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远程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10-12 17:13:46

农业远程教育

农业远程教育范文篇1

一、加强学习、更新理念,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办好农广校学历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提高农广校师资队伍能力,胜任新农村建设学历教育教学的要求。

三、扎扎实实的开展学历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培养具有新型技能的学历班学员,全面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四、充分利用农广校媒体资源优势,办好农广校学历教育,带动各种农民培训。

论文结尾总括全文: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好学历教育培训,需要农广人真正改变观念,把农民当作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充分利用媒体资源优势,开展多种形式教学,不断深化农村干部学历教育培训,用科学知识武装其头脑,使他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

关键词:新农村、理念、师资、媒体资源、学历教育教学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党中央提出的一个鼓舞人心的国策,更是九亿农民的福音,建设新农村就是要培养大批的新农民,下大决心以有力措施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针对庞大的农民群体要整体推进融入现代社会,成为有知识、有文化、讲文明、懂科学、会管理、知信息的新型农民是远大工程,开展农广校学历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媒体资源优势,首先培养一大批村队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使他们成为率先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结合新疆沙湾县农广校学历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探讨新时期如何更好的开展学历教育培训工作。

一、加强学习、更新理念,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办好农广校学历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农广校学历教育包括:中专层次、中专后继续教育、联办大专和大专以上层次。目前工作重点是实施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此项工作已列入2006年全国为农民做的15件大事之一,是贯彻落实中央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面对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农广人更新观念、理清思路,充分认识全国农广校体系是农民教育的专业机构、主力军和主阵地,农广人理应带头承担起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的历史使命,紧跟上级校的统一部署,办好农广校学历教育工作,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提高农广校师资队伍能力,胜任新农村建设学历教育教学的要求。

承担着服务新农村、培养新农民为己任的农广校全体办学人员现有的水平与要求还有差距,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培养既具有教学能力,又具有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已非常重要。近几年来,沙湾县农广校领导非常重视学校教师的学习和培训,多次选派县校教师去省外、省校和地区校参加各类培训,每年都参加县农业系统举办的农业技术更新培训班2次以上。在上级校发来的师资培训征求意见和建议时,我们根据农村实际需要上报培训要求。如:农村经纪人知识、计算机信息知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经济知识、农村政策法规等。

三、扎扎实实的开展学历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培养具有新型技能的学历班学员,全面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新疆沙湾县农广校中专学历教育班目前在校6个,其中05级汉语教学班3个、06级汉语2个、06级哈语1个,在校学生254人,学校下大力气从组建教学班、专业课程设置、教学与管理等环节上下功夫,确保中专班办出水平,办出质量;在完成上级校统开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沙湾县农广校根据县域新农村建设要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农民生活能源需要加开讲座课,开展现场观摩。就沙湾县从省外引进新产业—水飞蓟栽培技术、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农作物新品种介绍、种子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请专家授课并安排现场观摩。一年来2005级教学班共安排学历班讲座4次,满足了学历教育教学直接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需要。针对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普通缺乏计算机知识的实际,沙湾县农广校组织安排05级学员126名学员进行人手一台电脑的集中培训,学员普通认为经过农广校一年的学习,收获很大。学到了许多实用的知识,农广校课程设置实际实用,像以前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学员,现在都能熟练的上网查阅信息,收发邮件,拓展了学员的视野,从理论知识、实践知识方面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培养了农村带头人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目前2005级、2006级中专班学员已全面实施教学。

四、充分利用农广校媒体资源优势,办好农广校学历教育,带动农民各种培训。

农广校自建校已有25年的历史,成立25年来,农广校媒体资源有了很大的发展和独特的优势。从中央到县乡五级办学体系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农广校学历教育已形成正常教学秩序。学历教育课程中有许多配套光碟、磁带及农业实用技术书籍,在农广校学历教育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媒体资源优势配合教学使用,学员也可以随时借用带回家或给村民播放,是激励学员学好专业、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开阔农民视野的快捷途径。

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与学历教育教学共享媒体资源,进行农民各种培训是沙湾县农广校学员和广大农民朋友获取科技知识方便快捷的途径。沙湾县农广校利用现有的声像教材、技术图书资料、计算机网络开展培训。在全县首批建立音像资料库和科技书屋的有3个乡、6个村,现又在其他乡镇村陆续建立,在2003年12月沙湾县电台开办“致富早班车”节目,每天早晨播放半小时,截止2006年播放三年来,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有许多的农广校学员和农民朋友都在收听、关注此节目,也有打电话的、要求重播的、有寻求资料来源途径的,致富早班车电台节目得到县委、政府的好评,现在组织部的党员电教、科技培训也在使用农广校声像教材,达到资源共享。

2006年5月29日沙湾县农广校由中央农广校配发的卫星小站远程教育系统正式使用,并调入一名现代远程教育技能教师,结合2005级中专班开设课程情况组织学员收看了“法律基础与农村政策法规”、“绵羊山羊养殖技术”等课程,图文并茂,教学效果很好。先进的教学手段给农广校学历教育带来了春天,充分使用媒体资源,开展农广校学历教育教学,更直观、更实用。

农业远程教育范文篇2

农业远程教育是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农业知识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是将农业知识传送到学校外的一个或多个学生的教育。海门在高素质农民培育进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四种农业远程教育方式。(一)广播电视教育。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海门农业农村部门就通过县人民广播电台、县电视台,定期举办“田精明谈生产”“金色大地”“一周农事”等栏目,对农民进行种植、养殖、加工、营销等方面技术培训。由于当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教学培训机构数量严重不足,农民接受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的途径有限,因此利用广播电台、电视覆盖面广、成本低、传播快、效率高的优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受到了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普遍欢迎。“三农”栏目在农村影响力非常高,一直延续至今,广播电视教育目前仍是农业远程教育的主要方式,几十年来经久不衰,对培育高素质农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二)函授学历教育。中央农广校、江苏省农广校成立后,随着国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为了适应农民不同层次的教育培训需求,中央农广校、江苏省农广校相继开办了涵盖农业中等职业教育、中专后继续教育(大专层次)、合作高等教育等形式的学历教育,从单一的对农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拓宽到对农民开展学历提升计划。海门农业农村部门专门组建工作班子,出台招生文件,每年广泛进行宣传发动,并召开会议部署落实中央农广校和江苏省农广校的招生工作,动员农村初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青年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村组干部等报名参加全国“百万中专生”计划的函授学历教育,为地方农业农村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三)网络教育。网络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后产生的新概念,即运用网络远程技术与环境开展的教育。2000年5月29日,“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正式运行后,海门就全面开始了运用现代网络来开展农民教育培训。2014年开始在国内率先实施《中美农业远程教育合作——新型职业农民在线教学能力建设》项目,运用ArticulateStoryline软件,开发新型职业农民在线学习模块,进行远程教学。今年疫情期间,综合运用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农科讲堂》、“云上智农”APP在线学习、微信群、QQ群,及时开展农业远程教育,助力春耕生产。自2006年开始与东北农业大学尝试网络教育提升农技干部、农民学历行动以来,海门还先后与国内多所高等农业院校联合办班,利用高等院校的教学资源优势,大力度开展多专业学历学位教育,农民学历教育从中专层次提高至本科层次,满足了高素质农民对学历的需求。(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信等信息技术和手段,将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思想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党的十七大把“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写入大会报告。海门自2007年开始就已实质性启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全区实现了298个村(居)委会全覆盖。海门农业农村部门“借鸡生蛋”,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这个平台,按照预定的教学培训计划,组织专家教授、农技人员、乡土人才,定期开展农业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实践证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是开展高素质农民远程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农业远程教育取得的成效

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广播电视教育,从首档农业栏目开办以来,在海门人民广播电台共开办农业农村栏目16个、在海门电视台共开办农业农村栏目11个;通过函授学历教育,累计1200多名学员获得了中央农广校、江苏省农广校、中等农业学校的涉农中专、中专后相当于大专层次学历函授教育毕业证书;通过与高等院校联办网络教育,共有400多名学员获得了网络教育大专、本科学历;通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职业经理人等专题培训100多期。(一)缓解了农民科技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育教学力量不足、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传统培训方式资源利用低、覆盖面小、选择性差、实施成本高,并且受时间和地域等因素影响大,满足不了面广量大的高素质农民群体对农业科技知识的需求。农业远程教育通过农广校办学体系,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各种网络、学习平台,给农业从业人员提供了各种丰富的农业技术和信息,实现了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共享,打破了农业教学资源的地域和属性特征,还可以集成利用人才、技术、课程、设备等优势资源,基本上满足了目前农民自主选择信息的需要,使更多的农民同时获得了更高水平的教育,提高了教育资源使用效率,降低了学习成本。同时也为农民终身学习提供了支持,有利于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具有传统教育不可比拟的优势。(二)培育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力基础和保障。通过农业远程教育,吸引了一大批初高中毕业生、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和退伍军人等群体加入到高素质农民队伍中来,并逐步成长为种养加大户、家庭农场主、现代农业园区经营者和农民合作社领办人。海门区农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也不断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学历层次得到明显提升,老龄化现象得到显著改观,越来越多的农业从业人员成为有知识的文化人、懂技术的内行人、善经营的精明人、会管理的能干人,这支高素质农民队伍在海门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三)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速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农业远程教育以最快的速度,将最新的技术、最好的品种、最优的茬口传授给农民,农业科技成果得以第一时间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种养加效益,增加了农业从业人员的务农收入。仅通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授课专家推广油菜大小行种植技术、夏秋鲜食糯玉米栽培技术、芋头优质高效规模化种植关键技术等新技术20多项,推广海蜜系列甜瓜、申抗988西瓜、青酥2号青毛豆等瓜蔬新品种40多个,介绍蔬菜田、玉米田、林果田等多熟集约种植模式30多种,开出庄稼医治处方300多张,解决生产上技术难题50多个。

三、开展农业远程教育的体会

农业远程教育范文篇3

一、农业远程教育发展模式选择

中国幅员辽阔,农村人口众多,发展农业远程教育极有意义。远程教育的最大优势在于能使任何地方的农民学员方便快捷地获取最好的教育资源,极大地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为推动各地农业农村经济做出积极贡献。中国农业远程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尽管中国农村基础薄弱,大多数基层农广校缺乏广播、电视等远程教育资源,在地方电台、电视台也没有教学节目播出时段,但从长远看,这都不会影响远程教育优势和效益的发挥[1]。发展农业远程教育,存在一个发展模式选择的问题。考虑到中国东西部地区、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广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户家庭条件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农业远程教育应该采用数字技术与非数字技术恰当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道路,综合利用VCD光盘、有线电视、卫星网、互联网等手段,采取以下两种不同的教育发送和传输的模式[2]:

1.主流模式

卫星传输数字化教育发送技术,适用于中国广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采用主流模式的地区可以采取的扩展数字化教育应用的技术方案为:CD-ROM光盘刻录和发送方案;各类局域网应用方案;基于有线电视网的多媒体数据广播系统方案和电话拨号接入或其他公众电信网回传方案。

2.替代模式

计算机宽带网的地面接入技术,适用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村。

二、农业远程卫星教育系统建设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和卫星网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开始在远程教育领域广泛应用,但很多农村家庭由于家庭贫困买不起电脑,另外,受农村人口教育水平限制,很多人也不懂电脑和网络方面的知识。中国广大农村地理条件复杂,通信网络线路建设难度较大,架设网络线路成本相对较高,互联网普及率和使用率非常低,短时期内,在中国农村推广互联网教学还很难实现。卫星教育网建设属于公共财政支持范畴,由政府投资建设,具备提供话音、视频、通信服务的综合能力,性价比高、技术先进、性能可靠,是提供农村远程教育简单经济、行之有效的手段。卫星远程教育不受时空限制,能为农村学员提供与发达地区质量相同的远程教育服务,能有效解决广大农村教育发展不均衡、优秀教育资源稀缺的局面。目前,农广校在以色列政府的援助支持下,已经建设了拥有1个中心主站和360个双向远端站点,以中央农广校为演播和资源服务中心,各省、地、县级农广校以及乡镇教学班为卫星网络远端接收和教学服务点,能实现数据通信、远程教育培训和视频广播会议的远程卫星教育系统。通过卫星教育系统,中央农广校将农业教育培训、实用技术等音视频节目、多媒体课件、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实时发送到网络各远端接收站,面向全国开展实时交互式的农业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和科技推广,对各级农广校农业教育和科技培训工作进行远程指导和管理,实现信息互动交流,共享教育培训资源。农广校卫星教育系统利用“SkyBlaster”卫星通信系统,采用“TrainNet远程教学/培训系统”作为远程教育培训平台。卫星系统网络结构是星型网,主站可联接大量的VSAT远端小站,支持所有基于IP的数字信息技术,可实现全国范围的远程实时教学、数据文件多点分发等业务。卫星网主站提供DVB-S标准的出向信道,信息速率从2Mbps到52.5Mbps,远端小站的入向信道采用FTDMA接入机制,系统采用不对称的数据流通信方式[3]。在卫星平台上,运行应用软件的各类功能服务器通过快速以太网联接到卫星主站数字基带设备,通过卫星发射到全国各地的卫星小站。基层教学点的学员通过远端小站接收主站发送的教学内容,与主站老师进行双向视频、单向音频的互动交流,获取各类教学支持服务。

三、农业远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近年来,农广校综合采用各类教学手段,整合应用各类教育资源,发挥独特的媒体资源优势,紧跟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进、吸收、应用各类远程教育技术的最新成果,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远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平台以农广校体系多种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为核心内容,以媒体资源库系统建设开发为硬件支撑,以数字化、网络化传播渠道为主要途径,对涉农教育培训工作进行高效管理,对涉农科教需求迅速反映,对基层办学机构提供便捷服务。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集信息采集、存储、编辑加工、传输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运行机制公益性、媒体应用大众性、教学内容多样性和服务对象定向性的特点[4]。

中央农广校作为部级的现代农业远程教育教学中枢和媒体制作传播中心,具有广播电视和网络教育节目的制作、播出和传送等多种功能,将具备自办1套广播和电视节目的能力,可以录制各种文艺节目、语言节目,对录制的文艺节目和语言节目素材可进行编辑、复制、加工、审听,可对外交换录制好的素材和成品节目。每年能制作电台节目、区域节目、少数民族节目和综合类等农业专题广播节目1500集,电视节目1270小时,网络教学节目2000小时,发送音频资料100万张,节目原始磁带数字化存储1910小时。农广校将逐步实现媒体资源制作、存储、管理、应用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成农业媒体资源数字化采集、加工、整理、存储和传播利用的数据中心、工作平台和传播共享网络,并具备以下功能:

1.资源数字化加工存储整合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教材、光盘等多种媒体资源,统一集中存储管理数据,建立数字化媒体资源库,实现数字化存储。

2.资源规范化管理建立完善的数字化资源管理系统,对资源库中的各类资源进行科学的编目、查询和调用,实现规范化管理,提升媒体资源的利用能力。

农业远程教育范文篇4

1.要成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骨干网络。为适应农村的经济承受能力,吉林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采取了卫星接收、有线传输和IPTV宽带互联网三种建设模式,其中以IPTV宽带互联网建设为主体模式。此模式终端设备成本低、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功能完善,易维护、易管理,可直接进村入户,符合农村经济现状,是吉林省近年来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工程。它在新一轮的农村改革发展中突出发挥了以下优势:

一是发挥远程教育信息传递直观互动的技术优势。农村作为继续教育领域,农民群众更需要直观形象的教育方式。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在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政策法规教育、影视文化娱乐等方面采用IPTV技术,将视频、图像、声音、文字融为一体,农民群众易学、易懂、易接受。同时,远程教育系统内的语音、图文、视频等多样性的信息形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民的多样化生产生活需求。

二是发挥信息量大、涵盖面广的资源优势。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的最大优势在于拥有海量信息。内容涵盖农业加工制作信息,农产品供求信息,市场预测信息,气象、疾病等预警信息,科技信息,以及政策法规、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种植养殖疫情防治、职业技能培训、医疗保健、卫生防疫、计划生育、中小学教育、影视文化娱乐、农村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信息。

三是发挥平台互动、网络立体交叉的传输优势。农民通过便捷的方式从互联网上获取大量信息的愿望和需求越来越强烈,但信息网络化进村问题仍是困扰农村信息化规模推广的瓶颈。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依托网通公司的技术支持和网络支撑,在省、市、县建立三级播出平台,着眼于农村所有的行政村建立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并以卫星接收、有线电视传输和光盘播放为补充模式,实现远程教育村级终端站点全覆盖,有效解决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吉林省形成的省、市、县三个层面教学平台互动,“天网”、“地网”、“人网”三网立体交叉的远程教育网络传输平台,已最大限度地覆盖全省广大农村。

2.要成为农业发展的信息服务主体。

一是为农民增收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要利用社会各方面的技术力量,继续开发整合农村市场信息资源,在充分集聚农村政务、专业合作组织、个体农户、产供销等信息群基础上,调整信息结构,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加强信息资源的加工、整理、分析,及时准确地将市场、科技、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多方面的需求信息以图文、视频等方式传递到农民手中。

二是立足为农业发展提供大流量的农村信息资源。要在每年提供5000小时的教学课件基础上,建立教学资源整合开发协作系统。组织协调好全省所有的涉农部门,整合教学资源,形成上下协调、互相共享的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协作机制,制作出更符合农村需求的多方面信息资源。

三是建立进村入户的农村远程信息服务体系。根据IPTV网络技术标准,积极推进覆盖面广的远程教育宽带互联网模式终端站点建设,尽快在全省建立上下一致、标准统一,具有更强集聚功能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在完成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加快向社区、乡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普通农户延伸,努力实现进村入户。

3.要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服务平台。目前农村劳务经济异军突起。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要充分发挥服务功能,通过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开展宣传、信息、培训服务,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网络通道,打造新的劳务品牌。

一是构建农村就业创业理念教育平台。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广泛宣传创业谋发展的理念。制作农民工就业服务系列专题片,重点宣传农民进城务工创业的案例和政策支持等。通过宣传教育,帮助农民群众更新就业观念,树立新的创业理念。

二是构建农村劳动力资源市场信息平台。要整合农村劳动力市场资源,建立远程教育服务信息专栏,在求职群众和招聘企业之间搭建信息桥梁,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可靠的求职用工信息服务,切实为他们牵线搭桥。

三是构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平台。要根据农村劳动力实际,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按照市场用工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大力开展农民转岗培训教育和政策法规教育,为农村劳动力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舆论引导,典型示范,切实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和劳务品牌培训,使农民群众都能掌握一技之长,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水平,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4.要成为服务农产品交易的信息通道。农村生产活动中的根本矛盾是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要注重在农产品流通环节提供农业商务信息服务,拓宽信息渠道,强化信息服务功能,切实解决农村“卖难”问题。

一是扩大农产品的商务信息量和浏览量。农村党员干部远程信息网要不断增加农产品价格行情、预警预测、交易规则等信息查询和浏览功能。农民用户不仅可以浏览远程教育门户网站信息,还可以通过图文网站集群和辅助教学网站浏览商务信息,最大限度地丰富农业信息服务内容。

二是强化农产品的商务信息功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建立了图文网站、门户网站和影视版视频网站三个信息通道,农民用户可基于该平台需求信息,进行农产品展示。信息通过数据交换中心同时到“12316新农村热线专家服务站”,再通过电话、网络、电视、电台的信息服务平台向农村进行信息覆盖。

三是实现农民群众商务信息留言互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辅助教学网站和图文网站具备信息留言功能,在用户浏览信息时,可向信息者留言,进行商务信息反馈。

四是通过专家答疑实现市场咨询。图文网站设有专家交互区,用户可以用信息留言、电子邮件、短信、电话等方式直接与专家沟通交流商务信息。

五是围绕农产品供求进行商务定制。辅助教学网站和电视图文网站信息覆盖生产、生活全过程,信息内容分类较多。可向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让其获取最关心的信息。

六是针对特殊需求用户开展信息配对。用户供求信息后,系统能够自动搜索网站数据库及数据交换中心数据库,查询与之配对的相应信息。

通过以上农产品供求信息服务,便利农民沟通信息、协调生产、调控价格,促进农业生产资料的合理流动,切实从信息不对称的根源上化解农产品市场不确定因素,实现传统农业从市场风险型向信息对等型转变。

5.要成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育基地。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应重视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培养,发挥远程进村入户的技术优势和网络直播优势,切实抓好乡土人才教育,培养农村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人才。要创新教育模式,制定好远程培训规划。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实用技术教育网络,定期做好职业技能培训规划。要贴紧农村实际和农业特色搞好区域内实用人才培训设计,健全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教育体系,为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大项目提供人才支撑。要建立健全学习需求预测与反馈机制。组织定期收集当地群众对实用技术的学习需求,并进行汇总分析,确定重点内容制作课件。对重点支柱产业和广大农民群众迫切要求掌握的实用技术,要及时开发制作针对性强的教学课件,在省、市、县三级教学平台播出。要通过“网络电视+基地+农户”教育链条培训农村技术人才。及时把各类农业实用技术课件通过远程网络分发到各级播出平台,根据专业特长组织农民进行培训学习,再利用“基地”、“示范点”进行现场实战培训,采取大户辐射的方式推广技术成果。要贴近农村实际,通过远程教育站点培训和基地实践,重点培养开发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民用建筑等农民技术能手,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中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依靠科技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村组干部。要因材施教,实施分类培训。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要本着农民“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培养农村急需的实用人才。要充分考虑各地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培训。将农民参学对象按产业特点、兴趣爱好分成种植、养殖、餐饮、加工等各类学习小组,根据各自的生产经营实际制订学习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习。

6.要成为农业产业化升级的重要引擎。农业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农业产业化发展关键在于农业信息化。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为农村信息化的主体力量,重点在产业结构调整、资源集约化经营、产业化管理与决策等方面发挥优势。

一是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重点是提供项目培训,引导产业导向和结构调整。主要采取“农业项目+远程+基地+农户”、“农业合作组织+远程+农户”、“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远程+农户”、“公司+远程+农户”等产业化远程教学模式,为项目主体提供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和真实性的市场信息和专业培训,引导农业产业主体健康发展。重点围绕区域性农业支柱产业组织教学管理。在产前项目、生产资料信息,产中技术、专业信息,产后市场行情销售信息等环节提供适时的农业信息服务,发挥远程教育网络的集聚功能,促项目、带基地、连农户,努力提升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质量。

二是提高农业产业信息化水平。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宽带互联网IPTV模式不仅为农村提供IPTV教学资源,而且也为每个农村站点提供2M网络带宽。因此,宽带互联网IPTV模式可以推进农业的计算机化,全面提高区域内的农业产业信息互动,促进农业产业技术创新,通过农业计算机化改造传统农业,进而提高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集约化水平。

农业远程教育范文篇5

一、镇现在的远程教育状况

在刚结束不久的对于遵***远程教育工作的验收中,中央验收小组一致通过了对抽样站点的验收,并对遵***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给予了肯定,这让我们志愿者很受鼓舞。在刚到遵***的时候,远程教育就已经开展了近一年,取得了很多的成果。远程教育的基本框架、组织领导结构、工作流程等正在逐步地建立和完善。从下乡了解远程教育的情况,技术人员已经具备了微机操作基本知识,同时一些站点的操作人员能自主下载文件,并进行有序地管理,内容丰富多样。从党员政治理论、农业适用技术到生活常识和疾病防治,均与本地生活、生产实际需求相结合,并成功地组织了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学习。在实际操作当中,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农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四在农家”活动相结合,扩大了远程教育的实用效果。

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所处的客观环境和要求

远程教育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内容丰富和信息及时,它摆脱了原有固定学习团体、时间和地点的教学模式,可以在同一时间对不同空间的个人、团体进行个性化教学。依托现代远程教育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为新形势下卓有成效地开展党员教育,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了新途径。农村的远程教育在具体实施中按学习主体分为两大块: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1、党员干部培训党员干部是农村致富的带头人,是国家政策的解读人和宣传人。因此对国家干部的要求是综合性的、高要求的。干部除要具备基本的法律常识、行政知识外,还要具备行政能力、领导能力、干部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等个人素质。农村工作任务繁重,村干部有许多的工作要抓,以致于自身建设都没有足够的意识和实践。现在每星期的干部培训已经纳入了日常规范,成为了基层党员的一项基本要求。2、农民群众培训目前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而要让他们运用现代科技去接触外边的世界,学习相关的农业知识,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现阶段的工作还是依靠党员干部和站点管理人员来具体操作和实施。因此,为农民提供所需信息的内容尽量要做到简单易懂,清晰明了,易于掌握。致富才是农民的切实需要,让农民改变落后的思想是关键,但是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靠的是发财致富,让农民过上好日子,用俗话说就是“找钱”。所以农民最关心的是农业技术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信息。

三、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与要达到的目标相比较,现阶段我们的远程教育还可以更深入,学习效果应该还可以更好。有些站点仍存在一些问题,学习计划还缺乏长远的规划,工作缺乏细致性,显得笼统,落实起来有些困难。同时我们下乡了解情况和宣传的力度还没有跟上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硬件开发和软件建设的进展。作为长效机制的载体,一方面是要有牢固的远程教育理念和群众基础、组织管理机制、流畅的信息反馈,就像计划生育政策一样,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是要有常备不懈的人力资源保证。站点管理人员远程教育素养、信息技能和应用能力以及相关的农业知识、市场信息意识等,还有农业技术人员,要求具备相当的农业知识水平,能够开展关于农民知识讲座和培训农民农业技能。

**做好宣传,持续加强宣传力度首先让干部接受远程教育观念,让农民群众深入了解什么是远程教育,远程教育究竟会给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带来怎样的便利。只有认识到了,想学了,才能收到学习的效果。因此对村民进行一些相关的培训,懂得远程教育的意义很有必要。同时在宣传的同时,

大量收集农民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地域性的信息资源库。

**开展远程教育作为一个长远的民心工程,要长期坚持下去,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和运行程序。我们所了解到的情况是站点建设是快速而且完善的,只是操作人员技能上还没能很好地跟进。

农业远程教育范文篇6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开展农民远程教育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经建设了比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其管理体制比较完善、组织形式也比较有效。在互联网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今天,发达国家的农民远程教育与培训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知识化、个性化阶段。注重发挥远程教育在农民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发达国家在农民职业教育和远程培训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完善中国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培养现代职业农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国外农民远程教育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业信息获取及处理、农业专家系统、模拟农业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农业计算机网络等方面。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所应用的远程设备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信息存储和处理、通讯、网络、多媒体、人工智能、“3S”技术(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信息系统RS)等,这些技术具有网络化、综合化和智能化特征。在过去的10年中,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网络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相关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农业专家系统,模拟农业系统,农业支持决策系统等都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和应用。美国建立了国家、区域、州3级的国家农业信息系统,遥感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得到了政府的重点支持。德国的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计算机科学研究和教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计算机仿真和建模技术、遥感技术、精确农业技术都位居世界前列。法国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重点是实时监测技术,天气预报,病虫灾害预警,数字土壤和数据分析,农业生产、收获、储藏和加工等环节。日本信息和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信息服务,使每个家庭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是它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

1.1美国美国是最早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和农民培训的国家。随着美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计算机网络已经广泛接入到美国的农民家庭中,农民在互联网上就可以得到各类农业信息。在信息技术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美国政府在农业信息服务和培训方面,一直给予了足够的支持和重视。比如,在农闲季节广泛地在农村地区对农民进行各种系统化的农业培训,向农民讲授新的农业技术知识。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就出资建立了农村电话和视听教育电视台,通过这些基础设备大量的农业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起到了推动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和搞活农业市场的作用。美国对农民的教育经费财年度达600亿,在2005年美国农业部就成立了专门为农村居民提供教育、培训和医疗服务的远程教育计划。美国的远程职业教育主要是由传统的大学组织实施,远程职业教育主要分布在“职业学院、私营企业机构和以国防部为主”的政府机构中,并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1.2英国英国是实施农村远程教育比较成熟的国家。在英国,通过政府、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农业培训机构相结合方式实施农村远程教育,运用职业教育、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和其他形式的培训教育,大学、研究和咨询机构的辅助,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教育培训水平。目前,英国农业劳动者的30%每年都会参加各种不同类型的农业培训。

1.3韩国韩国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开展了农村远程教育和农民培训,韩国特别注重信息技术与农民教育相结合。比如,利用远程信息咨询系统来对农民进行远程培训,采用先进的摄像机和无线通信设备进行现场演示教学,通过互联网会议系统实现农村远程教育等等。农民可以在家里接受各方面农业技术的培训和教育。每年12月,韩国的种田能手还能通过网上会议系统参加农业新技术的讨论。到2004年底,韩国农民网上会议系统已经发展了70个地点,在韩国农村地区的计算机普及率从1997年的18.7%,提高到的47%。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农民远程教育培训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管理体制、完善的法律保障、有效的组织形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发展中国家开展农村远程教育培训虽然不及发达国家,但是也有自身的发展特点,结合自身优势,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培训来促进本国的农业现代化。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信息技术相对落后,国家虽然为农民建设了提供农业信息、电子商务、广告宣传等服务的金农网,但借助网络对农民进行远程教育和培训在中国则是刚刚起步,借鉴发达国家农民远程教育培训的经验,加强农民远程教育网络基础建设,使农业技术有效通过网络传播,通过网络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2中国农村网民发展现状及农民远程教育回顾

2.1中国农村网民及上网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实施了“村村通”,“金农工程”和“农村科技110”等一系列惠农信息工程,遥感数据获取,专家系统,信息网络系统,设施农业,气象灾害预防、监测和预警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2014年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2013年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较2012年底增加800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1.0%。中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28.6%,规模达1.77亿,相比2012年增长2101万人。2013年农村网民规模的增长速度为13.5%,城镇网民规模的增长速度为8.0%,城乡网民规模的差距继续缩小。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梦想·行动”寒假社会实践之“农村地区计算机普及情况调查”,对安徽省、河南省和吉林省的4个县200户农家进行了入户访谈。调查显示,计算机普及率为32%。由此可以得出,目前中国农村手机的普及率为90%以上,计算机的普及率在32%以上。

2.2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现状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以农业广播电视大学、农业职业院校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主要依托,广泛吸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和民间组织参加,从中央到省、地、县、乡村,相互衔接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但是,农民教育培训仍存在规模小、投入不足、制度和法律保障滞后等困难和问题。据测算,中国农业劳动力2.46亿人,目前每年能够接受系统培训只有100万人左右。

2.3目前中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中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是,有知识的农村青壮年走向了城市,融入了城市。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人员数量急剧减少,40岁以上为主体,农村劳动力的短缺,劳动者素质低[27]。

2.4农村远程教育研究现状中国农村远程教育培训研究,主要涉及到培训的特点、培训体系、农民培训、技能培训、绩效培训和网络远程培训等研究。其中大部分停留在理论上的论述和对培训的特点等进行总结,对培训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研究则研究相对较少。农村远程教育培训又包括对农村中小学学生的远程培训和对农村农民群众的远程培训,并且在文献研究中发现更多的是偏向于对中小学的研究,对农民的远程培训研究相对薄弱。在中国发达地区的一些省市已经建立起了农村远程教育网站,比较典型的有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安徽省农村远程教育网、上海农村远程教育网和北京农村远程教育网等等,如表1所示。通过研究这些网站,他们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功能,有农民教育动态、政策法规、技能培训、网络教育、国际合作、技术推广服务、在线学习系统、视频点播、视频直播和课件下载等栏目。但是总体表现为利用率不高,缺乏交互性。

3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体系,搭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平台

目前,中国远程教育主要由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各级广播电视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来承担。这些教育机构在利用信息技术对农民开展远程教育方面,构建了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例如,以网络为平台构建的“政府—学校——企业”三位一体培训模式、“音像教材”+“专家现场指导示范”模式、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培训网站”+“示范户”推动模式等,这些模式尽管还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但在实践中己经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任务国家已经明确的交给了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有必要借鉴国内外远程教育的经验,搭建中等职业学校与所在区域农村相互联系的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平台。中等职业学校搭建远程职业农民教育平台,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学制特点和修业年限的需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招生对象是“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下,初中毕业以上学历(或具有同等学力),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工作的务农农民以及农村新增劳动力。招生重点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农村经纪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和农村基层干部等”人员。学制是“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弹性学制,有效学习年限为2~6年,允许学生采用半农半读、农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年龄50岁以下的农民,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能力不高,能吃苦。

但农忙季节时间紧,家庭负担重也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这时有些课程采用网络平台远程学习,远程与教师交互,在网上与教师和学生之间探讨,在网上与学校教务系统沟通完成学业,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效果,具有实用价值。中职学校搭建远程职业农民教育平台,是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的需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学习方式是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中职学校搭建远程职业农民教育平台,可以在集中学习的时候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将分组讨论、案例教学的内容放在平台上,利用网络进行在线讨论、在线案例教学,使学生掌握使用平台的方法。在分散学习的时候,可以将教学内容放置在网络平台,学生根据教学要求和自身学习实际,在网上远程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在线、离线指导、辅导和答疑。中职学校搭建远程职业农民教育平台,是解决当前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需要。农村信息化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大部分农民信息化意识淡薄,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信息结构不合理,基本是单向传递,局限于把信息传递级到农民手中,不能把农民的信息反馈回来。信息资源整合不足、平台承载能力有限,基层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已成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科技在农村的推广普及。提高了农民素质,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职学校搭建远程职业农民教育平台,是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开展远程教学服务,完善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的需要。职业教育本来就包括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在这两方面已经做的很好,取得了一定成绩。

如笔者所在的中等职业学校作为辽宁省十大培训基地之一,自2009年开始承担辽宁省农委的各类培训任务至今,已经成功举办阳光工程蔬菜类农民创业培训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县农技人员培训班、蔬菜类农民科技带头人培训班等43期,培训学员达5261人。自2010年开始承担辽宁省科技厅下达的农民技术员培训任务以来,培训了设施农业、养禽、养猪等培训班6期,培训学员1138人。辽宁朝阳工程技术学校农业服务站成立于2009年,服务站下设园艺、农艺和牧医3个分站,对学校的毕业生及各类培训学员实施免费服务,并根据服务对象情况,建立了服务站定点帮扶单位。建站以来电话咨询千余次,下乡指导700余次。目前,3个专业服务站定点帮扶单位18个,其中对一些重点服务单位还实施了跟踪服务。这些培训和指导工作解决了大量生产实际问题,受到了广大农户的欢迎,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在此基本上,如果搭建网络平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会使培训和服务更加方便、快捷,更上一层楼。中职学校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开展远程教学服务,完善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1)融合传统教育培训方式与现代教育技术传播方式。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在职业培训方式上,一方面,要坚持做好面对面培训的“农民技术员教训班”、“基层农技人员重点班”、“农民科技带头人培训班”、“农业创业培训班”等面授培训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这些培训班资源,让它们成为远程教育培训的引领者,让它们在农业技术上能够“可持续发展”。(2)建设农业远程培训网站,搭建远程教育平台。

利用涉农职业院校的网络中心设备,在校园网络平台的基础上,搭建职业农民远程培训网站,构建远程教育网络平台,最终实现资源共享。(3)开发中职学校所在区域的特色农业技术网络课程。这样的网络课程有别于传统的学科网络课程,要以解决区域农村实际问题、传播农民切实需要的技术和信息为切入点,针对中职学校所在区域,有地域针对性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真正做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利用中职学校的师资优势,开发名师视频讲座。在广大农村网络硬件设备已经基本具备的前提下,开发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视频资源,让职业农民在农村点播学习。中职学校的专家级教师具有多年农民教学培训经历,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有能力开展视频讲座,也有义务普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5)利用中职学校的专家资源,开展针对职业农民的网上答疑。网上答疑可以使用网络即时通讯工具,例如,使用已经非常普及的腾讯QQ、YY语音、飞信、微信和易信等视频、音频在线工具,采用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进行在线答疑。也可以使用微博、E-mail进行离线答疑。解决职业农民在学习、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搭建这个平台后,农村科技带头人、种田能手,可以利用这个平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互帮互学。(6)利用中职学校的专家级教师资源,开展农业技术问题的远程诊断。解决农业种植、养殖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同时也为教学提供第一手资料,实现产教结合,为职业农民提供远程现场教学的环境。(7)建立有针对性的论坛。中职学校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在职业农民远程教育平台上搭建论坛,有针对性地开设农业技术专题版块,如果树栽培病虫防治、设施蔬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食用菌栽培技术、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繁育、农机具使用与维修、农村电气设备安装与维护等版块;也可开设其他相关版块,如农业法律咨询、农产品价格走势分析等版块。版主可以是职业中专的专家级教师,也可以是职业农民。(8)利用网络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提高民族素质是每一个教师的使命,作为教师,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尤其是中职学校的教师,在农业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更有责任和义务把农业学科的最新技术传播到每一位农民学生(学员)的身边。另外,农业技术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很多先进技术在传播过程中就已经被更先进的技术所取代,如何在第一时间把它们传递出去,为广大农民所用,也是中职学校要解决的问题。

4讨论

农业远程教育范文篇7

一、以远程教育为载体,促进党员干部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

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增强执政能力,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永恒主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协调发展,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是关键。要把利用远程教育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来抓,要求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带头学习远程教育、利用远程教育,构建终身学习型体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借助远程教育搭建的服务平台,逐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工作,指导农业生产,服务农民群众打下坚实的基础。利用远程教育分层次对农村乡镇领导干部、涉农部门干部和村两委班子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始终把“抓经济建设必须抓干部素质,抓干部素质必须抓干部培训”和围绕“能力培养抓好教育培训,抓好教育培训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着眼点。采取领导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强化培训,年轻干部经常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的措施,按照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开展分层次、分类别的培训。在培训对象上,突出抓好后备干部、中青年干部培训,以此带动其他各类培训。要切实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民群众进行学习培训中的作用,指导农民群众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生产、调整产业结构,使远程教育成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载体,针对养殖大户和种植大户、种植能手和养殖能手个性化辅导,着重抓好全县农村青年农民的技能培训,使青年农民每人掌握2—3门现代实用技术,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发展现代农业夯实素质基础,从技术上保证了农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同时,要利用远程教育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移风易俗、思想政治、文化体育、农村卫生等方面的培训和宣传活动,巩固和提高了农村精神文明活动水平。

二、找准学习培训重点

紧紧围绕“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这一宗旨,不断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以扎实开展各类培训为切入点,加强对党员干部群众的政治理论、市场经济、农村适用技术、政策法规、科普知识等培训,使参学党员干部群众掌握了一定的农村政策理论知识和1—2门适用技术,激发广大群众学科学、用科学、勤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开展远程教育学习培训过程中,针对部分党员群众法制观念淡薄、思想观念守旧等问题,要组织他们学习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等知识,提高他们知法、守法和用法能力,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针对部分党员群众耕作技术落后,致富缺门路,发展无技能的实际,要组织他们学习种植、养殖等农村适用技术,增强其发展生产的能力,同时还组织他们学习致富典型和现代农业经营等知识,开阔视野,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技的热情。在培训工作中,根据远程教育的特点和党员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精心选取培训内容,分类施教,狠抓个性化培训。对村“两委”人员主要进行国家农村政策方针、法律法规、市场经济、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根据群众需求,采用“开小灶”的培训方式,加强对群众的个性化学习培训,有目的培养一批种植、养殖典型,随后发挥他们“传、帮、带”的作用,带动其他村民发展生产,从而拉动主导产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农业远程教育范文篇8

关键词远程教育“三农”农民素质服务

广播电视大学自办学以来,一直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地方、面向农村的办学方向。1999年8月,原教育部电教办转发《关于广播电视大学贯彻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实施“为三农”服务项目”。2004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转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广播电视大学进一步面向农村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央电大明确提出:“电大作为我国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骨干力量,要在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主体之一,就必须继续坚持‘四个面向’,并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断充实、丰富其内涵,把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作为电大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更加主动地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服务,为建设农村学习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这一重大目标对整个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奋斗目标,也为现代远程教育展示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优势,运用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为建设新农村服务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是培养新型农民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整体素质不高。据统计,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4.8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只占0.5%。农业部的调查显示,懂得如何使用农药的农民不足1/3。农村、农民教育的相对滞后,已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尤其是致富能力的提高,并成为制约我国农村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发展农村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已刻不容缓。

1、培育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没有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而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国家的现代化。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及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总理曾明确指出,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然不能没有新型农民。

2、培养新型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的重要途径。当今社会,科技在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趋突出,已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到70%—80%,而我国仅为40%,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重要因素是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大量的科技成果得不到有效的应用与推广。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可以使更多的农民适应专业化、规模化和科技化发展的要求,使大量的农业科技成果最终要被农民所掌握,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培育新型农民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必然要求。提高农民素质,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职业技能,既影响了现代化农业建设,也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影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进而影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建设新农村,必须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

二、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有了很大发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农村教育还相当落后,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

1、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我国农村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与城市平均水平相差近3年。在15-64岁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不足1%,比城市低1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受市场、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广大农村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的从业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真正从事农业的农民,文化程度素质更低。

2、农村师资力量薄弱,整体素质偏低。2002年我国农村小学专任教师数为399.5万,占全国小学专任教师数的63%;小学学校数为38.4万,占全国小学学校数的84%,在校生数为8141.7万,占全国小学在校生数的67%。而占全国16%的城镇小学却占有全国35.7%的专任教师。可以看出,农村小学规模小,学生多,教学任务重,相对而言,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农村普通中学的情况与农村小学的情况类似,占有全国49.6%的农村中学却只占全国37.6%的专任教师。从师生比例上说,农村普通中学的比例也比城镇的低。虽然我国农村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7%;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86.5%。但是,农村教师的专业化不高,边远山区农村教师更达不到上述的学历标准。

3、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不协调。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农村教育并没有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一直在沿袭城市教育的发展模式,与城市教育采取相同的课程设置、教材、教法、进度,满足人们想通过升学来改变学生自身及家庭命运的心理需求。教学内容缺乏联系地方实际,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视回乡参加生产劳动的大批中学毕业生对生产知识和技术的需要。农民技术培训学校数和办学规模都呈减少趋势,形成了农村基础教育一枝独秀,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十分薄弱的局面。三、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是在经济与社会转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特定时期产生和发展的新型教育形式,其社会性、开放性的本质特色,决定了它能够更快,更协调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承担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使命,主动为“三农”提供服务。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现代远程教育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一)与其他教育相比,电大作为我国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骨干力量,其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系统运作优势。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分工协作,进行系统办学,是电大远程教育有别于其他国内外教育机构的重要办学特征。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农村,覆盖全国的办学管理体系和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可以及时地反馈不同地方、不同层次人群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并有针对性地提供教育服务,比较好地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建设需要,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性人才。

2、远程教学优势。电大系统具有天网(卫星网络),地网(计算机网络和电信网络)、人网(以电大自身独有的办学系统和与之相应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为特点的管理网络)“三网”,“三网合一”是电大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和优势。覆盖全国的卫星教育网,通过卫星地面接收站,延伸到农村,覆盖到千家万户,把中心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传送到基层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供那里的人员学习,为全国各地农村的求知者接受教育和培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办学的开放性、灵活性。电大远程教育秉持开放教育的理念,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突出办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特别是基于网络环境的远程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局限,为学习者个别化、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适应了社会多样化的教育需要和求学者个人的需要,具有时空自由、资源共享、方便迅速的教学信息、覆盖面广、学习成本低等优势,尤其适合我国边远贫困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等高等教育优质资源难以到达的基层农村人员的学习。

4、教学资源的多样性。优质的教学资源是实施远程教育的前提与条件。多年来,电大一直非常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积极构建反映远程教育特征、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多种媒体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努力为参加学历教育、短期培训的各类学生提供优质的多种媒体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在传统文字教材建设上,大多数教材设计采用“合一式”,即注重将学习目标、教学内容、自学指导、自测练习有机结合起来,能有效帮助学生自学与思考;在其他媒体资源如录像、录音、VCD、CD、多媒体CAI课件、网络课程的制作中,积极把握开放性与灵活性、参与性与交互性、智能性与可控性的特点,从而制作出了一批受学生欢迎、形式多样的优秀教学资源。公务员之家

(二)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优势,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1、加强系统建设,增强服务能力。教育部办公厅转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广播电视大学进一步面向农村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指导各地方电大制定贯彻实施《意见》的具体措施,同时注意统筹当地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地方电大的办学优势,积极支持其开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实现农村教育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大力强化系统建设,把县级电大作为重点,充分发挥县级电大工作站的基础平台功能。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县级电大工作站的硬件建设,狠抓县级电大工作站教师及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使县级电大成为服务三农的中坚力量。此外,有条件的地方还应以县级电大工作站为基点,使教学网络进一步向乡镇延伸,从规范运行、增强活力、资源共享、提高效能和协调发展等方面入手,探索管理的新模式,给基层电大更多的办学和教学自主权,提升其适应性、主动性,形成地方特色,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转变观念、重心下移。远程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意味着办学的网络、资源、服务和管理等要实现全方位的重心下移。目前,国家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燎原学校”、“村村通”工程等,为教育重心下移的实现搭建了一个平台。此外,在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上,要系统重点打造县级电大网络,其意义不仅在于使这些县级电大具备了功能完备的网络教学平台,成为为“三农”服务的县级区域远程学习中心,更在于以县级电大为基点,教学网络进一步向有条件的乡镇延伸。同时,开辟“新农村”远程教育网站,构建服务平台,把信息资源发送到更多乡镇,使县级电大和乡镇网站成为远程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信息中心。调整教学资源开发策略,提高服务效果。在内容上,要结合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特点,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资源,注重内容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贴近农村实际,拓宽服务领域。电大远程教育要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从农村实际出发,积极研究、探讨和把握农村受教育者的各种需求,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开放教育与普通教育兼有,高等教育、中专教育与各类培训并重,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兼顾,形成立体化、多功能的教育结构和层次体系,从而更好地提供适应性、针对性、实用性、灵活性、实效性服务。大力开展各类大、中专层次的学历教育,培养农村技术、管理、经营方面的专门人才;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以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为重点,积极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本、专科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和新课程教学能力;积极参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文化科技素质和管理能力,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以农村青年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掌握种、养、加工方面的实用知识和技术,为推动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余善云.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服务终身教育体系方略[J].现代远程教育,2005;(5)

2.孙俊芳.关于电大远程教育为“三农”服务的几点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5;(12)

3.张少刚.以科学发展观引领远程高等教育服务“三农”[J].中国远程教育,2004;(4)

农业远程教育范文篇9

一、主要做法

远程教育开展以来,我市从实际出发,发挥远程教育覆盖面广、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的优势,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工作。

(一)开展三项教育,农村党员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一是开展党课教育。认真落实远程教育“每周一课”制度,定期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党的重大会议、党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有关规定以及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最新要求,让党员干部及时了解掌握党的政策理论,加深了对党的认识。二是开展执政能力教育。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搜集了一批民主治村、强村富民的典型教材,用生动鲜活的人和事,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学会新形势下开展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科学执政能力,带领村民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目前,全市培育出后庄扶、东大寨、水集一村等1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三是开展高等学历教育。在全市组织实施了“一村一名大学生”教育计划,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利用多媒体教材系统地学习农村行政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和畜牧兽医等专业知识,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一批有大专学历的实用型人才。目前,全市有263名农村党员干部参加了学历教育,计划再用5年左右的时间达到“一村一名大学生”的教育目标。

(二)搞好两项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双带”致富能力明显增强。一是农业科技培训。围绕我市花生、果品、畜牧、蔬菜四大主导产业、六大农业产业链条,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实施了“农村实用人才农业科技培训工程”。通过在电视台开办“远程教育30分”栏目,在《市情》开办“远程教育农事答疑”栏目,编制农村实用人才农业科技培训教材等多种形式,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和带领农民学习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科技致富技能。同时,发挥远程教育讲师团和各类农业示范基地的作用,搞好教学辅导和教学实践,促进教学知识向科技成果的转化。目前,全市有8000多名党员通过培训取得绿色证书,成为科技致富能手。二是创业素质培训。发挥远程教育培训功能,组织开展了“创业素质培训工程”,逐级制定创业素质培训规划,从提高文化水平、创业技能、经营管理水平以及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等方面,确定好培训内容,增强了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的创业素质。目前,全市有10%左右的党员干部洗脚出田,参与发展二三产业,当上了“创业小老板”,成为创业致富带头人。

(三)抓好三项活动,农村党员干部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一是科普宣传活动。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以“发挥远教作用、提高科学素质、共建和谐”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利用远程教育网络上播放的农村卫生、计划生育、科普知识、节能环保等相关课件,定期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学习了解和宣传科普知识,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移风易俗,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法制宣传活动。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以“发挥远教作用、普及法律知识、共建和谐”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定期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学习涉农政策法规、子女赡养、合同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讲座,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的自觉性,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搜集部分反面典型案例课件,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使他们时刻警钟长鸣,做到违法的事不干、违纪的事不做,学会用法律手段,依法开展农村工作。三是文体娱乐活动。村级党组织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余热,由他们带头组建起村级秧歌队、文艺表演队、老年人体协等文体队伍,利用“文化中心”娱乐设施,带头收看一些文体节目,开展书画、球类、棋类和读书等比赛活动,以及举办“卡拉OK消夏晚会”、“戏迷之友”、秧歌表演等文娱活动,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把党的富民政策和先进文化及时传播到广大农村,用先进文化教育和武装农村党员干部,营造起发展、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

(四)搭建一个平台,为全方位服务“三农”奠定基础。今年下半年,我们按照“远教搭台、部门唱戏”和“共同投入、共同建设、共同维护、共同使用”的原则,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载体,整合全市农口部门、社会事务部门、各镇(街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等单位的人力、技术、设备、信息和资金等资源,建立集远程教育、部门服务、视频互动、课件点播、专家答疑、网上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型、多功能、广覆盖的综合性网站—涉农服务平台。虽然涉农服务平台目前尚处在试点应用期间,但以其形式新颖、服务面广、针对性强的特点,深受有关单位和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欢迎。

二、存在问题

(一)部分教育培训内容不符合基层党员干部群众需求。如基层反映,有的学用典型过“大”,不符合当地的实际,学不来;典型面过“窄”,目前典型主要介绍市级以上的先进党组织和党员的事迹,对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吸引力不大;政策性内容理论性过“强”,不便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理解和接受;在教育内容安排上,侧重于政策理论和生产性内容,生活服务类内容相对较少。

(二)教育培训形式不够灵活,党员干部接受热情不高。一是培训主要采取灌输式,现场互动较少。如农村实用人才农业科技培训活动课堂讲座多,到田间地头现场讲座相对较少,而基层农民群众更喜欢到乡间地头,有针对性的进行“手把手”的教学活动。二是培训手段过于单一。仅限于光盘、教材两种传统手段,如农村实用人才农业科技培训活动,虽然我们发放了实用教材、光盘等培训资料,但从调研情况看,部分人员由于受文化水平制约,对教材和光盘内容不能够完全理解透,导致部分教材被搁置一边。

(三)党员干部计算机操作技能不符合信息化教育的要求。通过远程教育设备开展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要求党员干部应当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但是调查中发现,目前党员干部中会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人很少,离开远程教育管理员,就无法开展教育学习活动。

三、对策和建议

今后一个时期,远程教育应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教育、宣传、服务三大功能,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一)突出教育功能,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一是以农业科技培训为核心,抓好致富能力教育。以培养“双强”型党员干部为目标,依托远程教育网络,突出现场教学形式,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和带领农民学习现代农业知识,提高科技致富能力。确保有20%以上的农村党员干部掌握或更新1-2项农业新技术;突出抓好1000名“农业科技致富带头人”和5000名“农业科技致富能手”的教育培训;培养100名以上高等学历农村实用人才。二是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训为核心,抓好方针政策教育。认真落实远程教育“每周一课”制度,定期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党的重大理论、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有关规定以及党的先进性、党风廉政方面的最新要求,让党员干部及时了解掌握党的政策理论,提高先进性意识,增强党性观念。三是以涉农服务平台操作技能培训为核心,抓好信息化教育。发挥镇村两级远程教育管理员的专业优势,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分期分批组织农村党员干部进行计算机操作和网络应用技术培训。培育出1个信息化示范镇、30个信息化示范村和2000个信息化示范户,带动全市20%的农村党员干部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成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

农业远程教育范文篇10

一、培训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远程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双建双带”能力,增强农民科技致富本领,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基层党员干部、农村青年、农村科技示范户和科技人员为主体培训对象,充分利用、调配、整合各部门培训资源,形成全县上下左右紧密互动、齐抓共管远程教育培训的强大合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活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积极探索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在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效果评估、教学人员培训、教学设备管理、教学方法规范与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基本建立起科学管理、规范运行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机制。全面完成省委组织部交给我县的试点工作任务,为全省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探索经验。

基本原则:1、服务产业的原则。远程科技培训要紧紧围绕我县养殖业、种植业和农产品销售加工,并兼顾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开展工作,为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和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力度提供切实有效的科技培训服务。

2、实用高效的原则。认真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工作,哪项产业需要哪些环节的技术培训,哪些地方和哪些党员干部群众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针对实际培训需求,适时适地组织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力求通过培训使广大农村党员群众学可致用、用能致富,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3、分级培训的原则。县、乡、村培训的主体对象要各有侧重。县级主要负责培训县乡两级培训站点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县级科技致富带头人;乡镇重点培训农村基层干部、技术骨干、专业大户和乡镇的科技致富带头人;村级重点对广大农民特别是各类专业户和农村青年进行培训。

4、统一协调和创新机制的原则。县级成立远程教育培训组织机构,强化政策措∪嘌抵贫龋骋涣斓夹魅氐呐嘌倒ぷ鳎罅信嘌档淖试凑虾土α考桑浞掷煤偷髋湎啬谒械呐嘌底试春土α浚葱屡嘌祷坪湍J剑纬勺试垂蚕砗头止じ涸稹⑵胱ス补茉冻膛嘌蹈窬?/FONT>

5、多种培训手段并用的原则。对共性存在的问题,主要采取远程培训的手段;对个性化的问题,可采取田间指导、专家面授或结合科技“110”的实施开展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

6、整体布局和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开展远程教育培训既要有系统布局、整体设计,又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产业政策导向以及急需引进推广的新技术、新品种,突出重点和特色,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搞好重点培训。

二、培训的重点内容和主要方式

(一)远程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

1、农村党员干部素质的培训。要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生动直观、收看方便、常看常新的优势,针对不同类型党员的不同特点,科学安排学习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学习,探索建立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2、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围绕畜牧业、棚栽业、水果业及粮食生产先进实用技术和新优品种的引进推广,组织开展科技培训。

3、开展适应农业、灾害预防、节水灌溉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同时要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产品、农产品安全质量监测与标准化生产、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免疫、农业和农村有关政策法规和有关科技政策法规的教育培训。

4、开展农产品市场信息需求分析、经销、加工及经营管理和市场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尽力为广大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

5、开展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以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促进就业、增加收入为目的,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二)培训的主要方式

各乡镇、各部门要改变传统的培训方式,把远程培训作为今后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培训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农村中小学是开展农村远程培训的主要阵地。当前培训方式主要有四种:

1、网络在线培训:网络条件好的乡镇可随时登录“湖北教育网台”()和“**党建网”()免费在线培训或下载课件随时点播培训。

2、卫星下载培训:根据县电教中心每星期下发的节目接收单,按规定时间从“湖北教育网台”为农服务节目中下载我省农业科技培训课件,并存储在本地服务器中,随时点播培训。

3、光盘播放培训: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播放培训光盘课件对农民进行培训。

4、有线电视播放培训:在有线电视台定期播放远程培训课件,农村能接收到有线电视的用户,通过收看电视接受培训。

四种培训方式要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争取实现对我县农村培训的大范围覆盖。

三、培训的组织领导以及各部门的具体职责

(一)加强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联席会制度。

全县的远程教育培训在**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县委办、县政府、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县委党校、县广电局、县财政局、县扶贫办、县劳动保障局、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农业局、县电信公司等部门。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定期组织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妥善解决培训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乡村两级参照此办法搞好培训的组织领导工作,并由乡镇分管党群副书记负责组织实施培训工作。各村的远教培训,由乡镇负责和督促村开展工作。

(二)部门的具体职责

1、县委组织部的职责:县委组织部负责对远教培训的协调、组织、督查、管理和情况通报工作,下发教学计划和湖北教育网台为农服务节目接收单,开通与完善辅助教学网站,制作和整合各类教学课件。

2、县委宣传部及广电部门的职责:增设1个IPTV频道,专门接收、存储和播放远程教育教学课件。同时要积极配合县委组织部做好课件制作,配合各部门搞好远程教育培训宣传工作。

3、县委统战部的职责:充分依托“温暖工程”培训基地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全年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5000人。

4、县科技部门的职责: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在12个乡镇各建1个“星火课堂”,全年举办各类适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班250期,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1.5万人次。建立科技示范基地,重点以李渡村和畈中村科技示范基地为示范点,把“星火课堂”搬到果园农庄,派专家到田头地边向农民传授美国杂交杏李、枇杷、葡萄和水产养殖等先进的实用技术,在全县培养科技示范户1000人。

5、县农业部门的职责:农业部门要结合“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全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规划”等项目的实施,充分利用农业系统的培训经费和丰富的远程教育网络资源,积极和乡村联动配合,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全年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000人。同时组织专家及时解答农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结合农作物生产周期,及时农业信息。

7、县劳动保障部门的职责:依托职业中专、阳光电脑等培训基地搞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今年要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100期,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人。推行职业培训补贴与培训质量、就业效果相挂钩机制,对符合补贴政策对象及时发放职业培训补贴,对培训合格的及时发放资格证书。

8、县扶贫办职责:积极搞好“雨露计划”示范性培训工作,充分依托市、县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搞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全年培训转移就业农民工1000人。

9、县委党校的职责:县委党校要结合基层党员干部大规模培训,大力开展远程教育培训。

10、县教育部门的职责:主要抓好农村中小学卫星接收站点建设,要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的场所、设备、师资力量搞好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远程培训,组织学校及时做好培训课件的接收、下载、存储、刻录和播放工作,积极开展为农服务活动,把为农服务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列入教育教学计划之中,并根据乡镇和各部门的培训安排,及时向农民开放远程教育设备和教室,热情周到地搞好服务。建立村校协调机制,确保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努力把农村学校建成初级人才培养中心、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中心和科技推广示范中心。教育局每学期要检查一次学校为农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11、各乡镇政府、管委会的职责:各乡镇、管委会要把远程教育培训看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亲自管,积极配合各部门,指定一名党委成员为该乡(镇)远程教育培训负责人,根据当地党员干部群众需要,选择适合的培训课件,安排培训计划,并具体负责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参加培训,培训每月不得少于1次。同时,根据当地党员干部群众需求提出培训课件制作要求,及时反馈给县远教办,县远教办将按收集到的有关信息及时修改计划,尽快制作出适合基层需求的培训课件。

12、县财政局职责:切实保障培训经费,每年县财政要足额列支远程教育培训专项经费(包括其他方式的科技培训)用于全县统一组织的各类远程教育培训,以保证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主要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建好4个远程教育培训示范点。4个远程教育示范点定在:通羊镇洋都村、李渡村,楠林桥镇楠林村,九宫山镇畈中村。4个示范点的内容各有侧重,李渡村和畈中村依托科技示范基地重点搞好农民适用技术培训,洋都村依托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重点搞好失地农民转岗培训,楠林村依托远程教育网络重点搞好和谐新农村建设。并把这些活动模式总结为程序化的工作经验,在全县进行推广。各乡镇也结合本地实际,重点办好2-3个示范站点,总结积累经验,然后进行由点到面的推广,全面提高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

(二)加快培训网点建设。县远教办建立了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各乡镇也要依托学校接收点设立一个培训站,站长由组委兼任,同时在乡政府和乡镇中小学各确定一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管理。各乡镇除乡镇设培训站外,要负责在每一个行政村设立一个远程教育培训点,确定一至二人具体负责实施,形成覆盖全县的远程培训网点。特别是设立学校的行政村要充分利用农村学校远程教育平台开展培训,使远程培训成为“农民科技致富”的有效手段和主要途径。县农业、畜牧、科技等部门也要设立培训站,确定一名副职具体负责实施远程培训。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在4月底前将乡、村两级站点、部门站点的设置情况及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报送县委组织部电教中心备案。

(三)合理安排课程。各乡镇和有培训职能部门、广电局要根据当地产业开发、农民的技术需求和农时季节精心制定远程培训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培训计划按季度制定并于每季初上报县委组织部,要列明培训课程内容、时间、地点、受训人数及具体负责人,平均每月安排不少于1次。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开展远程培训要做好培训档案记载,并于每季末上报一次培训完成情况报表。

(四)建立一支远教培训管理、教学和技术服务队伍。依托农业、科技、畜牧、职业中专、农广校和农村中小学等相关力量,建立一支由教师、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教学、管理和技术服务队伍,定期到各接收站点和田间地头现场传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