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

时间:2022-08-29 04:18:09

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遵循中央提出的“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辽宁在逐步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卫生行政机构的同时,以公有制为主,以工厂矿山为重点,普遍地建立了医疗卫生机构,并将个体营业医务人员组织起来建立联合诊所。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建设时期,全省的医药卫生事业有了大规模的发展。1954年撤区并省,辽宁省卫生厅成立后,突出地把执行党的中医政策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使中医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根据辽宁工业比重大的特点,一度实行由地方统一领导卫生工作的试点工作。为便于群众就近就医,1957年辽宁省卫生斤制订了《辽宁省划区医疗服务行办法》,以提高医疗质量,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截至1957年,全省已有各类医院173个,其中县医院54个,每院平均床位60.4张,疗养院(所)121个,各级卫生防疫站(组)68个,妇幼保健站(所)423个,专科防治所(站)17个,药检所2个,医学教育和科研机构也有相应地发展。随着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城乡卫生面貌的改善,历史上严重流行的传染病有所控制,减少了发病和死亡人数。

一、1958—1985年辽宁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从第二个五年计划及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5)起到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年)期间,虽因“”“”等的干扰,卫生事业受到冲击,但也有一定进步。改革开放以后,辽宁坚定不移地把卫生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医药卫生现代化上来,首先调整领导班子,整顿卫生队伍,平反冤假错案,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把大批德才兼备的知识分子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并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站、所、校长负责制和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技术经济承包、浮动工资等多种形式的责任制,打破了“大锅饭”平均主义的弊端。同时,实行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办医,允许和支持个体办医。1979—1985年,除拨款400万元加强城市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外,对农村投资1400万元加强三分之一重点县的卫生建设,城乡全面地开展创建文明医院活动,省内各级各类医院陆续购置了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仪(简称CT)、发射型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仪(简称ECT)、核磁共振仪、彩超、B超等现代化的医疗器械,辽宁的医疗装备水平大大提高。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工作不断充实加强,使各种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显著减少,传染病死因从建国初期第一位降至第七位。妇幼保健工作受到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1978年即普及了新法接生,儿童保健工作也有很大提高。医学教育、科研工作以及药政管理工作均有很大进步。1982年,辽宁全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和布局,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建立管理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疗共同体、区域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等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省药政管理工作得到完全恢复和加强。1985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法》生效后,把药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完全纳入了正规化、法制化的轨道。

二、1986—2000年辽宁卫生医疗服务体系逐渐完备

1986—1988年,辽宁卫生医疗事业有较大发展,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1989年,全省80%以上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行了院(站、所)长负责制、任期目标责任制或者党委领导下的院(站、所)长负责制以及综合承包等多种形式的责任制,实行超额劳动、业余服务等技术劳务政策,多渠道开发卫生资源,增加投入。全省有32家医院应用CT,中国医大附属二、三院率先应用核磁共振,锦州市中心医院等城市综合医院重视在卫生改革中加速技术建设,定向配套培养人才发展重点科室,引进人工肾体外碎石机、数字减影、彩色超声多普勒等现代医疗设备,与著名医院知名专家开展技术协作,提高了诊疗技术水平,扩大了服务能力。1993年,辽宁对基层卫生院要加强指导,提出“扩大卫生单位自主权,促进经营形式多样化”和“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新任务。1994年,全省城市大中型卫生机构普遍实行了两级综合目标管理,126家市级医院中有59%采取了化小核算单位的形式,进一步强化了科室责任制,扩大了社会服务能力。1996年7月,正式启动大连、鞍山两市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省14个市也开展了本地的试点工作。各地还积极兴办卫生产业企业,分流消化富余卫生人员,在卫生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开始研究制订控制卫生事业总体规模、优化结构、调整布局的规划和措施。1997年,启动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改革试点工作,覆盖人口510万人。同时,辽宁省政府确定的6个合作医疗改革试点县(市),全省有22个县、168个乡镇开展了合作医疗工作,受益人口达255万人,占全省农业人口的11.4%。1998年,全省普遍进行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尤其是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锦州等地试点的进度较快。1999年,将城市三级医疗框架调整改革为两级,在省部属医院和各市中心医院以及大型企业医院加强内涵建设、实行各种联合的同时,启动社区卫生服务试点。

三、2001—2011年辽宁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发展壮大

2001年,各地制订符合本地实际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标准、服务规范和管理办法,并对各级各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予以重新审批或确认。2002年,全省已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2个,服务站604个,投入人员1.14万人。2003年,全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增加服务供给、满足群众需求为主线,积极探索体制创新,指导各地实行政府调控和市场配置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城市富余卫生资源向社区转化,同时逐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全省已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2个、服务站664个,配置人员1.2万人,入户调查152万户,建立健康档案186万份,签订保健合同30万份,服务人口1100万人,占全省城区人口的74%。2004年,开工建设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基础设施项目111个,竣工57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启动。200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稳步推进,疾病控制体系和医疗救助体系不断加强。2006年,辽宁投入3.2亿元,提前两年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农民1813万人,参合率84.3%,直接受益人口433万人,核销医药费3.6亿元。2008年,城乡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2009年,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标准不断提高。新建97所农村中心卫生院、32所县级医院。新建73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全面展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2010年,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鞍山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全面加快。2011年,辽宁实现了公立基层医院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鞍山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稳步推进。

四、2012—2018年辽宁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全面升级

2012年,辽宁省医药卫生体系发展势头良好,包括基本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基础医疗卫生、基本公共卫生及公立医院在内的五项重点工作的改革。全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政府补助由每人每年200元提升至240元,全省新农合参合率也稳定在95%以上。2013年,城乡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医疗保险筹资补助标准人均提高到280元,农村困难家庭常年病人托管中心覆盖全省涉农县区。2014年,在20个县级公立医院实施综合改革试点;改扩建一批乡镇卫生院和标准化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35元,农村免费孕前优生检查使54万个家庭受益。2015年,全省89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新改建52所乡镇卫生院和1007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每个乡镇有1所政府办卫生院目标;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基本建立。2016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成效,分级诊疗试点顺利。在全国率先启动新农合跨省就医联网结报。基本药物制度覆盖所有乡镇和行政村。2017年,启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实现直接结算。2018年,辽宁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成100家乡镇卫生院标准化改造,医联体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3670家,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目录。

作者:汪旻 单位: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