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有效教学论文3篇

时间:2022-07-09 03:50:05

高中语文有效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

一、学情

学情是指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策略以及情感态度等。“‘学情’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情’,其本质是学生现在的学习状态。切中学情,不仅要关注学生,还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具体地说,包括学生学习新知时所具备的认知起点、生活经验、能力水平、情意倾向等,学生未来的需求和当下的需求,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的进步速度和学生的潜能。”一堂语文课,文本细读仅仅只是前提,而读懂学情才是高效课堂的关键。读懂学情,才能让课堂彰显生命活力。那么该如何操作呢?它应由两个层次组成,一是指学生在一定的学习阶段的基本情况。高中就意味着此时的学生已经能做什么、说什么、想明白了什么等,这是学生掌握新学习任务的起点水平。这个水平由于有教材作为基本依据,因而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二是就某个具体的学习内容而言的。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有学生不熟悉的、不感兴趣的、难以理解的,而且不同的学生,由于他们各自的基础、经历和趣味不同,表现出许多差异。教师了解学情主要有四种方法:1.直接经验法,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了解课程标准,教材的系统结构之外,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里有数。2.预先了解法,在上课前,教师可以事先了解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的理解有什么问题。这样,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设计时把怎样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考虑进去,使教学更有针对性。3.现场诊断法,现场诊断是指在课堂教学或语文活动中注意学生的反映,及时发现问题,从他们的表情中觉察到他们所想。4.课后反馈法,在和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学习上的问题。也可通过作业、测试等书面形式,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已经将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确定好了,明确提出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而且注重培养学生写作实用文及口语交际能力。这就明确地指明高中语文教育指向“人的发展”。我们教师的作用在于传授。但教师绝不是局限于此,还应当有很大的扩展空间,那么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教什么?应当教思考的方法、教学习的方法。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点。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相比,效果会截然相反。还可以与他们一同建立学习方法总结的意识。

如在辛弃疾的词讲完之后可与学生共同总结出:1.从题目入手,怀古之作,都是借古讽今,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辛弃疾不被重用,在家闲居多年的经历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辛词中典故的含义及作用是理解词作的关键。4.分析表现手法,辛词中大量的用典和对比手法是他的词有别于其他词人的一大特色。教学方式是第三个重要基点,先学后教就是让学生先读书,然后自己思考,提出问题,以学定教是教师先了解学生不懂的问题,或者还可以说先了解他们知道哪些,以此为基础来定教学设计,也就是说课堂的问题大多是生成的,很少是预设的。以此为基础形成的教学设计,才是在课堂上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也是学生学习的坚实基点。“先学后教意味着教学观念的转变,意味着教学方式的放弃与选择。”《苏武传》中有一句“蹈其背以出血”。书下注释把“蹈”解释为“踩”。有学生就问:“苏武当时已受伤,这样在他身上踩,不是把他弄死了吗?”这个问题我在备课时没太注意。后来我就查了一些资料,一篇文章列举了四说,其一为踩,其二为搯,其三为掐,其四为焰。非常翔实,其中作者引用的徐复先生《读〈汉书〉札记》中的一段文字特别有说服力:“‘铁木真遇泰亦赤兀十二骑,铁木真独与战,敌骑十二矢并发,伤其口喉,痛甚,昏坠马。不儿古勒燃火热石,投雪于石上,引铁木真口,以蒸气熏之,及凝血出,呼吸遂通。’这就很好地说明蒙古族也有同样的急救法,事情也正好类似。……而应是焰背的形近的误文。

据《说文•炎部》:‘燄,火行微燄燄也。’燄字与焰通用,引申的意思就是熏了。此文正好是‘以火微熏其背以出凝血’的意思。焰字在此就是动词,修辞上是转性用法,又与上文置煴火的意义正好相承,所以句子特别生动有力。”这样我运用这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方式解决了学生的疑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很好的方式,自主探究教学法“就是导引学生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合作是方法,是能力,更是一种品格。如笔者在教《离骚》一课时,把教学刊物上的关于如何看待屈原投江这种选择的三种观点列举出来:一是无悔的选择。屈原性情坚忍,他一再申诉“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因此这是屈原为支持理想信念所做的必然选择。二是无奈的选择。屈原空有满腹韬略,却无处施展,纵使美政的理想那么完美,却难逢圣主,“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故土难归,无人理解,只得投身汨罗。三是草率的选择。若屈原能如司马迁般承受得住精神的重负,也许可以给予我们更多宝贵的财富,而自己也将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学生们开始热烈的讨论,这时屈原的形象越来越丰富,他的精神世界一点点被学生发现。

作者:杨柏林王瑄工作单位:吉林省镇赉县第一中学

第二篇

一、目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

伴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现阶段,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普遍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的教育方式,已不能够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在新时期,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需要的是那些能够自主获得知识并进行终生学习能力的人才,因此,在实际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实际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凭借自身的主观经验,以“考试”为教学重心,参照高考作文写作的模式进行实际的教学。此外,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课堂主要是围绕着教师来展开,学生没有足够的表现机会,而且教师多重视对作文写作方式的教授,从而导致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往往都缺乏真情实感,并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写作能力。

二、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首先,有效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其观察生活的能力。在实际的生活中,如果你带着兴趣去做一件事情,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作文写作教学中,学生要是对写作完全没有兴趣,仅仅只是将其看做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去完成,那么,这种状态下写出来的作文并没有什么价值。在实际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周边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到整篇文章中。从本质上来说,写作来源于生活,生活的外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教育的外延,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意识的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其主动观察生活的能力,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文课外活动,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性的生活经验,从而使其在作文中能够“有事可写,有感可发”[1]。其次,拓展学生视野。在上述中,我们已经说到对语文的学习具有很广阔的外延,因此,教师就要下意识的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注重加强学生对语文课外资源的收集。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语文课外资源的阅读与积累,从而不断的拓展自身的视野,进而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如在央视推出的一系列节目中,《百家讲台》《国宝档案》等,学生通过对这些节目的观看,不仅可以普及自己的知识,而且还能更加深刻的了解生活,从而充实自身作文的内容[2]。最后,积极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究的意识。目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管是什么课程,都普遍重视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因此,在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中,教师同样也可以采取这种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来有效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在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往往就是写上几句不痛不痒的话,然后再随便打个分数,没有对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具体的评改。因此,若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就可以近距离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掌握作文批改的主动性。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成了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同时也是教学成果的评价者,他们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不足表现在哪里,从而有针对性的对自己的写作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并且激发了其主动的探究意识,进而有助于其今后的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结束语

通过对目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提出自主学习策略在作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将可以有效的提升写作教学效果。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该种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作文素材,并不断的充实其视野,培养其探究的意识,进而从多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整体上提升其语文素养。

作者:齐秀中工作单位:赤峰市阿旗民族职业教育中心

第三篇

一、切实关注多媒体教学的实用功能

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是了提高教学效率,而不是为了装点课堂,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而不是为了耍花架图热闹。不少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将课件制作得相当精美。比如,在“红楼梦选读”中的有关教学中,通过引入美轮美奂的“性感金陵十二钗”,似乎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仔细考究其效果,实质上是形式上的花里胡哨,并没有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反而分散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大干扰因素。

二、切实有机结合多媒体形式与教学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必须紧密围绕这一主体和核心,不可因教学手段的改变而产生迁移,切莫让课堂教学完全被多媒体控制。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忙着观看课件,教师忙着讲解课件,教学的思考和探究时间完全被多媒体占用,教学效果反而不佳。比如,在“琵琶行”的课堂教学中,整个教学就被“音乐欣赏”所“熏陶”了,结果成了“披着现代教学手段外衣下的灌输式教学”,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发现严重缺失,这样无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切实把握好多媒体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教学实践表明,传统的教学手段也有其优势。比如,在教学互动探究方面,比多媒体那“冷冰冰”的数字素材,多了许多温暖的情感,可以更好地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融洽课堂教学氛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切实把握好多媒体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将各种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综上所述,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对其要有科学合理的认识,充分发挥好其优势,克服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促使多媒体更趋于理性化和成熟化。

作者:方程工作单位: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都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