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液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7:16:19

注射液范文篇1

论文摘要:目的:评价两种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将123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62例,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5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2次/d;B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1静滴,2次/d。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观察疗效,药物A组经济学评价率为83.9%;B组为65.6%。A组成本效果比为24.B组成本效果比为5.27。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比。

笔者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及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及治疗方法2004年6月~2005年6月收治的123例脑梗死病人,其诊断标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疗效评定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所有的病人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只有出血性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深昏迷,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者,有血液病或出血倾向者,严重高血压(收缩压超过200mmHg以上)者,均不作为人选标准。

123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2例,年龄47~78岁,平均62.6岁,发病就诊时间7d以内,平均4.7d,其中基底节梗死28例,额叶梗死11例,小脑梗死3例,枕叶梗死5例,颞叶梗死9例,脑干梗死6例;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6~11分11例,12~17分18例,24分以上8例。对照组61例,男39例,女22例,年龄49~81岁,平均60.7岁,发病到门诊就诊时间7d以内,平均3.9d,其中基底节区梗死31例,额叶梗死8例,小脑梗死3例,枕叶梗死3例,颞叶梗死12例,脑干梗死4例;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6~11分9例,12~17分16例,18~23分26例,24分以上10例。对照组和治疗组年龄、性别、病程、既往史与伴发病及发病后开始治疗时间、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均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银杏达莫注射液25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静滴,2次/d,连用2周;B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1,加入葡萄糖注射液500m1静滴,2次/d,连用2周。

1.2治疗效果评定方法

两组病例均在入院后第2天清晨及治疗10d后清晨空腹抽血测定血液流变学的有关指标。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出现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为基本痊愈;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为显著进步;评分减少18%~45%为进步;评分减少17%以下为无变化。数据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认为有显著性差异。

1.3成本的确定

药物经济学的成本不仅指药物费用,还包括治疗费用、实验检测、仪器耗损、劳动力损失等一系列费用。本文仅就药物费用进行探讨,为使分析结果具有参考意义,选取本年度中标药品价格进行分析。合计A组为2013.76元,B组为3450.8元。

1.4效果的确定

效果指所关注的特定药物治疗方案的临床结果。本文以两种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总有效率作为评价指标,A组为83%,B组为65.6%。

1.5成本一效果分析

通过计算和比较不同方案的成本效果以及每增加一个效果单位所需要花费的费用增值分析:△C/C△E=(ca-Cb)/(Ea—Eb)目的在于寻找达到某一效果时较小成本的方案(药物)。

1.6敏感度分析

为求验证不同的假设或数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由于研究观察到的四点估计值,通过二项分布原理对两组总有效率估测其95%的可信区间,A组和B组分别为84%(95%可信区间75%~93%)和66%(95%可信区间54%~78%),按总有效率的最高和最低在A和B两组进行不同组合的敏感性分析。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价评分比较

两组之间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2.2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比较

A组治疗后的血液黏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

2.3两组疗效比较

A组总有效率为83.9%,与B组有效率65.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4不良反应

两组病人在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全部病人治疗期间均进行出凝血检查,未见异常。

2.5成本效果分析

增值分析表明,A组需多花91.14元才可以比B组产生多一份疗效。

2.6敏感度分析

点估计结果和可信区间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B组仍优于A组。

注射液范文篇2

【关键词】中药注射液;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用药差错涉及医生处方、护士操作、药师调配发药、患者用药依从性等多方面因素。在此,我们希望结合常见的用药差错(MedicationError,ME),从医院的角度出发,谈谈减少中药注射液ME,促使中药注射液安全合理使用的必要措施。

一、中药注射液在临床使用存在的问题

1.1缺乏临床辨证,盲目医嘱用药

临床不按照中医理论辨证用药,而是将中药功能主治生搬硬套在西医的疾病诊断和症状表现上,造成不合理用药。例如补益类中药参附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人参、附子提取物。该组方在中药方剂学中归属于温里剂范畴,用于回阳救逆,脉绝暴脱之亡阳症。该方药性辛热,虚寒患者不宜使用。

1.2稀释剂选择不当

在静脉用注射剂与输液的配伍过程中,由于中草药成份复杂,制备工艺不同,在提取、精制过程中,一些成份如色素、鞣质、淀粉、蛋白质等,以胶态形式存在于药液中,药物与输液配伍后发生氧化、聚合。也可能有一些生物碱、皂苷在配伍后由于pH值改变而析出,从而导致沉淀、变色、不溶性微粒的出现。

1.3使用剂量与疗程不合理

可能觉得中药注射液比较安全,有些医师不区分患者年龄、心肾功能等差异一律高剂量起始用药是引起用药错误的又一因素。查看相关中药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大部分按说明书最高剂量使用,有的甚至超最高剂量使用。

1.4临床操作不规范

有些中药粉针如双黄连、穿琥宁、丹参等静脉滴注时,应先以适量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再用稀释剂稀释,但临床上常常发现直接用稀释剂溶解,导致溶解不充分而使微粒数增加,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中药注射液的合理使用

2.1临床应用应加强法律意识

中药注射剂的配伍禁忌问题是比较特殊的。由于中药成分复杂,中药针剂的研制及应用时间相对较短,与许多药物的配伍都缺乏系统、长期的研究与观察,尚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与权威性的结论,至今中药注射液与其它药物的配伍尚属科研项目,虽然取得一些结果,也出版了一些中药配伍禁忌图书与表格,但涉及到的中药注射剂品种及与其它配伍药品的情况等,还远不能适应临床需要,特别是成为法律认可的东西也尚需时日。因此,配伍应严格遵守药品说书。

2.2掌握合理的使用方法

中药注射液静脉制剂都有深浅不同的颜色,在检查药液质量时,要掌握其每种药物的正常颜色以便比较,认真对光观察药液有无浑浊、沉淀、絮状物、漏气等。加药时,将药液抽入注射器内,再沿瓶壁缓慢注入液体瓶内,避免快速注入而产生大量气体和泡沫。如果操作不慎出现大量气泡,应将注射器和针头脱开放气片刻(注意针尖不能超过瓶内液平面),再迅速拔出针头。加完药后应稍停片刻,再观察瓶内颜色、沉淀、絮状物等,一切正常方可给患者使用。

2.3预防颗粒污染

中药制剂每次静脉输入应用制量多为20ml~60ml,有时病情需要时可达80ml甚至更多,而临床20ml注射器应用较为广泛,为了避免反复穿刺瓶塞,应选择50ml注射器加药。同时注意刺入瓶塞时注意瓶体倾斜针头斜面朝上,选好进针点快速刺入,以免瓶塞碎屑掉进入液体内造成颗粒污染和致热原。

中药注射剂虽在制备时已经过滤,但因其成分复杂,且在存储过程中常因温度等条件改变而产生大量的微粒。在临床用于静脉滴注时,虽都使用了带终端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但因各厂家的过滤装置各有不同,因此过滤效果也不同。据报道,各厂家的一次性输液器质量差异较大,有的几乎不起过滤作用。另外,大部分厂家的输液器过滤装置对粒径≥2μm、≥5μm的微粒的滤除率较低。种种原因使得注射时大量的微粒被带入人体内。公务员之家:

2.4谨慎联合用药

中药注射液应单独使用,严禁与其他药物混合配伍使用。同时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使用其他药物的,应谨慎考虑与中药注射液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宇欢,陶建青.浅析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和应对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09,(11):9495.

[2]薛艳丽.78例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和评价[J].中外医疗,2009,(04):220221.

[3]谭晓安,肖克岳,贺书武.8种常用中药静脉注射液微粒情况考察[J].中南药学,2007,(01):4850.

注射液范文篇3

【关键词】茵栀黄;口服治疗;新生儿黄疸;观察

Clinicalobservationintreatingnewbornbabiesicterus100caseswithperoralinjectionofseedingofcapillarywormwood,gardeniaJasminoidesellisandrootofbaikalskullcap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linicaleffectintreatingmewbornbabiesicteruswithperoralinjectionofseedingofcapillarywormwood,gardeniaJasminoidesellisandrootofbaikalskullcap.MethodsFromJanuary2003toJanuary2006ourhospitaldividedthenewbornbabiesicterusinto2groupstotreatcontrastively.100casesoftreatinggroupusedtheconventionaltreatment(withbluelightshining,enzymeguiding)andaddedinperoralinjectionofseedingofcapillarywormwood,gardeniajasminoidesellisandrootofbaikalskullcap.100casesofcontrolgroupsimplyusedtheconventionaltreatment.ResultsThetreatinggrouphasgreateffects85cases(85%)andeffects12cases(12%),ineffective3cases(3%),theeffectiverate97%.Otherwisethecontrolgrouphasgreateffects17cases(17%)andeffects29cases(29%),ineffective45cases(45%),theeffectiverate46%.ConclusionThesymptomofthetreatinggroupgotbetterismoreadvantageoustha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appearsobviouslybystatisticalprocess.

【Keywords】seedingofcapillarywormwoodgardeniajasminoidesellisrootofbaikalskullcap;peroraltreatment;newbornbabiesicterus;observation

我院新生儿科于2003年1月~2006年1月采用茵栀黄注射液口服治疗新生儿黄疸,预防病理性黄疸,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3年1月~2006年1月,我科就诊足月新生儿200例,2.5kg<体重<4kg。诊断标准:(1)均为单纯母乳喂养儿。(2)皮肤黄染出现时间为4~7天,并逐渐加深,持续不退>2周。(3)黄疸以轻、中度为主。(4)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精神及饮食好,生长发育正常,肝脏无肿大,并排出其他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感染、溶血症等因素。(5)停母乳后48~72h,黄疸明显消退,再哺乳又加深[1]。

1.2分组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茵栀黄注射液口服治疗组100例,治疗前经皮测胆红素值12.0~19.3mg/dl(205.2~330.0μmol/L)。对照组100例,治疗前经皮测胆红素值12.5~18.8mg/dl(216.3~312.5μmol/L)。两组患儿胎龄、就诊时间及治疗前经皮测胆红素值等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

1.3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1)蓝光照射:单面蓝光疗法,间歇照射,每天12h,间歇12h;(2)酶诱导剂:苯巴比妥5mg/(kg·d)分2~3次;(3)口服茵栀黄注射液(江苏安格药业有限以司)3ml/次,每日3次,连服5天。对照组不予口服茵栀黄,两组均正常母乳喂养。用药5天后用经皮测黄疸仪复查胆红素值。1.4疗效判断显效:治疗5天后黄疸明显消退,经皮测胆红素值<7mg/dl(119.7μmol/L)。有效:治疗5天皮肤黄染大部分消退,经皮测胆红素值7~10mg/dl(119.7~171μmol/L)。无效:治疗5天皮肤黄染消退不明显,经皮测胆红素值>10mg/dl(171μmol/L)。

2结果

治疗组显效85例(85%),有效12例(12%),无效3例(3%),总有效率97%。对照组显效17例(17%),有效29例(29%),无效54例(54%),总有效率46%。治疗组症状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

3讨论

母乳性黄疸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母乳性黄疸的发生与母乳中含有较多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有关[2],它能分解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脂链,产生未结合胆红素从小肠吸收增加肝-肠循环,使胆红素不易排出。母乳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但发展为病理性黄疸,则可引起新生儿智力、听力及神经系统发育永久性损害,因此寻找有效的预防措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茵栀黄含有黄芩甙、栀子、茵陈3种成分,茵陈苦泄下降专攻清热利湿即退黄疸;黄芩苦寒燥湿泄热并能解毒;栀子清利湿热利胆退黄,3种药物合用可增强利湿退黄作用[3]。此药在临床使用多年主要采用静脉滴注,但对新生儿来讲,静滴有以下缺点:(1)不可能对每个访视的有母乳性黄疸的新生儿都接受静滴。(2)家长难以接受。(3)静滴有过敏的报道。因此,我们采用茵栀黄注射液口服治疗母乳性黄疸。结果发现退黄疗效确切,减少患儿注射痛苦,而且方法简便易行。

【参考文献】

1张国凤.母乳性黄疸的鉴别.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3):131-132.

注射液范文篇4

各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局机关各科室:

根据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立即暂停使用和销售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佳木斯分公司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的紧急通知》的要求,现就暂停销售使用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佳木斯分公司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的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各区(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立即行动,按照《紧急通知的要求》,通知所辖医疗机构和药品经营企业立即暂停使用、销售并封存标示为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佳木斯分公司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并做好相关记录;

二、使用和经营该公司批号为批号为:*,规格20毫升/支的双黄连注射液的单位,各地要重点跟踪。一旦发现不良事件,立即上报。

二○○九年二月十三日

注射液范文篇5

【摘要】[目的]测定不同厂家参麦注射液中人参皂苷、糖类的含量及pH值,比较其成分含量。[方法]用HPLC测定三个厂家参麦注射液的指纹图谱,并测定人参皂苷Rg1和Re的总量、Rb1的含量;用酚硫酸法,以葡萄糖作对照品,酚酞硫酸作显色剂,在最大吸收波长490nm处测定吸收度来测定其糖含量,以及用pH计测其pH值。[结果]不同厂家参麦注射液指纹图谱、人参皂苷和糖类的含量都有显著差异,而pH差异并不大。[结论]可能由于不同厂家采用的制备工艺、原药材的产地等不同,导致其主要成分含量有较大差异。 【关键词】参麦注射液;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糖类;pH;含量 参麦注射液源于古方“生脉散”,由红参、麦冬组成。其主要活性成分为人参皂苷和糖类。为了考察不同厂家的参麦注射液中主要成分含量的差异,我们采用HPLC指纹图谱测定人参皂苷Rg1和Re的总量、Rb1的含量,用酚硫酸法测定糖的含量以及用pH计测其pH值。从指纹图谱、指标成分等多方面比较了三个不同厂家参麦注射液主要成分的含量差异。 一、仪器与试药 仪器:HP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系列(美国惠普公司),包括G1322A脱气装置、G1311A四元泵、G1313自动进样器、G1316柱温箱、AgilentHCC182(4.6×250nm,μm)、G1315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化学工作站;METTLERTOIEDOAB204E电子天平(瑞士);PH计(PHS3C);紫外分光光度计(UV757CRT)。 试药:人参皂苷Rg1、Re、Rb1标准品(宁波市药检所提供);参麦注射液(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802032;河北神威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7092321;四川三精升和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71213);乙腈(色谱纯,天津市四友生物医学技术公司);KH2PO4(分析纯,汕头市光华化学厂);葡萄糖(广东光华化学有限公司);苯酚(浙江杭州双林化工试剂厂);硫酸(衢州巨化试剂有限公司);重蒸馏水(宁波市第一医院制剂室)。 二、方法和结果 2.1人参皂苷含量测定 (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参麦注射液,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取续滤液,即得供试品溶液。(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Rg1浓度为5.59mg/ml;Re浓度为5.33mg/ml;Rb1浓度为5.36mg/ml,均由宁波市药检所提供。取上述3种溶液配制得标准混合溶液,其所含成分Re+Rg1、Rb1的浓度分别为2.73mg/ml和2.68mg/ml。(3)色谱指纹图谱分析:上述供试品采用HPLC进行指纹图谱分析,流动相5mmol/的KH2PO4水溶液(A)和乙腈水(80∶20)(B),梯度程序:0~5min,25%B;30min,41%B;50min,62%B;65min,80%B;80min,85%B。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02nm,柱温40℃,进样量20μl。在此色谱条件下,标准品和A、B、C厂家参麦注射液的HPLC指纹图谱。 结果:采用色谱指纹图谱相同条件,用外标法测定参麦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g1和Re的总量及Rb1的含量。由于Rg1和Re未分离,所以在参麦注射液中的人参皂苷含量测定时,两者合并计算。分别测得标准品的Rg1+Re、Rb1的峰面积为1270.80和1393.20。 A厂家参麦注射液的Rg1+Re、Rb1的峰面积分别为1202.10和1007.30;B厂家参麦注射液的Rg1+Re、Rb1的峰面积分别为为23.00和154.20,C厂家参麦注射液的Rg1+Re、Rb1的峰面积分别为538.70和556.20。根据外标法计算得结果。 2.2糖类含量的测定 (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同2.1(1)。(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葡萄糖标准品0.1178g,加水配制成100ml溶液,取5ml加水定容至100ml,备用。(3)标准曲线的制作:精密移取葡萄糖标准液0.2、0.4、0.8、1.2、1.6、2.0ml分别置于试管中,各加蒸馏水至2ml,再加苯酚试液1.0ml,摇匀,迅速滴加浓硫酸5.0ml摇匀,放置5min,于沸水浴中加热15min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另以蒸馏水2ml加苯酚和浓硫酸同法操作作为空白,于490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A,结果A值分别为0.069、0.178、0.305、0.419、0.541、0.692,经吸收度A对溶液进行回归得回归方程:A=0.0449C+0.0259(R2=0.9949),葡萄糖标准液浓度在1.4725~14.72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4)样品测定:分别取3个厂家参麦注射液0.2ml加入已处理好的树脂拄上,用水洗脱至α萘酚反应呈阴性,收集洗脱液定溶至100ml,取2ml,按标准曲线项下操作,另取蒸馏水2ml,加苯酚和硫酸同法操作为空白对照,测A值,计算糖含量:C=(A0.069)/0.0449,测得结果见表3。表3不同厂家参麦注射液糖类含量。公务员之家: 三、讨论 人参皂苷Rg1、Re和Rb1为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均由一定活性,且作用各有特点。文献测定方法有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质谱法等方法,我们根据实验室的条件确立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人参皂苷含量,本法仅进行一次分析就能够测定指标性成分人参皂苷含量Re+Rg1、Rb1的含量,并同时获得检测30多个峰的色谱指纹图谱。选用中性流动相时,存在峰拖尾现象,且峰分离不理想,在流动相中加入KH2PO4缓冲盐溶液后,消除了峰拖尾现象,分离状况大为改善。这可能与参麦注射液中所含的人参皂苷有关,在酸性缓冲盐中其水解受到抑制。结果显示不同厂家参麦注射液的人参皂苷含量有较大差异,这可能由于参麦注射液中红参的产地、制备工艺等不同造成的。 在测定糖类含量时,采用酚硫酸法,其原理是单糖或低聚糖在浓硫酸作用下迅速脱水生成醛衍生物,后者与苯酚缩合生成有色化合物,其呈色与浓度呈线性关系,据此测定糖含量简便易行,效果良好。结果显示不同厂家参麦注射液的糖类含量亦有较大差异,原因可能是麦冬的产地、制备工艺不同引起的。 【参考文献】 [1]WengXQ,WangYQ.ShenmaiInjectionTreatAVBlock[J].ZhejiangUnivTradineMed,2006,30(3):280281. [2]吴昊,田燕华,郭平平.多元统计学在参麦注射液指纹图谱中的作用[J].中成药,2002,24(1):3. [3]陈闽军,吴永江,程翼宇.高效液相色谱用于参麦注射液人参皂苷的含量测定和批次一致性考察[J].中国药学杂志,2003,38(8):623. [4]吴永江,崔勒敏,程翼宇.制备工艺对参麦注射液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9):662665.

注射液范文篇6

关键词:芍倍注射液;内痔;静脉曲张型混合痔;临床疗效

痔是普外科常见病,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注射治疗、手术治疗。我院外科2007年5月至2009年10月对100例内痔和静脉曲张型混合痔采用芍倍注射液一次性注射治疗,现总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外科2007年5月至2009年10月对100例内痔和静脉曲张型混合痔采用芍倍注射液一次性注射治疗,男59例,女41例,年龄18~74岁。内痔81例,其中Ⅰ度28例,Ⅱ度32例,Ⅲ度15例,Ⅳ度6例;静脉曲张型混合痔19例。

1.2诊断标准(1)内痔:发生在齿状线以上肛垫移位及病理性肥大。(2)静脉曲张型混合痔:发生在齿状线以上下,直肠黏膜和肛门皮肤下的直肠上下静脉丛吻合曲张所形成的静脉团块。(3)临床表现:①局部症状:便时出血(滴血或射血),疼痛,痔核脱出;②视诊:肛门缘静脉曲张,增加腹压时痔核变大或痔核脱出肛外;③肛镜检查:直肠下可有隆起的痔核,痔黏膜充血,或糜烂。内痔或静脉曲张型混合痔具备症状中的两项和视诊或肛镜检查中的任一项,即可诊断,且排除合并有血栓性外痔、肛瘘、肛裂、肛乳头肥大、直肠息肉、肛周脓肿等其他疾病的病例。

1.3内痔分度Ⅰ度以便血为主,无痔块脱出。Ⅱ度便时痔脱出,便后可自行复位。Ⅲ度便时痔核脱出,便后不能自行复位,需用手托或平卧或热敷后才能复位。Ⅳ度痔核脱出不能复位。

1.4治疗方法(1)术前准备:一般体格检查,血、尿、大便常规、凝血项。术前正常饮食,灌肠一次后排便,清洗肛门。(2)麻醉方法:肛门局部麻醉或骶管麻醉。(3)注射方法:对Ⅰ、Ⅱ期内痔及静脉曲张型混合痔,用1∶1浓度的芍倍注射液(即芍倍注射液用0.5%利多卡因注射液稀释1倍)在肛镜下暴露每处痔核,于痔核表面中心隆起部位斜刺进针,遇肌性抵抗感后退针给药,每处注射量以痔核均匀、饱满、充盈,表面黏膜颜色呈粉红色为度。对Ⅲ期内痔及静脉曲张型混合痔伴直肠黏膜松弛者,还应在痔核上松弛直肠黏膜下及齿状线附近用用1∶1浓度的芍倍注射液注射。用药量10~20ml。(4)术后处理可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尽量保持24h后排大便。便后温水清洗肛门,坐盆。公务员之家:

1.5疗效判断标准痊愈:症状消失,痔核完全萎缩,痔黏膜正常。显效:症状消失,痔核缩小,痔黏膜轻度充血。有效:症状改善,痔核缩小,痔黏膜轻度充血。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甚至加重者。

1.6观察方法注射前和注射后7-10天分别记录症状、肛指检查、肛门镜检查结果,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症状主要记录便血、痔核脱出、肛门疼痛的改善情况。肛指检查了解有无肛门狭窄、局部硬结。肛门镜观察痔黏膜有无充血、出血、糜烂、溃疡及痔核的变化。

二、结果

症状观察:注射前便血83例,痔核脱出72例,肛门疼痛35例,注射后分别为2例,1例,0例。肛指检查:注射前后均无肛门狭窄及肛门硬结发生。肛镜观察痔黏膜:注射前痔黏膜正常0例,轻度充血48例,明显充血40例,糜烂12例,注射后分别为90例,6例,0例,0例,无溃疡发生。肛镜观察痔核:注射后痔核完全萎缩90例,缩小10例。疗效:痊愈90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0例。

三、小结

芍倍注射液注射选用具有收敛固涩、活血化瘀、凉血止血功能的中药制成,不同于其他硬化剂、坏死剂的作用机制,治疗内痔和静脉曲张型混合痔,疗效好,安全,保护了肛垫,操作简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注射液范文篇7

【关键词】慢性乙肝;干扰素(安福隆)

1病例资料

例1:男,13岁,维族,学生。因纳差,乏力,右上腹不适10天于2007年1月14日入院。既往有乙肝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7.0℃,脉搏92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90/60mmHg,神志清,皮肤黏膜及巩膜无黄染,心肺(-),腹平坦、软、肝脾未扪及,入院后化验肝功:ALT130u/L,AST132u/L,ALT/AST0.96,TBIL6.5mmol/L,DBIL1.8mmol/L,IBIL4.7mmol/L,TP74.7g/L,ALB42.4g/L,G32.00g/L,A/G:1.33,HBsAg(+),AKP227u/L,GGT21u/L,乙肝三系:HBsAg(+),HBeAg,抗HBc(+),HBV-DNA5.07×106拷目/L,肾功:正常,血常规:WBC6.0×109/L,RBC4.20×1012/L,HGB129g/L,PLT204×109/L。入院诊断:病毒性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内加凯西莱注射液0.1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内加胸腺肽注射液20mg静点。1月15日18:00时肌注干扰素注射液300万单位,3h后出现高热体温40.0℃以上,头痛、全身酸痛,瞻妄,22:00时,抽风、瞳孔散大,血压80/60mmHg,大小便失禁,给予安痛定注射液10mg,吸氧,安定注射液5mg肌注,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静推,第3天尿潴留,嗜睡状态,查头颅CT正常,ECG:窦性心动过速,ST段改变,肝功能:ALT1526u/L,AST1750u/L,ALT/AST1.13,TBIL44.7mmol/L,DBIL31mmol/L,IBIL13.7mmol/L,TP69.1g/L,ALB40.0g/L,G29.12g/L,A/G1.37,HBsAg(+),肾功:CO2-CP19.3mmol/L,UA521mmol/L,Na146.7mmol/L,Cl106.7mmol/L,Ca2.10mmol/L,P2.12mmol/L,Mg0.85mmol/L,CK295u/L,CKMB284u/L,LDH1127u/L,HBDH846u/L,凝血功能正常,血常规:WBC7.3×109/L,RBC4.22×1012/L,HGB129g/L,PLT124×109/L,并给儿科会诊,诊断:干扰素过敏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给予果糖、丹参,大量维生素、激素,脱水剂等药物抢救治疗上述症状消失,病情稳定恢复。1月19日,神志清,复查肝功能、肾功、心肌酶、ECG正常,停用干扰素注射液,继续保护肝脏、对症治疗,2月10日出院。

例2:男,38岁,维族。因纳差,乏力,肝区不适10年加重1个月于2007年2月25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0℃,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60mmHg,心肺(-),腹平坦、软、肝脾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化验肝功:ALT65u/L,AST50u/L,ALT/AST0.71,TBIL8.4mmol/L,DBIL5.0mmol/L,IBIL3.5mmol/L,TP75.3g/L,ALB43g/L,G24g/L,HBsAg(+),HBV-DNA1.12×106拷目/L,乙肝三系:HBsAg(+),抗HBc(+),HBeAg(+),血常规:WBC5.77×109/L,RBC5.2×1012/L,HGB140g/L,PLT126×109/L,ECG:正常,腹部B超:胆囊炎。入院诊断:病毒性慢性乙肝炎(轻度)。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内加凯西莱注射液0.2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内加胸腺肽注射液60mg静点。3月6日肌注干扰素注射液500万单位,2h后出现发热,体温40.0℃,剧烈头痛、腰痛、恶心、呕吐,血压150/90mmHg,当时给予肌注安痛定注射液10mg,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静推,肌注安定注射液10mg,第2天症状缓解,恢复,但是血压偏高140/90mmHg,3天观察以后血压降至正常110/70mmHg,停用干扰素。

2讨论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病程迁延不愈,主要是因为病毒不断复制和机体抗病毒免疫应答所引起对肝组织的不断损害,如果能清除病毒,终止免疫应答,就可阻断对肝组织的损害,故病毒治疗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用于抗病毒的药物很多,但普遍使用疗效切着仍为是干扰素,我院传染科于2003年应用国际先进的第二代基因工程α-2b干扰素(安福隆),国际药品GMP认证企业制造,是世界上唯一不使用任何动物或人的血液提取成分的干扰素制品,临床应用更安全、更方便、经济稳定的水平制剂,价格远低于进口产品,更适合本地区人使用,近几年以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取得理想的结果。过敏、发热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其他干扰素产品。本文的2例病人出现过敏反应的原因可能是:病人感染了耐药性病毒株,病人的耐受力低,明显的免疫缺乏,首次药物剂量大,容易抑制DNA聚合酶,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给综合抢救治疗和病人恢复带来不利影响,今后应用干扰素注射液需特别注意过敏体质的人和儿童,减量或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注射液范文篇8

关键词:血必净注射液;重症肺炎;心力衰竭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世界人口逐渐老龄化,老年重症肺炎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因重症肺炎发病凶险,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除出现肺损害外,还容易出现肺外并发症,比如心肌损伤,而且老年患者基础疾病较多,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更为常见[1]。另外,随着免疫制剂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机体耐药,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死亡率较高[2]。因此,减轻炎症反应、逆转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减少并且合理使用抗生素是目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3]。血必净注射液是较为常见的中药制剂,有抗炎功效[4-6]。本研究旨在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9月-2020年10月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07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51例;年龄66~92岁,平均(75.8±8.2)岁。入选标准:(1)双肺听诊出现啰音,且有心力衰竭表现;(2)符合美国感染病协会/美国胸科学会提出的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即主要标准:①需要有创机械通气;②感染性休克需要血管收缩剂治疗。次要标准:①呼吸频率≥30次/min;②氧合指数(PaO2/FiO2)≤250;③低体温(<36.0℃);④意识障碍/定向障碍;⑤氮质血症(尿素氮≥20mg/dL);⑥白细胞减少(<4.0×109/L);⑦血小板減少(<10×109/L);⑧多肺叶浸润;⑨低血压,需要强力液体复苏。符合1项主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以上者可诊断为重症肺炎[7]。(3)患者及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呼吸抑制或呼吸心跳停止;(2)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3)伴有恶性肿瘤或结核;(4)对血必净注射液过敏者;(5)严重的肝肾损害;(6)凝血异常,有出血倾向[8]。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53例)和血必净组(54例)。常规组53例,其中男27例,女26例;年龄66~90岁,平均(75.2±9.1)岁;病程3~12d,平均(5.12±1.38)d;有吸烟史25例,高血压30例,糖尿病22例,高血脂26例,冠心病家族史12例,陈旧性心肌梗塞9例。血必净组54例,其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67~92岁,平均(76.4±8.6)岁;病程4~13d,平均(6.02±1.29)d;有吸烟史26例,高血压29例,糖尿病24例,高血脂26例,冠心病家族史11例,陈旧性心肌梗塞8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炎、止咳祛痰、平喘解痉、营养支持、吸氧、机械通气、改善心功能等常规治疗,结合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及病原微生物结果选择不同的抗菌药物。血必净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40033),50mL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每次在30~40min之内滴完,7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4天。1.3观察指标于治疗前后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5mL,检测血液中的PCT、hsCRP、WBC水平。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2mL,检测血液中的NT-proBNP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1.4疗效评价发热、咳嗽、咳痰、喘气、乏力、胸闷等临床症状消失,病原学、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指标正常为显效;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指标好转为有效;无改变或者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珚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WBC、PCT、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WBC、PCT、hsCRP均较前改善(P<0.05),且血必净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相关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NT-proBNP及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BNP、LVEF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血必净组改善更为显著(P均<0.05)。见表2。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相关指标比较(珚x±s)组别时间NT-proBNP(2.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比较血必净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注射液范文篇9

摘要:目的观察鱼腥草注射液对青霉素、头孢唑林、氨苄青霉素、乳糖酸红霉素和硫酸庆大霉素兔体内抗菌作用的影响。方法将健康家兔55只随机分为11组,每组5只,第1~11组依次注射鱼腥草注射液,青霉素,青霉素加鱼腥草注射液,头孢唑林,头孢唑林加鱼腥草注射液,氨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加鱼腥草注射液,乳糖酸红霉素,乳糖酸红霉素加鱼腥草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硫酸庆大霉素加鱼腥草注射液。用量:鱼腥草注射液1ml·kg-1,青霉素0.12g·kg-1,头孢唑林0.07g·kg-1,氨苄青霉素0.15g·kg-1,乳糖酸红霉素0.05g·kg-1,庆大霉素3000u·kg-1,连续耳缘静脉注射,6d后心脏取血5ml,采用微生物法测定各组药物的抗菌活性。结果鱼腥草注射液体内外均无抗菌活性,对兔体外5种抗生素抗菌活性无增强作用,对兔体内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硫酸庆大霉素抗菌活性有明显增强作用(P<0.01),对兔体内头孢唑林、乳糖酸红霉素抗菌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鱼腥草注射液与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和硫酸庆大霉素联用有协同作用,与头孢唑林和乳糖酸红霉素联用可能无相关作用。

关键词:鱼腥草注射液;抗生素;微生物法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cordataThunb.的带根全草。性微寒,味辛,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功效[1],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含有甲基正壬酮、葵酰乙醛、月桂醛等挥发油以及金丝桃苷、芸香苷、绿原酸、蕺菜碱等成分,其煎剂或提取的黄色油状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耐青霉素株、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等多种球菌、杆菌及病毒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即具有抗病原体、抗炎、抗过敏等作用[2],目前鱼腥草注射液已成为临床与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多种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3]。联合应用的目的之一是利用鱼腥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以提高抗生素的抗菌活性。本实验探讨鱼腥草注射液对5种抗生素抗菌作用的影响。

1器材

1.1药品

鱼腥草注射液(石家庄神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602225);青霉素G钠(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P0008112);头孢唑林钠(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011088);氨苄西林钠〔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5111059〕;乳糖酸红霉素(大连美罗大药厂生产,批号20051010);庆大霉素(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生产,批号050333)。

1.2动物健康无孕家兔,雌雄不限,体重(2.2±0.3)kg。

1.3试药抗生素微生物检定培养基Ⅰ号(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生产,批号980912),短小芽胞杆菌(邯郸市药品检定所提供)。

1.4仪器

JY-300A型抑菌圈测量仪(北京先驱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2方法与结果

2.1方法

微生物法。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Ⅱ部附录的要求。

2.2体外实验及标准曲线制备

2.2.1青霉素标准曲线制备

用少量生理盐水将青霉素粉针溶解后用兔空白血清稀释溶解液为0.1,0.2,0.5,1.0,1.5μg·ml-15个浓度样本,再以鱼腥草注射液(2g·ml-1)与兔空白血清按1:1比例配比作为稀释液稀释青霉素得5个相同浓度样本,鱼腥草注射液(2g·ml-1)为一样本,共11个样本,按微生物法将各样品加入牛津杯中,于(37±1)℃,培养16h,测量抑菌圈直径,结果见表1。表1青霉素与青霉素加鱼腥草注射液抑菌圈直径(略)

青霉素标准曲线方程:Y=5.4306+11.5830C,r=0.9674;青霉素加鱼腥草标准曲线方程:Y=5.0000+11.3875C,r=0.9608(0.1μg·ml-1数据不记)。

2.2.2头孢唑林标准曲线制备

用少量生理盐水将头孢唑林粉针溶解后用兔空白血清稀释溶解液为0.004,0.008,0.016,0.032,0.064μg·ml-15个浓度样本,其余同“2.1.1”法。结果见表2。表2头孢唑林与头孢唑林加鱼腥草注射液抑菌圈直径(略)

头孢唑林标准曲线方程:Y=113.6000+11.1292C,r=0.9361;头孢唑林加鱼腥草标准曲线方程:Y=1133.1546+14.1998C,r=0.9362。

2.2.3氨苄青霉素标准曲线制备

用少量生理盐水将氨苄青霉素粉针溶解后用兔空白血清稀释溶解液为64,32,16,8,4μg·ml-15个浓度样本,其余同“2.1.1”法。结果见表3。表3氨苄青霉素与氨苄青霉素加鱼腥草注射液抑菌圈直径(略)

氨苄青霉素标准曲线方程Y=10.741+0.05659C,r=0.9890,氨苄青霉素加鱼腥草标准曲线方程Y=10.916+0.0684C,r=0.9140。

2.2.4乳糖酸红霉素标准曲线制备

用少量5%葡萄糖注射液将乳糖酸红霉素粉针溶解后用兔空白血清稀释溶解液为25,20,15,10,5u·ml-15个浓度样本,其余同“2.1.1”法。结果见表4。表4乳糖酸红霉素与乳糖酸红霉素加鱼腥草注射液抑菌圈直径(略)

乳糖酸红霉素标准曲线方程Y=9.396+0.2728C,r=0.9898,乳糖酸红霉素加鱼腥草标准曲线方程Y=9.414+0.2694C,r=0.9669。

2.2.5庆大霉素标准曲线制备

用兔空白血清稀释庆大霉素分为20,15,10,5,2.5u·ml-15个浓度样本,其余同“2.1.1”法。结果见表5。表5庆大霉素与庆大霉素加鱼腥草注射液抑菌圈直径(略)

庆大霉素标准曲线方程:Y=11.0648+0.3624C,r=0.9369;庆大霉素加鱼腥草标准曲线方程:Y=16.0201+0.2878C,r=0.9518。

2.3体内实验取健康未孕家兔55只,随机分为11组,给药前每只兔心脏取血5ml,静置后离心分离出血清作为空白对照;第1组给予鱼腥草注射液(1ml·kg-1);第2组给予青霉素(0.12g·kg-1),第3组给予青霉素(0.12g·kg-1)后给予鱼腥草(0.12ml·kg-1);第4组给予头孢唑林(0.07g·kg-1),第5组给予头孢唑林(0.07g·kg-1)后给予鱼腥草(0.12ml·kg-1);第6组给予氨苄青霉素(0.15g·kg-1),第7组给予氨苄青霉素(0.15g·kg-1)后给予鱼腥草(0.12ml·kg-1);第8组给予乳糖酸红霉素(0.05g·kg-1);第9组给予乳糖酸红霉素(0.05g·kg-1)后给予鱼腥草(0.12ml·kg-1);第10组给予庆大霉素(3000u·kg-1),第11组给予庆大霉素(3000u·kg-1)后给予鱼腥草(0.12ml·kg-1);均连续耳缘静脉注射6d(1次/d),于第6次给药后2h,兔心脏取血5ml,静置后离心分离出血清,与空白血清一起按微生物法测定抑菌圈。结果见表6。表6体内实验各组药物抑菌圈直径(略)

所有的空白对照抑菌圈直径均为0.00。

2.4结果判定

鱼腥草注射液对短小芽孢杆菌兔体内外均无抗菌作用。

2.4.1体外实验

对青霉素与青霉素加鱼腥草注射液、头孢唑林与头孢唑林加鱼腥草注射液、氨苄青霉素与氨苄青霉加鱼腥草素注射液、乳糖酸红霉素与乳糖酸红霉素加鱼腥草注射液、庆大霉素与庆大霉素加鱼腥草注射液的5组实验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P>0.05(数据略),提示鱼腥草注射液对这5种抗生素体外抗菌作用无显著影响。

2.4.2体内实验青霉素与青霉素加鱼腥草组数据用t检验结果:t青霉素=6.91,t0.01=3.355,t青霉素>t0.01,P<0.01,提示鱼腥草对青霉素体内抗菌活性有增强作用。

头孢唑林与头孢唑林加鱼腥草注射液组数据用t检验结果:t头孢唑林=0.673,t0.05=2.306,t头孢唑林<t0.05,P>0.05,提示鱼腥草注射液对头孢唑林体内抗菌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氨苄青霉素与氨苄青霉素加鱼腥草组数据用t检验结果:t氨苄=15.129,t0.01=3.355,t氨苄>t0.01,P<0.01,提示鱼腥草注射液对氨苄青霉素体内抗菌活性有增强作用。

乳糖酸红霉素与乳糖酸红霉素加鱼腥草液组数据t检验结果:t红霉素=0.665,t0.05=2.306,t红霉素<t0.05,P>0.05,提示鱼腥草注射液对乳糖酸红霉素体内抗菌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庆大霉素与庆大霉素加鱼腥草组数据t检验结果:t庆大=9.189,t0.01=3.169,t庆大>t0.01,P<0.01提示鱼腥草对庆大霉素体内抗菌活性有增强作用。

3讨论

本实验在菌种的选取上考虑到可比性问题应选择对这5种抗生素都敏感的菌种,所以选取了短小芽孢杆菌,鱼腥草注射液对短小芽孢杆菌体内外均无抗菌活性。一方面说明其抗菌机制不同于抗生素;另一方面说明对短小芽孢杆菌不敏感,并不代表鱼腥草对其他敏感菌的作用。本实验的目的是考察鱼腥草注射液对抗生素体内外是否有协同作用,也不排除在短小芽孢杆菌条件下无协同作用的配伍在其他的敏感菌中可能有协同作用,这有待于以后对其他敏感菌的实验结果加以佐证。

本实验从一个侧面证明,鱼腥草注射液在与抗生素的联合使用中多发挥的促进外周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及免疫球蛋白的形成,从而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等作用确实可以与抗生素产生体内协同作用[3],但不是所有的抗生素都可以产生这种协同作用,如临床常用的与青霉素联用用于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与头孢菌素类联用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与大环内酯类联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与氨基糖苷类联用治疗慢性盆腔炎等[4],在这些应用中无一例外都通过临床观察认为具有协同作用,本实验的结果对与头孢唑林和大环内酯类联用的结果似有挑战,但也不排除偶然因素。

鱼腥草注射液和抗生素各自都存在着引起多种不良反应的因素,合理的联合应用可以起到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作用,而不恰当的联合应用只能在提高治疗成本的同时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只有尊重事实,减少不恰当的联合应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Ⅱ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79.

[2]孔增科,周海平,付正良,等.常用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17.

注射液范文篇10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是血液系统常见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效果欠佳,临床死亡率高。因此,对AA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对于AA,国内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当归是著名常用中药,具有养血活血作用[1],过去多用于治疗腰腿痛和妇科疾病,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作为补血中药,其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及研究也日渐增多。至目前为止,有关当归在血液系统的药理作用基本归纳为:①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②刺激骨髓造血;③促进免疫功能恢复;④抗辐射损伤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从1991年起将当归注射液用于临床治疗AA,取得较好的疗效[2]。但该药治疗AA的实验研究却少有报道。

本实验用当归注射液对免疫诱导AA小鼠进行干预治疗,观察其对AA小鼠体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骨髓微环境等的影响,并从分子水平研究其作用机制,进一步为临床应用该药治疗AA提供实验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动物雌性Balb/c小鼠(H2a、MLSb)8~12周龄,17~20g,由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DBA/2小鼠(H2a、MLSa)8~10周龄,雌雄不拘,由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

112药品、试剂及来源25%当归注射液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药剂科提供,批号:0303131,每毫升含当归生药0.25g。大鼠抗小鼠CD49dRPE单克隆抗体、CD49eFITC单克隆抗体、羊抗大鼠IgGFITC荧光抗体、大鼠抗小鼠细胞周期蛋白D2单克隆抗体、溴化丙啶(PI)、RnaseA、Triton100均购自深圳晶美公司。Ficoll干粉、人淋巴细胞分离液购自美国Sigma公司。

113试剂配制

(1)0.01mol/L磷酸生理盐水(phosphatebuffersaline,PBS)的配制:

磷酸氢二钠(Na2HPO4):3.48g;氯化钾(KCl):0.2g;磷酸二氢钾(KH2PO4):0.2g;氯化钠(NaCl):8.0g。加入1L双蒸水稀释后滤纸过滤,消毒,4℃冰箱保存待用。

(2)小鼠淋巴细胞分离液的配制:

Ficoll干粉2.1g加入20ml双蒸水,配成10.5%溶液,过滤待用,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100ml加入配制好的10.5%Ficoll溶液7ml,配成小鼠淋巴细胞分离液。过滤消毒,4℃冰箱避光保存待用。

(3)台盼蓝的配制:

4%台盼蓝母液:取4g台盼蓝溶入100mlPBS中,过滤消毒,4℃冰箱保存待用。工作浓度为0.4%。

114主要仪器(1)AIRTECH超净工作台:江苏安泰空气净化技术公司生产;(2)网格测微器:购自上海森雄公司;(3)博赛酶标仪。

12动物模型的制备与分组

121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的建立参照姚军等[3]方法,取DBA/2小鼠,断颈处死,常规75%酒精消毒,无菌取出胸腺及颈部、颌下、腋窝、腹股沟、肠系膜等处淋巴结,加少量生理盐水,轻轻磨碎,过滤后用1ml注射器抽取,并将此液沿管壁缓慢加入装有配制好的小鼠淋巴细胞分离液的试管中,置水平离心机离心,转速2000转/分,20分钟后取出,可见淋巴细胞悬液在中间层,用无菌吸管将淋巴细胞悬液吸出后,用PBS冲洗二遍,离心机离心,1500转/分,5分钟,弃上清,配成单细胞悬液,台盼蓝鉴定细胞活性,活性细胞达98%。计数后配成所需浓度备用。雌性Balb/c小鼠,经60Co6Gyγ-射线亚致死量全身照射(空气量7.39Gy,距离80cm,时间6.87min)。4小时内由尾静脉输入取自DBA/2小鼠胸腺、淋巴结混合细胞,细胞量为每只1×106/0.2ml。

122分组与处理制模后小鼠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当归注射液小剂量组、当归注射液大剂量组、丙酸睾丸酮组,每组8只,另设8只同批正常未经任何处理Balb/c小鼠为正常对照组。①正常对照组:予无菌生理盐水10ml/kg.d腹腔注射,连续12天。②模型对照组:于制模当天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10ml/kg.d,连续12天。③、④当归注射液小剂量组、当归注射液大剂量组:分别于制模当天给予当归注射液注射液2ml/kg.d及10ml/kg.d腹腔注射。⑤丙酸睾丸酮组:于制模当天腹腔注射丙酸睾丸酮10mg/kg.d。所有小鼠均给予每升含红霉素250mg及庆大霉素320万U的无菌水喂养。

13检测的指标及方法

131体重变化、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于制模第12天小鼠称重后,经尾静脉采血,按常规方法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后,断颈处死,取右侧股骨,用PBS冲出骨髓细胞,计数,即为1根股骨中的骨髓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tecells,MNC)。

132尺骨骨髓切片组织学观察取尺骨固定,塑料包埋切片,HGE染色,采用浦权等[4]的方法,于高倍镜下用网格测微器进行骨髓造血组织容量百分率的测定,测其全片骨髓造血组织所占面积(不含骨小梁)的百分比,并观察微血管和脂肪细胞。

造血组织面积(%)=各网格造血组织面积(%)之总和/测计全片骨髓的网格总数

133骨髓超微结构样本制备取尺骨中段,固定于4%戊二醛溶液中,经磷酸缓冲液充分冲洗后再固定于1%四氧化锇中,丙酮逐级脱水,环氧树脂618包埋,超薄切片,硝酸钴和醋酸钠双重染色,置于透射电镜下观察骨髓造血细胞和基质细胞变化。

134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IL3的检测制模后第12天断颈处死小鼠,制备MNC悬液,调浓度为1×107/ml,培养72小时后收集上清液,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IL3量。

14统计分析

数据以±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别有显著性。

2实验结果

21小鼠体重、外周血白细胞及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改变

实验各组小鼠体重、外周血白细胞及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当归注射液大剂量组及丙酸睾丸酮组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且当归注射液大剂量组与丙酸睾丸酮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而当归注射液小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见表1。表1当归注射液对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体重、外周血白细胞及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的影响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2尺骨骨髓切片组织学观察

光镜下观察骨髓造血组织容量百分率,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各组骨髓造血组织容量百分率均明显降低(P<0.01),但当归注射液大剂量组及丙酸睾丸酮组较模型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且当归注射液大剂量组与丙酸睾丸酮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而当归注射液小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见表2。表2当归注射液对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造血组织容量百分率的影响*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

23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IL3的含量

采用ELISA法对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当归注射液大剂量组骨髓MNC培养上清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正常对照组IL3含量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而当归注射液大剂量组的IL3含量亦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见表3。表3当归注射液对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IL3的影响

3讨论

31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的建立

在建立AA小鼠模型的过程中,照射和淋巴细胞的输入是两个必需的条件,合适的照射剂量既能降低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引起骨髓储备力下降,削弱宿主的免疫功能,抑制宿主的造血系统,诱发AA,又不至于使实验动物过早死亡。本实验AA模型经射线照射后,不仅造成造血细胞的死亡,对组成造血微环境的血窦、内皮细胞、外膜网状细胞及吞噬细胞也造成损伤,呈现血窦壁断裂,细胞器肿胀、变形等超微结构的变化。照射同时输入的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可使造血微环境的损伤加重,病变持续存在,影响造血细胞的正常生长代谢,最终导致造血功能不能重建,出现不可逆的AA。因此本实验模型小鼠的病理改变与人类AA相似。已知该模型AA发病时间集中在8~14天,高峰期为12天[3],所以我们选择第12天处死小鼠,获取标本。

32AA的发病机理

AA是以全血细胞减少、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为主要特征的一类贫血。目前,其发病机理主要认为与造血干细胞数目减少或功能缺失[5],造血微环境的缺陷以及由造血微环境中基质细胞缺陷所致的正/负调节因子表达异常[6]相关。

造血微环境是造血干细胞生长、分化和自我更新的重要场所。主要由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和微血管系统组成。基质细胞构成了骨髓微环境的网架结构,网架内充满造血细胞;血窦由内皮细胞构成,窦腔内有成熟红细胞和其他细胞,内皮细胞外有网状细胞,营养和发育造血细胞[7]。基质细胞在造血调控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作为造血细胞生长的支架,而且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作用和分泌多种造血生长因子来调节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与释放[8]。早已证实血窦的完整性及外膜网状细胞在造血的支持和诱导中也有重要作用。

33当归的药理作用

当归是中医临床最重要的补血活血药物,过去多用于治疗腰腿痛和妇科疾病,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其用药范围逐渐扩大。作为补血药物,其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研究也日渐增多。

当归的水溶性部分含阿魏酸,具有增加血流量、改善骨髓微环境的功能[9],并能稳定红细胞膜,保护红细胞免受破坏[10]。

当归多糖(angelicapolysaccharide,AP)是当归中另一促进造血的有效成分。AP对贫血小鼠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和骨髓单个核细胞数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11]。实验表明,AP能显著增加照射小鼠脾脏内源性造血灶的形成,提高照射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增强造血功能;能防止照射后效应,显著促进照射小鼠多能造血干细胞形成单位(CFUS)和粒系定向干细胞形成单位(CFUC)的恢复[12]。对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有显著刺激作用[13]。而且,体内注射AP对正常或贫血小鼠的早期红系祖细胞(BFUE)、晚期红系祖细胞(CFUE)、粒单系祖细胞(CFUGM)和巨核系祖细胞(CFUMK)的增殖均有显著促进作用[14]。

牛泱平等[15]采用体外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技术,首次观察了当归注射液对正常人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红系、粒系的作用,结果发现,当归注射液能促进正常人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增生和转化。

当归还具有多重调节免疫功能作用[16]。研究证实,当归对免疫器官及细胞的再生以及机体的修复具有促进作用[17]。孟庆勇等[18]发现一定剂量的体内注射当归注射液对正常及受辐射损伤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有利于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当归注射液还能明显抑制免疫抑制剂氢化可的松对大鼠脾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19]。

当归具有保护、促进和加速由于辐射引起的DNA合成抑制过程恢复的作用,或解除由辐射引起的物质代谢障碍[20]。刘玉兰等[21]实验证明当归注射液腹腔用药对辐射损伤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具有刺激作用,表明当归注射液腹腔用药具有抗辐射作用。

34当归注射液对AA小鼠的保护作用

341对AA小鼠造血组织容量的影响本实验模型对照组小鼠骨髓主要为脂肪细胞,造血细胞明显减少,当归注射液大剂量组能明显提高造血组织容量百分,使造血细胞明显增生。

邢金龙等的实验结果[22]也证实当归注射液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等有害物质,保护细胞器的作用。

342对骨髓微环境的影响本实验模型对照组骨髓微环境损伤突出表现为骨髓间质主要为巨大的脂肪细胞,血窦扩张、充血,血窦内皮细胞核呈梭形,无核内小体,窦壁薄而直,甚至断裂,无微绒毛,很少见到外膜网状细胞。当归注射液大剂量组造血小岛增生,血窦丰富,血窦内皮细胞核为圆形或椭圆形,常见核内小体,窦壁较厚,有丰富的微绒毛。血窦的外膜网状细胞常见。血窦的修复保证了细胞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及体液因子,无疑促进造血细胞、基质细胞的生长发育及其功能。

实验证明,当归注射液大剂量组与丙酸睾丸酮组比较,小鼠的体重,外周血白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均无显著差异,骨髓微环境变化也基本一致,说明大剂量组当归注射液作用强度与丙酸睾丸酮相似。而经当归注射液小剂量组治疗的AA小鼠外周血白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说明达到一定剂量的当归注射液才能对AA小鼠有保护作用。

343对BMNC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3的影响本实验分别检测了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当归注射液大剂量组的骨髓MNC培养上清中IL3的含量,以期探讨当归注射液对AA小鼠的保护机理。

细胞增殖受细胞内外调控因子的影响,造血生长因子是一组调控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分化及成熟血细胞功能的糖蛋白,它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骨髓造血组织,对其靶细胞发挥作用。根据其发挥的作用不同而分为正调控因子及负调控因子。白细胞介素3(IL3)是一种重要的正调控因子。IL3生物活性广泛,通过激活干/祖细胞表面的IL3受体,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此外,IL3还增强造血干细胞对其它造血生长因子的反应,发挥协同作用。因此,在几乎所有的造血干细胞培养方案中都应用IL3,由此增生的造血干细胞被用来作基因转染,及化疗后的造血重建。IL3促进多能造血干细胞和各系祖细胞的定向分化与增殖,表现为对多种血细胞的生成有调节作用[23,24]。

35展望

当归注射液能明显促进AA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增生,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其对AA小鼠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能提高骨髓造血细胞线粒体、内质网的数量,改善其质量。当归注射液是否还通过其他途径发挥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从理论及部分实验结果而言,当归注射液可能是治疗AA的有效药物之一。

4结论

当归注射液对免疫诱导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具有保护作用,能改善AA小鼠骨髓微环境,促进造血细胞增生。

当归注射液保护作用的机制与其能提高骨髓中造血正调控因子IL3有关。

参考文献

1《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355.

2王军陵,仲照东,仲惟昆,等.川芎嗪和当归联合雄性激素和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观察.中华血液学杂志,2000,21(10):544~545.

3姚军,李树浓.淋巴细胞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关系的实验研究.中华血液学杂志,1991,12(5):229~231.

4浦权,李世俊,杨梅如,主编.骨髓活检病理学.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9~62.

5GibsonFM,ScopesJ,DalyS,etal.Invitroresponseofnomalandaplasticanemiabonemarrowtomastcellgrowthfactorandincombinationwith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andinterleukin3.ExpHematol,1994,22:302~312.

6MacijewskiJP,LiuJM,GreenSW,etal.Expressionofstemcellinhibitor(SCI)geneinpatientswithbonemarrowfailure.ExpHematol,1992,20:1112~1117.

7柴忆欢,曹幼甫,毛隶华,等.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组织超微结构观察及其临床意义.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9,14(6):332~333.

8GreenbergTS.Thehematopoiticmicroenvironment.CritRevOncolHematol,1991,11:65.

9吴东方,张洪,周本宏,等.阿魏酸钠抗肝脂质过氧化作用机制探讨.中国中药杂志,1996,21(5):297.

10魏蕾,欧阳静萍,王雄,等.当归对高分子右旋糖酐诱导人红细胞聚集性的影响.微循环学杂志,2001,11(1):30.

11王亚平,祝彼德.中华血液学会重庆分会成立大会会议资料汇编,1988.

12梅其炳,陶静仪,张惠迪,等.当归多糖对照射小鼠造血干细胞的影响.中国药理学报,1988,9(3):279~282.

13王亚平,祝彼得.当归多糖对小鼠多能造血干细胞(CFUS)的影响.解剖学杂志,1988,11(增刊):450.

14王亚平,祝彼得.当归多糖对造血祖细胞增殖调控机理的研究.中华医学杂志,1996,76(5)363~366.

15牛泱平,金锦梅,高瑞兰,等.当归注射液对正常人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造血祖细胞的刺激增生作用.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1(9):772~773.

16吕世静,何德,黄槐莲,等.当归注射液免疫功能的增强效应.中国中药杂志,1989,14(11):45~47.

17吴琦,王娟娟,赵琳.当归补血汤及其单味药对照射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16(4):53~55.

18孟庆勇,徐美奕,高莉莉,等.当归注射液对辐射损伤小鼠脾细胞增殖的作用.中成药,2003,25(2):162~164.

19吕小迅,黄瑶,吴新华,等.当归注射液对氢化可的松诱导的大鼠脾细胞凋亡的影响.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9,15(8):739~740.

20张端莲,陕声国,张玲,等.当归对辐射损伤后小鼠卵巢组织影响的实验研究.湖北医科大学学报,1996,17(3):216~218.

21刘玉兰,孟庆勇.当归注射液对辐射损伤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广东医学院学报,2002,20(5):334~335.

22邢金龙,赵如意.当归清除氧自由基及保护线粒体的作用.中医药研究,1996,12(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