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研究10篇

时间:2022-10-28 10:16:56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研究10篇

第一篇

一、自主学习模式在课前预习环节中的应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之一。所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我们要有效地将自主学习模式应用到导入环节,要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对所要讲解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以减少学生上课的盲目性,进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之前,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为了有效地贯彻落实自主学习模式,在预习时,我给学生布置了自主完成的任务,即:搜集有关“聂将军”的相关资料。这样的预习任务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还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进而,为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自主学习模式在新课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一直以来,在新课教授环节,我们一直采取的是灌输式、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一直处在“等待”知识灌输的状态,而且这样的教学方法会让课堂更加沉闷,更加没有生机,逐步使学生感到学习“无聊”,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有效地将自主学习模式应用到新课教授环节,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平台,进而使学生在主动求知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例如,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时,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了确保自主学习模式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并鼓励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之后,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文本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2)我抱母亲时,为什么会“差点仰面摔倒”?(3)我为什么连母亲的体重都看不准呢?……这样的自主学习过程不仅让学生有机会进行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对问题的思考既能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还能从中发现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确保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以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自主学习模式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也是重点。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对写作存在着一种莫名的畏惧感,都不喜欢写作,导致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严重受损。所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效地应用自主学习模式,鼓励学生在自由写作中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例如,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写作,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的素材,并用心去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然后,动手写下自己的感受。切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太多,而是要鼓励学生自由地发挥、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写作主题,进而使学生在坚持不断的写作中逐步提高写作质量,同时,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自主学习模式在课后反思环节中的应用

反思是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在思考,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动力,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所以,在自主学习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在反思环节也要充分展现其价值,要鼓励学生在自主反思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为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指明方向。还以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为例,在自主反思环节,学生要思考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是否掌握,是否读懂了作者在文本中所表达的真正含义,是否真正理解了文本中所表达的母爱的伟大等等。这样的反思不仅能够提高反思的质量,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而也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做好了保障工作。总之,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下所倡导的“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理念,要认真学习自主学习模式的核心思想,要有效地将该方法贯彻落实到语文课堂活动中,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语文课堂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作者:朱成芳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泰山小学

第二篇

一、激发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想法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习变成学生的一种主动行为。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还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老师让学生学变成学生自己要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例如,我在教学《石榴》时,先出示谜语:黄瓷瓶,口儿小,瓶里装着红珠宝;只能吃,不能戴,又酸又甜味道好。猜猜是哪一种水果?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致,都积极开动脑筋,一会儿一个个小手都举了起来。学生一致回答是石榴。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再出示实物,引导学生谈谈对石榴的了解,学生说的头头是道,就连平时不太敢举手的几个同学也都举起手来。通过一个谜语巧妙地导入课文,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时候再出示课文,我让学生去课文中找找到底文中描写的石榴与谜语中所说的是不是一样的。学生迅速打开课本开始仔细地阅读,全班学生都读的很认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文本产生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而是轻松快乐的事了,学生在这种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中收获了知识,这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在学习中只要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愿意主动地去学。

二、鼓励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思考和质疑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他们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教师利用质疑问难,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学习和发现新知识,开拓和创造新的知识领域。例如,在《负荆请罪》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看课题质疑。学生会提出“谁向谁请罪?为什么要负荆请罪?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而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学生通过自己认真阅读课文解决了这些问题,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负荆请罪的意思。这时学生感受到了自己提问与自我解决问题的乐趣。可见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凡事问个为什么的习惯,使他们明白多疑多问是好学深思的一种学习的好习惯。教师鼓励质疑,会大大增强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开展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语文教师在关注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重视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就曾这样教育自己的儿子,读书除了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更应亲自去实践,实践出真知。利用课内外的时间,根据课本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这样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利用国庆、元旦、六一、端午、中秋、教师节等节日,搞一些庆祝活动,让学生搜集资料,对资料进行评选,开展一些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的庆祝活动。每年六一儿童节到来之前,我都会让班中的孩子自己写主持稿,自己主动报名表演节目,孩子们都是积极响应,每年的儿童节我们班总是很热闹。在做活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他们都是小主人,老师只起到帮忙及参谋的作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自身的能力也在提高,特别是写主持稿,这比让他们写习作管用的多,只有学生想学习了,而且是自主地学,这样的学习更有成效。我在教课文时也会联系实际,搞一些实践活动。在教完《公仪休拒收礼物》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学着编课本剧,然后在语气、动作、神态等方面指导学生表演,学生都是自由组合,利用中午休息以及放学后的时间排练。先让学生分组表演,接着汇报表演,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都演的很投入,学生们都兴趣盎然。还要求学生表演结束后评出最佳演员、最佳剧本、最佳形象、最具创意等等。因为要表演,学生得研究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诸多因素,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角色,了解剧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因为要评,表演时学生得认真欣赏,整个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并且学习热情高。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它必须结合教学内容,贯穿教学始终。我国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孔子所说的乐知就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的课堂只有在教师精妙的引探导学下,激发学生主动质疑,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好学乐学善学;我们的课堂如果多一些精彩的实践活动,学生自主学习才会更充满活力,这样学生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孟芳芳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石牌中心小学

第三篇

一、小组合作与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选择权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一方自主学习的栖息地。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而应在学生自学前,教给学生自学步骤与方法:“一读”,即通读课文,了解其脉络,知其主要内容;“二思”,即看“预习提示”,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本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品读课文,深入思考,适当圈画,找出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问题。通过四个步骤与方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个体学会自主学习,还要利用小组合作促进自主学习。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搭配组建学习合作小组。由小组长带领,在学生个体自主学习充分的基础上,小组内互相探究,让学生不断地自读自悟、相互切磋,在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二、敢于质疑问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这样既能培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又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贯穿教学过程始终,通过预习“自疑”、课始“激疑”、课中“辩疑”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质疑的习惯。比如,在执教《月光曲》一文时,笔者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质疑。其中有学生就提出:“贝多芬为何没有回答盲姑娘的问话?”笔者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相互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经过一番激烈争论,有的学生说:“贝多芬无须回答,他要用琴声来作最好的回答。”有的学生说:“贝多芬为在乡村小镇遇知音激动不已,澎湃之情已难以控制。”还有的学生说:“盲姑娘虽然是问话,但已流露出对自己判断的充分肯定,无需回答……”学生们的想象丰富,答案异彩纷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预习“自疑”、课始“激疑”、课中“辩疑”等形式,促进了学生学、思、疑、问、悟的有机结合,活跃了学生思维,为更深入地自主解读文本铺平道路。

三、在活动展示中彰显个性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努力探索开展实践活动途径,优化活动措施。比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由关于动物的三篇课文组成,这三篇课文分别是《鸟语》《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学习这三篇课文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关于人与动物”的社会调查。学生走出校园,走向大自然,切身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存问题,从而强化热爱动物生命的意识。通过调查报告、倡议书、书法绘画、朗读比赛等形式,再把活动成果展示出来。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耳闻目睹,多元感知,激发了他们尊重卑微生命的情感。有的学生倡议:“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没有地球就没有我们人类。可是,有些人为了谋一时利益、图一时之快,却在残酷无情地践踏生命,破坏生态平衡,只不过是玩火自焚了……”实践证明,引导学生从语文“小课堂”到社会“大课堂”中自主“探索”,就会开垦出一片“新天地”。

四、科学评价中点燃激情

要长期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其最佳手段是科学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与结果及时作出反馈与评价。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可以坚定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生生互评 鼓励学生间互相反馈和评价。在学生个体自主学习完成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由小组长牵头,让组员自我展示自主学习成果,让其他组员进行评点。评点时,必须说出自己的理由,不得采用贬低他人的语言。有不同的见解时,组内成员可以相互争辩。最后归纳总结评价本次学习状态。组间互评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习任务可以分解给不同的学习小组。在教师的组织下,让各个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由其他小组派代表进行评点。通常让学生代表站起来就评价,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昂,在争辩中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师生互评 教师要鼓励学生对不懂的问题大胆提问,甚至给教师提意见、挑刺儿,激活学生思维,发表独到见解。当学生想法与教师有差异时,教师应耐心倾听,多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对思考不够深入的问题注意谆谆善诱,环环相扣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深入。教师评价要有激励性,同时可以每周、每月评选“学习之星”“优秀合作学习小组”“优秀合作学习小组长”来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真正让“自主”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让语文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 

作者:刘巧亮 单位:江苏省如皋高新区实验学校小学部

第四篇

一、自主搜集资料

自主搜集资料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有效活动之一。但是,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总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自主能力较差,不具备自主搜集资料的能力,导致学生很少有机会自主进行学习。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相信学生,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鼓励学生在自主搜集资料中获得更多信息。例如,在教学《颐和园》时,为了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也为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宝库,在本节课的授课之前,我鼓励学生课下自主搜集有关“颐和园”的相关资料,比如:可以从电脑、其他资料、历史教材等地方进行搜集,资料的内容不限、方向不限,只要和“颐和园”有关的资料都可以,并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说一说自己对颐和园的看法。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对学生资料搜集能力的提高、表达能力的培养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自主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能力水平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方面。所以,在素质教育下,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进而在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心思想的过程中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我引导学生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探究,即:(1)为什么课文的开头就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其中“甲”是什么意思?(2)结合文本说一说桂林的山和桂林的水分别有什么特点?(3)文章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4)作者是用什么和漓江的水作比较的?目的是什么?……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探究,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能确保课程目标的最大化实现。

三、自主对比阅读

所谓的阅读是指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所以,我们可以借助对比阅读模式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自主对比中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进而为学生自主对比阅读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夜莺的歌声》时,我引导学生将《夜莺的歌声》和《小英雄雨来》这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比较两个主人公的行为中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那么,我们应该组织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对比呢?首先,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分析两篇文本的中心思想;其次,引导学生对比两篇文本的描法;再次,对比阅读两个小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等,以期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最后,我还引导学生阅读了《王二小》《鸡毛信》等文章,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进而,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

四、自主完成练习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平台之一。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完成练习,自主进行解答,目的就是要改变以往教师一讲到底的模式,学生为了练习而练习的思想,进而促使学生做练习题的价值得以最大化地实现。例如: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春潮带雨晚来急”。请再写出两句含有“雨”的诗:_________。在解答该类型的题目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说一说自己的答案,目的就是在丰富题目答案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一些词句,进而提高学生的练习效率,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价值,最终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作者:刘明 单位:重庆市荣昌区昌州街道联升中心校

第五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曾说:成功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也就说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的效果产生了很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厚,那么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也就会更加深入地学习,对学习方面也就会更加兴致勃勃,这样也就会更加提高学习效率,对课外的知识也会主动去探索,增加自己的见识。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更加坚韧不拔,有一股顽强的冲劲。相反,如果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不浓厚,他们学习也就是表面的学习知识,对知识的掌握也不够全面,只是从形式上去掌握知识,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就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也就不会坚持学习。因此,我们要加大力度督促学生的主动学习,也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

现代教育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老师的作用则体现在组织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从而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我们要运用现有的情景和设备,并融情于景,导入现学的课程,形成问题,问题可以是老师在情景中设置,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启发性,这样才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很多学生因为受到情节的启发,也就激发了学习热情,也就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知识的学习也就加大了力度。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刘冬艳 单位:河北省迁安市杨各庄镇明德小学

第六篇

一、多看多想,发展学生思维

在组织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在观察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思考与联想,得出自己不同于他人的见解。比如,在学习《趵突泉》一课时,我就先给学生用多媒体播放趵突泉公园的美丽风光,将公园内所有的景点一一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动脑思考,并为这些景点一一取上美丽的名字,再对比景点的名字思考哪个更好,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思考,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主动学习新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写写画画,展示学生个性

学生经历观察、思考、体验等之后,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将自己的收获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或是画一画、写一写,用自己的画说一说。这样,学生的手、脑都能活动起来,改变过去那种学生在课堂只是听、说,不动手的情况。如,教学《画风》一课时,我就将重点放在了“画”上面,我用简笔画的方式在黑板上将课文中涉及的事物都画下来,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画中的事物。结合课后“读读写写”中“你想怎样画风?”一题,我先布置学生想办法在一幅风景画上画出风来,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把风画出来的,最后再写一段话。这样设计,学生立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通过画、说、写等探究活动,明白了要想画出风就必须通过别的事物的样子来表现。学生自主探究出的结论比教师单纯讲解要印象深刻得多。

三、学会辨别,再现思维过程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的、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挑战权威,创造性地学习新知识。比如,在学习《小鹿的玫瑰花》时,我们研讨问题“: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有的学生就坚持说小鹿没有看到玫瑰花,就是白栽了。对这样的言论,我们也没有直接否决,而是发动学生辩论,最后形成统一的见解,别人都看到了玫瑰花,那就没有白栽。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压力,敢于创造性地学习知识,表达自己,虽然不一定非常合理,但却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展示了完整的思维过程。总之,教师只要大胆落实教育理念,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机会,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就会不断提高。我相信,我们的语文课堂定会因自主学习而更有效。

作者:刘艳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金河小学

第七篇

一、阅读教学要瞄准语言训练点,发展学生思维和语言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通过专家遴选和反复打磨过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些典范语言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当然,教学一篇课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善于瞄准文本中典型的句子、段落,引导学生进行品味与模仿,进而实现日积月累、不断提升。譬如笔者教学苏教版《姥姥的剪纸》一文,能够抓住文中典型的句子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借此训练学生思维,促使学生的思维走向灵活,走向广阔。文中有一句赞美姥姥剪纸技艺的句子:“我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笔者就启发学生思考:姥姥除了会剪猫、虎、母鸡这几种动物,你能想象一下还可能会剪些什么呢?姥姥剪纸的素材一定很多,也一定剪得栩栩如生,你能不能仿照课本上的这个句子,夸一夸姥姥呢?这个问题一下触动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学生一时沉浸在思考之中。接下来,笔者首先要求同桌学生先进行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发言。于是,一些精彩的描述应运而生:我姥姥神了,剪兔像兔,剪鸭像鸭,剪只白鹅嘎嘎叫,剪只毛驴能拉车;我姥姥神了,剪马像马,剪鹤像鹤,剪只黄鹂枝头叫,剪枝孔雀能开屏。学生读着出自自己笔下的句子,声音响亮,语气中流露出几分得意与自信,同时赢得了笔者和同学的掌声。然而,此时学生的思维还局限于剪动物,笔者就进一步启发学生姥姥除了会剪动物,还会剪些什么?于是有的学生说还会剪器物、植物、人物。笔者顺势而导:咱们再来说说植物吧。一些精彩的描述伴随学生的思维又产生了:我姥姥神了,剪花像花,剪草像草,剪朵玫瑰能飘香,剪丛竹子迎风雨;我姥姥神了,剪树像树,剪人像人,剪株松柏能傲雪,剪群孩子能跳舞……在这个教学片断中,笔者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典型句式进行说话训练,由于思维定势的作用,学生首先说的都离不开“动物”这个小圈子。这说明学生的模仿思维能力较强,但其只是简单模仿,思维还缺乏灵活性、广阔性。课堂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主要阵地,教师要善于借助课堂观察,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行为及特征进行捕捉、记录,以此掌握学情,了解学生思维特点,做到正确分析,科学调控。如教学《姥姥的剪纸》,笔者要求学生仿照“我姥姥神了……”一句的句式夸夸姥姥,由于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因此始终跳不出狭隘的思维框架,类似此现象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较为普遍。审视这个教学案例,学生从最初的简单的模仿到最后有了自己创造性的发挥,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与激活。原因何在?就是因为笔者能够在课堂上用心观察学生的表情,在基础上对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审视与分析,并作出行之有效的点拨。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坚持进行课堂观察,以期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调控教学设计,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具实效。

二、阅读教学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

阅读教学的实质,乃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语文知识,发展语文素养的过程。阅读教学领域涉及教师、教材、学生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中,教师和学生是最基础的、能动的主体。阅读教学最理想的状态是生生之间的自主互动,如果进入此状态,则阅读教学对师生来说都不感到单调与乏味,当然也走出了“高耗低效”的窘境,而是富有灵性,学生能够愉快地、主动地进行信息的输入与输出。譬如《姥姥的剪纸》第7至第12自然段,描述了姥姥和“我”之间的深情。因为这是一篇散文,没有中心事件,所以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学,很容易讲得支离破碎。怎样抓住教学的主线,串联整段内容,进而突破教学难点?笔者作了如下教学设计,首先出示句子: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启发学生思考:这里的“拴”你是如何理解的?笔者利用课件出示字典上的两种解释:①用绳子等绕在物体上,再打上结;②比喻缠住而不能自由行动。学生一致认为应选择后一种解释。笔者又追问:姥姥用什么把一心想要外出游泳的“我”拴在家里的呢?要求学生通过仔细阅读课文,进行深入思考,然后作答。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笔者要求各小组代表面向全班交流。有学生回答姥姥用精湛的剪纸技艺“拴”住了“我”。此时笔者追问: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姥姥精湛的剪纸技艺?经过一番交流,最后达成共识:姥姥用自己的无私的、博大的爱拴住了“我”。此时,笔者顺势而导:你是从哪儿感受到这种爱的?学生又一次陷入思考中,这一问题自然而然地引入下文中关于剪纸内容片断的欣赏。姥姥用她那炉火纯青的剪纸作品寄托了对“我”的关爱与期望,学生又一次通过交流与欣赏感悟出了姥姥博大的爱心。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创造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环境,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些内容较散的文字,解读出了姥姥和“我”之间的浓浓亲情,以“拴”这个动词为主线,串联教学内容,使教学环节富有条理且中心突出。可谓“牵一发而全身”。自主、合作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应立足于教师对教材的准确解读与对学情的准确洞察。问题情境的创设也应缘于教师对教材的准确而又富有张力的把握。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下充裕的思考空间,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表达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并实现生生之间的思想碰撞与分享。

作者:陈歌 单位:邳州市车辐山镇中心小学

第八篇

一、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要想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我们老师就必须要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只有这样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氛围,才能让学生从心理上不至于紧张,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学习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当学生初读文章之后,细心的老师会发现学生的表情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此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当你们读完文章之后,心理会产生怎样的想法?”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英法联军就是一群土匪。”有的说:“清政府软弱无能,连自己的国家都不能保护好。”还有的说:“我会牢记这段耻辱的,立志好好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强大作出贡献。”等等。这时,根本不需要教师进行过多的讲解,因为学生已经深刻领悟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感悟到了文章的内涵。

三、通过实践锻炼,培养学生自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和掌握学习方法,是教师的主要职责,因此,教师应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主意识,形成良好的自主习惯。例如,在指导阅读教学时,应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即:要求学生在读书过程中看清每一个字,读准每一个字,不要添字漏字,还应做到边读书边思考,考虑每一个句子和段落的意思,想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并用不同的符号标注问题,记录自己感兴趣和最有感触的文字,并写出自己的感受。提醒学生在别的同学汇报成果时,做好相应的记录,把握对方的讲话要领,判断对方的发音正误,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习惯实际上是一种自然的力量,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持之以恒,因此,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让学生在自主实践学习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总之,自主学习是经教学实践证明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我们老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地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李福 单位:吉林省梨树县小城子镇第一中心小学校

第九篇

一、通过情景教学,启发学生快乐学习的思想

1.情景教学的核心

情景教学是一种关于审美的有效教学手段,至今已实践了三十多年,却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情景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通过有效的情景模拟,注重个体差异化,带动所有人的内心真实体验,充分调动个人的自主思维能力,在学生不自觉地享受这种学习状态,也是有效教学的一种创新途径。

2.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寓教于乐

情景教学将有思想的课堂学习融入教学中,避免了课堂学习氛围的枯燥乏味。小学语文教学本身是涉及多方面的,较其他课程更注重学生的身心全方面发展,阅读在小学语文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课外见识。务必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情景教学的应用,可以结合音乐的渲染,角色的分配,根据每个人自身的不同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好奇,发挥自主想象与情感融入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由感性的心理体验慢慢带入理性的自主思维模式,获得更加丰富的认知。

3.注重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参与者,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务必围绕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尤其是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年龄尚小,本身求知欲望较高年级的学生浓厚,并且思维活跃,对新事物的接受反应也更快。在阅读教学中,教材的内容总是丰富多彩的,涉及形形色色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更自觉地参与到阅读情感体验中,更主动地对书本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疑问,注重课堂上师生的互动。要让师生之间培形成一种互相尊重、信任与合作的默契关系。小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力与求知欲望。

二、善于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

1.打破传统,引进信息技术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信息传递不用仅仅局限在书信上,更多的应通过新科技的有效应用。准确地运用现代科技也反映了你是否适应社会发展的主流。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引用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采用网络上的相关教材资料,将书本上有限的教材加以扩大,扩展学生的见识面,把充满新奇心理的学习思维带入更加宽广无边的计算机知识空间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

2.计算机对阅读教学的影响

阅读是通过文字来传达思想。为了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加大了教材中的阅读量。学生的学习任务加大了,吸收能力也就有了更多的要求,必须借助外界多媒体的辅助,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例如,在对古诗句或者文言文的理解上,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帮助化抽象为形象,通过学生自主意识的发挥,更好地理解深奥的文字蕴意,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在适当的时候也能引用图片、录像资料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

三、积累丰富的阅读,注重个性发展

1.广泛的阅读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丰富的知识面不是一朝一夕便能达到,都是在平时默默地付出中一步一步积累的。一本好的读物,很多时候都会涉及许多方面的知识。比如,读到李白的诗句时,如果不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做一定的了解,就很难参透诗人写下该诗句的心情。如果在平时的阅读中就已经了解过当时的社会背景,那对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就能更容易参透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同时也能找到自觉阅读带来的乐趣。

2.阅读中要有独立的思考

常言道,尽信书不如无书。可见,在阅读能力培养的道路上还要注重个体的不同。书本上的知识是他人的,并非自己的。要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多加入自己的思考,带着疑问,要在勇敢的怀疑中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学过程中要不断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展示自己的个性,才能更好地获得有效的成长。注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直接反映着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是否达到更高效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创新的教学手段来丰富学生的自主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赵淑娟 单位: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第三小学

第十篇

1精心设计“前提补偿”,为“目标认定”作好铺垫

1.1课题引入新颖,不断创新,激发学生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节课的课题引入关系到学生对整节课是否感兴趣。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激起学生好奇心,才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创造一种愉快、活泼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课题引入的方法多种多样,要灵活运用。如《不平常的蛋糕》课题的引入,可结合班上学生过生日,问过得是否愉快?为什么?学生自然会说到吃蛋糕,这时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蛋糕———贴在黑板上),再让学生说说这蛋糕是谁买的?最后才引入课题(补上板书———不平常的)。又如:上《古朗月行》,用猜谜语引入法,让学生在图画本上或上黑板画出谜底,既复习了所学过的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兴趣。还有平时常用的故事引入法、实物出示法、听音乐导入法、图片导入法、启发谈话揭题法等。教师借助新异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好奇”、“求知”的欲望得到满足。因为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诱发了主动性,学生就能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来。

1.2循序渐进,引导质疑。创造需要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围绕对课题的理解,自由提出问题。对于提出的问题,要循序渐进,教给学生提粗问题的方法,既授之以渔,引导学生质疑。首先,要选择那些与课题有关、值得思索的问题,可采用“我想知道……”的句式。如《会摇尾巴的狼》,狼是不会摇尾巴的,学生自然会提出疑问:狼为什么会摇尾巴呢,它是怎样摇尾巴的?其次要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大胆设疑,勇于实践。如《我爱故乡的杨梅》,关键词是“爱”,学生围绕“爱”字提出:我想知道作者为什么爱故乡的杨梅?杨梅有哪些地方值得作者去爱呢?教师尽量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使他们有机会在老师同学面前表现自己,体会到提出问题的好处和快乐,同时也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就树立了学生自己的意念,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明确学习目标,目标认定多样化

2.1目标让学生明确,新知识让学生发现。有了前进的具体目标,才会“劲往需要出使”。教师指导好学生质疑以后,要结合教学的要求以及重难点,给学生定下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2目标认定方式多样化,消除厌烦心理。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对不同类型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方式认定目标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每篇课文出示的教学目标方式都一样,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自主学习精神的培养,更谈不上达到预定的目标了。对于讲读课文,可以利用小黑板直接出示整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可以利用小卡片、白纸条或幻灯片,提出重难点逐题出示认定。对于阅读课文,应该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充分地阅读、讨论和理解,使他们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和自主权。尊重和信任学生,让学生结合课后思考题和自己的理解能力,自己提出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品质。而基础知识的传授,最好采用逐题出示,学生逐一认定。学生训练内容掌握牢固以后再认定另一个目标。

3达标导学要有创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1强化“做”的训练,让学生真正懂起来。“动”是小学生乐意为之且兴趣盎然的天性。在课堂教学中,必需保证学生“动”的时间,利用这个时间让全体学生真正“动”起来。如《雨》这篇课文,课文教学目标中要求读准课文中注音的字,能理解词语,积累词汇。可以让学生自己在书中找注音的字,边画边拼读,再让学生找找不理解的生词,打上符号,通过查字典或问老师、同学帮助解决。又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可以让学生边唱边跟老师做表演。课堂中教师充分让学生“唱一唱”、“练一练”、“演一演”等。因为符合小学生天性,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所以他们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在运动中学习,会学得更好。

3.2教给学生方法,指导学生自学。铁杵泡在水里永远也磨不成针,完全没有自学能力的学生谈不上自主。培养自主精神必须在教学中体现一个“放”字。教学要像母鹰带引雏鹰奋飞那样,让学生自己去飞。如教学《植物妈妈有方法》这篇课文时,教师重点精讲第二节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方法后,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小节,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既节约时间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和类推的能力。利用幻灯图片,让学生上台边演示边讲解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使学生动手、动口又动脑,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过程,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体现了“放”。

3.3引导学生解答讨论,指导学生相互评价反馈。教学中首先要改变以往师问生答、师传生受的训练方式,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多读多说,培养勇敢的个性。其次,对于目标中提出的问题,可以采取小组讨论解答,变教师的意图为学生的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到参与到学习之中。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相信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实实在在的尝到学习的甜头。再次,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指导学生多读课文,少搞众口一声的齐答齐读,多指导自由读。最后,要教会学生归纳自己学到的新知识。可采用“我读懂了……”或“我知道了……”的句式,与“前提补偿”中采用的句式“我想知道……”互相呼应。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由之路。教学生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小学语文目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读书,又能促进学生思维、意志、品质和情感的发展,使学生不断养成追求新知和进取的精神。在教学中必须实现既管教了又管教会的目标,多采取“教、扶、放”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权逐步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另外,在教学实践中,我还碰到许多难题,如目标测评怎样管理,课时目标与章节目标的模式怎样处理等,还有待于自己去探索。

作者:杨兰英 单位:广西省百色市西林县八达镇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