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实验课混合式教学实践

时间:2022-06-29 03:09:34

系统解剖学实验课混合式教学实践

【摘要】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给传统教育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和深层次的影响。系统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形态学科,学生通过实验课将理论知识进行内化和吸收。解剖知识内容繁多、结构复杂,传统课堂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生缺乏自主思维和创新意识。本课题组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心血管系统小班实验教学,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课堂,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及经验。

【关键词】系统解剖学;互联网+;混合式教学;心血管系统;实验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传统教育理念受到了“互联网+”思维带来的革命性冲击和挑战。如何实现互联网与传统课堂结合,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已成为当今混合式教学改革不断探索的方向[1⁃2]。系统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形态学科,学生通过实验课将理论知识进行内化和吸收。但解剖知识内容繁多、结构复杂,传统课堂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缺乏自主思维和创新意识[3⁃4]。本教学团队基于互联网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验教学,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本文以心血管系统实验课为例介绍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施过程。心血管系统实验课为6学时,传统实验课由带教老师示教,学生观察标本、模型理解记忆理论知识。应用混合式教学改革后开展翻转课堂+TBL+PBL+CBL+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进行实验教学。

1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

首都医科大学顺义校区(燕京医学院)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28名同学,随机分成4组,每组7人。

1.2教学方法

建立云班课,带教老师及28名同学加入。第1次实验课前1周云班课学习资源,包括教研组前期制作的微课、PPT、学习目标、重点及难点。小组讨论问题,主要围绕心脏的位置毗邻、形态结构,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分布范围,静脉主干及其属支、分布范围,要求每个同学准备问题答案并绘制心血管系统思维导图上传云班课、老师打分点评,同时开放解剖实验室供学生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第1次课地点为解剖实验室,3学时。首先老师介绍标本、模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老师随时指导答疑,最后每组随机选2名同学在标本或模型上讲解解剖结构,老师打分点评,2名同学所得分数平均值作为本小组每名同学的成绩。第2次课前1周云班课8个与临床案例密切相关的解剖学问题:①经不同给药方式药物到达发病部位经过的路径;②左心衰竭时出现肺循环淤血如呼吸困难,右心衰竭时出现体循环淤血如颈静脉怒张、双下肢水肿的解剖学解释;③心瓣膜的位置及体表听诊区定位方法;④与每一心动周期密切相关的心脏传导系统的组成;⑤与冠心病相关的左、右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及分布范围;⑥总结正常人体表能够触摸到搏动的动脉及位置;⑦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好发的浅静脉及其起止、行程特点;⑧常见先心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等发生的解剖学基础。学生通过学习云班课资源、复习课本、图谱、到解剖实验室观察标本、网络查询、小组讨论等方式总结问题答案并制作PPT。第2次课地点为生物医学虚拟教学中心,3学时。先由带教老师介绍实验课安排,然后每个小组汇报PPT,小组间互评打分,老师点评、总结、互动答疑。老师讲解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并示教,学生观察数字人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及形态结构。最后云班课随堂在线测试,老师根据答题情况完成课堂小结。

2教学效果评价及结果

课后采取无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28名同学全部参与。如表1所示绝大多数同学满意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他们普遍认为改革后的实验课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能力,锻炼了理论联系临床的能力。此外,学生反馈数字人解剖系统加入教学对其理解传统实验课堂不易观察的复杂结构以及在自学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讨论

系统解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大一新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传统课堂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缺乏自主思维和创新意识。翻转课堂将传统教学顺序进行一定程度的颠倒,即学生课前自学教学资源完成知识传授,课上参与交流、讨论等进行知识内化、吸收,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课堂[3⁃5]。由于翻转课堂需要占用大量课前自学时间,加上心血管系统较运动系统和内脏学学习难度大,因此我们将翻转课堂应用于理论课之后的小班实验课,并将PBL(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TBL(以团队为基础)教学法、CBL(以案例为基础)教学法以及数字人解剖系统结合起来形成全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此次教学改革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整个实施过程总结为:建立云班课→学生分组→第一次课前云班课学习资源、布置思考题及作业,同时开放解剖实验室→课中教师利用标本、模型示教→小组自主观察→每组随机选择两名同学指认、描述解剖结构→老师现场打分、点评、总结→第二次课前云班课基于临床案例的解剖学相关问题、布置小组任务→课中小组汇报PPT→小组互评、老师点评、总结→使用数字人解剖系统示教、小组观察→云班课测试→老师根据答题情况即时反馈、指导、总结。此次教学改革实施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选择一个运行稳定、使用便捷的网络平台如云班课开展线上教学,教学资源、小组任务及作业、测试问卷等[6]。老师参考后台大数据统计结果及时掌握学生自学进度、测试结果等情况,实现不受时空限制的师生互动,同时平台上的资源可供学生终身学习。②线上教学平台上传的学习资源需是经老师甄别过的实用且精炼的资源,如本教学团队制作的微课视频通常每个不超过十分钟,这些短小精悍的视频很适合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自学。③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利用虚拟仿真技术重现了3D人体形态结构,可以调整任意角度、选择任意部位供学习、观察[7],是传统实验课堂的有效补充和延伸,降低了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伤害、节约解剖尸源,解决教师在实物标本、模型示教时部分同学看不清等问题。④将PBL、CBL教学法结合的关键是临床案例的选择以及解剖问题的设置,以问题为导向的优秀案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创新思维以及理论联系临床的能力。⑤TBL教学法应用时进行小组角色分工,充分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8⁃9]。此外小组绘制思维导图是学生梳理知识框架、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是知识内化的有效手段。⑥教学改革效果评价不仅由试卷成绩决定,还应包括自学情况、课堂参与度、团队合作能力等多维度动态评价标准,这也是团队接下来需要探索完善的方面。综上所述,搭载着高速前进的“互联网+”国家战略性列车,教师身份正由传统教育的主角地位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教学模式由“填鸭式”的“满堂灌”向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转变。同时教育教学改革对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怎样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提高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能力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70⁃73.

[2]杨凌燕,郭建鹏,史秋衡.我国大学生课堂体验及其影响因素的多层线性模型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3,11(6):45⁃51.

[3]邓广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实施与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2:63⁃64.

[4]谭刚,黄星星,吴刚,等.课堂革命—认识“翻转课堂”[J].解剖学杂志,2020,43(3):245⁃247.

[5]林清,黄登清,黄峰,等.系统解剖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J].解剖学杂志,2020,43(5):446⁃447.

[6]任美峰,程葆华,柳新平,等.基于云班课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护理解剖学实验课的实践[J].解剖学研究,2020,42(5):480⁃482.

[7]郑鸿燕,周雅萍,黄艳.数字人平台在解剖学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杂志,2019,42(1):93⁃94.

[8]王敏,任银祥,谷弘,等.基于虚拟仿真+CBL+TBL的混合式教学在“医学形态学实验”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1,35(1):128⁃132.

[9]孔祥照,刘扬,李囡,等.PBL教学法应用于人体解剖学第二课堂教学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1):1⁃3.

作者:孔祥照 李囡 骆雨辰 张阳 鄢雯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临床医学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