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

时间:2022-03-10 04:29:44

《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

摘要:课程思政是指学校在各类课程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要素,进而创新教育理念,挖掘课程资源中的思政价值。文章从最优化理论视角出发,分析开展《综合英语》思政教学的优势,围绕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探究开展《综合英语》思政教学的主要途径,提升英语专业课程教学德育水平,构建完善的思政课程评价体系结构,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学科素养。

关键词:最优化理论;综合英语;思政教学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专业课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内涵,专业课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实施者,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力量,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本文运用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探析英语基础课程《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的有效建设路径,从而达到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以及教育效果最大化。

一、最优化理论概述

(一)最优化理论内容。最优化理论由著名教学论专家、教育家尤•克•巴班斯基提出,其通过实践得出教学最优化理论。该理论指出,教师在选择某种特定教学方案后,需要确保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并获取对应成果。此理论中指导思想是唯物辩证主义,借助现代系统论的方法和原则,对教学理论加强综合探索与研究[1]。在《综合英语》教学中,可以借助教学最优化理论与思政教育情况完成创新,优化课程思政形式。(二)最优化理论教学流程。最优化理论中强调教学实践需要具备规范的教学程序,一般包含四个方面:设计环节、内容划分、教学实施环节、教学评价环节。其中,教学设计中,最优化理论强调,需要在课程教学加强对学生“教养、教育和发展”的培养。将以上三方面充分结合,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为后续内容的教学奠定基础;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当明确教学任务后,教师需结合教材要求、教学大纲、教学任务设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课程德育教育;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执行教学方案时教师应持续分析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围绕“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将其作为教学主体,加强对其实际情况的研究和了解。同时,在方案落实中应创新教学方式,借助多元化教学原则。灵活使用个别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教学等模摘要:课程思政是指学校在各类课程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要素,进而创新教育理念,挖掘课程资源中的思政价值。文章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因材施教。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高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响应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优化人才培养质量[2]。因此,需结合最优化理论教学思想开展《综合英语》思政教学。其教学方法大致划分为以下几方面:1.组织教学认识活动。2.自我检查和检查过程。借助以上要素帮助教师创新多种教学模式,依据教学情景和条件获取最佳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后期应分析和评价教学时间、效果,该部分是教学阶段的关键部分,通过评价可为教师后续教学工作提供指导。

二、《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优势

(一)《综合英语》中引入思政元素的目标与可行性。《综合英语》课程是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础、综合性最强、涉及面最广、对学生全人培养效果最显著的一门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课程思政的关键是找寻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不仅使学生体会到育人价值,还需在多种文化形式中形成文化自信与批判思维,构建理想人格,使其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合英语》主要教学目的是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水平,巩固其语言学习基础,讲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人文要素,提高其跨文化交际水平,培养逻辑思辨能力。在教学阶段,若教师可以借助科学的课程设计模式,将思政元素与西方文化、东方文化充分结合,并引入爱国主义元素,实现辩论、讨论、展示活动。使思政教育理念在《综合英语》教学中具体化,将理论知识向政治信念转变[3]。(二)《综合英语》课程中开展思政教学的优势。1.增进文化认同。《综合英语》既属于语言基础类课程,同时也是素质教学类课程,需要将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充分结合。综合英语学科体系内包含多种语言基础知识,如语法、语音、结构、篇章、词汇等,还包含语言综合基础技能,即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训练。思想文化主要借助词汇、语句等形式体现,课程中涉及到的文章源于英语国家,包含教育文化、政治经济、价值观念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基于学生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引导其鉴别他国文化,加强对思维方式、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认知。2.加强爱国情感。《综合英语》主要是将语言教学作为基础,引入文化。依托英语教材中西方文化,在课堂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发挥润物无声的作用。当学生参与语言学习时,会受到国语和英语文化的影响,判断和比较两类文化。使其借助国际视野观察西方和世界文明,以批判性思维树立价值观,升华文化层次,并加强学生对于我国的文化自信感和认同感。大学生通过加强对道德观念、文明文化、历史传统、理想价值的认同感,培养爱国意识。借助学科交叉方式,将思政内容和专业教育充分结合。英语学科中包含人文知识和中外文化,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十分重要,通过英语学习文化碰撞防止学生被狭隘民族主义影响,加强其对于我国文化、价值、历史的认同,形成爱国主义精神。3.实现全面育人。高校入学新生处于适应和过渡阶段,对于其价值观、人生观的定性取向至关重要,开展育人工作十分关键。《综合英语》一般在高校开设时长为两学年,每周共六学时,任课教师对于学生具有较大影响,通过思想渗透加强育人连续性。此外,英语教师需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为思政教育的渗透提供机会和环境。《综合英语》中包含听力、词汇、阅读、翻译、会话等内容,教师需要在各个环节优化渗透育人水平,帮助学生明确文化差异,实现文化自信与认同。突出思政育人效果,发挥“文以载道、道在其中”的价值,在培养和传授语言能力的基础上,优化德育教育。

三、基于最优化理论开展《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路径

(一)教学计划最优化。1.突出教学计划目的性。巴班斯基强调,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加强教育、教养、发展,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因此应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在《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教育”任务是树立学生正确人生态度、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而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思想品德;“教养”主要提升学生英语综合水平;“发展”负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水平,加强其综合文化素质。通过兼顾上述三大要素,进而将教学任务相互关联。例如,讲解“中国式学习风格时,其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中西方学生学习模式的差异性。(2)理解并增强“四个自信”。(3)分析写作方法。在教学设计中,需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对比思维,加强其文化自信,结合教学任务、目的优化教学效果。2.科学设计教学主题。《综合英语》中许多文章十分经典,体现出人类普遍认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模式。因此,教师可以在课程设计中科学选择经典作品,向学生传递友情、亲情、爱情之间的关系,使其理解创新和合作的重要性。比如,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二版)第一册中,“TheBoyandtheBankOfficer”属于故事类文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Theboycontinuedtoholdmyattentionbecauseofwhathappenednext.[4]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思考这句话对于后续事件描述的作用。此时,可以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使其意识到何为“美丽的谎言”,其应用情境是什么。又如,在“TheGreenBanana”中分析种族偏见现象,通过课程讲解使学生理解全球背景下需要尊重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化,成为拥有包容开放精神的新时代青年。3.加强思政元素与英语课程的衔接。《综合英语》中教学内容丰富、时间有限,因此在教学设计环节需要明确课程思政原则,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议围绕“育人长效机制”,在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时导入美英文化,实现语言技能训练,引导学生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依据学校思政课程体系,加强《综合英语》与思政内容的纵向衔接,将课堂、实践、网络等要素结合,突出高校“文化育人”优势,使学生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对比民族意识、价值观、爱国精神。4.提升思政教学针对性。课程思政教学的关键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和美德,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接受文化教育。相较于传统道德理论,课程思政可以借助丰富的模式引入思政精髓。通过案例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例如,利用故事讲解、情境演绎、互动探讨、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思维。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整合教材内容及知识,借助主题讲解的方式明确其内容。比如,针对大学生情感问题相关文章,建议教师整理教材中相近主题内容,使学生认真阅读相同主题的不同文章,加强其对于主题和文章的理解。既可以提升语言能力,还能针对不同体裁文章借助整合思想提取关键点,从中汲取思政教育的关键要素和内容。(二)教学内容最优化。1.挖掘思政要素融合点。巴班斯基强调,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需要精选课程内容,实现教学内容最优化。因此,在《综合英语》备课时,教师需结合当前教材内容,寻找思政要素与文章的交叉点,并借助课外资源,丰富、更新、补充教材。《综合英语》课程包含四个学期,每学期内14单元,主要选择西方英语国家的主流出版物和媒体文章,题目内容涉及到战争与和平、人与自然、道德伦理、网络科技等内容,对于构建学生正确价值观意义重大。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词汇学习、文化输出、篇章赏析等方式提升其语言应用实践水平,找寻主题与思政教育的联系点,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和互动,发挥“育人”作用。2.渗透德育内容。在设置课程内容时,需要依据最优化理论将思政元素与英语教学内容充分结合,帮助学生明确教学难点、熟悉常用句型、培养批判精神和家国情怀。比如,在讲解“HowtobeTruetoYourself”时,作者在文段中引入了祖母一生恪守的准则:“生活就像白雪覆盖的原野,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出现我的脚印”。此时教师可以开展人格品质教育,使大家成为表里如一的人。强调“诚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性,使学生积极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有必要在英语教学内容中积极引入思政相关元素和内容,设置情感目标,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实现“立德树人”。(三)教学模式最优化。1.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开展教学。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教师应结合班级学生特点科学选择教学模式,依据多种教学内容和人物,实现针对性教学。教学过程最优化能够明确教学论的主要问题,使教师科学组织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效果,降低师生“教与学”的任务量。基于教学最优化理论基本方法,结合《综合英语》内容实现课程思政:以“YourCollegeYears”为例,文章中作者讲述了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变化过程和挑战,帮助其认清自身,科学处理自己与父母、朋友、异性的关系,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与生活方式。明确自己当前遇到的问题具有普遍性,积极找寻解决问题和矛盾的途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为开展思政教育提供环境。2.灵活选择教学方案。巴班斯基指出,对于多种学习任务和教学任务,需要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实现,如组织认识活动、检查学习活动等。在课程时间阶段,当组织认识活动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模式。若讲解至思政元素和课文知识点交叉处时,可以借助口述的方式,向学生集中传达信息。若对比文章内容并完成背景介绍时,应通过直观法,利用网络获取相关图片,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提升学生学习直观性。当需要理论-实践一体化讲解时,应借助实践法帮助学生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吸收思想政治精华。3.实现语言讲解和思政教育的结合。《综合英语》思政教学的关键是深入分析文章内容,挖掘教材价值,将需要传授的知识、价值观、情感、态度等完成整合,融入课程讲解和介绍过程中。例如,在讲解第三单元“WhateverHappenedtoManners”时,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阐述礼貌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任务如下:使学生理解礼貌精神价值,深刻分析其对于家庭、社会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礼貌待人、心存感恩的精神。通过分析“WhateverHappenedtoManners”可以得出,Whatever相当于What,使用Whatever的突出强调作用强烈。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安排学生利用互联网找寻相关不文明的现象,借助多媒体设备在课堂播放,使学生认同作者在文章开头的观点:“人们不如以前彬彬有礼了”,为何世界变得失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一同分析当前社会礼貌缺失的原因。此外,建议在课后鼓励学生阅读“ATreatiseonGoodMannersandGoodBreeding”,其中作者指出性情怪僻、傲慢、不够理性是礼貌缺失的关键原因,因此能够使学生体会到礼貌感丧失的严重后果。4.组织英语思政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辩论的方式,向学生提供某一话题,使大家借助多种角度分析中心思想,提升其思辨水平。同时,建议对综合英语课程完成设计延伸,如在课前准备阶段借助小组合作方式,利用英文展示我国传统文化、时事政治、传统美德,使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一同分享,进而实现教学延伸。学生通过对课题完成深度探究,可以加强文化自信,提升英语表达水平和文化鉴赏能力。此外,增加教学设计反思环节,紧扣“德育要素”培养学生综合能力[5]。依据讨论、讲解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加强英语知识和信息系统化,将语言知识和德育理念结合,使学生体会到思政教育价值。以宏观角度完成课堂教学,提升英语课程使命感。(四)教学评价最优化。1.在教学评价体系内融入思政元素。《综合英语》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夯实学生英语基础和语言运用能力,了解人文知识,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6]。因此,课程思政应分析学生学习效果,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强调,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需要实现终结评价、过程评价的结合,重视过程和结果。在过程评价中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反思、记录,表现学生学习状态、成绩、方法、态度和教学方法。因此,建议借助过程评估方式,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学习成绩、品格修养展开评价,提升评价科学性。同时,评价阶段应侧重对思政导向作用。例如,教师可以针对《综合英语》每单元的读书报告,依据思想和语言两大要素分析学生的思想进步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设计思想品德类题目,分析学生在授课前期、后期的成长变化。此外,在评价过程中建议教师在课堂中引入开放类或半开放类题目,使学生依据课堂获取的思政元素,依据社会热点、思辨话题进行分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2.提升教师思政素养。教师思政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有意识、有目的、有效地开展思政教育的能力[7]。需加强对教师的考核与测评,围绕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方面完成综合评价,将精神引领、道德评价与当前教师评教、教案评审、学生评教结合。最优化理论强调教师需在教学中以身作则,因此在《综合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教书育人”原则,构建专业的思政教育队伍,组织交流思政教学经验,一同挖掘课程中的思政主题。此外,学校可以借助思政教学设计大赛发挥自身育人功能,使教师依据《综合英语》课程特点、教学内容、科研方向挖掘思政元素,利用实例分享提升学生个人修养、科学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远大理想、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环保思想、爱国主义思想等精神和品质。

四、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关键是立德树人,需要充分挖掘各种课程中的多种思想政治元素,充分发挥课程思政教育功能。本文结合最优化理论,分析如何通过优化《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价等模块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在学生心中根植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信念,从而使得英语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合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参考文献:

[1]陈雪贞.最优化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实现[J].中国大学教学,2019(10):45-48.

[2]教育部印发纲要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J].中国农业教育,2020,21(03):23.

[3]陶芸.《综合英语》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20,41(01):76-78.

[4]杨立民.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二版(1-4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5]叶慧.地方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方法探究———以《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为例[J].智库时代,2019(49):159-160.

[6]罗敏.综合英语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探索[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22(05):101-103.

[7]王志丽.《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特色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农家参谋,2020(10):295.

作者:唐彬 单位:新疆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