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研究

时间:2022-07-28 10:05:02

妇产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研究

对于妇产科患者,其在临床治疗中通常是通过手术方法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治疗,为了预防在患者术后出现感染,往往会通过抗生素药物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从而降低患者临床手术治疗中出现感染的几率,但在进行抗生素治疗的过程中,由于不同患者的体质等不同,使得患者出现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像过敏反应和静脉炎等。

1资料和方法

1.1患者临床资料。对于我院本次开展的研究工作,将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这一段时间收治的80例妇产科治疗中使用了抗生素药物且患者临床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这些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得知,其使用到的抗生素药物主要包括大环内酯类以及头孢菌素类等。对所有的患者进行临床随机编码,然后从中随机抽选出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临床护理中开展常规护理内容,患者年龄21~66岁。剩下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其在临床治疗中采用的是护理干预模式,患者年龄22~66岁。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础性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1.2方法。对于本次研究工作,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的是不同的临床护理模式,对照组的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是在患者进行抗生素药物治疗之前对其进行皮试实验,确认患者无不良反应之后对其进行临床治疗。在治疗时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其年龄等调整不同的滴注速度,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滴注治疗过程中的情况。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护理干预模式,其具体的护理对策为:第一,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日常抗生素知识培训,使护理人员对患者日常临床中常见的抗生素药物有全面的了解,同时掌握不同抗生素不良反应的状况,并对不良反应发生后的应对策略进行学习。第二,对于抗生素药物的配备,一般情况下是现配现用,但一些医院由于护理人员不足,其往往会将所有的抗生素药物一次性配备完成,这种情况会使得抗生素药物出现沉降或者污染等问题,导致患者治疗期间出现感染和不良反应的几率大大增加。第三,在患者用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反映进行全程监测,发现患者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时需要及时停止抗生素药物的滴注治疗,同时通知治疗医生对患者进行救治等。1.3统计学方法。针对本次研究工作,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数据采用的是SPSS18.0软件统计,临床治疗过程中的资料计量则是采用均数±标准差方式进行表示,对于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性检验采用t,在两组患者的差异性满足P<0.05时,代表数据统计差异性明显。

2结果

在临床统计完成之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数据,对照组患者,其在临床护理完成之后,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21.8%,明显优于观察组画患者(9.1%),且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面是具体的统计数据。

3讨论

对于妇产科疾病患者,其在临床手术治疗中非常容易发生感染情况,为了更好的降低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的发生,医院往往会对妇产科患者进行抗生素药物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抗生素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对这些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开展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临床护理治疗中出现不灵反应的几率。对于抗菌药物的毒性反应,其主要分为耳毒性和肾毒性,在当前的妇产科临床治疗中,出现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主要事实大环内酯类,对于这类药物,其在临床使用中通过加强对药物剂量和滴注速度进行有效的控制,能够在毒性反应的早期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而对于过敏反应,其主要发生在青霉素等头孢菌素类药物中,对于这类药物,其在进行使用之前需要对患者的过敏病史进行了解,同时通过皮试感应对患者进行测试,这样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过敏反应的出现。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对于妇产科患者,其在临床治疗中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抗菌药物进行使用,能够使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大大降低,在本次研究工作中,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人数仅仅为9.1%,对照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高达21.8%,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差异性非常明显,P<0.05。

参考文献

[1]常玉敏.针对妇产科用药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1):184-185.

[2]李淑华.妇产科护理干预措施在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中的价值评估[J].北方药学,2015,12(08):185.

作者:王丽辉 段士华 陈明 单位:赤峰生殖健康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