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业实践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0:46:48

旅游专业实践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篇1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旅游管理;茶艺实践课程;课程创新

对于技师学院来说,办学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出一批能够服务于我国现代化市场的专业性人才,茶艺实践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所要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这门实践课程的创设,有利于实现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良性互动,通过这门实践课程将专业的茶艺技能传授给学生,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茶艺专业实际操作能力,学校可以基于此完善学校的“现代学徒制”体制,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1“现代学徒制”与旅游管业专业茶艺实践课程

1.1“现代学徒制”概念论述

学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校企双方通过专业技能交流、专业人才培训、就业机会提供三方面的通力合作,开设专业课程,提供专业指导,安排就业机会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是针对现代化教育体制下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有余,然而实际操作经验不足的技师教育体制不足而创造出来的教育制度,在技师学院学习了相关专业技能知识,许多学生步入社会从事相关行业的时候,并不能很好地把专业理论同实践操作相结合,导致了实践与理论出现断裂情况。在“现代学徒制”制度下,学生在读期间除了接受技师学院专业课程知识以外,还收获了专业性实践操作、职业道德培养、就业辅导等等来自校企双方深度合作的教育。在“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体制中,学生接受到的教育不仅是知识教育,实际操作教育往往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学习时长,在实践操作中,与专业技能教师相处时间较长,更加容易得到教师的实际操作指导,在这样的模式教学下,学生不但能够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操作水平,更能亲身体验未来所要从事的行业的真实环境,更能对自己的专业情况有一个更加立体清晰的认知,使得学生更能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目的导向。

1.2旅游管业专业茶艺实践课程简述

茶为国饮,在我国对外输出的文化内容中,茶文化就占据了重要位置。茶文化兴起于唐朝盛世,人人以饮茶为风尚;在宋明清时期,我国的茶文化曾盛行一时,人人皆以饮茶为上乘享受;在兵荒马乱的战争时代,我国的茶文化渐渐被外来饮品文化所替代而日渐衰微。而如今,我国的文化输出遍及世界各国,茶文化日渐复兴,饮茶再度成为人们追求生活情趣的文化活动。而对于技师学院在读的旅游管理业学生来说,未来所要从事的行业基本与自身所学的旅游管理有关,旅游管理不仅仅是管理行业,更是一项需要许多专业知识技能的服务行业,就大众现在所需求的旅游服务行业来说,不仅仅需要包括各个大项目的硬件服务,更需要的是能够提供各种技能服务的专业型人才,比如提供茶艺技能服务的茶艺师。在此背景下,技师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就需要开设茶艺实践课程来进行人才技能培养。茶艺实践课程中,教师应该以茶艺技能实践操作为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以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茶艺操作技能为目的,综合旅游管理行业的营管理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好茶文化的基础知识,掌握好茶的冲泡,鉴别,品味等技能,培养学生对于茶道文化的审美情趣,在掌握好茶艺技能之余,茶艺实践课程同时,应该教给学生进行市场分析评估,茶艺服务部门管理等技能,为学生将来从事专业服务打好坚实的理论、实践基础。

2“现代学徒制”下的茶艺实践课程教学

2.1“现代学徒制”下的茶艺实践课程教学意义

技师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课程设置往往会以理论性的课程安排居多,穿插以实践课程安排,在这样的课程编排下,学生的旅游管理理论知识往往会掌握的扎实一些,在理论基础夯实的情况下进行实践课程教学,可以使得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对已经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有一个立体三维的再度学习,能够以实际操作强化理论知识的记忆,能够更好地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知识,所以,在茶艺实践课程教学中融入以“现代学徒制”教学,往往更加能够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服务技能,为期以后从事相关行业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操作经验。旅游管理专业中的茶艺实践课程对比于其他课程来说是一项略有些特殊性的课程,比起旅游管理专业的其他课程来说,茶艺实践课程更加需要学生进行亲身实践学习,进行专业技能实训,将再茶艺实践课中所学到的专业技能应用于行业服务中来,因此,要进行有效的茶艺实践课程教学,就需要在教师队伍中引入经验丰富的教学人才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进行旅游管理行业服务的行业模拟指导,将真实的行业现状完整地呈现在学生的实践学习中来,旨在教会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随机应变。

2.2“现代学徒制”下茶艺实践课程教学的存在弊端

在如今的“现代学徒制”下的茶艺实践课程中,虽然不乏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进行教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仍然是以图例讲解为主,不能够给予学生亲身实践的感受认知,没有足够的能力能够带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实融入现实教学活动中,从而导致虽然实践课程上得多,学生能够掌握到的茶艺技能本领还是十分匮乏,应该具有的服务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还是得不到提高,实践课程的收获不大。

3“现代学徒制”下的茶艺实践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

3.1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人才,保证高质量实践教学

要想解决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下茶艺实践教学课程实践与旅游行业发展现状脱轨的状况,就要从源头上考虑解决措施,“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教学源头就来自于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指导,在技师学院的教师队伍中,存在有某些教师所从事的教学工作与自己本身所学专业不相符合的现实情况,对此,学院就应当对教师队伍中的非专业教师进行专业的教学技能培训,只有当教师拥有了足够的专业教学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才能够有效地将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其次,在进行茶艺实践课程的教学创新活动中,教师更应当着重考虑的重点应该是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内容,只有当教师亲身在旅游行业上做到接轨,才能够将旅游行业的实时现状和实时技能动态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职业动态发展情况。

3.2创新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方式

对于“现代学徒制”下的旅游管理专业的茶艺课程教学,应该对学生的实践方式进行改革。传统的茶艺课程教学实践方式,基本都采用情景模拟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学生能够接触到的只是教师给出来的情景模拟,而并非旅游行业的行业现状,这样就极易造成学生的实践课程与从业状况脱节,因此,要想给予学生真正实际有效的实践经验,就必须给学生以真实的教学基地和实践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学校应该积极主动联系旅游企业拓展学生的实践基地,给学生以真实的技能实践方法,才能够为学生积累实践经验提供可行途径。“现代学徒制”下的旅游管理专业茶艺实践教学课程的开设,是为了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旅游行业服务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于旅游行业的行业认知。在茶艺实践教学课程实践中,不能一味遵循旧的教学模式,应当努力探索创新,革新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体制,才能为旅游管理行业提供更加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付帅.旅游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3):14-15.

[2]王东红.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旅游纵览月刊,201511.

[3]何丽萍.职业资格标准F的现代学徒制考核模式探讨———以高职酒店美实践性课程为例[J].企业家天地句刊,2013(6):25-26.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篇2

进入岗位后,我学到的第一课便是秘书的职业道德守口如瓶,我不可以将我在办公室听到的内部信息告诉给同事或朋友。作为一名文员,每天要做的最基本工作就是文件归档,打印复印,将每月员工的排班输入酒店考勤系统,月底要将下月各餐厅推出的套餐和自助餐菜单及台卡做好,同时协助秘书完成经理交给的其他工作。每天的工作是很琐碎的,我要求自己必须谨慎、细心、有耐心,还要有良好的电脑操作知识和熟练的中、英文打字技术。

记得刚来办公室时,正逢经理在制订系统的内部管理制度、服务程序与规范、酒水操作标准等规章制度,于是我便当了一星期的打字员,厚厚的资料打完了,同时可喜的是我的打字速度也有了飞速的增长,还学会了很多文件操作知识,回想起来还真有参加了魔鬼训练营的感觉。

嘉华正处于二期筹备的阶段,对于我们西餐厅来说,新增加了威尼斯西餐厅、迪拉斯烧烤餐厅、私人会所、会议厅等营业场所。每天都会有许多的图纸涌入办公室,而且还要针对新翼的规划制定大量的出文呈报总经理审批的文件,同时还要将各分部递交上来的物品筹备清单进行分类归整,打印,审核,报批后还要填写物品采购单,我清楚的记得当时我和秘书整整抄了两天,手都写酸了。

我的经理是个很注重锻炼下属的人,他吩咐下去的事情,从来不会告诉你该怎么做,他只会说你要去做什么。记得酒店新推出了钥匙管理制度,这可是总经理多年酒店工作经验的智慧结晶,制度推出前首先对各部门秘书进行了第一轮培训,由于我们部门的秘书休一个月长假,便由我去参加了这次培训。事后,经理便把我们部门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的钥匙编排统计工作全部交给我来负责,同时还要根据酒店指示制定出我部门的钥匙管理制度,刚开始我压力很大,怕自己做不好,但经过各分部主管的配合,也圆满的完成了任务,还受到了经理的肯定,我很庆幸有这样一位领导,让我有机会学到了更多东西,也有了更大展示自己的平台。

在实践当中我明白到这样的一个道理:给别人一个微笑,同时也给自己一个微笑,多么简单的道理啊。我们总是忙忙碌碌,把自己陷入日常的琐碎之间,从而把自己的微笑隐藏了起来,忘记和忽略了把快乐带给别人和自己,我们所做的都是为了自己,忽略了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

我们每个人都会微笑,这是上天赐予我们每个人的法宝,它可以帮助我们化解生活中的矛盾,使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更好的融合。生活如镜,我为其笑,它必定会回我一个微笑,微笑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简单的两个字您好,别人也会以同样热情的方式回应你,这种快乐是可以传染的。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毕业设计;培养体系

高职院校肩负为我国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专业学习、实践教学、企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等环节都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1],其中毕业实习及论文写作是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专业学习的一次总结和检验,也是提升理论研究的一个尝试[2]。通过毕业实习和论文的完成过程,可以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环节分析

(一)毕业实习岗位对口性不强

旅游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进入门槛低、学历层次不高、工作流动性大、岗位工作强度高,行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脆弱性,大多数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采取集中实习的原则,但行业有淡旺季差异,旅游淡季对实习单位的确定有很大的困难,旅游景区或旅行社等企业用人需求量不大,实习单位很难落实,酒店相对旅行社用人需求量较大,因此,旅游专业学生在酒店实习人数比例较高,由于实习岗位不对口,专业技能无法得到提升和锻炼,实习效果欠缺,对就业的推动作用受到一定影响。

(二)毕业实习缺乏针对性指导

毕业实习是学生专业实践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地提升专业技能,为就业做好准备。旅游专业面向的岗位主要在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旅游服务型行业,由于旅游专业的特性,以实践技能为主,属于服务性行业,主要还是以师徒制学习为主,因此学生在企业有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学校有专业指导教师[3]。就目前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工作看,企业指导量及指导效果都不理想,指导形式单一,指导内容不够专业,由于旅游专业顶岗实习的非确定性,学生在工作中得到的有效指导非常有限,缺少有针对性的能够解决实际困难的有效指导。

(三)毕业设计重理论轻实践

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行业应用型人才,目前很多职业院校旅游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是以毕业论文的形式展开,以理论研究为主的毕业论文对职业教育的作用不明显,无法满足高等职业院校育人的目标。职业院校学生动手能力强,研究能力相对较弱,学术论文的写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用不突出,由于写作质量不高,学术研究能力不足,毕业设计在整个过程中很难达到教学目的。职业教育的专业实践能力在毕业环节的体现较为欠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还需要进一步的创新与尝试。

(四)缺少专业化的思政教育

“三全育人”理念在职业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毕业环节作为学生人生的重要转折,除了完成必要的专业学习和专业实践的总结提升外,如何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具备良好的职业修养,职场心态、抗压能力、人际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同样是人才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重要内容。旅游业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强调人际沟通能力,旅游作为文化产业,成长教育、人文教育、思政教育等应成为毕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目前,绝大多数职业教育院校,思政教育的开展都以课程为载体,在专业学习中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而在毕业实习环节,面对即将进入的社会,毕业生缺少面向行业的思政教育。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指导方案

(一)明确毕业设计目标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岗位适应能力,毕业设计环节应减少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研究,所选内容应基于毕业实习岗位的实际,有针对性,有实践性,能够符合旅游行业发展、企业需求、能够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的育人目标和育人理念,设计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及行业有关,能够让学生在实习环节,通过观察、调研、思考、体验等,将实习成果作为研究内容,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选题突出企业实践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应结合行业发展和实际岗位需求,选题避免假大空,要与自身的工作实践相关,结合专业学习、实践体验、企业经营、行业动态等,可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以企业调研、营销策划、产品设计、岗位分析、创新创意等方式完成相应的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能够从工作实际出发,真实地了解旅游行业发展的现状,总结行业发展的规律,新的经营理念,前沿的行业资讯,发现存在问题,试着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研究,实现职业教育产、学、研、用的融通发展。

(三)优化毕业设计指导

毕业设计指导应采取“双导师”制度,即校内任课教师与企业实践导师的双重指导。校内教师负责学生毕业设计的理论构思及研究方法等指导,重点是提升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旅游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总结,指导学生的专业研究能力[4]。企业导师则重点结合工作实际,负责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的双提升。在教师指导方面,要建立完善的指导方案,从指导内容、指导方式、指导频率、指导效果等方面,建立全过程深入指导体系,保障实习环节的指导效果。指导过程要留有记录,能够对学生毕业实习的全过程成长有较为清楚的记录和分析,作为学生就业指导的参考文件。

(四)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毕业实习环节及毕业论文是专业课程体系的一部分,毕业环节的考核评价应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和手段,既能公平公正地进行客观评价,也要满足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的需要。考核体系的建设可以从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三方面改革。评价内容:职业教育的考核应以岗位能力为考核重点,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并重,考核内容以能力和技能为主,以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人际沟通、专业技能、工作成果、企业反馈等方面作为评价内容,重视学生实习中的学习过程、参与度、合作意识、人文及道德修养等非专业能力的考核。评价主体:职业教育的评价主体不应只依赖任课教师的评价,尤其是毕业实习阶段,要增加评价的参与者,力求评价结果的客观、科学、合理。首先,建立学生自我评价机制,根据自身实习效果及学习状态建立自我评价制度;其次,建立小组合作的互评机制,将同单位实习或相同行业的实习同学组成实习学习小组,交流学习心得和学习成果,分享经验和实习感受,小组进行互评;再次,教师评价,教师根据指导学生的实习情况及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实习评价;最后,企业导师评价,企业导师根据学生实习情况、工作效果、客户反映等,公平客观地给予评价。评价方式:职业教育的考核方式可以根据专业和学科的特点,企业岗位的特点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了常规的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外,旅游产品项目开发、实验设计、项目创作也可作为考核方式。

三高职旅游专业就业教育实践创新设计及效果分析

(一)就业教育活动设计目的

学生毕业阶段,要完成教学计划中的毕业实习和毕业答辩任务,经过一整学期的实习,学生接下来面临的就是进入到工作岗位,转变为从业者,在这个过程中,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更多的是在毕业论文及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而学生毕业后的从业心理转变及未来职业发展的指导方面则较为缺失,目前各院校开展的教育更多的是体现在就业指导方面,结合本专业的就业教育,也应成为毕业环节的重要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从业、执业,为未来的发展做好指引[5]。

(二)旅游专业就业教育活动设计方案

1活动对象搞好就业教育,不仅对毕业班的学生有一定的教育指导作用,对在校的其他年级学生也能有一定的示范教育意义,因此毕业就业指导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班全体同学、院校主管相关领导、全体任课教师、企业指导教师,新生代表等相关人员。2活动地点结合我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性及代入感,体现旅游专业的专业特色,毕业教育活动地点选择在两处世界文化遗产中开展,分别是故宫和颐和园,两处景点不仅是北京地区旅游的代表性景点,也是学生未来工作岗位中接触较多的地点,能体现出旅游专业的专业性。3活动内容为了提升活动的丰富程度,增强教育意义,活动分为“专业最后一课”“毕业寄语赠言”“学生职业发展档案的建立”和“人生第一课”四个环节。第一,专业最后一课:活动过程主要由专业课教师根据景点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未来工作岗位需要,在故宫为学生讲解专业学习的最后一课,授课内容教师可根据自身的研究领域自拟,通过授课环节,不仅是对相关主要知识的一次回顾,教师为学生进行示范讲解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课程中,为学生即将毕业进入社会,起到一定的教育目的。第二,毕业寄语赠言:通过参观颐和园益寿堂,感悟共产党人进京“赶考精神”,深入地体验即将面临的就业,活动过程中,院校领导及企业导师分别给予学生寄语和赠言,专业教师结合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进行学生评价和毕业赠言,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为就业及未来职业生涯给予指引。第三,学生职业发展档案的建立: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尊重学生个体学习差异性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学生职业成长档案的建立,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变化,并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教师给学生进行一定的评价及指导,帮助学生更加客观地进行职业选择。主要包括的部分:个人基本情况介绍、个人气质测评、性格测评、职业兴趣和能力测评、职业价值观测评等,以上作为基础资料,是为了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教师根据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情况,从知识掌握程度、性格特点、优势劣势、专业技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和评价。第四,人生第一课:专业教师及企业指导教师根据行业的特点及未来岗位需求,以学生的个人成长发展为主线,为学生讲授人生第一课,内容包含:处事哲学与终身学习、生活艺术与幸福人生、美满婚姻与和睦家庭、自我发展与家国担当等。课程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专业特点、行业特点,以个人未来成长为核心内容,给学生讲解毕业就业的一些指导和建议,为学生未来的人生指引方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实现良好的就业及成长教育目的。4毕业手册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毕业,将就业指导及成长教育可持续化,将毕业教育内容可视化,结合旅游专业特点,在活动中印发了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手册,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项。第一,职业发展与人生规划锦囊:求职心态;职业生涯“锦囊”;遇到加班怎么办?如何应对加班?社保是什么?有用吗?跳槽需要考虑什么?跳槽的时机?与领导、同事的相处之道;工作中易出现的困难、问题及心态调整。第二,导游服务规范与标准操作流程:迎接服务流程;参观游览服务流程;餐饮与购物导游服务流程。第三,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旅游证件遗失的处理;钱物丢失的处理;旅游者走失的预防与处理;火灾事故的预防与处理。第四,附录:北京导游带团常用电话;导游带团物品清单。

(三)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教育活动效果分析

就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毕业和就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首先,对毕业学生而言,学生通过活动参与,更好地完成了专业的学习总结,也为未来的从业和成长有了一次较为深入的心理感悟。其次,对于大一新生,通过观摩参与整个毕业教育活动,学生可以对专业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再次,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通过专业教师的精心策划,活动内容丰富,手册使用性强,学生参与度高,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最后,思政教育在整个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融合,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终身学习能力、就业从业心态、党史学习教育、职业素养提升等方面通过活动的开展都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6]。

四结语

旅游学科与旅游行业本身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强,职业教育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核心,高职旅游教育中毕业环节的改革创新要突出学生的实践及就业能力,就业教育环节的创新开展可以促进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中的研究内容可以为同类型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王中利.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0,(11):23.

[2]马林.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探索—以大连民族学院经济管理系为例[J].旅游学刊,2019,(12):19.

[3]丁春文.校企合作框架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构建[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4.

[4]刘任熊,杨财根.引进第三方评价:高职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综合探讨,2018,(25):45.

[5]张丽华.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教学改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篇4

1.1实践教学的强化开展是合格人才塑造的需求。在目前的高校教育中,实践教学是塑造服务生产管理一线的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旅游行业实用型人才的有效方法。实践教学的应用,利于学生对社会对于旅游专业的实际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增强学生对现代化旅游事业建设的使命感及责任心。高学生可通过具体实践,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的理解;对自然景点、民俗风情、旅行社以及各宾馆酒店日常运营过程和基本面貌等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利于专业的感性认知的积累;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促进学生实际问题的分析以及解决能力的提高,为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1.2实践教学的强化开展是顺应时展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的管理及服务水平需要不断提升,这样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旅游行业的用人需求,获取专业的技术知识及“实战”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实现顺利就业的目标,因此改革创新地方高校旅游专业本科管理的实践教学势在必行。培养旅游专业型管理人才,需要顺应职业化高等院校旅游教育发展的形势,满足市场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推动旅游产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2当前地方高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之处高校旅游专业学科体系中,理论知识与基础知识所占比例较大,实践及应用方面的知识所占比例较小,完全不能与现代化旅游行业所需的实用性人才的培养相适应,其主要不足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缺乏对实践教学的高度重视。在传统的旅游学科的人才培养条件限制及培养模式影响下,大部分高校将旅游专业创办为基础学科进行教育,在理论研究、学科建设、高学历、高职称师资建设等方面过度片面强调,而对实践教学不予重视。多数高校在进行教学计划时,往往将实践教学设置为辅助课程,同时在设置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时序及运用教学手段及方法等方面,重视于传授理论知识及课堂教学。2.2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设施。目前多数高校训练旅游技能的条件比较简陋,缺乏完善的实训设施及专业化的培训基地,具有较强实践性和操作性的实训教学难以开展,实践教学得不到实习基地的有效支持,进而导致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比较单一,难以取得理想的实践教学效果。虽然当前有些地方高等院校拥有可供实习的校外基地,但是同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缺乏紧密性,人才培养需求得不到满足,建设的档次有待提高。2.3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一些地方高校的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中,用于毕业实习及专业实践的时间较少,实践教学得不到真正落实,形同虚设。通常情况下,传统的实践教学一般有0.5-1周的课程实践,2周的认知实习,4-24周的毕业实习,很少有超过半年的实习时间。多数高校的毕业实习及专业实践趋于形式,学生放任自流,组织管理流于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达不到理想的锻炼效果。2.4缺乏雄厚的师资力量。旅游专业是一门新兴的教育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业务操作技能、理论与实际之间的有效联系较为重视,因此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不仅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相关经验和阅历要丰富、组织教学的能力要具有灵活性,同时要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研究旅游专业的能力。但是在当前的地方高校中,旅游专业教学的发展速度较快,教师人才储备不足,迫于教学需要一些未经专业培训的其他专业的教师跨行进行旅游管理教学,因此不具备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少,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造成极大影响。目前,一些地方高校虽然也聘请了毕业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或者本科生扩充教师队伍,但是这些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们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比较匮乏,虽然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是管理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相对较弱,对于应用型人才的教育难以实施。

3创新改革地方高校旅游专业管理实践教学的有效措施

3.1增强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树立明确的育人目标。加大思想教育的力度,真正了解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对实践教学给予高度重视。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对管理理念及教育观念进行不断的更新,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综合性实训教学课程给予强化,对教学内容中训练实践能力所占比重进行适当调整,需要在设立组织、配备人员、督导课程、制定并实施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管理考试、管理教学设备、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等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为顺利实施实践教学提供保障。3.2加强实践教学的基地完善与建设。地方高校的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基地建设主要有校内和校外两种。在实践教学的体系中,校内实践为基础,对教学当中实践和理论的互相渗透非常有利。建设校内的教学实践基地,应当依据社会及行业的实际需求,将社会及行业的发展水平作为建设标准,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宗旨,创建实践训练的综合性环境。比如,创建一个同真实旅游管理的设备配置、运作模式、管理方式相接近的实践环境,结合相关教学课程,进行综合应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注重多样化课余的实践活动的开展,比如,社会义务、旅游服务、社会调查、自主经营、技能大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由于旅游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的基本功过硬。所以离不开一批设施条件长期稳定、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较强培训能力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现学校和企业不同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建立产学相结合的培养机制。比如,我国广州大学城的“光之旅”旅行社的建立;澳大利亚的国际旅馆学院、美国著名的休斯顿大学成立的希尔顿餐馆酒店管理学院等附属星级酒店的设置等,实践教学中学生主导地位得到真正体现。3.3优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实践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即为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工作者的职业素质、教学水平对实践教学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建设旅游专业的师资队伍不仅要以职称结构的创新和学历层次的提高为核心,同时又要致力于“双师型”和具有实践经验教师的培养与引进。优化师资队伍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师资来源的拓宽。利用访问学者的增派,吸引国外留学生,聘请国外教师等;强化教师地方应用性科学研究,有效提升教师对地方经济服务的能力;有计划地为教师提供外出进修的机会,到知名酒店、风景管理地区以及旅行社进行先进服务规程、管理经验、服务标准的学习,是促使教师的实践经验丰富,以及理实结合水平实践管理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确保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能够同迅速发展的旅游行业相适应。此外,师资培训不断增强的同时,应当注重聘请旅游行业的工作骨干走进学校,走上讲台进行先进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的传授,为旅游专业的管理水平先进性、科学性提供保障。对于“双师型”工作者,在职务晋升和评定职称方面适当地给予倾斜。3.4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创造实践教学新模式。校企合作办学是以国家教育发展方针及旅游行业的发展需求为依据,制定的中长期地方高等院校的旅游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对专业的设置、调整、重大科研项目、所需资金等进行研究审定。校企合作办学不仅使经费问题得到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对实践教学极其有利,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同时,对于旅游企业来说,不仅为既有工作人员提供了培训平台,实现优秀学生的优先使用,同时企业的科研课题的计划研究与利用也得到了解决。比如,中国民航京瑞大厦与北京的第二外语学院之间所成立的旅游学院,打造了校企合作办学的新模式。同时鉴于旅游行业具有极高的国际化形式,所以对国外先进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进行学习非常有必要。加大同国际高校相关专业的合作发展,确保学生对旅游行业前沿的管理理论及实践成果的及时学习与体验,学生的国际视野得到极大拓展。

4结语

实践证明,在当今旅游行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旅游行业对于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渴求日趋迫切。改革创新实践教学,塑造能够满足旅游行业发展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健康、稳固发展提供动力,成为地方高校的旅游专业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林淑飘.基于服务地方旅游经济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以咸宁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为例[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1,31(1):133-134.

[2]张侨,盛颐.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16,23(3):124-128.

[3]杨晓荣,孙洁晶.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38):138-139.

[4]谢苏立,余李丹,杨洁,等.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基于协同创新理念[J].亚太教育,2016(4):106.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篇5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教学体系;教学方法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这就决定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教学,更要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要加强应用型、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促进该目标顺利实现,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应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方法,优化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水平,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将来工作需要。

1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还应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指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工作、体验等多种途径,掌握应对和解决职场问题的能力[1]。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说,应具备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基础实践能力是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日常工作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主要包括语言交流和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抗挫折能力等。这些能力从课堂学习延续到工作岗位,是学生适应职场最基本的能力,对增强高职学生工作岗位适应性,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学生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专业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在旅游管理专业范围内,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是从事旅游管理职业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包括旅游服务能力、旅游市场调查和分析能力、旅游策划能力、旅游经营管理能力、旅游文书写作能力等。专业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影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入职和职业发展。为此,教学中要优化课程设置,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密切校企合作,搭建优质训练平台,促进高职旅游管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综合实践能力是指在基础实践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主要是指创新创业能力。当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应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创业意识,不断增强综合实践能力[2],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应就业市场需求,满足用人单位需要。

2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这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但目前实践教学仍存在如下不足。2.1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随着整个社会对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要求的提高,高职院校也越来越注重实践教学,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优化实践教学体系。这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具有积极作用。然而,目前实践教学体系依然不完善,许多高职院校在设置实践课程时,忽视市场调研,甚至照搬其他学校的实践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缺乏自身特色[3],难以有效引导实践教学,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2.2实践教学方法单一。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法,让实践教学取得更好效果。然而,部分教师所采用的实践教学方法单一,通常先讲解实践教学流程和目标,然后进行示范,再组织学生开展实践训练。这种实践教学方法虽能取得一定成效,但相对枯燥,学生参与度不高,不利于提升高职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效果。2.3相应的保障措施不健全。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不仅要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创新实践教学方法,还要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然而,部分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到位,资金投入较少,而且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还有部分教师将重点放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指导技能有待提升,而且教师参加培训和实践锻炼的机会不多。此外,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不详细、不全面,教师未能客观、公正地记录学生实践情况,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3优化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

为改进实践教学的不足,提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3.1对接岗位能力要求,优化实践教学体系。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应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其关键与核心。因此应针对实践教学的不足,结合就业市场尤其是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要求,优化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4],将实践教学分为“理论+实践课程”、单独实训和企业实习三大模块。同时为增进实践教学课程之间的衔接,逐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分为职业基本能力训练、专项技能强化训练、工作能力综合训练三个阶段。第一学年的课程设置上,大学英语应用和旅游英语,计算机基础应用和旅游电子商务均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第二学年进行旅游管理专项技能强化训练,学生可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和职业定位选择课程模块,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提高实践技能。第三学年则组织学生到旅行社、酒店开展为期半年的轮岗实习,让实践教学与用人需求无缝对接。具体课程模块和实践教学设置情况如图1所示。总之,该实践教学体系坚持就业导向,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采用产学合作、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将实践教学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不仅能改进传统实践教学的不足,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增强他们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3.2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教学中应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坚持旅游管理工作过程为导向,发挥项目的载体作用,注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应用,实现“教、学、做”一体化[5]。在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结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旅游管理工作过程的需求,优化实践教学,设计以旅游管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项目和“任务包”。教学中发挥工作任务的驱动作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训练,提高实践技能。以导游实务课程教学为例,其学时为36学时,教学目标为:掌握导游工作程序,胜任导游带团和讲解;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和工作协调能力;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满足部分旅客个性化需求;妥善处理常见事故与纠纷。具体项目设计、实训内容、任务安排如表1所示。采用上述教学方法,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受到同类院校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3.3采取相应保障措施,确保实践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应加大资金投入,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模拟餐厅、模拟旅行社、模拟酒店客房等,满足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训需要。制定并严格落实管理规章制度,让实践教学规范化进行。增进与校外企业联系,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构建稳定、长效的合作机制,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参加实训提供便利,同时也为教师挂职锻炼、了解旅游管理行业发展动态进而不断优化教学创造便利。注重优秀教师队伍引进,不断充实师资力量。加强现有教师队伍培训,为他们进修及到旅游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创造便利条件,通过引进、培训、深造、实践等多种途径,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6]。此外还应改进考核评价方式,教师要认真做好学生实践过程的考核与评价。这样既能引导学生认真参与实践实训,又能推动实践教学规范有序进行,保障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教学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通过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方法,能够加强学生实践锻炼,提高他们的知识应用技能,对优化实践教学过程,增强学生对工作岗位适应性,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注重优化实践教学,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并创新考核评价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知识应用水平,增强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为整个社会培养更多创新型和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会战.应用型改革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47-51+62.

[2]孙虹飞,王蕊.协同创新视角下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10):26-28.

[3]叶青.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探索[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89-92.

[4]潘玲.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以广州商学院为例[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4-58.

[5]张瑞芳.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9(1):33-34+37.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篇6

关键词:职业能力;实践教学体系;旅游管理专业;长沙学院

1引言

现代社会和行业发展对旅游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高等教育,尤其是具有行业特色的旅游管理高等教育,要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集群对接、人才培养符合企业需求,应紧紧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从国外旅游教育实践来看,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大都秉承“职业能力教育是一种类别教育,而不是一种层次教育”的理念,在本科层次人才培养上呈现注重职业能力塑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共同特点。美国、瑞士的“店校合一”的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等,皆属于融实习、就业为一体的有效办学模式。从国内旅游教育研究来看,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实习、择业就业问题的探讨研究对象以高职高专层次居多,对本科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中职业能力的培养的认识还处于相对模糊的状态。随着实践教学在本科教育中地位的强化,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加强实习过程管理、实习效果评价及实习模式优化等方面。同时,通过强化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尤其是毕业实习来提升职业能力也逐渐得到学者的关注。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十分突出,行业发展、变化迅猛。具备“善于思考、勤于实践,长于服务”的职业能力与务实精神是未来旅游业人才发展的方向。相对于其他专业,对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教学形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2职业能力导向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随着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业界和学界对旅游管理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而,构建职业能力导向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既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完善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有益尝试。目前,许多高校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脱节、实践课程类型单一、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不合理、校企合作未达到有效互动、学生主体性不够突出、实习就业环节割裂等现实问题。要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构建职业能力导向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必须依据专业适用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2.1专业适用性原则。职业能力导向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遵循适用性原则。一方面适用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为旅游业及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专家+管家”式的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适用于旅游行业发展需要,解决专业发展与行业需求之间存在的困境。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而且有利于充分开发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素养,帮助其完成职业、专业的融合成长,完善自身职业生涯设计,使培养出的人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真正提升旅游管理人才的职业能力。2.2学生主体性原则。职业能力导向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根本目标,增强职业能力培养的主动性和目的性。不但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责任意识、敬业和创新精神,而且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该体系以专业课程教育为主线,课外综合活动为载体,社会实践为平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把专业素质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职业能力。

3职业能力导向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路径

3.1将职业能力植入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首先,围绕职业能力培养,优化课程内容。组织专业教师系统研究旅游企业的岗位设置、工作流程和专业能力要求,以企业的工作流程和任务、环境为基础,将旅游企业管理的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嵌入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在课堂上不仅注重理论基础的夯实,更有意识地在课堂上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据职业岗位分析分解能力要素点、概括知识要素点,部分与行业需求结合紧密的课程如《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酒店餐饮管理》、《导游实务》等课程与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切实保障实践教学的效果。还可邀请企业参与课程开发,尤其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开发一批企业课程,使课程改革与岗位及市场需求互动,不断融入新知识、新成果。其次,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大力推行项目教学法、实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专业核心课程如《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酒店餐饮管理》、《导游实务》、《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英语》等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利用学校实训设施,进行实操训练和情景模拟,还结合实地参观、项目教学法来全面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以长沙学院为例,依据专业学习结合行业标准的建设思路,专业课程如《酒店管理概论》、《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酒店餐饮管理》、《导游实务》的实践教学环节采用实地考察、情境模拟、项目教学、现场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酒店餐饮管理》、《导游实务》实操性强的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考核,依据行业标准、操作流程和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采用以岗位能力操作、管理与策划技能为主的方法,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的协调发展。在实践教学项目设计上,通过对实验项目的调整与优化,使得实验项目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所占比例由原来的40%上升到65%,涵盖旅游管理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训练。3.2以提升毕业实习效果为核心,改革实践教学体系。首先,切实提升毕业实习效果。毕业实习是满足学生、学校、行业三方共同需要的重要环节。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是属于顶岗性质的业务实习。通常,实习企业会分配实习岗位、提供食宿、进行培训、给予实习指导,以便于学生完成实习任务。通过毕业实习,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到企事业单位参与实践,是接触企业全真工作环境和行业发展实际的第一步,也是其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强化操作技能、增强管理思维的良机。以长沙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15届、2016届、2017届毕业生为对象,就毕业实习满意度构成要素、实习效果进行了跟踪调研,探讨了实习整体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实习工作内容及环境满意程度、实习效果及其对就业的影响等问题,根据统计数据,得出以下结论:(1)实习整体满意度较高,学生对学校实习管理的满意程度整体上高于对实习单位管理的满意程度;自我价值实现与职业发展是评判毕业实习满意度重要的标尺。(2)大部分学生对实习工作环境、岗位分配安排满意程度较高,但对实习单位培训、实习管理人员及职业发展指导满意程度较低。(3)毕业实习满意度对就业、择业有直接的影响。实习满意度高的同学选择本行业就业的可能性更大,反之,实习满意度低的同学选择本行业就业的可能性较小,甚至避开旅游行业就业。总的来说,通过毕业实习的工作经历,学生接触到了旅游行业、直观地了解到行业用人需求及特点,为职业能力提升打下了基础。其次,依照职业能力渐进式培养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依照职业能力渐进式培养的原则,所有实践环节的时序衔接系统、统筹安排。在大学一年级进行以参观、走访知名旅游企业或集团等形式认知性实践,在大学二年级开展以本地区旅游景区、酒店为主的专业见习,在大学三年级进行顶岗性质的毕业实习综合实践,在大学四年级进行就业拓展实习。同时,建立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以学生职业素质与实践能力为核心,邀请企业全程参与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学校应定期召开实习单位座谈会,建立实习单位实习、就业回访制度,及时倾听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要求,反馈学生对实习单位的建议和意见,为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奠定良好的基础。3.3依托并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师资队伍建设。首先,依托并深化校企合作是构建职业能力导向下实践教学体系的资源保障。一方面,应建立校企深度、全面合作机制。主要包括:高校应主动邀请企业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设计、开发与实施;校企双方共同探讨、研究企业、行业需求并将其融入大学课程规划与开发之中,定期召开旅游专业建设委员会专题会议,邀请旅游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为培养方案提供建议与指导。同时,邀请旅游企业高管理人员在每年新生入学后举行职业生涯设计专题报告会、定期开展提升职业能力的讲座、座谈;建立沟通平台,及时咨询和反馈准确可靠的用人市场信息给学生,从而便于学生的职业决策和专业素质养成。另一方面,加强实践基地建设。遴选行业内知名度高、管理规范的旅游企业或集团作为实习单位;采用校园宣讲会、企业管理人员讲座、企业参观等多种形式进行实习单位的介绍或宣传,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与知名旅游企业实行管理培训生计划,使学生其在入校之初就加深对该实习单位的了解、认识,真正实现校企共同培养的目标,切实发挥校内实训仿真环境、企业工作真实环境、社会综合实践环境的培养作用,为完善学生职业能力提供良好的平台。其次,师资队伍是构建职业能力导向下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人才保障。旅游管理教育都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要求教师在掌握大量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最新的行业发展趋势。应制定各层次的教师培训计划,强化教师专业资格、任职经历培养的措施;鼓励教师以各种形式积累行业实践经验,如参加行业资格考试和培训、参与行业管理等社会活动;同时积极参与旅游企业的管理和运作,利用实习基地的资源,收集企业运营实际情况,了解就业岗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及对毕业生的反馈,促进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法的更新。以长沙学院为例,校企共同培养专业教师成效显著,形成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专业教师26人,“双师型”教师18人,占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任课教师的69.23%;有丰富行业经历、参与行业管理、获得旅游行业职业资格认证的专任教师比例为42%。同时,聘请旅游企业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定期到校内讲课,对学生进行从事经营活动所需技能的教学或讲座,将企业发展中的部分课题作为项目邀请学生参与,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用人单位的需要和要求,树立职业意识和责任感,明确能力培养和职业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余昌国,曾国军.旅游管理学科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J].旅游学刊,2016,31(10):18-19.

[2]王文君.中美旅游管理本科教学的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2004,20(7):31-36.

[3]王峥.基于OBE模式的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1):225-226+228.

[4]王斐斐,董志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2):52-56.

[5]关俊利,吕观盛.高等院校旅游教育全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思考[J].旅游论坛,2011,(06):133-136.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着理论服务于实践的宗旨,通过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共同打造了认知实习模块、专业基本素质培养实训模块、专项能力培养实训模块、综合实习模块等多层次的实习实践基地,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解决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匹配难的问题。

一、积极探索和实践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模式

现代旅游管理者不仅需要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知识,而且更需要善于熟练应用管理技术解决旅游管理问题,即具备旅游管理实践的能力或执行能力。而现有大多数旅游管理本科生都缺乏来自管理实践积累的管理技能,仅仅通过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足以使其胜任将要承担的旅游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重任,因而必须在课程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增加旅游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该校通过“3大课程模块”、“4大教学要素”(“师资”、“课程体系”、“编写管理实务”、“管理实践能力平台”)的改革和“5大教学手段”的建立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管理实践能力,从而构建了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有效模式。

(一)3大课程模块

建立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3大课程模块,改革传统标准化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采取“精中间,延两边”,即适当精简传统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增设经理人素质训练课程模块和管理技术与实践课程系列模块,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3大课程模块:经理人职业素质训练模块(包括经理人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职业操守等培养)、管理知识学习模块和管理技术与实践模块。

(二)4大教学要素

课程体系。针对标准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不断改革课程体系,增设实战技能强的课程,开发系列模块,以培养学生的演讲技巧、沟通技巧等管理职业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现代职业经理人的必备技能。

师资队伍。一方面,推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提高学历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积极构建一支既从事“学术研究”,又从事“旅游企业管理”的“两翼型”师资队伍,要求教师通过承担旅游企业横向课题、从事旅游管理咨询、行业发展和旅游企业管理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努力建立“校内兼职教师+短期校外专家+企业管理专家”的“3合1”外聘师资队伍。通过聘任多位具有丰富旅游管理实践经验、高级职称和较高学历的“兼职教授”,他们通过参与课堂案例讨论、开设专家论坛、指导论文、参与论文评阅和答辩、接纳学生实习等,进一步提高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

编写管理实务。培养教师编写案例的技巧和能力;组织教师编写有关本国旅游企业具体经营管理实务的案例100个。

管理实践能力平台。为了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管理实践能力,该校组建了“旅游论坛”,建立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参加“3大赛”(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衡阳市大学生创新大赛)制度;注册组建了衡阳市地球村旅游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建立了高质量、高水准、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

(三)5大教学手段

旅游案例教学。强化课堂旅游案例教学,通过旅游案例讨论、旅游案例书面分析报告、旅游案例角色模拟、旅游案例课堂演讲、旅游案例辩论等,提高旅游案例教学效率,让学生通过旅游案例教学的体验式和互动式学习,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团队工作精神”,感受、体会和把握旅游管理的真谛和精髓,提升发现、分析和解决旅游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能力。

旅游管理问题分析报告。为了加强学生旅游管理实践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掌握若干旅游管理技术并善于应用,增设10门应用性强的“旅游管理问题导向型”的课程模块:教师讲授1门实用性的旅游管理技术,解剖1个案例,学生讨论、分析和报告1个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报告。

旅游企业家论坛。设立旅游企业家论坛,邀请具有丰富旅游企业管理经验的旅游企业家,针对旅游管理实践中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评述;通过课程讲座,邀请实际部门的专家就课程的某一部分到课堂作专题讲座、讲解旅游案例背景并参加案例讨论;组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设讲座,介绍和探讨自己以往的旅游管理问题、经验与教训,以实现学生相互之间知识与经验分享。旅游管理决策模拟和竞赛。开设《旅游管理决策模拟》课程,建立学生参加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和创业计划大赛两大赛制度,将旅游企业实际经营管理系统或某些旅游管理业务简化,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经营情景进行决策,以整合旅游管理理论知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参与意识。

旅游管理实习。与衡阳雁城宾馆、林隐饭店、华天宾馆等省内外旅游公司建立实习基地,每年暑假选派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6个月的实习;设立旅游案例调研基金,由相关教师带队,组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赴旅游企业进行深入的调研。

二、积极探索和实践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途径

(一)调整旅游管理教学计划

旅游管理是一项对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的特色性强的专业,其教学计划的内容应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而且在上课时间、地点、方式、考核等方面都要考虑到旅游行业的实际,提高资金和时间的使用效率。另外实践教学还应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向,每个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应该有所差别,设立实践教学必修课和选修课,以满足不同模块学生的多样化需要。

(二)调整实践教学内容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具体体现为由较浅层次的教学实验、课程设计到较高层次的服务与管理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要兼顾到系统性和阶段性。旅游管理从业者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预测、交际、表达等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和渊博的知识,因此在校期间需要在实践教学时,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训练。但在每个年级应根据其接受能力和教学计划的阶段,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开展。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

实践教学需要专门教师进行指导,实践教师包括旅游实习指导教师、旅游实验室工作人员、旅游课程实践教师等。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要搞好实践教学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稳定的教师队伍。实训教师应该是主讲相关专业课程或参加过相应领域内的科研工作,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如主讲模拟导游课程的教师应该在导游岗位上工作过。针对当前师资不足的问题可通过两种方式加以解决:一方面通过系统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以承担一定的实践任务;另一方面,聘任旅游企业骨干人士担任实践教师。

(四)改革实践课的考核制度

可采用自我考评、企业考评、教师考评、实习作业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以学生实践表现为依据来确定其实践课的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课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根据课程的性质分阶段、分步骤、按等级地制定量化考核标准体系,以便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学校应鼓励教师旅游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同时把其作为业绩考核的指标,与奖罚挂钩。

(五)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体系

校内实训室建设成功后,要设立专门的实训管理员,同时还要有一定数量的、功能齐全的实训教学师资队伍。更重要的是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使实训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都能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实训基地必须有完整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实训基地发挥最大的教学作用。

(六)整合利用企业资源,搭建校企联合办学平台,广泛建立实习基地

目前,该校已建立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基地30余处,覆盖全国,包括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游船公司、导游服务公司、旅游人才培训中心等;同时,邀请湖南中国国际旅行社、长沙通程酒店等企业的老总到该校授课或者举办讲座。

(七)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实行“双证制”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面向旅游企业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将职业资格考证纳入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毕业前完成岗前培训,毕业可直接上岗;同时要求学生在毕业时既要取得毕业证书,又要取得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方能予以结业,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八)实践教学教材建设

根据实践教学计划进度,除采用普通高校公开出版的教材外,对于无教材的实践环节,应组织行内企业专家和校内“双师型”教师,结合实践基地的实际情况,针对岗位(群)的特点,编写院内实践教学教材和院外实践教学讲义,建设并完善实践教学教材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国生.新世纪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与高等旅游教育改革[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3(6).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篇8

(一)旅游类专业。本文所指的旅游类专业包含高等院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旅游英语、会展策划与管理等专业。旅游类专业的综合性很强,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实践教学是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中不可忽略的环节,在教学体系中要增大实践教学的内容。

(二)实践教学基地。所谓实践教学基地,是指针对行业或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而设立的仿真工作环境,是系统的技能训练场所。旅游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就其内涵来说,是指学校围绕旅游行业或岗位群的技能要求而设立的系统技能训练场所;就其外延来说,主要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两大类。旅游类专业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操作技能,旅游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是确保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

二、高校旅游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设施设备不完善,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从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经费投入情况看,目前公办高校的经费使用由政府财政统筹安排,高校如有建设需求,需要很长一个周期才能实现;民办高校则只能依靠自身财力进行基地建设。由于经费投入不足,资金缺口较大,致使高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条件普遍较差,实践教学设备数量、质量和种类严重滞后。例如,已建有的模拟客房、模拟餐厅等实训室设施设备多较为陈旧,落后于社会行业规范。专业实践教学设施只能进行简单的基本技能训练和情景模拟实训,学生实践能力不能得到全面的锻炼,实践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又如,科技含量高的旅游信息系统等实训室的建设几乎空白,地理信息系统、旅游资源模拟规划系统等必要的旅游实践教学软件,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价格昂贵,加上观念上不重视,在建设上一直被忽视。

(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不到位,顶岗实习流于形式。其一,有一部分高校出于专业宣传或专业评估的需要,仅仅是在相关企业挂个牌子或签个合约,企业根本不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顶岗实习只是纸上谈兵;其二,由于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实践教学需求增大,一些高校往往降低对合作企业的选择标准,主要的实践教学合作企业也仅仅局限于酒店和旅行社层面,范围狭窄。由于实践教学单位的实力、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造成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差别很大;其三,企业经营的变动性和学校长期稳定的实践教学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导致校企合作的稳定性较差。旅游行业本来就是一个人员流动性很强的行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不断变化导致顶岗实习机会供给不稳定,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制度不健全,规范化建设不足。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各类设施设备多缺乏严格的操作规程,与企业的管理、操作实际等相差较大,难以满足规范化建设的要求;且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开放时间较为固定有限,也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则基本上处于学校与企业之间只有一纸协议相联系的状况。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加之很多高校旅游类专业的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较为繁重,很难与学生一起到实践教学基地完成顶岗实习。因此,当按照教学计划学生应进行顶岗实训时,大部分学校都是仅仅由专业教师将学生安置到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后续的实践教学指导及管理工作基本与学校脱轨,主要落到了企业管理人员身上。仅有个别学校会派指导教师定期到企业了解情况,多数学校对学生在实践教学基地的情况则都是不闻不问,学校与酒店之间的联系也仅限于学生实训安置期间。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不能及时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同时,因学生不是企业的真正员工,企业也疏于管理和就业指导。因此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如果主动学习和自我约束意识较差的话,不仅难以取得很好的实践教学效果,还存在很大的管理和安全隐患。这其中固然有行业现状和区域限制的原因,但专业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同样难辞其咎。

(四)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实践经验不足,指导能力不强。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而这一目的的实现除了要依赖必要的硬件设施外,还要有相应的软性保障,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就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软性保障之一。作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灵活地组织教学和实践。但是,目前很多高校旅游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一定程度上存在数量短缺、实践经验不足、实践教学指导能力不强、没有相关职业经历、来源结构单一等问题。导致在实际工作中,许多高校旅游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常常流于形式,只是走过场而已,偏离了实践教学的目的,严重制约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高校旅游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对策

(一)丰富建设资金来源,增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实效性

1、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旅游类专业校内仿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所需资金较大,高校仅依靠自身力量去完成不仅要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且建设时间相对较长。鉴于高自身资金投入不足的现状,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上,高校应开拓思路,大胆创新,积极拓宽资金筹措的渠道,从创造自身效益、争取合作业支持、与区域内学校实行优势互补、联合社会力量办学等多个方面解决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

资金来源问题。

2、采用灵活多样的建设形式。一方面高校可通过与企业建立互惠互利的联系渠道、经济资助等形式,寻求企业支持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优势互补;另一方面高校可依托旅游类专业的优势,建立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校属经营性组织,充分利用其经济价值和教学价值。以酒店管理方向为例,可以成立校办酒店,学校进行前期必要的硬件投入后,聘请专业人士定期做经营模式、经营思路、市场分析等方面的指导。校办酒店面向社会正式运营后,教师和学生以员工身份进入酒店,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常规,进行现场指导,为确保学生能充分训练到每一个科目,在实践教学中可以进行轮岗。该种建设形式不仅让实践教学更加真实,而且检验标准更明确———以经营效益检验,如果经营得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建设资金压力。

3、以就业为导向,营造仿真的职业环境。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按照旅游行业内在规律,为学生提供在设备设施、经营环境、消费需求等方面与真实企业相一致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实现校内实践教学的规范化、标准化,严格按照真实的企业流程布置实践教学任务,根据旅游岗位设置实践教学任务,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设施设备必须适应旅游行业岗位需求,教学场地的构建、设施设备的配备、管理模式的选择等都应具有一定先进性,能够代表本行业发展的需求。例如,模拟前厅实训室的建设,除购置先进的设施设备,还需配备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等。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本专业领域较先进的技术,才能够实现有效就业。

(二)优化校企合作方式,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1、优选合作企业,建立“合作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高校旅游类专业在选择实习合作单位时,要做到宁缺毋滥,选择具有一定规模、运营良好、企业管理制度完善、实习管理规范、具有一定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进行合作。通过签订协议、合同等法律文件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确保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利益受到法律的保护。为了保证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学校或院系可以以组织的名义与企业进行沟通与协商,在联系沟通、实践教学、交往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与企业建立信任关系,并逐步开展各项合作,最后挂牌建立“合作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这类基地的合作范围较协作型实践教学基地更为广泛,不仅包括了实践教学安排、科研转化和职工培训等方面的内容,而且还包括了专业设置的调整、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等内容,能更好地发挥企业在教学中的积极主导作用。

2、与旅游企业合作办学,实行订单式培养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就业率为目的,通过与旅游企业合作办学,实行订单式培养,互为基地、相互支援,共同培养学生。学生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确定,企业派出指导教师免费给学生上课并安排顶岗实习,负责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学生在时间上尽量尊重企业的用人需要,并将教学内容做适当调整,分年级采取不同的专业见习、实习模式。在见

习、实习过程中,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实行全过程、全方位指导和监控。

(三)完善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制度,使各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首先,针对实践教学,应建立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实践教学教研组活动制度等,以确保实践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其中,尤其要明确实践指导教师的职责,加强对实践教学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实践指导教师应深入实践教学基地,具体管理和指导学生进行岗位实训,发现问题要采取措施及时解决,以保证实践质量。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对实践指导教师的评价考核机制,把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情况作为考核实践指导教师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其次,针对实践教学基地的设备、工具和材料,应建立各种设备保养维护制度、工具使用管理办法、环境保护规定等,以提高各类设施设备的使用率和降低成本消耗;最后,针对参加实践教学的学生,应建立学生实践教学管理条例。其中,要特别强化顶岗实习管理,实现学校与企业共管。学校和院系应特别加强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和跟踪工作,依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实习计划安排,给予学生必要的专业指导,以解决其在实习过程遇到的各种问题。顶岗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同时对学生的实习工作按标准严格考核,提高学生对顶岗实习的重视程度。完善相应的顶杆实习规章制度:学生的动员组织工作、奖惩措施、报酬及劳动事故的处理办法、实习效果评定等。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也应当承担相关责任,在为学生提供岗位技能指导的同时进行必要的管理和规范。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篇9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建设与思考

现阶段,中国旅游业对高素质旅游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旅游专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除了要求学历与成绩外,更要求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高校内偏重理论教学的教学方式以及实践教学设施设备和师资能力的缺乏使得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无法在毕业之前掌握充足的实践技能,由此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以及失业率高。实践是使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技能的最好最直接的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培养出理论与实力兼备的旅游人才,而日渐发展的旅游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因此,为了适应行业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应该向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形式转变。

1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改善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1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当今的旅游业非常需要高质量的旅游人才,因此,高校应当加速改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使人才输送跟上行业发展的脚步。1.2毕业生就业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一般为景区、旅行社、酒店等这些对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地方,但是,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多为书本知识,实践技能很少,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会在招聘条件上写上“需要有几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或者“有工作经验者优先”。面试官在面试时,常常会询问学生在上学期间是否有过实习经历,并且会详细询问实习内容,所以,毕业生在找工作时经常因为经验不足无法通过面试。1.3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需求。当前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多为经过多年学习后毕业的博士生硕士生,他们在校期间接受的也多是各方面的理论教学,在实践教学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对实践技能的需求。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师资力量的结构也亟需改变,学生需要的是能够同时教授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的专业教师,而不是只会理论或者只会实践的单科教师。教师也是从学生走过来的,要想改变师资力量,就要从源头改变培养学生的方式,因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式的改变首先就要从加重实践教学的比例开始[1]。

2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并不是目前社会上的热门专业并且发展时间还较短,所以很多学校都没有设立充足的实践教学设备,有的设施设备还存在着老化问题,跟不上科技发展脚步,需要换新,这就导致学生没有办法通过实训室学习到实践技能或者学习不到最新的实践技能,出现与旅游业脱节的问题。2.2重理论轻实践。大多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是“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经济学”等理论课程。长期的灌输式教学使得学生在上课时,常常因为课堂枯燥而昏昏欲睡,导致学习事倍功半,若将高校的教学结构改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交叉教学,那么就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学生在经过理论教学后可以立马通过实践教学巩固学到的知识[2],实践教学的趣味性也会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2.3实践教学方式单一。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目前高校的实践教学方式如下。2.3.1学期见习。大多数高校从大一开始就会安排学生去各个景区见习,见习内容多为景区参观与景区调研,实习地点既有省内景区也有省外景区,有比较高端的5A景区,也有研学价值较高的文化景区。学期见习一般是每学期两次,由4~5个导师带队,安排学生整个见习期间的食宿。学校的见习方式单一,除了景区参观与景区调研外,其实还可以设计出更多形式的见习方式,比如旅行社参观、酒店参观等。2.3.2酒店技能实践教学。条件较好的高校会在校内设立酒店技能实践教室,由专门的导师教授学生酒店基层工作技能,比如客房技能和餐饮技能。2.3.2.1客房技能实践教学。客房技能包括中式做床与西式做床,教室内有专门配备的床、被罩、床单、枕头、枕套。学生在教师的教授下掌握做床的技能,并通过期末检测。2.3.2.2餐饮技能实践教学。餐饮技能包括中式摆台、西式摆台、餐巾折花等。教师教授给学生完整的摆台方式,学生通过训练要能够快速地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摆台,最后通过期末检测。学生在毕业后,如果想要进入酒店工作就势必要从基层做起,所以在实验室学到的技能会有很有帮助,因此,高校应该在校内设立各种各样的实训教室,给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条件。2.3.2.3模拟教室。有的高校会在学校设立一个以多媒体技术为依托的模拟教室,在教室内,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出模拟的场景,比如景区讲解画面、顾客投诉场景、旅游路线设计画面等,通过这些模拟场景,可以使学生体验真实的场景设计,学会各种实践技能。2.3.2.4毕业实习。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大多数都会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一样在最后一学期到酒店实习,并且普遍会被分配到餐饮部和客房部,这就导致学生在毕业实习结束后学不到与景区和旅行社有关的技能,学不到更核心的知识,所以,高校目前的毕业实习方式非常单一,急需改善。以上四种实践教学方式,经济条件较好的学校每一种都会有,而经济条件较差的学校仅仅只有最后一种甚至没有。

3对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建议

3.1完善高校实践教学的设施设备。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是很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所以在缺少校外实践机会时,就要想办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内实践课堂,而校内实践课堂就要求高校拥有充足和先进的设施设备。同时,各种技能实验室也是十分重要的。高校可以与各种旅游专业对口的旅游公司或者酒店合作,企业帮助学校配备各种高校所需的设施设备,学校负责向企业输送各种人才,当然,这种人才输送只是学校在安排毕业实习或者学期见习以及暑假见习时优先推荐此企业,而不是强制性要求学生毕业后到该企业工作,因为旅游管理专业目前没有定向培养的方向,学生毕业后的择业由学生独自做主。3.2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思想。目前,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还停留在理论教学上,并没有什么机会来提高实践技能,教学思想跟不上旅游业发展的步伐。高校可以与各大旅行社、五星级酒店以及景区合作,为教师提供岗位实践的机会,使教师在寒暑假能够在酒店带薪实践,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3.3改善高校实践教学的方式。3.3.1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方式单一是大多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高校经济实力不足、教师实践技能不足、旅游管理专业受重视不足等。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实践教学方式是学期见习,实训室教学以及毕业实习,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创新。学校可以与景区、旅行社以及酒店合作,在暑假与寒假期间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工作中总结经验。3.3.2改善已有的实践教学方式。3.3.2.1改善学期见习。改善学期见习的方式,使学生可以在学期见习中真正学到技能和知识。例如,导师可以分批次带领学生进行见习,每个导师带领少数的学生去不同的景区见习,这样的话,导师就可以兼顾到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到景区讲解或景区管理的知识。3.3.2.2改善毕业实习。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方式大多数都是到酒店实习,学生在酒店的实习岗位多数为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迎宾、礼宾等基础岗位,很少有前台接待、楼层管家、总计员工等能够接触到酒店核心系统的岗位,学生在实习期间往往是吃了最多的苦,拿了最少的工资,还学习不到有用的技能。除此之外,很少有高校能为学生提供在旅行社以及景区实习的机会,而学习旅游管理的学生,大多数都还是想到旅行社和景区工作,所以,高校应该尽可能为学生争取到更多的实习机会,可以与景区和旅行社合作,让学生到景区与旅行社实习,并且实习岗位也应该集中在导游部、计调部、景区导游、景区管理等岗位,在酒店实习的学生也应该尽量被分配到前台接待、总机员工、楼层管家等岗位,而不是服务员这种最基础的岗位。目前,高校的实习时间分为好几种。有的学校选择让学生在大三暑假实习2个月,实习期比较短,还有的学校让学生在大三上学期去实习,实习时间为6个月。而还有的学校将实习时间安排在大三的暑假和大四上半学期,实习期为6个月,并且将学生分为两批,一批为不考研的学生,他们暑假就出发去实习,年底实习结束,下半学期就可以提前找工作和准备毕业;另一批为考研的学生,他们会在考研结束后直接去实习,实习时间为4个月。学校可以考虑一下改善实习时间,减少实习时间或者让学生提前实习,将学生大四的时间留给自己,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考研和找工作。毕业实习是最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教学,因为毕业实习时间最长,最集中,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实习工作中去,但是,毕业实习有效的前提是,实习时间充足以及方式合理,如果高校能够设计出足够完善和有效的毕业实习方式,那么学生必然能够在实习期间掌握到足够的实践技能,在毕业找工作时就会成为拥有工作经验的人,从业会变得更为容易。3.4提高学生自身的积极和兴趣。学习从来都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的,仅靠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校的教学计划是行不通的,学生自身更要意识到实践学习的重要性。在学期见习中,学生一开始就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在实践活动中积极表现,积攒技能,那么他们势必能在毕业后积攒到充足的经验,使就业更加顺利。高校应尽最大努力改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结构,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教学的机会,使学生有机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在毕业之前积攒技能,增加自己就业的砝码,成为同时拥有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旅游人才,为旅游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孙虹飞.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报,2018(1):35-37.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篇10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改革

1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改革的背景

旅游管理是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行业能力和较丰富的行业知识与经验以景区、酒店、旅行社等行业为对象的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对学生将来从事旅游行业相关工作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多年来,国内高校对实习教学环节不够重视,往往是有计划无实作,有实践无标准。呼伦贝尔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始于多年前,目前已形成了较为稳定涵盖本科四年,由计划、动员、考察、调研,到总结报告的完整课程操作模式为适应互联网时代和新常态下的旅游人才培养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也应当做出创新和调整。

2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

2.1实践课程教学活动候鸟化。尽管已经开辟多条专业考察黄金线路,但学校与旅游目的地的联系也是暂时的、单向的,始终未能形成与景区、酒店、旅行社、旅游咨询行业等用人单位实习基地的长期合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难免会发生信息不畅的问题,影响了正常的教学。

2.2实践课程考核方式简单化。目前的实习课程缺乏对学生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单凭实习考勤和调研报告来测评学生实习效果显然是片面的,并且考核与激励脱节,使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缺少动力源泉。

2.3实践课程角色定位模糊化。操作中发现,存在学生实习主体游客化和教师教学管理保姆化的问题。实习指导教师的导游和领队身份过于显著,“导师”定位失准,指导内容缺乏实战性、灵活性和启发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综上所述,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习教学环节尚存在有历史无积累、有实践无理论、有指导无规范、有考核无反馈、有总结无评价、有制度无衔接等问题。为保持旅游管理专业实习课程的特色和生命力,该教学环节急需总结、创新和再实践,从而在规范、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监控下持续健康发展。

3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改革的思路

3.1建立完善的实践课程标准体系。贯彻学校本科专业实习标准体系,同时突出学院的培养特色,不仅制订学生的实习规范标准,而且制订专业指导教师评价标准与实施办法:不仅考虑教学活动的规范标准,也制定实习计划和效果评价标准:不仅体现教师、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约束性规定,也要通过工作量或奖励的形式对劳动和学习给予肯定。

3.2实现实习实践教学的多样化与系统化。将旅游野外实习、行业实习、自主实习过程模块化,充分发挥向导式实习与自导式实习各自的优势,结合智慧旅游,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学习、角色扮演、实地调研、问题启发、案例分析、项目研究与策划等多种形式,丰富考察内容,培养学生认识旅游现象、分析旅游特征、总结旅游规律、解决旅游问题的综合能力。

3.3创立“产、学、研、教”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平衡景区、酒店、旅行社、学校管理部门、学校教学单位、专业教师和学生等利益相关者的地位与诉求,突出学科优势,以服务地方和企业为宗旨,以成就学生为目标,将产、学、研、教有机结合,建立多元化、多层次、教学研互补的实习实作基地系统。

3.4逐步形成实践课程评价多元化考评体系。教学中重视提高学生的市场调研能力,社会组织与协调能力,科研的团队工作能力,户外及独立生活能力,以及社会道德素质。要求学生参与实习线路和内容的设计与评价,既有微观的旅游企业本身的调查内容考评,也有中观的行业发展认识评价,以及宏观的社会与生态环境认知考评。校内实训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是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可以为学生提供模拟实训环境,提高自身行业实践水平,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建设完善校内实训基地,使学生拥有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场所。旅游院校可以适当引进合作企业,完善实验实训条件,突出校内实训基地的实验教学功能、社会培训功能、职业资格鉴定功能、专业技能比赛功能和科研创新功能,打造仿真教学环境,建立理念先进、构思新颖、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旅游实训基地。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实验教学的重要途径。旅游院校不仅应通过协作关系,与校外企业和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和校企合作关系,还应该主动出击,建立相应的合作办学关系,拓展校外实习基地数量与质量。学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配合企业进行技术培训、管理策划、开发规划等工作;校外企业还可以接纳学生进行实习,同时为教师挂职锻炼、了解旅游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提供有利条件。总之,旅游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应以学生行业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在硬件设施上,加大投资,多做有益工作,提升实验实训条件与环境,在软件设施上,注重教学水平提升与教师自身能力培养,完善相应实验教学考核机制。此外,还应该注重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创新实验教学手段。重新建构理论课程与实验教学体系的协调配合结构,建立起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于一体的实验教学体系。

作者:于海志 单位:呼伦贝尔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