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试卷讲评课完善思路

时间:2022-06-07 01:05:49

高中政治试卷讲评课完善思路

一、试卷讲评课存在的问题

每次考试后,老师进行试卷讲评的时候,常常会说“这种题目课堂上讲过的,怎么还是做错”,“同一知识点或同一种题型,材料稍加变化,学生就无从下手”。其实试卷讲评本身就多有弊病。

(一)试卷讲评目中无“人”

老师讲得多,学生参与少;批评责备多,鼓励表扬少。老师偏重于给学生提供正确的答案,学生被动地记答案。政治考试主观题的答案要点老师都在课堂上讲过,学生总是记不住,用不好。究其原因是平时讲课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知识讲解的过程没有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生成知识体系。学生得不到训练提升的机会,而是老师“一言堂”,课堂效率不高。

(二)试卷讲评心中无“数”

老师面面俱到多,重点突出少。试卷讲评课中往往出现“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由老师一讲到底,形成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这样做,不仅老师讲得累,学生也不愿意听,效果还很差。因为政治学科不像理科逻辑思维那么强,有些考题学生做错了不是因为不懂,可能是记不准、审题失误、粗心大意等原因导致的丢分,而老师的讲评却没有“对症下药”,当然就不会“药到病除”了。

(三)试卷讲评缺乏对同一类题型进行归纳提升

就题论题多,拓展提升少,教学方法单一,就题讲题,造成学生对讲过的题目会做,如果变换形式还是不会做,学生能力得不到提高。从政治科高考命题来看,有些典型的题型常常考,如“原因依据类”、“措施启示类”、“评价评析类”等。老师应当通过试卷讲评,加强对典型题型的解题方法进行归类总结,目的是让学生达到解一题,学一法,会一类的效果。

(四)试卷讲评缺少内化

老师把相同类型的题目归类,并适当拓展,试图给学生归纳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但是由于整个思维和归纳过程的主体还是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们仍然还是被动的接受者,试卷讲评结束后,老师也没有留给学生充足时间消化、反思和总68象透视结讲评内容,也没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变能力、迁移能力和衍生能力的训练,下次考试同样不能灵活运用知识进行解题。

二、优化试卷讲评课的策略

如何优化高中政治试卷讲评课效益,使讲评课的效益最大化,广大教师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根据我们在教学中的体会,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考情分析,找准讲点

试卷讲评就是老师根据学生测试中暴露的问题组织有针对性地评析。试卷讲评只有找准问题,也就是找准讲点。老师知道讲评什么,讲评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有针对性,优化讲评课效益。科学的讲评要求老师在课前精心准备。老师在讲评前,要先进行成绩的统计,分析和处理全班的总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优秀率、及格率、不同分数段学生的分布情况,以此来确定本班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老师要认真分析试卷中知识点的分布情况和学生的答题情况。一方面要掌握学生在各考点上的得分、失分情况以及典型错误,将学生答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排序,并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来确定矫正的途径与方式;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试题的命题思路、考查角度和考查意图,进一步思考如何指导学生理顺答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这样有利于教师在讲评时分清轻重缓急,有层次有重点地讲解,避免重点不突出、主次不分。因此老师最好要有自己的批阅笔记,及时将学生训练中的情况做好记录,以便分析整理,掌握第一手资料。

(二)点评错题,突破重难点

老师经过前面认真批改、统计分析的环节,应当归纳出多数学生答得不理想的题目及出错类型,对这些题目和题型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要作为试卷讲评的重难点。老师要根据分析考试情况的结果,特别是学生在答卷中反映出来的对某些知识的缺漏,把一些由此而导致错误率较高的试题作为评讲的主要材料。样题1:(单项选择题)某大型住宅区由于交通配套不合理,居民饱受出行难的困扰。居民小张找到市人大代表老王反映自己的苦恼。老王和其他人大代表深入实地考察,并把意见反映到市政府。市政府很快把该住宅区居民出行难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并予以解决。这是人大代表行使()。A.质询权B.提案权C.表决权D.监督权在讲评的时候,老师应该指出这道题背景材料来源于必修2“政治生活”第57页的探究材料,考查的是人大代表的职权以及解题的一些技巧等。该题解答,首先,抓关键词,主体是“人大代表”,“并把意见反映到市政府”是关键词;其次,利用排除法直接排除C和D。但考虑到有些学生误选D,那就必须给学生讲清楚“人大”和“人大代表”的职权的区别;再次,去掉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C,因为此背景材料并没有要求人大代表表决某项决定;最后,运用比较法比较A和B之间的区别。质询权是指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提案权是指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再比较材料,A和B,还是A更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通过解决这样一道错题,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评讲效果。样题2:(2009年广东高考第38题)辨析: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政府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其负责,政府的权力属于人民代表大会。(11分)针对这道题,老师首先要进行试卷分析:本题以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及其与政府的关系为考查的核心,既考查了基础知识,又兼顾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讲评此题的时候,不妨设计以下审题思路和组织答案的要点,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规范答题。样题3:(2012年广东高考第37题)运用政府责任和职能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12分)参考答案:①财政部门推动文化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体现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3分)②财政部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体现政府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3分)③财政部继续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体现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3分)④财政部支持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体现政府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3分)针对这道高考题,在评讲时老师可以先了解下评分细则。在四点答案中,陈述材料与说明政府责任和职能的顺序不作特殊的规定,只追求材料陈述与政府责任或职能的一致性,若材料陈述与政府责任或职能不一致时,则只给政府责任或职能正确的分数,不在正确答案范畴中的政府责任或职能都不给分,如政府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文化职能、经济职能,服务职能等。只回答“政府组织经济建设”、“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政府组织文化建设”可以分别给1分。答案如果没有细分材料与政府责任和职能的关系,只是笼统地罗列试卷材料和政府责任与职能,只给职能要点的分数。若只有材料陈述,没有政府责任与职能的说明,则不给分。结合高考评分细则和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材料陈述与政府责任或职能的不一致或没有结合材料分析丢分严重。学生答题时,联系背景材料、联系时事热点的运用能力比较差,运用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分析材料的意识不强,导致答案与材料“两张皮”,只是一味罗列书本上的观点,导致得分不高。如何提高从背景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整合运用基象透视础知识解题能力,是今后教学中必须有针对性强化训练的问题。

(三)归纳提升,掌握答题要点

通过对样题1的讲解,归纳提升了选择题解题方法,抓关键,排错误,去不符,再比较。①抓关键———审清题干和题肢,读懂其意,明确设问的方向和要求。②排错误、去不符———排除错误选项,去不符合题目要求、无关的选项等。③再比较———在做好前两步基础上,运用“组合筛选法”对备选题肢共有的题肢不再予以考虑,而集中精力去比较思考其间的不同的题肢的正误。通过对样题2的讲解,归纳提升了“评价评析类”试题的审题思路和组织答案的要点。归纳提升审题思路。第一步:寻找辨析点,本题有几个辨点。第二步:解答必然点,本题哪些观点是正确的,分析原因。第三步:展开讨论点,该观点在什么情况下对,什么情况下错,分析原因,如何解决题中的问题。第四步:补充遗漏点,不完善的要补充完整。第五步:判断,下结论。归纳提升组织答案的要点。①正确的观点+分析。②错误的观点(或需要展开讨论)+分析。③如何解决题中存在的问题(有不完整的要补充遗漏的知识点)。④综合以上分析,下结论。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题目都包含以上几个步骤,遇到具体的题目要在共性的方法技巧的指导下分析不同题目的个性,灵活运用,触类旁通,提高得分点。通过对样题3的讲解,从必修2“政治生活”第二单元中服务型、责任型、法治型、阳光型四个角度,归纳提升了“政府怎样/如何做某一件事”的答题要领。①履行政府职能。(如何履行某种具体的职能)(服务型政府)②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如何做到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具体要求)(责任型政府)③政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法治型政府)④政府必须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阳光型政府)⑤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树立政府的权威。以上分别从选择题的解法、“评价评析类”试题的解法和“政府怎样/如何做某一件事”等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了总结归类,根据原有题目借题发挥,在题目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延伸拓展,让学生在试卷讲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提高,并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试卷讲评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

(四)变式训练,内化能力运用知识点

试卷讲评课后,要检查学生的答案订正情况,为巩固讲评效果,并通过训练形成能力,教师应针对考试过程中所暴露的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题,进行变式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例如样题2变式训练。有人认为,“只要政府切实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就能实现民族的大团结”,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以上观点。又如样题3变式训练,(2010年广东高考第36题)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的知识,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通过变式训练,内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反思与总结,让他们看到自己认知上的变化与策略上的收获,及时归类整理,建构知识,把它纳入自己的认知系统,从而寻找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的方法。

作者:匡乐华工作单位: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