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语文兴趣培养研究论文

时间:2022-12-02 02:51:00

新课程下语文兴趣培养研究论文

摘要:语文学科兴趣培养,首先要善于找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即变难为易,变无故事为有故事。其次,让每一篇文章都达到触动心灵的目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语文的工具性来说,语文是交际工具,这种工具性又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学生兴趣的切入点。

关键词:教育;语文;兴趣;学科;培养

语文教科书就是一本生活的大百科,选文从不同侧面,不同方式反映人类生活,其中有古有今,涉内涉外,既有理论的,也有科学的,丰富多彩。那就可以从兴趣出发,让学生去感知,去体验。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学科性质界定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依据这个特点从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让这二者之间发生碰撞——产生兴趣,这就走出了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只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两位伟人的话,都强调了兴趣对学好一门功课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催化剂。可见,培养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从文字呈现的内容上来说,许多同学感兴趣的是故事性强有可读性的,而对于说明文、议论文等这类的文章觉得没有什么意思,认为没什么可学的。这就要善于找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即变难为易,变无故事为有故事。有一位同学说:“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而他却把这仅有一次的生命留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同学们默然了。这样白求恩的高大形象就树立在同学们的心中,确实让同学们感到他的事迹是感人的,精神是高尚的。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读课文,自然就导出一个难点——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每个自然段都强调了要“学习”),而对于为什么要学习,学他什么,就变得简单了。最后教师在总结本课时,再点出另外一个难点,这是一篇议论文,再做些补充说明,这样也就达到了让学生了解这种体裁的目的了。

其次,从课文包含的内容上来说,学习语文,可以广泛吸收人类文化营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让每一篇文章都达到触动心灵的目的,从这点出发去激发学生,同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讲授《泰坦尼克号》(节选)时,节选的内容讲的是男女主人公的生死离别及女主人公获救。整部影片是以爱情为主题的,教师在讲授时点出了这点,还可以挖掘更深层:亲情、友情同样是人间最真挚的情感,并激发学生讲一讲自己在生活中体会到的真爱。其中有的同学说真爱是母亲的唠叨,还有的说当你成绩不理想时朋友的一个微笑同样是真爱……同学们回答非常积极。教师再进行适当地总结:真爱是完全的舍已,真爱是完全的托付……同学们有了对生活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公务员之家

从语文的工具性来说,语文是交际工具,这种工具性又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学生兴趣的切入点。文字所表现的是严密的,又是生动的,无论哪一点都有很强的表现力,都会让学生体味到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独特魅力。我们可以从最基本的部首说起:一般有“礻”部首的字一定与官和薪有联系,带有“贝”部首的一定与钱有关系,像这样的例子很多,通过其中一例引发学生去总结其它的,同学从这里会感受到文字吸引人的地方。还有一些字或词语,放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意思。例如“深”:①这口井很深;②这件衣服颜色深;③我们之间的感情深。这三个句子中“深”的意思各不相同。还有“兵”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至少有两个:①兵器;②士兵。而发展到今天,单字兵多取于第二个意思,第一个意思则很少用了。还有我们在学《背影》这一散文时,其中“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句话中的“聪明”由褒义词变成了贬义词,感情色彩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这点挖掘,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中也包含了许多的奥秘,不再是单纯的几个字,写几篇作文了,会对语文有全新的认识。

为了表达的需要,在运用语言时需要大量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其作用是使语言生动、形象,感情真挚、强烈,呈现给人一种美感;另外还可以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采用不同的文学样式来抒写内容,在每种不同的文学形式中加上一些人为的特色,有的让人感到亲切,有的让人回味……从不同角度,展示语文的多样性。

总之,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起来,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达到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