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9-04 17:06:35

旅游管理学

旅游管理学范文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我国电子商务经济活动成为重要的经济活动形式之一。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鼓励“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大背景下,创业逐渐成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重要选择。为了适应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新经济发展态势,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强化,还需要引入电子商务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1、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环境解析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现阶段在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尝试探索电子商务创业活动的过程中,其创业环境涉及到多方面,并且不同方面对大学生创业产生着不同的影响。1.1资金环境。一般情况下,电子商务创业的起步资金都相对较少,但是对于尚不具备资金获取能力的大学生而言仍然存在一定的压力,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为亲朋好友和生活的结余等,部分大学生会申请银行贷款。因此在大学生参与旅游电子商务创业活动的初期,希望能够通过相应的平台对市场进行全面的了解,把握市场信息,并捕捉创业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会针对资金环境对创业资金的风险程度进行考察,因此为了有效规避风险,大学生在参与旅游电子商务创业的过程中往往会选择资金需求量小、收益少但相对稳定的项目,能够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分析,也不利于大学生创业市场的稳定发展。1.2教育环境。大学生创业教育环境对大学生参与创业有着关键性的影响,要想促进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取得成功,就应该从多角度探索多元化创业教育措施,希望能够全面促进教育作用的发挥,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强化和创业成功率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高校在针对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实施教育指导的过程中,可以设立专门的创业教育培训中心,并且联合相关旅游企业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辅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创业活动中遇到的各类型问题,对大学生创业做出正确的引领。这样就能够发挥出教育环境的影响作用,促进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呈现出新的发展状态,为高校大学生顺利完成创业活动提供相应的保障。1.3市场环境。市场环境是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参与到电子商务创业活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创业要想取得理想的发展成效,也应该加强对社会环境建设的重视,促进大学生创业取得理想发展成果[1]。一方面,应该加强对社会创业环境氛围的营造,提高大学生参与电子商务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电子商务创业活动的优化开展;另一方面,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有效激励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环境的措施,寻求更为高效的创业路径,实现高效创业发展目标。

2、电子商务环境下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具体路径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在参与创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创业方向和创业模式都得到了相应的拓展和延伸,学生能够在全面分析电子商务环境和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市场的情况下探索适合自身的创业路径,促进创业成功率的提高。在具体工作实践中,电子商务环境下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活动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2.1开办旅游网上微店。鼓励旅游管理专业专业生通过开办旅游微店的形式在网上来进行微小旅行社经营,例如:网络订票、网络租车、旅游信息线上推广、组织大学生短途游等角度参与到创业实践中。学生通过实际销售产品来积累相关旅游行业方面的经验,为以后毕业的创业积累相关经验。2.2开发旅游类APP。针对某一区域或某一旅游类型,开发一款针对性强的旅游APP。对该地区的旅游信息、旅游资源、风土人情以及旅游活动过程中涉及到的旅游攻略、路线和住宿条件等加以分享,为游客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例如,结合海南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以学校周边的乡村旅游点为对象,开发面对大学生的周边乡村游APP,服务针对性和具体性明显增强,能够增强大学生创业成功率。2.3运营旅游类微信公众号旅游行业做微信的优势在于旅游爱好者特别多,并且喜欢旅游的用户比较前卫,对于社交软件的爱好和运用普遍达到了比较熟练的程度。因此,加强微信运营,吸引更多游客粉丝,并稳定这些群。体,使之在各自社交圈的示范效应下,产生更强的口碑效应。公众号要定期优质信息,提供优质服务。不仅文字信息需要处理的细致,更重要的是必须植入令人愉悦的图片。如果运营成功,可以通过卖产品、卖服务、卖广告等盈利。2.4互联网+线下实体创业。可以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非教学时间,鼓励学生利用茶艺实训室、咖啡实训室、烹饪实训室等校内资源进行创业,对外经营。并结合互联网开展外卖送餐、送茶、送咖啡等服务。

3、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电子商务创业管理对策

3.1政府层面。政府部门在推动大学生创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理念指导下,针对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政府部门应该尝试从多角度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有效的支持。首先,政府部门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在鼓励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参与到创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政府部门针对当前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情况和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的具体需求,可以在对金融市场进行逐步完善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银行针对大学生群体构建个人信用档案,并且将档案信息作为对大学生发放小额贷款的考察指标[2]。这样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参与到零售或者服务业进行创业的过程中就能够获得小额度资金支持,同时也能够加强银行和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者的有效互动,促进贷款系统的良性发展。这样也有助于在大学生群体中树立信用意识,为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提供有效的支持。其次,政府部门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制度支持。政府部门的制度支持也能够促进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参与电子商务创业实践的积极性。因此政府部门可以对国际先进经验加以分析和总结,从制度角度对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市场进行有效的规范,降低大学生创业注册企业的门槛,为大学生顺利参与到电子商务旅游创业市场中提供相应的便利。最后,政府部门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创业活动涉及到多方面,是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3]。所以应该结合电子商务时代创业的优势,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参与创业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促进创业教育的优化开展,为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提供可交流的互助资讯平台,让大学生能够接受更为全面的创业指导,有效增强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参与电子商务创业的成功率,为大学生成功创业奠定基础。3.2学校层面。学校针对则可以从创业环境的塑造入手,对大学生创业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进而提出合理化建议,借助良好环境的创造促进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取得成效。首先,针对创业环境的构建。一方面,学校应该结合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电子商务创业人员提供张弛有度的学习环境,如在特定的情况下允许大学生请假、延迟考试等等,在学生课程选择方面也应该突出课程的开放性,确保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群体能够对自身创业潜力进行充分的挖掘,进而在良好学习环境和创业环境的影响下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创业实践探索中,争取获得更为全面系统的创业知识,为大学生未来参与电子商务创业提供坚实的保障[4]。另一方面,在学校组织大学生参与创业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为了深化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也可以组织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参与到与电子商务创业相关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中,在校园中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给予大学生一定的鼓励和指导,促进大学生参与创业活动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使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成功率的进一步提高。其次,对创业教育紧跟行业步伐。针对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电子商务创业实践中的需求,学校也需要对创业教育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强创业教育与企业的联系,为大学生创业经验的获取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学校不仅应该举办创新讲座并对专门的创业活动进行有效的开发,还需要加强校企合作,邀请企业创业成功人士到学校中组织开展讲座,为学生参与创业活动提供相应的指导。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对旅游行业发展情况以及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到旅游电子商务创业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成功率。3.3社会层面。社会支持也会对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参与创业活动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所以针对当前我国旅游行业电子商务的基本发展态势,十分有必要引入社会资源配合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参与电子商务创业活动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在具体工作实践中,社会相关组织可以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在解决企业关键技术,促进企业发展方面的项目上寻求在校老师和学生的支持,对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项目进行开发,为大学生提供参与创业实践的平台。如某地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和行业协会就结合大学生创业需求组建了学士后流动站,辅助大学生创业就业活动的开展,为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参与到电子商务创业活动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社会对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的支持也表现在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创业资金扶持方面,引导大学生度过艰难的创业初期,促进大学生创业取得新的发展成效。这样,在社会的有效支持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活动必然会逐步取得新的发展成效,对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发展和我国电子商务事业的发展都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应该正确认识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和就业产生的积极影响,积极引入创业教育并提供一定的资金、政策和社会扶持,促进大学生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全面提高。同时,把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精神等的培养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全面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阚雨沐.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大学生创业项目管理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32(9):67-68.

[2]韩婧怡.基于电子商务的大学生创业管理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5(11):66.

[3]刘超.跨境电子商务课程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结合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7(02):90-92.

旅游管理学范文篇2

专业认同作为自我认同的一部分是透过参与互动的过程,内化专业价值观、知识体系、伦理守则、专业行为,形成专业的自我意向,具有专业的职业人格,产生执著感的过程。从发展教育观来看,学生只有认同自己所学专业,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所学的专业,形成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并将专业伦理付诸实践,从而形成更多的专业投入和关怀。学生从进入专业、逐步成长到参与实践,步入职业岗位,直至不断提升,专业认同是一个不断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专业认同也对学生个人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的专业认同情况也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选择。

2调查方法

2.1样本

调查选择辽宁省内三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二年级学生、三年级在岗实习学生及即将领取毕业证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进行数据处理,以期描绘高职院旅游管理学生专业认同的现状;同时,作为专业认同调查的辅助材料,笔者对高职旅游管理学生进行了短暂的随机访谈,以期解决或证实数据呈现的内容。

2.2问卷编制

问卷调查从“专业方面的认同”“、学习方面的认同”“、教学方面的认同”“、实习与就业认同”四大方面17大项内容,对高职院学生的专业认同情况进行调研,见图2-1。调查预计发放问卷400份,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式量表,每项内容均用数字表示问卷调查者态度的强弱关系,其中“5”表示非常认可“,4”表示比较认可“,3”表示认可程度一般“,2”表示不太认可“,1”表示极不认可。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专业认同

不同阶段学生的认同情况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总体看是伴随年级增高,越进入社会接触行业认同越低,这和旅游行业的整体景象形成强烈反差。后来笔者考虑所呈现的问题,也选择了一些实习的学生进行了访谈,也许学生的陈述能够反应些许现实的问题,“最初的选择并不是依照兴趣选择的,是高考成绩,所以根本谈不上喜欢……旅行社待遇低工作忙,游客看见你就像有人会‘抢’他的钱包,对我们有坏印象有偏见”。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专业选择动机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态度等一系列学习行为,是维持学习活动与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上述学生访谈内容也充分证实了这点。

3.2学习认同

上述数据中显示,学生普遍认为自我“学习认同”不如他人认同,即愿意相信别人更加认可专业,“对他人评价”明显高于“自我评价”0.6个点。导考指导游资格证书的考试,想从事导游工作的人员必须首先取得导游证书才能从业;导游证作为多数高职旅游管理学生入行的唯一证书,也为诸多学生认可和重视,从数据看达到了调查以来的最好值“4.8”,同时在不同阶段年级学生群里中变化不大。另一方面在“导考积极性”方面学习的兴致较高,但呈下降趋势,越进入行业认同越低。

3.3教学认同

从研究结果看,“教学认同”的五大方面均得到了各阶段学生超过“4”的比较认可,可见高职院旅游管理教师在教学方面的确能够做到倾其力,尽其心;高职学院同时能够保证基本的实训设施,即使在学生进入行业实习时仍能体会到实训室带来的益处,这从对学生的访谈中也得到了证实,“这(转行)和老师是没有关系的,老师是很负责的,我记忆中几乎每门专业课老师都是激情(澎湃)的……实训室使用非常的频繁,就是那种电影院里面的球幕,会让你置身其中,你觉得你在带团在讲解,一切都是真实的……所以实习之后我并没有觉得学的和用的不一样,就是你说的那种和行业脱离的现象是没有的”。

3.4实习就业认同

旅游管理学范文篇3

1.核心基础地位

我国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审核授予学位的学科、专业范围划分的依据。同时,学位授予单位按本目录中各学科、专业所归属的学科门类,授予相应的学位。在目录中,旅游管理是属于管理学学科门类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最后拿到的是管理学学位。

旅游管理在我国是一个年轻的学科,最早由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于1979年开设旅游专业,随后,南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学校也相继开设相关专业。时至今日,几乎每个本科院校均开设了旅游学科的相关专业,旅游专业一度被看成热门专业。但是,直到上世纪的90年代初,旅游专业名称还不统一,全国各地出现了诸如:宾馆管理、风景旅游、森林旅游、旅游历史与文化等各种称谓,毕业生最后拿到的是经济学、文学、工学等学士学位,1998年以前毕业的旅游专业硕士拿到的是经济学学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从1998年开始,把旅游学科统一划归到管理学门类,国内与旅游相关的专业开始重视“管理学”课程的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生与博士生入学考试几乎都把“管理学”列为考试课程,因此,“管理学”受到旅游专业师生广泛重视,而成为旅游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

此外,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可以发现,四年制本科教育中开设的核心课程中属于管理类的还有:“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景区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即管理类的课程占得比重很大,因此,“管理学”在旅游学科中处于非常重要的核心地位,学好“管理学”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2.开设目的与要求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多门核心专业课程都属于旅游企业管理类课程,因此,这些课程开设的前提是学生要有一定的管理学知识作为基础。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开设的“管理学”,又称为“管理学原理”,主要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管理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应用这些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为将来进入社会、参加实际管理工作奠定初步基础。

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多方面的内容,同时又处于不断发展与变化之中,因此,要求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建立管理学基本框架和知识体系,培养管理思维,锻炼其应用管理学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二、旅游管理本科生学习“管理学”现状分析

1.“管理学”的多科性特点与学生的学习阶段不匹配

“管理学”的内容包括经过高度概括和抽象出的对各类管理活动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思想、原理和方法。在方法上,“管理学”需要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此外,从“管理学”与许多学科(经济学、数学、工程技术学、心理学、生理学、行为科学、运筹学等)的相互关系来看,它是一门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需要综合利用上述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因此,“管理学”具有多科性或综合性特点。

“管理学”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是后续专业课的先导课程,因此,一般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开设。这个学习阶段的大学生刚刚踏入大学校门一个学期,可能还沉浸于考上大学的沾沾自喜中,学习缺乏计划,自学能力不强,没有养成良好的大学学习习惯。然而,“管理学”涉及多种学科知识,刚上大学半年的大学生不可能掌握这些知识,因此,学生普遍反映其综合性强,不容易学。

2.“管理学”特点的一般性与学生的学习兴趣错位

“管理学”作为一般管理学,区别于“宏观管理学”和“微观管理学”,是研究所有管理活动中的共性原理的基础理论学科。因此,“管理学”是各门具体的管理学科的共同基础,具有一般性特点。由于“管理学”的内容以基础理论为主,案例分析为辅,因此,尽管学生们知道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注:老师一开始就告诉学生,“管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生、博士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程),但是,由于基础理论部分占的比例较大,因此,不适合大量使用案例教学法。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不少学生感觉管理学枯燥,难以理解。

3.“管理学”特点的实用性与学生管理实践不足的矛盾

“管理学”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主要讲述管理过程的基本原理与一般方法,但是如果我们结合身边的客观现实去认真思考,则会发现我们每个人都处于某一个管理系统中,该管理系统是按照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建立起来的,只是我们缺乏管理思维而不善于发现而已。因此,管理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很好地指导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但是,刚入大学半年的大学生不但缺少多种综合知识,而且缺少管理实践,所以,根本没有管理思维。此外,他们对自己所属的旅游管理专业仅接触了半年时间,专业方面的知识也非常有限,因此,“管理学”课程实践活动不宜在旅游企业中长期开展。但是,如果在其他的工商企业中开展实践活动,学生会说和旅游企业无关而没有兴趣。

三、教学改革思路

“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但是由于其开设的时间较早,学生缺少管理方面的感性认识和对旅游管理知识体系的整体理解,因此,一般在课程学习前期兴趣浓厚,后期则兴趣减弱,热情降低。作为任课教师,应在这门课程的整个教授过程都引导学生保持高涨的热情,比较深刻地理解管理学原理和规律,培养管理思维方式,避免出现不少旅管高年级学生后悔当初没有认真学,现在意识到重要想再跟着一年级学生重学一遍的情况。笔者结合自己10多年的“管理学”教学经验,从以下几方面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1.耐心细致,适当补充相关学科知识

由于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时间较短,管理学又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心理学、市场学、统计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知识,这个阶段的大学生根本不具备这些知识。而且,他们对旅游管理专业方面的知识也掌握得非常少,可能还没有养成课后自学的学习习惯。因此,要求教师循循善诱,耐心传递包括学习方法、相关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等在内的各种知识,弥补因该课程开设时间早给学生造成的综合性强、难度大方面的不足。

2.理论讲授为主,案例教学为辅

鉴于该课程的理论性强,学习者是一年级学生,缺乏相关的各种知识与对管理活动的感性认识,因此,课堂教学应以理论讲授为主。在课程学习早期,教师应放慢速度,深入浅出,多用通俗语言和学生熟悉的身边例子来讲解,让学生感觉管理学不难理解,使其尽快熟悉相关的管理原则与理论,形成管理思维习惯。在课程中后期,可适当加快速度,精讲难点重点,增加课堂讨论的时间。例如,对于组织部门化基本形式之间的比较这个教学重点,教师仅对职能部门化、矩阵型结构等精讲,然后,设计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各种部门化的应用对象是什么?对应于现实社会哪些组织中的部门划分?一个组织能否独立使用某种形式进行部门划分?等等。这样,课堂教学就把单纯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教师、学生为两个中心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其辩证思维能力。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理论联系实际,在课程中后期适当引入案例教学。具体可通过分析知名成功企业与旅游企业管理方面的例子,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3.主次分明,增加学生的管理实践

旅游管理学范文篇4

一、旅游管理本科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对我校2008届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情况调查发现,初次就业的79名毕业生直接从事旅游行业的有28人,占35.44%;其他分别是事业单位10人,占12.65%;公司企业38人,占48.10%,其中又以进出口贸易、百货、房地产为主。总之,从事本行业工作的比例仅有三分之一左右,跨行业就业人数比例大。一方面,这说明旅游行业对旅游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吸引力低(这与旅游行业薪金较低、工作时间长、稳定性差和福利待遇较低有关);另一方面它也说明我们的毕业生不能充分满足旅游企业的高要求。2009年7月通过对我校旅游管理本科54名毕业生中的42名访谈发现,他们并非绝对找不到工作,而是因为工资水平低,不愿意到酒店或旅行社工作。他们基本不考虑职业方向,只要是待遇好福利好的工作就行。这显然与学生专业思想不牢固、对职业生涯缺乏深入思考有关,因此,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极其必要的。

二、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与问题

对2005级至2008级旅游管理本科生的调查发现,2005级旅管学生,主要在大一时由辅导员进行过相关课程讲座,部分学生参加过学校主办的职业生涯设计大赛;2006级旅管学生,主要在大一学生填过就业计划表,大三时安排过就业指导课程;2007级旅管学生,大一时填写过职业生涯规划表,但均未进行职业规划培训;2008级旅管学生,大一时组织填写过职业生涯规划表,安排过就业指导课程,并要求学生以作业的形式上交一份职业生涯计划书。另外,通过对2006旅管专业26学生的访谈发现,明确知道如何进行规划和熟悉职业生涯规划方法的人只有3人,占11.54%。当问及学校是否有必要引导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时,大家均表示赞同。另外,对2006级、2007级学生的调查表明,2006级24名大三学生职业选择和大一的职业规划一致的仅仅4人,占15.38%,2007级28名大二学生则为7人,占25%。总的来讲,目前,旅游管理本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较简单粗放,缺乏持续性,应将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大学四年,作为就业方向引导学生学习,以解决目前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对未来职业选择迷茫而又期待的状况。

三、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与措施

(一)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1.详尽的专业和行业形势分析。要求学院在学生入校之初进行详尽的专业介绍,如行业特点、从事该行业所需素质、行业发展前景、就业形势,以及各专业细分方向的区别和联系、课程体系设计和各学习阶段的任务,等等,也可请各专业任课老师、旅游企业负责人和其他高校名师分专题讲座。

2.挖掘和培养专业兴趣。在了解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挖掘兴趣爱好,初步引导学生向感兴趣的方向发展。师生可以在熟悉一段时间后,由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实行一对一服务。同时,也要求学生重新审视自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确立职业意想。如英语基础好可以考虑涉外酒店、英文导游方向的职业或选择考研等。

3.指导和修正职业生涯规划。在大二时,学生对专业知识已有基本认识,这时可鼓励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通过大三的实习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不断进行修正。如可在取得导游证后试着带团,经历了新鲜感后,在确立是否可以将导游或旅行社管理人员作为将来的职业选择。如大二后想考研的同学可思考自己的数学英语基础如何、专业知识是否扎实等问题,再确定自己是否选择继续深造。

(二)以职业规划为导向促进教学改革

1.建立三段式教学,明确职业发展目标。第一段为大一至大三上学期,属于了解和熟悉职业方向的时期。该阶段除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外,学院可在大一至大二期间可安排专业基础课、大三上学期安排专业课程。应抓住学生刚入校时对专业的好奇和热忱,及早帮助学生树立职业发展目标;第二段为大三下学期至大四上半学期,属于熟悉行业就业现状的时期。可安排学生到酒店、旅行社和景区进行专业实习,时间不低于半年,使学生熟悉旅游行业,为将来就业做准备。第三段为大四上半学期至毕业,属于巩固和确立职业生涯期。学生通过实习修正自己的职业规划。寒假至4月为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时间,5月至6月学生可确定工作。

旅游管理学范文篇5

关键词:应用型;旅游管理;实践能力;情景教学

现阶段,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使其成为带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型产业,与此同时,旅游业对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扩大。我国旅游局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想促进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要从旅游人才的综合素质入手,不断提高旅游人才的实践能力,使其能够满足新业态要求。不过,在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却普遍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这也造成本科旅游管理学生在经过长期的学习后,往往会因实践能力不足而无法有效适应新岗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而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其自身有着极强的情境性与实践性,只有在具体情境的支持下,才能使旅游管理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为此,以下便对课堂情景教学方法进行介绍,分析了该教学方法在提升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学生实践能力中的具体应用,最后针对该教学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课堂情景教学方法介绍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将某一具体情景引入其中,通过场景对知识进行直观而形象的展现,使学生能够通过感官体验来对知识进行获取与理解,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心理机能,使其感受到情景氛围中学习所带来的乐趣。情景教学法需要应用到图片、多媒体、音乐、故事以及身体语言等要素,并将其与课程内容进行结合起来,以此实现对教学情景的有效创设。通过情景教学,可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有效启发,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课程中较为抽象且专业的知识技能,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情感、行为与表达之间的一致。在旅游管理专业中,情景教学法需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此引入相应的教学情景,这种情景是具有较强情绪色彩的,学生在该情景中能够对导游带团的场景进行直观感受,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培养其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及导游能力。在旅游管理专业中,通过情景教学法,能够利用情景再现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其仿佛身临其境般锻炼其导游技能,此外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加勇敢地对自身情感进行表达。

二、以提升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课堂情景教学研究

1.情境体验。在以提升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中,情景教学方法需要创设相应的情景,在应用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各个旅游景点进行实地参观,并通过导游讲解来提高学生对景点的感性认识。在教师或讲解员的讲解基础上,学生可掌握各个景点的第一手信息,而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在参观后编写这些景点的导游词,使学生在导游讲解中能够有一个明确的方向。2.角色扮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情景教学,可由一名学生扮演导游,而游客则由其他学生进行扮演,使教学活动能够以情景剧的方式来进行,在该活动中,学生扮演的导游需要手持导游旗,而扮演游客的学生则需要背上旅行包,使教学情景能够变得更加形象和真实,通过导游与游客之间的表演,能够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旅游业的热爱之情。例如,在进行旅游线路设计时,学生应结合具体的季节变化来对旅游线路进行相应的调整,除此之外,还要结合假期及节假日情况来对短途、长途旅游线路进行调整,通过调整旅游线路,以此满足不同游客的旅游要求。不过,如果缺乏具体情景,这种教学便会显得非常枯燥,而当引入具体的教学情景时,学生通过对旅游线路进行调整,以此更好地服务于游客,使行程得到更加合理的安排,能够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成就感,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改变了枯燥的教学氛围,而且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并且充分感受到旅游工作需要付出的艰辛。3.语言训练。在旅游管理中,导游经常要和游客进行思想交流,而这种思想交流往往是需要利用导游语言来完成的,通过导游语言,能够使景点文化的讲解与传播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其表达力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对于导游语言来说,其不仅仅体现在口头语言,同样还体现在书面语言、态势语言以及副语言之中。对于导游而言,其能否正确运用导游语言,将直接影响到游客的旅游体验。

三、课堂情景教学在本科旅游管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方法

1.存在的不足。在以提升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情景教学方法有着很大的应用优势,不过其在应用过程中也同样存在不足,这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设施设备的局限性,许多教师都缺乏相应的教学设备,而情景教学是需要利用相应的教学设备才能完成创设的,因此高校需要引入更加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设备等,使具体的教学情景能够得以顺利创设。第二,学生心理问题,长期以来,旅游管理专业一直都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并且考核方法上也是以笔试为主,这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培养,从而造成其在情景教学中演练时出现紧张、害怕等情绪。2.解决方法。在以提升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中,学校需要积极推广情景教学法,在教室中引入教学设备,并聘请旅游业中的工作人员进行校内授课,将自己在工作中的旅游管理经验传授给学生,这样既能节约培养成本,同时也有助于情景教学的顺利开展。在创设情景时,需要按照从易到难的原则来进行,使学生能够有一个克服心理障碍的过程,这样在学生的配合下,才能使情景教学的实施质量得到稳步提高。在培养旅游管理学生的实践能力时,还要由具有经验的双师来进行实践教学,高校可组织校内教师进行顶岗实习,以此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使教师能够在情景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以提升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中,情景教学有着巨大的应用优势,不过情景教学在应用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一定不足,而这就需要学校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与实践能力,并以旅游企业的发展需求为依据,通过对情景教学法的巧妙运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有效培养其实践能力,从而为我国旅游业发展输送一批高质量的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付向阳.基于虚拟情景教学资源建设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3).

旅游管理学范文篇6

专业认同作为自我认同的一部分,是指学生通过参与互动的过程,内化专业价值观、知识体系、伦理守则和专业行为,形成专业的自我意向,具有专业的职业人格,产生执着感的过程。专业认同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信心、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产生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就业方向的选择。因此,调查了解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对于专业教学、学生管理和就业工作都非常重要。

二、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以中华女子学院高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运用了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文献调查等方法。此次调查通过学生班级微信群和实习微信群等共发放问卷114份,收回有效问卷107份。问卷从专业选择、教学满意度、学习状态、就业意向等几个模块进行设计,共设计了32个封闭式问题和1个开放性问题,希望充分了解学生的专业认同态度。调查过程中的访谈部分主要在班主任工作和指导学生实习工作等过程中展开。

三、调查结果统计

1.专业选择调查结果统计。在“报考旅游管理专业的原因”方面,调查显示“个人兴趣主动填报”的人数比例占48.25%;“服从调剂”的人数比例占26.32%;“父母朋友影响”的人数比例占9.65%;“认可就业前景”的人数比例占9.65%,其他因素如“意外选取”“分不够报其他专业”“随意选取”等人数比例占6.17%。在“入学前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兴趣”方面,“很感兴趣”的人数比例占26.32%;“有点兴趣”的人数比例占55.26%;“不太感兴趣”和“完全没兴趣”的人数比例占18.42%。可以看出,入学前对该专业很感兴趣的学生占比较少。在“如果再有选择的机会,您还会选择本专业吗?”问题中,选择“会”的人数占26.32%;选择“不会”和“不一定”的人数分别占19.3%和占54.39%。数据表明,愿意再次选择本专业的学生人数不足1/3。2.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统计。在“对本专业的总体满意程度”方面,“大体符合预想、较满意”的比例占56.14%;“符合预想、很满意”的比例占14.91%;而“不太符合预想、一般”和“完全不符合预想、失望”的比例分别占26.32%和2.63%。在“您认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整体学习氛围”方面,认为“非常好”和“好”的比例分别占7.89%和35.09%;认为“一般”的比例占51.75%,认为“不好”和“很差”的比例共占5.26%。在“您认为学习氛围不好的原因”方面,比例最高的四个选项依次是“学习热情普遍较低”“对未来很迷茫”“班级凝聚力不强”和“课程枯燥无味”。在“对专业课程教师的教学满意度”方面,认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分别占25.44%和45.61%;认为“一般”的比例占26.32%,认为“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比例共占2.63%。在“您最希望专业课程在哪些方面进行改善和提升”调查中,比例最高的选项是“讲解的趣味性”,占到76.32%;其次是“内容的丰富性”比例占到56.14%;再次是“课程的互动交流”“学生的参与性”和“课下与学生交流”比例均占到35%左右。在“您最希望班主任和辅导员在哪些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方面,“专业技能”和“就业前景”选项比例最高,均占到42%左右;其次是“求职技能”和“社会经验”比例分别占到38%左右;而“职业规划”“专业知识”“学习方法”均占比达25%左右。3.学习状态调查结果与分析。在“是否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方面,“很清楚,有长远目标”占比9.65%;“比较清楚,有大致方向”占比59.65%;“仅有模糊方向”占比26.32%;“没有明确目标,很迷茫”占比4.39%。在“您觉得自己的学习状态怎么样”方面,7%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状态“非常好”,36.8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状态“比较好”,51.75%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状态一般,其他不足5%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状态“不太好”或“很不好”。在“学习状态不好的原因”方面,比例最高的是“学习动力不足”,占到了59.38%;其次是“难以持之以恒”和“对未来充满迷茫”分别占到了53.13%和40.63%;再次是“学习氛围不好”占到32.81%;比例最低的是“对专业没有兴趣”,占到20.31%。“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困惑”方面,42%的学生认为自己学历低将来没有竞争力和对未来充满迷茫;38.6%的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专业学习;34.21%的学生存在自我管理的不足;28%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兴趣爱好;19.3%的学生认为专业不好就业;15.79%的学生认为高考失利影响了心态。在“上课睡觉、玩手机的原因”方面,认为“对课程不感兴趣”“自制力不够”的人数最多,达到60%左右;认为“老师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提不起精神”的人数占到44%;认为“手机内容比上课所讲更有吸引力”的人数占到39%。同时还有18%的学生因为晚上睡觉太晚、睡眠不足导致上课没精神。“在课下是否有对自己的专业进行了解或资料查询”方面,有80%的学生表示“偶尔”会了解或查询;14%的学生表示“经常”会了解或查询;7%的学生表示“从不”了解或查询。在“是否有主动进行一些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方面,62%的学生表示有过类似的实践;38%的学生表示没有主动进行专业实践。从访谈中了解到,一部分学生会认为通过实践增进了对专业的了解,增长了见识和技能;也有部分学生会觉得通过实践了解到这个行业的许多负面信息,打击了专业信心。4.就业意向调查结果与分析。在“认可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方面,61%的调查对象认为前景“一般”,18%的调查对象认为前景“很好”,其他21%的学生认为前景“不好”或“不太清楚”。在“毕业后的就业意向”方面,准备在酒店行业就业的人数占26%;准备在旅行社就业的人数占19%;而准备在“非旅游管理行业”就业的比例占29%;剩下25%的学生对于就业意向较迷茫。在调查中,有56%的学生准备继续提升学历,其中希望通过“学校专升本”的学生占68%;希望通过自学考试提高学历的人数占45%;希望出国学习提高学历的占20%。在“提升学历的原因”方面,58%的学生认为高学历社会认可度高;50%的学生认为高学历会增加自信;45%的学生认为高学历好就业;37%的学生希望通过提升学历转到自己另外喜欢的专业;只有23%的学生因为喜欢旅游管理专业而想继续深造。

四、调查结果分析

1.高职旅游管理学生专业自愿填报率低。根据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主动选取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数占比较少,未达到调查总人数的一半。而且通过访谈得知,在主动填报该专业的人数中,还有一部分没有将旅游管理专业填报为第一志愿,而是作为第二志愿等后备志愿被录取。由此可以看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填报志愿时由于兴趣而主动选择该专业的人数较少。结合访谈分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入学前的专业自愿填报率低和专业兴趣较低是导致入学后专业认同度低的一个重要原因。2.高职旅游管理学生希望提高课堂趣味性、实用性。通过调查数据显示,近1/3的学生对专业不太满意,同时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专业整体学习氛围一般或不好,超过1/4的学生对专业课程教学不够满意。在教学方面,需要教师注意加强课程的趣味性,丰富课堂内容,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方面,学生相对重视专业技能、就业信息、职业规划和社会经验,需要学校和教师在学生工作中进一步面向就业、增强实用性,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3.高职旅游管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调查数据显示,高职旅游管理学生中,有清晰学习目标的学生不足1/10,有超过1/3的学生学习目标模糊、较迷茫,一半以上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不太满意。许多高职学生对高职学历不够满意,并且自信心不足,同时在学习方法上需要进行指导。在教学和学生工作中需培养学生的专业信心,进行专业学习方法指导,鼓励学生,调整不良心态。除了课程应增强趣味性外,学生的“自制力不够”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状态和效果的重要原因,同时手机、网络等外在因素以及生活、作息习惯也会影响学习状态和效果。需要培养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同时增强自制力。许多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意志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困惑和不足,需要学校和教师加以指导和培养。在实践方面,学校和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课外实践进行指导,对实践效果反馈进行了解,对于正向的反馈应予以鼓励,对于接收到的负面信息应予以及时分析和疏导,以免影响接下来的专业实习。4.高职旅游管理学生对专业就业前景信心不足。根据数据显示,有很大部分学生对旅游管理就业前景信心不足,准备在旅游行业就业的学生比例不到总数的一半,1/4的学生就业方向较迷茫。这也是影响高职旅游管理学生对专业认可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学校和教师在平时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多介绍行业前景和就业信息,及时纾解就业困惑,帮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增强就业信心。调查显示,大部分想提升学历的学生并不是因为喜欢旅游管理专业才继续学习,而是认为高学历能带来更好的社会认可度和就业竞争力或者想通过再学习转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在学生中存在的这种盲目地追求高学历,而不考虑职业兴趣和就业方向的现象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就业。需要帮助这部分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特点、优势和职业兴趣,做好职业定位和发展规划。

作者:李素馨 单位:中华女子学院

参考文献:

[1]徐秀玉,张春霞.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倾向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1).

旅游管理学范文篇7

1.1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未能学以致用

旅游教育是基础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统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外语教学应重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将语言的实际运用贯串其中,建立课堂教学、模拟教学和实习之间相互衔接补充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增加更多的语言实践环境和机会,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外语应用能力。然而,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教学安排上,过于强调学生语言的规范性,提高学生外语语言能力方面占据了大部分时间,缺乏足够的外语语言实践过程。尽管课程体系中也安排了一些实训课,但多流于形式。即便开展了外语实践活动,也很少围绕旅游业务话题而展开,这样就很难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学到适应涉外旅游岗位需要的技能。

1.2教学方式和手段单一化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外语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旅游管理专业的外语教学方式和手段较单一,重讲授、轻实践,重语法、轻口语。目前,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外语教学中普遍采用阅读和翻译相结合的方法,外语语法和词汇讲解成为教学重点,学生课程锻炼机会较少,过于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并且,课堂组织方式以老师为中心远远多于以学生为中心,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学生修完课程后学到的是“聋子、哑巴”专业外语,很难胜任需要用外语进行口头交流的工作。

1.3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双语教学开展乏力

双语教学是语言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融合,以学科为依托,为学生营造学外语、用外语的良好氛围,不仅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双语教学要求教师本身就是个双语人才,应具备用双语进行学科教学的能力。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这样的教师严重缺乏。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中,绝太多就外语方面都属哑巴外语,而外语专业的教师普遍缺乏专业基础,外籍教师多又不懂汉语。因此,这种师资状态,成为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主要瓶颈之一。这一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直接影响到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效果和推广,成为制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外语应用能力提高的因素之一。

2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具体对策

2.1合理设置课程,突出外向型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课程设置安排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质量。在旅游行业,外语能力是学生未来发展和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旅游企业考核员工提职的一项重要标准即是外语能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外向型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旅游管理专业应围绕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深化课程改革,设置着重培养学生外语听说读写能力的课程体系。为此,首先应在核心课程中加大旅游外语口语和导游外语等外语课程的比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其中,口语课要贯穿于每学期的教学中,口语课教师应聘请外教担任,使学生接受到纯正的外语口语训练。其次,要加大实训课程的比重,增加用外语模拟导游、模拟旅游服务的情景训练。再次,还应重点选择若干门课程,如《饭店管理》、《导游实务》、《旅行社经营管理》等开展双语教学。最后,还应开设关于跨文化沟通技巧、本国社会文化、客源国及目的地国社会文化的相关课程,要强调如何通过外语了解外国的社会文化,如何以外语向入境游客解说中国社会文化。通过以上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熟练掌握外语技巧,而且具备中外历史、地理、文化、艺术、风土人情及国际关系等多方面的知识。

2.2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应从旅游应用外语和旅游管理外语两个方面考虑,强化实践。旅游应用外语强调的是交际类实用功能,旅游管理外语强调的是阅读与翻译功能。强化实践的方式可分为校外实践教学和校内实践教学两种。校外实践教学,就是和涉外旅游企业合作,安排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分期分批到旅游景区、旅游酒店、旅行社、出入境口岸等单位实习。通过学生与外国客人进行面对面地沟通,让学生在真实的外语环境检验和提高自身的外语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实际工作技能,加强对旅游企业的感性认识,培养良好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校内实践教学,就是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外语角、外语沙龙、外语演讲比赛、外语辩论赛、校园模拟外语导游等第二课堂活动,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供掌握外语、运用外语的有利环境,充分发挥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巩固课堂知识、扩大知识面提供保证。

2.3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优化教学过程

既掌握精通的专业知识,又有熟练外语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外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语法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养成足够的语言交际能力。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以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为例,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知识的摄入。如单一使用该方法,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忽略训练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从而制约了学生外语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综合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提高学生的外语理解与表达能力。

(1)广泛采用积极的教学方法。旅游业是实践性较强的行业之一,以听、说、读、写、译为训练目标的旅游管理专业外语教学,本质上就是实践课。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外语教学应强调师生深度互动,以学生为中心,作为学生帮助者的老师主要起方法指导的作用。采取精讲多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要特别注重语言的使用与交际活动,真正实行“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外语教学格局,以实现提高学生外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的目的。面对旅游教学改革新形势,旅游管理专业应在听说法、翻译法、小组合作法等传统外语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引入情景教学等先进的外语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方法就是通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环境与现实环境高度相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习得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外语教学中,充分运用情景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围绕真实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从而有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更新教学手段,进行立体教学。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注意教学手段的更新,语言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因其呈现的信息量大,表现力丰富,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可实现师生双向的实时交流、教学互动,更好地评估教学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景点讲解能力。因此,教师在外语教学中,要尽可能制作教学课件,将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录像、声音、音乐等表现媒体充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创设出较为真实而又形象生动的语言环境,从而进一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外语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双语教学

师资是教学的关键和保障,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受到教师水平高低的制约。只有培养一批既掌握所授课程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较深厚的外语应用能力基本功的教师队伍,通过开展双语教学,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才能培养出一批综合素质高,熟悉业务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针对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人才缺乏、不足的现象,除加强与境外学校合作外,还应采取多种措施选拔、培养优秀的教师从事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努力打造一支会外语、精专业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

(1)充分发掘、利用现有师资,鼓励专业教师外语化、外语教师专业化。双语教学与常规教学相比,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花费更多的时间。为了提高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学校一方面应在政策、资金上有所倾斜,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例如,对双语教师进行资格认证,评优评先并适当地给予经济补助或提高其酬金;制定相应的双语教学标准和评价体系,对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定。另一方面,学校还应积极创造条件,为专业教师和外语教师提供各种进修和培训的机会。通过采取国内外进修、对专业教师进行外语培训、对外语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企业挂职锻炼、专家讲座、观摩示范等形式,提高现有教师的外语能力,加深其对国外旅游业状况以及文化方面的了解。

旅游管理学范文篇8

旅游职业素质是以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为基础,以旅游组织人员的的职业道德体系为标准的道德指标的衡量。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为其工作的旅游组织人员和旅游管理人员,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其专业为第一首要因素,专业知识的高低决定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的高低。在为客户服务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职业素质。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旅游公司品牌树立的关键。对于接待外国游客而言,良好的职业素质也是树立我国良好国际形象的关键。

二、制约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职业素质的因素

(一)知识教学体系不合理

旅游职业素质的培养需要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拥有广泛的旅游专业知识体系,对旅游文化如数家珍,对各地的旅游景点了如指掌,在具体教学中将自身知识完整的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建立自身的知识体系。而现今的中职学校中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缺乏完整的教育体系,忽略学生的整体教育和全面教育。导致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对旅游知识与文化知识产生厌倦心理,对课堂知识产生厌学现象,使其自身知识体系难以建立。

(二)缺少相应的教师资源

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导致对旅游工作人员的需求量逐步增加。对旅游业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越来越重要,在多数中职学校中对于由于新兴的旅游业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教学资源的配置中对其专业的师资力量配置薄弱。另一方面大量的教师对于新兴的旅游业缺乏完整的知识体系,对知识也缺乏相应的实践力度,对旅游景点的描绘缺乏完整重现的能力,导致学生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景点不相符,进一步加剧了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其职业素质的难度。

(三)学生自身素质较低

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年龄较低,在入学门槛的制定上,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较低,使其很难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大学对于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高,入学门槛高,使大学生在四年的知识理论教学中建立自身的知识体系,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践考察相结合,进一步促进了其旅游职业素质的形成。中职学校学生的普遍心智较小,面对枯燥的理论知识缺乏相应的耐心学习,在对旅游景点的实践落实不强,导致其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职业素质难以形成。

三、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一)加强校企联合力度

中职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对于中职旅游类专业的教学,也应该充分体现今后就业的性质。在制定教育计划的同时充分考量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市场的就业趋势,以促进学生的就业为目的,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在制定教学计划后,通过稳定教师力量,加强教师的主页技能培训,增强教师的教学水平。中职学校还要与诸多旅游企业建立“校企联合”制度,通过将优秀学生在旅游企业的实习工作,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完美结合,弥补知识与实践脱机的现象,在逐渐的实习过程中学习企业工作人员对于旅游管理的经验,从经验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使学校与企业形成良好的人才输送模式,从而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

(二)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在中职学校的旅游管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学习小组进行知识的学习,利用“小组学习”模式,将课堂上的学生进行分组,积极促进小组学生之间对于曾经旅游景点的介绍,以及对于旅游进行的心得,从而使整个小组的整体旅游知识得到进一步增长。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选出小组的组长,组长收集小组对于旅游景点的信息与心得,并由组长进行发言和总结,各组组长发言过后,教师将组长发言内容中重复的部分进行提取,着重讨论重复部门,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讨论其旅游景点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在学生们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在必要的时间,提出相应的问题。在课堂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小组中提到的景点进行推荐,由组长进行推荐理由的收集,学生们通过对景点历史及其景点相关资料的查询,增长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三)培养职业道德

旅游管理学范文篇9

1.综合性。现代旅游的发展不仅是一种经济的发展,更是一种文化的发展、文明的提升。

2.应用性。学科的发展更多的是立足于行业现状和现代教育体制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3.公共性。现代旅游管理学科的公共性除了表现在教学师资、教学设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资源的共享性之外,还表现在旅游涉及的酒店、交通、通信、旅行社等部门和行业的公共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性。

4.国际性。旅游发展的国际化,影响了不同地域上人们的思想意识。

5.边缘性。现代旅游管理学科属于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有其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地理学等内容,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研究核心内容如旅游规划学、旅游市场营销学等,但这些都还较为模糊,因此其学科归属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二、现代旅游管理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

1.科学研究

现代旅游管理学科的建设要注重基础管理+现实应用的研究,就目前而言休闲旅游的研究更具现实意义;要强调区域+整体,比如湖南的张家界旅游产业升级换代研究就是一个区域(张家界辖区的几个旅游景区)和整体(以张家界为龙头的湖南旅游景区)的研究内容;要突出特色与一般的重要性,贵州黄果树瀑布就是其一般(瀑布)与特色(岩溶、水量、高度、宽度等)能够很好的结合,使得特色能够在一般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2.师资队伍

教师作为教育的执行者,其素质高低、专业知识扎实与否、教学方法多样与否等都将直接影响到专业学科的建设。

(1)职称结构。职称结构的科学合理表现在经验老道、年轻有为、创新进取,笔者认为现代旅游管理学科建设中2个正高、3个副高、3个讲师、2个助教的结构较为合理。

(2)学历结构。现代旅游管理学科强调其文化性特点,因此必将融入更多的有文化、有涵养的高素质专业教师,笔者认为以下结构较为合理:2-3个博士、5个硕士、2-3个其他。

(3)学缘结构。针对于现代旅游管理学科的交叉和边缘性,教师则多以文理交融、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校内外结合、校内为主。

(4)学科归属。现代旅游管理学科并不像制造业、农业、工业等那么专业,因此笔者认为可以根据现代旅游的自身特点将该学科归纳为以下几个系列:旅游理论系列;区域民族旅游经济系列;旅游文化系列;体育休闲旅游系列。

3.学科点建设

(1)专科层次。专科层次由于理论强度较弱以及文化积累较少,因此重在专业技能培养,如酒店服务员、导游员、计调员等,对于行业发展,这一层次具有明显的技能基础性。

(2)本科层次。本科层次重在文化层次和专业理论基础教育,为培养高素质现代旅游行业从业者做好了铺垫。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培养高素质行业从业者任重道远。

(3)硕士点层次。硕士点层次是专业发展的根本,能突出理论和应用性研究的深度,从专业的更深更高层次进行研究,使得理论的高度进一步提升,同时使专业学科更具应用性。

(4)博士点层次。现代旅游管理学科作为一门适应现代旅游发展的管理学科,应以追求博士点层次为发展的理想目标和动力为己任,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4.条件建设

(1)实验室建设。建立旅游规划实验室、酒店管理实训室、形体训练实训室、网络教育实验室、导游模拟实训室等,为专业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实践基地建设。开发与专业相关的实践基地(酒店、旅行社、景区管理处等)不仅可以提高专业人才的专业水平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可以缩短人才对行业的适应时间,提高旅游行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图书资料建设。图书资料库的建设旨在通过对与旅游相关的理论、实践等书籍、视频、照片以及相关的文件资料等的建设来促进旅游学科建设的发展。

三、建设措施

1.学科专业互动。学科专业互动,不仅可以弥补专业中存在的部分缺陷,同时可以提升学科建设中教师团队的专业和教学水平,完善学科建设体制。旅游管理学科涉及到酒店、导游、区域旅游、旅游英语等专业,这些专业在发展中都可以吸收相互间成功的建设方法和手段,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旅游管理学范文篇10

关键词: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产业需求;策略

当前,旅游行业在全球经济中已经属于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较大规模的产业之一,不仅能够拉动城市经济的增长,而且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各个地区的经济文化良好的交流。我国幅员辽阔,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我国重视对外开放,积极的采取社会资源投资建设旅游项目,为旅游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支柱创造更好的条件。鉴于此,高校应该与时俱进,对于旅游管理学科人才的培养模式不断的改进,并健全完善培养模式,推动更加规范化的发展,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1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在过去的十年期间,国内旅游管理本专科和硕士生培养工作已经获得到非常显著的成效,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的数据结果显示,一直到2015年以后,全国招收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校一共是2447所,并且不包含港澳台地区,具有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高专院校、中等职业院校分别是583所、1075所和789所。而且旅游管理专业在不断的扩大招生的规模,全国本科旅游管理类专业招生人数达到了55611人。另外,招收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的院校包括156所高校或者科研机构,招收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的一共具有72所高校。在旅游相关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在校一共是947人,以及毕业人数是201人。在人才培养旅游管理博士研究生方面上,具有多学科涌入情况。一直到2017年底,我国招收相关于旅游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的高校或者科研机构一共超过了50所。而且在管理学门类中,管理学门类中设置了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同时,在其他的学科门类中(农学、历史学、工学和经济学)都设置了高校招收同旅游领域有关的博士研究生。

2旅游管理人才需求预测情况

在近些年的发展中,旅游行业大潮发展愈演愈烈,所以旅游产业不断的需求旅游人才,而且对于旅游管理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不断提升。查阅相关的旅游数据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的旅游就业人员已经具有7000万之多,在总就业人数中占据的比重为百分之十。联系起国外的旅游发展经验以及中国产业发展的实践情况来观察,如果在全部旅游工作者中受旅游高等教育的从业人员数量是25%,则统计出旅游高等教从业者的平均每年增长率达到百分之八,那么在2018年时,估算出新增的旅游业直接与间接就业高等专业人才数量是268万人。而且在合计旅游业直接就业中,对于住宿以及餐饮业的高等教育人才需求量也将超出旅游产业百分之八十的比例。另外,当前也不断的提升人力资源质量,观察国家旅游局官网信息资料,显示出在旅行社中学历为大专及以上的工作人员比重为70%,星级饭店是21%。所以,纵观人力资源的学历情况,反映了旅游业工作人员总体的教育水平并不高。而且近些年来,旅游行业同其他的相关产业之间具有更加严密的联系,例如在旅游+和互联网+等产业大量需求的前提下,让人才需求方向出现了更大的变化,从以往专科教育为主和本科教育为辅等的模式中出现革新。旅游跟信息技术和金融、地产等产业之间形成更密切的融合关系,使得需求高层次旅游人才的数量更加扩大。因此,也能够提出这样的说法,即高层次和高素质的旅游与酒店行业工作人员,已经成为稀缺的现象。在旅游管理教育人才方面而言,查阅了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有关于旅游教育年度报告内容可知,旅游管理教育人才是需要立即大量补充的。因为在我国旅游本科专业院校中,师资团队的硕士学位以及博士学位比重分别在57%左右和23%左右,表明其他的20%左右教师并没有实施过研究生教育,师资的教育水平总体上并不理想。依照数据显示,旅游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全国招生以及毕业生大概都是维持在200人,但是在校的人员数量同产业及科研机构实际需求具有很大的矛盾,即不能够适应于产业及科研机构现实所需,需要调整好这一反差现状。

3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3.1学科方面培养不科学。首先,学科地位不高,对于人才培养质量能够形成很大的阻碍。旅游管理具有二级学科地位,并且此学科存在跨学科的特点。当下我国的很多旅游管理专业建立起各种诸如地理学、生态学、工商管理以及历史学等在内的学科,所以导致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通常是遵循有关学科知识体系展开考核工作,很难做到跨学科特征教师的待遇公平公正,进而阻碍专业师资发展,也会会让满足标准的教师出现大量流动的情况,造成师资人才严重的流失。同时在一级学科为资源分配单位环境下,让二级学科的旅游管理学科产生不被重视的现象,所以旅游教育出现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进而对所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质量构成严重的影响。其次,学科的边界狭窄,对于人才供给需求造成失衡的现象。在工商管理下建立起的旅游管理二级学科,把提供微观管理领域人才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和计划,这种理念会大大的将旅游公共服务管理以及休闲运动管理等一系列的新发展领域具有忽视,有悖于我国所提倡的多产业结合共同打造整合发展的目标,所以很容易出现培养传统领域人才较多甚至过剩,但是新兴的领域高素质人才却出现供不应求的态势,最终引发严重的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比例失衡问题,阻碍国家战略发展目标和方向。最后,对于学科的认知相对模糊,引发大量的流失掉专业人才。现下依然具有较多的学校仅仅重视旅游管理学科的服务管理属性,并未予以旅游专业政治以及社会包括文化属性几方面的较高关注度,没有深刻的认知产业融合环境中的旅游业战略所体现出的关键性作用。而且并没有完全的科学理解怎样经旅游行业的发展,实现促进当地公共资源的利用以及保护、推动民族团结、维护国际关系的融洽、增进居民生活幸福感等的目标。因此,使得很多的优秀学生选择留学,以及用人单位甚至不愿招收旅游专业人才,引发大大的浪费人才培养资源。3.2培养技能单一,未构建起全方面多学。科的综合型人才培养形式旅游行业已经是综合性的产业,其发展应该做到相关专业及部门的密切配合以及协作,提供给旅客优质、舒适、满意的旅行服务。所以,旅游行业需要高校所培养出的人才应该集多学科能力于一身的专门人才,不仅仅本专业知识和能力要精深,而且需要全面的发展,拥有良好的综合发展意识度。但是,当前国内的旅游专业培养的人才培养具有单一的知识储备情况,主要的体现就是未能够对于全部行业发展态势进行良好的掌握,以及在职场方面的适应能力有待提升。旅游业同其他的产业已经具有深入的融合情况,专业人才必须要做到知识面广泛,可以灵活的顺应时展变化。而部分学校不重视英语教学,或者仅会教学单一的英语,因而阻碍了在各国游客比较多的时代中学生的发展。应该鼓励学生加强英语学习、提升英语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多学习其他的外语,培养良好的外语能力。3.3人才培养缺少国际化。世界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愈加频繁和深刻。旅游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支柱性产业,在国民收入中是重要的构成。为了提升国际竞争的地位,顺应经济全球化以及多元化的发展,需要多多的培养出拥有国际化眼光的、掌握中外历史和多元文化差异的优秀人才。但是,当前一些旅游管理院校由于师资不足和能力有效、资金不充足、缺少企业和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等情况,培养人才期间未能够满足国际化人才要求标准。在大部分的学习培养模式中,未予以国际化发展形势中的全新知识进行传授,而且教育形式一直是滞后于先进教育模式的,未能够科学的更换教材,也会阻碍国际化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的大量培养,这种情况甚至会抑制旅游行业的良性发展。

4旅游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的科学策略

4.1顺应全域旅游对旅游管理学生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国家旅游局在2016年以及2017年时先后进行创建部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各个地区均采取全域旅游发展的理念,让旅游行业成为政府重要的开展工程。推行全域旅游期间,高端旅游管理人才始终是处在供不应求的稀缺状态中。所以,各院校需要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为社会输送一大批具有先进理念以及敢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旅游行政管理人才,将旅游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行政能力和行业管理水平有效增强。而且全域旅游能够拉动区域之内的其他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在旅游发展中旅游+是一项重要的模式,人才需求已经朝着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为满足这种融合发展的需要,高校应该积极的培养出各类专门型的人才,诸如森林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冰雪旅游和海洋、邮轮旅游等等。4.2完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高校应该联合起企业和政府部门以及行业组织等部门,使得旅游人才充分的开发合力。加强实习实训,采取现代化先进的学徒制,应用各种有效的顶岗实习模式,包括淡旺季工学交替、多学期和分段式等等,加强产学研合作,将培养人才的途径大大增加。支持院校实施旅游人才培养国际交流模式,将国外的先进教育资源大量的引进并实施,鼓励条件充足的院校落实海外办学和国际合作人才培养项目,培养能够适应于国际旅游组织需求标准的旅游专门人才,提供更好的机会和途径在国际旅游机构进行学习。另外,大力发展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以及世界旅游业理事会等等高级组织的开发人才合作项目。4.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师资结构。密切的重视起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支持工作优秀的教师人才多加入到行业交流以及社会工作等中去。对于旅游行业的热点领域,可以选择资历优质的教师进修,为其提供继续深造的广阔机会,对社会人才需求关键领域,大力的发展培养力度。另外,展开全域旅游、智慧旅游以及旅游+等等专项课题组,采取导师制制度方案,让学习者对自身感兴趣的热点领域自由的选择,在教师实践项目内切实的参与。对于师资结构也需要灵活的调整,让教师多加入到事业单位或者旅游企业中实践学习,将实践经验不足的地方进行弥补。另外,定期的邀请旅游管理部门以及旅游企业中具有较高资历的、经验丰富的人员兼职教师工作,调整师资结构相对单一的现状。4.4创新旅游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就是为了满足人才培养目标所实施运作的一方式,具有一定的过程性特点,对于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是为了将培养的成效进一步提升。院校应该不断的整合学习者的知识以及能力、素质结构等,采取新型的、拥有创新性的培养方案,宗旨定位为增强岗位能力,设置科学合理的科学与教学组织计划,并且能够对于教学跟实践实训比重进行科学的分配,规定创新重点就是经实践教学将岗位职业能力以及社会综合能力显著增强,联合现场式教学、模拟岗位教学、实训等模式,达到培养目标,即采取实践能力为中心、职业岗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5结语

我国的旅游化管理行业已经具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培养培养旅游管理人才期间,各院校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一定的挑战,因为人才需求的质量标准也逐渐增大。所以,不仅仅要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而且还应该遵循现下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状态,采取各种有效的策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常直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发展建设研究———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为例[J].江苏商论,2017(12):55~57.

[2]王新伟.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23):158~159.

[3]翁钢民,李凌雁.基于OPEC理念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学研究,2017,40(06):61~65.

[4]李广宏.全域旅游背景下高校旅游管理学生培养改革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33):149~150.

[5]余昌国,曾国军.旅游管理学科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J].旅游学刊,2016,31(10):18~19.

[6]王亚飞,姚辉.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基于首都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7(01):77~82.

[7]张丹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学术探索,2015(02):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