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创业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3-10-13 17:32:54

农业创业培训

农业创业培训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省、市、县有关农村和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服务创业、富民兴赣的主题,紧抓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机遇,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为动力,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制与机制创新,激发农技人员活力;以农民培训阳光工程为载体,激活农业创业主体;以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为突破口,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对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保障能力、对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和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引领能力,为农民创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服务对象

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返乡农民工,农业科技示范户,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三、工作机制

按照全局科技促进年重点工作任务分工,为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加强对外协调、保障活动成效,全局各单位将通过领导联系点制度、反馈跟踪制度和定期督导制度,建立创业服务的长效机制。局下属各单位要明确分工,安排专人负责,落实责任。

四、工作重点

全局各单位将全面开展创业服务活动,即在全县培训100名创业能手,培育20名创业指导员,培植10名创业典型,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为农业创业搭建科技服务平台。

(一)培训100名创业能手。结合我县农民培训工作,以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巩固退耕还林农业技能培训为主抓手,积极鼓励创业意愿强烈,具有与创业项目相适应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基础,并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种养大户、农机大户、沼气服务人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和有志于农村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参加农业创业培训;积极开展农机驾驶和维修人员、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人员、农资生产和营销人员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开展农业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落实优惠政策等措施,力争全县培训100名农业创业能手,提高农民创业就业能力。

(二)培育20名创业指导员。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进一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依托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继续加大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农技指导员队伍体系,重点培育20名农业创业指导员,提高服务指导农民创业能力,为农民创业提供政策、技术和市场信息等指导服务。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农民的科技需求,加强我县示范乡镇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筛选与推广,制定分区域、分品种、分季节的农技推广计划,将推广任务明确到各实施单位和农技人员。

(三)培植10名创业典型。充分挖掘农民创业优秀典型,重点培植10名农业创业典型,充分发挥创业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农民创业提供成功案例和现实榜样。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集中宣传他们创业过程中的观念转变、曲折道路、成功经验和切身体会,积极推荐参与“全省农业创业明星”的评选活动。

(四)搭建农业科技服务平台。一是开展农业送科技下乡活动。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建立农业科技“常下乡”、“下长乡”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农民在创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二是继续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建立一支技术精湛、作风优良的公益性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为农业创业提供坚强的人才和智力保障。三是全面推进农业科技入户。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围绕优势农产品和“一村一品”,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水产等领域培育100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0000户农户,为全民创业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五、工作要求

1、要加强学习,深化认识。局属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全县农业系统机关效能年活动总结暨创业服务年活动动员大会精神,深入领会中央和省、市、县有关支持创业方面的文件精神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2、要通力配合,明确责任。局属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创业服务年活动,积极配合全局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开展工作。按照任务分工,进行分解,明确每项任务具体责任人,认真履行职责,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坚决防止推诿扯皮现象发生,把创业服务年活动落到实处。

3、要注重交流,定期督导。创新交流方式,充分运用发征求意见函和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服务对象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不定期派出工作人员,主动上门走访和征求意见,督查培训和项目监管工作,发现并解决创业服务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工作不力的,要督促其及时纠正;对发现的问题,要责令其认真整改,确保创业服务年活动顺利推进。

农业创业培训范文篇2

一、培训目标

围绕2018年、2019年已培育过的94名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以进一步提升创业和带贫能力为目标,健全培训机制,完善培训体系,大力开展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市农业农村局承担全市94名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2020年再培训工作,对其进行专业生产型和技能培训型培训,每人培训经费1200元,确保2020年10月1日之前对全市94名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再重新培训一次,切实培养一批政治思想强、创业意识强、带动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

二、培育时间和名额分配

市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要在今年10月1日前完成,共培训94人。

三、主要任务

(一)健全培训机制。市农业农村局要充分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育、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等工作,将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纳入培训计划,制定实施方案,选择培训机构,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建立形式多样的创业带贫能力提升机制。

(二)强化培训内容。市农业农村局结合本地脱贫攻坚任务、扶贫产业,构建多层次、模块化的培训课程体系。根据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不同创业阶段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组织培训。要充分利用各类创业培训资源,采取互动式教学模式,开展创业实训、观摩游学、创业指导等创业与技能培训。培训内容要注重与村域、镇域、县域扶贫产业发展相结合,以致富带头人实际需求为导向。鼓励尝试利用互联网开展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互联网”创业培训模式。

(三)选优培训机构。我市依托市畜牧局职工教育学校和具备条件的实训基地,对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提供切实有效的系统化培训。

(四)优化师资队伍。市农业农村局要优化师资库,选择教学能力强、乡村创业培训经验丰富的师资承担培训任务,完善创业师资库登记、考核、进出机制。在省级师资库中根据专业课程选择师资,师资从库内选择率应达到90%以上。

(五)选好实训基地。可根据我市产业特点和培训内容确定实训基地,也可依托省级实训基地开展实训工作。要选择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较为先进的实训基地。

四、保障措施

(一)抓实组织领导。高度重视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培训方案,落实职责分工,确保高质量完成培训任务。

(二)加强资金保障。省扶贫办等八部门已经明确补贴支出渠道,所需资金可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就业补助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财政援助资金和扶贫资产收益等相关资金中合理安排,按规定办理补贴资金申领,落实培训补贴政策,符合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专账列支条件的可优先从中列支。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与市扶贫办、市财政局沟通协调,落实培训资金。

农业创业培训范文篇3

一、工作思路

围绕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以促进农村青年创业就业为目标,开展农村青年创业培训,进行农村科普宣传,培育青年农村科研人才,加大对基层青年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引导农村青年领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我市农业现代化步伐做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在全市选择100名优秀农村青年开展创业培训和跟踪服务;建设1个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在7个县市区开展农业科普活动和乡村青年文化活动;依托农业部转基因重大专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等,选拔和培养一批青年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对215名基层青年农技人员开展异地知识更新培训,推选70名有突出贡献的青年农技人员到高等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农业企业研修;建设3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培育30户农村青年环保示范户,组织开展1次外来入侵生物集中防控活动,培训160名农村青年沼气和环境建设带头人,扶持建立10个共青团沼气服务网点;培训100名农民专社青年人才,创建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青年示范社,培养一批优秀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团建工作,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符合建团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团率达到90%以上。

三、主要工作

1、开展农村青年创业培训。依托农业部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围绕县域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大力开展农村青年创业培训,培训以激发创业热情、提高创业技巧、组织创业观摩、开展创业模式、编制创业计划书为主要内容,以学员自讲、互动式、现场指导交流为主要培训方式,并在培训学时中设置实地考察、交流、实践与模拟训练的时间。培训结束后,由培训机构、基层共青团组织、农业部门共同负责开展一定期限的跟踪服务工作,对学员开展定期回访,对其具体创业活动给予指导,及时对学员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技术难题给予帮助,组织培训学员开展集体交流活动、开展创业互助等。

2、开展农业科普宣传。以县为单位,从各级各类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青年志愿者、大学生村官、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中,推选一批热心公益、文化水平较高的青年能人,成立农村青年科普队伍,因地制宜、定期开展农业科普活动,带头试验、示范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和普及一批先进实用技术。按照“区域固定、交通便利、规模适中”的原则,依托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一批能为青少年和社会公众了解、体验农业知识特别是农业生物技术提供方便的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定期组织青少年开展农业知识教育、劳动实践、素质拓展、体现观光等体验活动。利用“三下乡”等活动,通过报告会、讲座、咨询、宣传栏、广播电视等方式,以及农业远程教育、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等现代化手段,广泛开展宣传普及活动。

3、培养青年农业科研人才。依托农业部转基因重大专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以青年农业科研人员为主,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研究领域处于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能够领导学科发展的农业科研人才。组织青年农业科研人才一对一帮扶对口县,结合专业特长和县域农业主导产业,开展科技服务。

4、促进青年农技人员知识更新。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做好青年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工作。对基层青年农技推广人员开展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水平和业务能力,服务农村青年学用科技,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组建农村青年创业服务团,建立农村青年创业专家服务体系,指导农村青年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活动。

5、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结合农村清洁工程项目和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的实施,建设农村清洁示范村,培育青年示范户,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示范使用农村新能源,带动村中清洁工程建设。动员农村青年参加阳光工程沼气建池、维修和服务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建立共青团沼气服务网点,为农村使用新能源提供便捷的技术支持。

6、支持农村青年领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阳光工程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培训开展农村青年培训,帮助农村青年、大学生“村官”了解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关政策法规,熟悉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规程,掌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管理和服务技能,引导农村青年特别市共青团组织联系的一批杰出青年农民、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等农村青年能人,依托自身已有的产业、项目和基地,领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要求,创建一批省级青年示范社。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团工作,在符合建团条件的合作社中建立团组织,开展团的活动和工作。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由团市委、市农委共同成立全市农村青年创业就业行动领导小组(见附件),团市委、市农委领导任组长,团市委、市农委的有关部、处负责人担任成员。领带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团市委青工青农部,负责协调落实行动组织实施过程中的具体事宜。

2、分工负责。县市区团委、农委要成立相关的领导和工作机构,建立分工负责制,团组织主要负责活动策划、人员组织、媒体宣传等,农业部门主要负责相关技术服务,业务指导、相关培训项目的支持和政策落实。

农业创业培训范文篇4

一、农民创业创新工作现状

(一)基本情况。

县地处省西南部,全县辖4镇10乡,169个行政村,现有人口11.8万,农村劳动力6.12万人,其中外出劳动力3954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65%。县域面积980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21万亩,耕地7.3万亩,人均耕地仅0.65亩,水域5万余亩,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一个集老、小、边、移、穷齐全的欠发达山区小县。据统计,截止2010年底县转移的39549名农村劳动力中,从事一产农林牧渔的3068人,从事二产的建筑业、玩具工业有12855人,从事三产交通运输、商贸、饮食服务业的有23626人(其中务工就业31865人,自主创业农民7684人)。2010年,全县预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5.80亿元,同比增长9%;农业总产值达5.19亿元,,同比增长6.8%;农民人均纯收入6413元,同比增长15.4%。

(二)取得成效

1、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

近年来,县在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壮大食用菌、茶叶、水干果、蔬菜、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加大产业品牌整合力度,全力打造“山兰”牌黑木耳、“雪梨”、“仙宫鱼”等品牌。全县茶园总面积3.03万亩,总产量780万吨,蔬菜种植面积2.6万亩,总产值达5700余万元,每年食用菌生产稳定在7000万袋以上。养殖业快速发展,存栏1万只以上的养禽大户已发展至20多户,育繁母猪增至1254头。6.8%;农民人均纯收入6413元,同比增长15.4%。全县农家乐经营户发展到82家,成功创建2个农家乐特色村,6个农家乐旅游点,年接待游客近32.1万人次,经营收入达1439.8万元。

2、农民组织化快速推进

紧紧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通过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等方式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天恩茶叶有限公司、天峰茶厂、云艺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三家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顺利被评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县有龙头企业25家,省级2家,市级15家,县级8家,联系基地6.89万亩,创建或联系基地3.2万亩,带动农户2.2万户。全县共有16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8家省级示范合作社和10家市级示范合作社,市级规范化合作社54家,入社农户4351户,社员入股资金3677.3万元,拥有固定资产5299.2万元,带动农户2.36万户,生产经营涉及食用菌、高山蔬菜、有机鱼、雪梨等10多个产业。全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累计销售额8707万元,农户累计增收约722万元。

3、农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几年来,县涌现了一大批经过培训的创业、创新、创富的新型农民典型。全县已有100余人携带县政府颁发的“师傅”证书,带领本县10000余名群众到异地实行“组团式”开发,足迹遍布28个省、228个县市,主要从事食用菌、茶叶、小水电、商贸等行业的综合性开发。“师傅”商标还成为了全省第一个以劳务为主的商标。截止目前,全县培育主导产业示范村50个,创建市农业科技示范村3个,创建省市级科技示范户67户,拥有各类农民技术职称人数达4146人,其中农民技术员3488人、农民助理技师395人、农民技师258人、农民高级技师5人。

二、提高农民创业创新能力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农业内部创业范围渠道不断扩大,对农民创业能力提出

新要求。近年来,县食用菌、茶叶、水果、蔬菜、畜禽等特

色产业迅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成为农民创业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随着该县旅游开发深入,“山水童话乡村”建设的推进,全县农村二三产业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农产品加工业、“农家乐”、“渔家乐”休闲观光农业等新产业快速发展,为全县农民创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也对农民创业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2、农民创业服务激励机制不断完善,对农民创新能力提出

新要求。县结合实际制订实施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鼓励引导农民创业增收,公共财政投入力度逐步加大。2010年全县财政预算内安排“三农”资金2.1亿元,其中:直接用于农业开发、农村经济发展补贴达到7180万元。如种粮补贴、科技项目补贴等等。同时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和支持农民创业。随着完善服务农民创业的措施,农民创业创新环境日趋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展身手。但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如何正确引导农民创业,确保农民成功创业,增强市场竞争力,这对农民创业创新能力和政府服务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农民创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迫切要求进一步提高农民创

业能力。

一是创业意识不强,创业勇气欠缺。部分农民存在着观念陈旧、创业意识较差等问题,存在着“安于现状,不求改变”的心态,怕失败、怕亏本、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传统观念还比较普遍,缺乏闯世界创事业的意识和勇气。

二是综合素质偏低,创业技能不高。农民创业创新能力不强,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真正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还不多。具体表现在文化较低、技能缺乏,且农民自身技能培训意识也不强,谋求一技之长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全县农民取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约有1万人,但获得中级资格证书仅800余人,占总劳动力的1%。同时农民对创业、市场信息接受能力不强,因此面向农民开展的创业培训和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是融资渠道狭窄,创业资金缺乏。从县农民创业实际来看,农民创业融资渠道来源主要有自身积累、借贷筹集、银行贷款三种,融资渠道相当狭窄。从目前情况看,农民从事第一产业的种植、养殖业一般需要资金5万元左右,从事第二产业的建筑业等一般需要资金10万元左右,从事第三产业的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等也需要资金几万元到数十万元。农民创业的资金缺口一般在40%-70%之间。由于农村金融发展改革滞后,农民融资困难,导致许多农民的创业创新理想无法实现。

四是示范作用不大,创业带动有限。从县的情况来看,一些产业仅为单个重点企业支撑,产业链条短,集群发展水平低,加上相当一部分企业规模小,自身抗风险能力不强,难以形成对当地农民创业创新大规模持续有效的带动。“企业+基地+农户”的机制也比较松散,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化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影响了农民特别是种养殖大户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虽然数量多,但大部分合作社实力不强,规模小、发展水平不高,服务层次偏低,市场竞争力弱,对农户的带动力有限。

三、提高农民创业创新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农民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创业创新能力。基于县农民创业创新的良好基础和制约因素,以开展农民培训为抓手,通过

多渠道转移农民、多举措推动农民创业的途径,提高他们的生

产生活水平,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是不可阻挡和无法改变的大方向。

(一)立足县情,努力开拓农民创业新途径

要从过去主要引导农民在二三产业领域创业,向一二三产业各个领域全面创业转变,特别是要大力引导农民、农村各类人才、工商企业积极参与现代农业领域创业;要以深化“三强”工程等为有效载体,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争取在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建设、农产品深加工、适度规模经营、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要做大做强做精农业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扩大食用菌、雪梨、板栗、茶叶等主导产业的市场优势和规模效益。进一步挖掘现代农业生产、生态、文化、休闲等多种功能,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生态养殖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促进农业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让更多的农民成为创业者,拥有创业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二)创新载体,努力提高农民创业新本领

是否具有较强的创业创新本领,直接决定着农民干事创业的成败,决定着农民能否转得快、转得好、转得稳。要按照“使走出去的农民有较强的务工技能,留下来的农民能掌握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搞创业的农民掌握一定的经营管理知识”的要求,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和“农村两创实用人才培训工程”。要扎实开展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重点培训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和“农家乐”经营管理人员等一批农村实用人才,把一批有技术和经营特长的农村能人培育成为新的创业者。

一是积极推动培训资源整合。要改变多头、分散、重复、低层次、低效能的培训方式,大力实施培训资源整合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统一协调、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运作机制,拓宽培训资金筹集渠道,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不断提高农民培训资金投入。

二是完善农村教育培训网络。目前,县已创办了56所村级新型农民培训学校、14所乡镇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学校、5所县转移农民专业培训学校、10大特色产业示范实训基地,农民教育培训网络初步形成。下阶段,要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校、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等教育培训资源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开办农民夜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讲座和文化知识培训,培养农村实用人才。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农民培训专业网站为中心基地、县5所农民培训学校为主体培训基地、乡镇农村两创实用人才培训学校为辅助培训基地、村级新型农民培训学校为补充的县、乡、村三级农民教育培训网络。

三是创新模式开展农民培训。以农业专业技术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四大培训工程为抓手,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全力培育各类农村实用人才。不断创新农民培训方式方法,积极采取集中培训、专家辅导、基地实践、导师帮扶、观摩学习、经验介绍、知识竞赛、技能比武、赴外培训等方式,有效提高农民创业创新能力。

四是努力提升师傅和农民专家品牌。进一步强化“师傅”品牌创优工作,着力推进“新型农民专家”品牌创建,努力加强“师傅”和“新型农民专家”队伍建设。致力于师傅发展空间拓展,着重抓好扶持政策制定、异地组团开发组织建设和政府合作交流机制完善等工作,让异地开发的农民更好地利用异地资源创业增收。

五是加快培育多元化新型主体。坚持内部提高、外部引入并举,在积极培训现有农民的同时,鼓励和支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城镇居民投资创办农业实体或家庭农场。多渠道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民营企业投资开发农业,逐步形成以企业为龙头、合作社为骨干专业农民为基础、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队伍强化合作社、龙头企业负责人培训,多层次开展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基地对接活动,促进农业跨区域合作。加强农产品营销服务,积极培育省农博会和网上农博会品牌,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

(四)降低门槛,不断拓宽农民创业融资新渠道。要在现有农民创业融资渠道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金融机构对农民创业信贷的门槛。金融部门要深入实际,积极开展调研,研究农民创业信贷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出适合农民创业的信贷种类,满足农民创业信贷需求。

一是要创新贷款方式,改进信贷服务。探索引进商业超市管理模式,把贷前调查、贷款审批、贷款授信、合同签订等手续全部提前处理就续,使农户只要用资金时凭农户信用贷款证及身份证在柜台就可领到贷款,缩短农户办贷时间,切实提高办贷效率。

二是加强信用环境整治,推进信用工程。整顿社会信用环境,培育全社会的信用理念,树立诚实守信的信用观念,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及拖欠账款等行为。加大依法收贷力度,以刹住恶意逃、废、赖债风,维护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债权。建立农户和小企业的违约通报机制,对信用缺失的个人和企业在一定的范围内及时发出通报。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评选工作,创新信用工程实施机制,促进城乡信用工程建设。

三是拓宽担保范围,探索农户担保新模式。要积极寻求合法有效的途径,化解农户贷款担保难问题,破解农户融资的“瓶颈”。努力探索农民住房、宅基地抵押贷款的新模式。继续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积极推行农户联保贷款,充分发挥农信担保公司的作用,帮助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有发展前景的小企业和农户解决贷款担保难问题。

(五)多管齐下,努力优化农民创业新环境

一是提高农民创业创新保障水平。农业是个弱质产业,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同样,农民创业也有其局限性,需加强农民创业的保障水平。首先,要积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要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开展,为农民创业系上一根“保险带”,避免农民因自然灾害而出现“长期创业、一朝返贫”。其次,要积极探索将农民创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范畴,加大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力度。第三,要把农民创业人员纳入就业扶持政策实施范围,并对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给予小额贷款贴息和税费减免等优惠措施。

二是制定完善农民创业创新扶持政策。探索建立创业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创业农民老有所养问题,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格局。加大对农民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创业农民兴办实体项目库,实行财政“以奖代补”的政策。国土、规划等部门要在城乡总体规划和用地规划中同步考虑农民创业用地,制定完善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农民创业。要在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让进城创业农民安心在城里工作,从根本上解除后顾之忧。同时,要制定出台扶持农民创业创新的相关政策,扶持农业种养销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增强其带动能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鼓励有条件的特色农产品注册证明商标和原产地标识,推动品牌整合,加强名牌农产品保护。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农户”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模式,规范订单农业发展,完善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

三是构建农民创业服务平台。实行区域性、专业化管理与服务,切实保障外出农民创业的合法权益。加强创业信息服务。要切实加强与省、市以及相关县市的联系与沟通,强化对农民创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及编发,形成创业信息收集的系统化、流程化。用好用足现有的信息平台,加强对农民培训网、远程教育、农民信箱使用维护的检查监督,使来之不易的信息平台能真正发挥服务农民的作用。

农业创业培训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镇党委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安排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提升、扩散、共享为纽带,积极引导返乡创业人员根据不同产业类型在不同功能区域之间合理布局,加快培育一批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加快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返乡创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积极作用,加快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返乡创业格局,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

二、目标任务

围绕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格局,按照“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工作思路,坚持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农村电商相结合,进一步整合创业资源,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大力发展“归雁经济”,全面激发农民工等人员的返乡创业热情。到2020年底,全镇每个社区至少实现全镇50名返乡人员创业,带动就业2000人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发展壮大产业带动返乡创业。贯彻落实县乡村振兴实施意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以优质粮食、畜牧养殖产业等优势产业为重点,支持返乡创业人员发展现代高效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指导发展创意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规范化的家庭工厂、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将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工就业创业作为重要内容,每年积极争取省、市、县级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将产业留在村镇,实现返乡农民工在农村多元化就业创业。

(二)推动产业融合带动返乡创业。鼓励和引导返乡创业人员将农业生产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工艺、制造、互联网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带和集中发展区,支持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加工、农业农村信息化等涉农项目建设,引导返乡农民工等人员融入区域专业市场,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鼓励创业基础好、创业能力强的返乡人员,充分开发乡村、乡土潜在价值,发展休闲农业、林下经济和乡村旅游,推动农业内部融合、产业延伸融合、功能拓展融合、新技术渗透融合和复合型融合等多种融合模式。指导各类园区重点建设融合产业、集群发展和利益共享产业等内容,到2025年累计培育10个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点,通过产业融合为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

(三)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返乡创业。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鼓励返乡人员通过承包、租赁、入股、合作等多种形式,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围绕规模种养、农产品加工、农村服务业以及农资配送、信息咨询等,合作建立营销网络,打造特色品牌,分散市场风险。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星级家庭农场的评选认定,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评选并扶持农村创业创新人员创办领办的主体。强化创业培训服务,开展农村创业创新“百乡千名带头人”培育工作和万名人才培训行动,依托返乡创业培训、农民教育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计划、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等项目,以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农业院校大学毕业生、科技人员、企业家、创业辅导师等为重点,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导师队伍。

(四)发挥“归雁效应”带动返乡创业。发挥返乡创业人员既熟悉外地市场又了解家乡资源的优势,鼓励其充分挖掘家乡资源优势,结合外地新的模式、理念、资源,把适合的产业转移到家乡再创业、再发展。鼓励和扶持返乡创业人员抓住“互联网+”浪潮及产业升级转型机遇,发展数字农业、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涉农企业由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变;加强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吸引有一定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本地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运用发达地区的产业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方式,顺应家乡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升级的市场需求,挖掘特色、打造品牌,助力本地农业产业提挡升级。

(五)通过创业创新大赛带动就业创业。积极组织本镇优秀返乡创业创新人员参加等各级、各部门举办的创业创新比赛。紧扣创业创新主题,突出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每年选取具有一定发展基础,有较大提升拓展空间、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创业创新项目,展览展示农村创业创新成果。选拔一批优秀创意项目和创业者重点培育,成为农村创业创新领军人物,带领更多知识青年回乡、返乡创业创新,助力家乡经济振兴。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要把实施返乡农民工创业创新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作为经常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要任务来抓,研究制定当地农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行动的目标任务、进度安排、责任分工和保障措施,确保推进行动取得实效。要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建立保障机制、督查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二)强化政策落实。各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实地,加强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制定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推动各项就业创业政策细化实化、落地见效。对农民工返乡创办的新型经营主体,符合农业补贴政策支持条件的,按规定优先享受政策。通过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激活市场、要素和主体活力。

农业创业培训范文篇6

一、工作目标和任务

1、农业大、中专“双证制”学历教育。一是积极配合市、县(市、区)农办做好大专涉农专业学历招生工作,配合浙江农林大学做好农业领军人才培养工作;二是完成农广校种、养和涉农专业学历招生1000名,确保完成800名。培养的重点对象是具有大专、高、初中文化,年龄在45岁以下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服务实体和农业产业组织的骨干,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种养大户,乡村干部、非农业专业回乡创业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等。

2、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计划完成1500名,确保完成1000名,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重点对象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年龄一般在55岁以下的农产品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骨干、农业种养大户,农村能源、农机操作与维修、植保、村级动物防疫等领域从业的职业型农民。通过从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到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的转变,来进一步实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重心的战略性转移。

3、农村实用人才(包括农业专业技能)培训。计划完成20000名,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2000名,农业专业技能培训8000名。培训的重点对象是种养能手、捕捞能手、加工能手、企业经营人才、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技能带动性人才、文体艺术人才,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种养大户,乡村干部、非农业专业回乡创业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等。

4、组织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一是市本级举办“农业大讲堂”宣传培训活动3-6期,培训农民10-15万以上人次;二是县(市、区)举办“农业专题”宣传培训活动20-30期,培训农民30-40万以上人次。

5、举办第二期回乡创业大学生创业指导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现代农业建设、农产品营销、合作社建设、农业品牌建设、农作制度创新、农业项目组织实施等课程。继续探索回乡创业大学生向农业创业领军人物(现代职业农民)转变的培养工作,通过双学历教育,提高他们农业专业知识水平,成为新一代职业农民。

二、工作要求和措施

1、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根据面临的形势和困难,我市农业部门及其培训机构必须提高对农民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定信心,解放思想,振奋精神,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做好培训工作的使命感。

2、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要继续加强对农民培训工作的领导,把农民培训工作列入全局工作之中,决不能视作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工作,分管领导对这项工作更应该倾注必要的精力,主动听取培训部门的工作汇报,共同研究培训工作;要努力争取,使现有职能、任务与机构、人员编制严重不适的状况得到改善。

3、深入调研,周密部署。深入调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和“两区”建设对农村实用人才、现代职业农民、大学生村官和大学生农业创业人才的需求,全面了解这些人员对教育培训内容的需求,实现农村农业发展需求与个人教育培训需求的对接,在此基础上制定好“十二五”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部署组织培训工作。

农业创业培训范文篇7

一、工作目标和任务

1、农业大、中专“双证制”学历教育。一是积极配合市、县(市、区)农办做好大专涉农专业学历招生工作,配合浙江农林大学做好农业领军人才培养工作;二是完成农广校种、养和涉农专业学历招生1000名,确保完成800名。培养的重点对象是具有大专、高、初中文化,年龄在45岁以下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服务实体和农业产业组织的骨干,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种养大户,乡村干部、非农业专业回乡创业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等。

2、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计划完成1500名,确保完成1000名,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重点对象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年龄一般在55岁以下的农产品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骨干、农业种养大户,农村能源、农机操作与维修、植保、村级动物防疫等领域从业的职业型农民。通过从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到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的转变,来进一步实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重心的战略性转移。

3、农村实用人才(包括农业专业技能)培训。计划完成20000名,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2000名,农业专业技能培训8000名。培训的重点对象是种养能手、捕捞能手、加工能手、企业经营人才、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技能带动性人才、文体艺术人才,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种养大户,乡村干部、非农业专业回乡创业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等。

4、组织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一是市本级举办“农业大讲堂”宣传培训活动3-6期,培训农民10-15万以上人次;二是县(市、区)举办“农业专题”宣传培训活动20-30期,培训农民30-40万以上人次。

5、举办第二期回乡创业大学生创业指导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现代农业建设、农产品营销、合作社建设、农业品牌建设、农作制度创新、农业项目组织实施等课程。继续探索回乡创业大学生向农业创业领军人物(现代职业农民)转变的培养工作,通过双学历教育,提高他们农业专业知识水平,成为新一代职业农民。

二、工作要求和措施

1、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根据面临的形势和困难,我市农业部门及其培训机构必须提高对农民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定信心,解放思想,振奋精神,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做好培训工作的使命感。

2、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要继续加强对农民培训工作的领导,把农民培训工作列入全局工作之中,决不能视作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工作,分管领导对这项工作更应该倾注必要的精力,主动听取培训部门的工作汇报,共同研究培训工作;要努力争取,使现有职能、任务与机构、人员编制严重不适的状况得到改善。

3、深入调研,周密部署。深入调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和“两区”建设对农村实用人才、现代职业农民、大学生村官和大学生农业创业人才的需求,全面了解这些人员对教育培训内容的需求,实现农村农业发展需求与个人教育培训需求的对接,在此基础上制定好“十二五”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部署组织培训工作。

农业创业培训范文篇8

本文作者:郑冰工作单位: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开展了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培训,引导农民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农民就地就近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2009~2010年两年累计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2240万元,完成示范性培训任务41万人次。为现代农业发展、全省农村经济的繁荣稳定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二是开展农民创业培训,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在认定湖南生物机电等12所涉农职业院校为农民创业培训基地的基础上,根据我省农业产业特色,确定了种植、养殖业作为创业培训内容。两年来,全省共开设创业培训班117期,累计培训6300人。在培训教学方面重点抓住了三个环节:一是抓师资关。遴选了一批教学能力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和农民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并组织骨干教师参加了农业部举办的创业师资班的培训。二是抓培训关。保证了20天培训时间,创业理念、专业知识和考察学习时间穿插进行。三是抓服务关。建立了创业学员QQ群;派遣了专业教师进村入户指导;开展了创业优秀学员和“首届阳光创业英雄”的评选活动;挂牌认定了一批创业培训基地。另外,各地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用地、税收、农机具补贴、农业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优惠,从项目上支持农民兴办经济实体,扶持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据调查,近两年来有75.1%的学员在农业产业中创业,成为了当地有名的技术员和产业带头人。三是组织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活动,多渠道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动员各地通过不同方式围绕春耕备耕,防灾减损和秋冬季农业生产,切实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开展了送科技下乡,促科技普及工作。组织有关单位开展以“推进科技入户,促进增产增收”为主题的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同时还组织开展了“促春耕保增收”和“百日科技服务行动”等多种活动,通过印发宣传资料,赠送科技图书、资料和种子、农药、化肥,现场培训等形式,让广大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真心关怀与爱护。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省农业系统参加活动的科技人员12万多人次,赠送资料50多万册。开展了抗灾减损恢复生产科技服务行动。组织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组成多个小组,分赴各地,与当地农技人员共同开展现场培训、入户指导,为抗灾减损恢复生产提供有效的科技服务。组织参加了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活动。全省共有115个县市区组织参赛,共有91072名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村组干部、农技人员和普通农民参赛,共有1665人获奖,其中一等奖68人,二等奖203人,三等奖1394人。存在的问题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参加培训的比例偏低,培训时间过短,接受技能培训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另外,机构管理不善、经费投入不足、培训内容结构不合理、培训资源缺乏整合等等,这种现状已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一是农民整体素质偏低。据毛尚华调查,农民的文化程度,文盲半文盲占4.68%,小学占41.14%,初中占47.16%,高中占6.19%,大专及以上占0.83%,调查的结果表明:初中及以下占据较大比重,达到92.98%,农民整体素质依然偏低。二是培训比例偏低,培训时间过短。农民参加培训的比例偏低,据调查只有25.75%的农民参加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目前开展的农民培训主要以课时计算,培训时间短,很难掌握真正的技能。培训后技术水平不高,学员难就业,且待遇低。三是培训内容结构不合理。我省各级机构开展的农民工培训多是引导性培训,主要对农民开展传统的种植、养殖技术培训以及求职技能、法律普及、安全卫生和最简单的上岗前技能培训,而对具有劳动力转移需求的专业技能培训,如车床、模具、修车、焊工、电工、电脑、酒店管理等等则很少涉及。因此受培训农民的劳动力转移就业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四是培训资源缺乏整合。我省对农民开展培训的机构较多,如劳动部门的就业培训中心,教育部门的职业技术学校,农业部门的阳光工程、农广校及农机培训中心,群团组织的各种培训实体,还有各类民办培训机构等等。但它们基本上各自开展培训工作,很少交流合作。由于教学设备、师资力量分散,导致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着发展上的不平衡。加上资源利用上的不合理,使得本来有限的培训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严重影响了培训质量。

根据农民教育培训的不同对象和需求,充分发挥现代农业远程教育作用,创新出有效的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强化组织领导,增加财政投入由政府主管领导出面,统筹安排和协调全省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同时,农牧渔业和教育、科技、文化、司法等部门要密切合作,共同推进农民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工程建设。各级财政主管部门要将农民培训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建立多元化新型农民培训模式一是遴选了一批科技示范户和农民培训师,并实行有效对接。根据当地的支柱产业,按照“公平、公正、自愿”的原则,遴选一批有一定种养殖规模、文化水平较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农民作为项目实施的主体,并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中聘请一批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农技人员充当农民培训师,按照以一带十、以十带百的原则实行农民培训师与农民、农民与辐射带动户的有效对接。二是建立了一批农民教育培训基地。通过组织现场培训、考察学习,给农民提供了一个“跟、学、比、超”的现场。三是开展农村信息化网络建设试点,实施好农民致富培训上网工程,增强农民网上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通过试点,形成示范效应,进而在全省推广。四是创新培训的方式方法,利用现代农业远程教育平台、手机短信平台、农情简报、农民夜校开展培训的同时,积极开展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以田间为课堂,以农民为主体,开展互动式、参与式、提问式的培训。加强农民的现代意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教育引导农民更新思想观念,树立适应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经营理念,注重提升农民的法律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有序推行免费中职教育,鼓励发展社会资源投入发展职业教育。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进一步实施好“百万农民培训计划”和“阳光工程”等,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各部门应理顺组织体系和职责分工,做好政策制定、总体协调、资金筹措、监督检查等工作。各有关部门按分工抓好落实,劳动部门重点抓好劳动技能培训,农口部门重点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教育部门重点抓好劳动预备培训,经贸部门重点抓好本地用工的培训,乡镇则具体负责培训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制定计划等。各类职业培训机构要在相关部门的指导和乡镇的配合下,充分利用其师资、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培训的主导作用。职教着重培训劳动技能,成教侧重培训文化知识,中介机构注重提供就业信息。加强农民的生产技术培训广泛普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着力培养一批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使广大农民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同时,要注重在农村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的文明素养。要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推广高效、特色种植技术,逐步实现“一村一品”的专业化种养结构。对现代农业、农村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农村从业人员,如农机手、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农村建筑工匠、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等,开展从业技能、法律法规及农业经营管理等知识培训;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农民,包括农业专业合作社社员、基层农机推广人员通过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实用生产技术及有关农业政策等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一批新型农民和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对在农村有创业愿望并有创业基础的人员开展创业必备知识和能力培训,提高其创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造就一批农村创业者和现代农民企业家。

农业创业培训范文篇9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0年全市农业工作,分析当前农业经济形势,部署2012年农业工作,表彰2010年度农业工作先进单位,对2012年全市农业系统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进行动员。下面,我结合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讲几点意见。

一、客观估价2010年的农业工作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农业厅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农业系统坚持以总书记“三保一弘扬”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产生的不利影响,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圆满实现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为我市农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主要表现为“五大三出”。

“五大”

(一)粮食大丰收。2010年全市粮食作物实际种植959.68万亩,其中水稻面积890.46万亩;粮食总产373.25万吨,其中水稻总产356.81万吨,分别较上年增长3.73%和3.53%。连续六年实现丰收。

(二)产业大发展。一是传统主导产业迅猛发展。畜禽产业、果蔬产业、特种水产业等传统主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成效喜人。目前,全市共发展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户1205个,其中年出栏生猪3000头以上规模场(户)106个,出栏5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场)64个。全市已建生猪标准化场41个,建成畜牧养殖小区181个,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75%以上。2010年,全市肉类总产实现45.18万吨,同比增长13.19%;生猪出栏359.75万头,存栏236.17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4.97万头,同比分别增长6.37%、23.05%和13.87%;家禽出笼7335.49万羽,存笼2700.48万羽,同比分别增长14.33%和19.52%;肉牛出栏48.78万头,肉牛存栏101.07万头,同比分别增长了3.52%和3.61%。蔬菜播种面积129.2万亩,增长6.6%,其中无公害蔬菜面积85.8万亩,供港蔬菜基地1.6万亩,蔬菜总产158万吨,供港蔬菜3万多吨,蔬菜总产值达到15.9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2.9%。全市以招商的形式建立各种蔬菜示范基地超过8万亩,基本上每个县(市、区)都建立了一个供港蔬菜基地。全市放养水面达到64.44万亩,其中特种水产产业面积达5.2万亩,网箱养殖面积8.39万平方米;水产品产量16.96万吨,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达到53132吨,较上年增长10.5%,特种水产品产量占水产品产量的31.3%。鑫海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万安水产有限责任公司两大鮰鱼龙头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接近3万吨。二是新兴特色产业进一步壮大。井冈蜜柚、茶叶等新兴特色产业进一步壮大,发展势头看好。全市建立井冈蜜柚示范基地2380亩,蜜柚栽培面积1.5万亩,占全市果树总面积的2%,蜜柚年总产达7500吨;全市茶园总面积10.5万亩,比去年增加1.2万亩,组织选送的26个茶样参加第二届绿茶博览会,荣获奖项7个,占全省总数的33.3%;新增桑园3600亩,总面积3.6万亩,蚕茧总产2.9万担;新兴特色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三是龙头企业发展势头看好。全市共有龙头企业254家,其中部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9家,市级龙头企业214家,仅今年就增加了20多家。引进正邦公司在县工业园区内建立“正邦食品(新干)工业园”,并于今年4月29日奠基开工,至此,新干县正邦生猪产业价值链(年屠宰加工生猪100万头)全线贯通。和泰公司计划首期投资1.1亿元人民币,在泰和县工业园区新建年屠宰加工肉牛15万头、生猪20万头的全自动生产线各一条,并配套万吨级低温冷冻库两座,现已基本完成肉牛屠宰线及5000吨级低温冷冻库建设,将于2010年12月25日开业投产,建成后每年可加工生猪20万头,肉牛15万头。吉州区思倍得农牧有限公司自筹资金5450余万元,兴建年加工能力9万吨饲料加工厂和年屠宰生猪30万头的生猪屠宰场,项目建设即将竣工投产,一个集产、供、加、销于一体的省级龙头企业集团雏形已基本形成。永丰绿禽养禽专业合作社在养殖能人的示范下,采取“合作社+养殖大户+散户”的模式,带动全县12个乡镇5万多农民从事家禽养殖,形成了年销售鸭苗2600万羽、出栏商品肉鸭550万羽、肉鸡180万羽、肉鹅60万羽的规模,全年总产值预计2.5亿元,纯收入5500万元,人均增收1100元。并成功申请了“赣禽皇”商标。四是加工型企业带动效应明显。永新县引进省级龙头加工企业永兴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新建蔬菜基地2200亩,带动农户发展蔬菜2.5万亩;新干县充分依托市级龙头企业新绿公司组织周边农户发展出口订单蔬菜西兰花2000多亩,产品全部出口到日本、澳大利亚,亩产值达4000多元。鑫海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已加工消化水产品2000吨,加工鮰鱼片近800吨,现已出口300吨,实现创汇达110万美元,我市的鮰鱼加工出口已走出了FDA实行“自动扣留”的阴影,走上了有条不紊的发展轨道。

(三)工作大推进。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大推进。强化了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创新农业执法体制机制,形成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建立以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为主干、与法律法规授权机构执法相结合的农业执法体系。积极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实现行政处罚职能统一行使,执法人员统一管理,执法力量统一调度,执法文书统一规范。今年以来,我市全部实现农业综合执法,未发生1起分头执法案例。注重了品牌建设。进一步加快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步伐,积极组织申报绿色食品标志,截止目前,全市新增绿色食品标志12个,达到109个,其中新增有机食品8个,达到31个。加强了监管和检测力度。大力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加快推进农资信用体系建设,以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为重点,强化市场监管,坚决查处违法行为。加强对畜产品交易市场、农贸市场及定点屠宰场的检疫监管,突出抓好水产养殖基地、加工企业、水产品市场水环境检测、投入品使用、安全用药等关键环节的管理,进一步加强了上市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工作,对中心城区主要农贸市场、超市销售的蔬菜农残开展定期监测,抽取样品数近千个。二是农民组织化程度大推进。全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38个,累计达到775个,增长130%,涵盖了全市的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现有社员人数24279人,社员出资额达60108.97万元,带动农户224365户。

(四)水平大提升。一是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大提升。严格执行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种粮各项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落实到位,切实落实油菜生产发展政策和母猪饲养补贴政策,积极促进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继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认真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换发工作,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全面实施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全市新增农村沼气用户34131户,完成民生工程年度任务的116.09%。二是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大提升。充分总结近两年我市成功克服冰冻、干旱、洪涝等重大自然灾害的经验,制定完善了《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等6个部门应急预案,加强了农业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和应急管理、防控队伍建设,建立了重大农业灾害指挥协调机制、灾情值班报告制度以及部门间合作机制。今年我市水稻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1.95%以下,其他作物病虫危害损失都控制在5%以下;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其它动物疫情也明显下降,有力保障了全市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有效维护了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三是农业机械化水平大提升。全市共争取并实施中央、省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5562.6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5380.03万元,省财政182.66万元。共补贴农机具25895台/套,拉动全市农机装备投资近1.8个亿。全市农机总动力达447.1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3.2%以上,机耕率达75.3%,机收率达到55.6%以上,机插率达3.33%。

(五)农民大增收。2010年,由于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和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农民收入实现稳定增长,预计全年农民人均收入可突破5000元。

“三出”

(一)出特色。10月21日,危部长在县调研农业工作时指出:“的农业在全国有代表性,的农业在有代表性”,对我市农业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一是粮油高产创建工作成效显著。我市在续建上年10个粮食高产万亩示范片的基础上,新建示范片7个,示范片总数达17个,示范总面积183895.1亩,涉及农户30462户。示范片内平均单产增产百斤以上。新建的12个油料高产示范片平均单产151.6公斤,比示范片所在乡上年平均单产增加72.3公斤,增长91.17%。二是为基层服务成效显著。以“为农民办十件实事”为抓手,进一步改善服务质量,创新服务理念,切实为基层服务。我市采取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依托的送科技下乡活动,开展了专家现场技术指导、技术咨询、专题讲座、实用技术及成果展示、赠送科技图书、手册、光盘和农用生产资料等服务活动,深入到乡村、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返乡农民工和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服务,开展了粮油、畜牧、经管、果蔬、植保、能源、农机等技术服务,向广大农民朋友宣讲了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国家强农惠农各项优惠政策。据统计,全市共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1535人次,组成了398个技术小分队和服务队,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和讲座866期,培训农民68325人,发放各类技术资料36万余份,赠送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价值59.6万元。切实为农民办好事做实事,让农民得实惠,赢得农民的支持和拥护,大大提升农业部门的地位和形象。三是沼气建设有创新。5月16日至26日组织全市110名沼气技工,在新干县界埠乡洞口村开展百池建设技术竞赛,所有工作人员和参赛的沼气技工吃住在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通过竞赛活动,提高技术水平同时又密切联系了群众,使农民切实感受到我们在为他们办好事、办实事。沼气服务工作有新进步,全市组织70多名技术人员、560多名沼气技工下到乡村,开展沼气维修服务5000余次。沼气服务网点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已落实建设村级沼气服务网点210个。针对当前生猪养殖逐步规模化,散养日趋减少的现状,我市还在青原、等地开展了沼气集中供气模式试点,由专人统一进行管理,并根据农户投料情况分摊经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出经验。一是农业推广体系改革出经验。按照“整合资源、综合建站,统一协调、分块运作,‘三权归县’、财政保障,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基本思路,我市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试点。新干县探索乡镇农技推广管理模式,实行综合建站、综合管理,构建了以农技推广为主体,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载体,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的“三位一体”新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安福县作为省试点县,严格按照省站的总体部署,做到“三农需求”定职能、“三权归县”定体制、“三级网络”定体系、“三项经费”定保障、“三方考评”定绩效的“五定”,达到站室建设标准化、内部管理规范化、人才结构梯次化、试验示范程序化、信息传递多元化、服务群众优质化等“六化”,多次被毛厅长誉为农业推广体系改革“新干模式”、“安福模式”,要求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二是养殖业的清洁生产出经验。制定了《市“爱我美好家园千场万户畜禽清洁生产行动”实施方案》,全面启动“爱我美好家园千场万户畜禽清洁生产行动”,通过行动,全市广大畜禽养殖户的环保责任意识得到加强,主动进行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的自觉性得到提高,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循环利用工作成效越来越显现。县马山种猪场自筹资金220万元兴建粪污处理综合利用系统,实现了达标排放。6月24日,全省畜禽清洁流动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三是农民科技教育出经验。各项目县严格按照省办培训要求采取公开招标的方法认定培训基地,通过订单、下乡等多种形式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全年共培训农民学员16506人,完成全年任务数的102.52%;继续组织实施千名农村致富能人培训工程,全年共培训畜牧技术、粮油、沼气、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致富能人1010人;通过举办培训班、实地演示等形式,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共培训农民32.52万人次。6月27—30日,农业部在我市召开了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金蓝领计划”试点总结暨现场观摩会。四是项目建设管理出经验。开展了农业建设项目专项检查。8月中旬,我局对近几年下达投资计划的优粮工程、种养业良种工程等建设项目进行专项检查,对项目的计划执行、资金落实与管理、建设任务完成等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农业项目建设水平和效益。加强了农业重点项目调度。确定了农村沼气、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作为全市农业基础设施及产业化重点项目,严格按照“出拳要重、出手要快、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加强领导、强化举措、优化服务,确保了项目的尽快启动、顺利实施、如期完成和早日发挥效益。全省标粮建设流动现场会在我市安福县召开,全省农业局长会也首次在我市新干县召开。

(三)出荣誉。全市农业系统共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市科技进步奖7项、省农牧渔业改进奖8项、省农科教突出贡献奖2项。被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评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先进单位。井冈山农业科技园通过部级农业科技园区评审和验收。

在第二届绿茶博览会上,全省共设奖项21个,我市荣获7个,占全省总数的33.3%,并获得最佳组织奖,其中选送的“井冈云雾”一举夺魁,获得“绿茶王”称号。在第五届名优农产品(上海)展示展销会上,获最佳组织奖第二名。

泰和县农业局、吉州区农业局、万安县农业局被评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农业污染源普查全省先进集体。

植保、土肥、水产、开放型农业、农业统计、农机化、蚕桑生产、农业计划管理和项目管理等工作都分别获得省厅行业先进集体;并获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知识“千题万人”知识大赛三等奖,“首届检疫监督执法大比武”团体第二名。

井冈山农业科技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省、市中专生大赛均获奖取得较好成绩,在我市同行名列前茅;2008年申报的5项省级课题有3项已结题,其中省级重点课题1项,市级课题1项;有7人参加农业部、教育部国家规划教材编写,计划于2012年出版发行,2012年秋季使用。

市局还分别获农业部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示范点单位;全省防重工作第一名;全国植保信息暨农药械推广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全国农机科普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度全省粮食高产创建组织奖;“全省信息联播”最佳组织奖;全省农业文明执法窗口称号;全省渔业“安全生产年”创建先进单位;全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机关党建工作目标考评先进单位;市长直通电话工作先进单位;市“平安单位”;市“园林单位”;2010年度市驻村帮扶工作组先进单位等等。

去年我市农业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门大力支持、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市农业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敢打硬仗、奋力拼搏、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农业局向长期关心、支持我市农业工作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奋战在农业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慰问!向刚才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农业发展还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二是农业稳定增产难度加大;三是农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二个瓶颈,农业部门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农业人才严重缺乏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

二、深刻领会农业工作的新要求

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和农业工作会议,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高度一致地把夯实农业基础置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抓住了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一项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对做好我市农业农村工作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全市农业系统一定要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深刻认识在新形势下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基础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专心致志抓发展,全力以赴促崛起,创新思路破难题,强化基础促统筹,确保粮食生产不滑波,确保农民收入不徘徊,确保农业农村发展好形势不逆转,努力在经济赶超进位跨越发展中有更大作为。

一是要深化夯实农业基础的思想认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不断夯实农业基础,是加快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长期任务。特别是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发展阶段,正处在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夯实农业基础。满足现代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农产品需求的刚性增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夯实农业基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增加农村消费、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夯实农业基础;克服自然灾害影响和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农业抵御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防止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大起大落,必须夯实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缩小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差别,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必须夯实农业基础。我们绝不能因为工业化、城镇化的大力推进而放松农业基础的加强,也不能因为六年来农业农村经济较快发展而动摇夯实农业基础的信心,更不能因为今年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更为复杂而弱化夯实农业基础的领导。我们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努力夯实农业基础,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增添后劲。

二是要抓住夯实农业基础的薄弱环节。夯实农业基础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发展农业生产也是不断夯实农业基础的过程。近年来,随着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农业投入的不断加大,我市农业基础得到了不断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农业仍然是弱势产业,需要进一步夯实。从农业基础设施来看,农田灌溉设施建设滞后,高标准农田比重还不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还不强,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从农业物质装备来看,虽然我省已进入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级阶段,但区域之间、产业之间、生产环节之间以及农机结构类型发展还不均衡,设施农业比较落后,现代农业对机械多元化的需求还很迫切,增长空间还很大;从农业投入来看,虽然近年来农业投入总量增幅较大,但与农业发展的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农业投入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公共财政支持“三农”、用于农业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从农业科技支撑来看,虽然农业科技进步明显,一些领域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不健全,经费保障不力,队伍素质不高,不能满足农民对科技的基本需求;从农业人才队伍来看,虽然科技入户、农民培训力度不断加大,但农村劳动力年龄老化,务农劳动力素质总体不高,经营能力不强,制约了农业优良品种、适用技术和新装备的推广应用;从流通加工体系来看,市场主体发育还不健全,农产品加工工艺水平还不高,加工增值能力还不强,影响了产业链的延伸和产品的市场开拓。以上种种表明,我市农业基础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只有找准问题所在,分析问题原因,才能找到夯实农业基础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

三是要把握夯实农业基础的良好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既是我市经济回升向好、实现跨越赶超发展的关键期,更是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为夯实农业基础带来了许多有利条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正式实施,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标志着我市农业农村发展进入重大战略机遇期。今年国家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明确提出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新举措,为农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氛围;近年来,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物质装备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去年农业经济取得历史性突破,为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些年全市农业系统的干部职工恪尽职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做法,农业系统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稳步提高,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工作保障。我们必须全面分析把握形势,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坚定必胜信心,敢于迎难而上,勇于开拓创新,利用有利条件,培育积极因素,夯实农业基础。

四是要找准夯实农业基础的工作重点。夯实农业基础,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很广,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核心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尤其要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因此,要始终把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不断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中心目标,把改善农业发展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主攻方向,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关键环节,把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体系作为重要保障,把深化农村改革和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作为根本动力。全市农业系统必须明确夯实农业基础的基本要求,抓住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要不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强化农业扶持保护机制,持续调动和保护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要多渠道争取农业农村投入,加强农业农村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要不断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民自主创业增收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农村发展重要支撑作用;要不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要不断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着力推进农业经营体制的“两个转变”,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审视新形势新任务,挑战前所未有,任务异常艰巨,机遇稍纵即逝。我们一定要树立全局观念,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头脑,充分抓住各种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努力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工作要求,在统筹城乡发展中,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解决影响夯实农业基础的突出问题,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

三、扎实做好2012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

2012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一年,也是实现我市农业跨越发展极为重要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工作,对于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胜利,巩固农业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十二五”开好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按照“三保一弘扬”总要求,以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为契机,不断完善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服务水平,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三增”目标实现。

(二)发展目标

2012年主要农产品的生产目标是: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50万亩,粮食总产375万吨;生猪出栏360万头;肉牛出栏40万头;家禽出笼6500万羽;肉类总产量比上年增长8%,禽蛋产量比上年增长8%,鲜奶产量比上年增长10%;新增果业面积5万亩,新建井冈蜜柚示范面积2000亩;蔬菜播种总面积130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面积90万亩,蔬菜总产量160万吨;特种水产养殖面积5万亩,鮰鱼网箱养殖面积稳定在8万㎡,水产品总产量17.5万吨,其中特种水产产量比上年增加1000吨;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8%。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2012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紧扣三大重点

1、确保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大力宣传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落实各项惠农政策,鼓励农民种粮热情;继续强化行政推动力度,建立健全粮食生产绩效考核机制,为促进粮食生产提供制度保障;确保全年粮食生产面积在950万亩以上。大力推介粮食主导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和优质率,力争全年主导品种覆盖率达到86%以上;进一步整合粮食增产技术,突出抓好集成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和节本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抓好病虫害预警防控,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大力实施沃土工程,继续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稻草还田和冬季绿肥生产,促进土壤有机质提升。力争粮食单产提高到每亩390公斤以上。二是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培植壮大畜禽、蔬菜、特种水产等优势主导产业,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积极培育与扶持以出口为导向的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其国际竞争力,突出抓好肉牛加工、蔬菜加工、水产加工、大米精深加工、大型瘦肉型猪加工等企业发展,大力推进品牌经营,加大品牌整合推介力度,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布局,加快建设肉牛产业带、无鳞鱼产业带和无公害蔬菜产业带,形成一批规模相对集中的特色产业块状或带状生产基地;进一步采取捆绑项目建基地、引进业主建基地、发展大户建基地等办法,建设区域性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基地。通过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统一生产过程,加强与龙头企业对接,把松散型基地打造成紧密型、可控性的规模化基地。三是积极争取项目。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农产品加工流通、农业技术装备、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谋划一批管长远、增后劲的重大项目。建立和完善项目储备制度,创新思路,遴选出好的项目,精心包装,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提高项目的命中率。以香港、台湾、广东、福建和浙江为招商重点,加强与“泛珠三角”、“长三角”区域的项目对接,重点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农业产业化经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流通体系建设项目。以工业招商引资的理念指导农业招商引资,精心策划招商项目,拓展招商领域,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力争全年完成农业招商内资10亿元,外资2000万美元。四是加大农民技能培训。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进一步加大工程项目宣传力度,不断增强管理透明度,扩大社会和群众监督;进一步规范项目资金使用,统一采用发放培训券的形式直补农民,严格实行资金拨付“双审核”制度,确保项目资金真正落实到位;严格执行公示、第一节课、台账、月报、检查验收等五项制度,切实抓好阳光工程监管工作,力争全年培训转移农民工1.65万人。加强对农村青年的示范性培训,提高农民的务农技能和素质,力争全年培训新型农民5000人。继续实施千名农村致富能人培训工程,力争全年培训农业科技示范户1000名。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力争全年培训农民26万人。

2、保障农产品生产安全。一是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以禽流感、猪瘟、口蹄疫、鸡新城疫、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为重点,全面落实强制免疫制度,确保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严格动物疫情报告制度,完善动物疫情监测、预防、控制和扑灭机制。强化畜禽标识工作,建立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立健全养殖档案,认真做好免疫标识佩戴工作,确保畜禽标识佩戴率达到100%。认真开展消毒灭源工作,阻止疫病传播扩散。确保全市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一旦发生,确保疫情不扩散。二是加强植保工作力度。强化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认真开展病虫害防治植保年活动,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强化监测预警,及时掌握全局性、区域性病虫发生动态,及时病虫预警信息。重点抓好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重大病虫害防治,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建立迁飞性、流行性害虫和重大灾情的联防联控机制,开展水稻病虫监测预警数字化平台建设,全面推进统防统治,扶持专业化防治组织发展,力争全市专业化防治组织总数达到150个,专业化防治面积达100万亩。大力推广绿色植保技术,重点推广频振式杀虫灯、稻田耕沤治螟等非药剂防治手段,加强减量用药控害增产技术,推广超级送嫁药、混合用药保穗等无公害防治技术,确保水稻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经济作物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8%以内。三是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切实加大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力度,杜绝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禁用高毒农药行为,杜绝在生鲜乳和饲料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行为,杜绝在水产种苗繁育和养殖生产过程中违法使用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行为。积极做好农资打假工作,落实打假工作责任制,组织实施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强化市场整治,加大农资批发市场和县乡村农资集散地的检查力度。加强农资大案要案的查办力度,坚决杜绝农资恶性事件发生。认真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确保种子供应,确保种子质量,确保种子安全。四是加强市场流通监管。抓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加大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以及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组织名特优新农产品参加农业部或省农业厅举办的农产品展示展销会,扩大市场占有率,积极争创农业品牌。加快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扩大农产品抽查监测的范围和覆盖率,确保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3、农业机械化上水平。进一步加大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力度,着力推广高性能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大中型拖拉机和耕整地机械,进一步强化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建立健全以基层农机服务站、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协会等专业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户为基础的农机服务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机作业服务,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确保全市机耕率达到78%,机收率达到58%,机插率达到5%。认真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力争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00万千瓦,增长10%。

打造三大亮点

1、打造粮食高产创建亮点。切实把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作为全面提升粮食生产工作水平的主抓手抓紧抓好。要在认真总结过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粮食高产创建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扩大粮食高产创建规模,进一步改进粮食高产创建工作方法。进一步创新粮食高产创建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粮食高产创建工作模式。要进一步扩大“1313”工程、“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示范工程实施范围,大力推广超级稻,统一品种,规模种植。确保全市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达到15个以上,每个县(市、区)至少建立1个以上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每个乡(镇、场)至少建立1个以上粮食高产创建百亩片,每个自然村要有一户高产示范户,由农技人员专人负责技术指导。实现粮食高产创建由片到面的整体带动,形成上下一体,网状连接的粮食高产创建格局,充分发挥高产示范区带动区域均衡增产作用。

2、打造农业推广体系建设亮点。遵循“理顺体制、创新机制、整合资源、统一建站、集中办公、分块运作”的思路,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明确“三权归县”管理体制,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全部纳入县农业部门管理,每个县(市、区)年内一定要打造1-2个基层站样点。进一步稳定加强公益性,放开搞活经营性,逐步实行“双重”职能分离。进一步落实经费,改善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推进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金蓝领计划”试点工作,继续向上争取“三定向”培养基层农业技术干部政策,进一步优化县、乡农技推广机构的人员结构,充实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在稳定基础性服务技术的前提下,不断研究和创新技术推广机制,从快速、便捷、实用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农民乐于接受的农技服务方式。通过政策扶持和政府引导,逐步建立起以国家推广机构为主导,全民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合作推广机制。

3、打造农民专业合作社亮点。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科技下乡等途径进一步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以规范财务管理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使其在制度建设、民主管理、盈余分配等方面得以提高,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扎实开展好“百家示范社”行动,通过此项活动,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和发展,帮助合作社建立起一整套完善运营管理制度,培育出自主品牌,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超市的连接工作,积极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与超市的联系、沟通与产品进超市的销售,通过农超对接,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相互发展的目的。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部、省组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以此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扩大产品的知名度,树立合作社的产品品牌,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力争全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0个,带动农户20万户。

实现三个突破

1、果业发展实现突破。牢牢把握市里扶持井冈蜜柚产业发展的良机,促进果业大发展。一是抓好示范基地。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栽、集中开发、连片种植的原则,重点抓好百亩以上蜜柚基地,建立示范样板,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逐步在全市培育发展一批井冈蜜柚百亩示范户、千亩示范片、万亩示范带,积极推进井冈蜜柚产业“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二是抓柚苗繁育。重点加强市级蜜柚苗木定点繁育基地峡江县金坪富兴果业良种示范场30万株柚苗的监管力度,指导把好质量关,确保柚苗质量。三是抓好科技培训。加强蜜柚栽培、土肥管理、病虫害综防、猪-沼-果生态栽培、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制订印发《井冈蜜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组织编印《井冈蜜柚优质高栽培技术》,免费发放给果农。四是抓好技术服务。组织精干技术服务队伍,对新种植的蜜柚种植户进行全程跟踪和技术指导,建立和落实各级责任制,责任到人到户。重点对百亩示范户、千亩示范片、万亩示范带,实行领导和技术专家挂牌服务和指导,打造精品,做出亮点,以带动全市井冈蜜柚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进而促进全市果业大发展。

2、土地流转实现突破。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积极引导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实现土地有序流转。高度重视并妥善解决好农民工返乡可能出现的土地承包和流转纠纷,使矛盾得以在基层解决,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快建立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服务试点,通过建立更多的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土地流转信息、政策咨询、流转价格评估等服务,推动农村土地流转规范、有序发展。

3、农业环境保护实现突破。进一步抓好循环农业示范市建设,推广农业节能减排技术,实施乡村清洁工程示范建设,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大力推广建设规模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立循环农业模式示范,推广沼气集中供气模式,实施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生态养殖小区沼气工程。认真组织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和沼气扶贫工程项目的实施,确保全年新增农村沼气用户1.6万户。加强对农村沼气建设质量监管,不断提高建设质量。以乡村物业管理站为重点,推进沼气服务物业管理试点建设,切实解决农村沼气服务问题。积极推进全市“爱我美好家园千场万户畜禽清洁生产行动”,坚持“先治理后发展、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建设畜禽养殖场(户)和养殖小区,实行粪污无害化处理,达到标准排放,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现代生态畜牧业。积极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各县(市、区)要成立休闲旅游农业办公室,做到有人(钱)办事;要结合本县(市、区)地方特色开发一个以上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对现有休闲旅游农业企业要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并发展成协会。要大力开展休闲旅游农业招商引资和宣传推介活动,争取全市发展一个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县、五个以上示范乡镇、五十个示范村;打造1-2条休闲旅游农业精品路线,力争井冈山农业科技园列入其中。

四、认真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

今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这是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努力创建最优创业环境的新举措。省厅为此还专门印发了《实施方案》,我们一定要按照要求,加强领导,精心部署,强化督查,完善制度,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的重要意义

创业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是富裕百姓的“加速器”。今年,全市农业系统要坚持把服务创业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巩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好势头的关键举措,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气力、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扎实推进创业服务年活动。

1、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农业的发展既需要外部支持,更需要内在动力;农民增收既需要“输血”,更需要“造血”。回顾我国农村改革发展30多年的伟大进程,既是农村体制机制大变革、农村经济社会大发展的过程,也是农民创业潜能大释放、农民收入大提高的过程。从初期的发展集体经济到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从创办乡镇企业到大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从一家一户的家庭承包经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民联手创业,从农民工向城镇转移就业到现在返乡创业潮的出现,一波又一波的农民创业热潮,为农民增加了收入,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近几年来,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就业创业工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鼓励农民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年初,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动员大会,研究出台了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周书记和王市长都亲自出席会议,特别强调要切实抓好扶持农民就业创业政策措施的宣传落实,大力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和自主创业。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市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虽然中央一再加大对农民和农业的补贴力度,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仍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进一步显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民创业艰难,创业环境不优,创业氛围不浓,一些长期存在的制约农民创业的因素尚未消除,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生产、农民创业的基础设施条件仍然十分薄弱;农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发展提供给农民的创业空间有限;农村金融服务与农民创业的需要不适应,资金、土地、技术、人才等农业创业要素从农村流向城市呈加快趋势;农村劳动力素质整体仍然偏低,职业技能培训有待继续加强。特别是今年世界经济运行仍存在诸多变数,我国经济回升向好还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企业恢复发展的困难依然较多,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难有大幅度提高。加上农产品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多,给农民创业增收带来了较大困难。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就是要动员全市农业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农民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关于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积极应对挑战,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创业意识和赶超意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按照统筹城乡就业和以创业促就业的原则,加大服务农民就业创业的工作力度,引导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创业致富热情,使全市农村创业活动蓬勃发展、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推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

2、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之举。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没有项目就没有创业条件,没有项目就没有后劲,没有项目就难以保持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好势头。去年以来,全市农业系统积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争取项目资金之多、推进项目力度之大、实施项目效益之好前所未有。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就是要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对农民就业创业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项目建设意识,不断提高抓项目建设的真功夫、硬本领;就是要建立和完善项目储备制度,创新思路,遴选出好的项目,精心包装,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超前谋划和申报争取更多项目投入,提高项目审批和建设效率,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尽快投产发挥效益;就是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民间资本投入,为推进农民创业就业、实现我市经济赶超进位、跨越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3、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是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不断转变干部作风的重要举措。机关效能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一方面,今年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的“创业服务年”活动是去年“机关效能年”活动的坚持与深化,而且目标任务更为繁重,工作内涵更为丰富,服务对象更为具体。另一方面,去年全市农业系统机关效能年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应看到,少数地方农业部门依然存在影响机关效能、阻碍农业创业的突出问题,如随意执法、执法不公,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以及少数同志依然存在工作消极、得过且过,甚至不按时上班、上班时间上网打游戏、炒股,门难进、脸难看、口气大,把创业者拒之门外的问题。因此,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应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从各个环节做到,从每个人体现,从各个单位兑现,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就是要进一步深化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弘扬创业创新精神,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创新载体,强化服务,加强监督,认真解决农民就业创业中最需要、最迫切的问题,多做服务农民创业的好事、推进项目建设的实事和解决影响效能问题的硬事,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推动我市农业系统机关效能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突出工作重点,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创业服务年活动

全市农业系统要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的要求,进一步激活农业创业主体,拓展创业空间,强化创业服务,努力在全市形成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中小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返乡农民工竞相创业、活力迸发的农业创业新格局。

1、培育“五支队伍”,激活农业创业主体。培育一大批有胆识、有作为的创业主体,是推进全市农民就业创业的关键所在。一是培育一支农业企业家创业队伍。龙头企业是农业创业的骨干力量。要以农业产业化“双十双百双千”工程为抓手,鼓励和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龙头企业进行“二次创业”,激励企业家的创业热情。通过收购、兼并、租赁、控股和承包等方式,壮大龙头企业的规模,提升龙头企业实力;通过开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完善合同、合作、股份合作等联结机制,提升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创业增收能力。要围绕“外来创业”,精心策划招商项目,拓展招商领域,创新招商方式,充分利用赣台、赣港、赣沪、赣粤四个平台,吸引一批国际国内一流加工企业的客商到投资兴业,使我市农业招商引资与农业创业互相促进、融合发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要培育一支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队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创业的引领者。要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财会人员培训,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充分发挥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注重合作社带头人的培育,支持开展标准化生产、建设小型冷藏库和“农超对接”,完善运行机制,推进规范化建设,做大做强一批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服务内容全、带动农户多、规范运作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带领农民创业,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种养专业户队伍。种养专业户是农业创业的示范者,具有敏锐的市场意识,较强的经营本领和农技推广应用能力。要通过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支持帮助种养专业户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种养殖技术水平,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帮助他们变小业为大业,实现更大发展。四是培育一支返乡农民工创业队伍。农民工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具有思想观念开放、经济思维活跃、专业技能较强的优势,是农业创业的主力军。虽然目前我市外出务工农民工人数已超过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的水平,但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仍是一项长期任务。要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落实优惠政策等措施,鼓励引导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就近就业,实现从“转移输出一人、致富一家”向“一人返乡创业、带动一方致富”的转变。五是培育一支农业创业指导员队伍。全面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加强对县乡农技推广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的培训,建立健全农技推广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队伍体系,提高服务指导农民创业的能力,为农民创业提供政策、技术和市场信息等指导服务。

2、紧扣“四个领域”,拓展农业创业空间。要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和农业农村服务业,拓宽农民创业途径,扩大农业就业容量。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具有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发挥农业资源优势的双重功效。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优势产区集中,重点发展稻谷精深加工、冷鲜猪肉、水禽加工、水产品加工、柑橘及供港蔬菜商品化处理等,提高农产品加工深度、产品档次和质量安全水平;鼓励发展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推广适合家庭手工加工的项目,促进农产品就地就近加工增值和产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二是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创业就业潜力,围绕粮食、水果、水产、生猪、水禽、茶叶、肉(奶)牛、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布局,大规模开展粮棉油高产创建活动,建设高标准粮田,建设标准化茶园、果园和蔬菜园,发展生态畜牧养殖小区,加快池塘标准化改造,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发展绿色(有机)食品,鼓励农村各类创业主体在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中创新业、建大业。三是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民就地创业和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可以变农业生产资源为农业资本,变生态环境资源为生态资本,可以使农民“足不出户就业创业、经营山水增收致富”。目前乡村旅游已呈现出“双轮驱动”的态势,农村人向往城市,城市人向往农村。各地要立足农业特色产业和乡村自然、生态和文化资源,联合旅游、工会、教育等部门,在全市创建一批优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园区,大力宣传农家乐典型,引导城市居民到农村休闲度假、消费。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收费低于政府采购标准的“农家乐”(现代农业示范园),优先列入政府会议采购定点,引导政府部门把小型会议放到农村去开,促进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四是鼓励发展农业农村服务业。加快发展农业农村服务业是扩大农业就业容量、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要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需要,大力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农业技术人才创办服务实体,积极开展良种良法推广、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跨区作业、沼气服务等生产性服务;利用国家加大对第二期农网改造、农村公路、汽车农机下乡、农村危房改造投入力度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农村运输业、农村建筑业;大力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运销大户,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增值,实现自主创业,服务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3、完善“六个平台”,强化农业创业服务。推动农民就业创业,必须建设服务发展的平台,为创业者提供广阔的创业空间、优惠的创业政策、完善的创业服务,让一切创业的要素集聚起来、活跃起来。一是完善政策服务平台。认真抓好中央和省委已出台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完善补贴办法,继续印发《2012年农业补贴政策明白卡》,发放到每户农民手中,推动政策宣传到户,充分调动农民创业积极性。同时,要深入研究农民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谋划和推动鼓励农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出台,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聚集,为农业创业提供强大推动力。二是完善项目扶持平台。把抓项目、扩投资作为推进农业创业的重要抓手和主推动力。围绕标准粮田、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种养业良种工程、动植物保护工程、农业技术推广,超前谋划和争取一批管长远、强基础的重大项目;要加快已开工项目的实施进度,加强项目管理,尽快投产发挥效益。在项目安排上,要打破所有制界限,只要符合申报条件,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千方百计增加对各类创业主体的资金投入,积极探索国家投资入股、农民土地入股、工商资本入股的股份制合作形式,用国家项目来撬动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实现资本大融合,充分发挥财政项目资金效益,力争使我市农业重大项目规模和资金总量有新突破。三是完善融资服务平台。加大对我市龙头企业贷款支持力度,积极支持和培育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在企业改制辅导、上市申报、并购重组、项目融资所需办理的各项审批方面,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加快企业上市进程。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扩大农户小额贷款投放。积极推进农业保险试点,完善试点方案,加大保费补贴力度,扩大覆盖面,提高创业者的抗风险能力。四是完善技术、信息服务平台。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全力推进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重点推广畜禽清洁生产、秸杆沼气、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厂化育秧、动植物疫病防治、畜禽清洁生产、超级稻示范、棉花高产栽培、果品采后处理及加工、稻-稻-薯栽培模式等十大技术。加强“三电合一”信息平台建设,完善“12316三农热线”功能,开通惠农短信服务平台,在农业信息网开设农业创业服务专栏,为创业者提供政策信息、技术信息、项目信息、农产品供求信息,开展农产品推介、项目招商、咨询投诉等服务。五是完善农产品促销平台。把农产品促销作为推进农业创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各级组织参与中国(南昌)绿色食品博览会暨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交易会、第六届省名优农产品(上海)展示展销会等“五个展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超对接”,实行农产品配送服务;开辟品牌农产品门户网站,拓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育1-2个特大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在广州、深圳、上海等沿海城市设立定点销售窗口,搭建市场销售平台。六是完善权益维护平台。农民创业最担心的是权益得不到保护。要扎实推进农业综合执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行行政许可网上审批,严厉打击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尊重和保障农民就业创业各项权利。要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决纠正侵占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行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推进土地流转规范化服务试点,健全农村土地仲裁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条例,开展对农民建房、农民专业合作社乱收费的专项治理,严厉查处加重农民负担的案件;充分利用农业信息网“局长信箱”、政风行风热线和效能监测点等渠道,认真受理、严肃查处损害创业者利益和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

4、大力开展全市农业系统创业服务“个十百千”活动。即在全市建设一个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树立十名“全市农业创业明星”、组织全市农业部门领导干部联系帮扶百家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培训千名农业创业能手。全市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以支持创业、服务创业为已任,既当农业创业的“引领者”,又当农业创业的“服务员”,从思想上、政策上、行动上全力以赴推进农业创业。一是建设一个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积极争取农业部和省厅支持,加快推进部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建设,开辟创业孵化基地。通过降低创业门槛,促进要素集聚,开展创业示范,解决创业者初始阶段的突出困难,吸引创业者进驻园区创业,把园区建设成扶持农业创业的载体、生产龙头企业的“工厂”、哺育龙头企业的摇篮。二是树立十名“全市农业创业明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开展“全市农业创业明星”评选活动,充分挖掘和推出农民身边的创业典型,集中宣传他们创业过程中的观念转变、曲折道路、成功经验和切身体会,充分发挥创业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农民创业提供成功案例和现实榜样,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三是组织全市农业部门领导干部联系帮扶百家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在继续完善“办事直通车”服务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推广全省“151”助农兴粮挂牌服务活动的经验,建立市、县农业部门领导干部联系帮扶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制度,定期走访,听取意见,谋划项目,产销衔接,开拓市场,为创业者保驾护航。四是培训千名农业创业能手。加强创业能力培训,创新阳光工程、农村致富能人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内容和模式,把培训资源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返乡农民工、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等各类创业主体倾斜,力争全年培训农业创业能手千人以上,提高农民创业就业能力。

5、深化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创优服务农业创业的政务环境。大力倡导服务之风,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机制,把握服务重点,努力建设服务型机关、争做服务型干部。大力倡导创新之风,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工作中敢于突破、敢负责任、敢于争取,努力建设创新型机关、争做创新型干部。大力倡导务实之风,强化为民意识,建立责任机制,努力建设务实型机关、争做务实型干部。大力倡导廉洁之风,带头遵纪守法,严守各项纪律,廉洁自律,努力建设廉洁型机关、争做廉洁型干部。

(三)坚持不懈,精心组织,确保创业服务年活动取得实效

创业服务年活动涉及面广、要求高,局机关各部门、局属各单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拾漏补缺,精心组织,把机关效能建设抓的更实更好,务求实效。

一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市农业系统创业服务年活动由市局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市局效能办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要建立市局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分管部门工作责任制,推动市局机关各部门和局属单位的创业服务。市局有关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要按照重点工作的任务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制定工作方案,抓好任务落实。各县(市、区)农业局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实施方案。要把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作为巩固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好形势的一项全局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把创业服务年活动落到实处。

二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井冈山报、电视台等市主要媒体和农业信息网等宣传载体,组织“全市农业创业明星”专题报告会,大力宣传促进农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宣传农业创业的先进典型,宣传农业部门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的新思路、新措施、新成效,让创业惠农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全省农村形成“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创大业”的浓厚氛围。

三要强化督查,注重实效。效能办要认真履行职责,创新督查方式,充分运用专项督查、明察暗访、受理效能投诉、发展环境监测等四种手段,发现并解决创业服务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工作不力的,要督促其及时纠正;对发现的问题,要责令其认真整改。通过深入细致的督查,确保创业服务年活动顺利推进。

农业创业培训范文篇10

一、工作目标和任务

1、农业大、中专“双证制”学历教育。一是积极配合市、县(市、区)农办做好大专涉农专业学历招生工作,配合浙江农林大学做好农业领军人才培养工作;二是完成农广校种、养和涉农专业学历招生1000名,确保完成800名。培养的重点对象是具有大专、高、初中文化,年龄在45岁以下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服务实体和农业产业组织的骨干,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种养大户,乡村干部、非农业专业回乡创业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等。

2、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计划完成1500名,确保完成1000名,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重点对象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年龄一般在55岁以下的农产品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骨干、农业种养大户,农村能源、农机操作与维修、植保、村级动物防疫等领域从业的职业型农民。通过从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到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的转变,来进一步实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重心的战略性转移。

3、农村实用人才(包括农业专业技能)培训。计划完成20000名,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2000名,农业专业技能培训8000名。培训的重点对象是种养能手、捕捞能手、加工能手、企业经营人才、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技能带动性人才、文体艺术人才,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种养大户,乡村干部、非农业专业回乡创业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等。

4、组织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一是市本级举办“农业大讲堂”宣传培训活动3-6期,培训农民10-15万以上人次;二是县(市、区)举办“农业专题”宣传培训活动20-30期,培训农民30-40万以上人次。

5、举办第二期回乡创业大学生创业指导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现代农业建设、农产品营销、合作社建设、农业品牌建设、农作制度创新、农业项目组织实施等课程。继续探索回乡创业大学生向农业创业领军人物(现代职业农民)转变的培养工作,通过双学历教育,提高他们农业专业知识水平,成为新一代职业农民。

二、工作要求和措施

1、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根据面临的形势和困难,我市农业部门及其培训机构必须提高对农民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定信心,解放思想,振奋精神,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做好培训工作的使命感。

2、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要继续加强对农民培训工作的领导,把农民培训工作列入全局工作之中,决不能视作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工作,分管领导对这项工作更应该倾注必要的精力,主动听取培训部门的工作汇报,共同研究培训工作;要努力争取,使现有职能、任务与机构、人员编制严重不适的状况得到改善。

3、深入调研,周密部署。深入调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和“两区”建设对农村实用人才、现代职业农民、大学生村官和大学生农业创业人才的需求,全面了解这些人员对教育培训内容的需求,实现农村农业发展需求与个人教育培训需求的对接,在此基础上制定好“十二五”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部署组织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