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思路3篇

时间:2022-04-13 10:31:07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思路3篇

第一篇

一、开放课堂,以提问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个性差异提出具有生活气息且与课堂内容紧密结合的问题,诱发学生思考讨论的欲望。学生好比池塘里的鱼,课堂是一潭静水,而教师的提问就是诱饵。好的“诱饵”可以激起“鱼儿”的兴趣,使得一潭静水也可波澜壮阔。因此,课堂上教师所提的问题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才是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所在。如在课文《恐龙》的教学时,我就给学生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1.通过各种渠道诸如书籍、网络或长辈的讲述等了解恐龙生存的年代有哪几个阶段。2.除了书上所说的几种恐龙,还有哪些呢?恐龙还有什么特点呢?点呢?3.就“我所知道的恐龙”为题,课堂上大胆介绍一种恐龙,比赛谁说得既准确又生动。以上的几个问题,使学生从各个角度探究思考了恐龙的一些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不但消化了课文中的内容,同时还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对于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口语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因此,我认为探究性学习一定要开放课堂,以提问抓住学生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自主学习,激活学生思维,才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

二、课堂上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再现在课堂上,强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如采取小组练说、讨论、表演等行之有效的形式,点评学生的说、谈、演等,追求更加现实的效果。同时,教师在平时要结合学生年龄特征让学生多读书,让学生将自己所读的书上的精彩片段展示给大家,以用小组竞赛的形式代替传统的汇报形式。设计形式多样的题型,诸如抢答题、选择题、叙述题、合作完成题等,让语文课堂上掌声不息,欢呼声不断,极大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在学生自己去阅读、去发现、去探究、去思考、去记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汇报。通过阅读汇报的过程,教师可逐步使学生学会读书和思考的方法。总之,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主动学习的习惯。毕竟教学过程是离不开学生参与的,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要努力创设一定的实践环境,与众多的语文材料直面接触,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加到语文实践活动之中,提高语文的实践能力。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扮角色上台表演,让学生根据课文的语言文字和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师生不再把课文看成一种既定的死的文本,而是看做有利于师生共同构建、开发的学习资源,从而突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最终使学生达到会参与、善参与以及爱参与的目的。这样,不但合理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与现实生活,与他人交流对话的情境,使其在历练中积累了经验和体验,而且巧妙地将文本和生活结为一体,成为学生直接接触的语文材料,提高了他们面对“真实”问题的解决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文探究能力得到发展。总之,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因此,我们应结合三个维度设计的导向,重视课堂的学习形式和学习氛围的形成,及时让学生得到综合能力及素质的锻炼,促使学生的知识素养得以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作者:董爱芳工作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西关小学

第二篇

一、改革开放至今小学语文教学发展阶段划分

1.语文教学的恢复与调整时期

第一阶段为1978年至1991年,主要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及促进学校生的智力发展。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是结束混乱,走入教学正规的时期。教学主要涉及语文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智力的开发,语言思维的发展等内容。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端正了工作的指导思想,明确了教学的基本任务;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探索了语文教学的规律,构建起了科学合理的语文教学体系,并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实践的探索。1978年2月,教育部制定颁发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这一大纲的颁布,使得语文作为基础工具的特性得以确定;同时,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也有了明确的方向,即通过基础训练,获取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1980年7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年会举行。会议上,各位专家对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如何培养语文能力以及如何促进小学生智力的发展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在这一时期,对小学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已经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以及在具体情况下正确选择学习方法的能力两大内容。同时期内小学语文教学构建起了“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的教学体系。基于以上教学进程,教学实践层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卓著的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20世纪末,成为建国后我国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最繁荣的时期。

2.语文教学的改革初期

第二阶段为1992年至2000年,语文教学产生了“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诉求;“语文素质”成为语文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得到了全面深化。在这一时期内,语言文字训练成为教学实践的重点。语言文字训练主要从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五个方面展开,集中于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同时,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也逐渐成为教学实践的热点。有研究者认为语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综合体现,素质教育的深化必须抓住语感沉淀这一关键环节。

3.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与推进时期

第三阶段为2001年至今。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为语文素养的提高以及语文实践的推进。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使“语文素养”取代“语文能力”“语文素质”而成了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核心理念。同时,标准指出了语文的基本特征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就使得对语文课程教学任务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

二、深化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的建议

1.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创新并重

回顾我国小学语文课程研究的发展进程,我们可以看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对于教学的探究都被局限于各种二元关系中,例如,教与学的关系、学习与应用的关系、课上与课下的关系等。在这样的一种思维框架下,原本非对立关系的两面成为对立面,由此产生了很多片面的观点,导致我国对教学课程的研究止步不前。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要切实做到二者的有效结合。

2.注重对教材与教学的科学研究

由于过去很长时间内,我国的教学多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因此,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各个层面也受到了应试教育的显著影响。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进,我们应该对语文课程教材与教学的科学性给予相应程度的关注。凭借拍脑袋得出的结论显然不符合教学的科学性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要多进行实践上的科学探索,而不只是想当然就得出结论。

3.提倡求真务实的实践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进,不同的教学流派涌现出来,新型的课程理念越来越多,导致了教学实务工作者在不能完全理解的情况下就对新型的课程理念进行盲目追求,而忽视了对语文课程核心功能的理解和思考。针对这样的现象,我国的语文教学课程应当大力提倡求真务实的实践精神。实践是知识的来源,也是检验知识与发展知识的方法。只有从教学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和经验才真正有利于语文教学课程发展。

作者:刘杰工作单位: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世嘉实验小学

第三篇

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提出

1992年《小学语文九年义务教育大纲》,在总结我国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要“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1996年7月,全国中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研讨会举行,大会主要完成了两个目标,其一是明确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将素质教育确定为现代语文教育的核心思想;其二是从实践层面讨论了素质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在1998年10月的“全国小语会”第六届年会上,与会代表对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专题进行研讨。会议认为,为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改革,必须在明确指导思想的同时,合理语文教程的建设,深化语文教学的实践改革。在这一时期,语文实践的概念也已经兴起,该概念的提出拓展了语文相关活动的视野,使得课外的语文活动进入了语文课程的范围内。同时,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也成为新型的教学方法,更加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一时期出现的新课题包括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综合性学习的学习目标,这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随着对语文教学课程认识的深化,有学者提出了“去人文化”的观点。固然提出对上述关系的研究可以使得我们对相关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教学课程最基本的任务是踏实教学,将功夫下到实处。朱作人先生曾说:“关系罗列了一大堆,但在实际教学上却令人难以捉摸。”因此我们应对教学课程进行理论研究,但是教学的实践创新也不应当被忽视。将两者结合起来才是教学课程推进的正确道路。

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体系的构建

1.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不断深化

语文课程的性质关乎教学基本内容和基本任务的确定,因此一直是语文课程需要解决的前提性问题。我们对于语文课程的工具属性有着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对于语文可能的工具属性不存在争议,只是对于工具的作用以及地位的认识存在不同意见。同时,语文课程的政治意识形态越来越弱化。到目前为止,大致形成了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共识。

2.对语文课程基本任务的理解日趋完整

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与研究,我国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任务已经由原来的以书面语言为重转变为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并重;教学内容也已经由传统的单纯听说转变为口语交际,这标志着我们对于语文课程内容与任务的认识日渐全面。在这三十多年中,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已经基本稳定,而具体任务也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日渐合理及完整。在这三十多年的发展中,语文教学任务发生了“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素质———语文素养”的变化,这就表明人们对于语文课程基本任务的理解渐趋深化。

3.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不断改进

教学方法一直是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深化,教学方法也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知识的灌输到知识的引导学习,由问答式教学到探讨式教学,由老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中心,这些教学形式的变化都昭示着我国语文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其中,教学重心从以教师的“教”不断向学生的“学”转移最能表现出教学方法的改进,这表明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的主导权,这样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热情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不断进步

我国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即是考察学生的考试成绩,这样的方法就是将教学评价与考试测试等同起来。在这种评价方法下,过度强调了教学的知识内容,而忽视了学习能力的培养。随着教学改革的进展,教学评价也已经形成了多元评价体系,将教学过程与学习结果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这是教学改革的成果,同时也将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的进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很多内容形式并非单一的,往往是不同形式的组合。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课文的具体内容,将课堂教学内容与扩展训练综合起来运用,以达到训练学生语言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教学目的。

作者:徐晓清工作单位: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世嘉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