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技巧研究论文10篇

时间:2022-03-03 02:54:37

小学语文教学技巧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快乐教学法

快乐教学法是指遵循人的认识心理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师乐教和学生乐学是新型教育改革下的必然结果。小学生因为年纪小,有意注意的时间短,这就使我们的语文课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其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快乐因素,我们要注重挖掘教材自身,把“快乐教育”引进课堂,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一定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快乐起来。

一、快乐朗读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感悟语言、理解语言的常用方法,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多读,充满兴趣地读。

(一)有目的地读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围绕课文中心,有目的地朗读,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熟练掌握课文文本。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指导学生围绕“山”和“水”的特点,有目的地朗读,去品词品句,去理解、体会桂林山水的“奇”“秀”“险”和“静”“清”“绿”的特点,使学生了解桂林那秀丽迷人的风光,感受祖国山河之美,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有方法地读

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如可运用范读、领读、引读、齐读、接读、轮读、默读、轻声读、指名读、对读、分角色读等方法激发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达到以读入文,以读析文、以读品文的目的,引导学生读出真情实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中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对感情浓烈,或激昂、或深沉,或语气语调变化大的课文可先由教师范读,如《我的战友》一课;对较短的课文,或较长课文中的描写精妙、语句优美的片段,或气势恢宏、语气激昂的语段可齐读,如《春》一课;对人物对话出现较多的课文可分角色读、师生对读,如《画杨桃》一课。

(三)充分地读

教学中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朗读。在讲课文前,让学生通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脉络;在讲读课文中,紧密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语段,寓分析于感情朗读中,品评语言美感,欣赏课文精华;讲读课文后,让学生一边体会课文内涵一边朗读,这样把“读”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多读,激发每个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运用教具

在语文教学中设计制作各种教具并恰当地运用,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视野,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一)自制多媒体课件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知识宝库,蕴藏着取之不尽的知识能源。多媒体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为学生创设更直观形象的学习氛围提供了可能,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伯牙绝弦》一课时,我进行了如下设计并制作了一个相关课件:1.让学生欣赏一个《伯牙绝弦》的小动画片,一方面使他们初步了解本篇古文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激发学习兴趣。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听一听下面这支曲子,你们能想到什么?你们有什么感受?师生共同欣赏古琴曲《高山流水》,然后请同学谈感受。有的学生可能会说音乐很好听,或者听不懂,老师要适时的鼓励他们,有的学生可能从比较深的层次感觉到了巍峨的高山和奔腾的流水,老师不禁拍案叫绝:如果俞伯牙尚在人世,他一定会非常欣慰,因为他又终于遇到了一位知音。最后明确,这支曲子就是当年俞伯牙弹给钟子期听的《高山流水》。这个环节在于引导学生更充分的了解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信息,并从音乐中受到美的熏陶。3.师生共同欣赏名家朗诵的此篇古文,以此来告诉同学古文应该读出怎样的感觉和韵味。之后教师和学生一同练习朗读课文,教师相机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最后配上《高山流水》的音乐,师生进行朗读展示,进一步激发学生爱朗读、会朗读的兴趣。

(二)自制实验型教具

小学语文教具较少,我认为在教学中自制实验型教具,不仅取材容易、造价低廉,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活跃思维,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我从“人字形”铁路入手导入新课。由于学生对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感到陌生,单靠课本的文字及教师的口头讲解很难理解通透。事先我将儿子的玩具小火车车头进行改装,并将玩具铁轨固定在木板钉成的斜坡上,教学时把学生分组,让第一组学生围在讲桌四周,我边演示边讲解,两个不同颜色的火车头,沿着铁轨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沿着“斜坡”往“山上”爬,在“人字形”铁轨的交接处,推的车头变成拉的车头,把列车牵引到另一个斜坡上去。演示完毕后,由第一组学生自愿报名给第二组的学生进行讲解演示,以此类推。这样仅仅几分钟,就把“人字形”铁路及车头牵引交换的情景展示在学生眼前,使他们身临其境,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理解了“人字形”铁路的作用。抓住契机,我告诉学生“人字形”铁路是我国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顶着重重压力设计的,学生被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智慧深深折服,产生了进一步学习课文的强烈欲望,导入新课的任务顺利完成。

(三)自制范画

在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往往对于一些写人、叙事的文章比较感兴趣,学习起说明文来,他们就会觉得比较枯燥、乏味,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自制范画也是一种既简单又很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鲸》一课时,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介绍了“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第六自然段介绍了鲸如何睡觉:“它们通常会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在海面上。”在教学这两个自然段时,我先让同学仔细读课文,想象一下鲸喷出的水柱及睡觉的样子,然后我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简笔画逐一张贴在黑板上与课本的语言描述相结合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根据范画以及脑中的形象把这些形象也用简笔的形式画下来。只要能画出几条鲸“垂直、又细又高”“倾斜、又粗又矮”“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就行了。这样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不仅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所谓快乐语文,不过就是教师多用一些心思在教学上,以充分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为毕竟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水之源、木之本。我想通过我们锲而不舍地努力,一定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快乐一些,更快乐一些。

作者:宋夕球 单位:江苏省涟水县徐集中心小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文本读解的思考

我们知道,小学语文课程是小学教学中的基础课程,小学的语文课程具有他独特的人文内涵知识,对小学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填充与时俱进的内容,让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观和方式方法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然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小学的语文教学文本理解过于片面,而学生又只能是跟着教师为其设定的问题理解课文,造成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偏于单一和片面,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小学语文文本读解的思考与探索。

一、小学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内容要求

对小学语文课本的多元化解读,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课文中的人文精神,从而转化为形成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精神营养。对小学语文课本的多元化解读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能更好的突出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就其内在的要求来说货,首先,要求小学问问课本的解读教学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本解读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课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而不应该是教师的一味进行讲解分析,学生没有了独立的思考空间。其次,课本的阅读内容是学生自己的个性化与主体化行为,教师对于学生,不但要尊重其智慧和情感,还要对学生个性和特性也做到足够的尊重,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创造一个自由的天空。再次,由于小学学生的年龄等因素决定,其思维是丰富和具有无限想象力的,在这个前提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有效合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让学生在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对学习更有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当下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如影音,投影或者是计算机等将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通过图片,音乐等表现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想更高层次的想象空间去探索。最后,小学语文学习的源泉是来自于真实的生活,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情境再现等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去感受知识再生活中的运用过程,让学习和生活可以相辅相成,使学生真正的可以做到学以致用。

二、小学语文课本解读的教学现状

1对课本内容的淡化

淡化课本,是指就课本的本身信息的淡化,往往导致课本的意义学生难以消化。在课本的理解中只是统一的按照大纲提示的解读范围让学生理解,而对于学生的一些不同于大纲内容的解读想法,教师往往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给予该有的肯定和赞许,这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2课本解读的政治倾向化严重

政治倾向化是指再对课本的解读过程中以政治为纲领,有时甚至是过分的去挖掘文章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意义,而对课文本身的艺术特性和文学价值不够重视,这就造成学生也跟随教师的思路,只注重文章思想而对文章内作者想要表达的人文思想理解不到,对小学生形成独自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不到良好的作用。

3课堂主体地位的缺失

课堂教学的主体,无疑应该是学生,教师不应该用自己的分析替代学生的实践阅读。但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没有把握好度,对课文的分析过于细化,让学生很难有更多的阅读时间和思考空间,让小学语文教学变成了教授和记忆的枯燥过程,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小学语文课本解读的思考和方法探讨

1注重对重点词语的阐释

词语阐释法就是要从文本的词语内涵的释读入手,以此去挖掘文本深层思想内蕴。在对词语的阐释释前,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可以进行社会调查,也可以鼓励学生到图书馆等查阅资料,或者利用互联网等方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做到足够的了解。这样做就打破了原有的学校课堂的束缚,把校内校外结合起来,极大的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文章主题的突出诠释

主题是指文学文本通过其形象或语言体系表现出来的作家的观点、倾向、思想和情感。可是,现在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于课本的主题内涵和意义缺乏全面的认识,很多时候形成了主题分析的单一化和僵硬化。其实在对主题的诠释过程中,可以更多的设计出具有一定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和方向解读文本。让学生可以再讨论中,对于课本中的内容解读做到多点且有重点,这样对于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对于一些枝节问题,则可以稍作解析,使学生有明确的主次之分。

3对文章内容的空白填补

空白填补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情景性、自主性和实习性是它的基本特征,作为教学内容,体验性比知识性更为显著。在平时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堂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小学学生自身特点,更多的引入一些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新颖的教学方式方法,让教学内容有全新的知识面貌。可以让学生对课本中的文章进行延伸性的个人创作,引导学生进入到文本中的人物中去,从而可以让学僧真正的去理解人物和感受到文章中的内涵,对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是一种极大的促进和巩固。同时也可以就一些情境课文让学生进行表演,一方面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另一方面也会让课堂气氛更加愉悦,让学生真正再愉快的课堂氛围内学习知识,让学生有一个寓教于乐的教学体验。从而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真正体现出新课改所要求的教学目的。

作者:李学民 单位:乐胜乡第一中心校

第三篇:小学语文诗歌鉴赏引导教学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诗歌方面的教学占了很大的比重。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在整个文学中的地位也是十分重要的。诗歌是文学中最优美、最灿烂、同时也是最能激起读者情感共鸣的艺术。从语言角度讲,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语言,更是一种语言中最精华部分的集中体现。古人曾讲: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诗歌更是诗人独述心灵的精华之作。在小学的语文诗歌教学中,对于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方面的鉴赏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学生语文能力以及文学情趣的提高与培养,教师都要从引导学生进行准确的诗歌鉴赏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引导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占有很大的权重。但是,在具体的有关诗歌鉴赏方面的引导教学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具体来讲,这些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具体教学中,忽视学生的自身实际。许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诗歌教学的时候,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忽视现在的小学生在年龄段、兴趣点以及接受力方面的实际,因而也就收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小学生年龄普遍较小,生活经验和历练很少,因而也就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深刻地有关人生的体悟。今天的青少年学生,在物质生活层面较之以前已经极为优越了。他们多是家中的“独苗”,父母从小呵护有加,对其各种需求尽量满足。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孩子接受更多的是快餐式的文化,较之其他,他们更喜欢动画漫画、网络游戏等。所以在这种条件下,没有一个很好的教学引导方法,要想让这批小学生去啃诗歌这种需要领悟力和感悟力极强的文学体裁无异于痴人说梦。对诗歌本身没有浓厚的兴趣,也就根本谈不上进一步的诗歌鉴赏了。

2教学方式陈旧,不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兴趣点。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的诗歌,都有其很美的意象和隽永的韵味在里面。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录的诗歌多为中国的诗歌,这些诗歌都是历经岁月的淘漉而存留下来的经典之作。如果能够把这些诗歌的真正的美好、积极的一面恰如其分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使之能够体会到诗人所传递地那种美好的情感,那么这种教学就会很好地激起学生热爱诗歌、学习诗歌的兴趣与动力。但是,现在大多数的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掌握更为科学和多样化的诗歌教学方法,还是多按照以前的那种陈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偏重于教师的讲授,却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互动与感受,因而也就很难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教师对于诗歌教学的理念存在不合理的理解。诗歌最可贵的在于其内在精神的传达,也即对于诗歌的整体审美的把握。而在大多数教师教学中,却没有能够抓住这个重要的方面,往往还是机械的认为只要在诗歌教学中把其中的一些生僻字、生僻词乃至不好理解的句子给学生讲解一下,进而对古诗的具体意思用现代语言进行一下转译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根本不可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很多的古诗词一经转译就丧失了原有的韵味,学生在这种转译后的文字里很难体会到诗人所真正要传达出的美好的情感。

4诗歌鉴赏教学中忽视对于诗歌意象的解读。意象是诗歌中的重要组成部件,更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独特的概念,通常指创作主体通过艺术思维所创作的包融主体思绪意蕴的艺术形象。在中国传统美学观念中,一直有“意在象先”、“以形写神”的认同,也即所谓“大巧若拙,言不尽意;用志不纷,乃凝于神”,进而达到“神于物游”的美学境界。在中国传统诗歌的创作中,意象的使用显然与诗人美感心态有着深厚的渊源,可以说前者是后者的反映。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在具体的诗歌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把握这种通过客观物象所表现出来的诗人的主观情意。然而,遗憾的是多数老师都忽视了这一点。

二、小学语文诗歌鉴赏引导教学所存在的对策分析

有鉴于以上所提到的小学语文诗歌鉴赏引导教学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我们通过对教师、学生以及具体的教与学的互动各方面来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小学语文诗歌鉴赏引导教学。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诗歌语言,使之能够进入诗歌审美的门庭。诗歌的美是与诗歌语言分不开的,在对诗歌进行鉴赏时,首先就应该把握诗歌语言的美妙之处。这种美妙之处,不仅包括诗歌语言自身的选用之美,而且也包括诗人对于语言匠心独具地运用之妙。学生如果不能体会到这种诗歌语言的美妙之处,也就根本谈不上从整体上对诗歌进行恰如其分的鉴赏。

2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象之美。诗歌的意象之美是最能感染读者的部分。因此在语文教师的具体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意象之美的感悟与把握。要把握诗歌的意象之美,首先就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化的语言。意象化的语言不同于一般的文学语言,而“是一种具有形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象征拟喻性的语言”。在中国的诗歌,特别是古典诗歌中,意象化语言被广泛的应用。

3根据诗歌的特点,把握学生的心理,激发其体悟诗歌意境之美的兴趣。诗歌往往都会营造一幅极具情调的意境图画,很多诗歌都是诗画相间的,也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小学生由于自身年龄的原因,思维更为活跃,他们接触新鲜的事物的能力更强。在心理层面,小学生更爱幻想,对于很多东西都有极强的好奇心。另外,特别是对于古典诗词由于“产生的时代比较久远,学生理解难度较大”,所以,考虑到其这种具体的实际,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诗歌学习中充分的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大脑来还原世人所展示的“诗中之画”。

三小论

总之,在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的引导教学中,需要教师把握住诗歌的本质魅力之所在,进而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起学生学习和鉴赏古诗词的兴趣与热情。只有这样,也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高。

作者:朱云才 单位:乐胜乡第一中心校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实践教学创新

语文课是我们传统的课程,它肩负着我们对汉语知识的传承和母语的发扬光大问题,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强调魔鬼式的训练,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机械的训练,来实现对生字、词、句、篇的掌握,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实现作文的推进。这种教学方法被延续了近半个世纪,到2002年,国家开始推行新的课程改革之后,这种模式开始受到了挑战,许多教师已经适应了传统的模式,在短时间内无法接受,经过近十年的调整后,现在教师们逐渐适应了新的教学模式,但在创新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我们更加强调课堂实践的能力,就是要求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通过对教学方式的变化和推进,让学生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为中学的学习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1生字阶段

生字是学生学习的传统的项目,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是根据教材的要求,机械的向学生提出学习的要求,然后通过大量的抄写训练,以达到学生能够掌握的目的。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记住所学生字,但就其自主学习方面则没有多少益处,更多的情况是学生被动的学习,以至于我们培养出来的都是学习的机器,不利于其未来的发展。按照新的课程理念,我们在进行生字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进行教学,比如我们可以借助字典,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去查;我们可以借助形声字的特点,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还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去提前准备教学所需要的材料。这样一来,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极好的训练,它使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训练,还促进了其实践能力的发展。

2生词阶段

与生字比起来,有了生字教学的基础,生词教学就显得比较简单,我们可以套仿生字教学那样通过探究的模式,让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来记住并应用生词,但是,在生词学习过程中,还有一项与生字不同的就是要进行造句训练,这与生字组词可是两个概念。在进行造句训练时,传统的教学是通过教师在课本或课堂上的示范,让学生们去模仿练习。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学生的标准没有变,但训练的方式却发生了变化,它更多的是强调学生们能够自主的通过小组和个人探究的方式来解决,然后再在全班的汇报上展示,这样,通过全体同学的分析,学生的印象就会很深,其理解的也会很透彻。比如在造句训练过程中,如果某个学生造出来的句子不符合词的意思,老师也不要马上指出,而是要在课堂上展示,让其他同学去一同分析其是否正确,然后再让学生去提出意见,以及修改,这样一来,学生的印象就会大大加深,学生也不会只依赖老师来给自己找错误,他自己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3句子阶段

当我们把学生的生字、生词这一关过了之后,我们就进入到了句子阶段,在句子阶段的学习中,最难的不是造句,是关联词语的使用和句子的衔接,这样才能够为作文训练打好基础。在关联词语的教学中,一开始,学生是很难掌握其具体的应用的,在这里最好的办法还应该是通过大量的示范句,让学生们分组分析其用处,再在具体运用过程中,不断的熟悉其使用的方法,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们能够较好的掌握。在句子衔接的训练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两个句子之间如何能够顺利过渡,在这一训练方式上,我们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主要还是要借助小组的力量,对其进行分析训练和写作训练,这样也许是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另外,在进行小组训练的过程中,教师最主要的是把握学生们学习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小组中得到真正的训练,而不至于出现偷懒或投机取巧的现象发生,这样才能够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4作文阶段

作文训练也是小学的一个重点的项目,虽然它不像初中那样对学生要求严格,但它却肩负着小学向中学过渡这样一个重要的使命,如果在这一阶段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后期的写作的发展。而在教学中,恰恰是作文的问题最大,许多学生都会由于作文不会写,或者心里明白,手上写不出来而苦脑。有的甚至还要家长去先做,学生仿写才能够完成。在新的课程理念下,作文的教学虽然也是循序渐进的,但对语文老师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老师能够不断的根据课本变化模式,让学生们既能够练习好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可以锻炼其手头的写作能力。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可以从学生把自己所想或所说记录下来进行训练,也可以通过讲故事比赛等等,通过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来加强其笔头的训练,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不断的提高,之后,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我们再通过比较专业的记叙文练习,不断的提高其写作的水平,最终完成小学的作文要求,为中学做好准备。还有,就是在平时要多多加强学生们的阅读训练,因为阅读与写作是紧密联系的,我们通过分小组阅读任务的布置,来对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并在任务上适当的加入读后感和中心思想的任务,让他们边阅读、边思考、边写作,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们在写作上得到更好的训练。总之,在新的课程背景的影响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更侧重于实践的教学,要求学生们能够通过学习小组,不断的在探究过程中,加强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之能够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材料的变化与应用,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始终保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平之上,这样,才能完成整个小学的语文教学,为学生们在中学的学习做好准备。

作者:年月行 单位:石门寨镇黑山窑后村小学卞庄校区

第五篇: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需重视的几个方面

小学是人生的发展历程中最为重要的阶段,既是身体成长,智力开发、思维创造的最佳时期,也是孩子学习教育的黄金时段。这个期间,在正确的教学模式下,培养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反,一旦小学阶段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形成不好的学习习惯,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学习生涯的积极性以及未来一生的发展。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格外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小学生对语文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脑部意识活动的产物,发明创造的根源,所以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成为了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思维能力有助于小学生在学习,既可以加强语文逻辑思维,也可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的思维能力时,首先要根据小学生自身接受能力来制定相应的教学对策,然后再分析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案,最后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加强巩固练习。例如,长春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中《我是谁》一课,教师可以和小学生采用一边做游戏一边学习的教学模式。课堂开始时,教师与学生先互相自我介绍,彼此有个初步了解。接下来,学生闭上眼睛,由老师组织玩“击鼓传花”游戏,实物传到哪一位同学手里,哪位同学就说个故事,让其他同学根据声音猜他的名字。这个游戏不但调动了课堂的学习气氛,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在玩的过程中完成教学内容,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二、培养小学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小学自主学习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的内容之一。以前的教学中,教师一般都采取强制性手段让学生学习,很容易让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更加厌恶学习。但自主学习就不一样了,由原先的被动式学习过度到主动式学习,随着小学生心理防线慢慢解除,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将大大提高。例如,长春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看看我们学校里的字》一课,教师可以课前给学生布置个小作业,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参观校园,看看学校都哪些地方标有汉字,哪些汉字是我们学过的,哪些汉字是我们不认识的,然后等到正式上课时,把你去过的每一个地方以及看过的每一个汉字讲给其他同学。这种自主探寻的学习方式,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动变主动,静态变动态;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了敢于在人群中展示自我的机会,战胜恐惧实现自我。

三、注重小学语文的辩论能力

新课改后的教学内容不再是光注重学生的成绩,还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全方位的培养小学生各项能力,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辩论。辩论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听说读写能力最好的检测,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例如,长春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中《我们这里的冬天》一课,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辩论,每两组进行PK,一组论题为《南方的冬天冷》,另外一组论题为《北方的冬天冷》,获胜组将奖励一份小礼物。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增加辩论赛的形式,有以下几点好处:1.可以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为以后为人处事奠定了基础,并锻炼同学们的团结合作协助能力;2.学生自己动脑形成的记忆有利于将短期记忆转变为永久性记忆;3.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协助能力;4.可以让学生勤动脑,从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发散思维得到提升;5.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想象空间的平台,让思维能力有了进步的空间;6.可以开阔学生是思维,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查找资料的能力,搜索的能力,统筹分析的能力等。上文我对在语文教学中需重视的几方面做了简要的阐述。总而言之,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是最符合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也是最符合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教学中用最优化的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周一荣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林海镇中心小学

第六篇: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语文课程标准上有明确的标出:“语文课程要努力开阔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加强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的运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传统教学的改革呈现了日趋递增的势态。在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学生学习能力和素养都有着密切关联性。所以,利用好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工作的开展,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开阔阅读视野,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气氛和学习环境,达到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得到提升的目的。

1.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

1.1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提高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促使了他们对一些新鲜事物都有着浓重的好奇心。所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很重要的。因为信息技术方法多样、形象生动的特点能更好地吸引学生,较其他教学手段具备了很大的优势,同时也有效的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蜂鸟》这个课文时,很多学生可能结合书本上的图片还是很难深刻的体会到课文的内容,有一些的教学的内容也无法得到很好的理解。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上播放蜂鸟的生活环境,蜂鸟的体积有多大,它每分钟震动翅膀的次数是多少,都可以结合影视的生动性更好的给学生看到这个有趣的过程,在结合一些课本中的阅读,在生动愉悦的环境下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1.2阅读教学的空间得到扩展

信息技术中最为得到教师广泛运用的则是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中储存量大,可以储存更多的阅读材料和一些材料生动的影像等优势成为教师最喜欢的信息技术教学辅助,还能在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比如,在学生们学习《黄山》一课时,怎样才能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黄山的震撼,怎样才能看到黄山上著名的迎客松景象,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这些传统教学很难达到的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观看黄山的影像,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去感受黄山,从而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1.3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很多学生在观看信息技术的内容后,联合信息技术教学使其记忆中印象丰富,两者相结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迸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扩展,又感受丰富,在配合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领悟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很好的激发。

2.怎样正确的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1创造好的阅读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的情感迸发

语文阅读教学是情感的抒发,具有很强的感染性。阅读的内容有时优美,像夏天里的清泉;有时感动,像冬天里的阳光;有时畅快,像清晨鸟儿的歌声;有时激昂,傍晚潮水的咆哮。所以,信息技术是要帮助老师把这些美妙的感觉表达出来,利用其形象生动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多种各具材料和声音的表现,从而创造出舒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们的内心情绪,让学生主动的去感受美、发现美,最后做到去创造美。

2.2扩大课堂量,丰富学生只是积累

每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有了信息技术的协助,就能够最大程度上扩展了学习信息,学生的学习资料也得到增加,并和学生的课外学习取得密切的联系,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比如《观潮》一文中,老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学生直观的感叹潮水的壮观,使老师可以更好地组织语言表达,也让学生记忆犹新,提高了学生对这一文的了解效率。在课后,老师也可以作业让学生回去搜集更多的潮水的资料信息和一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去领略到大自然的风采,实现了学习《观潮》的意义,同时也更好地应用实践信息技术和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工作。

2.3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建立互动模式

时常的应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学工作,会忽视了一些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他们的心理变化。要知道信息技术知识辅助教学的,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增长学生们的能力。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要有个定位,在教学的过程中时刻观察,注意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学习反应,适时地开展课堂互动,培养学生和老师的感情,从而让学生喜欢上自己,喜欢学习,使学生在之后的教学中能更好的参与到教学中。

3总结

综上所述,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帮助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有着重要影响,不仅仅让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得到提升,也为学生在学习中的效果提升得到很大的帮助,这种欢快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的情感交流和身心健康。可以说小学语文阅读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脱胎换骨,因此一定要去重视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教学服务,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和应用知识,从而更好的丰富学生的课堂文化内容,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阅读能力以及语文知识的提升,使学生在信息技术所创造的生动丰富的学习环境中,尽情地去享受学习给他们带来的知识和乐趣。

作者:白洁 单位:赤峰实验小学

第七篇: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应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培养小学生与人表达交流、沟通的基本能力及搜集信息能力、分析判断处理能力。因此,为适应时展的需求,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更新、改进,笔者从事语文教学活动多年,结合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方面简单讨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应注意的几点内容:

一、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1.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授课时,可以先让学生朗读教材内容,“从文章中读出了什么内容”,学生带着疑问听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阅读的重点,又没有限定固定范围,让学生有了想象的空间。教师在授课时不应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应改变思维,设计开放的问题,为学生创造开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思维不再固定。学习自主阅读也应遵循一定的方式、方法,不然既浪费了时间、精力,又没有学到有用的知识。阅读大致可分为四步:首先是初读,快速朗读文章,对文章内容有大致了解;再读,逐词句阅读,记录难理解的词语与短句;研读,温故而知新,读出感情;练读,用心去读,积累词句,提高个人素材。阅读很重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感。通过阅读,提高小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鉴赏能力。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之间多交流、沟通,彼此了解对于文章的理解方式。小学生正处于阅读的认知阶段,对于文章中很多细节可能会存有疑问,对于有共通性的问题,教师应组织学生共同参与讨论,锻炼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对于好的文学作品,教师还可组织学生排练剧目,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增长了见识,同时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学习习惯的培养。一个人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它可能会影响人的一生。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此时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很关键,教师应从一年级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听说读写这几项基本功的严格要求。例如,在课堂上,对于教师的提问,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应注意听,及时纠正个别同学抢答,完全不理会别人的现象。有问题要举手示意。还应注意小学生的字体,此时应严格要求,培养他们拥有较好的语文素养。

3.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花费时间、精力研究文本,充分利用文本,把握故事整体的脉络,讲解时突出重点,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提高阅读的品质。

4.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说读写的训练,把握文章中优美词句对学生精心朗读、感悟的训练,充分体现出阅读为主,在阅读中感悟的特点。

二、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往往是停留在读课文、讲课文的层面上,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有的学生则开小差,面对这样的课堂现状,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要将课堂内容丰富起来,进行一定的拓展延伸,从而给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新课改的语文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求知,还要学会与他人的合作及竞争等,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改善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在兴趣的指引下,丰收语文课堂知识。新课改的前提下,我们要通过多方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的心理。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我们将“玩”的内容引入到语文课堂上去,让学生在玩中学到语文知识,从而享受语文带给自己的快乐。例如,我们可以采用课件对学生进行展示教学内容,让这些形象、易于理解的知识在课堂上发挥其作用,让小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多媒体的应用受到广大小学生的喜爱,教学内容在这先进的教学技术下呈现得更加清晰、准确、有条理。

三、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所要承担的主要任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知识的主人,语文教师要熟悉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抓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关注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内在需求,对学生的好奇心理要给予支持和鼓励,爱护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倡导学生之间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重综合性的学习,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在问题中让学生进一步提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欣赏学生,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资助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过程、交往状态,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语文应从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注重语文教学知识的拓宽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方面来教学,才能培养出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合格人才。

作者:苏振山 单位:甘肃省民乐县丰乐学区何庄小学

第八篇:小学语文导入教学浅析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知。”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而且课堂新课导入也是语文教师通常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为拉开一堂课的序幕奠定基调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个闪光点。

一、音乐熏陶,视听共享,多维思考

音乐是美妙的,音乐能让思想混沌的人变得清醒起来;能使哀伤的心变得富有生机起来。在语文教学中,音乐的有效运用还能让学生集中所有注意力,并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因此,用音乐导入教学也是不错的选择。例如,在讲授《二泉映月的产生》时,导入时,就可以这样对学生说:现在请大家听一曲二胡曲,请大家先闭上眼睛认真倾听。实践证明,效果非常不错,学生既听得认真,还问了很多问题,比如:这是什么曲子?作者是谁呢?怎么创作出来的呢?这些问题也正是需要学生探究的,学生自然也就能很快进入到文本的情景之中,对课文也产生出浓厚的兴趣。

二、从旧知识导入

学习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知识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在讲授新知之前,复习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尤其是那些和新知识联系密切的旧知识进行有效概括,从中找到新旧知之间的联系点,能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亲切感,不陌生,进而降低新知学习的难度。例如,在分析《海底世界》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过《美丽的南沙群岛》和《赶海》,现在请大家说一说对大海的感受,可以吗?”在学生回答后再顺势提出:“海边、海滩可真美、真好玩呀,你们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子的呢?”让学生的注意力由海边、海滩到海底世界转移,既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又能激发他们想要了解海底世界的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将有关大海的课文编成系列,系统学习。

三、介绍作者导入法

教师在讲解那些大作家的作品前,为调动积极性,可先从介绍作者的资料入手引出本课,先从作者到作品导入,顺理成章,且引入自然,这里以《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为例子:师:古今中外有很多著名作家,从事创作是一件非常刻苦的工作。这些大家们的创作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期细致的观察、思考,进而再咬文嚼字,不断提高语言文字技巧,才取得今天惊人的成就,其中,法国19世纪著名的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1850—1893)就是杰出的例子。作者早年参加过普法战争,后来也在政府部分担任过文职,因而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生活经验。作者一开始学写小说时,就非常谦虚地向当时的文学前辈求教,其中,给作者带来最大帮助的是法国大作家福楼拜。这位名师先是指导作者莫泊桑先从练习观察着手,既要求写形,而且还要求传神。莫泊桑在语言上也是非常刻苦磨练,不管描写什么,都坚持去寻找那“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刚开始的时候作者苦练本领,默默无闻。但是,30岁是作者的一个转折点(1880年),他写出来的稿子已经堆成一人高了。而且就在这一年,他还发表了短篇小说《羊脂球》,给文坛带来了一场“地震”。所以,工夫不负有心人,作者随之也从一人高的稿子堆中站了起来,逐渐成为一代文学巨匠。作者完成的小说内容都深刻反映出资本主义残酷的社会现实。其中,《我的叔叔于勒》就是其中的一部代表作,而且也是作者短篇小说中的珍品,历来都脍炙人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而且学习这篇文章既有现实意义,也能从中学习一些生活常识。这样的导入过渡自然,学生也会听的津津有味,教学起来也就非常简单了。

四、游戏导入法

俗话说的好:“只管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玩”是每一位小学生的天性,为此,我们在导入新课时,就可以根据小学生爱玩的性格特点,利用游戏导入新课的方法导入新课,将学生好嬉戏、善表现的天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都能在学习时更开心愉快,自然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进而再达到寓教寓乐的目的。例如,在讲授《称象》这一课时。为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可以先准备如下教具:一玻璃缸清水、一只玩具大象与一堆石子和一杆秤,一条玩具小船等。当学生通读完课文后,再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们也当一回聪明的曹冲,动手亲自去做一做、实验一下。《称象》这篇文章涉及到物理原理,小学生抽象思维较薄弱,如果单凭想像是很难理解的,此时,借助游戏的形式展开探究,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就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了,而且还能有效避免在文字上兜圈子。通过游戏导入,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锻炼。游戏导入将知识与动手操作结合起来,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也必定会很深刻,学习效果非同寻常,教学效果也会非常理想。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新课的导入方法还有很多,但是归根结底,导入的最终目的要能激起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点燃学生们的思维火花,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带着好奇之心与求知欲走进文本,在未知的领域中探究更多的秘密,更有效地学习语文知识。

作者:高玉凤 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民建路小学

第九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还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求这种评价体系不仅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能够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在了解学生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从而充分地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除了要做好点拨者、引导者,还要做好激励者、鼓励者,要能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正确的鼓励,对于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帮助学生在自尊、自爱、自信的正能量的启发下,使学生的多方面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获得学习动力的同时使其心理品质也得以升华。

一、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阅读评价

新课标要求阅读评价要全面地考虑到学生的阅读兴趣、习惯方法以及在阅读过程中的体验、感受、理解和价值取向。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多角度、有创意阅读评价,通过老师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使学生最终得到全面的发展。首先,教师要加强形成性评价。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关注学生阅读的体验、感受、理解和价值取向。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使阅读过程成为一个感受乐趣的过程,引导学生快乐阅读,让学生真正地喜欢阅读;其次,要做好鼓励性评价。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爱表现,喜欢受到表扬,但自制力差,他们的发展大都是依靠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校园里,所以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教师要能以赏识的态度去看待每一个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民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通过鼓励性评价让学生融入阅读的乐园。要巧妙地批评学生,以鼓励为主,先鼓励后批评,把问题的思考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心理需求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达到教学双赢的效果。

二、建立小学语言课堂教学开放性评价

1.重视个性化评价

开放性评价具有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层次的要求,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体验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造感受成功的喜悦。允许学生对教材提出疑问,对现有的答案提出不同的看法,只要是正确的,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使评价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又能够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强化个性化评价,努力淡化学生间的相互比较,要引导学生树立“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思想,尤其对于那些理解能力差的学生,更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鼓励他们向别人寻求帮助,使其体验合作的欢乐和成功的喜悦,使他们逐步树立起创造成功的勇气。

2.鼓励答案多样化

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好学生的回答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这样会打击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允许一题多解,只要学生给出的答案合理就是正确的,答案的多样化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求异思维水平得以提升。

三、建立创新型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评价

1.评语切忌浮夸

教师在批阅作业时,既要指出学生作业出错的地方,又要指出改正的方法,让学生明确自身的错误根源,同时要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希望学生能够正视错误,今后能够更认真地写作业。除了指出错误,还要实事求是地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2.增加评语的艺术性

如果老师的评价千篇一律,那出错的同学会天天错,正确的同学由于经常被表扬甚至还会出现退步的现象,所以老师一定要把握好评语的尺度。作业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点的巩固,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师在写作业评语时语气要中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地去反思自身的缺点,要讲求语言的艺术性,粗暴的语言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这样不利于他们改正错误,还会加剧师生的紧张和对立关系,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老师要增加自身的亲和力,通过艺术的语言引导学生直面错误,帮助学生树立改正错误的信心。

3.个性化评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发掘每个学生的优点,使用个性化的评语,使其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评语要从学生的优点入手,以鼓励为主,最后引出缺点和希望,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评价,更容易帮助学生去改正自身的缺点。

四、构建多元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能够灵活、有创造性地运用评价语,同时还要结合体态语言,以做到以情感人,既要包含尊重、信任,又要包含鼓励,使学生能够为情所感,从而使课堂教学评价能够发挥更大的价值。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互相评价来正确地认识自我。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效、和谐的评价环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看待问题,让学生能够运用准确、委婉的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使其能够对其他同学进行具体、概括、切实的评价,让学生逐渐掌握评价的正确度、情感度,使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正确认识自我也是促进自我发展的关键,这也是最难培养的能力。老师要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做出正确判断,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平等化、人性化、科学化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使评价充分地发挥其积极的教育价值,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保持持久的动力,使课堂评价达到理想的评价效果,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李伟杰 单位:伊通满族自治县实验小学校

第十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长期固定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了厌烦情绪,认为学语文简直一点儿意思都没有。《语文标准课程》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而是要体现出“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内在动力;还要注意创造各种外部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努力将自主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与学是建立在教师传授式的教与学生被动式的学之上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完全失去了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也被提上了日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自发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要改变的便是教师,教师要做到:1.课要上的好;2.是要对学生好。要上好课就要求教师做到:(1)讲课要有条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讲课要有深度,有力度,既要有哲理的启发,又要有艺术的感染力。(3)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富有变化并且要节奏分明。(4)上课态度要和谐,课堂气氛要轻松。(5)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待学生要做到客观公正。(6)要有自己的特点,语言要幽默。有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是教与被教的关系,而是一种配合教师的讲解,配合着学生的练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承担了一种引导、指向、解答的任务,而学生则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学习、思考,主动地完成课堂任务。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即演示教学法的应用。利用多媒体综合运用声、像等手段,将原本枯燥单一的课堂内容变得多姿多彩。音像结合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了课堂内容上,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在这种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教师要采用有效的管理方式,避免出现一些无关于课堂学习的行为。最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则是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在学习中,如果没有成功的喜悦,那么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在语文教育中,尤其是低年级,教师与家长所给予学生的肯定与表扬是不可或缺的。在肯定与表扬中,学生才会拥有自主学习的动力,他的学习生活才会有趣。

二、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反映,而思维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有多种形式,例如,形象思维、动作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中,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样起到重要作用。语文学习中思维能力的发展可以借助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借助课文内容进行多种形式的联想,可以横向联想,也可以纵向联想;可以从因果关系的方面联想,也可以以转折关系为基准联想;可以正向联想,也可以逆向联想;另外想象力的培养也是一种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法,训练想象力可以借助教师的语言描述,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对课文情境进行描绘,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进行想象,从而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另外想象力的培养也可以通过课本插图、图片、影音等直观形象,通过这些形象把课文内容转成直观内容,借助教师提问形成悬念,也是一种培养想象力的方式。学生通过对疑问思考,进行想象补充,从而达到训练想象力的目的,培养想象力也可以通过对课文内容与阅读材料的续写、改写、补写、扩写等手段来完成。

三、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基于此,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缺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逐步走向了小学课堂,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自主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然而自主学习并不是教师放手,而是把教师的定位放在一个引导上,在学生学习之前,要为学生明确指出学习的目标、方法和过程。民主的学习气氛也是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一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领导者的定位,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在教学中可以借鉴采取小组合作共同学习的方式,组内同学互相学习,共同交流分享学习成果,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与评价,对于学生不同的见解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支持,但活跃的课堂气氛并不等于“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一个度。使活跃的气氛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首先,上课之前要明确告知课堂是学习的场所,一切与学习无关的行为都不被允许的,其次,保留足够的时间给予学生,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用来思考、讨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对于语文学科教学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也为学生终身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总之,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套路,要根据学生的状况,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反之,如果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就是无效的教学,反而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好的教学方法,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激发起学生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学生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人生成长的维生素,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作者:逢金伟 单位:江苏省涟水县徐集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