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腹部手术后脂肪液化治疗体会

时间:2022-12-17 10:39:33

妇产科腹部手术后脂肪液化治疗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后脂肪液化的妇产科患者36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35.2±11.9)岁;其中剖宫产术后25例,妇科手术后11例。切口在术后3~7d有较多黄色渗液,混有少许坏死组织和脂肪滴,渗液培养未见细菌生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诊断为脂肪液化后,部分或全部拆除缝线,实施清创处理,每次换药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彻底清创失活组织后,放置庆大霉素盐水纱条引流,待切口渗液消失,创面为新鲜肉芽组织时,采用蝶形胶布封闭死腔或二期缝合,至切口愈合出院。观察组患者常规处理伤口后,用注射器抽取胰岛素5U和50%葡萄糖注射液20ml,浸润注射切口及下组织两侧5ml,其他10ml对残腔冲洗,余喷洒在引流条上,换药后待渗液消失,创面为新鲜肉芽组织时处理同上。两组患者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3~5d。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肉芽组织生长时间为(5.2±1.3)d,愈合时间为(10.2±2.1)d,对照组肉芽组织生长时间为(10.2±3.8)d,愈合时间为(18.5±6.5)d,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治愈,且两组患者的切口均未见不良反应。

3讨论

分析脂肪液化临床病理特征,属在脂肪组织发生的无菌性坏死。具体原因为:①患者皮下脂肪厚,体形肥胖;②未恰当应用高频电刀,促使电刀高温浅表性烧伤皮下脂肪组织,或因热损伤,部分脂肪细胞出现变性;③因凝固作用,脂肪组织中分布的毛细血管栓塞,使肥厚脂肪组织本身血运较差的情况加重;④术后脂肪组织有无菌性坏死出现,诱导渗液形成,对切口愈合产生影响;⑥切口过长时间暴露,未重视保护,过度牵拉,手术粗暴,均可对局部组织细胞造成损伤,引发供血不良、水肿,组织出现氧化分解,有无菌性炎症产生,进而坏死,促使脂肪组织出现系列变化;⑦患者有低血糖蛋白血症伴发,也可引发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两组患者切口均愈合,但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既减轻了患者痛苦,又降低了住院费用,增快了床位周转率,且简单实用。胰岛素配伍葡萄糖对切口愈合促进的原理是胰岛素结合周围组织细胞膜受体,使周围组织摄取葡萄糖量增加,使其向脂肪或糖原转化,也使钾及氨基酸向细胞进入增加,对能量产生和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有调节效果,并使蛋白质合成增加,局部抗感染能力增强,对切口愈合有促进效果,使皮下瘢痕形成减少,50%葡萄糖在药理层面上具高渗性,对细菌生长有抑制效果,可防肉芽水肿,对肉芽生长产生刺激。另外,胰岛素对葡萄糖还具分解效果,两者联用,为创面愈合提供了良好条件。但需引起重视的是,有肾炎、低血糖、胰腺炎、溶血性黄疸、肝硬化、急性肝炎等疾病伴发者,此项方案需慎用。胰岛素对切口脂肪液化防治的机制:①结合周围组织细胞膜受体,使脂肪细胞和骨骼肌摄取葡萄糖增加;②增加葡萄糖在细胞膜的通透性,对糖原贮存和合成有促进效果,并对糖原的异常和分解抑制。而50%葡萄糖可抑制细菌生长,阻止肉芽组织水肿,对肉芽组织生长有刺激作用,属高渗性液体。③胰岛素与高渗性葡萄糖合并,对蛋白质合成有促进效果,可对蛋白质分解抑制,使局部抗炎能力增加,促局部组织创面愈合,使瘢痕组织形成减少。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均治愈,切口均未见不良反应,但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二者联用,可消除组织及细胞水肿,使细胞功能改善,促使渗液形成减少,对细菌生长有抑制效果,使肉芽生长得以促进,避免肉芽出现水肿情况,加快了创面愈合进程,并防范瘢痕形成,在腹部切口液化病例治疗中较为适用,在缩短病程的同时,减轻了患者经济方面的负担,并解除了疾病本身造成的痛苦,有较高的依从性。综上所述,针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后脂肪液化采用高渗葡萄糖配伍胰岛素治疗,可加快切口愈合进程,预防不良事件发生,对保障患者顺利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慧丽 单位: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