一的资格证书。英国1986年由国家资格委员会创设了全国职业技术教育文凭??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该证书几乎覆盖了英国所有的职业领域,在英国境内都得到承认。1992年又实施了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该资格既可作为就业的依据,又可作为升大学的依据,使学生在升学和就业方面更具灵活性。在法国,由于农村职业教育学制和专业不同,法国大学以下有五种证书:农业徒工证书、农业专业能力证书、农业专业技术员证书、职业教育证书、农业高中证书(准备上大学)。

4.实行普职分流英国的义务教育是到16岁,义务教育阶段后实行普教与职教分流,据1993?1994年统计,普教职教就学人数分别为42%和58%。法国的义务教育也是到16岁,义务教育阶段后普教职教是在16~19岁这4年逐年分流.重点是在16岁分流,据1993?1994年统计,普教职教就学人数比例分别为47%和53%。

二、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办学上述国家和地区,除国家举办职业教育外,还积极鼓励各部门、行业、私人企业、团体和个人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教育。在西德,许多大型企业把执行职业教育法作为企业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应尽的义务,企业提供的职教经费达155亿马克,是各级政府支付额的7倍多。日本职业教育的办学类型有正规学校教育中的职业教育、企业内部的职业训练和公共职业训练机构的职业训练。还有一些欧洲国家由于地理位置冬长夏短,学生不能在漫长的冬季进行农田作业,在短暂的夏季为了抓紧农田作业,就不安排课堂教学,而采用季节制;农村职业中学以完成义务教育后的农村青年为对象,利用2~3个冬季,每季有4个月的时间进行教学;为便于农民子弟就近上学,这些学校的位置都距家近,学校规模小但分布广。

其他一些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也都十分重视多主体举办职业教育,私立学校在职业技术学校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美国培养技术人员的五年制高等专门学校有23%是私立学校,韩国这一类的学校甚至超过90%。可以说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办学,是这些国家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重视对职业教育教学和培训过程的改革80年代以来,职业教育逐步超越了传统的“为经济服务的”的思想,而被认为是实现人们“在就业、地位和个人发展上创造公平机会”的途径。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突破了传统狭隘的职业教育观,而逐步确立了包括职业教育、技术教育与培训在内的大职业教育观,并使职业教育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观念主导下,职业教育也随之发生着相应的变革。

1.增强受教育者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防止受训者狭隘的专业化,德国要求获得某一职业资格的受训者熟悉7~8个工种所要求的岗位技能。

2.调整专业设置一是针对与农业相关的职业的不断出现,对农业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开设与农业生产相联系的和与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的专业,如装潢园艺、农业供应、农业机械、农业设备、农业市场等;二是打破行业、企业界限,以“通用工种”为标准,对工业职业教育相关的专业进行合并,组成新的综合化专业。如德国已将12种工业专业的职业学徒培训合并为4种。

3.改革课程内容一是强调多学科的交叉渗透,培养复合型人才;二是在强调能力本位的同时,普遍强化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共性知识,为学习者个人生活和提高工作效能,以及升入高等学校提供更广泛的准备;三是强调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并把这方面的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能力看待;四是更加关注外语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受训者更有效地运用对外交往的工具。目前,德国、法国、英国等正采取拓宽专业的措施,重新安排培训内容,编制“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为受训者提供更宽的知识面和职业能力。

4.不断完善职业体系一些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类型和水平的职业教育体系相匹配。如韩国从1945年到60年代初,主要是个农业国,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扫盲和基础教育上,职业教育发展较慢且以农业职业教育为主。1960年,全国职业高中279所,其中农业高中129所,占46.2%。60年代初期韩国开始进入化阶段,职业高中由279所增加到1970年的479所。其中,农业高中减少到123所,而工商等其他职业高中达356所,占74.3%。70~80年代是韩国经济大发展的时期,经济形态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逐步实现在技术密集型基础上的工业和升级。因此,该国在持续稳定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以专校为代表的高等职业教育开始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专科学校在校生人数1970年还是零,1980年增到16.5万人,1990年增到32.3万人。90年代后,为适应科技的飞速发展,同时满足受教育者终身的要求,韩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对职业教育体系进行调整。一是调整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学生比例,从1990年的68∶32调整到1995年的50∶50,并通过在普通高中开设职业课程等多形式发展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二是大力发展专科学校和开放大学,1995年这两类学校学生数为1990年的1.84倍。三是鼓励高等专科学校招收在职人员,灵活办学,对劳动者进行更广泛的继续培训。四是在中等教育阶段开设升学与就业指导课程,根据学生的成绩与爱好提供多种选择。

四、重视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一些国家为加强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工作,制定了保护毕业生就业的法规。如英国1948年通过立法规定了学校对毕业生实施就业服务有四项任务:一是传递工作信息;二是给予工作选择指导;三是毕业生职业安置;四是保持与离校但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的联系。日本对高中阶段毕业生的就业制订了《就业保障法》,使招工过程成为一个在保护下有序的教育竞争过程。通过竟争,招到了满意的人才,学校做好了就业服务,学生树立了刻苦的学风,国家收到了职教的投资效益。

五、保护农业职业教育一些国家和地区尽管农业劳动力和农产品产值所占比重很小,但为了满足本国、本地区居民的农产品需求,扩大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这些国家和地区仍然把农业发展和农业劳动力素质提高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强对农业职业教育的保护。

1.明确提出培养新一代农民的目标如韩国政府1981年开始组织实施农渔民后继者培养工程,政府的支持工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选拔,通过宣传教育,父母的劝导,让青年报名,再通过一定程序公开、公平、公正选拔录取;第二步是培养,对选拔录取的对象,通过农业院校或职业中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培训,使之成为合格的农渔民后继者。我国地区,70年代初期以培养农业经营者为目标,制定了培养8万“核心农民”的计划,先后在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和农业专科学校试办农场经营管理科。

2.对农业职业教育学生实行优惠政策如我国台湾地区,对要求学农者,由基层农会审查推荐,对其家长实际耕作面积水稻在1公顷以上,蔬菜、花卉0.6公顷以上,毕业后志愿从事农场经营3年以上的学生实行优惠政策:保送农会每期给学生发给奖学金4000新台币;学校组织开展示范作业,收入60%归学生;减免学杂费、实习实验费1/3;毕业前返家实习优先办理贷款;毕业后经营农场1年以上,成绩优良,推荐进入农业专科学校的经营科或农场管理科学习。这些优惠政策,使台湾农业专科学校毕业生从事农业本行或创办农业企业者逐步增加。

农业职业培训范文篇9

一、基本情况

县是历年全国优质商品粮基地县,省29个粮食生产大县之一,全国蔬菜劳务大县,中国麻鸡之乡,农业机械化大县。全县现有耕地面积4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63万亩。全县人口36万,农业人口占八成,农村劳动力近13万。在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达6%,初中文化占80%。通过几年阳光培训的实施,我县农村劳动力文化、科技、市场等综合素质得到普遍提高。现有的文化层次和学历结构为我县继续大力实施阳光培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阳光培训工作,通过多年的实施、实践与摸索,我县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具备承办相应的阳光培训能力。在硬件建设上,有相应的设备,特别是随着基层体系建设加强,上级对基层的农科教设备进一步充实完备,装备更加优越。各类农业产业实习基地,我县有近20个。在软件建设上,有一批优秀的农业科教老师队伍,经过几年来的锤炼,师资整体素质相对较高,教学经验愈加丰富。总体看,学的会学,教的能教,整个培训体系上下都对办好今年阳光培训充满信心。从全面来看,承办2013年阳光培训事业的条件是成熟的。

二、基本思路

地方自主性招生计划,我们紧紧围绕实现粮食“十连增”,农民收入“十连丰”目标,决不放松粮油生产,积极充分发挥各地方区域农业产业特色优势。在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我局站在全县面上的角度抓重点,例如着重病虫专业防治员,因为这是粮食生产关键环节,是农业科技牛鼻子,这项关键技术动态性、科学性、辩证性较强。我们在这方面还是重点培训村组干部,部分科技示范户和种田大户,充分发挥这一群体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我们倡导村组干部要带头学科技,我们农业部门对村组干部灌输一个理念,就是不带头学农业科技的干部不是一个合格的干部。

另外在基层村专项技术培训方面,我局站在全县点上的角度,也是原则上咬定粮油生产,例如郭圩粮仓,又是超级稻基地;航埠镇我县油菜基地;许坊乡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相山镇山区无公害优质米基地等。在稳定粮油专项培训的基础上,我们也因地制宜,充分进行地方区域特色的专项培训,例如城关乡镇的巴山、郭圩和石庄的蔬菜瓜果产业培训;河上镇红壤旱地花生产业培训;白路和礼陂的优质水果产业培训;桃源乡畲族民族村阳光帮扶特色培训等等。

在实施阳光培训过程中,我局把培训与完善基层乡站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阳光培训作为基层农技工作的一个重要平台,成为农技干部与农民朋友深入交流沟通的渠道,基层农技工作一个重要抓手。促进基层农技站人员形成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手段,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三、申报专业与实际需求

申报专业共9个,申报培训学员数共2500名,其中农业职业培训1000名,与去年持平。专项培训1500名。申报数符合客观实际,整体上有利农业事业均衡发展。申报指标中,专业技术培训我们分配给每个乡站均100名。总结去年的经验,这有利于调动全县基层站的全部积极性,能最大限度发挥基层人员的正能量。充分发挥各乡镇区域专项培训特色,在抓好粮油生产的同时,有利于一乡一业的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乡村个性农业。作为县局也有利于产业效益综合分析、对比、示范。

申报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方面,除了病虫防治员400名外。

㈠、种子代销员和农药经销员各80名。种子是一年水稻收成的关键,我县现有种子代销员和农药经销员近400名户,增强他们合法、守法经营意识非常重要。

㈡、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人员80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着重强调农村经营体制管理。作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体制建设中,以麻鸡特色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现阶段都有一定的位置。继续巩固和完善现有成果,提高合作社骨干人员管理水平显得非常及时。

农业职业培训范文篇10

一、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实行国家干预

1.制定颁布配套的法律法规以美国为例,从1917年联邦政府通过的标志着美国职业教育制度最终形成的《史密斯??休斯法案》开始,到1994年的《2000年教育目标:美国教育法》和《学校??工作多途径法案》,近80年的时间由政府的有关职业教育法律(案)达数10部。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法案,极大地强化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干预,使职业教育在政策的导向作用下,朝政府设计的方向发展。

2.提供经费支持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政府直接拨款。如美国,政府出台的每一部有关职业教育的法案,几乎都有一部分内容规定配套专项经费的数额。1965年,为开发经济教育水平落后的阿巴拉契亚地区,政府通过了《地方重新开发法》,在这一地区实施了上千个职业教育项目,拨款达3.3亿美元。在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投入约占职业教育总经费的50%。新西兰大约70%的职教经费来自政府。二是通过政府促使企业投入。如法国法律规定企业完成各项缴税义务后必须承担至少两项支出:即按上一年职工工资总额1.5%的比例提取继续教育经费,用于本企业职工的在职职业培训;按一上年职工工资0.5%的比例缴纳“学习税”,用于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3.实行并强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是国家干预职业教育的基本策略之一。目前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以及新近工业化国家如韩国等,都颁布并实施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澳大利亚从90年代开始逐步对各行业制定全国统一的职业技术教育标准,颁发统一的资格证书。英国1986年由国家资格委员会创设了全国职业技术教育文凭??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该证书几乎覆盖了英国所有的职业领域,在英国境内都得到承认。1992年又实施了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该资格既可作为就业的依据,又可作为升大学的依据,使学生在升学和就业方面更具灵活性。在法国,由于农村职业教育学制和专业不同,法国大学以下有五种证书:农业徒工证书、农业专业能力证书、农业专业技术员证书、职业教育证书、农业高中证书(准备上大学)。

4.实行普职分流英国的义务教育是到16岁,义务教育阶段后实行普教与职教分流,据1993?1994年统计,普教职教就学人数分别为42%和58%。法国的义务教育也是到16岁,义务教育阶段后普教职教是在16~19岁这4年逐年分流.重点是在16岁分流,据1993?1994年统计,普教职教就学人数比例分别为47%和53%。

二、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办学上述国家和地区,除国家举办职业教育外,还积极鼓励各部门、行业、私人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教育。在西德,许多大型企业把执行职业教育法作为企业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应尽的义务,企业提供的职教经费达155亿马克,是各级政府支付额的7倍多。日本职业教育的办学类型有正规学校教育中的职业教育、企业内部的职业训练和公共职业训练机构的职业训练。还有一些欧洲国家由于地理位置冬长夏短,学生不能在漫长的冬季进行农田作业,在短暂的夏季为了抓紧农田作业,就不安排课堂教学,而采用季节制;农村职业中学以完成义务教育后的农村青年为对象,利用2~3个冬季,每季有4个月的时间进行教学;为便于农民子弟就近上学,这些学校的位置都距家近,学校规模小但分布广。

其他一些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也都十分重视多主体举办职业教育,私立学校在职业技术学校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美国培养技术人员的五年制高等专门学校有23%是私立学校,韩国这一类的学校甚至超过90%。可以说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办学,是这些国家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重视对职业教育教学和培训过程的改革80年代以来,职业教育逐步超越了传统的“为经济服务的”的思想,而被认为是实现人们“在就业、地位和个人发展上创造公平机会”的途径。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突破了传统狭隘的职业教育观,而逐步确立了包括职业教育、技术教育与培训在内的大职业教育观,并使职业教育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观念主导下,职业教育也随之发生着相应的变革。

1.增强受教育者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防止受训者狭隘的专业化,德国要求获得某一职业资格的受训者熟悉7~8个工种所要求的岗位技能。

2.调整专业设置一是针对与农业相关的职业的不断出现,对农业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开设与农业生产相联系的和与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的专业,如装潢园艺、农业供应、农业机械、农业设备、农业市场等;二是打破行业、企业界限,以“通用工种”为标准,对工业职业教育相关的专业进行合并,组成新的综合化专业。如德国已将12种工业电子专业的职业学徒培训合并为4种。

3.改革课程内容一是强调多学科的交叉渗透,培养复合型人才;二是在强调能力本位的同时,普遍强化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共性知识,为学习者个人生活和提高工作效能,以及升入高等学校提供更广泛的准备;三是强调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并把这方面的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能力看待;四是更加关注外语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受训者更有效地运用对外交往的工具。目前,德国、法国、英国等正采取拓宽专业的措施,重新安排培训内容,编制“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为受训者提供更宽的知识面和职业能力。

4.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一些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类型和水平的职业教育体系相匹配。如韩国从1945年到60年代初,主要是个农业国,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扫盲和基础教育上,职业教育发展较慢且以农业职业教育为主。1960年,全国职业高中279所,其中农业高中129所,占46.2%。60年代初期韩国开始进入工业化阶段,职业高中由279所增加到1970年的479所。其中,农业高中减少到123所,而工商等其他职业高中达356所,占74.3%。70~80年代是韩国经济大发展的时期,经济形态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逐步实现在技术密集型基础上的工业和科技升级。因此,该国在持续稳定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以专科学校为代表的高等职业教育开始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专科学校在校生人数1970年还是零,1980年增到16.5万人,1990年增到32.3万人。90年代后,为适应科技的飞速发展,同时满足受教育者终身学习的要求,韩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对职业教育体系进行调整。一是调整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学生比例,从1990年的68∶32调整到1995年的50∶50,并通过在普通高中开设职业课程等多形式发展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二是大力发展专科学校和开放大学,1995年这两类学校学生数为1990年的1.84倍。三是鼓励高等专科学校招收在职人员,灵活办学,对劳动者进行更广泛的继续培训。四是在中等教育阶段开设升学与就业指导课程,根据学生的成绩与爱好提供多种选择。

四、重视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一些国家为加强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工作,制定了保护毕业生就业的法规。如英国1948年通过立法规定了学校对毕业生实施就业服务有四项任务:一是传递工作信息;二是给予工作选择指导;三是毕业生职业安置;四是保持与离校但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的联系。日本对高中阶段毕业生的就业制订了《就业保障法》,使招工过程成为一个在法律保护下有序的教育竞争过程。通过竟争,企业招到了满意的人才,学校做好了就业服务,学生树立了刻苦的学风,国家收到了职教的投资效益。

五、保护农业职业教育一些国家和地区尽管农业劳动力和农产品产值所占比重很小,但为了满足本国、本地区居民的农产品需求,扩大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这些国家和地区仍然把农业发展和农业劳动力素质提高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强对农业职业教育的保护。

1.明确提出培养新一代农民的目标如韩国政府1981年开始组织实施农渔民后继者培养工程,政府的支持工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选拔,通过宣传教育,父母的劝导,让农村青年报名,再通过一定程序公开、公平、公正选拔录取;第二步是培养,对选拔录取的对象,通过农业院校或职业中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培训,使之成为合格的农渔民后继者。我国台湾地区,70年代初期以培养农业经营者为目标,制定了培养8万“核心农民”的计划,先后在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和农业专科学校试办农场经营管理科。

2.对农业职业教育学生实行优惠政策如我国台湾地区,对要求学农者,由基层农会审查推荐,对其家长实际耕作面积水稻在1公顷以上,蔬菜、花卉0.6公顷以上,毕业后志愿从事农场经营3年以上的学生实行优惠政策:保送农会每期给学生发给奖学金4000新台币;学校组织开展示范作业,收入60%归学生;减免学杂费、实习实验费1/3;毕业前返家实习优先办理贷款;毕业后经营农场1年以上,成绩优良,推荐进入农业专科学校的经营科或农场管理科学习。这些优惠政策,使台湾农业专科学校毕业生从事农业本行或创办农业企业者逐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