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感染性分析论文

时间:2022-06-18 06:34:00

注射感染性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人造血管;修复重建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注射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特点及血管修复重建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2月35例因注射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行血管重建治疗经过。采用腹股沟韧带上方切口,经腹膜后控制髂外动脉,并在动脉瘤远端暴露股浅动脉并控制,切除动脉瘤,均用人造血管重建。结果:20例患者经正常解剖途径作血管重建,其中,15例切口愈合不佳,11例在术后3个月人造血管感染,术后1年,10例人造血管闭塞;15例患者经解剖外途径作血管重建,其中,5例切口愈合不佳,6例在术后3个月人造血管感染,术后1年,5例人造血管闭塞。结论:经解剖外途径血管重建是治疗注射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较好的方法。

近些年来在全世界非常流行静脉注射吸毒,青年人居多。在我国尤其是云、贵、川交界有蔓延趋势。大多数吸毒者都找位置浅表易于注射的股静脉进行穿刺,在毒瘾发作时往往会误入股动脉,之后又不再加压包扎而形成假性动脉瘤[1-3]。由于注射液及注射时消毒不严格,引起感染瘤体迅速增大,甚至破裂出血危及生命。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长期反复注射导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35例,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为男32例,女3例,年龄18~35岁,均有长期静脉注射史。全部为右侧肢体,由多次注射导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其中瘤体破裂出血13例急诊入院。非急诊患者术前作DSA确认假性动脉瘤以及动脉破口的位置,肢体远端是否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均因瘤体大、局部感染重而采用人造血管重建。

1.2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或椎管内麻醉,再距感染性假性动脉瘤区域的腹股沟韧带上方作斜切口,经腹膜后游离并阻断髂外动脉控制血流。继而取大腿中上段切口,游离并控制股浅动脉,切开瘤体,尽可能清除动脉瘤腔内的血凝块、瘤壁和坏死物质,确认动脉破口,结扎股深动脉,控制出血。探查瘤体近远端的股动脉并游离阻断。其中20例患者因局部感染较重,范围较广,患肢大腿根部前方残存组织较少,作正常解剖途径带环聚四氟己烯薄膜(ePTFE)人造血管重建术。15例由于大腿外侧正常组织较多,作瘤体近远端股动脉结扎,用ePTFE人造血管从髂外动脉经大腿外侧肌群间隧道与股浅动脉作解剖外途径旁路血管重建术。最后将清创瘤腔用碘纺纱布填塞,敞开引流,或部分缝合。

2结果

本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均为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直径最小6cm,最大超过25cm。破口约3cm或断裂,均位于股总动脉。5例同时伴有股静脉破裂,无动静脉瘘发生。经正常解剖途径血管重建的20例患者,15例切口愈合不佳(75%),经换药1~3个月后基本愈合,术后3个月有11例人造血管感染(55%),术后1年作MRA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有10例人造血管闭塞(50%);经解剖外途径血管重建的15例患者,有5例切口愈合不佳(33.33%),经换药1~3个月后完全愈合,术后3个月有6例人造血管感染(40%),术后1年随访5例人造血管闭塞(33.33%)。所有患者无一例截肢。

3讨论

创伤后感染性假性动脉瘤已成为感染性动脉瘤的主要类型,约占51%[4]。注射所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根据搏动性的腹股沟下肿块,结合长期反复的注射史,以及吸毒有关的体征(如浅表静脉布满针眼),诊断基本明确。治疗上,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也有自己的特点。压迫往往只能在短暂时间内有效,最终需要手术治疗。并且此类患者一般不会在发现动脉瘤后及时就诊,来院时部分已发生动脉瘤破裂,本组病例有13人在术前瘤体破裂(37%),治疗较为棘手。

对于此类疾病大多采用瘤体切除,瘤腔清创,血管重建。由于长期注射吸毒患者,均有较严重的血栓性浅静脉炎,导致血管重建只能选择人造血管。本组病例全部采用ePTFE人造血管。目前人造血管重建的时机、方法、应用材料等仍有争议。本组病例采用两种不同的人造血管重建途径:一种按正常解剖途径,另一种进行避开感染区域的解剖外途径。所谓解剖外旁路移植术,是指移植血管通过与必须移植的病变动脉不同的通路进行的血管旁路移植术[5]。此途径手术缺点是费时,要有经验的血管外科医师操作,手术复杂。即使解剖外途径旁路经由非感染区域的隧道,移植物感染率也有21.11%~32.14%[6]。但比较而言,经解剖外途径行人造血管重建较正常解剖途径发生移植物感染率低,并且远期通畅率要高。本组病例证实,经解剖外途径行人造血管重建3个月后移植物感染率为40%,术后1年人造血管闭塞为33.33%;而相比之下,经正常解剖途径手术者,移植物感染率为55%,术后1年人造血管闭塞率为50%。

因此,注射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作人造血管重建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应该是动脉瘤切除,局部彻底清创,尽可能避开感染区域的解剖外旁路途径行人造血管重建,尽量减少感染动脉瘤污染人造血管移植物的机会,提高人造血管的远期通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