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

时间:2022-03-09 11:39:00

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

一、不完全竞争、产业组织

美国经济学家多恩•布什和克鲁格曼等从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和产业组织的角度来解释汇率的不完全传递。他们认为传统的汇率传递理论以世界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即进出口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制定者为前提,当汇率发生波动,则会引起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同等波动。然而在现实世界中,世界市场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完全竞争的,大部分贸易产品是差异性产品。即便是同类产品,其特色、品牌等产品的差异性也会给进出口商一定的垄断权利,从而成为定价者。因此,当货币贬值时,国外出口商并不立刻调整其出口产品的价格,而是根据市场上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来制定不同的价格。

产业组织因素也会影响汇率的传递,这些因素包括:市场集中程度、产品的同质性和替代程度等。一般来说,市场集中程度越高,厂商的垄断势力就越强,汇率的传递系数就越低。产品越具有相似性,产品的可替代程度就越高,厂商的垄断力量越小,汇率的传递系数就越大。

二、沉淀成本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从供给的角度分析了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原因,建立了沉淀成本模型,该模型认为,“出口商为了开拓国外市场,必须将一部分资源用于使产品适应外国市场,开发市场,建立销售网络,通常还要针对外国人的需求开发生产能力”,这部分资源一旦投入,便在一段时间内沉淀下来成为沉淀成本,因为厂商不能轻而易举地廉价出售他的资产,不管是无形资产抑或是有形资产。由于沉淀成本的不可逆转性,使得贸易对汇率的变动相当不敏感,只要其产品的价格能弥补可变成本,厂商仍然会向该市场出售产品而不会轻易退出。

从动态角度来看,当存在沉淀成本时,厂商会对未来利润的贴现值与当前的利润进行比较然后做出决策。同时,在一个不稳定的环境中,厂商不愿对汇率做出反应,但一旦厂商最终做出反应后,他们也不愿轻易改变决策。这就导致“回滞”现象的发生,即如果汇率变动幅度很大,即使是暂时的,也会对进口价格产生持久的效应。

三、市场份额

美国经济学家弗路特和克兰帕尔从市场份额的角度研究了汇率的传递问题。他们认为由于当代的大多数企业以追求市场份额的扩大作为经营目标,价格策略的制定就要服从市场份额扩大的要求。因此,对未来汇率的预期会影响厂商目前的定价策略。

对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我国目前的进口品市场通常处于国外企业具有比较性优势的非竞争市场,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系数小于1。这也意味着通过汇率变动来影响进口效用有限。在泰勒原则下,保持一个低的通货膨胀环境可以抑制进口企业的定价能力。因此潜在的政策意义在于,可以通过保持一个低的通货膨胀环境来实现对国内消费者的保护而不是设置贸易壁垒的方式。而对于我国的出口品来说,由于人民币并不是通用的结算货币,因此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出口品并不是由本国货币定价,通常会选用国际通用可兑换货币或购买国货币定价,人民币升值或贬值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出口品价格的上升或下降。那么汇率政策通过影响出口从而影响整个国际收支的效应不会达到产生完全传递效应时的理想效果。当汇率在一定幅度波动时,出口企业可能因为沉淀成本的存在而采取观望的态度,即不进入也不退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贸易流的影响会存在滞后效应。汇率变动对价格的不完全传递效应的存在对我国制定汇率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使我们认识到,研究汇率变动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时,在各种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更要注意到汇率的不完全传递问题,这对全面考虑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制定合理的汇率政策有重要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