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医疗共同体财务管理对策

时间:2022-05-11 05:12:20

区域医疗共同体财务管理对策

[提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公众对健康的渴望、对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2013年,为解决“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我国提出区域医疗共同体和相关政策,并全力发展区域医疗模式的推广。区域医疗共同体由同区域的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以及社区医院组成。本文立足于区域医疗共同体建设实际情况,分析区域医疗共同体财务管理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完善区域医疗共同体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制度拟定,同时规范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工作。

关键词:区域医疗共同体;财务管理;会计核算

医联体与区域医疗共同体核心要义相同,后者是前者在县域内的主要组织模式,但与前者又存在区别。区域医疗共同体实际上是医联体的一种主要组织模式,回归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公益性”初心。实施医院的改革,是我国医药卫生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新一轮医疗卫生改革的背景下,中国政府不断发展和完善待遇分级制度,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推进医疗管理好、合作有效、资源枯竭、方便有价值的综合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在医疗共同体的推进过程中,医疗共同体的财务管理存在执行方式不规范、成本核算不准确等待解决的问题。

一、区域医疗共同体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研究现状

(一)区域医疗共同体财务管理研究现状。由于区域医疗共同体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各医疗服务的合作也逐渐深化。如果区域医疗共同体内各医院的财务体系不多加完善,在之后的工作中可能存在着财务管理成本较高、信息的共享性差及部门之间的交流有阻碍、财务数据分散并缺乏可比性、资金和资产管理运营效率较低等问题。李媛媛、卞淑芬等学者对区域医疗共同体的主要经济活动进行分析,提出成立医联体建设办公室,协调医联体人、财、物集中管理以实现对医联体资金和业务经营的集中管控。同时,加强医疗业务成本核算,确保医联体可持续发展配套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医联体管理效率,医联体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监督、控制是实现高效财务管理的必要手段。蔡旭玲、郑伯勤两位学者提出随着新医改分级诊疗制度不断推进,实现医疗资源“共享”,鼓励医联体探讨合适的管理模式,一步一步实现医疗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统一管理。分析医联体在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性实践,通过资源共享将促进医院财务从基本的会计核算职能转向管理会计职能,提高财务人员参与医院管理的积极性和能力水平。(二)区域医疗共同体会计核算研究现状。从会计核算角度出发,在财务部门的引导下,对于不同联合体确定适合的会计核算管理办法,统一讨论会计内部核算,并且由医院管理内部绩效管理和业务分配,会计核算管理制度、资源信息、业务以及绩效管理等都实行统一化管理。徐超学者指出区域医疗共同体具备多个会计主体,一个法律主体,对合并的财务数据进行整合报表,同时在不同医疗分级中反映的往来的债务债权费用进行抵消分录,这就可以打消内部往来对会计报表的消极性。王丽雪学者提出,在编写合并会计报表时,应注意统计集团和各医院的会计报表决算日和会计时间、核算政策,在编写合并工作底稿后,分别按项目划分的部门财务项目进行信息数据的加总处理,再编写集团内部债务、内交易和外资转移抵消会计分录,并编写集团内部债务、外资转移等会计分录,计算会计报表中各项目的合并总额。

二、区域医疗共同体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执行方式不规范。医院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对区域医疗共同体的制度和模式的了解不够充分,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有限,跟不上信息交流更新的速度。财务相关人员分散在各级的医院当中,不能够对相关的医疗业务进行统一的会计核算处理,可能会存在成本上分摊不均匀、核算不准确、沟通不顺畅的情况,影响了财务工作处理的速度和效率,对于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的衔接不能发挥良好、有效的作用。同时,医院在资金使用的过程中无计划、无控制,没有发挥好区域医疗共同体预算的约束机制。由于各级医院没有一致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会计主体间的不同,会计的核算方式和结果也会有所出入,影响区域医疗共同体之间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二)会计核算主体不明确,信息匹配不及时。区域医疗共同体的会计核算主体较多而且还不明确,尤其是松散型医联体结构的财务还是处于独立的状态,而紧密型区域医疗共同体结构还没有建立成一套完整并统一的财务标准执行制度,使得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匹配不及时。在区域医疗共同体发展的初期,为尽快推动当地医疗共同体的改革,方便各地区不同级别的医疗共同体成立,初期区域医疗共同体经常以医学业务信息联合为主,各级医疗机构仍作为独立法人实体,独立核算会计主体财务核算的单独法人实体。然而,这种单一业务之间的联系在初步过程中很容易实现,但是长期来看,这种联系很不容易实现。财务信息的不同步以及相关信息的不准确,无法给区域医疗共同体的建设带来长远性的发展,仅仅只是业务上的相互协作,而更多的是上级医疗机构向下级医疗机构的一种能量输送的方式。(三)缺乏合理的绩效分配和考核机制。部分大型医院出于对利益方面的考虑,尽管建立了区域医疗共同体,但只是把基层的医疗机构作为吸纳更多患者的一种渠道。区内一些紧密的区域医疗共同体和医学图像检查等结果无法形成共享资源,并且在进行绩效分配之时,往往以上级医院折扣基层医院的部分费用,或者以基层医院的折扣返还部分医疗费。在缺乏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绩效考核体系的情况下,大部分医院缺乏下转患者的动力,再加上医院对各个科室的绩效考核压力,使得患者不能完全实现上下流通,不能够完全实现医联体的资源共享以及分级诊疗的建设初衷。对于医护人员的薪酬体系,各级医疗机构对于医生的出诊费标准不一致,就诊的形式多样化,薪资发放机构不同,带来薪资核算标准不准确,实际薪资奖励不统一,造成会计计量上的困难,也会不同程度地打击不同层级医护人员的积极性。

三、区域医疗共同体下财务管理对策建议

(一)完善区域医疗共同体的信息共享。随着5G、智能互联网的普及,包括移动支付、大数据、云计算、AI等将获得更大的支持。因为在强大的科学数据支持的背景下,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有关医疗信息数据的互通和整改,有利于区域医疗共同体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及降低区域医疗的运营成本。医疗信息资源整合是区域医疗服务社会作用的重要体现,是提高区域医疗服务能力质量的重要方法,也是扩大区域医疗共同体的服务领域,促进区域医疗卫生管理进一步发展的途径。建立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能够加强医疗资源整合能力,完善优质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打破区域医疗共同体内部医疗机构之间的壁垒。提高区域医疗资源服务的水平,保证更加便利的医疗服务,推广更加优质、低价的医疗模式,保障有序、有效的区域医疗质量,坚定区域医疗共同体的实际职责,以实现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市民对卫生健康的需求。(二)构建以技术价值为导向的绩效管理考核机制。为了保证区域医疗共同体模式的持续运作,提高监管医院的整体发展动力,提升医院绩效实施的价值。根据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模型,核心和价值管理支持活动的改进可被视为有利于业绩增长的形式。因此,医院管理对于医务人员和医务人员管理技术而言,有必要通过建立定量、定标准和定价值来确定工作的程度或价值观,并通过计算实施价值,通过学科技术难度、过程复杂性和质量控制达到医院三类资源:床位、劳动力和医院使用设备,需要一定程度的改进。需要调动区域医疗共同体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必须建立适当的医院员工工资绩效管理制度和适当的鼓励执行机制和预防机制。有必要制定一个有关医院工作人员绩效的核算方法,以反映医务人员的重要性,并确定医疗人员的价值和合理收入水平,从而建立有效的动态调整机制。(三)完善区域医疗共同体财务管理机制。实现会计的管理机制在医院医疗业务的区域可以更精确地核算区域医疗的相关财务核算,帮助医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建立一个完美的财务管理模式。区域医疗财务优化其运作机制,通过加强预算管理,建立业务发展目标,完善严格的执行标准和加强执行监督。通过制定严格的会计核算和分配模式,以及实施目标管理模式,提高区域医疗财务管理的效率,提高医疗员工的积极性。

四、对区域医疗共同体财务会计研究方向的展望

各类型区域医疗共同体面临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问题具体涉及各种合作形式区域医疗共同体的会计主体、财务管理的对象、预算管理、成本控制、会计核算差异、财务信息、账目处理、合并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立足医疗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信息需要和管理需要,结合最新政府会计领域改革的进展,提出一个科学合理可行的应对计划显得十分迫切。在随后的研究中,以下一系列具体的问题需要重点注意:(一)因为各级医院不同的管理制度,因而可能导致会计主体和财务管理对象,造成财务核算与会计入账不符出现问题,无法保证财务核算的准确性。(二)区域医疗共同体内实践不同预算管理方式对参与医院的作用。推广医疗一级财政预算管理的,医院将批复的预算下达到成员单位。年度终了,按部门决算要求,真实、完整、准确地对外提供预算报告。(三)松散式和紧密型医疗共同体的会计核算差异,纵向式区域医疗共同体在采取集中核算方式时,采用最优设计方案。(四)财务信息(业务收支、门诊次均费用及增幅、住院人均费用及增幅、设备利用率等)对区域医疗共同体绩效考核的支持。可以看出,积极开展区域医疗共同体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研究,以政府会计改革的背景为基础,以《政府会计制度》为框架,对各类地区医疗共同体财务会计问题的应对和解决,提出合理、可行性的建议,利用货币量化会计信息科学,反映区域医疗共同的需要,反映各区域医疗共同体会计主体经济活动、财政状况及运营成果,是适应深化医改、整合医疗资源、外部政府补偿和医疗保健机构的规范性工作,是适应深化医疗改革、整合和卫生部门的内部工作。现实的需要,是标准化、精细化。

作者:陈科宇 单位:川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