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13:52:42

注射范文篇1

关键词:曲安奈德注射液;肌肉注射;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是常见的慢性变应性疾病之一,在美国影响到近10%的成人和高达40%的儿童。变应性鼻炎不危及生命,但却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损害其注意力及工作和学习能力等。变应性鼻炎还常与许多共患疾病如鼻窦炎、哮喘和中耳炎等相关。变应性鼻炎控制不良会使这些疾病恶化并明显增加其发病率。因此,有效地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我科于2005年3月—2007年4月应用曲安奈德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5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按2004年变应性鼻炎兰州会议诊断标准,选择常年性具有典型的变应性鼻炎发作期患者共58例,其中男31例,女27例,年龄18~50岁。病程1年5个月~3年6个月,其中伴有支气管哮喘2例。采用本法治疗前,多数患者已多次接受其他抗过敏治疗,效果不佳。

1.2治疗方法患者取合适体位,为患者进行遮挡,暴露注射部位,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弯曲,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也可取坐位或仰卧位。选择注射部位:(1)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臂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区。(2)连线法:取髂前上嵴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区。

络合碘常规消毒注射部位皮肤,直径>5cm,避开发炎、感染、硬结、瘢痕、皮肤病、大血管和神经等处,用2ml注射器抽取曲安奈德注射液2ml,排尽注射器内空气,一手拇指食指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垂直快速刺入肌肉内进针针梗约2/3长,抽出回血。缓慢推注药液,干棉签按压穿刺处,迅速拔针,按压片刻。

一般注射后0.5~2.0h症状逐渐减轻并消失。连续2~3次,每次间隔3~6个月,或者根据患者的自觉症状有复发趋势者继续给予治疗。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一切治疗措施。随访1年。

二、结果

所有患者经一次注射后显效50例(86.2%),好转8例(13.8%),无效0例,有效率(包括显效和好转例数)为100.0%。2例伴有哮喘者其哮喘症状也消失。好转的8例患者经第2次注射治疗后全部显效。随诊1年5个月,前7个月均无复发,7个月~1年5个月18例复发,但症状较轻,经再次注射后症状消失。治疗期间及治疗后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三、讨论

本科曾采用鼻内镜下鼻腔半导体激光点状烧灼鼻腔黏膜组织等方法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取得较好的效果[2]。但远期疗效不佳,故尝试采用曲安奈德肌肉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

曲安奈德为人工合成的含氟长效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具有糖皮质激素的一般作用,其抗炎、抗过敏作用较糖皮质激素更强,还已被证明可减少嗜酸性细胞浸润及其存活,抑制细胞因子白介素-3、4、5和13的表达,也能降低某些炎症化学介质如组胺、类胰蛋白酶和白三烯等的释放,明显减少炎症细胞对鼻黏膜的浸润等。曲安奈德注射液进入体内1~2天后发挥最大效应,作用可持续2~3周。曲安奈德的抗炎作用强而持久,机制可能是短时间内大剂量给药,降低了血管的通透性,减弱了腺体对胆碱能刺激的反应,并通过干预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减少炎性介质的产生和释放,抑制了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了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向鼻黏膜的趋化和移行,故能较长时间地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需注意的是原发性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本法。公务员之家:

【参考文献】

注射范文篇2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药学干预前2016年1月~2016年12月与药学干预后2017年1月~2017年12月各自接收的45例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的门诊或住院部患者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所有病例的处方信息均完善,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其中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3~83岁,平均(49.32±7.65)岁;干预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84岁,平均(47.75±8.65)岁。两组病例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治疗,临床药师未介入患者的临床用药中,干预组则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又给予药学干预,具体如下:1.2.1做好用药统计工作全面了解医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现状,详细统计、登记每月的中药注射剂采购数量及临床使用情况,特别是对参麦注射剂、血塞通注射剂及丹参川芎嗪注射剂等临床使用量较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分布情况需精确统计,总结其临床应用频率,以便可以第一时间确定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了解是否存在用药剂量不合理、配伍禁忌等问题,将其统计结果作为依据,严格控制临床用药剂量,确保用药合理性,避免患者产生依赖性。1.2.2加强监管力度组建一支药学相关监管小组,对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监督,定期抽查各类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情况。监管时,需及时发现临床药师用药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并将不合理现象及时反馈给对应科室,要求及时改正,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1.2.3参与患者的用药决策鼓励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对患者的用药方案提供有效建议,协助医师确定最佳的用药方案,确保用药的高精度。加强对患者的用药宣教,为患者及医务人员提供全面的药学服务指导,对其用药疑惑及时给予解释、说明。并完善用药评价体系,对患者用药后的疗效及时进行观察,若见效较慢或无效,需与临床医师讨论更方药物种类或更改剂量,保证用药效果。1.2.4加强用药不良反应监测大多患者在治疗时会同时使用多类药物,在为患者进行中药注射剂治疗时,需加强对其用药监测,及时发现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先兆,确定其不良反应与中药注射剂的关联性,若关联性为“肯定”,则需及时上报上级部门,并对患者的血液、唾液以及排泄物实施全面检查,密切观察不良反应的转变情况,并给予对应处理。1.2.5加强宣传力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中药注射剂相关知识培训,针对常见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宣传,让医务人员明确各类中药注射剂的用法用量及配伍禁忌等注意事项。培训期间,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并将其与绩效相挂勾。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药学干预前后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发生率。药学干预后,干预组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11.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药学干预后,干预组仅有1例出现皮疹皮痒,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对照组有2例出现皮疹皮痒,2例恶性、乏力,1例过敏性休克,1例心动过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差异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药注射剂不同于传统的口服中草药,可直接将其注入人体内,有效提高药物利用度,吸收更为迅速,见效更快,为此受到临床的一致认可,中药注射剂种类高达134种,随着其种类及临床使用量的不断增大,且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不断上升,不但影响用药效果,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生命[2]。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成份十分复杂,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诸多因素相关,除了药物本身因素外,用药剂量不当、重复用药、静脉滴速过快等不合理使用药物是导致其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需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3]。本次研究中对干预组实施药学干预后,干预组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11.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中我们先做好用药统计工作,全面登记临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分布情况,可以第一时间发现不合理用药现象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组建一支药学相关监管小组,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监管力度,可以有效降低不合理用药现象,避免同类现象二次发生;参与患者的用药决策,密切观察用药疗效,可以有效提高用药效果,确保用药的高精度;加强用药不良反应监测,可以第一时间发现不良反应的发生先兆,确定其与中药注射剂的关联性,并给予处理,有效保证用药安全性;加强宣传培训力度,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中药注射剂相关知识认识情况,保证用药合理性。总的来说,对中药注射剂实施药学干预,可以有效保证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合理性,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张美玲.药学干预在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6,25(02):113-116.

[2]亢卫华,平贯芳,崔李平,等.19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与原因探讨[J].中成药,2016,38(8):1878-1880.

注射范文篇3

为贯彻落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刺五加注射液不良事件处置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中药注射剂生产监管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中

药注射剂生产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及时消除质量安全隐患

(一)各地要敦促药品生产企业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吸取刺五加注射液不良事件的深刻教训,对本企业生产的注射剂品种逐一排查,切实加强生产全过程的管理,严格按照药品GMP组织生产。重点针对原辅料采购检验、提取纯化生产工艺、灭菌工艺、生产工艺验证和成品检验、产品放行等关键环节展开排查。

督促辖区药品生产企业还要对近年来生产品种的生产质量情况进行全面自查,要注重收集并及时分析上报本企业产品的不良反应情况,对不良反应报告较多、质量原因退货频发的品种,要深刻分析原因,对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品种,要立即停止生产,并报告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二)各市局要加大中药注射液生产的监督管理力度,要结合正在开展的注射剂处方和工艺核查等项工作,针对上述关键环节,再次进行现场核查,进一步排除质量安全隐患。要选派业务熟悉、责任心强的人员进行核查,要细化工作要求,落实核查责任制,防止流于形式走过场。对核查中发现的质量安全隐患,应要求企业采取立即暂停生产等有效措施。

省局将于近期组织专家对各市初审上报的处方工艺核查资料进行评审。

(三)各地要以此次中药注射剂专项监督检查为契机,全面加强药品生产企业特别是高风险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各地派驻企业监督员要加大工作力度,增加对注射剂类药品生产企业巡检次数,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监督企业整改到位。要加大对中药注射剂的监督抽验力度,及时汇总上报抽验结果,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药品生产企业。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要及时会同稽查部门坚决依法查处。

二、加大不良反应监测力度,建立健全信息反馈制度

各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要严格落实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制度,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严密监测刺五加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的药品不良反应,保证监测信息及时畅通,一旦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必须立即报告,依法采取果断措施,防止严重不良事件重复发生。

各市局要加强对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药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切实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评价力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为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要定期对我省药品生产企业品种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汇总和分析,及时反馈给相关药品生产企业,为企业排查安全隐患提供服务。

三、加大GMP跟踪检查工作力度,提高药品生产监管水平

省药品审评认证中心要对GMP认证企业进行跟踪检查,制订有关计划,进一步加大药品生产跟踪和飞行检查工作实施力度,制定检查方案,抽调精干人员,实行监督检查责任制,确保监督检查取得实效。

四、全面落实“问题药品”监督召回的各项要求

各市要立即对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黑龙江省完达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注射剂产品监督召回工作进行再落实、再检查。要求辖区内所有药品经营和使用单位暂停销售、使用标示为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所有注射剂产品,配合做好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所有注射剂产品的监督召回工作。要制定出细致的工作方案,对广大基层、农村的查控情况进行拉网式检查,确保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所有注射剂产品停止销售和使用,避免发生新的不良事件。

注射范文篇4

目前涉及到过敏反应的中药种类很多,大致分3类:单味中药及制剂、中成药及复方制剂、有效成分制剂。目前有文献统计了从1994—2002年国内主要医药期刊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共193篇,共355例。根据统计发生频率较高的前5位药品依次为:双黄连粉针、清开灵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2]。另有文献统计了仅河南省2004—2005年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3414例,前五位为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3]。

2过敏反应发生的原因

2.1药材方面

2.1.1药材来源药材来源是造成中药过敏反应发生的原因之一。由于药材产地不同,受土质、气候、采收季节等种植条件的影响,其中所含成分可能有较大差异,不同基源的同一药材差别就更大。药材质量的不稳定性,往往造成中药注射剂批次间质量的差异,进而导致其过敏反应也不尽相同。

2.1.2药品本身成分复杂有些药品成分分子量较大,某些含动植物蛋白质、生物大分子物质,易作为半抗原-抗原引起过敏反应,如清开灵注射液所含的水牛角成分;而且,这些成分中有些还是重要的热原物质。有些注射剂因可能引入异性蛋白质,而具有抗原性,容易产生过敏反应[4],如含有蝮蛇、水牛角、山羊角、羚羊角、鹿茸、熊胆、水蛭等动物药材的注射剂。TCMI中普遍含有绿原酸成分,而绿原酸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植物界的次代谢产物,有抗菌和抗病毒等活性,其在金银花、忍冬藤、茵陈、鱼腥草、栀子等清热解毒类中药中含量较高,通常将其作为有效成分的定性或定量指标。已有研究证明,绿原酸具有较强的致敏性,其与人类血清蛋白的结合物有高度致敏性。而双黄连、茵栀等主要成分有绿原酸,清开灵同时含绿原酸和动物蛋白。上述药物有较高的致死报道率,除使用性因素外,也可能与其绿原酸的含量有关。在非清热解毒类注射剂中,虽然绿原酸可能不是活性成分,但在制备工艺中有可能未将其除去如:脉络宁、刺五加中含有少量的绿原酸,使其成为过敏的原因之一[5]。

2.2生产工艺中药注射剂成分较为复杂,相同品种由于不同厂家制备工艺的差异,致使制剂中鞣质、蛋白质、树脂等杂质含量不同,易引起局部疼痛、过敏、红肿、硬结等过敏反应的发生。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有效成分的溶解度、稳定性而加入助溶剂、稳定剂等添加剂,也是发生药品过敏反应原因之一[6]。药物本身的氧化、还原、分解、聚合等所形成的杂质均能成为过敏原物质而致机体过敏。中药及其制剂中的鞣质也是致敏的主要原因,所以中药注射剂中要求除去鞣质。

2.3临床应用方面

2.3.1微粒叠加导致微粒增加因素有:注射剂本身微粒较多或药物未完全溶解及液体配制后放置时间过长;配制后由于溶剂pH值等影响,使某些药物的成分析出;药物间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生成了沉淀;配药或输液过程中的污染[7]。据报道:有人对10种中药注射液加入到常用输液中、后进行微粒检查,结果表明,不溶性微粒显著增加,超过药典规定的限度,分析其原因可能与pH变化影响,溶媒改变使有效成分或杂质析出有关。中药注射液与输液或其他中西药注射液混合后发生配伍禁忌常呈现浑浊、沉淀、变色或产生气泡等现象。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混合后pH值发生改变[8]。

2.3.2个体差异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居多。一般认为,药品过敏多见于过敏体质者,在全部ADR中约占1/4[9]。

3中药注射剂过敏的防治对策

3.1生产工艺改进明确中药注射剂中的有效成分,并应用新技术对其有效成分进行提取、精制、分离,减少无效成分和杂质,以提高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对于增溶剂等辅料的使用应慎重,并应进行相应的研究以减少由于该类物质的加入而引发过敏反应的风险。明确引发过敏反应的物质,将其在工艺生产过程中除去,并依成品质量标准对其作限量检查,避免成品因此类物质引发过敏反应。

3.2动物实验检测中药、天然药物免疫毒性通常局部给药发挥全身作用的药物(如注射剂和透皮吸收剂等)需考察Ⅰ型过敏反应,如注射剂需进行全身主动过敏试验和皮肤被动过敏试验,透皮吸收剂需进行皮肤主动过敏试验等。Ⅱ和Ⅲ型过敏反应可在进行长期毒性试验中选择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如观察动物的体征、一般表现及免疫系统损伤的评价指标等。经皮给药制剂(包括经皮给药发挥全身作用或局部作用的药物)应进行Ⅳ型过敏反应试验。

具体试验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给药途径、过敏反应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等为基础进行选择,如皮肤主动过敏试验、全身主动过敏试验、皮肤被动过敏试验、小鼠耳廓肿胀试验(MEST)、啮齿类局部淋巴结实验(LLNA)、Buehler分析法、豚鼠最大值法(GPMT)等[10~13]。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药品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室就是通过Beagle犬的过敏反应区别药物的药理作用和过敏反应。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证实很多中药本身含有过敏物质,并发现是何种成分致敏,去掉了这个成分是否影响药效[14]。

3.3生物信息学的应用运用生物信息学在中药过敏原研究中的查找可能存在的变应原。包括变应原的结构分析,蛋白质致敏性的评估,变应原之间交叉反应的预测,确定中药中可能存在的过敏原。生物信息学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从核酸和蛋白质序列出发,分析序列中表达结构和功能的生物信息。它能够对日益增长的变应原的序列和结构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储存、提取、加工、分析和研究,同时建立理论模型,指导实验研究。

4结语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提示在开发和使用此类制剂时要高度重视其安全性问题。通过研制现代化的提取工艺、高科技的控制手段来保证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这同时为研究者及生产者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杜国安,付志荣,陈世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时珍国医国药,2005,16(9):298-299.

2李丽,刘日升.35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中国药业,2004,13(3):61-62.

3张惠霞,陈建玉.341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药物警戒,2006,3(4):21-23.

4张健民,将三员,余南发.5种常用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文献综述.中南药学,2003,10(1):253-254.

5赖宇红,陈浩桉,高锦明.绿原酸及其类似物与生物活性.中草药,2001,(2):173-176.

6刘静,黄祥,王玉荣.54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5,5(5):307-309.

7杨文昌,李素民,樊德厚,等.注射药物配伍实验方法研究概况.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8,18(5):225-225.

8赵永新,徐乃焕,吴碧桃.常用中药注射剂与其他针剂的配伍.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9):550-551.

9周超凡.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警示.中国药物警戒,2005,2(2):68.

10乔赐彬,李云波.免疫毒理学常用方法及其评价.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87,6:329.

11张建英,祁丕东,杨平.中药注射剂致过敏反应初探.临床药学,2002,11(2):64.

12赖宇红,陈浩桉,杨卫荣.中药注射剂变态反应研究亟待加强.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2,13(5):324-326.

注射范文篇5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注射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特点及血管修复重建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2月35例因注射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行血管重建治疗经过。采用腹股沟韧带上方切口,经腹膜后控制髂外动脉,并在动脉瘤远端暴露股浅动脉并控制,切除动脉瘤,均用人造血管重建。结果:20例患者经正常解剖途径作血管重建,其中,15例切口愈合不佳,11例在术后3个月人造血管感染,术后1年,10例人造血管闭塞;15例患者经解剖外途径作血管重建,其中,5例切口愈合不佳,6例在术后3个月人造血管感染,术后1年,5例人造血管闭塞。结论:经解剖外途径血管重建是治疗注射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较好的方法。

近些年来在全世界非常流行静脉注射吸毒,青年人居多。在我国尤其是云、贵、川交界有蔓延趋势。大多数吸毒者都找位置浅表易于注射的股静脉进行穿刺,在毒瘾发作时往往会误入股动脉,之后又不再加压包扎而形成假性动脉瘤[1-3]。由于注射液及注射时消毒不严格,引起感染瘤体迅速增大,甚至破裂出血危及生命。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长期反复注射导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35例,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为男32例,女3例,年龄18~35岁,均有长期静脉注射史。全部为右侧肢体,由多次注射导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其中瘤体破裂出血13例急诊入院。非急诊患者术前作DSA确认假性动脉瘤以及动脉破口的位置,肢体远端是否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均因瘤体大、局部感染重而采用人造血管重建。

1.2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或椎管内麻醉,再距感染性假性动脉瘤区域的腹股沟韧带上方作斜切口,经腹膜后游离并阻断髂外动脉控制血流。继而取大腿中上段切口,游离并控制股浅动脉,切开瘤体,尽可能清除动脉瘤腔内的血凝块、瘤壁和坏死物质,确认动脉破口,结扎股深动脉,控制出血。探查瘤体近远端的股动脉并游离阻断。其中20例患者因局部感染较重,范围较广,患肢大腿根部前方残存组织较少,作正常解剖途径带环聚四氟己烯薄膜(ePTFE)人造血管重建术。15例由于大腿外侧正常组织较多,作瘤体近远端股动脉结扎,用ePTFE人造血管从髂外动脉经大腿外侧肌群间隧道与股浅动脉作解剖外途径旁路血管重建术。最后将清创瘤腔用碘纺纱布填塞,敞开引流,或部分缝合。

2结果

本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均为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直径最小6cm,最大超过25cm。破口约3cm或断裂,均位于股总动脉。5例同时伴有股静脉破裂,无动静脉瘘发生。经正常解剖途径血管重建的20例患者,15例切口愈合不佳(75%),经换药1~3个月后基本愈合,术后3个月有11例人造血管感染(55%),术后1年作MRA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有10例人造血管闭塞(50%);经解剖外途径血管重建的15例患者,有5例切口愈合不佳(33.33%),经换药1~3个月后完全愈合,术后3个月有6例人造血管感染(40%),术后1年随访5例人造血管闭塞(33.33%)。所有患者无一例截肢。

3讨论

创伤后感染性假性动脉瘤已成为感染性动脉瘤的主要类型,约占51%[4]。注射所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根据搏动性的腹股沟下肿块,结合长期反复的注射史,以及吸毒有关的体征(如浅表静脉布满针眼),诊断基本明确。治疗上,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也有自己的特点。压迫往往只能在短暂时间内有效,最终需要手术治疗。并且此类患者一般不会在发现动脉瘤后及时就诊,来院时部分已发生动脉瘤破裂,本组病例有13人在术前瘤体破裂(37%),治疗较为棘手。

注射范文篇6

关键词:旋钮;环模;工艺

模具产品设计、生产装备水平、制造工艺、模具质量等影响着大量的老旧产品的更新及新生产品的创新与开发,对所加工的产品质量与企业能够获得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因外塑料成型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塑料模具和冲压模具处于相当的水平。

1分析塑件材料工艺性

(1)要求塑件制品外表面无划痕,采用中等精度设计该产品。(2)图1中未注尺寸的相对应公差取可取五级精度。(3)应用注射性质成型,大、中批量生产。

2结构工艺性分析(尺寸及进度)

ABS100+0.1属于三级精度其余尺寸按自由尺寸处理(五级处理)。

3模具的设计

3.1选择分型面。根据用户要求,一模两腔,两板模。采用侧浇口,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处。不影响塑件外观的前提下,分型面选在成型零件的底端如图根据有利的留模方式便于塑件脱模。分型面选择时尽可能使塑件在开模后留在动模一侧。如图2结构有利于排气。3.2模具与注射机。一般多为球型面作为注射机喷嘴头,它半径应与相联系的模具主要流道凹下的球面半径尺寸相适合。安装在注射机上模具应该使模具中心线与料筒、喷嘴的中心线相重合(图3)。

4结束语

在确定方案之后,本次设计对相关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并分析了模具成型零件尺寸的计算方法、凸凹模最小壁厚计算方法,并且对浇注系统、导向机构、推出机构、复位机构、排气及冷却系统做了详细的工作原理和说明。本文对模具的设计能够对同类零件的模具设计和制造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万林.实用塑料注射模设计与制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注射范文篇7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药品生产企业派驻监督员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皖食药监安〔**〕89号)精神,进一步加强药品生产日常监督管理,规范药品生产秩序,经研究决定,我局于**年5月15日起向**市注射剂药品生产企业派驻

监督员。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为消除药品质量隐患,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自即日起开始向我市注射剂药品生产企业派驻监督员。我市派驻监督员共分两组,每小组2人,对**市5家注射剂药品生产企业进行包片巡查,实行有效监督。

二、派驻监督员主要对药品生产企业执行GMP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权对所驻企业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全过程进行现场检查、调阅资料检查和向相关人员询问调查。参与各级药监部门对所驻企业的现场监督检查,要重点检查原辅料来源的合法性、生产工艺和批准工艺的一致性、药品是否按照标准检验以及质量保证措施等,对特殊药品还应检查生产计划、购销数量及储存条件等情况。

三、派驻监督员在监督过程中发现一般违规问题的,应及时告知企业予以纠正;发现药品质量隐患的,应立即告知企业按GMP规范要求进行整改并报市局;发现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应立即报告市局,同时应采取强制措施予以控制。

四、派驻监督员应当遵守以下工作纪律:

(一)严格执行职责范围内的任务。监督工作中遇到重要情况,应及时向派出部门请示报告。

(二)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不得接受所驻企业的任何馈赠、报酬、福利待遇,不得在企业报销任何费用,不得参加企业安排、组织或者支付费用的宴请、娱乐、旅游、出访活动等,不得借工作之便为自己、亲友或者他人谋取利益。

(三)严格执行监督职责,遵守组织工作纪律,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不干预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得泄露所驻企业的商业秘密。

注射范文篇8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中医药现代化

中药注射剂发展体现临床医疗的需要,也对振兴中医,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丰富医学宝库,有着积极而现实的意义。中药注射剂在儿童的使用,可减少化学药的缺陷,在医疗其他方面的应用,期望也是较高的。然而,中药注射剂在质量、应用上也留下许多疑问,本文就此作探讨性研究。

1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医疗应用是按中医药理论,还是用西医理论指导的探讨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医疗以消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应用,这应属于西医理论,血药浓度是否达到有效范围,现在还是个疑问,缺乏数据或依据的证实,而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医疗却效果明显[1],相当矛盾,值得研究。如果按中医药理论指导而分析,中医药理论体现治疗从整体、中药作用多方面的协同作用结果[2],有实用的意义和价值。

中药注射剂的制剂存在性味[3],这为中药注射剂应按中医药理论指导使用提供一些依据,比如,在有发热的病例中,中药中的清热药物作用主要不是针对病原体,因活性不足,而中医认为,发热可分别由外邪入里化热,内郁化火等体内或体外因素造成,而中药作用的特色发挥主要是多靶点效应对内源因素及疾病的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依靠机体本能改变或修复纠正机体的病变或缺陷,中药的清热药物就是依据这一疾病过程的不同阶段而辨证施治。因此,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医疗应用也会体现这个特色。摸索、分析、掌握这个特色,融会贯通不是易事,需要坚持不懈。

2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现和发生有多种原因,而与处方及制剂的关联性应有辨别,客观存在的事物,有的可以预见或预防,但是,有的不可能预见或预防。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和性质有不同,对ADR应科学地分析[4],有区别认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对中药注射剂至关重要,在临床医疗中,应分清ADR对机体造成影响或损害的程度,使用时应保持警觉,密切观测,比较利弊。

按不同理论来甄别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较客观区分,有利于中药注射剂的应用。ADR是药物所具有,需要尽可能降低或减少ADR,在中药注射剂的ADR中,可以找出一些非药物本身的问题,比如在药物使用方法或方式方面[5]。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中的过敏反应报道较多,对中药注射剂应用影响大,药物过敏反应有多样性,必须研究清楚,对于其中存在的过敏反应可寻找预知的方法克服,就像青霉素类药物一样,甚至可以说,这一点的重要性不亚于开发。

3中药注射剂的质量

中药注射剂的质量评价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将有新的规定,这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促进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在较长时期的临床医疗应用中,有一些药效肯定,ADR较低的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医疗中使用,比如在20世纪70年代使用至今的醒脑静注射液(由安宫牛黄丸处方制备),几十年时间,仍然是一个成功的例子[6]。

中药注射剂制剂中添加剂、赋型剂以及制剂过程使用的溶媒等会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有影响[7],这些化学物质的使用,解决了制剂中一些问题,同时也增加药物成分和药物成分间的相互影响,中药注射剂本来就是多成分而复杂。量变和质变的影响都可能存在,或者共同影响。

4中药注射剂型是中药现代化所必需的

药物的注射剂剂型是不可替代的药物剂型,更有利于中药的应用,也是中药现代化所必需。中药的汤剂是最能体现个体化治疗的剂型,中药注射剂多是由中药的有效汤剂的基础研发而成,由于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进步,自然界的许多事物都发生改变,人类疾病的状况,人类为征服疾病和人类自身的渴求,甚至疾病过程出现同样的症状有可能由不同病因而引发等方面都有了许多变化,中药注射剂可以改变汤剂的一些不足,减少某些患者的不适应,减少某些无效而对机体有害成分,而且与化学药联合应用也有着明显的优势[8]。

中药注射剂型提升中药的价值,比如儿童在化学药抗病毒或抗生素类药物使用上的种种限制,在临床治疗寻求适宜的药物时,中药注射剂的存在就有价值,而且有效[9]。虽未经消化道的作用机制,但仍不失有中医药理论指导的意义[10]。现在中药注射剂的应用还有一些问题,随着科技技术进步中药注射剂质量可控价值、应用价值也在不断提高。国家管理,将逐步消除困扰中药注射剂的因素,比如含量不一致[11],ADR中的一些问题,本着“分步骤,分阶段,有条件的恢复使用”的精神,考究中药注射剂。又如,中药的不同极性部位,药效有不一致的反应[12],中药注射剂需经反复多次提取、精制,药效的改变的疑问等。

5讨论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是制约因素,药物具有治疗作用,同时也存在不良反应,在这方面,要进行研究分析,有各种原因,各有不同证据,在临床治疗中的反映又不一致,ADR中的一些问题应探讨,不应堵塞或否定中药注射剂的价值。

中药注射剂与其他化学药(包括部分输液液体)混合问题,要分析药物各成分相互间化学性、物理性或物理化学性的变化,或有可能是特性的改变,分析所出现的改变对药物使用的影响或对机体可能造成的危害。

为实现中药的现代化,改变困境,实现价值,促进中医药理论的研究,扩展中药的应用,中药注射剂型的研究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许洁,赵东宝.生脉注射液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疗效观察.中成药,2007,29(3):附14.

2张保国,刘庆芳.麻黄汤现代药效学研究与临床运用.中成药,2007,29(3):415-422.

3盛良.论中药四气五味与电子得失吸推偏移能级升降说.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2):4-8.

4薛翔,任进.龙胆泻肝丸、关木通、三叶木通及五叶木通的小鼠体内毒性比较.毒理学杂志,2007,21(4):302-303.

5万骏.中药不良反应辨析.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8(4):348-349.

6王屏,朱立勤,徐彦贵,等.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Meta分析.中国药师,2008,11(3):317-319.

7孙立,刘晓萌,王欣.吐温-80引起动物类过敏反应的原因初步探索.毒理学杂志,2007,21(4):322.

8黄连淑.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4例.中国药业,2008,17(7):51-52.

9胡伟.炎琥宁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50例.中国药业,2008,17(5):50.

10梁琦,谢鸣.从药性多维性的角度认识中药药性理论.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12):45-46.

注射范文篇9

注塑模具CAD技术是一种将模具制造转向高自动化的人工智能化的一种技术,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生产效率高。注塑模具CAD技术中的注塑成型方法能够将一些形状较复杂的塑料产品一次成型,并且这种方式生产的塑料产品在目前塑料产品中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大的;

(2)可以批量生产。利用注塑模具CAD技术能够迅速将塑料的形状进行复制,并且快速成型,能够克服注塑模具外部约束多、结构复杂且多变、试探性和经验性较强的特点,进而批量生产大量的塑料产品;

(3)操作性强。注塑模具CAD技术系统的功能是比较丰富的,在注塑模具的流程中涉及到多个层面,因此也比较复杂,另外其交互性比较强,因此需要操作人员掌握丰富的软件知识和广泛拓宽计算机知识领域,从而才能做出正确的操作决策。注塑模具CAD系统一般包括五个部分,如产品造型或产品图输入部分、模具总体设计方案确定部分、模具详细设计部分(包括结构和零件的设计)、模具模拟过程部分(包括强度分析、流动分析以及冷却分析的模拟)以及CAM系统的接口部分等,这些部分一般是相互独立并相互联系的,在注塑模具功能的发挥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注塑模具CAD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传统模具设计和制造提供了一个更为先进快捷的方式,在模具的质量和制模的周期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另外通过该项技术还能够大幅度降低制模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还让设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2UG中模具设计中MoldWizard模块分析

由上述的描述可以知道,UG注射模具设计技术主要是通过UG软件中的MoldWizard模块对将要制作的模具进行数据库的开发,然后得到设计图形。在UG软件中,MoldWizard模块能够根据用户企业的需求建立出与需求产品参数相关的三维模具,这些建立出来的模具是可以用来直接加工的。另外MoldWizard模块能够对模块进行自动分模,也就是说,通过其能够自动搜索模具的分型线,并且自动生成分型面和提取公母模面,从而生成磨具的型芯与型腔。在这个过程中大大简化了设计程序,并且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另外,MoldWizard模块能够定义标准件库系统,能够将直观的图形直间调入到设计的模具中去,并且可以很方便地在上面进行修改。该标准件库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既能将数据库内的图形数据调出利用还能往数据库中添加新的标准件数据,用户可以根据结构来自行对这些标准件进行定义。

3UG注射模在模具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

对于UG注射模在模具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以下以游戏机手柄上盖的注射模具来进行分析。进行UG软件的MoldWizard模具设计时,主要有以下流程:

3.1产品的模型结构分析

在进行模具的设计时,首先需要对所期望的产品的模型结构进行分析,本文以游戏手柄为例,对游戏手柄的材料、外形等进行分析,判断其结构类型。

3.2产品的加载和项目的初始化

根据上述对所期望产品的结构模型进行分析之后,就需要选择材料的种类,并对产品和项目的路径、名称以及单位进行设置,这就是产品的加载和项目的初始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材料的选择一般基于UG软件的数据库系统,或者直接编辑新增,然后完成模具的整个资料,形成一个加载项。

3.3模具坐标系和收缩率的定义

通过上述将游戏手柄的材料信息进行设置处理后,就需要在软件中将该种模具的坐标系和收缩率进行定义。此坐标系属于三维坐标系,在坐标系中模具要处于零件分型面的中心线上,Z轴需要代表产品的顶出方向,这样才能保证MoldWizard系统只能进行操作。收缩率则是根据游戏手柄材料的种类来确定。

3.4成形工件的确定

在本例中,游戏手柄的总体形状为长方形,且有一定的弧度,因此,在形成模具时,需要在动态固定的模具中安装型芯和型腔,型芯和型腔是通过机床加工而来的,然后利用成形工具来定义模具的大小。

3.5模腔的布局

通过成形工具的确定后,就要对模腔的布局进行确定,一般是根据产品的需求量来决定,若需要大量生产,则可以将模腔布局为一模多腔,这样就能充分利用材料,提高生产效率。

3.6分型

模具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分型面的建立,其目的就是让工件的分型面对工件进行分割,从而形成各个模具腔体的体积块。因此分型的过程主要包括:创建分型线、创建分型面以及创建型芯和型腔。

3.7模架的调用

等模具的大致零件部位确立后,就需要借助模架来确立整个模型。一般来说,模架的调用来自于UG软件系统本身存储的模架库,当然也可以借助其他软件自行建立模架库。本例中的游戏手柄则需要通过KBE知识工程来建立一个特定模架,加入到模架库之后,再进行调用。

3.8成形

该过程主要包括模具零件的标准零件,如主流道、推杆、固定环以及浇口等,进而进行模具浇注系统的设计。浇注后,需要对成型的模具进行冷却,因此UG软件系统还需要设计出该种模具的冷却系统,设计的内容包括冷却时间、冷却材料、冷却工艺等。最后就是模具的装配过程,根据模具的三维图进行各设计木块的安装。

4结语

注射范文篇10

论文摘要:目的:评价两种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将123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62例,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5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2次/d;B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1静滴,2次/d。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观察疗效,药物A组经济学评价率为83.9%;B组为65.6%。A组成本效果比为24.B组成本效果比为5.27。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比。

笔者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及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及治疗方法2004年6月~2005年6月收治的123例脑梗死病人,其诊断标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疗效评定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所有的病人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只有出血性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深昏迷,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者,有血液病或出血倾向者,严重高血压(收缩压超过200mmHg以上)者,均不作为人选标准。

123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2例,年龄47~78岁,平均62.6岁,发病就诊时间7d以内,平均4.7d,其中基底节梗死28例,额叶梗死11例,小脑梗死3例,枕叶梗死5例,颞叶梗死9例,脑干梗死6例;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6~11分11例,12~17分18例,24分以上8例。对照组61例,男39例,女22例,年龄49~81岁,平均60.7岁,发病到门诊就诊时间7d以内,平均3.9d,其中基底节区梗死31例,额叶梗死8例,小脑梗死3例,枕叶梗死3例,颞叶梗死12例,脑干梗死4例;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6~11分9例,12~17分16例,18~23分26例,24分以上10例。对照组和治疗组年龄、性别、病程、既往史与伴发病及发病后开始治疗时间、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均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银杏达莫注射液25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静滴,2次/d,连用2周;B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1,加入葡萄糖注射液500m1静滴,2次/d,连用2周。

1.2治疗效果评定方法

两组病例均在入院后第2天清晨及治疗10d后清晨空腹抽血测定血液流变学的有关指标。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出现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为基本痊愈;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为显著进步;评分减少18%~45%为进步;评分减少17%以下为无变化。数据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认为有显著性差异。

1.3成本的确定

药物经济学的成本不仅指药物费用,还包括治疗费用、实验检测、仪器耗损、劳动力损失等一系列费用。本文仅就药物费用进行探讨,为使分析结果具有参考意义,选取本年度中标药品价格进行分析。合计A组为2013.76元,B组为3450.8元。

1.4效果的确定

效果指所关注的特定药物治疗方案的临床结果。本文以两种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总有效率作为评价指标,A组为83%,B组为65.6%。

1.5成本一效果分析

通过计算和比较不同方案的成本效果以及每增加一个效果单位所需要花费的费用增值分析:△C/C△E=(ca-Cb)/(Ea—Eb)目的在于寻找达到某一效果时较小成本的方案(药物)。

1.6敏感度分析

为求验证不同的假设或数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由于研究观察到的四点估计值,通过二项分布原理对两组总有效率估测其95%的可信区间,A组和B组分别为84%(95%可信区间75%~93%)和66%(95%可信区间54%~78%),按总有效率的最高和最低在A和B两组进行不同组合的敏感性分析。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价评分比较

两组之间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2.2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比较

A组治疗后的血液黏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

2.3两组疗效比较

A组总有效率为83.9%,与B组有效率65.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4不良反应

两组病人在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全部病人治疗期间均进行出凝血检查,未见异常。

2.5成本效果分析

增值分析表明,A组需多花91.14元才可以比B组产生多一份疗效。

2.6敏感度分析

点估计结果和可信区间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B组仍优于A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