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治理及制约分析

时间:2022-06-05 10:34:29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治理及制约分析

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初期,欧盟和IMF采取的这些临时性救助措施从短期来看,起到了暂时平息市场恐慌情绪,避免了债务危机国国家信用的破产,为推动债务国改善财政状况,维护债务的可持续性争取了必要的时间;从长期来看对于欧洲债务危机的治理来讲只能是临时的救助,无法解决危机产生的根源,整个救助措施就是法国所主张的“救急”,这些救助资金对整个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来讲也只能是杯水车薪。(2)成立欧洲稳定机制(ESM),为欧洲债务危机的治理建立一个永久性的救助机制。为了保护各欧盟成员国的金融稳定,2010年5月欧盟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了“欧洲金融稳定机制(ESM)”以及应急性过渡机构“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是欧洲稳定机制(ESM)的应急性过渡机构,以便于在条件充分许可的情况下过渡至欧洲稳定机制(ESM)。目前ESM职能暂由EFSF执行,预计2012年底,EFSF将关闭,并将金融稳定职能归还至ESM,从而建立一个应对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新的永久性救助机制。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主要职责是向申请援助并得到批准的欧元区成员国提供紧急贷款,以欧元区成员国的信用作为抵押发行债券融资。EFSF成立于2010年6月份,为扩大自身救助实力,2010年12月提出扩容方案,后经欧元区17国议会投票,终于在2011年10月14日获得通过,救助金额从4400亿欧元扩至7800亿欧元的计划终于获批。2010年11月28日,欧盟各国财长批准通过了向爱尔兰提供规模达850亿欧元(约合1150亿美元)的救助计划,爱尔兰正式成为继希腊之后欧元区第二个接受金融援助的国家,但是确实是EFSF实际救助的第一个国家。紧接着,EFSF又作为葡萄牙的救助一方,为其提供约260亿欧元的贷款。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运行近两年来,在稳定整个欧元区的金融稳定,提升市场信心上是起到了强心剂的作用,将来取而代之的欧洲稳定机制(ESM)按愿景来看是要建成为在应对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永久性救助机制。这些治理措施本质都是利用市场工具,直接的解决债务的偿还问题,是一种再举债的经济手段,同救助是一样的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治理措施,不是解决债务危机发生的治本之道。(3)正式签署《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稳定、协调和治理公约》,系统治理主权债务危机。面对愈演愈烈的主权债务危机,在2011年12月召开的欧盟冬季峰会上,欧盟26个成员国均同意缔结“财政契约”。2012年3月2日,除英国和捷克以外的25个欧盟成员国正式签署《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稳定、协调和治理公约》“(财政契约”),通过政府间条约的方式来强化财政纪律,加强经济稳定、协调和治理。《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稳定、协调和治理公约》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第一,各成员国要努力实现财政预算平衡或盈余。年度扣除债务再融资成本以后的财政赤字控制在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不超过0.5%、只有在经济环境特殊情况下,才允许按《稳定与增长公约》达到财政赤字上限3%。这些规定必须纳入各国宪法或者其他相应法律,以增强其约束力。第二,建立“自动惩罚”机制,确保遵守财政纪律。如果成员国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GDP比例超过欧盟规定的3%和60%上限,欧盟委员会可直接对违规成员国采取惩罚措施,除非多数成员国反对。第三,成员国将在金融监管、就业、税收和促进增长方面采取趋同政策,并通过法律形式加以规范。《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稳定、协调和治理公约》的签署,标志着欧盟对危机的治理终于开始“治本”,触及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产生的根源性问题。但是,迈向财政联盟的道路并不平坦,而“财政契约”也将在短期内面临时间和市场的严峻考验。

欧盟当前对债务危机治理,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还有待观察,影响其治理效果的制约因素有那些,这些制约因素在这些治理中能得到解决吗?(1)财政紧缩、生产性缺失,制约债务危机治理的根本。欧洲债务危机的根源之一就是生产性缺失,导致经济增长乏力。整个欧洲除了德国有较好的工业体系之外,其他各国包括法国、英国,实体经济缺失,主要依靠服务业。例如欧洲债务危机始发国希腊主要经济支柱是旅游和航运业,这两项产业都极易受环境的影响。当前债务危机日益加深,现在一揽子治理措施中都要求债务危机国必须实施财政紧缩政策,但从历史来看,还没有出现过在紧缩政策下实现了经济增长的国家。这就使当前的治理措施还只是停留在“救急”层面上,这就大大的制约了包括财政契约在内的治理措施治理效果。从长期来看欧盟必须推动整个欧洲进行工业再造,加速经济增长才是治本之策。(2)赤字和出口的恶化,制约了债务危机治理的直接效果。欧洲债务危机的直接原因就是出口乏力,导致外汇收入减少,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问题只能依靠财政赤字来实现,从而导致国家主权信用的过度透支。欧盟各国多年来的出口由于受劳动力成本高,又缺乏灵活的货币政策,导致劳动密集型的工业产品缺乏价格竞争力。金融危机的发生严重影响居民消费,导致经济下滑,货币高估使得出口始终较差,而没有灵活的货币政策,政府不得不依靠大量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赤字不断累积。现在的治理措施要求债务危机国压缩财政支出,但出口却持续恶化,财政收入来源末得到改善。这些因素就使债务危机的治理在各危机国遭到国民排斥,使危机发生国的政客们左右为难,也加剧了欧盟内部的各种矛盾。(3)缺乏统一财政政策,欧盟固有的体制缺陷制约了债务危机治理的及时性。统一的货币政策,分散自治的财政管理是导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生的体制性原因。在欧盟成立之初,因为欧元而使货币和汇率政策得以统一,又因欧盟内部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财政政策由各成员国自己控制。这就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缺乏协调性和一致性,矛盾和冲突不断。也正是因为这种利益诉求的不一致性,及欧盟内各种平衡关系,使危机的治理措施在欧盟主要成员国不断的争吵中迟迟不能出台,错过了治理危机的最好时机,现在的一揽子的治理措施尽管已经签署,但还只是契约,还不是法律,能不能正式实施还有待观察。(4)高福利、老龄化、政治固疾制约了债务危机治理的广泛性。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市场僵化等因素导致欧盟各成员国实体经济虚化。加上全民公选的民主制度,使得政客只顾眼前利益,对危机的治理产生机会主义倾向。财政契约要求危机发生国采取的财政紧缩措施必定减少福利水平,这对习惯了高福利政策的欧洲选民来讲是不能接受的,从而引发国内民众强烈反弹,罢工示威游行不断,政府执政如履薄冰。所以现在的一揽子治理措施在整个欧洲能多大程度被接受还值得观察,这就制约的危机治理的广泛性。2009年爆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经过了临时救助,到逐步形成永久性治理机制,再到开始系统治理危机产生根源的《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稳定、协调和治理公约》的签署,这一系列治理措施,让我们看到欧盟的主要成员国已经在为欧元区的稳定和增长努力,开始尝试系统性的根治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我们也看到欧盟总是在磕磕碰碰中艰难进行。但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当前欧盟的治理措施,还只能是在缓解危机,树立信心,危机的治理效果还受到各种各样制约因素的限制,危机的彻底解决尚需时日。

本文作者:万承刚工作单位: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