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时间:2022-03-12 09:11:01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摘要】面向高考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特点之一,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琐碎的知识和简单的技能上,而忽略了语文教学应该重视的整体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往往将一篇完整的文章拆分成几个段落进行重点语句分析,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而语文学科要考察的主要是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是一种可以举一反三的人文社科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策略

教学改革其实是一直都在进行的,也在不断地取得效果和成就。但是和其他的事业一样,教育事业也一直存在地区和学校之间的不平衡,教学质量难以避免地存在参差不齐。语文教学的方向和改革的方向也是让相当多的教师和学校感到困惑的地方。随着竞争的激烈化、考一所好的大学、追求一份好的工作成了很多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首要也是唯一目标,“应试教育”不仅是压在学生们也是压在老师们头上的一座大山。应试教育之所以存在,也有存在的必要性,结合我国国情来说,这是目前相对公平的一种教育模式,语文教育改革的目的并不是要全面地否定应试教育,而是淡化一些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领略到语文的人文之美。

一、认清学科的特性,调整教学的方法

新大纲提出:“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这一段为教学新大纲上面的原话,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1、高中教育中语文学科的特性。语文是一门灵活的学科,在掌握基本知识点和基本的语文技能的情况下,主要考察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一味的死记硬背是不能满足这些要求的。因此,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实践,实践往往是获得这些能力的主要渠道。

2、调整教学方法。从小我们的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是从阅读开始的,一个人的文学素养、思想内涵、认知水平都与他的阅读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与写作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人写出的作品也最能反映他的生活经历和成熟程度。阅读与写作不拘泥于课本上的字句,从整体上进行语文的学习,因此,阅读与写作可以算得是一种较好的语文教学实践。阅读好的作品、自己进行写作,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去观察、去思考生活,同时也要鼓励他们用文字记录所思所感,将对生活的感觉书写出来,这比耗费大量的课时去解读一篇文章、按照程式化的思维去揣摩原作者的思想要切实有效得多。进行这一教学模式时,教师首先要扩充自己的阅读量,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学生的时间毕竟有限,因此挑选优秀精良的作品就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了。写作也是十分必要的过程,与写作直接相关的就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新大纲指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新的课程标准改革再一次地突出强调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社会上存在一些重理轻文的思想风气,认为理工科更加具有实用性,在求职中的竞争力更强,职业领域也更加广泛。但是人文精神的培养也有益于塑造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根据不同学生的各种特点,形成他们独有的人格魅力。在求职竞争和人际交往中,最佳的硬件并不是一个人的专业方向,而是求职交往的主体———这个人本身。一个丰富的人、人格丰满健全的人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好感,也更加容易赢得一些机会。语文教学就是人文素养培养的一个良好途径,作为教育者本身,我们首先应该有文理并重的观念,在平时对学生的教育中,也应该经常对他们灌输这样的概念。一个文理并重的社会才是宽松的、自由的,这样的氛围更加有利于创造和创新,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中的人的成长。三、提高教师本身的素养相对于不会说话的教材,教师充当着更加丰富有趣的角色,更加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话讲“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深入浅出也是这个道理。高中语文虽然没有大学文学系的专业性和研究性,相对较浅显,以欣赏为主,但是也只是相对于学生而言,作为教师要想讲出深入浅出的效果,对知识的深入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业余时间应该多在这反面进行提升,业务学习也不能就此停滞。从“最近流行什么”“最近的社会人文风气在哪个方向”到对经典文学的解读和参悟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学生时除了课本上的内容跟学生“有话聊”,讲课方式也不会因为过于老旧和缺乏时代气息而使学生失去兴趣。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师不仅具有高尚的语文素质,更应该具有高深的业务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形成多层次新型的知识结构,具有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进而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促进他们德、才素质的全面提高。

作者:赵莹莹 单位:吉林省东辽县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