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特实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12:31:11

模特实训总结

模特实训总结范文篇1

履职情况

一、常规工作,长抓不懈,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1、学年度上学期,教务处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学习流动红旗评比办法,更好地调动了班级参与学习评比的积极性。

2、针对年轻教务主任任职时间短、缺乏经验的实际情况,要求他们定期汇报工作,以及时纠正工作偏差,帮助他们提高管理水平。

3、充分利用教研组长例会时间,总结工作,指导教研,规范管理,调动教研组长工作的热情,搞好教研组工作。

4、学年度上学期,学校成立了“教学督导室”,拟从课堂教学的监督与检查、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等方面强化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一学期的运作情况看,态势良好,效果明显,起到了应起的作用。

5、学年度上学期,学校建立了领导班子集体听课制度,在校内引起了较大震动,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6、坚持依法治教,坚持严格管理,教务处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到课后辅导、考试考查等各个方面对教学进行有效的监控,以期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

7、五爱校区,针对艺术专业教学管理存在的不足,本学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统一了教学管理模式、方法,细化了部分管理内容,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效果。

8、对高一年级新生在入校之初,由教务处进行一次“职业高中学生学习常规”教育,让高一新生明确学校的教学管理内容、办法及具体要求,为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做好必要的铺垫。

9、对外聘教师实行登记、课堂监督、效果评价等具体管理办法,保证学生受到教育质量不被降低。

二、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1、组织部分专业教师制定“各专业教学目标及考核办法”,让学生明确每一学期、每一学年的学习任务,明确专业技能考核标准、方法,清楚奋斗的方向及目标。计划本学期末,结束此项工作。

2、艺术专业在征求专家意见、任课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对模特、声乐、舞蹈、表演等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使艺术专业的教学工作更切近培养目标,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3、机场地勤专业依据就业岗位的知识技能要求,在征求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有关教授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完善了专业教学计划,调整了部分专业教学内容,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4、继续实施名师治教工程,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年11月份,国家一级编导李静波老师培养的学生王德枫参加在上海举办的“上海东方模特大赛”获得冠军,使我校的模特走向了世界。模特专业刘婵、李佳等7名学生年9月参加在大连举办的“年世界顶尖超级模特大赛”、“年上海时装周东方国际模特大赛”东北选拔赛中,获得七项大奖。

5、为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本学期学校组织了餐厅摆台、客服铺床、外语单词、外语演讲、外语书法、计算机汉字录入等项比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6、利用周五下午时间,对各专业的技术尖子进行强化训练,为学生提高专业水平创造有利条件。年4月我校烹饪学生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东方美食节烹饪比赛,7名参赛学生,有5名夺得金牌,2名夺得银牌。

7、我校学生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有二十余名学生获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8、在学校开展的“优化课堂教学,争当优秀教师”的活动中,我校的王巍老师、王爽老师、黄伟老师的示范课,获得了听课教师和有关领导的一致好评,促进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9、高三年级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在督导室广泛听课的基础上,开展了教学研讨活动,提高了高三授课质量。

三、重视教师培训,培养教学中坚

1、教务处根据我校青年教师比例较大的实际,依据省市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制定了学校教师培训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培训教师,以尽快地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2、btec教师积极参与市教研室组织的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工作,为探索职高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3、崔晓翠老师代表省参加全国职业高中外语教学竞赛获全国优秀课一等奖,不仅为外事服务学校赢得了一份光荣,而且为省及沈阳市也赢得了光荣。

4、李老师、杨老师、王老师三名教师参加沈阳市教师教学技能竞赛,获得优异成绩,其中王英老师被推荐到省里参赛,获得省级二等奖。

5、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学校在年暑假,选送四名青年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受到了青年教师的欢迎。

四、多样耕耘,多种收获

1、学校重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因为这是三产服务人员的一项基本素质,本学期在认真上好普通话课和加强平时训练的基础上,我校参加市语委办组织的普通话测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btec专业紧紧围绕学生通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一丝不苟地抓理论学习,抓专业实训,规范管理,注重实效,努力工作,赢得了btec英方专家的第四次好评。

3、我校高三年级部分学生参加普通高考和高职考试,又获佳绩。全校共有87名学生考入本科院校,141名学生考入专科院校,实现了他们的大学梦和人生理想。特别是艺术专业有些尖子生竟考入中戏、上戏等部级名牌院校,让家长大受感动。

4、我校烹饪专业四十余名学生参加市劳动局的技能考核,全体顺利通过。

5、作为全国启发式教学实验校,我校又一次被评为“全国启发式教学实验”先进单位。

述学与述廉

一、述学

1、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刊发的《职业技术教育》、《中小学学校管理》,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的《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北师大主办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等刊物为案头必备,及时从中获取养料。

2、积极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有关文章,撰写了几万字的读书笔记,收获很大。

3、本学期先后到长春、哈尔滨、黄山等地参加学分制的探讨与研究、职业高中外语教学研究等项培训,扩展了知识视野,增长了见识。

二、述廉

本人在学校主抓教学工作,工作中时时注重廉洁自律,遵守党纪国法,注意用严格要求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坚持把学校利益和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模特实训总结范文篇2

履职情况

一、常规工作,长抓不懈,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1、学年度上学期,教务处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学习流动红旗评比办法,更好地调动了班级参与学习评比的积极性。

2、针对年轻教务主任任职时间短、缺乏经验的实际情况,要求他们定期汇报工作,以及时纠正工作偏差,帮助他们提高管理水平。

3、充分利用教研组长例会时间,总结工作,指导教研,规范管理,调动教研组长工作的热情,搞好教研组工作。

4、学年度上学期,学校成立了“教学督导室”,拟从课堂教学的监督与检查、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等方面强化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一学期的运作情况看,态势良好,效果明显,起到了应起的作用。

5、学年度上学期,学校建立了领导班子集体听课制度,在校内引起了较大震动,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6、坚持依法治教,坚持严格管理,教务处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到课后辅导、考试考查等各个方面对教学进行有效的监控,以期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

7、五爱校区,针对艺术专业教学管理存在的不足,本学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统一了教学管理模式、方法,细化了部分管理内容,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效果。

8、对高一年级新生在入校之初,由教务处进行一次“职业高中学生学习常规”教育,让高一新生明确学校的教学管理内容、办法及具体要求,为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做好必要的铺垫。

9、对外聘教师实行登记、课堂监督、效果评价等具体管理办法,保证学生受到教育质量不被降低。

二、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1、组织部分专业教师制定“各专业教学目标及考核办法”,让学生明确每一学期、每一学年的学习任务,明确专业技能考核标准、方法,清楚奋斗的方向及目标。计划本学期末,结束此项工作。

2、艺术专业在征求专家意见、任课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对模特、声乐、舞蹈、表演等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使艺术专业的教学工作更切近培养目标,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3、机场地勤专业依据就业岗位的知识技能要求,在征求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有关教授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完善了专业教学计划,调整了部分专业教学内容,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4、继续实施名师治教工程,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年11月份,国家一级编导李静波老师培养的学生王德枫参加在上海举办的“上海东方模特大赛”获得冠军,使我校的模特走向了世界。模特专业刘婵、李佳等7名学生年9月参加在大连举办的“年世界顶尖超级模特大赛”、“年上海时装周东方国际模特大赛”东北选拔赛中,获得七项大奖。

5、为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本学期学校组织了餐厅摆台、客服铺床、外语单词、外语演讲、外语书法、计算机汉字录入等项比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6、利用周五下午时间,对各专业的技术尖子进行强化训练,为学生提高专业水平创造有利条件。年4月我校烹饪学生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东方美食节烹饪比赛,7名参赛学生,有5名夺得金牌,2名夺得银牌。

7、我校学生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有二十余名学生获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8、在学校开展的“优化课堂教学,争当优秀教师”的活动中,我校的王巍老师、王爽老师、黄伟老师的示范课,获得了听课教师和有关领导的一致好评,促进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9、高三年级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在督导室广泛听课的基础上,开展了教学研讨活动,提高了高三授课质量。

三、重视教师培训,培养教学中坚

1、教务处根据我校青年教师比例较大的实际,依据省市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制定了学校教师培训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培训教师,以尽快地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2、btec教师积极参与市教研室组织的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工作,为探索职高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3、崔晓翠老师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职业高中外语教学竞赛获全国优秀课一等奖,不仅为外事服务学校赢得了一份光荣,而且为辽宁省及沈阳市也赢得了光荣。

4、李明静、杨立新、王英三名教师参加沈阳市教师教学技能竞赛,获得优异成绩,其中王英老师被推荐到省里参赛,获得省级二等奖。

5、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学校在年暑假,选送四名青年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受到了青年教师的欢迎。

四、多样耕耘,多种收获

1、学校重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因为这是三产服务人员的一项基本素质,本学期在认真上好普通话课和加强平时训练的基础上,我校参加市语委办组织的普通话测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btec专业紧紧围绕学生通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一丝不苟地抓理论学习,抓专业实训,规范管理,注重实效,努力工作,赢得了btec英方专家的第四次好评。

3、我校高三年级部分学生参加普通高考和高职考试,又获佳绩。全校共有87名学生考入本科院校,141名学生考入专科院校,实现了他们的大学梦和人生理想。特别是艺术专业有些尖子生竟考入中戏、上戏等部级名牌院校,让家长大受感动。

4、我校烹饪专业四十余名学生参加市劳动局的技能考核,全体顺利通过。

5、作为全国启发式教学实验校,我校又一次被评为“全国启发式教学实验”先进单位。

述学与述廉

一、述学

1、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刊发的《职业技术教育》、《中小学学校管理》,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的《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北师大主办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等刊物为案头必备,及时从中获取养料。

2、积极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有关文章,撰写了几万字的读书笔记,收获很大。

3、本学期先后到长春、哈尔滨、黄山等地参加学分制的探讨与研究、职业高中外语教学研究等项培训,扩展了知识视野,增长了见识。

二、述廉

本人在学校主抓教学工作,工作中时时注重廉洁自律,遵守党纪国法,注意用严格要求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坚持把学校利益和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模特实训总结范文篇3

一、活动的基本情况:

1、活动规模:本次活动从月19日开始策划到4月2日正式举行,共有11级文秘两个班的新生参加,大概一百余人,是规模较小的展览活动。

2、时间安排:首先,由于之前误会了新生本周三进行校运会彩排,导致时间多次变动,幸好同学们准备充分,没有耽误工作。其次,由于本次活动新生们跟大队按流程走,导致了部分体验区空闲了一段时间。

3、地点选择:我们充分利用了3楼、5楼的平台和306、506、508的实训室。引导牌放得很到位,新生们上楼之后一目了然。

4、宣传工作:宣传工作做得到位是本次活动能够在众多同学中扩大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挂在5楼的手工制作的主题“我们一起走过”和红布分外显眼,新生们都说很醒目,好看。虽然这次活动参加的新生人数比较少,但是,我们充分利用了海报宣传、星语广播电视台和班长宣传,如果加上网络宣传等新兴的宣传方法效果会更好。

5、人手安排:工作人员的合理安排是本次活动能够按照计划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整场活动来看,工作人员都能站好自己的岗位,认真地对待工作,热情地接待新生,确保本次活动的圆满成功。

二、活动展区工作的优缺点:

①视频展区:收集了很多活动相片,准备充分,新生们看的时候都很专注安静。可惜背景音乐只有一首,比较单调。

②成果展示区:很别致地贴了一个心形照片墙,证书、奖牌、牌匾都收集得很全面,可是摆放得很紧凑,如果摆证书的桌子能大一点就更好了。

③化妆体验区:化妆体验区的座位座无虚席,连旁边的位置都站满了新生。11级的新生对此表示很感兴趣,但不愿意上台去尝试,09级蔡杏玲同学挺身而出,做人肉模特,随机应变,率先打响化妆第一炮。两位讲解员讲得很详细,现场气氛很活跃。

④摄影体验区:该体验区围观了很多新生,他们都表示很想尝试单反相机,并在拍摄过程中主动向师姐提问相关摄影的相关基本知识。可惜,器材少,只有两部相机,新生们不排队,一拥而上之后发现相机落在别人手里后都走了,而且没有工作人员维持秩序。

⑤礼仪体验区:当讲解员展示丁字步、站姿等小动作的时候,新生们在台下也会跟着做,可是女生都不太主动去尝试,反而男生比较大胆,愿意跟师姐们学习并演示坐姿、鞠躬等动作。

三、活动建议:

1、完善活动中的细节,就活动的各个环节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比如说各个展区之间,应该让新生自由选择观看,不要让新生一窝蜂的围在同一个展区而冷落了其他的展区。

2、开展活动之前,应先调动新生的参与积极性,鼓励新生多参与活动,不要只看不动。

3、加强沟通,展示期间,讲解员应该多与新生进行交流沟通工作,以示友好,增进彼此间的友谊。通过交流,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知道新生想要了解的知识。同样道理,也能使气氛更加活跃。

模特实训总结范文篇4

1存在的问题

1.1实训基地建设不够重视,实训模式缺少科学性、规范性

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方面还沿用其他传统学科的老教学方法,重视理论知识轻实践教学,或者有重实践这个意识但缺乏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方面能力的方法。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只能依靠模拟训练来进行实训、实践,而模拟训练的实训标准达不到理想效果,与实际应用和操作还有一定距离。理论课程内容缺乏应用性和创新性,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偏少。在旅游企业用人过程中,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表现出高分低能,好高骛远,实际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和独挡一面的能力,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实践课程安排有时流于形式,实训效果不明显。由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现在旅游管理专业和旅游企业单位的顶岗实习或预就业还处在初级阶段,作为学生的一门实践课程,学校把学生送到旅游企业,完成学生的实习任务,至于学生到了旅游企业是否较好地结合所学进行实习,把所学带到实践中,又把实践中的问题带回课堂继续学习,每个环节有没有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少;而旅游企业是否真的能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较好地学习及培养能力,还是只简单的在使用廉价劳动力?这些存在的问题使我们的实践基地不够完善,缺少科学规范性。如何建立规范成熟的实训基地模式,并进行有效科学的合作和实训管理是我们期待解决的问题

1.2把专业操作训练当作学生素质培养

现在旅游市场上需要的人才是接受国际先进服务理念,并能把服务意识融进熟练的操作中。而我们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却错把专业操作训练当作学生素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设置的课程如仪表仪容、公共关系、语言训练、客房服务、前厅服务、饭店服务、导游服务等大多是基础技能方面的训练,以为这样就能搞好学生素质培养。其实这只能说是学生的专业操作训练,而实训过程中素质培养从思想到内容都跟不上,学生在参加这些训练的过程中更多地感受到是单纯的重复劳动,这达不到让学生从教育理念上接受国际旅游的管理思想和服务规范,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适应当代社会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1.3学生创业创新培养有待加强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能会拥有一些带团机会,在服务技能和实际能力方面能得到一定锻炼,但学生对整体运作、旅游产品销售、管理经验方面缺乏实践。只能具体地根据安排来做一些事情,如果让其站在一定高度来做一个旅游产品还不行,在创业创新、独挡一面方面欠缺。

1.4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影响实训课质量的整体提高

目前许多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大部分从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直接从事高职教育,他们没有太多实践经历,对实践环节及实训中将遇到什么问题,如何处理无从下手。更谈不上指导学生较好地进行实训,较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了。很多教师还是按高中教学方法重知识传授,轻动手练习的模式来教授学生,或照本宣科,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较难适应工作需要和社会需求。

2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1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规范

高职高专学校领导及从事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必须从思想上意识到实训对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及将来学生步入社会的重要意义,同时要将之付诸行动,把实训基地建设规范起来。

2.1.1校内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都应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建设,尽可能的与实际情况零距离靠拢,如模拟导游实训,模拟客房,模拟前厅。同时运用计算机软件将模拟方法用于教学科研活动,模拟旅游企业的经营环境,供模拟参与者进行旅游企业经营决策,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教学训练方式。通过建立导游模拟实验室,主要模拟导游业务和旅行社业务现场训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综合实验室针对学生进行气质形象,美容美体、服装化妆、社交人际关系、礼貌礼仪等方面进行综合训练。专业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模拟防真的训练环境,适应行业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许多高职高专学校都有自己的产业部门,有的学校有高校招待所、专家楼、高校旅行社、餐厅等实体。把这些实体办成实习基地,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培养出独挡一面的就业能力。如让学生进入校招待所、专家楼、餐厅等让学生思考并实践如何经营与服务才能让顾客满意,才能提高经济效益,搞好经营;让学生参加旅行社的工作,甚至在老师的指导下直接由学生自己负责整个业务的运行,包括拉客源,做计划,安排行程,带团,处理善后事宜等工作。作为高校的实体既完成了实习任务,更好的协助学生就业、创业,又可在劳动力成本方面节约开支,只要认真研究,敢于探索,这样的方式会越来越多的走向成功。当然万事有利就有弊,难免会有不利的一面,如因学生实践能力不过关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这样就要求在学生上岗前做好相关培训和提醒工作,上岗时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或老师及时提醒和定时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真的出现什么差错向客人做好赔礼道歉工作,当事人作出检讨分析差错原因,及时总结经验并警示所有同学。

2.1.2校外

校外实训以顶岗为主,严格把好校外实训基地的关,选择专业性强、操作规范,行业中处于先进管理的旅游企业作为实训基地。与企业签定“合作办学协议”,坚持资源共享、产学双赢的原则,为学生提供顶岗实践的实习基地。具体操作可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一个稳定时间内如半年或一年内进行顶岗实习,另一部分留校学习,到期后可互换。这样总能保证企业有学生在岗,不影响企业的工作进程,学校正常安排学生的学习,把学生从实习中带来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也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真正与企业之间行成了“双赢”。

2.1.3旅游企业、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

高职高专学校可创造条件在校园内部举办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供需见面活动,为学生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也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为学生打开就业渠道及与外界联系打开了一道窗口。具体操作可在实训、就业办公室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组织安排供需见面活动,把学生按能力大小进行搭配,轮流进行:1.去社会上了解、收集、整理对口的用人单位信息;2.向单位发出邀请函或亲自到用人单位邀请;3.布置安排好见面会场;4.会后班级讨论,总结安排活动成败经验,写出总结。事实证明学生在这个实践活动中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有的在安排供需见面会的过程中就被企业相中到企业去预就业或就业。学校还应加强与地方旅游局的联系,及时了解旅游人才市场需求的最新动态,及时调整修改旅游专业实践计划,指导学生就业。与政府有关部门联合,把资格证书考试,全省导游大赛,旅游界的有影响的活动引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技能比赛,与旅游局合作,在学校设置国家导游员资格证书考点及考前培训,鼓励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早拿证、多拿证,早上岗、早就业;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演讲比赛、模特大赛、导游员大赛、歌舞比赛等,促进个性特长充分发展,提高职业能力。

2.2重视职业素质教育与国际旅游接轨

职业素质培养主要包括思想、理论、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现在的学生,虽然理论水平及特长爱好突出,但团队合作精神差,遇到困难缺少耐心和韧性。我们可在实训中加强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队合作、公关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提升应变能力和独挡一面的能力;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多学习国外先进管理和服务经验,更好的顺应中国旅游强国的大发展方向,与国际旅游管理接轨。具体的做法可多结合成功案例进行分析讲解,既生动又能让学生更好理解。组织学生分组到艰苦的农村开展“三下乡”活动,到贫困山区去“献爱心”,在校内组织一些象“烹饪大赛”这样的劳动光荣,勤动手脚的活动;到校外搞一些社会公益活动等。

模特实训总结范文篇5

履职情况

一、常规工作,长抓不懈,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1、学年度上学期,教务处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学习流动红旗评比办法,更好地调动了班级参与学习评比的积极性。

2、针对年轻教务主任任职时间短、缺乏经验的实际情况,要求他们定期汇报工作,以及时纠正工作偏差,帮助他们提高管理水平。

3、充分利用教研组长例会时间,总结工作,指导教研,规范管理,调动教研组长工作的热情,搞好教研组工作。

4、学年度上学期,学校成立了“教学督导室”,拟从课堂教学的监督与检查、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等方面强化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一学期的运作情况看,态势良好,效果明显,起到了应起的作用。

5、学年度上学期,学校建立了领导班子集体听课制度,在校内引起了较大震动,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6、坚持依法治教,坚持严格管理,教务处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到课后辅导、考试考查等各个方面对教学进行有效的监控,以期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

7、五爱校区,针对艺术专业教学管理存在的不足,本学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统一了教学管理模式、方法,细化了部分管理内容,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效果。

8、对高一年级新生在入校之初,由教务处进行一次“职业高中学生学习常规”教育,让高一新生明确学校的教学管理内容、办法及具体要求,为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做好必要的铺垫。

9、对外聘教师实行登记、课堂监督、效果评价等具体管理办法,保证学生受到教育质量不被降低。

二、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1、组织部分专业教师制定“各专业教学目标及考核办法”,让学生明确每一学期、每一学年的学习任务,明确专业技能考核标准、方法,清楚奋斗的方向及目标。计划本学期末,结束此项工作。

2、艺术专业在征求专家意见、任课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对模特、声乐、舞蹈、表演等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使艺术专业的教学工作更切近培养目标,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3、机场地勤专业依据就业岗位的知识技能要求,在征求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有关教授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完善了专业教学计划,调整了部分专业教学内容,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4、继续实施名师治教工程,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年11月份,国家一级编导李静波老师培养的学生王德枫参加在上海举办的“上海东方模特大赛”获得冠军,使我校的模特走向了世界。模特专业刘婵、李佳等7名学生年9月参加在大连举办的“年世界顶尖超级模特大赛”、“年上海时装周东方国际模特大赛”东北选拔赛中,获得七项大奖。

5、为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本学期学校组织了餐厅摆台、客服铺床、外语单词、外语演讲、外语书法、计算机汉字录入等项比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6、利用周五下午时间,对各专业的技术尖子进行强化训练,为学生提高专业水平创造有利条件。年4月我校烹饪学生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东方美食节烹饪比赛,7名参赛学生,有5名夺得金牌,2名夺得银牌。

7、我校学生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有二十余名学生获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8、在学校开展的“优化课堂教学,争当优秀教师”的活动中,我校的王巍老师、王爽老师、黄伟老师的示范课,获得了听课教师和有关领导的一致好评,促进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9、高三年级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在督导室广泛听课的基础上,开展了教学研讨活动,提高了高三授课质量。

三、重视教师培训,培养教学中坚

1、教务处根据我校青年教师比例较大的实际,依据省市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制定了学校教师培训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培训教师,以尽快地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2、btec教师积极参与市教研室组织的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工作,为探索职高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3、崔晓翠老师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职业高中外语教学竞赛获全国优秀课一等奖,不仅为外事服务学校赢得了一份光荣,而且为辽宁省及沈阳市也赢得了光荣。

4、李明静、杨立新、王英三名教师参加沈阳市教师教学技能竞赛,获得优异成绩,其中王英老师被推荐到省里参赛,获得省级二等奖。

5、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学校在年暑假,选送四名青年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受到了青年教师的欢迎。

四、多样耕耘,多种收获

1、学校重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因为这是三产服务人员的一项基本素质,本学期在认真上好普通话课和加强平时训练的基础上,我校参加市语委办组织的普通话测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btec专业紧紧围绕学生通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一丝不苟地抓理论学习,抓专业实训,规范管理,注重实效,努力工作,赢得了btec英方专家的第四次好评。

3、我校高三年级部分学生参加普通高考和高职考试,又获佳绩。全校共有87名学生考入本科院校,141名学生考入专科院校,实现了他们的大学梦和人生理想。特别是艺术专业有些尖子生竟考入中戏、上戏等部级名牌院校,让家长大受感动。

4、我校烹饪专业四十余名学生参加市劳动局的技能考核,全体顺利通过。

5、作为全国启发式教学实验校,我校又一次被评为“全国启发式教学实验”先进单位。

述学与述廉

一、述学

1、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刊发的《职业技术教育》、《中小学学校管理》,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的《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北师大主办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等刊物为案头必备,及时从中获取养料。

2、积极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有关文章,撰写了几万字的读书笔记,收获很大。

3、本学期先后到长春、哈尔滨、黄山等地参加学分制的探讨与研究、职业高中外语教学研究等项培训,扩展了知识视野,增长了见识。

二、述廉

本人在学校主抓教学工作,工作中时时注重廉洁自律,遵守党纪国法,注意用严格要求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坚持把学校利益和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不足与反思

模特实训总结范文篇6

一、服装表演专业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和新的消费观念的影响,人们的穿着方式逐渐从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向注重形式美感转变。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场合都需要以不同形象的服装来实现个人的角色转换,人们的衣着仪态甚至成为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一个人对于生命的态度的衡量因素。服装设计作为当下中国较有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各种服装及相关行业群体在良性的大环境中寻找企业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突破。因此,服装行业在发展扩张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服装相关专业的人才资源,这也成为国内各高等院校顺应时展及社会需求从而加强服装设计专业建设和培养服装设计人才的直接原因。服装表演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国内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纺织工业发达的上海。进入90年代,以1989年苏州丝绸工学院工艺美术系(现苏州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为代表的一些高等院校纷纷开始设立服装表演专业。如今,全国开设有服装表演本科专业的高校已经有90多所,不断为服装设计行业及相关行业提供服装表演、服装表演策划、服装表演教学、服装会组织编导、时尚机构演职员等各种相关人才,使服装表演这项活动开始渗透到高层次的社会舞台。一场优秀的服装会不仅可以倡导一种服饰理念、传达服饰的流行趋势,还可以带动服装行业、广告、媒介等周边产业的发展,扩大商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可以说,服装会是企业设计力量以及企业综合水平的一次完美展示。因此,它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那么,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服装汇报表演活动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呢?目前,全国有近百所高等院校已开设服装设计及服装设计表演专业,而在每年的毕业季,各院校都会根据自己的教学及经费实力因地制宜地举办规模不等的服装汇报表演。通过策划人员的编排导演、模特人员的精彩演绎及舞美灯光的融合呼应将设计者倾力设计、亲手制作的设计作品以一种动态、绚丽多姿的艺术形式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充分展示了在校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果,体现了年轻设计师的敏锐触觉及创作理念,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如北京服装学院、东南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大规模的服装会已经成为高校服装设计师生每年关注的教学成果,并汇报给业内人士。

二、服装设计表演对服装教学的意义

(一)对设计者的意义——体现学生的创造水平,促进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感及成就感

服装是一种流动的艺术,舞台秀场的表演是对服装设计效果与最终魅力的一场展示,一场成功的服装表演能最大程度地体现设计师所要表达的理念及情感。而高校服装表演作为校级的学术汇报活动,能够将服装、服装模特表演、化妆、造型、音乐灯光和舞美等所有视觉艺术融合于一体,将设计师对大自然、对生活以及对生命的感悟通过精心的设计、选材进行恰到好处的裁剪和制作,让模特在T形台伴随音乐有节奏地进行表演,从而展示其创造的主题和设计师所传达的理念。学生将设计的作品通过服装汇报表演的形式展现在T台上的过程,是有积极意义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开发创作才华、激发创新精神的过程。在创作期间,学生一般会比平时做作业更仔细、更投入、更有积极性。因为,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通过专题研究、市场调研等形式,大量收集专业资料与时尚资讯,无形中积累了更多专业知识,从而拓宽了自己的专业视野,提高了审美眼光,强化了专业技能。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受益匪浅,也体现了他们的个人价值及成就感。

(二)对专业建设的意义——激发师生创作热情,促进校园文化传播

作为一名服装汇报表演策划,通过多次的舞台表演及策划经验,笔者深刻体会到服装汇报表演活动不仅能够让师生及观众直观感受到设计师的作品成果,同时也能激励学生参加服装设计类大赛,是师生间的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型教学方式。可以感染师生创作热情,促进校园文化活动的传播。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服装表演活动在校园是一件具有较强吸引力、带动力和宣传意义的活动,可以充分感染专业师生的创作热情和激发师生的创作思维。这不仅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实践环节,同样也对学校、学院的专业教学水平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促进作用,更加有利于学校、学院的专业学科建设。

(三)对院校方的意义——汇报教与学的实践成果,促进学术水平交流

目前,国内外开设服装设计专业的院校众多,服装专业的汇报表演活动会通过文字、图片及视频等方式广泛传播,面向社会公开汇报院校教学实践的成果。这促进了高校学术水平的交流,展现院校方教学实力,促进院校间的共同进步。在无形中,将服装汇报展打造成服装教学的交流平台,不仅提高了院校的知名度,也增强了院校的竞争实力。

高校服装表演作为校级的学术汇报活动,能够将服装、服装模特表演、化妆、造型、音乐灯光和舞美等所有视觉艺术融合于一体,表现年轻设计师的创作水平及理念,对于学生、教师、专业、学院、学校、行业多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学生通过作品汇报,深入了解并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审美意识及表达能力。在策划活动的调度过程中,也更加锻炼了他们的协调能力及处事能力,作为教学实践活动,它能合理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师生的业务技能水平。因此,服装汇报表演的意义是深远的,在今后的服装专业工作中,学院应该更加注重专业培养中这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从而培养出更多更优秀、更好地与服装行业相适用的专业人才。

本文作者:卢苌听吴薇工作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第二篇

一、目前各类服装设计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赛规则不够全面和科学

由于大多数服装设计大赛采用纸质效果图进行初评,以服装成品进行终评,如此使得大多数初评入围的参赛者将参赛稿委托给各类服装工作室进行制作,对于完成成品之前的结构设计和工艺制作几乎一无所知,此类参赛者即使在终评时获奖了,也很难胜任未来的服装设计工作。因此,在大赛规则的设置上应增加可以反映参赛者服装结构与工艺制作技能的环节,如“绮丽杯”中国服装设计新人奖和“CO-COON”中国国际女装设计大奖赛现已迈出了这一步,在初评与终评之间设置复评,以参赛者现场立体裁剪的形式考察参赛者的实际动手能力。这种规则设置给参赛者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即现场的实践能力亦是考察的内容。这两项大赛虽然迈出了这一步,但其复评阶段所占的分值较低,应提高复评的重要性,并且丰富复评的内容,多方面考察参赛者的服装技能基础,如此便可改变参赛者以效果图决定一切的观念。这一观念已经误导了许多高校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即以纯粹的服装设计稿绘画训练作为服装教学的唯一途径,忽视了结构、工艺及面料的融合性设计,这也是导致近三年来许多获奖者被市场淘汰的一个重要原因。有调查显示,中国高等服装院校培养的学生中,最终能成为职业设计师的人数比例不到10%。因此,必须扭转国内目前的服装设计教学模式,由行业设计师协会组织的各类大赛科学的规则设置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多数大赛的评判标准不够清晰

许多大赛的获奖作品在结构、细节元素及颜色应用上存在着很高的相似度。在近三年的各类大赛获奖作品中,建筑风格的结构设计几乎达到泛滥的地步,许多的“创意”细节设计在改变一种面料或颜色的情况下就能够入围甚至获奖。而对于获奖作品的颜色应用上,不变的“黑”、“白”、“灰”定律令评委们都觉得尴尬,这种大赛氛围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学生的设计思维方向的,设计的习惯遵循固定的模式,大大打击了学生追求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扭曲了他们对于“创意”的理解,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为此,必须对重创意或重成衣的设计风格有明确的区分,防止获奖作品在风格上模糊不清;对于服装的大类市场定位要有明确的规定,避免用同一休闲女装的设计稿入围多个服装大赛;对于服装的季节性要有清晰的介定,以免在冬季举办的终评成衣秀上出现各种季节的服装。

(三)赞助方与参赛者之间的互动利益没有被充分挖掘

服装大赛的三个主体分别是赞助方、行业协会及参赛者。从赞助方的角度看,大赛吸引了各种相关媒体的关注,有利于提高赞助企业和品牌的知名度,这是其赞助大赛的最直接因素。对于行业协会来说,组织服装设计大赛有利于挖掘有才华的年轻设计师,促进行业发展的后续性,为行业储备新鲜的血液。从参赛者的角度考虑,一个权威的大赛可为其带来多方面的利益,如丰厚的奖金及在行业内崭露头角,这对于高校服装专业的学生或年轻设计师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然而,有许多大赛的举办层次和参赛作品量都每况愈下,许多地方性设计师协会组织的大赛在举办两三年之后就消失了。可见大赛中三方主体的利益没被充分地挖掘,没有通过大赛的举办使各方的利益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许多大赛的获奖者并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或因用人单位对其期望过高而缺乏包容度,在短时间内因不适应市场而被淘汰掉,参赛者未因参赛而进入理想的职业设计师的状态,极大地打击了参赛者的积极性,大赛的发展呈现下滑的趋势。许多大赛的定位不明确,终评的成品效果不理想,未能达到预期的媒体宣传效果,致使赞助方的参与积极性大受打击,这也是许多大赛犹如昙花一现的直接原因。

二、服装设计大赛应遵循市场服务原则

从就业角度看,参赛者所获奖项的高低与实际的市场价值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是取决于其综合的实践能力和市场意识。但在他们这种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服装设计大赛所树立的市场标杆却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服装设计是一门实用性的艺术,在最大程度追求创意的同时不能脱离服装最基本的市场性,在有适应人群欣赏的同时,也应有着相对应的人群愿意进行实验性的消费尝试。追求创意风格的大赛不应鼓励纯粹的视觉创意,而默许参赛者应用一些与服装的服用性能完全相悖的材料作为其主要的创意点,会误导参赛者的思维。对参赛作品有明确市场定位的大赛应扩大创意认可的范围,此类大赛不能以适应目前的即定市场为唯一评判标准,在单件服装成品因创意式层次过于丰富而不能成为直接的商品时,应以服装的局部设计元素是否符合即定市场或潜在市场的需求,来审视参赛作品的创意价值。设计思维的开发要从学习优秀的设计作品开始,学习如何发现和辨别优秀的作品,并且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有创意的改动,再到变成自己的独特设计。纵观所有大赛的获奖作品,属于绝对原创作品的少之又少,很多获奖作品都能在同项大赛的上界获奖作品或某些大师的时装作品上找到影子,而这种借鉴性的设计除了服装设计大赛外,即使是国际知名大师们也经常互相借鉴,所以很难要求年轻的参赛者们设计出绝对原创且又符合市场趋势的作品。区分抄袭与借鉴,要看参赛作品中原创性的设计所占的比例是否高于借鉴的比例,借鉴是简单的借鉴还是再创作。更重要的是,作品的整体效果要明显优于借鉴的作品或比其更适应最新的时尚趋势。因此,对于纯粹的抄袭要明确制止,而对于借鉴性的创作要给予肯定和提倡,如此可提高参赛者学习的有效性,通过比赛直接、快速地提高设计的判断意识,避免因追求纯粹的原创而脱离服装的市场性。

本文作者:肖立志工作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第三篇

一、服装设计专业英语教学现状透视

(一)学生对英语没有浓厚的兴趣

从学生方面的情况来看,服装设计专业属于艺术类招生,学生的英语基础及应用能力普遍偏低。从中学开始对英语的不够重视一直延续到大学里英语的学习中来,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应付了事,不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因此,往往英语课程结束以后,学生的英语能力仍不太见长。

(二)服装设计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从高职院校的情况来看,许多院校服装专业的英语课程与其它专业一样,同属于大学英语课程,课程教材主要是采用如《新编实用英语》、《新起点大学英语》、《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教程》、《新视野英语》、《希望英语》等国家统编教材,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考试也多以考查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为主。有的院校开设了服装的专业英语课程,采用的教材主要有:《实用服装专业外语》(郑如伶,1998)、《服装英语》(张莉、彭益生,1997)、《服装英语(第二版)》(吕逸华,2000)、《服装基础英语:中级版(第二版)》(田守华、黄骏,1991)、《服装英语实用教材》(张宏仁、张小良、谭雄辉,2000),而这些教材都有些陈旧,致使专业英语课程内容的陈旧落伍。结果,由于师资、教材、教具等的限制,专业英语的教学没有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也发展成了趋向大学英语教学的语言学习。这样的英语教学实际等于中学英语教育的一种延续,学生本身积极性不高,加之大学英语课程课时也偏少,最后学生通过一两年的英语学习,进入先进的生产企业后发现,自身非常缺乏用英语进行日常工作交流的能力。

(三)专业的服装英语师资缺乏

目前来看,从事服装设计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大多是英语教师,这些教师在语言教学上完全能胜任,但是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上就有所欠缺。因为普通的英语教师对服装专业不太熟悉,无法紧跟时代潮流,缺乏专业的敏感性。优秀的服装专业人才,是在一定的普通英语基础上,在服装跟单、服装加工、服装贸易的氛围中锻炼出来的,而这样的人才很少成为服装专业的英语教师,给学生作全面又实际的指导。

二、服装设计专业英语教学的紧迫性

从以上对服装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来看,服装专业英语教学陷入了一个困境。专业英语教学究竟需不需要开展?对学生会起到什么样的有效作用?尤其对于非遗学院的学生们来说,英语的学习有必要性吗?

(一)社会的需求

中国加入WTO以后,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全球化的背景下,服装行业面临着激烈的全球化竞争。长期以来,由于廉价的劳动力,中国成为“服装品牌的世界工厂”,这是中国服装业的优势,在保持这个优势的同时,业内人士正为着自创国际品牌而努力着,中国服装业逐渐由被动走向主动,致力于本土产品的国际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将本土产品推向全世界。而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拥有国际化的服装专业人才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些人才的英语水平就显得格外重要。(二)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在这样的全球化形势和行业背景下,服装企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每年都上涨。最受企业欢迎的人才是能够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也就是说,他们既要有扎实的服装专业功底,了解国际潮流、充满创意设计、精于服装制造,又要能够熟练的进行英语对话、通晓WTO规则,具有扎实的专业外贸知识,能够为企业争取到更多的外贸定单。因此,结合社会的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可以看出,服装设计的专业英语教学是非常有必要和急需的,那么,怎样的英语教学才能够行之有效呢?三、服装设计专业英语教学的改进(一)听说训练为主唤醒学生的英语兴趣要想取得有效的教学成果,首先必须要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那么接着采取的各种教学方法才能得以实施。首先,要向学生分析服装行业中掌握英语这门工具的重要性以及英语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怎么为他们服务,会怎么帮助他们的专业上升到更高的层次。这样,能够在教学之前使学生对大学英语这门课程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其次,要改变学生长期所接受的以读写为主的“哑巴英语”的学习模式,真正让英语成为一门有用的工具,也就是说要强化听说能力。由于服装专业的学生入学时英语成绩普遍比较低,基础比较差,因此在第一年的英语课程中应当着重加强学生的英语基础。从最基本的英语语音入手,纠正学生长期存在的中式英语口音,能够听辨出正确的发音,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给学生听基本的日常对话,如打招呼、问路、看病,一直到办公室的职场英语对话,并且在听懂的基础上让学生模拟各种生活场景进行分组对话。从听说延伸到相关的读写,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日常的3000-4000英语词汇,能够进行简单的英语阅读及应用文写作,为以后专业英语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形式多样的专业英语学习

经过一年英语基础的巩固与加强后,学生们就应该进入服装设计专业英语的学习。服装设计本身是一门动手性强并且需要创新的专业,因此专业英语的学习也应该生动、活泼。关于服装的专业词汇繁多,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按字母表逐字记忆再听写的话,会发现效果不佳,尽管一时能够记住但很快就会遗忘。因此,专业英语的学习必须与专业密切相结合并且教学形式要多种多样才能奏效。教材的选择可以综合现有的各种服装英语教材,加入更符合本院学生的内容进行自编。服装专业英语的课程应该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FabricsandApparel(纺织与服装),在这一部分包含纺织品、服装及时装流行趋势等内容;第二部分主要是ApparelForeignTradeProcess(服装外贸流程),内容包括业务关系的建立、订单与合同签订、出样及质保等。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主要进行第一部分的学习。其中,纺织品材料的介绍讲解中,可以要求每个同学用不同的材料如:棉、毛、丝、麻和其他常见化学纤维等做一个自己的小样本,贴上每种材料的英文标签来记忆这些专业术语,久而久之,学生一摸到某种材料就能准确的报出其英文名称。服装学习板块,可采用大量鲜明的图片向学生们讲解各种服装不同部位的英语称谓,图文并茂将使学生们形象思维与文字思维相结合,印象更加深刻。同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各种服装,如童装、女装、男装等,加上配饰,再将自己的作品在班上向同学们展示,用英语讲解自己设计的款式、用料、风格等等,在进一步熟悉各种专业词汇的同时也加强了专业的锻炼。在介绍时装流行趋势时,学生了解了各国际品牌的英文标识后,也可让学生们自己设计一个服装品牌,中英文皆可,如果是中文的品牌就将其英文名称也设计出来。例如,有一个学生设计了一个中文服装品牌——“美丽加分”,在思考了一段时间后,他配上了它的英文“BeautyPlus”,这样的一个结果是学生筛选了很多的英文单词,查阅了许多类似的英文品牌而得出的。与此同时,在期末的考核中,除了笔试以外,可以让学生做期末设计展示。在班上举办一场人人参与的国际时装秀,让学生们穿上自己设计的时装走秀,同时同学们相互用英语讲解所展示的服装的材料、风格、配饰、适用人群等等,配以相宜的音乐,将会是一场非常愉悦的期末考核。而在英语课程的最后一学期就要进入服装外贸流程的学习,学生们将学习到外贸过程中所要使用到的口语,如何用英语与客户进行业务交流,如何下定单,合同中所需要用到的书面英语,以及验货所使用的评语等等。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们分成小组来模拟整个的外贸流程,熟练地掌握每个环节的英语用语。当然,外贸的学习最为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们参与到真正的外贸活动中来,到工厂、企业中去与外商交流,去企业实习如何读懂英文说明书,指导工人的实际操作,如何与外商在网络或实际情境中洽谈,促成外贸定单。当然,英语教师如果也能够与学生一起到外贸活动中去锻炼、学习,对专业英语的教学也将是非常有利的。

(三)专业英语学习中的文化拓展

对于非遗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们来说,服装专业英语的学习应该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内容——非遗文化的发扬。例如,目前来说,羌族服饰的设计是学院的一大文化特色,学生们在非遗节等各重大场合都曾展示过各式各样的羌族服装、美轮美奂的羌族银饰、精致华丽的羌族刺绣等等。而透过这些作品,向世界展示的是一种民族文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如果这些作品的中文名称配上英文翻译,学生们能够熟练地用英语向外界介绍这其中的文化内涵,那么非遗文化将得到更好的宣传和保护。学生们可以学习中英文资料的羌族文化,从中了解各种描述羌族的英语词汇和表达,并能进行读写;然后分小组用英语作Presentation,在英语介绍的过程中配以组员设计的羌族元素服饰展示,整个活动的完成,结合了学生的英语认读、听说能力与设计专业的动手及创意。这样的方法可以继续扩展到其他文化的学习当中,学生们研习某种文化,如绵竹年画,再用英语结合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学生们对文化的了解更透彻、全面,也更有利于文化的发扬。

四、结论

总而言之,从教学现状和社会及学生本身需求来看,非遗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的英语教学亟需有所改进。针对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对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进行改革,让学生在三年的大学生涯中能有两年持续的英语学习。在第一年的学习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重过级而轻能力”英语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从而为第二年开设的服装设计专业英语打好基础;在专业英语学习中,教师应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术语与表达的同时又能充分发挥本专业的设计特长,同时在学习中加入文化拓展的内容,让学生们将语言、文化与专业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保护和发扬非遗文化。

本文作者:毛英工作单位: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第四篇

一、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现行教学模式

1.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现代服装设计教学管理思想的需要。多数高职院校课程结构长期以来都是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三段组合而成。课程门类设置偏多,造成诸多教学内容重复交叉,一方面教学投入较大,另一方面无形之中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分散了学生的学习精力,教学效率较低。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课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实践教学大多以验证性实训为主,服从于专业理论课的教学。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设置比失调,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而高职院校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摆脱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实践经验缺乏和其他客观原因,偏重理论教学,轻实践在许多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都存在这问题。致使学生可持续上升空间减弱。使得学生毕业达不到职业岗位标准的专业技能要求,就业后还需进行适应性的在培训,造成人力、物力的二次浪费。如部分学校的服装制版课程,在大一到大二均有安排,但大多在教学中理论直接从课本拷贝到纸张上。制版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包括对人体结构的理解,对尺寸、部位的精确把握等,都需要丰富的经验,学生唯有动手,在服装生产实践过程中,并与服装制作工艺结合学习此课程,才可能取得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可是教学大纲并没有考虑这一点,没有把该课程与服装生产制作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统筹安排。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能把握制版的原理,不明白哪种衣服设计的是什么版本的是用什么布做的效果,不知道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因此,对教学的过程的顺序,时间间隔的设定是否合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在服装相关课程的的设置上必须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获得实用技能接受能力。2.教学内容滞后于流行元素。服装设计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还是一个紧密结合流行元素的事物,时下时尚流行元素将在很大程度上对服装教学内容产生影响。因此,服装设计教学内容应根据服装流行趋势的变化而相应做出调整。大多数教师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阅历,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扎实,但随着教学时间的增长,往往忽视了把握最新流行趋势的动态设计,对一些流行元素与课程教学相结合显得力不从心。如服饰配件课程,许多教师感到较难把握,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市场上的新型材料的不断涌现,但由于信息的途径,关注等原因,不能把握力度,从而难以行之有效的教受学生,甚至还可能面临不能回答学生提问的尴尬处境。同时,缺乏对服装流行元素的理解,造成脱节的教学内容与当前服装流行元素不协调。此外,由于缺乏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也是导致脱节的教学内容的原因之一。因此学校需要了解生产企业,要求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的需求一致。这样在毕业生就业的企业就能很快适应岗位技能要求,我们在这方面学校已经做出了强有力的尝试。3.实践教学评估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正积极探索一套以能力为中心能体现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特色的考核体系,对师生教与学全面评估。虽有学生问卷调查,评估,匿名调查等形式,评估问卷往往调查课堂纪律、课堂气氛等问题,性质模糊,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意见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不是为服装设计专业的特点设置的问题。对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形成系统化、完整性的客观公正的评估和反馈平台,从而难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提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考核目前主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并重,以能力考核为主,能力考核在整体课程中的比重不低于百分之五十,多数高职院校唯一关心的是就业率统计数据指标的高低而缺乏对学生从事相关工作的统计数据,以及选择其他工作原因分析。从而难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进。近几年各高职院校引进麦克斯人才培养质量报告,通过对报告的分析,对改进教学管理、专业建设、招生就业、学生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对服装设计专业目前的市场需求分析

1.目前我们可以看到,市场不仅需要服装设计师掌握更全面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实践技能经验,以及对当前的社会流行服装发展趋势有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即有预测服装市场流行因素能力的人才。其次是市场需要的是理解服装设计师的业务环节,包括市场调研,产品定位,设计过程中的面料,款式独特把握,以及市场营销类。因此,对于服装培训和人才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不是闭门造车,教授学习服装设计,应鼓励教授理论和实践结合,从目前的市场需求分析,从最新的流行趋势调研教给学生理论和实践结合,对学生全方位培养。参与实践工作,使学生能利用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内容,充分利用到从事的服装设计工作中去。调查表明,近年来,随着私营,民营经济,企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和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飞速发展投入使用。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设备和技术升级是服装行业大势所趋,对于服装的技术人才实际需求也比较多。服装设计和技术工作,主要面向专业的服装设计,服装加工,服装结构图,结构设计,质量检验,服装样板推档服装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和其他类型的工作,而中职阶段教育的人才,如缝纫,排料,裁剪,整烫,质量控制,设备维护和维修工作的需求最大。2.根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确定就业岗位。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针对专业的工作如下:①服装制衣工人,②服装打板师,③切割师,④原型师,跟单员⑤,⑥质检员,⑦成本核算员⑧直线经理,⑨其他专业职位。中级技能培训从事技能型人才的现代时尚的设计,生产和管理。根据工作要求,各项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分解,确定专业培养规格如下:①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团队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②③采用时尚的设计和技术,合理选用服装设备,服装加工能力相关联的元素,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③CAD图纸(设计,制图,建模,自动编程),定制服装,服饰的生产工人,制衣设备操作(平缝机,包缝机,锁眼钉扣机,烫平机)和其他技能。④编制、识读服装文件技能。⑤服装电气设备安全维修知识与技能,并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

三、服装设计专业探讨如何改进教学实践

1.按服装教学特色加大专业设备的投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学校要提高校园网的运行质量,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要充分运用学校资源,建立专业教室,把原先分离的讲课与实训融合一体,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对专业课程进行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如《制版与推版》课程就在制版实训室上课,《工艺基础》就在工艺实训室上课。2.加强服装设计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以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渠道是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培训、进修。而建立一支既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又有较强专业技能“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落实能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关键。这一方面多数院校均以达成共识,如推荐教师进修,下企业挂职锻炼,培训教师,提高师资水平,学校可以积极广泛的从企业聘请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或实训指导老师,充实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3.改革教育方法,变"填鸭式”的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有常法,教无定法.”学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手段,运用教与学,老师与学生在每堂课中采取角色互换,互动的教学方法,既增强了教师的课程意识,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我要学”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发展和学习氛围,老师在课程结束后布置思考题以及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独立完成实践环节练习,并能在课后通过查阅资料、实践练习领会新课内容,学习质量明显得到了提高。4.运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手段。改变过去闭门造车现象,服装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商品,闭门造车是不能设计出符合市场的好作品,在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计划,改革了以住专业教学仅为教室—宿舍两点一线的教学状态,有目的地带领学生进入市场进行调研,为自己的设计找准位置,进入各大图书馆查阅大量资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自信心。5.保持教学内容的及时性和新颖性。由于服装设计教学内容的时段性与流行趋势的快速变化有一定的时间差,故必须与当前服装流行趋势密切关注,以实现其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基本素养以确保他们的理论基础与时俱进,要随时关注服饰的流行元素、流行信息。以便及时更新课程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及时性。6.挖掘民族的元素为现代服装教学服务。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有着自己的服装文化特征,改革教学计划与内容,可以增设民族服饰采风课程,以提高和扩展学生的视野,了解各个民族的服饰美。既在专业学习上挖掘了民族文化精华,又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深情意切的感受到祖国服饰的博大精深。7.改变作业、考试的方法。考试方式的改革,不仅是对教学成果的检验,同时起到了平时课堂教学所难以达到的效果。传统的考试方法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学生死记硬背的多,消化吸收的少,缺乏应有的创新能力。通过前面多项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首先改变试卷定成绩的单一测评方法,突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体现,所以,学生成绩从作业、考勤、和考核三个方面进行测评。成绩评定的改革,较好地约束了学生旷课或迟到现象,为形成好的学风打下基础,对平时作业按比例计入总成绩,使学生能对每一次设计练习做到较高的重视并认真完成,为开拓学生创新力起到了重要作用,而闭卷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是对教学质量的一种反馈。我们觉得在评价学生的能力时,最主要还是要看其应用知识的能力。8.积极探索个性化教育,拓展自我发展空间。专业教学树立“不求人人成家,但求人人成才”的观念,充分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与特长,扬长避短,因材施教,使不同素质的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空间,把共性培养目标与个性发展目标培养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总之,服装设计专业作为一个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按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科学合理的实施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事服装专业实际工作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竞争意识、创业与创新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意识品质、心理承压能力与合作精神。通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通过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使我校服装专业在职业教育改革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服装专业人才提供一个可鉴之路。

本文作者:金智鹏工作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

1在课堂的教学中以具体的实物作为设计元素

服装设计的教学很难用统一的规律模式去约束,如果将服装设计的教学过于规范和呆板地表现出来,那设计专业的学生会失去最宝贵的原创能力和创新意识,流于表面的灌输本身就是一种肤浅,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只会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而不会去发挥自己更多的想像力,所以很难把学生的潜意识和能量发挥出来。如果要做到这点,只能是将课堂教师的角色作转换,将教授者转变为引导者,留给学生无限的想像空间。在课堂的授课中选择一个实物作为设计元素,这个实物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选中一个实物后我们要对其选中实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作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我们才能将其更生动地溶入到服装设计中。在前期的分析过程中,让学生完全放纵自己的想像力和感觉,以所有的思绪去触碰和感受这个实物的各个方面、各个角度,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单纯的具像意义。然而,以具体实物为设计元素最怕的就是学生将形体原封不动地照搬,当然,设计的结果是自由的,学生有权力去选择认为正确的思路表现形式。这个结果取决于学生对自己的观念和对服装的理解,让学生充分地发挥想像力并不意味着要在当下做出多好的成绩和造型,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恰到好处地表现服饰美并不脱离市场的设计才是最难把握的,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到趣味性,也是我们希望学生达到的最佳创作状态,这样的一个状态会让学生体会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2将面料与服装设计造型巧妙地结合

在学生设计的过程中,最难的是怎么将面料与服装设计造型相结合,什么样的面料适合什么样的造型,什么样的造型采用什么样的面料才能更好地表达,很多时候学生只能是很盲目地选择一种面料生搬硬套到服装设计造型上,这样出现的结果是很多前期效果图画的不错的学生最后出来的成衣总是跟效果图相差十万八千里。在这个过程中,会将面料再创与服装造型设计同步进行,在进行服装造型设计的同时,对面料的质感和原有肌理表现进行探索,充分利用大自然中的各种材料和物质,再通过各种加工手法对面料进行再创,如:机织、针织、绣花、珠绣、磨毛等处理,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服装材料传统的表现中摆脱出来,能够丰富学生的表现素材并可以感受各种变化的惊喜带来的愉悦。通过各种工艺手法来实现各种线迹方式和线状立体造型,在设计的过程中,让学生利用各种面料做各种尝试,如线条拼接、斜纱条装饰、打褶、针织纹样等等,在试验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新的灵感发现,同时让自己的设计作品更有说服力。设计的灵魂是面料,面料的成分决定着设计效果和舒适程度。作为今后从事设计行业的学生来说,这是最起码要考虑的问题。

3.创作初期的效果图变化

在学生创作的初期,我们都不会给学生任何外力约束,强硬地要求学生应该这样或应该那样,因为在设计的过程中没有什么应该与不应该,当学生的思维完全打开呈现出各种想法后再以挑剔的眼光剔除掉一些想法。不可否认,在学生的设计思路中又会萌生一些新的想法,对于之前一些想法的抛弃与否仍然取决于学生自己的思想意识。在创作初期,织造图案时可随意变换色彩,利用绣、绘、补、拼等手段达到装饰目的,还可以利用不同的针法来变换立体图案,利用胶花、空花、盘花、抽纱等方式来突出立体的装饰效果。在这个部分,我让学生用诸多的表现手法来尝试设计。为了使学生打开思维,能够随心所欲地发挥,在此让学生尽量放弃一些约束,尽量进行多种尝试,为之后的设计奠定基础。

4.学习和模仿大师级品牌

现实中,能够成为服装大师的服装从业人员为数不多,时装大师是时装设计界的佼佼者,他们的成功虽然是有一定的历史因素,但是能够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他们设计的思想。这种思想使他们具有了把握时代的力量,让学生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借鉴他们的思考方式,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喜欢的大师的成长过程以及每一个阶段的设计风格和思想方面的变化,然后以大师的设计风格去确定自己的主题,对于一个在人们心目中有权威的大师级品牌是否能准确保持其风格又能溶入新的创意,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学生在今后走向社会转换角色成为设计师后,设计师的任务是为品牌服务,虽然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保留自己的主见和个性,但依然要以市场的喜好为依托。以延续大师的设计风格来确定学生的设计主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设计能力、感知能力和对品牌的把握能力,通过这样的练习,在学生的作品中,无论是造型、面料还是色彩,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领悟大师在每个阶段的感受和创新意识,将会使学生的设计思路和技巧更加丰富。

5.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服装设计这个行业时常让人游走在感性和理性之间,难以舍弃任何一方。现代服装源于西方,西方人从来就不认为服装和艺术是分离的,只有在服装艺术之都,才能慢慢体会到服装融合多种艺术后所带来的震撼和享受。对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我让其中一位同学站在讲台上当模特,以不同的姿势变化不同的造型,让学生在每10分钟改变造型的过程中完成自己的作品。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速写,而是让学生捕捉自己的感性认识,从而提炼学生对时装画的快速表现技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眼中模特的变化任意表现,而且绝不限制材料。这个时候,如果学生的想像力不够丰富,表现出来的作品自然没有太多的说服力,加强锻炼让学生学会在服装设计中把艺术与技术相结合,随着一点点慢慢的积累,学生最后能发挥出不为他人所知的一面,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和服装设计的能力。

6.学生模拟创建自己的服装品牌

让在校服装专业的学生去模拟创建自己的服装品牌,首先让学生在创立自己的品牌之前已经对自己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有了充分的认识。明确方向之后,学生才可以着手设计公司。创建一个品牌,是体现设计师自身价值,表现个性,反映设计师内心喜好的平台。一个新的品牌必须熟知市场之道,紧握潮流脉搏,探索出自身风格和特色,并不断将新的事物和文化带入市场,在这里,可以让学生以目标风格的品牌为例做一季产品效果图,传达其产品和定位对其他相关因素可以只是简单地表达,通过现实表现来概括设计的整体思路。设计初期,让学生不要过多考虑品牌的理念、风格、定位等,让概念的意义经过不同的表现,一切都服从于感官。让学生在做这个课题之前,先对这个品牌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位。比如说:目标消费群体、产品价位等,每一季的时装潮流都在变化,要迎合潮流而又自成风格并非易事,要得到市场的持续认同就更非偶然。一个设计师如果心里有太多规则,处理问题有太多限制,则即使脑子里有诸多灵感也会不知所措,在一个主题的设计初期,可以让学生放开手脚随笔而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去把握整体和整个季度的服装搭配,面料、色彩以及流行趋势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缩短学生与设计岗位之间的磨合期,更快、更好地投入到服装设计师的岗位中。

本文作者:邱书芬章华霞工作单位:江西服装学院

第六篇

一、高职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根据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服装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能够适应服装产业发展需求,具有从事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与制板、服装生产管理等工作,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在服装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通过对省内多家知名企业的走访调查,充分听取一线技术骨干的意见,深入分析岗位需求和对应的职业技能要求,确定我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为:服装设计师助理、服装制板师、服装样衣师、服装陈列师、跟单管理员等。相关的课程设置为:专业平台课程,包括服装设计基础、服装材料、时装画技法等;专业方向课程,包括服装设计课程模块、服装制版模块\服装管理模块等。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向进行具体课程的设置和衔接[1],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行业多样化的需求,组合设计教学实施方案,兼顾各类学生发展目标的实际需要,为企业输送“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毕业生。

二、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体系

构建服装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体系,应根据不同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合理配置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以初级———高级、简单———复杂、单项———综合的递进模式,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等层次,循序渐进地设计实践教学内容[2]。按照这样的层次,服装专业实践可分为:专业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核心技能实训、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块。专业基本技能实训主要是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学会规范的使用相关设备和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熟练掌握工具应用技能,灵活运用基本实验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基本认知能力,熟悉和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实践基础平台课程是专业学习的基础,包括服装结构与工艺基础课程、服装制板等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外,还包括一些带有课内实训的课程,如立体构成、服饰图案、服装效果图、手工印染等,是面向所有本专业学生的。主要通过认知性、演示性、验证性教学实验开展通识教育,将理论融入到实践操作中,着重学生艺术创新思维和基本实践能力的培养。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在服装实践基础学科模块的平台上,针对不同的培养方向调整实践课程的具体内容。专业核心技能实训包括强化专业特征的数码时装画、服装品牌设计、服饰配件设计、服装CAD、服装结构与工艺、服装立体裁剪、服装工业制板、生产管理、服装质量控制与跟单技术、服装终端管理与服装陈列等专业方向课程,通过项目任务、主题设计的形式将专业的知识技能进行重组与外延,完成产品设计生产、管理某一环节的完整的创作过程,在“做中学”,注重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习得。在这些课程的逐步深入的基础上进入综合实践阶段,综合设计型实践主要是指学生利用从多门课程习得的知识技能,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实现有明确实践目的的项目任务,开展综合性或设计性的实践,强调开发、设计、生产、营销全过程的运作能力培养。如通过采风、品牌策划、毕业设计等较为开放的实践方式,培养学生对服饰类产品的创新设计、实现能力及合作与沟通等社会能力,帮助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实践教学应重视基础训练,同时要注意拓宽知识面,强调学科专业知识的交叉,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把素质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3]。

三、加强实践教学的监控和评价,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和保障体系

(一)创设具有生产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

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是课程体系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学校应大力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符合企业实际要求的内部实践环境,使学生的实践规范、完整。这是服装教育产业化的必然趋势。服装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针对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由于利益的不平衡,及管理方面的难度,一直举步维艰,成效甚微。所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实施的最主要的保障。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高职院校在校内通过新建或改造原有实验实训室、引企入校、创办专业公司和组建研究所等方式,依据工厂化、车间式进行布局和设备选型,参照企业员工管理、成本控制、质量监控、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等管理模式建立起来,具有生产功能的学生实践教学场所。实践教学功能和生产功能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两大基本功能,学生通过产品生产的真实过程,实现提升职业技能、培养职业道德的实践教学目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感受真实的生产环境、真实的生产任务、真实的企业管理和市场化的评价标准,从而能够满足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和职业素养熏陶的基本要求,体现理论与实践、教与做的高度统一。基于不同标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有不同的分类。如根据投资主体可以分为:独资型、合资型、专业主导型、企业参与型等;根据法人形式可以分为:独立法人型、非独立法人型等;根据企业经营范围可以分为设计型、制造型、贸易型、服务型等;根据专业类别可分为:工程实践型、商务贸易型、创意设计型等,分类方式不一而足。不管是何种形式,要秉着“校企共建”的开放理念,建立“互惠双赢”的长效机制,最终获得“以生为本”的实践成效。

(二)建立完备的实践教学监督机制

课程体系只是提供了实践教学的计划,实践教学的效果达成还需要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4]。目前我校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服装专业大多数的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是将最后的成果性材料作为评分依据,如成衣质量、实验报告等,对实验方法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过程性环节的考核虽早就提出,但由于在实际操作中较难控制而被忽视,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不能体现各类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实践教学管理上存在的这些现实问题,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5],所以应有针对性地设计实践教学任务指导书、实践教学纲要、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任务完成单、实习记录、实习鉴定书等一系列的指导性文书和评价机制跟踪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从实践教学指导文书、实践过程记录和实践成果备案,对指导教师和学生均提出明确的要求。这个监督机制不能僵化,应针对不同的实践内容进行设计,并通过对师生双方的前期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三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控,确保实践教学目的明确、过程完整、达成良好。

模特实训总结范文篇7

一、北京服装学院广告学实验班的设立布局

在我国时尚界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培养时尚界高级复合型广告人才作为首要条件,依靠于广告学交叉和融合性特色专业,着重造就出一批时尚品牌推广、广告设计、时尚创意为一体的复合型高级广告人才,充分发挥北京服装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已有学科教学体系优势和社会影响力,转变本专业教学思维和理念,构建顺应时代艺工融合的培养目标。北服广告学实验班要想建设“时尚品牌传播与时尚设计专业”综合教学平台,就要合理运用教师资源、实验室资源及创新校企合作资源,为特色时尚综合性应用人才设计培养方案。使学生掌握广告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及必要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能够独自完成相关实践研究,为时尚行业及文创相关行业培养出一批具有可塑性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实验班课程教学会在具有一定丰富教学经验或者有出国留学相关阅历的教师中开展进行,会设立“专业导师负责制”,教师会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后,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能够有机会参加国内外的相关广告设计比赛;通过设立“企业核心讲师制”,把企业的高级人才的工作经验讲授给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设立“校园讲座”,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讲座中,拓展学生掌握了解专业以外的知识;同时可以聘用国外专家及教授加入到教学当中,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更全面地掌握时尚前沿;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能够真正接触到时尚品牌及广告公司的相关工作,提高他们真正的动手操作水平。实验班的培养课程有:广告设计模块、广告基础模块、时尚设计模块、品牌传播四个教学模块;特色课程包括:橱窗设计、公关活动策划、网店设计、时尚摄影、服装陈列、绘图软件、企业形象设计等课程;教学实验室包括:影视制作实验室、广告监测实验室、图文设计实验室、多功能摄影棚实验室、时尚设计实验室等;涉及传播学、设计学、广告学、营销学、新闻学等学科课程体系。

二、广告设计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理论体系为基础,以试验制作课程作为实践教学重要手段,以便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能力,从而有利于今后顺利工作就业。这会存在几方面的不足。第一,理论与实践存在不可逾越的距离,陈旧思想跟不上当今高速发展的多媒体网络时代的脚步,所讲述内容不随着社会发展更新,墨守陈规,缺乏与现实的结合,还是按照以往板书教书,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散,不理解,不懂得运用,完全不能成为学生整个广告设计知识体系的有机部分。第二,目标定位的差距。想法丰满,现实骨感,目标定于过高,想要学生每一门功课都精通,培养复合型人才,但学生毕竟精力时间都有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致使学生缺乏目标定位,让学生毕业后发现没有牢固掌握任何一门工作方向技能。第三,基础课程和设计课程分配比例的差距。大量压缩专业设计的篇幅,占用学生大量时间,学生缺乏高校艺术设计从业人员的文学修养,同样不利于今后的职业道路发展规划。第四,科目安排弹性差距。培养目标简单,罗列应用软件,学生无法将所学运用到工作中,更不用说独立解决遇到的设计工作问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培养的方向太注重理论,缺乏与实际相结合。学生缺乏掌握设计技术技巧实战能力,与当今社会工作要求有一定差距。

三、广告设计教学中嵌入竞赛项目的尝试与经验

1.“在实践中学习专业技能”。这是当前教学的主导思想。在实践中学生努力发挥自己的长处,虚心请教,在与辅导教师的真诚交流中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明确自己的未来职业目标。只有这样,赛事后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应变能力、社交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等获得了怎么样的锻炼和提高,达到在参赛中成长的目的,收获专业技能知识。在赛事中体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只有团队配合才能事半功倍。在这次实践中,开始到结束都是以团队形式进行的,分工明确,相互扶持,齐心协力,配合协调携手完成设计赛事任务。让学生感受到了团队的精神所在,也使学生提高了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能力,学会了融合、理解与支持。

2.通过学科竞赛促进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成效。通过参与广告类学科竞赛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积极鼓励启发式、研究性、互动式教学,增强自助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课内教学与课外竞赛指导,多角度、多时空、多环境开展多维学习,全方位刺激学生设计实践需求,增加学生实践运用机会,激发学生的设计策划兴趣。在广告学专业,由学科竞赛促进复合型广告人才培养的环境支持体系建设已逐渐成型,有效增强了学生实际运用表现能力和应变能力。如2015年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和金犊奖大赛,广告学学生获得20多项奖励,参赛学生占本专业70%以上,在省内高校中名列前茅,创下了近五年来的历史新高。

3.通过学科竞赛提高学生专业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当今是复合型人才需求社会,综合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以后就业深造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力。如广告学毕业生马千里、薛乐等同学通过各类学科竞赛磨练了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不但获得学校奖学金,毕业后又能顺利考入研究生。又如王鹏、聂鑫生等同学通过在学校获奖的激励,最终找到了自己理想的事业位置所在。随着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竞争力的不断提升,近年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稳步上升,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四、广告设计教学中嵌入竞赛项目的成效

我校广告学专业在进一步整合学院与专业学科、教师与学生、学生社团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资源,多角度、全方位地营造大学生学科竞赛氛围,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努力构建一整套科学性、规范性、操作性强的大学生学科竞赛评价标准和评估体系。第一,以转变广告学教育观念为目标。要想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就要牢牢树立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对学科竞赛氛围营造重要性的观念。第二,以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为导向。建立一整套有成效可实施的规范性、科学性、操作性强的大学生策划与设计学科竞赛评价标准和评估体系。加大对在学科竞赛活动中成绩优异学生的表彰力度和其优秀作品的宣传工作,通过宣传树立榜样,形成学习榜样、争当榜样的氛围;继续推进和完善加大对学科竞赛获奖学生的奖励额度,加大学生学科竞赛成绩在学生奖学金中的评定比重。第三,以本科生学术导师制为有利保障。选拔一些责任心强、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学生的实践科研导师,加大实践指导力量,同时把指导学生开展学科竞赛的情况和成绩与教师奖励等挂钩,激发教师参与指导的热情。第四,以设计课作为依托,加大对赛事教学的支持力度,鼓励社团开展日常学科竞赛活动,营造学院学科竞赛氛围。第五,以学术文化活动为载体。规范管理校园内的各类科技创新节、学术社团论坛、学术沙龙等实践活动,实施广告学教学模式品牌化战略,不断丰富实践活动的实际内容和形式,对不同级的专业学生提出不同的参与实践活动的要求。第六,以培养广告学学科竞赛梯队为基础。在校期间,“每个学生每年都要参加学科竞赛”的硬性要求,鼓励全体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学科实践策划与设计竞赛活动。

作者:金水 单位:北京服装学院

第二篇:新媒体时代广告设计教学研究

新媒体属于一种创新性的媒体模式,其特色是互动性传播,它的发展基础就是信息化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在当下新媒体不断普及的形势下,人们逐渐转变了以往的媒体消费习惯和媒体消费形式。基于这个发展趋势,广告设计教学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积极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并准确地抓住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机会,与时俱进。

一、新媒体时代广告设计教学面临的挑战

以往的广告设计教学往往比较重视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实践教学,一些职业院校对广告设计教学的课程知识体系并不重视,部分教学者在设置课程时闭门造车,从而导致以往的高校广告设计教育不合理,难以培养出适应新媒体时代需求的广告设计人才。在当今新媒体技术时代下,广告设计企业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因为广告创新必须依靠技术操作完成,如果缺乏足够的技术能力,就会对广告创意的实现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对以往的广告教学形式进行创新是新媒体时展的必然需求。随着当下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广告设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求广告设计人才必须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求广告设计人才必须拥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和技术水平,以使广告创新延伸至数字化技术的层面,从而达到将各类数字化载体融合的目的。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他们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必定会对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高校部分广告设计专业教师是文科类的,他们难以胜任数字技术的操作,对新媒体知识的掌握不足,从而无法全面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广告技术表现能力,进而导致学生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

二、新媒体时代下改革广告设计教学的相关对策

1.根据新媒体的特点设置相关课程

新媒体时代下,改革广告设计教学的主要方向之一就是在一定的层面和程度上对相关的课程进行改革与延伸,以呼应新媒体时代下广告设计教学的改革需求。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应当加入与新媒体广告有关的教学观念,如增加验证码式的广告或微博广告等内容。

2.采用模拟形式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

广告设计学科的实践性比较强,学生除了必须熟知相关理论性知识之外,还必须持续地积累实践经验,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社会实际案例进行模拟,使学生可以充分知晓自身了解、运用知识的水平,及时找出自己学习的不足,进而激发自主创新能力。这也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对广告设计学科有关知识的熟知程度,方便实施后期的培养工作。接触其他水平较高的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可以使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得以端正。改革广告设计教学的核心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名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特征,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3.采取新媒体化的互动教学形式

新媒体化的互动教学模式在新媒体时代的广告设计教学中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第一,教师应当在日常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主动搜集学习资料,从以往依赖教材甚至受制于教材的境地中走出来。这样也便于学生将所掌握的理论性知识更好地应用于社会实践,真正达到实践和理论相融合的目的。第二,教师还应当对各种社交性网络工具、软件加以充分运用,以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同时,还应当借助数据传输把最新的教学内容实时地共享给学生。

4.教学内容必须满足新媒体技术的要求

新媒体时代下的广告设计教学必须满足各种传播平台和媒体的要求,以使学生设计的作品具备良好的互动性,能够从多方面适应广大客户的具体需求。此外,教师还应当针对学生对各种新媒体的敏感度对学生加以全面培养,以便学生充分了解各种新媒体的特征,这样才可以使学生设计新媒体广告的水平和作品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全面考虑新媒体时代中各种类型的广告播放媒体。如,原本SWF广告形式只可以在具有互动性的播放器上运作,可是把它顺利转化成MPC广告形式以后,其就能够通过电视播放了。所以,在创新新媒体时代广告设计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确保设置的课程具备专业性之外,还必须确保它的理论知识内容能够与设计新媒体时代广告的方法充分结合。

三、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告设计教学工作者必须转变以往的教学形式,不断对新媒体时代的广告设计教学进行创新,确保其可以与时俱进,进而确保所培养的学生可以更好地满足新媒体时代下广告设计发展的需求。

作者:朵兰 闫占军 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胡江伟,刘春侠.新媒体背景下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与思考——以艺术设计类课程为例.传播与版权,2014(11).

[2]于雪,刘爽.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设计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5).

第三篇:市场需求下广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从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广告设计专业的课程大体上相同,当然也有不少学校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开设了一定的特色课。设计概论、色彩构成、广告概论、印刷实务以及包装设计等都是比较基础的课程。而随着市场经济条件的变化和发展,这些课程在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方面已经显露出问题。因此,极有必要对其教学实践进行优化。

一、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1.广告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

不同高职院校的广告设计专业培养方式各不相同,所以其目标取向与课程设置自然也就不同。有的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选择多、方向宽、基础扎实的综合型人才,能够满足各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广告和设计公司)的多样化需求。有的学校则培养的是专业性极强的设计类专才。广告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专业基础课程(结构素描、色彩基础、色彩构成、基础图案、摄影基础、平面构成等)、设计课程(网页设计、标志设计、广告摄影、书籍装帧设计、影视广告、海报设计等)、专业理论课程(广告学概论、中外设计史、设计管理、市场营销、品牌传播等)以及专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这四个部分组成。

2.广告设计专业的师资队伍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的师资队伍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人员构成。首先,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硕士或者博士毕业生。这一类教师通常比较年轻,大多为高职院校的助教或者讲师,学历高,专业理论扎实,能够理解学生,有较强的责任感与工作热情。但因为缺乏市场实践经验,所以其教学形式单一,往往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其次,纯艺术或者工艺美术背景出身的专业教师,这类教师大多是老一辈的艺术教育工作者,有着相对较多的职称,为教育骨干分子。但是,这些教师因为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专业理论知识,也相对缺乏广告公司的从业经验,所以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非实践。最后,资深的广告人和设计师。通常情况下,这类教师都有双重身份,身兼数职,既在高校任职,又是企业的职员,当然也有的是刚从职场退下来的实战经验极为丰富的教师。因为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他们也更倾向于向学生传授更多的实践经验,但是这类教师总体上来看占少数。

3.广告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

从教学实践来看,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落后于实践,具体表现在教学方式和校企合作方面。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都习惯性地给予课堂教学更多的关注,少有教师系统地关注实践教学,并且他们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大多是一些虚拟的项目命题,这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忽视了市场调查,学生种种不计成本的设计,少有媒体投放与实际应用的价值。另外,尽管有不少高职院校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实践基地,但因为校企合作机会的缺乏,这些实践基地的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一些学校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实践制度,学生不得不自己寻找实习单位,尤其是在不断扩招的今天,毕业生的实习和就业问题更是成为了一大难题。

二、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优化

1.优化实践教学思路

首先,在设定培养目标时,一定要有导向性。广大高校应当根据市场需求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尽量将学生往综合性广告人才的方向培养。其次,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考虑到适应性。一所学校的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教学方向。因此,必须改变以往广告设计专业只进行单一平面设计教学这一教学方向,要建立起以方向宽、基础厚为宗旨的课程构建与教学内容体系。最后,要关注教学方法与内容的实践性。广告设计是一个实践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所以高职院校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才能系统地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一定的实践环节,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专业知识和实践应用间的转换。

2.优化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设置

一方面,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一定要顺应市场上广告行业的变化。如,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可以适当地在其中融入一些传播学、营销学、文案策划学以及消费心理学等学科的内容,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对系统的知识架构,同时也能够使教学体系变得更加完整。另一方面,在课程安排方面,一定要坚持合理原则。除了要对每门课程间的联系做好统筹之外,还要安排好不同类型课程的具体分布比重,在不违背学生学习规律的情况下,根据知识掌握的前后连接关系,将所有的课程科学地细分到每一学期当中。

3.优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

一方面,要积极地引进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优秀的学科带头人通常是“道术兼备”的行业高人,是能够 整合人才的团队领导者,不仅有卓越的学术研究才干,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宽广的国际视野、优秀的设计才能和个人品质等,在行业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如果将这样的教师引入学校任教,不仅会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更容易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对自己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生活更有信心,当然学生自身的能力也会因为有这样的教师的带领而变得更强。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多地聘请名校的资深教师来本校授课或者讲座,同时要鼓励教师多参与广告实践以累积相关的经验。如,邀请名校教师来学校讲座,分享名校的教学成果,实现资源的整合与流动,进而增强各类资源的使用价值。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师也需要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除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之外,教师还应该传授学生一些较为实用的专业技能。这就要求教师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这些经验也只能通过实践获得。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走出课堂、走进市场,不断探索、学习,搜集、归纳和总结出更多更具实际应用价值的教学经验。

三、市场需求下的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未来的发展中也必然会有一定的调整。在笔者看来,市场需求下的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在未来必定朝着培养方向国际化、课程结构整合化、师资队伍专业化以及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结语从整体上看,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广告设计专业,该专业大多集中于学校的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艺术系和美术系等院系,其所教授的课程专业方向也大多为艺术(广告)设计方向、平面设计方向、视觉传达设计方向等。而无论哪一方向,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都是相当高的,二者缺一不可。高职院校要想提高本校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必须在把握市场需求变化的前提下,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教学方式等多方面着手,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作者:姚傲雪 单位:广州华夏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砚池.广告设计专业“职场化”实践教学模式探究.教育与职业,2015(11).

[2]马景凤.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美术教育研究,2013(13).

[3]魏琼靓.高职广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2(10).

第四篇:实践教学法在广告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时代在进步,经济也开始呈现出飞速增长的趋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了从高学历到经验和学历并重的转型。广告设计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专业,更应开启实践教学模式,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文章就广告设计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出发,并以此为基础,谈谈实践教学法在广告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供相关读者参考。

关键词:实践教学法;广告设计教学;应用策略

广告设计作为一名综合型学科专业,其自身所特有的属性和特征决定了在开展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理论知识与方法,更要培养学生自身的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然而,传统的广告设计教育过于注重于理论知识教学,教师把重点放在学生理论知识能力的培养方面,忽略了艺术创造能力、实践技能的培养,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制约影响,广告设计教育逐步陷入困境,处于为难的境地。鉴于此,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背景下,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在实施教学活动中,积极引进实践教学法,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深入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更轻松、顺利。

一、广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渠道,作为以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广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在其教学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同时也具有规范性、实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要求。基于实践教学的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指的是教学和学生围绕“实践”任务的实施而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着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凸显了知识学习服务于专业技能的建构。结合社会对广告设计专业的发展需求,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实践教学要求:(1)由于广告设计行业特别强调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由此得出,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创新设计是环境广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2)广告设计专业并不是单一发展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实践操作能力,更需要各种应变能力和策划能力等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这些能力在实践教学中也应该有所体现。

二、实践教学法在广告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革新教育理念,深化实践教学认识

传统的广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育,这种教育模式束缚性太强,对学生而言有太多的约束,不利于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新教育发展形势下,学校应脱离传统教育理念的禁锢,树立一种全新的、符合教育改革发展态势的良性理念,并用新的理念贯彻到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广告设计专业教学中所有关联的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力求在教师、学生以及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之间达成最佳结构。一方面,实践教学模式应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前提基础,以培养实践型专业人才为主线,设计一套适合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的培养方案。此外,学校还需要把自身的办学特色以及教学宗旨融入进去,在实施实践教学活动时充分考虑本校的教学设备、教学环境和学生特点等,使教学内容能够充分体现本校特色,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实用型的广告设计人才。

(二)深化实践,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广告设计作为一名应用型专业,其自身所特有的属性和特征决定了在设立课程时要遵循科学性、特色性和灵活性的原则,突出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进一步明确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原则,避免出现重“设计思路”轻“表现技法”的教学倾向。而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结合我校广告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来看,要想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必须要增强专业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扩展性,发展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教师需要注意把艺术里面的设计语言运用到设计活动中去,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索,让学生在探索学习活动中学会创作符合人们审美要求的艺术作品。用于进行广告设计的三维或二维等数字化软件所涉及的内容概念大多相似,教师要从整体出发,把我好艺术类软件的架构,理解当中的名词概念,做到化繁为简,举一反三,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逐步深入,层层细化,学会采用数字化手段完成学习任务。

(三)开展实践活动,在体验教育中提升能力

广告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专业课程,而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创新主题教育的一个亮点。本着“人人参与、快乐发展”的活动宗旨,围绕“让活动走进每一个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兴趣,开发每一个学生潜能,张扬每一个学生个性。放飞每一个学生梦想”的任务,高校应充分发挥实践活动的教育基地作用,不断丰富广告设计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个人才艺与能力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赢取阵阵掌声,从而达到提升创新能力的目的。其次,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个性化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后期的实习中真正参与项目开发,让学生在实际的项目研发和制作中,培养自身的实践设计、制作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参与文化创意产业合作项目,引导学生运用自身的知识技能,综合运用艺术构思,结合实际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实践活动。

三、结语

实践证明,“实践教学法”是一种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为此,相关教育教学人员,应从广告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出发,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基点,以培养实践型人才为目标,积极引进实践教学法,革新教学理念,不断对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以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实践型广告设计人才。

作者:张钟灵 单位:甘肃政法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严西育.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文教资料,2010(21).

[2]黄露,汤晓山.应用型广告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J].新闻爱好者,2010(02).

[3]陈丽.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科技信息,2010(22).

第五篇: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探讨

摘要: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专业随着广告在宣传企业产品、服务中日益重要的作用而受到各类职业学校的高度重视。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实训教学,其教学成效直接影响着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从目前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实训教学现状来看,其教学效果并不乐观,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促进实训教学效果的提高,为企业培养出更多复合型广告设计人才。

关键词: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课程;实训;教学

在信息时代,广告作为企业宣传的重要手段,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广告设计成为企业重要的一环,并对广告设计人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的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广告设计中的色彩搭配、广告构图、图形设计、创新等能力的关键,在广告设计人才需求日益加大的现如今,探究如何在教学任务重、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要求高的条件下,增强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的实训教学效果,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应用型人才,成为广告设计教学者需要深思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1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中的实训教学

1.1教学目标

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课程实训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使用和熟练掌握常用的设计软件,利用这些软件进行广告专业设计,并有效解决有关广告设计方面的问题,锻炼学生的广告设计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成为符合企业广告设计需求的专业应用型人才。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学习的软件主要有4种类型,分别是位图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矢量图形制作软件CorelDraw,计算机插画制作软件Illustrator,排版软件InDesign、PageMaker,是目前广告设计专业应用最为广泛的专业设计软件,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必须熟练操作上述软件,为毕业后的成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1.2实训教学的重要性

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只凭单纯的理论知识教学无法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通过上机实践操作才能实现,实训教学成为指导和检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核心教学环节。根据平面广告设计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广告设计软件的使用,包括相关参数的设置、每个步骤需要使用的软件、软件的具体操作,通过反复的操作练习,提高独立操作实践应用能力,并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教学内容独立完成指定目标。另外,学生的设计课程以及日后的毕业设计都必须通过操作技能来实现,熟练的设计软件操作实践是提高该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后续课程的开展和学生的发展就业。

2目前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实训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2.1专业特色弱化

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专业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设计软件的操作与实践,也是其他设计类专业的必修内容,设计软件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中有着不同的用途,例如环境设计专业要用PS绘制平面效果图和修饰三维效果图;工业设计要用CorelDraw或CAD制作产品方案。不同的专业特点和要求需要掌握不同的软件功能,广告设计专业要设计制作各种平面广告、海报、传单等,要在掌握一般图像编辑软件操作的基础上懂得图文排版和部分特效的制作,但反观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材,缺乏有特色的实例制作,实训内容的专业特色弱化,造成学生只是掌握软件的各项功能操作,无法应对广告实际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2实训模式单一

目前,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实训教学仍在沿用传统的教师操作演示,学生模仿,教师指导纠错,上交制作结果,教师检查评分这样的软件教学模式。重复循环、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实训教学效果不高。另外,每个学生的基础存在差异,目前统一、单一的实训教学模式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与创新能力。还有就是最后的实训效果考核只注重操作步骤及制作结果是否与预设的一致,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提高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成效的具体策略

3.1明确培养目标,完善实训教学

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设计专业软件的操作实践,培养能实现广告创意的视觉传达的平面设计人员。其主要定位是大型广告公司设计师助手、小型广告设计单位设计师或图文公司设计人员等。应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根据市场的发展需求,明确专业培养目标。针对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组织。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时可以综合考虑专业实践应用性、学生的专业需求和发展,有效结合理论课与实训教学,针对广告设计实践技能特色设置不同的实训模块,分层级实施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鉴别能力。

3.2树立正确的实训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实训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操作体验设计软件的应用方法,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明确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①实训课之前自学相关的文字教材,了解基本的理论知识;②实训教学时教师只讲解和演示难点和重点,由学生自主操作练习其他内容,教师予以指导和辅助,以便实施多元化的教学;③实训课后学生应使用个人电脑或学校实训室进行自主练习;④及时归纳、总结实训内容,发现设计操作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提高学习的效率。此外,还要根据实训操作的难易程度以及各个知识点的性质,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对实训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将不同类型的内容都围绕相应的实例开展,进而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实训教学效果。

3.3改革实训教学模式

实训教学作为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专业的关键环节,应根据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案4大要素设置教学模式。①能力本位教学模式(CBE),该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广告设计基础知识、设计技能和职业态度的综合职业技能为基础,充分利用学校内部的双师型教师和聘请行业专业技术人才,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确定培养学生广告设计能力的目标,并制定科学严格的管理体系,有效结合了基础理论与技能实训,增加实训教学课时,凸显技能实训。②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借助学校平面设计项目工作室,参与校内各项活动宣传海报设计、宣传橱窗展板设计、校报排版等设计任务,让学生真实体验广告设计制作的整个流程,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③强化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校接受广告设计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在广告设计企业接受实训培养。具体实施时安排学生以短学期形式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适应性实习,接受广告公司的实践教学。这种交互式、结合型教学体系保障了实训教学的可操性,有利于学生将广告设计知识学以致用,进而培养出应用型广告设计专业人才。

4结语

总之,职业院校应深入分析实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培养目标,完善实训教学;树立正确的实训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改革实训教学模式;采取合理措施予以改进,切实提高实训教学效果,进而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应用型人才。

作者:屠芸 单位:嘉兴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立娜.浅谈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4,05:243.

[2]彭艳云.高职平面广告设计课程实践技能培养探索[J].职业时空,2011,7,10906:38-39.

[3]王永达.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一体化教学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33905:222.

[4]伍佳慧.浅谈网络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J].科学中国人,2015,27:270.

第六篇:广告设计教学中插图创作能力培养策略

一、引言

插图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目前插图可以追溯到唐朝时传入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中,其中的插图主要是佛祖讲经图,其在整个经书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信息不断丰富的今天,插图已经广泛存在于各种书籍、刊物、游戏、动画、互联网以及广告等各个领域,成为与信息化技术密不可分的公益性艺术形式。人们对图形视觉效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这既是对插图创作者的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二、建立图形数据库,找出插图创作规律

插图对于学生而言既非常熟悉,也比较陌生[1]。熟悉是因为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在未认识字时便已经开始接触并能够理解书本当中的插图,并且在成长时,会遇到各式各样、内容不一的插图。说陌生主要是因为学生虽然一直在接触插图,但是却未曾真正制作过插图,可能学生有过水粉、油画、水彩等绘画经验,但是绘画与插图毕竟有所不同,其设计方式、体现重点都有所不同。绘画只是为了表达绘画者自己的想法,可以不涉及到别人的需求,但是插图却相反,插图是创作者的思想与书本当中内容相结合的艺术,必然需要有强烈的感染力。绘画可以使用线条、色彩等多方面元素构建一幅图画,可以美化自己心中的各种事物,不需要欣赏者有一定的态度,插图则必须简明概括,必须让所有的观看者能够第一时间感受到绘画意图。绘画的创作者拥有作品的所有权,插图则是用所有权更换为报酬。首先,对于学习插图的学生而言,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大量的插图,尽可能让学生了解、熟悉更多的插图作品,让学生对插图的样式、风格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梳理插图当中的相关创作规律[2]。其次,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将收集到的插图进行分类,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插图的理解及印象,还能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绘制插图,也可以在必要时用作插图创作的参考[3]。最后,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寻找一定数量的精品插图,并且讲解其“精”在何处,同时让学生临摹绘制,在临摹中提升创作技巧,在临摹中感受创作要领,在临摹中发现优化之处,在临摹中培养创作能力。

三、通过大量练习培养学生插图创作能力,在绘制过程中再创造

插画作者需要具备基本的表现方式,用线或点描绘出相应形象,用色彩增加插图吸引力,这也是绘制插图的必要技能,就好比在建筑工程中建筑师对材料一样重要,没有材料,即使是非常优秀的设计方案,也只能是一张白纸,如果没有基本的表现方式,即便再有创作思路,也只能是空想[4]。

(一)插图物体的创意

首先,教师需要选择一些能够让学生思维得到发散的静态事物,要求学生对事物的肌理、色彩进行差别性分析与选择,例如动物、杂志封面、瓶、花等,这就需要教师本身就具备较强的观察力以及想象力。教师可以对静态的物品进行随意的摆放,然后让学生对其进行观察,让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物体以及角度等进行绘制。在学生开始绘制之前,需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可能让学生将最终绘制的作品有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格。此外,绘制必须以简要、新颖为原则。需要让学生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教师应组织学生一起对绘制结果以及绘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创意联想是否符合大众审美观,是否能够让大众在第一时间清楚自己所表达的内容,因为插图的最大功能便是吸引读者的目光,了解创作者的意图。如果连自己的同学或教师都无法理解插图的内容,则必然是一个失败的插图作品。在绘制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包装、错位以及变形等艺术手法的合理应用,借助色彩、线条等表现手段展现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在实际的绘制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思维拓展能力以及灵感感悟能力。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教师需要对有联想性的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继续努力、继续创新。但是,在学生作品当中所出现的不足,教师需要用足够的耐心、细心去改正学生的错误,具体的细节需要让学生自己进行修补,这样,才能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好的插画作品是需要不断地修复、改正才能够完成的。

(二)插图人物的联想

人物是插图创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素材,学生必须要善于捕捉、描述人物的地位、性格以及年龄等特点,然后通过表情、衣着等方面的刻画完整地表现出人物的形象[5]。教师可以寻找一些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模特来锻炼学生对人物的观察力,也能够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商店中、大街上去观察形形色色的人物。通过实践、观察,培养学生的敏锐洞察力。在学生学生过程中,教师需要给模特一些特定的道具、表情以及服装、动作等,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模特创作相应情境,然后完成独立、特殊的插图创作。写生虽然只是插图绘制中的一小部分,但却是最为重要的。学生的联想可以是天马行空的,情境的创作也可以是超自然的,只要学生的插图中有相应的含义,其表现形式能够通过语言解释出来,就是一幅符合要求的插图。在实际的插图绘制过程中,教师需要嘱咐学生不能因现实而约束插图的内容,可以借助一些夸张、变形等创作手段,特别着重于刻画人物特征时角度的独特性,其绘画方式以及特点需要与众不同。在对于材料与角度的实际应用时,学生需要充分展现自己的思想以及对事物含义的认知。

四、激发学生创作兴趣,优化学生创作状态,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及审美能力

学生刚开始学习插画时,普遍对于教师所布置的题目无从下手。在这个时候,教师便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作品,然后对这些作品进行详细、全面的研究,对于一些作品当中的理念、色彩以及构图等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再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变换这些因素。对于新生而言,变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督促学生进行制作,直到原本图画当中的内容完全消失形成一幅新的作品时,教师便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学生提供修改的方案等,让学生增加创作的兴趣。学生在转变原画过程中,既需要细腻也需要大胆。细微的变化不足以替代原本的作品,应当让学生大胆地进行重新设计。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设计方式或许能够完全超越原画。在实际的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力,让学生在涂改的过程中发现新的创作思路,从而使学生进入创作状态,并优化创作状态。简言之,即教师需要让学生不拘于原画的束缚,摆脱原画的潜在影响,从而使学生的创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对于在原画上进行涂改的方式,是一种能够显著培养新生创作能力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发散新生的思维,提高新生的自信心,让新生能够快速地融入到插画创作学习当中,尽快掌握插画创作的方式规律。这也是发展学生插画创作思维、提高插画创作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同样也是培养学生艺术素质以及审美能力的有效方式。日本著名设计家佐野宽说过,“只有从艺术家到设计家,没有从设计家到艺术家”。这一句话充分说明插图设计的创作能力培养最为重要的便是对学生的艺术素质与修养的培养。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艺术素质及审美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插图绘制能力,还需要保障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最有效的培养方式便是让学生大量阅读各方面的优秀艺术作品,并让学生总结出这些艺术作品当中的主题与情感,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及审美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广告设计中,插图创作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培养学生的插图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是广告设计教师所必须要掌握的技能。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打破传统思维的约束,在熟练掌握设计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夸张地开展艺术设计,从而使学生的插图创作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作者:王文军 单位:兰州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董茜.艺术设计教学中插图创作能力的培养及意义研究[J].艺术教育,2011(12):137-137.

[2]林进仙.浅谈媒体广告设计教学中对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J].艺术科技,2013(6):289-289.

[3]肖弋.师范生插图创作与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系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3):116-117.

[4]郁媛媛.趣味引导,让插图说话——浅谈如何利用看图写话培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J].小学教学参考,2016(7):789-791.

[5]徐秀瑾.让学生赢在写作的起跑线上——浅谈低年级教材插图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考试周刊,2015(65):170-170.

第七篇: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大部分艺术设计专业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只是简单地向学生讲解关于平面广告设计的理论性的知识,或是广告设计所需要的软件使用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却往往忽视了对于学生自身专业素养的培养,比如设计所需要的创新性的思维模式、想象能力以及对于设计的审美水平等,导致学生在接触到真正的平面广告设计时,容易模仿同类作品,而且在设计过程中并没有体现一定的创新能力,导致设计出来的作品没有价值。针对这一现象,老师在平面广告设计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行训练与培养。

一、使用跳跃性的想象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想象力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概念,其实就是在两种甚至多种事物之间利用可信的、相关的方法创造出新颖的有一定价值的关联。大部分老师在进行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都是使用想象法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让学生拓宽自己思维方式。这种方法的精髓之处就在于不禁锢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范围,而是鼓励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力考虑问题,这样不仅可以看到事物的表面特点,更加可以一针见血的看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在此过程中,即使是两种并不相干的事物,也会利用自己的想象力联想到两者的相似之处,并顺藤摸瓜的解决难题,采用想象法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启发,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二、不断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考方式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绪,而且可以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快速的想出解决办法,而且这些方法大都具有创造性。比如对于一个难题,具有发散能力的学生总是能想出比较新颖且富有个性特征的方法,而且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所以为了训练和培养平面广告设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潜意识的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根据已经知道的信息,不受现有方法、规则以周围人的影响,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发散自己的思维,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多样化的思考,从而通过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三、通过使用类比归纳法对学生的收敛性思维进行训练和培养

收敛性思维,主要指的是让学生了解已经存在的事物的特征,并且在这些特征中对广告设计方法进行寻找和探索。在对思维进行收敛的过程中,要想在大量的事物特征中找到最为有效的广告设计方法,学生就必须具有思考问题的综合能力,对于各种思考结果要进行研判,并且将各种结果进行反复的比较和分析,最终确定最具价值的广告设计策略。收敛性思维最为核心的特征就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老师在进行平面广告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问题进行综合性的类比以及归纳,并且根据课程设计的目标与要求,打破课本对于教学内容的束缚,最终找到最为合适的解决方法。老师也可以为学生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实例,让学生可以根据这一实例对问题解决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类比和归纳,最终确定出富于个性色彩的设计方案。

四、利用转移性的思考法对

学生的逆向思维进行训练和培养在平面广告设计教学过程中最为常用的就是利用转移性的思考法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进行训练和培养,除了引导学生学会从正面看问题,还要学会从侧面以及对立面看待问题,即从不同方面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判断,使用逆向思维,即超出人们的正常思维模式,不受常规思维的束缚,采用这一方法思考问题,也许可以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本文主要从不同方面对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与培养提出教学方法,如:使用跳跃性的想象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使用类比归纳法对学生的收敛性思维进行训练和培养,利用转移思考法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进行训练和培养等。希望可以为教师提供参考。

作者:章婷 单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八篇: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教学设计探讨

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我国当代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往往重视业务素质教育,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而常常忽视了审美素质教育。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的教育资源和学生资源,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发挥学生改造世界的潜在能力,为社会文化事业建设、经济建设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全面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高职院校的广告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应具有以下能力:第一,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知识;第二,从专业发展角度出发,具有一定的手绘POP表现水平与包装设计等多种设计能力;第三,面向广告艺术行业,根据行业需求,适应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美工等领域的第一线需要,具有较强的适应社会岗位的技能,能进行创意、设计、制作。高职院校的广告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决定教学的方向,当然,教师还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特点展开教学,方能获得较高的教学效率。

二、高职院校教学的特点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与个人的成长需求、专业特点、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是分不开的,但又体现出追求个性自由发展、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共性。广告设计教育和研究具有方式灵活、实践性强、受众面广等特点。广告设计创作成果除了可以在校园中展示,也可以通过大众文化舞台、网络媒体传播、重要的技能比赛等多方面展示。因此,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学生知识结构与个性形成的特点,展开教学设计。

三、广告设计专业教学设计策略

教学设计策略是关于教学情境中教师行为(如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规定或解释,它关注的是一般的、规律性的知识,旨在指导教学实践。广告设计专业教师应该扮演师傅、合伙人、引路人等多重角色。其一,重技艺。根据当代社会对广告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广告设计专业学生不但要有高超的技艺,还要有很强的创意能力。因此,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应该重视提升自身的技艺水平。素描、色彩、速写、计算机应用基础、平面构成、平面设计、Photoshop、CorelDRAW、PageMaker、VI制作、广告创意与表现等是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这些课程都必不可少,如素描、色彩、速写常常被一些学生忽视,他们错误地认为学习广告设计只要掌握电脑技术即可,殊不知只有扎实掌握了素描、色彩等基础技能,才能掌握基本的色彩搭配规律,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而Photoshop、CorelDRAW、PageMaker、VI制作等计算机软件操作技艺是硬功夫的要求,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没有掌握好这些技能,因此影响了就业的质量,无法成为真正的设计师。因此,计算机软件操作技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广告设计技能,教师在教学中应格外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软件操作技艺。其二,找创意。当代广告设计作品铺天盖地,但广告界仍在呼吁“创意才是作品的灵魂”,寻找创意是广告设计行业永不过时的需求。在广告设计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寻找创意的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创意源自丰富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人文资料,了解社会动态等;第二,解析前人经典的广告设计作品,经典的广告设计作品的创作理念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内容,学生应该从经典的广告设计作品出发,学习创新;第三,创意往往来自生活实践,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寻找创意灵感,教师应重视实践教学,同学生一起参加各种艺术创作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创意的源泉。这样教师就可以从前期的知识积累、后期的创意策划进行连续性的教学指导,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广告创意策划。其三,寻平台。教师在教学中合作者、领路人的角色应该延伸到校外的实践平台,教师可以从学科的专业角度出发,观察社会动态,了解广告设计的前沿信息,为学生提供前沿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学生社会实践环节应提出有效的实践方案,如,如何寻找社会实践单位,实践过程中如何运用自身的广告设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等等,给学生指明方向,避免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浪费时间做一些与专业无关的事情。有的高职院校学生为了完成实习任务,进入广告设计公司实习,但负责的工作其实是打印、复印材料,根本没有参与广告设计,这样对学生的就业十分不利。

四、结语

模特实训总结范文篇8

(一)明确毕业设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综合实践的教学环节。岗位核心能力课程“女装设计”“男装设计”重点解决学生从事服装设计师助理所需具备的单品设计能力;“服装品牌设计与企划”主要培养学生后续从事服装设计师或企划师必备的系列成衣企划与设计能力;“毕业设计”重点培养学生就业及后续发展所需的创新、创意以及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实训项目的难度和综合度逐步递增。

(二)明确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方式

对于毕业设计,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系部曾经尝试多种教学方式:一是将毕业设计课题带入企业,由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完成,但这既影响企业生产活动,又因为学生工作任务重、时间不够,造成作品效果不佳;二是由学生在校自主完成毕业设计,容易出现学生找工作室代工、购买成衣等现象。松散式管理导致教学环节形同虚设,难以实现教学目的。目前,系部采取的是教师全程指导的教学方式,杜绝了购买和代工等现象,切实提升了作品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

(三)明确毕业设计选题方向

选题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毕业设计教学目标的实现。首先,选题要融入前续课程的所有技能点,具备综合性;其次,选题的难度要高于岗位核心能力课程的技能难度,且各选题之间的难易程度相当;再次,选题应来源于社会和企业,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接轨。因此,系部组织教师到行业企业调研、研讨后确定选题。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服装设计大赛选题。因为大赛以发掘设计师的创新思维,追求作品的创意性与实验性为目的,这与毕业设计定位一致。另一类是以创作灵感的类型为选题。在选题中引入湘绣、苗绣、织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既贯穿学院一直以来“承袭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指导思想,又鼓励学生跨专业、跨行业进行非遗文化的创新。

(四)明确毕业设计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

成立毕业设计工作小组,编制毕业设计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统筹布置,明确毕业设计的时间、任务、责任人、工作流程等,确保毕业设计工作按质按量如期完成。

二、加强毕业设计教学过程管理

(一)组建教师团队,明确教学任务和要求

毕业设计教学前,组建教师团队,召开指导教师会议,每班由一名设计教师和一名工艺教师联合指导,既分工又合作,同时明确“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定位。学生是毕业设计的创作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教师在指导中不能结论性评价多,具体意见少,也不能指定学生的创作主题,帮学生找参照图甚至设计,全程高密度参与。鼓励教师创新教学组织设计和方法手段。通过集体研讨、头脑风暴等,解读每类选题的创作路径、方法;通过创作分享会、学生陈述点评会等开拓思路,完善作品;加强示范教学,启发学生思维;采用大学城空间、微信、QQ等方式辅导学生,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加强团队合作、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培养。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定期召开指导教师研讨会,及时了解教学进度与质量。

(二)召开学生动员大会,加强学风建设

召开毕业设计学生动员大会,一是讲解毕业设计整体安排以及相关要求;二是激励学生提高创作热情,争取多出好作品。在教学过程中,还会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不定期组织召开学生会议,及时解决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出现的旷课、拖沓等问题。

(三)严格进行四个环节的作品质量评审

第一环节是设计图评审。如由系主任、工学部主任、企业专家、指导教师以及学生代表制定毕业设计图纸的评价标准,集中评审,提出修改意见。第二环节是面辅料选配评审。例如,由于湖南的面辅料较单一,因此毕业设计的材料全部是在广州中、大纺织市场采购。车票购买、酒店预订、面料采购等工作全部由学生负责,教师团队随行前往,把握采购进度,做好面辅料选购评审工作。第三环节是坯样及第一套成品评审。毕业设计中期,组织对坯样及第一套成品进行评审,形式是学生展示作品,陈述设计构思及制作方法,教师团队研究问题,进行指导。其目的一是及时了解毕业设计的整体进度;二是锻炼学生陈述与表达能力,为答辩做准备;三是及时修正问题,提高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第四环节是毕业设计成品评审及答辩,可邀请企业专家和全体指导教师共同评分;模特穿着毕业设计作品,学生团队展示创作过程的图文资料,陈述创作灵感、设计方法、所遇问题及解决办法,畅谈收获与体会。

(四)做好资料上传和总结推广工作

组织评选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在学院“毕业设计开放展示周”中表演展示,并安排专人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说明书、教师的评分记录及评语等相关资料等。

三、反思

毕业设计教学管理毕业设计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教学管理反思。

(一)反思毕业设计的系统设计。如毕业设计选题、教学方式、时间进度安排、教师安排、评价标准等。

(二)反思作品质量是否有提升。广泛了解各院校同行、企业专家及家长对作品的评价,了解学生创新思维和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由此获得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模特实训总结范文篇9

【关键词】数字技术;摄影教育;创新实践教育

一、高校摄影教育发展历程

摄影不仅是一门图像表现语言,更是一种视觉艺术,它将光线、影调、线条、色调融为一体,用来定格瞬间、记录历史、表达心境、抒发情感。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摄影传入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摄影以兴趣培训班的形式进入我国教育体系,随后专业课程的开设加快了摄影教育发展的步伐。随着基础教育的逐步完善和理论体系的成熟,摄影专业的培养目标从侧重于对知识技能的熟练掌握转变到对艺术情操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断推动着摄影知识的普及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国摄影教育发展历史回顾如下表)随着数字技术与现代媒体的快速发展,使摄影艺术的工具和能力有了质的改变。数字媒体是摄影的延伸,其作为一种动态艺术,拓宽了摄影领域。虽然二者在呈现方式与载体上显著不同,但动态展示的理论基础建立在静止的视觉艺术之上,摄影技术的进步推动着数字媒体的发展。因此,高校摄影教育应当顺应时代潮流与市场需求,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培养适合新时展的摄影人才。

二、高校摄影教育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摄影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正式步入高校教育轨道,回顾国内40年的摄影教育发展史,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发展历程已形成相当大的规模,教育体系正趋于完善。然而,历史背景与传统思想文化的特殊性使我国摄影教育发展存在部分问题,值得关注与研究。(一)教育理念不完善。摄影是人类文明的手印,是真实映像瞬间的定格,能够用光影留住美好的事物。但摄影的价值一直未被各界所认识并重视,虽然其以艺术的身份进入艺术殿堂,但始终委身于美术之下,在我国文化体制中的地位并不高。摄影是一种视觉语言,是视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与艺术的复杂结合,但大多数高校认为摄影教育是一种处于学科边缘的实用工具教育,忽略了摄影所具有的强大媒介功能与文化外延,重艺术、轻媒介,从而导致我国摄影专业远远落后于社会需求[1]。在教育产业化背景下,摄影专业规模迅速扩张,准入门槛降低,以市场为主导、利益为根本的短视行为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培育,从而使摄影作品没有灵魂与思想。(二)教育质量不高。当前,摄影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体系改革、教材理论更新、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效率提高等方面存在明显滞后现象。摄影专业老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院校老师的教学观念落后,自觉成长意识不强,专业素养与教育未来发展不匹配,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与模式化学习的引导,从而导致学生作品出现创新性不足、可复性高、共性化突出等问题。传统的摄影教育模式多通过课本开展理论教学,教材内容陈旧、结构失衡,教学资源匮乏,教学体系没有随着科技与互联网的发展进行及时调整,如缺少涉及数字摄影,AI、VR为代表的虚拟摄影相关课程,因此学生无法了解最新的摄影技术与知识。(三)实践经验不足。高校摄影专业是一门集理论、实践与文化为一体的视觉艺术课程[2],但我国摄影教学理论往往与实践脱钩,快速便捷的快餐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失去了策划、运作、宣传等实际操作的能力,综合素质较低。摄影技术的掌握与摄影者审美艺术的融合才能够创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但受实践场地与设备的约束,多数院校的摄影专业采用填鸭式的理论授课方式,仅能为学生提供摄影知识,而无法培养其艺术造型能力,导致学生操作能力较弱,无法将色彩、构成、影调、模特、主题五大元素合理搭配到摄影作品中。

三、高校摄影教育创新发展对策

(一)转变摄影教育理念。随着科技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摄影和以AR、VR为代表的虚拟摄影正逐步成为当前摄影技术的主流。面对摄影技术革新的机遇与挑战,各高校应当准确把握发展方向,顺应时代诉求,将数字摄影融入当前教学体系中,加快知识更新速度,优化知识结构,全方位提升学生摄影技术水平和艺术感,积极引导学生思想意识、观念与态度的转变,以推动摄影教育的素质化发展。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摄影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平衡技术讲解与艺术指导之间的关系,教材内容及时动态更新,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尤其不可忽略摄影的后期制作。后期制作是摄影的一门辅助技术,能够弥补前期一次性成像的失误,是摄影表达的强大支撑,因此应提高学生后期处理水平,从而全面掌握摄影相关技巧和创作方式。(二)加强摄影美学教育。摄影是一种艺术,作为艺术表达的载体而存在。摄影者以照相机和感光材料为工具,运用画面构图、光线、影调(色调)等造型手段来表现主题并求得其艺术形象。因此,摄影教育需要注重美学教育,在开设构图、用光等基础课程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摄影史、艺术史、镜头语言等方面的艺术涵养,拓宽知识面,提高人文修养。积极寻求并保持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间的平衡,引导摄影专业的学生积累美学、文学、语言学、人类学、哲学等学科知识与美感经验,培养审美意识,提升摄影技术的同时达到一定的欣赏水平,塑造独特的摄影风格,实现摄影艺术创新[3]。(三)实践教育创新。摄影教育是一门集理论、实践、文化为一体的视觉艺术课程,勤学多练是提高摄影水平的重要途径。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扎实的理论知识为摄影实拍服务,但经验的积累可以使摄影者摆脱理论的形式化拘束,使其在总结、分析中赋予作品思想与感染力。现代摄影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应当在确保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水平的同时,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为摄影专业学生提供广泛的实践机会和广阔的自我展示平台。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项目,聘请摄影专业出身教师指导示范教学,拓宽学生知识领域的同时提升实践能力,更好地激发对原发性创作的思考,为深化课堂所学内容提供条件[4]。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共建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与通识课程,用真实的企业工作案例锻炼学生的摄影技能,提高综合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四、结语信息时代推动着数字摄影和以AR、VR为代表的虚拟摄影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传统摄影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与影响。因此,高校摄影教育要准确把握时代方向,顺应发展诉求,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加强摄影美学教育、构建实践教育创新体系,培养摄影专业人才的同时满足影像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邓昕,陈冲,吴芳.新时期中国摄影教育现状与改革刍议[J].四川戏剧,2019,(12):180-183.

[2]陆遥.浅谈中美摄影教育的差异性[J].编辑学刊,2019,(04):40-46.

[3]张子涵,董小龙.摄影艺术的现代美学意蕴解读[J].艺术百家,2015,31(S1):156-158.

模特实训总结范文篇10

关键词:教育改革创新;机械制图;SolidWorks软件

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尤其是德国制定《工业4.0》战略,大力发展数字化制造装备、精密检测装备等,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全球新兴经济体也在布局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将工业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提上日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推动产业快速发展,让我国由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在现代化的装备制造过程中,人的角色也会发生转变,人是服务者、操作者,以后会变为规划者、协调者、评估者、决策者,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运用与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设备技术、独立完成目标和任务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数字化制造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对从事制造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2019年1月28日,国务院正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文件指出,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以职业教育改革契机,课题组教师以职业教育办学经验为根基,紧跟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努力探索职业本科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对机械制图进行了教学改革。

1研究意义

《机械制图》是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数控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读图和画图能力,该课程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绘制二维图形时,想象力差的同学学习起来会相对困难,需要通过多学多练去掌握、强化知识点,在练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想象成三维立体图,离开了大量的模型,教学很难实施,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型价格很高,由于体积和重量等原因,模型易破损,携带不便;另一方面,传统的实物模型更新换代速度慢,并且不能够修改,与教材不配套,学院的机械制图教学模型是建校初期购进的,十几年不变的教学模型已不能满足教学和科研时代不断进步的需要。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受到推广和普及,近几年,我院在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较大,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增设了多媒体教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制图的教学需要。因此开发适合现代教学特点的机械制图模型库,以虚拟三维模型取代传统的实物模型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本论文主要研究运用SolidWorks软件对机械制图课程传统模式进行改革,研究了典型零件的三维模型库、二维模型库三维到二维、二维到三维的转换,通过模型库,学生可以多角度观看物体,对于想象力差一些的学生,实现由二维到三维,三维到二维的转换,帮助学生加深对机械制图课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他们的识图和读图能力。

2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美国、英国、日本等职业技术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运用效果尤为显著。近年来,国内多所高校逐渐重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并且与教育教学相融合。针对机械制图课程与多媒体技术融合的情况,目前,地方许多兄弟院校都已开始了这方面的开发和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初步具备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一般,逻辑思维能力需进一步增强,喜欢动手不善于理论,渴望成功但缺乏耐心,自信不足易于放弃。学完该课程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要具备更高的技能水平。对于所要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的职业院校来讲,开发具有高职特色、适合现代职业院校制图教学的模型库势在必行。Solidworks功能强大、易学易用和技术创新是软件的三大特点,使得它成为领先的、主流的三维CAD解决方案。它能够提供不同的设计方案、减少设计过程中的错误以及提高产品质量。不仅提供如此强大的功能,同时对每个工程师和设计者来说,操作简单方便、易学易用。

3研究基础

团队有14名教师组成,专业平均每级学生220人左右,师生比1∶15.7,其比例符合教学实施的需要,结构合理。团队是在围绕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突出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为了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工学结合,特聘请行业企业专家5名,占教学队伍的35.7%;专任教师9名,占全部教学队伍的64.3%;专任教师负责课程教学和实训教学,兼职教师长期任学生校内、校外实训指导和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定期邀请他们参与课程建设,并举行三维数字化设计案例讲座。

4研究目标

通过运用三维软件创建课程所需素材的模型库,能够实现专业、课程、教材之间的紧密联系,与二维软件课程紧密衔接,形成由手工绘图、二维平面设计、三维模型设计等梯次内容形成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设计应用能力、运用三维实体建模的空间构思能力、三维设计能力和创新思想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建议学生使用三维设计软件构建自己的设计项目;同时,可将Solidworks软件作为设计工具,方便更好地完成后续课程的设计任务,融合教改项目,整合优质资源,奠定了基础,在学院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中作出贡献。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将模型库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单调教学模式,帮助空间想象力差的同学,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5研究内容

本项目主要研究:运用Solidworks软件完成所需素材的创建工作。其主要研究内容有:(1)《机械制图》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是一门研究投影法绘制机械工程图样和求解空间几何问题理论和方法的课程,是工程类大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机械相关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掌握用投影法表达空间形体和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具备徒手画图和手工仪器图的能力,所绘图样投影正确、字体工整、图面整洁、符合制图标准。掌握机件视图的绘制和阅读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2)三维实体模型的构建:由于Solidworks软件具有参数化建模特点,对模型草图能够进行尺寸驱动,根据不同的章节创建与本章节相符的模型。(3)二维视图的生成:Solidworks软件具有三大模块,零件模块、装配模块和工程图模块。机械制图重点掌握的内容是零件图的绘制与识读,Solidworks软件利用工程图模块,可以将三维模型直接转换成工程图,便于学生理解零件该部分内容。(4)动态仿真视频的建立。

6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方法

建立与当前机械制图课程相配套的三维实体模型;各实体模型二维视图的生成;动态仿真视频的建立。本课题研究主要采取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具体应用如下:调查法应用。通过对各学院制图课程性质进行分析及教师教学经验方法进行调研,总结归纳出所需创建的不同类型模型;个案研究法。通过对机械制图课程中各章节所需零件进行分析,研究设计符合章节的模型。技术路线:分析《机械制图》课程性质;运用三维软件绘制所需实体模型;有三维模型生成表达形状结构的二维图形;运用三维软件进行运动仿真视频创建。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1)课题调研:根据项目内容,组建项目组,研究制定项目执行方案,按照项目具体内容,进行调研,收集资料,为项目的具体开展奠定基础。(2)方案设计:根据调研结果创建所需三维模型库。(3)结题鉴定:组织课题总结,撰写项目结题报告,组织专家鉴定。

本项目属于应用性项目,与实际相结合,完全可行。7项目创新点(1)根据机械制图课程内容创建配套的三维模型库,方便学生学习,对于空间想象力差的学生来说,给够提供三维图给他们,可以帮助他们学习。(2)改变传统单调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激发学习三维软件的兴趣,为后续该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利用SolidWorks三维实体设计软件可以创建虚拟动态模型库,不仅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模型的缺点,为多媒体教学创造条件和提供支持,同时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源,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静.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改革之浅见[J].科技创新导报,2013.05.

[2]覃羡烘.浅析机械制图教学[J].广西轻工业,2011.01.

[3]施海华.机械制图教学中新模式的有效应用探析[J].文理导航(中旬),2011.06.

[4]王志军.职业学校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改革趋势[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