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师资队伍研究

时间:2022-07-30 10:14:11

新闻传播学师资队伍研究

一、指标体系权重的确立

本研究选取20名专家作为函询对象,通过两到三轮的函询后,最终专家意见趋于统一,从而确立了传播学“双师型“师资队伍指标体系。接着,通过选取湖北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从业人员20名,湖北省新闻传播学教师20名,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20名进行德尔菲法的函询调查,并通过反复的考量对指标体系进行了优化调整,从而保障调查结果的系统性与科学性。通过APH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采用OLS模型的运算,得出每一个指标权重,最终将新闻传播学“双师型”师资队伍指标体系设为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如表1所示)。

二、对指标体系的解析

1.对新闻传播学“双师型”教师职业背景的解析。在一级指标权重的确立中,职业背景排名第一,受访者更看重的是“业界”经历,即是否在媒体工作或者曾经在媒体工作过,这一部分受访者更看重的是教师的媒体工作经历。这就要求传播学专业院系的老师利用课外时间到媒体进行挂职锻炼或者培训。2.对新闻传播学“双师型”教师教学实践的解析。在指标体系中,课堂教学权重占0.67,实践教学占0.33。“主讲专业课程”(0.78)、“实验教学”(0.77)以及“实践教学项目”(0.7)这三项指标的权重不相上下。这就要求老师们在讲好课的同时要深入研究实践教学甚至是创新实践教学。3.新闻传播学“双师型”师资队伍构成的解析。在指标体系中,“骨干教师组成结构”中的三级指标“校级学科带头人比例”和“担任专业课教师比例”权重值最高,分别为0.72和0.71。这就要求新闻传播学专业院系要培养有影响力的全能型教师。

三、参加验证高校院系对教师培养方式和激励制度的调整

1.对教师科研经费的补助。从2017年9月开始,武昌首义学院传播系每年将会资助一名中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公开出版学术著作、教材,在核心期刊(以学校图书馆<中国核心期刊投稿指南数据库>为准)或权威期刊(以学校相关规定为准)上发表的论文,以武昌首义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独著、主编或第一作者,奖励500-1000不等金额。2.进一步加强应用型科研力度。围绕应用型高校“科研工作为人才培养服务”的宗旨,武昌首义学院确定了传播系“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增强科研水平,完善运行机制,提升学术创新能力、服务社会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在科研提升学科建设品质、科研促进校企合作、科研激发创新实践活力等方面作出努力,争取实现科研新的突破。3.引进专家讲座,多元化提升教师能力。从2017年9月开始,武昌首义学院新闻传播系聘请新闻业界专家来校执教,为学生讲授一线最前沿的实务性知识。如:湖北日报大数据中心唐小涛、卢霜,智动天下IT公司总经理张昊等都曾来校负责相关课程教授。此外,新闻与法学学院还聘请全国电视媒体人、资深专家来校开展《著名电视人前沿讲座》。通过引进一线媒体老师对与本校老师进行互动交流,从而有利于教师了解业内前沿情况,从而调整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案例,提升教学水平;丰富师资队伍和层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水平。4.优化专业实践、实验、实训教学体系。武昌首义学院依照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的要求,参照“双师型”师资队伍指标体系,提出了结合教师教研项目探索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训、跨专业实训、创新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从而提高教师的科研和创新能力以及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5.对教师素质能力的培养。为了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潜能和钻研教学的积极性,新闻传播系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活动,囊括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实训指导等多个教学环节,在教务系统评分基础上采取同行专家与学生共同评审、新媒体票选等多种形式,评选出一批高水平、高欢迎度的教学专长型教师;此外倡导传播系老师进行多专业、多学科的交叉协作,通过院系领导的规划、指导及投入,培育出一批成果明显,特色鲜明的教学成果项目。

四、学生满意度调查

通过接近一年时间的实践,学生对老师教学,实验、实训课满意度明显提升。以下是武昌首义学院传播系学生给教师评分变化表(由于涉及到教师隐私,其中教师姓名用数字编号代替)。1.武昌首义学院传播系学生对教师测评分如表2、表3所示。在学生对教师测评中,编号为4的老师从2017年9月份在长江日报报业集团进行挂职锻炼,该老师的分值变化最大。编号为3的老师曾经在南方都市报新媒体进行过为期两个月的培训。这些老师的教学效果显著。2.在体系验证期间,学生获奖情况如表4所示。武昌首义学院传播系获奖作品三位指导老师中有一位已经结束挂职锻炼,有一位正在长江日报进行挂职锻炼。根据指标体系中“业界”指标权重比例,该系从2017年9月开始,派该名老师参加挂职锻炼,从效果来看,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升。通过以上实证研究证明,通过德尔菲法确立的传播学“双师型”师资队伍指标体系及权重科学有效,在今后的使用中会有更多高校的新闻传播系加入验证。

参考文献:

[1]王端云.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2).

[2]景晶.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下行政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探索[J].高教学刊,2017(5).

[3]左端红.论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继续教育研究,2017(6).

[4]胡益龙.转型背景下本科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7(3).

[5]刘耀辉,于芳,段盛.地方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大学教育,2017(8).

[6]王少娜,董瑞,谢晖,贾贤杰.德尔菲法及其构建指标体系的应用进展[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5).

[7]吴健辉.国外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经验及启示[J].教育理论研究,2010(2).

作者:孙玉凤 单位:武昌首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