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时间:2022-06-10 10:28:43

大学语文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教育部《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然而,目前大学语文正日渐走向“边缘化”,当下高职院校大多重功利实用,轻人文素养,严重制约了基础人文学科的发展。在现有教学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引进项目制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项目制教学势在必行

项目教学,是师生根据教学目标,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的特点是教师通过分析教学内容,分解教学任务,将要讲授的知识蕴含于学生完成的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分析教材是进行项目制教学的首要内容。教师根据教材、目标和能力培养的要求确定教学的目标、重难点,再根据学生实际,开发新的教学内容,将教学目标转化成一个或几个学生学习的项目。根据大学语文的特点,项目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单一项目,如识记语音、文字、词语、作家作品等;第二类是梯次项目,如阅读教学中对中心、结构、手法、语言等有序合理解读;第三类是综合项目,如一次作文训练往往涉及到审题、立意、构思、组材、表达等多项项目的综合实施。

二、重视经典和项目制的结合

经典教学始终应该是大学语文的主要内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一是反映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主流价值观念,对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心理具有重要影响的文章诗词作品。二是这些作品在当今世界文化中是最优秀的,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和谐世界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从经典作品中含英咀华、衔华佩实,是大学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作为大学语文教师,必须深刻领悟这一思想。我国文化传统博大精深,比如对儒家文化知识的教授,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有利于学生道德理念,人伦观念的树立。对道家文化知识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有利于学生积极人生价值观念的树立,有利于学生从中汲取优秀的人文知识,从而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三、项目制教学探索

展开项目制教学应先研究教材,对教材中不同选篇,进行不同的组合,形成项目主题,展开系列教学。这样既避免了单篇教学的势单力薄,又引导了学生对同一主题的深入思考。在篇目教授之后,请学生写心得,学生厚积薄发,效果良好。下面以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版徐绍建主编的《大学语文》为例进行项目主题设计。项目一:文学的趣味。篇目:(1)朱光潜《文学的趣味》。(2)鲁迅《秋夜》。(3)梁实秋《雅舍》。(4)巴金《怀念萧珊》。教学目标:建立文学趣味的基本理论,请学生分析自我的文学趣味。教学方法:比较法教学。《雅舍》特点,平淡自然,朴实显幽默。情趣,人生的豁达。《秋夜》特点,锋利冷峻,锋芒毕露。情趣,象征意味。而《怀念萧珊》为拓展篇目。课后阅读:寻找一篇喜爱的文章。课后练习:写一篇以“文学的趣味”为思考的文学评论或作品赏析。学习交流:交流会,互相阅读,朗诵,讨论。教学心得:这是以现当代散文作品为主体的教学,统一到文学的趣味这一理性思考之下,符合大学语文的培养目标,学生也比较感兴趣。课后,很多学生表达了要拓展自己的阅读面的愿望。所写的文学评论中理性思考多了。散乱的篇目得到了收束,除了发挥文章本身的魅力,又拥有了新的面貌。项目二:楚文化与屈原。篇目:(1)屈原《湘夫人》。(2)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教学目标:从文学作口中挖掘文化内涵,凭借楚地之地利(学校地处楚文化中心荆州)让学生切身感受古文学的灵动。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走出教室,在荆州古城旁,屈原雕像下切身感受,然后再回到课堂,静静地聆听了千年前的天籁之音。教学心得:本次教学没有局限于教材篇目,补充了《湘夫人》的姊妹篇《湘君》,并拓展了《九哥》中的其他篇目,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对于自己生活环境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大语文融入了生活。同时,在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教授中,更要注重学生课堂讨论小组的划分,这样有利于学生展开具体语文问题的讨论,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在项目制教学模式中,通过对语文教学资源的拓展,对教学内容的丰富加深,达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的目的。

作者:潘满全 单位:重庆传媒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