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在城市文化空间建设的作用

时间:2022-09-16 05:06:12

公共艺术在城市文化空间建设的作用

摘要:阐释了公共艺术和文化空间的含义,分析了城市文化空间的结构与类型,结合城市文化空间建设的问题,探讨了公共艺术在城市文化空间建设中的必要意义,提出了公共艺术在城市文化空间建设中的理论引导原则,以期可以显著提升城市文化空间建设品位。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文化空间,建设,引导

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下,我国的城建与文化得到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各个城市在建设与规划过程中,不断追求“现代气息”,出现同质化现象,变得千城一面,城市建设则严重丧失了原有的地域特色。我国的城市建设怎样从规模化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将公共艺术纳入城市文化空间的建设中,是一个重要措施。

1相关理论的阐释

1.1公共艺术。公共艺术是针对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所发展的一门综合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为迎合人们对生活空间的美好需求,在各类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等相关领域进行改造设计,使之更加符合人们心理和行为需求的综合学科。公共艺术旨在公民的参与,其内涵涵盖“公共”和“艺术”两个层面,公共即共有的,从这一层面而言,公共艺术是让全民欣赏、参与。而从狭义来看,公共艺术是城市公共空间中各类艺术的综合表现。公共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城市,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而言,公共艺术应当承载着更多的文化、政治属性,因此,在公共艺术设计上,需要考虑到人民对于社会功能的需求。每个城市,其产生背景千差万别,都有属于自己的魅力,导致城市不同的原因在于文化上的差异,如今,文化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工作的主导,不仅体现在一个区域的经济繁荣上,也能够充分彰显出城市的历史背景。城市文化涵盖经济情况、社会形态、生活活动、技术科学、时代背景、宗教信仰等等,通过公共艺术的设计呈现,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以丰富,再次提高人们的归宿感。1.2文化空间。关于“文化空间”一词,最早由H.Lefebvre在《空间的生产》中提出,属于空间种类的一种,在文化空间一词的广泛使用下,其定义也发生了变化。关于“文化空间”的概念,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文化空间是属于人类学概念的范畴,而同时,文化空间则又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基于特殊时间、特定空间区域中的非物质文化要素。文化空间具有几个特征:空间性:从自然属性来看,文化空间需要基于物质空间作为基础,任何活动都无法脱离物质空间单独存在,文化空间中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也需要物质空间的支持,如城市中的公园、戏台、庙宇等。时间性:文化空间不仅涉及物理概念,也包括时间维度,并非单一的地点,而是基于各个空间场所的历史信息,是文化脉络的表现。文化性:文化空间有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历史信息,涵盖历史事件、美术音乐、传统技艺等组成,均为传统文化的突出表现,在历史脉络的发展中不断流传。

2城市文化空间的结构与类型

城市文化空间是在一个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下长期积累而来,其主要类型包括“空间文化环线”“点状文化空间结构”“线性带状文化空间结构”“哑铃式文化空间结构”“星座式文化空间结构”等。空间文化环线即在沿线上设置具有影响力的空间文化单元,构建主题群的一种设置方式。点状文化空间结构是以文化空间的构建发展作为核心,向外传播辐射其影响力的一种空间结构。线性带状文化空间结构是由各类文化空间单位构成的文化轴线,范围大、种类多、路线长,有直轴、环线、曲轴等几种类型,将文化空间单元设计整合,构建文化主题。哑铃式文化空间结构是利用城市文化单元、板块之间建立而成,并创作一系列的文化单元,进一步强化轴线设计。星座式文化空间结构是基于文化空间单元作为核心,在周围设置文化空间单位,各个单位之间形成辐射状结构。

3城市文化空间建设的问题

3.1丧失了城市记忆。一个城市的记忆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印记,也是一代代人们对城市的美好回忆,是物质遗存、风俗习俗、历史事件的融合,将这些要素有效整合,共同建构了城市特殊的历史记忆。在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中,经常出现为了满足经济要求、建筑规范忽视居民需求的情况,导致当地风俗习惯、民风民俗遭到破坏,且现阶段的城市空间改造过于重视商业化,新建的城市文化空间改变了城市居民的原有生活方式,退出历史,导致城市空间失去了文化与内涵。3.2文化空间缺乏。文化空间是以满足居民生活为精神载体,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下,文化生活及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大量城市广场、街巷拆除重建,特色文化空间消失。尽管各地也制定了关于文化空间的保护制度,但是现有的制度内容仅仅局限在城市文化空间本身,随着外部空间的扩展,致使文化空间不断缩小,而内外空间联系的缺失也导致城市宝贵的历史资源遭到极大影响,对城市空间文化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十分不利。

4公共艺术在城市文化空间建设中的必要意义

城市文化空间不仅是有形的物质文化形态,也是无形的精神文化制度和观念,物质文化形态可以通过空间构建来彰显,而精神文化则是记忆、思想、感受等方面的内容,需要利用特定物质载体来进行传承,在城市文化空间建设中融入公共艺术元素的表现,具有重要意义。4.1传承本土文化。城市是人与文化的产物,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下,城市的文化、艺术观念也在变更,在每一个特殊阶段,人们都以一定的艺术形式记录当时的文化习俗和生活历史,表达城市的形象气质与群体智慧。将公共艺术融入城市文化空间的建设中,能够彰显地域特色,凸显城市历史,避免城市景观陷入千篇一律的印象中,以成都的建设为例,近年来,成都一直定位于“历史文化名城”的建造,将公共艺术根植于城市文化空间建设,向中国与世界传播特有的本土文化。4.2塑造品牌形象。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下,城市发展程度的判别,不仅体现为经济的物质发展,也包括城市的文化精神层面。公共艺术是一种无形的精神资产,进行深度开发,并使之品牌效应化,是城市文化建设的一种重要方式,此方式在发达国家的实践应用中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些优秀的公共艺术品,如广州五羊雕塑、上海双年展等等,将城市文化空间与公共艺术紧密的联合在一起,为其所在城市注入了特有的人文气质。以扬州为例,这几年来,扬州致力于建设创意文化公园,包括三湾公园剪影桥、瓜州公园音乐节活动等等,进一步提升了人们对于城市品牌的认知,构建出其独有的文化内涵。4.3提升文化品质。良好的城市居住环境,不仅需要物质生存环境,也离不开理想的文化艺术氛围。城市文化空间的建设发展中,以优质的物质生存环境为基础,良好的文化艺术气息为核心,利用公共艺术传承本土元素,为人们营造出人性化、艺术化的生活空间,充分彰显出城市建设的价值取向。例如,在北京的城市建设中,就引入了高品质的公共艺术设施,大幅提升了城市在居民心中的美誉度,并定期举行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学术交流、艺术竞赛、展览赛等,进一步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5公共艺术在城市文化空间建设中的理论引导

5.1建设原则。1)文化性与时代性。公共艺术在城市文化空间建设中的应用,在遵循文化性和时代性原则的前提下,突出体现当代时代精神要领,具有明显的城市符号,空间上,要能够与周围环境互动起来。公共艺术要根植于城市的发展中,不仅是见证历史的重要渠道,也是沟通未来的桥梁,在具体设置上,需要将文化内涵、现代技术融合起来,与城市的品格、传统精神一致,并用发展的眼光来经营公共艺术,突出其公共性原则,使城市公共艺术更加倡导文化价值观。公共艺术在城市文化空间建设中的应用,是对文化生态、自然生态的双重考虑,也是对生存环境的新期许,无论如何,在设计和实施上,都不能脱离时代,而是要适应时代的变迁和发展。2)地域性和整体性原则。地域性是一个城市在内外因素上不同于其他城市的个体特征。城市魅力就是来自于此,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独有的特色,其地域性不同、历史条件不同、自然环境不同,也造就了不同的历史城市文化,如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法国的埃菲尔铁塔,中国的长城,不仅体现艺术魅力,更是文化精神的象征。对于公共艺术在城市文化空间的建设发展与应用,需要遵循地域性和整体性的原则,基于城市的发展特征来着手,凸显出城市独一无二的一面。3)核心性与统一性原则。公共艺术的文化定位,与其他文化特征具有密切联系,而其生存的核心便是城市的文化、历史、经济和地域。公共艺术在城市文化空间建设中的应用,不能以单一的结构形式存在,要融入环境中综合发展,充分考虑到不同人群的接受需求,结合当地固有的环境定位和历史规划来进行发挥,使之能够与城市相得益彰,与城市的历史文脉相吻合,凸显出地方文化特色。5.2建设方式。1)多元化建设。公共艺术是一个典型的媒介,代表时代的精神与理想,公共艺术在城市文化空间建设中的渗透,需要就特殊的场地空间、历史文脉、功能要求以及使用者活动,并以此来确定空间尺度、方案呈现方式与材料使用。为此,作为从业者,不仅要了解各类艺术形式的表现方式,还要深谙建筑、设备等,并能够灵活处理。除了“公共设施”“壁画”“雕塑”等呈现方式,公共艺术还有多种呈现方式。例如,在城市大型喷泉的建造上,不仅要满足喷泉的实际功能,还要将其建设为精美的公共艺术品,进行艺术化的设计、改造及应用,从而演绎出全新的艺术形态,总之,公共艺术在城市文化空间建设中的应用是一种集齐材质、场地、情感在内的综合化展现艺术,演绎出非凡价值。在材料的应用上,也要遵循这一原则,材料不仅仅是单一的材料,其背后代表着观念的演变和科技的进步,无论是传统材料,还是现代化材料,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都会产生不同的魅力。2)提高点线面设计质量。从“点”方面而言,以城市广场的设计作为切入点,广场则是城市空间中的“点”要素,有着独特的人文价值,在设计上,需要融入休闲、娱乐、交流元素,并基于公共艺术来设置雕塑、装饰品等,提升其文化识别性,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从“线”方面而言,要从街道、滨水空间着手,基于城市历史背景增设公共艺术内容,提升“线”的建设内涵,提升绿地空间的艺术性,将其与城市自然景观充分融合,创设出集观赏与艺术一体的绿地文化空间。从“面”的角度而言,“面”是城市公共空间载体,良好的城市环境,既涵盖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也有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在“面”的建设上,需要合理构建城市空间,将优秀公共艺术作品融入城市脉络,改善人居环境,如建设社区园区、森林公园、城市休闲公园、主题公园等,以提升城市“面”的品位。3)凸显人文精神。公共艺术在城市文化空间建设中,以美化环境、优化空间,凸显城市独特文化素养为宗旨,充分彰显城市的人文精神。因此,在城市文化空间中营造公共艺术氛围,要立足于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来迎合公众,提升其欣赏水平、审美意识,提高公共艺术的认可度,让城市公共空间成为大众化平台。如,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在设计时借助几何方式,利用现代化的玻璃材料来凸显巴黎魅力的景色,其造型优美,与周围环境相辅相成,还具有采光功能,既具有现代艺术的风格,也有古典金字塔的造型之美,将古典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在提高城市空间美感的同时,也极大的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与辨识度,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结语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水平得以显著提升,但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受诸多社会因素影响,不少城市逐渐丧失原有的空间特色与文化元素,地方城市文化内涵逐步消失于大众生活视野,退出城市文化空间历史舞台。怎样在城市化进程发展中凸显城市空间文化特色,是当下城市发展急需关注并给予回应的重要问题。公共艺术在城市文化空间建设中的应用将特有的公共艺术融入其中,可以显著提升城市文化空间建设品位,值得进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周薇,马月,杨阿环.公共空间镶嵌艺术的多元化形式探索[J].新校园(阅读),2016(15):67-68.

[2]欧阳华.城市公共艺术在塑造城市文化和个性中的作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23-125.

[3]蔡洪雲.浅析公共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7):3-4.

[4]张帆.城市文化与公共视觉艺术的语言形式研究———以延边州主要城市为例[D].延吉:延边大学,2016.

[5]孙瑶,李险峰.公共艺术介入城市边缘社区的应用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8(53):89-92.

作者:产婵 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