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旅游企业经营模式研究

时间:2022-10-10 08:13:07

小微旅游企业经营模式研究

一、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小微旅游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企业按照其对旅游者提供服务项目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四类:(1)旅行社,从事招揽、联系、接待、安排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2)宾馆饭店、民宿、农家乐,主要为旅游者提供住、宿、饮食和其他服务;(3)旅游车船公司(队),为旅游者提供交通运输;(4)旅游商店,在游览点、旅游宾馆或其他地方向旅游者提供旅游商品等。小微旅游企业主要是指从业人员极少,营业收入较低的旅游企业。在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有的旅游企业甚至少于10人,年营业收入少于100万。通过实地的调查了解,目前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小微旅游企业的发展受到经营理念落后、经营者素质低下、可利用的资源(比如信息,资金,人才技术)缺乏等因素制约以及政府对小微旅游企业的重视扶持相对不够。以旅行社为例,近年来,为了吸引游客,各旅行社纷纷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零团费”来骗取游客,造成旅游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旅游企业收入和支出严重失衡,不能保证良好的企业运作和合理的利润,进一步使旅行社难以支付其重要人力资源之一导游的工资,影响了导游的稳定性收入,进而导致他们增加不合理的消费,通过“小伎俩”吃“回扣”的方式来谋取个人的利益。同时,在经营发展模式上,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小微旅游企业高度分散经营,人力资源、资金、经营场所存在不足,没有办法承受来自市场竞争的风险。目前四川小微旅游企业经营模式有多种:第一种,最简单最传统的模式,景区依托型,靠近景区,以景区本身吸引的游客为主要目标市场,在景区内或周围提供住宿、餐饮、旅游用品等;第二,多方合作型,是由政府指导,企业投资和业主参与的多方合作模式,比如山庄;第三种民宿观光村,以当地民俗和文化为噱头,如位于泸沽湖的摩梭村落、西昌彝族自治区的小渔村等。

二、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小微旅游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在现有经营模式下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小微旅游企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缺乏核心竞争力。大多数小微旅游企业只提供传统的旅行住宿,旅行社和其他服务。它们没有自身的特色,在均质化和低价格方面具有很弱的竞争力。其次,质量和诚信感相对较弱。一些旅行社,旅游饭店,农家院等都是小型和微型“夫妻型”企业,其诚信经营观念不强。他们贪图短期小利润而缺乏法律意识。再次,对于建设自己独特品牌的意识通常较薄弱。在品牌建设中许多小微旅游企业还有着很多误区,比如认为“大中型企业才需要做品牌”,“小微企业品牌做不起来”,“打造品牌需要很长时间”等。第四,管理方法落后。许多小微旅游企业仍然处于过去的粗略管理方式,缺乏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管理和决策。分析其问题发现,在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小微旅游企业的发展中,影响因素很多。但事实上,能够对其发展起决定性的影响因素还是体现在政府,企业主和投资者的素质、产业链的利用程度等:第一,政府的扶持和重视程度。政府可以利用行政资源的优势制定一些相关政策反对,整合资源开展讲座或培训,提高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素质。第二,企业主和投资者的素质。由于商业模式不同,企业主和投资者的素质也不尽相同。比如以农家旅游为例,作为个人分散的农家乐的经营者更可能是当地社区的居民,而更大的农舍旅游的投资者可能是外来社会企业或个人,他们的个人素质,管理能力和个人的商业决策能力将直接影响小微旅游企业的发展前景。第三,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和产业链的合理利用。合作和竞争是两个基本的市场关系。对于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微旅游企业,合作伙伴主要是那些积极促进自身旅游企业发展的企业。小微旅游企业及其合作伙伴之间存在互惠互利。例如,旅游产品企业,农业生产和种植企业,交通运输业都可以从小微旅游企业的业务发展中受益,也为小微旅游企业的管理提供相应的帮助。而竞争者是与小微旅游企业有利益冲突的组织,因此,小微旅游企业应在经营发展模式上,必须认清自己的合作者和竞争者,形成优势互补、产业链条。

三、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小微旅游企业经营模式创新的路径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小微旅游企业在四川少数民族地区也不断涌现并迅速成长。一方面小微旅游企业直接推动了所在地经济的发展,在收入,就业和再就业,外来投资,政府管理,人民思想和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从政策,地理位置,交通,资源和客观需求以及当地人民主观的意愿等方面来看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小微旅游企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具有相当的条件优势。因此创新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企业经营模式是有必要,也是有条件的。结合前文分析的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小微旅游企业经营模式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同时依托大数据和“互联网+”这一大环境,为小微旅游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力,包括:新基础设施(云网端),新生产要素(数据资源),新分工体系(大规模社会化协作)。因此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小微旅游企业经营模式可以从供应链、互联网、企业集群、创新技术四个角度设计,形成一种“互联网+供应链”的经营模式。比如“互联网+景区供应链”经营模式。以景区为核心的旅游供应链,吸引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捆绑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从饮食,生活,旅游,娱乐,购物,旅游等方面,为游客创造多样性丰富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在这种模式下,景区扮演的角色是一个服务信息中心,而大大小小的旅行社则负责把游客组织进景区,其他小型和微型旅游企业,如风景区或周边地区的特色家庭旅馆和美食餐厅,可以利用自己和景区的关系为游客创造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休闲项目,或者将根据景区的需要承包一些景区服务,比如长期提供柴米油盐、蔬菜水果或者为景区辐射范围内的酒店宾馆打扫清洁卫生等。再比如“互联网+旅行社供应链”经营模式。一条旅游线路有很多旅游景点,这就要求旅行社合理安排游客的衣食住行和旅游消费。因此借鉴旅行社的强大纽带的关系,可以借鉴互联网构建互联网加旅行社供应链的模式,吸引大大小小的旅游企业进来,最终共同创造价值,形成一条资源充分优化配置的服务链。“互联网+供应链”的经营模式具体路径设计上:首先,整个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小微旅游企业大数据产生于游客,因此在平时经营过程中,线上和线下都要有目的有规则地采集游客的购买习惯、消费需求、偏好以及消费能力等,便于后期进行数据分析;其次,有了数据以后,需要将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抽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因此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一个信息处理系统,进一步构建出信息平台,将供应链上的小微旅游企业进行信息共享,战略合作,不断优化从采购到生产到物流再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再次,搭建线上线下的异业联盟系统,将线上线下所在景区旅游市场的吃住行相关行业进行整合,包括餐饮店、酒店、旅行社、租车点、地方特色的手工店等,形成异业联盟,收集并储存客户信息,为大数据的应用奠定基础。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形成一个闭环。最后,小微旅游企业需要借助互联网以及创新技术不断创新升级,分析市场走向,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开发新产品,使其能源源不断地创造市场价值生存发展。

四、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小微旅游企业经营模式发展建议

从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实际出发,小微旅游企业“互联网+供应链”经营发展模式要能实施并获得成功,需要政府和企业自身一起努力创造条件,形成一系列保障措施。(一)制定小微旅游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在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景区和小微旅游企业的激励机制方面,保险税收方面,以及企业员工培训和社会保险方面,政府应提供政策依据和详细解释,构建小微旅游企业的创业激励政策。特别是鼓励四川少数民族区域大学毕业生在旅游业开展自己的事业和就业,并对小微旅游企业中的业主和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比如增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锻炼英语、少数民族语言和一些基本的商业经营培训。(二)为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微旅游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宣传。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利用官方的旅游网站或其他网站,开设新的板块,介绍小数民族地区旅游行业的法律法规、人才需求和市场信息,相关景区或旅行社供应链的信息链接,方便游客寻找景点酒店旅行社等的联系方式和地址,合理安排行程,同时也便于供应链中的小微旅游企业进行信息交流,资源优化配置。(三)成立管理委员会。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小微旅游企业“互联网+供应链”经营模式发展推行中,需要有效的沟通和引导,因此需要成立管理委员会。小微旅游企业仅仅靠自身的力量成立管理委员会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此时就可以借助政府的力量,由政府在中间牵线搭桥,进行行政指导规划,成立管理委员会,进行信息交流沟通,资源共享,同时发生矛盾纠纷是合理进行调节,引领建设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供应链,推动相关小微旅游企业的发展进步。设立总负责人和各环节负责人,负责用户管理,对外异域联盟管理,物流与库存管理,资源管理,进行有效沟通协调。(四)引入并持续开发资源管理系统。小微旅游企业自身也应该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互联网的优势,进行资源系统的开发和研究,搜集整合旅游旅客数据。比如开发手机APP,利用“云”技术,开发形成“云平台+小前端”,解决自身的管理问题,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开发适合他们特色的资源管理系统。(五)持续学习培训“互联网+供应链”的模式技术含量高,对整个供应链的小微旅游企业知识和素质要求高。因此首先,小微旅游企业管理者需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学习创新技术方法,了解每个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作用,各自的责任,提高其管理技能以及整个供应链的协调能力和效用。其次企业自身内部也应组织培训宣传,向员工传达该模式的重要性和参与性,培养其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和系统运行方法等知识,才提高整个企业的整体素质。最后,一个新的经营模式的实施很难兼顾所有者的利益,总有不赞成的声音,这些都可以进行学习和培训进行讲解,消除彼此之间的误会和误解。(六)加强风险控制。小微旅游企业经营发展中主要会遇到的风险有市场风险、人员流动风险、产品管理风险和财务风险。因此要求小微旅游企业进行风险控制。在市场风险上,需要创新企业盈利模式,持续投入产品研发,引领当地旅游文创产品的发展潮流,严格诚信经营,树立品牌知名度和商誉。人员流动风险上,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积极的薪酬激励机制,合理辅导员工心理,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产品管理风险上,严格存货管理制度,控制产品的存量和结构,利用互联网制定新颖的促销策略,加强产品的销售。最后,财务风险上,可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资金借贷,但同时需要合理确定资本结构,控制债务规模,加强资金的合理利用,加强资金管理,降低认为财务风险,尽量达到资金的有效配置。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美丽的自然风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资源丰富、旅游吸引力大,根据当地旅游资源的特点,希望通过以景区或旅行社为核心来构建一条旅游供应链,整合供应链上的资源,借此发展模式,帮助小微旅游企业认准市场走向和目标,借助互联网以及创新技术,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开发新产品,使其能源源不断地创造市场价值生存发展,积极努力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许云斐.基于产业整合视角的中小旅游企业发展战略探析[J].生产力研究,2012(8).

[2]杨懋,张海军.大数据时代小微旅游企业发展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6(1).

[3]罗光华.“互联网+”背景下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及升级对策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11).

[4]梁峰.中小微旅行社生存现状和发展困境分析[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

[5]文军,李星群,叶建.民族地区乡村微型旅游企业经营效应研究[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

作者:程利 单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