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对比

时间:2022-08-25 08:54:41

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对比

摘要:管理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呈现出显著的特殊性。管理学领域包括诸多内容,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二者虽具备相应的特殊性,但均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简述了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概念,并从多个方面对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进行比较,以期为管理学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共管理;企业管理;管理本质

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存在很大不同,企业管理的相关理论及模式对于公共管理而言缺乏良好的适用性,同样,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及模式也难以适应企业管理的相关需求。为更好地加强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使二者在社会实践中发挥良好作用,有必要对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进行深入剖析和比较,实现对二者本质的深刻理解,明确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一、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概述

(一)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指政府等公共部门对社会各类资源和力量进行优化整合,并采用多样化的措施,如政治措施、经济措施、管理措施及法律措施等,实现对政府部门治理能力的有效强化,并促进政府绩效的大幅度提升,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有效维护和保障公共利益和福利[1]。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为有效应对政府财政及信任危机而实施的相关改革。在西方国家政府改革过程中,政府管理的运作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滞后且缺乏弹性的官僚行政转变为以市场为主要导向,且弹性良好的公共管理。(二)企业管理。企业管理在现代管理学领域占据着基础性地位[2],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活动,如组织、计划、监督及调节等,通过优化配置各项资源,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并获得最大化的产出。企业管理需通过科学指挥有效协调个人活动,并强化对企业管理过程的有效监督和适时调整,使个体员工行为符合企业管理总体的具体要求,有效保障企业管理总体目标的实现。

二、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比较

(一)管理本质的比较。从管理本质上看,企业作为社会组织具有较强的营利性特征,其相应的管理模式也呈现出显著的营利性特征。而公共管理则不具备营利性,这是二者存在的本质区别。就营利性而言,企业管理将实现最大化的私人利益作为管理目标,而公共管理致力于对公共利益进行有效保障和维护。因此,企业管理与公共管理二者分别属于私域和公域范畴。企业管理的本质是对共同利益进行追求,致力于实现最大化的共同利益。而公共管理,是对公共利益进行追求,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公共利益。且公共利益具有社会共享性特征,共同利益则相对较为狭隘,偏指于私人利益[3]。(二)管理目标的比较。企业管理将获取最大化的利润作为管理目标,以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因此,企业管理偏重于提高效率,并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集中利用,以有效解决影响企业管理效率的各类问题。企业管理重视统筹规划和科学领导,更多地体现为过程管理。公共管理将维护和保障公共利益作为管理目标,并注重公平与效率二者的有效统一。公共管理所追求的公平,是广义上的公平,涵盖规则、分配、竞争环境及程序等多个方面,与公共利益的具体分配联系紧密。公共管理不仅要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组织,还要切实保障对公共责任的有效履行,更重视有效解决各类社会问题,实现对公共利益的有效保障和公平分配。因此,公共管理不仅体现为过程管理,更体现为结果管理,需要对更多内容进行科学统筹和合理权衡[4]。(三)管理主体和客体的比较。公共管理以政府部门及相关公共组织为管理主体,企业管理以企业单位作为管理主体。企业管理中,管理者以实现最大化利益为目标,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并实施具体管理,管理客体为各项资源。公共管理将各类公共项目、资源、各类社会问题等作为管理客体。其中,公共项目是指遵循相关政策而采取的各项行为及具体过程;公共资源则涵盖各类公共设施、物品及自然、信息和社会人力等资源;而社会问题只有那些在政府各项职责具体范围内,且符合社会公共目的的相关问题,才属于公共管理的管理客体[5]。(四)管理所需物资来源比较。基于企业特性,企业管理过程所需的资源均以企业投资产生的回报为来源。因此,企业管理所实际耗费的各项资源与他人不存在任何关系,他人无权过问,管理利益及资源呈现出显著的私有化特征。同时,企业资源及相关预算,也需以企业盈亏状况为依据来确定,这表明企业管理自主性相对较强,企业管理对资源进行配置,无需公开和保障透明化。公共管理体现了公共利益,主要将税收作为公共管理所需物资的来源。少数情况下,也会发行债券。公共管理对资源的分配相对缺乏自主性,管理预算及对经费的管理必须对公众公开,实现透明化,同时还要接受国家和纳税人的监督。(五)管理人员产生方式及晋升机制比较。1.产生方式。企业招聘管理人员,主要考察应聘者是否能胜任管理岗位。因此,个人能力是决定能否成为企业管理人员的关键因素。同时,企业管理人员不会终身固守某一个岗位,随时都有被解聘的风险。因此,企业管理人员普遍具有较强的危机感,通过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自己的管理岗位。公共管理人员主要由选举或者任命产生,标准呈现出显著的政治倾向,更青睐具有政治才能的人,任命程序较复杂,需通过专门机构实施的严格考核方可上任。当前,公共管理人员呈现出终身化倾向,相对缺乏职业危机和竞争压力。2.晋升机制。管理层的晋升最终都是要保证合适的人晋升到合适的岗位,提高工作满意度,实现晋升激励的正效应。合适的晋升激励制度一定程度上可弥补企业薪酬制度的不足,而晋升考核机制则决定着目标行为的选择方向。企业管理层的晋升主要是内部晋升,资历、年龄、人际关系和业务能力等通常都是考核的重要标准。有关研究表明,国有企业高管可能更倾向于做“太平”“撞钟”高管,以不出问题为目标导向[6],不注重绩效水平和创新性的提升,晋升的激励效果较差。同时,由于考核短期化并主要以利润指标为导向,强烈的晋升激励往往使国有企业高管产生短视主义行为[7]。但就整体情况来看,企业的晋升途径更多样,晋升机制灵活性更大,可以满足不同类型人才的职业追求。与企业不同的是,公共部门中公职人员的晋升是政治资本的体现,更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行政级别的提升往往会使其产生更大的满足感。目前,公共部门的职业隔离门槛正随着公务员考试制度的推广而逐渐消失,但公共部门内部的级别门槛依然存在[8]。由于领导职位数量有限,且晋升的条件和程序较为严格和复杂,对于普通民众而言,通过统招进入公务系统后,其内部的发展空间受限、发展机会较小,大多只能从事基层事务性工作,职位晋升受传统观念束缚严重[9]。此外,晋升过程中论资排辈、以工龄论成就的现象仍存在[10],晋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较差,对青年公务员队伍的激励作用不明显。(六)限制因素比较。企业管理主要遵循利益原则,法律只是其附属性限制因素。企业管理虽然需严格遵循相关法律,但它更关注对最大化利益的有效追求。而公共管理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影响较大,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各项具体规定,在法律允许的相应范围内实施管理活动。因此,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具有不同的制约机制。公共管理更多地受相关政策及法律规定的限制性影响,企业管理与市场具有紧密联系,更多地受市场因素的限制性影响。(七)效益评估标准比较。企业管理采用的效益评估标准主要包括产品成本、产品销售额及销售利润等。公共管理采用的效益评估标准主要包括法律规定、公众评价及公共设施管理等。比较二者的效益评估标准可知,企业管理较重视经济效益,而公共管理更关注社会效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在管理学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社会实践都具有重要作用。但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在管理本质、管理目标、管理主体和客体、管理所需物资来源、管理人员产生方式、限制因素及效益评估标准等方面均存在较大不同。因此,在管理学研究及相关社会实践中,要深刻理解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二者的本质内涵,深刻剖析二者的差别,以指导管理学研究,充分发挥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岩,董戈.比较企业管理和公共管理的异同[J].青年与社会,2014,(9):75-76.

[2]王越峰.探究企业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异同[J].管理学家,2014,(17):30-32.

[3]郭丹.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中公共服务的比较研究[J].山西农经,2016,(14):65.

[4]刘敏.公共服务在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中的比较分析[J].管理观察,2014,(18):33-35.

[5]李莹.浅析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异同[J].卷宗,2017,(31):41-42.

[6]张洪辉,章琳一.产权差异、晋升激励与企业风险承担[J].经济管理,2016,(5):110-121.

[7]俞鸿琳,张书宇.高管晋升激励、考核机制与国有企业研发投入[J].经济科学,2016,(5):95-110.

[8]王生发,刘金东.政治资本、代际关系、进入与晋升:以公共部门为例[J].南方经济,2016,(5):46-61.

[9]姜雨峰,马继鹏.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7,(8):175-176.

[10]黄文芬.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7):86-87.

作者:华梓茜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